第一篇:2012申论必备---理论热点面对面(三)[精选]
【2012公务员考试】
理论热点面对面之-----为什么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2008年4月12日,济南市中区七东社区举行党员大会。经过公推直选,社区全体党员投票选出了社区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及党总支委员,这是近年来各地推进党内民主实践的一个缩影。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强调要建立健全党代表大会代表履行职责的制度和机制,保障党代表大会代表的各项权利,充分发挥党代表大会代表的作用。从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的民主实践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建立健全党代表任期制的决策,表明了我们党对推进党内民主、加强党的领导的坚定决心和积极探索,必将进一步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和团结统一,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
党内民主是党的活力之源
一个政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然要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作为有着7300余万名党员、350多万个基层组织的中国共产党,如何让每一个成员的创新活力充分迸发?怎样才能不断巩固党组织的团结统一?党内民主是根本保证。党内民主,是全体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制度,是指全体党员有权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决定和处理党内一切事务。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是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党的重要特征,也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这对于建设一个充满生机的政党,对于发展人民民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主带来团结统一。民主意味着平等。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的平等权利,是防止一言堂和独断专行的最有效途径。保障党员在党内表达不同意见的权利,让党员广泛参与党内决策,讲真话、讲心里话,在平等讨论中求同存异、达成共识,这样才会有自觉的纪律,才能带来真正的团结统一,才能将发展党内民主的成果转化为统一的思想、统一的行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民主带来创新活力。发展党内民主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党的创新活力,为实现党的路线、纲领和目标而团结奋斗。中国共产党是被历史证明了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政党,但是这种生命力的保持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党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抵御风险的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党的生命力就会受到威胁。党员是党的细胞,只有细胞活跃,党的肌体才有活力。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充分发展党内民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党内形成解放思想、畅所欲言、生动活泼、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的局面,保证党的事业蓬勃发展。
民主带来科学决策。民主意味着集思广益。只有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和民主决策程序,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才能集中正确的意见,形成科学决策。党内民主也是纠正党组织决策失误的有力武器。充分发展党内民主是保证党不犯错误、少犯错误最重要的预防机制。有了这种机制,如果决策出现偏差和失误也能够及时得到纠正。
民主带来优良作风。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优良的党风是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做好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保证,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形成良好的党风,必须坚持和发展党内民主。党内民主制度的健全和民主氛围的形成,能够给党员在党的各项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党内民主建设的新进展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党把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作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坚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
党内民主建设理论取得重要成果。根据党内民主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这一系列新观点充分反映了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新要求,体现了广大党员干部对发展党内民主的新期盼,为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
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有了长足进步。民主需要制度作保障。近年来,党内民主不断完善,日益规范化、制度化。制定施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适当扩大党内差额选举的比例和范围。例如,十七大代表选举,差额比例一般都超过了15%,比十六大时增加了5个百分点,扩大了选举人的选择范围,在推荐提名阶段也普遍做到了差额推荐。
党委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逐步提高。中央政治局带头执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广泛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地、各部门和民主党派等各方面的意见,集体讨论决定。凡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广泛实行听证、公示等制度,集思广益,集中民智,使决策既符合客观实际,又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对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实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使决策更加科学化。
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更加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已经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和基础环节,考察预告、任前公示、试用期和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无记名投票表决重要干部等制度全面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比以前更加透明,干部考察更加全面深入。近年来,江苏、云南、四川、重庆、吉林等地在干部选拔上进行了“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公推差选”、“差额直选”等改革试点,探索了一些积极可行的做法。
党内民主监督的有效性不断增强。中央把党内监督的重点明确为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为开展党内民主监督提供了根本依据。近年来,中央和省一级党委陆续建立并实施巡视制度。各级党组织把民主生活会作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的重要形式,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相互监督的作用,自觉接受上级党组织的监督。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进一步健全,使领导干部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的领域更加广泛、重点更加突出、操作更加具体。
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我们党80多年的奋斗历史,同时也是不断探索和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历史。党的发展历程反复证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得到较好发扬,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及时得到纠正;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受到削弱和破坏,党就会走弯路,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意义重大,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广大党员积极性的发挥和党群干群关系以及人民民主建设。
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党员是党的主体,是党内的主人,在党内当家作主。党员基本权利涉及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等方面。只有这些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才能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地方党员的这些权利并没有得到切实维护和保障。因此,必须建立操作性强、完备有效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机制,确保党员各项权利得到真正落实,确保侵犯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为得到有力惩处。
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党的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监督机关,有权讨论和决定党内一切重大问题。要确立党的代表大会的权威地位,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探索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建立代表提案制度,完善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办法,完善党的代表大会的议事规则。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从机制上理顺和规范全委会和常委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完善选举制度,首先需要健全选举程序,逐步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和范围,完善差额选举办法。同时,有步骤地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的范围,加强对选举的监督。改进候选人的提名方式和介绍办法,使选举人对候选人有更多更切实的了解。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采用“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等办法,效果较好,有进一步完善推广的空间。
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除涉及党和国家机密之外的党务工作、党内活动,包括党组织的重大决策、党内事务和组织活动的重要事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滥用权力的腐败现象的事项等等,都应对党员公开,以保障党员的知情权、选举权、参与决策权和监督权。当前,要在试点中对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范围、程序、制度等方面作进一步探索,逐步建立起符合实际的党务公开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保障。
坚持民主和集中相统一的原则。我们党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是正确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和归宿。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既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防止个人专断;又要加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统一思想认识,保持步调一致,防止出现极端民主化倾向。
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民主与监督紧密相连,没有有效的党内监督,就不可能有健全的党内民主。完善的监督制度,也是各种腐败的天敌和克星。要健全、完善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信访处理、巡视和派驻、诫勉谈话、经济责任审计、询问、质询和问责、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等制度。如何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等问题,都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取得经验,不断完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党内民主旋律的唱响,党内民主春风的劲吹,党的肌体活力日益增强,必将更好地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二篇:2011理论热点面对面(申论热点)
怎么保持物价稳定:“涨”字牵动百姓心
2011年伊始,历时1个月的“汉语盘点2010”活动揭晓,“涨”字排名第一,获选国内字。人们选“涨”,主要表达了对物价上涨的强烈感受:菜价涨、米价涨、油价涨„„2010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同比涨幅一路攀升,连续突破3%、4%、5%、6%,2011年6月达到了6.4%。
物价既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又直接影响百姓的衣食住行,是民众感受的“温度计”。虽然说物价波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但是物价过高、涨速过快,就会造成百姓生活压力过大、心里不安,甚至会引发恐慌。可以说,物价稳,人心才稳、社会才稳;物价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影响全局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
◇ 组合拳:成效初显压力仍大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物价一路走低。随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揽子计划的实施,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加上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内外重要大宗商品价格止跌回升并大幅上涨。在这种情况下,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转正,12月升至1.9%,通胀预期有所显现。进入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5月上涨3.1%,10月为4.4%,11月达到5.1%;2011年物价继续在高位运行。为什么物价上涨这么快?
成本上升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各类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升高,并引起劳动力、土地等价格相应上涨,而这些生产要素是计入生产成本的,其价格上涨也最终体现到了商品价格中。
输入性影响。当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不断扩大。其中,棉花等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会影响国内市场。例如,2011年2月25日,国际期货市场的大豆、棉花价格,一年内分别上涨了46.1%、126.4%,直接推升了国内相关商品价格。美国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国际大宗商品涨价趋势。
自然灾害影响。这两年,极端天气现象较多,从西南冬春连旱到中东部持续低温,从南方多次暴雨和台风到北方小麦主产区冬春连旱,长江中下游还先后遭遇干旱和洪涝,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给许多农产品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加剧了供需矛盾。
流通环节影响。目前我国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正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山东、河北、河南三省蔬菜产量占全国产量近40%,海南反季节蔬菜有78%销到外地。这种区域结构变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也需要多环节、长距离的流通,势必增加成本。特别是自然灾害多发,增加了运输困难,推动了物价上涨。
流动性影响。近两年,我国货币信贷供应规模扩张较快,加上境外“热钱”流入,流动性持续充裕,加大了物价上涨压力。
投机炒作影响。由于市场秩序不规范,部分游资借势、借题炒作,客观上炒高了某些商品的价格,主观上强化了市场涨价预期,成为物价上涨的重要推手。
物价上涨牵动着百姓的心。这一轮物价上涨,食品涨价最为明显,约占全部涨价因素的70%,如大白菜、西红柿、猪肉的销售价格大幅上涨。民以食为天,顿顿都要吃饭,食品涨价老百姓感受最直接,反映自然强烈。
面对“节节升高”的物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障群众生活,中央明确提出,要把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频频“亮剑”,打出了一套控物价、保民生的“组合拳”。
目前,这些政策措施的效果正在逐渐显现,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而且,维持物价稳定的有利条件也在增加。一是2011年夏粮继续丰收,有利于降低通胀预期;二是经济增速的适当放缓,有利于减轻价格上涨的需求压力;三是6月份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有利于减少输入性通胀压力;四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正发挥积极作用;五是翘尾因素在下半年会逐月缩小。特别是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8%,为稳定物价提供了较好宏观经济环境。
但同时也要看到,物价调控不可能一蹴而就,稳定物价是攻坚战不是闪电战。当前物价形势还比较严峻和复杂,物价上升的压力还比较大。2011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5.4%。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大政策的贯彻与落实力度,继续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坚决保持物价稳定。
◇ 转稳健:管好货币稳物价
有个比喻:价格犹如船,货币好比水,水涨自然船高。在商品数量没变情况下,货币多了,买同样的商品就需要花更多的钱,也就是涨价。
近两年,面对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果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总额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大幅增加货币供应规模。这为我国应对危机冲击提供了充足“弹药”,对经济企稳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客观上也造成了国内流动性充裕。2010年新增外汇占款3.2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2.4%,“热钱”净流入355亿美元,比过去10年平均多42%,这都加大了物价上涨的压力。
为此,中央明确要求,要将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并将政策取向从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治水之法,不可执一”,管好流动性这个闸门,治好货币这个“水”,应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收”、“疏”、“堵”并举。
“收”,就是减少货币供应量。201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了“收”的信号。截至7月上旬,已3次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创历史新高。今后将继续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
“疏”,就是引导资金流向。管好流动性,并不意味着全面紧缩,而是坚持“有扶有控”,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使货币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应引导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自主创新等,投向“三农”、中小企业和就业、助学、扶贫等,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堵”,就是严控境外“热钱”流入。当前,全球流动性充裕,“热钱”四处寻找投机空间。由于普遍看好中国发展、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境外“热钱”伺机涌入内地。必须打好“热钱”阻击战,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建立“热钱”流入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国际资本进入途径、投资规模和投向的监测,严厉打击“地下钱庄”等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减少“热钱”的流入。
◇ 保供应:增加供给稳物价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这揭示了一个经济学原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供不应求,商品价格就会上涨;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只有保障商品的充足供应,价格稳定才有坚实基础。
当前,我国主要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但农业生产基础比较脆弱,一定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农产品供应的变化容易引起价格波动。近些年,我国几次幅度较大的物价上涨,几乎都与农产品涨价有关。如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最高涨幅达8.7%,主要就是受猪肉价格上涨影响。这轮物价上涨也不例外,如2010年突出表现为蔬菜价格上涨,最近几个月猪肉价格上涨又推动物价达到新高。
农业丰,百姓安;粮价稳,百价稳。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立足国内保障供应始终是头等大事。中央明确提出,稳定物价关键要扶持农业生产,坚决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千方百计确保农产品供应。
首先,大力发展生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必须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增加对农民的生产补贴,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将达9884.5亿元,比2010年增加15.2%。继续完善农业生产利益补偿机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2011年小麦每50公斤提高5元—7元,水稻提高9元—23元。今后10年,国家还将投入4万亿元,用于水利设施建设,这将有力提高农业抗击天灾的能力,夯实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的基础。
权威声音
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
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从经济规律和中国国情看,稳增长、控通胀、调结构,必须首先稳住农业。只有保证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才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越是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越是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大,越要抓好农业生产,这样才能赢得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针对这轮物价上涨中食品价格涨幅较高的情况,必须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应通过5年左右努力,确保大中城市郊区有基本菜地面积,自给率保持稳定并逐步提高。对近期生猪价格上涨,国家将加大生猪生产扶持力度,加强生猪公共防疫体系建设,中央支持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建设的投资将恢复到2 5亿元。同时,应全面掌握、及时发布“菜篮子”产品的生产情况和供求变化信息,积极引导生产和市场流向。
各地加强蔬菜基地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各地投入蔬菜基地和大棚建设资金超过100亿元,全国秋冬蔬菜种植面积较上年增加800万亩,秋冬蔬菜总产量达到3.37亿吨。
其次,完善储备吞吐。农产品生产具有周期性、不稳定性,而消费却是常年的、持续的。必须发挥储备吞吐“蓄水池”功能,实现“高抛低吸、削峰填谷”。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的储备粮库存应占该国一年消费量的17%—18%,这是储备安全的警戒线,而我国已超过了40%,粮食库存充裕。要进一步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把握好国家储备吞吐的力度和节奏,针对当前个别地方“卖菜难”情况,要发挥好储备调节作用,临时收储一批可以短期贮存的蔬菜。
深度解读
“米袋子”省长负责制
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粮食省长负责制,即所谓“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规定各省区市的行政首长负责本地区粮食的供需平衡和粮价的相对稳定。实践证明,“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是保障供应、稳定价格行之有效的做法。2010年11月以来,国务院多次强调要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细化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强化地方政府责任,确保粮食的生产和供应。
“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1988年,为保障城市农副产品供应,国务院批准实施“菜篮子”工程,提出实行市长负责制。20多年来,“菜篮子”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提出了12项主要任务。最近国家发改委还明确,对市长负责制设量化考核指标,建立问责制,对月度价格涨幅较高的城市进行通报。
最后,用好进出口调节。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基本保证自给自足,但结构性矛盾还存在。如玉米需要部分进口,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0%。这需要通过进出口来调节,一方面及时组织进口,增加市场供应,如2010年我国进口玉米157万吨、小麦123万吨、棉花284万吨、食糖177万吨,为稳定物价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对紧缺品种限制出口,优先满足国内供应。
◇ 畅流通:降低成本稳物价
2010年9月8日,走了525公里后,一批芹菜通过公路从山东运到了上海,经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环节“多级跳”后,摆上零售摊位,价格也从每斤0.3元涨到3元,涨了整10倍。芹菜“疯狂涨价之旅”,揭示了流通成本推动物价上涨的玄机。
流通,是商品从生产通往消费的桥梁。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费用和损耗,而这些最终会计入价格,由消费者负担。现在城市消费的农产品大都来自全国各地,这丰富了百姓餐桌,但过高的流通成本也推高了价格。
事出必有因。具体来说,流通成本高,主要在于:一是环节多,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要经过5—6个环节,层层加价,价格自然就上去了;二是损耗大,农产品的损耗一般达到1/3;三是经营负担重,租金、摊位费、进场费近年来大幅上涨。因而,降低流通成本,应着力做到“三减”,把省下来的钱让利给农民和消费者。
河北省全面推进农超对接
近年来,河北省积极搭建对接平台,举办各类洽谈会、蔬果节等,不断推进农超对接工作,使菜农、商家、市民三方均受益。目前,全省有58家规模以上的连锁经营企业开展了农超对接,对接省内外农产品基地近300个,2010年农产品销售量近500万吨,销售额超过了30亿元,使参加对接的农产品流通成本平均降低10%以上,使参加对接的农户年平均增收3000元。
广东省推行平价商店
平价商店是指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通过产销对接,销售群众生活必需农副产品,并在价格异动时承担保障供应、平抑价格等社会责任的商店。2011年起,广东省在3年内将投入4.5亿元支持平价商店建设,主要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对平价商店承租经营场所给予适当租金补贴,对贷款自购经营场所给予适当贷款贴息,对产销对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生产基地建设等给予适当补贴和贷款贴息。目前,全省已建立300多家平价商店,经营范围包括米、油、肉、禽、蔬菜等30多类居民生活必需品;到2013年,将基本形成覆盖全省城市社区的平价商店网络。
产销对接,“减环节”。开展产销对接,是减少环节降成本的有效手段。以农超对接为例,一般可平均降低流通成本10%—15%。目前,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超过70%,而我国只有15%左右。国家将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支持产地与销区、农民生产与超市销售直接对接,推动从临时性扩大到长期性对接、从省内扩大到跨区域对接、从以长贮存期产品为主扩大到各类农产品全面对接。今后5年,大中城市农产品经超市销售比重将翻一番,达到30%。
完善设施,“减损耗”。当前,流通基础设施不完善,是造成农产品损耗大的重要原因。应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领域公益性基础设施,支持采后处理、冷链物流设施、批发市场建设,以降低农产品在流通领域的损耗。以冷链物流体系为例,到2015年,冷库总容量将从880万吨增加到1880万吨,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环节腐损率将分别降至15%、8%、10%。
降低费用,“减负担”。价格贵不贵,要看摊位费。市场摊位费、超市进场费普遍过高,给经营者带来很大负担,也转嫁给了消费者。2010年以来,各地采取措施,努力降低摊位费、进场费,如南京下达4个月“减半令”、北京试行免收摊位费。国家正研究制定政策,支持农贸市场建设,化解地价上涨推高摊位费的压力。同时加强对市场开办者的监管,规范收费行为,督促降低收费标准。对于运输费用,新的绿色通道政策将长期化,每年可降低运输成本超过130亿元。
政策传真
全面清理公路收费
2010年,我国物流总费用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远高于发达国家9%的平均水平。过高的物流成本是导致不少商品价格过高的重要原因,其中运输费用又占物流总费用的50%多。为此,2011年6月10日,交通运输部等5部门下发《关于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清理工作,全面清理公路超期收费、通行费收费标准偏高等违规及不合理收费。
◇ 强监管:规范市场稳物价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棉里针”、“糖高宗”„„2010年这些热词频繁见诸网络报端,反映了一部分农产品价格畸高,也折射出市场投机炒作的疯狂。以最先“蹿红”的大蒜为例,曾有媒体报道其批发价两年上涨了100倍。
这种价格的疯涨,背离了价值规律,扭曲了市场供求关系。种种迹象表明,一些游资和不法经营者用不正当手段操纵价格,是幕后的直接推手。如大蒜的炒作,就与山东部分经销商恶意囤积有关。
良好的市场秩序,是保持物价稳定的重要条件。如果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不规范,投机炒作和价格欺诈现象多发,不实的涨价信息满天飞,会放大供求矛盾,引发价格异常波动。因而,必须加大价格监管力度,着力规范市场秩序,有效稳定社会预期。
狠打击,坚决查处价格违法行为。治乱须出重拳。2011年春节后,查处了家乐福、沃尔玛超市19家门店的价格欺诈行为,各处最高额度5 0万元的罚款;5月,又查处了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散布涨价信息案,作出罚款200万元的行政处罚。今后将继续强化价格监管,严格执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保持打击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加强对农产品收购秩序整治,重点监管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期货市场,有效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
国家发改委密集约谈稳物价
2011年3月,部分日化、方便面、酒类等企业集中发布涨价信息,推升了涨价预期,个别地方出现了小规模抢购现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秩序混乱。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约请企业负责人,召开了多个座谈会和行业协会会议,介绍价格形势,宣讲政策法规,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约谈后,大多数企业表示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约谈,作为一种沟通方式,不是行政干预,目的是通过提前介入进行提醒、告诫,以防止价格违法行为的发生。
严监审,强化政府定价商品的价格监管。目前,水电油气等重要商品,仍由政府定价。它们关系国计民生,在物价格局中具有“稳军心”作用。必须加强对这些商品的价格监管,提高价格制定的科学性和透明度。2011年将出台《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条例》,要求所有政府定价的商品都要接受监审,避免不合理费用计入成本、推高价格。同时,在调整这些商品价格时,应慎之又慎,做好综合配套,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
促公开,推进价格信息透明化。这有助于引导经营者合理定价,也能使消费者价比三家。一方面,建立健全价格信息发布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准确公布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目前各地相继出台“晒价格”的举措,南京的“物价微博”让百姓可随时随地了解最新信息。另一方面,准确阐释价格政策和有关举措,及时澄清虚假价格新闻,公开曝光价格违法典型案例,营造有利于稳定物价的舆论氛围。
农产品期货市场
农产品期货市场,最早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美国芝加哥,它在农产品供需矛盾间建立一种缓冲机制。目前国际上仍在交易的农产品期货有21个大类、192个品种。在我国3家期货交易所中,大连商品交易所与郑州商品交易所现阶段以农产品期货交易为主。
◇ 增补贴:雪中送炭惠民生
同样是涨价,不同群体的感受不同。涨价冲击最大的往往是困难群体,因为在他们的消费支出中,食品所占比重较大。可以说,他们的生活受物价上涨影响最深,也最需要给予帮助。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一个比较庞大的困难群体。其中,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优抚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领取失业保险人员等,就有近9000万。化解物价上涨给百姓带来的影响,最迫切的就是为这个群体排忧解难,保障他们的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及时发放补贴。当物价出现短期波动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灵活性强、见效快。2010年,各地向城乡低保、优抚、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了每人每月10元—80元的临时补贴;2011年春节前,中央财政再次安排资金104亿元,向困难群众每人发放了一次性春节生活补贴100元—180元。今后,价格临时补贴将逐步从不定期发放向逐月发放转变,这将更及时地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
提高救助标准。当物价上涨超过一定幅度和时间时,国家会相应提高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2010年年底,我国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平均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251元、117元和246元,比2008年年底分别提高22.4%、42.2%和35.6%;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标准也从生均2000元提高至3000元。今后5年,我国城乡低保标准将年均增长10%以上。
建立联动机制。近年来,浙江、江苏等地探索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根据物价涨幅及时发放补贴、联动调整保障标准,取得了积极效果。2011年7月,联动机制已在18个省区市建立,到年底将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起来。这将在物价上涨和困难群众生活之间,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波堤”。怎么解决分配不公:劳有所得 干有所值
收入分配是直接关系老百姓“钱袋子”的大事。“钱袋子”越鼓,人们生活越有保障;财富分得越公,人们越能心平气顺。对于当前存在的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不同地区、行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等分配不公现象,人们反映强烈。在做大财富“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 调控持续加力 分配不公仍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但近年来,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不公问题凸显出来。
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调整分配关系。如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年均增长10%;连续8年出台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三农”问题,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各地平均3.2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每次平均增幅12.9%;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力度,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基本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等等。这些措施开始取得积极成效,“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涨幅自1998年以来首次超过城市居民。
但也要看到,收入分配领域的很多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国民收入分配过多倾向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居民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持续下降,普通劳动者收入长期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达3.23倍;垄断行业收入明显偏高,行业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工资是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工资的4.7倍;“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甚至非法收入大量存在。
“莲发藕生,必定有根。”当前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社会历史原因。分配不公看似是近些年的事情,但实际上,有些是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问题。如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都是造成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
体制改革不到位。目前我国还处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法律和制度还不健全,使得一些人钻法律和制度的空子,通过不正当手段牟取财富。而有些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因素仍然存在,比如行政性垄断等,造成了市场竞争不公平,也导致分配不公。
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二次分配中,再分配调节机制不健全,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尚未有效发挥;财政支出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比重偏低,均衡性转移支付比例过小;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对社会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不够,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三次分配规模小,慈善捐赠的激励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等还不健全。
三次分配机制
社会分配机制主要有三个层次: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系统进行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第三次分配是指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政府调控的补充。
“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如果对分配不公问题不高度重视,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妨碍经济健康运行,抑制社会创造活力,而且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有悖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因此,解决分配不公问题是一项十分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必须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下决心、下功夫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促进分配公平。
◇ 提高劳动报酬 劳有所得“鼓腰包”
劳动是财富之父,是百姓致富之源。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来源出现多元化趋势,经营性收入、投资及财产性收入等不断增加,但对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讲,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劳动报酬。
近年来,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持续下降,普通劳动者收入增长缓慢,这已成为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引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2010年以来,各地普遍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水平,大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将分配的“天平”向普通劳动者倾斜。但总的看,普通劳动者收入低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有学者统计,2000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达35.3%,但职工工资增长只有14.1%。这不仅影响了普通劳动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成为拉动消费需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严重障碍。
深度解读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在统计学中,一般以年主营业务收入作为企业规模的标准,达到一定规模要求的企业就称为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也分若干类,如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等。目前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解决分配不公问题,首先就要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 4 劳动者劳动报酬”、“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两个同步”的目标:一是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二是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些都体现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的鲜明导向和政策思路。今后几年,应按照这样的思路,切实提高劳动收入占比,让普通劳动者的“腰包”鼓起来。
促工资增长。工资是劳动报酬的主要形式,提高工资收入是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的主要途径。要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政府监督指导的原则,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健全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发挥工资指导线的作用,指导企业依据薪酬信息,及时调整企业内部各工种(岗位)间工资分配关系。加强工资立法和劳动标准体系建设。深度解读
工资指导线
工资指导线是政府对企业工资分配进行规范与调控,使企业工资增长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企业货币工资水平增长幅度的标准线。工资指导线水平的制定应以当地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本地区经济增长、社会劳动生产率、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期增长水平等为主要依据,并综合考虑国家、本地宏观经济环境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本地城镇就业状况、劳动力市场价格、人工成本水平、对外贸易状况等相关因素。
提最低标准。最低工资是满足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的底线。应该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等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并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十二五”时期,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将达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
推集体协商。一般而言,在劳资关系中,劳动者个人往往处于“弱势”。集体协商对于增加工人发言权,改变工资由企业单方决定的现状有重要作用。要通过经济、法律、信息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积极稳妥扩大覆盖范围,使职工敢谈、会谈,企业愿谈,最终谈得拢,促进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劳资互利双赢。全国总工会提出,2011年年底,已建立工会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覆盖率有望达到60%,2013年年底达80%以上。
工资集体协商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支付办法、工资标准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它一方面能够维护一线职工的权益,使工资增长与企业效益提高相适应,确保每个职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企业劳资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明确要求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权威声音
工资集体协商还需法律护航
张鸣起(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工资集体协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企业工资管理制度、理顺企业内部分配关系、保障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解决劳资关系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手段。加强立法和政策保障,提高工资集体协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整性,是推进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的首要前提。
抓农民增收。农民群体数量大、收入低,提高农民收入是促进分配公平的重点。“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的目标。为此,必须继续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2011年中央将新增用于“三农”的支出1300多亿元,增加良种补贴资金16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20亿元,并大幅提升粮食最低收购价,强农惠农政策的含金量超过往年。目前,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超过50%。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外出务工,努力实现农民工与城镇就业人员同工同酬,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针对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有关部门将启动清欠专项行动,三年内实现全国基本无拖欠。◇ 规范分配秩序 强化监管保公平
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我国也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说的都是秩序、规则的重要性。规范的秩序、合理的规则,是分配公平的前提;秩序被破坏、规则不合理,必然导致分配不公。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同工不同酬、同岗不同酬,工资外收入、非货币性福利混乱,非法收入、“灰色收入”突出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分配公平。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就要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政府监管,加快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对非法收入,应坚决取缔。违法、违规获得巨额财富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分配秩序,人们反映强烈。必须进一步加大“打非”力度,坚决堵住国企改制、土地出让、矿产开发等领域的漏洞,深入治理商业贿赂。严打侵吞资产、贪污贿赂等行为,查处走私贩私、操纵股市、制假售假、骗贷骗汇等非法活动。
对“灰色收入”,应大力规范。目前,对礼金、红包、出场费、好处费及各种名目的“福利”等形式的“灰色收入”,监管存在不少漏洞。应该加大规范力度,加快建立收入信息的监测系统,清理规范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外收入、非货币性福利等。继续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并逐步向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延伸,坚决切断产生“灰色收入”的渠道。
对垄断收入,应严格调控。一些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垄断权力轻而易举地获取巨额利润,并将其转化为员工的收入和福利,社会意见很大。对必须由国家垄断的行业和领域,要完善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加强监管,使其行业收入透明化。目前,有关部门正抓紧研究制定国有企业工资总额改革办法。同时应扩大国有资本收益征缴范围,逐步提高上缴比例,更好地实现国有资本收益全民共享。对那些不必由国家垄断的行业和领域,则应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
2007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收取国有资本收益,对中央企业区别不同行业分别按5%、10%不等的比例收取资本收益。2007年至2009年共收取约1572.2亿元,2010年约600亿元。从2011年起,进一步扩大征缴企业范围,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
政策传真
央企高管“限薪令”
规范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监管相结合;二是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统一;三是坚持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兼顾;四是坚持负责人薪酬增长与职工工资增长相协调;五是坚持完善薪酬制度与规范补充保险、职务消费等相配套。
薪酬结构和水平: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基本年薪与上中央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相联系;绩效年薪根据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确定。
对高管薪酬,应规范限制。2002年,国家开始推行国企高管年薪制,规定其年薪不得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12倍。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国企盈利的增长,这一比例早已被突破。2009年中央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达68万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于2009年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对中央企业发出高管“限薪令”。应进一步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的薪酬管理,建立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同时,严格控制和监管职务消费,使其合理化、规范化、公开化。
◇加大调节力度 财税杠杆缩差距
134票赞成,6票反对,11票弃权„„在经过两次审议和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后,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广受社会关注的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这次修改,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并调整了税率结构。调整后,工薪收入者的纳税面将从28%下降到约7.7%,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中低收入群体的税负大幅减轻,同时加大了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这是加强收入分配调节、促进分配公平的重大举措,它回应了百姓期待,受到广泛欢迎。
物有所异,人亦有别。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人们能力和机遇的差异、努力程度不同、贡献有高有低,收入存在差距是必然的。同时,由于各地区、各行业劳动生产率不同,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有差别也是正常的。但这种差距、差别不能无限拉大,必须通过调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世界各国普遍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对收入差距进行调节。比如,1694年英国就开征遗产税,1799年又开征个人所得税;德国较早制定了《财政预算法》、《财政平衡法》,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缩小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
目前,我国的财税手段在分配调节中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比如,个人所得税征收存在“逆向调节”的现象:2009年3944亿元的个税中,工资所得个税收入2483亿元,占个税收入比重约63%,工薪阶层成了实际的纳税主体。为此,“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政策传真
加强高收入行业和人群的个人所得税征管
◎加强以非劳动所得为主要收入来源人群的征管,密切关注持有公司大量股权、取得大额投资收益以及从事房地产、矿产资源投资、私募基金、信托投资等活动的高收入人群。
◎深化高收入行业工薪所得扣缴税款管理,重点加强高收入行业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奖金、补贴和股权激励所得征管。
◎切实加强数额较大的劳务报酬所得征管。加强对个人从事影视表演、广告拍摄及形象代言等获取所得的源泉控管,重点做好相关人员通过设立艺人工作室、劳务公司及其他形式的企业或组织取得演出收入的所得税征管工作。
◎加强高收入外籍个人来源于境内、境外所得的征管。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切实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通知》
◇ 帮助困难群体 扶贫济困促公平
有人说,中国既富裕,又贫困。说她“富裕”,是因为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说她“贫困”,是因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100位左右,特别是还有一个庞大的贫困人口群体。按照人均年收入1274元的贫困人口标准线,到2010年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2688万,城市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还有2300多万人。对这些特殊困难群众给予更多的关爱,不仅是社会财富分配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扶持力度,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正成为党和政府促进分配公平的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帮扶、生活救助、医疗互助等帮扶制度,更好地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织密城乡低保网。社会保障既是生活保障网,也是分配调节器。要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和保障水平,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十二五”期间,将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最低生活保障在较高水平上实现应保尽保。今后5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年均增长10%以上,困难群众将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社会保险法》让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1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社会保险制度的综合性法律,是党和政府履行“让人人享有社会保障”承诺的法律保证。《社会保险法》从法律上明确国家建立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并对确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作出原则规定。《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对于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筑牢多层救助堤。社会救助包括低保生活救助、医疗救助、灾害救助、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应不断完善救助制度,加大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标准,建立城乡一体、覆盖全国、能够基本满足多种困难救助需求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完善临时救助制度。
打好扶贫攻坚战。2011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启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我国将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扶贫力度,提高扶贫标准,逐步提高贫困人口健康生活水平和稳定发展能力,力争到2015年,使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政策传真
今后10年将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
2011年4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今后10年,我国将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把连片特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倡导慈善帮扶风。“慈心为人,善举济世。” 慈善事业作为一项借富济贫的崇高事业,是通过社会力量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形式。“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光彩事业”等,已成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响亮品牌。2010年,全国社会捐助总额约700亿元。2011年7月15日,民政部发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提出将进一步建立健全鼓励和引导慈善事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规范慈善组织和慈善行为,培育慈善发展环境,以鼓励更多先富裕起来的人投身慈善事业。
光彩事业
1994年4月23日,民营企业家联名倡议《让我们投身到扶贫的光彩事业中来》,光彩事业由此而发起。它以非公有经济人士和民营企业家为参与主体,包括港澳台侨工商界人士共同参加,以自觉自愿、量力而行、互惠互利、义利兼顾为原则,将西部大开发作为重点,面向“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以项目投资为中心,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培训人才、发展贸易,并通过包括捐赠在内的多种方式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进步。据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光彩事业累计实施项目19969个,安排就业592.85万人,带动1334.9万多人摆脱了贫困,同时各类公益捐赠金额达到1475.38亿元。
公平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憧憬。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中国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也理应共享自己酿造的甘甜果实。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公平的阳光将更加灿烂,“幸福的花儿”将开得更艳。
重拳抑房价 保障助安居 ——怎么解决住房问题
住房乃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是每个家庭的殷切期盼。近年来,很多地方出现了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现象,高房价成为时刻牵动人们神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正以坚决的态度,出重拳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大力度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让人们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调控初见效 目前房价依然高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作用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一度出现“价跌量减”的局面。但2009年第二季度以后,房价不但实现恢复性增长,且一路攀升,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最高价。当年全国商品住宅平均价格涨幅达24.7%,远超过居民收入8.8%的增幅。一些大城市房价—收入比超过10,房价—租金比低至1∶500以下,远超出通常认可的合理范围。
面对一路攀升的房价,党和政府及时“出拳”,陆续出台一系列密集的调控政策,且力度不断加大、频频加码,可谓“没有最严,只有更严”。各地也根据中央精神,出台具体调控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如此强力的调控,成效到底如何呢?应该说,调控取得了一定成效。
房价快速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4月份曾达到12.8%的高点,此后逐月下降,年末回落到6.4%。2011年以来,房价环比下降和涨幅回落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6月份北京新建商品房价格环比下降7%。
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抑制。由于信贷“口袋”不断收紧、许多城市采取住房限购措施等原因,投机投资性购房空间被压缩,相当一部分炒房资金撤离房地产市场,限购城市外地居民购房比重下降明显,自住性购房比例增大
尽管如此,在很多普通家庭看来,房价依然过高,买房依然困难。目前,大部分城市的房价不仅没有像很多人期待的那样“应声而落”,反而仍在上涨。2011年6月,与前一月份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仍有4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仍有67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同时,受大城市严厉限购等政策的“挤压”,房价“涨潮”正迅速向中小城市转移。如北京实行“限购令”的当月,河北燕郊、三河等地某些楼盘就从每平方米7000元飙升至1万元。
对此,2011年7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正处于关键时期,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强调要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调控力度不放松,不断巩固和加强调控效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也明确表示,将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同时也要看到,“住房难”绝不仅是住房领域的问题,而且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涉及城镇化发展、收入分配格局调整、财税制度完善、消费结构升级等问题。因此,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住房制度改革以来的实践说明:解决住房问题,国家统建、福利分配的老路走不通,完全靠市场也不行。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一方面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形成政府保障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住房供应体系。
对此,2011年7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正处于关键时期,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强调要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调控力度不放松,不断巩固和加强调控效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也明确表示,将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同时也要看到,“住房难”绝不仅是住房领域的问题,而且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涉及城镇化发展、收入分配格局调整、财税制度完善、消费结构升级等问题。因此,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住房制度改革以来的实践说明:解决住房问题,国家统建、福利分配的老路走不通,完全靠市场也不行。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一方面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形成政府保障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住房供应体系。◇ “重药”降“虚火” 坚定不移控房价
2011年1月27日,“新国八条”发布的第二天,上海、重庆两地房产税改革试点的“靴子”,在各种猜测声中同时落地,引起广泛关注。房产税一直被许多人视为市场调控的“杀手锏”,两市试点成效究竟如何,还需时间检验。但国务院同意试点并表示将在总结经验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表明了中央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目标是明确的,决心是坚定的。房地产市场是城镇住房供应的主渠道,加强市场调控、使房价保持在合理价位,是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迫切需要。目前,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新增需求强劲,城镇居民的改善性需求不断加大,投机投资性需求仍在伺机而动,再加上房地产市场制度不完善等原因,稳控房价还面临较大压力,调控效果还有待巩固和加强。
因此,必须施“重药”降“虚火”,坚定不移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把调控进行到底。目前最关键的,就是坚决贯彻落实好“新国八条”精神,努力巩固和扩大前一时期调控的成果,努力实现市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和价格基本合理的目标。
货币“闸门”要收紧。由于前两年货币政策相对宽松,市场流动性充足,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推动了房价高涨。2011年我国的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截至7月上旬,央行已连续6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应继续灵活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改善房价稳定的货币条件。
投机投资要“退烧”。随着人们财富的增加,投资需求日益旺盛,但投资渠道偏少,在房价持续走高的预期推动下,很多人加入“炒房大军”,成为房价上涨的重要“推手”。稳房价就必须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继续强化差别化信贷政策,严格执行二套住房首付比例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1.1倍的要求,提高二套房贷款门槛。调整税收政策,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统一按其销售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增加交易成本。还应从严执行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要继续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压缩投机投资空间,合理引导住房需求。
有效供给要增加。供需矛盾突出是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对不合理需求做“减法”的同时,还应在供给上做“加法”。应努力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加快普通商品住房的土地投放,保证住房建设进度。完善土地出让方式,推广“限房价、竞地价”方式,改变单纯的“价高者得”,防止地价助推房价。
市场监管要强化。一些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散布虚假信息、捂盘惜售、哄抬房价,坑害购房者。应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完善房地产市场统计、分析和监测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信息,稳定市场预期。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明码标价对外销售,实行一套一标价。6月,国家发改委对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12家企业进行了处罚。这对打击价格欺诈、坐地起价将起到积极作用。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既要针对当前也要着眼长远。应在落实好现有政策的同时,研究储备新的调控措施。特别是要建立稳定房价长效机制,比如完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阻断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动力;完善和推广房产税政策,抑制不合理需求;等等。
◇保障更给力 安居梦圆“暖心巢”
“住保障房,圆安居梦,暖百姓心。”近年来,随着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推进,一片片棚户区得到改造,一幢幢公租房拔地而起,一批批中低收入家庭喜迁新居。“十一五”期间,有1500万户家庭从中受益,很多人亲切地把保障房称作“阳光下的暖心巢”。
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很多城镇居民通过市场渠道解决了住房问题。但商品住房价值量巨大,低收入家庭甚至一些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经济能力弱,不具备在市场上购房或租房的条件。他们的住房问题,需要通过政府保障和支持来解决。对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 “托底”,这不仅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也是市场调控的有力砝码,有助于分流商品住房市场需求,稳定群众住房消费预期,对市场起到“镇静剂”的作用。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十二五”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标志性工程。今后5年,我国将新建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3600万套,覆盖面将提高到20%左右。按照一家三口计算,意味着将解决1亿多人的住房问题。2011年将开工建设1000万套,比2010年增加72%,截至6月底,全国保障性住房新开工超过500万套,超过全年目标任务的50%。眼下,各地正按照中央部署,坚决打好住房保障这场“硬仗”。◇政策重落实 地方政府须尽责
2011年4月10日至21日,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对北京、上海等16个省区市房地产市场调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这是近年来中央针对住房问题进行的规格最高、决心最大的一次督查行动,是督促地方政府落实中央精神、切实履行职责的重要举措,社会各界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关注。
对于解决住房问题,中央的态度是坚决的,要求是明确的,但具体落实还在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作为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执行者,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组织者,肩负着重要职责。中央的政策措施能否“落地”、“开花”,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决心和力度。不可否认,一些地方政府从土地财政中尝到巨大甜头,过度依赖房地产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对调控不想动真格,对保障房不愿真投入。这也是一些地方调控效果打折扣、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原因。
为此,中央明确提出,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城市人民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各地应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部署上来,不折不扣地把中央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以稳控房价、加大住房保障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认识到位。工作到位,首先是思想认识到位。应充分认识到,高房价不仅加重了当地群众的住房负担,影响当地民生的改善,而且不利于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当地社会和谐稳定。应清醒地看到,对稳控房价、加快住房保障,百姓翘首以待,全社会高度关注,丝毫不能放松、不能懈怠。应真正把解决住房问题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来看,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来抓,牢固树立抓不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房建设就是失职的思想,切实高度重视、负起责任。
明确任务。对于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中央都提出了十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特别是提出了许多硬指标、硬任务。比如,“新国八条”要求各地第一季度公布房价控制目标,要求2011年商品住房用地供应不得少于前两年年均实际供应量;以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形式,明确了各地保障房建设的规模和进度;等等。各地要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和措施,明确保障房建设的计划和进度,并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
狠抓落实。解决住房问题,不能“雷声大、雨点小”,更不能“纸上谈兵”。要把确定的任务目标层层分解,一项一项抓落实,一抓到底,毫不放松。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严格执行“新国八条” 的规定,从严把握和执行房价控制目标,从严执行信贷、税收、住房限购政策,尽早使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兑现对社会的承诺。对住房保障,应按照中央确定的任务,确保2011年11月底以前全年任务全部开工,主体结构完工的要占到1/3以上,让困难群众早得实惠。针对资金问题和一些地方出现的建筑质量问题,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拓宽筹资渠道;在设计、建材、施工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建筑质量不打折扣。
严格问责。责任是压力,也是动力。考核问责是确保完成任务的重要抓手。必须强化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巡查、考评、约谈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对地方负责人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省级人民政府也应建立健全对辖区内城市落实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工作的约谈问责机制。◇观念需转变 量力而行谋安居
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才能安心。如何实现“安居梦”?租房还是买房?靠“啃老”还是靠自己?先成就事业还是先买房子?这让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纠结。
有人说,“有自己的房才算有家”,“宁可当‘负翁’也要咬牙买房”,“现在不买,以后更买不起”;也有人说,“不能把人生困在一所房子里”,“租房未必不安心,‘裸婚’也能很幸福”。
这些说法似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应如何选择?
就整个社会来讲,应该看到,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相对不足的国家,是一个人均收入仅居世界100位左右的发展中国家。面对这样的国情,应该倡导树立适度、合理、节约的住房观念。
就家庭和个人来讲,应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放大住房预期。特别是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不应过早把自己“拴”在房子上,“先租后买、先小后大”未尝不是好选择。
但现实中,“超前购房”、“低龄购房”、“攀比购房”现象十分普遍。据调查,北京首套房贷款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比很多发达国家首次购房者平均年龄小很多。这给市场和个人都带来了一定风险。它使大量购房需求提前释放,加剧了住房供求矛盾,加剧了房价上涨压力。同时,也使很多人成为“房奴”,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大大下降。
这种情况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受我国置家业、传家产的传统文化影响。另一方面,更是客观现实下的无奈选择:房价上涨快,让人们担心“越晚越买不起”,造成“恐慌性购房”;房屋租赁市场不规范,房主随意涨价、被迫频繁搬家,使租房很折腾、很费心;保障房覆盖面有限,很多人享受不到,只能通过市场渠道购房。
理性消费,不仅需要居民转变观念,更需要国家创造良好环境。应通过加强市场调控,使房价保持在合理水平,稳定市场预期,避免造成群众心理恐慌。加大公租房供应量、扩大覆盖面,为刚工作的年轻人提供价格较低、可以长期租住的房子。还应规范、发展租赁市场,让人们有更多稳定、价格合理的房子可租。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和《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将加强对出租房、中介机构和中介人员的管理。此外,还应加强舆论引导,防止虚假信息误导群众。
古人讲,“宅者人之本”、“人因宅而立”。住房是人的生存之所,发展之基。解决好住房问题是群众的一大需求、一大期盼,也是党和政府的一大牵挂、一大责任。随着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住房问题必将得到更好解决,千万个家庭的安居之梦必将逐步变为现实。
优先战略保民生 ——怎么解决就业难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拥有13亿多人口的我国来说,就业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然而,2011年春节前后,招工难现象却再度发生。在不少地方,曾经熙熙攘攘的劳务市场,如今却显得有些冷清;曾经是农民工“一岗难求”,如今却是招聘企业“一工难求”。面对缺工困境,不仅东南沿海很多企业奔赴中西部地区上门“请工”,当地企业也纷纷开出优惠条件家门口“留工”。一时间,招工难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冷热两重天:就业难与招工难
2011年春节前后,劳动力市场上再度出现就业难与招工难两难并存局面。
一面是年复一年的就业难,一面是再度出现的招工难,看似相互矛盾,却又“两难”并存。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不禁疑惑:当前的就业形势到底应该怎么看?
◇ 解析“两难”局面:招工难难掩就业难
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认为,招工难表明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已经“逆转”;也有人表示,招工难只是特定时期的暂时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要认清当前的“两难”局面,必须透过表象,深入分析,把准就业形势的“脉”。
先看招工难。据对16个用工大省的调查,招工难,主要难在用工需求较大的东部沿海地区,难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难在薪酬待遇较低的企业和岗位,尤其在春节前后的特定时间段表现得更加明显。可见,招工难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季节性等特点, 而不是全局性、普遍性的难。
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加快发展,其农民工薪酬与东部地区农民工薪酬的差距逐渐缩小。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的调研显示,东部地区打工者月收入为1455元,中部为1389元,西部为1382元。东部比西部仅高5%,而5年前为15%。◇ 自主创业“启航”:就业天地更宽广
创业创造岗位,就业源于创业。创业不仅可以实现自身就业,还具有带动他人就业的“倍增效应”。据测算,一个人创业,平均可以带动3个人就业。以马云、任正非、刘永好等为代表的新时期自主创业的典范,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而且带动千千万万人实现了就业。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自主创业。2008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培训、健全创业服务等方面作出明确部署。从2009年开始,全国27个省、自治区的85个城市开展创建首批国家级创业城市工作。要进一步落实有利于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提供服务保障,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实现自主创业。
目前,85个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正在深入开展。通过创建活动,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等方面初步形成了有利于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体系。
加大政策扶持。创业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创业者面临的障碍、风险远大于普通就业者,需要政府予以大力扶持。应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者开放。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场地安排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工商、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和减免。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帮助创业者“轻装上阵”。
强化创业教育。创业难,成功创业更难,我国大学生初次创业成功率仅为2.4%,这与创业者缺乏相应的创业能力和素质密切相关。应强化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积极开展各类创业培训,广泛采用案例剖析、考察观摩、企业家现身说法等方式,帮助劳动者掌握、提高与创业相关的各种能力。在大学开设创业教育、创业案例讲解、创业投资等创业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纳入教学主渠道。2011年,将继续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等一系列举措,引领15万名大学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
营造良好氛围。当前主动选择创业的劳动者比例偏低,城镇居民有创业意愿的不到5%。应在全社会广泛宣传自主创业的重要意义及相关政策,使更多的劳动者乐于创业、敢于创业。发挥社会各方面支持和推动创业工作的积极作用,普及创业知识,弘扬创业精神,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创业典型,特别是面对失败不屈不挠成功实现再创业的典型,营造崇尚创业、竞相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和谐创业环境和良好舆论氛围。
我们也要看到,创业之路绝不是坦途,充满了风险和艰辛,既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也离不开创业者自身的激情、智慧和努力奋斗。创业者应积极转变观念,树立敢闯敢试的创业意识,勇于挑战自我,勇于面对挫折,脚踏实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奋力拼搏;充分利用各项创业政策,结合自己的优势和专长,找准创业的落脚点,提高创业成功率。
◇ 职业培训“助航”: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
“一招鲜,吃遍天”,“有了金刚钻,揽得瓷器活”,这些充满生活智慧的俗语,揭示了就业问题上的一个道理:知识和技能最重要。而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提升,离不开职业培训。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劳动者职业培训力度,“十一五”期间,全国共培训劳动者达8600万人次。但总的看,我国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还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2010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建立职业培训工作新机制、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要贯彻落实好《意见》要求,进一步健全职业培训体系,积极开展职前和在职全程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扩大规模,让培训“全覆盖”。目前,我国职业培训的覆盖面还比较窄,相当一部分劳动者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职业培训。要建立起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开展职业培训。今后5年,将力争使新就业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职业培训,使技能岗位职工得到至少一次技能提升培训,使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都参加一次创业培训,使高技能人才培训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发展的需求。
分类施教,让培训“合口味”。不同劳动者,培训需求不同。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大学毕业生、“两后生”(城乡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9 等新成长劳动力,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力争“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对企业在岗职工包括农民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做到“就业一人、培训一人”。面向创业者开展创业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创业所需的核心技能,实现“创业一人、带动一批”。
提升质量,让培训“见实效”。质量决定效果。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根本,合理设置培训专业,科学确定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含金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强化对培训过程监管以及培训机构的资质管理,严格测评考核。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实现培训与就业岗位要求的紧密挂钩。2009年起,团中央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实施进城青年农民工“订单式”技能培训项目,分期分批培训进城青年农民工20万名,大部分顺利就业。
“订单式”培训
由用工企业向当地劳动部门提供就业信息,包括所需工种、人数、薪金和技术要求等,劳动部门把这些信息加以整合后,提供给劳动力输出地的劳动部门,输出地的劳动部门根据“订单”要求组织培训,然后将这些劳动力整体输送给对方。
加大投入,让培训“不差钱”。“十一五”期间,国家用于职业培训的经费达230亿元。从2011年起,将进一步拓展和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加大对职业培训的资金投入,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对失业人员、农民工、残疾人和新成长劳动力,政府将埋单为他们提供培训。目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条例》已公开征求意见,要求用人单位应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培训经费,列入成本费用,依法在税前扣除。
◇ 公共服务“护航”:求职之路更顺畅
“春风行动”暖人心,就业服务到家门。2011年农历正月十二,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浓厚气氛之中。在劳务输出大县安徽省东至县,政府组织的“春风行动”却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很多农民工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国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制度和体系,初步构建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4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网络。各级政府广泛开展了包括“春风行动”在内的一系列就业服务活动,为劳动者免费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办理就业失业登记,开展职业指导,实施就业援助等。“十一五”期间共为3.3亿人次提供了职业介绍等服务。要继续完善城乡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
当好“顾问”,大力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很多劳动者对国家政策、市场供求情况及自身职业倾向不太清楚,需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服务。政府举办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如各种人力资源市场,积极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和政策咨询服务,开展个人职业素质测评,帮助劳动者了解职业状况,更好地掌握求职方法。对有意创业者提供创业咨询服务,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创业。
铺就13亿人的健康之路(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⑤)
——怎么解决看病难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愈一个人的疾病,需要一个过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讲,医治看病难顽疾,更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导致看病难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有的刚开始理顺,有的还未触及;医改政策的全面落实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效果也待逐步显现。总的来看,当前看病难虽有所缓解,但仍较突出。仔细分析,主要难在以下三个方面。
大医院看病排长队是看病难的主要表现。
绝对性的难。这是由于医疗资源绝对不足导致的,表现为缺医少药,难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这种看病难已基本上解决,只存在于一些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中西部偏远地区。
相对性的难。这是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导致的,主要发生在大城市的大医院里。一进大医院,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太多、队太长、等太久。挂号、交费和拿药,一般要折腾大半天时间。专家号更是“一号难求”,为了能挂上号,有的彻夜排队,有的全家总动员、轮流上阵,苦不堪言。这种难是目前看病难的主要表现形式。
因“贵”而“难”。这是由于医药费用负担重导致的。据统计,2010年,我国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166.8元,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6193.9元。一次住院费相当于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的1/3,更超过了农民年人均收入。至于经常要看病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医药费负担不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还连累到整个家庭。这种难与前两种难交织在一起,加大了看病难的程度。
可见,解决看病难,依然任重而道远。必须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在缓解看病难上取得扎实进展。◇ 合力保基本:织就医疗惠民网
国民的健康水平,事关民族发展、国家兴衰。为人们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国家提供基本保障的内容与范围也不尽相同。从我国国情出发,国家提出了“保基本”这一重要制度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具体来说,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就是要做好预防保健工作,使群众尽量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就是要通过全民医保,降低个人医药费用支出。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就是要对常用药合理定价、保障供应,让患者能用上实惠管用的药。这三项内容,着眼于全体人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是解决看病难的基础性工作,对实现人人“病有所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保基本”工作逐步推进,但总的看,目前的标准和水平还比较低。我们既要量力而行,努力做到广覆盖、可持续;也要尽力而为,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标准和水平,为全体人民织就一张从防到医、从药到保的基本医疗惠民网。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增投入、促均等。确保基本服务项目和重大服务项目免费向群众提供,必须依靠雄厚的资金保障。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2010年的15元提高到25元。同时,将继续扩大服务范围,加快覆盖农村和困难地区,逐步实现均等化。比如,今后5年,将为70%以上的城乡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水平、上层次。逐步提高人均筹资标准,提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2011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将提至每人每年200元,住院费报销比例提至70%,政策范围内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5万元。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加快实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医疗费用异地就医结算,使参保群众权益得到更好保障。2011年基本实现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市级统筹,参保人数较少的省区,逐步实现省级统筹。
◇ 着力强基层:群众看病更便捷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一旦有个头疼脑热,最方便的还是去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这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普遍使用基本药物,具有看病“便”和“廉”的独特优势,是大医院的“前哨”。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发展,让它成为群众看病就医的首选,有利于缓解大医院看病难问题。
前些年,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度处于“线断”、“网破”、“人散”的窘境,群众小伤小病也要舍近求远去大医院。针对这一情况,中央提出“强基层”的明确要求。2009年以来,中央财政投入530亿元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基层医疗卫生面貌有了很大改观;2011年,国家又决定用两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长期债务的清理化解工作,将有力推动基层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并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很多基层医院虽然有了崭新的设备、宽敞的诊室,但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医务人员队伍不稳定,难以吸引群众前来就诊。因此,不仅要继续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也要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切实增强基层的服务能力。◇ 姓公要为民: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
2010年2月,16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朝着回归“公益性”这一共同目标,积极开展试点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对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作出部署,标志着公立医院改革已进入到试点探索与全国推广共同开展的新阶段。
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公立医院占据着主体地位。据2009年统计,我国医院总数为19822家,其中公立医院为14086家。
公立医院大多拥有优质医疗资源,承担着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2010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和住院人次均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同时,公立医院看病难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一直都是看病就医各种矛盾聚集的“重灾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对公立医院采取了国企改革的思路,实行放权搞活政策。很多公立医院通过小病大看、卖药提成、重复检查等手段进行创收,运行机制发生扭曲,趋利性增强,公益性淡化。加之一些公立医院管理不善,就医流程设计不合理,少数医务人员服务“冷、硬、顶、拖、推”等,加剧了患者对看病难的感受。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是缓解看病难的重点和关键。
也要看到,作为最主要的医疗服务终端,公立医院与药企药商、医务人员、患者、医保机构等各方切身利益纠缠在一起,不仅“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是其他各方面改革都绕不过的“深水区”。公立医院改革复杂性强,影响医改全局,事关医改成败,既要积极推进,也要稳妥处理好深层次问题。为此,深化医改提出“两条腿走路”:一些保障公益性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可先行试点;一些体现公益性的具体便民措施,要尽快推开。理顺体制,推进医药分开。
当前公立医院运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与体制机制不合理有关。要坚持“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开展重大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建立符合公益的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新路子。尤其是要推动医药分开,通过探索新的药品采购供应模式、医药收支分开核算等多种途径,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切实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投入到位,完善补偿政策。目前,政府投入一般只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6%—8%,仅靠这些投入,无法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政府将加大投入,补偿公立医院实行医药分开后减少的收入或亏损,并落实对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的投入,为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提供保障。
优化流程,改善就医服务。不少看病难问题,实际上是由就诊流程复杂、服务不够人性化造成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诊疗流程来解决。目前,全国1200多所三级医院普遍推出便民惠民措施,比如,推出就医“一卡通”、提供预约诊疗、便民门诊等服务,缩短病人候诊时间;控制不必要的诊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等。
◇ 医者需仁心: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把“看病”说成“看医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生职业的特殊重要性。医生的知识、经验和技术是能否看好病的关键因素,决定最终疗效的,往往不是药物,不是设备,而是医生。医生职业具有高技术、高风险性,他们提供的医疗服务不同于普通服务。医患之间信息高度不对称,患者往往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只能依赖于医生的诊断。在世界各国,医生通常都是受人尊重的职业。
我国目前有800多万医务人员,承担着世界上最大的就医服务量,为人民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医生群体的社会形象被扭曲,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职业尊严感受到冲击。这既有医生的问题,更有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医务人员正当收入过低、公立医院实行鼓励创收的考核机制等,“逼迫”一些医生开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过度诊疗,甚至还有少数医生吃拿回扣、收受红包,引起患者不满,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医生是患者求医看病的希望,也是医药卫生事业的主体力量,广大医生能否充分发挥积极性,是关系到缓解看病难、深化医改的大事。改革既要“见物”,更要“见人”。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安心从医,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从政府来说,要创造有利于医生工作和发展的环境及条件,使其价值和地位得到应有体现。理顺分配机制和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取消“以药补医”,体现医生劳动价值,改革绩效考核方式,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完善医生规范化培训,试点多点执业,鼓励医生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为广大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从医生自身来说,要恪守职业道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生必备的基本价值追求。当病人以生命健康相托,以信任之心相与,医生不仅要以医术相助,更要以仁爱之情相应。要把患者健康放在首位,以关心体贴的态度为患者服务,在赢得患者尊重中实现职业尊严和事业发展。
从广大患者来说,要理解和信任医生。要充分认识医生的职业特殊性,尊重医生的劳动和付出。面对病魔,需要医患携起手来,相互配合,共渡难关。还要看到医学还有很多未知领域,相当一部分疾病原因不明、诊断困难,甚至无法治疗,不能苛求医生包治百病。
在重大紧急灾害事件当中,广大医护人员在抢救群众生命安全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挂号少排队,看病也不贵,人人有医保,健康乐逍遥!”这是一位网友对解决看病难的热切期盼。党和国家正在回应百姓呼声,不断深化医改,努力缓解看病难,我们相信,人人“病有所医”的目标将逐步变为现实。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⑥)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促进教育公平,让孩子们同顶一片蓝天,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这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工程。◇ 实现“有学上”
公平问题仍突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盛,教育为先。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全国城乡实现免费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不花钱、有学上”,2010年高中毛入学率达80%;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已占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壁江山”;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进一步增加,2010年毛入学率达26.5%,进入大众化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建立,2010年资助学生1.8亿人,资助经费510亿元。教育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质,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还很突出。不论是很多家长头疼的“择校”,还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同城”苦恼;不论是学前适龄儿童“入园难”,还是不同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这些都与教育公平息息相关,反映出城乡、地区和校际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不同群体之间接受优质教育机会的不均等。那么,教育不公原因何在呢?
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比较突出。目前,发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地方。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直接决定了教育水平的差距。
教育投入不足的制约。尽管近年来教育投入大幅增长,但是与教育发展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偏低,尚未达到4%的目标。这制约了教育条件的改善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
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限制。目前,城市和发达地区集中了大多数优质教育资源,而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则相对稀缺。即便在同一城市,不同学校占有的资源也存在巨大差距。虽然国家已取消了重点学校制度,但很多地方名校的“名牌效应”依然存在,加剧着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
2010年7月13日,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29日,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
制度改革滞后的掣肘。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中,一些不利于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完全消除,一些促进教育公平的机制还未建立。例如,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缺少同一标准;教师合理流动制度、省级政府统筹管理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机制还不完善;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造成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此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更加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家庭“投资”,都希望孩子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这造成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凸显,使教育公平问题更加突出。
◇ 着力促均衡
有效缓解“择校热”
每逢开学前,都见“择校热”。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小学择校都非常普遍。为了孩子能进名校,家长托关系、找门路,不惜举家迁移,不惜付高额“赞助费”;孩子们也疲于参加补习班,学“奥数”,练英语,考证书„„“择校热”高温不退,已成为教育公平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突出表现。
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破解择校难题,根本在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201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011年又与大部分省区市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各地正按照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与“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一些专家提出,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于教育,只有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最公平的教育,才是出人才的教育。虽然学生的天赋、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当前围绕着升学指挥棒,很多学校提供的还是“千人一面”的教育,这妨碍了素质教育的落实,也是对学生的一种不公平,妨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硬件建设标准化。学校硬件的标准化,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2010年,国家启动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全年投入83亿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的学校改造。应进一步加快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校舍、设备、图书、体育场地等硬件。天津、河北等地提出,2012年每一所学校都将达到确定的基本标准。
师资双向流动。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择校”实质上是“择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于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应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实行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同一标准;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务(职称),必须有在农村或薄弱学校的任教经历;配足配齐农村、薄弱学校合格教师,加大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到优质学校学习进修,提高教学水平。
规范升学入学。国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但有些学校为了争夺优秀生源和自身利益,在招生过程中不按章办事,给择校制造了空间。应按照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和学校分布情况,科学划定学校服务范围,合理分配招生名额,通过规范升学入学,不给择校留机会。禁止公办学校开设“实验班”、“占坑班”,杜绝以任何名义收取择校费,切断录取择校生与获得利益的联系。
◇ 强化“两为主”
公平惠及“民工娃”
“我是‘民工娃’,在上海读书很快乐!”2010年,上海40多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享受本地免费义务教育。在这里,“同一片蓝天,同一张课桌”的梦想,照进了他们的现实。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1100多万。让他们享有与当地学生同样的学习机会,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为此,2001年国家提出了“两为主”政策,即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和以公办中小学为主,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有效缓解了随迁子女就学难问题。
但也要看到,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公办校入学“门槛高”,部分民办校教学质量低,在当地接受“初中后教育”难等问题。而且今后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提高4个百分点,意味着有5000万人“进城”,将带来约800万适龄随迁子女,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必须切实贯彻“两为主”政策,更好地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政府为主导。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凝聚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和汗水,让他们的子女安心上学,是当地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区域教育管理体系,指导和督促公办中小学做好接收就学和教育教学工作。对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给予充分经费保障,按实际在校生人数及时足额向学校核拨教育经费。
公办唱主角。公办校是免费提供义务教育的主渠道,也应该成为随迁子女接受平等教育的主力军。应扩大公办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和完善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提高公办校的接收能力。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禁止收取借读费。
民办补缺口。公办校容量有限,短期内无法完全吸纳随迁子女入学,必须发挥民办校拾遗补缺的作用。应建立健全以接收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校的审批、管理和扶持制度,将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纳入本地规划,帮助改善办学条件。制定具体办法鼓励公办校对民办校结对帮扶,组织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轮流支教,鼓励社会各界向其捐资助学。
壁垒须打破。随迁子女无法享受“同城待遇”,根本在于“身份”壁垒的限制。必须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吸纳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转为城镇居民,使其子女能够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目前,针对随迁子女无法在当地参加高中升学考试的问题,应积极探索解决“初中后教育”难题。如北京、上海等地,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门已经敞开,2010年两地中职招收了1.6万名随迁子女。
◇ 加快补短板
大力破解“入园难”
帐篷、行军床、躺椅板凳„„为给孩子争取一个入园名额,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年轻的“80后”父母,备足“装备”,在幼儿园门前排起长龙、日夜坚守。这种“壮观”场景,在很多城市不断上演。“入园难,难过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如今,入园难已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
6岁前是人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口语发展、数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的奠基期,是人一生中最富有可塑性的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能使儿童更适应今后的学习、生活。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然而到2010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6.6%。今后几年,受人口流动、阶段性生育高峰等影响,学前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为此,国家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2010年1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体系。目前,各地正在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努力缓解入园难。
“公”、“民”并举,扩大资源。入园难,难在学前教育资源总体不足,入园机会不够。因此,必须坚持公办、民办并举,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园,鼓励优质公办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支持街道、农村集体开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赋予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等方面与公办园同等地位,引导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城镇小区应按规定配建幼儿园,新建小区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充实队伍,强化师资。幼儿是娇嫩的花朵,幼师是护花的园丁。目前全国在园幼儿近3000万,幼儿教师只有130万,有较大缺口。今后10年,我国学前三年适龄儿童人口将增至约5000万。必须扩大充实幼儿教师队伍,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立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培训体系。今后3年,教育部将对1万名园长和骨干幼儿教师实行国家级培训,5年内各地将对园长和幼儿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幼儿教师权益。
加大投入,保障经费。目前,学前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总量比重一直在1.2%至1.3%之间徘徊,远低于3.8%的世界平均水平。必须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今后3年要有明显提高,为破解入园难铸牢“资金链”。中央财政已设立专项经费,2011年将投入3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此外,还必须强化幼儿园准入、安全、收费和保教质量等方面管理,合理制定公办园收费标准,加强民办园收费管理,坚决查处乱收费。
◇ 资助更完善
寒门学子享温暖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奖、助、减、免、贷”等多种形式。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都免除了学杂费,农村和近一半城市免除了书本费,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每年安排约180亿元,资助学生近1200万人,并免除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涉农专业学生、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学费。普通高中阶段,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资助面约占总数的20%。高等教育阶段,建立了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制度,2010年奖助学金共奖励资助学生499万人次。
政策年年给力,力度节节升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是使困难学生得到实惠最多的制度安排。必须进一步完善这一体系,把各项资助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确保每一个学生享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实现应助尽助。目前资助体系已覆盖从小学到大学的各阶段教育。应进一步扩大范围,既向“下”延伸,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又向“上”延伸,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标准动态调整。近年来,国家多次提高标准,并对高校助学金资助标准动态调整进行了探索。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高校国家助学金标准从年生均2000元提高到3000元;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其生活费补助标准每人每天提高1元。今后,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标准。
动员社会力量。长期以来,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不辍学,社会力量功不可没。如“希望工程”,截至2009年募集资金超过56亿元,援建希望小学1.59万多所,资助失学孩子340多万名。要继续弘扬崇文重教、扶弱济贫的风气,完善各项引导激励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教育、帮助困难家庭学生。
走好统筹路 下好一盘棋(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⑦)
——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
◇ 弥平发展“鸿沟”非一日之功
2011年开春,我们看到这样一组令人鼓舞的数据。过去的一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9%,增速超过城镇居民;黑龙江、内蒙古和陕西三省区经济总量超万亿元,在全国“万亿俱乐部”中,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拥有全部17席中的9席。这些变化,反映了近年来我国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的成效。
新世纪以来,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随着一个个重大战略的付诸实施,区域发展千帆竞发、你追我赶的态势正在形成。中央连续8年下发涉农“一号文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迈出新步伐。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让人担忧。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流光溢彩的都市与偏僻落后的乡村同在,东部沿海的率先发展与西部一些地区的相对滞后并存。从城乡差距看,2010年我国城乡收入之比仍高达3.23∶1;从区域差距看,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总量仅占全国的19.31%,西部省区市中人均GDP最低与东部省区市中最高相差10倍多。为什么连出“重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
发展存量差距大。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发展差距的基数很大,并非短时间能够“消化”。虽然近年来部分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超过东部,农民收入增长也很快,但增长的绝对量仍然赶不上东部地区和城市,发展绝对差距仍然在拉大。
客观条件制约多。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状况、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迥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差异。另外,中西部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也需要长期的努力。
体制政策不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发展差距。特别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源定价体制、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等,虽然在不断改革,但至今没有完全打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口、资本、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成为制约中西部与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解决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国际经验表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如果处理不好,任其延续,会阻碍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甚至会成为社会动荡的诱发因素。必须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速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避免使今天的“洼地”变成明天的“陷阱”。
◇ 推动一体化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0多年前,改革的巨轮首先从农村破冰,奏响了新时期的时代强音。但直到今天,城乡之间仍然好似隔着一道“藩篱”,二元格局依然存在。只有推倒这道“藩篱”,改变这种格局,让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才能建成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有条件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动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共进的良好局面。
规划“一张图”。发展要协调,规划须先行。长期以来,不少地方的发展规划主要是针对城市,而忽略了农村规划,或者城市一张图、农村一张图,人为割裂城乡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在城乡大视野中进行谋划,通盘考虑、合理布局。应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产业发展布局。统筹城乡用地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住宅、农业与生态用地。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使城乡发展能够互相衔接、互相促进。
建设“双驱动”。当前,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化率持续提高,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有几亿人生活在农村。必须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既推进城镇建设,也把农村建设好。一方面,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园。
政策更惠农。“好风凭借力,惠农正当时。”要坚决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给农民送出更多“大礼包”。中央明确提出,2011年财政支农的总量、增量、增幅、比重均有提高。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将达到9884.5亿元,比2010年增加1304.8亿元。对农民的生产补贴继续增加,粮食最低收购价要大幅提升。乘着强农惠农政策的东风,农业、农村将进一步插上腾飞的翅膀。
改革要联动。发展活力源自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应深化农地经营、集体林权、农村金融、农垦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挖掘农业自身潜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同时,建立健全促进城乡互通、开放、融合的体制机制,在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推进现有制度的城乡接轨、城乡融合。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沿着6000多公里的浩浩长江一路走来,从“中华水塔”三江源到黄浦江畔的上海外滩,从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到高楼林立的国际都市,自西向东目之所及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灵。虽然同饮一江水,同在一个中国,但不同地区发展的差距、生活的迥异,令人慨叹。
当前,区域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据统计,东部地区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经济总量,而西部地区经济总量不足全国的1/4。促进不同地区协调发展,应立足长远、合理规划,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落实总体战略,用好“指挥棒”。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总体战略,促进东中西各区域良性发展。把西部大开发放在优先位置,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强化支持,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健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发挥东部地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形成“多声部”。2010年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把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明确了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各类主体功能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是主体功能不同,开发方式不同,保护内容不同,发展首要任务不同,国家支持重点不同。各地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挥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生态则生态,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加强区域合作,弹好“协奏曲”。组团有优势,抱团好发展。多年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增长极显示了“1+1>2”的奇妙效应。目前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成渝经济区„„一批新的区域增长极正在加快形成。必须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形成多种多样的跨行政区的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合作,取长补短、优势共享,努力推动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
◇ 改革除壁垒 生产要素流动更合理
“河曲美在水、富在煤,水煤合成电,河曲就会变。”这是山西省河曲县人反复念叨的一句话。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后,山东鲁能集团带着雄厚资本和技术来到河曲,兴建了一座大型的现代化电厂。水煤终于合成了电,河曲人从中尝到了甜头。河曲的资源优势与山东鲁能的资本技术优势的成功联姻,反映了不同地区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
劳动力、土地、资源、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以要素禀赋而论,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各有长短。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价格形成机制等制度壁垒,导致了生产要素的不合理流动,制约了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因而,扭转发展不平衡局面,必须坚决破除各种体制障碍和政策壁垒,深化资源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真正体现要素所有者权益,有效平衡要素输出地与输入地的利益分配。同时,积极引导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更多地向农村和中西部流动,增强欠发达地区内在发展动力。
打破身份束缚,让劳动力流动无羁绊。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开始大规模流动,但受户籍制度束缚,农民进了城但定不了居,过着“两栖”生活。目前,国家正在研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一些地方也在进行积极探索。如重庆从2010年8月开始,全面启动了户籍制度改革,今后10年内,将有1000万农民转户进城成为“新市民”。应立足实际,分步推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特别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因地制宜放宽进城落户条件。同时,也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和各方面人才到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工作。
完善补偿政策,让土地收益惠于农。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必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征地标准,确保土地增值收益取之于农、用之于农。完善、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经营性用地流转,按照“初次分配基于产权,二次分配政府参与”的原则,保障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土地权益,促进农村致富、农民增收。
改革税费制度,让资源收益“留下来”。在我国很多资源富集地区,往往是“守着金山、兜里没钱”。原因就在于资源品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资源补偿费过低,大部分资源收益外流。必须理顺资源品价格关系,提高资源税税负、扩大税目,合理补偿环境损害成本。2010年6月起,在新疆率先进行了油气资源税改革,由从量定额征收改为从价定率征收,资源税收益大幅增加,12月起这一改革又扩大到西部12个省区市,今后5年还要在全国推广。这将大大增加这些地区的财力,促进这些地区发展。
“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是指体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通过国家财政投入和建立生态受益方责任制度,增强生态服务功能供给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等方面。2010年4月,国家已正式启动《生态补偿条例》起草工作。
加强政策引导,让资金更多流向落后地区。农村和欠发达的地区加快发展,关键要解决“钱从哪里来”。必须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财政“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贷款,确保农村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70%用于当地。同时,要完善相关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农村和欠发达的地区。
近年来,我国推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系列举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 突出普惠性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医保政策统一、养老保险全面覆盖、就业服务城乡平等„„在成都,原来只有城市居民才能享受的“待遇”,如今已经惠及农村居民。在很多方面,城市与农村的差别、“城里人”和“乡下人”的界限正在逐步消失。这一切,都源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深入推进。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俗地说,就是不管你生活在东部还是西部,居住在农村还是城市,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同样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近年来我国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等,都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体现。“十二五”时期,我国将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大财政投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资金保障是关键。应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所占比重,保证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2011年教育、社保方面的投入增长幅度都高于16%,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的预期目标,这将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财力保障。
注重政策倾斜。长期以来,基本公共服务更多地投向了城市和发达地区,扩大了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如目前小学生人均教育经费最高和最低的省份相差近10倍,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地区之间最多相差4倍以上。“十二五”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必须在总量投入加大的情况下,侧重向农村倾斜,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向困难地区倾斜。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1.9亿人
截至2011年5月底,全国已有1.9亿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领取基础养老金的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5170万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8.35亿人
目前已有8.35亿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农村饮水工程让农民喝上放心水
“十一五”时期,我国解决2.15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011年要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77%。
健全保障机制。体制机制不完善是制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大障碍。必须通过改革创新,完善有利于保障供给、服务优良、提高效率的长效机制。比如,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解决困难地区由于财力原因导致基本公共服务滞后的问题;比如,建立评价机制,将基本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指标纳入政府和干部政绩考评体系,以强化各级政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责任。
拓宽供给渠道。政府是基本公共服务的主体,要切实承担起责任,但并不一定事事由政府包办。要着眼于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调动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不断拓宽提供公共服务的渠道。
城乡“一体化”,全国“一盘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贯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艰巨任务。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我们必将逐步解决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由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说起(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⑧)
——怎么遏制腐败现象蔓延
2010年5月26日,一项重大制度开始实施,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项制度就是《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它涉及全国100多万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求他们定期报告婚姻变化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以及收入、房产、投资等情况。这是我们党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应当说,包括这一制度在内的反腐倡廉系列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表明我们党反腐力度正不断加大,反腐之剑将更加锋利。
腐败好像人体内的毒瘤,任毒瘤扩散,生命就难以维持;任腐败蔓延,党的健康肌体就会被侵蚀,党就有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能不能解决好腐败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是我们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我们党面临的严峻挑战。
◇ 成效问题并存:反腐不可松劲
腐败问题,并非今日才有,也并非中国独有,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个全球性顽症。中国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从党诞生之日起,就视腐败为天敌,始终对腐败保持高度警觉,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持续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有力保证了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推进。事实证明,我们对腐败分子是真打、狠打、善打,敢于动真格,坚持严查深挖抓“老虎”,不论职务多高,只要搞腐败,就一查到底,绝不手软。特别是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工作创新,努力把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改革的推动力、纠风的矫正力、惩治的威慑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合力。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我国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呈现出系统治理、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据国家统计局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003—2010年,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满意度从51.9%提高到70.6%;认为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比例,从68.1%上升到83.8%。国际社会也给予了积极评价。
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然易发多发,少数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腐败案件类型、性质和作案手段等出现新变化,领导干部作风和廉洁从政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现阶段反腐败斗争正面临“三个并存”的复杂局面:一是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二是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三是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可以说,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深度解读
2011年国家预防腐败工作七个要点
1.着力推进预防腐败制度建设。
2.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和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
3.深化政务公开。
4.深入开展社会领域防治腐败工作。
5.做好应对《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履约审议机制工作,深化预防腐败国际合作与援助。
6.积极开展预防腐败宣传教育。
7.进一步完善预防腐败组织领导机制。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正处于深刻变革过程中。历史经验表明,这一时期往往是腐败高发期,腐败现象增多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一是体制漏洞。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过程中,旧体制已经打破,新体制尚未健全,存在一些漏洞,给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留下了空间。实践已经证明,凡是双轨制并存的地方,腐败现象就相对严重。当前,因为争取投资、项目、资源、优惠政策等而发生的贿赂行为,正是体制不完善的结果。
二是利益诱惑。在规则不健全的情况下,不法分子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会使用各种手段来拉拢腐蚀干部,攫取非法利益。同时,社会和其他个人财富增长,对于一些理想信念不坚定的领导干部,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导致他们心理失衡,于是想用权捞钱。这种内外因素构成的利益诱惑,是诱发腐败的重要因素。
三是监督不力。“上级监督有些远、同级监督有些软、下级监督不太敢”,这种说法虽然有些绝对,但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权力监督存在缺位和弱化的问题。这就为权力的滥用、腐败的滋生留下空隙。
四是道德因素。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在窗户打开、新鲜空气进来的同时,苍蝇蚊子也一并进来,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封建主义的家长制、裙带风、帮派风,或乘虚而入,或死灰复燃。一些干部不顾廉耻,不讲人格,随波逐流,随心所欲,从而跌入腐败的深渊。
此外,反腐倡廉建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比如说,教育不够扎实,制度不够健全,预防不够有效。在案件查处方面,还存在执纪执法不严的问题,应该严厉惩处的却没有严厉惩处。
由此可见,诱发腐败的主客观因素十分复杂,遏制腐败现象蔓延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织就全方位防治腐败的“天网”,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
◇ 绷紧 “高压线”:从严惩治不放松
古语云:“严刑重典者成,弛法宽刑者败。”遏制腐败现象蔓延,首先要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让任何人都不敢触碰这根“高压线”,谁碰谁就粉身碎骨、身败名裂。只有这样,才能对腐败分子形成强大威慑力,有力打击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
近些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王益、黄瑶、许宗衡、张春江、刘志军„„一大批腐败高官纷纷落马。据统计,201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39621件,146517人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其中5373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必须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从腐败易发多发的环节入手,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违反党纪国法的案件为重点,对腐败分子“露头即打”,绝不允许形成气候,绝不让党内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
廉洁从政“八个禁止”
◎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
◎禁止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
◎禁止违反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假公济私、化公为私。
◎禁止违反规定选拔干部。
◎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
◎禁止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
◎禁止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
◎禁止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和党群干群关系。
严查关键岗位。“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各级领导干部处在关键岗位上,一旦出现问题,往往涉及面广、危害性大。要严肃查办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贪污贿赂的案件,利用人事权、司法权、审批权谋取私利的案件,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以及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案件。积极推进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防范腐败分子外逃、境外缉捕、涉案资产返还等工作机制。
严查重点领域。俗话说,“打蛇就要打七寸”。惩治腐败也是一样,要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近几年来,针对工程建设、房地产、土地批租、矿产开发、国有企业等领域腐败案件易发多发的现象,中央加大查办力度,有力打击了腐败分子。要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严厉查处这些领域的腐败案件。目前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扶贫开发等领域也出现案件多发的迹象,群众对此反映强烈,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发现案件及时查处。
白衣天使拒绝商业贿赂
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举行“拒绝商业贿赂,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签名、宣誓、承诺、倡议活动,全院600多名医务人员表示,要以身作则,廉洁行医,规范服务,时刻接受群众监督,坚决拒绝商业贿赂,做维护群众利益的白衣天使。
严查商业贿赂。一段时间以来,吃回扣、收红包„„这些商业交往中的“潜规则”,成为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的温床。2005年8月—2010年11月,全国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85145件,涉案金额208.6亿元。必须继续施以重拳,重点查处医药购销、政府采购和经销等领域以及银行信贷、证券期货、商业保险等方面的案件。依法查处跨国(境)商业贿赂行为。加大对商业贿赂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犯罪分子形成强大威慑。
严查渎职侵权。近年来,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皮革奶、染色馒头等一系列食品安全责任事故,都同公务人员渎职侵权犯罪有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对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环境污染案件等,要及时介入,查处背后可能存在的失职渎职行为。突出查办影响科学发展、损害民生民利、危害公平正义、破坏和谐稳定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
◇ 构筑 “防火墙”:制度反腐求长效
《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流程图》、《县委重大事项公开决策流程图》、《科级干部任免流程图》„„这是浙江省嘉善县规范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一系列制度设计。自2010年12月被确定为全国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县以来,嘉善县围绕厘清职权、规范程序、公开运行、强化监督四大内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 16 结构和运行机制,有效规范和加强了县委权力的运行。“郡县治则天下安。”嘉善县的有益探索,为从制度上防治腐败提供了启示。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制度问题更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建设是反腐败斗争最有效、最持久的手段。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让品行不端者无法拥有权力,让有权者不能腐败。
近些年来,中央陆续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一批制度法规,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有序进行。但从实践来看,当前存在的诸多贪污腐败现象,仍然与制度、体制和机制的不完善有关。比如一些领域和环节还存在制度空缺,无章可循;一些领域和环节虽然有制度,但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时效性不强;一些制度执行不力,没有发挥应有效用。
因此,必须加大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步伐,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权威声音
监察机关要发挥“杀毒软件”的作用
马馼(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如果把政府的运作比喻为一个计算机系统的话,监察机关就是政府系统的“杀毒软件”。一方面,要建立“防火墙”,防止病毒感染和扩散。另一方面,要启动“杀毒程序”,找到被病毒感染的个体,对感染较轻的予以“修复”,治病救人,对腐蚀严重的予以清除,维护系统健康运转。
“勤打补丁”,使制度不留漏洞。我国反腐倡廉方面的有些问题存在已久,但有针对性的制度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起来,工作缺乏依据。亡羊补牢,犹为未晚。要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切实堵塞制度上的漏洞,让腐败分子无可乘之机。比如,针对腐败“裸官”外逃现象,2010年5月中央出台了《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强化了对“裸官”的管理监督。
“及时升级”,使制度与时俱进。反腐败斗争的制度建设,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升级换代”,推出“新版本”,才能保持最大效能。比如,2010年颁布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党内法规制度,都是根据形势的变化修订完善而成的,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要认真清查现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和完善,提高操作性,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
“时时在线”,使制度威慑无处不在。“防火墙”不开启,形同虚设。同理,有了制度不执行,也等同于没有制度。应建立健全保障制度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保障制度执行的有关规定,对制度落实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落实时限和要求。加强督促检查和查处力度,对执行制度不力的坚决追究责任。只有这样,不能贪的“防火墙”才能起作用,制度才能发挥出真正的效能。
◇ 常念 “紧箍咒”:加强监督是重点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要防止腐败的发生,使权力真正用来为民谋福祉,必须给权力戴上“金箍”,强化对其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近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如发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出台了一系列党内法规的实施细则,建立巡视制度,加强了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工作等。这些措施实行后,效果正在逐渐显现,但监督管理的任务还很艰巨。必须加大工作创新力度,进一步明确监督责任,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权力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突出监督重点。领导干部位高权重,面对的诱惑多,腐败危害大。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制度,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和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深入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提名、考察、决定等环节的监督。
公开权力运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与透明,是对权力最好的监督。必须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加强对权力行使的规范和制约,为权力运行设置“边界”,确保权力既高效运转又正确行使。深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扩大公开的范围和层次,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向社会公开。
◇ 思想设堤防:廉政文化润人心
有句话说得好: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必须筑牢各级官员抵制腐朽文化侵蚀的思想防线,在全社会培育“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政文化氛围。
廉政文化是指以崇尚廉洁、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人们对廉洁政治和廉洁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精神追求的一种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国在全社会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推动形成崇尚廉洁的社会风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也要看到,廉政文化还没有切实渗透到社会生活中,腐朽没落的官场文化仍有一定“市场”。比如一些干部信奉“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有人笑廉不笑贪,认为廉洁的干部“没本事”,能受贿、善遮掩的才是“有本事”的“聪明人”;等等。这些思想观念如不加以纠正,就会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就很难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必须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通过文化的形式、运用文化的力量,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让廉洁理念深入人心。
抓廉政教育。这是在思想上拒腐防变的基础,是反腐倡廉最基础的工作。必须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作风教育、党纪国法教育,帮助领导干部树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价值理念。坚持把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培养、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
抓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让廉洁理念深入机关、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坚持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大众文化建设中,渗透到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活动中,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培养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
抓创作生产。建设廉政文化,必须推出更多更好的廉政文化作品。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运用各种艺术形式,着力打造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廉政文化作品。注重研究传播艺术,采用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不断提高廉政文化传播能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廉政文化筑防线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不能立竿见影、立马见效,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只有这样,崇廉鄙贪的社会氛围才能真正形成。
◇ 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取信于民是根本
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人们感受更深,其影响恶劣,危害很大。只有着力解决好这类腐败问题,才能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反腐败斗争的成效,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确保反腐倡廉建设获得不竭的动力源泉。
近年来,围绕征地拆迁、住房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中央和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取得明显成效,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有所遏制。但也要看到,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社会反映强烈。必须把解决这个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开展专项治理。这是解决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最有力的手段。近年来,中央对工程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和“小金库”等进行集中整顿,取得了明显效果。必须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 17 出问题专项治理,深入推进“小金库”治理工作,开展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专项治理,认真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坚决整治领导干部收送礼金问题,严格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问题。坚持把专项治理与加强日常管理监督结合起来,巩固专项治理成果。
深度解读
集中治理“小金库”
自2009年4月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在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有力遏制了“小金库”滋生的势头。截至2010年12月10日,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共清理出“小金库”25738个,涉及金额127亿余元;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自查发现“小金库”19855个,涉及金额88亿余元。
加大问责力度。2009年7月12日,中央颁布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要求对党政领导干部给国家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失职行为追究责任。要严格执行问责制的规定,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对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严重侵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畅通反映渠道。既要让群众的诉求“上得来”,又要让领导深入基层“下得去”。坚持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比如群众接待日制度、热线电话、信访信息系统等,加强对反腐倡廉舆情的收集、研判和处置,关注群众利益诉求。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经常深入基层、主动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愿望,解决实际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政策传真
推进公务用车专项治理
费用过高、私用严重、超编超标配车等公车腐败现象,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为了解决“屁股底下的腐败”,2011年3月4日财政部公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首次明确公车购置和运转费用都将单独设立预算科目。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1年公车购置及运转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4月25日,中央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指导督促各地各部门深入推进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到了清理纠正阶段,下一步将开展重点检查,稳步加以推进。
警惕购物卡腐败
购物卡又称商业预付卡,是集餐饮、购物于一体的消费卡。由于具有购买简便、收送隐蔽、处理方便、取证困难等特点,购物卡有可能成为有些人行贿受贿的载体。为遏制这种现象,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决查处领导干部以各种名义收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等行为。对收送各类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的,以收送同等数额现金处理。
加强作风建设。常言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群众身边的干部的作风,直接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2011年5月24日,中央颁布实施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履行职责情况作出明确规定。要认真对照《规定》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作风问题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教育和引导基层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锤炼,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随着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我们一定能够有效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第三篇:2011年热点申论-理论热点面对面(推荐)
理论热点面对面
目录
2011年热点申论:财税制度改革.......................................................................3 2011年热点申论:采取哪些措施支持创业者创业.txt.....................................4 2011年热点申论:产品质量召回.txt.................................................................6 2011年热点申论:地沟油.txt.............................................................................7 2011年热点申论:二代农民工.txt.....................................................................9 2011年热点申论:发展低碳经济 挑战和机遇.txt...........................................9 2011年热点申论:服务型政府.txt...................................................................13 2011年热点申论:服务型政府建设.txt...........................................................14 2011年热点申论:公平正义.txt.......................................................................16 2011年热点申论:国家机密与经济安全.txt...................................................17 2011年热点申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txt...................................................19 2011年热点申论:和谐社会.txt.......................................................................20 2011年热点申论:宏观调控.txt.......................................................................22 2011年热点申论:户籍制度改革.txt...............................................................25 2011年热点申论:教育公平.txt.......................................................................26 2011年热点申论:经济结构转型.txt...............................................................27 2011年热点申论:矿难之痛.txt.......................................................................30 2011年热点申论:垄断行业改革.txt...............................................................34 2011年热点申论:买房贵问题.txt...................................................................35 2011年热点申论:民生问题.txt.......................................................................37 2011年热点申论:农民干部崛起新生代.txt...................................................39 2011年热点申论:群体性事件.txt...................................................................40 2011年热点申论:让人民批评政府.txt...........................................................42 2011年热点申论:软实力.txt...........................................................................42 2011年热点申论:三农问题.txt.......................................................................43 2011年热点申论:生态文明.txt.......................................................................45 2011年热点申论:什么是现代农业.txt...........................................................46 2011年热点申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txt.......................................................47 2011年热点申论:提升国民文明素质.txt.......................................................48
2011年热点申论:统筹城乡发展.txt...............................................................49 2011年热点申论:为什么要促进股市健康稳定发展.txt...............................50 2011年热点申论:问责机制.txt.......................................................................53 2011年热点申论:校园安全.txt.......................................................................54 2011年热点申论:医疗改革.txt.......................................................................55 2011年热点申论:依法治国.txt.......................................................................57 2011年热点申论:用工荒和就业难.txt...........................................................58 2011年热点申论:预约挂号难解“看病难”痼疾.txt...................................60 2011年热点申论:政府公信力.txt...................................................................61 2011年热点申论:政府网络舆情能力.txt.......................................................62 2011年热点申论:政务公开.txt.......................................................................66 2011年热点申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txt.......................................................67 2011年热点申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txt.......................................................68 2011年热点申论:尊严.txt...............................................................................69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拆迁问题.txt...............................................................70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铲除虚假新闻.txt.......................................................72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从我国听证制度说开去.txt.......................................74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大学生就业.txt...........................................................75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干部提拔问题.txt.......................................................77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浅谈如何减少交通事故.txt.......................................78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让城市多一片“绿色风景”.txt...............................80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生产安全.txt...............................................................81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土地问题.txt...............................................................83 2011年热门申论:抗旱救灾.txt.......................................................................84 2011年热门申论:社会保障制度.txt...............................................................87 2011年热门申论:体面劳动.txt.......................................................................89 2011年热门申论:蜗居.txt...............................................................................90
2011年热点申论:财税制度改革
【背景链接】
2010年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会议时强调,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标准表述】
当前,我国继续处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坚定不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更好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要积极发挥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作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着力实施有利于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稳定的政策措施。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优化政府公共投资结构,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把更多财政资源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要加快完善税收制度,坚持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要按照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规范专项转移支付,提高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要健全预算制度体系,逐步形成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完整的政府预算制度体系,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财税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提高做好财税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财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引导广大财税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做到为国理财、为民服务,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11年热点申论:采取哪些措施支持创业者创业.txt 国家将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军队复员转业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创业,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同时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发布制度,接受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
重点指导促成五类人创业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制定鼓励创业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创业者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建筑劳务型和信息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创业领域。
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军队复员转业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创业。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劳动者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
住所可作为创业经营场所
政府还将放宽市场准入,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和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按
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高校毕业生创业免行政性收费3年
为方便创业,政府还将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行为。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私有财产,对严重侵犯创业者或其所创办实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
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要按有关规定,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意见还特别提到,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积极做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鼓励利用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各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和促进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
创业项目资源库将建定期发布制度
为了更好的规范创业者创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还将建立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逐步形成创业服务指导专兼职队伍。并搭建创业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建立政府支持并监管、企业与个人开发、市场运作的创业项目评估和推介制度,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发布制度。
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开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建立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设立创业服务热线,接受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注重对创业失败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再创新业。
2011年热点申论:产品质量召回.txt 【背景链接】
从2010年1月21日起,丰田部分车型先后爆出踏板门和刹车系统都出现了问题,随后丰田大规模召回问题车辆,据初步估算,此次丰田召回的汽车已超过1000万辆。
自2004年起,我国第一个有关缺陷产品的召回法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开始施行。此后,《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食品召回管理规定》、《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等也相继出台。2010年3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强汽车产品质量建设、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总结世界汽车产业的经验和教训,企业要加强质量并建立召回制度。
【标准表述】
[影响]
召回事件严重影响到丰田乃至日本汽车的品牌形象,作为召回事件的始作俑者,丰田自尝苦果。召回制度是一种崭新的法律制度,它需要与中国现行的合同制度、产品责任制度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相衔接。召回制度不仅依赖于企业的自律和政府的他律,还依赖于市场竞争与政府监管之外的第三种力量――消费者遭遇缺陷产品时的制衡能力。这需要整合政府力量、民间力量、法律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去联手设防,健全产品召回法规体系,使其更具权威性和可操作性;需要有关部门在监管上形成合力,未雨绸缪,及时制定法律和规章制度及配套措施,防患于未然。召回制度法治化,在鉴定碰撞标准和相关设备等方面要更加完善和细化。建立产品召回制度,不仅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促进消费,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可以促进企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更能体现出社会的责任感。同时,对于维护我国消费者经济利益也有巨大促进作用。
[措施]
汽车生产企业要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改变重产能、轻质量的倾向,建立
汽车产品质量责任制,不断完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提高汽车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水平。汽车生产企业要加大技术升级和新技术研发力度,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提升产品质量。
汽车生产企业要加强汽车产品售后服务,加大对消费者正确使用汽车产品的培训和指导,增强消费者汽车质量安全意识,发展和完善修配、保养等多种服务,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企业要建立质量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建立产品追溯、召回、申投诉处理和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及时召回、处理缺陷汽车产品。建立健全汽车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要注重四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标准法规体系,加强汽车行业安全和节能环保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二是严格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加强《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三是加强公共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大力加强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的汽车产品强制性标准检测能力建设和质量事故鉴定能力建设,不断完善产品质量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四是建立汽车行业质量信息公示制度,切实保护诚实守信的企业,制约和惩戒失信企业和失信行为。
2011年热点申论:地沟油.txt 【背景链接】
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武汉工业学院何东平教授2010年3月披露,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而从餐饮业的餐厨垃圾中提炼1吨地沟油,成本仅300元左右。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而地沟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标准表述】
[原因]
小小地沟油成为治理难题,从根本上说,凸显的是政府餐饮食品监管中的无效和缝隙。地沟油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多头管理导致“谁都有责变成了谁都无责”;二是政府部门缺乏积极治理的自觉性;三是相关规定不够细
化,缺乏可操作性。这三个原因归根结底是缺乏问责,监督力度不够。
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禁止生产“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观性状异常的食品”;2002年,国家颁布《食品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的规定》中明确要求,无论是过菜油还是地沟油,都属于废弃油脂,禁止再收购、加工成食用油脂。要根治地沟油的存在,不让地沟油危害百姓健康,地方政府应该承担起“垄断”回收地沟油的责任,不能让地沟油的回收成为一个无人管理的领域。地方政府回收后的地沟油可以用来加工柴油等,通过合法的“变废为宝”,堵住地沟油流入饮食行业的渠道,加大监督力度。
[措施]
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制约和影响了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改变和完善监管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标准统一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各地的食品安全标准还依旧是各自为政,参差不一。如问题奶粉,在流出地就能拿到合格的报告,而在流入地检测就不合格。海南豇豆在海南残留合格,而出了岛就超标等等。因此,尽快实现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是完善各环节之间的监管衔接,堵塞食品安全漏洞。在食品从农田到餐桌,要经历许多环节,这些环节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监管。由于部门利益和避责的需要,在各环节的衔接上,存在着许多“真空”地带,看似都在管实际上谁都不管,协调起来也是困难重重,一旦出现问题都是推委扯皮,追起责任来都感到很冤。
三是监管人员和经费严重不足。现在的体制是监管的责任分散在很多部门,只是各部门职责的一部分,普遍存在着人员少、任务重、经费紧张的困境,很难引起相关部门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必将影响到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的正常进行。一旦有专项行动,就临时组织力量搞搞突击,难有大的作为。
食品安全监管的链条长、覆盖面广、涉及部门多,环节衔接松散,监管责任不明确,再加之食品流通范围广,监管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如何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是摆在政府和各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有一点轻视和大意,就会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决不可掉以轻心。同时,要进一步改善监管模式,缩短监管战线,把监管职责尽可能地压缩到最小限度,实现权责的统一,以确保食品安全的最终目标的实现,让人们吃上放心的食品。
2011年热点申论:二代农民工.txt 【背景链接】
最新普查数据显示,年龄在20岁至30岁之间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主体。他们主要是80后和90后,总人数大约1个亿,占农民工外出打工的60%。而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也是首次被写入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群体。
【标准表述】
[特点]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和城市人没什么很大的差别:衣着潮流、手机先进、喜欢上网、极少寄钱回家,就连口音都差不多。由于对网络的熟练运用,80后的说话胆量、开放程度和交际能力已经远远大于第一代农民工。他们有越来越多的权益诉求,与他们的父辈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重要性]随着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数量的日益庞大,社会亟须对他们在城市面临迫切的婚姻、身份认同等问题予以关注。如果继续将他们排斥在体制外,将更容易产生怨恨心理,不利于社会治安和稳定。
[现状]目前我国的很多城市尽管放低了进城门槛,实行了有条件的户籍制度改革,尝试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但必须正视,流动人口要想完全融入城市,同样需要一个相当长的代际传递的过程。不能依然止步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式的应急处置,也不能仅仅依赖蜻蜓点水式的定点救助而忽略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个规划不仅要有近期急务、中期目标,更要有长远的考虑,要把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城市发展繁荣结合起来。
2011年热点申论:发展低碳经济 挑战和机遇.txt 什么是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实质上就是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能源技术和消费行为的低碳革命,是构建一种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限度的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消费方式。低碳革命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推进两个根本转变:一是将社会经济发展由高度依赖能源消费向低能耗、可持续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二是将能源消费结构由高度依赖化石燃料向低碳型、可再生能源的根本转变。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中心环节是加快构建新型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 着力推进低碳能源与低碳技术发展,使整个经济社会活动低碳与无碳化。
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共识与探索。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2003年,英国政府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希望通过调整能源政策发展低碳技术,到2050年把英国从根本上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力图引领世界潮流。2007年,日本政府倡导建立低碳社会,希望依靠社会整体的创新来推动温室气体的减排,实现富裕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力图提升国家软实力。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道路,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技术和建立碳交易市场,力图打造低碳技术的竞争优势。
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就是探索我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问题,就是破解能源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的世纪性难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来推动。这一过程的代价是巨大的,教训是深刻的。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发展低
碳经济无疑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近期看,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从长远看,发展低碳经济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现有发展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的丰度(通常指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组合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优势。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表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商品能源消费量和经济发达水平有明显关系。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达到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水平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必然达到较高水平,世界上目前还没有出现既有较高的人均GDP水平又能保持很低的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先例。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必然还要持续增长。发展低碳经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将使我国面临开创新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挑战。
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走低碳发展道路,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
我国将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以相对较低的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着力点在于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长期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50年基本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完全脱钩,通过低碳排放实现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从中期看,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到2020年努力实现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左右的目标。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也是一个长期努
力和实践的过程。“十二五”期间我国低碳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应包括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强化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二是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继续制定全国及地区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绿色型建筑,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能耗限额标准监督管理,建立并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等,着力推进低碳建筑。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严格执行并适时提高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推进替代能源汽车产业化,着力推进低碳交通。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和低碳行为好的做法,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
三是发展清洁能源,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进一步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大力开发风能,加快开发生物质能,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升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促进新能源的加快发展。加强低碳能源工程建设,着力推进大型核电、大型水电、西气东输、大型风电基地和清洁煤电基地等项目,着力提高天然气、核电等优质能源在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引导和鼓励农村居民发展户用沼气,生产生物质原料,为大中型生物质发电工程提供稳定可靠的燃料保障。
四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把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先进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列入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科学、战略与政策的研究。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认识、健全法规,完善规划、夯实基础,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全面推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发展与改革各项工作。
2011年热点申论:服务型政府.txt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服务型政府
【背景链接】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称,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标准表述】
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理念是政府必须提供服务,政府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立足点是政府的一切行政必须从公共利益出发,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力度,加大公共服务投入,让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涵义]服务型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基本要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而民主愈发展,权力也就愈为公众服务。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民主政治的步伐正在加速。
[意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不仅是适应“小政府大社会”发展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更是重视民生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011年热点申论:服务型政府建设.txt 【政府声音】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称,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温家宝指出:一年来,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应对各种困难,我们特别注意发扬民主、倾听基层群众意见,重视维护群众利益。广大公务员兢兢业业、勤勉尽责,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政府工作与人民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职能转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一些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我们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温家宝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服务型政府概念】
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任务】
第一,观念必须转变;
第二,政府职能必须转变;
第三,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与世贸经济规则接轨的法规体系;
第四,办事必须公开化;
第五,贯彻一视同仁的原则;
第六,建立贸易工作的复审机制和失误救济机制;
第七,要正确处理服务行政中的管制问题。
【标准表述】
构建服务性政府的五项措施:
1.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健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3.要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认真解决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争议、涉法涉诉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改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4.要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各项政策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检验。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做到令行禁止。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执行有力,绝不允许各自为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切实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
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
5.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报告个人经济和财产,并自觉接受纪检部门的监督。要把查处违法违纪大案要案,作为反腐败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作用,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各项制度。要坚持勤俭行政,反对铺张浪费,不断降低行政成本。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011年热点申论:公平正义.txt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标准表述】
[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温家宝总理也曾经说到:如果说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那么公平正义就是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如果说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那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讲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坚持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内涵]我国现阶段要实现的社会公平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缩小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和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差距和发展不平衡问题。
[措施] 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我们把提高效率同更
加注重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经济效率提高、促进社会和谐。既高度重视通过提高效率来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又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2011年热点申论:国家机密与经济安全.txt 【背景链接】
2009年7月5日,上海市国家安全局以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上海办事处胡士泰等4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力拓案牵出铁矿石贿赂链,涉及多方利益。2010年3月22日,案件得以公开审理。
中国是铁矿石的需求大国,进口世界一半多的铁矿石。但是在与国际矿业巨头的谈判中,中国这个需求大国甚至连“首发价”都拿不到,国际三大铁矿石巨头近几年从与中国的贸易中获取的溢价高达7000亿人民币。
【标准表述】
[危害]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谈到国家安全时,考虑的只是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技术安全等,很少把它与经济安全联系起来。当一国经济规模很大,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某种程度甚至比一般的国防机密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还大。
钢铁业作为工业经济的基础性原料,其价格的波动将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中国钢企自然要把这庞大的成本转嫁给其他行业,比如房地产,这最终要消费者付费买单。而高房价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许多人买不起房,这对中国社会无疑会产生相当大冲击。
[严峻形势]
很多人的经济安全意识很差,在其他国家看来是经济机密的一些东西,中国却门洞大开,无意中泄密的事情很多。境外利益集团一般通过在华机构和个人进行利益输送、政策游说以及商业情报的搜集等方式来获取中国的经济情报。发达国家的政策游说一般都制定有一整套制度和程序来规范游说活动,而中国在这方面却显得非常混乱。
由于西方掌握着国际经济的话语权和规则,为了进入国际市场,很多中国公司主动请国外投行、会计师事务所或评级机构进行咨询、审计、评级,这当中很多核心数据与规划等重要商业机密被其所获。
鉴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级政府控制着巨大的社会资源和政策资源,中国将会越来越吸引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向华派出间谍刺探经济情报,行贿政府官员和相关企业领导人。而无论是商业贿赂还是通过其他方式窃取经济情报,都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安全产生非常大的危害。
[跨国企业窃取中国商业机密的方式]
一是通过在华外国企业商会举办研讨会等形式,对国家有关部门的决策施加影响;二是通过在中国的渠道寻找利益代言人。几乎所有跨国公司的驻华代表,都有在相关部门或大型企业任职的经历。不仅如此,跨国公司甚至直接在中国政府内部寻求代理人。
[措施]
中国应尽早制定一部专门针对外国企业的反商业贿赂法,运用法律手段,使防范各类国际不良企业和个人侵蚀中国经济安全和经济利益的举措机制化、日常化。
同时,对境外利益集团的游说活动要进行严格限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无拘无束。可设立相关机构,对外资、外国商品的进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的外资投资和并购项目有效进行国家安全审查等。
另外,还应规范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与学者接受境内外企业、机构资助的
课题研究,严格禁止涉外部门工作人员在外企或驻华商会等“变相任职”。鼓励相关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等对境外利益集团造成中国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进行监督和提起法律诉讼。
2011年热点申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txt 【背景链接】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国际竞争的新形势,2010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这是进入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标准表述】
[意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保证教育的科学发展不仅需要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还需要教育内部深化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化改革。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发展的三十年也是教育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要求,群众新的期盼,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仍然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措施]2010年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座谈会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一是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现代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
二是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要以教学为中心,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育的行政化倾向。
三是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使教育资源更多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学校还是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鼓励出名校、出名师、出名人。
四是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充分发挥教育家的办学才能和特长,让那些有终身办学志向的人不受任何名利干扰诱惑,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
2011年热点申论:和谐社会.txt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和谐社会
【背景链接】
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此后,“和谐社会”便常作为这一概念的缩略语。200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和谐”的概念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
【标准表述】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从人们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思想道德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的动力机制和整合机制等诸多方面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或本质规定所作的阐释。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与法治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处理人们的政治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方面,总的来说,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相结合,不断发展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改革、发展、稳定从政治上、法律上提供保障,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指在解决社会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时,体现一种公正、正义的原则和精神。社会公平是人类自古及今的不懈追求,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重要尺度,是评价制度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尺度。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在全社会提倡互帮互助和诚实守信,形成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良好局面。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风气,一方面要加强道德教育,增强人民的诚信意识和观念,同时也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使诚实守信者得到社会的褒奖和好处,使失信者遭到社会的鄙弃,受到应有的惩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走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化、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1年热点申论:宏观调控.txt 【政府声音】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增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温家宝总理强调: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宏观调控的概念】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标准表述】
经济手段:这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
法律手段:这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通过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公有财产、个人财产,维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各个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个人的合法权益;调整各种经济组织之间横向和纵向的关系,保证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
法律手段的内容包括经济司法和经济立法两个方面。经济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各种经济法规,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经济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制度、程序,对经济案件进行检察和审理的活动,维护市场秩序,惩罚和制裁经济犯罪。
行政手段:这是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纵向性、无偿性及速效性等特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还不能放弃必要的行政手段。因为计划手段、经济手段的调节功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计划手段有相对稳定性,不能灵活地调节经济活动;经济手段具有短期性、滞后性和调节后果的不确定性。当计划、经济手段的调节都无效时,就只能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尤其当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失调或社会经济某一领域失控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将能更迅速地扭转失控,更快地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当然,行政手段是短期的非常规的手段,不可滥用,必须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加以运用。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加强宏观调控措施】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从财政收入看,还要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从财政支出看,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完成在建项目、加强薄弱环节、推进改革、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都需要增加投入。
二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
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钱花在刀刃上。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压缩公用经费。
四是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增强内外部约束力,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同时,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严厉打击偷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
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适度宽松的政策目标,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同时也有利于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是优化信贷结构。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有效缓解农户和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强化贷后管理,确保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三是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股权和债券融资规模,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
四是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探索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强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有效监控,防范各类金融风险。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继续提高农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巩固扩大传统消费,积极培育信息、旅游、文化、健身、培训、养老、家庭服务等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幅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标准和办法,加强对中标企业的管理和考核,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按7.5%征收。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各级政府投资都要集中力量保重点,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切实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扎实推进地震灾区恢复
重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鼓励扩大民间投资,完善和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严格执行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和产业政策,切实防止重复建设。对有财政资金投入的建设项目,要加强全程监督,坚决避免以扩大内需为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确保公共投资真正用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2011年热点申论:户籍制度改革.txt 【背景链接】
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和网友交流时,透露出高层推进户籍改革的决心。他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症结所在就是户籍。政府今后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那些长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将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标准表述】
[原因]形成于计划体制时代的户籍制度,导致大量人口处于“人户分离”状态,已成为当前社会健全发育的重大制度障碍。户籍问题是城乡统筹一体化的核心问题,城乡要素没有实现实质性的互动融通,制约了城乡统筹发展。
[目的]推进户籍改革的目的在于,彻底打破户籍束缚,剥离捆绑于户籍之上的相关户籍特权,实现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维系最大限度的社会公平。
[困难]户口之所以为人所看重,主要是因其背后附着的户籍福利。让以长期二元社会结构为基础的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让渡,关乎各个社会人群的权利、待遇与保障的再分配,现实的困难和既得利益的阻拦比较大。
[措施]一方面需要在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层面,逐步给予城市外来
人口公正的待遇和保障,同时推进城市人口向农村地区流动发展,真正让理论上的城乡一体化成为现实。另一方面需要提升独立于户籍存在的人口福利,即公共福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维护社会公平的二次分配。
2011年热点申论:教育公平.txt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教育放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将教育列在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首,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实现教育公平。
【标准表述】
[内涵]是指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
[意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最大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只有公平的教育,才能造就公平的社会;只有受到公平教育的一代,才能自信地创造未来。在教育上体现公平、正义,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关注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利,让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措施]最大的公平是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公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各级政府要采取措施推进社会公平。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调整地区、城乡、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社会公平,为教育公平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第二,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与财政支出结构,强化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调节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作用。尽可能从资金、信息、生源等方面,给条件较差的学校以必要的重点扶持。教育的增量部分应向薄弱地区倾斜,增加其教育机会。
第三,深化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以促进教育公平。教育结构单
一、学制僵硬等制度化教育的自身缺陷,是造成教育机会、尤其是学业成功教育机会
不均等的重要原因。通过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也是增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第四,加强教育立法,建立社会救济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以法律来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坚决打击教育领域中的各种犯罪行为,坚决纠正各种教育收费不规范或乱收费现象,以法治精神确保教育公平。
2011年热点申论:经济结构转型.txt 【政府声音】
温家宝总理2010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中国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正以前瞻的目光面向未来。中国经济转型,不仅将为国内发展奠定基础,对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具有深远意义。
温家宝在报告中指出,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夯实长远发展基础。我们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经济转型的必然性】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各国刺激政策退出抉择艰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加剧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加上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比如,经济增长中投资所占比重过大、一些地方“三高”(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产业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调整结构,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社会经济的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转型的现实困难】
从国内看,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增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判断形势,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京佳公务员的转型措施表述】
措施一: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
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用好技改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节能降耗。
二是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动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三是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社会责任。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把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
措施二: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措施三: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抓紧修订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减少、简化行政审批,坚决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
二是继续落实财政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央财政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要覆盖中小企业,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投入。
三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鼓励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措施四: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一、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
第二、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
第三、农村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潜力大,要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
第四、加快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实现国家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
措施五: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
一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
二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
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
三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
四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进程,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措施六: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认真落实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规划和政策。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重点抓好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在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重在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1年热点申论:矿难之痛.txt
一、矿难回放
(一)山西王家岭矿难
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境内,为中煤集团与山西焦煤集团合作组建的华晋煤业公司所属)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初步判断为小窑老空水。事故发生后,已确认109人安全升井,尚有153人被困井下。
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5日15时召开第十次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刘德政表示,截至目前,事故井下153名被困人员中已有115人获救。山西省省长王君同日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透露,预计矿井下还有38人有生还可能。这些在尘世间摸爬滚打久经历练的兄弟,吃树皮,喝脏水,把矿灯收集起来,以保证救援到来的那一刻它们还能准确指示自己的方位。伊川矿难已经造成28人死亡,仍有多人下落不明。任何关于灾难的奇迹,都只能出现在灾难之上。与其期盼灾难之后的奇迹,不如远离灾难本身。
一次又一次的血泪教训再三证明,天灾虽难防,人祸却可免。绝大多数的矿难,都是本可避免的人祸。3月30日,在王家岭矿难发生后的第三天,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联合发出的事故通报称,王家岭煤矿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违章行为,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后,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撤人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施工方为了经济利益赶工期,更被认为是导致矿难的首要原因。
只有责任的归于责任,人祸所导致的矿难才能有所遏制,生命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得以保障。在这个基础上,奇迹才有价值和意义。
(二)河南伊川矿难
记者从河南省伊川县“3・31”矿难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了解到,矿难已经导致40人死亡,6人失踪。
2010年3月31日19时20分左右,伊川国民煤业有限公司井下21煤工作面回风巷施工过程中瓦斯突出,逆流从负井口涌出,遇火在地面发生爆炸。截至4月6日晚,经初步核实,矿难发生时当班井下人员共有98人,其中已经安全升井57人,已经确认死亡35人,6人失踪,爆炸还造成地面人员5死1伤。目前,核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称,矿难发生后,由于矿长和伊川县政府派驻的驻矿安监员逃逸,地面存放有关下井人员资料的矿灯房被完全损毁,加之企业用工混乱,下井人数由包工头确定,企业没有统一的人员调度安排,没有花名册、工资册、职工档案、劳动合同等原因,严重影响了人员核查工作进度。
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称,经初步核查,该矿共有职工300人左右,其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勤杂人员53人,临时招用的井下工人250人左右。
事故责任人的追捕工作进展顺利。5日下午,又有1名事故发生后逃逸的驻矿安监员投案。通过有关部门多渠道做工作,6日上午,2名该煤矿重要知情人员主动到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说明情况,配合救援工作。
此前,矿难发生后逃逸的矿长王国政已经自首,多名逃逸的副矿长、记工员、驻矿安监员被抓捕归案。洛阳市、伊川县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已经启动对驻矿监管人员的责任追究工作。
发生事故的矿井设计年产能为15万吨,属于技术改造矿井。2009年5月该矿曾发生过瞒报事故,矿长王国政被判缓刑。王国政是伊川县国民煤业有限公司所在地半坡乡白窑村村委会主任。
二、矿难原因
表面上看,矿难频发有安全生产基础差、法制意识淡薄、矿工维权难这三大原因。倘若作进一步的思考,就会发现它们背后还有诸多深层次的原因,如管理者认识上的误区、经济粗放型增长、监管机制不合理、教育国策失误、新闻自由度提高等等。
具体原因如下:
(一)安全生产基础差。我国不少煤矿自然开采条件恶劣,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管理上漏洞诸多,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足,对防范伤亡事故没有把握。
(二)法制意识淡薄。目前中国有一系列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和法规,如《劳动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和《煤矿安全规程》。虽然它们还有待完善,只要认真落实已有的规章制度,大部分矿难本可以消弭于萌芽状态。可以说矿难最直接的原因,是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法律法规没有落实到位。
(三)矿工维权难。尽管《煤炭法》第42条和《矿山安全法》第23条都规定了矿山企业工会应当依法维护职工生产安全的合法权益,组织职工对矿山安全工作进行监督。但本该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在矿工面临死亡威胁时缺位了。另外由于矿山劳动力的供过于求、工作机会的稀缺,很多人最担心下岗,煤矿侵犯矿工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据知情人士透露,陈家山煤矿矿工的待遇每况日下,32
有时一些劳动保护用品都得矿工自己购置。面临“停职停工”的威胁,无处主张权利且生活无着的他们,明知下井工作有生命危险,也只好妥协。
(四)伤亡赔偿标准过低。安全生产的技术设备非常昂贵,当矿工死亡补偿过低时,矿主就会受经济规律驱使,在安全上偷工减料。煤矿开采的暴利和矿工生命的廉价,使一些矿主视矿工的人命如草芥。
(五)经济粗放型增长导致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当煤炭生产的利润空间加大,超负荷生产成为顺利完成财政指标、刷新GDP的首选。一些矿产地企业和地方政府置安全和生态保护于不顾,超限开采、超负荷运转;一些小煤矿则把矿工当作赚钱机器,有些已取缔的小煤矿也死灰复燃。可以说,矿难频发是高能耗、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市场反应。
(六)监管机制有缺陷。教训证明,本应是煤矿安全监管者的县乡两级地方政府,往往会成为煤矿直接或间接的经营者。作为一些地方的主要产业,违法违规经营的煤矿能解决就业问题,也是主要税源,一旦取缔,会使当地政府发生财政困难。直接的利益驱动使裁判员成了运动员、监管者成了保护者。
三、解决方针
全面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五项措施:
(一)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
(三)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四)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
(五)形成重视煤矿安全生产的氛围
总而言之,解决矿难治理的决策模式和治理结构两大根本问题。
所谓决策模式,即要摆脱那些无效或低效的行政单方面决策,让民意有
效参与,制订出能够瞄准问题核心,而不是只做表面工夫的矿难治理措施;
所谓治理结构,也就是在加强政府监管之外,煤矿安全治理应形成两大制衡机制,一是通过广泛建立矿工工会,让矿工能够有组织地监督企业落实各项规章措施,维护自身的安全保障,二是通过公众、媒体、NGO等的深度介入,形成一个约束资本与权力的外部力量。
鉴于目前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特别是一些国有大矿接连发生问题,理顺煤炭行业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构、强化管理职能已显得十分迫切。同时,国家应增加了企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提高伤亡赔偿标准,通过这三项经济政策,配合法律法规和行政监督来加强高危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如此,矿难才会有根治的希望。
2011年热点申论:垄断行业改革.txt 【背景链接】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同时,垄断行业改革问题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焦点和难点。行政性垄断导致中小企业发展困难、价格关系扭曲、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资源消耗过高等,不利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标准表述】
[意义]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有必要把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作为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措施]垄断行业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要坚决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到
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定位,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其次,要坚决改革金融体制,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服务功能。要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的积极作用,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服务功能;还要要着眼于危机防范,加强金融监管机制建设。
再次,要坚决调整所有制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继续大力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优势,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
最后,要坚决改革现行的资源价格和财税体制,真正建立起能够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坏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能够反映区域贡献差异和区域发展需要的财政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1年热点申论:买房贵问题.txt <2006年中国经济和社会蓝皮书》显示,买房贵是新民生三大问题之一,也是近年“两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那么买房贵到底“贵”在哪里?有什么解决措施?
一、买房贵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合理因素,如城镇人口增长较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住房需求迅速增加;土地价格上升,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加之商品房品质提高,配套设施和环境改善,商品房开发建设成本增加。但也有许多不合理因素。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近年来,银行存款利率较低、股市低迷,社会资金缺乏其他投资渠道,纷纷挤向房地产市场。同时也有不少境外资金进入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
第二,一些地区投机炒作现象严重,投资性购房需求迅速扩大。一些居民基于房价上涨预期,也参与购房投资;或者担心房价继续上涨而提前入市。
第三,商品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不足,抬高了商品住房的平均价格。
第四,部分城市盲目大拆大建,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带来大量被动性需求。在经营城市的理念指导下,抬高了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
第五,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少数开发商及中介机构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通过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虚假交易、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哄抬房价,误导市场预期。
二、解决措施
1、坚持遵循经济规律,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实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
2、调控的总体思路:坚持积极稳妥、把握力度,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法治、加强监管,促进住房价格的基本稳定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3、调控工作实行供应和需求双向调节、综合治理的办法。
4、调节需求的重点:遏制投机性需求,控制投资性需求,限制被动性需求,引导合理的住房消费。
5、改善供应的重点:鼓励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
同时,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提高认识。稳定住房价格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稳定房价工作的统一政策部署,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其次,落实责任。国务院明确,省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稳定住房价格工作负总责,同时要落实市县人民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要把这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负起稳定住房价格的责任。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措施不力,造成当地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影响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地区,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最后,加强监督检查。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加强对各地稳定房价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对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力的,将通报批评。各省级政府也应当加强对市(区)县工作的督查和指导,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2011年热点申论:民生问题.txt 【政府声音】
温家宝总理2010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我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民生是和谐之本。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
一、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实施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部分费率、再就业税收减免及提供相关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稳定和增加就业。开展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多渠道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和到企事业单位就业见习。组织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这些措施促进了就业的基本稳定。
二、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普遍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出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迈出历史性步伐。
三、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大幅度增加全国教育支出,中央财政加大支出,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政策。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开始实施。不断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基本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
四、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组织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央财政增加医疗卫生支出,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基本药物制度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了一批县级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实施扩大乙肝疫苗接种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标准表述】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做好政府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必须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在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策高效、组织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二、必须坚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关系,注重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既克服短期困难、解决突出矛盾,又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地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三、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既强调统一思想、顾全大局,又鼓励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形成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这些经验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推进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011年热点申论:农民干部崛起新生代.txt 据鹤壁市委组织部马葆青部长介绍,在2002年以前,该市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为43.5 岁,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超过57%。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虽然不少村干部都心存“领富”愿望,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另一个现实则是,在2002鹤壁市接收的高校毕业生中,有563人没有落实工作单位,加上此前未能就业的,全市约有3000多名高校毕业生处于待业状态。一方面是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匮乏,一方面是人才资源的闲置、浪费,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鹤壁市决定公开选拔大学生充实到村“两委”。到目前为止,鹤壁市共选拔了1018名年轻、素质高、能力强的大学生担任村干部,实现了每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
这些素质高、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给鹤壁市农村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首先,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目前,全市村干部的平均年龄下降了6.5岁,大专以上学历比例提高了27%。村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得农村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其次,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村官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用到经济发展上,发挥了很强的带动作用。截至2005年底,鹤壁市大学生村官共带领群众创办各类致富项目384个,各类合作经济组织46个。据不完全统计,这些项目年创利润4800多万元,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2800多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三,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成功实施,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在他们的带动下,许多大学生开始把目光投向农村这块广阔天地。
大学生担任村干部,对农村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但问题是,和城市相比,农村的条件还是要差一些,待遇要低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怀疑大学生村官能否在农村扎下根来,成为“永久牌”的农村干部。而河南省鹤壁市实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截至2006年初只有8人因考入行政事业单位或外出另谋职业而退出,另有17人因不能适应农村工作、不被群众认可而被淘汰,大学生村官的稳定率高达97.5%。这项工作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主要在于鹤壁市从各个环节着手,保证大学生村官能够干得好、留得下。首先,选拔对农村有感情并能够在农村做出一番事业的人来当村官。为此,他们实行了“三优先”的原则,即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优先;所学专业和当地经济发展优势相关的优先;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本村毕业的大学生,不能安排在本村的,按照就近的原则安排。其次,加强培训和引导,促使大学生村官尽早进入状态。一是对在39
任“大学生村官”实行培训,重点学习法规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和农村工作方法;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和正常的退出机制。凡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在报考县乡党政机关公务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而对工作能力差、群众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组织考察确认,予以淘汰;三是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好的创业环境,以达到事业留人的目的。有关部门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帮扶对子,支持大学生创办致富项目。建立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书记帮带责任制,重点提高他们的政策法治观念和组织领导能力。
2011年热点申论:群体性事件.txt近年来,伴随着经济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政治体制调整、社会文化重构成为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主观愿望和客观需求。同时,各类社会问题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转型期的酝酿累积也相继浮出水面,并呈现局部“量变到质变”、群体性事件高位运行的时代特征。
回归到公务员面试真题中,综合分析类题目往往是以近来的社会热点为背景,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众多社会热点中以群体性事件考查概率最高,题目类型和角度也变化多样。因此就2009年社会热点中的群体性事件,华图名师将选取代表性案例进行深入解析,希望能对参加2010年公务员考试的广大考生有所裨益。
自从1978年打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初步确定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至今,三十余年的经济改革使中国社会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创造出令世界瞠目的物质财富,同时也逐渐出现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由劳资矛盾导致的群体性事件近年逐呈爆发之势。
2009年,河北保定棉纺厂千名职工“徒步进京旅游”事件、吉林通钢事件、河南林钢事件、重庆嘉陵工人罢工等群体性事件,都以极其激化和暴力的形式释放出转型时期的社会疼痛。可以说,劳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目前和未来几十年的一个主要矛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际上,近年来频繁爆发的以劳资矛盾为核心的群体性事件正是以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为起点累积而成的。收入差距悬殊、贫富差距过大、劳动环境恶化、就业保障落后等成为工人利
益受损并寻求非理性解决的主要动因。
变化即孕育着风险,转型中的社会摩擦乃至一定程度的激化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难以避免的阵痛。利益分化格局下的劳资矛盾成为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有着其历史性和客观性。
在诸如吉林通钢事件、河南林钢事件以及更早之前的云南孟连事件等经由劳资矛盾引致的群体性事件中,当地产业工人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同一化、行动协同化”应当引起深刻的反思。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分化与积压,底层社会潜隐的结构性压力和排斥力量正在增大,且在人与人更紧密联系的互联网时代更容易被激活和表面化,实际上留给社会自主调整的空间已变得逼仄。
从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表层的劳资冲突,深入至冲突背后人与人经济关系的利益矛盾,劳动与资本的天然对立是产业工人和企业工厂主利益不可调和的源头,若又逢弱势阶层与强势阶层之间排斥压力无处疏导,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就成为这股社会压力的可能导向。
从转型期中国社会暴露的各类问题及作为代表的群体性事件而言,表面上,是民众缺乏社会安全感、产业工人对企业改制漠视工人利益不满等具体问题;实则反映了民众对既有规制和秩序权威的不认可,同时也暴露了社会法治缺失、企业原罪豁免的利益制衡缺失,根本上是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无法有效协调而引致的压力井喷。如何在社会的运动发展中缓解矛盾、平衡各个群体利益,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基本任务之一。
现今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矛盾根源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即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面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张力需求与生产关系中的局限性,政府首先应该在充当市场第三方发挥协调人的角色中有所作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整逐渐成为渐进、有序、可控的过程。企业作为市场运行的主角之一,要求其自我反省与自我约束并非久治之举,经济体制改革之后的法治完善与秩序重立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可靠保证。
总之,站在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背景之下,必须全面分析当今中国的社会矛盾与利益失衡,充分理解和清醒认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困境与挑战,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根本目标逐步走向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伟大复兴。
2011年热点申论:让人民批评政府.txt 【背景链接】
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不少领导干部在不同场合表示,欢迎媒体监督批评政府,多反映百姓呼声。这显示出中国在巩固经济复苏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奉行以人为本理念、广开言路、打造责任政府的决心。
【标准表述】
[原因]批评监督政府是现代国家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也是现代政府自我检视、自我完善的必要一环。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行政监察法、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对公器私用打击报复批评者的官员进行行政处罚。
[条件]让人民真实、充分、善意地批评政府,帮助政府改进工作,应该从以下方面创造条件:
第一,政府的工作应尽量公开透明,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及时公开政务信息,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第二,要认真受理群众的批评,让群众的批评、监督、意见,能够得到认真地采纳,得到政府的尊重,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作为公民的荣誉感。
第三,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保障制度,更要做到违法必究,让批评者不再担心受到报复或追究,而让报复者付出惨重代价。但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往往是“知易行难”。
2011年热点申论:软实力.txt 【背景链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
【标准表述】
[内涵]“软实力”作为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主要包括文化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等。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与影视传播、介绍与宣传,是一个从国家到国民素质的提升与展示过程,是本国文化发扬光大的过程。载体是本国、本民族的文化、精神、传统和理论本身。
[现状]目前我国的软实力要着眼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切实推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外交等各种领域的工作,追求国富民强、社会公平正义、法平等法制、公民社会建设以及国民幸福程度等重大目标,调整经济模式和利益结构,设法逐步恢复改革发展的道义基础。
[措施]增强软实力的可以从以下入手:
首先,软的要更软。加强对本国、本民族以及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精神、信仰、理论的继承、吸收与创新,继续加强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建立完善法律法规等配套措施,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体制机制,让文化的活力充分释放。
其次,硬的更硬。硬实力是重要基础,发挥硬实力的作用对提高软实力大有作为。一国的影响很多时候是“不怒自威”,硬实力运用得当,本身也可以创造强大的软实力,树立国家威信。
2011年热点申论:三农问题.txt 【背景链接】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于2010年1月
3143
日发布,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二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
【标准表述】
[总体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把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落到实处。
[原因]当前,农业农村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花气力、下功夫。决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村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决不能借统筹城乡之名削弱农业农村、损害农民利益。
[措施]三农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第二,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确保粮食安全。
第三,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第四,大力提高农民收入。灵活运用多种手段,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保障农业经营收入稳定增长;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
第五,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
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第六,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2011年热点申论:生态文明.txt 【背景链接】
生态文明是价值观的革命,是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升华。与长期以来所提倡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概念相比,生态文明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不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简单化。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体现着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以人为本的现代思维,是人类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思的重大成果。
【标准表述】
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既着眼当前,又考虑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前提和关键是如何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使经济社会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的需求不构成危害,最终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其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目标,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评价标准。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坚持以人为本,45
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上,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四,建设生态文明,基本途径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社会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现实社会中资源和环境危机的实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偏差造成的。“生态效益高于一切”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所遵循的最高价值。生态文明倡导的社会消费模式应当是:低消费、生态化、俭朴、健康而有益。
第五,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转变。
2011年热点申论:什么是现代农业.txt 一提到“农业”,也许不少人脑海中浮现出来的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场景。其实,这只是传统农业的“标准相”。传统农业以小生产为特征,规模小、商品率低、科技含量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农经济”。而现代农业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可谓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现代农业,是一种“大农业”。它不仅包括传统农业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等,还包括产前的农业机械、农药、化肥、水利和地膜,产后的加工、储藏、运输、营销以及进出口贸易等,实际上贯穿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成为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庞大产业群体。
现代农业,靠的是高科技投入。传统农业主要依赖资源的投入,而现代农业则日益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像我国超级稻育种技术的新突破,就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实现了亩产 800公斤的跨越,引领了水稻生产的新革命。新技术的46
应用,使现代农业的增长方式由单纯地依靠资源,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
现代农业,闯的是大市场之路。与传统农业以自给为主的取向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不同,现代农业的大部分经济活动被纳入市场交易之中,农产品的商品率很高,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具有高度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像河南双汇集团、内蒙古伊利集团等,已经发展成为产供销相连接、贸工农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
现代农业,搞的是多功能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农业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农业的农产品供给功能,其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了。比如,通过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功能和就业增收功能明显增强;通过开发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农业开始承担起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化传承、教育等功能,由此也形成了生态保护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循环农业、服务型农业等多种新型农业形态。
总的来看,现代农业一改传统农业的基本面貌,具有了新的内涵、功能和定位。可以说,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2011年热点申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txt 【背景链接】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两会期间谈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时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标准表述】
[意义]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
向前进,就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提高财政管理绩效。这是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必然要求。
[措施]一方面,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经济增长,使劳动报酬增长不低于、甚至应略高于经济增长和企业收入增长。
另一方面,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既要充实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又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完善企业管理层薪酬制度,规范垄断行业收入,加强对高收入的税收调节,促进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化。
2011年热点申论:提升国民文明素质.txt 4月20日上海世博会首次试运行当天,拍摄于世博园内的几张照片就在网络上四处疯传,本来光可鉴人的不锈钢梯状饮水台上一片狼藉地堆放着废弃的塑料餐盒、食品袋,安检处的拥挤、世博公交站点前的乘车难等问题被暴露无遗。
我国国人素质不高,表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之中。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各方面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国家,但隐蔽在现代化城市光鲜外表下面的道德意识以及生活和行为方式等等,离真正的现代文明却还差得太远!
国民文明素质问题的形成有其深层次的复杂原因,是个人内在修养和社会环境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的看法,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口碑。除了政治形象、文化形象、产品形象等,公民形象也是一个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公民素质如何、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的形象。
素质,是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中被忽视的一门功课。无论是上海世博会上面对数百万全球各地参观者,还是在其他行业中数以千计的群体,提高素质、改善形象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
其次,强化新闻媒体作用。新闻舆论在提高国民素质中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功能。一是导向。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大意义。二是监督,运用新闻媒体广泛性、多样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及时地揭露和鞭挞社会上的消极现象和不良现象,从而达到弘扬正气,遏制邪气的目的。
2011年热点申论:统筹城乡发展.txt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农业农村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衡量城乡统筹发展的成效,关键要看农业基础是否不断加强,国民收入分配是否真正向农村倾斜,公共事业发展的重点是否切实向农村倾斜,改善民生的举措是否更多惠及农民。归根结底,要看立足点是否真正放在加强“三农”上。决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村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决不能借统筹城乡之名削弱农业农村、损害农民利益。
【标准表述】
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花气力、下功夫。
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信号不能变、支持不能减。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加强和改进农产品市场调控,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不断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
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将政府的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引导资金、技
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加快解决农村发展最急需、农民要求最迫切的饮水、用电、教育、医疗等问题,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更加注重城乡联动、协调推进,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作为城乡改革联动的突破口
2011年热点申论:为什么要促进股市健康稳定发展.txt 最近两年,我国股市一扫前几年的低迷,出现连连上涨行情,股票指数不断创出新高,股市市值持续增大。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的低点998点,一路上涨至2007年10月的6124点,涨幅超过500%。然而,从2007年10月开始,A股连续下跌。到2008年6月中旬,股指跌幅超过50%。仅2008年第一季度,A股市值就缩水12万亿元,创下了15年来的新纪录。股市的剧烈波动,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很多困惑。那么,股市的这种波动是如何产生的?面对股市的剧烈波动,应当如何推动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
股票市场有起有落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的发展总是在周期性的波动中实现的。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股票市场也经常是风云变幻、起伏不定,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波动。
股票市场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与一般的商品市场不同,股票市场是一种虚拟经济。在股票市场上买卖的不是普通的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商品如食品、住房等,而是可以在未来获得收益的金融资产。股票价格不仅取决于公司的经营状况,同时也受利率、汇率、通货膨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市场买卖力量对比、重大自然灾害发生以及投资者心理预期的影响而发生波动。股票市场的这种波动与实体经济的波动相比,往往更为剧烈、更为频繁。当股价持续上涨时,越来越多的资金被吸引进来,这又会导致股价的进一步上涨,并使得更多的资金进入市场。在牛市乐观气氛的感染下,人们总是能找到股市不断上涨的“理论根据”,50
第四篇:2011年热点申论-理论热点面对面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理论热点面对面 目录
2011年热点申论:财税制度改革 3 2011年热点申论:采取哪些措施支持创业者创业.txt 5 2011年热点申论:产品质量召回.txt 8 2011年热点申论:地沟油2011年热点申论:二代农民工2011年热点申论:发展低碳经济2011年热点申论:服务型政府2011年热点申论:服务型政府建设2011年热点申论:公平正义2011年热点申论:国家机密与经济安全2011年热点申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2011年热点申论:和谐社会2011年热点申论:宏观调控2011年热点申论:户籍制度改革2011年热点申论:教育公平2011年热点申论:经济结构转型2011年热点申论:矿难之痛2011年热点申论:垄断行业改革2011年热点申论:买房贵问题2011年热点申论:民生问题
.txt 11.txt 13
挑战和机遇.txt 15.txt 20.txt 22.txt 25
.txt 27.txt 30.txt 32.txt 34.txt 40.txt 41.txt 43.txt 49.txt 55.txt 57.txt 60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2011年热点申论:农民干部崛起新生代.txt 63 2011年热点申论:群体性事件.txt 65 2011年热点申论:让人民批评政府.txt 68 2011年热点申论:软实力.txt 70 2011年热点申论:三农问题.txt 71 2011年热点申论:生态文明2011年热点申论:什么是现代农业2011年热点申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2011年热点申论:提升国民文明素质2011年热点申论:统筹城乡发展2011年热点申论:为什么要促进股市健康稳定发展2011年热点申论:问责机制2011年热点申论:校园安全2011年热点申论:医疗改革2011年热点申论:依法治国2011年热点申论:用工荒和就业难2011年热点申论:预约挂号难解“看病难”痼疾2011年热点申论:政府公信力2011年热点申论:政府网络舆情能力2011年热点申论:政务公开2011年热点申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1年热点申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txt 73.txt 76.txt 78.txt 79.txt 80
.txt 82.txt 87.txt 89.txt 91.txt 94.txt 96
.txt 98.txt 101.txt 102.txt 108
.txt 110.txt 113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2011年热点申论:尊严.txt 114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拆迁问题.txt 116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铲除虚假新闻.txt 119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从我国听证制度说开去.txt 121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大学生就业.txt 124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干部提拔问题.txt 127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浅谈如何减少交通事故.txt 129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让城市多一片“绿色风景”.txt 131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生产安全.txt 133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土地问题.txt 136 2011年热门申论:抗旱救灾.txt 139 2011年热门申论:社会保障制度.txt 144 2011年热门申论:体面劳动.txt 146 2011年热门申论:蜗居.txt 148 2011年热点申论:财税制度改革 【背景链接】
2010年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会议时强调,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提高财政管理绩效。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标准表述】
当前,我国继续处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坚定不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更好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要积极发挥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作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着力实施有利于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稳定的政策措施。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优化政府公共投资结构,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把更多财政资源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要加快完善税收制度,坚持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要按照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转移支付力度,规范专项转移支付,提高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要健全预算制度体系,逐步形成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完整的政府预算制度体系,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财税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提高做好财税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财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引导广大财税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做到为国理财、为民服务,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11年热点申论:采取哪些措施支持创业者创业.txt 国家将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军队复员转业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创业,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同时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发布制度,接受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
重点指导促成五类人创业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制定鼓励创业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创业者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建筑劳务型和信息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创业领域。
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军队复员转业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创业。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劳动者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
住所可作为创业经营场所
政府还将放宽市场准入,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和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高校毕业生创业免行政性收费3年
为方便创业,政府还将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行为。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私有财产,对严重侵犯创业者或其所创办实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
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要按有关规定,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意见还特别提到,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积极做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鼓励利用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各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和促进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创业项目资源库将建定期发布制度
为了更好的规范创业者创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还将建立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逐步形成创业服务指导专兼职队伍。并搭建创业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建立政府支持并监管、企业与个人开发、市场运作的创业项目评估和推介制度,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发布制度。
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开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建立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设立创业服务热线,接受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注重对创业失败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再创新业。2011年热点申论:产品质量召回.txt 【背景链接】
从2010年1月21日起,丰田部分车型先后爆出踏板门和刹车系统都出现了问题,随后丰田大规模召回问题车辆,据初步估算,此次丰田召回的汽车已超过1000万辆。
自2004年起,我国第一个有关缺陷产品的召回法规――《缺陷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开始施行。此后,《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食品召回管理规定》、《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等也相继出台。2010年3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强汽车产品质量建设、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总结世界汽车产业的经验和教训,企业要加强质量并建立召回制度。
【标准表述】
[影响]
召回事件严重影响到丰田乃至日本汽车的品牌形象,作为召回事件的始作俑者,丰田自尝苦果。召回制度是一种崭新的法律制度,它需要与中国现行的合同制度、产品责任制度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相衔接。召回制度不仅依赖于企业的自律和政府的他律,还依赖于市场竞争与政府监管之外的第三种力量――消费者遭遇缺陷产品时的制衡能力。这需要整合政府力量、民间力量、法律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去联手设防,健全产品召回法规体系,使其更具权威性和可操作性;需要有关部门在监管上形成合力,未雨绸缪,及时制定法律和规章制度及配套措施,防患于未然。召回制度法治化,在鉴定碰撞标准和相关设备等方面要更加完善和细化。建立产品召回制度,不仅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促进消费,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可以促进企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整个行业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的健康发展,更能体现出社会的责任感。同时,对于维护我国消费者经济利益也有巨大促进作用。
[措施]
汽车生产企业要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改变重产能、轻质量的倾向,建立汽车产品质量责任制,不断完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提高汽车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水平。汽车生产企业要加大技术升级和新技术研发力度,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提升产品质量。
汽车生产企业要加强汽车产品售后服务,加大对消费者正确使用汽车产品的培训和指导,增强消费者汽车质量安全意识,发展和完善修配、保养等多种服务,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企业要建立质量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建立产品追溯、召回、申投诉处理和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及时召回、处理缺陷汽车产品。建立健全汽车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要注重四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标准法规体系,加强汽车行业安全和节能环保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二是严格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加强《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三是加强公共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大力加强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的汽车产品强制性标准检测能力建设和质量事故鉴定能力建设,不断完善产品质量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四是建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立汽车行业质量信息公示制度,切实保护诚实守信的企业,制约和惩戒失信企业和失信行为。2011年热点申论:地沟油.txt 【背景链接】
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武汉工业学院何东平教授2010年3月披露,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而从餐饮业的餐厨垃圾中提炼1吨地沟油,成本仅300元左右。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而地沟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标准表述】
[原因]
小小地沟油成为治理难题,从根本上说,凸显的是政府餐饮食品监管中的无效和缝隙。地沟油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多头管理导致“谁都有责变成了谁都无责”;二是政府部门缺乏积极治理的自觉性;三是相关规定不够细化,缺乏可操作性。这三个原因归根结底是缺乏问责,监督力度不够。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禁止生产“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观性状异常的食品”;2002年,国家颁布《食品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的规定》中明确要求,无论是过菜油还是地沟油,都属于废弃油脂,禁止再收购、加工成食用油脂。要根治地沟油的存在,不让地沟油危害百姓健康,地方政府应该承担起“垄断”回收地沟油的责任,不能让地沟油的回收成为一个无人管理的领域。地方政府回收后的地沟油可以用来加工柴油等,通过合法的“变废为宝”,堵住地沟油流入饮食行业的渠道,加大监督力度。
[措施]
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制约和影响了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改变和完善监管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标准统一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各地的食品安全标准还依旧是各自为政,参差不一。如问题奶粉,在流出地就能拿到合格的报告,而在流入地检测就不合格。海南豇豆在海南残留合格,而出了岛就超标等等。因此,尽快实现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二是完善各环节之间的监管衔接,堵塞食品安全漏洞。在食品从农田到餐桌,要经历许多环节,这些环节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监管。由于部门利益和避责的需要,在各环节的衔接上,存在着许多“真空”地带,看似都在管实际上谁都不管,协调起来也是困难重重,一旦出现问题都是推委扯皮,追起责任来都感到很冤。
三是监管人员和经费严重不足。现在的体制是监管的责任分散在很多部门,只是各部门职责的一部分,普遍存在着人员少、任务重、经费紧张的困境,很难引起相关部门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必将影响到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的正常进行。一旦有专项行动,就临时组织力量搞搞突击,难有大的作为。
食品安全监管的链条长、覆盖面广、涉及部门多,环节衔接松散,监管责任不明确,再加之食品流通范围广,监管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如何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是摆在政府和各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有一点轻视和大意,就会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决不可掉以轻心。同时,要进一步改善监管模式,缩短监管战线,把监管职责尽可能地压缩到最小限度,实现权责的统一,以确保食品安全的最终目标的实现,让人们吃上放心的食品。2011年热点申论:二代农民工.txt 【背景链接】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最新普查数据显示,年龄在20岁至30岁之间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主体。他们主要是80后和90后,总人数大约1个亿,占农民工外出打工的60%。而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也是首次被写入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群体。
【标准表述】
[特点]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和城市人没什么很大的差别:衣着潮流、手机先进、喜欢上网、极少寄钱回家,就连口音都差不多。由于对网络的熟练运用,80后的说话胆量、开放程度和交际能力已经远远大于第一代农民工。他们有越来越多的权益诉求,与他们的父辈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重要性]随着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数量的日益庞大,社会亟须对他们在城市面临迫切的婚姻、身份认同等问题予以关注。如果继续将他们排斥在体制外,将更容易产生怨恨心理,不利于社会治安和稳定。
[现状]目前我国的很多城市尽管放低了进城门槛,实行了有条件的户籍制度改革,尝试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但必须正视,流动人口要想完全融入城市,同样需要一个相当长的代际传递的过程。不能依然止步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式的应急处置,也不能仅仅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依赖蜻蜓点水式的定点救助而忽略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个规划不仅要有近期急务、中期目标,更要有长远的考虑,要把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城市发展繁荣结合起来。2011年热点申论:发展低碳经济 挑战和机遇.txt 什么是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实质上就是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能源技术和消费行为的低碳革命,是构建一种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限度的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消费方式。低碳革命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推进两个根本转变:一是将社会经济发展由高度依赖能源消费向低能耗、可持续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二是将能源消费结构由高度依赖化石燃料向低碳型、可再生能源的根本转变。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中心环节是加快构建新型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 着力推进低碳能源与低碳技术发展,使整个经济社会活动低碳与无碳化。
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共识与探索。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2003年,英国政府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希望通过调整能源政策发展低碳技术,到2050年把英国从根本上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力图引领世界潮流。2007年,日本政府倡导建立低碳社会,希望依靠社会整体的创新来推动温室气体的减排,实现富裕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力图提升国家软实力。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道路,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技术和建立碳交易市场,力图打造低碳技术的竞争优势。
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就是探索我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问题,就是破解能源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的世纪性难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来推动。这一过程的代价是巨大的,教训是深刻的。低碳经济是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近期看,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从长远看,发展低碳经济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现有发展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的丰度(通常指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组合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优势。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表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商品能源消费量和经济发达水平有明显关系。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达到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水平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必然达到较高水平,世界上目前还没有出现既有较高的人均GDP水平又能保持很低的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先例。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必然还要持续增长。发展低碳经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将使我国面临开创新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挑战。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走低碳发展道路,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
我国将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以相对较低的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着力点在于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长期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50年基本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完全脱钩,通过低碳排放实现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从中期看,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到2020年努力实现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左右的目标。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也是一个长期努力和实践的过程。“十二五”期间我国低碳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应包括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强化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二是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继续制定全国及地区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绿色型建筑,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能耗限额标准监督管理,建立并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等,着力推进低碳建筑。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严格执行并适时提高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推进替代能源汽车产业化,着力推进低碳交通。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和低碳行为好的做法,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
三是发展清洁能源,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进一步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大力开发风能,加快开发生物质能,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升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促进新能源的加快发展。加强低碳能源工程建设,着力推进大型核电、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大型水电、西气东输、大型风电基地和清洁煤电基地等项目,着力提高天然气、核电等优质能源在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引导和鼓励农村居民发展户用沼气,生产生物质原料,为大中型生物质发电工程提供稳定可靠的燃料保障。
四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把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先进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列入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科学、战略与政策的研究。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认识、健全法规,完善规划、夯实基础,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全面推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发展与改革各项工作。2011年热点申论:服务型政府.txt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服务型政府
【背景链接】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称,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标准表述】
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理念是政府必须提供服务,政府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立足点是政府的一切行政必须从公共利益出发,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力度,加大公共服务投入,让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涵义]服务型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基本要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而民主愈发展,权力也就愈为公众服务。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民主政治的步伐正在加速。
[意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不仅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是适应“小政府大社会”发展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更是重视民生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2011年热点申论:服务型政府建设.txt 【政府声音】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称,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温家宝指出:一年来,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应对各种困难,我们特别注意发扬民主、倾听基层群众意见,重视维护群众利益。广大公务员兢兢业业、勤勉尽责,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政府工作与人民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职能转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一些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我们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温家宝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服务型政府概念】
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任务】
第一,观念必须转变;
第二,政府职能必须转变;
第三,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与世贸经济规则接轨的法规体系;
第四,办事必须公开化;
第五,贯彻一视同仁的原则;
第六,建立贸易工作的复审机制和失误救济机制;
第七,要正确处理服务行政中的管制问题。
【标准表述】
构建服务性政府的五项措施: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1.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健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3.要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认真解决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争议、涉法涉诉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改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4.要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各项政策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检验。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做到令行禁止。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执行有力,绝不允许各自为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要自觉遵守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切实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
5.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报告个人经济和财产,并自觉接受纪检部门的监督。要把查处违法违纪大案要案,作为反腐败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作用,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各项制度。要坚持勤俭行政,反对铺张浪费,不断降低行政成本。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011年热点申论:公平正义.txt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标准表述】
[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温家宝总理也曾经说到:如果说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那么公平正义就是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如果说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那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讲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坚持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内涵]我国现阶段要实现的社会公平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缩小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和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差距和发展不平衡问题。
[措施] 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我们把提高效率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经济效率提高、促进社会和谐。既高度重视通过提高效率来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又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社会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环境。
2011年热点申论:国家机密与经济安全.txt 【背景链接】
2009年7月5日,上海市国家安全局以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上海办事处胡士泰等4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力拓案牵出铁矿石贿赂链,涉及多方利益。2010年3月22日,案件得以公开审理。
中国是铁矿石的需求大国,进口世界一半多的铁矿石。但是在与国际矿业巨头的谈判中,中国这个需求大国甚至连“首发价”都拿不到,国际三大铁矿石巨头近几年从与中国的贸易中获取的溢价高达7000亿人民币。
【标准表述】
[危害]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谈到国家安全时,考虑的只是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技术安全等,很少把它与经济安全联系起来。当一国经济规模很大,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某种程度甚至比一般的国防机密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还大。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钢铁业作为工业经济的基础性原料,其价格的波动将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中国钢企自然要把这庞大的成本转嫁给其他行业,比如房地产,这最终要消费者付费买单。而高房价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许多人买不起房,这对中国社会无疑会产生相当大冲击。
[严峻形势]
很多人的经济安全意识很差,在其他国家看来是经济机密的一些东西,中国却门洞大开,无意中泄密的事情很多。境外利益集团一般通过在华机构和个人进行利益输送、政策游说以及商业情报的搜集等方式来获取中国的经济情报。发达国家的政策游说一般都制定有一整套制度和程序来规范游说活动,而中国在这方面却显得非常混乱。
由于西方掌握着国际经济的话语权和规则,为了进入国际市场,很多中国公司主动请国外投行、会计师事务所或评级机构进行咨询、审计、评级,这当中很多核心数据与规划等重要商业机密被其所获。
鉴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级政府控制着巨大的社会资源和政策资源,中国将会越来越吸引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向华派出间谍刺探经济情报,行贿政府官员和相关企业领导人。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而无论是商业贿赂还是通过其他方式窃取经济情报,都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安全产生非常大的危害。
[跨国企业窃取中国商业机密的方式]
一是通过在华外国企业商会举办研讨会等形式,对国家有关部门的决策施加影响;二是通过在中国的渠道寻找利益代言人。几乎所有跨国公司的驻华代表,都有在相关部门或大型企业任职的经历。不仅如此,跨国公司甚至直接在中国政府内部寻求代理人。
[措施]
中国应尽早制定一部专门针对外国企业的反商业贿赂法,运用法律手段,使防范各类国际不良企业和个人侵蚀中国经济安全和经济利益的举措机制化、日常化。
同时,对境外利益集团的游说活动要进行严格限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无拘无束。可设立相关机构,对外资、外国商品的进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的外资投资和并购项目有效进行国家安全审查等。
另外,还应规范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与学者接受境内外企业、机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构资助的课题研究,严格禁止涉外部门工作人员在外企或驻华商会等“变相任职”。鼓励相关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等对境外利益集团造成中国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进行监督和提起法律诉讼。2011年热点申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txt 【背景链接】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国际竞争的新形势,2010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这是进入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标准表述】
[意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保证教育的科学发展不仅需要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还需要教育内部深化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化改革。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教育发展的三十年也是教育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要求,群众新的期盼,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仍然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措施]2010年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座谈会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一是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现代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
二是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要以教学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育的行政化倾向。
三是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使教育资源更多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学校还是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鼓励出名校、出名师、出名人。
四是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充分发挥教育家的办学才能和特长,让那些有终身办学志向的人不受任何名利干扰诱惑,完全献身于教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育事业。
2011年热点申论:和谐社会.txt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和谐社会
【背景链接】
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此后,“和谐社会”便常作为这一概念的缩略语。200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和谐”的概念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
【标准表述】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从人们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思想道德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的动力机制和整合机制等诸多方面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或本质规定所作的阐释。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与法治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处理人们的政治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方面,总的来说,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相结合,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改革、发展、稳定从政治上、法律上提供保障,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指在解决社会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时,体现一种公正、正义的原则和精神。社会公平是人类自古及今的不懈追求,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重要尺度,是评价制度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尺度。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在全社会提倡互帮互助和诚实守信,形成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良好局面。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风气,一方面要加强道德教育,增强人民的诚信意识和观念,同时也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使诚实守信者得到社会的褒奖和好处,使失信者遭到社会的鄙弃,受到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应有的惩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走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化、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1年热点申论:宏观调控.txt 【政府声音】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增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温家宝总理强调: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宏观调控的概念】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标准表述】
经济手段:这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
法律手段:这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通过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公有财产、个人财产,维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各个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个人的合法权益;调整各种经济组织之间横向和纵向的关系,保证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
法律手段的内容包括经济司法和经济立法两个方面。经济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各种经济法规,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经济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制度、程序,对经济案件进行检察和审理的活动,维护市场秩序,惩罚和制裁经济犯罪。
行政手段:这是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纵向性、无偿性及速效性等特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还不能放弃必要的行政手段。因为计划手段、经济手段的调节功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计划手段有相对稳定性,不能灵活地调节经济活动;经济手段具有短期性、滞后性和调节后果的不确定性。当计划、经济手段的调节都无效时,就只能采取必要的行政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手段。尤其当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失调或社会经济某一领域失控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将能更迅速地扭转失控,更快地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当然,行政手段是短期的非常规的手段,不可滥用,必须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加以运用。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加强宏观调控措施】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从财政收入看,还要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从财政支出看,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完成在建项目、加强薄弱环节、推进改革、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都需要增加投入。
二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
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钱花在刀刃上。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压缩公用经费。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四是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增强内外部约束力,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同时,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严厉打击偷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
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适度宽松的政策目标,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同时也有利于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是优化信贷结构。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有效缓解农户和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强化贷后管理,确保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三是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股权和债券融资规模,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
四是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探索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强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有效监控,防范各类金融风险。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上的基本稳定。
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继续提高农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巩固扩大传统消费,积极培育信息、旅游、文化、健身、培训、养老、家庭服务等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幅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标准和办法,加强对中标企业的管理和考核,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按7.5%征收。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各级政府投资都要集中力量保重点,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切实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扎实推进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鼓励扩大民间投资,完善和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39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严格执行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和产业政策,切实防止重复建设。对有财政资金投入的建设项目,要加强全程监督,坚决避免以扩大内需为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确保公共投资真正用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2011年热点申论:户籍制度改革.txt 【背景链接】
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和网友交流时,透露出高层推进户籍改革的决心。他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症结所在就是户籍。政府今后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那些长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将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标准表述】
[原因]形成于计划体制时代的户籍制度,导致大量人口处于“人户分离”状态,已成为当前社会健全发育的重大制度障碍。户籍问题是城乡统筹一体化的核心问题,城乡要素没有实现实质性的互动融通,制约了城乡统筹发展。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目的]推进户籍改革的目的在于,彻底打破户籍束缚,剥离捆绑于户籍之上的相关户籍特权,实现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维系最大限度的社会公平。
[困难]户口之所以为人所看重,主要是因其背后附着的户籍福利。让以长期二元社会结构为基础的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让渡,关乎各个社会人群的权利、待遇与保障的再分配,现实的困难和既得利益的阻拦比较大。
[措施]一方面需要在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层面,逐步给予城市外来人口公正的待遇和保障,同时推进城市人口向农村地区流动发展,真正让理论上的城乡一体化成为现实。另一方面需要提升独立于户籍存在的人口福利,即公共福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维护社会公平的二次分配。2011年热点申论:教育公平.txt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教育放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将教育列在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首,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实现教育公平。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标准表述】
[内涵]是指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
[意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最大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只有公平的教育,才能造就公平的社会;只有受到公平教育的一代,才能自信地创造未来。在教育上体现公平、正义,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关注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利,让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措施]最大的公平是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公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各级政府要采取措施推进社会公平。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调整地区、城乡、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社会公平,为教育公平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第二,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与财政支出结构,强化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调节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作用。尽可能从资金、信息、生源等方面,给条件较差的学校以必要的重点扶持。教育的增量部分应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向薄弱地区倾斜,增加其教育机会。
第三,深化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以促进教育公平。教育结构单
一、学制僵硬等制度化教育的自身缺陷,是造成教育机会、尤其是学业成功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重要原因。通过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也是增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第四,加强教育立法,建立社会救济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以法律来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坚决打击教育领域中的各种犯罪行为,坚决纠正各种教育收费不规范或乱收费现象,以法治精神确保教育公平。
2011年热点申论:经济结构转型.txt 【政府声音】
温家宝总理2010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中国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正以前瞻的目光面向未来。中国经济转型,不仅将为国内发展奠定基础,对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具有深远意义。
温家宝在报告中指出,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夯实长远发展基础。我们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构性矛盾。
【经济转型的必然性】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各国刺激政策退出抉择艰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加剧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加上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比如,经济增长中投资所占比重过大、一些地方“三高”(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产业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调整结构,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社会经济的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转型的现实困难】
从国内看,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增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判断形势,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京佳公务员的转型措施表述】
措施一: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
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用好技改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节能降耗。
二是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动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三是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社会责任。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把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
措施二: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措施三: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抓紧修订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减少、简化行政审批,坚决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
二是继续落实财政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央财政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要覆盖中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小企业,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投入。
三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鼓励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措施四: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一、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
第二、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
第三、农村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潜力大,要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
第四、加快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实现国家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措施五: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
一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
二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
三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
四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进程,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措施六: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48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认真落实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规划和政策。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重点抓好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在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重在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1年热点申论:矿难之痛.txt
一、矿难回放
(一)山西王家岭矿难
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境内,为中煤集团与山西焦煤集团合作组建的华晋煤业公司所属)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初步判断为小窑老空水。事故发生后,已确认109人安全升井,尚有153人被困井下。
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5日15时召开第十次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刘德政表示,截至目前,事故井下153名被困人员中已有115人获救。山西省省长王君同日接受中央电视台
才子出品 必是精品
采访时透露,预计矿井下还有38人有生还可能。这些在尘世间摸爬滚打久经历练的兄弟,吃树皮,喝脏水,把矿灯收集起来,以保证救援到来的那一刻它们还能准确指示自己的方位。伊川矿难已经造成28人死亡,仍有多人下落不明。任何关于灾难的奇迹,都只能出现在灾难之上。与其期盼灾难之后的奇迹,不如远离灾难本身。
一次又一次的血泪教训再三证明,天灾虽难防,人祸却可免。绝大多数的矿难,都是本可避免的人祸。3月30日,在王家岭矿难发生后的第三天,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联合发出的事故通报称,王家岭煤矿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违章行为,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后,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撤人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施工方为了经济利益赶工期,更被认为是导致矿难的首要原因。
只有责任的归于责任,人祸所导致的矿难才能有所遏制,生命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得以保障。在这个基础上,奇迹才有价值和意义。
(二)河南伊川矿难
记者从河南省伊川县“3・31”矿难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了解到,矿难已经导致40人死亡,6人失踪。
2010年3月31日19时20分左右,伊川国民煤业有限公司井
第五篇:2011年热点申论-理论热点面对面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理论热点面对面
目录
2011年热点申论:财税制度改革......................................................................3 2011年热点申论:采取哪些措施支持创业者创业.txt.....................................4 2011年热点申论:产品质量召回.txt.................................................................6 2011年热点申论:地沟油.txt.............................................................................7 2011年热点申论:二代农民工.txt.....................................................................9 2011年热点申论:发展低碳经济 挑战和机遇.txt...........................................9 2011年热点申论:服务型政府.txt...................................................................13 2011年热点申论:服务型政府建设.txt...........................................................14 2011年热点申论:公平正义.txt.......................................................................16 2011年热点申论:国家机密与经济安全.txt...................................................17 2011年热点申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txt...................................................19 2011年热点申论:和谐社会.txt.......................................................................20 2011年热点申论:宏观调控.txt.......................................................................22 2011年热点申论:户籍制度改革.txt...............................................................25 2011年热点申论:教育公平.txt.......................................................................26 2011年热点申论:经济结构转型.txt...............................................................27 2011年热点申论:矿难之痛.txt.......................................................................30 2011年热点申论:垄断行业改革.txt...............................................................34 2011年热点申论:买房贵问题.txt...................................................................35 2011年热点申论:民生问题.txt.......................................................................37 2011年热点申论:农民干部崛起新生代.txt...................................................39 2011年热点申论:群体性事件.txt...................................................................40 2011年热点申论:让人民批评政府.txt...........................................................42 2011年热点申论:软实力.txt...........................................................................42 2011年热点申论:三农问题.txt.......................................................................43 2011年热点申论:生态文明.txt.......................................................................45 2011年热点申论:什么是现代农业.txt...........................................................46 2011年热点申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txt.......................................................47 2011年热点申论:提升国民文明素质.txt.......................................................48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热点申论:统筹城乡发展.txt...............................................................49 2011年热点申论:为什么要促进股市健康稳定发展.txt...............................50 2011年热点申论:问责机制.txt.......................................................................53 2011年热点申论:校园安全.txt.......................................................................54 2011年热点申论:医疗改革.txt.......................................................................55 2011年热点申论:依法治国.txt.......................................................................57 2011年热点申论:用工荒和就业难.txt...........................................................58 2011年热点申论:预约挂号难解“看病难”痼疾.txt...................................60 2011年热点申论:政府公信力.txt...................................................................61 2011年热点申论:政府网络舆情能力.txt.......................................................62 2011年热点申论:政务公开.txt.......................................................................66 2011年热点申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txt.......................................................67 2011年热点申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txt.......................................................68 2011年热点申论:尊严.txt...............................................................................69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拆迁问题.txt...............................................................70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铲除虚假新闻.txt.......................................................72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从我国听证制度说开去.txt.......................................74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大学生就业.txt...........................................................75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干部提拔问题.txt.......................................................77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浅谈如何减少交通事故.txt.......................................78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让城市多一片“绿色风景”.txt...............................80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生产安全.txt...............................................................81 2011年热点申论范文:土地问题.txt...............................................................83 2011年热门申论:抗旱救灾.txt.......................................................................84 2011年热门申论:社会保障制度.txt...............................................................87 2011年热门申论:体面劳动.txt.......................................................................89 2011年热门申论:蜗居.txt...............................................................................90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热点申论:财税制度改革
【背景链接】
2010年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会议时强调,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标准表述】
当前,我国继续处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坚定不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更好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要积极发挥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作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着力实施有利于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稳定的政策措施。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优化政府公共投资结构,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把更多财政资源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要加快完善税收制度,坚持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要按照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规范专项转移支付,提高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要健全预算制度体系,逐步形成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完整的政府预算制度体系,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财税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提高做好财税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财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引导广大财税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做到为国理财、为民服务,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11年热点申论:采取哪些措施支持创业者创业.txt 国家将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军队复员转业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创业,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同时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发布制度,接受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
重点指导促成五类人创业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制定鼓励创业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创业者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建筑劳务型和信息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创业领域。
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军队复员转业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创业。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劳动者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
住所可作为创业经营场所
政府还将放宽市场准入,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和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按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高校毕业生创业免行政性收费3年
为方便创业,政府还将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行为。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私有财产,对严重侵犯创业者或其所创办实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
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要按有关规定,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意见还特别提到,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积极做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鼓励利用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各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和促进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
创业项目资源库将建定期发布制度
为了更好的规范创业者创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还将建立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逐步形成创业服务指导专兼职队伍。并搭建创业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建立政府支持并监管、企业与个人开发、市场运作的创业项目评估和推介制度,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发布制度。
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开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建立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设立创业服务热线,接受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注重对创业失败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再创新业。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热点申论:产品质量召回.txt 【背景链接】
从2010年1月21日起,丰田部分车型先后爆出踏板门和刹车系统都出现了问题,随后丰田大规模召回问题车辆,据初步估算,此次丰田召回的汽车已超过1000万辆。
自2004年起,我国第一个有关缺陷产品的召回法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开始施行。此后,《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食品召回管理规定》、《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等也相继出台。2010年3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强汽车产品质量建设、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总结世界汽车产业的经验和教训,企业要加强质量并建立召回制度。
【标准表述】
[影响]
召回事件严重影响到丰田乃至日本汽车的品牌形象,作为召回事件的始作俑者,丰田自尝苦果。召回制度是一种崭新的法律制度,它需要与中国现行的合同制度、产品责任制度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相衔接。召回制度不仅依赖于企业的自律和政府的他律,还依赖于市场竞争与政府监管之外的第三种力量――消费者遭遇缺陷产品时的制衡能力。这需要整合政府力量、民间力量、法律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去联手设防,健全产品召回法规体系,使其更具权威性和可操作性;需要有关部门在监管上形成合力,未雨绸缪,及时制定法律和规章制度及配套措施,防患于未然。召回制度法治化,在鉴定碰撞标准和相关设备等方面要更加完善和细化。建立产品召回制度,不仅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促进消费,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可以促进企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更能体现出社会的责任感。同时,对于维护我国消费者经济利益也有巨大促进作用。
[措施]
汽车生产企业要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改变重产能、轻质量的倾向,建立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汽车产品质量责任制,不断完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提高汽车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水平。汽车生产企业要加大技术升级和新技术研发力度,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提升产品质量。
汽车生产企业要加强汽车产品售后服务,加大对消费者正确使用汽车产品的培训和指导,增强消费者汽车质量安全意识,发展和完善修配、保养等多种服务,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企业要建立质量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建立产品追溯、召回、申投诉处理和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及时召回、处理缺陷汽车产品。建立健全汽车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要注重四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标准法规体系,加强汽车行业安全和节能环保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二是严格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加强《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三是加强公共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大力加强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的汽车产品强制性标准检测能力建设和质量事故鉴定能力建设,不断完善产品质量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四是建立汽车行业质量信息公示制度,切实保护诚实守信的企业,制约和惩戒失信企业和失信行为。
2011年热点申论:地沟油.txt 【背景链接】
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武汉工业学院何东平教授2010年3月披露,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而从餐饮业的餐厨垃圾中提炼1吨地沟油,成本仅300元左右。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而地沟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标准表述】
[原因]
小小地沟油成为治理难题,从根本上说,凸显的是政府餐饮食品监管中的无效和缝隙。地沟油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多头管理导致“谁都有责变成了谁都无责”;二是政府部门缺乏积极治理的自觉性;三是相关规定不够细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化,缺乏可操作性。这三个原因归根结底是缺乏问责,监督力度不够。
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禁止生产“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观性状异常的食品”;2002年,国家颁布《食品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的规定》中明确要求,无论是过菜油还是地沟油,都属于废弃油脂,禁止再收购、加工成食用油脂。要根治地沟油的存在,不让地沟油危害百姓健康,地方政府应该承担起“垄断”回收地沟油的责任,不能让地沟油的回收成为一个无人管理的领域。地方政府回收后的地沟油可以用来加工柴油等,通过合法的“变废为宝”,堵住地沟油流入饮食行业的渠道,加大监督力度。
[措施]
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制约和影响了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改变和完善监管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标准统一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各地的食品安全标准还依旧是各自为政,参差不一。如问题奶粉,在流出地就能拿到合格的报告,而在流入地检测就不合格。海南豇豆在海南残留合格,而出了岛就超标等等。因此,尽快实现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是完善各环节之间的监管衔接,堵塞食品安全漏洞。在食品从农田到餐桌,要经历许多环节,这些环节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监管。由于部门利益和避责的需要,在各环节的衔接上,存在着许多“真空”地带,看似都在管实际上谁都不管,协调起来也是困难重重,一旦出现问题都是推委扯皮,追起责任来都感到很冤。
三是监管人员和经费严重不足。现在的体制是监管的责任分散在很多部门,只是各部门职责的一部分,普遍存在着人员少、任务重、经费紧张的困境,很难引起相关部门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必将影响到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的正常进行。一旦有专项行动,就临时组织力量搞搞突击,难有大的作为。
食品安全监管的链条长、覆盖面广、涉及部门多,环节衔接松散,监管责任不明确,再加之食品流通范围广,监管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如何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是摆在政府和各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有一点轻视和大意,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就会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决不可掉以轻心。同时,要进一步改善监管模式,缩短监管战线,把监管职责尽可能地压缩到最小限度,实现权责的统一,以确保食品安全的最终目标的实现,让人们吃上放心的食品。
2011年热点申论:二代农民工.txt 【背景链接】
最新普查数据显示,年龄在20岁至30岁之间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主体。他们主要是80后和90后,总人数大约1个亿,占农民工外出打工的60%。而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也是首次被写入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群体。
【标准表述】
[特点]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和城市人没什么很大的差别:衣着潮流、手机先进、喜欢上网、极少寄钱回家,就连口音都差不多。由于对网络的熟练运用,80后的说话胆量、开放程度和交际能力已经远远大于第一代农民工。他们有越来越多的权益诉求,与他们的父辈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重要性]随着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数量的日益庞大,社会亟须对他们在城市面临迫切的婚姻、身份认同等问题予以关注。如果继续将他们排斥在体制外,将更容易产生怨恨心理,不利于社会治安和稳定。
[现状]目前我国的很多城市尽管放低了进城门槛,实行了有条件的户籍制度改革,尝试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但必须正视,流动人口要想完全融入城市,同样需要一个相当长的代际传递的过程。不能依然止步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式的应急处置,也不能仅仅依赖蜻蜓点水式的定点救助而忽略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个规划不仅要有近期急务、中期目标,更要有长远的考虑,要把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城市发展繁荣结合起来。
2011年热点申论:发展低碳经济 挑战和机遇.txt 什么是低碳经济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实质上就是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能源技术和消费行为的低碳革命,是构建一种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限度的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消费方式。低碳革命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推进两个根本转变:一是将社会经济发展由高度依赖能源消费向低能耗、可持续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二是将能源消费结构由高度依赖化石燃料向低碳型、可再生能源的根本转变。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中心环节是加快构建新型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 着力推进低碳能源与低碳技术发展,使整个经济社会活动低碳与无碳化。
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共识与探索。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2003年,英国政府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希望通过调整能源政策发展低碳技术,到2050年把英国从根本上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力图引领世界潮流。2007年,日本政府倡导建立低碳社会,希望依靠社会整体的创新来推动温室气体的减排,实现富裕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力图提升国家软实力。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道路,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技术和建立碳交易市场,力图打造低碳技术的竞争优势。
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就是探索我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问题,就是破解能源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的世纪性难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来推动。这一过程的代价是巨大的,教训是深刻的。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发展低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碳经济无疑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近期看,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从长远看,发展低碳经济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现有发展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的丰度(通常指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组合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优势。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表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商品能源消费量和经济发达水平有明显关系。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达到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水平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必然达到较高水平,世界上目前还没有出现既有较高的人均GDP水平又能保持很低的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先例。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必然还要持续增长。发展低碳经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将使我国面临开创新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挑战。
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走低碳发展道路,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
我国将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以相对较低的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着力点在于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长期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50年基本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完全脱钩,通过低碳排放实现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从中期看,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到2020年努力实现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左右的目标。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也是一个长期努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力和实践的过程。“十二五”期间我国低碳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应包括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强化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二是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继续制定全国及地区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绿色型建筑,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能耗限额标准监督管理,建立并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等,着力推进低碳建筑。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严格执行并适时提高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推进替代能源汽车产业化,着力推进低碳交通。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和低碳行为好的做法,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
三是发展清洁能源,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进一步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大力开发风能,加快开发生物质能,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升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促进新能源的加快发展。加强低碳能源工程建设,着力推进大型核电、大型水电、西气东输、大型风电基地和清洁煤电基地等项目,着力提高天然气、核电等优质能源在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引导和鼓励农村居民发展户用沼气,生产生物质原料,为大中型生物质发电工程提供稳定可靠的燃料保障。
四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把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先进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列入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科学、战略与政策的研究。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认识、健全法规,完善规划、夯实基础,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全面推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发展与改革各项工作。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热点申论:服务型政府.txt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服务型政府
【背景链接】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称,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标准表述】
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理念是政府必须提供服务,政府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立足点是政府的一切行政必须从公共利益出发,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力度,加大公共服务投入,让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涵义]服务型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基本要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而民主愈发展,权力也就愈为公众服务。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民主政治的步伐正在加速。
[意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不仅是适应“小政府大社会”发展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更是重视民生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热点申论:服务型政府建设.txt 【政府声音】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称,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温家宝指出:一年来,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应对各种困难,我们特别注意发扬民主、倾听基层群众意见,重视维护群众利益。广大公务员兢兢业业、勤勉尽责,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政府工作与人民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职能转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一些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我们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温家宝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服务型政府概念】
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任务】
第一,观念必须转变;
第二,政府职能必须转变;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与世贸经济规则接轨的法规体系;
第四,办事必须公开化;
第五,贯彻一视同仁的原则;
第六,建立贸易工作的复审机制和失误救济机制;
第七,要正确处理服务行政中的管制问题。
【标准表述】
构建服务性政府的五项措施:
1.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健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3.要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认真解决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争议、涉法涉诉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改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4.要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各项政策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检验。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做到令行禁止。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执行有力,绝不允许各自为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切实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
5.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报告个人经济和财产,并自觉接受纪检部门的监督。要把查处违法违纪大案要案,作为反腐败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作用,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各项制度。要坚持勤俭行政,反对铺张浪费,不断降低行政成本。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011年热点申论:公平正义.txt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标准表述】
[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温家宝总理也曾经说到:如果说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那么公平正义就是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如果说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那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讲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坚持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内涵]我国现阶段要实现的社会公平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缩小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和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差距和发展不平衡问题。
[措施] 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我们把提高效率同更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加注重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经济效率提高、促进社会和谐。既高度重视通过提高效率来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又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2011年热点申论:国家机密与经济安全.txt 【背景链接】
2009年7月5日,上海市国家安全局以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上海办事处胡士泰等4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力拓案牵出铁矿石贿赂链,涉及多方利益。2010年3月22日,案件得以公开审理。
中国是铁矿石的需求大国,进口世界一半多的铁矿石。但是在与国际矿业巨头的谈判中,中国这个需求大国甚至连“首发价”都拿不到,国际三大铁矿石巨头近几年从与中国的贸易中获取的溢价高达7000亿人民币。
【标准表述】
[危害]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谈到国家安全时,考虑的只是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技术安全等,很少把它与经济安全联系起来。当一国经济规模很大,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某种程度甚至比一般的国防机密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还大。
钢铁业作为工业经济的基础性原料,其价格的波动将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中国钢企自然要把这庞大的成本转嫁给其他行业,比如房地产,这最终要消费者付费买单。而高房价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许多人买不起房,这对中国社会无疑会产生相当大冲击。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严峻形势]
很多人的经济安全意识很差,在其他国家看来是经济机密的一些东西,中国却门洞大开,无意中泄密的事情很多。境外利益集团一般通过在华机构和个人进行利益输送、政策游说以及商业情报的搜集等方式来获取中国的经济情报。发达国家的政策游说一般都制定有一整套制度和程序来规范游说活动,而中国在这方面却显得非常混乱。
由于西方掌握着国际经济的话语权和规则,为了进入国际市场,很多中国公司主动请国外投行、会计师事务所或评级机构进行咨询、审计、评级,这当中很多核心数据与规划等重要商业机密被其所获。
鉴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级政府控制着巨大的社会资源和政策资源,中国将会越来越吸引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向华派出间谍刺探经济情报,行贿政府官员和相关企业领导人。而无论是商业贿赂还是通过其他方式窃取经济情报,都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安全产生非常大的危害。
[跨国企业窃取中国商业机密的方式]
一是通过在华外国企业商会举办研讨会等形式,对国家有关部门的决策施加影响;二是通过在中国的渠道寻找利益代言人。几乎所有跨国公司的驻华代表,都有在相关部门或大型企业任职的经历。不仅如此,跨国公司甚至直接在中国政府内部寻求代理人。
[措施]
中国应尽早制定一部专门针对外国企业的反商业贿赂法,运用法律手段,使防范各类国际不良企业和个人侵蚀中国经济安全和经济利益的举措机制化、日常化。
同时,对境外利益集团的游说活动要进行严格限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无拘无束。可设立相关机构,对外资、外国商品的进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的外资投资和并购项目有效进行国家安全审查等。
另外,还应规范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与学者接受境内外企业、机构资助的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课题研究,严格禁止涉外部门工作人员在外企或驻华商会等“变相任职”。鼓励相关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等对境外利益集团造成中国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进行监督和提起法律诉讼。
2011年热点申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txt 【背景链接】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国际竞争的新形势,2010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这是进入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标准表述】
[意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保证教育的科学发展不仅需要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还需要教育内部深化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化改革。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发展的三十年也是教育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要求,群众新的期盼,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仍然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措施]2010年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座谈会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一是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现代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
二是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要以教学为中心,发挥教师的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育的行政化倾向。
三是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使教育资源更多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学校还是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鼓励出名校、出名师、出名人。
四是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充分发挥教育家的办学才能和特长,让那些有终身办学志向的人不受任何名利干扰诱惑,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
2011年热点申论:和谐社会.txt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和谐社会
【背景链接】
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此后,“和谐社会”便常作为这一概念的缩略语。200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和谐”的概念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
【标准表述】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从人们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思想道德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的动力机制和整合机制等诸多方面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或本质规定所作的阐释。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与法治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处理人们的政治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方面,总的来说,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相结合,不断发展社会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改革、发展、稳定从政治上、法律上提供保障,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指在解决社会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时,体现一种公正、正义的原则和精神。社会公平是人类自古及今的不懈追求,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重要尺度,是评价制度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尺度。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在全社会提倡互帮互助和诚实守信,形成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良好局面。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风气,一方面要加强道德教育,增强人民的诚信意识和观念,同时也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使诚实守信者得到社会的褒奖和好处,使失信者遭到社会的鄙弃,受到应有的惩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走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化、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热点申论:宏观调控.txt 【政府声音】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增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温家宝总理强调: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宏观调控的概念】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标准表述】
经济手段:这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
法律手段:这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通过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公有财产、个人财产,维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各个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个人的合法权益;调整各种经济组织之间横向和纵向的关系,保证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法律手段的内容包括经济司法和经济立法两个方面。经济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各种经济法规,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经济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制度、程序,对经济案件进行检察和审理的活动,维护市场秩序,惩罚和制裁经济犯罪。
行政手段:这是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纵向性、无偿性及速效性等特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还不能放弃必要的行政手段。因为计划手段、经济手段的调节功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计划手段有相对稳定性,不能灵活地调节经济活动;经济手段具有短期性、滞后性和调节后果的不确定性。当计划、经济手段的调节都无效时,就只能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尤其当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失调或社会经济某一领域失控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将能更迅速地扭转失控,更快地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当然,行政手段是短期的非常规的手段,不可滥用,必须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加以运用。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加强宏观调控措施】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从财政收入看,还要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从财政支出看,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完成在建项目、加强薄弱环节、推进改革、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都需要增加投入。
二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
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钱花在刀刃上。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压缩公用经费。
四是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增强内外部约束力,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同时,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严厉打击偷骗税行为,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做到应收尽收。
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适度宽松的政策目标,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同时也有利于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是优化信贷结构。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有效缓解农户和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强化贷后管理,确保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三是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股权和债券融资规模,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
四是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探索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强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有效监控,防范各类金融风险。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继续提高农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巩固扩大传统消费,积极培育信息、旅游、文化、健身、培训、养老、家庭服务等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幅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标准和办法,加强对中标企业的管理和考核,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按7.5%征收。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各级政府投资都要集中力量保重点,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切实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扎实推进地震灾区恢复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重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鼓励扩大民间投资,完善和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严格执行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和产业政策,切实防止重复建设。对有财政资金投入的建设项目,要加强全程监督,坚决避免以扩大内需为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确保公共投资真正用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2011年热点申论:户籍制度改革.txt 【背景链接】
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和网友交流时,透露出高层推进户籍改革的决心。他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症结所在就是户籍。政府今后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那些长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将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标准表述】
[原因]形成于计划体制时代的户籍制度,导致大量人口处于“人户分离”状态,已成为当前社会健全发育的重大制度障碍。户籍问题是城乡统筹一体化的核心问题,城乡要素没有实现实质性的互动融通,制约了城乡统筹发展。
[目的]推进户籍改革的目的在于,彻底打破户籍束缚,剥离捆绑于户籍之上的相关户籍特权,实现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维系最大限度的社会公平。
[困难]户口之所以为人所看重,主要是因其背后附着的户籍福利。让以长期二元社会结构为基础的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让渡,关乎各个社会人群的权利、待遇与保障的再分配,现实的困难和既得利益的阻拦比较大。
[措施]一方面需要在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层面,逐步给予城市外来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人口公正的待遇和保障,同时推进城市人口向农村地区流动发展,真正让理论上的城乡一体化成为现实。另一方面需要提升独立于户籍存在的人口福利,即公共福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维护社会公平的二次分配。
2011年热点申论:教育公平.txt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教育放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将教育列在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首,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实现教育公平。
【标准表述】
[内涵]是指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
[意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最大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只有公平的教育,才能造就公平的社会;只有受到公平教育的一代,才能自信地创造未来。在教育上体现公平、正义,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关注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利,让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措施]最大的公平是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公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各级政府要采取措施推进社会公平。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调整地区、城乡、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社会公平,为教育公平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第二,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与财政支出结构,强化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调节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作用。尽可能从资金、信息、生源等方面,给条件较差的学校以必要的重点扶持。教育的增量部分应向薄弱地区倾斜,增加其教育机会。
第三,深化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以促进教育公平。教育结构单
一、学制僵硬等制度化教育的自身缺陷,是造成教育机会、尤其是学业成功教育机会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不均等的重要原因。通过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也是增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第四,加强教育立法,建立社会救济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以法律来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坚决打击教育领域中的各种犯罪行为,坚决纠正各种教育收费不规范或乱收费现象,以法治精神确保教育公平。
2011年热点申论:经济结构转型.txt 【政府声音】
温家宝总理2010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中国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正以前瞻的目光面向未来。中国经济转型,不仅将为国内发展奠定基础,对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具有深远意义。
温家宝在报告中指出,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夯实长远发展基础。我们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经济转型的必然性】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各国刺激政策退出抉择艰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加剧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加上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比如,经济增长中投资所占比重过大、一些地方“三高”(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产业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调整结构,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社会经济的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经济转型的现实困难】
从国内看,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增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判断形势,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京佳公务员的转型措施表述】
措施一: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
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用好技改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节能降耗。
二是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动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三是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社会责任。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把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
措施二: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措施三: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抓紧修订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减少、简化行政审批,坚决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
二是继续落实财政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央财政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要覆盖中小企业,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投入。
三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鼓励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措施四: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一、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
第二、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
第三、农村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潜力大,要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
第四、加快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实现国家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
措施五: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
一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
二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
三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
四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进程,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措施六: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认真落实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规划和政策。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重点抓好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在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重在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1年热点申论:矿难之痛.txt
一、矿难回放
(一)山西王家岭矿难
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境内,为中煤集团与山西焦煤集团合作组建的华晋煤业公司所属)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初步判断为小窑老空水。事故发生后,已确认109人安全升井,尚有153人被困井下。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5日15时召开第十次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刘德政表示,截至目前,事故井下153名被困人员中已有115人获救。山西省省长王君同日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透露,预计矿井下还有38人有生还可能。这些在尘世间摸爬滚打久经历练的兄弟,吃树皮,喝脏水,把矿灯收集起来,以保证救援到来的那一刻它们还能准确指示自己的方位。伊川矿难已经造成28人死亡,仍有多人下落不明。任何关于灾难的奇迹,都只能出现在灾难之上。与其期盼灾难之后的奇迹,不如远离灾难本身。
一次又一次的血泪教训再三证明,天灾虽难防,人祸却可免。绝大多数的矿难,都是本可避免的人祸。3月30日,在王家岭矿难发生后的第三天,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联合发出的事故通报称,王家岭煤矿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违章行为,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后,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撤人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施工方为了经济利益赶工期,更被认为是导致矿难的首要原因。
只有责任的归于责任,人祸所导致的矿难才能有所遏制,生命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得以保障。在这个基础上,奇迹才有价值和意义。
(二)河南伊川矿难
记者从河南省伊川县“3・31”矿难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了解到,矿难已经导致40人死亡,6人失踪。
2010年3月31日19时20分左右,伊川国民煤业有限公司井下21煤工作面回风巷施工过程中瓦斯突出,逆流从负井口涌出,遇火在地面发生爆炸。截至4月6日晚,经初步核实,矿难发生时当班井下人员共有98人,其中已经安全升井57人,已经确认死亡35人,6人失踪,爆炸还造成地面人员5死1伤。目前,核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称,矿难发生后,由于矿长和伊川县政府派驻的驻矿安监员逃逸,地面存放有关下井人员资料的矿灯房被完全损毁,加之企业用工混乱,下井人数由包工头确定,企业没有统一的人员调度安排,没有花名册、工资册、职工档案、劳动合同等原因,严重影响了人员核查工作进度。
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称,经初步核查,该矿共有职工300人左右,其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勤杂人员53人,临时招用的井下工人250人左右。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事故责任人的追捕工作进展顺利。5日下午,又有1名事故发生后逃逸的驻矿安监员投案。通过有关部门多渠道做工作,6日上午,2名该煤矿重要知情人员主动到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说明情况,配合救援工作。
此前,矿难发生后逃逸的矿长王国政已经自首,多名逃逸的副矿长、记工员、驻矿安监员被抓捕归案。洛阳市、伊川县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已经启动对驻矿监管人员的责任追究工作。
发生事故的矿井设计年产能为15万吨,属于技术改造矿井。2009年5月该矿曾发生过瞒报事故,矿长王国政被判缓刑。王国政是伊川县国民煤业有限公司所在地半坡乡白窑村村委会主任。
二、矿难原因
表面上看,矿难频发有安全生产基础差、法制意识淡薄、矿工维权难这三大原因。倘若作进一步的思考,就会发现它们背后还有诸多深层次的原因,如管理者认识上的误区、经济粗放型增长、监管机制不合理、教育国策失误、新闻自由度提高等等。
具体原因如下:
(一)安全生产基础差。我国不少煤矿自然开采条件恶劣,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管理上漏洞诸多,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足,对防范伤亡事故没有把握。
(二)法制意识淡薄。目前中国有一系列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和法规,如《劳动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和《煤矿安全规程》。虽然它们还有待完善,只要认真落实已有的规章制度,大部分矿难本可以消弭于萌芽状态。可以说矿难最直接的原因,是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法律法规没有落实到位。
(三)矿工维权难。尽管《煤炭法》第42条和《矿山安全法》第23条都规定了矿山企业工会应当依法维护职工生产安全的合法权益,组织职工对矿山安全工作进行监督。但本该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在矿工面临死亡威胁时缺位了。另外由于矿山劳动力的供过于求、工作机会的稀缺,很多人最担心下岗,煤矿侵犯矿工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据知情人士透露,陈家山煤矿矿工的待遇每况日下,32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有时一些劳动保护用品都得矿工自己购置。面临“停职停工”的威胁,无处主张权利且生活无着的他们,明知下井工作有生命危险,也只好妥协。
(四)伤亡赔偿标准过低。安全生产的技术设备非常昂贵,当矿工死亡补偿过低时,矿主就会受经济规律驱使,在安全上偷工减料。煤矿开采的暴利和矿工生命的廉价,使一些矿主视矿工的人命如草芥。
(五)经济粗放型增长导致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当煤炭生产的利润空间加大,超负荷生产成为顺利完成财政指标、刷新GDP的首选。一些矿产地企业和地方政府置安全和生态保护于不顾,超限开采、超负荷运转;一些小煤矿则把矿工当作赚钱机器,有些已取缔的小煤矿也死灰复燃。可以说,矿难频发是高能耗、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市场反应。
(六)监管机制有缺陷。教训证明,本应是煤矿安全监管者的县乡两级地方政府,往往会成为煤矿直接或间接的经营者。作为一些地方的主要产业,违法违规经营的煤矿能解决就业问题,也是主要税源,一旦取缔,会使当地政府发生财政困难。直接的利益驱动使裁判员成了运动员、监管者成了保护者。
三、解决方针
全面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五项措施:
(一)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
(三)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四)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
(五)形成重视煤矿安全生产的氛围
总而言之,解决矿难治理的决策模式和治理结构两大根本问题。
所谓决策模式,即要摆脱那些无效或低效的行政单方面决策,让民意有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效参与,制订出能够瞄准问题核心,而不是只做表面工夫的矿难治理措施;
所谓治理结构,也就是在加强政府监管之外,煤矿安全治理应形成两大制衡机制,一是通过广泛建立矿工工会,让矿工能够有组织地监督企业落实各项规章措施,维护自身的安全保障,二是通过公众、媒体、NGO等的深度介入,形成一个约束资本与权力的外部力量。
鉴于目前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特别是一些国有大矿接连发生问题,理顺煤炭行业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构、强化管理职能已显得十分迫切。同时,国家应增加了企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提高伤亡赔偿标准,通过这三项经济政策,配合法律法规和行政监督来加强高危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如此,矿难才会有根治的希望。
2011年热点申论:垄断行业改革.txt 【背景链接】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同时,垄断行业改革问题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焦点和难点。行政性垄断导致中小企业发展困难、价格关系扭曲、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资源消耗过高等,不利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标准表述】
[意义]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有必要把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作为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措施]垄断行业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要坚决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到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定位,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其次,要坚决改革金融体制,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服务功能。要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的积极作用,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服务功能;还要要着眼于危机防范,加强金融监管机制建设。
再次,要坚决调整所有制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继续大力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优势,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
最后,要坚决改革现行的资源价格和财税体制,真正建立起能够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坏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能够反映区域贡献差异和区域发展需要的财政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1年热点申论:买房贵问题.txt <2006年中国经济和社会蓝皮书》显示,买房贵是新民生三大问题之一,也是近年“两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那么买房贵到底“贵”在哪里?有什么解决措施?
一、买房贵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合理因素,如城镇人口增长较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住房需求迅速增加;土地价格上升,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加之商品房品质提高,配套设施和环境改善,商品房开发建设成本增加。但也有许多不合理因素。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近年来,银行存款利率较低、股市低迷,社会资金缺乏其他投资渠道,纷纷挤向房地产市场。同时也有不少境外资金进入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
第二,一些地区投机炒作现象严重,投资性购房需求迅速扩大。一些居民基于房价上涨预期,也参与购房投资;或者担心房价继续上涨而提前入市。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商品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不足,抬高了商品住房的平均价格。
第四,部分城市盲目大拆大建,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带来大量被动性需求。在经营城市的理念指导下,抬高了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
第五,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少数开发商及中介机构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通过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虚假交易、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哄抬房价,误导市场预期。
二、解决措施
1、坚持遵循经济规律,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实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
2、调控的总体思路:坚持积极稳妥、把握力度,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法治、加强监管,促进住房价格的基本稳定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3、调控工作实行供应和需求双向调节、综合治理的办法。
4、调节需求的重点:遏制投机性需求,控制投资性需求,限制被动性需求,引导合理的住房消费。
5、改善供应的重点:鼓励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
同时,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提高认识。稳定住房价格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稳定房价工作的统一政策部署,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其次,落实责任。国务院明确,省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稳定住房价格工作负总责,同时要落实市县人民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要把这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负起稳定住房价格的责任。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措施不力,造成当地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影响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地区,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最后,加强监督检查。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加强对各地稳定房价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对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力的,将通报批评。各省级政府也应当加强对市(区)县工作的督查和指导,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2011年热点申论:民生问题.txt 【政府声音】
温家宝总理2010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我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民生是和谐之本。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
一、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实施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部分费率、再就业税收减免及提供相关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稳定和增加就业。开展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多渠道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和到企事业单位就业见习。组织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这些措施促进了就业的基本稳定。
二、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普遍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出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迈出历史性步伐。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三、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大幅度增加全国教育支出,中央财政加大支出,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政策。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开始实施。不断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基本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
四、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组织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央财政增加医疗卫生支出,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基本药物制度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了一批县级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实施扩大乙肝疫苗接种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标准表述】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做好政府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必须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在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策高效、组织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二、必须坚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关系,注重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既克服短期困难、解决突出矛盾,又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地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三、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既强调统一思想、顾全大局,又鼓励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形成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这些经验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推进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热点申论:农民干部崛起新生代.txt 据鹤壁市委组织部马葆青部长介绍,在2002年以前,该市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为43.5 岁,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超过57%。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虽然不少村干部都心存“领富”愿望,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另一个现实则是,在2002鹤壁市接收的高校毕业生中,有563人没有落实工作单位,加上此前未能就业的,全市约有3000多名高校毕业生处于待业状态。一方面是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匮乏,一方面是人才资源的闲置、浪费,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鹤壁市决定公开选拔大学生充实到村“两委”。到目前为止,鹤壁市共选拔了1018名年轻、素质高、能力强的大学生担任村干部,实现了每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
这些素质高、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给鹤壁市农村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首先,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目前,全市村干部的平均年龄下降了6.5岁,大专以上学历比例提高了27%。村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得农村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其次,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村官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用到经济发展上,发挥了很强的带动作用。截至2005年底,鹤壁市大学生村官共带领群众创办各类致富项目384个,各类合作经济组织46个。据不完全统计,这些项目年创利润4800多万元,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2800多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三,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成功实施,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在他们的带动下,许多大学生开始把目光投向农村这块广阔天地。
大学生担任村干部,对农村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但问题是,和城市相比,农村的条件还是要差一些,待遇要低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怀疑大学生村官能否在农村扎下根来,成为“永久牌”的农村干部。而河南省鹤壁市实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截至2006年初只有8人因考入行政事业单位或外出另谋职业而退出,另有17人因不能适应农村工作、不被群众认可而被淘汰,大学生村官的稳定率高达97.5%。这项工作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主要在于鹤壁市从各个环节着手,保证大学生村官能够干得好、留得下。首先,选拔对农村有感情并能够在农村做出一番事业的人来当村官。为此,他们实行了“三优先”的原则,即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优先;所学专业和当地经济发展优势相关的优先;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本村毕业的大学生,不能安排在本村的,按照就近的原则安排。其次,加强培训和引导,促使大学生村官尽早进入状态。一是对在39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任“大学生村官”实行培训,重点学习法规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和农村工作方法;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和正常的退出机制。凡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在报考县乡党政机关公务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而对工作能力差、群众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组织考察确认,予以淘汰;三是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好的创业环境,以达到事业留人的目的。有关部门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帮扶对子,支持大学生创办致富项目。建立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书记帮带责任制,重点提高他们的政策法治观念和组织领导能力。
2011年热点申论:群体性事件.txt近年来,伴随着经济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政治体制调整、社会文化重构成为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主观愿望和客观需求。同时,各类社会问题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转型期的酝酿累积也相继浮出水面,并呈现局部“量变到质变”、群体性事件高位运行的时代特征。
回归到公务员面试真题中,综合分析类题目往往是以近来的社会热点为背景,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众多社会热点中以群体性事件考查概率最高,题目类型和角度也变化多样。因此就2009年社会热点中的群体性事件,华图名师将选取代表性案例进行深入解析,希望能对参加2010年公务员考试的广大考生有所裨益。
自从1978年打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初步确定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至今,三十余年的经济改革使中国社会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创造出令世界瞠目的物质财富,同时也逐渐出现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由劳资矛盾导致的群体性事件近年逐呈爆发之势。
2009年,河北保定棉纺厂千名职工“徒步进京旅游”事件、吉林通钢事件、河南林钢事件、重庆嘉陵工人罢工等群体性事件,都以极其激化和暴力的形式释放出转型时期的社会疼痛。可以说,劳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目前和未来几十年的一个主要矛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际上,近年来频繁爆发的以劳资矛盾为核心的群体性事件正是以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为起点累积而成的。收入差距悬殊、贫富差距过大、劳动环境恶化、就业保障落后等成为工人利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益受损并寻求非理性解决的主要动因。
变化即孕育着风险,转型中的社会摩擦乃至一定程度的激化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难以避免的阵痛。利益分化格局下的劳资矛盾成为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有着其历史性和客观性。
在诸如吉林通钢事件、河南林钢事件以及更早之前的云南孟连事件等经由劳资矛盾引致的群体性事件中,当地产业工人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同一化、行动协同化”应当引起深刻的反思。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分化与积压,底层社会潜隐的结构性压力和排斥力量正在增大,且在人与人更紧密联系的互联网时代更容易被激活和表面化,实际上留给社会自主调整的空间已变得逼仄。
从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表层的劳资冲突,深入至冲突背后人与人经济关系的利益矛盾,劳动与资本的天然对立是产业工人和企业工厂主利益不可调和的源头,若又逢弱势阶层与强势阶层之间排斥压力无处疏导,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就成为这股社会压力的可能导向。
从转型期中国社会暴露的各类问题及作为代表的群体性事件而言,表面上,是民众缺乏社会安全感、产业工人对企业改制漠视工人利益不满等具体问题;实则反映了民众对既有规制和秩序权威的不认可,同时也暴露了社会法治缺失、企业原罪豁免的利益制衡缺失,根本上是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无法有效协调而引致的压力井喷。如何在社会的运动发展中缓解矛盾、平衡各个群体利益,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基本任务之一。
现今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矛盾根源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即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面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张力需求与生产关系中的局限性,政府首先应该在充当市场第三方发挥协调人的角色中有所作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整逐渐成为渐进、有序、可控的过程。企业作为市场运行的主角之一,要求其自我反省与自我约束并非久治之举,经济体制改革之后的法治完善与秩序重立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可靠保证。
总之,站在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背景之下,必须全面分析当今中国的社会矛盾与利益失衡,充分理解和清醒认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困境与挑战,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根本目标逐步走向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伟大复兴。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热点申论:让人民批评政府.txt 【背景链接】
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不少领导干部在不同场合表示,欢迎媒体监督批评政府,多反映百姓呼声。这显示出中国在巩固经济复苏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奉行以人为本理念、广开言路、打造责任政府的决心。
【标准表述】
[原因]批评监督政府是现代国家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也是现代政府自我检视、自我完善的必要一环。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行政监察法、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对公器私用打击报复批评者的官员进行行政处罚。
[条件]让人民真实、充分、善意地批评政府,帮助政府改进工作,应该从以下方面创造条件:
第一,政府的工作应尽量公开透明,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及时公开政务信息,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第二,要认真受理群众的批评,让群众的批评、监督、意见,能够得到认真地采纳,得到政府的尊重,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作为公民的荣誉感。
第三,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保障制度,更要做到违法必究,让批评者不再担心受到报复或追究,而让报复者付出惨重代价。但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往往是“知易行难”。
2011年热点申论:软实力.txt 【背景链接】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
【标准表述】
[内涵]“软实力”作为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主要包括文化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等。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与影视传播、介绍与宣传,是一个从国家到国民素质的提升与展示过程,是本国文化发扬光大的过程。载体是本国、本民族的文化、精神、传统和理论本身。
[现状]目前我国的软实力要着眼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切实推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外交等各种领域的工作,追求国富民强、社会公平正义、法平等法制、公民社会建设以及国民幸福程度等重大目标,调整经济模式和利益结构,设法逐步恢复改革发展的道义基础。
[措施]增强软实力的可以从以下入手:
首先,软的要更软。加强对本国、本民族以及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精神、信仰、理论的继承、吸收与创新,继续加强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建立完善法律法规等配套措施,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体制机制,让文化的活力充分释放。
其次,硬的更硬。硬实力是重要基础,发挥硬实力的作用对提高软实力大有作为。一国的影响很多时候是“不怒自威”,硬实力运用得当,本身也可以创造强大的软实力,树立国家威信。
2011年热点申论:三农问题.txt 【背景链接】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于2010年1月
3143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日发布,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二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
【标准表述】
[总体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把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落到实处。
[原因]当前,农业农村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花气力、下功夫。决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村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决不能借统筹城乡之名削弱农业农村、损害农民利益。
[措施]三农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第二,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确保粮食安全。
第三,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第四,大力提高农民收入。灵活运用多种手段,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保障农业经营收入稳定增长;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
第五,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第六,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2011年热点申论:生态文明.txt 【背景链接】
生态文明是价值观的革命,是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升华。与长期以来所提倡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概念相比,生态文明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不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简单化。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体现着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以人为本的现代思维,是人类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思的重大成果。
【标准表述】
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既着眼当前,又考虑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前提和关键是如何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使经济社会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的需求不构成危害,最终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其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目标,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评价标准。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坚持以人为本,45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上,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四,建设生态文明,基本途径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社会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现实社会中资源和环境危机的实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偏差造成的。“生态效益高于一切”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所遵循的最高价值。生态文明倡导的社会消费模式应当是:低消费、生态化、俭朴、健康而有益。
第五,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转变。
2011年热点申论:什么是现代农业.txt 一提到“农业”,也许不少人脑海中浮现出来的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场景。其实,这只是传统农业的“标准相”。传统农业以小生产为特征,规模小、商品率低、科技含量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农经济”。而现代农业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可谓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现代农业,是一种“大农业”。它不仅包括传统农业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等,还包括产前的农业机械、农药、化肥、水利和地膜,产后的加工、储藏、运输、营销以及进出口贸易等,实际上贯穿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成为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庞大产业群体。
现代农业,靠的是高科技投入。传统农业主要依赖资源的投入,而现代农业则日益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像我国超级稻育种技术的新突破,就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实现了亩产 800公斤的跨越,引领了水稻生产的新革命。新技术的46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应用,使现代农业的增长方式由单纯地依靠资源,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
现代农业,闯的是大市场之路。与传统农业以自给为主的取向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不同,现代农业的大部分经济活动被纳入市场交易之中,农产品的商品率很高,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具有高度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像河南双汇集团、内蒙古伊利集团等,已经发展成为产供销相连接、贸工农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
现代农业,搞的是多功能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农业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农业的农产品供给功能,其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了。比如,通过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功能和就业增收功能明显增强;通过开发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农业开始承担起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化传承、教育等功能,由此也形成了生态保护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循环农业、服务型农业等多种新型农业形态。
总的来看,现代农业一改传统农业的基本面貌,具有了新的内涵、功能和定位。可以说,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2011年热点申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txt 【背景链接】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两会期间谈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时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标准表述】
[意义]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向前进,就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提高财政管理绩效。这是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必然要求。
[措施]一方面,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经济增长,使劳动报酬增长不低于、甚至应略高于经济增长和企业收入增长。
另一方面,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既要充实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又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完善企业管理层薪酬制度,规范垄断行业收入,加强对高收入的税收调节,促进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化。
2011年热点申论:提升国民文明素质.txt 4月20日上海世博会首次试运行当天,拍摄于世博园内的几张照片就在网络上四处疯传,本来光可鉴人的不锈钢梯状饮水台上一片狼藉地堆放着废弃的塑料餐盒、食品袋,安检处的拥挤、世博公交站点前的乘车难等问题被暴露无遗。
我国国人素质不高,表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之中。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各方面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国家,但隐蔽在现代化城市光鲜外表下面的道德意识以及生活和行为方式等等,离真正的现代文明却还差得太远!
国民文明素质问题的形成有其深层次的复杂原因,是个人内在修养和社会环境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的看法,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口碑。除了政治形象、文化形象、产品形象等,公民形象也是一个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公民素质如何、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的形象。
素质,是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中被忽视的一门功课。无论是上海世博会上面对数百万全球各地参观者,还是在其他行业中数以千计的群体,提高素质、改善形象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首先,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
其次,强化新闻媒体作用。新闻舆论在提高国民素质中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功能。一是导向。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大意义。二是监督,运用新闻媒体广泛性、多样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及时地揭露和鞭挞社会上的消极现象和不良现象,从而达到弘扬正气,遏制邪气的目的。
2011年热点申论:统筹城乡发展.txt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农业农村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衡量城乡统筹发展的成效,关键要看农业基础是否不断加强,国民收入分配是否真正向农村倾斜,公共事业发展的重点是否切实向农村倾斜,改善民生的举措是否更多惠及农民。归根结底,要看立足点是否真正放在加强“三农”上。决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村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决不能借统筹城乡之名削弱农业农村、损害农民利益。
【标准表述】
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花气力、下功夫。
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信号不能变、支持不能减。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加强和改进农产品市场调控,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不断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
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将政府的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引导资金、技
鲤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加快解决农村发展最急需、农民要求最迫切的饮水、用电、教育、医疗等问题,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更加注重城乡联动、协调推进,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作为城乡改革联动的突破口
2011年热点申论:为什么要促进股市健康稳定发展.txt 最近两年,我国股市一扫前几年的低迷,出现连连上涨行情,股票指数不断创出新高,股市市值持续增大。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的低点998点,一路上涨至2007年10月的6124点,涨幅超过500%。然而,从2007年10月开始,A股连续下跌。到2008年6月中旬,股指跌幅超过50%。仅2008年第一季度,A股市值就缩水12万亿元,创下了15年来的新纪录。股市的剧烈波动,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很多困惑。那么,股市的这种波动是如何产生的?面对股市的剧烈波动,应当如何推动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
股票市场有起有落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的发展总是在周期性的波动中实现的。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股票市场也经常是风云变幻、起伏不定,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波动。
股票市场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与一般的商品市场不同,股票市场是一种虚拟经济。在股票市场上买卖的不是普通的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商品如食品、住房等,而是可以在未来获得收益的金融资产。股票价格不仅取决于公司的经营状况,同时也受利率、汇率、通货膨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市场买卖力量对比、重大自然灾害发生以及投资者心理预期的影响而发生波动。股票市场的这种波动与实体经济的波动相比,往往更为剧烈、更为频繁。当股价持续上涨时,越来越多的资金被吸引进来,这又会导致股价的进一步上涨,并使得更多的资金进入市场。在牛市乐观气氛的感染下,人们总是能找到股市不断上涨的“理论根据”,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