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问答题/材料题/论述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励志笃行铸辉煌,天道酬勤谱华章——07地信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
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总之,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
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求真务实。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邓小平强调: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
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
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零七地信,群英荟萃,奋勇拼搏,勇者无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中国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2)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声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改革开放是国际花痴主义运动中从未进行过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随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5、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资金不足、科学技术落后、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
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励志笃行铸辉煌,天道酬勤谱华章——07地信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都是市场经济而言,两者具有共性; 1)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2)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3)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
4)从宏观层面,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 5)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主要是:
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
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
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第二,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第三,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成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零七地信,群英荟萃,奋勇拼搏,勇者无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辨析题
11.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答案要点」
如果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来说,它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1分)
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2分)从中国革命的全过程来看,新民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这些胜利也是辛亥革命最后结出的丰硕果实。(2分)
2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具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答案要点」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从革命阵线上说,它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2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反帝反封建,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因此,它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是,它的目的又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3分)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答案要点」
(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并不取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及其变化。(2分)
(2)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基本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必须始终采取保护政策。(2分)
(3)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但是,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2分)
44.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两部分。「答案要点」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或官僚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3分)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劳动者。不是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2分)
5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过渡时期的所有制结构是不同的。「答案要点」
所有制结构是指社会经济中存在的各种所有制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二是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2分)过渡时期所有制结构虽然也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确立,因而不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分)
6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个人收入分配领域来看,社会财富是唯一地通过按劳分配形 式分配给个人。「答案要点」
励志笃行铸辉煌,天道酬勤谱华章——07地信 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市场经济的存在,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上,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财富并不是唯一地通过按劳分配给予个人。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社会财富唯一地通过按劳分配形式分配给个人是一种传统的分配形式,其缺陷是只突出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而没有充分重视其他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应该实行以劳动分配为主体,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77.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指出了科学技术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作用,给人类敲内了警钟。(1分)但是,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而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经济发展观念等因素导致的对科学技术使用不当,以及科学技术本身发展不充分。(3分)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变革或改革,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发展和推广科学技术。(1分)
8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答案要点」
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普遍遵循的原则,但不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1分)道德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也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因此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只能是为人民服务。(3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仍要提倡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防止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之中。(1分)
99.坚持以人为本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修正和调整。「答案要点」
(1)所渭以人为本,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依赖于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人是发展的主体,又是发展成果的享有者。
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指导思想。
(2)以人为本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完全一致的;因为要比较充分地实现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有相应的物质基础。新时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惟一目的就是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健康需要。同时,以人为本与经济发展又是一个相互促进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经济发展,以人为本才能得到充分实现;也只有以人为本,依靠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什么“经济至上主义”,“经济至上主义”是见物不见人,为经济增长而增长,既与以人为本相对立,也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的和宗旨。
110.以人为本是与以物为本相对立的发展观。「答案要点」
(1)要注意克服以物为本的发展偏向,所渭以人为本,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依赖于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人是发展的主体,又是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宗旨,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指导思想;
(2)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以物为本的发展观是相对立的,后者以追求物质利益为根本目的,把人作为物来对待,甚至凌驾在人的价值以上,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如马克思批判过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6
零七地信,群英荟萃,奋勇拼搏,勇者无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等。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但是也出现过某种程度的以物为本的偏向,如为政绩只追求经济增长指标,为生产而不顾人的安危健康,为赚钱而不择手段等,都是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相背离的。
※材料题
88.阅读下面一组材料。请回答:
(1)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与作用?
(2)什么是经济安全?如何认识外开放与经济安全之间的关系?
(3)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从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公司得到什么启示?(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如何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答案要点」
(1)客观依据(形成原因)
①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市场经济又强调效率优先,是造成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直接原因; ②监管制度不健全,出现相当数量的非法收入,远远高于劳动者的合法收入水平,是人民群众最为不满的焦点问题; 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根本原因。(2)政策和措施
按照全面注重社会公平的方针,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调整,即调整过高收入,保障和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扩大中等收入队伍。具体措施是: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扩大就业,提高福利水平、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差距过大的问题。
(3)相互关系,即解决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①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②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③既要反对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又要反对平均主义。
99.以下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组材料: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1,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②根据材料2,概括我国经济运行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③从材料3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给我国发展带来的变化。
④综合材料1、2、3,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一目标。「答案要点」
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微观到宏观、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改革。(2分)
②我国经济运行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开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2分)③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迅速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2分)
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选择这一目标,是因为市场经济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发展生产力的有效形式。(4分)
110. 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000美元达到3000美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
请对本段材料谈谈你的观点。「答案要点」
励志笃行铸辉煌,天道酬勤谱华章——07地信 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
(2)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离开了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111.材料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肯定了中国过去30年在减贫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2005年,中国人类发展指数为0.755在全球排名85位,比1990年上升了20位。人类贫困指标中国的成绩是12.3%,在103个发展中国家中排名27。然而,报告强调,中国在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却没有使贫困人口受益。特别是没有能够将创造财富和提高收入转化为更快地降低儿童死亡率。在废除了公费医疗体制之后,中国70-80%的农村家庭没有医疗保险,这方面的缺失导致了婴儿的不必要死亡。摘自联合国《处于十字口的国际合作:不均衡世界中的援助、贸易与安全》
材料2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4%左右,但原煤、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31%、30%和40%,石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40%、6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出环境容量。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既不符合国情,也会引发各种矛盾,最终难以为继,已经到了需要刻不容缓地加以转变的关键阶段。
摘自《人民日报》2005年10月
材料3中国是一个大国,由于各种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这也是大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处理好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对于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合理布局,意义十分重大。邓小平在深刻总结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80年代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对于解决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请回答:
(1)当前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2)为何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实现经济增长方面转变的关键环节是什么?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过程中,如何处理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关系?(3)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和主要措施。「答案要点」
(1)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我国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转化为非收入方面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1)是我国基本国情的客观要求。(2)是我国经济成长新阶段的必然要求。(3)是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客观要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是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要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作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
速度、结构、效益、质量是辩证的统一,互为条件、互相促进。首先,经济效益要以经济发展速度为条件。其次,经济发展速度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再次,结构是速度和效益的基础。最后,质量是速度、结构和效益的最终反映。
(3)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8
零七地信,群英荟萃,奋勇拼搏,勇者无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要采取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健全扶持机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112.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2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什么材料1还说“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结合材料3说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3)结合材料3说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什么?36.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请结合相关知识说明上述观点。「答案要点」
(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进展。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改革进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轨的新阶段,进入经济市场化迅速展开的阶段。此前的改革就主要方面来说,基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下引入市场机制或市场因素。因此,这10年来改革最大的成功,就是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地位已经确立。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初步建立阶段,在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还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其重要原因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3)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13.下面是一组关于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的材料,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说明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结合材料2,你认为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经济运行会产生哪些影响。
励志笃行铸辉煌,天道酬勤谱华章——07地信 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答案要点」
(1)国际收支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主要包括经常项目(即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国际收支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中出现顺差或逆差都会对一国国内经济运行和国际经济关系产生不好的影响。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会使货币面临升值的国际压力,产生一系列贸易摩擦甚至贸易报复,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国家关系。同时也会对国内的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产生负面影响。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会影响币值稳定,增加通货膨胀和失业压力,同时会大量消耗国际储备,并降低国内、国际对本国经济的信心、出现资本外逃、投资环境恶化,削弱国家抵抗经济风险的能力,甚至可能出现“危机”。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汇率政策和资本流动管理等手段,保持国际收支的正常和平衡。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坚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应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继续积极有效地扩大出口,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2)适当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有利于贯彻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保持宏观经济和物价水平稳定;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等。
114.下面是一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材料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说明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你认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2)有人认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必须带来国有资产流失,也有人认为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实质就是“国退民进”,主张“国有经济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结合材料2、3,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答案要点」
(1)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有利于实现出资人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有效分离,加速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有利于推动国有资本的流动重组,吸引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利于国有企业的重组和调整,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国有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有利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经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加速完善。
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首先是要从整体上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要着眼于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质量,不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其次,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的形式。第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2)这几年,在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确实出现了一定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剖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产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产权交易市场不规范、产权交易监管不到位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途径还是继续推进产权改革,建立健全各项产权制度,保证产权转让规范有序地进行。
认为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实质就是要推行“国退民进”的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要把握“进”与“退”的关系,总的来说,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资本不但要进入,而且要争取做大做强,发挥主导作用。对于非关键性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则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但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10
零七地信,群英荟萃,奋勇拼搏,勇者无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进行,决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简单主张国有经济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总之,必须全面准确把握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使国有经济更好地发挥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115.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1解释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
②根据材料2回答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进一步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③根据材料1、2、3说明,如何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答案要点」
①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确保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中极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落实到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上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在于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逐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以新的指标体系来衡量社会经济的发展,考核各级干部;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使得各种资源的价格充分反映生态、资源和环境的真实成本,让污染者、资源开发和使用者承担环境和生态破坏的损失、资源耗竭的成本,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116.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1说明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②根据材料2,结合环境的现状,说明破坏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③结合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阐述在未来发展中如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案要点」
①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②发展经济和环保之间的关系,是短期行为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片面经济利益和全面综合效益之间的关系,是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平衡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关系的时候,不是把经济发展同环境对立起来,而是有机的协调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建励志笃行铸辉煌,天道酬勤谱华章——07地信 1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设的关系。经济越发展,环境越是要保护好。
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
源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海洋开发,搞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
11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说明为什么一些过去农民“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
(2)通过该示范区的变化,指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答案要点」
(1)农村的改革发展经历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阶段。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植“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键在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5分)(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建立城乡均等的社会保障制度等。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和集约化经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等。(5分)
118.阅读下面一组材料。
(1)概括说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动的趋势。
(2)应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且分析城乡发展严惩不协调的形成原因。(3)从“注重社会公平”的角度,谈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意义。(4)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答案要点」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增加,居民衣、食、住、行、用等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近年来,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呈现逐步扩大趋势。(2)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必然使个人收入呈现多样化的复杂现象,也必然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
(3)从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提高效率的角度看,这种收入差距的拉大有其必要性。但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又要避免收入差距的过分悬殊。这是因为,收入差距过大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更与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相背离。因此,要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4)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当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5)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支持和引导农民向城市流动;另一方面新时期解决城乡差距又不能只靠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而必须搞好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12
零七地信,群英荟萃,奋勇拼搏,勇者无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经具备了较强的实力,能够更好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总体上就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通过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219.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5分)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5分)「答案要点」
(1)第一,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我国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即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完善和保障人权,包括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着重体现了对公民经济权利保障,体现了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以人为本。
(2)第一,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第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有:保障社会稳定,保证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它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兼顾不同方面特别是生活有困难方面群众的利益,有助于促进和实现公平正义。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手段,实现公平正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220.下面是一组关于效率与公平及其关系的材料,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说明如何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结合材料2,说明如何认识和看待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拉大趋势问题。面对当前收入差距拉大问题,有励志笃行铸辉煌,天道酬勤谱华章——07地信 1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人认为,这是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必然结果,认为这一原则割裂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降低了公平的地位,颠倒了经济发展的价值目标与基本手段之间的关系,因而主张用“公平优先”代替“效率优先”,请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3)结合材料3,当前为了解决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要点」
(1)所谓效率,是指人们工作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产出的劳动成果的比率,也就是收入与产出比率的较快提高。效率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所谓公平,主要是提一定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平就是人们的劳动投入、非劳动投入与收入紧密联系,投入的变化应该在收入中得到体现,使收入的变化与投入的变化相适应。公平与效率之间,效率是公平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不能把公平与效率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
中外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单靠市场机制调节,不能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协调,如果任其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必然导致收入差距过大,甚至两极分化。因此,政府必须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协调效率与公平这两大社会目标。在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下,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2)对于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应从以下三方面认识和看待:①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是居民总体收入水平提高基础上产生的收入差距,也就是说,是在共同富裕目标下产生的差距,是相对差距而非绝对差距。②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从总体上来看处于开始进入过大区间,并没有出现两极分化。③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现象,是绝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带有规律性的一个现象。效率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弊端提出来的,是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大战略相联系的。现在,这一体制虽已初步建立,但尚处于完善中,而且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还不能忽视效率,人为地“抹平”差距;但是,注重效率,正视差距,不等于忽视公平,甚至不要公平。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维护社会公平,把社会公平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维护社会公平的体制和机制,讲“效率优先”,不能变成“唯效率论”;强调“兼顾公平”,不能是“能兼则兼,不能兼则弃”。(3)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和贫富悬殊的利益分配格局都不利于社会和谐。收入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的价值目标。当前为了解决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第一,集中精神加快经济发展,进一步做大“蛋糕”。这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基础。第二,进一步完善维护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以公平为核心编织“安全网”,解决初次分配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第三,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扶持力度。第四,整顿、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
221.(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当前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2)针对目前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有人认为罪魁祸首是我们实行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从公平和效率关系的角度分析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3)结合材料3,分析新的社会阶层出现的原因、性质、共性,以及如何看待新阶层的财产?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活力迸发、注重公平的社会,你认为注重公平应该具体处理好哪些方面的关系? 「答案要点」
(1)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阶层以及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主要原因有:
一、现阶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实施;
二、地域差别、行业差别、城乡差别的存在;
三、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还不够完善;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零七地信,群英荟萃,奋勇拼搏,勇者无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会使经济上比较困难的社会群体产生失落感和心理失衡,容易产生对社会的不满,影响社会的稳定。同时,收入差距的扩大,也会制约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最终妨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防止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需要采取的措施:第一,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这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基础。第二,进一步完善维护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第三,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力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扶持力度。第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弊端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坚持这一原则,顺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于冲破平均主义的畸形平等观,鼓励和支持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和帮助后富,产生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初步确立,但尚处于完善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还不能忽视效率,人为地抹平差距;但是,注重效率,正视差距,不等于忽视公平,甚至不要公平。我们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维护社会公平,把社会公平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维护社会公平的体制和机制。
所谓公平,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及其调整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行为等是否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效率,是指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比率。公平与效率密不可分,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给劳动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潜力;效率是公平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不能或难以为实现公平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困。因此,不能把公平与效率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在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下,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述。其中,“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有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标志。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说到底是一个有关社会公平的问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如何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也正是市场经济的永恒命题。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讲的实际上正是效率问题,“实现共同富裕”讲的则是公平问题。因此,社会主义本质也体现为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3)新社会阶层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使他们有了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机会)、经济体制的变化(使他们进入了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产业结构的变化(使他们被分流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和分配制度的变化(使他们率先进入先富者行列)。性质:新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共性:主要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联系。
看待新阶层先进还是落后,主要是看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4)注重公平,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提供奉献精神与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第二,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止收入悬殊的关系。第三,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社会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励志笃行铸辉煌,天道酬勤谱华章——07地信 15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8章第三节 重点
辨析题:第1章第五节科学发展观;第12章两岸关系
判断题:20个一章一个
(1)第7章
(2)第1章 第一节 最后一个问题 最新成果
(3)第13章
(4)第11章
(5)第8章
(6)第3章
(7)第9章
(8)第4章
(9)第9章
(10)第5章
(11)第10章
(12)第11章
(13)第6章
(14)第7章
(15)第1章
(16)第8章
(17)第3章
(18)第1章
(19)第6章 第二节 主要矛盾
(20)第8章 第四节 三农与城镇化
选择题:部分题干
(1)马克思与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
1、实事求是;
2、小康社会;
3、。。。
(2)马克思与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1、人民民主专政;2.。。。
(3)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措施是
(4)体现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统一的是
(5)对改革开放了重要意义的是
(6)体现就业公平的是
(7)关于解放思想说法正确的是
(8)没有照搬别国经验的是
(9)大跃进、大部制、大锅饭、大包干
(10)第3章第三节三大法宝:统一战线、党的建设、三步走:温饱、小康;三个有
利于;三个主体 三个补充:陈云第5章第一节
(11)司马分肥 第4章三大改造;土地流转 第8章;村官选举;公推直选
老师上课说的,大家随便看看吧,只能是有便于大家好在书上查找。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09-11-29 23:06:57阅读:4503次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搞好实践教学,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根本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中实施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一方面使学生深刻了解、认识国情,加深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学习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践研究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以及对社会强烈的责任心,使他们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最终达到“理论升华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际”的教学目的,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自觉性和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要求
1、根据2005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新的课改要求,制定《概论》课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具体修订实践教学办法和教案。
2、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有关要求相一致,并服从学校的中心工作,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3、教师是实践课指导者和具体组织者,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
三.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及具体实施要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采取点与面结合的方式。“点”——指的是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只能从学生中选取一部分人实施的实践教学模式。目前采取的形式是每年从学生中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到乡、村、社区“任职”,聘期通常为一年(根据用人单位需要可以作些调整)。
“面”——指的是可供学生选择但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参与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供选择的形式有社会调查、撰写研究型论文、到革命圣地、新农村等参观访问撰写参观访问感言、课堂辩论、主题演讲等。
l形式1——驻乡、村、社区任职
实施要求:
(1)任职学生要服从任职单位干部的领导和安排,做好交办的各项工作;
(2)维护学校形象和任职单位的荣誉;
(3)撰写任职总结材料,并及时反馈给任职单位,力所能及为任职单位决策提供参考;
(4)完成任职单位和学校老师布置的调研任务。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同时配合走访。做好走访调查日记,与调查问卷、形成的调研报告一并上缴归档。
l形式2——社会调查
实施要求:
(1)3-6人一组,自由组合。调研课题由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时事热点拟出提供学生参考,学生可以自行拟提,但须取得老师认可。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完成;
(2)设计问卷和走访问题,问卷样卷、问卷统计数据和走访原始记录以及拍照需上交;
(3)调查小组就所调研课题写出一份不少于5000字段调查报告,除此之外,每人需上交一份不少于千字的调查感言;
(4)社会调查所形成的成果可以以ppt、视频、文档等形式表现。
l形式3——撰写研究型论文
实施要求:
(1)1-3人为一组,论文题目由老师结合教学内容拟出提供学生参考,学生也可自行拟题,但需取得老师认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2)合作撰写要求集思广益,每个人需拟出个人的写作提纲。在此基础上形成大家共同认可的写作提纲,再分工协作,完成全文的撰写工作。防止搭便车。
(3)字数不少于5000字;
(4)合著的,除了上交论文外,每个人撰写的写作提纲也要上交,字数在500-1000字。
l形式4——参观访问
实施要求:
(1)3-6人为一组。参观访问的对象可以是革命圣地、新农村建设典型、本地知名企业和企业家及各行各业知名人士等;
(2)每个人需撰写不少2000字的参观访问或访谈的感言,以文档形式上交;
(3)形成成果(含参观访问的过程、同学的感言)必须以视频、ppt或图片的形式表现出来。
l形式5——“主题演讲”
实施要求:
(1)由老师确定演讲主题;
(2)由同学自愿报名参加,随堂举行。
(3)根据同学撰写的演讲稿和演讲表现综合评分。
l形式6——“课堂辩论”
实施要求:
(1)由老师在课前布置问题,设计好课堂辩论(或)讨论课记录表(含时间、地点、辩论题目、主要观点及得分)。学生课后作准备;
(2)根据每个同学发言的精彩程度当场评定分数;
(3)发言学生需填写老师制作的课堂辩论记录表并上交。
(4)老师根据学生发言的次数和分数综合评定成绩。
以上实践教学形式分课外和课堂内进行,课外实践教学集中在节假日进行,课堂内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进行。
除此之外,根据教学需要,举行一些不对学生进行考核的社会实践形式,如请专家开讲座、观看红色影视等。
四、实践教学的考核
1.任职实践结束前,对学生进行总结鉴定。学生填写社会实践鉴定表后,指导教师将社会实践鉴定表交实践单位,由实践单位鉴定后,指导教师负责取回。考核内容及百分比为:任职活动情况(60 分)、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报告(30 分)、纪律表现(10 分)。
2.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必须用 A4 纸打印。封面由学院统一发放。报告或论文由社会实践指导教师按百分制评定成绩。
3.优秀成绩(90 分以上)控制在人数的 30% 以内。
4.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均予以不及格。
(1)社会实践期间表现差,未达到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
(2)因病、因事缺席累计时间达实践规定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者。
(3)社会实践期间,造成教学或管理事故,影响不良者。
(4)有明显抄袭剽窃他人报告或论文者。
5.社会实践成绩登入成绩记分册。在期末总评成绩中占30%。
五、实践教学参考课题
1、社会调查
政治类
1.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解认识情况调研
2.基层民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一个社区或一个村庄为例)
3.基层党支部活动情况(支部大会、支委会、民主生活会)调研
4.龙岩市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现状调研
5.龙岩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状况调研(以一个或数个企业为例)
6.党支部在本村发展中的作用和村民认同情况调研
7.龙岩市工人阶级现状调研(以一个或数个企业为例)
8.龙岩市社会治安与法制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
9.龙岩市农村社会民间宗教活动情况调查(以一个或数个村庄为例)社会类
1.龙岩市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研究
2.龙岩市和谐社会建设进展情况调研(以一个社区为例)
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
4.龙岩市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5.龙岩市公民社会公平感与纳税行为的关系研究
6.龙岩市社会弱势群体实际生活状况调研(如 农民工生存状况、就业状况、收入状况、安居状况、医疗保障状况调查)
7.大学生的劳动观念与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
8.农村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的农民利益保障情况调查与分析
9.龙岩市公共卫生条件改善情况的调研
10.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分析
11.龙岩市城区农民工子女入学状况调查
经济类
1.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分析本地区的区情
2.龙岩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哪些具体举措?
3.物价变动对龙岩市低收入群体的影响
4.龙岩市城镇收入分配问题与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研究
5.沼气资源在龙岩市新农村建设中推广发展的经济分析
6.走进新农村,了解新农村,理解新农村,服务新农村——新农村建设调查(可以把调查的范围限定在一个市、一个县、一个乡甚至一个村)
7.龙岩市国企职工下岗与再就业问题调查
8.龙岩市国有企业转型情况调查
9.龙岩市外资企业现状调查
10.龙岩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调查
11.我市房地产市场调查
12.我市私车拥有状况调查。(即哪些人拥有私车,各占多大比例,他们的收入状况如何。)
文化类
1.龙岩市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永定土楼为例
2.如何营造良好大学文化?
3.社会转型期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调查研究
4.大学生如何激励文化创新?
5.企业文化调查社会实践
6.本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研究
7.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
8.龙岩市民办教育发展调查研究
9.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调查
10.环保购物袋的追踪调查
2、研究型论文
1.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对当时的社会实践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凭什么说它到现在还是科学的?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社会主义运动的遇到的挫折是不是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失败?
当今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有什么区别?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它?
2.我眼中的毛泽东或邓小平. 我眼中百年北京奥运(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
4.你如何看待“三鹿奶粉事件”
5.怎样看待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
6.怎样看待剥削?
7.中国30年改革的成功经验是什么?有无失败的教训?
8.中国为什么不能实行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多党制”?中国实行“多党制”真的就可以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错误吗?
9.“文化大革命”为什么会出现那种“无法无天”的状况?
10.为什么会出现“大跃进”这样严重的错误?
11.允许社会各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入党会让我们党沦为“全民党”或“富人的俱乐部”吗?
12.提倡“百家争鸣、百家齐放”与“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是相互矛盾的吗?它们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
13.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14.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否有冲突?如果有,如何协调?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16.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什么必须坚持不结盟,坚持国家主权高于人权
3、主题辩论
1.私营企业家入党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2.当代大学生是应该更多地学习民族传统文化还是应该更多地接触世界文化?
3.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发展,“家书文化”或“家信文化”走向衰落,现在有人提出要挽救这一文化乃至继续发展弘扬这一文化,你认为有这个必要吗?“家信文化”或“家书文化”是先进文化吗?
4.目前从上都“加热”经济,“冷却”精神,而没有信仰、没有精神、没有民族凝聚力,是不是比物质上的贫穷更可怕?
5.工人阶级的地位在改革中是不是下降了?在知识经济中,他们还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吗?
6.我们现在是不是要社会主义之名,行资本主义之实?不然如何解释理论与现实的矛盾?
7.在当前的实际经济生活中,公有制的地位如何?其它经济成分的迅速发展,有没有、会不会危及它的主体地位?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论文参考题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e研究
2、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研究
3、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思考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研究
5、分配制度与和谐社会关系研究
6、论中国参政党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
7、试论中西方人权观的差异
8、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9、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梦研究
11、民生问题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研究
12、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与发展研究
13、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面临的挑战与风险研究
14、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研究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研究
16、当代农民工的地位、及利益保障问题研究
17、协商民主与统一战线的关系研究
18、群众路线理论与党群关系研究
19、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研究
要求:
1、从上面参考题目中选写一篇论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2000。
2、观点鲜明且有新意,论据充足,论证有力。
3、结构完整,逻辑层次分明。
4、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有错别字要适当扣分。
5、严禁抄袭!一旦发现按作弊处理!
注:试卷以学号排序收回;并在背面注明:专业;应交多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Ⅱ)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Ⅱ).txt熬夜,是因为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天;赖床,是因为没有勇气开始这一天。朋友,就是将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的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Ⅱ)
试题集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3.经济全球化就是世界各国经济以先进的交通、通讯和共同规则标准为纽带,形成统一的全球性资源流动、配置的(世界市场体系)
4.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6.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7.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8.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对外贸易)
9.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扩大出口)
10.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1、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2、我国现阶段对外技术交流的重点是(技术引进)
13、当前,国际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14、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毛泽东)
15、加入WTO 后,中国将严格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实行公开、透明、平等的贸易和投资政策,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16、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在实践中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17.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12月)
18.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19.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根本动因在于(争取国际比较利益)
20.温州和福建的鞋业生产型企业,将国内运来的半成品鞋,进行组装和加工,再将成品鞋销往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这反映了(贸易全球化)
21.日本生产的SONY,其电子芯片来自美国,外壳来自印度,在新加坡或印度尼西亚组装,然后在日本的神户印上“日本制造”的牌子,远销全球。这反映了(生产的全球化)
22.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吸收消化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主要是通过(①④)来实现的
①外资企业的发展 ④对外贸易的增长 23.2007年11月23日,正在为总统之梦努力的希拉里?克林顿在博客上写道:“如果我当上总统,我将立即要求独立的第三方检查玩具;增派产品检察官的数量;对儿童产品立法„„”。在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战打响之初,所有的民主党候选人,都明确地表示了贸易保护主义立场。这警示我国的对外开放要做到(①②④)
①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质量
②促进科技和体制创新,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④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市场选择方向
24.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稳定是(前提)
25、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改革)
26、跨国公司对国际技术贸易的垄断,进一步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利益分配上的不公平。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27.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8.“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29.我国改革的第一步突破口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30.“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与从人民利益出发的统一)
31.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3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33、2009年3月,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正式否决了可口可乐公司对汇源集团的并购案。商务部称,这一否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相关条款作出,旨在防止可口可乐公司对中国饮料市场可能造成的垄断。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在对外开放条件下,一国经济安全需要(①②)
①法律保护 ②政策护航
34.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5.我国经济、政治和各方面改革的实质是(制度创新)
36.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商品与服务跨国界的流动与配置)
37.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发展)
38.2004年底,我国联想集团成功收购世界电脑业巨头美国IBM公司的PC(个人电脑)业务部。这表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39.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40.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与标志是(上海浦东)
41.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
42.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同时倾销和反倾销也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焦点问题之一。2002年,我国近50多家球轴生产企业在面对来自美国的反倾销诉讼时,积极应诉,并使美方做出该倾销案不成立的结论。在遭遇国外反倾销诉讼时,我国企业首先应该(勇于应诉,保护自己的正当经济权益)
43.党中央做出试办“出口特区”(后改名为经济特区)的重大决策是在(1979)年
44.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作为发展本国、本地区经济的基本战略。这样做的根本道理是(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具有客观必然性)45.中国的(稳定)问题是压倒一切的。
46.邓小平提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4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极端重要
48、我们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
49.“引进来”是为了“走出去”,要使我国的生产和商品能“走出去”,“引进来”应该(从我国生产和生活实际出发,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目的)
50.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5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
52.我国已经初步形成,逐步推进的开放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沿边开放→内地开放)
53.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54.在《春天里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这位老人(邓小平)1979年画的这个圈是指(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55、“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其原因包括:(①②④)
①它们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运港 ②它们离港、澳、台较近,是著名侨乡 ④在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56.“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圈”特殊在(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不同)
57.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
58.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是(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59.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开放的领域和范围更加扩大,这意味着(贸易摩擦增多)
60.以下哪个判断是错误的,我们的改革(是从城市开始的)
61.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6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示范作用的是(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
63.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②③)
②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具体表现 ③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发展自己
64.面对世界制造业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我国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①②③④)
①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 ②通过引进外资加大本国制造业的改造力度 ③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 ④让外资参与到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中来
65.下列哪个判断是错误的(经济全球化可以增加全球经济的稳定性)
66.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67.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客观趋势,是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
68.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①②④)
①生产全球化 ②贸易全球化 ④资本全球化
69.珠三角、长三角和东北老工业基地。随着世界制造业的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这三大基地都跃跃欲试,试图以自己的特色、实力统一江湖来承受世界制造业的转移。从经济角度看,世界制造业的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是由于(①②③④)
①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②中国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 ③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④中国有众多廉价的劳动力和潜在的巨大市场
70.对“跨国公司”的认识,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是在一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二、多项选择题
1.“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基本含义是(BCDE)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深刻的变化 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2.我们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必须做到(ABCDE)
A.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E.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3. 30年来的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有(ABE)
A.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B.体制问题上不搞姓“社”和姓“资”的争论
E.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摸着石头过河
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和基本形式有(ABCDE)
A.扩大对外贸易 B.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
C.加强国际资金往来,积极利用外资 D.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对外承包工程
E.发展国际旅游业
5.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形式主要有(ABCDE)。
A.外国公司的直接投资 B.外国政府和银行的贷款
C.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D.在国外发行债券
E.在国外股票市场上市
6.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形势,我国必须正确定位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E)
A.政府应进一步放权,增强服务功能,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B.政府制定政策既要符合WTO规则,又要适合国情,加强对国内市场的培育
D.建立起反贸易壁垒的政府反应机制
E.政府干预的范围应是弥补市场的缺陷和不足,是对市场机制的“拾遗补缺”
7.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速呈明显放缓态势,且在总出口额中比重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BCE)
A.外部市场疲软 B.人民币升值,增大出口产品成本
C.各国的经济民族主义明显抬头 E.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
8.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好处有(ABCDE)
A.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 B.有利于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C.有利于继续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D.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
E.有利于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9.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ABCDE)
A.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B.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C.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D.是因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E.是因为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10.我国引进外资应遵循的原则是(ABDE)
A.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B.利用外资规模要适度,同偿还能力相适应
D.外资利用保证发展重点地区、产业的需要 E.对外商实行国民待遇
11.李克强副总理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把改革与开放更好地结合起来,完善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下列有利于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有(ABCDE)
A.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B.扩大开放领域
C.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D.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E.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
12.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
A.应同我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相结合
B.应从现实国情出发,力求取得最佳效益 C.避免盲目引进、重复引进
D.必须通过消化、吸收、运用和创新相结合
13.有人对我国老百姓看时间的方式进行了总结:“60年代看太阳,70年代看挂钟,80年代看手表,90年代看手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BC)
A.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科技进步是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前提
C.党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
14. 世贸组织(WTO)是(ABCE)
A.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的多边贸易体系
B.为商界创造了一个有保障的和可预见的国际贸易环境
C.调解和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机构
E.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非歧视贸易原则
15.世贸组织协议的宗旨主要是(ABCD)
A.保障充分就业 B.提高实际收入水平
C.提高生活水平D.扩大货物与服务贸易
16.我国经济特区的窗口作用,主要表现为(ABCD)。
A.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窗口 B.引进和传播先进管理经验的窗口
C.获得知识和传播信息的窗口 D.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17.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CD)
C.敌我矛盾 D.人民内部矛盾
18.实行改革开放是(ADE)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D.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E.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19.现在,跨国公司500强中有400强在中国投资开展业务,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表现出以占领与扩大在华市场作为对我国的主要投资取向。下列选项中对跨国公司理解正确的是(ABCE)
A.它是指在一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其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B.跨国公司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C.跨国公司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E.跨国公司具有全球战略目标和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管理
20.某种玩具娃娃,由中国大陆生产棉衣服,台湾地区生产塑料身体,日本制尼龙头发,马来西亚负责组装,最后在美国贴上标签全球销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ABDE)
A.生产的全球化和贸易的全球化 B.产品分工向生产环节分工深化
D.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E.各国(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
21.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华尔街到全世界,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各国都面临着危机的冲击。这一现象说明,(AC E)
A.经济全球化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
C.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风险全球化”
E.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危机的广度
22.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这两个开放不行”。“两个开放”是指(AB)
A.对外开放 B.对内开放
23.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包括(ABC)
A.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24.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AD)
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D.坚持共同富裕
25.虽然邓小平指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但并不是说改革与革命没有区别。两者的区别表现在:(ABDE)
A.条件不同 B.形式不同 D.内容和对象不同 E.手段不同
26.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依据的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正确认识,这些认识包括(ABCDE)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一切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立性的,具有基本适应与部分适应的特点
D.通过改革不断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E.通过改革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7.1986年邓小平经过反复思考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CE)
C.发展生产力 E.共同富裕
28.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曾照搬的苏联经验即斯大林模式有三大特征,其中在经济制度上实行(AB)
A.高度集中的资源配置方式 B.过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29.我国改革是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因为它(ABCD)
A.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B.涉及经济体制和政治、文化体制
C.触动体制层面和思想观念层面
D.要求利益调整、体制转换和观念更新
30.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ABCDE)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E.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现阶段我国所有制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我们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提出(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3.江苏省电力公司依靠自主创新首创的“电网安全自动防控系统”,将电网紧急状况处置时间缩短到0.1秒,使江苏电网在2008年初的雪灾中始终保持平稳运行。这说明(科技创新使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5.邓小平关于判别我们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最终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中得到系统化和凸显化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7.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8.“一些乡村适时推出休闲旅游农业”,这表明(①②)
①市场对资源配置调节作用 ②消费需求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9.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基础和核心是(产权制度)
1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1.经济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政府)
1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1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
14.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①②④)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5.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无论是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还是注重社会公平,其实质都是(如何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问题)
16.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目标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17.当前我国“三农”问题分配阶段的基本特征、基本政策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其实质是城乡之间的(反哺关系)
18.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19.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20.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从宏观调控目标看,图中宏观经济运行较好的时期是(2002年至2006年)
22.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分开政府和企业的不同职责)
23.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24.某国有企业在改组为股份制企业时,职工老张买了该企业面值20000元的股票。年终分红时,老张获得了3000元股息.这3000元属于(资金收入)
2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6.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7、十七大报告提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8、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9.通过对若干国家经济史的统计分析发现,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分配呈现平均化的趋势。这说明(经济发展是改善收入分配的基本途径)
3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1.1979-1991年,我国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是8.6%,显著高于1953-1978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年平均增长速度1979-1991是6.5%,也比1953-1978年6.2%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这主要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32.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33.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既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又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转变)
3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3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是通过各种经济政策来实施的,经济政策最主要是(①②)。
①财政政策 ②货币政策
36.我国的经济发展不能只看GDP的增长而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所谓经济效益是指(有效的产出和全部生产要素投入之比)
37.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农业已基本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由市场调节,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市场对经济信号反映灵敏的长处得到发挥)
38.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就是要使(各地区发挥各自优势,发展经济,使各地人民生活水平大致平均)
39.我国国有企业可以采取股份制形式,因为股份制(是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40.要有效防止经济运行大起大落,政府应尽可能减少对企业和市场的干预,但同时又不能“放任自流”。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既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同时又存在着弱点和缺陷)
41.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科技、管理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
4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3.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山东省确定“十一五”期间全面淘汰105项落后工艺和装备、15种落后产品。山东省采取上述举措,是为了(①②④)
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②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④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44.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状况)
45.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这说明了(国家积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46.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工商局宣布放宽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允许其参与大部分工业和商业的生产经营,允许到国外经商或办企业,也允许他们在国内与外商合作合资经营。这说明在我国:(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与其它经济成分联合经营,共同发展)
47.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在(中共十四大)
48.近年来,我国DVD的出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拥有全球市场20%至25%的份额。国产DVD的核心元器件,如解码芯片、机芯和光学头等大都从国外进口,国内许多DVD企业只是进行一般的拼装工作。这对企业的启示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的关键)
4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形成机制应该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主形成的价格机制)
50.2008年7月1日,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两周年。青藏铁路的建成,加强了内地与青藏地区的交流,托起了青藏铁路沿线省区经济跃升的希望。这就是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有利于实现(统筹区域发展)
51.关于计划和市场的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两者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
52.发展经济为民生,民生之本是(就业)
5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形式是(按劳分配)
54.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关键只要(能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和促进生产发展)
55.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56.2008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指出:只要我们措施得当,政策到位,就一定能够形成一个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必将为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有力支撑。这表明(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57.2006年初,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需要(15年)58.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我们不希望也不追求有过高的速度,我们更看重的是发展的效益和质量,更看重的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资源的节约、环境的改善。”这段论述告诉我们(①②③)
①经济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经济发展方式应当向集约化转变
③经济发展不能忽视经济效益
59、村头路口夜晚常有行人跌倒,村民张三在此安装路灯。村委会从村财政出资安装该路灯和承担电费,照明恢复正常。这表明(③④)
③路灯是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④.市场难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60、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61、对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要多当市场经济中的“指导员和教练员”,而不
能当“运动员”。这主要是指政府要(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和引导)62、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混乱,是导致房价上涨过快的诱因。因此,国家不能简单
地把住房问题推向市场,要保障中低收入者的居住要求,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需求和消费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这是因为(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63、2008年11月以来,全国粮油价格均出现上升态势,一些地方米、面、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分批次出售临时存储粮等措施,增加供应,稳定粮食价格。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分批出售临时存储粮以稳定粮食价格的措施,属于(利用经济杠杆,平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6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65、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66、目前,我国已经有30多个省市自治区出现了病人选医生的实施办法。北京各大医院在实行“手术点名费”,即患者在选择自己认可的医生时,需向医院交纳300-600元的点名费,被点名的医生可以提成40%-50%。被点名的医生从点名费中提取的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
6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
用是依靠(公有制经济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来实现的
68、某“80 后”作家发表一部小说,获得稿酬8万元。此作家的稿酬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
69、目前,我国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平衡、不协调,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问题仍然较多。破解这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归根到底要靠(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
70、科教兴国,首先要全面落实邓小平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71、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7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体制要求在按劳分配为主体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73、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题
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2.回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有哪两大突破(AB)
A.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突破了社会主义同商品经济不相容的传统观念
B.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突破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
3.在计划与市场的问题上,邓小平认为(ABCD)
A、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B、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同,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C)
B.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相结合
C.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相结合
5.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ABCD)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C.租赁、承包经营 D.国家独资经营
6.温家宝总理指出,目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缩小差距,在分配上“更加注重公平”。这体现了(ABCD)
A.我国经济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B.社会主义的本质
C.国家注重宏观调控的方向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7.我国现阶段存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有(ABCDE)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 E、外资经济
8.改革30年来尤其是十四大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改革的深化明显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ABE)
A.从商品率看,粮食、蔬菜类产品已超过30%,畜产品、水产品超过50%,水果接近90%
B.农产品指令性计划全部取消
E.工业品指令性计划极少,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竞争决定
9.公有制经济包括(ABC)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0.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市场机制的优势和长处(ACDE)A.灵活有效地配置资源,使产需及时协调
C、实行优胜劣汰,促进技术和管理的进步
D.给企业以动力和压力,提高效率和效益
E.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
11.我国现阶段分配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ABDE)
A.允许一部分地区与个人先富起来
B.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D.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
E.对个人收入分配的结果进行调节,避免收入悬殊两极分化
12.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ABCDE)
A、生产资料私人所有 B、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C、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E、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13.市场机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BCDE)
B.易引起贫富差距扩大等现象
C.难以实现生态平衡,有效保护环境
D.难以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E.容易造成经济失衡和周期波动
14.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ABCDE)
A.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B.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
C.公有制经济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D.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E.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
15.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运行的原则主要包括(ABC)
A、减量化 B、再利用 C、资源化
16.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做出的战略布局是(ABCDE)
A、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
B、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C、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D、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E、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17.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ABCDE)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乡风文明 D、村容整洁
E、管理民主
18.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同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ABCD)
A、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B.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C.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D.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19.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主要包括(CDE)C、个体劳动者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所取得的收入 D、私营企业雇用劳动者取得的工资收入 E、外资企业雇用劳动者取得的工资收入
20.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是形成(ACDE)的产业格局
A.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C.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D.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E.服务业全面发展
21.自主创新包括(ABC)
A.原始创新 B.集成创新 C.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2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政策方针(ACE)
A.工业反哺农业 C.城市支持农村 E.多予少取放活
23.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要构建(ABCD)
A.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B.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C.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D.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以及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2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当前的就业方针是(ABC)A.劳动者自主就业 B.市场调节就业
C.政府促进就业
25.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AB)A.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趋向
B.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26.下列能够体现分配问题上坚持兼顾公平的选项是(BC)
B、扶助弱势群体,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C、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三条保障线”
27.兄弟二人各承包了本村的五亩菜地。哥老办法种菜;弟弟则精耕细作,采用了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先进技术。结果,弟弟菜地的产量和收入都大大超过了哥哥。从上述事例中可看出,兄弟俩的收差异主要是因为弟弟增加了(ABD)A、劳动投入
B、资金投入 D、技术投入
28.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首次明确七大行业将由国有经济控制,其中包括(ABC)A.军工业 B.电力行业 C.电信业
29.中国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是(ABCD)A.建国时面临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国情
B.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世人瞩目的直接影响 C.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相对单纯,计划经济体制比较顺利地运行
D.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3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主要是因为(ABCDE)
A.劳动者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会出现收入的差别 B.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会导致富裕程度的差别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会产生富裕程 度的差别 D.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存在差别 E.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
31.小李在一家国有控股企业任技术员,全年工资收入 2万元。2007年,小李将自己的一项技术专利以20万元卖给本企业,并将其中的10万元购买了该企业的股票。2007年小李获得了2万元的股息。2007年小李的收入方式属于(ABE)
A.按技术要素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 E.按劳分配
32.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ABDE)A.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D.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 E.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作出贡献
33.“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这一观点表明(BDE)
B.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可以通过股份制这一形式来实现 D.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还是私有的性质 E.公有制经济占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34.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ABCDE)A.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 C.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D.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E.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35.构成现代市场体系的要素市场主要是(ABCDE)
消费和生产资料市场 B.金融和资本市场
C.劳动力和人才市场 D.技术和信息市场
E.房地产市场 36.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AC)
A.克服平均主义,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的刺激作用
C.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37.我国现阶段不属于按劳分配的分配形式有(ABCD)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房屋租金收入 C.股票市场赢利 D.公司分红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3、(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
4、(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
5、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开始,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成为无产阶级专政
6、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就国体而言,是(人民民主专政)
7、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9、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于(1954年)
10、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它们的核心内容都是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1、邓小平认为,我们实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与西方国家的“三权鼎立”制度相比,其优势主要表现在(议行合一,不受牵扯,总的效率是高的)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4、目前,我国直接选举人大代表,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制度的是(县(市)级人民代表大会)
15、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16、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17、全国人大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18、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19、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0、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多党合作的核心是(持共产党领导)
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政治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2、中国是一个多党派的国家。除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
23、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4、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存在的政治基础是(四项基本原则)
2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存在的首要前提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28、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9、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0、截止2003年底,我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
31、在新中国成立前建立的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32、在1955年10月成立的自治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3、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是(1965年9月)
34、在我国第九届全国人大的2979名代表中,占全国人口总数8.98%的55个少数民族共有428名,占代表总数的14.4%。这说明(我国各族人民拥有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3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3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是(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37、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
38、首次将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写入中国宪法是在(1982)
39、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法制)
40、第一次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在党的(十五大)
41、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纳入宪法是在(1999年宪法修正案)
42、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中,(执法必严)是关键
43、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中,(有法可依)是前提
44、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中,(有法必依)是核心
45、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中,(违法必究)是保障
46、(违法必究)就是要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按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给予惩处。
47、(有法必依)就是要保证法律效力的普遍性和有效性,即尽量排除和杜绝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中的随意性、偶然性和腐败现象
48、(执法必严)就是要确保严格公正的执法和司法。司法机关应当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不受其他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预
49、(有法可依)就是要建立统一、完备、科学的法律体系和制度,即立法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需要,及时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规范
50、我们应该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法律化)
5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52、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53、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关于我国立法工作的目标是,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54、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5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6、为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通过有关网站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电话调查。在广泛进行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确定了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这体现的执政理论是(民主执政)
57、不应作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是否正确的标准是(执政党的地位能否得到巩固)
58、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59、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句话科学地阐明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60、有关人权说法错误的是(人权高于主权)
6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和保护人权,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是(生存权、发展权)
62、在民主、自由、人权中,核心是(民主)
二、多项选择题
1、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以下几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A C D)
A、坚持党的领导 C、人民当家作主 D、依法治国
2、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内容包括(A B)
A、人民主权 B、人民专政
3、人民民主专政(A B D E)
A、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B、是我国的国体
D、提法更符合我国的国情 E、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创造
4、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A B C)
A、性质相同 B、历史使命相同 C、作用相同
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B C D)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C、保护人民利益 D、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安全
6、(A B C)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A、国家行政机关 B、审判机关 C、检察机关
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A B C D)
A、国家的利益 B、社会的利益
C、集体的利益 D、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8、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遵循以下原则建立起来的(A C D)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民主集中制9、20世纪50年代中期,邓小平多次强调,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自来几个方面的监督,包括(A B D E)
A、党内监督 B、人民群众的监督
D、民主党派的监督 E、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
10、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A B C D)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民主价值和功能主要体现在(A B C D)
A、政治参与 B、利益表达 C、社会整合 D、民主监督
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是(A B E)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E、参政议政
13、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形式主要有(A B C D E)A、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召开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
C、民主党派成员作为人大代表在各级人大中参政议政和发挥监督作用
D、选配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国务院及其有关部委的领导职务
E、推举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检察、审判机关的领导职务
14、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形成及其合法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
A、是历史的选择 B、是人民的选择
C、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斗争得来的 D、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15、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A B C)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B、管理本民族事务 C、管理本地方事务
1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是(C D)
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 D、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
17、同在1958年建立的自治区是(B D)
B、广西壮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18、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自治区是(A B D E)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E、西藏自治区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B C D E)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E、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0、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包括(A B C D)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21、我国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B C D)
B、农村村民委员会 C、城市居民委员会 D、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2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 B C D)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23、实行依法治国是(A B C D E)
A、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B、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D、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E、国家长治久安的可靠保障
24、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基本要点有(A B C D)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 B、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
C、对国家事物、经济文化和社会事物的管理工作要依法进行
D、依法治国的重要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25、依法治国的客体是(A B C D)
A、国家事务 B、经济事业 C、文化事业 D、社会事务
26、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行政治体制改革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 B C D)
A、四项基本原则 B、从中国实际出发
C、分步骤地进行 D、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
27、衡量一种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要看(A B C)
A、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
B、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
C、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
28、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是否正确,关键看(A B D)
A、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 B、能否增进人民团结 D、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29、我们应该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B C E)
B、制度化 C、规范化 E、程序化
30、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A B C D E)
A、完善法律制度 B、完善司法体制、机制
C、健全政府职能体系 D、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E、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1、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指党和国家的(B C D 导制度 C、组织制度 D、工作制度
3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要保障人民的(A B D E)
A、知情权 B、参与权 D、监督权 E、表达权
3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区别在于(A B C D)
A、经济基础不同 B、阶级实质不同 C、主体不同 D、宗旨不同
34、以下关于民主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 B D E)
A、民主是人类普遍的价值追求
B、由于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实现民主就没有统一的模式
D、民主没有抽象的标准,符合国情的就是好民主
E、民主的发展程度同一定的经济文化状况相关联
35、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观点的有(A B C E)
A、民主是一个多义词,首先和主要的是指国家制度
B、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B、领)C、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E、社会主义民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36、人权泛指自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主要包括(A B C D)
A、生存权 B、经济权 C、政治权 D、文化权
37、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和保护人权,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是(A D)
A、生存权 D、发展权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5.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你认为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应当是(民族精神)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9.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指(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10.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1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1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3、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4、党的十六大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作为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提出
15、(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16、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教育和科学事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
17、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增强我国综合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18、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19、把培养(“四有”公民)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必然要求
20、坚持文化建设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
2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指导思想,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2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3、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和(发展民族文化统一起来)
2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里的“文明”是指(精神文明)
26、在邓小平提出的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中,核心和根本是处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和科学)
29、在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2006年3月,胡锦涛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31、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2.邓小平在1986年曾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不错,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这段话强调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必要性)
3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3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35.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根本的是(坚持先进世界观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36.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8.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39.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适应我国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向全党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40.为了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弘扬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4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理论创新)
4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4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44.“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这段话揭示了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要解决的问题和根本)
4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的品德是(诚信)
4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47、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8、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9.《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50、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发展教育事业)
51、以德治国的首要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围绕、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中心任务)
52、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艺术事业的基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3、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54、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或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5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56.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57.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居于决定性的支配地位的是(思想道德建设)
58.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59.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思想政治工作)
6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61.理想是有层次的,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
62.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是(以什么为指导,为什么人的问题)
6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64.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65.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66.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6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68.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69.党的十五大指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多项选择题 1、2008年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中国政府做了各种努力,84017人被抢救出来,140万被解救,430万被救治,1万伤员转到20个城市地区,被375所医院及时救治,这个事实表现了(ABCD)
A.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珍爱生命,保护人民的性质
B.中华民族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
C.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显著成效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ABCD)
A.坚持用邓小平理想教育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
B.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C.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4.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是(ABCD)
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爱好和平D.勤劳勇敢
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包括(ABC)
A.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
B.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6.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ABC)
A.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B.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起巨大的反作用
C.物质文明是基础,对精神文明起最终的决定作用
7、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E)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B.勤劳勇敢 C.爱好和平
D.自强不息 E.团结统一
8.党的十七大强调了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主要是指(ABCD)
A.文化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B.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
C.文化构成社会的人文环境 D.文化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生产力
9.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ABCD)
A.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B.要用“三个代表”来衡量和检验文化工作的成果
C.要把“三个代表”贯彻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D.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10.胡锦涛提出文化建设要坚持“三贴近”的方针是指(ABC)
A.贴近时代 B.贴近群众 C.贴近生活
11.建设和谐文化主要包括(ABCD)
A.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
D.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12.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正确处理的主要关系有(ABC)
A.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多样化发展、思想多样性的关系
B.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关系
C.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13.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多样性和社会多样化发展的关系,就是要(ABCD)
A.尊重多样性 B.承认差异性
C.思想多样性要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
D.核心价值体系尽可能以广泛共识为基础
14.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ABCD)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15.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措施是(ABCD)
A.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6.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指(AB)A.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
B.以损害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为最大耻辱
17.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是指(AB)
A.每个公民不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都要在不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为人民服务
B.要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种种背离人民利益的倾向
18.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就是指(AB)
A.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
19.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指(AB)
A.在各行各业包括新兴行业中培养爱劳动的思想
B.使爱劳动的思想成为衡量公民道德品质的价值尺度
20.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是指(BD)
B.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D.避免种种损人利己的行为
21.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指(ABC)
A.要将诚实守信作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
B.要将诚实守信作为企业、事业单位乃至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
C.对假冒伪劣、不讲信誉等行为予以严厉谴责
22.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就是指(BCD)
B.要认识到我们现代化建设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
C.必须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D.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2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建立相应的践行机制,主要包括要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ABCD)
A.教育机制 B.修养机制 C.示范机制 D.评价机制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ABCDE)。
A、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C、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E、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5、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其“四有”包括(ABCE)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E、有纪律
26、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ACDE)
A、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C、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D、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E、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7、无论是对待民族文化还是外国文化,我们要坚持的方针是(ABCD)
A、取其精华 B、去其槽粕 C、洋为中用 D、古为今用
28、教育(ABD)
A、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B、在现代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
D、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9、要认真贯彻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倡导包括如下内容的基本道德规范(ABCDE)
A、爱国守法 B、明礼诚信 C、团结友善 D、勤俭自强 E、敬业奉献
3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主要表现是(ABD)A.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B.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D.高等教育规模显著扩大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下保证(ABE)
A、为实现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原则
B、为现代化建设指明正确的方向和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
E、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人才和科技成果、智力支持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过《全世界和谐》一文,最早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马克思批判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有益思想,提出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的具体设想是(自由人联合体)
2.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着眼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十六届六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定位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须与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4.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是(以人为本)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价值目标或核心价值是(公平正义)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是(安定有序)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科学发展)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改革开放)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民主法治)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是(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3.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的是(十六届六中全会)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15.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8.下面不属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公平正义含义的是(社会主义法制得到健全)
19.下面不属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含义是(消除自然灾害)
2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安定有序”,这是因为(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21、2006年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强调,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中央坚持以深化改革来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我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这是因为(②③)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③只有改革,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
22、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这样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3.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下面对发展问题理解正确的是(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24.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保证。这说明(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一个要求,它需要制度保证)
25.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此共产党必须(①②③④)
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加强执政能力建设③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6.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完备,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为此必须(①②③④)
①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使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依法办事③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④提高广大人民的法律意识
27.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的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下列做法与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相一致的是(②③④)
28.②协调和促进东西部经济的共同发展③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就学问题④完善农村村务公开、民主决策制度
28.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起抓,因为(①②④)
①三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②经济建设是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④文化建设为经济、政治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9.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②③④)
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④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30.2006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但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仍在扩大,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还没有完全理顺等。遏制和逐步缩小收入差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31.“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构建和谐社会,其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学会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32.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物质和意识辩证的统一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3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改革开放先行地区的广东来说,更具紧迫性。这是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经济学依据是(①②③)
①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
35.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和谐的思想,“和为贵”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孔子)
3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提出的(孟子)
37.“兼相爱”、“爱无差”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提出的(墨子)
3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
40、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①②③④⑤⑥)
①民主法治、②公平正义、③诚信友爱、④充满活力、⑤安定有序、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1、中国要全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4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这个飞跃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新的探索
43、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新的理念和机制,但最核心的就是(以人为本)
44、构建和谐社会的前题是(稳定)
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和谐)
46、社会要和谐,根本地要取决于两条,其中之一就是要把“蛋糕分好”,意指(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4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48、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着力解决行政区和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问题,其关键
在于(打破行政区的垄断和封锁)
49、深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50、公共服务的提供的特点是(无差别)
51、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创新)
52、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途径是(发挥和释放社区发展潜能)
53、和谐社会建设的动力是(尊重知识和人才)
5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必须以和平发展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要紧紧依靠(广大台湾人民)
55、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目标跨越。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如果政策把握得当,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就会出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导致各种社会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据此回答(1)~(2)题
(1).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 从经济学角度看,在我国人均GDP不断增长的关键时期,政府应该(①③④)
①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③ 统筹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④改善就业环境,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5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据此回答(1)~(3)题
(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属于我国的(政治职能)(2).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复杂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就道德而言,社会不同利益主体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坚持集体主义,顾全大局)(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这意味着(②④)
②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
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我们党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
57. 建立起一个与时俱进的社会公共管理体制,迫切要求政府转变职能。由此可见(政府应该由社会的直接“管理者”逐步转向社会治理的“主导者”)
58、推进社会公平,当前重点是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据此回答(1)~(2)题。
(1).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2). 《论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的合理性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高度重视生活消费品的分配问题)
59.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在全市877个行政村推行“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让党员干部走进村庄户院,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恳谈,摸清群众的脉搏。这一做法(①③)
①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③有助于干部掌握真实情况,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60、崇尚和谐,企盼稳定,追求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平安社会,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爱人爱己,崇尚和平)(2).“乐者,天地之和也„„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礼记?乐记》这段论述给我们的启示是(发展先进文化,可以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3).从认识论角度看,我们之所以要发展先进文化,是因为(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61、儒家“亚圣”孟子主张“尊贤使能”,即对待“贤者”,要给予崇高的地位,提供优厚的待遇,让他们以其无与伦比的道德魅力感化民众,从而体现国家政治的正确导向,是谓“贤者在位”。对待“能者”,则要充分发挥其办事能力强、应变功夫深的特殊优势,让他们担任具体的官职,委以干实事的权限,快出业绩,是谓“能者在职”。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给我们的启示是(①②④)
①要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
②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活动都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④国家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2).孟子的“尊贤使能”理论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2.古印度有一句格言:“空气、水和土地不是父辈给我们的礼物,而是我们向子孙的借款。”这句话反映的哲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不同的)
63.一位德国学者和两位美国学者在合著的《四倍跃进》一书中,对GDP这样描写:“乡间小路上,两辆汽车静静驶过,一切平安无事,它们对GDP的贡献几乎为零。但是,其中一个司机由于疏忽,突然将车开向路的另一侧,连同到达的第三辆汽车,造成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接着,随之而来的是救护车、医生、护士、汽车修理、法律诉讼、保险代理、整理行道树等,这些都是有偿服务。即使任何参与方都没有因此而提高生活水平,甚至有些还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我们的‘财富’——GDP依然在增加。”上述材料可以说明(单纯的GDP不衡量经济增长的效益与质量)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2002年2月,胡锦涛重要讲话的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是(ABD)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民主法治就是(ABC)
A.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 B.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C.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3.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公平正义就是(ABD)
A.社会各方面利益得到妥善协调
B.人民内部矛盾及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D.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与实现
4.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充满活力就是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ABCD)
A.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B.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C.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D.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5.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安定有序就是(ABCD)
A.社会组织机制健全 B.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C.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D.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ABD)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D.生态良好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社会范畴,两者相互包含、相辅相成,即(ABC)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B.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现实任务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8.十六届六中全会一致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BC)
A.本质属性 B.基本特征 C.基本要求
9.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定位,强调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AB)
A.共同建设的和谐社会 B.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主要是指(ABCD)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B.党在执政理念上的新发展
C.在新世纪新阶段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
D.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必然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
11.党的十七大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提出六大民生问题,并且依据六大民生问题把和谐社会建设的相关目标和任务概括为(ABCD)
A.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B.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C.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D.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12.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和谐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使全体人民(ABCD)
A.学有所教、劳有所得 B.病有所医 C.老有所养 D.住有所居
13.我国关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要求是(ABCD)
A.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
B.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
C.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
D.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1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有(ABCD)
A.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B.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C.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D.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实现保值增值;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加快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特别要健全廉租房制度
1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总的原则和要求是(ABCD)
A.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
B.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
C.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D.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16.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会管理要形成相应的社会管理局面,即(ABCD)
A.党委领导 B.政府负责 C.社会协同 D.公众参与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有(ABCDE)
A.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民主法治
D.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E.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8.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CDE)
A.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E.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范畴
19.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思就是(BCD)
B.生产发展 C.生活富裕 D.生态良好
20.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法正确的是(ABCDE)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治国理想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治国方略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治国机制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治国结果
E.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治国任务
21.党的十二大提出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格局包括(ABC)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 C.政治文明建设
22.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格局可以概括为(ABCDE)
A.市场主导 B.党委领导 C.政府负责 D.社会协同 E.公众参与
2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四位一体”是(ABCD)。
A、物质文明建设 B、政治文明建设
C、精神文明建设 D、和谐社会建设
24.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是(ABC)。
A、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B、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C、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5.党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民生的目标是(ABCDE)
A、学有所教 B、劳有所得
C、病有所医 D、老有所养 E、住有所居
26、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活力、文明法治、稳定和谐和谅解宽容的社会,这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三者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表现,而一定程度的社会和谐发展,又为更高层次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上述材料(A、B、C)
A.坚持了联系的观点 B.坚持了发展的观点 C.体现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B、C、D、E)。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C.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D.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E.就是要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8、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ABCE)
A、政策
B、投入
C、科技
E、改革
29、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就应该(ABCDE)A、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C、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D、建立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制度
E、推进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30、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ABDE
A、知情权
B、参与权
D、表达权
E、监督权
31、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所面临的有利条件有(ABDE)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
D.各阶层、各党派、个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E.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
3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ABCDE)
A.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C.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D.我们党带领人民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
E.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33.以下符合和谐社会目标要求的做法是(ABCD)
A.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
B.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
C.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