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

时间:2019-05-13 22:3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

第一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题: A:

1、案件当事人在诉讼中就案件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和(承认),统称当事人陈述。

2、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3、按照一般地域管辖的规定,当事人不服具体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应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4、按照审级标准,行政诉讼判决可以分为(一审判决)、(二审判决)和(再审判决)B:

5、被委托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因此,其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

6、被授权组织包括三类,即被授权行使特定行政职权的(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7、被授权组织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8、被告是指因原告认为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并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后通知参加应诉,并受人民法院终局裁判拘束(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9、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时,人民法院应作出限期履行判决。

10、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人民法院应作出维持判决。

11、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行政机关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时未作出 是否准予延续决定的,视为(延续)。

12、把复议作为行政诉讼的必经阶段,即(复议前置)原则,是一些国家行政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

13、部门规章及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的罚款)的行政处罚。C:

14、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超越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D:

15、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一般情况下,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不因(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而停止。

16、当事人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有不同的称谓。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为(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17、当事人是指因(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到法院起诉、应诉和参加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以及行政机关。

18、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和(第三人)。

19、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个以上主体,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必须合并审理的诉讼,称为必要共同诉讼。

20、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个以上主体,因(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诉讼,称为普通共同诉讼。

21、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由于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应在查清事实后(依法改变一审判决)。

22、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由(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两种方式。

23、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审)程序,也叫(终审)程序。

24、第三人参加行政诉讼的时间是在(原告起诉)之后,(一审庭审结束)之前地方(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25、对申请人的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后,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或(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

26、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7、对于上诉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实行书面审理。

28、对于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起诉的,应以(委托机关)为被告。

29、对于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的,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F:

30、法律可以设定(任何种类)行政处罚。

31、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权的组织只有在(行使被授予的职权)时,才能成为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32、非行政案件的执行,是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既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由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措施,使具体行政行为得以实现的制度。G:

33、《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34、国家行政机关有叫(国家管理机构),简称(政府)。

35、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所辖区范围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按照工作权限不同,可分为(一般权限机构)和(专门权限机关)。

36、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主体的监督方式主要有(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事监督)。

37、国家审判机关对行政主体的监督主要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进行。

38、国务院各部、委和行、署在行政法上的职权主要有(制定规章权)和(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G:

39、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其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40、公务员具有(自然人)和(公务员)双重双重身份。

41、公务员被降职时引起行政职务关系的(变更)。

42、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

43、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与职务无关)行为无权提起行政赔偿。

4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必须以(行政机关先行处理)为前提条件。公务员及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

4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是被告。

4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47、公民的诉讼权利能力始于(自出生时),终于(死亡时灭亡)。其它组织及行政机关的诉讼权利能力始于(经主管机关许可或批准成立时)终于(解散、撤销时)。

48、共同诉讼人是指共同诉讼案件的(当事人)。

49、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个以上主体),因同一或同样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诉讼。

50、根据行政许可法第60条和第61条的规定,行政许可监督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和(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

51、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52、根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和功能的不同,行政立法可以分为执行性立法与创制性立法。

53、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材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与现场笔录)等七类。

54、根据强制执行的对象分为(对财产)(行为)(人身)三种执行方式。

55、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可将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事物证据)。

56、根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三类。

57、根据决定行政行为时参与意思表示的当事人的数目的不同,行政行为分为(单方行政行为)、(双方行政行为)和(多方行政行为)。

58、根据法律规定,追偿人是指(赔偿义务机关),被追偿人则是实施加害行为的(行政机关)。

59、根据审计的目的划分,审计监督分为(财政、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财政法纪审计)。

60、根据审计的时间划分,审计监督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61、根据共同诉讼成立的条件,可以将共同诉讼分为(必要的共同诉讼)和(普通的共同诉讼)。

62、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J:

63、经审查,人民法院认为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原告。64、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护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65、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视为(申请撤诉)。66、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可以缺席判决)。67、基于特定事实的出现,行政机关依据法定程序收回行政许可证件或者公告行政许可失去效力的行为称为(行政许可的注销)。68、级别管辖是指在人民法院组织系统内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69、间接强制执行可以分为(代执行)和(执行罚)两种

70、监察机关的实体性监察权主要有提出(监

察建议权、作出监察决定权、奖励权)。K:

71、可定案证据是(客观性)、(相关性)、(合法性)。L:

72、滥用职权是指行政机关做出具体行政行为

在其(自由裁量)权限内,但背离了法律、法规的目的和宗旨。M:

73、没有(行政相对方提出),即使是违法、不

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也不作主动复议。N:

74、能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国务

院)、(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地方各人民政府)、(地方各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地方各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Q:

75、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和海关处理的案

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受理和审理

76、起诉应以书面方式,即向人民法院递交(起

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R:

77、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方式为(开庭审

理)申诫罚的具体形式主要有(警告)和(通报批评)。

78、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不)适用调解。79、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

(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案件。80、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

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案件。

81、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只限于就行政

机关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发生的争议。

82、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

前,原告申请撤诉的,必须经人民法院(裁定)。

83、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不得以调解

为必经审理程序及结案方式。但是,(行政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S:

84、受委托行政机关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委

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许可,其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委托行政机)关承担。85、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权力

时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为(委托的行政机关)。

86、受理是指原告起诉后,经受诉人民法院审

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决定(立案审理)的行为。

87、审判监督程序包括再(审程序)和(提审

程序)两种程序。

88、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

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89、审计的对象主要是(计资料)。

90、诉讼代理人是指以(当事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代替或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

91、诉讼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活动产生的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92、上诉是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所作出的(未生效的行政裁判)而在法定期限内申明不服,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第二次审理并撤销或改变第一审裁判的上诉行为。T:

93、通常情况下,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

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94、特殊地域管辖又可分为(专属管辖)和(共

同管辖)。W:

95、我国行政机关应当遵循适应需要(精简原

则)、(高效率原则)、依法设置等原则进行设置和调整。96、我国行政机关分为(国务院中央政府)、(省

政府)、(县政府)、(乡政府)四个层次。97、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98、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即(行

政机关)救济和(司法机关)救济。(行政赔偿)也是行政救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99、我国行政诉讼所规定的管辖主要有(级别

管辖)、(地域管辖)、(裁定管辖)。100、我国行政诉讼法典确定人民法院受案范围

时,采用的是(结合式的确实)方式。101、我国的行政复议机关有两类:一类是(地

方各级人民政府),一类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102、我国的行政处罚包括(人身罚、行为罚、财产罚、申诫罚)四大类,主要有(行政拘留、劳动教养、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罚款、没收财物、警告、通报批评)八种。103、我国的政府派出机关包括(省、自治区人

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行政公署)、(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区公所)、(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

府批准设立的街道办事处)。104、我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违法责任原

则)。105、我国国家赔偿方式是以(金钱赔偿)为主,以(恢复原状和返还财产)为辅。106、我国行政赔偿请求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三大类。107、我国行政赔偿义务机关除了实施侵害的行

政机关之外,还包括(被授权的组织、委托的行政机关、行政复议机关、上述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后的赔偿义务机关)等。108、我国行政赔偿程序采取(行政先行处理)

原则。只有行政处理未能解决争端,行政赔偿请求人才可提起行政赔偿诉讼。109、为保证保证诉讼的正常进行,人民法院有

权采取(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罚款)或(司法拘留)等行政诉讼强制措施。

110、物证是指以(物品)、(痕迹)等客观物质

实体的外形、性状、质地、规格等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X: 11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一般行政法)和(特

别行政法)。112、行政法的法源包括(宪法)、(法律)、(行

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以及(行政法的其它渊源)等形式。11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全部行政法律

规范),包括(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的基本准则)。11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基础

性)和(自身的特殊性)的特点。115、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

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116、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117、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行政主体)和(行

政相对方)或(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构成)。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118、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

主体间的(权利)、(义务)119、行政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

行为)两类。120、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为(条例、细则和办

法)。121、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所有的行政处罚。122、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规章的制定主体是(部委和直属机构)。123、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对行政法

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殊行政法)。根据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根据行政法的作用不同,可分为(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及(行政监督法)。124、行政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

法)问题,而行政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适当)的问题。125、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126、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

(工作人员)。127、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

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128、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

作人员)。129、行政法制监督的内容是监督行政主体(是

否依法行使职权)以及监督国家公务员及被授权的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130、行政监督是(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

包括(般行政监督)和(专门行政监督)两大类。131、行政监察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

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132、行政监督属于(行政行为),与行政立法行

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同等重要。133、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

活动的(组织)。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当由此产生的(法律职责)的组织。134、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许是行政职权时,必须

同时履行(职责)。135、行政职权只能由(行政主体)来行使。136、行政职权一般依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

类是(固有职权);另一类是(授予职权)。137、行政职权具有(强制性)、(不可处分性)

和(职权和职责的统一性)三个基本特征。138、行政许可监督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和(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139、行政许可合法性原则,是指(设定)和(实施)

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140、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行政相对方)

申请为前提。141、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

方)的申请而实施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142、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国家(一般禁止)的活

动。143、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有三种:即(法定的行政机关)、(被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和(被委托的行政机关)。144、行政行为通常具有的法律效力是(公定力)、(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145、行政行为就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146、行政行为的成立应当具备四个条件,即(主体条件)、(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和(法律效果条件)。147、行政行为的无效是指行政行为有(明显)或(重大)违法情形,自始自终不产生法律效力。148、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职权立法)、(授权立法)。149、行政立法是一种抽象的行政行为,具有(行政性质)与(立法性质)的双重属性。150、行政立法程序一般包括(起草)、(征求意见、审查、通过、签暑、发布与备案等步骤。151、行政合同的缔结主要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和直接磋商等方式。152、行政合同一般采用(书面)形式。153、行政合同是一种(双方)的行政行为。154、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行政主体)。155、行政合同的缔结方式主要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和(直接磋商)等。156、行政合同履行的原则包括实际(履行原则)、(自己履行原则)和(全面适当履行原则)等。157、行政强制的主体是(行政主体)。158、行政强制的对象是(相对方的财物)和(人身自由)。159、行政强制执行以(行政相对方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为前提。160、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是(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161、行政强制执行具有的性质是:(行政性)、(强制性)、(执行性)。162、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163、行政赔偿的法律责任主体是(侵权行政机关)。164、行政赔偿范围包括(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政行为和(侵犯财产权)的违法行政行为两种,对这两种违法。165、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危险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赔偿。166、行政赔偿是由(行政侵权损害行)为引起的一种国家赔偿。167、行政赔偿程序由(非诉讼程序)和(诉讼程序)两部分构成。168、行政赔偿诉讼的原告是(拥有赔偿请求权者),被告是(赔偿义务机关)。169、行政追偿是行政机关代表国家对(有故责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和受委托的组织或成员)进行追偿,要求其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制度。170、行政处罚的目的是(惩戒)违法行为人,而不是促使其(履行义务)。171、行政处罚的对象是(行政相对方),属于(外部)行政行为。172、行政处罚中的行为罚主要是指(责令停产停业)和(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173、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变更。174、行政处罚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175、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176、行政复议的原则是(合法原则)、(公正原则)、(公开原则)、(及时原则)和(便民原则)。177、行政复议的申请期限一般为(60)日。178、行政复议机关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并作出复议决定的期限一般为自受理复议申请之日起(60)日。179、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和(适当)进行全面审查。180、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181、行政诉讼的原告只能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而不能由(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充当)。182、行政诉讼的被告只能是作出被原告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使行政职权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不能成为被告。183、行政诉讼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诉讼法律关系)184、行政诉讼的起诉有两种类型,即(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和(经复议后向人民法院起诉)。185、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186、行政诉讼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而行政诉讼参与人则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187、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法院受理并审理(行政争议)的范围。188、行政诉讼管辖是指(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189、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管辖主要有(级别管辖)、(地域管辖)、(裁定管辖)三大类。190、行政诉讼法律适用,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具体运用于各种行政案件,从而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专门活动。191、行政诉讼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一切材料和事实。192、行政诉讼由(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193、行政诉讼判决是指人民法院根据事实,依据(法律、法规),参照(规章),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作出的实体裁判。194、行政诉讼第一审判决包括五种类型,即(维持判决、撤销判决、限期履行判决、变更判决和确认判决)。195、行政判决分为(一审)判决和(二审)判决两种。196、行政判决分为(维持判决)和(依法改判)。197、行政救济以行政管理相对方的(请求)为前提。198、行政救济以行政(争议)为基础。199、行政救济的目的是(保护相对方的合法利益)。200、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201、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202、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选任)(委任)(调任)(聘任)。203、行政职务关系是公务员基于其(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204、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205、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是通过其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表现出来的。206、行政相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207、行政相对方在行政合同中的权力主要包括(获得报酬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必要的和有益的额外费用偿还请求权)、(不能预见的物质困难的补偿权)。208、行政相对方对(内部行政行为)、(民事纠纷调解)、(国家行为)不服的不能申请行政复议。209、行政机关的体制主要有(首长制)和(委员会制)(层次制)和(职能制)(集权制)和(分权制)等几种形式。

210、行政机关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的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211、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

212、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起诉的,应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213、行政授权是(依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作出的。

214、行政授权引起(职权)和(职责)的同时转移。故行政授权又被称作行政职权的转移。

215、行政争议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因行使职权而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争议。

216、行政争议可以分为(内部行政争议)和(外部行政争议)两种。

217、行政指导是一种行政机关的(非权力)行政行为。

218、行政命令是行政机关依职权进行的,对相对方科以(义务)的行为。

219、行政关系是(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220、行政不当通常发生在行政主体行使(自由裁量权)作出行政行为的场合。221、行政案件的执行程序必须按一定的方式提起。提起的方式有:(申请执行)和(移送执行)。222、行政委托的委托人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223、行政裁定与(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X: 224、许可的书面形式及其能否单独使用为标准,分为(独立的许可)、(附文件的许可)。225、许可申请的审核,一般包括(程序性)审核和(实质性)审核。226、相关的民事行为同公务行为可以根据各自行为的特征来确认:具有纵向管理性质的行为属于(公务行为),具有平等有偿特点的行为一般是(民事行为)。Y: 227、以行政指导的对象是否具体为标准,可将行政指导分为(普遍的行政指导)、(个别的行政指导)。228、以行政指导的功能差异为标准可将行政命令分为(规制性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助成性行政指导)229、以行政指导有无法律规定为标准,行政指导分为(有法律根据的行政指导)和(无法律根据的行政指导)。230、以是否为一定的组织为标准,行政相对方

主要包括(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两

可以分为(个人相对方)与(组织相对方)。种形式。231、以其与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的关系为标

272、(罚款)和(没收财物)是行政处罚中财

准,行政相对方可以为(直接相对方)与产罚的两种主要形式。(间接相对方)。273、(行政许可的设定权分配)是指各种主要

232、以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所影响的对象是否

法律渊源形式在行政许可上的权力配置 特定为标准,行政相对方可以分为(抽象274、(行政许可证)是行政许可行为的主要表

相对方)与(具体相对方)。现形式和法律术语 233、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

275、(行政侵权行为)是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准,行政行为分为(要式行政行为)与(不首要条件。要式行政行为)。276、(行政侵权行为)、(损害事实)、(损害行

234、以行政行为的实施是否须由行政相对方申

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是构成行请为标准,行政行为分为(依职权行政行政赔偿责任的基本条件。为)与(依申请行政行为)。277、(许可证)和(执照)是行政许可在实践

235、以许可的书面形式及其能否单独使用为标

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准分为(独立的许)和(附文件的许可)

236、以许可的性质为标准,行政许可分为(行为

许可)和(资格许可)。237、以许可是否附有附加义务为标准,行政许

可分为(权利性许可)和(附义务的许可)。238、以许可享有的程度为标准,行政许可分为

(排他性许可)和(非排他性许可)。239、以许可的范围为标准,行政许可分为(一般

许可)和(特殊许可)。240、以许可有效期的长短,行政许可分为(长期

许可)和(短期许可)。241、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

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242、以行政指导的功能差异为标准,可将行政

指导分为(规制性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助成性行政指导)。243、原告是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照行

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利害关系人)。244、原告对于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管辖异

议)的裁定不服的,可以上诉。245、原告资格的转移是指有权起诉的公民、法

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失去诉讼权利能力)的情况下,其原告资格转移给他人的法律制度。246、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

诉讼,由(先收到起诉状)的人民法院管辖。247、依据行使行政立法权的主体不同,行政立

法可以分为(中央行政立法)与(地方行政立法)。248、依据行政立法权的来源不同,行政立法可

以分为(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249、依审判监督程序进行的重新审理应分别适

用(第一审)和(第二审)程序。250、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

使管辖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某一下级人民法院)管辖。251、有权制定规章的地方人民政府(省、自治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较大市)的人民政府。252、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地)

人民法院管辖。253、延期审理、延长审限、诉讼中止等情形在行政诉讼法理论上称为(审理程序的延阻)。254、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两个原

则,一是(民主原则)二是(效率原则)。255、一般行政监督主要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

政府的监督)、(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监督)、(政府各工作部门之间的监督)等三种。Z: 25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200

3年8月27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于(2004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25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于(1989

年4月4日)经七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于(1990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258、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

是(行政主体)。259、在行政合同中,行政主体享有(对合同的监督指挥权)、(单方面变更合同标的权)、(单方解除合同权)、(制裁权等权利)。260、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

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261、在我国,解决外部行政争议的法律制度主

要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262、在我国,行政复议不是行政诉讼的(前置阶

段)或(必经程序)263、执行主体包括(执行机关)、(执行当事人)、(执行参与人)和(执行异议人)。264、执行程序的提起有两种情况,即(申请执

行)和(移送执行)。265、执行的根据是指人民法院据以采取执行措

施的(生效法律文书).266、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20)元以下的罚

款。267、追偿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候补”)式的追偿;另一种是(“先赔后追”)的方式。268、只有法律或法规规定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或法规授权行使(行政处罚权)的(组织)才能成为行政处罚的适用主体。空白: 269、(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

设定。270、(受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资格

要求行政赔偿。(受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资格要求行政赔偿。271、(人身罚)是行政处罚中最严厉的一类,

第二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及名解

.行政处罚中一_事不再罚_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2._被告及其代理人_在行政诉讼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3.行政诉讼中的被告必须是_行政主体_。

4.按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行政立法是一种_抽象_行政行为。

5.人民法院对显失公正的_行政处罚_,可以作变更判决。

6._行政法治原则_是行政法基本原则中最核心的原则。

7.行政公正原则包括实体公正和_程序公正_两个方面的要求。

8.依法行政的“法”,包括法律、法规、_规章_。

9.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得申请的复议,由它们的_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_管辖。

10.地方政府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淮的较大的市以及_经济特区市_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11.行政拘留的期限不得超过_15_日。

12.行政立法体制是指国家行政立法机关的体系及其_立法权限__的划分。

13.行政许可依照其内容,分为授予某种_法律资格_ 的许可和授予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权利的许可。

14.行政诉讼证据的性质表现为_客观真实性_关联性和合法性。

15.行政程序以是否由法律明确规定为标准,分为法定程序和_自由裁量程序_。

16.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_主体_、_客体_和_内容_三大要素构成。

17.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_行政合演与非法_问题,_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适当_的问题.

18.在行政组织法规中对于行政机关职责权限的规定,一般采用三种方式:_概括_规定,_列举_规定和_折衷_规定。

19.被授权的组织在行政法上具有_独立_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20.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潭不同,可以分为_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_。

21._行政许可证_是行政许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法律术语。

22.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是:_行政性_、_强制性_、_执行性_。

23.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_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_管辖。

24.行政法规是_国务院_依宪法授权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25.专门的行政监督机关主要是指行政监察机关和_国家审计机关_。

26.行政立法既具有立法的性质,是一种从属性立法行为,又具有_行政_的性质,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

27.行政行为以其启动是否需要行政相对人先行申请为标准分为_依职权的行政行为_和应请求的行政行为。

28.行政追偿是国家基于行政机关与工作人员之间_特别权力关系_而对公务员实施的制裁形式。

29.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_首长负责制_。

30.普通法与特别法冲突,应当遵循_特别法优先_规则。

31.裁定是人民法院为解决行政诉讼_程序_问题而作出的法律行为。

32.行政诉讼期间_不停止_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33.行政征收的种类主要有_征收税款_、征集兵役、征用财产。

34.行政法的核心原则是_行政法治_原则。

35.具体行政行为一般要经过决定、_送达_和受领,才正式成立,对外产生法律效力。

36.行政行为合法要件包括行政主体合法、_行政内容合法_和行政程序合法。

37.国务院有权改变和撤销_地方人民政府_发布的不适当的规章。

38.行政司法的主体是_行政机关_。

1、行政征收指行政主体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行政相对人征收税款、征集兵役,征用财产等行政执法行为。

2、代执行指行政主体雇人代不履行行政法上义务的相对人履行其义务而强制义务人缴付其劳务费用的强制执行方法。

3、行政合同行政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与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国家行政机关相互协商,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

4、行政法制监督指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人民群众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国家公务员行使行政职权行为和遵纪守法行为的监督。

5、行政立法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活动。

6.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挟律关系当事人,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7.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章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8.行政相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数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9.行政不当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

10.行政救济国家为排除行政行为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侵害,而采取的各种事后手段与措施所构成的补救制度。

11.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处于被管理和被支配地位的机关、组织或个人。

12.行政许可指法律在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和资格的行政行为。

13.行政赔偿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国家给予受害人的赔偿。

14.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上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15.行政诉讼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或规章授权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16.羁束性行政行为指法律规范对其范围、条件、标准、形式、程序等作了较详细、具体、明确规定的行政行为。

17.行政法是指规定国家行政主体的组织、职权和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以及对行使行政职权的法制监督,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18.变更判决是人民法院对于行政机关作出的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决定,通过司法裁判直接予以改变的判决。

19.一事不再罚指行政主体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20.必要共同诉讼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个以上主体,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法院必须合并审理的诉讼。

21.地域管辖是指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行政诉讼法确定的地域管辖分为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

22.行政合同行政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与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国家行政机关相互协商,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

23.被追偿人是实施加害行为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及其委托的组织和个人。

第三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范文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平时作业(2018年上半年)

论述题(每题25分,共100分,内容必须全面,每题字数要有1000字以上)

1、根据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阐述新的《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

答:《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行政诉讼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行政诉讼区别于其他诉讼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存在着一个受案范围,即并不是所有行政争议,行政相对人都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只有当行政争议在法律规定的受案范围之内,行政相对人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关于我国行政诉讼范围问题的研究,从行政诉讼法起草时就受到立法和理论部门的高度关注。尽管我国《行政诉讼法》用整整一章的篇幅,试图界定受案范围,但在当时的立法者看来,行政诉讼法对受案范围的规定只不过是法律迁就现实的一种表现,是行政诉讼制度初步建立阶段的历史现象。所以随着行政诉讼法实施10多年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行政诉讼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司法实践经验的积累,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原则的确立,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存在的诸多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不断引发学术争论,并有升温的趋势。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这一范围同时决定着司法机关对行政主体行为的监督范围,决定着受到行政主体侵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诉讼的范围,也决定着行政终局裁决权的范围。

2、论述行政处罚的原则。答:行政处罚的原则:(1)法定原则。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处罚行为中的集中体现。主要内容是:1.处罚依据是法定的2.实施处罚的主体是法定的3.实施处罚的职权是法定的4.处罚程序是法定的。(2)三公原则。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处罚公开原则是指行政处罚的依据及处罚中的有关内容必须公开。处罚公正原则要求不能违反公正的程序。处罚公平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在行政处罚中必须依法裁判,公平地处罚违法行为人。既不能同等情况给予不同处罚,也不能不同情况给予相同处罚。(3)适应违法行为原则。实施的行政处罚,必须与受罚人的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亦即行政处罚的种类、轻重程度及其减免均应与违法行为相适应。(4)一事不再罚原则。一行为不再罚原则应在四个层面上运作。

1、一行为不再理。行政主体对行为人的第一个处理尚未失去效力时,不能基于同一事实和理由给予第二次处理,除非第二个处理是对第一个处理的补充、更正或者补正。如果第一个处理违法不当,行政主体应当先撤销,再重新处理。如果第一个处理合法正确但未达行政目标,行政主体应充分考虑信赖保护原则,必须撤销的,应依法给受损失的相对人一定的补偿。

2、一行为不再罚。除了法律有明确规定或者依基本法理和法律规则合理推定,如合并处罚、一事多层罚、一事罚多人、一事多行为等情形以外,行政主体应严格遵循一个行为一次处罚的原则。

3、一行为不再同种罚。对于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行政主体不能给予两个以上相同种类的处罚。这主要指一个违法行为触犯几个法律条文的情形,即法理上所称法条竞合或者规范竞合。一旦出现规范竞合,应当允许各个法律条文对应的相关行政主体依据不同理由分别作出处罚。但为体现相对公平和公正,各行政主体不能对行为人采取相同种类的处罚。

4、一行为不得两次以上罚款。对于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无论触犯几个法律条文,构成几个处罚理由,以及由几个行政主体实施处罚,只能给予一次罚款。如果几个行政主体对涉案违法行为都有权罚款,根据效力优先原则,应该是谁先罚款谁有效。

3、论述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答: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合法性原则也称为行政许可法定原则。(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行政机关从事某种活动或者实施某种行为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公开;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时,不仅在实体和程序上都要合法,而且还要合乎常理。行政许可机关应当平等地对待所有个人和组织。(3)便民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应当由一个机构统一受理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并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许可尽量提供方便。(4)救济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5)信赖保护原则。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决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行政机关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但应当对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的财产损失依法给予补偿。(6)行政许可一般不得转让原则。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转让的行政许可外,其他行政许可不得转让。(7)监督原则。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监督。

4、行政赔偿的范围

答:行政赔偿范围一般在两个意义上使用:一个意义是导致行政赔偿责任的原因行为的范围,即国家对哪些事项承担赔偿责任;另一个意义是赔偿损害的范围,即国家赔偿哪些损害,不赔偿哪些损害。西方国家一般在第二个意义上使用行政赔偿范围的概念,而我们国家赔偿法使用的是第一个意义上的行政赔偿的概念,因为,这里采用第一个意义上的行政赔偿范围的概念。行政赔偿范围是行政赔偿的首要环节,其意义表现在:1.行政赔偿范围确定了受害人行政赔偿请求权的范围,法律规定行政赔偿范围即意味着界定受害人享有和行使行政赔偿请求权的界限。只有法律规定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情况下,受害人才享有相应的请求权。2.行政赔偿范围确定了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履行赔偿义务的范围。法律规定了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履行赔偿义务的范围。法律规定行政赔偿范围的一个方面的意义在于为认定赔偿义务机关履行行政赔偿义务的界限。对于法律规定国家承担赔偿的行政侵权行为,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必须代表国家对受害人履行行政赔偿义务,给予行政赔偿救济,不得拒绝或推诿。3.行政赔偿范围限定了人民法院对行政赔偿案件行使审判权的范围。只有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人民法院才能受理受害人的起诉;也只有在法律规定的赔偿范围内,人民法院才能判决赔偿义务机关履行赔偿责任。行政赔偿范围越大,人民法院可以受理的赔偿案件就越多。行政赔偿范围确定了行政机关进行司法监督的机关就越多。行政赔偿范围确定了行政机关接受人民法院司法监督的程度。

第四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一周作业

⒈名词解释:

⑴ 行政法:行政法是法的一个独立的部门,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驶行政职权而产生的特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是国家重要的独立的法律部门之一,由各种法律规范和原则构成,而这一系列的法律规范和原则又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

⑵ 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的,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简言之,行政法律关系就是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

2.请说明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一般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⑴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设定和授予才能存在。

⑵行政职权必须依据行政法律规范行使。

⑶行政授权、行政委托必须有行政法律规范的依据。

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⑴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立法目的。

⑵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适用法律规范平等,不得对相同事实给予不同对待。

⑶行政行为的内容合乎情理。

第五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被委托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因此,其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3、(许可证)是行政许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4、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由(行政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使其履行义务或者由他人代为履行以达到同样目的的(具体)行政行为。

5、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2种,即(行政机关)救济和(司法机关)救济。

6、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和(适当)进行审查。

7、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抚养关系的亲属)有权要求赔偿。

8、(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

9、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11、我国政府的派出机关有三种类型:一是(行政公署);二是(区公所);三是街道办事处。

12、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给予两次或再次以上的行政处罚。

13、受害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要求赔偿)有权要求赔偿。

14、行政诉讼法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15、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16、行政诉讼强制措施有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罚款)和(拘留)。

17、对于起诉(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的裁定,当事人不服时,有权在接到裁定书之次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18、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9、行政职权依其来源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固有职权)和(授予职权)。

20、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即选任、委任、(调任)和(聘任)。

21、以许可的性质为标准,可将行政许可分为(行为许可)和(资格许可)。

22、行政监督根据其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行政监督),指行政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存在的法律监督;一类是(专门行政监督),指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

23、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法定受案范围内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但对(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则可以进行(合理性)审查。

24、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25、行政追偿,是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

委托组织和人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

二.名词解释题

1、行政合法性原则: 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适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2、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法律授权的组织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 工作人员。

3、行政追偿:是指,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受委托组织和人 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

4、行政诉讼当事人:是指因具体行政行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到法院起诉、应诉和参加诉讼,并受法律裁判约束 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行政机关。

5、行政案件的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在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不履 行义务时,强制其履行义务,保证生效法律文书的内容得到实现的活动。

6、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7、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依法对具体事项和特定的人采取措施及进行处理的行为。

8、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及法定的组织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但尚不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实施的制 裁措施。

9、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 性的法律后果。

10、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因与行政争议存在直接利害关系而参加行政诉讼的整个过程或主要阶段的人及与他们的诉 讼地位相类似的人。包括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11、行政主体: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2、要式行政行为:指必须根据法定方式进行或者必须具备法定的形式才能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

13、执行罚:指义务人逾期不履行其应当履行而其他人又不能代为履行的义务时,行政机关以赋予义务人财产上新的 义务的方式。

14、行政诉讼参与人: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

15、行政诉讼强制措施: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为保证审判活动的正常进行和人民法院裁判的顺利进行,对有妨害诉讼秩序行为的人所采取的强制手段。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情形中,属于公务员职务关系消灭的是(C、D)。

A、降职 B、转任 C、退休 D、辞职

2、部门规章的制定主体是(B)。

A、国务院 B、国务院组成部门 C、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3、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A)。

A、行政机关 B、行政主体C、行政组织 D、行政法律主体

4、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有(A、B、C、D)。

A、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 B、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C、不适用调解原则

D、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原则

5、在行政诉讼中,(A、C)应对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

A、行政机关 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6、行政法的法源有(A、B、C、D)。

A、法律 B、宪法 C、地方性法规 D、单行条例

7、不能申请复议的行政行为有(C、D)。

A、行政处罚 B、行政不作为C、内部行政行为 D、国家行为

8、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有(A、B)。

A、不服行政强制措施的案件 B、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案件

C、抽象行政行为D、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9、如果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C)人民法院管辖。

A、最先立案的 B、任一 C、最先收到起诉状的1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 起(D)个月内提出。

A、1 B、2 C、6 D、31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A、C)。

A、行政合理性原则B、行政民主原则C、行政合法性原则D、行政公开原则

12、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派出机关是(C)。

A、街道办事处B、区公所C、行政公署D、职能部门

13、关于行政处分表述正确地有(B、D)。

A、行政处分的对象是违法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B、行政处分的对象一般限于行政机关隶属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C、行政处分属外部行政行为D、行政处分属内部行政行为

14、下列组织或者人员中,(D)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不构成行政违法。

A、行政机关B、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D、行政管理相对方

15、在我国,涉外行政诉讼的涉外因素包括(B、C、D)。

A、原告律师是外国公民B、原告是外国公民C、第三人是无国籍人D、被执行人是外国组织

1、简述行政行为的特征。

答:一,是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二,必须依法进行;三,是行使行政职权、执行公务的行为;

四、是行政主体就行政管 理所进行的直接或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2、行政处罚的特征。

答:一,是以对违法行为人的惩戒为目的,而不是以实现义务为目的;二,适用主体是行政机关或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其 它组织;三,适用对象是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属于外部行政行为。

3、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答:一,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二,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三,行政责任必须为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是一种法律责任,不是政治上或道义上的责任;四,承担行政责任须朋主观上的故 意或过失。

4、涉外行政诉讼的一般原则。

答,一,适用行政诉讼法原则;二,同等原则;三,对等原则;四,适用有关国际条约原则;五,委托中国律师代理诉讼原 则。

5、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

答:一,适应需要原则;二,精简原则;三,高效率原则;四,依法设置原则。

6、行政委托的特征。

答:一,委托人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其他非行政机关的委托不能称为行政委托。二,委托事项必须在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内,不能超出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范围。三,被委托的对象可以为行政机关,也可以为企事业单位、其它社会 组织和公民个人。

7、行政许可的特点。

答:特点有:一,是行政主体对管理相对方所为的具体行政行为。二,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三,是承认被许可人某 种能力或资格的行为。四,是要式行政行为。

8、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答:一,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二,产生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三,必须为行 政法律规范所确认,是一种法律责任,不是政治上或道义上的责任。

四、承担行政责任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

9、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答:一,性质不同。被委托组织不具有法律、法规授予的职权,不是行政主体,只能以委托的行政主体的名义作出 具体行政行为。而被授权组织则享有法律、法规授予的特定的行政职权,属于行政主体。二,产生依据不同。被委托组织的权限、范围,只能依行政主体的行政委托行为产生,被授权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则由法律、法规授权产生。三,行为后果不同。被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行使委托权的行政主体承担。被授权组织则对其行为后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10、行政强制执行的特点。

答:一,行政强制执行以行政相对方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为前提。二,强制执行的主体是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或人 民法院。三,强制执行的对象范围广泛。四,在强制执行过程中,不发生和解问题。

11、行政侵权行为的构成要素。

答:一,实施行政侵权行为的人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务员或者其它被授权或委托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人员。二,行政侵权行为必须是执行行政职务的行为。三,行政侵权行为必须是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 造成损害的行为。

12、行政诉讼原告的法律特征。

答:一,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二,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起诉。三,受人民法院裁判的拘束。

五、论述题

1、论述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共同点与差异。

答:二者都是行政法律救济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点主要表现为:一,客体相同;二,提起主体相同;三,适用的实 体法相同。差异主要表现为四方面:一,性质不同;二,主持机关不同;三,受案范围不同;

四、适用程序不同。

2、论述行政合法性原则。

答:一,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适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 与法律相抵触。二,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内容。三,行政合法性原则应包括三方面:(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就要求行使行政权力不仅应遵循实体法规范,而且应遵循程序法规范,两者不能偏废。(3)任何行政职权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四,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违法责任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尤其是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更应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

3、论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和构成要素。

答: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有: 一,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二、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当事人不能自由选择,也不能随意放弃。

三、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双方当事人地位不平等;行政主体可以单方面设立或变更行政法律关系。

四、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具有统一性。

五、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行政争议实行行政主体先行裁决制度;司法程序也不同于解决民事争议、刑事案

件的司法程序。

六、案例分析题(共15分)

1、1998年,国家残疾人基金会发售福利奖券,某县教委规定本县教师每人必须购买10张,学生每人必须购买5张。很

多学校为了完成教委下达的任务,规定不买不准上课,许多老师及学生家长对此不满。

问:对某县教委下达的本县师生必须限量购买奖券的决定不服,可否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答:可以向法院起诉。因为,购买福利奖券,应当由当事人自愿决定,而不能强制购买。某县教委通过行政手段,强制该县师生购买奖券,属于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行为,对此行为,行政诉讼法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因 此,本案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2、1995年6月5日,张海将预购的100张足球票拿到位于西城区的市体育馆门口倒买。当他出售球票时,被便衣民警当场抓获。6月10日,西城区公安分局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张海处以行政拘留10天,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张海不服向位于东城区的市公安局申请复议。市公安局认为,张海倒卖戏票属实,但处罚过重,遂决定对张海处 以行政拘留7天,罚款100元的行政处罚。张海仍不服,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

注:经查,张海系北城区某街道工人

问:本案谁是有管辖权的法院?为什么?

答:本案有管辖权的法院是:西城区法院、东城区法院和北城区法院。

因为我国法律规定:(1)一般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即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2)经复议的行政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既可以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3)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 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4)结合本案情况看,西城区法院、东城区法院和北城区法院都有管辖权。

3、某工商局李某,因爱人突然病重,便立即驾摩托车将其爱人送往医院,路上不慎将一位老太太撞伤,受害人家属多次找李某所在的工商局要求该局赔偿。局长说:“你们可以同他本人打官司,我们不管。”受害人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试用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理论和规定分析下列问题:

(1)局长的说法正确与否?为什么?

(2)受害人能否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

答:(1)局长的说法正确。因为李某并非因公行使职权的公务行为,而是在处理家事过程中的事故所致。此时,李某的 身份为公民身份,其行为是个人行为,其行为后果由个人负责,行政主体不承担责任。(2)受害人不能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因为该案不是因公务员的行政行为而引起的行政案件,不符合行政诉讼的特点,不属行政诉讼受理范围。(3)受害人可依法提起民事诉讼。

六、案例分析题

1、答:可以向法院起诉。因为,购买福利奖券,应当由当事人自愿决定,而不能强制购买。某县教委通过行政手段,强制该县师生购买奖券,属于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行为,对此行为,行政诉讼法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因此,本案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2、答:本案有管辖权的法院是:西城区法院、东城区法院和北城区法院。

因为我国法律规定:(1)一般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即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2)经复议的行政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既可以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3)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 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4)结合本案情况看,西城区法院、东城区法院和北城区法院都有管辖权。

3、答:(1)局长的说法正确。因为李某并非因公行使职权的公务行为,而是在处理家事过程中的事故所致。此时,李某 的身份为公民身份,其行为是个人行为,其行为后果由个人负责,行政主体不承担责任。

(2)受害人不能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因为该案不是因公务员的行政行为而引起的行政案件,不符合行政诉讼的特 点,不属行政诉讼受理范围。(3)受害人可依法提起民事诉讼。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试题及答案

下载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期末作业考核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满分100分 一、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期末作业考核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满分100分 一、简答(每题15分,共60分) 1. 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1—20题,每题3分,共60分。(1)个体户朱某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被工商局发现后处以吊销营业执照......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

    作业2 一、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本案谁是行政行为的主体? 乡人民政府是行政行为的主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授权乡人民政府,乡人民政府属于被授权的组织,被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1[模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作业1 3.行政救济的途径有哪些(举例说明) 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是两种,就是行政机关救济和司法机关救济。(1)所谓的行政机关救济是指行政管理相对方依法向有......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

    行政侵权赔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人身权或者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