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培学习总结一
国培学习总结
时光飞逝,岁月流转,转眼间,两个月的国培网上学习就要结束了。喜悦伴着汗水,成功连着艰辛。两个月弹指一挥间,来不及驻足就已飞逝而过,然而,却在这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通过“新思考”网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它跨越学校间的时空距离,神奇般地让我们得以和同行与专家共同交流、探讨、合作、学习。通过聆听王薇、李媛、李京伟等几位专家老师的精彩讲座以及与好多课程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在线交流研讨,使我获益匪浅,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知识素养,完善了教学理念。同时也让我懂得了如何调试教师的心理健康和教师职业倦怠的心里影响。通过研修平台,让我听到了那么多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实践探索的脚步声;让我看到了那么多心怀高远的执著寻梦人;感谢付出智慧和辛苦的教育专家和同行们,让我从你们精彩评论和提交的一份份班级作业以及在线研讨交流中,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的博大胸怀与执着无悔!
回顾两个月以来印身“新思考”网的几十个日夜,感觉自己从很多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首先,聆听讲座,在学习中提高,在思考中前进。观看了专家们讲课的视频后,被专家们独到的教育理论所吸引。“书到用时方恨少”,此时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精髓,自己的思想真可谓是豁然开朗,许多困扰了自己很长时间的教育教学问题也迎刃而解。以前常常以为自己在课堂教学时把课上完就行了,从未认真去深思过什么才是好课,学生在这堂课中究竟学到些什么;也没认真去思虑过使用导学案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型高效课堂。通过这次学习,我的感触非常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备课先备学生,设计高效导学案,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运用STS教学理念于课堂实践,使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更加完美。
其次,在线交流,在感悟中进步,在研讨中创新。本次培训,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线探讨时,学员们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各抒己见,高招频出。专家们更是不厌其烦地为我们答疑解惑。这样的互动给我的感悟是深刻的,所带来的进步是任何催化剂都无法做到的。所以我要说,没有互动,就不可能产生智慧的火花,也不能拓宽我的视野,更不可能提高我的专业技能。因为交流,我充实了自己;因为互动,我获得了进步,因为研讨,我学会了创新。我一定会把自己的感悟应用于实践,让自己今后的课堂也能绽放出奇光异彩。
再者,教学相长,在反思中提升,在总结中提高。两个月的网上培训,我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认真地完成了国培的学习任务,每天都登陆平台观看专家的视频讲座、点评和其他学员的作业,坚持独立撰写作业及培训感言,通过学习和交流,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我们必须不停地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它同时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们才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国培研修新思考,专家视频亲指导,在线研讨互释疑,学识技能迈新高。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新思考”国培研修的平台像一架云梯,让我能不断地向上攀登。平台上那么多的学员文笔流畅,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令我感慨万千,羡慕不已,顿觉“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充满了孜孜以求的激情,洋溢着不断攀登的动力,时刻充溢着强烈的学习欲望。
总之,经过这次网上培训,我彻底领略了专家们的治学严谨、博大才学,深刻反思到自己的学识水平相差甚远和平时教学方法的浅陋。感觉自己知识功底、教学方法、思想认识、心理素质等等都还有很大的漏洞,但是在专家及老师们的感染和熏陶下,我无形中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这里我增长了知识,忘记了辛苦;增添了欢乐,摈弃了烦恼;增强了自信,摆脱了困境!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希望今后能参加类似的培训,以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教学等各方面的能力;我更希望,在此次培训之后,能学有所用,让自己的专业成长更快。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将以得益于本次国培研修的巨大进步为契机,“爱心铸师魂,真诚育桃李”,在教育生涯的轨道上阔步向前,付出汗水和执着,努力成为一名爱心无限、技能超群的研究型教师。
第二篇:国培学习回顾一
我记得张老师您写过一篇文章《教师只说三句话》,这三句话分别是指令性的语言、点拨性的语言和评价性的语言,后两种就属于课堂理答的范围。那怎么能做好课堂理答呢?我从这几个点来考虑。第一、对学情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障碍,教师提前要有一个知识、心理等各方面的准备,避免到时候出现问题手足无措;同时老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第三、要对学生的学习规律有一定的把握,我们要通过理答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化、能力的提升、知识的增长,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很重要。
特别是他怎么去想,一种思维习惯的养成,我想这是咱们老师特别注意的。我们总说一句话: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也有很多理论和实践上的解释,前者就是老师上课顺着学生的思路走,后者是最终能回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上来。
唐朝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朝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建:
学生遇到困难我们能帮助他解决,教师才会有价值。张彬福:
老师们在怎么能够做好理答这件事情上,一定要克服的就是简单化,我们要追求的就是想一想他为什么这样回答,而且要注意积累我们教过的东西。大家千万别小看如何处理学生回答问题这件事,它是专业化的,也是艺术性的,就在于老师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而且久而久之,学生读书回答问题就会形成一种比较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教学就成功了。
1.能够深刻理解并把握课程标准的核心观念。2.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本课程探讨的问题进行有益的反思,切实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语文素养”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能力”,现在提出“语文素养”,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同时让语文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
这一切都特别考虑不是附加的,不是一加一,更不是穿鞋戴帽,而是真正的有机结合,自然而然展开的。比如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所以“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代表一种新的更阔大的教育视野。
有人对语文素养的提法可能不太认同,认为还是“双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比较清晰,认为提语文素养忽视了“双基”,其实,语文素养包括了“双基”。仅提“双基”还不够,而且“双基”也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构。因此,语文素养不仅是在“双基”基础上的丰富与发展,而且包括了对“双基”的重构。要特别说说“训练”,这是一线教师比较关注的。课标倡导的是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所以不再把“训练”作为唯一的教学实施方式,也不再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但这不等于排斥训练,语文学习肯定还是要有必要的训练的。在课标的表述中,“训练”这个词没有频繁出现,往往被包含在新的“语文素养养成”的课程模型中。
老师们阅读语文课标,要特别关注一些关键词和新的提法,里边包含新的教育理念,应当作为学习的要点。这里略举几种:一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三是重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注重积累、感悟、实践和综合学习,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四是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体现学科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五是合理地设计课程目标和内容,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如何把握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目标的界定?
蔡可(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把握语文课程目标有 2 个关键:了解语文课程目标设计的思路、认识语文课程总目标各项的指向。
其一,了解语文课程目标设计的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前言•课程设计思路”中,说明了语文课程目标设计的思路:
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 1 ~ 2 年级、3 ~ 4 年级、5 ~ 6 年级、7 ~ 9 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以上设计思路告诉我们:①各个学段目标与内容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②类推之,各个单元、各节课目标与内容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学段目标与内容。③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段目标与内容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领域的语文实践中提出。
其二,认识语文课程总目标各项的指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设计了 10 项课程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 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 240 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 10 项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总目标。语文课程总目标的设计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的生活世界、语文世界、自我世界之间具有关联性和整体性,语文课程总目标体现着这种关联性和整体性。语文 10 项课程总目标中,1-5 项直接指向学生的生活世界,是语文学习的总体目标,从总体上明确语文课程的目标要求; 6-10 项指向学生的语文世界,分别指向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总体目标在语文教学各领域的体现,分别明确语文课程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各领域的目标要求。语文 10 项课程总目标均指向学生的自我世界,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三级课程对教师意味着什么?如何用我们的经验去
丰富国家课程的实施?
蔡可(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新课程倡导三级课程管理: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目的: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国家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最高机构——教育部。它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国家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框架和课程标准等宏观的政策,并指导和监控地方、学校贯彻执行国家课程政策。国家对于课程的控制,从国家课程到地方课程,再到校本课程,逐步减少,课程管理权力的重心一步步下移。地方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它们在课程方面的主要权利和责任是:贯彻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按照地方的实际情况与发展需要,为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具体方案,开发地方课程,指导学校合理地实施地方制定的课程计划。
学校课程管理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
国家课程: 2011 年底,修订后的课程标准颁布,这是课改进入深化阶段的一个标志。课标不同于以往大纲,它是指导性文件,面向全国,在教学的安排上不可能做很具体、统一、硬性的规定,只要正确领会新的教学理念,了解国家对这门课有哪些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这些要求在各个学段如何体现也就可以了,教无定法。课标修订组组长温儒敏教授曾经说,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方法,每个老师都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做创造性的发挥;雷实教授也说,全国一个课标不够,甚至可以多个课标,其实都是鼓励老师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校本课程:这里举一个例子,山东的一个学校做单元整体教学,把语文课分为“教科书”“整本书”“语文实践活动”三个部分,三部分统一在一个整体中,体现了不同的功能。“教科书教学”让学生能够学习和使用规范的语言;“读整本书”给学生更大的语言空间,学习鲜活的语言,拓展视野,陶冶情操;“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在一次次活动中,习得语言,发展语言,提升语文素养。还有上海大同中学,发现教材中的文言文已经解决不了他们的教学需要,索性对文言文进行重新编选。这里并不是说让大家拿到教材就要改变它,而是说,要具备课程意识,拿到教材之后,要多动脑筋,去思考怎样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
什么是合适的教学策略?
蔡可(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在组织、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时,教师设计学习过程、展示学习方法,也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到符合他们实际的教学策略,而不能自己怎么读就怎么教。毕竟师生此时的知识、经验积累是不同的,能力的高下是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也是不同的,教师自己的阅读习惯、方法等并不一定适合学生。合适的教学策略就是要尽力创设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境,使他们能够按照自身的发展过程获得进步。
根据初中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语文教学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喜欢独立地寻求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为此,他们喜欢争论、探讨、追问。但由于还不成熟,所以他们又容易固执和偏激。教师一方面要鼓励他们敢于创新;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引导,耐心教育,克服他们独立思考中可能发生的偏向。
二、在初中阶段,随着学生知识经验的不断增长,抽象思维开始占主要地位。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如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理解、对作品中人物的理解、对矛盾关系的理解等方面,最初只停留在表面现象和具体情节的叙述上,后来能逐渐摆脱事物的具体情节去理解事物的本质
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透过人物的具体活动,分析人物的行为动机。但是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即在他们的抽象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不能抛开具体的形象,陷入纯粹的逻辑推理。
三、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对世界很敏锐;与成人相比保守性较少,他们的思维活跃,在许多方面都有创新的见解。教师要善于保护和利用这种好奇心、想象力,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与创造性。
四、学生开始有了获得自尊的需要,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而且此时他们仍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会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几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因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切勿让他们陷在挫败感当中,从而产生放弃和敌对心态。
五、初中阶段的学生渐渐产生较强的参与感和表现欲,致使兴趣明显出现了“赶时髦”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巧妙利用一些学生热衷的流行材料(如影视作品、流行歌曲、网络信息等),加以引导,将会大大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为什么要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它与以前的学习方式矛盾吗?
蔡可(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汪锋(北京大学中文系 副教授)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前言·课程基本理念 ”中提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学校通过探索教学方式的变革,师生已经开始感受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带来的愉悦;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由于有些地方在推进改革时盲目跟从,以树典型、搞运动的方式大面积复制别人的做法,一些经验来不及消化、内化,导致一些老师不能清楚认识 这种学习方式的要求,教学时“形似而神不是”。
一、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内涵
自主学习以学生作为主体,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立、自为、自律。其中,自立是自主学习的基础,自为是自主学习的实质,自律是自主学习的保证。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的自立、自为、自律具体表现为:学生参与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参与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生自己发现、认识、解决问题,发展思维,掌握方法,养成习惯; 有自己的情感投入和体验,并以之激发自己学语文、用语文;自己能在语文实践中及时反思并调整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合作学习要求明确共同的任务,要求学生积极承担个人责任;要求师生间、学生间相互支持和配合,能够有效沟通、相互联系、相互信任和协作;要求师生能够共同评估学习活动,寻求改善的途径。合作学习要求充分挖掘利用同伴这一重要学习资源,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己,自己在合作学习中也努力让他人得到提高。合作学习还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合作的学习方式,更要培养合作的生活态度。
探究学习着重探索和研究。语文学习活动中的探索和研究与科学活动中的探索和研究不尽相同,其中常常包含体验和感悟。探究学习要求 在语文实践中,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重要现象;在对重要现象的观察、体验、感悟中,有针对性地搜集与处理相关信息,提出问题并对问题探索、认识、体验、感悟;能积极表达交流,逐步形成、并呈现和说明、评价和检验探究结果;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发展实践创新能力和探索进取精神。
二、正确认识自主、合作、探究的对应面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与“指导学习”、“个体学习”、“接受学习” 对应。必须注意的是,对应面不是对立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容易出现片面的理解和认识,将其对应面看作对立面而全盘否定。自主学习的 对应面是 教师的指导学习,自主学习并不 忽视 教师的指导。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让学生各行其“是”。教师不能放弃教学职责,而应该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步确立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如果要让自主学习正确、顺利地实施,教师必须适时、恰当、谨慎地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和有效的帮助。包括:帮助学生基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明了学习目标与内容,帮助学生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语文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反思评价学习过程和结果等。合作学习的对应面是学生的个体学习,合作学习并不否定个体学习的作用,应该是在个体自主学习基础之上进行的。合作学习之前,个体都应该对学习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这样,合作学习中才会有知识和经验的新的建构。否则,合作学习就会徒有其名,成为教师或某些学生的领跑;而那些对学习内容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认识的学生,则只能盲从和尾随。合作学习中,为了充分发挥个体的作用,合作组织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责又密切协作。每个成员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平等自由地开展对话交流,个体在其他成员的帮助下发展自己,自己也在每个成员的发展中成为动力。
探究学习的对应面是学生的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并不否定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而是对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反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如果接受学习中学习者是主动的,能够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建立实质的联系,就是有意义的。在学习活动中,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可以并行不悖。而且,由于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在感官参与的方式、知识获得的过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情感和态度在学习中的作用、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以及评价等方面的不同,这两种学习应该是各有长短,可以互相配合、互相弥补和完善的。
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重视 教师的正确指导
先从一个案例说起。某校语文教师集体备课,形成了怎样理解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旨的教学设计,简介于下:
本单元 5 篇课文,内容可概括为“怎样面对人生”。其中有:理想和现实、目标和追求、奋斗和历程、命运和事业、经验和艰难、痛苦和乐趣。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点出课文主旨后,以理解课文主旨为目标,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感悟人生道理。
王家新《在山的那边》是写理想问题的一首诗。少年儿童时期就立下大志,并努力地不断地去克服困难、攀登高峰,何愁事业不成功?何愁人生不辉煌?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我”的遇险经历。作者告诉人们“面对大困难不必惧怕,而应克服一点又一点小困难,累积起来终于完全战胜大困难”的道理。
杏林子《生命,生命》写的是“珍惜生命、崇敬生命,并让生命辉煌”的主题。给我们提供处世的范式,“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要不屈服于命运,奋起抗争,不懈努力,勇敢进取。
宗璞《紫藤萝瀑布》由观赏紫藤萝花开的壮观如瀑布,悟出生命的顽强美好而化“悲痛、焦虑”为“宁静、喜悦”。
沈复《童趣》初看只是写儿童一时的闲耍趣味。将其纳入人生视野,便可发现:人生要多品尝出一些趣味,保持一颗不老的童心,将使人生永久多姿多彩。本单元课文涉及人生世态,树植人生范式,阅读时要细细体验感悟。该教学设计提出:“在学习过程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点出课文主旨后,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感悟人生道理。”
尽管我们从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语文教师认真地解读了几篇文本,并在文本的多元意义中进行了文化选择,因而能够正确“点出课文主旨”,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把握“自己去读课文”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但是这份“课文主旨理解的统一意见”依然存在严重问题。其一,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不宜“统一意见”。
在语文教学中,多角度探寻文学文本的多元意义已成为教学常态。语文教学利用文学文本的多元意义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选择能力。文学文本多元意义的众声喧哗,给语文教学带来活力;而“统一意见”否定了个体学习的自主作用,也失去了合作的具体责任和探究的起点问题,导致语文教学中“万马齐喑”。
其二,不宜以教师“点出课文主旨”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 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文意义在阅读过程中生成,一定要和学生“自己的”领悟和情感体验 相结合。“点出课文主旨”则会导致教师的替代和越位:用教师的阅读领悟和情感体验,来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替代学生“自己的”阅读领悟和情感体验;学生被动地接受“课文主旨”,很容易跨越阅读领悟和情感体验的过程,简化甚至丢失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其三,教师指导要紧贴语文教学目标。
有些教师认为,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教师不要教,学生自己学。因此,教学中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上课便叫学生自己读书。这种教学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其错误显而易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而是很重视教师的指导。
还有一种看似有教师指导的教学,其实,教师指导只是“虚晃一枪”,这是更普遍但却不易发现的教学问题。本课“教学设计的统一意见”中,“给学生点出课文主旨后,以理解课文主旨为目标,引导学生感悟人生道理”,就是这一问题的反映。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固然是学习内容;但课文主旨“如何理解”和“如何表达”,这是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却常被淡化甚至丢失。如果目标指向“怎样理解课文主旨”,那么,学生“怎样凭借那些内容理解课文主旨”?“怎样把握那些课文内容”?这些重要问题在本次教学中均未涉及。于是教学目标模糊,教失于笼统,学坠入朦胧。这种“虚晃一枪”的教学指导,其根源是丢失语文学习内容,教学会显现出极大的随意性和无序性,必然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篇:国培学习总结
国培学习总结
这次能有幸参加了国家组织的远程“国家计划”2013黑龙江省中西部骨干教师培训学习。通过本次培培训,我收获颇丰。回想自己的教学之路,结合专家们的理论,我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现就本次次参加培训的情况做一个总结。
一、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由于工作在农村小学,没有更好地了解现在教育的现状和教师成长方面的情况,就像井底之蛙,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全面的了解。通过此次培训,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
二、通过培训,学习到了许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这次培训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专家们精彩的讲座,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生动的案例给我们讲述了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深受启发。
在这些专家的引领下,我的思想受到极大的震撼:平常我考虑的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对于学生的长期全面发展考虑得并不周全。专家的讲座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三、此次培训不是终点,而是开始。在此次培训中,除了让我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知识学习外,其重要的一项是老师们指导我们制定了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这次培训只是一个开始,只是给我们学习指引了道路,学习将不断进行下去,也将以此作为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地去学习,快速地成长。
四、培训使自己增强了信心,同时也感受到了压力。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教学技能知识,更使我对小学语文的教与学有了新的认识,并且明确了个人的专业发展方向,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我的自信心。但也使我感到了压力,那就是我以后将面临着如何带领本校的教师共同发展,如何组织开展好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等等。在压力面前,我想我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尽最大的努
力去完成好每一项工作和任务。
本次培训让我们一线的教师实现了和专家零距离的对话与交流,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滞后的教育理和许多实际问题和困难。我将以这次培训作为一个起点,不断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勇于实践,促使自己又快又好地发展起来,尽我所能,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上级领导、新思考国培平台;感谢各位培训专家、老师。你们把自己的优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无私地放到这里面,丰富了本次国培的课程资源。
第四篇:国培学习总结
国培学习总结
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 李小君
国培学习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已过了两个多月了。在这些天里,有着充实,也有着快乐,也有紧张忙碌之后的想家!尽管来到江西科技师大有着太多的不适应,想家,也有着困惑和疲惫,但常常还是能够感觉到紧张后的充实与快乐。
一、听讲座,观念上的洗礼
在此次国培计划的第一个月当中,有幸倾听了众多教授和专家的精彩讲座,使我对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理清了思路,逐步学到了新的理念,也逐渐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因此,我为这次能参加这次国培而庆幸,也为我在国培班级中认识这些教授而感到庆幸。这些教授经验丰富,而且在给我们讲授的课堂之前,他们都做了充分、扎实的准备和课件制作。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敬业的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他们每个人都有特别之处,他们的课堂不但全面,而且细致,而对课堂内容的精彩讲解,还有耐人寻味的无穷无尽的经验之谈。
这些专家教授给我们讲授的讲座中,亚龙科技集团的董事长谈《从企业角度看职业教育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让我认识到做学教一体化是培养技术与技能人才的有效手段,在实行学生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企业出环境,学校来管理,政府来投资。马树超教授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谈到:职业教学的两个起点:教育、经济。职业教育的特征:跨界(育人,专业)。而且还有郝谦老师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让我充分认识到教学应首先激发起自己的热情,强化主人翁精神。要明确方向和目标,让学生为了目标而学习,为了学习而行动。而且我也学到了之前没有用过了各种教学方面,受益非浅。以及黄院长的《动漫专业创新教育》,张昭乐总经理《中国手机动漫产业发展》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存在着的许多不足,应更多的去学习,已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在后一段的培训当中,要好好吸取、借鉴教授和老师的经验,好好珍惜这次机会,有所收获。
二、专业课,知识上的沉淀 在这次国培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网络平台的功能真的是非常的强大,它能够整合资源。我们一共学习了FLASH、3D MAX、AV、AE、UNITY 3D等专业课,理论知识得到了丰富,实践能力得到了指导。
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其次要明确自己今后所要研究追求的目标:在整理中思考——日常渗透的自觉研究;在案例中反思——基于教学事例的进行思索;在行动中研究——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案。最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多积累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准备好科学依据;(2)把每一节课或平时的教学所思所得及时记录,进行积累为今后的科研准备实践材料;(3)找准自己教科研的切入点,注重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培训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我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国培”给我补了元气、添了灵气、去了娇气,焕发出无限生机。这一阶段的学习,思考背后,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是压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今后我会学以致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让培训的硕果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大放光彩!总之,这次培训是一次对教师专业成长极有意义的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们才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所以在即将离别时刻,我会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打包,再慢慢的咀嚼、消化,进而将这些“高营养”的知识“大餐”内化为我学习的动力,教学的资本。
三、交流讨论,共同进步
在培训中,无论是每一次听课学习,还是国培学员的课堂教学展示,都让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我异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因为他们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案例和资源,让我从自身出发寻找差距,反复地琢磨和专研,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对我来说,不论是从理论还是教学上,这都是一个让我进步的有良时机。在交流过程中,我也能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聆听感言,交流自己的心得。从每次的学习中,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友得到了一次发展,让我对教育教学又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我得到的不仅仅是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提升,一种带着教育改革投身于教育事业的执着信念。“教师的一天,学生的一生”,这句话道出了教师的工作对学生人生的巨大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此次“国培”机遇,再学习、认识、反思,把学到的知识技能与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之中,善于捕捉教育良机,发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让学生真正能领悟教师言行中传递的真诚、情感、智慧,并将教师的理解、期待、鼓励内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有生命活力。
这也许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第五篇:国培学习总结
国培学习总结
本期导航:卷首语—肺腑之言—国培成果—作业精粹
虎年啸逝,兔年蹦来。这个冬季特别冷,严寒肆虐着大地,可是有一群人并没有感觉冬天的寒冷,他们每天沐浴着一缕缕阳光,身上流淌着一股股暖流。他们就是参加国培的人。
两个多月,100个演员。有著名的导演,有出色的制片,共同演绎了一部鸿篇巨制,一部影响深远的大片!当初我们是被指派来参加国培.心理或多或少的不情愿.每天要上几节课,做班主任,有的还做学校领导.白天忙了一天,夜晚还要应付国培.一些学员连周末陪老婆和孩子的时间都没有了!忙、忙、忙,累、累、累!
现在国培要结束了,我们却舍不得她了啊!就好像心爱的情人要离开了,很失落啊!回首这段共同走过的日子。太多的酸甜,太多的苦乐。在这里我们得到大师的指点江山,我们与四面八方的朋友华山论剑。我们对过去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和提高。我们对前方的道路看得更清楚了,对教育事业更充满了信心。
作为辅导教师我常常看到学员们夜深了依然在国培的天地里耕耘,我可以想象得到他们的亲人早已进入了梦乡!常常看到学员们周末时仍然走在国培路上的身影,也许当时他们的亲人朋友已经在某条热闹的街道上!
发布者:李霄华 发布时间: 2011-1-8 21:49:07
“国培”活动总结
南宁市江南区江西中学
李霄华
一眨眼的功夫,已经来到了20011年1月5日了,“国培”活动已经接近尾声。回过头来看看,发现自己在“国培”活动中有不少的收获,但是在这次活动中有更多的遗憾。………我一直想认认真真地选择一个研修主题,做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研修成果,但最终无法实现,这是我在这次“国培”活动中最大的遗憾,最大的痛!今后我一定找出时间来,静下心,自己寻找出一个恰当的切入点,选择适合自己研修主题,做好研修工作,收获自己的研修成果。
心系国培 回炉再造 追逐梦想--我的国培培训总结报告
发布者:陈周 发布时间: 2011-1-5 10:48:26
心系国培 回炉再造 追逐梦想
——我的国培培训总结报告
从2010年11月3日-2011年1月15日为期73天的紧张而充实的“国培”即将一晃而过,我已圆满完成本期培训任务。两个多月以来,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学习神经也放松了,回眸本次国培研修,我虽心绪万千,但我仍是感触颇深、收获颇丰、受益非浅,为今后新课改的铺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细细思量明天的去路,我要把在国培班学习的知识用到教学当中,让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我要进一步的回味、咀嚼、学习,把专家教授们的理念转化为自己今后的行动指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我要把在国培班收获的感动化为力量踏上明天的讲台,当我回到自己工作岗位后,我更需要深思的是:怎样起到引领作用?怎样将“国培”精神和内容尽可能详尽的传递给我的同行,去带动一批人的共同进步,从而逐步让“星星之火燎原”?是的,力争做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我想,现在刚刚才只是个开始,让我们与“国培”研修同行,让“国培”研修因我们而精彩!
国培将要结束,学习还将继续
发布者:杨晟 发布时间: 2010-12-23 16:47:56
近几天来,一起参加国培的同事都在谈论一个共同话题-------国培作业。
说实话,我对国培有爱也有恨。恨,是培训后写各式各样的作业及反思;爱,是通过培训,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并结认来自各个地方朋友,在课余谈谈各自教学上的心得,很感谢这样的一个平台。如果培训完后这个平台还开放,我将一如继往的支持国培,继续学习。
研修日记(1)
发布者:李海乾 发布时间: 2010-12-19 22:37:46 国培是什么?当我拿到学校团委发下来的学习卡的时候我对此是非常的陌生的。平时因为很少上网所以对这个项目了解不是很多,但是通过几个周末我渐渐了解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理论丰富,案例详尽,学员之间交流也很方便,还可以共享平时的教学资源。这种培训应该多开展!我认为应该减少开一些比较形式化的教师培训会议,这样才能真正能学到东西。
标题: 作业4 发 布 者: 初中物理专家(发布时间: 2010-12-9 8:44:43)内容:
写一篇探究故事
提交者: 黄炳群(提交时间: 2011-1-4 13:38:15)答题内容:
我的探究故事
2009年,我参加了一次协作区物理现场课比赛,虽然我把“一等奖”拿了回来,但这节课还是有让我不满的地方。当时我设计了一个简单,可操作性强,且实用性强的实验,就是人造雪景实验,本来是为了让学生观察到升华和凝华现象,但有些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了樟脑丸熔化的现象,当时我只能选择让那些做得较好的组起来发言,想想真是惭愧。
这次参加了国培后,我就更加不安,我越来越感觉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我不能再让问题堆积下去,为此我在备好九年级的课程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探究:到底为什么樟脑丸不直接升华而是有部分先熔化呢?是因为买到了假货还是因为温度的影响?
我特意到正规的大超市和一个路边摊各买来了一包樟脑丸,我分四次进行实验。
第一次,我各取一片放进烧瓶内加热,结果两个烧瓶内都出现了熔化现象,这回我就犯难了,怎么办呢?
第二次,我采用另一种方法,就是各取一片樟脑丸碾碎,分别放进烧瓶内加热,结果还是一样。
第三次,我不是放一片而是四分之一片,这回就有很大的差别了,路边摊买来的樟脑丸粉末加热后有明显的熔化现象,但大超市买来的樟脑丸粉末加热后几乎没有熔化现象,到此我得出初步结论:发生熔化跟粉末的量有关,还跟成分纯不纯有关,但这还是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于是我再次实验。
第四次,我各取四分之一片碾成粉末,并把圆底烧瓶换成了锥形瓶,这样可以让粉末更均匀的分布在瓶底,这回成功了,大超市买来的樟脑丸没有熔化现象了,而路边摊买的还是有。这说明了出现不直接升华的原因是药品的纯度不够高,另一方面就是药品分布不均匀导致受热不均匀。
为了不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因手移动而造成粉末分布不均匀,我想到了实验前先给粉末加热让其升华,停止加热后立即把锥形瓶倒置,这样,樟脑丸就均匀的附着在瓶底上了。时隔一年多,我都没有解决的教学问题,直到国培的到来,才让我重拾教学研究的热情,才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课前准备的重要性,也让我更深的体会到教师要对学生负责就必须严谨治学,必须是自己真正学会了才能教学生,这样才不枉为人民教师。
发 布 者: 初中物理专家(发布时间: 2010-11-25 21:57:29)内容:
1.提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2.做一个自己的探究活动
提交者: 陆原(提交时间: 2010-12-1 16:08:12)答题内容:
1.提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向学生描述一个场景:“一辆汽车快速驶过,原来掉在路边的树叶飘了起来。”然后提问:“同学们有注意到这样的场景吗?有那位同学注意过树叶会向什么地方飞去?”
学生回答1:“飘起来,然后落回远处。”
学生回答2:“飞到路中间去了。”
学生回答3:“被吹到路边去了。” 2.做一个自己的探究活动
教师:“现在有3种不同意见,下面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我要大家和我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请中间两组靠近走道的同学每人都取一张白纸放在桌子上,这些白纸就相当于是路上的树叶。然后,我们就差一样代替汽车的物体了,有哪位同学愿意来担任汽车的角色?” 出乎意外的是,平时活跃的学生这回没买我的账,看来体力活要自己干了。“既然没有同学愿意,那就由老师来开车吧。同学要注意观察纸张的动向!我冲!” 教师从讲台位置,快速跑过中间走道,直达教室后方。纸张纷纷飘向走道中间。学生一片欢呼:“哇!是飘到中间。”
马上提问:“现在大家知道飘向中间了。那么,请问刚才跑动的时候,中间的空间有没有流动加快呢?” “有!”
“纸片飞到中间,说明中间的压强是大还是小啊?” “小!”
“那我们应该得到什么结论呢?” “空气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得到了想要的结论,心里还是挺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