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中考之课外文言文(2006-2018)
广东中考之课外文言文(2006-2018)刘沈处世(2006年课外文言文原题)
①刘凝之为人认所著履②,即与之。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取。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邻人得所失履,送还,麟士曰:
‚非卿履耶?‛笑而受之。
此虽小事,然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
(节选自苏轼《志林》)【注释】①为:被。②所著履:穿的鞋。
(1)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
(2)作者认为“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的理由是什么?(4分)答:
(1)2分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日|是卿履耶|即与之。(错、漏、多l 处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为止)(2)4分刘凝之冷漠傲慢,不肯取回原鞋,不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使对方很尴尬。沈麟士宽厚待人,坦然取回原鞋,使偶然失误而认错鞋的邻人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
2.4分评分要点:(1)要有诗昧(2分>:(2)主旨符合题目要求(1分);(3)语言形象精练(1分)2007中考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①。以齐国之大具②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③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④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选自刘向《新序》)【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②具:备办。③香居:齐国大夫。④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1.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书 之 寡 人 不 肖 好 为 大 室 香 子 止 寡 人 也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王释先王之礼乐”中“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
A.放下,放弃B.消融,融化 C.排解,解除
D.指佛教或僧人E喜悦 3.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2分)答:
4.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4分)答:
2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错、漏、多一处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2
A 3
2齐宣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4
4香居: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勇敢);善于劝谏(口才好,有谋略)。
齐宣王:能听取意见,勇于改过。(各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2008)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称: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法:
.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2分)
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4分)
附加题:
1.(1)称赞,赞许
(2)效法
2.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错、漏、多1处均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3.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4.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参考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令尊在太丘县认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2009)
淳熙中,张说①颇用事,为都承旨②。一日,奏欲置酒延众侍从。上许之,且曰:“当致酒肴为汝助。”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已而,中使以上樽珍膳至,说为表谢,因附奏:“臣尝奉旨而后敢集客,陈良祐独不至,是违圣意也。”既奏,上忽顾小黄门言:“张说会未散否?”对曰:“彼既取旨召客,当必卜夜。”乃命再赐。说大喜,复附奏:“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夜漏将止,忽报中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坐客方尽欢,闻之,怃然③而罢。
(选自周密《齐东野语》)
[注]①张说(yuè):人名。②都承旨:官名。③怃然:怅然失意的样子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1)奏欲置酒延众侍从
(2)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说 拜 谢 退 而 约 客 客 至 期 毕 集 独 兵 部 侍 郎 陈 良 祐 不 至 说 殊 不平。
3.张说“附奏”的目的是什么?(3分)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陈良祐是个怎样的人。(3分)
5.附加题
6.1.(1)邀请(2)邀请 7.2.说拜谢 | 退而约客 | 客至期毕集 | 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 | 说殊不平。8.(错、漏、多1处均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9.3.希望皇帝惩罚陈良祐。
10.4.位高权重的张悦奉旨请客,陈良祐却坚决不去,说明他是个不畏权势的人。
11.【参考译文】
12.淳熙年间,张说很有权势,担任都承旨的职务。有一天,张说上奏说想要宴请各位侍从。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说:“我要赐酒肴为你助兴。”张说拜谢。回去后就约请客人,到了日期,客人们全都到了,只有兵部侍郎陈良祐没到,张说很不高兴。不久,中使带着皇帝恩赐的美酒佳肴到了,张说上表感谢皇帝,趁机附带上奏说:“我原本奉了圣旨,而后才敢邀请客人的,唯独陈良祐不到,他这样做违背了皇帝的旨意。”(中使)上奏后,皇帝回头对小黄门说:“张说的宴会还没散吧?”小黄门回答说:“他既然是奉旨请客,一定会通宵达旦的。”皇帝就命令再次赐酒肴给张说。张说十分高兴,又趁机附带上奏说:“我多次召请陈良祐,他终究不肯来。”天快要亮的时候,忽然听到报告说皇帝任命陈良祐担任谏议大夫。客人们正在尽情欢乐,听说了这件事,都怅然失意地散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2010)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②窬:yú,洞,窟窿。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适巨绅家将嫁女 适:_______ .(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 谕: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A.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B.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C.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D.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4分)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2分)
(1)盗贼:_______(2)于成龙:_______ 【参考译文】
中丞于成龙巡视到高邮。恰好有一个富绅家即将嫁女儿,嫁妆非常多,夜里被盗贼穿墙打洞席卷一空。当地刺史束手无策。于成龙命令关闭各个城门,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派公差头目把守,严格搜查行人的装载。又出告示告知全城百姓各自回家,等候第二天仔细搜查,务必找到赃物。于成龙暗地里叮嘱公差头目:如果有人从城门出入两次的就把他抓起来。过了中午抓获了两个人,全身之外,并无其他随行物品。于成龙说:“他们是真正的盗贼。”这两个人不停地诡辩。于成龙命令脱掉两人的衣服搜查,发现外衣里面套着两身女装,都是富绅家嫁妆的衣物。原来盗贼们担心第二天大搜查,急于转移赃物,物品太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多次带出城去。【(1)恰好(1分)(2)告知(1分)】 【2.C】
【3.因为于成龙已经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在这种情况下,这二人多次出入城门,本该事出有因,而他们出入城门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 【4.(1)狡诈贪婪(或:利令智昏)(1分)(2)破案如神(或:才智过人,机智果断)(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2011)
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或旦而不鸣
或:___(2)皆足取祸也
取:___ 【(1)有的(2)招致】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
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2分)【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
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参考译文】
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相关呢?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它们报晓,这样一来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们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2012)
程氏爱鸟
①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②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②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释]①武阳君:苏轼的母亲。②鷇kòu:初生的小鸟。③忮zhì:凶狠。【参考译文】
我小时候所住的书堂前面,有竹子、柏树和各种花,欣欣向荣,长满了院子,很多鸟在上面筑巢。武阳君(我的母亲)厌恶杀生,命令小孩和家奴都不得捕捉小鸟。几年的时间,(由于没有捕捉行为)鸟雀们都将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它的幼鸟人们可以弯下腰看到。又有四五百只叫桐花凤的鸟,飞翔并栖息在花木丛里。这种鸟羽毛非常珍贵罕见,而且能够驯养,一点都不畏惧人。乡里人偶然见了,把这当作奇怪的事。这其实没什么,我们不凶狠并真诚地对待它们,使这些异类也能信任人。民间有一种古老的说法:要是雀的巢建得离人太远,那么它们的孩子就会被蛇、鼠、狐狸、老鹰所骚扰。人既然不杀鸟雀,那么它们自然会接近人,想借此免除这些凶恶动物的骚扰(指蛇、鼠、狐狸、老鹰)。从这件事情来看,以前鸟雀不敢接近人的原因,是因为人的作为比蛇鼠之类牲畜的作为更加残暴。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信于异类也()(2)去人太远().. 【(1)使„„信任(2)距离】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
【这种鸟羽毛非常珍贵罕见,而且能够驯养,一点都不畏惧人。】 3.联系上下文简答: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①“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1分)②“信于异类也”(1分)(用自己的话从人和鸟两方面作答亦可)】
4.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3分)
【如果鸟类宁愿接近凶恶的动物而远离人类,说明人对鸟类的伤害比凶恶的动物更厉害,警示人类要保护鸟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分析2分,警示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2013)
①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②箝(qián):夹住。③喙(huì):嘴。(1)赵且伐燕()(2)以敝大众()..【(1)将要(2)使„„劳苦(贫困)(将“劳苦”答为“困苦”“疲敝”之类都可,但整个解释要体现出使动用法)】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关注点:相舍(放过对手)、并(全都)、句子大意。]】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1分)/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1分)】 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1)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1分)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1分)(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1分)】 【参考译文】
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成为那个打鱼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惠王说:“好!”于是中止了这件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祁黄羊去私(2014)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②③
(节选自《吕氏春秋》)
【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解狐适合。”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祁午适合。”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晋平公(又称赞)说:“好。”就任用了祁午。
国人都称赞这件事。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建议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
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国无尉/去国怀乡
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
【你(A.任用/行为。C.诸侯国,国家/国都。D.听说/出名。)】 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
11.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
【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
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1分)】
晋文公攻原(2015)
①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
②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参考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约定(B.攻克/下达;C.粮草/餐;D.投降,投靠/归宿)】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
11.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2分)。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1分)。
(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分)。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分)。(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分)。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1分);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1分)。(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1分);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1分)。)】
【2016】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参考译文】
顾炎武先生从少年到老年,手中时刻都不放下书本,出门在外就用一头骡子、两匹马捆绑书籍跟在自己身边。遇到边关堡垒,就呼喊老兵去道边酒肆与他一起痛快地喝酒,咨询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当地的地理状况。如果这些情况与以前所听到的不一致,他就翻开书审核校正,必定要没有疑义才罢休。骑在马上没有什么事情,就在马鞍上默诵诸经的注疏。遇到老朋友,就好像不认识一样。有时跌倒坠入悬崖深谷,也不后悔。他对学问精心勤奋到如此程度,难怪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人能跟他抗衡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
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9.C)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用了四条以上(含四条)“/”,0分。其他情况,每对1处给1分。“/”写成“|”,亦可)】 11.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3分)【(1)勤奋好学;(2)注重实地考察;(3)治学严谨;(4)学习专注。(任意答对三点即可。只答“精勤”,2分;答了“精勤”,又答到“注重实地考察”“学习专注”中的一项,3分)】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节选自《渑水燕谈录》)【参考译文】
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 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范文正公把《春秋》《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
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 【9.A】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
【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使用4条以上“/”的,给0分;其他情况,对1处给1分。)】
11.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3分)【因为狄青①作战骁勇(频立战功);②博古通今(通究古今);③辅佐朝政。(每对1处给1分。)】
【2018】
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及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昼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科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节选《晋书》有删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敦之举兵也/傅乐举于版筑之间 B.直入不顾/直截了当
C.顗不与言/客从外来,与坐谈 D.南北之望/望尘莫及
10.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3分)既 见 帝 言 导 忠 诚 申 救 甚 至 帝 纳 其 言 11.结合选文,说说王导为什么“悲不自胜”(3分)答: 9.C 10.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 11.王导因为当年误以为周顗见死不救,(1分)在王敦要诛杀周顗时没有开口相救。(1分)后来才得知周顗尽力相救的真相,强烈的负罪感使他悲不自胜。(1分)
第二篇:2013中考课外文言文
2013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译):濠州定远县有一个弓箭手,善于使用长矛,远近同行都畏服他的技能。有一个强盗也善于击刺,常常蔑视官军,惟与这位弓箭手技艺不相上下,说:“与弓箭手相见一定要进行生死决斗。”一天,弓箭手因公事来到村里,恰逢强盗在市肆喝酒,势不可避,就拖矛来斗,围观的人很多。许久,两人都僵持不进。弓箭手对强盗说:“兵尉来了。我和你都是好汉,你敢和我在兵尉马前决一生死吗?”强盗说:“好。”弓箭手话刚落举手就刺,一下就把强盗刺杀,大概是乘其分神不备而胜利。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善(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毙(杀死)
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皆服其能 空乏其身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罔不因势象形
C.遂曳矛而斗 遂许先帝以驱驰
D.见必与之决生死
时人莫之许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4.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2分)
(一)【答案】
1.C(2分)
2.B(2分)
3.你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死战吗?(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4.弓箭手运用智谋,找到突破口,抓住机会,战胜小偷。(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二)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纵。
译文:王羲之年纪不到十岁时,大将军非常喜欢他,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帐中睡觉。大将军有一次曾经先起来了,王羲之还没有起来。不一会儿,(王敦的参军)钱凤进来,王敦屏退他人和钱凤讨论事情。都忘了王羲之还在帐子里,他们说起要谋反的计划。这时王羲之醒来,听到他们的谈论之后,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就假装吐口水脏了头脸和被褥,假装睡得很熟。王敦议论事情到了一半才想起王羲之没起床。两人大惊说:“不得不除 掉他。”等到打开帐,却见王羲之流口水,于是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王羲之因此得以保全性命。当时的人称赞王羲之聪明。
(二)【答案】
1.⑴ C ⑵ D(2分,每小题1分)
2.B(2分)
3.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2分,意思符合即可)
4.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2分)
(三)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译文:张养浩,宇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年仅十岁时,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后来他被选授为堂邑县尹。(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是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思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遗楮币于途者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读书不辍 辍耕之垄上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不能指其一端 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思考:
1.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⑴屏人论事()A.当门的小墙 B.忍住 C.退避 D.除去
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 C.外露的 D.通“佯” 2.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小大之狱 D.宋何罪之有 3.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4.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3.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
(三)【答案】
1.(共2分)B
2.(共3分)既然已经处分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犹”“绝”各1分.3.(共3分)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学苦读、宽容大度、执法公正、不畏强暴等(意近即可,至少写出3点.每一点1分)
(四)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译文:魏征的样貌虽不超过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让皇帝回心转意。魏征总是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劝;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皇上也就息怒。魏征曾请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见魏征前来,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
思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善回人主意(2)故中辍耳
(3)外皆严装已毕(4)上尝得佳鹞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四)【答案】
1.(4分)(1)善于、擅长(2)停止(3)完成、结束(4)曾经
2.(3分)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神色一点不改变,皇上也就息怒了。
3.(3分)魏征看到皇上玩鹞,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
(五)阮孝绪传(节选)(9分)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②,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③,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⑤之及?”竟获免。(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③颠覆: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 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译文: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胤之的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
十六岁时,父亲去世,服丧期间不穿丝絮之衣,即使尝到味美的蔬菜也要吐掉。表兄王晏地位显贵,多次到孝绪家,孝绪估计他必遭大祸,一听到王晏带来的仪仗队的奏乐声,就钻过屋后的篱笆逃避躲藏起来,不愿和他相见。有一次吃酱觉得味道很美,问酱从何而来,听说是来自王家,马上吐出所吃的东西并将酱倒掉。等到王晏被诛,亲戚们都怕他受牵连,为他担心。孝绪说:“虽是亲戚,但不是同dǎng,怎么会被连坐?”最终免罪。
思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闻者咸叹异之()(2)不服绵纩()(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2分)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五)【答案】
21.(1)惊异(认为„„奇异)(2)穿(3)估计 22.C
23.等到王晏被杀,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
24.不爱财(不慕富贵);有远见;孝顺。
(六)秦 巨 伯
瑯琊①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注释:①瑯琊: 古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胶南县。②坼:裂开。
译文:琅琊人秦巨伯,六十岁了,曾经喝醉了酒赶夜路,经过蓬山庙,他忽然看见两个孙子来迎接他,搀扶着他走了一百多步,接着就抓住他的脖子把他按在地上,咒骂说:“老奴才,你那一天用棍棒打了我,我今天要杀了你。”秦巨伯回想起来,那一天确实是用棍棒打了这个孙子。于是,秦巨伯假装死了,两个孙子就扔下他走了。秦巨伯回到家,想要惩罚两个孙子。两个孙子十分害怕,连连叩头说:“我们做子孙的,难道能这样做吗?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试试看。”秦巨伯心里这才醒悟过来。
过了几天,秦巨伯又假装喝醉了,来到了这间庙里,又看见两个孙子走来了,他们照样搀扶秦巨伯,秦巨伯就一下子把他们紧紧抓住,鬼动弹不得,带回家里,竟然是两个孙子所说的鬼魅。秦巨伯把鬼放在火上烧烤,肚子和脊背都被烤焦并且裂开了。他们把鬼抬出去扔在院子里,夜里鬼都逃走了。他很遗憾没有把鬼杀掉。
一个多月之后,秦巨伯又假装喝醉了酒去赶夜路,他怀里揣着刀子离开了家。家里人却不知道这件事。到了深夜,秦巨伯还没有回来。他的孙子恐怕他又被这个鬼缠住了,就 一起去寻找他。秦巨伯竟然杀了他们。
思考: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乃置伯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伯意悟 目似瞑,意暇甚
D.夜皆亡去 广故数言欲亡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怀刃以去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C.乃是两人也 陈涉乃立为王
D.伯恨不得杀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巨伯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杀了两孙子。
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秦巨伯》)
译文: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六)【答案】
1.C 2.A 3.C
4.(1)译文:(我们)做子孙的,难道能这样做吗?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去试试看。(译
出“宁”、“更”得1分,整个句子通畅2分)
(2)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分内的事情。(译出“所以”、“职分”、判断句式2分,句意通畅1分)
(七)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译文: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刺绣和纺织的工具,全放在旁边,她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着书读。母亲一边手里操作,一边嘴里教我一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错在一起。我不起劲了,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了我,又抱了我哭,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爸!”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解开自己衣服用胸口的体温暖我的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过了一会,母亲摇我,说:“可以醒了!”我张开眼,看见母亲脸上泪流满面,我也哭起来。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 了,我的几位姨妈曾经对我母亲说:“妹妹啊,你就这一个儿子,何苦要这样!”她回答说:“儿子多倒好办了,只有一个儿子,将来不长进,我靠谁呢!
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2.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2分)
(1)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较恰当的标题:
(2)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七)【答案】
1.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口暖和着我的脊背。(2分,于、以、被:翻译错误,各扣0.5分,句意不通顺扣1分)
2.(1)严母教子、严母陪读、母陪子读(1分,若答“勤奋读书”一类,只给0.5分,不合要求不得分)(2)儿子为母亲深夜陪读而感动,为自己深夜睡着惭愧而哭(儿子被母亲的做法感动而哭)(1分)。
(八)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①临朱②。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③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④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⑤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初机士偶一解,而即以訑訑自矜有得。殆类是已。(选自《贤弈篇·应谐录》)【注】①搦管:握笔。②临朱:描红,教师写好红色楷字再叫初学儿童用墨笔填写。③馆谷:教学报酬,古代多用谷物作薪水。④姻友:亲戚、朋友。⑤夥:多。
译文:有一个土财主,家里很有钱,但是他家世代都不识字。这个财主觉得这样不好,有一年,聘请一个楚国的老师给自己的儿子上课,教文化。这个老师于是就开始教财主的小儿子拿笔描红。在纸上写了一划,教他说:这个字念“一”;在纸上写了两划,教他说:这个字念“二”;在纸上写了三划,教他说:这个字念“三”。地主家的儿子于是就感到很高兴,原来写字这么简单!扔下笔,就去找他爸爸,说:“我学会写字了!我学会写字了!可以不用先生教了,我自己已经全都学会了!可以让先生回家了!”这个地主很高兴,就听了儿子的话。给了那个楚国先生一些钱,让他回去了。不久以后,地主准备找他的亲家朋友,一个姓万的人吃点喝点,让他的儿子早上起床写个请贴,写了很长时间也没写好。这个财主就去看个究竟,问怎么回事?于是他儿子就抱怨说:“天下有那么多的姓氏,姓什么不好?非要姓万!我从早上起床就开始写,写到现在,才写完五百划!
思考: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2分)
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 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
②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
(八)【答案】
1.其子恚曰 / 天下姓字夥矣 / 奈何姓万 / 自晨起至今 / 才完五百画也。
(每标对1处给0.5分,超过两处者每错1处扣0.5分,扣完本题分为止。)
2.①他的父亲听了很高兴,依从了他的主张,准备了一些报酬把先生打发走了。
(其:他,他的;从:听从,依从;遣:送,送走。每个词0.5分,全句顺畅0.5分。)
②过了一段时间,他父亲打算请姓万的亲友来喝酒,叫儿子清早起来写请帖。
(逾:过,过了;拟:打算,准备;令:使,让,叫。每个词0.5分,全句顺畅0.5分。)
(九)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译文: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浓眉俊目,长相英俊,身材颀长,神采灼烁,双手过膝,可在百步之外可以一箭穿过杨叶,号“小养由基”。能用铁索牵引犀牛倒退而行。曾经乘骏马驰骋突袭敌阵,来往如飞一般。
起初,解元从保安军德清砦[zhài] 起兵,积累功绩任命清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提拔他做偏将军。韩世忠兵出下邳,听说金兵大队人马将要到达,众人惊恐,军心动摇。韩世忠对此感到担忧。解元便带领二十余骑兵,擒拿金兵俘虏,详细知道敌方的情况。不久再次去往,敌方从四面集中数千骑兵,解元身陷敌方布阵,左右像鹘一样猛击,大声呼喊,声振刀甲,一位酋长惊恐,坠下马,马跑了,众金兵恐慌逃走。解元因为功绩任命阖门宣赞舍人。
思考: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优()(2)备()(3)遁()
2.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
3.《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
4.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九)【答案】
1.敌骑数千/四面集(1分)
2.(1)以„„为忧,感到担忧(1分)(2)详细,详尽(1分)(3)逃跑(1分)
3.(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2分)
4.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2分)
5.力大无比,本领高强(1分);智勇双全,战功卓著(1分)。
(十)杨万里1为人刚而偏。韩侂胄2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3。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4之日也。侂胄专僭5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6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7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8,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国:掌管国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d 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 白,年已老。
译文: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胄山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思考:
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C、“谋危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D、“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2、乙文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答案】
1、D
2、杨万里不为韩侂胄写记,杨万里忧国而死。表现了他为人刚正耿直,热爱国家。
译文: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胄山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
第三篇:2004——2011年广东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2011—2004广东省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2011)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或旦而不鸣 或:(2)皆足取祸也 取:_ 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2分)
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2010)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②窬:yú,洞,窟窿。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适巨绅家将嫁女 适:_______(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 谕: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B.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C.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D.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4分)
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2分)(1)盗贼:(2)于成龙:
(2009)
淳熙中,张说①颇用事,为都承旨②。一日,奏欲置酒延众侍从。上许之,且曰:“当致酒肴为汝助。”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已而,中使以上樽珍膳至,说为表谢,因附奏:“臣尝奉旨而后敢集客,陈良祐独不至,是违圣意也。”既奏,上忽顾小黄门言:“张说会未散否?”对曰:“彼既取旨召客,当必卜夜。”乃命再赐。说大喜,复附奏:“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夜漏将止,忽报中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坐客方尽欢,闻之,怃然③而罢。(选自周密《齐东野语》)[注]①张说(yuè):人名。②都承旨:官名。③怃然:怅然失意的样子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1)奏欲置酒延众侍从 延 : ..(2)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 速 :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3.张说“附奏”的目的是什么?(3分)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陈良祐是个怎样的人。(3分)
(200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称: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法:
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4分)
(2007)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①。以齐国之大具②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③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④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选自刘向《新序》)【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②具:备办。③香居:齐国大夫。④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1.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书 之 寡 人 不 肖 好 为 大 室 香 子 止 寡 人 也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王释先王之礼乐”中“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A.放下,放弃 B.消融,融化
C.排解,解除 D. 指佛教或僧人 E喜悦
3.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2分)答: 4.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4分)答:
(2006)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6分)太祖时,郭进①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通河东刘继元,将有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尔一官.”岁余,其人诱其一城来降.进具其事送之于朝,请赏以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命以其人还进.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太祖于是赏以一官。(节选自欧阳修《归田录》)[注释]①郭进:宋初守卫北疆的名将,以善于用兵、从严治军而享誉一时。(1)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出来。(2分)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
(2)有人曾诬告郭进通敌,郭进为什么还为他 “请赏以官”?太祖开始不答应,后来为什么还是“赏以一官”?(4分)答: 2.就要毕业了,请你在送给好友的照片后面以《自题小像》为题创作一首小诗,或表达友情,或自我素描,或抒写志向。(4分)自题小像:(2005)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6分)
董行成
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怀州。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个贼住,即下驴来!”遂承伏。人问何以知之。行成曰:“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则引缰远过,怯也。以此知之。”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选自《太平广记》)(1)、根据故事情节,请你给董行成起一个恰当的绰号:
。(1分)(2)、请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董行成这次“策贼”的依据。(3分)答:
(3)、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2分)提 送 县 有 顷 驴 主 寻 踪 至 皆 如 其 言。
2、品诗写诗。(4分)品读下面诗歌,你会得到很多启发,请你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也来创作一首小诗。
供选题目:微风 惊雷 浪花 落英
细雨
题目: 朱自清
东风里,掠过我脸边,星呀星的细雨,是春天的绒毛呢。
(2004)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6分)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 ‘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大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选自《贞观政要》)(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分)答:(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2分)答:(3)文中有几句活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际点符号的位置。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2.对对联。(4分)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答案 2011 1(1)有的(2)招致 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参考译文:
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相关昵?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他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诫。
2010
1、(1)恰好(1分)(2)告知(1分)
2、C
3、因为于成龙已经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在这种情况下,这二人多次出入城门,本该事出有因,而他们出入城门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
4、(1)狡诈贪婪(或:利令智昏)(1分)(2)破案如神(或:才智过人,机智果断)(1分)
参考译文
中丞于成龙巡视到高邮。恰好有一个富绅家即将嫁女儿,嫁妆非常多,夜里被盗贼穿墙打洞席卷一空。当地刺史束手无策。于成龙命令关闭各个城门,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派公差头目把守,严格搜查行人的装载。又出告示告知全城百姓各自回家,等候第二天仔细搜查,务必找到赃物。于成龙暗地里叮嘱公差头目:如果有人从城门出入两次的就把他抓起来。过了中午抓获了两个人,全身之外,并无其他随行物品。于成龙说:“他们是真正的盗贼。”这两个人不停地诡辩。于成龙命令脱掉两人的衣服搜查,发现外衣里面套着两身女装,都是富绅家嫁妆的衣物。原来盗贼们担心第二天大搜查,急于转移赃物,物品太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多次带出城去。2009
1、(1)延:邀请(2)速:邀请
(提示:课外文言文阅读赋分从严。文段较为复杂,其难度比课本所选的大,目的是拉开档次。这两个词语的解释,是让少部分考生拿分的。第一个,“延”,这个词是得分应是少数,我们在《桃花源记》里学过: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的意思。由于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不高,很多考生已记不起来。第二个,“速”,这个词在初中是没有学过的,要求根据前后文进行推测,答案是“邀请”。相信这个词的解释得分率更低。)
2.答案: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中考评分是:错、漏、多1处均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断句的诀窍在于:
一、通读大意;
二、将邻近最相关词语先连起来。下面的几组应是先找到的:说(张说)拜谢 约客 兵部侍郎陈良祐 其中的“约客”与“客至”之间应先分开,变成:
说拜谢
退而约客
客至期毕集独 兵部侍郎陈良祐 不至说殊不平第二步:弄清:“不至说殊不平”的断句。“说殊不平”是可以先断开的,这样,“不至”与前面的“兵部侍郎陈良祐”连起来,变成“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
第三步(最难的一步):客至期毕集独。
这有两种的连法:
一、客至期 毕集;
二、客至期毕集。我们会发现,“独”字很别扭,这时,如果把它分到后面去,与“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很通顺。“客至期毕集”这五个字,按其基本意思,我们是可以推测大意的:客人到了、客人到了约定的时间、客人到了约定的时间,(他们)全部聚在了一起。)3.提示:“用事”并非褒义(权贵而耍性子);张说这个人两次上奏,是因为陈良祐未到,“用事”的张说内心不快,想皇帝惩罚他。这道题难就难在,文中并没有刻画良祐,我们只能从另一个角度——刻画张说时所用的“用事”一词作推测。由于文中还有其它的一些地方的干扰(如“小黄门”、“卜夜”,均未注解),知道“用事”一词是理解的关键词的不多。4.看不惯陈良祐“用事”,不畏权势。参考译文
淳熙年间,张说很有权势,担任都承旨的职务。有一天,张说上奏说想要宴请各位侍从。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说:“我要赐酒肴为你助兴。”张说拜谢。回去后就约请客人,到了日期,客人们全都到了,只有兵部侍郎陈良祐没到,张说很不高兴。不久,中使带着皇帝恩赐的美酒佳肴到了,张说上表感谢皇帝,趁机附带上奏说:“我原本奉了圣旨,而后才敢邀请客人的,唯独陈良祐不到,他这样做违背了皇帝的旨意。”(中使)上奏后,皇帝回头对小黄门说:“张说的宴会还没散吧?”小黄门回答说:“他既然是奉旨请客,一定会通宵达旦的。”皇帝就命令再次赐酒肴给张说。张说十分高兴,又趁机附带上奏说:“我多次召请陈良祐,他终究不肯来。”天快要亮的时候,忽然听到报告说皇帝任命陈良祐担任谏议大夫。客人们正在尽情欢乐,听说了这件事,都怅然失意地散去。
2008 1.(1)称赞,赞许(2)效法
2.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错、漏、多1处均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3.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4.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参考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令尊在太丘县认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2007 1、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错、漏、多一处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2、A 3、齐宣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香居: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勇敢);善于劝谏(口才好,有谋略)。齐宣王:能听取意见,勇于改过。(各2分)
2006(非实验区)(非实验区)
1、下面文言文段,回答后面问题。(6分)刘沈处世
刘凝之为①人认所著履②,即与之。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 取。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邻人得所失履,送还,麟士曰:“非卿履耶?”笑而受之。此虽小事,然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节选自苏轼《志林》)【注释】①为:被。②所著履:穿的鞋。
(1)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2)作者认为“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的理由是什么?(4分)
答:
2、毕业了,请你在送给好友的照片后面以《自题小像》为题创作一首小诗,或表达友情,或自我素描,或抒写志向。(4分)
自题小像
(1)2分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日|是卿履耶|即与之。(错、漏、多l 处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为止)
(2)4分刘凝之冷漠傲慢,不肯取回原鞋,不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使对方很尴尬。沈麟士宽厚待人,坦然取回原鞋,使偶然失误而认错鞋的邻人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
2.4分 评分要点:(1)要有诗昧(2分>:(2)主旨符合题目要求(1分);(3)语言形象精练(1分)
2005
(一)、共6分 ①1分 神探(或:破案高手)
②3分 驴走得很急且身上流汗,说明不是正常长途而是急忙赶路,不正常;赶驴看见人便牵着驴躲避,说明心里有鬼。
(说出两点依据大意给2分,说得清楚给3分)
③2分 捉 送 县/ 有 顷/ 驴 主 寻 踪 至/ 皆 如 其 言。(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二)、4分 参考示例:
①微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庞,∕是你让感觉到大自然的温柔,∕悄悄地你带走了我忧愁,∕是你让我拥有一颗澄净的心。
②惊雷:仲夏里,∕乌云盖天穹,∕轰隆隆的咆哮,∕那是蛟龙戏水中。③浪花:一片小石,∕激起一阵浪花。∕一点小事,∕引起万千愁感。
④落英:在最烂漫的时候,∕从枝头悄然飘落,∕并不留意高处,∕而在大地的怀抱里,∕为果实埋下希望。(评分要点:(1)能抓住事物特征;(2)有合理的联想或想像;(3)表达某种情感;(4)语言形象精练。)(每点1分)
2004 L、1)2分(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2)2分 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3)2分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错、漏、多一处扣0.5分,扣完本小题分值为止)2、4分 宽对即可。示例:①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 ②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 ③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第四篇:2012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 [卒]“猝”,突然。11[郎中]宫廷的侍卫。
21、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22.翻译下列句子。(6分)(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使毕使于前。
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贯铜钱。2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诸子禽之
禽:通“擒”,抓获
B.汝素寡悔
素:一向,平时 C.问其所欲
欲:欲望
D.卒为良民
卒:最终
2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2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2分)
21.C 22.译文:你太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23.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尝:
(2)姥初有愠色
愠: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译文:
16.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3分)
14.(1)曾经
(2)生气、发怒
(2分)15.(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2分)16.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3分)
赵简子①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②。将置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以授二子,日:“谨识⑤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③〔置后〕选立继承人。④〔二简〕两片竹简。⑤〔识(zhl)〕记住。⑥〔甚习〕很熟。习,熟悉,熟练。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1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于舅家见之 B.以授二子
以彰其咎 C.问其简
其真无马邪 D.出诸袖中而奏之
人不知而不愠
14.文意理解。(4分)
(1)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
”、“
”这两个细 节,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承人。(用原文作答)(2分)(2)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13.A(2分)14.(1)诵其词甚习
出诸袖中而奏之(2分)(2)示例:①细节决定成败。②要选贤任能。(2分.从小事、细节、教诲、机遇、品 格、选人等任一角度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衢州卢君出牧衢州,有一士投贽①。公阅其文,十篇,皆公所制也。密语曰:“非秀才之文。”对曰:“某②苦心忧课③,非假手也。”公曰:“此某所为文。兼④能暗诵否?”客词穷,吐实曰:“得此文,无名姓,不知是员外撰述。”惶惶欲去。公曰:“此虽某所制,亦不示人,秀才但有之。”
比去,问其所之。曰:“汴州梁尚书也,是某亲丈人,须住旬日。”公曰:“大梁尚书乃亲表,与君若是内亲,即与君合是至亲。此说,想又妄耳。”其人战灼⑤,若无所容。公曰:“不必如此。前时恶文及大梁亲表,一时奉献!” 【注释】①投贽(zhì):投递求见的名贴,这里指秀才把文章递进去,求得提拔的意思。②某:自称,相当于“我”。③课:功课,学业。④兼:这里可译作“也”。⑤战灼:哆嗦,打战。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非假手也
(2)客词穷
(3)秀才但有之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比去,问其所之。
23、选文中秀才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21、(1)借、假借
(2)尽、完
(3)只、只管
22、等到(秀才)要离开(的时候),(卢君)问他要到哪里去。
23、秀才是一个弄虚作假(虚荣浅薄,不学无术,不知悔改,爱吹牛)的人。
德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乗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世说新语》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①因起彷徨
②尝暂寄人空宅住
15.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6.“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何可一日无此君”表达了古人怎样的理想和追求?(3分)
14.答案示例:①于是②曾经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15.答案示例:我本来乘着兴致而来的,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道!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要点:率性而为高尚有节正直谦虚坚韧不拔
评分:前一问1分,后一问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节)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不耻劳辱。(1分)(2)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1分)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徐令彪之少子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D.超乃顺风纵火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2分)(2)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2分)13.按要求填空。(2分)(1)班超“诈侍胡”“约火攻”“杀匈奴”等细节表现了他
(成语)的性格特点。(1分)(2)文中“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的句意与司马迁《陈涉世家》中“
”有异曲同工之妙。(1分)10.(1)耻:认为„„羞耻。(2)然:通“燃”,燃烧。
11.B 12.(1)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几天了,现在在哪里?(2)其余的人全都拿着兵器埋伏在门两旁。
13.(1)智勇双全(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附: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班超有很大的志向,不拘泥于小节。但品性孝顺,在家里经常辛勤地做粗活,并不认为是劳苦羞耻的事。他很有口才,并且广泛地涉猎典籍。永平五年,他哥哥班固被征召做了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一起随哥哥到了洛阳。家里很贫穷,经常被官吏雇佣去抄写文书来供养家人。长时间的劳作后,有一次曾经停止抄录工作,扔掉笔感慨道:“大丈夫没有别的志向,也应当效仿张骞,出使异城,建立功业,来获取封侯的功名,怎么能长期做这种替人抄抄写写的事呢?”身边的人都取笑他,他说:“凡夫俗子怎么能知道壮士的志向呢?”过了很长一段时问后,显宗(明帝)问班固:“你弟弟在做什么?”班固回答说:“替官员抄写文书,挣点钱奉养老母。”皇帝于是让班超做了兰台令史。十六年,他被派遣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城。班起到了鄯善后,鄯善王广礼节非常周全地招待他,后来忽然就变得马虎怠慢起来。班超对他的从属官员说:“难道没有觉察出广对待我们礼节疏薄了吗?这一定是有匈奴的使者来了、他犹豫不决、不知何去何从的原因。聪明人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前就能觉察出来,何况现在形势已经很明朗了呢?”于是把西域的侍者召来,诈他说:“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几天了,他们现在在哪里?”西域侍者惊恐万状,把具体情况全部交代了。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最好的办法,只有借着夜色用火攻击匈奴人,让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兵力,一定非常震惊害怕,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消灭了这些敌人,鄯善人就吓破胆了,我们就大功告成了。”众人说:“好。”刚入夜,就带领着官兵直奔匈奴人的营地。正遇上大风呼啸,班超让十个人带着鼓藏到敌人住房的后面,跟他们约定说:“看到大火烧起来后,你们一定要一齐击鼓大喊。”其余的人全部带着兵器埋伏在门两旁。班超于是顺风放火,房前屋后的人一齐击鼓呐喊。敌人惊吓得乱了营。班超亲手杀了三人,官兵们斩杀了匈奴使者和部下三十多人,其余的一百多人全被大火烧死。班超于是召见鄯善王广,把匈奴使者的头颅拿给他看,鄯善全国上下震惊惧怕。
南康直节堂记
◆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①。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②称,不为皦察之政③,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④,而其为人可得也。堂成,君与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⑤,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节选自《栾城集》)【注释】①填委:堆放。②循吏:奉公守法。③皦察之政:皦(jiǎo):白、明亮。严明苛刻的政令。④说:同“悦”,喜欢。
⑤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
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揭()阴()
柯()安()
7.请在原文中另找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例句: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答句:。
8.请用/为下边的文言句子断句。(2分)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9.翻译下边的文言语句。(2分)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10.本文由树及人,相映成趣。请用文中的两个字来准确概括杉树与徐君的共同点。(2分)11.徐君一生被人所称道的德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摘录原文作答。(2分)12.积累链接:荷莲虽小,却也有着与杉树同样的品性。请默写出周敦颐 《爱莲说》中“莲”与“杉”品性相近的四句话(计16个字)。(2分)6.(4分)揭:高举;阴:树荫(阴)、阴凉;柯:树枝;安:怎么
7.(2分)①府史之所蹲伏
②而簿书之所填委(说明:二者任选其一即可)
8.(2分)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说明:断对一处得0.5分)9.(2分)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
(说明:“欲”“直”“折”“乎”四个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0.5分)10.(2分)直节 11.(2分)(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
(说明:答对一句得0.5分)
12.(2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说明:错一字扣1分)
第五篇:中考课外文言文习题精选.
2014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1,南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3题。
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日:“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泽,使虞人② 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③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
养叔进日:„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与不中,非巨所能必④矣。”(摘自《郁离子》)
[注]①田:同“畋”,打猎。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旃(zhan):红色曲柄的旗。④必:完全肯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王引弓欲射。引:(2)如使置十叶焉 焉;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欲闻射道乎?
3.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1.(1)引:拉开。(2)焉:于之,在那里。
2.你想要听(知道)射箭的道理吗?
3.①目标专一,做事容易成功;②目标过多,精力容易分散,③做事要专注,要善于排除其他干扰;④人们常常因为弄不懂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所以容易迷失方向}⑤做事的时候,目标过于分散,会让人无所适从。(答出其中一项或言之成理,均可;与文本不符,不得分)
【参考译文】常羊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要听射箭的道理吗?楚王在云梦打猎,让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跑了出来,鹿在楚王的左边出现,麋在楚王的右边交错。楚王拉弓准备射箭,有天鹅拂过楚王的赤色旗,翅膀犹如一片垂云。楚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向前说道:„我射箭时,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在百步之外,那么能不能射中,我就不能完全肯定了。”
对接中考
1.(12分)(2012,上海)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太祖视事东阁①,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②者。参军③宋思颜日:“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太祖喜日:“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①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②浣濯;洗涤。③参军;官名。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①此言甚善()②而虑我不能行于后()(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3)太祖“口”的神情和“口”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 D暗示太粗给予奖赏
2.(13分)(2011,南京)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水仙[清] 李渔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
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日:“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
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注 ]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 用玉做的耳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各司一时____②欲购无资____③请已之____④是何异于不反金陵____(2)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②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分)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提高训练
1.(8分)(2012,宁波)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英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注]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1)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 3
分)
①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A刚才 B假如C 接近D.向着 ②日月广明之道
()A道路 B道理
C引导 D.方法(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乃博览群籍 凡三往,乃见 B以《易》为宗 虽不能察,必以情 C忽于眠中 皆朝于齐
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 实是欲界之仙都
(3)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2.(9分)(2012,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日:“吾闻古之恶圃之士歌日:宁方为皂②,不圃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圃且陷不义,躬自戏圃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固,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圃,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圃,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谓日:“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圃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圃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作者:元结选自《唐文粹》,有删改)[注]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③圆:圆滑。④卿:公卿,泛指高官。⑤季川:元结的堂弟。⑥预: 参与。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有戏儿之器 闻:听说
R及见之 及:等到 C.趋焚之 趋:追逐 D.长必好之 好:喜欢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倒句:以悦婴儿 A何以战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皆以美于徐公 D.以光先帝遗德
(3)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
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3.(11分)(2011,山东潍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日:“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日:“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城。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日;“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日:“匈奴使来数日,令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日:“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日:“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5
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日:“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固震怖。(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节)(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①不耻劳辱。
⑦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徐令彪之少子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D.超乃顺风纵火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②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4)按要求填空。(2分)
①班超“诈侍胡“约火攻…„杀匈奴”等细节表现了他 一(成语)的性格特点。②文中“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的句意与司马迁<陈涉世家》中“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压轴预测
1.(10分)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心不在马
赵囊主学御(驾车)于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俄而与于期逐(追赶,这里指驾丰赛马),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日:“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日:“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最要紧的),马体安于车,人心调(谐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速(赶上)于臣。夫诱道(诱导,把马引到正路上去)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通“尚”,还)何以调于马?此君之
所以后也。”(《韩非子》)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
先则恐逮于臣 B子之教我御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此君之所以后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先则恐逮于臣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2)下列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是()A三易马/而三后 B此君之/所以后也 C先/则恐逮于臣 D.马体/安于车(3)翻译句子。
①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②而先后心皆在于臣
(4)赵襄主驾车比赛失败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发,请联系你的实际谈谈。2.(10分)阅读下面这篇短文,按要求答题。
读书佐酒(元)陆友仁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刹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日„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日:“君巨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日:“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 《研北杂志》),[注]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②外舅:岳父。③率(10):标准。④子弟;家中的晚辈。
⑤觇(cha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i),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好饮酒
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遽抚掌日
此天以授陛下(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以一斗为率(把、用)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D.与上会于留(在)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 3.(10)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范元琰为人善良范元琰,字伯蛙,昊郡钱唐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
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共菘①,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日:“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恳不泄也。”于是母予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选自《南史·隐逸下》)[注]①菘:白菜。(1)解释下列句中括号中的词。(4分)元琰(遽)退走 母问其(故),具以实答(向)所以退,畏其愧耻 自(是)盗者大惭(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走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
(3)文中的范元琰“待盗者”遽退走“伐木为桥以度之”,你赞同不赞同范元琰的做法?说说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