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4月缅怀先烈总结
2018学年度4月缅怀先烈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将设和爱国主义教育,以清明节为契机,我校结合实际,开展了缅怀先烈活动。我校主要想通过此活动,使同学们潜移默化中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不断深化爱党、爱家乡、爱祖国的革命情感;引导党员、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校精神文明与和谐校园的建设,激励同学们刻苦成才,立志报国。
此次活动开展得十分顺利。当然不足之处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有的同学不够严肃,影响了活动气氛等,但总体来说,此次活动还是开展得比较成功。
本次活动已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了解和学习英烈的英雄事迹,重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接受他人为社会奉献的精神的洗礼,唤醒了同学们奋发图强的意识,使同学们认识到国家的繁荣富强要靠大家共同努力。在学习中,同学们要积极进取,学习先辈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弘扬先烈的革命精神是我们作为当代学生的责任之所在,在工作中,同学们应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助人为乐,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并且要不怕苦,不怕累,要犹如松树一样的风格……。
通过此次“缅怀先烈”的教育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要使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第二篇:缅怀先烈总结
缅怀先烈,感恩幸福生活
一、活动目的
通过缅怀革命先烈,追忆他们所体现的精神。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培育和弘扬中国传统革命精神教育,让学生在革命精神的激励下,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活动主题:亲近传统,缅怀先烈,感恩幸福生活
三、活动时间:2014年9月30日 下午2:30
四、活动地点:三年级教室
五、会议主持:韩丽春
六、参加人员:三年级全体同学
七、活动准备
1、制作主题班会资料:幻灯片、黑板字、黑板报
2、部分同学上台演讲内容
3、拍照设备
九、活动过程
1、黑板报的设计
2、播放幻灯片,展示主题
缅怀先烈,感恩幸福生活
3、主持人宣布“缅怀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活动主题班会开始,并宣讲活动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4、革命事迹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呢?(学生自由发言)
5、讨论烈士精神:先烈们不朽的英灵,让我们深受启迪,也更意识到身上肩负的重担,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讲讲你知道的革命先烈以及你从他们身上学到的精神。(学生自由发言)
现在你们能做的是学好各门文化知识,掌握好各种科学技术,完善自己的思想,美化自己的心灵。
6、主持人总结 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
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他身边的草丛,这时,他只须打滚翻身即可避免烧身。但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战斗结束后,同志们在邱少云潜伏的位置上,看见他用双手在地上抠出的深深的土坑。刘胡兰:10岁参加儿童团,曾任文水县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1947年1月12日,年仅15岁的她,被国民党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15岁。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雷锋:和平时期的英雄模范,他有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他有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他有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他有从不懈怠的学习精神。
7、观看影片《王进喜》
8、主持人总结:我们今天能够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有这今天幸福的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把握现在,勇创未来”。诚然,我们未出生在战争年代,不能为祖国的解放而奋战沙场。但是,既然我们出生在这个和平发展的时代,就应该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战争的年代造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又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成栋梁的机会。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让我们把先烈们的宏愿铭刻在心,去刻苦钻研,为描绘一个更壮观的时代而努力。
三月,我们缅怀烈士从书本上读到革命先辈,三月,万物复苏,盎然春意。三月,最令人向往的日子。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的明天,人们总是不会忘记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可歌可泣。看烈士事迹,学烈士精神,踏上红色之旅。现在,我们是学生看到了吗,聆听了吗,感受到了吗?革命烈士的英勇和今天美好生活的我们也应该用生命,来之不易!在烈士陵园前,我站着留了影,像烈士那样撰写精彩的人生,此时此刻,我心潮涌起,我们能否踏着先烈足迹?!祖国的强大还得靠我们自己!我们能否把红旗扛起? 努力学习天天向上热爱劳动投身环保用心工作建筑辉煌奋勇争先为国争光
9、会后作业:会后,每人搜集一个革命先烈的故事,下次班会时讲给你的同桌听。并帮家里干活,体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感恩生活。
第三篇:缅怀先烈总结
缅怀先烈、先人的心得体会
严冬在春风中消退,岁月在奋斗中远去,不知不觉中又是一年清明时。当我们怀着崇敬而凝重的心绪齐聚烈士纪念碑前时,似乎先烈们就高高地耸立在我们每个人面前,那伟岸的身躯和结实的肩膀清晰地映入眼前。我们深深地体会到那一双双结实的肩膀负担着整个民族的兴衰,我们同样看到民族的兴起染上了一层浓浓的鲜红的血,有多少烈士在呼喊又有多少烈士在挣扎他们为建立共和国而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
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以摧枯拉朽之势,宣布了蒋家王朝的灭亡,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面对你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世纪的春风里,沐浴在新时代的阳
光下,那过去的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岁月和艰辛历程应该深深
地铭刻在我们心里,新的形势和任务赋予共产党员先进性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当今的大
学生我们要以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端正人生态度,好好学习,珍惜先进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富强做出贡献!
2012年4
月4日
第四篇:缅怀先烈总结
二(3)班 “缅怀先烈 继承传统” 主题活动总结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祭奠先烈、先人、先贤的节日。为了加强对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引导学生继承先烈遗志,弘扬传统文化,我校利用清明节前后这一教育契机,制定、进行了“缅怀先烈 继承传统”主题系列德育活动。二年级主要活动总结如下:
一是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后对学生介绍有关先烈的事迹介绍。通过讲话学生知道了革命先烈们的感人事迹。
二是出一期清明节专刊,以清明节缅怀先人,烈士为主题,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三是举行了一次“缅怀先烈、继承传统” 为主题的班队会,通过教育,让大家深深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让他们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努力学习,奋勇拼搏,在革命先烈爱国精神的感召下健康成长。
四是开展了“革命故事会”活动,在故事中同学们了解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位位伟大的感人事迹。体会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使他们真正明白了没有无数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不断激励自己珍惜今天,把握明天。
五是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全体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书籍。让同学们回顾历史,知道这一切都是那些英勇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育他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养成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五篇:缅怀先烈
缅怀先烈-
很多时候我们不会想到电视频目上的一个小镜头,会让那些传媒工作人员,包括导演,见习记者,再到灯光师,忙上一个钟甚至大半天,他们对观众的负责体现在对追求工作的完美,从摄像,灯光,到拍摄,每一个动作,细节……
在每声振耳欲聋的枪声,炮响中,你仿佛置于那场残酷,愈烈的战争中:是什么样精神可以让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激昂向前?又是什么样的信念可以让他们直面生死? 在采访那些幸存者身上,你会发现对他们的景仰是油然而生的,天下是他们打下来的,而那些英雄就在镜头前,就在你面前,你会作何感想?
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和岁月的磨励,他们更懂美好生活的不易,半个多世纪的光阴似乎并没有消退他们的记忆,年迈的他们有点一段记忆由新,永远无法磨灭的那段血的历史……
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战争是那么久远的事情,他们讲的对我们而言只是故事,更是传奇,但也就在他们的上半辈确是真的经历过出生入死,他们的生命在随时会在那个时候消失,而十年,二十年,半个世纪,他们也将不能再见证这段真实的历史,是的,那时也真的只是历史了……
有的人死了,但他们还活着,是的人不可能永生。在那一个个丰碑面前,能否让我们这些后人记起那些曾经同我一样年轻的生命?又如何去理解战争同牺牲?
也许只有穿上军装,身为战士,才能深圳意识到这份责任……
生与死的距离一直都是人们在探讨潜在而深刻的话题,也许那些英雄们并不知道生与死的意义,也没有考虑孰重孰轻,但他们用热血,用生命,用牺牲去诠释了永生的涵义,诠释了生存的特殊一面……
我不相信有鬼魂的存在,但是现在我真的希望有天魂保佑他们:安息!
《大决战2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在辽沈战役打响的同时,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遵照中央军委的示指,着手策划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华东野战军及时切断向徐州收缩的黄百韬兵团的退路,并将其包围在徐东碾庄地区。同时,中原野战国攻战了军事重地宿县,切断了徐州刘峙集团的陆上退路。
蒋介石调杜聿明回徐州作战,敌人几路兵团云集逼近徐州,淮海战役形势异常严峻。国共双方统帅斗智斗勇,频频调兵遣将,经过十几天的激烈战斗,黄百韬兵团被歼,杜聿明集团被围困,黄维兵团全歼。蒋介石虽多方设计救援杜聿明集团,但因军无斗志,终致全军覆灭,具有决定意义的淮海战役大获全胜。
其实,去年大家就在电影《建国大业》里看到过关于淮海战役的情节片段,战役结束后,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人民鸣锣鼓舞欢心庆祝的场面,中央首脑也高唱国际歌喜极而泣,窗外一位小女孩似懂非懂的看着那一刻......。
要是相对来讲,我们其实大多也是“小孩子”,我们很多都不明白关于淮海战役及其他许多关于战争的事情。在《淮海战役》中,涉及很多关于战略与战术还有历史及政治等方面的问题。20年前最初看《大决战》的时候,我们不少人就连提问可能都不知道怎么个问法,我便是如此啦。不过当时与现在,我们对有几段的情节始终应该没有过太多疑问,因为这几乎可以讲是中外都非常知晓的历史事实。那几个影片情节在《建国大业》中其实也描述的较为到位。其中一段就是当时的财务部长陈布雷之死所反映出的当时的历史事实——四大家族敛财,孔氏在蒋介石政府面临崩溃之时仍在上海囤积大批库存以抬高物价,片中蒋经国也以吸血蚊虫之类来比喻那些人。民心在当时来说可以用尽失来形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三民主义与国民党政府当时的状况相比应该算是一个很大的讽刺。在片中,陈布雷也不得不就“民心”而提出一些所谓“荒谬”的想法从而惹恼了蒋介石。还有一段于《淮海战役》中,群众运输队冒生命危险为解放军运粮的片段也是非常经典的。正如刚才说了,小孩子不懂,但过来的长者对很多事情都要心中有数:一位运粮队中的老大叔,在车架上刻下了很多记录队伍行径路线的记号以备往后回顾,但不久他便牺牲在趁夜偷袭运输队的飞机炮弹下。影片中的这种情况其实还属描绘得相当简捷的了,在片中具体介绍过,当时先后有数百万人民群众支援淮海前线,一共出动过的牲口运输车、人力车、扁担、布匹、衣鞋等物品都是数以几十万上百万计的。以至于,国民党反动派竟然动用飞机去轰炸阻止这样大规模的援助行动。可是这依然无法阻止淮海战役的战局发展,“六十万”与“八十万”的这场被国外名校列入教科书的浩大战役之胜者还是前者。片中也说过,用后来陈毅元帅的话来讲——“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同时,这数百万的人民群众是各省的自发力量,具体的数据影片中都有向世人汇报。这一来,影片中来自河南的,本是作小贩的邱清泉集团通讯兵丁小二那段由国军转投解放军的描述便不难理解了;解放军后勤文艺团演出“白毛女”时,台下观众群情激昂愤然的那一幕也不难理解了。仔细想想,这以上的情节片段也可以不再太认真的去研讨对应的电影中具体的战局细节问题了,因为《淮海战役》描述的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会战,要细致的话,可以具体出很多很多的情节内容,我想这个说法不算夸张,不要忘记这场战争的主角其实是人民。一个反动势力,也许对人数不占优的反抗之的对手会有所乎视大意,但当其面对几百万、数千万,甚至数亿的世人声讨之时,若不及时悬崖勒马,那等待着不合理事物被消亡所需耗用的时间定会是指日可待。影片中毛主席讲过的那番话也正是同样的道理:两种力量真正交上手了,斗争的规模会以几何式的速度来增长,随着冲突的激烈进程发展,渐渐白热化了,由量变到质变了,不得不燃烧了„„。这些说法是在研究战局的情节中出现了,刚写的不是原话,只是用理解后的表达啦。但也可以讲本片不是主要用心在于教会后人怎么去战略用兵,而实际是在提示人们这样的一个不变的道理。片中不需过多的以战术的角度去作欣赏,甚至只需听而不需看着图像也足够,完全可以‘听’明白一个因果关系的历史进程之必然结果。
只是说,如果作为外国人的话,那还是见意其看看咱们中国的大片中那众多非电脑效果制作出来的浩大场景,且都是来源于全世界人们都知道的史实事件与人物,而不是某几位大导演的丰富想像力。说到这里,我们自己也应做到知足与珍惜,因为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华夏之文化历史实在是为咱们提供了太多太多的学习空间,不去正确的利用反要怨天尤人等等的话也未免太过冤枉不值。
当然,本片描述的是一场战役,不能完全摆脱看待战争的态度。《淮海战役》是大决战中的决定性一战,其胜利结束也意味着解放战争的基本宣告胜利,大家知道影片的长度就是不用多讲的啦,长达210分钟有多,是一般电影长度的两倍有多,这当然不是想观众受累,而是为了尊重历史必须将重要的情况交待给所有国内外观众,且像这种类型的“重量级”影片在多年后都要时不时的亮相银屏,基于长远考虑也要仔细打造这部大片经典,马虎不得。好比是双方将领的言行了,我们似乎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不同点是蒋介石与其
部下之间的‘不协同性’处处可见,尤其是蒋与主要指挥人物杜聿明之间的矛盾分歧甚为明显。而解放军方面就从毛主席发的一份电报中所明确的,会战中除主要原则已确立外其他在作战中所产生的情况不需个个请示而直接由刘、陈、邓统一指挥。而且华东野战军的粟裕将军也被许多后人认为是立了淮海战役的大功。而粟裕还是当时解放军指挥前委中年龄最小的司令。而恰好相反,当时连美方的‘军事顾问团’也都跟着非常有意见的正是蒋介石总是插手作战部署,除其可谓正兵败如山倒外,还与其不得人心‘心中无数’有着必然的关联。这可谓双方最主要的不同点之一了。影片中也可以说花了很多手法加以描述,其成分可谓要比起“战火”方面花的心事还要复杂还要多。
另外双方也有相类似的一些态度与倾向,这样举个例子吧,这个问题没有直接赋予大段的情节及描述,要认真观看思考才可有所体会。就像我们以前在历史书中学习的一样,其实当时国民党的很多很多官兵们都并非一心要作战到底,这点从影片中的国军方司令杜聿明的言语中可以读出其一二,还有国军一些部队的起义也说明了问题。
而解放军指挥部的几位将领,还有广大的解放军将士们也在影片中或直接,或间接的流露出对伤亡的尽可能避免,不希望损失过大等态度。所以,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后人,永远要去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与和平——那是前人用了无数实践与牺牲才换来的,我们如果忘记那众多的过去,就与背叛无二了。喜欢电影的朋友们都会‘心中有数’,除了《淮海战役》以外,不知道还有多少的中外影片已经或正在提醒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