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奥数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小学六年级奥数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张新荣
指导思想:教育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力争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应用数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作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素养上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为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引领学生走进神奇的数学的海洋。
工作思路:
1、处理好课内和课外、基础与兴趣之间的关系。
2、精心准备,上好每一节兴趣培养课,注重知识的现实性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不能强制要求训练和辅导。
4、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的先后顺序。
5、贯彻集体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形式。
6、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切实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7、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切实调动学生与数学的感情,对今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有帮助。活动内容:
1、分数运算技巧;
2、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3、抽奖问题;
4、列方程解应用题;
5、点阵规律;
6、相遇问题。
六年级上学期学困生辅导计划
一、基本情况:
由于本班学生男生较多,且调皮者居多,对学习不太重视,家长辅导不够,所以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甚至还有极个别学生脑子反应迟钝,痴痴呆呆,不知学习是什么,让老师大费脑筋,见于这种的情况,需要耐心的下一番功夫,为此特制订辅导计划如下:
二.查明原因:
1、家庭的不良影响,对学生太娇惯,听之任之,孩子任性,不听父母教诲,有些家长文化水平低,无辅导能力,对孩子的学习不过问。
2、教学方法不当,现代教育形成的不断改革,对学生应该有新的教育方法,有的教师只考虑自己怎么教,不管学生怎么学,更不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困生越来越差。
3、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主动性,对学习毫无兴趣。
三、方法措施:
a)查缺补漏,对症下药,个别辅导。
b)克服偏见,树立信心,沟通情感,理解尊重学困生。c)发挥他们的特长,因材施教,因势利导。d)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方法。e)加强心理疏导。
通过各种方式多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对他们的进步及成功做肯定评价。
第二篇:奥数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奥数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展示数学的神奇智慧和艺术般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进深奥的数学世界之中。
二、内容及活动安排:
第一次
活动内容:规律填数
活动目的:通过规律填数的研究,使学生能找到一个数列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二次
活动内容:规律填数
活动目的:进一步进行规律填数的研究,使学生能找到一个数列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三次
活动内容:简单推理
活动目的: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逻辑推理问题”的研究,使学生能在许多问题中找到关键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四次
活动内容:简单推理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日常生活中一些“逻辑推理问题”的研究,使学生能在许多问题中找到关键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五次
活动内容:应用题
(一)活动目的:通过应用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解一般应用题的方法,会解一些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六次 活动内容:应用题
(一)活动目的:通过应用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解一般应用题的方法,会解一些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七次
活动内容:算式谜题
活动目的:通过对算术运算式子的研究,依据运算法则,进行适当的判断推理,从而把算式补充完整,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八次
活动内容:变与不变
活动目的:通过对加、减、乘、除法的研究,了解和、差、积、商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九次
活动内容:变与不变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加、减、乘、除法的研究,了解和、差、积、商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次
活动内容:错中求解
活动目的:通过对“错中求解”的研究,使学生在熟悉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隐含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正确的结果。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一次
活动内容:错中求解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错中求解”的研究,使学生在熟悉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隐含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正确的结果。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二次
活动内容:和倍问题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和倍问题的研究,使生了解什么是和倍问题及如何解和倍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研究表明,数学学习兴趣是一种自觉的动机,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是数学学习中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内容。
数学学习兴趣常表现为喜欢或不喜欢数学。研究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逐渐下降,高年级下期是兴趣分化的明显时期。但总的来说,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学生还是最喜欢数学。数学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兴趣有显著的相关性。浓厚的兴趣产生较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注意集中于数学学习,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并乐于迎接学习中的各种挑战。稳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逐渐形成的,需要长期培养。
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下面几个环节: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协作关系
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秘诀。
二、高超的教学艺术是引发数学学习兴趣的保证
调查表明,学生学科兴趣形成的最重要条件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努力的方向包括:
(1)练好教学基本功
随着教学理论的深化,人们对教学基本功含义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除了课堂组织、语言表达、板书、画图等传统内容以外,还包括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尤其中新课程理念下,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大量应用,教师通过网络吸取大量的信息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教师的分析能力也是完成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素质。心理学家认为,任务分析大致可以区分为四大类,即过程分析、能力(或技能)构成成分分析、专家-新手差异分析和综合分析。
(2)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数学教学中应当处理好的关系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与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培养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与教师的讲解引导之间的关系;新的数学知识与已有数学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共同要求与学生个性差异之间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等等。这里就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这“四个基础”之间的关系作些讨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累积是形成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的前提,能力和态度又反作用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制约着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速度、深度、难易程度和巩固程度。因此,数学知识的习得、数学技能的形成和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的培养数学活动过程中,它们之间有同一性、同步性,从根本上说必须协调发展。“四个基础”是数学学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我们可以借用 “冰山模型”来对“四个基础”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冰山有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和隐藏在海面以下的“冰山基座”,浮在水面上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就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隐藏于水面下的看不见的部分则是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它是支撑着浮出水面部分的基础。正如冰山由显出水面和隐于水面两部分组成一样,数学学力也可以分为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两部分。显然,显性学力是由隐性学力支撑的,隐性学力是显性学力发展的动力;而显性学力的获得和不断加强,又使得隐性学力更加巩固,并得到不断升华。数学学力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形成显性部分,同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对数学知识中蕴含的观念、思想和方法的领悟,获得数学学习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探究能力以及数学观念态度等作为数学学习潜力的隐性学力。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隐性学力的形成,有一个从模仿到认同再到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内隐的、潜移默化的。隐性学力的获得,教师有意识的指导是关键。过去的数学教学比较多地关注了学力的显性部分,而对隐性部分有些忽视。“四个基础”协调发展的数学学力规则追求显性学力与隐性学力的和谐统一,是一种发展性学力观。
(3)学会创设问题情境,搞好启发式教学
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教学实践表明,只有那些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问题情境,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任务的难度是形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不需经过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务,或经过再大努力也不能完成的任务,都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只有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迫切希望掌握之。所以,问题情境的形成表明了学习任务与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既适应又不适应。完全适应或完全不适应的状态都不构成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首先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材结构,把握新旧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有数学认知结构和智能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按照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学生数学思维规律,从已知到未知、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地安排内容。
问题情境的创设,既可通过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又可以作业的方式提出;既可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从学生的日常经验中引进。例如,开始学习“有理数加减运算”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准确率不好的特点,结合数学故事《一个小数点和一场大悲剧》来教育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仔细完成好运算。.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奥数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张明月
2017年7月18日星期二
第三篇:奥数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奥数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展示数学的神奇智慧和艺术般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进深奥的数学世界之中。
二、内容及活动安排:
第一次
活动内容:规律填数
活动目的:通过规律填数的研究,使学生能找到一个数列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二次
活动内容:规律填数
活动目的:进一步进行规律填数的研究,使学生能找到一个数列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三次
活动内容:简单推理
活动目的: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逻辑推理问题”的研究,使学生能在许多问题中找到关键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四次
活动内容:简单推理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日常生活中一些“逻辑推理问题”的研究,使学生能在许多问题中找到关键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五次
活动内容:应用题
(一)活动目的:通过应用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解一般应用题的方法,会解一些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六次
活动内容:应用题
(一)活动目的:通过应用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解一般应用题的方法,会解一些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七次
活动内容:算式谜题
活动目的:通过对算术运算式子的研究,依据运算法则,进行适当的判断推理,从而把算式补充完整,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八次
活动内容:算式谜题
活动目的:通过对算术运算式子的研究,依据运算法则,进行适当的判断推理,从而把算式补充完整,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九次
活动内容:变与不变
活动目的:通过对加、减、乘、除法的研究,了解和、差、积、商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次
活动内容:变与不变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加、减、乘、除法的研究,了解和、差、积、商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一次
活动内容:错中求解
活动目的:通过对“错中求解”的研究,使学生在熟悉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隐含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正确的结果。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二次 活动内容:错中求解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错中求解”的研究,使学生在熟悉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隐含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正确的结果。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三次
活动内容:合理安排
活动目的:通过对合理安排的研究,使生掌握统筹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四次
活动内容:合理安排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合理安排的研究,使生掌握统筹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五次
活动内容:简单排列
活动目的:通过对简单排列的研究,使学生掌握排列、组合的一些简单解法。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六次
活动内容:简单排列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简单排列的研究,使学生掌握排列、组合的一些简单解法。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七次
活动内容:和倍问题
活动目的:通过对和倍问题的研究,使生了解什么是和倍问题及如何解和倍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八次
活动内容:和倍问题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和倍问题的研究,使生了解什么是和倍问题及如何解和倍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九次
活动内容:有趣余数
活动目的:通过对有趣余数的研究,会解此类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二十次
活动内容:有趣余数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有趣余数的研究,会解此类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研究表明,数学学习兴趣是一种自觉的动机,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是数学学习中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内容。
数学学习兴趣常表现为喜欢或不喜欢数学。研究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逐渐下降,七年级下期是兴趣分化的明显时期。但总的来说,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学生还是最喜欢数学。数学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兴趣有显著的相关性。浓厚的兴趣产生较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注意集中于数学学习,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并乐于迎接学习中的各种挑战。稳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逐渐形成的,需要长期培养。
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下面几个环节: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协作关系
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秘诀。
二、高超的教学艺术是引发数学学习兴趣的保证
调查表明,学生学科兴趣形成的最重要条件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努力的方向包括:
(1)练好教学基本功
随着教学理论的深化,人们对教学基本功含义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除了课堂组织、语言表达、板书、画图等传统内容以外,还包括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尤其中新课程理念下,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大量应用,教师通过网络吸取大量的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教师的分析能力也是完成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素质。心理学家认为,任务分析大致可以区分为四大类,即过程分析、能力(或技能)构成成分分析、专家-新手差异分析和综合分析。
(2)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数学教学中应当处理好的关系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与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培养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与教师的讲解引导之间的关系;新的数学知识与已有数学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共同要求与学生个性差异之间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等等。这里就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这“四个基础”之间的关系作些讨论。
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累积是形成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的前提,能力和态度又反作用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制约着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速度、深度、难易程度和巩固程度。因此,数学知识的习得、数学技能的形成和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的培养数学活动过程中,它们之间有同一性、同步性,从根本上说必须协调发展。“四个基础”是数学学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我们可以借用 “冰山模型”来对“四个基础”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冰山有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和隐藏在海面以下的“冰山基座”,浮在水面上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就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隐藏于水面下的看不见的部分则是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它是支撑着浮出水面部分的基础。正如冰山由显出水面和隐于水面两部分组成一样,数学学力也可以分为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两部分。显然,显性学力是由隐性学力支撑的,隐性学力是显性学力发展的动力;而显性学力的获得和不断加强,又使得隐性学力更加巩固,并得到不断升华。数学学力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形成显性部分,同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对数学知识中蕴含的观念、思想和方法的领悟,获得数学学习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探究能力以及数学观念态度等作为数学学习潜力的隐性学力。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隐性学力的形成,有一个从模仿到认同再到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内隐的、潜移默化的。隐性学力的获得,教师有意识的指导是关键。过去的数学教学比较多地关注了学力的显性部分,而对隐性部分有些忽视。“四个基础”协调发展的数学学力规则追求显性学力与隐性学力的和谐统一,是一种发展性学力观。
(3)学会创设问题情境,搞好启发式教学
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教学实践表明,只有那些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问题情境,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任务的难度是形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不需经过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务,或经过再大努力也不能完成的任务,都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只有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迫切希望掌握之。所以,问题情境的形成表明了学习任务与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既适应又不适应。完全适应或完全不适应的状态都不构成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首先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材结构,把握新旧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有数学认知结构和智能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按照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学生数学思维规律,从已知到未知、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地安排内容。
问题情境的创设,既可通过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又可以作业的方式提出;既可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从学生的日常经验中引进。例如,开始学习“有理数加减运算”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准确率不好的特点,结合数学故事《一个小数点和一场大悲剧》来教育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仔细完成好运算。课堂上事先由一名学生准备好故事.在数学课堂上自然的引入故事,通过活动来教育感染学生,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
展。
二、教材简析: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材课程,主要设计理念是:趣味性、实践性。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实现数学观念的构建,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学习内容以数学游戏、数学
故事、数学实践活动为主。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
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6、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四、时间安排:
单周四下午3:40——4:40
五、主要措施
1、以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程纲要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依据,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2、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课上组织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把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落实下去。
六、内容安排
1、认数
2、我的位置
3、趣味拼图
4、折一折,比一比
5、我会编故事
6、猜一猜
7、找规律
8、生活中的数字
9、巧摆火柴棒
10、有趣的数学题
一、成立背景
我党在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上分别提出了“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思想,十七大报告中又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契机。新课程理念把“育人为本”确立为教育观,“人才多化,人人能成材”确立为人才观,把“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作为教育价值观。在数学课程中,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另外,我校狠抓“小事工程”,今年,又倡导理科教学,而数学是立刻之基。在这种背景下,笔者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决定成立一个兴趣小组委员会,旨在引导、激励各小组更好的开展工作,使新课程改革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经过近一个月的酝酿,最后,决定将委员会名称定为“北极星数学兴趣小组委员会”。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具有指引作用。北极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距天球北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所以,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二是,代表发起者。发起者名叫史纪鑫,甘肃镇原人,地处中国北部,因此,取了一个“北”字,“极星”含有(纪鑫)的谐音。
二、教育理念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可持续发展奠基
三、文化价值
以人为本,人尽其才
四、理论指导
以《数学课程标准》(2003年修订本)理念为指导
五、总体目标
1、通过委员会指引、激励,培养一大部分数学爱好者、研究型学生,尽早发现一些数学上有天赋的学生。
2、通过模拟课——当小老师。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胆量、表达、思维、组织、合作、交流等各种素质。
3、通过小组长、大组长、课代表、数学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提高部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
4、通过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让每位学生亲身体会自己的价值,感受集体的温暖,从而形成良好的、正面的、积极的健康心态。
5、通过各组员、小组长、大组长、数学辅导员、课代表、学习委员及数学老师,相互间合作交流、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意识,进而提高他们自主、合作、交流能力。
6、通过《数学与生活》校本教材的学习,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有关,数学与我有关,从而形成我要学数学,我要用数学的强烈愿望。
7、通过设立创新奖、奥数奖、记忆奖、进步奖、优秀奖、鼓励奖、突出贡献奖、书写工整奖、先进工作奖、模范带头奖、小老师奖、多次完成目标奖、积极回答问题奖、等奖项。全面的、最大限度的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一个积极地、和谐的、以人为本的学习氛围。
8、通过全方位的激励,使每位学生在这里感受成功的喜悦,分享成功的快乐。
六、管理模式(见邮箱)
(一)北极星数学兴趣小组委员会课堂管理模式
(二)北极星数学兴趣小组委员会课外管理模
(三)学生个体交流示意图
(四)北极星数学兴趣小组委员会领导机构
(七)评价体制
以鼓励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手段,全面科学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八)岗位职责
1、顾问:对委员会的整体工作进行理论指导。
2、主任:主持委员会全盘工作。
3、副主任甲:负责组织数学辅导员,在空当时间对数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辅导,同时指导检查员的工作。
4、副主任乙:负责指导文书、会计、记录员工作。
5、文书:负责起草各种计划、制度及奖励决定。
6、会计:负责账务及经费管理。
7、记录员:做好每次会议记录及小老师课的听课笔记。
8、检查员:负责检查各组任务的落实情况及考核工作。
9、数学辅导员:在数学老师不在时,指导学生学习,解决共性问题。
(九)远景规划
1、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升自身的数学素质。
3、丰富文化生活,给学生中学阶段留一点美好的回忆。
4、帮助后进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一大部分尖子学生。
5、完成《数学与生活》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6、建立网站,在网上互动学习。
(十)活动经费
1、发起人每期捐款50元。
2、其他学员自愿捐款。
(十一)其他方面
1、先成立“北极星数学兴趣小组初一(4)班委员会”进行试验。
2、委员会顾问请包级领导和班主任担任。主任由发起人史纪鑫担任,其他委员在班级民主选举产生。
3、委员每期更选一次。数学辅导员半学期选一次。
4、奖品为学习用品、书籍、励志图画等。
5、《数学与生活》校本教材共分三部——学前版(六年级一下)、初级版(七~九年级)、中级版(高一~高三)。在近一两年内,先争取完成《数学与生活》校本教材的初级版编写工作。内容可面向全体学生收集,投稿人写清姓名、班级、内容出自的刊物名称、作者、出版时间、页码。
(十二)《数学与生活》基本框架
一、数学家小故事(了解数学家的生活,奋斗历程及相关贡献)
二、有趣的数学(数学谜语、数学幽默、趣味数学题)
三、神奇的数学(探究性题,主要通过观察、归纳、猜想、证明感受数学的理性美、深邃美)
四、统计中的数学(博弈、概率与统计方面的问题)
五、有用的数学(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问题)
六、先进的数学(几何画板应用、幻灯片制作演示、Photoshop CS等)
第四篇:二年级奥数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二年级奥数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靳利平
新学期奥数兴趣班开班了,为了有计划、有目标、更系统地进行教学,特制定本计划。
一、教学宗旨
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宗旨。让学生在轻松、快乐、趣味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奥班学生基本情况。
奥数共有11人,这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有余力、基础扎实、热爱思考,对数学具有钻研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促进数学思维更好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走进数学的乐园,享受学习数学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3、培养学生刻苦钻研、不怕困难的精神。
四、评价机制。
实行课堂评比竞赛,根据课堂表现进行加或扣分,每次课结束后总结并发放奖励卡,奖励卡可在期末兑换奖品。
五、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第五篇:2018年上期三年级奥数兴趣小组活动计划[模版]
2018年上期宜章思源实验学校 三年级奥数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欧阳凤
一、活动目的
为了提高数学学习的氛围,引起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兴趣,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方法以及思维方式的转变,充实并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特拟定该计划。
二、活动目标
通过以少带多、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
三、指导老师
欧阳凤 范利希
四、活动对象
三年级学生
五、活动内容
结合教材与大纲,在课本知识的范围内,针对重点、难点进行精心的遴选。精讲精练,争取让所有参加的学生做到“有兴趣、有所思、有所得”
六、活动时间: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特殊情况另行安排)
七、活动地点:待定
八、采取的措施:
1、做好组织工作,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数学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为期中,镇区各种竞赛培养优秀学生。
2、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总之,开展奥数兴趣小组活动,使之规范化、制度化、防止一阵风、形式主义,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老师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英语兴趣小组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
九、活动要求:
1、凡报名参加的学生不许中途换人。(特殊情况由班主任先向辅导老师告知。)
2、凡报名的学生要按时参加活动。连续2次或超过3次无故不参加上课的,作弃权处理,并通知到班主任。
3、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活动地点。
4、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活动室大声喧哗,破坏、损坏活动室的财产。
5、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6、名额分配:任课老师和班主任根据学生数学基础和自愿参与度进行筛选,确定名额。
7、上课时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上课的要履行请假手续。
8、希望各班主任、科任老师积极配合,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