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科学技术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同志生前十分关心和密切注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具体、直接地指导和大力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在这一伟大的实践中孕育和形成了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在理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践中发挥了并继续发挥着巨大的现实作用,已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全面地把握这一思想对于建设四个现代化尤其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迄今在邓小平理论的宣传和研究工作中,并没有把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放在应有的高度。事实上,无论从内容、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看,科学技术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整个系统中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子系统,它应占有自己的位置,把它分散在邓小平理论的其他部分中进行研究和阐述是不恰当的,不利于更深刻地揭示它丰富的内涵和精髓。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的是非得失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拨乱反正,使党的工作重心重新回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正确认识和把握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第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上的积极成果,使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认识,回到了正确的轨道。邓小平指出:“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毛泽东同志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在重新审视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态势,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矛盾进行深刻分析之后,邓小平对现阶段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他指出:“多少年来我们吃了一个大亏,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文化大革命‟更走到了极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在此基础上,由邓小平亲自指导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了全面而准确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初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这样,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第二,创造性地发展了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区分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邓小平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和社会经济基础是相适应的,但是“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这些具体做法是为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确立的具体制度、体制和政策。基本制度和具体做法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基本制度决定和制约这些具体做法,具体做法又决定和影响基本制度优越性发挥的程度,甚至严重影响基本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与生产力发展相矛盾的,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对这些旧体制的改革不是取消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中国的问题不在于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不够高,而在于没有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不同层次找到相应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果不对旧体制进行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于和具体做法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基本制度决定和制约这些具体做法,具体做法又决定和影响基本制度优越性发挥的程度,甚至严重影响基本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收起
第二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意义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实践的结晶,时代的精华。对理论而言,是伟大的创新;对实践而言,是伟大的纲领。我们在学习中体会到,这种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代表”为我们提供了根本要求和衡量标准,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认识武器,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工作依据。具体地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衡量和检验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它要求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必须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以此进行审视,以利我们的改革开放能够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适应时代进步要求,不断向前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思想指导和认识武器。它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给了我们新的认识工具,擦亮了我们观察事物的眼睛,可以帮助我们在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各类现象面前认清形势,明辨是非,坚定信念,增强信心,与时俱进,经受考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我们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和工作依据。它要求我们把“三个代表”作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努力实践“三个代表”,身体力行“三个代表”,把“三个代表”贯穿到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
理论源于实践,实践需要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规律性认识,是本质性概括,它的实践意义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充分地展现出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简言之,就是建设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党,以“三个代表”建设党。“三个代表”与党的全部历史相伴随,也与每个党员的全部工作相联系;是对全党的总体要求,也是对党员个人的具体要求。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人民日报社的同志一定进一步学习好运用好《论“三个代表”》这部光辉著作,更好地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第三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意义的深入思考
【 作 者】王同起
【作者简介】王同起 天津师范大学马列主义研究所教授(天津 300073)【内容提要】“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核心内容。从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看,它是中国文化发展两次重大质变中后一质变的继续和新的里程碑;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看,是继武装革命、社会革命、政治革命、经济文化革命之后,开创了经济革命并举的新时期;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看,则清楚地表现为第三次轮进式发展的重要开端。【摘 要 题】学习园地•历史地位 【关 键 词】“三个代表”/意义/新思考 【 正 文】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对于解读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加强新世纪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大有裨益。
一
从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看,“三个代表”具有鲜明的新时代文化建设导向作用。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与世界其他古老文明相比,中国文化生命力极强。当古印度文明遇到雅利安人入侵哈拉巴文化泯灭,巴比伦文明遭受亚述人洗劫而夭折,古希腊和古埃及文明只剩下残存的遗迹和少量书卷时,中国文化却不断兼容其他异域文化,呈现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直到近代,中国文化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才风光不再独享。经历数千年发展与变迁,华夏文明经历了两次重要的质变: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推动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形成维护皇权和封建等级制度的伦理纲常思想;另一次是近代的文化探索,以新文化运动为起点,旨在寻找适合新时期发展的中国文化建设道路。前一次质变,确立了儒家学说的领导地位,并与封建制度紧密结合,统治人们思想达两千年之久,迄今仍在社会各层面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后一次质变,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文化体系,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中国古代文化之所以能够不断兼容周边异域文化而不被同化,根基于自身的先进性。我国封建社会历史很长,社会形态比较发达,既有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完备的国家机器,还有深入社会各阶层适合封建社会结构运行的伦理道德观。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文化经过长期演变,远远超过周边异邦蕞尔小国或社会形态尚欠完善的少数民族。因此,蒙古族和满族入主中原后,也被儒家文化所同化,并形成更具生命力和凝聚力的中华文化体系。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中国所面对的是社会形态相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和文化,不能像以往那样将其兼容。于是,中国文化的发展就出现了错综复杂的中西体用之争。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化启蒙运动,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彻底否定封建社会的旧道德、旧习俗、旧传统,为中国人民展现出一条寻求光明的通道。其直接影响便是造成中国文化向“世界化”发展,即完全抛弃原有的文化传统,全盘接受西方文明。“五四”以后,我国文化界几度出现中西之争,复古思想亦曾喧嚣一时,但总趋势仍是西方文化的传播居于主导地位。中国文化大规模向民族化复归凸显于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全民族抗战,极大地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民族文化也随之得到张扬。如这一时期文艺领域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最终导致“中国化”概念的提出。同样,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毛泽东在陕北的窑洞里构思出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伟大设想,为抗战时期的文化乃至以后文化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文化出现三条不同的发展道路:第一条是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新文化;第二条是国民党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名,固守旧传统、旧道德与旧习惯;第三条是一批曾接受西学影响又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知识分子试图改造传统文化,建设新儒学。由于近代国情和特殊的政党政治的影响,战后国共两条不同的道路代表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向,而新儒学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展露出锋芒。[1]
国民党固守旧文化的道路显然不合时宜。在世界文明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现代,重新祭起五四时期被打倒的诸如“忠孝节义”等封建礼仪,无非是对历史的嘲弄或文明的倒退。中国共产党则坚持民族化、科学化和大众化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方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文化,付出了艰辛努力,并在建国后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文化状况和社会精神风貌。但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使人民打破了对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的憧憬,重新陷入求索新文化的迷茫。
进入20世纪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为新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他们甚至提出21世纪将是中国文明向世界急剧传播的时代。同样,这一结论被现实粉碎,20世纪末的经济大衰退很快打破了新儒学孤芳自赏的“繁荣”。
中国文化需要发展。发端于20世纪初的中国文化第二次革命经过近百年的探索,需要明确继续前进的方向。跨入新世纪,江泽民同志及时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共产党员要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无疑把握住了中国文化发展的脉搏,适时提出了新世纪应该加强文化建设的任务,是颇具远见的划时代之举,必将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上发挥承上启下的导向作用。
二
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看,“三个代表”具有全面开创党的建设新时代的深刻内涵。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它自诞生伊始,便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奋斗的目标,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探索和巨大的牺牲。围绕这一奋斗目标,党的建设迄今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1.1921-1949年,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解放人民,夺取政权,党的建设带有鲜明的武装斗争的特色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大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各革命阶级和阶层的有志之士为谋求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但因敌人强大而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这种状况长期没有改变。因此,中国革命是在敌强我弱的局面下进行的。
在旧中国,反动阶级掌握政权和武装。广大人民享受不到丝毫民主权利,任何不满或反抗只能遭到更残暴的镇压。因此,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自国民革命失败后独立自主地开展了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武装反抗国民党新军阀的斗争。以后,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党始终掌握武装斗争的领导权,特别注意加强了军队中党的各项建设。
中国共产党以谋求全民族解放为目标,在政治上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相继与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甚至大资产阶级部分派别结成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不仅注意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还逐渐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与策略,有力地推动了革命战争的开展。
为加强对革命战争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思想和组织建设。1940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堪称近代中国第二次思想解放。它解决了在一个农民为主的国度里,如何建设具有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革命政党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重大的贡献。正是这场整风运动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很快赢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所以,毛泽东称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这一时期,党的一切工作都服从于革命战争的需要,最后夺取政权。
2.1949-1956年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恢复国民经济,进行一化三改,党的建设主要是推动社会改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诞生,党的建设面临新的调整与转折。党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段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经济上五种经济并存,个体私有制约占2/3,与过去设想的社会主义有很大差距。
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中国共产党发动广大群众,开展五大运动,将政治斗争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荡涤旧社会的污毒,使社会风貌焕然一新。经过短暂的国民经济恢复,党又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个体私有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根基于落后的生产力。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胜利以后,几千年来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基本结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期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借鉴苏联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阐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论述了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等。但是,由于传统社会主义的影响,片面追求理想化的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渐渐迷失了正确的方向。
3.1956-1976年,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初步探索,追求理想化的社会主义,及至发动“文化大革命”,党的建设的重点是开展政治革命
1957年的整风反右带有明显的政治革命的烙印。不久,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修改了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重新提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这就为片面强调政治革命,扩大党内政治斗争提供了依据。以后,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发动对彭德怀错误的批判,60年代提出党的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路线,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在部分城乡开展“四清”运动揪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全国广泛开展思想领域内的过火斗争等,使党内政治斗争不断扩大。
“文化大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场严重的浩劫,也使党内政治斗争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第四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同志“三个代表”研讨会上作重要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科学判断,提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策略方针,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学习“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精神要持之以恒: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紧紧围绕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进行,努力掌握观察事物、判断形势、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根本,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中把握方向,不断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他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典范,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我们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也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把握实质,领会精髓,指导实践,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江泽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在党的十六大上所作报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五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试题库
1.治国必先_________,治党务必从严。
治党
治吏
治政
2._________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六大
党的七大
党的八大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__________。
继承和丰富
创新和发展
继承和发展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_____________。
指导思想
组织原则
政治路线
5.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_________。
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大法宝
基本原则、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
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____________。
执政为民
为民谋利
以民为本
7.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____________的决定性因素。
创造力
凝聚力
战斗力
8.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_______。
关键
源泉
保证
9.__________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实践
科学
群众
10.我们的思想认识要从主观主义和______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唯意志主义
1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______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发展
稳定
改革
12.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要看党在_____中的作用。
自身建设
推动历史前进
精神
13.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____、事业兴衰。
人心向背
民族昌盛
文化进步
14.发展必须坚持________,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
传统观念
传统做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5.我们党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_____。
谋发展
干事业
建功勋
16.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______的因素。
唯一起作用
最具有决定性
最直接起作用
17.要加强党的______建设_,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治国能力
执政能力
治党能力
18.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_____,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覆盖面
影响面
范围和领域
19.共产党员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 _____而奋斗。
基本理论
基本纲领
基本路线
20.党章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_____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1.党章第五十条规定,团的县级和县级以下各级委员会书记,企业事业单位的团委员会书记,是党员的,可以列席______党的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的会议。
上级
同级
下级
2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_______。
根本力量
真正动力
力量源泉
23.要尊重和保护一切_____的劳动。
有益于人民和社会
创造价值
创造利润
24.我们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______的发展活力,鼓励他们积极创造社会财富。
经济特区
通过辛勤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人们
基础行业
25.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 ______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创新的勇气
发展的眼光
改革的精神
26.我们要既善于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又善于组织引导干部和在实践中加强______改造。
世界观
人生观
主观世界
27.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______、前进的。
系统的发展的开放的28.___________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四大
党的十五大
党的十六大
29.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______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社会生产
30.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______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富裕
文明
小康
3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______番。
一
两
三
32.“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这是江泽民同志在_________讲话中阐明的一个重要观点。
庆祝建党80周年
纪念建团80周年
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33.______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制度
发扬民主
3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______。
基本方略
基本国策
基本原则
35.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________相统一的体现。
个人意志
社会发展
人民意志
36.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______合作共事,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民主党派
无党派人士
参政党
37.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_________。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8.坚持______面前人人平等。
宪法
法规
法律
39.党员和干部特别是______要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
高级干部
县以上干部
领导干部
40.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______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
共同理想
文化传统
4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____。
当权者
政党
人民
42.______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合作与进步
和平与发展
独立与解放
43.世界多极化和______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
政治多元化
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
44._________,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群众路线
45.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__________。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
46.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_________,一心一意谋发展。
改革
团结
建设
47.十六大确立的_________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
全面实现现代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高度文明与民主的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48.实施_________,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全国发展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西部大开发战略
科教兴国
可持续发展战略
49.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_________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正确的舆论
开放的舆论
新潮的舆论
50.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_________。
全体劳动者的先锋队
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