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部制推进新一轮市场化改革 传递职能转变信号
大部制推进新一轮市场化改革 传递职能转变信号
[提要] ”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2013.3.11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是行政体制改革的综合方案,是通过国务院机构调整、职能转变落实十八大提出的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思路。”
对于两会后的具体实施问题,代表和委员表示,大部门制改革要注重有效协调和整合。
图表:改革后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 新华社发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0日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受国务院委托,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向大会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说明。马凯指出,这次改革,要以更大力度,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加快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重在向市场、社会放权,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同时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严格事后监管。
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表示,此次大部门制改革将推进新一轮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整合行政资源,减少机构数量,降低部门协调成本,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管理角色定位。代表委员还表示,国务院机构改革应注重职能的重组、融合和转变。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有效协调和整合是关键。
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具体内容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人民健康水平;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高食品药品安全质量水平;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促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繁荣发展;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推进海上统一执法;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完善能源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
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包括六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三是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四是优化职能配置;五是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六是加强制度建设和依法行政。
中央编办负责人近日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国务院部门在职能定位、机构设置、职责分工、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抑制了经济发展活力和社会的积极性、创造力,增加了生产经营活动非经济成本,同时也容易产生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严重损害党群关系,损害政府威信。必须站在全局高度,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继续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机制建设,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
在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方面,中央编办负责人表示,这次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将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通过改革,有利于形成政府依法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社会广泛参与的铁路发展新格局;有利于厘清企业和政府角色;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
针对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等大部门制改革,全国政协委员李毅中指出,大部门制改革是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的要求,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制度保障。他说,“大部门制不是板块的拼接,而是有机地融合,把相近的行政资源组合在一起,让宝贵的行政资源发挥更大作用。这样就减少甚至避免了职能重叠。”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是行政体制改革的综合方案,是通过国务院机构调整、职能转变落实十八大提出的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思路。汪玉凯说,“此次改革着眼于市场化取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到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既为市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又能够有效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对于两会后的具体实施问题,代表和委员表示,大部门制改革要注重有效协调和整合。
李毅中说,将来的改革和调整牵涉到许多部门,如果配合得好,磨合得好,改革就会比较顺畅。汪玉凯则强调,对于大部门制改革,不应只注重形式上的合并,更应注重政府职能的重组、融合和转变。改革牵涉到的机构能不能有效协调、整合是个问题,所以要站在全局高度统一考虑。
全国人大代表丁荣余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大部门制改革的关键是要实现大成效。改革应该有两个导向,即目标导向和市场导向。大目标是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因此不应在部门利益上争来争去;所谓市场导向,即很多事情应该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政府不应大包大揽。
第二篇:大部制职能改革:食药监管总局
大部制职能改革:食药监管总局
概述:
1998年3月至2013年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走过了十五个春秋,这段路程让关乎亿万百姓用药安全、食品安全副部级职能单位,伴随2013年国务院机构职能改革方案尘埃落地,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务院将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具体方案如:
——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保留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具体工作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承担;不再保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单设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当前,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对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提出更高要求。现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既有重复监管,又有监管“盲点”,不利于责任落实。药品监督管理能力也需要加强。为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水平,有必要推进有关机构和职责整合,对食品药品实行统一、垂直监督管理(保健食品、化妆品未实行这一决策)。方案提出,将食品安全办的职责、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职责、质检总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工商总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是,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等。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和检验检测机构划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保留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具体工作由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承担。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加挂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同时,不再保留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单设的食品安全办。
为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衔接,明确责任,方案提出,新组建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农业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将商务部的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责划入农业部,方案的说明指出,改革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建立让生产经营者真正成为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有效机制,充实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切实落实监管责任,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质量水平。
历史沿革:
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合并经贸委国家医药管理局、卫生部药政局和中医药管理局的职能,组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同年4月
16日正式挂牌,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郑筱萸任局长,原卫生部药政局局长邵明立和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任德权任副局长。
2003年4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经2003年4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挂牌成立,也是食品、化妆品和保健品审批管理权纳入麾下的日子。
2008年3月,根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管理的国家局,这一年的改革让直属国务院整整十年的国家食药监管局跌入副部级监管单位,其监管权共行使 了整整五个春秋。
2013年3月10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宣布,根据“大部制”构思,依据国务院职能机构改革方案决定不再保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水平,有必要推进有关机构和职责整合,对食品药品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决定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并加挂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历任局长:
1、郑筱萸:(1994年至2005年:1994年至1998年任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1998年至2003年任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2003年至2005年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2005年6月被免职。被判犯有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因犯受贿罪,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于2007年7月10日被执行死刑),郑筱萸案件让药监局走在风口浪尖之上,也让大众百姓强有力认识到药监局存在的重要性。
2、邵明立:(2006年6月至2012年2月),郑筱萸案件后,第二任食药监管局局长,虽然任期没有多大的监管事件,但副局长张敬礼案无疑让食药监管局又备受媒体与群众叹息,食药监管局真的算是说不清,道不明腐败贪污,权利油水大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3、尹
力:(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15日),上任之初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最为年轻的副部长,上任后沿袭卫生部部制管理格局,任卫生部副部长、国家药监局局长,也是食药监管局末任局长。
4、张
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首任局长:
2013年3月15日任命(原为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
新局面,新亮点:
在国务院公布职能改革方案后,2013年3月22日晨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尽管一字之差,但监督管理的使命从这一日得到了革新,新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统合食安办、药监、质检、工商相应职责,对食品和药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进行无缝监管。
在众多媒体翘首以盼等待食药监管总局“三定方案”时,食药监管总局 发出了《机构改革期间食品药品监管有关工作》的公告,除了整合原国家食药监管局职责到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外,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保健食品和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各类审评审批、检验检测、认证检查、稽查执法等事项仍按原有规定办理。各类批件、证书等暂沿用原有格式,所使用的业务印章和文本格式暂不改变,办理程序暂不改变。有关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安全监管,在交接工作完成前,暂仍按原渠道进行。
新组建的食药监管总局将能给食品、药品安全带来什么的气息,据悉有关内部印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简称“三定方案”)表明。大致归属以下几点:
1)编制人员增加近一倍,这是原国家食药监管局无法相比的,设10名国家食品药品稽查专员。
2)设食品监管三司:食品安全一司、二司的职能,分别是负责掌握分析生产、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形势,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等;三司负责分析预测食品安全总体情况,参与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等。
3)加挂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内设17个机构,机关行政编制345名。与原国家食药监管局 相比,职责明显增加,编制人员有近一倍的增长。
4)食品包装容器安全:食品包装材料、容器等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继续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监管,食品流通监督管理由国家工商总局负责。
5)简政放权 :按照“三定方案”,药品生产行政许可将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逐步整合为一项行政许可;药品经营行政许可将与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逐步整合为一项行政许可;化妆品生产行政许可将与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整合,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药品再注册、药品委托生产许可、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等多项职责,将从总局下放到省级食药监管部门。
6)与公安部建执法衔接机制:从假劣药品、保健食品到最近让公众感到不安的三聚氰胺、地沟油事件。危害群众健康甚至生命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不仅需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行政执法,还需公安部门加大查处力度,追究不法产销企业(商户)的刑事责任。
结束语:
新一轮机构改革,将食品安全监管中最重要,也最容易出问题的生产、流通、餐饮环节,整合到一个部门,体现政府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决心。因此,在内部机构设置上,需真正建立执法行为规范、权力运行规范、食品安全信息公开透明的监管体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纵观我国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不管是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难以释怀的一面,以及丁点的成绩。那应该是过去式,是非曲直任由评说吧,新的监督管理格局已经摆在我们面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路还很长,还有待发展与改革,我们百姓在拭目以待。
作者:韩年喜 法务部部长 注册总监
交流信箱:ccfda@21cn.com
第三篇:大部制改革助推检察工作实现“四个转变”
大部制改革助推检察工作实现“四个转变”
xxx市人民检察院
我省司法改革全面试点推进以来,xxx市检察机关按照省院总体部署,针对地域小、人员编制少的实际,以整合检察资源、实现扁平化管理为目标,以精简机构、缩减审批流程、分离行政事务、明晰办案责任为出发点,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大幅整合和压缩原有内设机构,全面推行内部机构大部制改革,通过机构的“物理整合”,产生工作质效上的“化学反应”,有力促进了各项检察工作发展。
1、在内设机构改革上做“减法”,实现由机构繁多、职能交叉到精简机构、职能整合的转变。改革前,我市检察机关由于人员编制少、内设机构数量多,两级三院普遍存在一、两人部门或挂名部门,这一现象直接影响员额制和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推进。为此,市院党组积极应对:一是在市院主导下,两级院对内设机构设置、职能、人员编制情况及改革后人员分类定岗初步意愿等情况进行摸排调研,针对普遍存在的部分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职能交叉重合、工作权责不清,以及分类定岗后一线办案部门无法按比例足额配置员额检察官、检察官助理、书记员等问题进行认真梳理。二是积极学习借鉴全国首批司改试点地区好的经验做法。今年3月,由市院组织司改领导小组负责人和县区院检察长赴海南、重庆等地考察,重点就机构 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全方位了解。在集中调研的基础上,结合xxx检察工作实际,市院党组经反复研究,确立两级三院“扁平管理,内设机构名称职和能上下对应、左右看齐,同步推进内设机构改革和司法责任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按照既方便上下级对口业务指导和衔接,又进一步明确职责的原则,确定了全市两级院统一将原来的15个内设部门整合为“6部1局”的改革方案,即公诉、未检、侦监3个部门整合为刑事检察部,控申、民行、刑执3个部门整合为诉讼监督部,研究室和案管2个部门整合为检察业务研管部,办公室、技术和警务3个部门整合为检务保障部,反贪、反渎和预防部门统称为职务犯罪侦防局(保持原工作格局),保留政治部和监察部的设置。整合后的各部局长由院领导担任,以检察官办案组为基本办案组织,处科长退出业务决策机制,各部检察辅助人员统一调配。今年4月底,全市两级三院内设机构改革已全面完成,两级院一线从事司法办案工作的检察官和辅助人员由改革前占总人数的x%提高到x%,真正体现了以业务为中心,以办案为主业。
2、在检察官司法办案上做“加法”,实现由行政审批、层级流转到领导办案、缩短流程的转变。为真正实现力量向办案一线倾斜、骨干向办案岗位流动,我们按照司改要求,对一线业务部门的员额检察官严格按比例配备,非一线业务部门定额配备,司法行政部门不配备员额检察官,切实发挥员额检察官办案主体作用。一是落实政 治部主任(副主任)、纪检组长入额一律免职的要求。全市4名入额的政治部主任、纪检组组长均已按照程序免去行政职务,配备到一线办案岗位。如原xxx区院政治部主任被免职后,作为刑事检察部的一名普通入额检察官,自2月20日以来已办理审查批捕案件16件、审查起诉案件24件、出庭支持公诉19次。二是严格执行院领导亲自办案制度。我们坚持入额就要办案、领导亲历司法办案活动的要求,明确规定院领导办案的具体数量。截止目前,两级三院院领导办案共计x件x人,人均达到x件,检察长直接办案均在x件以上,办理案件最多的班子成员已直接办理批捕公诉案件x件,充分发挥了领导干部带头办案的示范作用。三是打破原有办案格局和办案模式,规定除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案件专人专办外,包括各级院检察长、副检察长、专委在内的所有入额检察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每必须直接办理一定数量审查批捕、起诉案件。市院诉讼监督部还探索实行“员额检察官轮岗制度”,明确该部员额检察官要轮流办理民事行政、控告申诉、刑事执行检察等各类案件。
3、在祛繁免苛上做“除法”,实现由事务繁杂、精力不足到专心办案、减少干扰的转变。紧紧依托检察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统一受理、自动分案功能,确保办案活动在系统内全程留痕,并通过办案系统对办案活动进行全程、动态、实时监督。为最大限度剥离行政事务、确保入额检察官集中精力办好案件,我们探索在各业务部局设立 行政副部长,专门配合部长负责本部局与省院各对口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衔接,对下指导和队伍管理等部局日常工作,以及各类专项工作的协调安排,确保各项行政、专项工作高效对接。如刑事检察部行政副部长除承担对外协调联络等工作外,还负责综治、维稳、反邪教、禁毒等任务。特别是职务犯罪侦防部门在国家监察体制和司法改革双重叠加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检察官助理和支部在行政事务和党的建设、队伍建设工作中的专责作用,推行一体化办案模式,今年以来,抽调x余名检察干警(占全市检察干警的x%)组成x个专案组,集中查办省、市纪委交办案件。截至目前,共查办各类职务犯罪案件x件x人,其中贪污贿赂案件x件x人、渎职侵权案件x件x人,贪污贿赂案件立案人数与去年持平、渎职侵权案件立案人数较去年同期相比上升x%,较好实现了高检院、省院提出的“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力度不减”工作目标。
4、在提质增效上做“乘法”,实现由责任不明、等靠推诿到权责分明、精益求精的转变。完善司法责任制是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我们把探索大部制改革作为建立检察官责权体系的重要措施。一是细化检察官权力清单。坚持“谁办案谁决定、谁决定谁负责”的原则,对省院出台的检察官权力清单进一步细化,制定检察官权利清单细则,明确每一份法律文书的审批权限。通过推行大部制,工作中推诿少了,担当多了,今年以来,两级院员额 检察官直接决定各类案件x件,占受理案件总数的x%,提请检委会讨论案件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x%。二是坚持司法民主理念。实行检察官负责制并不是让员额检察官“独裁”,对复杂、新型、敏感等重大案件,仍需要民主合议、集体把关。因此,我们制定《xxx市人民检察院落实司法责任制实施细则》,针对一些年轻检察官由于司法阅历不足,处理复杂案件能力不足的问题,确定了核阅制度、检察官业务指导和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对疑难复杂、社会影响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案件,检察长、业务部局负责人有权或依检察官申请进行核阅,核阅不改变主办检察官决定,但可要求主办检察官对办案情况予以说明,对确需改变主办检察官决定的,核阅人可以向检察长进行汇报或提请检委会决定;主办检察官对法律适用把握不准的案件,经部局负责人同意,可向办案经验丰富的资深检察官进行咨询指导,也可提请部局负责人召开检察官联席会议讨论,最后由主办检察官依程序作出决定;我们还建立年轻入额检察官担任检委会兼职秘书制度、年轻干警列席检委会会前讨论制度,以提升年轻检察官办案阅历和经验。三是完善司法监督机制。我们根据办案组织、文书的审批角色和审批权限、文书文号设置、电子印章等设置,完善了统一业务系统分案模式,调整了系统权限设置,将一部分司法文书权限进行下放;健全案件管理和监督机制,完善司法责任追究办法,结合日常学习教育活动开展警示教育,结合“明察暗访督查年”活动,加强对机制运 行、执纪问责等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司法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
xxx市检察机关自推行大部制改革以来,以办案为中心的司法责任制改革成效初步显现。截止6月底,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案件同比增长x%、x%的形势下,案件办理时间大幅缩短、案件质量平稳提升,未出现法院判无罪案件,捕后作存疑不起诉、法定不起诉同比改革前大幅下降。同时,检察监督职能得到强化,法律监督力度更大、效果更好,监督立案件数同比上升x%。
这次会议明确了全省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我们将认真对照总结前期工作的经验得失,严格按照省院党组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和相关配套制度建设,确保我市检察机关司法责任制改革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第四篇:市场化取向改革--推进客户经理职能转型的主要措施
地市级公司卷烟营销市场化取向改革系列(5)推进客户经理职能转型的主要措施
2014-08-04 13:31:07| 分类: 默认分类|举报|字号 订阅
卷烟营销的市场化取向改革,关键在于顶层的战略设计、分层的策略制定和基层的业务执行。客户经理作为商业企业市场分析、品牌培育和客户服务的执行主体,在市场化取向改革中,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客户经理的职能转型成为支撑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根基。如何推进客户经理职能转型呢?从业务操作层面看,关键在于进一步打牢客户经理的工作基础和卷烟营销的市场基础。
一、以职业化队伍建设为手段,进一步打牢工作基础
(一)提升客户经理工作能力
客户经理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做到消费趋势、零售渠道和营销环境“三个心中有数”,市场营销、品牌培育、客户服务“三个全面掌握”。
一是工作要求。地市级商业企业应该根据职能转型要求,按照新的角色定位和岗位职责,确立客户经理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作业标准等,进一步明确客户经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规范。
二是应知应会。商业企业要建立“客户经理一口清”模式,做到业务情况清、市场状态明。其中,业务情况包括客户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标准和工作考核;市场状态包括宏观环境、微观变化、品牌状态、客户状态、市场状态等。
三是教育培训。围绕职能转型能力要求,制订系统的培训规划,采用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等形式,引导客户经理转变思维模式,提升思想认识;通过组织技能培训、经验交流、现场辅导等形式,帮助客户经理强化职业素养,提高工作技能。
(二)完善客户经理工作保障机制
客户经理职能转型要做到工作机制配套、考核机制贴近、管理机制靠紧,保障转型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分类拜访机制。按照客户分类办法,实行实效性、差异化、机动式客户拜访。根据客户分类标准,指导客户经理制定月度、每周和每日拜访计划,明确不同类型客户的拜访频率和拜访时间,并督促客户拜访计划的执行与落实。
二是分项考核机制。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与“督促鞭”作用,按照内容全面、指标立体的要求,从品牌培育、客户服务和基础工作等方面,制定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指标及标准,做到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客观、科学、全面。
三是分级管理机制。为更好激励客户经理奋发进取的工作状态,商业企业可针对客户经理采取分级管理办法,建立“赛马机制”,打通进步通道,建立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等级“能上能下”的职业化管理机制,进一步激发客户经理追求进步、提升自我、实现价值的工作激情。
(三)加强客户经理的信息化建设
以移动终端为载体,以移动网络技术为支撑,整合“135”工作平台的基础功能,开发客户经理移动办公平台。客户经理通过信息实时推送,即时掌握品牌培育、客户拜访等各项计划执行进度,第一时间传达给零售客户,避免信息传递失真和延时。利用后台营销数据分析模块,客户经理进行信息式、智能化作业,客我交流更直观,客户体验更深刻。
二、以市场化模式构建为内涵,进一步打牢市场基础
(一)提升市场营销水平,强化把握市场需求能力 对市场的深刻了解和精准把握是卷烟营销市场化取向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客户经理身处一线、贴近市场的岗位优势,为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提高信息采集能力。客户经理需要全面准确采集到辖区内客户“进销存”等相关数据,特别是信息采集点的人工采集数据要求客观,真实;针对存在销售波动的客户要重点跟进,及时准确掌握客户的相关信息,并做好信息的采集、整理与录入工作。二是提高需求预测能力。客户经理要全面熟悉、掌握辖区内零售客户的经营能力和库存情况,按照需求预测工作流程要求及时报备。同时,通过市场掌控和经验积累,不断提升月度卷烟销量、单箱值需求预测准确率。
三是提高市场分析能力。客户经理需要根据货源、季节、政策等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市场反应与反馈,提升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强化市场分析能力,学习撰写市场分析报告,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提升品牌培育水平,强化品牌市场竞争能力 品牌培育是市场化取向营销的核心,是职能转型的意义所在。取消销量、结构任务,客户经理营销工作主要就落脚于品牌培育。
一是强化品牌上柜能力。商业公司每月初根据品类布局选取不同价位段的潜力品牌规格作为月度品牌上柜考核规格。客户经理按照各单位营销科制定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展品牌上柜工作。客户经理要根据产品定位、特性卖点、客户同价位卷烟经营能力等情况,因烟制宜、因人而异地科学上柜,坚决禁止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等强制上柜现象。
二是强化品牌动销能力。按照月度品牌动销考核计划,制定具体目标,积极开展卷烟动销。客户经理要注重分析客户的商圈环境和消费能力,配合以宣传促销和站柜助销等活动,灵活多变、不失时机地开展促销。坚决禁止强行向客户压货等不规范行为。
(三)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强化客户市场经营能力 客户服务工作既是客户经理的任务,更是客户经理的义务。客户满意度决定了卷烟营销的网络根基,决定了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成败。
一是标准化服务要精细。标准化服务是面向所有客户提供的统一服务。由于标准化服务项目多、工作量大,要求客户经理必须精细执行,确保所有服务项目落实到位。针对明码标价、高价位卷烟管理、“135”工作法、基础信息维护、营销政策宣传等标准化工作,要持之以恒、不厌其烦地做好、做标准。
二是个性化服务要精准。个性化服务主要是针对不同客户采取的差异化服务。客户经理对不同客户的服务需求要精准掌握,做到需求明确、有的放矢。针对卷烟出样陈列、终端形象等不同情况的服务项目,既要参照标准、统一有序,又要量体裁衣,因店制宜。切忌一个模式一刀切。
三是亲情式服务要精心。亲情式服务主要是针对老弱病残灾贫等弱势客户群体开展的温情式帮扶。客户经理在服务此类客户,要怀有一颗爱心,做到精心真情。针对金融服务、困难帮扶、特殊帮助等服务项目,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热心,通过优良的服务,树立行业形象和企业声誉。
四是增值性服务要精进。增值性服务主要是针对有需求的客户,协调帮助或提供一些能够帮助客户直接增加收益的服务项目。增值性服务往往涉及到客户的资金投入,客户经理在提供此类服务,要权衡利弊、量入为出,帮助客户计算投入产出,要尽可能保障客户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