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后案例分析

时间:2019-05-13 22:0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法课后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法课后案例分析》。

第一篇:经济法课后案例分析

课后案例分析参考分析 第一章:经济法概论

案例一:

1.在市场经济中,主体是经济人,追求主体的私人利益,谋求私人利益最大化采取的手段是自由竞争的结果,使生产者能控制价格,从而可能导致控制生产,垄断市场的情况。

2.社会化经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发展起来的社会服务事业,对象面向社会全体成员,这是种经营性服务,以经济效益为主,但重在社会效益,要体现社会福利的本质,需要资金来开展服务群众的工作,依靠社会来吸收资金,即有偿服务,从而组建项目,服务管理,依靠服务收入提供服务资源。社会化经营是面向全社会的经营性服务,因此需要用“看不见的手”来调控制约它的发展,使其无法过度吸收资金而膨胀形成垄断,政府应该提供群众相应的法律庇护,防止侵权行为或纠纷问题。

3.企业调价是否一定要经过政府批准,我认为就是政府应不应该干预市场的问题,首先,按照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说,政府不应该干预经济,但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必定会发生市场失灵与垄断的出现,公共物品的供应不足,信息部队称,外部性等问题,因此需要借助国家来管理调控经济秩序,维持市场秩序,实现社会公平,但仍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此案中,巨大的涨幅使民众发出强烈的不满,无助于社会和谐,需要市场监控,因此需国家介入。

案例二:

房屋买卖必须办理过户登记手续和房产证,这样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如房屋是否被抵押给银行,卖方是否合法等,如果是私下订立的协议,则无法律效益,无法保证当事人双方的权益。银行为了降低风险,改善资产负债比例及其成本结构,国家参与为了避免市场失灵而管理和调控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宏观调控关系,防止出现经济危机等为了整体的经济稳定而改变的统一的贷款政策。

案例三: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本案中,可能构成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卖猪肉的刘某、张某与其妻子、镇工商所等。可能构成经济法律关系内容的包括该镇工商所在管理农贸市场中与其他所有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刘某的猪肉摊与镇工商所、其他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等。可能构成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涉及工商所对于农贸市场的管理,是经济行为,这一行为属于工商所的行政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第二章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案例一:

1.有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产品质量应当符合具备的使用性能。第三十二条规定:禁止生产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由此可知,甲公司在本案中有法律责任。

2.有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生产者应有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的责任。产品应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而乙公司明知蛋糕变质任由丙,丁出售,可能危及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同时乙公司也违背了第三十二条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任,同时其也违背了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所以综上所述,乙公司在本案中有法律责任。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对乙公司责令其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产品,并处14000到42000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求刑事责任。

3.乙丙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二条:销售失效,变质的产品,应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两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为丙的行为更严重,处罚应加重。

案例二:

1.不能胜诉。本案涉及的是产品质量责任及其承担的法律问题。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必须依法按照有关标准,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结果或者认证证明。第26条规定:产品质量应当“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

本案中,段某作为产品检验所的工作人员,主观认为该电器公司的产品质量不错,在检验结果出具之前便把产品带回家使用,然后发生了爆炸事件,手被炸伤。产品质量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伤害的,侵害人应当赔偿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赔偿损失。如果该电子产品检测结果为合格,或者即使检验结果不合格,该公司可证明该产品并未在市场流通,那么段某不能胜诉。法律规定生产者承担无过错责任,又规定了免责事由

(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这样规定从责任分配上看是公平的,生产者因生产出售而盈利,应该承担因其产品可能存在的缺陷给他人造成损害的风险责任,但又不是毫无原则负全责。所以本案中的段某不能胜诉。

案例三

1.不合格。因为冰箱没有合格证。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由此可知,合格证明是商品必须具有的、法律明令具备的通行证。

2.法院判决是错误的。冰箱起火属于产品缺陷,举证责任在于生产者或商场,而不是消费者。

3.李某可以要求冰箱厂家和商场对冰箱质量进行举证,若两者都无法证明冰箱不存在质量缺陷,也无法证明李某造成了冰箱起火,而起火已经造成了李某财产损失,厂家或商场就必须给予赔偿。

第三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案例一:

1.孙女士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护自己的利益案件中的孙女士在洗浴过程中因为男宾的闯入,造成个人人身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这其中的主要责任系洗浴中心的经营者没有设男女分区的警示牌,疏忽大意没有尽到经营者应该尽到的保护消费者的人身权利义务,根据《消法》第十八条 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宾馆、商场、餐馆、银行、机场、车站、港口、影剧院等经营场所的经营者,应当对消费者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虽然醉酒男宾也有一定的过错,但还是应该主要由经营者承担孙女士的人身损害赔偿。并且根据《消法》

第七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第十一条 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第四十九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所以孙女士可以获得相应赔偿,其中赔偿可以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还应当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孙女士患上了急性应激障碍,心理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根据《消法》第五十一条:“经营者有侮辱诽谤、搜查身体、侵犯人身自由等侵害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权益的行为,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所以孙女士还可以申请一定数额的精神损害赔偿。

案例二:孙女士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1.本案中,洗浴中心并未直接侵权,但是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讲,洗浴中心仍然负有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本案中,某女士受到惊吓,洗浴中心的责任也是难以推托的。洗浴中心认为设置了警示牌即可免责的做法是不成立的,因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同时要求经营者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毫无疑问,这种措施应是切实有效的,否则实质仍是并未履行义务。因此,孙女士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案例三:商店负责人的说法不正确。

1.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规定:“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其他销售者追偿。”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其收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要求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2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因此商家首先对自己的欺诈行为进行赔偿,退热水瓶的价格,并且赔偿500元(热水瓶价款3倍小于500,因此追加500).其次对万某的老伴的住院治疗费进行赔偿,并且加2倍的损害性赔偿。(一共是2000+2000x2=6000元)以上两点综合赔偿6500元+热水瓶的价格。同时根据《产品质量法》43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因此商家无法逃脱赔偿的责任。

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四章:价格法

案例一:

1.违反了《价格法》第14条“利用虚假的或者是人物街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属于价格欺诈行为。该家电公司没有完全告知赠送的DVD及美的电磁炉的品名与数量,违反了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在2011年发布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中的第六条规定,“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实际数量或者馈赠物品为假劣商品的”的规定,是价格欺诈行为。

案例二: 1.属于。

2.《价格法》第14条规定,“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属于价格欺诈行为。该电信公司在提供小灵通开通七彩铃声业务时隐瞒了其每月要收取3至5元费用的事实,使消费者误认为没有费用而对此产品进行消费,属于不如实标示服务标示价格。国务院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颁布的《关于<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有关条款解释一见的通知》将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或者服务标示价格(或价值)的价格欺诈行为视为“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当中的一种。

案例三:

1.该行为属于价格表示方面的价格欺诈。

2.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在2011年发布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中的第六条规定“标签价、价目表等表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购买的”属于价格欺诈行为。该梦圆果盆与金边喇叭花果斗两种商品所标注的产地与其实际原产地不符,从而诱骗消

第五章 广告法

案例一:关于“人体电子增高”的广告

曾经有经20家广告客户在全国15家报纸、杂志上刊登过“获国家专利的人体电子增高器”广告。广告称:“经临床试验证明,半年内可增高3至7厘米,效果显著,无副作用,产品已通过中国科学院、有关单位医师、高级工程师及专家鉴定,符合科学及医学原理,效果良好,适合16-25岁男女青年佩带,是青春期矮小青少年的最佳健美增高器”。有的厂家在说明书上说:“经河北省医学院附属医院对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48名同学的临床试验,均增高5-7厘米”。实际上这则广告上的产品是许多上当的青少年不仅没有增高,反而灼伤了身体。(来源:深圳大学网站)请问:

(1)这些增高广告违反了《广告法》的哪条规定?

该广告违反了《广告法》第9条第2款:第3款:广告不得使用或变相使用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或形象: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

违反了《广告法》第16条第1款第2款: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含有以下内容: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保证;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2)这些增高广告和一般的虚假广告有何不同?

该虚假广告与一般虚假广告的区别是一般虚假广告利用广告引人误解,该虚假广告通过捏造事实欺骗消费者,采用虚假数据,并且利用国家机关的名义推荐。根据广告法第二十八条 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虚假广告:

(一)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二)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或者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 案例二:企业形象宣传是否属于商业广告?

2002年,湖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黄冈分公司(以下简称黄冈移动公司)与黄冈日报社下的鄂东晚报合办了一个栏目,用于黄冈移动公司企业形象宣传。该栏目第十六期未经许可使用了梅守福原在《湖北日报》上发表的文章《“全球通”连这山里的家》,且未署名。梅守福发现后,认为黄冈移动公司与鄂东晚报侵犯了其依法享有的著作权,且合办栏目的性质是一种商业广告性质,即与鄂东晚报联系,但鄂东晚报认为,这是报社正常的转载,由于疏忽,未署名己未支付报酬。双方多次交涉未果,梅守福遂向法院起诉。(来源:110法律咨询网)

请问:企业形象宣传是否属于商业广告?

广告法第十四条规定: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大众传播媒介不得以新闻报道形式变相发布广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广告”,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不得使消费者产生误解。广播电台、电视台发布广告,应当遵守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时长、方式的规定,并应当对广告时长作出明显提示。

这有两层意思,一是如果消费者一看便知道是广告,就不需要有广告标识。二是如果发布的广告信息不能使消费者一眼就辩明是广告,那么就应当有广告标识,以便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例如报纸上刊登的某些手机、汽车等图片广告,消费者一看便知是广告,就不用在版面的眉头处标明“广告”字样,而有一些文字广告信息不易辩明是医学信息还是广告或其他什么信息的,版面的眉头处就印有“广告”字样。

所以认为本案例中企业形象宣传不属于广告。

案例三:关于利用国家领导人的照片等方式宣传是否合法?

据北京晚报记者杨滨报道,近期来,发现一些商家请来酷似毛主席的演员做酒厂形象代言人;篡改毛主席语录搞促销;摆放现任国家领导人的照片,用来做宣传和促销。

请问:该类广告是否违法?如违法,应依据《广告法》哪条规定予以处理?(1)违法。

违反了第10条第2项 “广告不得有下列情形:

(二)使用或者变相使用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或者形象;”。利用的特型演员长相与伟人几乎一致,而且刻意将其打造的和伟人相仿,故意给人一种错觉,事实上就是一种涉嫌变相利用国家领导人形象进行促销宣传的行为。

违反了第27条第一款 “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站在一个社会公众的立场上,看到这个广告就能让人想到了毛主席,社会公众就是被误导了。(2)应根据第54条予以处理:

第54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或者负有责任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的,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发布虚假广告的;

(二)发布有本法第十条规定禁止情形的广告的;

(三)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医疗、农药、兽药广告的;

(四)违反本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六条规定,发布广告的;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利用广告推销禁止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或者禁止发布广告的商品或者服务的。2年内有3次以上前款规定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并处广告费用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由有关许可部门吊销许可证件,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广告费用无法计算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章反不正当竞争法

案例一 密士强诉三鹿集团有限公司侵害名誉权案

原告密土强在临沂市华丰副食品批发市场230号从事副食品批发业务多年,与部分“三鹿”牌奶粉经销商建立了经常的业务关系。1999年5-7月,部分经销商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供销公司(以下简称“三鹿供销公司”)反映,其所经销的“三鹿”奶粉受临沂市场向其地区低价供货的冲击而销量下降,请求三鹿公司采取紧急措施予以查处。1999年7月3日,三鹿供销公司向华东、中原地区散发了《关于禁止向临沂华丰市场抛售三鹿奶粉的紧急通告》(以下简称“通告”)。主要内容:进入九九年淡季以来,山东临沂华丰批发市场230号摊主密土强和201号的摊主薛艳波,从异地调入大量三鹿奶粉,在当地批发市场以最低批发价格砸市,一定程度地破坏了市场的稳定,造成华东、中原区域几个省份市场批发价格的混乱。原因是个别经销商只顾本单位的眼前利益,将合同计划供给的三鹿奶粉长期低价转让给临沂市场的二级批发商;批发市场的二、三级批发商异地沟通价格信息,与三鹿奶粉经销单位联手易货,导致目前批发价格迅速下滑。为此,严正紧急通告:不得以任何方式、任何理由向临沂华丰市场个体商密士强和薛艳波供货。违反销售规定向该市场供货的经销单位,一经查出必将严厉惩处。通告发出后,与密士强有供货关系的“三鹿”奶粉经销商迫于三鹿供销公司的压力,停止向密士强供货。密士强正常的进货渠道中断,品种、数量不足,经营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密士强诉至法院。请问:三鹿集团的行为是否构成商业诋毁? 被告的行为构成商业诋毁。

三鹿奶粉的部分经销商与密士强同属三鹿奶粉的经销者,客观上存在着同业竞争关系。部分经销商捏造密士强“低价砸市、扰乱市场”等虚伪事实,要求三鹿供销公司对密士强予以制裁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对奶粉销售的区域划分和对价格的垄断,排挤密士强的公平竞争。其行为违背了民法公平交易、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的规定,并明确表明了其不正当竞争的意图。

三鹿公司和三鹿供销公司作为三鹿奶粉生产经营者,并非密士强直接竞争对手,与密士强也无合同关系。密士强利用临沂市场大量销售三鹿奶粉,其结果有助于三鹿奶粉的销售并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对于三鹿奶粉生产者来说,理应没有利害冲突。但三鹿供销公司应部分经销商的要求,利用三鹿奶粉生产经营者的特殊地位,向社会散发《紧急通告》,将该部分经销商不正当竞争的要求付诸实施,以积极的行为支持并参预该部分经销商对密士强的不正当竞争,实现了该部分经销商限制竞争对手公平竞争的意图。

虽然三鹿供销公司理应不是密士强的竞争对手,但其主观上具有参与、支持不正当竞争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诋毁密士强商业信誉、干预阻挠密土强公平竞争的行为,事实上达到了协助其他经销商限制密士强经营、进行不正当竞争的目的。因此,三鹿供销公司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三鹿供销公司的行为违背经营者应当遵守的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其目的在于瓜分市场、垄断价格,排挤密士强的公平竞争。其结果损害了密士强的商业信誉和正当经营权,使密士强正常的进货渠道中断,品种、数量不足,经营效益下降。该损害结果与三鹿供销公司的侵权行为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三鹿供销公司应当承担由此引起的民事责任。案例二:某市家具城不正当竞争案

2004年1月1日,某市某家具城推出了“迎新购家具中现金大奖”活动,奖金设定为“每购物1000元,获赠奖券一张,随机抽出一等奖一名,奖现金6000元,二等奖一名,奖现金1000元……”,该销售方案经该市公证处进行了公证。之后,当事人将此次有奖销售活动开奖方法、时间及奖品设置情况通过电视台做了广告宣传。此次有奖销售活动从2014年1月1日起至1月18日止,共发出奖券500张,销售金额为50万。请问:该家具城是否构成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构成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三条【禁止有奖销售】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有奖销售:

(一)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二)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三)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

某家具城通过获赠奖券,随机抽出一等奖一名,奖现金6000元,这一行为违反了法规中的第十三条的第三种情况,构成了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案例三 福建长汀县二建工程总公司等10家单位串通投标案(书P142-143)请问:本案中的投标人的行为构成何种违法行为? 本案中投标人的行为构成串通投标的行为。

县二建公司原该工程承包人曾昭金、吴健、谢东福等人在投标开始前,与其他投标人密谋串通,内定由二建中标并给予其他单位各1500元补贴。最终达到了中标价大大高于原本造价,损害了校方的利益。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五条规定,投标者不得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

很显然,本案中投标人的行为构成串通投标的行为。案例四:江中制药厂诉双龙公司不正当竞争案(书P143-144)

请问:双龙公司的行为构成何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双龙公司的行为构成了误导宣传行为。1.误导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在商品外对商品(包括服务)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宣传(包括虚假宣传和令人误解的宣传)。2.误导宣传行为具有如下特征:

(1)主体是经营者和广告经营者。在本题中,是双龙公司。

(2)误导宣传的行为本质是引人误解。在本题中,双龙公司虚构丁铭臣说过“口服普恩复比其他针剂药物还好”,未经许可,假借专家的名义,对“普恩复”进行赞誉。虚假宣传并夸大了普恩复的药效,上述报纸、说明书等宣传资料在医院、患者中广为散发,双龙公司的宣传行为和方式,客观上会误导用药医生和消费者,宣传效果必然会抬高青岛双龙公司“普恩复”的地位,侵犯了江中制药厂合法竞争的权利,是一种虚假不实的宣传行为。他的这种行为,会使消费者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该药疗效非常好,并且对该药的用途也会产生很大的误解,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3)误导宣传的方式“广告或其他方法”。在本题中,双龙公司在双龙制药报上刊登了这些不实的信息。

(4)误导宣传的内容是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在本题中,双龙公司将该产品的质量、生产者等进行了虚构宣传,夸大了药效,并将丁铭臣等八位医生撰写的文章主要段落改成了普恩复的二期临床经验总结;将江中制药厂生产的蚓激酶胶囊第三期临床试验写出的总结报告说成为“普恩复”作的临床试验写出的报告青岛双龙公司无权将第三期临床总结报告特定为生产的“普恩复”的疗效的论证,综上所述,双龙公司的行为构成误导宣传的不正当行为。

第七章 反垄断法律制度

案例一 上海黄金协会限制竞争案(书P169-170)

请问:你觉得上海黄金协会的行为如何定性?

2001年的上海黄金协会的行为是限制竞争协议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但是2004年及以后的上海黄金协会的行为虽涉及限制竞争协议的行为,但没有违反反垄断法。

上海黄金协会是一个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一种非营利性组织,它由商业中的竞争者构成,其目的在于促进和提高该行业中的一个或多项经济利益或者该领域所覆盖成员的经济利益。反垄断法与行业协会之间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一方面,行业协会会促进会员企业遵守竞争规则和运用行业协会的自治权规范违法竞争规则的行为;另一方面,行业协会为了实现会员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会倡导会员企业从事所谓的行业“自律”行为,希望会员企业之间不要过度竞争,最好能签订价格同盟等协议。行业协会从事的这些行为实际上是损害、限制竞争的行为,而这些使竞争无法正常进行的行为正是反垄断法所要制约的对象。

2001年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等团体召集了13家主要会员单位,提出为“规范价格战”,需议定“黄金自律价”。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的第一版“自律价”为96元/克,每克高于配售价逾10元。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第13条规定,禁止的横向限制竞争协议行为主要为:(1)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2)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3)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4)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5)联合抵制交易:(6)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在该规定,禁止的限制竞争协议中就有有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的条款。

在2001年上海黄金协会的行为中,具有限制竞争的共同目的,制定固定价格,有限制竞争的行为,可能导致限制竞争的结果,违反了反垄断法。

在2004年及之后的上海黄金协会,虽然也有限制竞争的目的,但是更多的使该行业遵守竞争规则,规定自律价适用会员及非会员单位,规范违法竞争规则的行为,所以,没有违反反垄断法。案例二:中国联通、电信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书P170-171)

请问:中国联通、电信的行为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吗? 中国联通、电信的行为构成滥用市场支配行为。

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我国《反垄断法》第18条规定:“认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应当依据下列因素:(1)该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以及相关市场的竞争状况;(2)该经营者控制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的能力;(3)该经营者的财力和技术条件;(4)其他经营者对该经营者在市场上的依赖程度;(5)其他金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难易程度;(6)与认定该经营者市场支配地位有关的其他因素。”

《反垄断法》建立的推定原则中的第2条规定: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2/3的,就可以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发展改革委员会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权威人士表示,这两家电信公司宽带业务占全国的90%,已经形成垄断,符合第2条的而规定,这两家电信公司在相关市场具有支配地位。这种情况下,两家企业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对跟自己有竞争关系的竞争对手给出高价,没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两家公司给出的价格就会优惠一些,形成了价格歧视。符合《反垄断法》第17条规定中的“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和“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这两条规定。

因此,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行为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例三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案(书P171)

请问:此项经营者集中案件是否应当予以禁止? 应该禁止。

商务部依法对此项经营者集中申报进行了评估,根据:《反垄断法》第28条:“经营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作出禁止经营者集中的决定。”

由此可见,对于集中予以禁止的理由,应当是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而如何判断一种行为是否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则根据《反垄断法》第27条规定的经营者集中审查的因素:

(1)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及其对市场的控制力;

(2)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

(3)经营者集中对市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响;

(4)经营者集中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

(5)经营者集中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6)汇源品牌对果汁饮料市场竞争产生的影响。

由此,可以判断,作为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汇源”是国内知名品牌,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较大而且对市场的控制力较强。集中若完成,可口可乐公司通过控制“汇源”品牌,加之其在碳酸饮料市场已有的支配地位,对国内果汁市场的控制力将明显增强。因此,会对现有果汁饮料企业产生排除、限制竞争效果,进而损害饮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再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但是,经营者能够证明该集中对竞争产生的有利影响明显大于不利影响,或者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作出对经营者集中不予禁止的决定。”

可口可乐公司和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没有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集中对竞争产生的有利影响明显大于不利影响或者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也没有提出可行的减少不利影响的解决方案。因此,该申报应予以禁止。

案例四 国家质检总局被诉行政性垄断案(书P171-172)

请问:国家质检总局的行为构成行政性垄断吗? 国家质检总局的行为构成行政性垄断。

行政性垄断是指行政机关和公共组织滥用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而形成的垄断。根据我国的《反垄断法》,行政性垄断行为主要有以下五大类具体表现形式:(1)、滥用行政权力,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产品;(2)、滥用行政权力,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通;(3)、滥用行政权力,以设定歧视性资质要求、评审标准或者不依法发布信息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的招标投标活动;(4)、滥用行政权力,采取与本地经营者不平等待遇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或者设立分支机构;(5)、滥用行政权力,强制经营者从事法定禁止的垄断行为。

本案中国家质检总局不断推广电子监管网经营业务、强制要求企业对产品赋码交费加入电子监管网,其行为和以上五大表现形式中的第1类相吻合。另外国家质检总局在“电子监管网”的推广过程中所不自觉流出的行政倾向或许是出于建网的迫切心情,也或许是出于对某种产品的青睐与信任。但这样做会对市场其它相关产品失去本该有的公平竞争的机会,这也能表现为一种限制竞争的不公正行为,这符合第5类表现形式。在行政与市场关系上,行政监管职责是要提供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以及维持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而本案中的国家质检总局显然与其职责相悖,构成行政性垄断。

第八章 财政法

案例一

结合如下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决算表,试运用所学财政法理论作如下分析: 预算收入的构成分析

预算与决算编制程序与内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书P223)

1.预算收入的构成分析 预算收入包括:

(1)税收收入,是指国家按照预定标准,向经济组织和居民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所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是国家预算资金的重要来源。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

(2)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是指各部门和各单位占有和使用及依法处分境内外国有资产产生的收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的预算部分。

(3)专项收入,是指根据特定需要由国务院批准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由财政部批准,设置.征集和纳入预算管理,有专项用途的收入。(4).其他收入, 是指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如规费收入、罚没收入等。

2、预算与决算编制程序与内容,以及二者的关系。预算编制程序:

国务院于每年11月10日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中央各部门下达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提出编制预算草案的原则和要求。

财政部根据国务院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部署编制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

中央各部门应当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和财政部的部署,结合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具体布置所属各单位编制预算草案。中央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草案的审核,并汇总编制本部门的预算草案,于每年12月10前报财政部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和财政部的部署,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本行政区域编制预算草案的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汇总的本级总预算草案,应当于下一年1月10日前报财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时间,将本级总预算草案报国务院审核汇总。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审核本级各部门的预算草案,编制本级政府预算草案,汇编本级总预算,经本级政府审定后,按照规定期限报上一级政府。国务院财政部门应当在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1个月前,将中央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1个月前,将本级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提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根据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的决定提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1个月前,将本级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提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预算的内容:

本级预算收入和支出、上一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返还或者补助地方的支出、地方上解的收入。决算制度:

决算制度只要包括决算草案的编制和审批两个方面的内容。决算草案的程序:

(1)财政部于每年第四季度部署编制决算草案的原则、要求、方法和报送期限,制定中央各部门决算、地方决算及其他有关决算的报表格式。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财政部门根据财政部的部署,布置编制本级政府各部门和下级政府决算草案的原则、要求、方法和报送期限,制定本级政府各部门决算、下级政府决算及其他有关决算的报表格式。地方政府财政部门根据上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部署,制定本行政区域决算草案和本级各部门决算草案的具体编制办法。各部门根据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部署,制定所属各单位决算草案的具体编制办法。

(2)各单位应当按照主管部门的布置,认真编制本单位决算草案,在规定期限内上报。各部门在审核汇总所属各单位决算草案的基础上,连同本部门自身的决算收入和支出数字,汇编成本部门决算草案并附决算草案详细说明,经部门行政领导签章后,在规定期限内报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审核。各级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应当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及时编报年收入及有关资料。

(3)财政部根据中央各部门决算草案汇总编制中央决算草案,报国务院审定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根据本级各部门决算草案汇总编制本级决算草案,报本级政府审定后,由本级政府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乡、民族乡、镇政府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年度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执行结果,编制本级决算方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预算

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实现财政职能的基本手段,反映国家的施政方针和社会经济政策,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决算

国家预算管理的最终环节,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及结果总结性的书面文件。尚未经法定程序批准的称决算草案。所以是包含关系决算时预算的一部分。

案例二:格力空调“废标案”(书P224)

请问:请结合《政府采购法》中救济机制的相关规定,围绕本案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试分析我国现行政府采购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

以格力空调废标案为基点,分析我国现有政府采购救济途径,可以看出我国政府采购争议救济途径在实施中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足:

(一)现有救济方式不能有效的解决政府采购纠纷

格力空调废标案中格力空调采取了询问,质疑,投诉,行政复议救济方式后没有解决纠纷,进而求助于司法途径,结果一审告错人,上诉后二审未及开庭又撤诉。该案耗费近两年时间,劳民伤财,但是仍然难以获得清楚透明的令人满意的结果。

由此可见即使诉讼也不能成为解决供应商和采购人之间纠纷的最佳途径。究其原因主要为:

一方面是诉讼的时间太长,供应商既使诉讼赢了也不会拿回项目。如本案中,一审诉讼结束前半年,中标的政府采购合同已经履行完毕,因为“根据《政府采购法》第57条和《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办法》第22条之规定,我国没有采用自动暂停和半自动暂停模式,而是由财政部门依个案决定。而且没有明确暂停的条件,给财政部门以极大的自由裁量权。财政部门可能考虑公共利益而不适用暂停;也可能因采购人的强势影响或与采购代理机关的关系而不暂停采购。实践中也很少见到财政部门处理投诉时暂停采购的案例。”所以从经济的角度看诉讼无论胜负,意义都不是很大。

另一方面,诉讼会恶化供应商和采购人之间的关系,或者政府和此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为供应商以后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埋下障碍,对供应商是不利的。所以诉讼应该是供应商迫不得已的选择,更大意义上是为了讨个说法,寻求一种心理上的正义;诉讼对于采购人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从格力空调对上诉的撤回也可以看出,不管撤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至少有一定与政府缓和关系的意图。

(二)现有的救济方式不能很好的保证采购中财政性资金的有效使用

评标是一个综合评价的问题,一般就目前法律规定看,采购人只能在评审专家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名单确认中标人。并且通常情况下,依法推荐出的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是最符合采购人利益,也是最响应招标文件规定的,自然确定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是当然的选择。不过这绝对不是价格最低者中标,作为政府采购的客体财政性资金,也就是说是国家的钱,公众的钱,那么就应该花的物有所值,在程序和实质正义面前就应该侧重实质正义。

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通过一些新闻报道竟然发现政府采购的东西价格很昂贵,经常会出现价高者中标,难道评审专家只推荐价高者?本案是如此,再如“继5月26日网友质疑长春市公安局采购近3万元的一台笔记本后,近日,又有新浪网友质疑昆明市多个部门的采购行为。昆明市纪委一次购买上千件办公设备,花掉近700万元,这是要办门户网站和新浪决战么?”“昆明市财政局一次采购服务器4台、台式机68台、笔记本电脑8台,花掉近58万元,政府真有钱,为什么照着贵的采购?”„„该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出多条微博表示质疑”。价高者中标,可能导致财政性资金使用浪费,有限的采购资金得不到有效使用,同时最佳应中标者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加之靠事后的救济很难更换合适的中标对象,追回多支付的采购资金。主要因为先是采购人总有各种理由拒绝你,在历经漫长的救济旅程后,既使救济中胜了采购项目早就完工了,把原来的建设项目推倒重来是完全不可能的。

第九章 税收法

案例一

孙某所经营的个体承包凯龙奶牛场为一般纳税人,向光明乳业出售一批牛奶,价格为100万。

小规模纳税人税率3% 纳税额100*6%=6w 光明乳业,纳税额=当前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200*17%-6=28w 康利公司,纳税额=400*17-28=40w 同理,佳佳超市纳税额=600*17%-40=62w

案例二 北京某大学教授应缴多少个人所得税?

教授的工资所得5000元是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加班费1000元、个人先进奖2000元也属于工资薪金所得,不属于个人所得税的免纳范畴,需要与工资一起合并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政府特许津贴100元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属于个人所得税的免征范畴。

因为计算工资薪金所得,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45%。所以应纳税所得额=5000+1000+2000-3500=4500(元),根据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得1500×3%+3000×10%=345元。

所以这位教授应当缴纳345元个人所得税。

案例三 亚光金银首饰厂应缴纳多少消费税?

零售金银首饰的纳税人在计税时,应将含税的销售额换算成不含增值税税额的销售额。对于生产、批发、零售单位用于馈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或未分别核算销售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

因为亚光金银首饰厂赠送客户6万元(不含增值税)和零售20万元(不含增值税)的金银首饰,而奖励员工的新型项链成本为4000元每条,成本利润率为6%,新型项链的组成计税价格=40000×(1+6%)÷(1-5%)=44631.57895元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金银首饰消费税税率=(60000+200000+44631.57895)×5%=15231.57895元 所以亚光金银首饰厂在10月份共应缴纳15231.57895元。

第十一章 金融法

案例一 商业银行股东出售股份案

根据《商业银行法》第28条规定“商业银行变更持有资本总额或者股份百分之5以上的股东,应当先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所以,本案例中,乙在购买甲的股份之前要经过国务院银行监督监管管理机构的批准。根据《商业银行法》第24条商业银行在变更持有股份总额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要经过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批准,所以该商业银行有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申请批准的义务。

案例二 银行违法放贷案

根据《商业银行法》第四十条规定“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能优于其他借款人的同类贷款的条件。”本案例中,王大柱向李震放款进行信用借贷,而李震是该银行监事李壮的弟弟,属于关系人。而且,本案中,王大柱以普通担保贷款低百分之2的优惠利率向乙公司提供200万元担保贷款,同时违反了《商业银行法》第47条“商业银行不得违反规定提高或者降低利率以及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吸取存款,发放贷款。”王大柱根据《商业银行法》第七十四条“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者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根据《商业银行法》第七十八条“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当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求刑事责任。”

例三 甲银行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案

应当同意。根据银行存款法律制度的基本规则,应当是对存款人的保护,《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应当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同时根据《商业银行法》第五十条规定“商业银行办理业务,提供服务,按照规定收取手续费,收费项目和标准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更具职责分工,分别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案例四:邮局没收假币案

案例评析:被告的辩称不合理,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被告的辩称主要有两点:其一,没收是邮局的行为而不是银行的行为;其二,发现假币一律没收不需要任何程序。这两点均不合理,理由如下: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发行人民币和管理人民币流通的机关。”人行上海分行作为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负有辖区金融行政管理职能,且老西门邮电所开具的没收证系人行上海分行统一印刷下发的。因此,老西门邮电所的行为应视作人行上海分行的行为。

其次,老西门邮电所工作人员发现假币后,未经包某某当面确认,而将该币拿入内室,在脱离包某某视线的情况下,由内室工作人员开具没收证明,因此不能证明被没收之假币系包某某所缴。人行上海分行行政执法程序违反了《关于加强假币实物管理的通知》第二条“凡是企、事业单位(如商店、邮局等在办理现金收付业务的单位)发现假币后首先扣留假币、向用户开具由人民银行认可或提供的假币没收收据,然后持假币前往附近银行或储蓄所鉴别,如确认为假币,由鉴定单位加盖‘假币’戳记,并交当地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和1996年5月1日实施的《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反假人民币工作实施细则》第十三条“各金融机构储蓄,出纳柜面发现假币,必须换人复核,经鉴定无误后,应当场加盖‘假币’字样戳记并加盖经办员和复核员名单,以防止假币重新流入市场”的规定。

案例五 村委会用代金券替代拖欠农民的土地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显然红楼梦村村委会发行代金券代替人民币的做法是违法的。又根据第四十五条,印制、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的,中国人民银行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所以红楼梦村村委会应当被停止这种违法行为并处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案例六 珠海某公司通过收汇向境外母公司借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条第五款,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第三十二条第五款,执行有关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珠海某公司收取贸易项下外汇却未办理出口核销手续,是违法的。第四十六条 本法第三十二条所列行为违反有关规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给予处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未作处罚规定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区别不同情形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十万元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以该公司的违法行为应当被中国人民银行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第十一章证券法

案例一

案例评析:(1)A证券公司属于证券承销商。其业务范围包括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资产管理及其他证券业务。(2)根据相关规定,虽然B上市公司近3年连续盈利,但一直未向股东支付股利,所以B公司并不具备发新股的条件;A公司作为证券承销商应当保证证券先行出售给认购人,而不能自己大量购入,所以A公司购买B公司股票的行为实质上是非法的;B公司12位董事中4位董事辞职一事,及B公司发行新股的目的应当披露;C公司利用内幕信息获取丰厚利益,有违于证券市场公平、公正原则,属于违法行为;针对此现状,中小股民的损失应由新股发行人、B上市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及保荐人、A证券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案例二 证券公司交易员操作错误案

案例评析:(1)直接影响:股票折价,证券公司亏损,投资者不当得利;间接影响:市场经济秩序混乱。(2)从事反向交易的投资者应返还所得利益;因为此案例所取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根据,由于交易员操作错误致使投资者获得利益,并且使证券公司的利益受到损害,满足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所以应该返还。(3)首先投资者应返还所得利益,为体现证券法的宗旨,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发行人应当按照发行价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返还证券持有人;发行人对此事损失负责,承担风险,对该公司交易员给予处分,并且其应当承担过错责任。

案例三

请问:针对该案件内容,你对法院判决是否同意,谈谈你的看法。

我认为法院的判决有失妥当的,证券公司和王先生作为本案主体,很显然王先生属于相对薄弱方,证券公司也应当负有举证责任,排除其过错。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禁止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从事下列损害客户利益的欺诈行为:(二)不在规定时间内向客户提供交易的书面确认文件。案例中证券公司并没有向王先生提供书面确认文件。

(四)未经客户的委托,擅自为客户买卖证券,或者假借客户的名义买卖证券,被告证券公司张某有嫌疑擅自为客户买卖证券。

第一百四十一条:证券公司接受证券买卖的委托,应当根据委托书载明的证券名称、买卖数量、出价方式、价格幅度等,按照交易规则代理买卖证券,如实进行交易记录;买卖成交后,应当按照规定制作买卖成交报告单交付客户。证券交易中确认交易行为及其交易结果的对账单必须真实,并由交易经办人员以外的审核人员逐笔审核,保证账面证券余额与实际持有的证券相一致。

第一百四十七条 证券公司应当妥善保存客户开户资料、委托记录、交易记录和与内部管理、业务经营有关的各项资料,任何人不得隐匿、伪造、篡改或者毁损。上述资料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十年。证券公司并没有提供相关资料,存在一定责任。原告称证券公司张某代其进行交易并知道密码,但未提供证据。虽然原告在保管账户和密码存在责任,但法院不能完全因为原告无证据而否决其诉讼请求,应该进行相关工作取证调查。综上所述,我认为证券公司存在一定责任,法院判决有失偏颇。

案例四

案例评析:(1)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主要有网上、报纸、杂志、电视以及信息发布会等方式。其中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平面媒体主要是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一些专业报刊,如《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和《证券市场》周刊等证券类报刊。999 年起,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全文则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巨潮资讯发布。(2)杭萧钢构责任:未按规定披露信息。《证券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将有关该重大事件的情况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报送临时报告,并予公告,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其中,重大事件之一就包括公司订立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的重要合同。从已有证据看,安哥拉项目合同的总金额折合人民币313.4亿元,并且进行了多次谈判,这足以对杭萧钢构的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这一事件应当及时予以披露和阶段性的信息披露。董事长责任:《证券法》第七十条规定,依法必须披露的信息,应当在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的媒体发布,同时将其置备于公司住所、证券交易所,供社会公众查阅。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同时向所有投资者公开披露信息”。杭萧钢构对于应当予以披露的重大事件,没有按照《证券法》的规定在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的媒体上发布,未能同时向所有投资者公开披露该重大信息,而是在公司内部的总结表彰大会上发布,未能按规定将信息的知情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其行为违反了《证券法》和《管理办法》的规定,构成了《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所述“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的行为。

第二篇:经济法教程课后答案及案例分析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1.经济法的特点是什么? 经济法律规范的易变性 兼具公法和私法属性 程序保障的非独立性

2.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含哪些? 经济民主与经济自由相结合的原则 政府行为优位的原则

责、权、利、效相结合的原则

3.什么是经济权利?什么是经济义务?经济权利与经济义务的关系如何? 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国家管理与协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具有的自己为或不为一定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

经济义务是指法定义务人应当依据经济权利人的要求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满足权利人利益的责任。

经济权利与经济义务相互依存。没有经济权利就不会有经济义务。经济主体不能只享有经济权利而不承担经济义务,也不能只承担经济义务而不享有经济权利。4.试述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主体:是指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的当事人。客体: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的对象。

内容:指经济法主体依法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5.什么是经济法律责任?经济法律责任具有哪些特征?

经济法律责任是指由经济法规定,在经济主体违反法定经济义务时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综合统一性。经济法律责任是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综合。经济法律责任的综合统一性,是由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复杂性及经济权利与经济义务的多样性所决定的。

双重处罚性。双重处罚性体现了经济法律责任的公正性与严格性,对于制裁经济违法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试述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责任形式。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造成损害并不必然承担赔偿责任,必须要看行为人是否有过错,有过错才有责任,无过错则无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有法律直接规定的情况下,无论行为人有无过错都要对其行为多导致的损害事实承担责任的原则。

经济责任,主要包括支付违约金、支付赔偿金、罚款、强制收购、没收财产等。行政责任。对违反经济法的行为,可依法追究违法者的行政责任,给予行政处罚。刑事责任。对违反经济法律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行为,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予刑事制裁。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第四章公司法

1.简述公司的分类。

根据公司股东责任范围,公司可分为无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两合公司

根据公司的信用基础不同,公司可分为人合公司、资合公司和人合兼资合公司 根据公司之间是否具有控股或从属关系,公司可分为母公司和子公司 根据公司内部管辖关系,公司可分为本公司和分公司 根据公司国籍,公司可分为本国公司和外国公司

根据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是否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份有限公司可分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

2.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股东符合法定人数

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有公司住所

3.简述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与设立条件。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

发起人认购和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

发起人制定公司章程,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经创立大会通过 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有公司住所

4.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限制有哪些?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 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3年

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3年 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

5.什么是公司债券?债券与股票有哪些区别?

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发行主体不同。无论是国家、地方公共团体还是企业,都可以发行债券,而股票则只能是股份制企业才可以发行。

收益稳定性不同。债券在购买之前,利率已定,到期就可以获得固定利息,而不管发行债券的公司经营获利与否。股票一般在购买之前不定股息率,股息收入随股份公司的盈利情况变动而变动,盈利多就多得,盈利少就少得,无盈利不得。保本能力不同。债券到期可回收本金,也就是说连本带利都能得到。股票本金一旦交给公司,就不能再收回,只要公司存在,就永远归公司支配。经济利益关系不同。债券和股票实质上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有价证券。二者反映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债券所表示的只是对公司的一种债权,而股票所表示的则是对公司的所有权。

风险性不同。债券只是一般的投资对象,其交易转让的周转率比股票较低,股票不仅是投资对象,更是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对象,其交易转让的周转率高,市场价格变动幅度大,但却又能获得很高的预期收入。6.简述公司利润的分配。

弥补以前亏损,但不得超过税法规定的弥补年限 缴纳所得税

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公司亏损的,弥补亏损 依法提取法定公积金 向股东分配利润 第七章合同法

1.简述合同法对格式条款的规制。规定格式条款提供方的一般义务。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规定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一是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损害国家利益的。二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三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四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以及格式条款中约定免责事由无效的。

确立格式条款的解释规则。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遵循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采用非格式条款解释。2.简述合同无效的情形。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1.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2.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当事人主体不合格的合同;内容不合法的合同;无效代理订立的合同 3.债务承担的有效条件有哪些? 须存在有效的债务。债务自始无效或者承担时已经消灭,即使当事人就此签订债务承担合同,也不发生效力。

被转移的债务应当具有可转移性。在性质上不可转移、当事人特别约定不得转移、不作为债务等通常不具有可转移性。

第三人须与债权人或债务人就债务的转让达成合意。债务承担须经债权人的同意。在免责的债务承担中必须经债权人同意;而在并存的债务承担中,因并存的债务人与原债务人连带对债权人负责,无须经债权人同意。4.简述承担合同违约责任的主要方式。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 赔偿损失 违约金 定金

第八章担保法

1.简述连带保证和一般保证的区别。一般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

连带保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 承担责任的具体作法不同。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只是在主债务人不履行时,有代为履行的义务,即补充性;而连带责任保证中的保证人与主债务人为连带责任人,债权人在保证范围内,既可以向债务人求偿,也可以向保证人求偿。一般保证中的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而连带责任保证中的债务人没有先诉抗辩权。连带责任保证是由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无规定或约定的按一般责任保证承担。

连带责任保证的担保力度较强,对债权人很有利,而保证人的负担相对较重;而一般保证的担保力度相对较弱,保证人的负担也就相对较轻。2.简述抵押权人的权利。抵押财产的保全。在抵押人的行为足以使抵押物的价值减少时,抵押权人有权要求抵押人停止其行为,并有权要求抵押人恢复抵押物的价值,或提供与减少的价值相当的担保。抵押人对抵押物价值的减少无过错的,抵押权人可以就获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优先受偿。

抵押权的处分。抵押权人可以让与其抵押权,或就抵押权为他人提供担保。但抵押权不得与债权分离单独转让或作为其他债权的担保。

优先受偿权。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可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物折价或以拍卖、变卖后的价款受偿;协议不成的,抵押权人可以提起诉讼。抵押物折价或拍卖、变卖后,其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3.简述抵押权的设定。

抵押权引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以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是抵押合同成立的法律要件,但并不是所有的抵押合同仅凭书面订立既可生效,有的还需要依法登记。4.比较抵押权与质押权的异同。

抵押的标的物通常为不动产、特别动产(车、船等);质押则以动产为主 抵押要登记才生效,质押则只需占有就可以

抵押只有单纯的担保效力,而质押中质权人既支配质物,又能体现留置效力 抵押权的实现主要通过向法院申请拍卖,而质押则多直接变卖 5.简述动产浮动抵押的概念及特点。

动产浮动抵押权是指抵押权人对抵押人提供担保的现有的以及将有的动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就抵押动产有优先受偿的权利。主体的限定性。其主体为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

抵押权标的的不特定性。动产浮动抵押权的标的为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抵押人有权处分设定抵押的动产。在动产浮动抵押权存续期间,抵押人处分抵押的动产不必经过抵押权人的同意。

6.简述留置权的成立条件。

债权人已经合法占有了债务人的动产 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

留置财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 留置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

留置财产为可分物的,留置财产的价值应当相当于债务的金额 留置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经济法案例分析题 公司法律制度

【来自曲振涛教材】甲是某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法定代表人。在一次产品展销会上,甲获知某公司以优惠价格出售一批甲所在的公司需要的原材料。甲将该信息告知其弟弟。甲的弟弟与该公司取得联系,以单价500元购买该批材料1000件,后又以单价800元将该批原材料卖给甲所在的公司。股东乙获知此事,向公司董事会报告。公司董事会碍于情面,不想追究甲的责任,监事会也保持沉默。

要求:乙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追究甲的责任呢? 参考答案:

根据《公司法》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180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收到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书面请求之日起30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具备上述资格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本题中,总经理甲的行为给公司造成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该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乙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收到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书面请求之日起30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乙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自2012资格考试试题】2010年7月8日,甲、乙、丙拟共同出资设立一有限责任公司,并制定了公司章程,其有关要点如下:(1)公司注册资本总额为400万元;(2)甲、丙各以货币100万元出资。首次出资均为50万元,其余出资均应在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付;乙以房屋作价出资200万元,公司成立后一周内办理房屋产权转移手续。

2010年8月8日,甲、丙依约缴付了首次出资。10月8日,公司成立,10月12日,乙将房屋产权依约转移给公司。2011年8月5日,甲履行了后续出资义务。2011年底,公司取得可分配红利100万元。2012年1月10日,甲、乙、丙就100万元红利的分配发生争执,此时丙尚未缴付剩余出资。经查,乙作价出资的房屋实际价值仅为100万元。因公司章程没有约定红利分配方法。甲、乙、丙分别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甲认为应按2:2:1的比例分配;乙认为应按1:2:1的比例分配;丙认为应按1:1:1的比例分配。要求: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公司章程中约定的首次出资额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2)乙作价出资的房屋实际价值为100万元,低于公司章程所定的200万元,对此,甲、乙、丙应如何承担民事责任?

(3)对公司可分配的100万元红利,甲、乙、丙应按何种比例分配?简要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1)首次出资额符合规定。根据规定,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题目中首次出资100万,符合规定。

(2)先由乙补足出资;乙不能补足的,甲丙承担连带责任。根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足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3)甲乙丙按照实缴出资比例(2:2:1)分配红利。根据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的除外。

【来自2011中级资格考试】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某日,公司董事长张某召集并主持召开董事会会议,出席会议的共6名董事,董事会会议作出如下决议:(1)增选职工代表李某为监事;(2)为拓展市场,成立乙分公司;(3)决定为其子公司丙与A企业签订的买卖合同提供连带责任保证,该保证的数额超过了公司章程规定的限额。在讨论该保证事项时,只有董事赵某投了反对票,其意见已被记载于会议记录。其他董事均认为丙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信用风险不大,对该保证事项投了赞成票。出席会议的全体董事均在会议记录上签了名。

乙分公司依法成立后,在履行与丁公司的买卖合同过程中与对方发生纠纷,被拆至法院。法院判决乙分公司赔付货款并承担诉讼费用。乙分公司无力清偿,丁公司转而请求甲公司承担责任。

丙公司在其与A企业签订的买卖合同债务履行期届满后未履行债务,A企业要求甲公司承担保证责任。甲公司因承担保证责任而遭受严重损失。要求: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董事会会议决议增选职工代表李某为监事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2、丁公司请求甲公司承担责任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3、对于甲公司因承担保证责任而遭受的损失,与会董事应如何承担法律责任? 参考答案:

1、董事会增选职工代表李某为监事,不合法。首先,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其次,如果不是职工代表的监事,则是股东会议选举产生,而不能是董事会选举产生。

2、丁公司请求甲公司承担责任符合规定。根据规定,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题目中乙分公司签订合同而造成的损失,由总公司(甲公司)承担。

3、出席会议的6名董事中,只有赵某不承担赔偿责任,其他董事承担赔偿责任。根据规定,董事应当对董事会的决议承担责任。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股东大会决议,致使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的,参与决议的董事对公司负赔偿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曾表明异议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董事可以免除责任。题目中,赵某对担保事项持反对意见并记载于会议记录,因此不承担赔偿责任。相关链接:

董事会会议应有过半数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

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股东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二)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

(三)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

(四)审议批准监事会或者监事的报告;

(五)审议批准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六)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七)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

(八)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

(九)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

(十)修改公司章程;

(十一)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股东大会会议,并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

(二)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

(三)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四)制订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五)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六)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

(七)制订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方案;

(八)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九)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及其报酬事项,并根据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报酬事项;

(十)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十一)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来自xxxx资格考试试题】A公司为2004年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其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公司可对外提供担保,金额在100万元以上1 000万元以下的担保,应当经公司董事会决议批准,甲为A公司的董事长,未持有A公司股票。

2006年12月,A公司的股价跌入低谷,甲拟购入A公司10万股股票,因自有资金不足,甲向同为A公司董事的乙请求借款200万元。但乙提出:只有在有担保时,才愿意提供借款,甲请求A公司为其借款提供担保。

2006年12月20日,A公司召开董事会,A公司共有董事9人,出席会议的有6人(包括甲和乙)。董事会会议讨论了A公司未来经营计划等问题,并讨论了为甲提供担保的问题,董事会认为甲的经济状况良好,信用风险不大,同意为其借款提供担保,在董事会讨论该担保事项和对此决议时,甲和乙均予以回避,且未参与表决,其余4位董事一致投票通过了为甲向乙借款提供担保的决议。

2006年12月25日,甲在获得200万元借款之后,以每股22元的价格买入A公司股票10万股,并向公司报告,2007年1月5日,甲以每股26元的价格出售了3万元股股票,并向公司报告。

丙在2007年1月5日买入A公司股票1万股,成为A公司的股东,丙从A公司的公告中发现了公司为甲提供担保及甲买卖本公司股票的事情后,于2007年1月9日要求A公司董事会收回甲买卖股票的收益,董事会一直未予以理会。

2007年2月12日,丙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了两个诉讼,在第1个诉讼中,丙请求撤销董事会决议,理由是董事会批准公司为甲提供担保的决议只有4位董事同意,不足全体董事过半数;在第2个诉讼中,丙要求甲将股票买卖所得收益上缴给A公司。要求:

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买入A公司股票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说明理由。(2)甲出售A公司股票的数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说明理由。(3)丙请求撤销董事会决议的理由是否成立?说明理由。

(4)丙要求甲将股票买卖所得收益上缴给A公司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说明理由。(5)丙是否有资格提起第2个诉讼?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1)甲买入A公司股票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上市公司董事长可以自行买入公司股票,法律未作出限制性规定。

(2)甲出售A公司股票的数量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变动情况,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2007年1月5日,甲以每股26元的价格出售了3万股股票,超过了甲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不符合规定。

(3)丙请求撤销董事会决议的理由不成立。根据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与董事会会议决议事项所涉及的企业有关联关系的,不得对该项决议行使表决权,也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表决权。该董事会会议由过半数的无关联关系董事出席即可举行,董事会会议所作决议须经无关联关系董事过半数通过。A公司共有董事9人,出席会议的无关联关系董事为4人,4人全部通过,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条件。

(4)丙要求甲将股票买卖所得收益上缴给A公司符合法律规定。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上市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在买入后6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6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

(5)丙没有资格提起第2个诉讼。根据规定,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股份有限公司连续180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会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30日内未提起诉讼,股份有限公司连续180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题中,丙没有资历提起第2个诉讼主要有两个原因: ①丙作为股东持有股份的时间未超过180日。丙在2007年1月5日买入A公司股票1万股,而在2007年2月12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时不具有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诉讼的主体资格。②丙没有先通过监事会提起诉讼。根据以上列举的规定,股东损害公司利益时,只有先通过监事会提起诉讼,监事会拒绝提起诉讼或延迟提起诉讼的,股东才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综上,丙不具有提起第2个诉讼的资格。合同法律制度

【来自曲振涛教材】甲公司因生产需要,准备购入一套生产设备。乙设备厂得知此情况后,向甲公司发出了一份详细的书面要约,并在要约中注明:“请贵公司于5月15日前答复,否则该要约将失效。”甲公司接到要约后,仔细对比了乙工厂与其他厂家的设备质量和价格,认为乙设备厂的设备性能优良而价格适中,愿意购买,但由于本公司工作人员的延误,直到5月17日才向乙设备厂发出承诺。乙设备厂收到该承诺后未予理睬。问:

(1)若乙设备厂发出要约后想撤销该要约,是否能行使撤销权?(2)甲公司发出的承诺属于什么性质?甲乙双方的合同是否成立? 参考答案:

(1)相关规定: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不得撤销:

(一)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

(二)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

本题中,乙设备厂在要约中确定了承诺期限,故要约不得撤销。

(2)相关规定: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本题中,乙设备厂确定5月15日为承诺期限,甲公司于5月17日才向乙设备厂发出承诺,而乙设备厂收到承诺后未予理睬,承诺未生效,甲乙双方的合同未成立,甲公司发出的承诺属于新要约。

【来自曲振涛教材】2006年4月10日,大兴商场向华美服装厂订购一批服装。合同约定,大兴商场4月20日前支付全部货款100万元,华美服装厂7月10日交货。双方未就合同转让事宜进行约定。大兴商场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货款。5月10日,大兴商场因忙于改制,将该合同转让给顺和商场,并通知了华美服装厂。7月10日,顺和商场要求华美服装厂按期交货,华美服装厂予以拒绝,称合同是与大兴商场签订的,大兴商场将合同转让给顺和商场未经过华美服装厂同意,未经同意,该转让行为无效。

问:大兴商场将合同转让给顺和商场的行为是否有效?简要说明理由。相关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让与的受让人成为债权人,有权请求债务人向自己履行债务。

在本题中,大兴商场已按合同约定支付了货款,是华美服装厂的债权人。大兴商场与华美服装厂未就合同转让事宜进行约定,不属于债权转让的除外情形,债权人大兴商场将债权转让给顺和商场通知了华美服装厂,尽到了通知义务,无需经过华美服装厂同意。该转让对债务人华美服装厂发生效力。受让人顺和商场作为债权人,有权请求和美服装厂按期交货。【来自曲振涛教材】甲企业与乙企业达成口头协议,由乙企业在半年内供应甲企业50吨钢材。三个月后,乙企业以原定钢材价格过低为由要求加价,并提出,如果甲企业表示同意,双方立即签订书面合同,否则,乙企业将不能按期供货。甲企业表示反对,并声称,如乙企业到期未履行协议,将向法院起诉。

问:本案中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合同有无法律效力?为什么?

相关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在本题中,甲乙企业约定由乙企业在半年内向甲企业供应钢材,属于附生效期限的合同,应自生效期限界至时即半年到期时生效,而乙企业于合同生效前提出加价,属于新的要约。【来自曲振涛教材】某照相器材商场购进一批新型相机,每部定价为2888元。售货员在制作标价签时,误将2888元标为1888元。一天,顾客甲入店,发现在别处卖近2900元的相机在这里只卖1888元,遂买了一架。事后,当售货员再次去库房取货时,才发现那架相机少收了1000元。商场经查找,终于找到甲,要求退货或补足差价。甲称,自己买的相机是付了钱的,买卖已成交。

问:商场与顾客甲之间的买卖合同的性质?法律后果如何? 相关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本题中,在别处卖近2900元的相机误以1888元成交,系因重大误解而订立且显失公平,属可撤销合同。该商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该买卖合同,而不是直接向顾客甲提出变更或撤销合同。该合同被撤消后,自始没有法律效力,顾客甲退回相机或补足差价,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可向该商场要求赔偿。

【来自2011中级资格考试】甲公司委托乙公司购买1台机器,双方约定:乙公司以自己的名义购买机器;机器购买价格为20万元;乙公司的报酬为8000元。双方未约定其他事项。乙公司接受委托后,积极与丙公司交涉协商,最终乙公司以自己的名义从丙公司处购得该种机器1台,价款为19.5万元,乙公司为此支出了4000元费用。乙公司依约将机器交付给甲公司,但向甲公司提出,双方约定的购买机器价格与实际购买机器价格之间的差额5000元归乙公司所有,或者由甲公司承担处理委托事务而支出的4000元费用。甲公司表示拒绝,乙公司因此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甲公司提起反诉,主张机器存在瑕疵,要求乙公司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经查,该机器确实存在质量瑕疵。要求: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是何种合同?

2、乙公司主张取得购买机器差价款5 000元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3、乙公司主张由甲公司承担处理委托事务而支出的4 000元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4、甲公司要求乙公司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简要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1、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是行纪合同。

2、乙公司主张取得差价款5000元,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行纪人高于委托人指定的价格卖出或者低于委托人指定的价格买入的,可以按照约定增加报酬。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相关规定仍不能确定的,该利益属于委托人。题目中,行纪人(乙公司)低于指定价格买入,当事人对于差价款没有约定,依照相关规定仍不能确定的,该利益属于委托人(甲公司)。因此乙公司的主张不符合规定。

3、乙公司主张甲公司承担4000元费用,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行纪人处理委托事务支出的费用,由行纪人负担,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题目中当事人对于费用的承担没有约定,则由行纪人(乙公司)自己承担。因此乙公司的主张不符合规定。

4、甲公司要求乙公司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行纪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行纪人对该合同直接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第三人不履行义务致使委托人受到损害的,行纪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行纪人与委托人另有约定的除外。题目中,当事人对此没有约定,则第三人不履行义务(即机器存在瑕疵),由行纪人(乙公司)向委托人(甲公司)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担保法律制度

【来自曲振涛教材】甲公司与乙公司于2005年5月20日签订了设备买卖合同,甲为买方,乙为卖方。双方约定:由乙公司于10月30日前向甲公司提供设备10套,价款总计为150万元;甲公司向乙公司给付定金25万元;由丙公司作为乙公司的保证人,在乙公司不能履行债务时,丙公司承担一般保证责任。合同依法生效后,甲公司因故未向乙公司给付定金。至12月20日,乙公司还未履行交货义务,甲公司经多次催促未果后,于是甲公司诉至法院,甲公司要求乙公司继续履行合同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同时要求丙公司履行一般保证责任。问:

(1)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给付25万元定金是否合法?定金合同是否生效?(2)丙公司在什么条件下应当履行一般保证责任? 参考答案:

(1)相关规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

本题中,合同总价款150万元,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给付25万元定金,未超过标的额150万元的20%即30万元,符合法律规定。甲公司因故未向乙公司给付定金,该定金合同未生效。

(2)相关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本题中,若经人民法院审判乙公司败诉,乙公司未能继续履行合同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丙公司才应履行一般保证责任。

相关链接:保证的方式有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来自曲振涛教材】甲公司因欠乙公司货款10万元,乙公司要求甲公司提供担保。甲公司找到丙公司,由丙提供50吨纯碱作为质押。丙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质押合同并向乙交付了纯碱。一个月后,丙公司发现乙公司将纯碱露天存放,适逢雨季,如不采取措施将造成很大损失,便要求乙公司立即将纯碱移入库房,但乙公司以仓库放不下为由拒绝。问:丙公司可以采取何种措施保护自己的利益? 参考答案: 相关规定:质权人负有妥善保管质物的义务。因保管不善致使质物灭失或者毁损的,质权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质权人不能妥善保管质物可能致使其灭失或者毁损的,出质人可以要求质权人将质物提存,或者要求提前清偿债权而返还质物。

本题中,质权人乙未尽妥善保管质物纯碱的义务,若致使质物纯碱损毁或者灭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出质人丙公司可以要求质权人乙公司将质物纯碱提存,或者要求提前清偿债权而返还质物纯碱。

【来自2012中级资格考试】甲企业与乙银行签订一借款合同。合同约定:甲企业向乙银行借款500万元,借款期限自2009年8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以及利息支付等事项。张某在借款合同保证人一栏签字。甲企业将其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一并抵押给乙银行,双方签订了抵押合同并办理了抵押登记。当事人之间未约定担保权实现的顺序。

借款期限届满后,甲企业因经营不善,亏损严重,无力清偿到期借款。乙银行经调查发现:(1)甲企业可供偿债的财产不足100万元;(2)在借款期间,甲企业将一台生产设备以市价40万元出卖给丙公司,并已交付;(3)甲企业另有一台生产设备,价值50万元,因操作失误而严重受损,1个月前被送交丁公司修理,但因甲企业未交付10万元维修费,该生产设备被丁公司留置。

查明情况后,乙银行于2011年8月20日要求张某承担保证责任。张某主张:借款债权既有保证担保,又有甲企业的抵押担保,乙银行应先实现抵押权。同日,乙银行分别向丙公司与丁公司主张,就丙公司所购买的生产设备及丁公司所留置的生产设备实现抵押权。丙公司认为:自己已经通过买卖取得生产设备所有权,乙银行无权就该生产设备主张抵押权。丁公司则认为自己有权优先实现留置权。要求:

根据担保法律制度的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张某提出乙银行应先实现抵押权的主张是否合法法律规定?简要说明理由。(2)乙银行是否有权向丙公司就其购买的生产设备主张抵押权?简要说明理由。(3)丁公司提出自己有权优先实现留置权的主张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简要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张某提出乙银行应先实现抵押权的主张符合规定。根据规定,物的担保和保证并存时,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如果对当事人的担保责任承担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保证与债务人提供的物的担保并存时,则债权人先就债务人的物的担保求偿。保证在物的担保不足清偿时承担补充清偿责任。本题中,当事人之间未约定担保权实现的顺序,对于甲企业自己提供抵押担保的,乙银行应先就抵押权实现债权。(2)乙银行无权向丙公司就其购买的生产设备主张抵押权。根据规定,经当事人书面协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实现抵押权时的动产优先受偿。但不得对抗正常经营活动中已支付合理价款并取得抵押财产的买受人。本题中,对于已经通过买卖取得生产设备所有权的丙公司,乙银行不能主张抵押权。

(3)丁公司提出自己有权优先实现留置权的主张符合规定,根据规定,同一动产上已设立抵押权或者质权,该动产又被留置的,留置权人优先受偿。本题中,生产设备虽然已设定抵押,但是基于留置,留置权人优先受偿。相关链接:【曲振涛教材P149】根据担保设定的依据划分,分为约定担保和法定担保。约定担保是指依据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以合同的方式设立并发生效力的担保方式,如保证、抵押、质押、定金等;法定担保是指依照法律规定而直接成立并发生效力的担保方式,如留置权。【来自2010中级资格考试】2008年3月,甲合伙企业(以下简称甲企业)向乙银行借款100万元,期限为2年,由王某和陈某与乙银行签订保证合同,为甲企业借款提供共同保证,保证方式为一般保证。后甲企业经营业绩不佳,亏损严重。王某遂与陈某约定,以3:2的比例分担保证责任。

2009年6月,因甲企业提出破产申请,人民法院受理了该破产案件,故乙银行要求王某与陈某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王某认为: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方式为一般保证,乙银行应先要求甲企业承担责任;陈某则宣称自己没有财产,自认为自己与王某已有约定,只需承担40%的责任。

经查,陈某对自己的远亲林某还享有10万元的到期借款债权,一直没有要求林某返还。乙银行最后决定分别对王某、陈某和林某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定由王某和陈某承担连带责任,由林某代替陈某向自己偿还了10万元借款。要求:

根据上述情况和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王某提出的乙银行应先要求甲企业承担责任的主张是否成立?简要说明理由。(2)陈某提出自己对银行的保证责任只需承担40%的主张是否成立?简要说明理由。(3)乙银行请求法院判定林某代替陈某偿还10万元借款能否得到法律支持?简要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1)王某的主张不成立。根据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中止执行程序的,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不得行使先诉抗辩权。在本题中,王某和陈某与乙银行的保证合同中虽然将保证方式约定为一般保证,但是甲企业的破产申请已为人民法院受理,保证人王某不再享有先诉抗辩权。

(2)陈某的主张不成立。根据规定,按份共同保证是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按份额对主债务承担保证义务的共同保证;各保证人“与债权人”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应当认定为连带共同保证;连带共同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向债务人不能追偿的部分,由各连带保证人按其内部约定的比例分担。在本题中,王某与陈某并未与债权人乙银行就份额作出约定,属于连带共同保证,陈某不得以其内部份额对抗乙银行,王某与陈某向债权人乙银行承担保证责任后,向债务人甲公司不能追偿的部分,由王某和陈某按其约定的比例分担。

(3)乙银行的请求可以得到法律的支持。根据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在本题中,陈某怠于行使自己对林某的借款债权(非专属于人身),且宣称自己没有财产,陈某怠于行使债权的行为已经危害到乙银行的债权,乙银行有权行使代位权。综合案例

【来自2010中级资格考试】A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于2001年发起设立,200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截至2008年底,A公司资产总额为2亿元人民币。

(一)2008年2月1日,A公司董事长黄某主持与某世界知名企业谈判W合作项目。3月17日,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当晚黄某建议其亲属陈某买入本公司股票。3月18日,在A公司召开的例会上,黄某宣布了公司与某世界知名企业合作的消息。3月21日,A公司就该重大事项向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并在中国证券报上予以公告。此后,A公司股票持续上涨。3月28日,黄某将其持有的A公司股票全部出售,获利50万元。

(二)2008年4月,A公司为筹集W合作项目资金,向B银行借款3000万元,期限为2年。双方为此签订了抵押合同。抵押合同规定:A公司以其拥有的价值3000万元的生产设备为其借款提供担保:若A公司到期不能偿还借款,该生产设备归B银行所有。该抵押未办理登记。

(三)2009年1月,A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出席该次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的股份占A公司股份总数的40%,令有持有10%股份的股东书面委托代理人出席了会议。该次股东大会对所议事项的决议形成了会议记录。其中部分通过事项的表决情况如下:

1.在审议公司为筹集W合作项目所需资金,董事会提出的向原股东配售5000万元的配股方案时,持有10%股份的股东在表决时弃权;持有9%股份的股东在表决时投了反对票;持有10%股份的代理人在表决时根据授权投了赞成票;其余持有21%股份的股东在表决时均投了赞成票。

2.在审议公司2009年为购买W合作项目所需要的重要生产设备,计划投资7000万元的事项时,持有15%股份的股东在表决时投了反对票;持有10%股份的股东在表决时弃权;持有10%股份的代理人在表决时根据授权投了反对票;其余持有15%股份的股东在表决时均投了赞成票。

3.在审议公司解聘某会计师事务所的事项时,持有5%股份的股东在表决时弃权;持有5%股份的股东在表决时投了反对票;持有10%股份的代理人在表决时根据授权投了赞成票;其余持有30%股份的股东在表决时均投了赞成票。要求:

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担保法》等有关规定,分析并指出上述

(一)、(二)、(三)事项中有哪些违法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1、事项

(一)存在以下违法之处:

(1)黄某建议陈某买入本公司股票的行为违法,属于内幕交易行为。根据规定,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不得买卖该公司的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在本案中,W合作项目是A公司的重大投资行为,属于内幕信息,黄某作为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建议他人买入股份的行为违法。

(2)黄某将其持有的A公司股票全部售出的行为违法。根据规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在本案中,黄某作为A公司的董事长将其持有的A公司股票“全部”售出的行为违法。

2、事项

(二)抵押合同有关“若A公司到期不能偿还借款,该生产设备归B银行所有”的约定无效。根据规定,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

3、事项

(三)存在以下违法之处:

(1)向原股东配售5000万元违法。根据规定,上市公司配股的,拟配售股份的数量不超过本次配售股份前股本总额的30%。在本案中,拟配售5000万元超过了配售股份前股本总额1亿元的30%。

(2)股东大会通过配股方案的决议违法。根据规定,上市公司配股属于增资事项,应当经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权2/3以上通过。在本案中,A公司股东大会赞成该事项的表决权仅为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62%(31%÷50%)。

(3)股东大会通过重要生产设备的决议违法。根据规定,上市公司一年内出售、购买重大资产,或者对外提供担保金额超过资产总额30%的,应当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2/3以上通过。在本案中,该重要生产设备投资额7000万元,已经超过资产总额2亿元的30%,而A公司股东大会赞成该事项的表决权仅为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30%(15%÷50%)。

第三篇:经济法_第八章_合同法 课后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经济法 第八章 案例分析答案

1、什么是代位权与撤销权,债权人行使这些权利的法定要件是什么?债权人的代位权,是指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时,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请求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的权利。

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应具备以下条件:

(1)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

(2)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合法的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

(3)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

(4)债权人的债权有不能实现的危险。

债权人的撤销权,是指当债务人放弃对第三人的债权、实施无偿或低价处分财产的行为而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可以依法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所实施行为的权利。它是一种债的保全制度。

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应具备以下条件:

(1)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

(2)债务人在债权成立后实施了一定的法律行为。

(3)债务人实施了严重降低债务人自身偿付能力的行为。

(4)债务人实施的上述行为,危及到债权人债权的实现。

2、B公司能否向C公司行使代位权?

可以。

根据《合同法》规定,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应具备以下条件:(1)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2)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合法的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3)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4)债权人的债权有不能实现的危险。

本题中,A商场欠B公司货款50万元,双方约定于2000年3月10日之前付清货款,到期后A商场仍未付款。而A商场对其母公司C享有同年1月15日到期的债权70万元,但A 商场从未要求C公司还款。B公司要求A商场还款遭拒,所以,B公司有权向C公司行使代位权。

3、B公司能否要求撤销A商场向他人设定的抵押?

不能。

根据《合同法》规定,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应具备以下条件:“债务人在债权成立后实施了一定的法律行为。”即债权成立之前已存在的行为,不作为撤销权的标的。

本题中,A商场向他人设定的抵押是在A商场和B公司之间的债权成立之前就存在的。所以,B公司不能要求撤销A商场向他人设定的抵押。

4、B公司能否要求撤销A商场与D公司之间的无偿转让合同?

可以。

本题中,B公司于2000年5月12日从他人处得知在同年的4月5日A商场曾向D公司无偿转让资产。B公司应在2001年5月12日前向法院提请撤销A公司对D公司的无偿赠与合同。题中提到B公司是于2000年5月25日向法院起诉的,该时间属于规定时间。所以,B公司可以行使撤销权。

第四篇:经济法案例 分析

经 济 法 讨 课 题 研 究

案例一 工商七八班第一组

案例:

甲某与乙厂订立一份买卖汽车的合同,约定由工厂在6月底将 一辆行驶5万公里的卡车交付给甲,价款3万元,甲付定金5000元,交付车辆后15日内余款付清。合同还约定,工厂晚交车一天,扣除车款50元,甲晚交款一天,应多交款50元,一方有其他违约情形,应向对方 支 付 违约金6000元。合同订立后,该卡车因外出运货耽误,没能在6月底返回。7月1日,卡车在途经山路时,因遇到暴雨,被一块落下的石头砸中,车头受损,工厂对卡车就行了修理。于7月1日交付给甲。10天后,甲在运货途中发现卡车发动机有毛病,经检查,该发动机经过大修,于是请求退还卡车,并要求工厂双倍返还定金,支付6000元违约金,赔偿其因不能履行对第三人的运输合同而造成的经营收入损失3000元。另有人向甲提出,甲可以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请求双倍赔偿。工厂意识到对自己不利,即提出汽车没有办理过户手续,合同无效,双方只需返还财产。

问题1:汽车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答:有效;因为订立合同的程序、标的物均合法。我国《合同法》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P.103 5.3.1合同的生效)

问题2:卡车受损,损失应该由谁承担? 答:(1)、由乙厂承担;标的物毁损的风险,在标的物

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卡车在交付前已损。合同法第111条对补救措施做出规定: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受害方有权根据标的物性质及损失大小,合理地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等违约责任。

(P127 5.补救措施)

(2)、赔偿损失,又称损害赔偿,是有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是,依法赔偿对方当事人所受损失的违约责任方式。其四个构成要件:a、存在违约行为、b、发生损害后果、c、违约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d、违约方有规定或法律规定应当赔偿。

(P126 2.赔偿损失)

问题3:能否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请求双倍赔偿? 答:甲不能请求双倍赔偿。因为甲与工厂之间的汽车买卖合同关系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消费者权益保护调整的对象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和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义务。

(引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7125.htm)

(书本P166 7.2.1.1消费者的概念也有类似描述)

问题4:甲能否要求退车?

答:能;受害方有权根据标的物性质及损失大小,合理地选 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等违约责任。

(P127

5.补救措施)

问题5:甲能否请求工厂支付违约金并双倍返还定金?

答:不能;不可以同时选择两种罚则。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二者不可以并用。

(P126 4.定金)

问题6:甲能否请求工厂赔偿经营损失?为什么? 答:可以;赔偿损失的范围可以由法律直接规定,也可以由当事人双方自行约定,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另行约定的情况下,应当完全赔偿原则赔偿全部损失。违约方支付的赔偿金应相当于违约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利益。(P126

2.赔偿损失)

问题7:甲能否同时请求工厂对6000违约金和支付每天50的 延迟履行违约金?为什么?

答:可以;因为两种违约金适用于不同的情形,应对于不同 的违约行为。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由于不履行合同或 者履行合同不符合约定时,按照合同的约定,向对方支付一 定数额的货币。违约金是对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合同 行为的一种带有惩罚性质的经济补偿手段,不论违约的当事 人是否给对方已给对方造成损失,都应当支付。

(P126 3.支付违约金)

第五篇:经济法案例分析

甲乙公司拟采用合同书形式签订一份买卖合同,由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100台精密仪器,甲公司于8月31日以前交货,并负责将货物运至乙公司,乙公司在收到货物后10日内付清货款。合同签 订后,双方均未签字盖章。7月28日,甲公司与丙运输公司签订货物运输合同,双方约定现由丙公司将100台精密仪器运至乙公司,8月1日,丙公司先运了70台精密仪器至乙公司,乙公司全部收到,并于8月8日将70台精密仪器的货款付清。8月20日,甲公司发现乙公司财务可能出现问题,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遂通知丙公司暂停运输其余30台精密仪器,并通知乙公司中止交货,要求乙公司提供担保,乙公司及时提供了担保。8月26日甲公司通知丙公司将其余30台精密仪器运往乙公司,丙公司在运输途中发生交通事故,30台精密仪器全部毁损,致使甲公司8月31日前不能按时全部交货。9月5日,乙公司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问题:1.甲乙公司签定的买卖合同是否成立?说明理由。

2.甲公司8月20日中止履行合同的行为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3.乙公司9月5日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的行为是否合法?说明理由。4.丙公司对货物毁损应承担什么责任?说明理由。

答:(1)甲乙公司订立的买卖合同成立。根据《合同法》的规定,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虽然甲乙双方没有在合同书上签字盖章,但甲公司已将70台精密仪器交付了乙公司,乙公司也接受并付款,所以合同成立。

(2)甲公司8月20日中止履行合同的行为合法。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情形,可以中止履行合同。

(3)乙公司9月5日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的行为合法。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4)丙公司对货物毁损应向甲公司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1990年,发货人中国A进出口公司委托某对外贸易运输公司将750箱茶叶从大连港出口运往印度,某对外贸易运输公司又委托其下属S分公司代理出口。S分公司接受委托后,向B远洋运输公司申请舱位,B远洋运输公司指派了箱号为HTM-5005等3个满载集装箱后签发了清洁提单,同时发货人在人民保险公司处投保海上货物运输的战争险和一切险。货物运抵印度港口。收货人拆箱后发现部分茶叶串味变质,即向人民保险公司在印度的代理人申请查验,检验表明,250箱茶叶被污染。检验货物时,船方的代表也在场。国此人民保险公司在印度为代理人赔付了收货人的损失之后,人民保险公司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现问:

(1)在集装箱运输中,B远洋运输公司应负有什么义务?它是否应对损失负责?

(2)在集装箱运输中,S分公司应负有什么义务?它是否应对损失负责?

(3)人民保险公司是否是适格的原告?为什么?

(4)如果人民保险公司有资格作原告,它应将谁列为被告?

答案:

(1)B远洋运输公司应保持集装箱清洁、干燥、无残留物以及前批货物留下的持久性气味;B远洋运输公司应对茶叶的损失负责。

(2)S分公司作为装箱,铅封的收货物人,代理人,应负有在装箱前检查箱体,保证

集装箱适装的义务。S分公司未尽前述义务,主观上有过失,应承担货损责任。

(3)人民保险公司可以作为适格的原告,因为其已取得代位求偿权。

(4)被告是B远洋运输公司与S分公司。

解题思路

本题专考海上集装箱运输合同责任,比较简单,解开本题之关键在于确认B远洋运输公司及 S分公司有无责任。

法理详解

(1)在海上集装箱运输中,根据国际惯例,集装装箱应该清洁、干燥、无残留物以及前批货物留下的持久性气味。B远洋运输公司的提单适用“海牙规则”的规定,承运人须在航次开始前和开始时履行应尽职责,以便使化舱、冷藏舱和该船装载货物的其他部分适于并能安全地收受、承运和保管货物。作为提供集装箱的承运人,明和发货人托运的是易于串味的茶叶,而将未能彻底清除、残留有前一航次货物气味的不适载集装箱交给发货人装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11条关于“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规定,对本案茶叶的货损,犯有疏忽大意的过错,应该承担茶叶损失的赔偿责任。

(2)B远洋运输公司签发的提单下3个集装箱的运输条件为集装箱运输,即由S分公司全权代理发货人发货、点数、装船、铅封。S分公司明知对于集装箱的检验,应是其作为发货人、代理人的职责,但是,本航行茶叶装箱前,S分公司明知对于集装箱的检验,应是其作为发货的适载性有充分的把握,没有尽到认真检查集装箱体的责任,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66条第2款的规定,犯有过于自信或疏忽大意的过错,也应承担相应的货损赔偿责任。

(3)人民保险公司可以作为适格的原告。《海商法》第252条规定: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是由第三人造成的,被保险人向第三人要求赔偿的权利,自保险人支付赔偿之日起,相应转移给保险人。即保险人取得代位求偿权,所以人民保险公司有权作为原告提起诉讼。

(4)人民保险公司应将B远洋运输公司和S公司都作为被告提起诉讼,至于它们各自承担责任的大小,则由法院依据实际情况和法律的有关规定作出判断

下载经济法课后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法课后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法案例分析

    经济法案例分析:企业重组 甲国有企业(以下简称“甲企业”)拟利用外资进行改组。2003年12月,甲企业和美国的乙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甲企业将60%的股权转让给乙......

    经济法案例分析

    案例 2002年1月无锡徐氏家族中的三个哥哥——无锡市锦绣前程木业厂的合伙人老大徐新华、老二徐民华、老三徐平共同起诉四弟——无锡市徐衡地板厂业主徐衡,要求确认“前程”地......

    经济法案例分析

    甲公司2007年l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显示的净资产为负,财务状况不断恶化。有关资产:商业用房一间,账面价值100万元;机器设备一套,账面价值20万元;银行存款30万元;应收乙的账款30万元(......

    经济法案例分析

    经济法案例分析 (见课本p160页)案情:A商场欠B公司货款50万元,双方约定A商场于2000年3月10日之前付清货款。A商场因经营不善,货物被他人骗走,到期后无力支付货款。5月12日,B公司从他......

    经济法 案例分析

    王永强等诉成都兴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财产纠纷案评析 摘要:原告王永强等44人诉称:2005年6月5日,王永强等44人与兴网传媒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将其在大邑光纤电视综合信......

    经济法案例分析

    经济法案例 1.宏图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万元,有股东5人,刘某、关某、张某和赵某是自然人股东,各持有公司2万元的股份,甲企业是法人股东,持有公司12万元的股份。刘某欲将股份转让......

    经济法、案例分析

    1.答: (1)甲乙之间的合同关系不成立。因为乙公司的答复已改变了甲公司要约中的实质性条款,不属于承诺,而是一个新要约,故他们之间的合同关系不成立。 (2)甲乙之间的合同关系也不成立,......

    经济法有关案例+分析

    案例1:服装厂能否解除合同?案情介绍: 甲服装厂2002年6月31日接受外商棉睡衣5000件的订货合同,约定交货日期为8月15日,并约定一方违约应向对方支付总货款30%的违约金。为完成任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