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及答案

时间:2019-05-13 22:1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4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4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及答案》。

第一篇:2011年4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及答案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是在(A)A.乾隆朝后期 C.咸丰朝后期

B.嘉庆朝中期 D.同治朝中期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主要国家是(B)A.美国 C.日本

B.英国 D.俄国

3.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A)A.兴中会 C.华兴会

B.中国同盟会 D.光复会

4.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D)A.要不要变法 C.要不要社会革命

B.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 D.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5.20世纪初,在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中发表《警世钟》的是(C)A.章炳麟 C.陈天华

B.邹容 D.孙中山

6.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黄兴率领下举行了(B)A.惠州起义 C.七女湖起义

B.黄花岗起义 D.镇南关起义

7.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的是(B)A.陈独秀 C.蔡和森

B.李大钊 D.杨匏安

8.1922年7月,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A)A.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浙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第 1 页(共 7 页)C.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D.土地革命总路线

9.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罢工斗争是(C)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工人罢工

10.中国共产党确定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方针的会议是(A)A.中共三大 B.中共四大 C.中共五大

D.中共六大

11.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全国范围大革命风暴兴起的标志是(D)A.护法战争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五卅运动

12.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C)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 C.四一二政变

D.七一五政变

13.1930年8月,邓演达领导成立的中间党派是(D)A.中华职业教育社 B.中国民主同盟

C.中国青年党

D.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14.1928年底,在东北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的是(B)A.张作霖 B.张学良 C.阎锡山

D.杨虎城

15.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B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井冈山的斗争》

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6.1927年,中国共产党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方针的会议是(A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赣南会议

D.十二月会议

17.1932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策划建立的傀儡政权是(B)A.伪“华北自治政府”

B.伪“满洲国”

浙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第 2 页(共 7 页)))C.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D.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18.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D)A.九一八事变 C.华北事变

B.一二八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9.1933年,冯玉祥在张家口领导成立的抗日武装力量是(D)A.东北抗日义勇军 C.察哈尔抗日义勇军

B.东北抗日联军 D.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20.1935年,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发动的抗日救亡运动是(A)A.一二·九运动 C.一二·三O运动

B.一二·一运动 D.五·二O运动

21.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的口号是(A)A.和平、民主、团结 C.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B.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将革命进行到底

22.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军队首先进攻的地区是(A)A.中原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B.东北解放区 D.陕甘宁解放区

23.1946年,中共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C)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24.1947年6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中原,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C)A.战略防御的序幕 C.战略进攻的序幕

B.战略转移的序幕 D.战略决战的序幕

25.新中国建立初期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C)A.合作社经济 C.国营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26.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召开的重要会议是(B)

浙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第 3 页(共 7 页)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七届四中全会

B.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D.中共七届五中全会

27.1955年,毛泽东总结农业合作化运动基本经验的报告是(C)A.《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 B.《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D.《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2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实行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D)A.加工订货 C.经销代销

B.统购统销 D.公私合营

29.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围绕的基本方针是(C)A.独立自主

B.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0.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D)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C.把我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

D.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中国早期工人阶级产生于(ABCD)A.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开办的企业 C.洋务派官僚开办的民用企业

B.洋务派官僚开办的军工企业 D.本国民族资本企业

32.19世纪五、六十年代,俄国与清政府签订的强占中国东北、西北14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有(ACD)A.《中俄瑗珲条约》

B.《中俄尼布楚条约》

浙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第 4 页(共 7 页)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33.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B)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C.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34.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有(AB)A.左宝贵 C.关天培

B.邓世昌 D.史荣椿

3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C)A.北京大学 C.《新青年》编辑部

B.中山大学

D.《湘江评论》编辑部

36.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体现在(ABCD)A.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B.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运动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7.卢沟桥事变后,在北平南苑战斗中为国捐躯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CD)A.谢晋元 C.佟麟阁

B.张自忠 D.赵登禹

38.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是(ABD)A.发展进步势力 C.消灭顽固势力

B.争取中间势力 D.孤立顽固势力

39.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A.积极倡导、促成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 C.科学阐明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和进程 D.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40.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有(BCD)A.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浙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第 5 页(共 7 页)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是什么?(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42.中国工农红军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什么?(1)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2)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3)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4)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5)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4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新中国经济工作方针是什么? 《共同纲领》规定:“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4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是什么?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党在过渡时期有着两项互相联系的基本任务,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是革命和建设同时并举的路线,“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二者互相关联而不可分离。45.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是什么? 目标: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步骤: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浙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第 6 页(共 7 页)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其性质是什么? 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习、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性质:它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4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什么? 鉴于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已经基本上胜利完成,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1979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会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明确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浙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第 7 页(共 7 页)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旱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A)

A.冯桂芬B.马建忠C.王韬D.郑观应

2.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建立的新式海军的主力是(B)

A.福建水师B.北洋水师C.南洋水师D.广东水师

3.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企业是(B)

A.马尾船政局B.江南制造总局C.天津机器局 D.湖北枪炮厂

4.1898年,为对抗维新变法而发表《劝学篇》的洋务派官僚是(C)

A.李鸿章B.左宗棠C.张之洞D.刘坤一

5.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D)

A.《万国公报》B.《国闻报》C.《湘报》D.《时务报》

6.戊戌维新时期,谭嗣同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D)

A.《新学伪经考》B.《变法通义》 C.《日本变政考》D.《仁学》

7.在武昌起义前夕的保路运动中,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C)

A.湖南B.湖北C.四川D.广东

8.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的起义是(B)

A.惠州起义B.黄花岗起义C.镇南关起义D.武昌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

C.《钦定宪法大纲》D.《中华民国宪法》

10.1913年,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的斗争是(A)

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护法战争D.北伐战争

11.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是(B)

A.陈独秀B.李大钊C.陈望道D.毛泽东

12.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运动是(B)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会议运动D.五卅运动 13.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成立的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是(D)

A.新民学会B.觉悟社

C.互助社D.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起点是(A)

A.香港海员罢工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D.省港工人罢工

15.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C)

A.中山舰事件B.整理党务案

C.四一二政变D.七一五政变

16.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B)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B.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私人资本主义D.国家资本主义

17.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是(A)

A.毛泽东B.周恩来C.项英D.王稼祥

18.1931年1月至l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主要错误倾向是(C)

A.“左”倾盲动主义B.“左”倾冒险主义

C.“左”倾教条主义D.“右”倾保守主义

19.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在(C)

A.古田B.永新C.井冈山D.瑞金

20.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结束长征并同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于(D)

A.四川懋功地区B.西康甘孜地区

C.甘肃会宁、静宁地区D.陕北吴起镇

21.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侵占中国东北的事变是(A)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22.1932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策划建立的傀儡政权是(B)

A.伪“华北自治政府”B.伪“满洲国”

C.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D.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23.1933年5月,在张家口领导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D)

A.蔡廷锴8.蒋光鼐C.李济深D.冯玉祥

24.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的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A)

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25.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双方就和平建国问题举行的谈判是(B)

A.西安谈判B.重庆谈判C.南京谈判D.北平谈判

26.1948年4月,毛泽东系统阐明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总路线的著作是(C)

A.《新民主主义论》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D.《将革命进行到底》

27.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后,我国在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D)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合作社经济D.国营经济

28.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间是(C)

A.1949年B.1950年C.1953年D.1956年

29.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是(A)

A.优先发展重工业8.优先发展沿海工业

C.优先发展轻工业D.优先发展内地工业

30.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标志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二、多项选择题

31.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先后颁布的重要文件有(CD)

A.《原道觉世训》B.《十款天条》

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

32.从l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ABD)

A.兴办近代工业B.建立新式海陆军

C.推行预备立宪D.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33.遵义会议集中解决的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是(AC)

A.军事问题B.政治路线问题

C.组织问题D.思想路线问题

34.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ABCD)

A.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

B.把革命大本营转移到西北,为迎接抗日救亡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C.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D.播撒了革命火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3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ABC)

A.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B.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C.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D.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36.1956年至l957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理论成果有(BCD)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论十大关系》

C.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7.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整风运动中反对的错误倾向是(ACD)

A.主观主义B.自由主义C.宗派主义D.官僚主义

38.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宣布,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实现(ABCD)

A.农业现代化B.工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D.科学技术现代化

39.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是(ABCD)

A.调整B.巩固C.充实D.提高

40.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的对待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方针是(BC)

A.百花齐放B.古为今用C.洋为中用D.推陈出新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

41.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第二,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42.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和战略方针是什么?

答: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是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战略方针是:首先进军两湖,消灭吴佩孚;然后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最后,北上解决张作霖

4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第三,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4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新中国经济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45.1952年我国开展的“五反”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答:为了打击不法资本家的严重“五毒”行为,在工商业者中开展了“五反”运动。其内容是: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四、论述题

46.怎样认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答:第一,资本一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第五,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第六,人民毫无政治权利,生活极端贫困化。

47.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

答:第一,全会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第二,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第三,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答案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涵义、基本特征、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是什么?

(1)涵义: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国家。其表现是:在政治上,国家主权遭到破坏,是一个已经丧失国家主权又没有完全丧失主权的国家,或者说是部分丧失国家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在文化上,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即“西学东渐”。

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国家。其表现是:在政治上,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相勾结,维持反动统治;在经济上,以地主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同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文化上,“西学东渐”。

(2)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稳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既不平衡。

⑥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主要矛盾: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相互关系:两大矛盾互相交织,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4)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有利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

(5)关系: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构成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义的性质和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主要任务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求得民族的独立和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人民的解放;革命的动力应该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近代以来,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各自提出了怎样的救国方案?为什么都不能成功?(1)农民阶级: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将西方基督教义和儒家大同思想及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来改造中国,提出《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资政新篇》提出了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失败原因:①小农阶级的阶级局限性;②宗教色彩浓重;③片面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④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分开来。

B.义和团运动(扶清救国)——面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民群众,从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出发,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发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妄图用“扶清”的方式达到“灭洋”的目的,以挽救民族危亡。失败原因:客观上:中外势力联合力量强大。

主观上:①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②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④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容易放松对清统治者的警惕,也带有盲目排外性质,表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2)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晚清时期一次民族自强自救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用西方的先进科技来武装自己,使中国迅速走上富强道路。

主要内容包括:组建西式军队,北洋水师为代表;兴建西方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为代表;兴建西方民用工业,汉阳铁厂为代表;开办西式学堂,京师同文馆为代表;修铁路、建立电话电报网络、西方金融、选派学生留洋等。失败原因:①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②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③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④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

(3)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救国)——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严重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下,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将西方的政治学说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提出了建立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和学习西方科技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维新思想,力图以此来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并将这一思想发展成为维新运动,进而进行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失败原因:

直接原因:①戊戌维新的领导人基本上是一批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书生,他们大多饱读诗书,忧国忧民,学问渊博,具有政治热情抱负,却缺少谋略和政治经验及才干;

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导致经济落后;③外国势力的干涉。

根本原因: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同时顽固派非常强大,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了维新运动。归根到底是由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力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历史意义、失败原因与经验教训。

(1)历史条件:①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②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大;③清政府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④各阶层人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2)历史意义: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②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③辛亥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④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⑤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失败原因:①客观上,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用各种手段破坏、干涉中国革命,与国内的反革命派勾结,绞杀了这场革命。②主观上,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a.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c.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4)经验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4.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的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①辛亥革命以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呼唤一个强有力的人来收拾局面,而此人非袁世凯莫属。②袁世凯在清末“新政”中,得到了资产阶级的信任和欢呼。③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各阶层“拥袁弃孙”的一致倾向,是孙中山让位的一个客观原因。

(2)主观原因:①辛亥革命之时,革命党人尚不具备掌握政权的思想准备,并且中华民国建立以后,认为只剩下建设民国的问题了,而产生功成身退的思想。②在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当中,随着中华民国的成立,革命党人中有着这样一个认识,那就是满清已经推翻,民国已经建立,剩下的就是建设民国的问题了。③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尚不具备管理国家的政治经验和才能。

中编综述与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5.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历史背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或:①北洋军阀政府实行独裁统治,投靠帝国主义,大量出卖国家权利,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②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已经迅速壮大到二百多万人,他们必然要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斗争的正确方向;④新文化运动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2)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1915年9月到1919年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

内容: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主要武器: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

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第二阶段: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

内容: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劳动阶级的民主。科学指除自然科学外,就社会科学而言,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传播逐步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继续并发展了反封建的启蒙运动。

(3)影响:五四运动是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它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群众性、及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性质。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并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6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条件、历史特点及其重要影响是什么?

(1)历史条件:①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②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③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④“五四”运动发生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历史特点:①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②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的结合。④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的,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⑤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3)重要影响:

①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②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③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⑤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7.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中共早期为什么会连续发生多次“左”倾错误?(1)①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②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③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⑤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2)原因:①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即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②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③八七会议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王明等人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压制党内民主,大搞宗派主义,对坚持正确意见的不对他们随声附和的同志,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使“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无法及时地得到纠正。④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8.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长征?请谈谈你对遵义会议及其重要意义的认识。

(1)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第一次国民革命战争时期,也就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新生的共产党来说是一次大浪淘沙,这其中尤其是以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最为重要,是一次最严峻的考验,是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来讲是最严峻的锻炼,是最严峻的大浪淘沙,又具体表现为三方面:①革命队伍的大浪淘沙: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与时期,将革命军队中的软弱者、动摇者、投机者、发动派都清除出了,剩下的都是纯洁的、坚定的、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领导核心集体。②思想理论的大浪淘沙:关于革命道路和基本理论在这样的艰巨历程中经过比较、斗争,最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③领袖人物的大浪淘沙:形成了自己的领袖人物。(或: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共产党员和红军将士在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它永远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奋勇向前。)

(2)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后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重要意义: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又在组织上结束了“左”倾领导在中共中央的统治。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做出的。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表明: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的。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9 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正面抗战的地位与作用?

①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②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③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各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的作用十分有限。10 论述中国的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历史地位、胜利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就是: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用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道路的民族创造精神。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1.抗战结束后中国存在着哪几种命运与前途的较量?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①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②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③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①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②民族资产阶级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③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通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上述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作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3)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①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②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总之,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12为何在中国第三条道路走不通? 第三条道路(“中间路线”)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道路。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

①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在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对象是封建势力。在中国,这个革命的对象除了封建势力外,还有帝国主义。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帝国主义列强来到中国的目的,不是为了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来发展自己的资本主义。因此,他们扶植自己的代理人——清政府、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权,通过这些带有浓厚封建性和买办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把中国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殖民体系内。因此,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帝国主义所不允许的。

②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为中国人民所欢迎。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前,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曾被视为医治中国贫穷落后的良方。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甚至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志士仁人都热心地提倡过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但是,学习西方的结果,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相反,帝国主义列强日益加紧的侵略,彻底打破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迷梦。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剥削和社会主义俄国的支持、援助形成了鲜明对比。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自然不为广大工农群众所欢迎。

③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中国国内封建势力所不允许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权是独裁专制的政权,为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他们必然排斥、镇压一切先进的思想。前者扼杀了孙中山亲手创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后者在抗战胜利前后,封杀了中国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希望建立的英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断然拒绝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包括蒋介石集团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④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生存、发展起来的,这就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不发达和政治上软弱的状况。同时,在近代中国,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封建势力的残酷统治,中国民主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和残暴的。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打败强大的敌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

中国革命的历史充分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13国民党为何会败走台湾丢掉大陆?

①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已严重丧失人心。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其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其感到极端失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国难财。②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还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由于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就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随后,解放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所部各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举行胜利的大军,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广大国土。国民党蒋介石被人民赶出中国大陆,逃往中国台湾省。

14.为什么说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原因:①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农民的梦想极大放大;②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思想理论武器,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③通过这些新思想理论武器改造了中国几千年不变的农民,从而避免了农民建立的封建政权;④反封建遗毒最彻底:黄赌毒、打砸抢、土匪恶霸、封建迷信、包办婚姻、传统的上下尊卑等级观念、封建意识等;⑤坚决完成了反帝国主义任务,使得中国人终于能够扬眉吐气;⑥政治力量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使得我们有了自己强大的力量补充,并在此基础上奠定了国家基本建设,并为国家完成了主要物质资本的积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最广大民众的动员使社会高度组织起来,团结就是力量,一下子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崛起为一个大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①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②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③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⑤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整个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整个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整个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15.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是什么?

(1)①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参加和支持;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国际无产阶级和爱好和平人民的支持。

(2)基本经验:①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②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③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主观题试卷答案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9月21一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商议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事宜.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确定国都定于北平,并改名为北京;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组成中央人民政府.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80人.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纲领性文献,是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大宪章.它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对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具有规范和指导意义.其内容包括序言和7章,共60条,主要有: 1.关于新中国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统一和富强而奋斗.2.关于人民、国民的权利与义务

人民系指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人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权.官僚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中的人们在其改造成为新人之前,只称作国民,不能享受人民的权利;国民均有保卫祖国,遵守法律,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公共财产,应征公役兵役和缴纳赋税的义务.3.关于政权制度

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协仍将长期存在,作为协商国家大政方针的机构.4.关于经济制度

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以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国家应在各个经济因素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外,还确定了军事、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等各方面的政策.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3时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典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以夺取政权为主要目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以发展经济和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由此开始,中国的历史也进人到当代时期.二、新中国的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以独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的局面,美国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执行的是从扶蒋反共、助蒋内战到敌视新中国政权的政策,所以中国共产党确定,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要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政策.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使新中国很快就得到了世界人民民主国家的承认.10月2日,苏联首先与新中国建交.中苏两大国建交,带动了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越南等10个东欧和亚洲的人民民主国家与中国建交.此外,印度、瑞典、丹麦、缅甸、瑞士、印度尼西亚等国也相继与中国建交.“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也为新中国经济建设争取到所需资金和技术.1949年12月,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1950年2月14日,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一旦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袭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双方根据巩固和平与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家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还规定:“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按照这一原则,两国又签订了处理中苏遗留问题的协定,包括归还大连、旅顺及中国长春铁路,以及苏联援助中国3亿美元贷款等协定.在此以后,中国从东欧国家也争取到约7.3亿美元的贷款.这对亟待恢复国民经济的新中国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新中国外交的另一重要政策是“另起炉灶”.就是说,新中国不承认原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鉴于当时一些国家仍支持国民党集团或企图制造“两个中国”,因此,中国政府坚持建交前必须进行谈判,对方必须同国民党集团断绝外交关系,在联合国支持中国恢复自己的席位,并将各该国管辖地区内属于中国的财产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此相联系的还有“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政策,就是不急于得到帝国主义国家承认新中国,先把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清除一下,把屋子打扫干净了,再请客人进来.上述这些外交政策,终于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改造成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三、国民经济的恢复

旧中国留下来的国民经济是一个百孔千疮的烂摊子.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全国人民在建国头3年的中心任务,就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恢复国民经济.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土地改革是通过1950年6月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拉开序幕的.土改总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经过发动群众、划分农村阶级、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等步骤,到1953年春,中国大陆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外,全部完成土改,约有3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无偿分得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及其他财产,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缴纳的约700亿斤粮食的沉重地租.1949年4月到1950年2月,全国相继发生了四次物价大涨风,党和人民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平抑了物价.随着物价开始稳定,长期通货膨胀形成的虚假购买力消失,过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行业失去市场,整个旧社会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加上对私营工商业的税收、公债摊派过多,经济生活出现暂时困难.对此,人民政府进行了工商业调整,包括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以调整公私关系为主,使一批濒临歇业、倒闭的私人工商业得以复苏,国营、私营工商业都得到恢复和发展.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沿用的仍然是战争年代形成的“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经济体制,不利于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和打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扭转市场无政府状态,制裁资本主义投机活动.1950年3月,政务院决定,统一全国财政经济,保证国家掌握现金和物资,实行财政收支、信贷进出、物资供求的平衡.当中国人民致力于恢复经济工作时,朝鲜战争爆发了,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在金日成的要求下,中国政府于1950年10月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迫使美国在1953年7月签署《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卫了国家安全,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鼓舞了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勇气,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1950年10月开始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上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遗留在大陆的残余势力,使我国社会秩序空前安定,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1951年秋,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和支援国内生重点建设,开展了精兵简政、增产节约运动.在运动中反映出干部中发生贪污案件的严重情况,中共中央遂作出“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三反”运动对于加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执政党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三反”运动中不断发现贪污分子大多与不法资本家的腐蚀拉拢有关,主要是表现为行贿、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骗国家财产、盗窃经济情报五个方面.于是,在大城市中开展了“五反”斗争,打击了不法资本家的严重违法行为,在工商业者中普遍进行了守法经营的教育,推动了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和实行民主改革.在开展这些社会改革的前提下,人民政府不失时机地进行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兴修水利,防治水旱灾害,迅速恢复农业生产.在财政支出许可的范围内,有重点地进行企业的改造扩建,并新建一些急需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四、第一个五年计划与工业化的起步

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是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奋斗的目标,在领导革命斗争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设想,新中国成立以后就很快付诸实践.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政府依据苏联的经验,设想用1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工业化,于是制定和实行了1953一1957年的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的第一个中期计划.其总体设想是:基本上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积极建设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以便在“二五”时期形成以武钢、包钢为中心的新工业基地,同时加强铁路建设;然后,以东北、华北、华中三个工业基地为中心,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其基本任务是: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轻纺工业和农业服务工业,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为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5年中,国家总投资766.4亿元,相当于7亿多两黄金,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壮举.基本建设投资(包括地方和企业自筹资金)达588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92亿元,相当于1952年的1.9倍.一批新兴工业部门,如飞机、汽车、发电、冶金、矿山设备、重型机械、精密仪器制造,以及高级合金钢、有色金属制造、基本化工和国防军工企业均已建立,填补了重工业建设的很多空白,初步改变了旧中国工业过于集中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初步形成了工业布局的新框架.与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达到783.9亿元,增长128.6%;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43.1%提高到56.7%.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改变了旧中国重工业落后的局面.主要工业品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钢产量达到535万吨,增长296%;原煤产量1.3亿吨,增长96%;发电量193亿千瓦时,增长166%.劳动生产率提高52%,平均年提高9.9%.交通运输方面,新建铁路33条,修复3条,通车里程29862公里,增加22%;公路通车里程25.5万公里,增加1倍.教育科技也有很大发展.高等院校发展到229所,比1953年的181所增加26.5%,科研机构580多个,研究人员2.8万人,比1952年增加2倍多.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居民平均消费水平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33%多.“一五”计划到1957年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开始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953年,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53年底以前为第一阶段.以发展互助组为中心,同时试办初级社.互助合作运动基本上是健康的.1954年至1955年春为第二阶段.由于合作社优于互助组,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全国大多数地方的发展是健康的,也有一些地方发展过快过猛,违反了自愿互利原则.中央及时调整步伐,保持了稳步前进的势头.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为第三阶段.农业合作化高潮加速到来,出现了超高速发展状况.1956年底,人社农产达1.17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6.3%,其中加入高级社的占87.8%,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合作化.5亿多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但也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的缺点和偏差.手工业合作化的步骤是由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后期受农业合作化的影响,也出现了发展过快、合并过多、统一计算盈亏等不利于手工业发展的缺点和问题,致使某些手工业产品质量下降,品种减少,某些服务行业合并过多,使人民群众生活不方便.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实现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合作的经济,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种形式.初级形式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是个别企业乃至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其整个过程有三个阶段:1953年底以前为第一阶段,通过调整工商业、“五反”运动,对私营工业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对私营商业实行经销代销,使它们的生产和经营开始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1954年至1955年夏为第二阶段,主要是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使之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1955年秋至1956年为第三阶段,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到1956年底,私营工业户的99%、私营商业户的82.2写实现了公私合营,表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资产阶级已经基本消灭,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提出但没有做到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改造企业和改造资本家相结合,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由序言和4章组成,共106条.它的主要内容是:

(1)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2)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惟一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3)具体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的组织、职权、自治权限等.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召开,结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暂代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表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我国业已建立.六、“大跃进”运动

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就是在总路线指引下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次尝试.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当时认为中国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十分薄弱,不争取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拥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文化科学技术,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就不能巩固.要改变这种落后状态,有必要在生产上来一个大的跃进.“大跃进”运动从农业开始.先是在全国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和积肥运动.随后又不断提高和修改粮食生产计划.高指标带来高估产,并引发了各级干部的浮夸风.1958年8月6日,报纸报道了河南省遂平县放出的小麦亩产1052.5公斤的“卫星”.以后,“卫星”越放越大,甚至浮夸到小麦亩产高达4292.5公斤,水稻亩产65217公斤.高产典型河北省徐水人民公社计划发射“高产卫星”,一亩红薯60万公斤、一颗白菜250公斤,一亩小麦10万公斤,一亩皮棉2500公斤.各种完全违反科学规律的所谓“卫星”上天,使人们的头脑更不冷静了,粮棉产量指标越定越高.1958年8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扩大会议将“二五”计划末(1962年)粮食产量从2500亿公斤增加到7500亿公斤,棉花从4800万担增加到15000万担,严重脱离了实际.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以后,“大跃进”的重点从农业转向工业.北戴河会议认为1958年农业生产大跃进将使我国粮食产量比1957年增产1倍以上,粮食问题已经过关了,从现在起必须加强对工业的领导,并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用最大的努力,为在1958年生产1070万吨钢,即比1957年产量的535万吨增加1倍而奋斗.这个决定和号召,把工业大跃进推向高潮.截至8月底,全国钢产量只完成450万吨,剩下4个月要完成620万吨.为达到这个目标,《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上下一切部门为生产1070万吨钢“停车让路”.于是,以“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群(群众运动)”为特征的全民炼钢运动迅速掀起.实际完成情况是所产“00多万吨土钢,基本上不能用,合格的钢产量不足800万吵,不到原计划的3/4.毛泽东发动“大跃进”的出发点是要使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富强起来,因此广大干部群众拥护“大跃进”,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也取得了一部分成果,如在农田水利建设、基础工业以及内地工业等方面.但是,“大跃进”运动不但没有加速发展生产力,反而极大地破坏了生产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大跃进”运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首先,它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还缺乏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的思想准备不足,背离了党的八大提出的正确的综合平衡地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其次,它说明依靠群众运动的方式快速发展生产力是不切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同于打仗,也不同于土改,它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单凭主观愿望搞群众运动很容易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经济平衡的破坏.再次,它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跃进”运动是在不断批判“右倾保守”几批判反冒进的情况下发起的,甚至提出“真正的左比右好”的口号.“大跃进”中违背经济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七、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随着“大跃进”运动的兴起而兴起,它实质上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大跃进”,企图通过人民公社化使中国早日过渡到共产主义.关于人民公社的最早设想,是1955年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中提出的并小社为大社.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小社并大社的问题,认为农业机械化可能很快实现,社小了不能使用;办了大社,农业社也可以办工厂了.会后,中共中央就此发出文件,在全国掀起了并大社的运动.8月上旬,毛泽东在视察河南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时大加赞扬,说:“人民公社名字好”;在视察山东时又说人民公社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从此,“人民公社好”的口号传遍全国,并大社运动迅速转变成直接办人民公社的热潮,仅在2个月内全国就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最突出的特点叫做“一大二公”.大,就是规模大,全国平均每个公社合并28个合作社,基本上是一乡一社,还有不少是几乡一社,甚至一县一社;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把合并起来的几十个合作社的生产资料统一使用,实行统一的财务核算,农民的自留地、家禽家畜统一归公,甚至生活资料也一并归公.此外,还实行了大兵团作战的劳动生产方式;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免费吃食堂饭、上幼儿园、人托儿所、住养老院的集体化生活方式;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人民公社化的实质就是企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所谓普遍平等、平均、公平合理的社会.但是,它违背了经济规律,只能是一种超越阶段的空想,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一是大大降低了共产主义在人民心目中的标准,使共产主义理想庸俗化,助长了小资产阶级的平均主义倾向.二是极大地破坏了农业生产.1959年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一年下降了13.6%,1960年又比1959年下降了16.2%,结果造成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困难,助长了“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人民公社化所造成的问题,曾在1958年底一度引起中共中央的重视,并采取了一些纠正的措施,但是,1959年7、8月间在庐山召开的会议再度助长了公社化运动.庐山会议本来是要纠正经济工作的“左”倾错误,但是因为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建议系统地总结1958年下半年以来的成绩和教训,受到毛禅东的尖锐批评,随即召开了八届九中全会,转向反右倾.庐山会议和“反右倾”运动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不仅中断了纠“左”的过程,而且把阶级斗争引人党内,使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升级,并严重损坏了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八、“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制定和贯彻

到1960年时,由于接连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斗争、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等重大问题和自然灾害,使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1961年1月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确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失调的比例关系,巩固生产建设获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1962年初,为了总结经验,认清形势,统一认识,中共中央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和西楼会议,坚决贯彻执行“八字”方针,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会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压缩基本建设战线,提高建设的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工业生产发展速度,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关、停、并、转”一批工厂;精简职工和城镇人口;调整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集体所有制;加强财政金融管理,抑制通货膨胀.在国民经济调整的同时,政治领域的调整也逐步展开:调整党内外的关系,主要是同民主党派的关系;对在“反右倾”等运动中受过批判和处分的党员干部进行甄别平反;调整知识分子政策,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观点,向知识分子“脱帽加冕”;制定了“科研十四条”、“高教六十条”、“文艺八条”等工作条例.政治和文化工作的调整,对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战胜困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经过5年努力,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总产值有了恢复和发展,商品供应显著改善,财政收支在后3年都有结余,其中1965年结余7亿元,全国物价稳定,市场恢复繁荣.从1956年至1965年的10年中,尽管社会主义建设受到严重的挫折,但是仍然取得很大的成就.我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后来赖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九、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取得了显著进步.从1952年到1955年,试制成功的新的机械产品已有3500多种,少数还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成功制造的15.千瓦水轮发电机和12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远距离自动化装置、每小时烧结90吨矿石的烧结机、直径2,4米的矿井用轴流通风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等,标志着我国机械工程技术已由修配、仿制走向自行设计制造.冶炼的优质钢和合金钢已达到240多种,高炉和平炉的利用系数基本达到苏联当时的水平.医疗水平大大提高,基本上控制了霍乱、天花、鼠疫等传染病;医药的80%能够自己制造,能生产的合成药达到140多种.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经济建设虽然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挫折,但是在科技术上,在反帝反修增强国防力量思想的指导下,若干新兴尖端技术在世界上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刚刚兴起的时候,我国也及时地抓住了机遇.党和政府采取紧急措施,集中力量发展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喷气和火箭技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这些新兴尖端技术从无到有,迅速崛起.1964年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又成功地爆炸第二颗氢弹.1960年11月,研制成功第一枚近程弹道导弹,1966年12月,中程导弹发射成功,从此有了各种系列的导弹.1965年6月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内存容量为双倍ZX4K,速度10万次/秒.1965年9月,我国成功合成牛胰岛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国家.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参考答案(1)

一、选择题(10*2分=20分,1-8题为单选,9-10题为多选)

1.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

(D)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

(A)

A.40-50年代 B.60-70年代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鸦片战争前

3.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是

(B)

A.是否反对帝国主义 B.是否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

C.是否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D.是否实行土地国有

4.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是(C)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5.据不完全统计,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给中国造成的人员伤亡达(C)

A.1500多万 B.2500多万

C.3500多万 D.4500多万

6.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于(D)

A.大革命时期 B.十年内战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7.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 土地制度”的文件是(D)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8.中共八大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经济体制思想的是(D)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D.陈云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AB D)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农民阶级 D.官僚资本主义

10.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BCD)

A.土地革命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二、判断题(5*2分=10分)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2.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3.抗战时期承认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是右倾错误。(×)4.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革命性和反动性。(×)

5.近代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的机器技术带入了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有功劳的。(×)

三、名词解释(4*5分=20分)1.中国近现代史

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2.洋务运动

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而进行的自救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其主要内容包括: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由于其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和管理的腐朽性最终失败。3.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中共一大

在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初步结合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大会确定了党的名称,制定了党的纲领,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四.简答题(共3小题,16分)

1.列举你知道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电影4部(要求写出电影名)。(4分)

建国大业,小兵张嘎,亮剑,风起云涌,大决战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6分)

答: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 深刻的影响。(1.5分)一方面,中国在政治上从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为半殖民地国家;(1.5分)另一方面,在经济上从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逐步成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民族资本主义也产生了,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社会。(1.5分)随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和革命性质也发生了变化。(1.5分)3.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8分)

答:1)社会原因。党内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很大的比重,小资产阶级思想容易反映到党内来。(2分)

2)主观原因。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实践经验缺乏,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正确地结合起来。(2分)

3)共产国际的错误影响和瞎指挥。(2分)

4)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左”倾情绪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2分)

五、论述题(2*16分=32分)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4分)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4分)

3)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4分)

4)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4分)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各民主党派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 2 展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反对国民党内战、独裁政策,支持和参加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支援了第二条战线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前夕,同意接受共产党领导,参加人民政协,为新中国的成立和革命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4分)

2)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共同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4分)

3)由于国民党的迫害,民主党派逐步转移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来,特别是1949年1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共产党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4分)

4)中国共产党也邀请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他们正式接受人民共和国,确认社会主义。其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4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参考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10×2分=20分)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起点的不平等条约是(A)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B)

A 林则徐 B 魏源 C 康有为 D 梁启超

3.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B)

A 兴中会 B 同盟会 C 中华革命党 D 中国国民党

4.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是(C)

A 新文化运动 B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5.大革命失败后,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武装起义是(A)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广州起义 D 武汉起义

6.抗战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四次大会战,台儿庄大捷出现于(C)

A 凇沪会战 B 忻口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中

7.中国人民解放军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是在(B)

A 1946年7月 B 1947年10月

C 1948年7月 D 1949年4月

8.民主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之后,中国国内的基本矛盾是(D)

A 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B 人民群众同剥削阶级的矛盾

C 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

D 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是(D)

A 国营经济 B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 合作社经济

10.中共八大会议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C)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陈云 D 周恩来 二.多项选择题(5×2分=10分,多选、少选、错选不得分)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D)

A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 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颁布的重要社会改革和发展方案有(BC)

A 《海国图志》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变法通议》

3.三民主义是指(ABC)

A 民族主义 B 民生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本主义

4.近代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ABD)

A 帝国主义 B 封建主义

C 资本主义 D 官僚资本主义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包括(BCD)

A 国民党亲英美派 B 地方实力派

C 民族资产阶级 D 开明绅士

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内写×或√,5×2分=10分)

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3.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因而也适宜于中国。(×)4.民主党派在我国既不是执政党,也不是在野党。(√)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社会。(×)

四、名词解释(3×4分=12分)1.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它们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第一大任务为第二大任务创造前提,开辟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第一大历史任务完成,我们现在正在为完成第二大历史任务努力。2.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五四以前主要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五四以后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发展为反对封建制度,争取社会解放的斗争。这个运动开启了思想解放的大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存在历史局限性。3.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于遵义召开的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解决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这个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五、简答题(共3小题,22分)

1.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6分)

客观原因是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1分)

主观原因是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表现在: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1分)

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1分)

第三,惧怕人民群众。(1分)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内外反动势力的统治。(2分)

2.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是什么?(写出三种建国方案和其背后的政治力量,9分)

第一种政治力量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军阀,后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主张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3分)

第二种政治力量是民族资产阶级,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主张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3分)

第三种政治力量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7分)

历史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

六、论述题(要求展开论述,条例清晰,符合逻辑,共26分)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12分)

答案要点:

1)国民党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官员大发国难财,在抗战后期就已严重丧失人心。抗战胜利之际,又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胜利财,使人心进一步丧失。(3分)

2)抗战胜利后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向人民征收各种捐税,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把全国人民置于了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3分)

3)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拒绝全国人民要和平、要民主、要自由的愿望,仍然继续并加强独裁统治。(3分)

4)因此,国民党政府把自己置于了人民的对立面,丧失了民心,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从而必然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3分)

2.试述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历史阶段土地政策的内容及意义(14分)

答案要点: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制定了第一个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其主要内容是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个人私有,同时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使党紧紧依靠了农民,是大革命失败后,革命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的根本原因。(4分)

2)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根据地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其意义在于:一方面使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得到实惠,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照顾了地主的利益,以利于保障根据地的社会稳定,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中共中央发出《五四指示》,决定将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1947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没收“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分配给农民。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5分)

下载2011年4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4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现代史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 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答案_高等教育出版社(范文大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上篇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鸦片战争以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答案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 2.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 3.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英国 ) 4.18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美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2.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掠夺中国领土最多的侵略者是( C )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2.侵略者第二次洗劫和焚烧圆明园的战争是(D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 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答案 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