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梦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中国梦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每个人都有梦想、有信仰、有追求,而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汇集起来就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推动实现全世界人民梦想的长久动力。
一、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新当选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参观过程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首次阐述了“中国梦”。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总书记在讲话中进一步全面阐述了“中国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认真研读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我们发现,这两次讲话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对中国梦的内涵、性质、实现标志、实现路径等阐述得十分透彻。中国梦的涵义: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的性质: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中国梦的实现标志 总书记指出,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实现中国梦的三大动力源
“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富强三部曲
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
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又围绕这一核心目标系统地设计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中国梦的历史逻辑
中国梦不是一时的政治口号或政治标榜。中国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开篇的主题。大家知道,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曾经一直以领先的态势傲视于世界民族之林。直到明朝的中后期,特别是在清朝的晚期,也就是在十九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凭借船坚炮利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古代曾经强盛的封建帝国进入了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国家贫弱了,1 民族衰落了。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压和民族屈辱,“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就成为中国近现代史开篇的主题,并贯穿以后至今170余年的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进而成为衡量一切阶级、政党、组织先进与否,所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的恒定标准。
一直以来,在寻找中国出路的各个阶级、集团以及群体中有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特别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但由于历史与阶级的局限,它们的探索和奋斗都失败了。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了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经过数十年的浴血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华民族真正站了起来,通过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改造和社会建设实践,使“振兴中华”的伟大梦想和历史任务真正进入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
新中国成立不久,1954年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周恩来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1975年,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十年“文革”的严重破坏以后,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重申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为保证和加速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的伟大探索。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从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实现中国梦的新的长征。
三、“中国梦”的时代特征
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 2 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四、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根本要求
首先,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170余年的历史,在争取民族复兴的奋斗中,各阶级、党派先后进行了多种路径的探索,其中有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有维新变法的制度性改良,也有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些探索和实践证明,仅仅在器物层面学习西方的路子走不通,引进西方的制度模式进行改良、以及照搬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路子都走不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了艰难挫折之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大大加快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第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共同理想和目标的精神支柱、动力之源,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整合功能,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从历史到今天,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生不息,靠的是这种精神;从今天向未来,走向民族复兴的理想境界,仍然要靠这种精神。
第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首先是中国人民的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人民实现梦想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必然要靠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我们的复兴之路、追梦之旅。我们要朝着“中国梦”曙光初绽的方向奋勇前进,开创祖国更为光明的复兴前景。一要勇于冲破陈旧观念的障碍。二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三要勇于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五、提出中国梦的重大意义
进一步呈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就是在建国100周年的时候,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中国梦是历史的呼唤,是现实的诉求,是未来的向往。是深植于民族文化心理的概念,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领袖、知识分子以及普通民众,都以不同的方 3 式来描绘和表述自己心中的中国梦,民族梦,并付诸了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两个百年的目标即将实现的情况下,回应历史,提出中国梦,可以更广泛地凝聚社会共识。
进一步激发奋斗的勇气和力量。从1840年到2050年,200多年的时间路途遥远;建国100年的奋斗同样艰辛而漫长。但新中国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人们已经看到实现中国梦曙光在前,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梦。中国梦将唤起人们美好的憧憬,激发人们继续奋斗的勇气和力量。因为民族的梦与个人的梦不仅相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而且路径相同。唯有以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实干兴邦的奋斗精神才能实现。
进一步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世界意义。梦与追求相通,与理想相伴。梦是人面向未来的精神指向。因而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梦。尽管发展的道路会有不同,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共同的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人类社会繁荣进步的一部分,因而中国梦如同美国梦、俄罗斯梦、非洲梦一样,都是世界的梦。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众化树立了典范。中国梦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基础上提出的。那么既然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什么还要提出中国梦?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这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众化的需要。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话语表述方式是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要使老百姓在思想上,情感上认同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必须实现理论的大众化,而理论大众化的关键一环就是话语表示方式通俗化、生活化。这就要求用老百姓喜欢听、听得习惯、听得懂的方式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大众化“应是新鲜活泼的,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中国梦一经提出,以及相应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等一系列大众话语表述,立刻受到老百姓的普遍认同,同时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和热烈回应,原因就是这种话语转换带来的效应,理论的魅力在话语转换中得到了彰显。警 示
——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复兴,就无颜担当龙的传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重寻昔日的荣光,而是要让曾经饱受列强欺侮、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强国才能富民,国强是民富的最根本的安全保障,民富则是国强的内生动力。没有人民富裕,发展就不算成功;没有人民幸福,复兴就不算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一句话,“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第二篇:中国梦内涵
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中国梦,无疑是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性、境界性系统工程,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课题,既需要在理论上不断创新研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以及丰富和升华。
梦想,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至关重要。美国有美国的梦想、欧洲有欧洲的梦想,世界各国人民都有自己的梦想。追求美好的未来,这是人类共同的价值,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和起点上,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令人震撼、催人奋进,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战略研判和美好期望。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每个中国人都有梦想,13亿中国人的梦想汇集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理论的自信和自觉是最根本的,研究中国梦,我们认为首先应对中国梦的概念和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实质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
一、当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关于中国梦基本内涵的研究,虽然视角很多,但我们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五个视角来把握。
一是从中国国情的视角看,中国是一个世界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如今,我国经济总量虽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尤其是人均收入仍然在世界的第90多位,国富民不富、贫富差距大、民权民利不公正的问题依然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中国梦就是人民真正的富裕、民主与公正、自由与责任担当的有机统一。
二是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这个重要论断内涵非常丰富,是历史、现实和未来告诉我们的一个根本道理。它的关键点,就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当代中国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者的有机统一。
三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无疑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次战略性飞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回答了中国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坚持什么制度、弘扬什么精神的问题。当代中国梦就是对“中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最高而集中的反映。四是从中国政治学的视角看,当代中国梦就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从又好又快又强到更好更快更强的宏观把握与战略选择。
五是从中国战略性顶层设计视角看,当代中国梦就是中国在建党100周年建成小康、在建国100周年实现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步走”战略的集中反映。
凝炼中国梦的基本内涵,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能够反映广大社会成员的共同追求,能够揭示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人类社会刚性变迁的时代潮流和发展规律,应该融合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精华,应该吸纳人类现代文明的进步元素,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二、当代中国梦的主要特征
(一)阶段性
阶段性是渐进性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表达方式。从党的十八大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顶层设计看,当代中国梦的阶段性集中体现在“两个100年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步走战略上。这三步走战略是一个有机的逻辑过程,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时代性
一个政党能否始终做到与时代同行,决定着这个党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消灭私有制,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之所以在这样艰难险阻的环境下能够攻坚克难走过来,靠的就是审时度势,与时代、与时间、与世界同行的智慧。今天,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新时期,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任务,把我国真正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应该顺应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更应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民族性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精心细致的雕琢,才能发现其勤劳勇敢、谦逊实际的内在本质属性。越是民族认同的,越是文化的宝典。当代中国梦必须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注意防范价值观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两种风险和错误,使传统美德融合于中国梦的实现中。
(四)普遍性
当代中国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目标,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因而应当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当代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实现当代中国梦,就是要不断体现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规律性,要始终能够关照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
三、当代中国梦的实质
“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是党的十八大站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和起点上,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对当代中国发展愿景的描绘。这个愿景,是我们党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问题,是极为艰巨的任务。道路就是旗帜、就是主义、就是方向,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要实现“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三步走战略梦想,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梦就是复兴梦。实现中国梦,靠的就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当代中国梦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当代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代中国梦的实质,就是在“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这样一个逻辑构架下,使中国全面协调地快速发展起来,使中国老百姓人人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或者说,使中国更好更快更强起来,加速缩短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需要以高度的自觉推进13亿中国人公民素质的自我改造,推进社会生活的自我改造,推进人与自然关系的自我改造。
总之,当代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民族复兴之梦,其最深刻的内涵和要求,就是我们要在21世纪上半叶,在与当代社会各种文明的交汇之中,在不断弘扬民族精神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体现中华文明的核心。我们认为,要又好又快地做好当代“中国梦”,必须要牢牢地把握好以下三个要素:一是勤奋;二是方法;三是机遇,或者说,最美的当代“中国梦”= 勤奋+方法+机遇。并且要使“中国梦”的惊喜和奇迹空前,必须要靠理论的自信自觉和顶顶层的科学设计,尤其是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文化的支撑,只有科技文化的自觉自信才是做好“中国梦”的最后神圣防线。
第三篇:中国梦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中国梦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充分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统筹中国和时代发展全局的战略智慧,已经成为当前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需要我们深刻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
1.中国梦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观。中国梦不是一时的政治口号或政治标榜,而是历史的呼唤、现实的诉求、未来的向往。中国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开篇的主题。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现代民族复兴的历史,“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贯穿以后至今170余年的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成为衡量一切阶级、政党、组织先进与否,所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的标准。在寻找中国出路的各个阶级、集团以及群体中有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但由于历史与阶级的局限,它们的探索和奋斗都失败了。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了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经过数十年的浴血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华民族真正站了起来,并通过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改造和社会建设实践,使“振兴中华”的伟大梦想真正进入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中国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的伟大探索,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实现中国梦的新的长征。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全部成就归结到一点,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们“三位一体”,分别以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共同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形成了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经验。
2.中国梦蕴含着深刻的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强大的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也离不开思想、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中国梦具有强大的文化自信。在近代,中国落伍了,经受了长期的屈辱。一百多年来,支撑着中国人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就是中国梦,正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对新中国的希望,对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生活的期待与梦想,构成了仁人志士心中伟大的精神力量。这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传承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优良品格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构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的价值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梦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总书记强调: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三个共同享有”,充分彰显了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的高度统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内核。中国梦所追求的价值理想,最大限度整合了各利益相关者及行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了国家、社会、个人不同层面的价值认识,明确了不同社会阶层、群体、个体的价值目标,构成了一个民族、国家发展进步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
3.中国梦蕴含着深刻的人民观。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无疑是关键要素。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习近平同志的论述,不仅高度概括了中国梦的性质,同时也深刻说明了“民族梦”与“每个中国人的梦”的关系,确证了“个人梦想”在国家梦、民族梦中的合理性与地位。一方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勾勒出的美好图景,最终统一于人民梦之中。“大河没水小河干”,近代中国的百年奋斗,不断证明着一个朴素道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将外在的物质环境的建设与社会个体以及大众的内在心理体验和感受相统一,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的贯彻。另一方面,在国家梦、民族梦实现的过程中,为每个人个人梦想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个人都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实现中国梦,就能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让发展成果为广大人民所共享。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囊括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诉求,充满了浓浓的亲切感,使老百姓看到了中国梦中有你、有他,也有我。在这个意义上说,个人梦也是中国梦。4.中国梦蕴含着深刻的实践观。总书记指出,“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实现中国梦有赖于党的领导。我国革命、建设的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办好中国事,实现中国梦,关键在党。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乘势而上、转型发展,需要党引领方向;处在改革深水区、矛盾凸显期的中国,凝聚共识、攻坚克难,更离不开党聚合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迎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实现中国梦需要全体人民的奋斗。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事业是一点点干出来的。奋斗与创造,汗水与拼搏是攀上理想境界的阶梯。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全体中国人奋斗拼搏创造出来的,实现未来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仍然需要继续奋斗拼搏。这就要求每一个中国人从我做起,勤恳务实,脚踏实地,戒除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与空想,以更加勤勉的态度投入劳动与建设,用劳动与汗水成就中国梦。
5.中国梦蕴含着深刻的发展观。伟大的梦想,源于现实的土壤。中国梦逐渐成形的过程,也是中国不断发展前行的过程。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中国梦需要具有强盛的综合国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首先要体现在国家物质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上,也就是实现综合国力的进一步跃升。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翻番,科技创新能力大幅上升,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等宏伟目标,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实力特征”的基本图景。中国梦需要切实的民生改善。共筑中国梦,需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更需要民生的持续改善,这是复兴之本、梦想之基。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也是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过程。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发展取向,都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致力于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好处。中国梦需要和谐的国际环境。中国梦是复兴之梦、发展之梦,同时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总书记的论述,再次向世界传递了实现文明复兴、建设和谐世界的中国理念。秉承求同存异、尊重包容的态度,倡导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处、对话合作,推动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善于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共享为世界的机遇,中国梦必将在世界多样性中焕发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第四篇:中国梦内涵
中国梦应包括两个层次的深刻内涵: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梦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之梦;从个体上把握,中国梦是生活幸福、人生出彩之梦。国家梦与人民梦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体说来,中国梦具有以下十个方面的丰富内涵:
经济富强中国梦。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实现中国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更加完善,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城乡发展更加协调,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在全球贸易、金融市场、专利品牌等各类可比较的指标体系中,都将获得与人口份额相称的强国地位。
政治民主中国梦。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也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追求。只有推动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才能激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凝聚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我国将不断拓宽民主的范围和途径,不断丰富民主的内容和形式,普选层次不断提高,差额选举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在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各个方面将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实现中国梦,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将进一步凸显,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实现中国梦,我国将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人民群众成为政府的主人,腐败分子失去藏身之地,财政供养人员真正成为人民公仆,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文化繁荣中国梦。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只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持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实现中国梦,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努力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和世界影响力。
第五篇:中国梦的内涵、时代特征、实现途径及其重大意义(总结版)
中国梦的内涵、时代特征、实现途径及其重大意义(总结版)
每个人都有梦想、有信仰、有追求,而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汇集起来就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推动实现全世界人民梦想的长久动力。
一、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2012年11月29日,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主席首次阐述了“中国梦”。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中国梦的涵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性质: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中国梦的实现标志: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国梦的三大动力源:
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
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
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
富强三部曲
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
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围绕这一核心目标设计了 “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
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中国梦”的时代特征
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1、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
“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
2、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物质因素,又有非物质因素,但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3、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调整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4、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近代以来在争取民族复兴的奋斗中,先后进行了多种路径的探索,结果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大大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 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共同理想和目标的精神支柱、动力之源,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从历史到今天,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生不息,靠的是这种精神;从今天向未来,走向民族复兴的理想境界,仍然要靠这种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首先是中国人民的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人民实现梦想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必然要靠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奋斗才能实现。
四、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同志指出,“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我们要勇于冲破陈旧观念的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勇于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中国梦”曙光初绽的方向奋勇前进,开创祖国更为光明的复兴前景。
五、提出中国梦的重大意义
1、进一步呈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就是在建国100周年的时候,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2、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
中国梦是历史的呼唤,是现实的诉求,是未来的向往。是深植于民族文化心 理的概念,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领袖、知识分子以及普通民众,都以不同的方式来描绘和表述自己心中的中国梦,民族梦,并付诸了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两个百年的目标即将实现的情况下,回应历史,提出中国梦,可以更广泛地凝聚社会共识。
3、进一步激发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人们已经看到实现中国梦曙光在前,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梦。中国梦必将唤起人们美好的憧憬,激发人们继续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4、进一步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世界意义。
梦与追求相通,与理想相伴。梦是人们面向未来的精神指向。因而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梦。尽管发展的道路会有不同,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共同的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人类社会繁荣进步的一部分,因而中国梦如同美国梦、俄罗斯梦、非洲梦一样,都是世界的梦。
5、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众化树立了典范。
中国梦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众化的需要。要使老百姓在思想上,情感上认同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必须实现理论的大众化,而理论大众化的关键一环就是话语表示方式的通俗化、生活化。这就要求以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出来,用老百姓喜欢听、听得习惯、听得懂的方式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中国梦一经提出,以及相应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等一系列大众话语表述,立刻受到老百姓的普遍认同,同时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和热烈回应,原因就在于理论的魅力在话语转换中得到了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