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立项研究报告 (1000字)
农村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策略研究的研究报告 唐县北罗中学 桂一平
一. 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多年了,其成效颇多自不用说。但是课程改革的提出是以城市为标准或范本而提出的,放到农村有很多的不适应:一方面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比以前大了很多;另一方面课堂的任务量也非常大给教师授课带来很大的压力;还有就是学生的基础普遍低并且参差不齐。众多的问题都把矛盾指向了课堂。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了重中之重。而要提高课堂效率,势必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于是农村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应运而生。
我带领课题组在2012年4月申报了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并开始了《农村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
二. 课题研究的准备
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领会理念。积极学习,和高效课堂的研究接轨。把权力交给学生,从而使课堂发挥学生的“自主”和“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我们采用“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分为两部分“30+15”,即“展示+预习”。前30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5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
导学案是“循环大课堂”的核心要素,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三. 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策略。
具体研究的内容主要如下:
(1)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规律。
(2)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4)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
课题研究目标:通过课题研究,逐渐摸索出农村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其策略。
课题研究重点是:研究模式的推广。我们将在研究当中,主要针对当前农村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小的问题,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
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及重要观点思路如下:
(1)教学准备的高效性。导学案。
(2)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自主学习。
(3)训练检测的高效性。表演、展示。
(4)课后辅导的高效性。生帮生,师帮生。
(5)学习评价的高效性。建立高效评价机制。
四. 课题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通过行动研究,积极探索课堂有效教学操作策略及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确立有效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①行动研究法: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寻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发与利用,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②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目前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找出影响学生发展、影响教学效率症结所在,找准研究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为。
③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五. 课题研究的效果及成果
2012年6月——2012年8月期间是课题的前期准备阶段。6月,课题组对课题进行更加充分的科学论证,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准备召开开题会,同时着手建立课题档案;
7月,拟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细化步骤和任务;制定课题研究的相关制度,明确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的原则、在循环大课堂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原则等; 8月上旬,组织课题开题,布置人员分工和研究任务;制定实施方案。
8月中旬,学习课题相关理论,收集有关循环大课堂模式、策略等方面的实验报告、交流论文、学术论著等资料,及时做好笔记并进行组内交流。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真正做到用理论来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
8月下旬,制定调查问卷,开展对学生学情、教师教情的研究;继续研究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积极开展循环大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和操作方法的研究; 2012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是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2012年9月,整理、反思上一阶段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取得的成绩,形成文字性资料,提高老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撰写好教学设计案例、写好教育日记(教学后记)、教学案例、教学随笔等等。
2012年10月-2014年9月
聘请专家及时对课题进行指导,确保课题顺利进行。在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进而充分发挥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课题设计方案,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行动研究。不断实践,加强平时研究成果的积累,认真做好阶段性分析、反思与总结,最终到达课题研究的目的。2014年9月,第二阶段基本结束。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设计、课件、优质课的评比活动,力争出好成绩,反映出课题研究的成果。不断完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的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撰写相关论文。
从2014年起,汇总所有的实验材料,提出明确的大循环课堂模式的优势以及适合我校的大循环模式体系。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从2014年10月起,最好能在更大的范围中验证实验成果。
之后,在以上成果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研究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
六. 课题研究的问题及启示
第二篇:德育科研立项课题研究报告
重庆市教育学会2009年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基础课题)
“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
研
究
报
告
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课题组
执笔:戴直楷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就是要求广大师生要求真务实,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农村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德育即生活。德育工作的内容应该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回归于生活。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阴影挥之不去,不懈追求升学率,成为广大学校的奋斗目标。学校德育工作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德育教育形式单一,德育教育内容体系不科学不合理,只重视知识灌输形式化、说教化,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个体特征和情感体验。在知识狂轰乱炸的新世纪,信息全球化、知识勃发,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给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例如,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百万移民,环境及设施设备变更,让本来经济就十分贫乏的农民经受重创。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沉重负担。
我们学校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学生绝大部分是移民。由于原有的生活方式、思想状况、行为习惯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导致他们的学习目的模糊、自觉意识淡薄、学习依赖性强,这给我们学校德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难度;国家虽对移民有相当的补偿和扶持,但都还远不如在原有基础上的再发展,移民外出务工来补贴家中建设的缺陷,留守学生增多。在他们的心灵、思想、行为等方面,很少受到父爱、母爱的熏陶与感染,隔代教育产生的系列问题在他们身上都严重显现出来,如性格孤僻、交际能力差、理想意识缺乏等,具体表现为寡言少语、生活无节制、逃课上网、打牌喝酒、哥们义气、早熟早恋等,加之,社会现实发展的需求,如全民素质质 的提升;学生行为意识、心理、价值观、人生观取向不定;信息渠道的多元化;教育改革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元并重;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效应等,给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极大困惑,致使学校德育工作处于滞后状态,为此加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迫在眉睫。三峡库区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工作,既是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代表,也可以说综合了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全部内容,也还有其他农村中学所没有的困惑,我们选择“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课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理论基础及依据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在遵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加强了教育学、心理学、系统论、学校管理以及政策法规的学习,尤其遵照如下教育理论基础和依据:
1、“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的德育教育理论指以传统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直接动力,它认为德育教育的核心是“以人性为本位”,强调“自我”,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完整的人”。强调对人类潜能的重视、对人类创造性与好奇心的强调、对自我实现者的研究、对健康人格的科学探索。
2、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3、实践依据: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德育科研工作,成立了“自管自律”德育工作机构,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坚持以德育教育为首,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定期开展科研交流,全体教师都十分重视德育理论学习,具备较强的德育科研的素质。
三、核心概念界定
1、核心概念:(1)库区农村中学:指受三峡工程淹没被搬迁而形成的不同于城市、城镇,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民聚居(散居)区域的中等教育学校。分为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初级中学一般是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学。高级中学是指高中非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
(2)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行为、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时,广大教育者最关注且常挂在嘴边的和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文明行为、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所谓热点是指人们最关注常议论的问题。如老师们经常在一起谈论:现在的学生思想素质太差了、行为习惯很不好、没有理想和追求。所谓难点是指工作中让人最患难且无法解决的问题。如老师们交流中,对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留守儿童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等束手无策,焦头烂额。
2、课题界定: 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是指受三峡工程淹没被搬迁而形成的不同于城市、城镇,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民聚居(散居)区域的中等教育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行为、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时,广大教育者最关注且常挂在嘴边的和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文明行为、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我校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经济欠发达,移民甚多,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本课题立足本校,试图从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现象和产生的原因,探索解决其问题的策略和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教育模式。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提出了一些见解。如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鲁洁提出以理解为基础;朱小蔓提出德育要注重情感性、体验性;鲁洁、王逢贤教授还在《新时期德育基本理论》及《德育新论》中更明确地指出:“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应该是体验者的认知活动、体验活动与践行活动的结合”。班华教授则提出品德是由“认知能力、情感能力、践行能力”构成的,而情感能力中就包含着情感体验。他认为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其精神实质就是使体验者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经验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17世纪英国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约翰·洛克,在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德、智、体和谐发展的新教育体系,他认为:“人的理性来源于经验,人的德行是后天养成的结果。人是有形体的理性动物,健康教育是全部教育之首,德行乃各种才赋之首,德行的教育中要注重说理、尊重孩子、启蒙理性、树立榜样、鼓励好奇心、寓教于乐.人的本性是避苦求乐,加强练习和养成习惯有助于人们从根本上追求幸福。习惯在德行养成过程中有许多优势作用,习惯的养成要加强练习。”因此,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将吸取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在一定范围内
力争有所突破或创新。
五、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从学校当前德育教育的现状调查,关注家庭、学校、社会德育教育,留守儿童教育,探究库区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对其提出解决策略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2、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综合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探索具有本地地域特色的德育模式。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从事了以下内容的研究:
1、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现状调查;
2、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涉及家庭、学校、社会方面的问题研究;
3、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学科渗透问题研究;
4、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六、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选择本校高、初中学生为主要实验研究对象。
七、研究方法及运用
1、文献资料法。即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本课题每一位研究人员,借助了《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努力开创中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现代教育理论》、欧阳教著《德育原理》、《陶行知教育文选》等一系列资料,结合自己的教育和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尽可能多地将一些成功的教育案例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案例积累下来,作为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和研究成果。
2、调查法。即以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针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方法。如访谈法、问卷法等。本课题对本校德育教育现状(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留守儿童状况等),以问题或访谈的方式展开调查,建立好问题档案,探究产生的原因,思考意见和建议。
3、经验总结法。即在某项工作或某项活动中,对其典型经验所做的总
结。本课题结合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总结自己的一些做法、体会,并撰写总结文章。
4、行动研究法。即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方法。本课题依据家庭、学校及社会德育教育现状,结合国内外德育教育研究,展开行动研究,为当前库区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提出一定的建议和思考。
八、研究成果 通过两年多的调查及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1.课题论文:《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问题与思考》、《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自律”德育教育》、《自管自律德育教育模式探索》等,戴直楷,中央电视台区域博览网、百度网、搜搜网、豆丁网、谷歌网、中华文本库、文档大全等网络转载与专家同行交流。
2.课题论文:《班主任工作之我见》,曹启敏,《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年9月第18期,科学咨询杂志社2009年9月20日出版。
3.课题论文:《浅谈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戴直楷,《考试报.综合信息》第754期,考试报社2011年4月22日出版。
4.课题论文:《回归的希望》,郑小琴,《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年8月第16期,科学咨询杂志社2009年8月20日出版。
5.课题论文: 《创建绿色校园环境,探索德育管理模式》,谭兴春,《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年1月第1期,科学咨询杂志社2011年1月5日出版。6.课题论文:《中学生自管自律德育教育初探》,方德凤,《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年2月(中旬刊),科学咨询杂志社2011年2月15日出版。7.课题论文:《浅谈情感教育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汪志梅 柳瑛,《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年3月(下旬刊),科学咨询杂志社2011年3月25日出版。
8.课题论文:《浅谈后进生转化》,吴文权 马兴碧,《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年3月(下旬刊),科学咨询杂志社2011年3月25日出版。9.课题论文:《让爱的阳光洒满每个角落》,史万里,《科学咨询.教育科研》下半月刊,2009年6月第12期,科学咨询杂志社2009年6月20日出版。
10.课题研究成果交流:《“四自”教育简明读本》,《“四自”教育学生手册》、《努力创新学校管理理念,积极探索“自管自律”德育模式》等成果在县级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全县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及巫山电视台交流宣传。
11.课题研究获奖: 谭兴春老师获2009重庆市优秀班主任称号。12.课题研究获奖:张帆老师在2009年重庆是班主任工作基本功大赛中获二等奖。
13.课题研究获奖:戴直楷、阎祖纯《新课改条件下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项目,获巫山县人民政府2010科技进步三等奖。
九、研究影响与效果 本课题从2009年10月被重庆市教育学会立项为市级基础德育课题以来,课题组周密部署,潜心研究,分别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进行思想、政治、道德、行为、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研究,突出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文明行为、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落实学生理想前途认识、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意识、家庭状况、教育方式等具体事项,严格按研究计划进行行动研究,在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对本校德育模式探索乃至库区中学的德育教育起到强烈的推进作用。
(一)本课题的研究影响
1、调查本校德育工作现状,明确了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困惑及难处。本课题全面研究以来,课题组详细研修研究计划和方案,设计问卷。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全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相关方面的大力支持。
(1)探索德育工作的常规工作。实施过程中,调查内容涉及库区农村中学学生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学校文明礼仪、思想道德、学科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现象潜移默化影响;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里、情感;学生对网络的观点和兴趣等。重点从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关注其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文明行为、心理健康等内容,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落脚点。
(2)认识库区农村现状,分析其对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带来的不利
因素。调查发现:库区农村很多家庭,因为搬迁,除了比较完整的一栋房外,没有别的家产,田地几乎全部淹没,仅靠国家对移民的一点扶持和低保维持生活,经济条件很差,有点劳力的不得不外出除打工,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致使学习目标不明确,无学习的动力,父母之间的沟通甚少,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上网打游戏;教师认为学生学习自觉性十分不强、学生行为习惯很差、学生上网的现象无从着手去引导、留守儿童多而不好管;家长方面,70%的家长在外务工,最多在电话上给于说教,在家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养,他们有难处,现在的学生不好管,最痛恨的是社会上的网吧,抱怨孩子不知不觉就到网吧去了;学校方面,德育工作主要由德育处负责,管得多,导得少,现在的学生本来受潜移默化教育的现象比正面教育的就多,家庭隔代教育缺陷,为他们腾出了自由的空间,缺少父爱母爱熏陶,不愿接受严格的管,改革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势在必行。
2、详细分析调查情况及调查报告,充分认识了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课题组通过对本校的德育工作的现状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分析,发现:(1)库区农村社会及家长普遍关注的是学生道德品质问题、理想信念问题、文明习惯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老师们经常议论,无疑成为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热点问题。实验过程发现:库区农村中学学生道德品质欠缺,主要在于无礼貌,见到长者或亲人不爱打招呼,打牌、上网、抽烟、喝酒等现象均存在;理想信念缺乏,居然有90%的学生对自己今后有何打算表示不晓得,也就缺失了学习和奋斗的动力;文明习惯较差,说话不文明(脏话、粗话),行为不文明(自由散漫、穿着赶时髦),乱丢乱甩,疯狂打闹,异性交往不雅等;心理健康不良,心理承受能力差,父母、老师之间顶撞较多,异性关系密切等;此种种现象,均是家庭教育的欠缺,隔代教育为学生腾出了较为足够的自由空间,以及学校的管理与家庭教育之间联系不够,爱的教育不够,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不信任为其创造了条件,此种种现象为学校选择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课题提供现实背景。
(2)库区农村中学家长、老师及学校德育工作感到最患难而束手无策 的问题是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问题。也是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难点问题。实验过程发现:库区农村中学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老师查寝室后,三五成群翻越围墙甚至从二楼跳窗户去网吧上网;在家待家人睡熟后溜出家门前去网吧上网;在父母处骗钱自卖手机通夜上网。老师没办法管、家人没办法管。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问题,库区农村家庭生活所迫,买房或建房欠债,在家无经济来源,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还健在,不得不双双外出打工。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理,时代的局限,隔代教育的代沟,缺乏父亲母亲爱的熏陶,出现心灵上的缺陷,学校德育工作的“管”与“导”的失衡等,尽管家长、学校及老师想尽各种办法,均无多大改变,此课题的研究,引起学校及老师的极大兴趣和高度关注。
3、探究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产生的原因,认识其深层内涵,对其问题解决的策略提出了一定的思考和建议。(1)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社会不良现象对学生的影响,现实社会的生存观念、生活方式、基本素养对学生的误导。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有钱的家长不在少数,学生也变得相对富裕了。天生好奇的学生,惰性思想占据心灵上风,自然而然的接受社会不良现象,养成游手好闲、拖拉懒散的习惯,这种眼前无聊,左右着学生的心灵,哪有心思去追求什么人生理想。甚至有的家长认识上助长学生厌学情绪,认为自己也没读多少书,现在仍然能挣钱,生活也不错,现在即使考上大学本科,也还是要自己找职业,也不一定找得到好的职业,何况自己的孩子学习不怎么样,甚至“桐油罐罐”,就更是心灰意冷了。
②学校教育追求升学率的观念,忽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教育评价机制、社会对学校的期望,始终盯在升学目标上。要想成为名校、成为名师,唯一途径就是多考几个学生,社会声誉就好。库区农村中学学科“三维目标” 受其考核评价左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科渗透十分薄弱,仅有语文和政治学科较为多点,导致学生在自己的人生前途、奋斗目标方面显得无所适从。③时代人生观念、生活理念,影响学生的读书意识和人生审美价值观念。凡读书之人都会明白:要想学习成绩好,务必发奋学习。当今时代,读书成绩好的,未必都有很好的出息,未读多少书的反而挣了大钱。加之社会经济
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外来时尚生活理念,进入学生生活视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自不当然去赶潮流、追时尚。游戏、娱乐、装束首先影响学生的生活理念,学生会想方设法去赶时髦,哪还顾及学校的的行为习惯要求,哪还有心思去学习,怎样快乐就怎样去做,逃学、打牌、上网就成为常事了,因为他们在追求“快乐”,追求“兴趣”。④社会不良现象,影响学生的道德素质修养。外来不良现象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过于开放,自私心太强,羞耻感、荣誉感、责任心严重丧失,江湖义气、唯我独尊占据心灵上风,纯洁的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之风气,逐渐丧失,背叛父母、背叛老师的现象比比皆是,谈恋爱、离家出走的现象时有发生。道德素质修养缺失,行为习惯自然出现偏差。
⑤隔代教育的代沟,阻碍学生健康成长。所谓隔代教育,简单的说,就是由祖父母或外公外婆及其他有一定的亲属关系的人代替父母监护教育孩子的一种教育方式。在生活理念、言行举止、人生观念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教育。时代变迁,知识的创新,心灵上出现认识与教育代沟。所以,生活提高,家庭的特点,教育方式方法上存在的顾虑;身体受限,交通的不便,家庭与学校在沟通与配合上存在缺陷等隔代教育的弊端,严重牵制着库区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工作,阻碍学生健康成长。
⑥缺少父爱母爱后心灵的扭曲。库区农村中学学生很少接受父母对爷爷奶奶的爱的潜移默化教育,最多一周或一个月与父母在一起沟通,绝大部分还是电话交流,导致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出现偏差,逆反心里、背叛心里不自觉的形成,给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⑦社会各界关爱的缺陷,助涨学生不良思想和心灵。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并拿出巨额资金,以各种方式方法给与救助,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献爱心。学生得利,家长收益,学生和家长是否认识到学生受到关爱,应将全部精力用于发奋学习报效祖国上?所有的教育者很明白,学生素质下降,能力提升不尽人意,这值得学校及相关部门深深思考。⑧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新生事物的新鲜性,严重的吸引着学生的好奇心。我们很多成年人都为网络游戏“掉魂”,丢掉职业,对天生好奇的学生就甭提了。⑨家长们的异位思考意识缺乏,其认识及生活观念迁就着学生的思想需
求。所谓异位思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现在很多家长,只图自己的方便,给学生买手机,有时晚上十点多了还在给自己的孩子打电话,不仅影响孩子的休息,更助涨了孩子上网的兴趣。⑩学生社会生活、人生价值观念缺失,社会不良现象导致其认识能力的易变。网络又是新时代最具趣味性的新鲜事,商家和经营者也是抓住其趣味性来笼络人心的,加之当前学生读书的前途在学生中的负面影响,外出务工直接的眼前经济利益感染学生,朋友观念,异性驱动,江湖义气等等,都在网络上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教育,又加之网络上什么赢Q币,穿越火线升级等很多虚幻的利益驱动,极大的吸引学生涉入其活动中不能自拔。课题组研究认为从学生的认识理念角度思考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现象,强化教育教学行为的趣味性,或许对学生迷恋网络的行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深层内涵。课题组通过对其调查材料和调查报告的分析,充分认识到: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教育者务必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生的理想信念是学生奋斗目标,有奋斗目标,学生才有前进的动力,关注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培养人生信仰,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是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基本保障,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觉性和学习的积极性的基础,也是教育者的教育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大考验;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学生能够尽心尽力做好本职的关键,教育者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留守儿童教育是新世纪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形成的一个重大的教育问题,关系到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发展,给当前教育者提出严峻挑战;新时代学生迷恋网络游戏是学生兴趣与知识狂轰乱炸时代的结合产物,是对新时代教育者在教育创新和科技知识更新方面提出的重大思考,教育者务必潜心思考、深入学习、不断研究,探索新时代的教育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教育、新时代学生迷恋网络游戏教育,正是当前库区农村中学德育教育最值得研究和思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3)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解决策略的思考与建议。课题组通过对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现象和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实践探索,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
①依据库区农村中学实际,积极探索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德育教育模式,彰显库区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特色。②建立健全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德育教育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③创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思路,多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上下功夫。④进一步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强化爱心教育,促使其健康成长。⑤加强教育教学的趣味性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二)本课题的研究效果
1、本校积极探索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德育教育模式,已初见成效。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我校已初步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自律委员会为一体的“自管自律”德育教育模式,在安全、纪律、学习、文明礼仪、清洁、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以“三指导(德育处指导校级自律委员会、政教员指导年级自律委员会、班主任指导班级自律委员会)三协作(学校自律委员会协作年级自律委员会、年级自律委员会协作班级自律委员会、班级自律委员会协作班级其他组织)”的自律工作为实践载体,践行“引领学生自我规划,指导学生自主管理,落实学生自觉矫正,推动学生自然发展”的“四自”德育教育目标,让所有德育管理者尤其是班主任在繁琐复杂的工作中适当的解脱了出来,有力的推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效果突出,得到市县有关领导高度评价,相关成果在全县德育工作会上交流,多次在巫山电视台宣传报道,在巫山高级中学、起阳中学、大昌中学班主任联谊会上重点交流,中央电视台区域博览网、百度网、豆丁网、搜搜网、谷歌网、中华文本库均有转载交流,学校也因“自管自律”德育教育模式成绩突出,成功举办了全县德育现场会。
2、学校教师对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积极撰写论文发表见解。本课题通过对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现状调查分析和对其热点和难点问题现象和产生的原因的研究分析,使学校教师对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产生了全新的认识,观念上、教育方式方法上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并积极撰写相关论文和参加各类竞赛。目前学校老师撰写的相关论文公开发表8篇,公开交
流文章3篇,经验指导成果册2册,市级竞赛3项二等奖,市级先进班主任1人,相关科研成果一项(学科德育渗透)。
3、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成绩、能力、兴趣、才艺等均得到极大的改变和提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的与工作方式方法的改变,淡化对学生的“管”,突出对学生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积极性不断提高,自我认识发生很大变化,师生关系融洽,乱丢乱甩的现象大大减少了,自觉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迅猛提升,教学质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今年高考、中考取得历史性的突破,高考上线率大96.7%,中考由原来的全县第九名同类学校第七名上升到全县第三名同类学校第一名,得到县委县府、县教委高度评价。学生社团、课外辅助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兴趣,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减少了学生上网、打牌、拉帮结派等不良现象,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和才艺。2010年县级中学生乒乓球运动会,学校高中男子组获冠军,高中女子组、初中男子组、初中女子组获亚军; 2012年县级中学生乒乓球运动会,学校高中男子组、初中女子组获冠军,高中女子组、初中男子组获亚军;两年赛事中均有6名学生进入全县前八强;2011年学校高中学生参加重庆市中学生才艺展示大赛,4名学生获二等奖,2名学生获三等奖,学生参加“文明美德伴我成长”征文大赛,168名获等级奖,文章发表于中央电视台区域博览网;学生参加“世纪杯”“感恩教育”书信大赛,127名学生获市级等级奖,龙俊同学获高中组全国特等奖,学校获“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学校”荣誉称号。
所有成果的取得均是与在本课题对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的影响下,对学校的德育工作的积极探索分不开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库区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更加努力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做更进一步的研究,力争取得更加辉煌的效果。
十、问题与思考 由于研究的都是库区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因此,对课题的理论构建相对显得薄弱;加之农村地域条件限制,经济欠发达,给研究工作也带来了诸多不便,导致研究的取样难免有偶然因素;再由于这一课题本身相对来说是一个难于毕其功于一役的研究,因此,尚有许多问题还需继续研究和探讨下去。比如:
1、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规划自己的人生,树立人生理想,形成自觉学习的动力。
2、如何指导学生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如何指导自己改正缺点,保持良好的心态,让全部的精力用于自己的学习和能力培养上。
4、如何加强网络引导教育,真正让网络在其健康成长中发挥作用。诚然,此课题实验是一个教育改革的探索过程,我们诚恳地期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更加完善和科学,更好地为库区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考和建议。
十一、结论与建议 课题研究出的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理想信念问题、行为习惯养成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网络引导教育问题,虽仅限于库区,但这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形成的新的环境,不仅包含了普遍农村中学的大部分德育教育问题,还呈现出普遍农村中学不是特别突出的德育教育问题。其现象及产生的原因,都给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与教育者的教育工作都是值得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深深思考和研究的。本课题仅就现象和产生的原因以及思考和建议做了初步研究,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去研究,诚望专家领导给与进一步指导,我们将结合新世纪的特殊现象和学生的成长需求,不懈努力的做好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力争为库区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尾注: 略
参考文献(按规范罗列): 略
第三篇:课题立项申请表
课题立项申请表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 写 说 明
1、本表用计算机打印或用钢笔认真填写。
2、在课题类别一栏,是具体学科的,填写“小学语文”、“初中数学”、“高中英语”、“中学历史”等;非具体学科的,如“课堂语言艺术研究”、“小学生课堂评价语言研究”、“初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填写“综合”;非学科教学的,如课程与教学管理、校本教研、招生考试改革、教师评价、“后进生”教育研究(“后进生”教育研究,如果是以教学方法为主,应为“学科”或“综合”;如果是以教育思想和管理举措为主,应为“管理”)等,填写“管理”。
3、多人参与研究的课题主要负责人如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含小学高级职称),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含小学高级)填写推荐意见。推荐意见包括课题主持人的专业水平、研究能力、组织能力等。
4、文字表述清楚,简明扼要。确实需要的,可以附页。
5、填写的内容要实事求是。
6、课题申报人所在单位,要对其申报资质和研究条件进行认真审核,然后签署书面意见。
一、申请课题必须符合《X理工大学学生创新基金暂行办法》(X理工大学(2001)学字217号)及C理工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实施办法要求的资助范围,申请书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字迹清楚易辨。
二、部分栏目填写要求
课题类别 在相应的课题类别前“A”“B”“C”中任选其中之一划“√”。课题性质——根据研究内容填写“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或“人文社科研究”。
参加人员——指参加课题研究工作3个月以上,在课题组内起主要作用的人员,包含课题负责人。
三、课题申请书须经学院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一式二份报送校团委。
---------------
一、申请课题必须符合《X理工大学学生创新基金暂行办法》(X理工大学(2001)学字217号)及C理工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实施办法要求的资助范围,申请书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字迹清楚易辨。
二、部分栏目填写要求
课题类别 在相应的课题类别前“A”“B”“C”中任选其中之一划“√”。课题性质——根据研究内容填写“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或“人文社科研究”。
参加人员——指参加课题研究工作3个月以上,在课题组内起主要作用的人员,包含课题负责人。
三、课题申请书须经学院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一式二份报送校团委。
第四篇:立项课题申报材料
区域整体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发展的
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国际上情况: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倡导的“美国阅读挑战”运动、布什提出的“阅读优先”方案,以及英国教育部在1998年9月到]999年9月开展的全国阅读年活动、日本的“亲子20分钟阅读”运动和“儿童晨间阅读”运动等,都是非常有影响的推动全民阅读的活动。国内情况:不论是香港特区、台湾地区,还是内地,都在全面推行“全国儿:童阅读实施计划”香港特区就有不少团体和组织着力营造阅读氛围,推动阅读运动。如2004年4月,香港有关部门举办的支持世界阅读闩之“全民阅读20分钟”“名人讲故事”“书与梦同行”“午间阅读”等活动,号召全港市民共同弘扬阅读文化。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教授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木研究员等提出的“小学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创办的“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人论坛”等也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从学科看: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要求,200]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进一步明确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各年段的基本要求是:低年级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不少于100万字。
(二)现状分析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有效培养、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满足了各校园、教师、家长、学生对提高阅读能力的共同愿望。当前,我国不少学校和家长对小学生阅读较为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把“构建书香校园”作为创办特色学校的目标。然而,从整体看,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文字阅读受影视等其他媒体的冲击,小学生阅读受社会阅读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受到较大影响。
为调查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我们在部分学校以《下课了,你在看些什么书》为题做了一次征文活动,结果发现了不少问题:来自学校的问题是,阅读活动一般都安排在中午,让几个班的学生轮流到阅览室去看看;来自老师的问题是,几乎都是安排学生上台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作文选;来自家长的问题是,给孩子买的书以《字词句段篇章》、《小学生作文选》等应试类书籍为主;来自学生的问题是:他们最喜欢上网,借阅的书中多为卡通漫画类,科学、人文内涵较为丰富的读物很少。
教育部关于学生阅读速度的标准:小学五、六年级:速度300字/分钟,理解率70%以上。调查和测试结果表明:只有5%的学生达到这一要求,绝大部分学生的阅渎能力都处于每分钟约200—300字之间。
书籍消费成本高,课外阅读资源少,大众媒体的普及,音像视频的冲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甚至呈现退化态势。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他们的兴趣从“遥控器”、“鼠标”转移到一本本承载文化知识、科学道理的书上来已迫在眉睫。
2.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作业、考试和升学,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阅读量的减少,又必然导致阅读能力的低下,形成不良循环。
社会未形成阅读网络.氛围不浓、基础不牢。社会、学校、家庭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缺乏认识、缺少组织、缺席指导。据某杂志社对全国50个城市小学生阅读现状所作的调查表明:有61.2%的老师和26%的家长明确表示不允许孩子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才支持看书。有22.3%的学生认为不看课外书的原因是作业多,没时间看。其中三年级15.6%,四年级21.5%,五年级30%,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们发现,课程安排比较紧张,各学科把课程表挤得满满的。小学生在校的时间自习课很少,回到家里又有一大堆的作业要完成,即使是双休日,也很难抽出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大部分教师信奉教材,甘做教材的奴隶,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这一本书”的分析讲解上,面面俱到,分数至上,表现出一种功利化的教学行为。学生获得的是考试阅读技巧,高分数下隐藏着正常阅读能力下降的隐患。要真正让课外阅读堂堂正正地、健康地开展起来仍是任重道远。
3.由于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缺乏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的引导与指导,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系统的有梯度的规划与设计。
我们发现,不少学校的领导不重视课外阅读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缺乏计划、缺乏管理,图书室形同虚设,图书陈旧,使用率很低。有些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无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指导。不少学生家中藏书
很少,家长能力有限,无法为学生课外读提供有效指导,导致了阅读的盲目和无效。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利用,教师和家长更是缺乏引导意识,极少数小学生能利用节假日去图书馆阅读书籍。再加—上课程标准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时间、评价考查的方法等),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将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三)问题提出
从以上现状来看,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课外阅读导向不力;学生阅读需求不足:课外阅读形式单调;课外阅读氛围不浓;教育者尚待成为真正的阅读者。根据小学生的阅读现状,我们开展“区域整体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试图解决以上问题。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只有阅读;要构建一个坚固而雄伟的语文素养金字塔,必须要有大量而广博的阅读作为坚实的基石不容置疑。
(一)现代语文课程观、教学论
大语文的运行系统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构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大语文运行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的论述
“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需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 “一个不热爱读书的民族,肯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则肯定蕴蓄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四)语文学习迁移理论
语文学习中的这种迁移特点具体可以表述为:是一种知识或技能在相同水平上的“横向迁移”,而不是知识或技能在概括程度上的“纵向迁移”;是一种在前后学习情境相似中的“近迁移”,而不是在新的不相似情境中的“远迁移”:是特定知识与技能的“特殊迁移”,而不是一般原理与规则的“普遍迁移”。
语文学习迁移的这些特点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并不追求极高的原理性概括,而更重视经验在数量上的积累。用特级教师韩军的话说:语言的学习,是在“巨大数量”言语“例子”的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才点点滴滴“说出”,成年累月数量无限加大后,才“奔涌而出”。不是仅凭在一个语言教师的“苦心调教”下反复把玩少数几篇文章,所能根本奏效的。因此,语文教学就是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进行横向阅读、并列阅读、比较性阅读。
三、研究假设及拟创新点(一)研究假设
小学阶段是人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如果能够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心理和智力发展状况,合理地设计阅读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对阅读材料和阅读方法进行有效指导,同时通过有效的反馈环节,强化小学生的阅读体验,就能够充分调动作为阅读主体的小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并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有效地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环境对于阅读能力的形成尤其重要。这里的阅读环境是指周围的人是不是在阅读,在阅读什么以及在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阅读。因此,如果能够在较大整体范围的层面上推进小学尘的阅读,持续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不断地改进课外阅读的指导与服务,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阅读环境,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拟创新点
1.区域性整体推动,有助于加强对儿童课外阅读的实践推广应用。2.整合各校研究力量,着力从课外阅读特色课程、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和评价研究入手。
3.课题推动儿童阅读,将阅读能力的提高作为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
4.开发课外阅读课型,有助于构建小学尘课外阅读的课程及实践活动体
系。创建阅读平台,有助小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5.研制课外活动指南,将先进经验推广到其它学科以及相邻的其他学校,有机整合、资源共享,形成具有地域特点的课外阅读品牌。
6.探索课外阅读评价,对于同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测评。便于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发展。
四、核心概念界定
区域整体推进:是指在以县(区、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依托小语会、教研室等的资源优势,重点在山西、重庆、广东、上海等的学校范围内,选取100所实验学校,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实践探索,从而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校园书香氛围。
课外阅读:是指区别于小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活动。相对于课内阅读而言,它更加注重人文熏陶和历史化侵染,阅读材料更为广泛,阅读形式更为灵活,阅读时间更为自由,阅读空间更为开放。
五、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通过区域性推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进一步加快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科学体系,真正让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切实促进我国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目标如下:
(一)提高教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能力,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 通过研究,促使教师博览群书,并对教师阅读提出具体要求,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200名以上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种子教师,形成一支精锐的、阅读指导教师团队。
(二)激发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通过研究,改善小学生自主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不强、甄别书目的能力较弱、课外读的技巧不足等观状,加强对课外阅读的实践推进,确保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捉供良好的阅读指导,达到激发兴趣、拓宽视野、提高阅读水平的目的。
(三)打造各具特色的课外阅读课程和实践活动,加强阅读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书香氛围
通过研究,加强对重点选取的100所实验基地学校的课外阅读特色课程和实践活动的打造,加强阅读平台建设,加强校园的书香文化建设,为师生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书香氛围。
(四)形成区域层面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特色,打造全国的课外阅读品牌 通过100所基地学校的实践探索,总结提炼、形成经验,并将先进经验推广到其它学科以及区内的其它学校,有机整合、资源共享,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课外阅读品牌。
六、研究内容
(一)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目标体系 1.建立课外阅读书目资源库
根据小学尘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语文课程发展的需要,挑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类优秀读物,并按学段推荐必读和选读书目。
2.建立指导教师资源库
在100所实验基地学校中选取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为阅读指导教师;以学生阅读能力或学段为划分依据,按校给每个指导教师分配指导任务,包括指导的人数、指导的次数、指导的主题等;制定指导教师的定期校本教研制度。
3.制定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目标
按时间划分,制定课外阅读的每周目标、每月目标、学期目标和目标等;
按内容划分,制定课外阅读的书目数量、识字数量、阅读笔记数量、读后感数量、教师指导次数等。
(二)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课程及实践活动体系 1.打造课外阅读精品指导课程 包括对“如伺选取优秀书目”、“如何开展高效阅读”、“如何做好读书笔记”、“如何撰写读书心得”以及“如何进行自我评价”等专题指导课程的打造。
2.创设课外阅读精品活动 包括“主题阅读活动”、“读书故事会”、“佳作赏析会”、“人物评论会”、“心得交流会”、“速读比赛”、“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故事大王比赛”、“阅读储蓄卡评比”、“阅读手抄报评比”等活动。
(三)创设阅读平台和校园书香文化环境的研究
1.学校图书馆或图书室的建设 添置、配齐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
建立建全图书借阅制度,定期开放学生阅览室,保证学生的借阅数量; 定期进行图书流通统计,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 定期做好新书推荐工作。
2.校园图书廊(图书角)、班级书架的建设
选取校园的长廊、走道或某个角落,以及教室的一角作为图书廊(图书角)、班级书架的地点;
由学校、社区、家庭共同添置优秀读物;
制定图:书借阅的相关制度,养成学生的良好品行; 3.其他文化环境的创设
包括文化墙、评比栏、交流角、展示台的创设等。(四)打造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特色及品牌的研究
1.100所实验基地学校根据自身的研究侧重点,总结提炼先进经验: 2.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经验交流和实践推广;
3.提炼区域性的课外阅读实践特色,并进行推广: 4.打造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色品牌。(五)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研究 1.探索制定评价量表或评价标准;
2.确定评价方式(如定性与定量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自评、他评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等),对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测评。
七、预期成果(一)系列实践成果 1.《中国小学生课外阅读学生管理手册》(试行稿); 2.《中国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师指导手朋》(试行稿): 3.《中国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纲要》(分地区教育行政文件);
4.《中国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推广实施意见》(分地区教育行政文件):(二)系列理论成果 1.《“区域整体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2.《“区域整体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调查报告》; 3.《“区域整体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行动研究报告》;
4.《阅读优先:整体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报告》(学
术专著,分实验区域)。
八、研究方法及思路(一)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收集教师、家长、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建议。
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课外阅读研究的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视野。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国内外相关的最新教育观点和动态。
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验证、提炼、总结,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形成经验理论。
行动研究法:组织校本教研,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程和读书活动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坚持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合作性、持续性、创造性原则,采取个别研究、小组研究、群体观察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理论,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方案。
(二)研究思路
本研究遵循“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付诸实践——经验总结——推广应用”的研究思路,以教育行政部门为政策支持、高校资源和教育学会为智力支撑、区县教育科研机构为推进载体、100所参研小学校为实施落点,探索区域整体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九、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三年,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具体实施:(一)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1.制定课题总体方案;
2.申报课题,并发动各校制定符合校情的实施方案、阅读课教学计划、阅读课活动方案等:
3.总结前期研究的初步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4.聘请专家进行开题论证:培训小学生阅读指导种子教师; 5.进行前测。
(二)实施阶段(2012年1月一2012年12月)1.开展实验; 2.收集有关资料:
3.组织撰写相关的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
4.收集整理有关阅读课教学资料,整理出本校阅读课教案、阅读活动方案。
(三)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1.进行后测:
2.撰写总结性研究报告,形成辅导教材; 3.进行后续性研究:
4.组织小学课外阅读研究文章和经验总结的评选表彰活动; 5.开展小学课外阅读先进集体和优秀指导教师评选表彰活动。
十、组织机构(一)课题领导小组
张梅霞、李军、傅开国、傅巨琴、曾君岳、沈成林、卢永军、文波、宋文君、杨斌
(二)专家指导小组
崔 峦(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张梅霞(全国小语会理事、《小学生拼音报》总编辑)吴立岗(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王 林(人教社小学语文室编辑、儿童文学博士、儿童阅读推广人)乔 桦(全国小语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小语会秘书长)
十一、完成条件及保障
(—)课题主持人和主研人员具备较高的科研素养,拥有丰富的教育管理及教学经验,不少区域课题负责人为分管科研的行政领导,主研人员全部为区内小学的校长或优秀班主任。
(二)课题主持人和主研人员具备较好的课题研究经验,都担任过国家级课题、市教育规划办课题、市教育学会课题和区级课题的主持、主研和参研工作。
(三)本课题研究与小学教育教学实际联系紧密,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得到了研究人员的一致认可。
(四)课题申报前期,研究人员已经通过文献查找和网络搜索的方式掌握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做了相关的调研工作,完全具备启动课题的条件。(五)不少县(区、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设有专项经费和设施作为开展课题研究的物质保障。主要用于资助各校部分课外读物的订阅、学校阅读平台的建设,以及研究所需的会务费、差旅费、咨询论证费、专家指导费、资料
印刷费、成果出版及成果鉴定费等。
十二、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中小学读书活动指南》[M]东方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编,中国和平出版社:2002. [3]王松泉.《阅读教育学》[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4]王荣生著.《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4].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5]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998,5,第1版. [6]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开明出版社,1998. [7]张爱卿著.《现代教育心理学》[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6,第l版.
[8]朱学清等.“大语文”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 [9]王晓春。《不可忽视一孩子的二十个问题》[M].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8,第2版.
[10]刘云生.《厂—泛开展研究性阅读》[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1,第7期.
[11]转引自李运菊.《课外阅读总设计》[J].载《小学教学设计》,2001,第1期.
第五篇:课题立项总结
课题总结
我认为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要想大面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我在农村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也积累一些经验。下面就如何进行农村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兴趣,提高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教师在给学生开始上化学课时,首先以实验展示化学的奥秘世界:(1)把一张已用酚酞溶液写好“化学”晾干的挂在黑板上,再用装有3%的氢氨化钠的小喷雾器喷射在白纸上,立即呈现“化学”二字;(2)水中生火;(3)清水变牛奶;(4)烧不坏的手帕等上述实验使学生情绪高涨,渴望知道其中奥秘,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告诉学生,这些奇特现象的奥秘,将在初中化学中一一学习。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二、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将合作探究引进课堂 新课程理念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新课程的实施中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教学生会把自己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
(2)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节教学中,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先把醋酸滴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三个对照试验,让学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交流讨论等环节,最终得出了科学结论。这样就成功地把书上的演示实验转变成了探究性实验,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从身边化学展开教学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很大,要求我们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就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从身边化学展开教学、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正确评价各类学生,作好培优补差工作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命体的相互触动、相互影响、相互强化,生命活动的信息需要交流,加工反馈。心理学习告诉我们,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内在的学习需求,而是更多地借助他人肯定、课堂氛围等外在因素,因此,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意义、有趣、得到了肯定、赞扬或鼓励,他们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这样,课堂评价就成为调控学生,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手段。但评价应注意不同程度的学生,如果千篇一律不但不利于激发学生,而且还会抑制学生思维。特别对于学困生更应给以恰当的评价、给以心里上的支持。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评价方式,就由单一走向多元,教学中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注重过程性评价,也重视结果性评价。总之,我们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该尽一切可能地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尽一切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情绪,尽一切可能地为学生搭建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使课堂成为激活思维的主要阵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化学课题立项总结
葛牌九年制学校
刘媛媛
20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