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大全)
热点二: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统领“十三五”
高考核心考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研究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建议》指出,要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我党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四者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奋斗目标顺利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备考角度透析
1、结合“高考核心考点”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领域如何具体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转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说明如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3、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研究并通过了《建议》,为“十三五”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描绘了蓝图。国务院在《建议》的指导下,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编制了“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并将其提交全国人大,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后,正式对外发布。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4、“四个全面”关照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信仰、继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优良传统的必然成果。它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统一于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四个全面”是怎样进行理论创新的。
5、创新,居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对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有着重大指导意义。
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创新位居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的理论依据。
6、结合“高考核心考点”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如何处理“四个全面”的关系。
必备热点
1、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关于对令计划等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做出的给予令计划等同志开除党籍的处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可以从“新”“严”“实”“廉”“清”五方面概括党内生活的新常态——反腐打开新局面、制度更加严格、行动更加务实、作风更加廉洁、干部更感担当。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说明营造党内生活新常态的意义。
2、上世纪70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紧张关系,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尽管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未根本改变,但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年轻劳动力数量急剧萎缩、养老负担加大等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
模拟考场
1、“四个全面”是党中央治国理政、引领民族复兴的全新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与依法治国,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④坚持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既要注重整体谋划,又要牵住牛鼻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在大数据时代,任何一个行业都会产生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会创造意想不到的财富。越来越多的企业正把大数据视作重要的生产要素,因为这有利于企业()
①提升服务质量,赢得客户青睐,保证市场占有率 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③了解市场信息,把握消费需求,增强生产针对性 ④遵循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要素,增强生产和理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引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删除了70余条与国家法律重复的内容,增加了“拉帮结派”等违纪条款,并将原条例规定的10类违纪行为整合修订为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6类行为。这表明中国共产党()①抓住依法执政关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②坚持党纪严于国法,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③健全党内法规制度,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④注重党纪国法分开,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根据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下列选项中,推导关系正确的是()
①未富先老→全面放开二孩→改善劳动力供给→增加劳动者工资 ②人口老龄化→全面放开二孩→优化人口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③未富先老→全面放开二孩→提高教育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化解过剩产能 ④人口老龄化→全面放开二孩→释放母婴用品消费潜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全面二孩政策对月嫂的消费需求产生了一定刺激作用。有些地区月嫂薪水飙升,并进一步催热了家政服务行业。不考虑其他因素,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传导效应的是()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材料一: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自主创新、创业的政策,全面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空前高涨。有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以互联网+、通信、高铁、航天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将会蓬勃发展,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步入从量变到质变、从产业规划到发挥市场力量推动的崭新阶段。
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必要性,并从劳动者的角度就如何参与创新、创业提出合理建议。
材料二: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此,要推进公众参与,理性维护环境权益。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鼓励公众监督环境违法行为,推行生态破坏和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公民通过环境信访、行政调解、需求司法救助等方式理性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倡导绿色消费,积极促进可持续消费,抵制过度、奢侈消费甚至扭曲性消费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自觉树立生态公民的意识,积极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争取早日进入一种理想的社会境界——生态文明社会。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公民应该如何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
第二篇:解读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
解读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创新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全面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全面”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发展整体效能、推进事业全面进步的有力保障;绿色发展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是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是中国基于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历史总结,也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
一 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决定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反复强调创新的极端重要性。“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创新,不仅成为当代中国的高频词,而且内涵愈加深厚,外延愈加宽广。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全会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既是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内涵的进一步升华和深化,同时已超越科技层面,使创新进入了理论、制度、文化等综合层面;创新不仅是对科技工作者的明确要求,更是对全党全社会提出的紧迫任务。同时,全会从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高度,鲜明突出地把创新摆在发展理念的首位,具有指引方向的重大意义。
创新发展是大势所趋。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现实坐标上,正经历新旧动能转化。从国内看,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必须依靠创新发展,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有效破解产能严重过剩、资源环境约束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难题,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从全球范围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发达国家正在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这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只有紧紧依靠创新驱动,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抓住和用好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等七个方面,明确了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为未来五年创新发展提供了路线图。按照这一路线图,既要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又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既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又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既要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又要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二 协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协调发展理念,旨在补齐发展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体现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统一,是立足长远、谋划全局的战略考量,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总书记指出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意义更加凸显、要求更加紧迫。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还指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短板所在,也深刻阐明了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表明了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坚定决心。协调发展因应发展失衡和不可持续而生,是发展实际倒逼而来,也是因时而动、应势而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觉选择。“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我们党带领人民在创造世界瞩目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在时刻关注和破解伴随而来的成长烦恼从区域差距到城乡差距,再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同步,等等。这暴露出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更催生着发展理念与方式的深刻转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协调发展意味着弥补短板和薄弱环节,并从中拓宽发展空间、寻求发展后劲,实现全方位的均衡协调发展,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协调性。
“唱和如一,宫商协调。”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全会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四个方面阐述了协调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有助于我们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协调发展的重要内涵。即既要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又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既要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又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三 绿色,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十八届五中全会从“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出发,把绿色发展理念摆在突出位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针对性,对纠正“唯GDP”式粗放型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生态文明建设到绿色发展理念,既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也是引领中国长远发展的执政理念和战略谋划。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在快车道上驰骋了几十年的中国经济社会列车,相伴而来的还有雾霾频发、城市拥堵、河流污染、湖泊萎缩、生态脆弱等危机。如果不能引起足够重视,这些危机将越来越成为制约发展质量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切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部署,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必须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6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既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又要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既要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又要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既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四 开放,是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应然选择。
“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全球视野思考中国发展问题,提出开放发展理念,既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的立场,也揭示了“中国经济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内在共赢逻辑。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已为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实践所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总书记多次讲话提出开放的重要性。这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对外开放的提质增效、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今天的中国,已经前所未有地与世界融合在一起。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发展牵动世界目光,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但当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当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国际社会一度担心中国开放的大门会不会收窄,事实证明,中国对外开放不仅没有收窄,相反力度还越来越大。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的发展奇迹得益于对外开放,那么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对外开放只会进一步扩大,没有任何理由改变。中国的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基本国策,必将伴随着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全过程;中国的开放也不是独善其身,而是互利共赢,志在打造包容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中国将因开放发展而充满活力,世界也将因中国开放发展而更加美好。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坚持开放发展,才能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才能更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促进各国共同繁荣发展。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要求,既要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又要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既要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又要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既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又要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既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又要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主动参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五 共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
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共享发展”的部署安排,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层面,每一项安排都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息息相关,不仅回应了全社会关切,更体现了制度安排的延续性、科学性、优越性。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呈现出中国政治制度的巨大优势: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12年11月,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总书记就指出:“我们的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共享发展就是要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追求以民富优先,带动国家进一步发展。尽管成绩斐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分配不公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还比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现行标准下全国还有7000万贫困人口,要想完成2020年全部脱贫摘帽的目标,任务还很艰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以来就提出的发展目标,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已进入最后决胜阶段。改善民生,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十三五”规划深刻体现出“全面”二字,对就业、收入、社保、食品安全、人口均衡发展等问题一字不落,给出了各项硬指标,显示了中央完成这一目标的信心和决心,我们一定要拿出“决不让一个地区掉队”的勇气,将“不断为人民造福”的热情,镌刻在时代新的年轮上,让共享体面而富有尊严的生活化为实际,生长在每一寸国土上。
第三篇:解读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
解读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其重大意义正如全会所指出,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影响将十分深远。
一 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等七个方面,明确了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为未来五年创新发展提供了路线图。按照这一路线图,既要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又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既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又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创新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全面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
二 协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2015年5月,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由于欠账过多、基础薄弱,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意义更加凸显、要求更加紧迫。”在云南、陕西、贵州等省调研考察时,总书记高度关注协调发展问题,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要提升国家软实力,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全面”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发展整体效能、推进事业全面进步的有力保障。
三 绿色,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在快车道上驰骋了几十年的中国经济社会列车,相伴而来的还有雾霾频发、城市拥堵、河流污染、湖泊萎缩、生态脆弱等危机。如果不能引起足够重视,这些危机将越来越成为制约发展质量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切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绿色发展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是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必由之路。
四 开放,是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应然选择。
今天的中国,已经前所未有地与世界融合在一起。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发展牵动世界目光,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但当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当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国际社会一度担心中国开放的大门会不会收窄,事实证明,中国对外开放不仅没有收窄,相反力度还越来越大。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的发展奇迹得益于对外开放,那么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对外开放只会进一步扩大,没有任何理由改变。中国的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基本国策,必将伴随着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全过程;中国的开放也不是独善其身,而是互利共赢,志在打造包容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中国将因开放发展而充满活力,世界也将因中国开放发展而更加美好。
开放发展是中国基于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历史总结,也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
五 共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以来就提出的发展目标,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已进入最后决胜阶段。改善民生,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十三五”规划深刻体现出“全面”二字,对就业、收入、社保、食品安全、人口均衡发展等问题一字不落,给出了各项硬指标,显示了中央完成这一目标的信心和决心,我们一定要拿出“决不让一个地区掉队”的勇气,将“不断为人民造福”的热情,镌刻在时代新的年轮上,让共享体面而富有尊严的生活化为实际,生长在每一寸国土上。
为时代的伟大的目标服务,是不朽的。
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的帷幕已经拉开。新形势催生新理念,新理念呼唤新实践,新的征程时不我待。全面小康的美好蓝图、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需要靠我们每一个人为之奉献。
第四篇: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理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治国理政理念的最新概括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思想在发展理念上的集中体现和概括。“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提升,也是指导“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十三五”发展的思想灵魂。
这些新理念,不仅充分反应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规律要求,而且具体反映了总书记所论述的“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的本质要义,这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发展成果。
创新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难题的根本出路
在新常态下,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突破这一难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发展。《建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取得很大进步,但创新能力、自主技术和知名品牌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本次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创业”和“创新”是一对孪生兄弟,“双创”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当前,房地产、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传统的引擎下行压力很大,以创业创新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的动力迫在眉睫。未来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推动在新常态下进一步发展,主要就是靠„创新‟。”这种突破包括了主客观的突破,也就是创新。不仅是发展方式、方法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创新。
协调发展:必须在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当前,我国在协调发展方面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东北区域间是不平衡的;三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还不匹配。“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议》提出,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如果说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协调发展‟,在过去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直被强调,在此次全会将其放在„创新发展‟之后的第二位,是把这一理念放在了更高的角度、更大的社会主义布局的角度来看,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调整将有重大影响。协调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现存问题的一个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绿色发展: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添加强劲的“绿色动力”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当前长期积累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的问题在我们国家还比较突出,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呼声也比较强烈,所以《建议》强调,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建议》提出,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次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这与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脉相承。绿色发展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正如评论指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转型升级添加强劲的“绿色动力”。
开放发展:从国际社会的积极融入者转变为主动塑造者
历经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最大外汇储备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也居世界前列。然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棋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和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建议》指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些年来,我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均等化程度也不够高,社会管理和矛盾调处能力还不足。因此,《建议》提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共享发展是„十三五‟规划中的出发点、落脚点”,这体现了“十三五”发展目标的重要特点,即全面小康不能有一个人掉队,是全民来共享的小康。要实现共享发展,除了脱贫之外,还有更广泛的就业、更充分的就业。全面小康是全民共享的小康。全体人民是“命运共同体”,也应该共同享受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成果。
第五篇:十八届五中全会:11个目标要求、五大发展理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11个目标要求、五大发展理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11个目标要求、五大发展理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2015年10月29日闭幕,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确定了多个重要事项。围绕'十三五'规划,公报有哪些看点?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6个要遵循的原则】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11个目标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5个发展理念】
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以下是五大理念分别确定的发展目标:
【创新发展4大方向】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
【协调发展4大层次】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绿色发展4大方面】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开放发展3大任务】
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共享发展8大目标】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