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匠

时间:2019-05-13 22:1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书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书匠》。

第一篇:教书匠

尊敬的各位前辈,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今天是我们读书会的第一次活动,很荣幸我是这个读书会第一次活动中第一个来跟大家分享的人,今天是我在读书会的处女秀,希望大家不会嫌我太无聊。我们的读书会是个怎么回事,等会大家就明白了。

今天我要与诸位分享的是美国作家弗兰克.麦考特先生的《教书匠》,当时我在书城买书的时候看到这本书,吸引我的就是名字,《教书匠》因为我们的褚校长当初就说过“老师们不要当教书匠那样的老师”于是我就对这本书特别的好奇,拿到书以后,后面的这段话吸引了我,更是成为我买下它的原因。

(在实物投影上读封底)他一生从来没得过什么教学比赛的奖,更没有什么先进工作者或是三八红旗手之类的荣誉,对不起美国好像没有这些荣誉,而且他是个男人,我要说的是他一生就是一个很普通的高中老师,而且是职高技校哪一类的老师,他在他的书中坦言他的整个教书生涯就是与学生们得一场漫长的斗争,迈考特从纽约大学毕业后,谋到写作老师这么一个差事。第一天上课,他提前走进教室,思考着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学生进来了,第一分钟就把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等武功全部废掉:有个学生拿起另外一学生的三明治(午饭)抛将起来。三明治在教室的上空飞翔,然后降落在地上。可怜的迈考特,四年的本科,根本没有教会他如何对付飞翔的三明治。他楞楞地说:不要扔三明治。学生笑到:都已经掉地上了,是过去时了,怎么还说“不要扔”?另外一个学生说:笨蛋。童年遭受过饥饿的迈考特想了想,跑过去把三明治拿起来,吃了起来。全班一下都镇住了。那个丢了三明治的学生说:老师,老师,那是我的午饭。其余的学生全部说:“闭嘴,你没有看到老师正在吃三明治吗?”一班顽皮少年,就这样被他意外地给征服。

书中这样的故事俯拾皆是。迈考特 在书中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回顾自己几十载从教生涯中的苦涩与甘甜。中学的课堂总是暗流涌动,甚至是波涛汹涌的。中学教师这碗饭可不好吃。迈考特说,他一周上五天课,一天五节,累得像个活鬼。

诸位你们想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接下来我要给诸位读一读他上的一节课,在这里要先跟大家强烈推荐一盘CD石进的《夜的钢琴曲》因为内容有点长,而且内容可能会有点枯燥,如果你不想听我讲可以听音乐,他的音乐肯定比我讲的要好听很多。

读72~79页。

弗兰克。麦考特,美国著名作家,教师,普利策文学奖获得者,193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4岁举家迁回故乡爱尔兰,在贫民窟度过苦难的童年,13岁辍学,19岁心怀美国梦只身重返纽约,做过酒店勤杂工,码头工人,打字员,当过兵,后来考入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教英语写作,其实也就是美国的语文老师,前后教过12000多名学生,任教4所学校,都是公立高中或者职高技校什么的,哪里充斥着大量底层贫民的孩子,终身没当过一天教导主任之类的官职,更没有获得过任何教学之类的奖项,也没有什么论文发表,但是最后他获得美国教育界最高荣誉“全美最佳教师”奖,被誉为“老师中的老师”。作者以不动声色,辛辣诙谐的文字,讲述了自己在纽约的黑板丛林中30年传奇的生涯,他真诚而执着的拥抱学生,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在春风化雨间教会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

读完这一篇以后,我在想麦考特先生他为什么要这么上课,很显然他肯定不知道什么事新课标,什么是新课改的精神,什么事生本等等的,我甚至不知道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他的动机是什么?如果以评课的角度来说的话,我只能说这为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足够的课堂应变能力,能敏锐的抓住有效学习的点,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什么什么的教学目标什么什么的。而事实上麦考特先生是出于无奈以及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进行当天的课程,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完全抛开了课本和教学计划的,刚好他发现这些假条有的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许他只是想找个事情打发时间混完这节课,也许他想借这个机会锻炼学生们得写作能力,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但是这节课真正的让学生知道一点他们为什么要学英语,至少你要学会写个假条,至少这个假条要合情合理。

我无意于分析作者上课的思路和目的。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有一些想法想与诸位分享。

在我准备这篇稿子的时候,我想上网搜一下关于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在百度输入教书匠三个字以后,出来的结果通篇都是对教书匠的声讨,几乎每一位专家与每一位有志于成为名师的人们以文字狠狠的表达了对教书匠的厌恶。而讽刺的是全中国有几亿的学生每天都是在接受着八百多万教书匠流水线作业式的教学,就是再这种教学方式下每年为国家输送着上百万的人才,加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滚滚潮流中,其中包括着奥运冠军,公务员、神七和天宫一号的设计者、建设鸟巢的民工、商人、农民、工人等等等等,我想问问那些专家你凭什么看不起教书匠,你教了多少学生,你改了多少作业,你给多少学生教会了多少知识。你对着20个学生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占着一间教室,弄一弄,又一个什么教学理论或者是论文著作教学方法就出来了,而我们这些一线的教书匠们每天面对六七十个学生,哪怕是填鸭式的教学也要尽量多的教会学生今后可能会用到的知识和谋生的技能。我作为一个实打实的教书匠,靠教书吃饭的人,对他们表示深深的鄙视。(跟我有同感的老师们,此处应该有掌声)

有人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有人说当老师就要当名师,就要当专家,我想如果人人当将军了,那谁来扛枪打仗,人人当专家了,谁在一线教学,所以说骗子要太多了,傻子就明显不够用了。有的人又说了,做人至少要上进要有理想和目标。我们来说说什么是理想吧!

理想于人是一种残酷的讽刺,很多人将他与梦想混为一谈。请大家来看看少林足球中的这个片段。(播放片段)周星驰用无厘头的喜剧效果对理想进行了解构,后现代主义的风格,强烈的讽刺,虽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会给人以无穷的power,像熊熊烈火一样在心中燃烧,但是燃烧完以后呢,一个馒头店的老板以泼妇骂街的姿态,用市井的街骂将众人骂醒,卖猪肉的还是卖猪肉的,拾破烂的还是拾破烂的,做馒头的还是做馒头的,老板娘其实寓意着现实,现实总是低俗的,市井的,并且张口闭口都是跟钱离不了关系的,哪怕你再有理想,再有power你吃饭也得给钱,那些看似神经的人其实就我我们每一个人,每个人心中都偷偷有一个理想,有一个目标,但是在现实里都是低头吃自己的饭,然后付钱匆匆的离去。那句老话,该干嘛干嘛该吃啥吃啥。虽然片中的周星驰最后还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是!亲爱的朋友们,中五百万的奇迹每天都有,但是那个人不是我,也不是你。中区有十几所小学只有几百个教师,但是主任校长的只有几十个,而局长只有两个。未来也许我们在坐的某一位也会成为主任校长甚至局长,但是其余的大部分,还是要在一起当这个教书匠当到老吧!未来我们还要在一起30年呢,这话听起来好缠绵。我是个悲观主义论调的人吗?我们总是将理想与梦想混淆,将理想与工作放在一起。我想问问每一位老师,从你当老师的第一天,跨进校门的第一天,是什么原因让你从那一刻到现在一直将老师这个工作做下来了,我想理由有很多,但是我坚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么一个想法,就是我想教书。不要怀疑,哪怕是你不肯承认,那怕你对老师这个工作再失望再有多少抱怨,既然教到了现在,那你心中肯定有这个想法,否则一般人是不可能每天在这种繁杂噪音琐碎中存活下来的。每个人刚开始当老师的时候都没想过将来自己要当主任校长什么的,都是在慢慢的成长中,自己凭着优秀的教学成绩,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或者是大胆的作风,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能力,被前辈领导发现,被表扬夸赞,被培养被提拔以后才当的主任校长,而佼佼者毕竟是少数,当我们作为大多数的那些人,争不过别人也无意去争什么的话,我们只能选择一辈子在平凡的岗位上做这平凡的工作拿着平凡的工资。那么我们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还要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孩子家人等其他的事情上,我们的无处安放的理想呀!就只有将它抛弃了。我们只能被选择当一名教书匠,是!有的人也许雄心勃勃,有的人干劲十足,有的人他爸是李刚,那就让他们上吧,我们还是继续当教书匠吧,事实与世道如此,无法回避的就只能面对,否则带来的只是羡慕嫉妒恨。何必让自己那么难过呢?

面对理想是一种讽刺的残酷,面对无法回避的被选择成为一名教书匠,我们至少可以选择让自己活的快乐一点,你们可以说我胸无大志,可以说我没有理想,说我什么都行。有的时候有目标和理想是不行滴,那排再加上积极的态度和实打实的行动也是不行滴,要不然该死的中国足球就不是世界排名75了,至少能是57了。我们该怎么办,貌似有理想实现不了~痛苦,没有理想别人会说我们不上进,起码领导知道我没理想肯定会说这个娃娃再没培养的前~途了,工作努力干也不一定能得到个什么,不努力干至少也能吃上一碗饭。没有我们任何一个人,世界都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套用一句恶俗的网络语言,世界不会因为我不孕不育而断子绝孙,我们该怎么办?

教书匠这本书告诉了我答案,(貌似有咆哮体广告的嫌疑)作为一名老师,这个社会比较底层的一群人,当我们无法去改变社会或者现实,甚至无法改变自己的时候,我们至少可以改变一点点我们自己的心情,那就是快乐一点点,乐观一点点,生活就是生活,让我们的生活过的真实一点,离开网络和电视里那些脱序的幼稚的架空的虚构,放下所谓的理想,做该做的事情,并且稍微乐观一点,快乐一点,如果你每天微笑着,快乐着,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感染到你自己和你身边的人,包括你的学生,快乐的面对工作和教学,孩子也会因你而快乐,从而让孩子快乐的学习。其实这比什么吃透教材,深入理解新课标,钻研生本什么的简单的多了不是吗?你甚至不用去学~~~~ 有的人说我就是快乐不起来怎么办,房贷还有信用卡,还不完的账单,孩子也不让人省心,而且那个谁谁谁我每天看了他就讨厌,最重要的是每天工作这么累!还搞什么两基,我想说的是,别装了!谁没房贷啊,那些没房贷的人还有他们的烦恼,谁都会有谁的烦恼,而烦恼不因该成为你不快乐的原因。我们现在的工作累吗?听听老教师们那时候的工作量,我们能羞死。累的不是身体,是心。我想起了我的师傅沈秀兰老师,她教了36年,退了休以后就是个普通的中年妇女,右胳膊已经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落下了病根,那天她到我媳妇那里去看眼睛,结果又是白内障,我媳妇没给她说的太严重,想等严重了以后再做手术,我知道以后心里特别难过。但是我和沈老师聊起来的时候,她对教学还是充满着那样的热情,给我说该怎么抓学生怎么讲分率分量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她的快乐。有人说她那样干了一辈子,年年第一,现在退休了啥也不是,还落了一身的病为了个啥。我想她必定在这份工作中有她能感受到得快乐所在。她的日子过的好实在,过的真的就是日子。我像她学到怎么教学什么的都是其次,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当个老师真正的老师,每天改作业讲课备课,而且要好好改作业好好讲课好好备课,没必要把什么都提升到业务的层面上纲上线,教书匠就教书匠,教书匠并不是混日子,教好学生,自己过的快乐就好了。

不知道大家明白我想说啥了没?

不明白也没关系,我马上就要讲完了,再说说怎么快乐吧!其实快乐也不一定就是要咧着嘴大笑,或是一帮人大声小气的吊着嗓门说来说去。快乐嘛,就是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能够完全投入进去,并且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等你抬头的时候发现哟~时间过的好快,然后觉得心里满满的,挺充实挺有意思的。有的时候读书就是这样,看着别人写下的文字,感受别样的人生体验,快乐也好,忧伤也罢,你一定会有一些你自己的心情,或者想明白了什么,有一点这样的心情那就是一段快乐的体验,俯而读,仰而思,诸位,不如带着这一点心情,这一点快乐的体验,还有那本给你快乐的书,来和我们一起分享。加入我们的读书会,来真正的倾诉一番。上次褚校问道“你读书以后有没有急着想和别人分享呢”我说我没有,我不太习惯和别人分享我的心情和我的想法。但是如果我的这种快乐的体验能给更多人带来快乐的话,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和大家一起快乐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你也一定想让你和大家一起乐乐吧!所以加入我们的读书会吧!(完了我又开始做广告了)

对不起了诸位,我真的要完了,回到教书匠的话题上,我以本书的结尾做为我的结尾。(音乐)此时的麦考特先生已经写到他人生的最后一节课乐,他马上要退休了。

第二篇:教书匠读后感

趣读《教书匠》

---做一位睿智的教书匠

我从小的理想就是长大后做一名教师,当师范毕业踏上这个工作岗位后,就想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然而,面对的是一群不知烦恼的孩子,面对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有好多次我都觉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该何去何从。我总是觉得青年人初出茅庐,应该是满怀激情,汹涌澎湃地朝着自己的理想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但是在追逐梦想的同时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机缘巧合,在书店发现了弗兰克·迈考特先生的《教书匠》这本书。弗兰克·迈考特先生在他《教书匠》一书的封面上送给了我们一段话,他说:一个人如何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上,在注定孤独无处凭依的灵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出自己的声音„„

读书的过程中,我常常忍俊不禁。迈考特的文笔非常幽默诙谐,而且特别喜欢自嘲,喜欢拿自己开涮。他在讲自己三十载从教生涯中的苦涩与甘甜时。似乎是在讲别人的故事,真实坦诚得令人吃惊。他的文字完全没有把自己捧到为人师表的圣位上,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很真实,很坦白。读着这样毫无伪饰的自传,就如春风拂面,让人神清气爽,我反而觉得他只是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甘当教书匠。他很有个性,在我们眼里也许很另类,不按套路出牌,对学生、对家长、对校长都常有“惊人”之举。

在他的第一堂课上,顽劣的学生就给他一个下马威:有个学生拿起另外一个学生的三明治扔在地上。迈考特傻了,大学四年学的教育方法通通无效,他只知道愣愣地发出他当教师的第一个声明:不要扔三明治。学生笑答:都已经掉地上了,是过去时了,怎么还说“不要扔”?另外一个学生说:笨蛋。迈考特

想了想,做出了他第一个管理行为:跑过去把三明治拿起来,在众目睽睽之下,竟然吃了起来。全班一下被他镇住了。一班顽皮少年,就这样被他意外地征服住。读到这里,我大笑起来,这个被学生称为教书匠的迈考特真可爱,他就如此用自己独特的招数“降服”了这帮乖戾不定的职高学生。

迈考特一周上五天课,一天五节,用他的话说累得像个活鬼。但他还是挖空心思让自己的课堂有创意。他深谙这些个性张扬学生的心理,经常把自己的故事一点一滴地讲给学生听:童年时父亲的酗酒,在利默克贫民窟的苦难生活,在纽约码头当搬运工的不易,甚至自己的初恋故事。他的写作课可以搬到公园上,可以用“约翰去商店”引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他用慧眼发现学生说谎的假条写得如此流畅、观点集中、言辞恳切,充盈着奇思妙想,是写作课上生动的素材,就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夏娃亚当给上帝写假条为题,让学生写作,学生们又一次尝到与众不同的老师带给他们的写作乐趣,结果还有的学生写犹大给耶稣的假条,而这一幕恰好被教育局长看见,迈考特原准备收拾行李辞职,没想到却受到局长的大力褒扬,他心花怒放。而学习关于菜谱的单词。他更是“奇招连连”,不但把学生拉到广场上课,而且让学生们朗诵、吟唱菜谱,用乐器演奏菜谱,你想这样新奇的教学怎么能不让学生们兴趣大增呢?再到后来。迈考特就是“无招胜有招”了,他的课堂宽松和谐,看似无心,任学生天马行空,实则有意。那风筝的线还在他手里呢。他能让顽劣不化的学生从心底发出“迈考特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这样的话语;他用真情感化了初恋女友那惹是生非的儿子;从骨子里蔑视权威和规则的他最终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和家长的好评,当之无愧地被评为美国的优秀教师。

书中像这样的故事俯拾皆是,令人过目难忘。在书中他以生动的故事,辛辣诙谐的文字,回顾了自己30载从教生涯的苦涩与甘甜,讲述令人过目难忘的精彩人生。从不吝惜对自己的嘲讽,从不否认与学生似敌似友的关系,对规则和权威从骨子里透出蔑视,幽默和善良也从未在生命中缺席。看来一位知识丰富、见多识广的教师。不仅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去推动教学,而且与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容易取得学生的信任,从而转化为教师的影响力。迈考特从不向学生灌输什么,而是在春风化雨间教会了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

迈考特是一位非常睿智的教书匠。他说过,每个班都有些天生就来考验你的害人精,这些害人精就是要看着老师的头发由黑变白。任凭他们如何搞怪,他每次都有出奇的做法,他奇怪的想法和做法正是他懂得换位思考,了解学生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他从不向学生灌输什么,而是在春风化雨间教会了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他做的事情都是和学生有同感的事,于是便得到了学生的接纳,从而赢得了学生的信赖。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对学生的教育,我总觉得我对学生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他们着想,我在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可结果呢?我的良苦用心学生并不理解,还对我埋怨不断,教育效果并不好,有时还适得其反,我经常在思考:孩子们为什么就不理解老师的心呢?看了《教书匠》让我明白了,因为我没有做到像迈考尔先生那样做换位思考,我没有真正了解孩子们的心理,不知道他们的真正需要。如果我经常从“假如我是这个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想很多问题的处理方式我都要改变,有时虽然不能立即见到效果,但经常这样做,一定会让我走进孩子的心理,让学生接纳我,成为他们真正的朋友,使教育更有效果。

迈考特还让我知道了一名老师如何面对各种学生千奇百怪的突发状况,作为教师,更重要的是勇敢的面对学生,用那颗火热的心真诚而执着地拥抱学生,将知识、想象力、正直的品质带给学生,渐渐地让爱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学生的心田。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有可能。这是个善变的年代。曾经我说过作为一个人,你一定要拥有梦想而不能选择随波逐流,这话至今仍是我的生活真谛,只是在此,我要为它补完后半句:在追寻梦想的同时,你还要把握住自己的天赋,抓紧时间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们都知道人生很短暂,所以一定要力争在死亡来临之前找到那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位置,然后坚定地告诉自己:是的,就是这儿。

我一定可以的!

第三篇:不做教书匠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你行,你可以

人生成就,重在“有为”而非“有钱”,尽管我们都知道没有钱是万万不能。

那些自认为以往的学习没打好基础的教师,最终什么也没做成,表面看来,似乎印证了自己的预言,实际呢,正是这种先入为主的消极态度,把他们潜在的“人”的能量给封杀了。请记住一个成语:勇者无敌。成功说来就这么简单,面对一项实验,勇敢面对;请你开课,你勇敢地接受;请你大会交流,你勇敢地接受;交给你一个所谓的乱班,你勇敢地接受。每一次接受,或许都是一次阵痛,但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告诉你,成长的代价就是接受挑战。(是啊,没有压力,怎么会有动力。我们教师太爱按部就班了,逐渐就养成了一种惰性。)

请从眼前的安逸、享受和懒惰中走出来吧。你享受了眼前,便不能享受将来;你现在怕吃苦,到头来吃一辈子苦。

年轻的老师们,我还要告诉你,从现在开始“起飞”,还不算晚。从现在“起飞”,你的教育人生一定能够精彩美好。“十年磨一剑”,成就一个人生辉煌所需要的周期,不过十年。十年后,你才多少岁?常有青年教师,听说要开课,连吃饭都没有味道了;听说要交论文,苦恼得仿佛进了旧社会。勉勉强强上了课,交了论文,顿时觉得光明就在眼前。然而,下一次呢?这样做一辈子教师,这样走完一个人生,有什么意思呢?更为糟糕的是,在这种心态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又给学生带去怎样的负面效应?

人生就是这样,看事情的角度不同,所见到的庐山面目也就不一样,优点和缺点,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不同视角的庐山。

抱着缺点的人,容易有意无意地放大自己的缺点,从而失去正确认识自我的机会,自己把自己打垮。

有人说,爱一个人,不是因为他有优点,而是因为他有特点。年轻的老师们,不要在比较中消磨自己的特点,这世上,你就是你,你独一无二。

只要我们对教育的爱是真诚的,只要我们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心底的,只要我们对教育的爱是热烈而持久的,只要我们的教育态度不缺乏努力和勤奋,即便有缺点,我们也能将缺点化为自己的特点,成为教育的亮点。

有个年轻人问苏格拉底,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苏格拉底让年轻人陪着他向河中心走去,河水没到他们的脖子时,苏格拉底趁年轻人没防备,一下子把他的头按入水中。之后,苏格拉底说:“当你渴望成功的欲望,就像你刚才需要空气的愿望那样强烈的时候,你就会成功。” 是的,当渴望成功的欲望,像渴望延续生命一样迫切是,工作就不是一种被动,而是自动自发。

一个人想要做出点事业来并不难。难的是集中自己的精力来做好这件事。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今朝把力气花在这儿,明日把气力花在那儿;今朝在这儿挖一个坑,明日向那儿掘一个洞,到最后,始终没有挖出一口属于自己的、能源源不断冒出清泉的井来。

“十年磨一剑”,一个人能守住自己的事业之锅,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煮上十年,那么不管锅里的是铁水,还是铜水,都能沸腾。

哪怕我们自身微不足道,但是当我们专注地工作,专注地教书育人,时光会以成倍的速度增长我们的重量和力量。我愿意相信,当你专注地做教育的时候,教育不只回报你丰厚的精神生活,也会回报你不错的物质生活。

人生很精彩,教育能出彩。年轻的老师们,守住教育的方向,你行!你可以!

第四篇:不做教书匠

不做教书匠,争当教育家

──数学教学研究感悟

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 陶维林

我是1982年1月毕业分配到南京师大附中工作的,至今已经有近30年了。这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南京师大(当时是师院)的毕业生在未分配前,附中有挑选毕业生的优先权,因此,附中积累了不少人才,各科教学力量都很强,教学研究的风气也很浓。当年,给我们年轻教师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就是“不做教书匠,争当教育家”这句口号。

要“不做教书匠,争当教育家”,就必须开展教学研究。

每年学校都举办“学科论文报告会”,至今已坚持30年。这项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研究的开展。每次报告会之前,各人撰写的论文都必须先在学科组内交流。这一要求加深了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教师之间互相学习风气的形成。学校召开大会交流,并宣布获奖情况。全校一等奖仅评出两、三篇,二、三等奖多一些,因此,要想获得一等奖很难。那时,缺乏教学经验,文笔也差,基本上都是拿二等奖,很少获一等奖。但是,每年的报告会我都会坚持撰写文章,参加交流,至今也已经坚持27年了,似乎成了习惯。

上世纪80年代,学校分教研组办公(现在又恢复了)。同行整天在一起,要探讨教学问题十分方便。我们年轻教师在教学上有什么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向老教师请教,因此,进步就比较快一些。教师间的听课也比较频繁,不邀不请,自觉参加。在附中听课,很少提前告知、专门准备,更不上“表演课”,这样的课保持原生态,能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听了课自然就要议论、评课,年轻教师可以及时把老教师对评课的意见、介绍的教学经验记录在备课笔记上,以便下次上课时吸收进来,纠正教学中的失误,使课越上越好。

那时候,数学组办有小报《数学爱好者》。主要刊登学生的文章,也刊登少量老师的文章。主编是葛家覃老师。不象现在,可以用电脑编辑、排版,那时主要靠葛老师手工刻制钢板。但是,葛老师特别认真,字也写得漂亮,令我们年轻教师敬佩不已。记得我当时负责“数学问题征解”这个栏目。我的工作就是挑选既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又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以及审阅来自同学们的解答,挑选优秀的刊登在下一期上。这一做法培养了一批数学爱好者,也促进了年轻教师的成长。这个小报至今仍有收藏。

那时候,课时不象现在安排得这么紧。下午的七、八节课经常有讲座举办,主要是面向学生的。但是,只要有老师开讲座,其他老师都积极参加听讲座。马明老师给学生开的“等周问题”讲座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听课笔记还留着。

应该说,我开展教学研究,与附中这个环境,与附中教学研究的氛围、风气是分不开的。我享受了这个氛围,从中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因此,也应该为延续这样的氛围作出自己的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使得薪火相传。开展教学研究应该形成一个团队,而不能搞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团队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可以从别人的研究中受到启发,可以互相促进。

不应该把撰写文章与上好课,搞好课堂教学对立起来。有一种说法认为,作为教师只要把课上好就行,不应该对撰写(或者发表)论文有什么要求。我以为,这个说法欠妥。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当然要把课上好,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怎样才能把课上好呢?很少学习,缺乏思考,不善总结,能说把课上好了吗?恐怕不能。即便如此,也还是个“教书匠”。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甚至“争当教育家”的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还应该善于总结,撰写文章,甚至把教学的经验上升为教育的理论。

把学习当习惯,你才可能成功。要搞教学研究,就必须认真学习,并且抓住每一次的学习机会。自2001年起,我先后参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两套教材的编写工作。一套是《高中数学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整合本》,这是我国第一套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材。另一套是新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A版)。我有幸与国内顶尖的一些数学教育的专家在一起讨论、研究教材的编写,我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每次参加会议,我都认真记录每一个人的发言,会后研究,虚心学习。经历了教材编写的过程,聆听了教育专家的指点,使我对数学课程、数学教育逐步形成了系统的认识,教育规律究竟是什么也逐渐清晰起来。由于经常到各地去讲教材,也促使我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听众——我的同行、一线老师欢迎的报告者,我认真准备每一次报告,这又必须认真学习。

要使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成为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就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许多教师并不缺乏教学经验,但是缺少理论学习、理论指导。我也这样告戒自己。无论教学工作多忙,都应该关注教育改革前沿的动态,并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我先后发表过《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指导一堂课的教学设计》、《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一堂课的教学设计》等文章,就是在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后,指导教学实践写出来的。无论教学工作多忙,都应该经常看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书籍,比如《数学教学认识论》、《中学数学教育心理学》等,以减少教学活动的盲目性。我在大学学习时就订有《数学通报》,关注着中学数学的教学研究。我相信,厚积才能薄发。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几何画板?”甚至有人认为,这个家伙就是几何画板玩得好。这是一个误解。我的回答是,我是一个中学数学教师,一切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方法都应该努力拿来使用。我从来就没有动摇过,我的屁股是坐在数学教学这把椅子上的,我是站在数学教学的角度来看几何画板的。我有幸比较早地接触到几何画板这个软件。我相信,几何画板一定会受到中学数学教师的欢迎;我相信,许多中学数学教师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还不够高。于是,我利用一个暑假的时间,写成《几何画板实用范例教程》一书。可以说是为中学数学教师所想,为中学数学教师所急。2001年4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该书。在选送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审查时被选中。现在已经被确定为“21世纪师范院校计算机技术规划教材”。被许多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选为教育技术的教材,有的院校指定为“专升本”必考用书。

搞教学研究有时要敢于挑战自我。手持技术的恰当运用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数学学习变得随时随地。借助图形计算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享受成功的乐趣。我有幸得到一个卡西欧ClassPad330图形计算器,但是,菜单是全英文,看起来极不方便,操作也比较复杂。我想,其他老师也会有同样的感觉。面对1340页的英文说明书,我提出了挑战自我的任务——把它翻译出来,并且结合教学写出案例。我英文水平很差,但是,我周围有英文水平高的年轻教师,有的还在英国教过一段时间的数学。我虚心向他们请教,并借助网络、查《英汉数学词典》,写成《卡西欧ClassPad330图形计算器实用范例教程》一书。后来,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把它作为本科生教育技术选修课的教材。

扬长避短,打自己的牌。中学教师从事着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室里摸爬滚打,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我们的长处。因此,我撰写的文章,大多围绕着数学教学这个话题,因为我熟悉它。写自己怎么干的,还要写自己为什么这么干,也就是要有一定的理论提升。既有观点,又有论据,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有血有肉”。给读者有一定参考作用,可以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这样的文章,比较容易被录用。有一次,我同时向《数学通报》投了《学习几何画板,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浅谈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误区》两篇文章。前一篇,有观点,有我的做法介绍,有技术介绍;后一篇对正确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没想到,《数学通报》杂志社通知我,两篇文章全录用。成果得到专家们的认可,当然很高兴。

写自己的切身体会、感受,发自内心。有一次,我听了一位年轻教师的课,是讲求函数最大值的应用题。他上得很好,但是,数学思想缺少挖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我当时就思绪万千,把怎样利用来自学生的有利于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材料,及时实施思维教学的感受写了出来。《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听课有感》一文投给《数学通报》杂志社,很快被发表。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教学是思维教学。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话题,而许多教师对后者关注不够。

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任何事情总是有一个从不熟悉到熟悉,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回顾我撰写文章投稿的过程,也是开始写一些小文章,解题类的,给学生看的,发表在诸如《中学生数理化》、《现在中学生》等杂志上。一方面没有能力写大文章,另一方面也练练笔。写着写着,就会感觉到不是那么难写了。如果一直不写,那就很难做到会写。所以,笔要勤快,不能“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

不能太功利。为评职称当然要写文章,必须面对。这也说明,评职称要求写文章对教学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说不为评职称,那是唱高调、说假话,应该说,是但不全是。我在评过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之后仍然发表了不少文章,这肯定不是为评职称的了。有两个老先生,我很佩服他们。一个是上海的陈振宣先生,已经90岁了,今年还发表了数学教学研究的文章。另一个是我们南京市教研室原来的主任王永健先生,80多岁了,还在关注着教育改革,在《数学通报》上发表文章。他们为了什么?为中国的数学教育事业。真的让我们可敬可佩。

教师的任何努力、任何进步,最大的受益者是他的学生。为了我们的学生而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为我国的数学教育事业而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第五篇:《教书匠》读后感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读《教书匠》有感

暑假读了弗兰克·迈考特的《教书匠》一书。作者弗兰克·迈考特,是爱尔兰裔美籍教师,作家。1930年生于纽约,4岁时迁往爱尔兰,在贫民窟度过悲惨的童年。19岁重返美国,当过兵、码头工人。但是,苦难童年并没有消磨他的斗志,反而让他学会在挫折中成长,在灰烬中微笑。1996年,处女作、自传体小说《安琪拉的灰烬》出版,一举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全美书评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美国好书奖等等。之后又推出了《教书匠》,好评如潮,使一个“教书匠”誉满全球。

《教书匠》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用辛辣诙谐的文字,回顾作者30载从教生涯的苦涩与甘甜,讲述令人过目难忘的精彩人生。作者从不吝惜对自己的嘲讽,从不否认与学生似敌似友的关系,对规则和权威从骨子里透出蔑视,幽默和善良也从未在生命中缺席。他从不向学生灌输什么,而是在春风化雨见教会了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迈考特真诚而执著的拥抱学生,与学生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将自己作为学生成长的最好素材„„这个本来似乎糟糕透顶的教书匠,终于赢得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20年后,成为美国“优秀教师”。其实,迈考特当时的一些所谓理想化的教学思路跟我们现在新课改有通融之处,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拼写和规则,而是启发孩子学到知识,并锻炼其创新精神。例如,在迈考特教授创造性写作时,他居然让学生带菜谱来读,后来更是让学生发挥所长,带各种乐器来伴奏,把菜谱唱出来,不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而且让他们扩大了词汇量,认识了很多先前都不知道的单词以及拼写,从而获得启发,去思考更多更深入的问题,写出发人深省的文章。此外,迈考特很注意与学生的关系,因为一旦成为这些孩子的敌人,那结果可想而知,谁都不会再跟他学习英语,而其他老师却认为那是疯了,他们要跟那垮掉的一代,要跟那些所谓的小坏蛋划清界限。走不到学生心里去,又怎能得到学生的尊重,现在也是一样,学生不仅想在老师这里学到知识,还想在老师这里得到关爱与尊重,并想从老师这里获得对自己成长有影响的东西,也许正是老师自己的一点经历甚至是挫折弯路会让学生受益匪浅,不再重蹈覆辙。最后,迈考特的反思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哪怕一点点小事,哪怕只是一句话或者一个眼神,他都考虑很多,是否是自己的问题所在,从不认为自己身为教师而高高在上。他能注意到每一个孩子的变化和表现,并且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好的一面,鼓励他继续努力。迈考特是一位非常睿智的教书匠。他说过,每个班都有些天生就来考验你的害人精,这些害人精就是要看着老师的头发由黑变白。任凭他们如何搞怪,他每次都有出奇的做法,他奇怪的想法和做法正是他懂得换位思考,了解学生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他从不向学生灌输什么,而是在春风化雨间教会了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他做的事情都是和学生有同感的事,于是便得到了学生的接纳,从而赢得了学生的信赖。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我们总觉得我对学生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他们着想,我在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可结果呢?我们经常感到自己的良苦用心学生并不理解,还对我埋怨不断,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有时还适得其反,我经常在思考:孩子们为什么就不理解老师的心呢?看了《教书匠》让我明白了,因为我们没有做到像迈考特先生那样换位思考,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孩子们的心理,不知道他们的真正需要。如果我经常从“假如我是这个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想很多问题的处理方式我都要改变,有时虽然不能立即见到效果,但经常这样做,一定会让我们走进孩子的心理,让学生接纳我们,成为他们真正的朋友,使教育更有效果。迈考特还让我知道了一名老师如何面对各种学生千奇百怪的突发状况,作为教师,更重要的是勇敢的面对学生,用那颗火热的心真诚而执着地拥抱学生,将知识、想象力、正直的品质带给学生,渐渐地让爱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学生的心田。教书,应该这样理解,“教”就是教育,“书”代表所教知识,“教书”就是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孩子体验生活,体验快乐,从而教育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教书匠就是执行这个过程的人。一名优秀的教书匠,不仅仅要看你所教班级的成绩,还要看你是否能把学习的能力和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植入学生的心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孙凤英

下载教书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书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书匠读后感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高兴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读《教书匠》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和体会。这本书可能许多在座的领导和老师都读过,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 特......

    不做教书匠

    2012——2013年度秋季学期读书笔记读《不做教书匠》有感土地塘小学梁洁2012年12月23日《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在同事的推荐下,我读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读了以后本作者的新......

    《教书匠》读后感

    《教书匠》读后感 在拿到《教书匠》这本书时,就被书名所吸引了,因为之前听过有一本书叫《不做教书匠》,而今天这本是“教书匠”,我倒想看看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教书匠”的人生,于......

    教书匠(5篇)

    教书匠 专家 杂家 辛 会 成 通过研修学习,我更感到做一个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既有自豪感又有强烈的使命感。要真正做一个优秀的新型的语文教师,决不是轻易而举的事情,这需要很高......

    不做教书匠

    不做教书匠,做什么?管建刚老师在《不做教书匠》一书中做了如下的阐述:“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

    不做教书匠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黄龙小学 李童 去年参加重庆市打造《卓越课堂》学习培训时,青年作家管建刚老师对他的教书经历跟我们做了一个很深的交流,让我们对他的教育人生有了一......

    不做教书匠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当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时,就想这辈子我要干好“教书、育人”这事。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做人的道理。然而,读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后,深深感到......

    不做教书匠(最终定稿)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新浦镇中心小学龚聪珍 推荐假期中,每位教师要读一本教育名著,并写出自己的读书感悟。同事向我推荐了一本《不做教书匠》。拿过这本书,不免与同事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