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明镜
众所周知安全生产关系到每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一个企业想要不断的发展壮大,必须在安全生产这个大前提下。安全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容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留下任何的死角,务必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工作做扎实。为此,就如何做好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目前生产过程中事故发生的原因有:
一、人的因素最重要。生产过程中事故频发的原因,人的因素最重要。
1、有些生产管理人员(班组长)对目前安全生产相关政策、法规认识不足,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在质量、产量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往往是抓产量,让安全工作让步,没有把安全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只求在近期取得好的利益,只顾当前,不顾长远,对安全生产存在侥幸心理。
2、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监控)责任心不强,安全素质差,对某些岗位操作规范、标准不熟悉,对安全操作规程知识掌握少,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
3、生产员工素质低。我们企业属于化工企业,目前大部分岗位要求操作人员有良好的心里素质、较高的安全意识及安全技能,生产员工大部分还是70后,他们所受的教育较少,文化程度较低,对安全操作知识也非常肤浅,不系统,因此缺乏自我防护能力。常常由于自身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对机械、电气设备维修保养、定期安检跟不上,只重使用,轻管理。对防护装置,或弃而不用,或失灵不修复就使用。
1、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如不按要求操作设备存在超压、超温等;如到期容器未按规定检验,在操作过程中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2、对防护装置没有较高的认识。有些操作人员认为防护装置对操作有障碍,嫌麻烦、碍事,没有安装防护装置,或对防护装置进行人为的损坏、拆除。
3、对机械、电气设备维修保养、定期安检跟不上。目前机修、电工人员对设备的维修保养没有明确的维修、保养计划,没有能认真跟踪检查设备使用、维修情况,造成只是在不断的抢修设备,并不能做到长期有效的保养跟踪。
做好安全生产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培训,完善机构
1、(1)加强对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素质。定期、定时、分批培训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提高管理安全生产的素质,做到对安全生产能管、会管、管得好。
(2)加强对操作人员岗前培训(三级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对新来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岗前的安全技术教育,使他们熟知和遵守本工种和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进行安全技术考试,只有通过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对于从事电工、机修等特殊工种的人员必须要有相应的证件,通过考试后方准上岗操作。
2、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小组。以部门经理、安全办主任为组长,以车间主任、各班组长为成员。制定、完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难题,主持事故的调查,提出对责任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同时组织安全大检查,召开安全会议,交流安全工作经验,确保生产在安全的状态下进行。
二、抓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做到行动上落实安全。
1、车间各级管理人员要严格管理,把安全工作与实际相结合,把工作抓严、抓细、抓实。抓严就是要在安全管理中采取重奖重罚的原则,一视同仁;抓细就是要深入实际,从细微处做起,从点滴做起,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控制异常、减少障碍、防止事故上做文章,明确各岗位的责任,把任务分解下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层落实责任,落实到人;抓实就是脚踏实地,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要从实际出发,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也不是只写在文章中,而是要以身作则,深入实际,扑下身子抓落实。针对车间实际,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与职工一道,群策群力,上下一心,花大力气逐一解决存在的问题。
2、严抓各种安全隐患。隐患不除,如芒刺在背。通过对多年来的事故仔细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下决心和下功夫去找准、消除存在的设备隐患及管理上的不足。因此,必须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是毅力和勇气,不查出隐患、不消除缺陷誓不罢休。同时,查隐患是一项非常艰苦、细致、具体的工作,一定要结合“安全大检查”,积极营造出一种大规模的、全员参与的、声势浩大的活动氛围。明确查什么、怎样查、谁负责,具体落实到位,落实到人。要查细、查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总之,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安全促进生产,时刻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做到预防测预防,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从而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第二篇:浅谈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浅谈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是指企事业单位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
所谓“安全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概括地说,安全生产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生产过程在符合规定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有效消除或控制危险和有害因素,无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发生,从而保障人员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使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一种状态。
“安全生产”这个概念,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方法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其宗旨是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搞好安全工作,改善劳动条件,可以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减少职工伤亡,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损失;减少财产损失,可以增加企业效益,无疑会促进生产的发展;而生产必须安全,则是因为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没有安全就无法生产。
一、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需要相关的制度进行规范,工作的有序进行都需要相关管理制度作为执行的依据。
制度建设的第一要义“现实性”。我们在哪些方面需要建立什么制度?要用制度约束、规范什么行为?如果不建立健全制度会不会造成大的社会危害和损失?对社会生活和工作产生不产生重大影响?这就是制度建设的现实性问题。制度建设要抓住重点,把握关键,符合现实需要,解决实际问题。
制度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合理性”。就是制度的内容是不是客观公正?是不是符合以人为本的精神、平等的精神?是不是体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保证制度合理性就要做充分的调查分析,充分的征求员工的意见建议,就要避免随意性,做好论证分析。
制度建设的效果如何在于它的“科学性”。制度在程序上如果不完善、不科学,那么制度的贯彻落实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执行过程中暴露出太多问题,导致制度无法执行或者废止。比如制度的执行主体、监督主题明确不明确?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条款具体与否?制度违犯后的乘除能不能确保落实?可操作性强不强?也就是说制度规定要明确,不能模糊或者摸棱两可,监督和追究应该得到保障,彰显出制度的效果。
制度建设的难点是平等性和严肃性。制度建设并不是说制度制定出来就完事了,还要包含制度的具体落实,落实向来是制度建设的难点。制度要体现平等,任何人或者任何成员都要自觉遵守制度,在制度面前都是平等的,不能有特殊,特殊对于制度的破坏是最严重的,也是对制度严肃性的挑战。制度不严肃,违犯后得不到应有处罚,那么,制度就会废弛,形同虚设了。
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最终肯定变为形式主义了。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员工队伍、企业组织相应的也是变化状态中,根据不同的时期阶段、环境、法律法规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制度建设要注意实时更新,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二、宣传教育
既然人的因素在实际生产中始终起主导作用,那我们应该相信,通过加强对人的安全教育管理,让安全始终穿插在生产现场,始终强调安全对正常生产和人的重要性,真正做到安全一票否决,坚决杜绝一切可能形成安全隐患的发生。
筑起安全生产的首道防线必须以安全教育为先导,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现场的作业人员宣讲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大力开展亲情化、人性化的宣传教育活动,采取以情感人、以情服人、以情育人的安全教育方式,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教育网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员工切实认识到加强安全教育就是对自己、对他人的关心、关怀和关爱,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新的安全价值理念,营造人人“珍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氛围,引导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
提高责任心,大家并不陌生,但责任心对员工的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责任心强的员工观察问题细微,并善于思考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事故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中,避免事故发生。责任心不够强的员工,观察问题粗心,并不善于思考所观察到的问题,任其发展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工作中加强员工的责任心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是不可缺少的。
克服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树立“一切为安全工作让路,一切为安全工作服务”的观念,坚持安全为天,安全至上,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到每一个员工的心里,从而保证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三、技术培训
培训工作是一项枯燥无味反复性的工作,随着社会的飞越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因此,强化员工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技术水平较低的员工,既使你责任心很强,但发现问题后,你也不能及时准确地去处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就会导致延误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最终给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可以看出培训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尽快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是紧迫的。培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采用内培,也可采用外培,还可采用师徒之间传、帮、代等,让新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现在主动学习的人少了,被动学习的人多了,培训效果的好与坏关键在领导,你的工作抓得细、抓得实,他就学得多,掌握得牢,因此,培训工作决不能走过场,一定要强化培训,坚持不懈。
四、设备设施
设备是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它运行的正常与否将直接影响装置的安全生产,因此,对设备的隐患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就需要我们的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好地维护它、保养它,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来确保安全生产。设备陈旧老化,更新速度慢,维护不够,因此这些设备存在许多缺点,这就要求我们的员工在日常的巡检工作中要做到,精心检查、准确判断,查找事故隐患的根源,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影响安全生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批技术先进的、本质安全型的设备诞生,在设备采购、设备更新时应考虑这些先进的、安全的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是要有一些必要的投入,投入与安全是成正比的,领导应给予考虑。
大型机械和特种设备要精心操作,坚持反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特别要反对超负荷运行,维护和检修是保障大型机械和特种设备正常、健康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于设备操作原因或由于设备本身质量问题,造成的不安全事故,任何一个工程都曾经发生过,损失是惨重的,教训是深刻的。因此,应坚持日常维护、检修制度,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因人的不安全行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因机械设备的缺陷引发的事故,确保安全生产。
五、检查整改
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可根据不同季节、阶段有针对性的检查。要提前制定检查方案和主题内容,严格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多采取“四不二直”的检查方式,“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在检查过程中,要坚持不走形式,突出敏感时期、高危阶段、重点环节的检查。尤其是在细节和小事上不可疏忽,“小事宏观,大事微观;成事纵横观,败事主客观。”透过一些“小事”往往可以反映出事物的整体水平,而做“大事”也需要从每一项具体的“小事”做起,“小事”酿成大祸的教训,屡见不鲜。
“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检查是手段,落实整改、消除隐患才是目的。隐患整改要做到“四定”,即“定整改措施、定责任人、定期限、定资金来源”。整改后要进行签字验收,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要下决心予以整顿、停工等。
六、加强管理
安全生产的本质第一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是安全生产最根本、最深刻的内涵,是安全生产本质的核心。它充分揭示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导向性和目的性,它是我们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本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在安全生产领域的鲜明体现。第二突出强调了最大限度的保护,是指在现实经济社会所能提供的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尽最大的努力,采取加强安全生产的一切措施,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第三突出了在生产过程中的保护,生产过程是劳动者进行劳动生产的主要时空,因而也是保护其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的主要时空,安全生产的以人为本,具体体现在生产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第四突出了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保护。这个一定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生产与安全的关系中,一切以安全为重,安全必须排在第一位。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求主管者也必须是责任人,要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在抓生产的同时抓好安全工作。他实现了安全与生产的统一,生产和安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不能分割更不能对立起来应将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坚持“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安全生产工作是衡量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它要求对各项指标考核,评优创先时首先必须考虑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安全指标没有实现,即使其他指标顺利完成,仍无法实现项目的最优化,安全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坚持“五同时”原则,企业的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不放过。坚持 “三同步”原则,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深化改革、技术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实施。
综上所述,要做好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真正做到领导重视,责任落实,教育到位,制度健全,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才能让广大员工切实领悟到“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的真正内涵。
第三篇: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
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搞好安全生产,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江-泽-民同志对领导干部安全教育必要性的精辟概括。对安全生产,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和监管,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我们应该牢记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把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庄重宣示,不能老是等事故发生后,才大梦初醒,才高度重视,才采取行动“防患于已然”。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违背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错误认识,其中一些错误认识影响了地方政府和企业领导的决策,对安全生产危害极大。“十一五”开局之初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强调了要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求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安全管理,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人大常委会提出的煤矿安全两个阶段性目标、国务院提出安全三个分期目标特别是本届政府任期内目标的关键一年。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促使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五要素”到位,是搞好安全生产的保障。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标本兼治,要从健全法律法规、改革体制机制、完善经济政策、增加安全投入、严格责任管理着眼,建立源头治本、政策治本的长效机制。安全生产具有全局性、社会性、长期性、复杂性、科学性和规律性的特点,我们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行业和企业经济利益范围之内,而是要将安全的意义延伸至生命、科学、法制、道德、和社会稳定的广泛意义之上。社会理解、关注、支持安全生产,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如果全社会从领导到群众,从政府到企业,大家都能遵章守法,都能用安全法律、法制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安全形势就会得以好转。
我认为,抓好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领导干部所承担的责任更大,他的一个决策往往影响到项目的进程和后果,决策一旦失误,或领导干部玩忽职守,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许许多多重大、特大事故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重庆綦江大桥垮塌、广西南丹锡矿透水事故等等。可以说,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下属,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领导干部如果对安全工作不重视,很难要求他的下属重视安全,企业也就很难实现安全生产。科学发展观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应当是有安全保障能力的发展,绝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损害劳动者生命和身体健康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的、局部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能简单以GDp高低来衡量,我们追求的是绿色GDp,而不是以事故不断换来的GDp!搞好安全生产,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只有使重特大事故得到遏制,减少事故造成的创伤和震荡,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只有尊重客观规律,讲求科学态度,才能有效防范事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搞好安全生产就各级领导者的政绩。安全生产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作为煤矿企业的各级管理干部,要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当作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大事来讲,不仅要重视经济规模和总量,还要创造一个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认识到,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美国产煤近10亿吨,但煤矿安全事故中总共只死亡27人。实际上连续3年来,美国煤矿安全事故的死亡人数都低于30人,每百万吨煤死亡人数在0.03以下。美国矿业协会主席杰克•杰拉德今年1月发表公报称,这创造了“历史最好记录”。而负责矿业安全的政府部门——美国劳工部下属矿业安全与卫生局,还计划到2008财年将煤矿死亡人数再减少15%
国家安监总局用了一组惊人的数字,向社会通报了我国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国一年有100万个家庭因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不幸,按照一个家庭3人计算,20年中就牵涉6000万人。据国家安监总局调度中心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101起,死亡2166人,同比减少7起,死亡人数增加204人,其中煤矿企业发生47起,死亡1291人,同比增加16起、634人。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11起,死亡758人,同比增加1起、216人,其中煤矿企业发生8起,死亡640人,同比增加4起、386人。
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必须在搞好安全生产的前题下,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必须把安全生产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尤其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的安全责任,从源头治本,解决历史性、根本性的影响安全生产的实际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是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应该看到,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中央已经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国家也制定了不少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许多要求已是三令五申,但安全生产事故仍然频步,关键是已确定的政策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必须严肃法纪,做到政令畅通,尤其是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更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管理,真抓实干,这样,就一定能够遏制住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
联系我们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我认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要切实重视“人与机器与环境和安全氛围”之间的关联性,因为三者之间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必须重视这三者的关系,以三者的协调发展促进安全工作的稳定。试想,如果有人为了图省事,以侥幸心理违章作业,而暂时又没有发生事故,那么,他人就会效仿,久而久之,一旦不安全的意识和行为形成,就将酿成大祸。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安全生产管理要做的工作。就是说,安全生产管理要从小事抓起,从每一个小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养成抓起,只有这样,安全生产管理才能达到应有的目的。数据统计理论告诉我们,在一组相联的事件中,小概率事件增加,大概率事件必然相应增加,即小概率中,特别重大事故增加,与之相对应的是,大概率的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必然增加。“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次重大事故背后有9次小事故、300次未遂事故先兆和1000个事故隐患。由此,煤矿一次死亡10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增加,一次死亡100人以下事故必然增加。这个法则指出了一个道理:所有事故的发生,都与员工的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有关。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并采取种种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规范员工的安全生产行为,必须在具体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创新管理理念,创新培训方法。要认识到,在安全管理中,每个单位,每个部门,都制定了不少的规章制度,各项规章制度对于一个单位的正常运作和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管理实践中,总会有第一个怀有侥幸心理的人会去破坏制度,或是钻制度的空子。据说,美国斯坦福大学有一位心理学教授曾做过一项试验: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停放在相同的环境里,其中一辆车的车窗是打开的,车牌也被摘掉;另一辆则封闭如常,工作总结《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结果打开车窗的那辆车在三日之内就被人破坏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辆则完好无损。这时候,他在剩下的这辆车的窗户上打了一个洞,只一天时间,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打破,车内的东西也全部丢失。于是他据此提出了“破窗理论”:对于完美的东西,大家都本能地维护它,不去破坏,自觉地阻止破坏现象;相反,有缺陷或者已被破坏的东西,让它更坏一些也无妨,对于破坏行为也往往视而不见,任其自生自灭。也就是说,一件完美的东西,要去维护它,就必须防患于未然。“破窗理论”对于我们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抓安全管理来说,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联系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我认为,在安全生产的管理中,人与机器与环境和氛围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如果有人第一次违章没有受到应有的制止和处理,马上就会有第二个人违章,进而发生重大的事故。打坏了一栋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各种混乱的局面就会滋生、蔓延。因此,我们必须及时修复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也就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人的安全行为。
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必须时时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处处以员工安全素质的提高的效果,来检验安全管理的程度和水平。如果是事不关己而视而不见,其他人就可能会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加入“破窗”的行为,加剧“破窗”的进程。久而久之,再完好的规章制度也将重蹈破车的覆辙。如果发现“窗破”而及时去纠正、制止,虽然降低了损失,但毕竟不完美。最佳办法是在“破窗”之前加以防范,努力减少可钻的空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平时一直强调的“从我做起”,就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它决定了我们自身的一言一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要认识到,当前,严重阻碍安全生产工作的几种错误认识:事故难免论。即企业发展了,生产发展了,事故必然增多。分析:这种观点貌似有理,其实是站不住脚的。事故难免论者只看到表面现象,而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事故原因是判断事故难免还是可免的依据。可以把事故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自然因素造成的事故)两类。责任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避免的;而非责任事故一般难以预料,难以避免。目前,绝大多数事故是责任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企业的发展不是事故增多的根本原因,而是责任事故发生几率增加的原因。只要让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可以避免责任事故。现代安全经济学有个“三角形理论”,认为经济为两条边,安全是一条底边,没有底边的支撑,这个三角形是不成立的。经济发展再快,没有安全就构不成稳定的三角形。
而构成这三角形的核心也就是它的“核”,应该就是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其中之一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效果如何,因为这是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效率能否实现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讲,没有安全的企业,一切无从谈起。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安全文化是经济发展的保证。这是因为,搞好安全生产能够保护生产力,搞好安全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关于这一点,著名安全经济学家罗云在《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一书中指出: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远远高于事故整改产出比,两者的比例为1:5。这是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在职工的安全生产管理上投入一元钱,将省下企业在安全事故方面所用资金的十万倍以上,因为,每一次事故的发生,都与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有关,如果我们在具体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注重强调安全文化,那么,这个比例关系将被改写。
现代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要突出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大家都知道,一个企业里是20%的员工创造了80%的财富。因此,企业要甄选出哪些是企业里20%的核心员工。对这20%的核心员工要区别其不同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才能有的放矢。有句名言说:一头羊带领一群狼,结果是狼也变成了羊;一头狼带领一群羊,结果是羊也变成了狼。这是说带头的作用,所以在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中,强调安全带头人的作用,他们可以是班长、区队长、科室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要从这部分人先抓起,然后,由他们言传身教,影响周边的人自主保安。要从职工的安全培训入手,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行为,这是每一个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重视了安全的重要性,依靠我们扎实有效的工作,什么时候我们就能遏制住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从而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使我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煤炭加工厂自成立以来,尤其是进入2005年,在煤业公司和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年经济奋斗目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安全第一、质量第二、生产第三”的安全生产方针,精心打造“四自”(主体回归,自动自发;主体规范,自我完善;主体锻造,自我超越;主体提升,自我实现。)安全文化,构筑安全长效机制,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工厂”。通过深入、扎实开展“谁是安全工作的主体”大讨论,使全厂干部职工进一步明确了职工本人在安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在思想上真正实现了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树立了“生命至高无上,安全就是幸福”的安全观、“安全的基础,人品的体现”的质量观;精心培育了“工作标准化,作风军事化,行为文明化,管理精细化。任何事情都不能冲击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安全,任何地点都不能忽视安全,任何人员都必须抓好安全。管好不放心的人,抓好不放心的事,安全管理严在干部,安全管理严在流程,安全管理严在细节”的安全管理理念;使干部职工时刻牢记“一次三违买教训,习惯三违害终身。安全是对尽职的奖赏,事故是对大意的惩罚。规程牢记心中,幸福伴你一生。班前讲安全,思想添根弦;班中讲安全,操作保平安;班后讲安全,警钟鸣不断”的安全警言警句。挽救人民生命、保护国家财产,是安全生产工作者的天职。每一位安全生产工作者都要牢记: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工作者要让这个观点渗透到自己的思想意识当中,并为此付诸行动,因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能够最具体、最直接地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我认为,要抓好安全生产必须具备:一颗红心----时刻想着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想着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一副黑脸----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人,要铁面无私;一张快嘴———在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问题要直截了当地指出来,宁当“恶人”,不当“罪人”;一双铁手-----处理事故责任人、整改隐患一定要狠,否则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两条勤腿--常深入基层、企业调查,掌握安全生产实情。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思路,要认识到,只要从事生产活动就有发生事故的可能,这种风险可以采取措施预防。从形式上说,有三大对策:首先是工程技术对策,即通过增加安全投入,改造生产工艺和设备,实现本质安全;其次是教育对策,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让员工意识到自己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职责,进而在行为上约束自己;最后是管理对策,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监管,另一方面企业自身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制度。从时间上说,对策有事先预防、事中应急和事后惩戒三种。事先预防工作最重要。如人在酒后驾车不一定出车祸,但却是一种隐患。隐患如能杜绝,就不会发生严重事故。要认识到“安全也是一种生产力”。安全投入不够,硬件设施差,是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依法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要学会“算大账”,改变“增加安全投入就吃亏”的错误观念。对安全生产的投入是有效益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事故减少,损失减少。从安全生产经济学的角度看,事故预防的投入产出比低于事后惩戒的投入产出比。无数惨痛的教训都说明,企业一旦发生重特大事故,不仅厂毁人亡,造成财产损失,而且严重损害企业的形象,其有形和无形的损失远高于先期投入。第二,安全投入的增值作用明显,员工工作时有安全感,工作效率自然提高。所以,安全也是一种生产力,企业经营者应该充分明白这个道理。总之,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和内容很多,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的安全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集团公司和煤业公司提出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
第四篇:浅谈如何做好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众所周知安全生产关系到每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每一个职工的切身利益。一个企业想要不断的发展壮大,必须在安全生产这个大前提下。安全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容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留下任何的死角,务必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工作做扎实。为此,就如何做好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目前生产过程中事故发生的原因有:
一、人的因素最重要。生产过程中事故频发的原因,人的因素最重要。
1、有些生产管理人员(班组长)对目前安全生产相关政策、法规认识不足,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在质量、产量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往往是抓产量,让安全工作让步,没有把安全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只求在近期取得好的利益,只顾当前,不顾长远,对安全生产存在侥幸心理。
2、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监控)责任心不强,安全素质差,对某些岗位操作规范、标准不熟悉,对安全操作规程知识掌握少,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
3、生产员工素质低。我们企业属于重工业企业,目前大部分岗位要求操作人员对体力、耐力要求较高,生产员工大部分还是70后,他们所受的教育较少,文化程度较低,对安全操作知识也非常肤浅,不系统,因此缺乏自我防护能力。常常由于自身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物(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对机械、电气设备维修保养、定期安检
跟不上,只重使用,轻管理。对防护装置,或弃而不用,或失灵不修复就使用。
1、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如吊机使用,目前场地有些吊机路轨存在下沉、歪斜造成吊机大轮肯轨,没有及时得到解决而造成吊机大轮磨损严重,甚至有时会有大轮脱轨的现象。这样不仅给维修费用造成影响,特别是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2、对防护装置(特别是转动防护装置)没有较高的认识。有些操作人员认为防护装置对操作有障碍,嫌麻烦、碍事,没有安装防护装置,或对防护装置进行人为的损坏、拆除。
3、对机械、电气设备维修保养、定期安检跟不上。目前机修、电工人员对设备的维修保养没有明确的维修、保养计划,没有能认真跟踪检查设备使用、维修情况,造成只是在不断的抢修设备,并不能做到长期有效的保养跟踪。
做好安全生产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培训,完善机构
1、(1)加强对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素质。定期、定时、分批培训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提高管理安全生产的素质,做到对安全生产能管、会管、管得好。
(2)加强对操作人员岗前培训(三级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对新来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岗前的安全技术教育,使他们熟知和遵守本工种和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进行安全技术考试,只有通过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对于从事电工、机修等特殊工种的人员必须要有相应的证件,通过考试后方准上岗操作。
2、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小组。以部门经理、安全办主任为组长,以车间主任、各班组长为成员。制定、完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难题,主持事故的调查,提出对责任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同时组织安全大检查,召开安全会议,交流安全工作经验,确保生产在安全的状态下进行。
二、抓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做到行动上落实安全。
1、车间各级管理人员要严格管理,把安全工作与实际相结合,把工作抓严、抓细、抓实。抓严就是要在安全管理中采取重奖重罚的原则,一视同仁;抓细就是要深入实际,从细微处做起,从点滴做起,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控制异常、减少障碍、防止事故上做文章,明确各岗位的责任,把任务分解下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层落实责任,落实到人;抓实就是脚踏实地,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要从实际出发,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也不是只写在文章中,而是要以身作则,深入实际,扑下身子抓落实。针对车间实际,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与职工一道,群策群力,上下一心,花大力气逐一解决存在的问题。
2、严抓各种安全隐患。隐患不除,如芒刺在背。通过对多年来的事故仔细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下决心和下功夫去找准、消除存在的设备隐患及管理上的不足。因此,必须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是毅力和勇气,不查出隐患、不消除缺陷誓不罢休。
同时,查隐患是一项非常艰苦、细致、具体的工作,一定要结合“安全大检查”,积极营造出一种大规模的、全员参与的、声势浩大的活动氛围。明确查什么、怎样查、谁负责,具体落实到位,落实到人。要查细、查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总之,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安全促进生产,时刻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做到预防测预防,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从而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第五篇: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认识
谈谈对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认识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的优劣,尤其是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管理工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人结合几年来的实践谈谈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肤浅认识。
一、抓安全生产管理,必须首先强化职工安全意识
要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除进行必要的正常的安全教育外,还必须营造一种警钟长鸣的氛围。首先,要在集团、公司乃至各项目部范围内建立强有力的严密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党政工团一齐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专职人员具体抓,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上下左右共同配合的管理体系。其次,还要大力开展“抓活动”,“开好会”,落实“三个不”的安全生产系列活动。
抓活动,就是要抓好每年开展的“交通安全百日赛”、“安全行车万里行”、“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以经常性的活动促安全工作的深入,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落实“三个不”,就是制定出“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所伤害”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在生产第一线,首先必须仔细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安全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其
二、作业人员身体素质、精神状态是否胜任工作。其
三、在作业中该设专人盯控时必须设专人盯控,随时提醒作业人员严格执行《安规》,严格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
二、抓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与考核
要充分利用时间,经常组织他们学习掌握常用的安全知识,吃透《安规》的内容。要设置两道关卡,一是严把新上岗工作人员的《安规》知识关,严格实施岗前培训,通过岗前培训与考核,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水平与安全操作技能。二是严把持证上岗关,对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验证,无证不能上岗,持证上岗率必须达到百分之百。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与考核,还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三、抓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做到超前预防
为做到安全无事故,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分析安全形势,找出防范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检查。检查时要从严从细入手,深挖细查,不留死角,避免走马观花。以“宁听职工骂,不听职工哭”的原则,严厉查处违章行为,对于可查可不查的要坚决查处,对查出的安全隐患与事故苗头要做到跟踪整改,对有严重的违章事件坚持上挂下联,上至主管领导,下至班组成员,一追到底,决不迁就。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突出其“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工作主题。但是,事故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事故与安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安全工作只要我们做到超前预防,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象黄河防汛一样“只准水不来,不准我不备”。
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积极的预防思想,常抓不懈,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四、抓安全生产管理还应注重工作方法
(1)解决认识问题,突出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突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众所周知,“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如果一个单位的安全秩序良好,生产就能顺利进行,经济就能不断发展。反之如果安全生产管理混乱,安全措施不力,事故频繁发生,生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经济效益也就无从谈起。良好的施工环境,给人以安全感、自豪感。试想,没有安全保障的单位,要想加快施工进度是不可能的。只有现场安全工作做好了,才能做到实现进度目标有保障。
(2)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
(3)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安全管理体系中两个不可缺少系统,安全生产是由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共同努力完成的,不论哪个体系在系统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转。因此要不断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的长效机制。
(4)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对一个单位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明确反事故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超前预防,减少和杜绝事故的发生。
五、思想隐患更需查治
最近,在翻阅安全管理方面书籍的事故案例时,有一个明显的体会:很多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因为企业的安全投入不够、安全管理制度要求不严、人的技术业务素质不高所造成的,而是由于当事人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心存侥幸,有规不依、有章不循、违章蛮干造成的,这充分说明思想上的隐患对安全生产的威胁更大,更需排查治理。
所谓思想隐患,就是指在人的思想意识里存在不安全趋向,进而导致在生产中不安全行为的出现。对于思想隐患的表现,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侥幸心理作怪。此类隐患主要表现为对灾害事故的发生心存侥幸,在“经常这样干,哪有那么巧”的侥幸心理支配下,明明晓得自己操作行为不规范,却常常以干惯了、看惯了、习惯了的态度,干起活来马虎、忙起来凑乎、出了事还满不在乎。甚至有个别现场管理人员对这种行为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姑息迁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侥幸心理的蔓延。
二是重生产、轻安全思想作怪。“安全第一”的口号在标语里、讲话稿里频频出现,但在安全与生产发生冲突时,一心为完成任务抢时间,对安全喊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让安全制度、措施等成为了应付安全监管的应时盆景。
三是应付将就意识作祟。“领导咋安排就咋干”的认识在少数管理人员脑海中根深蒂固,存在着“上面强调的多了,我就抓紧一阵;上面强调的少了,我就抓松一些”的应付现象,缺乏工作主动性和到位意识,自主管理能力差,得过且过,不在状态;有些员工养成了“差不多了”、“将就干吧”、“下次再改”等不良习惯、缺乏“抓好安全为自己”的自主保安意识。
四是为省事、作风懒作祟。少数现场管理人员,抓日常管理热衷于走“捷径”,班前讲安全时就一句“大家要注意安全啊”,现场抓安全大而化之;排查整改隐患时“查”而不“改”;现场交接班流于形式,转换工序进行“手指口述”嫌费事。有些员工在操作中懒汉思想严重,错误认为按章操作耗时费力,难以完成当班任务,便自以为“聪明”,图省事,偷工减料,简化工序,作业前即不进行隐患排查,又不进行安全确认,稀里糊涂操作。
因此说,思想隐患不除,安全事故难绝。在安全管理中,人的思想行为是决定生产是否安全的关键,思想隐患比
“物”的安全隐患危害更大。因此,我们在排查治理“物”的隐患同时,更需下大力气治理思想隐患,使“安全第一”思想真正入脑入心,固化为“我要安全”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时时刻刻紧绷安全生产弦。
六、结论
安全是企业的头等大事,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应做的事情很多。当前,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遵循科学规律,着力从管理体制、制度、责任、教育培训等方面入手,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办法与途径,开辟未来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