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 季羡林

时间:2019-05-13 22:4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生 季羡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生 季羡林》。

第一篇:人生 季羡林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大四了,我即将离开学校,走进社会,但平日里我对生活、人生思考较少,心智似乎不太成熟。为此,我带着答疑解惑的想法,品读起《季羡林谈人生》来。

该文由数十篇短文组成,是季老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谈对人生的感悟。尽管季老是一代宗师,但他还是一口一个的“吾辈凡人老百姓”,何其谦虚。并且,他娓娓道出的感悟,都是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朴实无华启人心智。我感触最深的有三个话题。

一是关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的。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挥霍无度,甚至纵情声色,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不走运时,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利,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但季老明确地告诉我们,一个人存活于社会的意义在于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这也就是鲁迅先生所称的“中国的脊梁”该做的。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华夏民族的文明历程才得以一枝独秀延续五千年之久,而不像其它的文明曾经辉煌一时,却无法延续。如今很多人,只看到“车与房”,是否目光短浅了些!

二是关于如何做人与处世。季老认为第一点是要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他看到了现今环境污染严重,反复强调“天人合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不要学习西方的“征服自然”,否则会遭到自然的报复。第二点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季老只谈给出了两个字——“真”、“忍”。真,即待人要真情实意,不允许弄虚作假;忍,即相互容忍,彼此体谅。第三点是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说白了,内心矛盾是私心杂念过重,其实保持一颗平衡心,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三是关于如何走向成功。季老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季老说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遇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并且,季老也反复强调我们要珍惜时间,他引用宋代大儒朱子的一首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当下,多少正处于青春年华的人荒废学业,或沉迷于游戏,或纠葛于爱情,不思进取,蹉跎时光。殊不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在这个思想混乱、价值观缺失的年代,如果能够通过向大师学习而使思想得到一点涤荡,会是一件非常有有益的事!

第二篇:季羡林谈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如果人生真有意义和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季羡林

我们几乎每一个人,总有可能会一段坎坷的经历,对谁来说,应该都是如此的。其实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有许多的记忆都是在坎坷中产生的,它们旺旺是经典无比的,以至于许久过去了,我们还不忍心把它抛弃。

季老开篇便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只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仔细思索: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择生与死,当然自杀除外,但人不能老处在被动和糊里糊涂之中,应该有所作为。季老先生认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懂得如何寻找自我,如何生活和工作,如何使平凡的人生稍许不平凡些。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对社会、对他人、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才能像个“人样”地活出生活质量来。

要说感想的话,个人认为书中有两个话题特别值得谈一谈,一个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问题,一个是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

关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季老明确告诉我们,他认为一个人存活于社会的意义在于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窃以为季老说的这个传承应该包括生命的传承(也就是繁衍)、文化的传承、精神的传承以及环境的传承等所有这些需要或者是应当传承的东西。这个观念跟南师(南怀瑾)经常在自己书中提到的颇为互通,不过南师喜欢引用宋代张载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这种崇高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是非常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的,在我国很多知识分子身上都有体现,它是中华民族的特产,在民间也有很多体现,譬如中国人重祖先就是一种“承上”。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华夏民族的文明历程才得以一枝独秀地延续五千年之久,而不像其它的文明曾经辉煌一时,却无法延续。写到这,我想起了以前有一个人曾跟我说过的话:“我现在车也有了,房也有了,人生还有什么好奋斗的啊”,相比之下,他的人生价值是否有点太少了呢?

关于安身立命的问题,季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问题,二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个人的思想感情之矛盾与平衡的问题。对于人与自然的问题,季老一直都是忧心忡忡,他看到现今环境污染严重、臭氧层空洞、物种灭绝、淡水短缺、温室效应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等等问题,反复强调东方“天人合一”的思想才是出路,不要老学习西方的“征服自然”,还引用恩格斯的话“人对自然的每一次征服或胜利,都会遭到自然的报复”,我想这些大家都有体会,可以自行判断。对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季老只谈了对待好人的二字箴言“真”、“忍”,这两点我认为不必细说,大家自己玩味下会更有感触,那么如何对待坏人呢?又如何区别人之好坏呢?都是很有意思的问题。第三个是个人的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问题,这点其实是季老在书中谈得最多的,因为说白了,也就是如何自处的问题,书中探讨的关于命运、福祸、礼仪、道德等等诸方面的问题,都是关于如何自处的,如果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平衡心,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我们每个人都想追求完美,但是“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季老从另一种意义上对人生的新诠释,也是一种虚怀若谷、谦虚做人的态度。尽管人人都争取一个

完美的人生,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人生不如意事往往十有八九。不管是平头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要食人间烟火,都会有人情烦恼,都逃不脱“生、老、病、死”,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凡人”。所以,人活一世,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最重要的是采取一个怎样的生活态度。有时生活就像参禅领悟,只有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在书中,先生对人生的“世态炎凉”、“走运与倒霉”、“缘分与命运”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解析,让我们对做人与处事、迁就与适应、成功、毁誉、压力等都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可领悟到另一思维方式,另一种生活智慧。

读完全书,我觉得季老讲得最多的是伦理道德,强调要处理好人与大自然、人与人及人与自己的“三个关系”,人要感恩生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大自然,用一颗慈善、平和的爱心来构建和谐,这对人对己,都将大有好处。这不禁让人想到,当前书店里、书摊上,摆满了大量的“人生指南”丛书,大谈人生奋斗、如何成功,有的甚至教人一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厚黑之术”,吸引了不少的“有志”读者,但到头来却会让你大失所望,甚至害人不浅。而季老期望的是,每一个人,对国家和社会、对家庭都要尽自己的责任,都应该在道德方面不断修养和锻炼,“能做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倘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平凡的人生就会增添不少的光辉。

我们实在应该学会看待困境。困难之所以让我们难以忘怀,其中有着它本来的意义,任何的生命,喧嚣的,还是宁静的,没有经过苦难的磨练,是始终无法成长的。只看到每天不一样的变化,那是必定的生理变化。

其实谁都想拥有一帆风顺的生命,不过那似乎太过于平淡了。生活之中我们讲究平淡,需要在一片沧海之中,慢慢的寻寻觅觅,直到发现了什么样的位置,最适合自己灵魂的栖息所,最容易听到心里最真切的声音。那是心灵的平淡,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平淡的,平淡是需要对人生,有一定的认识,悟性。也只有经过苦难的人,才能意识到平淡的韵味,那样的生活如同品茶一样,就是一种道。

生命从出生到事业成功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蜕变,然而蜕变了的人生更加有魅力,更富有生机。因为他们知道,如此的经历,什么该追求,什么不该追求,什么该珍惜,什么该放弃,已经是很清楚了。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一样的,前期的生活充满了苦难。社会之中也不乏没有经历苦难而成功的人,只能说他们很幸运。幸运并不是一种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机遇。在相同的平台上,这些人远比于经历苦难而成功的人来说逊色了许多。没有对生活生命的认识,或许也有,只是不怎么深刻。一般有着影响力的人物都是对生命生活有着足够深的认识,这就是苦难所赐予他们的,也是应该的。

苦难是人生的一种财富,苦难是一种磨练,对于善于利用的人来说还是一种修养。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如此一类的人看来生活和悟道一样,需用心体会。实质上生活本质上就是一种道,每一个人有着独特的道,参悟了也领略了也就是所谓的成。

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们要坦然面对,如果我们拥有一颗宁静而庞大的心灵,那么我们的生活会过的很幸福。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用情去感受,只要我们用爱去给予、用恩去呵护,只要我们不以金钱、名誉、地位为条件,它就会那样淡淡地、静静地流淌在我们的心里,润物无声,朴实无华。

只要我们珍惜每天的生活,不遗漏每一个小小的幸福与平凡的感动,我们每天都是幸福的。我们的人生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的。

第三篇: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范文一: 这本书是由季老的随笔散文整理汇编而成,每一篇文字都在探讨一个相对独立的问题,而所有这些问题汇总在一起,就可以相对比较全面地了解季老对待人生的哲学和态度。当然,季老留给我们的思考是宝贵而丰富的,可这本书却编得让人不敢恭维,实在是有太多重复的东西了,看到后面,有些篇章感觉有凑数之嫌。话虽如此,编排的失误依然挡不住季老的光辉,此书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不过大可不必像我这样买书来读,网上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读到此书。

要说感想的话,个人认为书中有两个话题特别值得谈一谈,一个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问题,一个是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

关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季老明确告诉我们,他认为一个人存活于社会的意义在于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窃以为季老说的这个传承应该包括生命的传承(也就是繁衍)、文化的传承、精神的传承以及环境的传承等所有这些需要或者是应当传承的东西。这个观念跟南师(南怀瑾)经常在自己书中提到的颇为互通,不过南师喜欢引用宋代张载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这种崇高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是非常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的,在我国很多知识分子身上都有体现,它是中华民族的特产,在民间也有很多体现,譬如中国人重祖先就是一种承上。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华夏民族的文明历程才得以一枝独秀地延续五千年之久,而不像其它的文明曾经辉煌一时,却无法延续。写到这,我想起了以前有一个人曾跟我说过的话:我现在车也有了,房也有了,人生还有什么好奋斗的啊,相比之下,他的人生价值是否有点太少了呢?

关于安身立命的问题,季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问题,二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个人的思想感情之矛盾与平衡的问题。对于人与自然的问题,季老一直都是忧心忡忡,他看到现今环境污染严重、臭氧层空洞、物种灭绝、淡水短缺、温室效应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等等问题,反复强调东方天人合一的思想才是出路,不要老学习西方的征服自然,还引用恩格斯的话人对自然的每一次征服或胜利,都会遭到自然的报复,我想这些大家都有体会,可以自行判断。对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季老只谈了对待好人的二字箴言真、忍,这两点我认为不必细说,大家自己玩味下会更有感触,那么如何对待坏人呢?又如何区别人之好坏呢?都是很有意思的问题。第三个是个人的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问题,这点其实是季老在书中谈得最多的,因为说白了,也就是如何自处的问题,书中探讨的关于命运、福祸、礼仪、道德等等诸方面的问题,都是关于如何自处的,如果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平衡心,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最后,我写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受季老启发而来,如果觉得对这些问题感兴趣,就去看看季老是如何思考的吧。在这个思想混乱、价值观缺失的末法年代,能够通过向大师们学习而使思想得到一点涤荡,会是非常有助益的一件事情。

范文二: 回忆有时让人温暖,有时让人惘然。梁任公说,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未来。有时暗自思忖,自己莫非已步入老年?不然何以在这个别人看来年富力强的时候,常常不禁回想以前呢。最近仔细品读了《季羡林谈人生》,感慨颇多。面对人生,我也许还真能做到从容不迫,淡泊名利。

从小,我就习惯一种平凡,一种朴素。面对繁华,面对奢侈,我从没有什么羡慕,即使穿着太过普通,我觉得只要洁净,就可以了,从没有想过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或是清丽可人。人们常认为,女为悦己者容,我虽有己悦者,但从来没有为此煞费苦心,就连精心也谈不上。后来,我又终于拥有了一份我非常热爱的职业,在十几年的风雨历程中,我自认为我可以在盛夏的炎热中,给人一朵青莲;在隆冬的酷寒中,送人一盆热炭。面对职业的苛求,我与伙伴们一起切磋,一起争鸣,一起策划,可谓得心应手。捧着浸着油墨清香的教科书品读,就觉得是在与一位高尚的智者交流,常常忘了已是夜深人静,满天繁星。再后来,我有了亲密爱人,有了一个需要彼此支撑的小家,我们的职业都很艰苦,聚少离多,但我们珍视对方,保重自己,所以如今很是满足,尽管我曾经付出那么多,得到他的悉心呵护,我觉得艰难都成了一笔丰厚的财富。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当然不能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与价值。行为端庄,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是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形象,也是我追求的人生境界。这样才上不负父母的教诲,下不愧子女的法效。于己内心坦荡荡。记得有人说过,名利于我如浮云。也有人说过,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每读此言,心里油然而生一种豁达,一种超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对于圣贤,我们这些平凡人确乎相去甚远,但见贤思齐,不断地修身养性,实在是我们为人处世之本。年近不惑,再读季老的人生感悟,更加觉得,一个人真应该好好的珍重人生。

下面是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感受:

第一,人生的感悟不应只写在纸上,而应见之于实践。此书不仅有内涵,且富有外延,所谓外延,即作者自身的实践。好多作者,书本上夸夸其谈一大套,但实际行动做不到,就没有说服力。季大师谈人生价值,不仅以书明理,且以行动示范于后人。按说大学问家的时间最为宝贵,岂肯在‘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耄耋之年,玩雕虫小技写千把字的豆腐干文章。然而,望九高龄的季老,却引经据典、一丝不苟地做这件事,以丰富的阅历,独到的见解,写出‘人生漫谈’的系列文章,用承前启后的行动来阐释人生的真谛,让我辈小子敬佩不已。大师在80岁起步做大学问,我等小弟弟,怎敢怠惰、放纵而掩卷、搁笔呢?

第二,经受了文革的‘洗礼’,按大师自己的话来说,是已经死过一次的人,又多活了30多年。其阅历自然不同于一般,可说是已到了世事洞明、炉火纯青的境界。谈话、行文心平气和,不似我辈心躁气盛,思想、言论多有偏颇。他博学多智,说古道今,劝喻世人,言简意赅,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这种久经磨练才养成的睿智和气度,我辈实难望其项背。这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人生教科书。

第三,人的一生,包括了各个年龄段,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人生课题。大师的话题可谓老少皆宜,如提出人生成功的定义:天资+勤奋+机遇。前者是天生的;后者有偶然性,可遇而不可求;只有勤奋,自己可以牢牢把握,以之创造不凡的业绩与美好的未来。浅明的道理,即使学童也能理解。而大师自身的勤奋,更是最好的示范。

第四,第四,大师谈人生,不落俗套,大处着眼,不局限于修身养性的小节。他说,人生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好三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自身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他特别强调,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新一代来说,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自西方产业革命200多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热衷于‘征服自然’,破坏了生态平衡,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危及自身的生存。实践证明,‘天人合一’与大自然共存共荣的东方道德观念,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根本准则,中国人在学习、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必须打破妄自菲薄的崇洋媚外思想,大力奉行‘送去主义’,向西方输送东方文化的精粹,让‘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让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汉语,传播到全世界。

范文三: 也许真的是书非借不能读,尽管久仰季羡林大名,尽管《季羡林谈人生》就放在案头,我却迟迟未能细读。年前在电视和网络中,闻年过耄耋的季老说,请摘去他头上的国学大师等三顶帽子。我还和多此一举的炒作联系起来,至于他那句现在总的是人和政通、海晏河清(同温总理谈论当今社会时语),更是让我等常写时评的愤青耿耿于怀。

带着这种矛盾的心情,为了完成暑假读书笔记。我拭去《季羡林谈人生》书面上的灰尘,一篇一篇地细读起来。

前三篇直接谈人生,季老开宗明意,首先点明了写作的年龄背景,却又谦虚:望九之年还不清楚什么是人生。这样的开头很吸引人,一代宗师,著作等身,国家总理几度探望,执手相庆;北大不避炒作之嫌,甚至特设季羡林研究所。活到这种境地,还一口一个吾辈凡人老百姓,真让我等倍感惭愧。

《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以前看到谈论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义一统,口号满篇,而季老先生用非常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季先生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择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他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一句评价: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有所作为承担责任这类词如果从一个普通人口里蹦出,实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联系季老的学识与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认同。季老的文字初读平淡如水,索然寡味,并无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诲。掩卷深思,顿悟:大智大慧者,自然反璞归真;世间之真理,又何需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呢?

季老先生还提出了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他从另一种意义上对人生的诠释。尽管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哪里事事都会让你称心如意呢?况且人生活在世上又怎能逃脱了生、老、病、死呢?既然如此,人活一世,就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关键在于我们采取怎样的生活态度。读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他为什么说那句人和政通、海晏河清,是啊,评价一个时期,如果不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准参照,而以完美的理想化标准去要求,明显属于空想。季老经历文革,进过牛棚,他又对谁抱怨过什么?既然季老都无法力挽狂澜、改变历史,我们为何不去试着改变自己的心境呢?

改变心境也就是寻求内心的和谐。温总理曾对季老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一个人内心的和谐正是一切和谐的基础,是根本中的根本。联系季老对人生的解读,一切释然。积极进取、努力改善是人生,消极沉沦、怨天尤人也是人生。不懂得满足,不保持心态平衡,又哪来内心的和谐?慢慢品读《季羡林谈人生》一书,他对人生的感悟洗涤着我内心的芜杂、浅薄。如果不这么细致地读他,我还真的质疑摘帽为炒作,读过他,悟过他,才知道,那不是,而是老人真正的声音,是他智慧内敛人生的真实渴望。

这些天,我一有时间,就走进老人的文字,去感受那份真实,去品味假话全不讲,真话不讲全的中国式正直。也许有人还在以真话不讲全为由苛求季老,其实季老是不惮讲真话的: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趟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0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这一生。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是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锁。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这一生。如此直截了当的批判式揭露,酣畅淋漓,痛快而又入骨。

读了《季羡林谈人生》,感觉很是中的,一直渴望与一位知天命以上的老者交流一番,不是平常那种与上上辈人的闲谈,而是真正谈谈人生中的许多对我来说还很懵懂浑噩的东西。而这位望九之年的老先生能把对人生的感悟分享出来,于我似久旱之甘雨,润心润肺。有些东西,在这个纷乱的世界,我们来不及沉淀,在忙碌无为中忘记思考,甚至有些人已然根本不会去考虑了。但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留有一个位置,存放它们。是季先生帮我拂去了存放它们的箱子上的灰尘,重新将它开启,并确认了它们的存在与正确。季先生乐观地相信人类会到达大同之域,为此,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为推动人类发展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作用,只要抱有这份责任感,那么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找到了。

第四篇:《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读一本书就是在和作者交谈,不同的作者给你不同的信服感。和季羡林这样的大师交谈,你始终会觉得他是那么高大,那么令人景仰。就是这样的学术伟人,他也和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要面对疾病,面对死亡。当死亡临近的时候,每个人似乎才能幡然醒悟,如果我的人生可以重来我会做怎样的选择?可是人生是线性的单程,不能任意往返,不能随意下站,这样的单程只有起点和终点。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欣赏季老身上的那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欣赏他的那种脚踏实地和持之以恒。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不期而来,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是有我们自己决定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做自己要做的事,应尽便须尽,无须想的太多,尽人事而听天命。知足知不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知足长乐,很是不容易,人生或许就是一种平衡,有得必有失。其实最难做到的就是认识自己,尤其是自己的缺点,所以在为人处世的同时,又要三思而后行。

一本书,一段人生,季羡林谈人生,可以说,季老就是一部人生史。90多年,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从清华到哥廷根再到北大,从诸子百家到古印度文明。时光流转,岁月沉淀,别人看来,季老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了不起的人物,但季老却能用一颗平常心却看待。不完满才是人生,一个人活在世上,一要做人,二要做事,而做人更多的时候要务虚,凡是不可斤斤计较,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一是真,二是忍,做事更多的时候要务实,立足当下,做好每件小事。同时又要放眼于未来,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一切。

第五篇: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人生,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永远也没有结论的研究课题。不仅平常百姓会对人生大发感慨,而且文人学者们似乎也特别偏爱谈人生感想。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以一位耄耋老人的丰富人生经历谈对人生的感悟,在这本书里,用朴实平淡的语言书写出他“不完美的人生”,在这本书中,读者的心灵也会因此而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

季羡林大师一生大起大落,但是他能够从容面对过去的一切、现在的荣誉和将来的生死。在我看来,大师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贫苦的幼年、日本殖民时期的生活、在清华求学以及教书并在德国留学的十年、文革时期进牛棚的绝望以及如今的荣耀,季老近九十年的人生路途,经历了不少挫折、坎坷和困境,然而也因此使得生命旅途大放异彩,体会到我们常人不能及的生命感悟。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就拿那些和季老一般大的老人们来说,尽管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但是他们的人生却很不一样。当下,我们年轻的一辈是社会的主力军,我们也对人生有着各种各样的思索,也希望自己能够活的有意义,也希望生命够精彩,也希望老来回顾人生时能不后悔,然而在融入社会后往往会出现迷茫,不知人生为何。这此书中,季老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启示。季老说过:“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我没有季老那样精彩的人生,但是却也有我自己的责任。在家庭中,我是一个儿子,更是一个丈夫,不仅要对父母尽孝道,也要做好小家庭中的顶梁柱。在工作中,我是一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更是人民的服务者,既要做好领导交代的工作和任务,做好领导的左右手,也要做好对群众的服务工作。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年代,成功的机遇很多,然而抓住的人却很少,更因为我们对于成功的理解有所偏颇,有人认为成功等于金钱,有人说成功等于名气,而我认为成功就是有所收获,超越现在的自己。只又静下心来,脚踏实地,用敏捷的思维来勤于思考,用坚强的毅力来勤于进步,常有所得,常有所获,长此以往,我的人生便会有意义,生命自然精彩。

下载人生 季羡林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生 季羡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读一本书就是在和作者交谈,不同的作者给你不同的信服感。和季羡林这样的大师交谈,你始终会觉得他是那么高大,那么令人景仰,而自己又显得那么卑微和渺小。提到季羡林我就想到这......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对印度古代语言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语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他精通英语、德语、梵语、法语、吠陀语......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大全

    季羡林谈人生,是季羡林(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谈人生问题的短文的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六、二刘源川 也许真的是“书非借不能读”,尽管久仰季羡林大名,尽管《季羡林谈人生》就放在案头,我却迟迟未能细读。年前在电视和网络中,闻年过耄耋的季......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一滴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 一粒沙子可以看出世界, 一张脸上可以看出一座天堂, 而好书可以无数人的命运。--题记最近读《季羡林谈人生》引来些许感慨......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对印度古代语言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语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他精通英语、德语、梵语、法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多......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篇1决定买一本《季羡林谈人生》,感觉自己的知识特别是智慧太单薄了,而且做事情的时候很迷茫和彷徨。希望能从智者那里学习智慧。《季羡林谈人生》,是季......

    季羡林《季羡林论人生》经典语录

    季羡林《季羡林论人生》经典语录 作者季羡林简介: 季羡林是国际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翻译家,精通英语、德语、梵语等外国语言,被誉为国学大师、国宝等。2009年7月11日,这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