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解读提纲-张雅萍处长课件

时间:2019-05-13 22:0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解读提纲-张雅萍处长课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解读提纲-张雅萍处长课件》。

第一篇: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解读提纲-张雅萍处长课件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解读提纲

一、出台背景

(一)公路立法的现状

条例出台前公路立法的框架主要由一法两条例和21部规章组成。

一法是1997年7月公布的《公路法》;两条例是1987年公布的《公路管理条例》和2004年公布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

《公路法》作为母法,全面但是又比较原则;《公路管理条例》内容陈旧,许多内容已被《公路法》代替,一些内容因与《公路法》抵触已不适用了。《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则是针对收费公路的专项性规定。因此,从法律、行政法规的层面针对公路保护还缺乏系统又明确的规定。

(二)公路安全保护上面临的问题

公路在大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在保护和使用管理上的很多问题和困惑。损毁公路和占路问题、遗洒、掉落物问题、公路衔道化问题、超载超限问题等。公路保护面临着上述种种问题,现有法律又不能很好地预防和制裁,所以就必然催生了《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出台。

二、主要内容

(一)立法目的

加强公路保护,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

(二)管理范围 公路的含义。

《公路管理条例》,“公路”是指经公路主管部门验收认定的城间、城 乡间、乡间能行驶汽车的公共道路。

公路包括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公路渡口。从公路的范围看,条例明确排除了专用公路的适用。专用公路就是由企业自建、自养和自管,主要为本企业使用的道路。

村道参照执行。

(三)管理主体

主要体现在第三条。这个条款有四层意思,一是部主管全国公路保护工作;二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的公路保护;三是国、省道的保护主体由省 政府决定;四是授权公路管理机构按照上述层级具体履行公路保护职责。

(四)管理制度

条例确立的制度主要有九个方面。

(一)明确各自职责

从部的层面看,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公路保护工作,主要体现在法规、政策、技术标准的制定,国道的规划和行业指导上。

地方人民政府公路保护的职责主要有:

(一)将公路保护经费纳入预算。

(二)划定公路建筑控制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自公路初步设计批准之日起30日内,根据保障公路运行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及公路发展的需要,依法划定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

(三)划定公路用地范围。由于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是以公路用地外缘为起算点的,因此,公路用地的范围,直接规定和影响了建筑控制区范围的划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确定不少于一米的公路用地。

(四)确定国、省道保护职责。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国、省道的保护职责。

(五)批准设置固定超限运输检测站。建立健全路面治超监控网络的职责在省级人民政府。

(六)农村公路保护。农村公路原则上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负责管理养护工作,县级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

(七)应急抢险管理。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公路法》和《条例》规定,应急抢险的责任主体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八)限高、限宽设施设置。这是指乡级人民政府在乡道、村道的出入口设置必要的限高、限宽设施。

地方交通主管部门的职责主要是: 主管辖区内公路保护工作;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公路抢修和路网调度;设立固定超限检测站;会同水利部门对公路周边一定范围内修筑堤坝、压缩或拓宽河床进行审批。

公路管理机构的职责是:

组建应急队伍;建立公路管理档案;实施行政许可(大部分公路行政许可都是由公路管理机构直接实施的);对涉路违法行为监督检查(包括路政执法、治超执法等);清除公路掉落物(这是指第四十三条公路管理机构和公路经营企业及时清除公路上的障碍物的规定。)

公路养护并巡查记录;定期检查评定维修公路、公路桥梁、隧道和检查隧道设施的职责;公路突发事件的监测、预报和处理;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

条例中明确规定由公路管理机构实施的行政许可主要有五类:一是涉路施工许可(具体包含7项,所有的涉路工程许可都是由公路管理机构实施的);二是大件运输许可;三是更新采伐护路林许可;四是水利部门会同公路管理机构实施的公路桥梁附近河道抽取地下水、架设浮桥的许可;五是公路桥梁附近河道的疏浚确认。第五项实际上不是一项行政许可,因为航道疏浚是航道管理机构的职责,实际上是一种行政管理机构之间的一种工作协调,是一种内部的认可关系。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职责是:对货物集散地及货运站监督检查,制止超限车辆出场;对违法超限超过一定次数限制的车辆、驾驶人和企业实施行政处罚。

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开展公路保护的相关工作。

主要体现在对公路沿线建控区、集镇规划控制区建筑物的控制和规划管理、联合治超及源头管理等方面。

(二)明确资金来源

主要是第五条。明确了公路保护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这意味着公路保护经费实行财政统一安排,并纳入财政监管。

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公路保护经费是指政府及其部门从事公路管理、养护所 需经费及公路管理机构行使公路行政管理职能所需的经费。

有三层含义:一是公路管理、养护和公路行政管理是政府部门或授权的机构履行国家职能和政府职责,所需费用应从行政机关正常行政事业经费中列支。

二是经营性收费公路的养护费用不能列入财政预算。

三是专用公路的管理、养护费用。这类公路的保护经费由企业自己承担。这类公路主要服务于自建、自养和自管该公路的企业或单位,其保护经费应当自行承担。

(三)公路管理档案制度

主要体现在第十条,条例规定了要建立健全公路管理档案,对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调查核实,登记造册。

这是一项新制度,本意是要解决公路的管理和保护主体不明确的问题。

(四)确定了公路保护的距离范围 主要是三类范围。

1、建筑控制区。

设立公路建筑控制区的目的:一是为公路今后的升级和拓宽而预留土地,减少拓宽公路时房屋拆迁和设施迁移的投入;二是保证一定的安全视距,防止公路街道化,保障行车安全,提高公路通行能力;三是保护周边建筑的安全,减少车辆噪声、尾气影响沿线群众;四是避免沿线近距离施工影响公路安全。

需要说明的有五点:

一是划定主体。《条例》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负责划定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

二是划定原则。《条例》对《公路法》确定的保障公路运行安全、节约用地原则进行了补充,增加了保障公路发展需要的原则。

三是范围起算。《公路管理条例》中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从公路边沟外缘开始起算。

四是距离范围。

沿用了《公路管理条例》的规定,国、省、县、乡分别为20米、15米、10米、5米。公路弯道内侧、互通立交以及平面交叉道口是公路的组成部分,考虑到其结构的特殊性,对安全视距等方面要求更加严格,所以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对这些公路部分划定建控区范围时,不能“一刀切”地按照法定最小距离划定,而是要充分考虑安全视距的要求。

五是建控区的性质

设公路建筑控制区不是要征地,而是要限制在这个区域里修建建筑物和构筑物,对种庄稼、搞养殖等都是不限制的。公路建筑控制区划定前已经合法修建的建筑物原则上不拆除,但也不能再扩建;如果因为公路建设或者保障公路运行安全等原因需要拆除,要依法给予补偿。

2、防止街道化的距离范围。

条例,对距离标准作了细化要求,国省道50米、县乡道20米。反映了城镇发展和公路畅通之间的关系。

3、相关作业范围

主要是两类:一是禁止采矿、采石、取土、爆破作业的范围(第十七条);二是设立生产、储存、销售危险物品的场所、设施的范围(第十八条)。

(五)桥梁安全保护制度:

一个是规定了对桥梁的特别保护制度;二是规定了重要桥梁的武警守卫制度。

特别保护制度主要体现在规定了对公路桥梁的保护范围。第十九、二十条分别规定了取水和挖砂的控制范围。

第二十二条是对桥梁本身的保护:对利用桥梁牵拉、吊装、输送有害气体等行为作了禁止性规定。

第二十三条对防撞桥规定了要设置桥梁航标和桥墩防撞装置。另一方面是重要桥梁的武警守卫制度。

重要公路桥隧的标准,基本明确为三类:一是必须是高速公路或者国道、省道上具有重要国防和经济意义的公路及桥隧,且其周边区域无并行及绕行的公路通道;二是位于重要边境线上国界处的特大公路桥梁及隧道;三是总长超过3000米的特大桥梁(约150座),以及总长超过5000米的公路隧道(约36个)。

(六)规定了用路的禁止行为和用路义务 第十六条禁止在公路上试刹车。禁止路上摆摊设点、堆放倾倒垃圾、设置障碍、打场晒粮、采空作业等等损坏、污染公路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禁止损坏、遮挡公路附属设施。第二十六条禁止破坏公路绿化。

第四十三条规范装载,不得掉落、遗洒以及对装载物掉落、遗洒的处理等。

(七)涉路施工的许可规定。部分施工活动对公路具有破坏作用,但又不可避免。所以条例规定了这类施工要经过许可并对施工行为进行监管。

(八)治超的规定

制度架构上,第三十三条,禁止超限车辆行驶公路的规定,是这一章的纲领性条文,其他制度性规定均服务或服从于本条规定。以此为原则,构建了车辆管理制度、大件运输许可制度、货运装载源头管理制度、超限检测站点管理制度、危险物品运输管理制度、车辆装载管理制度、乡村和村道设置限高限宽设施制度等。

在制度内容上总的思路是源头治理→路面监控→责任追究。(1)源头治理:

车辆生产、销售环节:符合国家有关车辆外廓尺寸、轴荷、质量限值等标准的车辆才能生产和销售;

登记环节:不符合标准的,交警不予登记。货物装载环节:

I、规定了货物集散地和货运站等经营人、管理人的责任,防止超载车辆出场。

II、运管机构的监管责任。

(2)路面监控:

I、公路管理机构对超限的车辆进行监管。

II、超限检测站点,在公路关键节点进行检测执法。

(3)监督处罚:

除公路法规定的3万以下罚款外,从资质上出台了硬招:

I、对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货运车辆,吊销车辆营运证; II、对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货运车辆驾驶人,责令其停止从事营业性运输;

III、道路运输企业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的货运车辆超过本单位货运车 辆总数10%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并向社会公告。

(九)公路养护制度

这一章构建了养护作业规范制度、养护单位资质许可制度、养护巡查制度、路和桥隧的检测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公路报废制度七个重要制度。

(五)法律责任

法律是指违反法律的规定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追究行政责任的方式一般包括给予行政处罚、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及行政处分。条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主要包括扣留车辆、工具,强制拖离等。本章规定的行政处罚主要包括罚款,吊销资质证书,责令停业整顿等。同时,也规定了对公路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条例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本章还规定了责令改正、责令限期拆除、责令补种等几种法律责任。刑事责任则指触犯刑法而应当相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个条例涉及的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主要包括危害公共安全罪;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等。

三、亮点和缺憾 亮点

一是突出了保证公路安全、畅通、为民的理念; 二是强化了公路管理部门和机构的责任; 三是治超手段的具体化。缺憾

一是执法服装问题;

二是公路两侧广告牌规范问题; 三是损害公路的赔偿责任问题。

主要的制度作重点讲解。

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政许可;二是监督检查;三是公路养护;四是应急管理。

一、正确地实施行政许可

(一)行政许可的基本概念

《行政许可法》第二条: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四个要素:一是经申请;二是属于对外的社会性事务;三是由行政机关实施,四是产生可以从事或者不能从事一定行为的法律后果。

属于行政许可的事项,我们不能随意设定,属于行政许可的事项,我们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规范的实施。

(二)《条例》中设置的许可项目

从表中可以看出,《条例》共规定了十一项具体的行政许可项目,其中有7项是涉路施工许可,还有更新砍伐护路林、大件运输、修筑堤坝、压缩或者拓宽河床、抽取地下水、架设浮桥四项其他许可。其中涉路施工的7项和更新砍伐护路林和大件运输是由公路管理机构行使的,修筑堤坝、压缩或者拓宽河床是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会同公路管理机构批准,抽取地下水、架设浮桥是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批准)。

从表中我们还可以看出,11项中有三项是条例新设立的,分别是利用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涵洞铺设电缆等设施、利用跨越公路的设施悬挂非公路标志和抽取地下水、架设浮桥。

(三)具体项目中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护路林更新砍伐的许可主体是公路管理机构。

2、涉路施工活动许可

(1)申请主体是建设单位,而不是施工单位。

(2)审批权限。一般来讲,国道、省道由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办理;县道由市(设区的市)级公路管理机构办理;乡道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办理。省级政府对国、省道管理另有规定的除外。

(3)关于安全评估报告。安全评价制度,主要是为涉路施工许可决策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3、大件运输的许可

公路管理机构在批准超限运输时,应当首先确认车辆是否超载。超限认定标准,是车货总体的外廓尺寸、轴荷和总质量的限值标准。

超限运输许可实行分级管理,条例规定了各级公路管理机构超限运输许可的审批权限。具体为:

(一)跨省的,由起运省公路管理机构统一受理,并协调沿线各省进行审批;

(二)省内跨设区的市的或者在直辖市范围内跨区、县的,由省、直辖市公路管理机构受理并审批;

(三)在区、县范围内的,由区、县公路管理机构受理并审批。

公路管理机构认为超限运输影响交通安全,则审批的公路管理机构应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征求意见,而不是由申请人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征求意见。

公路管理机构对承运人申请要求通过的线路要进行审查。

公路补偿费主要包括勘查费、加固修复费、公路损失补偿费。

(四)如何正确地实施行政许可。

要有服务的意识和公正的实施过程。

推行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优化行政许可工作流程,推行网上办理行政许可,实行“一家受理、一站式审批”的工作机制等等。

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受理和实施这些行政许可。一是申请书免费提供,不能收费。;

二是要求提交的材料,应当与规定的条件相对应。三是受理机关或者实施机关在办公场所要公示。四是要按照规定使用文书和印章。交通行政许可印章分为两种:

一是专用印章,用于程序性的通知;二是实施机关印章。

二、对涉路违法行为监督检查

(一)检测站的设置与定位

检测站的性质定位,是对车辆实施超限检测、认定、查处和纠正违法行为的执法场所和设施,是公路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

(二)检测站的分类和统一规范

检测站按照布局和作用分为两类:I类检测站主要监控全国性公路网的重要路段,包括国道或者省道的省界入口、多条国道或者省道的交汇点、跨省货物运输的主通道等;II类检测站主要监控港口码头、厂矿等货物集散地、货运站的主要出入路段以及省内货物运输的主通道等。

(三)站内设施的配置

办法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规定了检测站设施的配置。

(四)运行管理

为使检测站充分发挥作用,检测站实行二十四小时工作制。办法在检测站运行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的规范上提出了要求。

(五)关于执法管理

对超限车辆进行执法检查和处罚是检测站的基本职能,加强执法管理也是《条例》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此,办法对执法管理进行了专门规定。一是执法程序规范化。二是处罚和收费规范化。三是执法行为规范化。四是执法与服务相结合。

公路养护

公路养护的管理和组织实施主体是公路管理机构和公路经营企业。

对公路进行经常性巡视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置公路病害,是公路养护日常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保持公路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的重要手段。

清除公路上的杂物,是公路日常养护内容。

要加强公路养护作业的统筹安排和管理。

应急管理。

公路抢修主体。武装交通部队、公路管理机构和公路经营企业、公路养护工程企业等。

地方交通管理部门抢修公路的职责。地方交通管理部门有责任确保本辖区内公路的完好畅通。

公路运行监测。2009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制定本地区路网运行监测系统的布局和建设规划,实现部省信息联网,不断增强对重点监控目标的日常监测与监控能力。

制定应急预案和组建应急队伍

主要体现在第七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制定地震、泥石流、雨雪冰冻灾害等损毁公路的突发事件(以下简称公路突发事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经营企业应当根据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的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主要是依据上位法的要求。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分为国家和地方两级,国家层面包括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地方层面包括省、地市和县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各类事件的专项预案和企业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完善的机制提高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能力。

应急队伍组建。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队伍按照“平急结合、因地制宜,分类建设、分级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运转”的原则组建。公路突发事件的应急队伍应由专业的应急抢通与运输队伍和社会力量构成。

定期应急演练。

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主要体现在第八条。

第二篇:《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解读(会前学法)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解读

(县交运局 廖 高)

2011年3月7日,温家宝总理签署了国务院第593号令,发布了《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从最初2008年的《公路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到如今出台的新《条例》,经历了近三年的时间。新《条例》出台后,将替代原先1987年10月由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老《条例》)。从新《条例》中不难看出,时值“十二五”开局之年,新《条例》的颁布施行,不仅标志着我国公路保护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处处反映出了近几十年我国公路发展的轨迹、变化及方向。

一、保护与服务是新《条例》的基本原则

新《条例》共6章77条,分别是总则、公路线路、公路通行、公路养护、法律责任、附则。与老《条例》的38条相比,数量增加了一倍有余。

在新《条例》第一章总则的第一条中,增加了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而删减了老《条例》中的加强公路建设。可以看出,随着国家公路建设的加快,公路建设与养护的位置正在悄然进行着改变。很多年来,“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的话被我们说了很多年,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地方依然是注重建设而轻养护。如今,我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8万公里,随之而来的养护将成为工作的中心,所以,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的增加也让养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新《条例》还规定公路部门要加强路网运行监测,为公众提供全面、准确的公路信息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出行需求。这些规定,有力维护了公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也必将大大提升公路路网的公共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公路在经济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

在新《条例》总则第四条中,增加了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开展公路保护的相关工作的内容。而在老《条例》中,公路的保护工作只是公路主管部门一家之为,而是要多部门共同合作,将公路服务的公益性推到了首要位置。

此外,在新《条例》第七条中,提出了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地震、泥石流、雨雪冰冻灾害等损毁公路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相继发生了地震、泥石流、冰冻雨雪灾害等影响、破坏公路的突发事件,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积极应对,较好地完成了公路抢通、保通任务。通过总结应对2 重大突发事件的经验,新《条例》在应急预案和演练、物资储备、应急力量建设、路网运行监测等方面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不仅有力推动了公路应急处置的科学化和制度化,而且有效地充实和完善了国家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必将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二、保护公路从土地开始

新《条例》的第二章为公路线路的相关条例。在老《条例》中,第二章为公路建设,此次在新《条例》中则体现得很少。在老《条例》中,公路线路只是在老《条例》的第四章中有所体现,而此次将公路线路单独列为一章出现,也反映出了在公路保护的过程中对公路用地的保护。

其实,公路用地一直是公路保护当中的重点,也一直是公路保护的难点之一。新《条例》的颁布,全面加大了对公路线路本身的保护力度,针对公路线路及周边一定范围内容易损坏公路结构、威胁公路安全的情况作了相对完善的规定。首先是对公路周边区域作出了保护性规定。在《公路法》的基础上,对建筑控制区、集镇规划控制区等保障公路安全、畅通的区域范围作出了细化规定,明确了对相关区域的保护义务,并且加大了对涉路施工的监管力度。针对在公路上增设或者改造平面交叉道口等影响公路安全的涉路施工进行了监管,要求建设单位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险情应对方案,报公路管理机构批 3 准,同时增加了验收等后续监管制度。在保护公路用地的同时,新《条例》还建立了符合管理实际的公路桥隧安全保护制度。在公路桥梁周边及跨越的河道一定范围内严格禁止采砂,并严格限制抽取地下水、架设浮桥等行为;对可能影响桥梁安全的船舶航行等情况进行了严格规范;禁止利用公路桥梁进行牵拉、吊装等施工作业,禁止利用公路桥隧堆放物品、搭建设施、铺设高压电线和输送易燃易爆物的管道;对重要公路桥隧武警守护进行了规定;对公路桥隧进行定期检测和评定,保证其技术状态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这些制度,对保障公路桥隧安全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源头、长效治超法制化

与第二章相同的是,新《条例》中第三章公路通行也是首次出现。第三章公路通行部分虽然没有在老《条例》中有所体现,显而易见,公路通行部分是对治理超载、超限所设立的。新《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在源头治理方面加强了监管,包括强化车辆生产和销售环节、车辆登记环节以及货运场站装载环节等方面的源头管理,明确了相关主体的责任或义务,确保源头治理的效果。同时,加强了路面监控网络的建设,对固定超限检测站点建设和管理等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并加大了对车辆超限的责任追究力度。新《条例》中第三章的出现,是通过一系列规定对近年来超限治理的有益经验进行了巩固,力求治超制度环环相扣,从源头做起,取得长效机制,为进一步开展车辆超限治理提供了法制基础。

四、养护秩序规范化

在老《条例》中,公路养护章节的条例只有五条,而在新《条例》中,公路养护部分总共有12项条例,新《条例》以有效保障公路良好技术状态为出发点,进一步强化了公路管理机构、公路养护单位等有关主体对于公路管理、养护的相关责任,提出了公路养护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公路养护作业标准和操作规程,并为避免集中开展养护施工作业造成部分路段拥堵,规定了相应的措施。特别是新《条例》中对从事公路养护作业的单位资质也有了明确规定,对有资质的单位中技术人员数量、养护设备等都有了明确规定。此外,新《条例》还对养护作业时的着装做出了规定,也表明了养护规范化的发展趋势。

由目前养护的发展来看,养护工作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转变,管理工作正在从经验型向科学化、法制化方向转变,通行保障工作正在从被动应对型向主动化、人性化方向转变。新《条例》在总结各地探索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公路养护单位的资质条件,提出了公 5 路养护的专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强调了公路养护的作业标准和操作规程。这些规定,将进一步促进公路养护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公路养护的质量和效率,缓解养护施工与通行保畅的矛盾,为公众提供更加良好的出行条件。

五、严格执法也要文明执法

随着公路事业多年的发展,公路等级的逐步提高,行车速度也越来越快,执法对象自我维权意识逐步提高,所以,公路执法不但具有较高危险性,执法的难度也在增加。为保障《条例》规定的公路安全保护制度落实到位,新《条例》与旧《条例》相比,从两个方面明确了公路安全保护的措施和手段。新《条例》首先细化了行政处罚规定。主要是根据不同类型的违法行为及其违法情节规定了幅度不同或者性质不同的处罚,增强行政处罚的规范性和操作性。其次完善了行政强制规定。主要针对扰乱超限检测秩序、损害公路且拒不接受调查处理等危害较大的行为规定了责令改正、扣留工具或车辆等行政强制措施。在新《条例》中还特别强调了,公路管理机构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避免侵害相对人合法权益。

总之,新《条例》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对公路保护进行规范的行政法规,从五个方面建立了公路安全保护法律制度:一是进一步加大了对公路线路本身的保护力度;二是进一步健全6 了公路桥梁的安全保护制度;三是进一步健全了车辆超限治理制度;四是进一步完善了公路养护制度;五是建立健全了公路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具有二个亮点:一是关于加强公路交通网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规定;二是车辆超限治理的长效机制,新《条例》既为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找到了处理依据,也为公路事业今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预留了空间。从今年7月1日起,新《条例》已开始施行,它的颁布施行,能够真正发挥保护公路的作用,让公路不再遭受侵犯,价值得到最大体现。

第三篇:论《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立法变化-张娜-通行管理处

论《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立法变化

张娜 济南市公路管理局通信管理处

摘要:通过分析《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在公路执法主体、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超限车辆治理、涉路施工、公路路产损失的行政处理、公路养护管理职责、农村公路保护等方面的变化,阐述了《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指导思想和立法宗旨的改变与进步。

关键词: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立法宗旨 指导思绪 变化

2011年3月7日,公路人盼望已久的《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公布,并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它的颁布施行确立了我国未来公路安全保护的价值理念、主要制度和基本原则,是我国公路法制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不仅标志着我国公路安全保护工作进一步迈上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台阶,更标志着我国以《公路法》为龙头的公路法制体系的逐步完善。为了全面掌握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立法宗旨,深刻领会它的精神实质,有必要对比过去的一些公路法律法规规章对《条例》的立法变化进行深入的探讨,以达到准确理解,正确执行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目的。明确公路管理机构成为行政法规授权的公路执法主体

《条例》实施前,《公路法》规定在路政管理工作中,路政管理职能包括行政处罚、行政措施等均由交通主管部门委托公路管理机构行驶。公路管理机构没有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利,承担义务。但在实际操作中,委托执法双方关系并未理顺。首先,行政执法委托并没有涵盖全部的路政管理内容,仅限于行政处罚由公路管理机构以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名称行使,其他的一般管理如路政许可等仍由公路管理机构以自己的名义实行管理。也就是只在路政案件的查处过程中,以交通主管部门的名义对路政相对人下达路政法律文书,这种操作方法实际上与《公路法》及行政委托规定不一致,导致许多路政人员对路政一般管理的主体问题感到难以把握。其次,路政案件查处过程中,公路管理机构作为被委托单位能否以自己的名义开展调查取证等工作也难以掌握。例如在制作询问笔录时首先需要交代自己的身份,路政人员应该表述为交通主管部门的执法人员还是公路管理机构的执法人员,意见不一。

《条例》通过第三条第三款对公路管理机构的执法主体资格予以明确。规定:“公路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具体负责公路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结合《条例》关于公路保护的相关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具体条款,显然,《条例》已经授权公路管理机构成为公路保护中的相关行 1 政执法主体,7月1日以后,公路管理机构可以直接以本机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行政强制措施等具体行政行为,不再需要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签订相应的委托执法协议,这将大大提高公路管理机构的执法效率,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新增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规定

《条例》总结了近年来公路系统在应对雨雪冰冻灾害、地震、泥石流等公路突发事件的成功经验,首次将公路突发事件应对的相关制度进行了规定。如要求各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毁损公路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提出国家建立健全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应急物资储备、调配体系,确保发生公路突发事件时能够满足应急处置工作的要求等。对于公路管理机构和公路经营企业在应急事件发生后的职责,《条例》指出,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经营企业应当根据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的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以保障公路交通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按照《条例》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尽快让公路恢复畅通,履行其社会责任和义务。《条例》通过将组建应急队伍作为一项法定责任和义务进行了强制规定,为公路部门履行应急义务提供了法律依据。对公路建筑控制区的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

《条例》实施前,《公路法》、《公路管理条例》确定的建筑控制区是以公路边沟外缘为起点,实际操作中就存在一些问题,即没有边沟时如何处理、边沟很宽时如何认定边沟宽度,法律没有对这些情况作出明确规定或作相应的法律解释,给实践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执法人员只能凭自己对法律的理解进行处理,势必会造成不同地方不同的管理尺度,甚至同一地方不同的线路、同一线路不同的地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管理尺度,造成路政管理工作的混乱,与严格依法行政的宗旨相背离,最终引起各种纠纷。

《条例》对公路建筑控制区的管理更为科学和规范,更具有可操作性。第十一条规定建筑控制区的范围从公路用地外缘起算,这无疑是对《公路法》第五十六条有关建筑控制区的规定进行了彻底完善。《条例》还首次对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距离确定标准进行明确,即从公路用地外缘起不少于30米;对特殊区域如公路弯道内侧、互通立交以及平面交叉道口的建筑控制区范围进行了明确,即根据安全视距等要求进行确定。这样的规定不仅贴近实际,而且使全国公路管理,特别是建筑控制区管理进行了统一和规范,消除了建筑控制区管理的无序和混乱所带来的困境。同时,《条例》第十三条又对建筑控制区内的合法权益保障提出了法律要求,为打造和谐路地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法制基础。将超限车辆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制度来规定

《条例》实施前,对超限车辆管理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公路法》第四十九条和第五十条的原则 性规定,考虑到超限车辆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已经成为造成公路损害的“杀手”和“顽疾”,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仅严重扰乱了道路运输市场秩序,而且对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健康发展也具有一定影响,因此,《条例》对超限车辆的治理进行了具体规定,从源头治理、路面监控、法律责任三个方面进行规制,构建起全方位的管(理)超、治(理)超和(消)除超的法律体系,为建立健全超长效工作机制提供了法律保障。

一是加强源头治理,对相关部门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如第三十条规定,外廓尺寸、轴荷和总质量不符合标准的车辆不得生产和销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予以登记;运输不可解体物品需要改装车辆的,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车辆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的车型和技术参数进行改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煤炭、水泥等货物集散地以及货运站等场所的监督检查,制止不符合国家有关载运标准的车辆出场(站)。

二是进一步完善路面监控网络,加强对通行公路的超限车辆的治理。首先是规定了固定超限检测站点的建设管理,即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有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设立固定超限检测站点,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人员,并加强管理,力求使超限检测站点的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制度化;第二是对超限车辆的监督管理,规定公路管理机构对违法进行超限运输的车辆要依法处理,对扰乱检测秩序、逃避检测和协助逃避检测等违法行为的查处权以及必要的行政强制权;第三是对大件货物运输加强了管理。对确需通过公路进行的不可解体的大件货物运输,体现便民服务的原则,实行一站式审批制度;另外,对这类运输也加强了监管,要求提前勘测线路,加固公路、桥梁、涵洞等,同时必须按指定行驶的时间、路线和速度,对于不按指定的时间、路线和速度行驶的,要进行相应处理。

三是加大了对超限运输的处罚力度。对扰乱超限检测秩序及逃避超限检测的违法行为进行了禁止性规定,对违反禁止性规定的,赋予公路管理机构强制脱离车辆或者扣留车辆的强制措施权和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的行政处罚权。同时,加大对违法超限运输车辆、驾驶员、车辆所属企业的惩治力度,根据非法从事超限运输的数量、频率规定了吊销资质证、责令停业整顿等相对严格的法律责任,加大了法律威慑力。对涉路施工有了新规定

《条例》实施前,对涉路施工活动的许可,并没有具体规定,对提交材料,《路政管理规定》也仅仅是做出了原则性规定。《条例》第二十七条对影响公路安全的涉路施工活动进行了明确规定,相比过去的规定,增加了利用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涵洞铺设电缆等设施及在利用跨越公路的设施悬挂非公路标志,需要进行许可的规定;《条例》第二十八条对涉路施工的许可中需要提交的材料进行了补充,即要求提交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设计、施工方案;提交保障公路及附属设施质 量和安全的技术评价报告;提交处置施工险情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对违反涉路施工许可规定的,《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分别处3万元和5万元的罚款。这些规定对强化涉路施工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更有利于公路的保护。对公路路产损失的行政处理手段增强

《条例》实施前,《公路法》仅仅规定,“对公路造成较大损害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报告公路管理机构,接受公路管理机构的调查、处理后方得驶离”。这里存在一个“责令车辆停驶”的问题。原交通部针对此规定,专门制作了《责令停驶通知书》,用于责令车辆停驶。而路政执法实践中,不少相对人甚至法律界人士,对能否依据《公路法》的该规定“责令车辆停驶”持质疑态度。同时,责令车辆停驶的前提必须是“对公路造成较大损害”?如何理解较大损害?如果不是较大损害,怎么处理?拒不接受处理,公路管理机构该如何处置车辆才能避免法律风险?这些问题在《条例》实施前都不容易解决。

《条例》通过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一一解答。第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凡是造成公路、公路附属设施损坏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报告公路管理机构,接受公路管理机构的现场调查处理,并非仅仅是造成公路较大损害的,才有此法定义务。对于造成公路、公路附属设施损坏,拒不接受公路管理机构现场调查处理的,《条例》第七十二条赋予了公路管理机构无论损害大小,均可扣留车辆、工具的强制措施权。公路管理机构扣留车辆、工具的,应当当场出具凭证,并告知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到公路管理机构接受处理。逾期不接受处理的,并且经过公告3个月仍不来接受处理的,对扣留的车辆、工具,由公路管理机构依法处理。《条例》的规定对扣留车辆和工具引发的法律风险也进行了有效的风险防范。公路养护管理职责更加明确、有法可依

随着《条例》的实施,原来公路养护管理责任的“空白区”也随之消失。近年来,随着涉路损害纠纷的日益增多,在社会和业内形成了互为对立情绪,并不断蔓延,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路行业的形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公路法》第三十五条有关养护的职责规定过于模糊,以至于给法律界和社会公众中留下了无限的“法律想象空间”。《条例》第四十四条把“良好技术状态”定位于“公路自身的物理状态符合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包括路面平整,路肩、边坡平顺,有关设施完好。”这无疑对公路部门的养护职责进行了进一步明确,有利于消讼止争,彰显法律的公平和公正。

同时,《条例》对养护市场准入问题也进行了明确。公路养护走向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条例》实施前,公路养护市场准入问题,包括养护施工企业的资质问题等,作为一种行政许可,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设定,仅仅是原交通部印发的文件《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准入暂行规定》进行了政策上的规定,《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原交通部无权设定养护市场准入相关许可 项目,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再对公路养护市场准入实施行政管理,就属无法可依了。《条例》第四十六条改变了这一现况,并明确授权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即授权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公路养护市场主体依法进行管理。首次提及了对农村公路的保护,为“村道”正名

《条例》实施前,我国法律法规中并无“村道”一词,《公路法》的调整对象仅仅限于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村道”属于非公路管理法律法规调整的对象,关于农村公路的规定也主要体现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中。

《条例》实施后,“村道”一词在法律法规体系中正式亮相,和其他行政等级的公路一同成为《条例》的调整对象。《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乡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保护乡道、村道的需要,在乡道、村道的出入口设置必要的限高、限宽设施,但是不得影响消防和卫生急救等应急通行需要,不得向通行车辆收费。对“村道”的管理和养护责任主体,《条例》第七十五条正式明确,由乡级人民政府参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即乡级人民政府将成为“村道”的管理和养护责任主体,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将彻底和“村道”养护和管理职责划清界限。

参考文献:

[1]《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2]《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条文释义与贯彻实施要点.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年.[3]王超:《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解读.中国公路,2011,(7),29-31.[4]陈广华、徐小锋:从《条例》看公路养护机制走向,中国公路,2011,(7),34-36.[5]周利:公路路政执法工作中法律适用难点及对策,法制天地,2009,(5),41-43.[6]颜建良:论公路行政执法程序,法制天地,2008,(7),45-47.[7]陈曦、饶樊:公路路政执法的制约性因素分析,消费导刊,2009,(3),69-70.[8]赵斌:公路”治超”与执法成本,运输经济世界,2008,(2),83.[9]张锐:浅析新形式下道路执法改进创新,新闻世界,2009,(7),193-194.[10]韦增鸿:路政利器,中国公路,2011,(7),32-33.附:作者简介

张娜,1983年4月,女,助理经济师,法学硕士,研究生,单位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大桥路62号济南市公路管理局通行管理处,250108,***.6

下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解读提纲-张雅萍处长课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解读提纲-张雅萍处长课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