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题目及答案
第一章 单项选择题
1.我党历史上最早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实践当中去的是 李大钊 2 毛泽东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在(《论新阶段》)中 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因为(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4 恩格斯曾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0.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剖析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在(北伐战争时期)11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2.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理论上论证中国革命新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13.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系统阐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是在(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但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15.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是(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立)毛泽东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策略,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是在(党的七大上)
19.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21.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2.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依据)23 邓小平理论紧紧围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4 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党的十二大)25 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并把它写入党章,是在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中,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有更加清醒的思想准备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3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31.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33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4.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35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36.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37.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是(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38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40.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党已经提出了若干文明建设的目标,科学发展观中新提出的是要建设(生态文明)多项选择题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在于: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E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体现了:
B 坚持与发展的统一
C 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D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
C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E 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包括: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D 政策和策略理论
E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必须始终坚持:
A 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评价
B 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C 正确区别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
1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主要部分是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改革开放理论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
A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E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低位和指导意义在于,它是:
A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C 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E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17.新时期党的建设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是 A.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D.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18.我们党在新世纪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是 A.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
B.完成祖国统一
D.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E.振兴中华,实现我国在世界上的和平崛起19 江泽民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 A 立党之本 D 执政之基 E 力量之源
22.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 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C.统筹区域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E.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3.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配套的几条具体道路是 A.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B.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C.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D.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E.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
1.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的是(毛泽东)2.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3.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4.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的著作是(《反对本本主义》)5 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6.毛洋东深刻阐述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系统的哲学论证的著作是(《实践论》)7 毛泽东系统论述唯物辩证法思想,对党的思想路线做系统的哲学论证的著作是(《矛盾论》)10 毛泽东为中央党校的题字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针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少人的思想毅然处在僵化半僵化状态,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 胡锦涛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提出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19 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多项选择题 邓小平在批判“两个凡是”错误观点时强调解放思想,他所说的解放思想是:
A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的束缚
B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主观偏见的束缚 9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
A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
B 全面地看问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C 批判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
D 发展地看问题,不能静止地僵化地看问题 12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以下内容:
A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E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 体现时代性
C 把握规律性
E 富于创造性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创新,包括: A 制度创新 B 科技创新 C 文化创新 D 理论创新 E 各个方面的创新 第三章 单项选择题 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思想是在(党的四大)4 完整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是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区分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枪杆子里出政权”论断的提出是在(党的八七会议)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多项选择题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有: B 统一战线 C 武装斗争 E 党的建设 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A 官僚资本主义 C 帝国主义 D 封建主义 关于官僚资本,表述正确的是:
A 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两个不同组成部分 B 官僚资本和管理资产阶级的概念,是毛泽东于解放战争时期提出的 D 官僚资本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日本投降后达到了顶峰
E 官僚资本是直接依靠反动政权的力量形成的,并构成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从此中国革命有了:
A正确的革命道路 B 科学的指导思想 C 坚强的领导力量 D 崭新的奋斗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B 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第四章 单项选择题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10 新中国建国后,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了把私营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国家对他们采取(“包下来”的政策)16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 2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占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多项选择题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包括:
A 国营经济
B 个体经济
D 合作社经济
E 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以下哪几个阶段:
B 互助组
C 初级社
D 高级社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简称为“一化三改”,一下哪些属于“一化三改”的内容:
A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 对农业惊醒社会主义改造
D 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E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2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的:
A 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 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C 政治领域发生了根本变化
D 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第五章 单项选择题 邓小平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认为,衡量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的压倒一切的标准是(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8 邓小平指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最大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10 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14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是(邓小平)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多项选择题 邓小平在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过程中深刻地指出:
A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B 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C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D 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
E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认识不清楚,因此产生了一下错误的思想观念,其中包括:
A离开生产力水平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
B 以阶级斗争为纲取代了发展生产力
C 以为只要搞公有制和提高公有化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D 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8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包括:
A 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B 为判断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C 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D 为充分发挥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广阔前景
E 为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11 把发展作为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
A 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B 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C 党实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D 坚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
E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第六章 单项选择题 我们讲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我国最大的实际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最早提出“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概念的是(列宁)11 制定我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在(党的十五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7 正式提出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党的十三大)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是在(1954年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会议)23 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是在(1987年4月)多项选择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含义是指:
B我国一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是离开社会主义
C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D 我国的生产力和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9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指:
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E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就是:
A 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B 坚持方向和道路的统一
C 坚持目的和过程的统一
D 坚持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
E 坚持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A 发展市场经济 B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 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D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三步走”发展战略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了:
A 雄心壮志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B 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统一
C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
D 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统一 第七章 单项选择题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开放)5 在我国的全面改革中,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世纪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标志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9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改革)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多项选择题 1 改革是:
A 一场新的革命
B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E 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邓小平提出的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包括有利于:
A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E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 改革是动力
B 发展史手段
E 稳定是前提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 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 是非对抗性矛盾
E 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调整和改革得到解决 第八章 单项选择题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构想的党的领导人是(陈云)2 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概念是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是在(党的十四大)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 判定股份制的所有制属性,主要看(控制权掌握在谁的手里)8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13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时间是(2020年)在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职工,付出同样劳动,获得的报酬会有所差别,是因为(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集体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
24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6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多项选择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范围包括:
A 国有经济
B 集体经济
D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A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 对公有制经济起着补充作用
C 要积极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
D 对满足人民需要,增加就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7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是:
A 自主创新
B 重点跨越
C 支撑发展
D 引领未来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 有些产业、有些地方可以有所区别 第九章 单项选择题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主党派是(参政党)5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句话科学的阐明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10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1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15 衡量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看这个国家是否实行(法制)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法制)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20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 多项选择题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含:
A 人民民主专政的果体
B 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或者政治协商制度
E 特别行政区制度 5 人民民主专政:
A 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B 是我国的国体
D 提法更符合我国的国情
E 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创造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A制度化
B规范化
C程序化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
A最高权力机关
C最高立法机关 第十章 单项选择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二为”方向是(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和科学)16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与“以团结互助为荣”相对应的是(以损人利己为耻)多项选择题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是:
A 有理想
B 有道德
C 有文化
D 有纪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E社会主义荣辱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
B思想道德建设
D发展教育和科学 8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
A坚持以发展为主题
B以改革为动力
C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
D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
E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第十一章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要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意味着(②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我们党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19 下面不属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含义是(消除自然灾害)多项选择题 充满活力是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其含义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
A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B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C创造才能得以发挥
D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B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化
C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D丰富和发展了中个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E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社会和谐是中国额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把社会和谐明确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表述正确的是:
A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B表明当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人是达到了新的境界
C适当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
D更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E是对人类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就业是民生之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此要:
A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B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C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D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E着重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第十二章 单项选择题 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在(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审议通过是在(七届人大三次会议)9 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是在(1999年12月20日)当今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内,对我国国家安全最大、最现实的威胁是(“台独”分裂活动)15 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多项选择题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包括以下内容:
A明确提出反对的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B提出了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
C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
D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E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是指:
A台湾统一于中国后,除外交上必须统一于中央,其它可由蒋介石安排
B台湾所有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之数,悉有中央政府拨付
D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
E双方不互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8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具有:
A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利益、维护民族团结
B妥善照顾到有关国家在港澳台地区的投资和其他利益
C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的类似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途径
E为了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
11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具体体现在几个“凡是”,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
B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
C凡是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
D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 第十三章 单项选择题 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前提是(和平)9 中国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把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7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多项选择题 中国谋求发展的宗旨和原则是:
A和平的发展
B开放的发展
C合作的发展 D和谐的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
A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
E和平共处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A 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B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 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D 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2 新安全观的核心是:
B平等
C互利
D互信
E协作 第十四章 单项选择题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的内部矛盾)8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14 各民主党派在中国是(参政党)新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多项选择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呈现出的新特点是:
B队伍迅速壮大
C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岗位流动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阶层,主要包括: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科技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私营企业
D中介组织从业人员
E自由职业者 新时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人民军队的总要求是:
A政治合格
B军事过硬
C作风优良
D纪律严明
E保障有力 第十五章 单项选择题 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民主集中制)5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10 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13 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19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多项选择题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主要有:
A思想作风
B学习作风
C工作作风
D领导作风
E生活作风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密切联系群众
E批评与自我批评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A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下,保证我们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和我们的事业最终成功的必然要求
B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C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的必然要求
D是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
E关键是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既保证党委在各级组织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有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及其他方面的职能作用
第二篇:毛概题目及答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邓小平理论所要解决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3.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实事求是 4.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
5.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6.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7.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8.邓小平讲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9.《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2.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13.我国已经基本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
立足国情积极稳妥推进对外开放;实现改革和开放良性互动;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14.改革开放的性质。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5.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发展是目的,是改革与稳定的基础;稳定是前提。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
(1)1978--1984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市场体系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边缘开始萌芽。
(2)1984--1992年,市场体系伴随着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的双轨体制而发展成长。
(3)1992年以后,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4)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基本框架和战略部署,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了一整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到
20世纪末,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9.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20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1.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一个中国原则。22.《反分裂国家法》
首次以国家大法形式宣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一事实,有力的遏制和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
23.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不同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结盟,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通过求同存异、对话协商解决矛盾分歧,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坚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确定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24、20世纪50、60、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战略。“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25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
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的内部矛盾问题。26.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各民族共同繁荣。
27如何判断政党的阶级属性。
主要看它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究竟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P.239)
28、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鲜明特征。
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P.203)29.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化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需解决的问题。(P.2)30.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P.38)3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间段
1840-1919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为新民主主义时期。3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⑴ 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集体经济的补充;
⑵ 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
⑶ 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P.83)3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P.111)34.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3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第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第二,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第三,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第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第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3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7.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 3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容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P.145)3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组成部分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P18)40.经济全球化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发展中国家在扩大开放时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注意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我们需要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41.新形势下我国抓好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有利条件
第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为我国集中精力搞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二,国际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全球各地的生产、金融、科技进一步融合,逐步形成完整而统一的世界市场,为我国和平发展带来了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及利用境外资源和市场的新机遇。
第三,国内发展条件十分有利,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我国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第五,新科技革命正孕育突破,为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42.对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理解
我国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归纳起来有以下六个:(1)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2)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3)个体户。(4)私营企业主。
(5)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6)自由职业人员。
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原因: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
43.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解
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44.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结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45.下列不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考验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46.毛泽东思想
党的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47、.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P.38)
48、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所采取的“四马分肥”。
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P.65)
4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50.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反对的“四风”。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5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中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取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P.86)5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P.170)5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P.187)
54、中国革命实质是一场农民革命
5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P.63)56.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57.改革的性质。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58.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是指公有制所采取的经营方式或资本组织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59.台湾问题实质
就是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对台湾拥有主权,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容分割。60.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标准。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61.社会主义国家怎样对待宗教。
一是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二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62.改善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领导。
第一、党必须集中精力领导经济建设,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
第二、党必须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三、党必须坚持健全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
第四、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其他社会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它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五、党必须广泛联系和团结各阶层群众,共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第六、党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努力完成党的建设所面临的各项任务。
63.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6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6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过渡性质的社会。
66.《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在1957年2月27日发表的。
6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而最先在香港和澳门付诸实践。
68.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心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6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70.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与实现途径(P.123)
思想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为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不断的发展与壮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改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人民幸福,就是人民全力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
实现途径: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71.怎样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一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二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三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
四要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7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类型(P.152)(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73.简述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P.172)
第一,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
第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治国、发挥作用。
第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改革
行政复议体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施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机构,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防灾减价救灾体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7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P.163-165)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价值取向,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如何培育和践行: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75.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其意义(P169)
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
意义: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它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可以为扩大对外开放保驾护航;(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三篇:毛概题目以及答案(厦大)
1.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2.怎样客观公正看待毛泽东的历史功过?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是什么? 4.如何认识党的性质新变化?
5.在新形势下,为什么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 6.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但仍难当发达国家或超强国家的称号。请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7.你认为我国当前的热点社会民生问题有哪些,为什么? 8.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新路径有哪些?
9.我国法律现状如何,如何看待法治与德治的作用和关系?
作用: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紧密结合,统一发挥作用。
关系:建设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是核心,同时也要坚持以德治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选择。
一、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国是核心
二、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以德治国是基础
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必然选择
总之,依法治国是以德治国的重要保障,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10.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与各方面工作有机融合、协调发展。要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积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任何社会要使其主流价值观念得到广泛认同并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必须使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及司法行政行为等很好地体现核心价值观念的要求。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给予有力支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
11.谈谈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1)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文化软实力是推动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力量。一文化软实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文化软实力是影响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3)通过它对人的教育、陶冶、塑造,优化人的素质,来发挥其对综合国力要素的潜在支配力和巨大影响力。
12.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600年前,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远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的是茶叶、瓷器、丝绸、工艺,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带给世界的是和平与文明,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国与有关国家和人民加强交流的诚意。立足当代,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13亿中国人民,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特别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是可以实现的。同时,中国也清楚地看到,世界上仍存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人类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只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就能够逐步实现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目标。长期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早在1974年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候,邓小平就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趋势,坚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多次公开阐明:中国过去不称霸,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不称霸。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只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市场。事实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成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中国的国家意志。
13.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全方位开展对外工作。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解决分歧。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继续增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加强相互帮助和支持,按照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拓宽领域,提高合作效果。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大力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国际事务。主张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任何国家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更不能恃强凌弱,侵略、欺负和颠覆别的国家。同时,也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保障各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平等权利,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解决争端和冲突,实现各国和谐共处;积极推进区域和全球经济合作,建立开放、公平、规范的多边贸易体制,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使不同文明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
14.谈谈经济新常态提出的现实背景。
在经历了30余年的高速发展以后迎来了经济新常态,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期。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同时,社会矛盾有所增加。
15.什么是新常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应作何调整?
定义:所谓常态,就是正常状态;新常态,就是经过一段不正常状态后重新恢复正常状态。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
基本特征: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16.谈谈你对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作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的认识?
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回答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怎样治理国家这一根本问题。其次,“四个全面”,内容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 治党。最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五位一体”中的根本、核心和精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五位一体”的实现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五位一体”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五位一体”的基本方略;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五位一体”的政治保证。
第四篇:毛概考试题目答案
一.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1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4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继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二:在当代中国,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时代的发展迫切要求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发展着的实践不断实现新的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所面临的形势同过去相比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不断变化着的新的实际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地把
握世界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趋势,切实了解中国在世界格局中所处的地位,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扬长避短,争取主动。而且只有既把握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又掌握本国的实际,才能找到适合中国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才能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给以全面的、辩证的理解。实践永无止境,创新ywzj。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系的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科学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深化,还将得到丰富和发展,并在实践中发挥重大的指导作用,更加焕发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三: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吴仁宝坚持实事求是的事例很多。改革开放之初,全国轰轰烈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1980年冬,江阴县农村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他认为,华西人多地少,工业发达,集体家底厚,分田到户不符合华西的实际。他从实际出发,没有分田到户,而是搞起“集体承包”-由30名种田能手承包了全村500多亩良田,富余劳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去。正是吴仁宝的这一实事求是的做法,较早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为华西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五大以后,苏南乡镇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有关部门明确提出要“抓大放小”。吴仁宝则根据华西村办企业的实际提出“抓大扶小”、“抓小放大”的改革思路,对关系华西经济命脉的毛纺、钢厂等大企业抓住不放,将一些效益较差的小企业转给个人经营,对有发展前途的小企业予以资金扶持,增强其竞争力,大的工程建设项目果断地“放”给大家参与投资,使大中小各类企业都焕发新活力。现在回头看,无论是他坚持“集体承包”还是“抓大扶小”等,都不是照抄照搬,而是实事求是地将理论与实践、大政方针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衍生出创新之举。华西村有些做法似乎不合常规,是经济词典上没有的,但吴仁宝认为它符合华西实际、有利发展就可以试行,在村民分配、村民管理、用人标准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堪称“华西特色”的乡村治理新机制,成功地破解了一系列农村发展遇到的新问题。由此看来,想发展,想成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四:另: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迅速地成长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组建了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接过了民主革命的领导权。2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思想不能指导中国革命获得胜利。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革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五:必要性可能性:P90-91, P94-96划线意义:P108-110另: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1)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2)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大大遏制了帝国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3)社会主义力量坚定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4)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内涵看: 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A、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B、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要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要解决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外,还有一个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问题。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看 ①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②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③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八: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要求。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根据客观情况的不断变化而有所侧重。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证明,必须始终注意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
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条基本经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要坚持以改革作为发展的基本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深化改革必须突出重点,分别轻重缓急,防止改革措施在时间上过于集中。改革措施要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认真考虑每项改革措施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把握好改革出台的时机和节奏。还要重视建立补偿机制,对在深化改革中利益受损的群体,要通过一定形式给予补偿。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历史经验证明,正确把握发展的速度至关重要。经济增长速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不利于深化改革,也不利于社会稳定。要坚持把稳定作为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保持社会安定团结。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要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工作,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抓紧解决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城镇房屋拆迁与农村土地征收征用中侵犯城镇居民和农民合法权益等问题。积极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不断消除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体制和结构性原因。继续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健全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工作机制,把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化解到最低程度,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九: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P190-191
7.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而是政治经济文
化落后的国家在资本主义不发达的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后不可避免的特定历史阶段。这样的阶
段具有特殊性,不具有普遍性。从中国情况来看,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走上社会
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中国是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它在各个方面,不可避免地严重遗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痕迹。其中最突出的是:社
会生产力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上民主法制不健全;文化教育科技也很落后(文
盲占人口的80%)。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还必须经
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现代化。这个初级阶段,就
是我国从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9在党和国家的这些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们国家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得非常快,特别是十五大、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它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从研究和调查看到,现在我们国家的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在国民经济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非常具有突出的作用。它表现这么几个方面:一,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数量最多的、比例最大的企业群体。二,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一个推动力量。三,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就业主渠道。四,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我们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五,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主力军,外商企业早已经是我们的外贸主力军。另外,非公有制经济在我们国家的一些地市县已经成为地市县经济发展的主体,而且也成为了我们国家欠发达地区改变落后面貌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很平等的政策,是享受国民待遇的政策。一,设立注册制度要做一些改革。二是在市场准入方面做一些改革。三是破产关闭方面要做一些改革。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落实到实处,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迈进个人创业门槛。政府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另一方面的确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更健康地发展。
10:目前我国民主还不健全,有人因此觉得社会主义民主不如资本主义,这是片面的。有人说:“民主就是„人民当家做主‟。”这是望文生义的看法。其实,“民主”的定义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与“少数人专制”相对)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民主只属于统治阶级——资本主义民主属于资产阶级(给劳动人民的福利只是缓和矛盾、巩固资产阶级专政的安抚政策,不属于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主人)是人民,社会主义民主属于最广大人民。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人权建设需要一个过程,中国的民主与人权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与中国国情结合进行改良式的发展民主、自由和人权。不过就现阶段的国情来看,人民群众的主流意愿显然不在这方面,他们更关心的是自身的实际利益,保障这方面的利益要比空谈民主和人权更有价值,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这也是对人权的一种发展和改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实:
1、将苏联的城市武装起义结合国情,总结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为我国民主革命指明方向。
2、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3、邓小平理论,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第五篇:毛概题目
单元复习二
一、单项选择题
1.资产阶级新文化开始打破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局面的起点是(B)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五四前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指向,其根本原因是(D)A.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当时北洋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
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3.中国官僚资本垄断全国的经济命脉是在(D)
A.洋务运动时期
B.袁世凯统治时期 C.段祺瑞统治时期
D.国民党统治时期 4.中共在(A)上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A.二大 B.三大 C.四大 D.一大 5.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C)A.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反蒋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B.上海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三反”斗争 C.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危机 D.民主党派的联合斗争和人民起义遍及各地 6.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的会议是(D)A.共产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B.共产党二大的成功召开 C.共产党三大的成功召开 D.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7.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C)A.三民主义 B.民本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新民主主义
8.抗日战争胜利后,中间路线的鼓吹者所主张的道路实质上是(B)
A.新民主主义 B.旧民主主义 C.帝国主义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后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是(A)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五四指示》 1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D)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工人代表大会制度 C.农民代表大会制度
D.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11.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的会议是(C)
A.八七会议 B.洛川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遵义会议 12.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共同点是(D)
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皆有各阶层广泛参加 13.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党的会议是(B)
A.瓦窑堡会议 B.六届六中全会 C.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14.下列著作中,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D)A.《井冈山的斗争》 B.《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15.抗战胜利后,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B)
A.国共两党的军队按什么方法整编 B.建立怎样的国家,两种命运的斗争 C.民主党派起怎样的作用 D.解放区的地位如何确定 16.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的是(B)
A.孟良固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陈赓、谢富治开辟豫陕鄂解放区 D.陈毅、粟裕发展豫皖苏解放区 17.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主张的论著是(C)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井冈山的斗争》 18.1920年11月,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于(D)A.北京
B.长沙
C.武汉
D.上海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是(ACD)
A.统一战线 B.独立自主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指(ABD)三者的紧密结合。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 D.根据地的建设 3.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ACD)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路线 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4.“一二·九”运动与“五四”运动比较,共同点是(BCD)A.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B.背景是面临民族危机 C.以青年学生为先锋 D.始于北京后扩大到全国
5.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有(ABCD)
A.组织纪律性强 B.革命性最强 C.集中 D.与农民有着天然联系 6.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其主要内容是:(ABC)。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C.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D.反对脱离实际以整顿党风 7.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BCD)A.独立自主原则 B.发展进步势力 C.争取中间势力 D.孤立顽固势力
8.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其阻碍主要来自(ABD)A.外国资本的压迫 B.官僚资本的排挤 C.封建思想的落后 D.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9.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ACD)A.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B.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C.维护农民基本利益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0.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几次大会战是(ABCD)
A.淞沪会战 B.忻口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E.枣宜会战 1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包括(ACD)
A.民族资产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开明绅士 D.地方实力派 E.知识分子 12.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其内容包括(BCD)A.实行减租减息 B.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C.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D.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E.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13.国共两党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正式实现的标志是(ACD)A.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 B.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 C.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D.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14.下列关于“新三民主义”叙述正确的是(ABCDE)
A.提出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B.在民族主义中增加了反帝的内容 C.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D.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E.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5.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ABC)
A.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C.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决定将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入到农村 E.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16.抗日民主政府的工作人员分配中实行的“三三制”原则所包括的人员有(BCE)A.开明绅士 B.不左不右的中间派 C.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 D.大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E.共产党员 17.“中间路线”或“第三条道路”行不通的原因有(ABCE)
A.帝国主义的压制 B.国民党的镇压 C.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D.民主党派组织松散 E.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18.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的特殊困难是(ABCDE)A.党的理论准备不足 B.中国社会封建思想的影响 C.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者大量入党,使党处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D.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
E.长期处于武装斗争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