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结号观后感
观《集结号》有感
重温这部经典影片《集结号》,在热泪盈眶的同时,以更深层的角度去理解它,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结合当今现状,对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含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片尾,集结号吹响,眼泪落下。真相大白,47个战友终于得到证明,成为烈士。
“我是中原野战军独立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连长谷子地。”无论是被误会是国民党俘虏时,还是得知独立二师已经被改编,还是最终真相大白,谷子地介绍自己总是这句话。在他心中集体是最重要的,先是集体其次是个人。生活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我们似乎变得很自私太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关心集体,或者忽视别人的感受。没有谁可以独立的存在于这个社会,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是有自己的位置,隶属于某个社会团体。认清自己的位置,以集体为中心,增强集体观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尤为重要。在一个团队中,一个集体里,我们应该把集体的利益看到最大,而不是自我。
回到影片最开始,残酷的战争,灰色的时代。团长下达命令,没有听到集结号,不能撤退。谷子地记住了命令,带领九连开始战斗,顽强的生命力让他们撑了好久。当一个个弟兄死去,被烧焦的大鹏奄奄一息地对连长谷子地说,“连长,我听到集结号了。”老谷呆住了,他问每一个人听到没有,答案是肯定的,“连长,快走吧,不走来不及了”,“指导员,我听你的,你实话告诉我你听见没有?”指导员坚定地说:“没听到。”大鹏死了,另一个战士哭着说:“连长,大鹏是想给咱九连留一个种啊!”这一幕给我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没有让人觉得战士胆小怕死,更多的是渲染了善意的谎言。最后,谷子地坚信自己没听到集结号。战士一个个牺牲,只留下他一个,得以幸存。是撤退,还是留下?谷子地记住了团长的命令,对命令绝对听从,没听到集结号就不撤退。坚守到了最后,这是对上级的听从,是纪律严明的表现。有时候,我们心中可能会为了个人私利动摇是非观,但是在集体利益面前,我们更应该做到为大局考虑,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集结号嘹亮的声音一直回荡在脑海......谷子地用尽毕生时间去寻找死去的战友们,无论如何也要把荣誉归还给这群年轻的英烈。《集结号》向我们阐述的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深深地触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每一个牺牲都是应垂不朽的。正如那句,“不放弃,不抛弃”,只要坚持到最后,总会走向光明。我们心中都应该有信念,有目标,有前进的方向。心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就会指引着你走向成功的未来。
第二篇:《集结号》观后感
人文思想的光辉——影片《集结号》观后感
strong 发布于: 2008-05-20 14:44
影片《集结号》的发行,引起了很大轰动,在这新旧交替的岁末年初成了街头巷尾、饭桌茶楼的谈资与议论的焦点。诚然,这部影片着实令人感动,感动的足以提笔释怀。
故事讲述的是1948年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逐步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时期,在一次战役中,中野独立师某团九连,奉命在某地旧煤窖处阻击敌人的进攻,以掩护大部队的转移。而撤退是以集结号为令。“不管几点钟,以集结号为令,随时准备撤退,听不见号声,就是打到最后一个人,也得接着打下去”。影片就在这样的前提下拉开了悲壮的序幕,塑造了以连长谷子地为代表的英雄群像。
影片的成功彰显在两个方面: 一是这场阻击战的演绎:真实,残烈,血腥。当然,创造这些要素的条件是技术手段的创新与视觉艺术的极美,无论是枪炮场面清晰而又真实的刻画,还是战争残酷而又血腥的表现手法,至少这样的战争场面提升了影片的品质。这在我国以往的战争影片中是没有的,是一次尝试与突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尽管很多场景看起来很像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很多人不以为是,以为在炒别人的冷饭,但我以为这只是借鉴,不是抄袭。艺术从来不会在借鉴的范畴内阻隔创作的再发挥,就像贝多芬之于勃拉姆斯,虽然后者的风格借鉴于前者的艺术灵感,但并不影响他仍然成为一代大师。至少在战争影片这一领域,美国有斯皮尔柏格,中国有冯小刚。一味指责导演的机械妨效是固执而苛刻的。
二是战后的唯一幸存者连长谷子地,在重返旧战场时,由于部队番号的更改,对牺牲战友被归类为“失踪”这一现实,寻求说法,恢复名誉的苦苦追寻和对其最终的历史评价。
前者表现的是影片的技术问题,后者则是影片的思想内涵。两者的结合,才是我们所称为的大片。
永垂不朽的英雄事迹固然可歌可泣,但令人感动并释怀的场景更在于影片后半部分述说战后对人物的历史追问。有几个场景可以追述的。一是旧战场已变成煤窖,谷子地回到此地以一人之力吃住在煤窖,为的是天天挖掘煤矿找寻战友的尸体……一片若大的墓地,墓地上竖着的木排上写着“无名”,明明是爹妈给起了名的,怎么就成了无名无姓的呢……他们本应该是烈士,怎么就了失踪了呢……这才是影片要揭示的主题——人文主义思想,尊重生命,还生命以尊严。据我所知,为这部影片落泪的人往往就是因为这一部分。因为在进入电影院之前,关于战争场面的残烈,各类媒体的宣传就已经让我们有了足够的心理承受力。而对后半部分人文关怀情节的呈示,却毫无准备,加上前半部分壮烈、血腥场面的铺垫,才使观看者荡气回肠,哽咽在喉,热血贲张。我相信,只要是内心对生命充满热情的人,无不为这一组组场景而动容而唏嘘而泫然……
什么是人文思想,人文思想到底包含了什么,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认为,人文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道精神、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而对生命的尊重,并维护其尊严,则是人文思想的核心。可见,一个民族如果背弃了这样的文化命脉的守望,她拥有的生命热源即便充满动力,也是被扭曲的,即便外表强势,也难掩内在的脆弱。何况我们还处在一个相对浮燥的经济转型期,更应该守望人文主义的道德底线。从这个角度说,影片对于当代社会无不有着深刻的警世意义。
集结号最终没有吹响,从战役的战略角度,或许根本没打算吹响。由于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了整个战役甚而是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这无可厚非,战争总是要牺牲的。英雄虽然已经倒下,但幸存者岂能为之再次落泪?他们的躯体不应该长埋于煤碴之下,他们的墓碑应该有自己庄严的名字,他们更不应该成为成千上万个部队减员的长卷名单中,归属失踪的一群。
冯导把这一人文思想的渲染放在一个战争影片的背景下无疑有其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因为战争往往视生命如草芥,战火一开,无数个生命倒下,一场战役下来,数以万计的铁血男儿瞬间消失,何况故事讲述的只是一个区区47人的连队。然而影片的震撼力也就在这区区47人的身上作了一次现代思维的顿足,时代强音的呐喊,人文思想的光辉也在战争硝烟后的晴朗天空勾勒出一道清晰的闪电。
前两年有新闻报道说,美国政府不惜花重金派员进驻我国云南,寻找二战时期在中国作战的“飞虎队”成员的遗骸,其政治意图所表现的人文关怀不言自明。尊重生命个体,往往是民主社会的共识。而中国以往的历史无论处在哪个战乱时期,在人文思想的领域略显空泛与单薄,对认知生命个体的思维逻辑有着太多的草莽与匪气,缺少齐整的强健意识和高贵气质。
集结号终于在影片的末尾吹响,这是最后一次集结,是灵魂可以安息集结。46具共和国灵魂终于静卧在了庄严的墓碑中。一组方队士兵鸣枪致意,悲怆肃穆……这是英雄的灵魂,这是共和国的烈士,这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容不得有半点的疏漏与懈怠。
冯小刚在接收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记者王志的采访时说:“哪怕我们的战士再草根,那也是一条生命,要有个说法”。如果我们的电影导演们都有这样勃郁和疏朗的人文关怀情结,那是我们民族的幸事。毕竟在今天,传媒的作用指向着一个文明群落的文化走向,而电影更是容易渗透的大众媒介。
而当一个以文化为旗号的金融企业,将传统的信贷模式悄悄注入这样一部电影的时候,她的实际收益已不仅仅是账面利润,而是应该接受全社会的敬意!
第三篇:《集结号》观后感
《集结号》观后感
10外秘(2)班11号刘思远
看完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致命的“真实”,一点假的没有。看到这句话,你别以为<集结号>是我看过百部爱国主义电影后的第一部电影,围绕着“真实”这个主题,我来说说自己看过<集结号>的感想。
电影总的来说是分为两部分,准确的说是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开头的巷战,开头就抢得头彩,让观众感觉中国的战争题材也可以拍成像<兄弟连>这样的效果。开始就要吸引观众,这是一般战争片惯用的手法,任泉的死已经起到了这个作用。第二部分就是阻击战,我认为这段投入的就是不如第一部分了,但这段是整个故事的起因,电影让所有的观众与连长谷子地共同经历了这段惨烈的30分钟,让观众的心与谷子地连在一起,为后来“真相”之路给观众的感动奠定基石。
先说说前两部分吧,虽然相比<兄弟连>这样的经典还有相当之多的不足,差距很明显。还有很多网友们提出电影相比真实战争的“硬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电影在描绘战争场面的进步,这里我要说的是,真实的战争不一定给观众以震撼,要想渲染出电影要表达的效果,就得放弃一部分真实,在这点上要找个平衡,让场面又不失真实,还要达到电影的表现力。所以那些说电影中那些不真实的朋友,希望你们明白,你们看的是电影,不要过分的较真。如果真要较真的话,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电影可言了!
过了前两部分,我把后面的故事列为第三部分,其实就是张涵予一个人的电影了,从朝鲜战场开始吧,谷子地在医院里对于47名兄弟白白牺牲这事还没完全放在心里,所以从邓超出现后,他还一如既往的当他的兵,当他手按地雷的最后时刻,他想到了47名弟兄,然后到他们那个世界去。
故事的真实性从朝鲜战争结束后表现了出来:所有的人物的语言行为都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电影给人的感动也是从观众与谷子地共同经历了那场浩劫,产生共鸣之后与和平时期现实的对比所表现出来。这才是电影真正感人的地方。
回到“地方”之后,谷子地看到了“烈士”与“失踪”的从待遇上的差别。这点估计大家都明白,“失踪”就意味着逃兵,虽然都是人不在了,但这与烈士是本质的不同。这在点上,以中国的国情,老百姓按失踪和烈士名单分粮,有些人为自己亲人因“失踪”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气恼。所以谷子地决定为他47名弟兄找回应该有的荣誉。
于是他带着,那个金存的遗孀,去找了邓超。这里邓超已经是团长了,这个团长可以说是当时那个年代,那个地区的“总统”,当时就是那样,打过仗当地方守卫的军官就是那个地方的最有权力的人,所以邓超当时表现的就是,“在这个地方,我就是老大,现在谷大哥来了,以后我照你!”这样的气质。然后就是上面开始核查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这里,那两个官员所表现出来的官僚主义作风,说出来的话:“我们也要层层审批”都是解放后很有代表性的官腔。电影到了这,相信之前与谷子地共同“浴血”过的观众开始为谷子地鸣不平了,也开始掉眼泪了。可见第二部分的表现力是非常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求上级不成的情况下,谷子地只能自己去找,自己去把他们挖出来。到此,电影就已经完全靠张涵予一个人撑着了,我觉得张涵予将来很难超越谷子地这个角色,表现的太到位了。直到找到了当初那个吹号的警卫员,所有人才了解了整个事件的真相。连长终于为这47名弟兄正了名,让他们得到了应该得到荣誉。影片的结尾,连长向上级汇报了任务,述职之后,集结号响起。这个故事算是圆满的结束了
第四篇:集结号观后感
电影《集结号》观后感
这个假期,再次重温了这部经典的影片《集结号》。这次是以更为成熟的心态去观看了这部影片,也有了很多新的感触,多了几分更为深刻的思考,对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集结号吹响,眼泪落下,电影落幕,震撼了每个人的心灵。剧中,被烧焦的大鹏奄奄一息地看着老谷说:“连长,我听到集结号了。”老谷呆住了,他问着每一个人,答案是肯定的,“连长,快走吧,不走来不及了”,“指导员,我听你的,你实话告诉我你听见了吗?”指导员坚定地说:“没听见。”大鹏死了,另一个战士哭着说:“连长,大鹏是想给咱九连留个种啊!”这一幕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这不仅没有让人觉得战士是胆小怕死的,更多的渲染的是善意的谎言,演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在临死前的最真实的想法,想让自己的战友活下来,想要给九连留下生命。
幸存的谷子地在之后寻找牺牲战士的骸骨的一幕幕,让人为之动容,他设法加入解放军炮兵部队,跟随队伍的步伐南征北战,他生存的唯一动力只是为死去的战友找回应有的荣誉。即使时光飞逝事过境迁,即使历史已渐渐被人淡忘,那刻骨铭心的兄弟情谊却丝毫不减,在谷子地的脑海里,永远鲜活的是自己那些兄弟们的影像。当他终于回到当年发生血战的旧窑场,却发现战场遗址已因煤矿开采而面目全非。除了谷子地之外,没有人知道,甚至没有人相信就在这个窑场下面,躺着几十名壮烈牺牲的战士。谷子地发疯似的挖掘如山的煤矿,无论如何他都要让真相大白。
最终经过谷子地的疯狂寻找终于找到了他的47个弟兄。谷子地和他的47个战友一同被授予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至于到底有没有人吹响集结号,团长的警卫员说出了这个秘密:当年大部队转移的时候,团长根本没让号手吹号,当时已经决定用一连的牺牲去换取大部队的安全转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团长仍然为自己的决定内疚忏悔。记得第一次观看时,我并不能理解团长的做法,但是这次不同,舍小家,为大家,舍弃小我,保全大我的想法环绕在我的脑海里,在当时的情形下,这也许是团长所能想到的最合适的拯救大部队的做法了。虽然内心万分的沉痛,他也知道会有怎样的结果,但是也只能这样做,来保全大部队的安全转移。
集结号为我们阐述了情同手足的兄弟情,谷子地用尽毕生的时间去寻找死难的战友们,无论如何都要将荣誉归还给这群年轻的英烈。告诉我们,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也告诉我们,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会支撑着你走向成功,达到目的。
第五篇:《集结号》观后感
《集结号》观后感
战争,犹如一场死神的盛宴。一旦踏上战场,就等于随时准备献出宝贵的生命,然而对于谷子地来说,还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就是属于九连47个弟兄的崇高荣誉。他用尽毕生的时间去寻找死难的战友们,无论如何都要将荣誉归还给这群年轻的英烈。
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空前惨烈。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受了一项阻击战的任务,他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如果集结号不吹响,全连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座废弃的旧窑场里,47名战士奋勇厮杀,终究火力悬殊寡不敌众,谷子地亲眼看着战友们一个个死去却无能为力。排长焦大鹏是谷子地的左右手,他在临死之前说自己听到了集结号响,让谷子地带着仅剩的几个弟兄撤退,战士中有人附和有人反对,大家对此产生了分歧。谷子地此时发现友邻部队早已撤退,他怀疑是自己忽略了号声,导致战友们枉送性命。强烈的震惊和内疚之下,他携带炸药包奔出窑场只身前往敌军战壕。其余战士最终全部阵亡。谷子地受伤后却被解放军当作敌军士兵俘虏。在后方的医院里他才得知,自己原来的部队番号已经取消,他不仅难以证明自己的真实身份,甚至战死的46个弟兄都将被视为失踪者„„谷子地设法加入解放军炮兵部队,跟随队伍的步伐南征北战,他生存的唯一动力只是为死去的战友找回应有的荣誉。即使时光飞逝事过境迁,即使历史已渐渐被人淡忘,那刻骨铭心的兄弟情谊却丝毫不减,在谷子地的脑海里,永远鲜活的是自己那些兄弟们的影像:王金存,焦大鹏,姜茂才,吕宽沟„„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与谷子地一样执着寻找的还有孙桂琴,指导员王金存的妻子。直到遇到谷子地,她才确信自己的丈夫早已战死他乡。蒙受冤屈的两人有着共同的哀伤与信念,他们一起踏上了求证之旅。谷子地把孙桂琴介绍给自己在炮兵部队时的挚友赵二斗,见证他们喜结良缘。
几十年后,他才得知,三团团长刘泽水早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团长的警卫员小梁道出了秘密:当年大部队转移的时候,团长根本没让号手吹号,当时已经决定用一连的牺牲去换取大部队的安全转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团长仍然为自己的决定内疚忏悔。老谷最终原谅了团长。
当他终于回到当年发生血战的旧窑场,却发现战场遗址已因煤矿开采而面目全非。除了谷子地之外,没有人知道,甚至没有人相信就在这个窑场下面,躺着几十名壮烈牺牲的战士。谷子地发疯似的挖掘如山的煤矿,无论如何他都要让真相大白……
1958年,终于在这一年,人们在废旧的窑场里发现了47俱革命烈士的尸体。终于谷子地和他的47个兄弟听到的晚到的“集结号”的号角声……
“爹妈都给起了名了,怎么全成了没了名的孩子了……” 这是谷子地站在无名烈士墓前说的一句话,这就是战争给我们留下的,生命是那么的脆弱,在我们还没来得及惋惜时,就悄然消失在黯淡的星空中了……剧中王金存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因为曾经在战场上落跑的他,留给人一种胆小懦弱的感觉。但当焦大鹏烧伤快死时说听见了集结号,所有人都明白,他希望剩下的弟兄能够活着离开,此时耳朵不灵的谷子地问向了王金存,他说没听到,不敢想象他说出这句话时是用了一种怎样的勇气,因为当时只剩下15人了,这也同时意味着他们将血战到底。无法忘记姜茂才抱着炸药包同坦克同归于尽的画面,无法忘记焦大鹏为了毁掉坦克被酒精烧灼的场面,无法忘记革命烈士就这样一个一个在我们的面前倒
下„„是他们用革命的鲜血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逝去的不会再回来,曾经走过的也只是曾经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加应该珍惜今天,把握明天。
10物流管理1班号 张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