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革开放30年成就
浅谈改革开放
有些人认为现在社会上出现的贫富差距问题,腐败问题,毕业生找工作难问题,诚信缺失问题等是改革开放造成的,所以改革开放是坏事情。但是对是错,我在此暂不下定论,先看一下以下事实及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进程,的确,是有一些显而易见的弊端问题也随之而来。
贫富差距尤其明显,经济的高速增长,贫富差距问题却日益加深。接着,腐败问题,经济发展处在转型期间势必存在许多漏洞,行政权力的过多介入就容易造成权钱交易,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一些政府官员抵制不住诱惑,便陷入其中。还有就是就业难问题,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面临经济放缓、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结构性矛盾突出三重压力。再有,诚信问题,当今社会,缺乏诚信的现象和我们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等等。的确,这都是事实。但是,你们把这些一系列的问题的根源归结到改革开放,却是过于的极端,然后又进而的否定改革开放,这更是一个很愚蠢,很愚昧的想法。首先,贫富差距并非都是不合理的。“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而且,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想,我们都还是穷人,就又回到以前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年代,然后就一辈子落后挨打,毫无翻身之日。
接着,腐败问题这些现象是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将腐败现象完全归罪于改革开放,因为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之所以叫做改革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近两年从上到下的反贪政策也让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反腐的决心,只要我们的大方向是对的,人心是凝聚的,措施是持久的有效的,就一定能合理处理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再者就业问题,我觉得就业问题应该先从自身出发,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多加强社会实践,正确就业定位等等,而不是一味的埋怨社会。
社会诚信的确很严重,但把其全归结为改革开放,却很不明智。如果我们加大力度监管打击非法分子,可以有效地控制这种风气,等等。
所以,综上所述,把众多社会问题的根结都归结为改革开放,并否定改革开放,显然是错误的。最后的最后,我再简单列举一下,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众多成就及变化,以证明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最综合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全球最快的增长。
2、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
3、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4、产业结构明显升级。
5、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6、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过去,我们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与我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极不相称。现如今,我们在世界的地位日益提升,并扮演着重要角色。
所以,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堪称世界经济奇迹。概括地说,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结构明显改善,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我想,这才是改革开放的真实反映,而不是片面的只抓住一些问题不放,很明显,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成就众多,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们肯定还停留在旧社会的年代,还为吃饭难着急。而那些抓住几个问题就否定改革开放的,注定是错的。根据以上讨论所述,改革开放利远远大于弊,毫无疑问,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第二篇: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
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
首先,请大家看一组图片。衣 食 住 行 用 娱乐
“三大件”的变迁:20世纪50年代——手表、自行车、收音机;20世纪70年代——洗衣机、缝纫机、照相机:20世纪80年代——冰箱、彩电、录像机;20世纪90年代——手提电话、空调、音响;新世纪——楼房、电脑、私家车。
从以上对比的图片看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下面,我将从6个方面谈一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
一、改革开放推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
1978年5月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思想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号召人们彻底打破思想枷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上,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正是由于有了这个转变,才可能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改变封闭半封闭的状况,进而迎来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内核,为我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不竭的思想理论活力源泉。
二、改革开放推动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就在农村和局部地区铺开,农村生产力迅速得到解放,农产品日渐丰富,但城市经济因延续计划管理体制未见大的起色。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此后,经过不懈探索,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5个主要环节,同时要求围绕这些主要环节,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要求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性地明确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对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的认可,也是使市场经济规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起点。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背景下,尽管面临下行压力,中国经济却再上新台阶,过去五年年均经济增速超过7%,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五年来,中国经济平均增速超过7%,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韧性增强。
三、从环境问题大国到美丽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然而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生态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垃圾处理、土地荒漠化和沙灾、水土流失、旱灾和水灾、生物多样性破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其他国家针对中国的环境问题发表了“中国生态环境威胁论”,提出了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付中国的新遏制策略。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在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是美丽中国的显著标志。
一系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美丽中国建设保驾护航。美丽中国的绚丽画卷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四、改革开放推动国家从人治走向法治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传统。坚定走依法治国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时,邓小平同志就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 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以前,不管办什么事,都是人说了算,可现在不同了,是法律说了算。
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深化司法改革、建设法治国家做了全局性部署,其中提出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
此外,近五年来,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多种手段,重拳打击多种违法案件,守护了百姓的安宁,维护了社会的治安。
对于政府和执法机关,全国所有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均已公布,明确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厘清权力边界。
五、改革开放推动中国从闭关锁国转向全方位开放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一阶段的对外开放,引进了大量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使国内商品市场丰富和繁荣起来,使市场因素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上升,有力冲击了计划经济的樊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后,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扩大,由沿海地区迅速向内陆腹地拓展。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六大以后,我 国吸收利用外资从弥补“双缺口”为主转向优化资本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转变,利用外资实现新发展,规模和质量全面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不仅仅在局限于引进来,更拓展到了走出去的高度,“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亚投行的设立、G20峰会的召开都表明,中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1、“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 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2、G20峰会
20国集团,又称G20,它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12月16日在德国柏林成立,峰会旨在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作为G20峰会峰会的成员国,积极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的平台。
杭州在2016年承办了G20峰会。
3、APE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区内各地区之间促进经济增长、合作、贸易、投资的论坛。亚太经合组织总人口达26亿,约占世界人口的40%,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超过19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的56%,贸易额约占世界总量的48%。这一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亚太经合组织在推动区域和全球范围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
4、亚投行
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建立亚投行,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宗旨是为了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 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总部设在北京。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目前成员总数增至87个,成员从亚洲拓展至全球。截止2019年底,共贷出42亿美元,投资项目从贫民窟到地铁均有覆盖。
5、雄安新区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于河北省保定市内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观看《雄安新区》介绍片
6、海南自由贸易港
2018年,国家把海南确定为自由贸易港,这是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关键节点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让海南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2017年,海南省入境游客人数突破100万人次,提前三年实现2020年目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9.5%。在全球经济衰退,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化的领军者、推动者,这在4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六、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转向小康。
改革开放改变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状况,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
改革4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出大幅度增长态势。从1978年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3361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12363元。居民消费结构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从1978年的57.5%和67.7%下降到2016年的29.3%和32.2%,人民生活从满足于吃饱穿暖转变到更加注重个性和享受的多层次消费。居民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4年的75岁。
第三篇:改革开放30年成就
扬帆力排千重浪勇立潮头领风骚——枣矿集团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纪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展现新作为、推动新发展的根本思想武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应历史潮流,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写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篇章。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
成就。进入新世纪以来,枣矿集团沐浴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克难制胜、锐意进取,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从低谷中强势崛起,演绎着老国企跨越腾飞、引领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华彩乐章,走出了一条艰辛创业、创新创造、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追求卓越的希望之路。
**矿区具有130年的开采历史,百年风雨历程,既有为中华民族工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辉煌,也曾一度陷入生存危机的低谷。上世纪九十年代,枣矿集团在全国煤炭行业率先走向市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长期积淀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加上国内外经济环境和矿井衰老、观念陈旧、体制不适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陷入生死存亡的抉择。当时东部7对矿井资源枯竭,产量低,成本高,入不抵支,西部新井开发因资金短缺而停建,全公司原煤产量徘徊在800多万吨;到1999年底,企业潜亏10多亿元,内外债合计高达30多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1%。职工连300元生活费都不能按月兑现,企业生存发展举步维艰。
2000年初,时任淄博矿务局常务副局长的江卫同志调任枣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走马上任后,江卫同志率领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矿区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短短八年,走上了由扭亏脱困、让职工“吃上饭”,到加快发展、让职工“吃好饭”,再到追求卓越的跨越发展之路。2007年毛煤产量完成2180.35万吨,实现总收入207.23亿元,上缴税费24.59亿元,职工人均收入35000元,分别是1999年的2.33倍、7.75倍、9.56倍、5倍。全公司安全形势持续好转。先后被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授予“全国典范企业”,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全国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企业文化优秀企业、全国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名列中国企业500强、中国纳税100佳、中国煤炭100强、山东工业企业100强。
观念革命打破发展桎梏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说:“思想观念可以改变历史的轨迹。”
矿老人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思想僵化、管理粗放、包袱沉重、人心涣散,是2000年前枣矿集团的真实写照。可以说,当时的**矿区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观念问题是制约枣矿发展的最主要、最致命的问题。”江卫董事长一针见血地指出。
2000年上半年,矿区上下展开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江卫董事长亲自撰写《**矿业新闻》报评论员文章,提出“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号召大家打破“等靠要”思想,从迷惘和困惑中摆脱出来,振作起来。
2002年、2003年,针对矿区部分干部形势稍有好转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发展意识不强和对深化改革产生畏难发愁情绪等实际,又开展了新一轮的实践“三个代表”、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学习教育活动。
同时,大力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先后实施了以煤炭销售、物资供应、财务和资金统一管理和分别独立核算为主要内容的“四统一分”管理机制,解决了一些领导干部政令不畅、二级单位各自为政和企业“集而不团”等问题,开展了干部人事、劳动用工、工资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实施了产权制度、债转股、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关井破产等改革创新举措,加强了企业诚信建设,建立了风险防范机制,增强了企业的宏观调控力和市场竞争力。
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和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解开了束缚在矿区干部员工头脑的“紧箍咒”,打破了员工思想上的坚冰,为枣矿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多元俱兴筑牢发展基石
优先把主业做强做大,以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江卫董事长指出:“要迅速解决**矿区30万职工家属的吃饭问题,必须首先尽快把煤炭总量提上去,这是立足之本、发展之基。”于是,重新启动因资金匮乏已搁浅两年的新安煤矿,公开竞聘项目负责人、推行业主负责制,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2000年,原煤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圆了枣矿几代人“千万吨大局”的梦。
2003年,乘借全省上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滚滚春潮,启动了新安矿改扩建、新建新源井、滨湖矿和新安铁路专用线、田陈北七技改等重点工程。新源井、滨湖煤矿,分别用18个月建成投产,打破了全国同类型矿井建设纪录。与此同时,又先后在安徽、云南、贵州、内蒙古等地,进行了煤炭资源开发。国外发展现已涉足美国、加拿大、泰国、印尼等国。枣矿集团在外部拥有的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
近几年,按照环保节能好、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两好两高”指导原则,先后建成了6座发电厂,建设年产1200万
条子午轮胎、年产200万吨煤焦化、18万吨甲醇、亚洲最大的16万吨苯加氢、1.5万吨白炭黑等一大批重点项目。以煤炭为基础产业,以煤化工、电力、机械制造为支柱产业,以建筑建材、矿井建设包括工程设计监理和地质勘探、物流贸易、生物化工、森林采伐及木材加工、造船水运为支持产业的“136”产业格局初具规模。
循环经济提升发展能量
枣矿集团把发展循环经济摆到战略位置,充分利用产业优势,着眼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着力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延伸煤炭产业链,大力发展“煤基多元化”产业集群。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枣矿集团率先提出并实施了节能减排“3341”工程,即:强力推进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三零”排放,余热、余汽、余温“三余”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四能”开发和沼气技术开发利用。矿区电厂均安装了脱硫设施,实现了达标排放。完成了锅炉烟道节煤器改造,淘汰高耗低效设备247台,推广应用节能灯具4.6万只。建设了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矿井水处理厂;风力发电在集团公司本部和日照森工公司得到应用。利用煤矸石电厂冷却水资源、破产矿井闲置场地,进行中华鲟、观赏鱼、长毛兔等养殖,并推行了蔬菜种植和商业化养殖,使昔日的污水塘变成了鸟语花香的休闲家园。
全面实施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确立了以消化全部低热值燃料为目的,煤电一体化经营的电力建设思路。投入1.6亿元,建成长达156千米的内部电网,2007年累计增收节支电费3.8亿元。矿区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三零”排放目标已全部实现。目前,枣矿集团以煤—电—汽能、煤—焦—化工、建筑建材环保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初具规模。
大力倡导绿色开采和清洁生产新理念,利用矸石回填塌陷地复垦造地。2007年底西部新区7对矿井实现“矸石不上井、用矸石置换煤炭”。依托水煤浆技术建成水煤浆发电厂,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洁净煤发电技术推广项目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煤泥水煤浆的开发与燃烧热电联产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煤矸石煤泥煤气综合利用工程”分获山东省政府首届重大节能成果奖和优秀节能成果奖。
科技创新助推发展动力
针对全国薄煤层占煤炭总储量的20%,而缺乏安全有保障、生产效率高的开采设备的实际,2003年,枣矿集团率先成立了全省首家省级综机装备研发中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套zy2400支架及三机配套当年成功诞生,并成功应用于煤炭生产。比传统炮采工作面生产效率提高了8倍,资源回收率达到97%,创出了全国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年产百万吨以上的新纪录。
原煤炭部副部长、煤炭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濮洪九在视察枣矿时感慨地讲到:“薄煤层开采,原煤炭部动了不少脑筋,没有办法解决,你们的薄煤层综采装备及工艺成功研发应用,这是一个创新,带来了机械化,带来了效益,带来了安全,走上了用人少、效益高的路子,我很震惊,这是很大的贡献。”
为提高煤矿机械化开采程度及安全系数,成功研制了适用于开采0.6—1.1米煤厚的“极薄煤层智能化高效开采装备”,采用智能计算机控制、信息传感等技术,可实现工作面无人值守。自主研制的集自移、旋转、机械手、液压四项专利技术于一体的zklgs-300系列高效采煤机成功应用。目前,枣矿集团自主研制的zy2000、zy2400到zy6600等15个系列支架,实现了综机成套装备国产化、系列化的目标,满足了厚、中厚、薄、极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的需要,并成功打入省内外市场,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建立完善了安全数字监测监控、闭路电视和通讯于一体的“三网”系统,实现矿井生产系统遥测、遥控、遥试和遥调,新建矿井主动力系统数字化集中控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枣矿集团共有百余项成果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两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奖。2007年,有两项科技创新项目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首批启动计划,18项技术创新项目列入山东省技术创新计划。
文化管理铸就发展之魂
枣矿矿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近几年,枣矿集团按照以文化力激活生产力、提升竞争力的总体思路,以塑造员工共同价值观为目标,大力实施文化强企战略,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以强势执行文化为核心、以“三基”(基础、基层、基本功)、“三化”(准军事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精细化考核)、“三个亮点”(质量标准化、企业文化、环境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独具特色的“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三基九力”、“五精、十美”、“严管+真爱”安全文化、编码管理、手指口述操作法、自觉+制约”自主管理、“六精”和谐卓越管理等创新体系的研究探索,丰富和完善了“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的内涵和外延,提升了枣矿文化品牌的软实力,促进了矿区又好又快、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三基”、“三化”、“三个亮点”三者既独辟蹊径、自成系统,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像踏实有力的“三足”承载起枣矿管理文化的“大鼎”。“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成为抄不走、拆不开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独有的品牌优势,成为滋养企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源泉。近几年,来自国内外、行业内外7万多人次到枣矿参观考察。枣矿的企业文化引领全煤炭行业,辐射社会,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以人为本高奏发展和弦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首先是安全发展;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安全是最大的以人为本。近年来,枣矿集团始终把安全作为“天字号”大事,把实现安全生产作为第一社会责任和职工最大的福利。围绕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率先把准军事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精细化考核引入安全质量管理。在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推行了“精益生产”。借鉴上市公司运行模式,在国内首创了安全质量管理模拟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联股、联利、连心。实施推广了安全质量流程控制、岗位隐患防控、人体生物节律管理、360°安全管理文化、安全奖励储蓄制等100多项安全管理创新成果,全面进行了井下采区和人员的优化整合,落实了安全隐患闭合管理。通过严流程、严细节、严小事,优化开拓布局、合理集中生产,提高矿井机械化程度,推行“4.6”作业制、井下限员挂牌,规范劳动定员管理,提高了安全保障水平。
2007年9月,时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的李毅中在深入枣矿井下检查后高兴地说:“枣矿是百年老矿,条件很困难,取得这样的成绩,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国家煤监局赵铁锤局长讲:“枣矿集团在安全生产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国有大企业、国有煤炭企业的‘领头羊’作用。应该说是一面旗帜。”省长姜大明讲:“全省各个煤矿如果都是枣矿这样,我们作为省里的同志就放心了。”
为建设富美和谐新枣矿,枣矿集团按照“安全形势稳固、文化先进繁荣、生活秩序井然、环境整洁优美、职工安居乐业”的愿景,确定了和谐矿区建设的十大目标、六项原则、十大体系,开展了“和谐杯”竞赛活动,矿区上下营造起了共建共享和谐矿区的良好氛围。开展了廉洁文化年活动,实施了廉洁文化“六进”工程,促进了矿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好转。按照“全员培训、全员考核、持证上岗”的工作要求,组织编印了文化知识、法律法规、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教材,实施员工素质登高工程,有效地推进了员工知识更新。
高度关注民生,从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新增住房面积804767平方米,解决子女就业12523人,定期为职工健康查体,实施放心水工程,让职工喝上放心水、直饮水。尤其注重关心弱势群体,集团公司于2005年率先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立了“枣矿情暖万家基金”,自2003年以来,共用于困难帮扶、特困救助、金秋助学资金达3912.38万元,体现了发展为职工、发展靠职工,发展成果惠及职工群众。5.12汶川地震后,枣矿集团先后捐款近2000万元。荣获“全省最具爱心企业”、“山东省依靠职工办企业先进单位”。
追求卓越再创发展伟业
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的发展理论,只有依托思想解放的推动才能展现强大的生命力;思想解放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只有落实到科学发展的实践中才能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枣矿集团八年的发展实践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体现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拼搏精神。短短八年,枣矿集团从低谷中崛起,在困境中奋进,发展质量一年比一年好,发展速度一年比一年快。短短八年,枣矿集团强势崛起,惠及职工,辐射周边,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对接了山东省“一体两翼”整体布局、鲁南经济带建设,社会效益显著。短短八年,枣矿集团由一个靠吃国家补贴过日子、欠缴巨额税金、负债累累的穷企业,发展成为“全国典范企业”。原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原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省长姜大明等领导分别对枣矿取得的发展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
扬帆力排千重浪,勇立潮头领风骚。党的十七大强调:“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丰富经验和重要结论,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十七大的战略部署,枣矿集团决策层定位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创新、不断超越,深入推进大集团、走出去、资本运营、科技兴企、文化强企五大战略,持续创新增活力,卓越管理谋发展,立足省内做优,走向全国做强,冲出亚洲做大,迈向世界做久,奋战五年到十年,以更好的发展质量、更快的发展速度,将枣矿集团打造成产业结构合理,综合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率先在全煤行业建成安全形势稳固、文化先进繁荣、生活秩序井然、环境整洁优美、职工安居乐业的富美和谐文明矿区。站在新起点、展现新作为、再创新佳绩,勇往直前、拼搏奉献的枣矿人,正向着建设“强而精、好而优”的富美和谐新枣矿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再创由典范企业向卓越企业新跨越的发展伟业。
第四篇:改革开放的成就(范文)
自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我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党的十三大上更是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我国成功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在经济飞速发展之后实行了有效的宏观调控使经济软着陆。实践证明我党的决策和领导的正确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978年我国的人均GDP为381元,在当时约合149美元;而2007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上升到了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飞速提高:1978年的中国相当贫穷,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57.5%,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更是高达67.7%;到了2006年我国的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35.8%,下降了37.7%,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43%,下降了36.4%。正因为有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物质保障,奠定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基础,才有了今天我们的好生活,也促成了政治、外交、科研等各个领域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使我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解放出来,成就了中国今天的辉煌。回顾当初那段历史,我们顶住了国际压力,打破西方“制裁”,并和昔日的对手美国、欧洲等国家积极建立了外交关系,发展睦邻友好,营造有利的周边环境,同时以一个负责人的打过的态度广泛参与各种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让世界更加了解了中国,认识到了中国的崛起。08年年初的雪灾和汶川地震中政府迅速反应,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了最小,现在正在上演的金融危机,中国也负责任地参与应对,和其他国家一起努力稳定金融市场,将金融危机的损失降到最低.
第五篇:改革开放30年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成就
一是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统计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一九七八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十亿美元,二00六年末已突破一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二00一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截止到去年,中国
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贸总额位居全球第三。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二是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30年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
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三是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中国基本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共识开始形成。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承认乐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表明,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委员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亲身经历者和思想推动者,同时也是这段历史最敏锐的审视者和最深切的感悟者之一。对于改革开放,厉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三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完成了三件事。“第一个是农村的家庭承包制,第二个是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证券市场,第三个是民营经济的兴起。”农村家庭承包制这一制度变革的主要贡献,是在当时条件下,通过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来促进农民的生产,从而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们进行了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由于股份制改革的推进,中国有了证券市场。尽管在当时它还是很不完善,但毕竟为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和证券市场开辟了道路。尽管股份制曾经受到过各种怀疑、甚至责难,但中国的股份制、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终于取得了成就。对于民营经济,厉以宁指出,虽然当初出现时也是面临各种责难,不过在民营企业不断成长以后,大家真正感到民营企业的确至关重要。就业问题是谁帮助解决得最多?是民营企业,70%以上的新增劳动力岗位是在民营企业中,很多城市中的税收主要是民营企业提供的,我们的出口中也有不少是民营企业发挥的作用。民营经济的兴起调动了
许多人创业的积极性,这对长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锁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开放是什么?开放就是自主、自发地接受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则,并以此克服自身传统的特殊规则的缺陷,使其更好地推进国民福利的增加和国家的富强。而真正的对外开放,不仅要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学习西方文明,进行制度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的重要性有时要远大于改革。中国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通过相互学习,使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视野更加开阔,开放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加入WTO后,我们
已义无返顾地回归到世界主流文明中,以一个主权国家的承诺和信用锁定中国改革发展的道路。
经验:
1.30年思想解放或理论创新的主要经验,就是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重大思想和方法。
2.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经过30年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极
大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得以完善,社会经济系统的活力和效率不断提升。
3.我国的发展得益于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所产生的激励和效率。市场化导向的改革以及中央和地方机制的理顺,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内在动力;经济系统引入内在激励机制,使得经济效率大
大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动力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我国的发展也得益于对外开放进程中的学习模仿效应。对外开放不仅大量引进了外来投资,直接弥补了我国资金不足的问题;更为中国经济融入全球体系,学习全球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以及理念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机会。
5.我国的发展同样得益于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政府作为改革的发动者,不仅制定改革发展的规划和实施计划,还是经济社会资源的积极动员者,能有效避免单一市场调节所带来的无序等问题。同时,在参与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过程中,政府能充分重视和吸收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以及一切先进的国际经验,从而推动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效减少了失误。
6.最后必须指出的是,我国的发展也得益于渐进式改革所产生的稳定社会效应。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得改革没有引起大的经济破坏和社会震荡,从而为改革顺利推进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首先说吃,民以食为天。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而现在的价格在1.30元左右,上涨了接近8倍。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到现在的平均6元,上涨了7倍还多。牛羊肉的价
格至少达到10倍以上,食用油的涨幅大概也有7倍多。想一想,真的是很吓人啊。
其次谈谈穿吧,现在一套象样的衣服怎么说也得一二百以上吧,30年以前,20元以内就可以
解决问题。所以,衣服的价格相对于那个时代上涨了18倍。
下面这个题目就是住。30年前的住的都是土房平房,烧的都是木材和煤炭,对环境污染很大。
再看现在,家家都步入了电气化时代。都喜欢使用对大气没有污染的燃料。
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转变,以前,大人们不重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现在,每家每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进大学校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农民,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
再下面的题目是行,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有人开私家轿车,当然,也有人爱坐出租车。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车,30年前的车票5分钱,现在的车票是1元,整整上涨了20倍。
吃饭穿衣住房出行分析完了,我们来谈谈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30年以前我们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工人看病都是单位报销,不用花钱,农民有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等,看病也基本不用花钱。那么,我们假定一个人没有单位,他看病是花钱的,进一次医院需要多少钱呢? 30年以前,感冒这种普通疾病块八毛的就解决问题了,即使打吊瓶最多10多块吧,现在呢?少说20到30元,如果输液了,100元根本不够。如果病大,就更麻烦了。医疗费用上涨了80倍!
现在,我们的收入也有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一个月几十元就能养活全家十几口人。而现在呢?上涨到了几百元甚至几千元,工资翻了十几倍到几十倍。教育问题就更大了,过去的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父母上学的时候全年学杂费也就5元左右,你小子有本事考上大学,1分钱都不用交,吃饭钱都是国家管着,没有读不起书的。现在,小学一年几百元,中学一年几千元,大学一年几万元,读不起书的人可就太多了!教育费用上涨了300倍不算多吧?? 是的,现在我们国家推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小学初中的学费免了,但是我们没有赶上啊!真的是很
可惜啊
前几年,桦甸人吃自家的井水长出了大骨节。现在,人们吃的是自来水和矿泉水。就算是自
来水也经过了处理
总之,改革卡放给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以及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十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
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
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
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
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
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
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
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基本经验在于中国遵循了经济增长“四色定理”。中国和世界发展历史充分证明,经济增长“四色定理”——和平稳定、开放结构、人力资本、结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充分必要条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遵循“四色定理”,经济就发展,社会就
进步。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教训
70多年前,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在我国,唯一真正值得宝贵的,是自然资源和人民大众。”用这句话来来理解当前的中国也是恰如其分的。在过去3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如果说我们有什么真正没做好的,就是在自然资源、环境和劳动群众的权利和福利方面,索取的过多,给予的太少。具体来说,首先是环境代价太大,资源过度消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发展是要有代价的,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它对世界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其代价就是中国资源与环境的严重损
坏。
其次,贫富差距拉大,劳工权益受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赵人伟和李实领导的收入分配课题组在18年时间里所做的三次大范围收入分配调查结果显示,从1988年到2002年,无论是农村和城市的基尼系数,差距都在拉大。有关统计也表明,近30年来,内、外资企业年产值平均增长超过10%,而除垄断国企外的劳动者年工资增长率仅为1%-3%。这些情况都说明,劳动
者的收入水平没有随着GDP的增长而同比增长。
再次,社会道德环境出现了让人忧心的状况。近年来,每年因信用缺失而增加的交易成本,据估算约占当年GDP的10%还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道德基础如果出了问题,将会使一个社会和
一个民族退化到人类文明的底线以下。
班级:10721姓名:刘庚学号: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