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篇章结构技巧 导学案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
导学案
【学案目标】掌握鉴赏诗歌构思立意技巧题的审题与答题规范要领。【自主预习】
所谓“诗歌结构”,是指诗人对作品内容的组织安排。体现在人、事、场景的布局,局部与整体的协调,首尾的照应,段落的过渡,线索的安排,详略虚实的设计,时空动静的调度等等。出题者常以“结构”为抓手,引导考生进入审美境界,体会诗人的匠心睿智。
诗歌整体结构的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的构思,又涉及诗歌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常见方法。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全诗围绕“喜雨”展开,以春夜雨为特定对象,以“喜”字为贯穿前后的诗脉,层层叙写,虽不见一个“喜”字在诗中出现,但无处不显露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又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一二句写美景,三四句写乡愁,由景入情,结构分明。 【知识补充】
篇章结构的技巧有: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首尾照应、呼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过渡、照应、抑扬,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
(一)、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
按景情的顺序
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1、先景后情: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2、先情后景: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二)、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
重章叠句
照应
铺垫
抑扬
4、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5、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6、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7、抑扬 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抑扬可分两种:
1.欲扬先抑法;2.欲抑先扬法.(三)、古诗词主旨表现
其内容是如何体现出主旨
卒章显志
以小见大
对比
8、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9、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10、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 结构性较强,如:
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用“乞祭余”却还向妻妾炫耀的齐人和甘愿在绵山中烧死也不愿出山的介之推相比,讽刺了向权贵谄媚,追名逐利的小人,同时,赞扬了受迫害也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设问模式】
1、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2、这首诗的尾句“ 某某 ”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答题步骤】(1)(2)(3)
【典例1】(2011·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 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典例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大德歌.秋 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 便做陈抟睡不着:思人心切,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相传陈抟能一睡百日不醒。
这首曲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典例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的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典例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唐代诗人,唐中宗时曾被贬到极为偏远的降州。这首诗是他被贬的途中所作。
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巩固练习1】(2011.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出塞 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巩固练习2】(2011.大纲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释] 1.关河令:其音多哀怨。
2.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3.雁:古人认为雁能传声。
(1)从上、下两片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
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第二篇:文心雕龙篇章结构
《文心雕龙》的篇章结构
一、上篇:
1、枢纽论(文原论):《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 《正纬》和《辨骚》虽列入“文之枢纽”,但并不是《文心雕龙》的总论。属于总论的,只有《原道》、《征圣》、《宗经》三篇。其中《征圣》和《宗经》,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就是要向儒家圣人的著作学习。因此,刘勰的总论,只提出两个最基本的主张“原道”、“宗经”。
2、文体论
这二十篇分别论述了骚、诗、乐府、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弔、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三十五种文体。刘勰对每种文体都讲了它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所以,通常称这二十篇为文体论。但这二十篇,并不仅仅是论述文体,更主要的还是分别总结晋宋以前各种文体的写作经验。(1)、论文: 《明诗》《乐府》《诠赋》《颂赞》《祝盟》 《铭箴》《诔碑》《哀弔》《杂文》《谐隐》(2)、论笔 《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 《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
二、下篇
1、创作论 《神思》《体性》《风骨》《通变》《定势》《情采》《熔裁》 《神思》主要是讲“物以貌求,心以理应”的心物交融问题。《体性》是从“情动而言形”,“因内而符外”的道理来论个性和风格的关系;《风骨》是从“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两个方面,对创作提出情和辞的统一要求;《通变》则主张“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定势》是讲“因情立体,即体成势”的创作规律;《情采》更是论“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的相互关系;《熔裁》是要求做到“情周而不繁,辞运而不滥”。以上各篇,都是围绕着情和言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进行的论述。《声律》、《章句》、《丽辞》、《比兴》、《夸饰》、《事类》、《练字》等七篇,主要是论述修辞技巧的一些问题。《隐秀》《指瑕》《养气》《附会》《总术》《物色》创作论的其余问题。
2、批评论 《时序》《才略》《知音》《程器》 《时序》、《物色》两篇,兼有创作论和批评论两方面的内容。《时序》从历代政治面貌、社会风气等方面来评论作家作品及其发展情况;《物色》从自然景物、四序变迁方面来评论《诗经》、《楚辞》、汉赋及“近代以来”的创作情况。两篇比较起来,《时序》侧重于文学批评,《物色》侧重于文学创作。《才略》从创作才能方面评论作家,《程器》从品德修养方面评论作家。
3、《序志》是全书序言。
第三篇:篇章结构写作
高考写作专题——篇章结构
一.教学内容:
高考写作专题——篇章结构
纵观历年的高考书面表达,其文体题材各异,有书信、口头通知、简介、日记、自我介绍、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看图作文等,不同的体裁需要考生应用适当的篇章结构,将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清晰、明了、准确,逻辑合理地表达出来。
篇章结构在语言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的信息点会因为不同的表达顺序传达出不同的信息。层次分明,逻辑合理的篇章结构会让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并准确理解题目所规定的信息;而叙述顺序混乱,前言不搭后语的篇章则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何物。当然,后者是失败的表达,即使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使用了再漂亮的词汇和句型,混乱的文章结构也不会让读者准确领悟作者的意图。
下面,让我们看看不同的文体题材所应用的不同篇章结构。
(一)记叙文体
记叙文主要是记叙所发生的事情和经历。常见的形式有:故事、日记、新闻报道、游记等。
记叙文的写作要素:要交待清楚五要素的内容,即where, when, what, who ,how,给读者一个内容完整、细节清晰的故事。
2.事情的叙述可以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叙述,让读者易于把握所叙述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理解文章主题。
3.时态通常使用与过去有关的时态,如一般过去时。
记叙文的篇章结构:
开头 the beginning——交待必要的背景。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中间 the middle——交待故事情节(事情的主体)。如: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前因后果。(可以使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连接词,使文章连贯。如:at first…then…few minutes later…)
结尾 the en你到底想说什么——事情的结果或感想、愿望等。(所表达的感想或愿望应与所记叙的内容有关系,起到扣题或点题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凑)。
例如NEMT2000
假设你是李华,正在美国探亲。2000年2月8日清晨,你目击了一起交通事故。警察局让你写一份材料,报告当时的所见情况。请根据下列图画写出报告。
注意:1.目击者应该准确报告事实
2.词数100左右
3.结尾已为你写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out two minutes later I stopped a passing car and took the old man to the nearest hospital.Li Hua
要点解析:仔细观察所提供的图画,寻找记叙文的写作要点。
1.时间:2000年2月8日
2.地点:公园路公园门前
3.人物及场景:我正沿公园路向东走
4.事件发生:一辆汽车从第三街向右拐,驶入公园路时撞倒了一位过街的老人。
5.发展:汽车未停,沿公园路向西开走
6.具体信息:汽车是黄色的,车牌号是AC864,司机是一位女性。
It was 7:15 on the morning of February 8,2000.I was(时间、地点、人物)
walking along Park Road towards the east when an elderly man
came out of the park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treet.Then I saw(事件的发生和发展)a yellow car drive up Third Street and make a right turn into
Park Road.The next moment the car hit the man while he was
crossing the road.He fell with a cry.The car didn’t stop but(高潮)
drove off at great speed hea你到底想说什么 west.I noticed the driver was a
young woman and the plate number was AC 864.About two(结尾)
minutes later I stopped a passing car and took the old man to
the nearest hospital.Li Hua
(二)描写文体:
描写文是将题目提供的人物、事物、景观、地点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在写作过程中记叙加描述,让被描写的对象在读者的脑海中有一幅清晰的画面。
描写文的写作要素:
1.围绕主题,选好细节,使文章内容既丰富又紧凑。
2.描写顺序恰当。写人时由上到下,由表及里。描写地点时通常由上到下,从里到外,由远到近。
3.注意描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4.努力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当运用形容词,并要避免重复单调地用词。
描写文的篇章结构:
写人:
开头 the beginning——对该人物进行简要地介绍(如身份,职业等)
主体 the main body——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或在事件中的主次地位进行描述
结尾 conclusion——对此人的评价或感想。
写物:
开头 the beginning——对该物进行简要介绍(如大约位置)
主体 the main body——按照空间顺序(上到下,左到右,里到外,远到近等)来描述此物,令读者在脑海中有一幅图画。
结尾conclusion——对此物的看法或感想。
NEMT 2003 全国
假设你是李华,你的英国笔友Bob将于九月到你所在的城市的建新华文学校学中文,来信请你在学校附近为他找一套住房。请根据图画提供的信息,写信介绍住房情况,并告知住房面积25平方米,月租500元。
注意:1.词数100左右
2.参考词汇:房租 rent
Dear Bo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Li Hua
要点解析:认真观察两幅图后,确定表达要点
1.公寓的设施:一室带浴室、厨房
2.公寓的面积、家具(25平方米,床,沙发,书桌,椅子)
3.公寓的位置:(芳草街,离学校一站远)
4.月租500元
Dear Bob,I’m so glad to learn that you’re coming September.I’ve(开头,表示欢迎)
found a place for you.It’s a small flat of 25 square meters, with(公寓的情况:面积和构成)a bedroom, a bathroom and a kitchen.In the bedroom there is a(房间内部的设施)
bed., a sofa, a desk and a chair.The rent is 500 yuan per month.(月租)
The flat is in a buil你到底想说什么 on Fangcao Street, which is no far from(公寓的位置和交通)Jianxin Chinese School.And No.11 Bus can take you straight
to the school.In fact, it’s only one stop.Do you think you’d
like it? If no, I can try and find another place for you.Just let(结尾,询问是否喜欢)
me know.Yours ,Li Hua
(三)说明文体:
说明文是以说明的方式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事物的特性、构造、变化或结果的文章。
说明文体的写作要点:
1.抓住事物特征,安排好说明顺序,可以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让读者一目了然。
2.说明时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简练,用词准确。
3.说明文只是客观地介绍、解释事物,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不需要生动的例证和解释细节。
4.文章的时态通常是一般现在时,用于强调客观事实,被动语态也比较常见。
说明文的篇章结构:
开头the beginning——对要说明的事物或事情简要介绍(如:说明缘由)
主体the main body——按照题目提供的信息分层次,按一定顺序进行说明,注意语言客观而简明,说明内容在层次和顺序上具有内在的逻辑性。
结尾the en你到底想说什么——一两句收尾的句子,表示说明到此为止。(如题目没有特殊要求,不要写个人对此事物的看法或观点。)
(NEMT2005 全国)
假设你是李华,最近国内一家英文报纸正在讨论北京动物园是否应迁出市区。以下是你所在班级讨论的情况。请你给该报写一封信,反映讨论结果。
赞成迁出:反对迁出:
1.顾客多,交通堵塞2.郊区环境好1.建于1906年,中外闻名2.搬迁易造成动物死亡
注意:
1.词数100左右,信的开头已为你写好。
2.可根据内容要点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参考词汇:郊区——suburb
July 5, 2005
Dear Editor,Recently, our class have had a heated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the Beijing Zoo should be moved out of the cit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truly,Li Hua
要点解析:
有两种意见:
1.赞成的人的理由:1)顾客多,交通堵塞;2)郊区环境好
2.反对的人的理由:1)建于1906年,中外闻名;2)搬迁易造成动物死亡
表达时注意理由的递进关系和因果关系.Dear Editor,Recently, our class have had a heated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the Beijing Zoo should be moved out of the city.Some(开头:交待讨论主题)of my classmates are in favor of the move.They say large(有的人赞成迁出)
crowds of tourists to the zoo will result in traffic jams.They(赞成的理由1)
also say that once moved, animals will have more space and(赞成的理由2)
better living conditions in the suburbs.However, other students are against the idea, saying that
the Beijing Zoo, built in 1906, has a history of 100 years, and is(有的人反对迁出)
well-known at home and abroad.So it should remain where it is.(反对理由1)
What’s more, moving may cause the death of some animals.(反对理由2)
To move or not, this is a big decision which has to be
made by people in Beijing.Yours truly,(结尾:仍需作决定)
Li Hua
(四)应用文体:
应用文体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广泛使用的文体。书信、通知、请柬、便条、日记、演讲稿、履历表等都是常见的应用文体。
应用文体的写作要点:
1.应用文的语言一般来说都比较规范,有它们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平时就要积累不同文体的常见套话。(如开头和结尾的套话要运用恰当,符合文体特点。)
2.应用文的目的在于传达给众人基本信息,如理由、时间、地点、参加人、活动内容等,在写作时要注意这些要点的明确体现。
3.应用文的语言重在实用,力求语言平实、准确、简洁,句子不要过长,让读者一眼就明白文章想要表达的要点。
4.不同的文体会采用不同的时态,如:日记一般用过去时,通知和请柬采用一般现在时和将来时等。
应用文体的篇章结构:
开头:the beginning——不同的应用文会有不同的开篇套话来交待事由。
如:书信——I am 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In your letter, you asked me about … Here is my idea.Many thanks for your last kind letter.In your letter…
通知——Ladies and gentlemen, 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日记——This afternoon, I went to …
求职信——I wish to apply for the position of …
主体:the main body——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将试题提示用英语表达出来,包含全部的基本信息。表达顺序基本为时间、地点、参加人、活动内容等。
结尾:the en你到底想说什么——用不同文体的套话来结束文章。
如:书信——I a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oon.Please give my regard to your family.通知——That’s all.Thank you very much.日记——Though we were very tired, we felt very happy.求职信——If you consider my application, please let me know.I a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Thanks a lot.(NEMT2004 全国)
假设你是李华,你的美国老师Miss Morgan 要求你们明天下午去听一个美国历史的讲座。你因故不能参加。请你根据以下要点,写一封信向Miss Morgan请假。
内容要点:
1.表示歉意
2.理由:去机场接人
3.询问:是否有录音,以便补听讲座
注意:1.词数100字
2.可根据内容要点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Dear Miss Morga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sincerely,Li Hua
解析:短文必须包括的要点:
1.对听讲座请假并表示歉意
2.机场接人
3.是否有录音
4.补听录音
篇章解析:
Possible version:
Dear Miss Morgan,I am so sorry that I won’t be able to attend the lecture on
American history tomorrow afternoon.My uncle is returning
home from France, and I have promised to meet him at the
airport at 3:30 tomorrow afternoon.I am very much interested in American society and history.I wonder if it is possible for the talk to be recorded.And if so,could I borrow the tape? It would mean a great deal to me to
listen to the tape and learn what is covered in the talk.Yours sincerely,Li Hua(表明对听讲座请假)(请假缘由)(询问讲座录音的事)(希望补听录音)
第四篇:诗歌鉴赏篇章结构教案
一、诗歌的结构技巧有那些:
1、从景物与情感的关系看: 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线索、重章叠句、比兴、统领全诗、伏笔、铺垫、照应、承上启下、抑扬、首尾照应、过渡、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等
3、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
一、从景和情关系看
1、先景后情,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山 居 秋 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先情后景,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3、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王昌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二、从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1、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已饱经沧桑后,关怀国事却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2、铺垫,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岳阳楼景观的名句,写出了磅礴的气势,壮阔的境界,为人们称道。“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触发出来的。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为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的表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
3、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锦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三、古诗词主旨表现方式看
1、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2、以小见大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山更替,朝代兴衰,人事沧桑该让诗人生发多少感慨喟叹!可诗人的笔下只是一只轻盈的燕子,一只四百年前高门士族王谢家的燕子(当然是极度的艺术夸张!),现在却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中。一只小小的“燕子”成了历史的见证者,也成为诗人感慨人事沧桑兴亡盛衰的情感媒介,令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难怪白居易对此诗是“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3、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欲抑先扬,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4、以小见大。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过 华 清 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
5、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通过今昔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解题技巧
例1.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1)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首句一个“愁”字统领全诗(术语),奠定了全诗苍凉感伤的基调,为下联写登临所见的凄美衰败的清秋晚景作铺垫。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为什么愁,因为家国衰败而愁绪满怀(内容作用)。
例
2、.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诗人坐王叔文党祸被贬永州十年后入 京,复外放至更偏远的柳州。
提问:这首诗的第二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答:承上启下(步骤一)。“意转迷”上承第一句“宦情羁思”凄凄,意绪迷乱烦恼。“春半如秋”下启后两句对雨后花叶凋零黄莺乱啼景象的描绘,(步骤二)从而在眼中的花尽叶落之境与心中的凄黯迷惘之情之间起了结合作用。
例3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
答案: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术语)。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意境壮阔而悲凉,(释运用)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作用)
例
4、点绛唇 途中逢管倅
赵彦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注:管倅是作者好友(倅,称州郡副贰之官,如通判)(1)何遽(jù):为什么那么快。(2)《阳关》句:别离之曲。
(1)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做结尾,有何妙处? 答:以景结情,寓情于景(2分)(术语),通过凄切寒蝉和暗淡夕照的景象描绘营造了一个凄苦惆怅的意境(1分)(内容),引起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与情感的深切共鸣。(1分)(作用)。
第五篇:科学使用导学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摘 要: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对于教师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讲解、举例示范、课前排练、课后总结、情境制造及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教材内容的思考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笔者将科学使用导学案与课堂教学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切实科学的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导学案;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导学案,是指在教师集体组织研究课程教材的过程中,先由教师个人准备、再集体讨论综合形成的关于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案。导学案的设计原则是以当前教育部办法的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设计目的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设计内容包括对教材内容的详细讲解和教学方法的使用及教学结构的优化调整等。
一、导学案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中的应用
1.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引导。无论任何一门课程,以人为本都是教育的基本理念内容。教师在编写和应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爱上学习、参与学习、学会学习,进而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的提高。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引导内容,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多多讨论和确定一些适宜当前阶段和当前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提出一些贴合当前学生年龄阶段思考的问题,或者主动引导学生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互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证导学案课程内容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参与兴趣和参与能力。
2.加强对学生思考和怀疑能力的引导。积极引导当前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并在导学案的编辑和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考及怀疑能力的培训。教会学生学习的内容固然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生活教学,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综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当前学生的年龄阶段、性格性别及知识经历等一系列特点,激发学生对于教学课程中部分内容的求知欲和怀疑精神,培养学生“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导学案编写与应用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在课程教学结束之前或结束之后抛出能够激发学生思考能力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思考、怀疑、辩论、总结过程中,教会和引导学生运用多样的思维方式、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及全面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探索和怀疑中学会思考,主动思考教师教学过程中讲授的内容,真正的学会学习方法。
3.加强对学生归纳问题能力的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授课内容进行规律性总结,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整体授课过程中的精髓部分,对整个授课过程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教师应在导学案编辑及使用中,提前对授课内容中进行精炼、总结,同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展开由学生积极讨论与思考,让学生为课堂授课内容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积极展开对于当前课堂课程教学内容的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由思考和辩论来发现学生与教师对于教学方式中授课内容理解的方式及不同,进一步发现自身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同时还能启发学生自我思考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最后对学生起到正确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授课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理解的疑问。
4.加强对学生学习内容与实践能力相互结合的引导。实践能力应该是教师授课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之前教师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核查。教师应该在导学案编写和确定中提前准备好检查学生实践能力的环节及相关内容,例如让学生以当前教学内容为基础,创建一个相关的实践情境、让学生以当前教学内容的归纳为基础,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当前教学内容或者让学生将当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互结合,重新总结当前教学内容。总而言之,教师应该利用导学案编写和教师集体的智慧力量来确定相关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更好体验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结语
教师在导学案编写和应用过程中,应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动手实践三方面来进行自身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和改善,积极研发导学案中的相关内容,创建自身独有的教学风格,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