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国的资料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还在1259年,宰相贾似道便以称臣、割江北地区和岁纳银绢各20万两匹为条件,暗中屈膝求和。伯颜却意在灭宋,并不停止南侵。1275年,将贾似道十三万大军消灭,朝廷便再无可用之兵。此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四方迅速举兵“勤王”。文天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他“捧诏涕泣”,并立即行动,在两三个月内便组织了第一支“勤王”队伍近万人,几经周折,赶到了临安。而在成千上万大小地方官中,带兵勤王的只不过他和张世杰三人而已,这个政权腐朽到什么程度,可见一斑。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颜兵临皋亭山,左相留梦炎早已投降叛变。其他大臣或已投降。伯颜虽愿受降,却要右相陈宜中去元营洽谈,陈哪有这个勇气?当天晚上便逃之夭夭。谢太后唯珂派人只剩下一个文天祥。他毅然临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虑是“战、守、迁皆不及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他甚至借此机会观察一下敌营的虚实以谋“救国之策”。但是他没有想到,正当他指斥伯颜扣押不能返回宋营,他的义兵则在同时被投降派命令解散。敌人的凶残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使他遭到了第一次严重的挫折。
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镇江),在义士的帮助下,逃脱了虎口,据他在《指南录后序》所记,至少有十六次幸免于死,经过千辛万苦,于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温州,此时他听说度宗的两个儿子(即恭帝的两个兄弟)已逃到福州,于是立即上表劝进。不久,被诏至福州,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事,后又命为同都督。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帅旗,号召四方英雄豪杰,各各起兵,民复失地。1277年三月,文天祥统兵进军江西,收复南部数十州县,同时围困赣州,湖南、湖北皆起而响应,震撼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意志,使元统治者大为惊慌。元忙调40万大军来解赣州之围,另派兵五万追 击文天祥。文部不过五千余人,这年八月,空坑一战,遂致大败,部将数人牺牲,文妻及子女皆被俘,赵时尝在紧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军,文才得乘间逃脱。赵随即被杀。这是文天祥在一年多时间内所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是文天祥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下定决心抗元到底。1278年11月,他收拾残军,加以扩充,移兵广东潮阳,不幸于十二月二十日兵败五坡岭,文天祥自度难以逃出重围,当即吞服随带的冰片,以求一死,免遭污辱,但他并未死,而在昏迷中被俘了。这是他遭遇的最后一次严重的挫折。从此以后,文天祥便再也不能统领义军在战场上与元军拼杀。
文天祥被俘后,打定主意,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还在伯颜将他扣押北营时,他便明白地告诉对手:“宋状元……所欠一死报国耳,宋存与存,宋亡与亡,刀锯在前,鼎镬在后,非所惧也,何怖我?“1279年十月,元平章阿合马来文天祥囚所劝降,文天祥长揖就坐,不把他放在眼里,阿合马却要他下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何跪?“阿合马以胜利者自居,傲慢地说:“你何以至此?”文天祥嘲讽地说,南朝若早用我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会到你这里来,你有什么可神气的阿合马用威胁口气对左右说:“此人生死尚由我。”文天祥正义凛然道:“亡国之人,要杀便杀,道甚由不由你。”阿合马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了。同年年底,元丞相孛罗审问文天祥。孛罗一来就摆威风,要文跪下,遭到文拒绝,左右便用武力强使文天祥作跪拜状,文凛然说道:“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以及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天祥今日……至于此,幸早施行。”临刑前夕,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以宰相之职作为诱饵,妄图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严厉拒绝。忽必烈只好问他,那你究竟要什么呢?文天祥回答说:“愿以一死足矣!”文天祥这种以身殉国,视死如归的的伟大精神使得敌人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这实际上等于宣布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他自己所赞颂的“正气”的胜利。也等于宣布侵略者的失败,是一切投降派和卖国贼的失败。
在国家民族危亡紧急时刻,文天祥无时无刻不把国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对投降派和奸佞之徒从不留情。1259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幸的内侍董宋臣怂勇宋帝迁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斩董宋臣。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军大将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吕师孟为后部尚书,投降气氛一时弥漫京城,文天祥又上书乞斩吕师孟,以稳军心。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一班降贼都曾硬着头皮来劝降,文一律唾骂之置,就连先已投敌的宋恭帝前来劝降时,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 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邓世昌
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
邓世昌有三儿两女,长子邓浩洪,承袭世职,任职于广东水师,1947年去世;次子邓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邓浩乾是遗腹子,曾在民国海军部供过职,1969年逝于无锡。
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另铸6000斤以上大炮40门,安置各炮台。同时抓紧训练,制定春、秋操章程。1838年,在镇远、威远炮台间增建靖远炮台,首次安设西洋铜炮,并在横档东侧水道架设排链两道。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钦差大臣琦善至广东,一意主和,懈于防务。1841年1月7日,英方发动虎门之战,企图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出动舰船10余艘,攻占沙角、大角炮台。2月26日,英军又以战舰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横档岛一线6炮台。关天培于靖远炮台督军顽强抵抗,并亲燃大炮对敌轰击,负伤力战殉国。其办理广东海防的奏折公牍,辑为《筹海村集》。
第二篇: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国
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邓世昌
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保送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关天培,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1838年,在镇远、威远炮台间增建靖远炮台,首次安设西洋铜炮,并在横档东侧水道架设排链两道。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
舍身堵枪眼----特级英雄黄继光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1月8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1949年他的家乡解放了,他积级参加农协会和民兵,工作非常积极,两次揭发地主谎报土地和偷改佃约,并活捉了一个逃亡地主,收缴了伪保长隐藏的两支手枪。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于1951年3月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要离开家乡的时候,母亲高兴地把一朵大红花带到了他的胸前,并对他说:“到了朝鲜,要多多杀敌,报答祖国和人民。”带着母亲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黄继光来到了朝鲜前线,被分配到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2营当通信员。虽然是当通信员,他时刻想着要多学本领,刻苦地锻炼自己。他工作积极,学习认真,进步很快。1952年7月25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0月14日,美国侵略军开始向上甘岭597.9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五圣山上,它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敌人心窝的一把钢刀。尤其是上甘岭地区北山的两个高地,像楔子一样打入敌人阵地前沿,给敌人造成极大威胁。敌人在这不到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小高地上,动用了两个多师的兵力,在大量的飞机、坦克和大炮配合下,连续向537.7高地和597.9高地疯狂进犯,月夜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黄继光在战斗打响后,担负在炮火下送信,传达命令,接电话线,背伤员的任务。连续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下度过了4天4夜。
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第6连奉命事先夺下6号阵地,再夺取5号、4号阵地,必须在天亮以前拿下0号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战斗开始后,进展情况比预想的要顺利。这时,突然发现山顶上有一个敌人的集团火力点,使志愿军部队受到压制不能前进。营参谋长立即命令第6连必须炸掉它,同时组织爆破组。从黄昏7时30分到夜晚10时30分,6连已经向敌人发起了5次冲锋,仍未催毁敌人的火力点,许多战士都壮烈牺牲。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不拿下0号阵地,就等于没有按计划完成战斗任务,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就会受到影响。在这关键时刻,站在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站出来坚定地要求: “把任务给我把,只要我有一口气,我保证完成任务。” 参谋长非常信任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现在我命令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他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友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他们趁照明弹的亮光巧妙地前进,开始敌人没有发现他们,当离敌人火力点只有30多米的时候,两名战友相继倒下了。黄继光的左臂和左肩中了两弹,血流如注,但他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人中心火力点前进。只剩下八九米的时候,他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向敌人投去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毁的两挺机枪,又从残存的射击孔里伸出来,死命地吼叫着,志愿军的冲锋又受到阻止。黄继光再次受伤倒下。这时天就要亮了,40分钟的期限就要到了,黄继光跃身而起,冲着那狂喷火舌的枪口,冲着那侵略者的顽固堡垒,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正在喷吐的火舌突然熄灭,正在死命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他那年轻的生命,开辟了志愿军胜利前进的道路。
刹时,但任攻击任务的战友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高声呼喊“冲啊!为黄继光报仇”!他们踏着黄继光爬行的道路,很快占领了0号阵地,守在高地上面的敌军两个营——1200多人,全部被歼灭。
为了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功勋,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发布命令,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于“ 特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第15军委
员会在追认他为“模范团员”的同时,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追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的名字和光荣事迹铭刻在上甘岭背后的五圣山上,英雄的壮举和不朽的业绩,像巍然屹立的五圣山永世长存
永恒
献给黄继光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
敌人的罪恶的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
你死得那样年轻,却活得那样久长。
谁说庄严的刹那不就是永恒!……
你响亮的名字永远不会磨灭,和平塔将刻下你不朽的功勋。
你生命的火花,在人类的历史上,也同那些辉煌的名字一起
放射光芒!
——严辰
电影《上甘岭》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上甘岭精神曾感染和鼓舞了新中国几代人。在那场残酷的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众多的英雄,黄继光又是两名特级英雄中的一位。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他扑向敌人地堡,用血肉之躯堵住机枪射孔,奏响了一曲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赞歌。
生平
■志愿军在中江县征集新兵,黄继光 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因身材较矮 开始未被选中
■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 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主动请战。
■弹药用光了,他毅然用胸膛堵住敌 人枪眼。其壮举赢得抗美援朝最高 荣誉——特级英雄
黄继光,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还加入了共青团。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背景
■上甘岭战役的火力密度在战争史 上是空前的;志愿军获“朝鲜英雄” 称号的12人中,上甘岭占4人—— 黄继光、邱少云、胡修道、孙占元
■一些西方军事家认为,只有弄清楚 上甘岭防线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 了解中国军队
空前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在当时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航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志愿军也陆续投入兵力4万余人,发射炮弹40万发。阵地上草木荡然无存,岩石构成的山头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
在这样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火海弹雨中,志愿军能够打退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主要原因在于有无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战争中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12人当中,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就有4人,他们是黄继光、邱少云、胡修道、孙占元;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功臣和英雄集体。在这种氛围中,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时刻激励和感染着参战的同志们,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
黄继光虽然入伍仅一年多,但在党组织的教育以及老战士们的言传身教下,很快学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及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关键时刻他能舍身堵枪眼,正是人民军队培养和党教育的结果。一些西方军事家认为,只有弄清楚上甘岭防线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军队。五十多年来,“上甘岭”一词已成为我军英勇顽强的代名词,上甘岭精神永远值得发扬光大
故事
■由于黄继光工作出色,人又机灵,营长点名调他到营部当通讯员
■黄继光扑向敌地堡前,腿已被打 断,身上有七处重伤,身后有一道 十多米长的血印,其惊人的毅力 令人赞叹
在家乡当民兵时,黄继光就曾机智勇敢地抓获过一名逃亡地主,轰动全村。他从参军的第一天起,就要求杀敌立功。他除了干好通讯员工作,还经常到班里向战士们学习手榴弹、手雷、自动步枪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多次受到连长表扬。由于他工作出色,人又机灵,营长点名调黄继光到营部当通讯员。
在1952年10月19日那个弹雨纷飞的夜晚,黄继光跟随营参谋长指挥六连在上甘岭进行反击。当时,营参谋长和连长、指导员焦急万分,如果天亮前攻不下敌阵地,一夜的战果将付诸东流。在紧要关头,黄继光挺身而出,与连里两名通讯员一起请战。不久,两名战友相继中弹倒下,黄继光也负了伤。当他爬到
离敌人中心火力点十余米时,用力扔出了最后一颗手雷,只炸塌了半个地堡,敌人的机枪仍在喷出火舌。黄继光此刻身上已没有任何武器,仍然向前爬去。趴在后面的战友们,借着照明弹的亮光,突然看到了气壮山河的一幕:黄继光摇晃着站起身,张开双臂,向敌机枪射孔扑去……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十多米长的血印。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黄继光从小 家境贫寒无钱照相,他没有留下 一张照片,牺牲后拍下的照片又 极其惨烈,且面部形象难辨
■如今上甘岭战役留下唯一的有形 纪念物,就是黄继光烈士纪念碑,这是根据金日成的指示建造的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黄继光从小家境贫寒,从来没有去照过一次相。牺牲后虽有人拍照过遗体,形象却十分惨烈且面容难辨。在宣传英雄事迹的时候,因找不到一张可用的照片,只好用一幅舍身堵枪眼的素描画来代替。后来,杭州美院的老师们根据黄继光的连长万福来的回忆,经反复琢磨画出了黄继光的正面标准像。上甘岭战役胜利10周年时,雕塑专家根据这张画像铸造了三尊铜像,分别珍藏在部队和中江县的黄继光纪念馆以及他生前所在连俱乐部。
1953年4月,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作为代表出席了全国妇女大会。毛泽东还请邓芳芝到中南海自己家中做客,表示了对英雄的敬意。
战役结束后,中朝两国战士在五圣山主峰背后一块高大的石壁上,刻下了黄继光的名字。如今,上甘岭战役留在阵地上唯一的有形纪念物就是黄继光烈士纪念碑,这是根据金日成的指示建造的。这块大理石纪念碑的旁边,保留着烈士用胸膛堵过的地堡枪眼,周围盛开着美丽的金达莱
人类基因组计划
神舟系列飞船
嫦娥一号
人工牛胰岛素
酰型杂交水稻
三峡工程
歼十战机
第三篇: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国(本站推荐)
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资料
(1)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2)邓世昌
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3)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
(4)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保送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歌颂祖国的诗文
你是我们的代表 ——献给党的十六大 神舟号载着百年的梦想 穿越那时空的轨道
你描绘科教兴国的蓝图
带领我们开创新 把未来拥抱
新时代书写崭新的诗篇 吹响了前进的号角
你铺开精神文明的画卷
带领我们与时俱进 把美好创造
中南海灯光日夜在闪耀 照亮那明天的大道
你胸怀天下百姓的幸福
带领我们建设家园 让生活充满欢笑
党啊 亲爱的党
你就是我们最忠实的代表 我们永远跟你走
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歌曲
国
家
一玉口中国 一瓦顶成家 都说国很大 其实一个家 一心装满国 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 在天地的家 有了强的国 才有富的家
国的家住在心里 家的国以和矗立
国是荣誉的毅力 家是幸福的洋溢 国的每一寸土地 家的每一个足迹
国与家连在一起 创造地球的奇迹 一心装满国 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 在天地的家 有了强的国 才有富的家
国的家住在心里 家的国以和矗立 国是荣誉的毅力 家是幸福的洋溢
国的每一寸土地 家的每一个足迹 国与家连在一起 创造地球的奇迹
国是我的国 家是我的家
我爱我的国 我爱我的家
国是我的国 家是我的家
我爱我的国 我爱我的家
我爱我.........国家
近年来祖国的变化
在一九二三年,旧中国的男装服饰只有中山装和长袍,女装也只是有旗袍;而中山装和长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袍的颜色也只有三种:黑色、灰色和白色,显得不好看,不时尚。在看看现在二十一世纪的新中国,衣服的款式和颜色多得你会看不过来,那真是让你眼花缭乱、这不,有传统的中山装、端庄的西服,还有美丽漂亮的休闲服;现在的人们要出门,都不知道穿哪件衣服好,只好左挑右挑……
新中国刚刚成立,人们还没有方便出行的交通工具,出门时只有靠自己的双腿步行,要是到很远的地方去,那就得花上很长很长的时间,这样既费体力又浪费时间;在看看现在的交通工具,那真是多姿多彩:天上有飞机,半空有轻轨列车,地下有长长的地铁,公路上还奔跑着各式各样的电动车、摩托车和小汽车,每到假日更多的是私家车……每当我看见这场景就会说一句真是马路越宽车越多。
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大家住的都是老房子,城市里是用红砖砌成的平房,农村里是用土坯垒成的草房和泥瓦房,如果遇到发洪水,那就更是苦不堪言,无家可归了……瞧瞧现在的城市,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还有很多的摩天大楼,那高的你都非得抑着脖子才能看清楚,因为它是高到入云端了……农村也是家家告别了土坯房,盖起了小楼房,有的富裕的人家还盖起了小别墅,那真是一年更比一年强!
从前的爷爷奶奶们,到了老年的时候,牙齿早就脱光了,腮也瘪下去了,显得十分苍老……你再看现在的科技有多发达,人人都有了医疗保险,生活水平也是大大地提高了,爷爷奶奶可以镶牙,还可以美容,可以镶金牙,还可以装上时尚的陶瓷牙,简直可以以假乱真,爷爷奶奶美容本来是九十岁还以为是七八十岁呢!
第四篇: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资料
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资料
1.邓世昌
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2.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
3.陈露,中国第一位世界女单滑冰冠军[真冰] 让世界知道中国的滑冰界开始出现强人.4.李四光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5.邓亚萍小球(乒乓球)为国家赚来无数荣誉;.6.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资料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保送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沁园春·国庆
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
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今朝如此辉煌,赖党政国策指方向。
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黎民多难,长夜茫茫。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换得新生红太阳。当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长。祖 国 颂
作者:周彦虎
在黄河壶口的惊涛里, 我听到一种经久不息的激情.在珠穆朗玛峰的雪海中, 我凝视一种未变的真纯。在东方明珠的塔顶上,我感受一种傲视一切的目光。在兵马俑的坑道里,我感悟一种雄浑和深沉。在异国他乡升起的一团烈火中,我体会一种祝福和真诚……
哦,祖国,您是什么 您就是脚下这块土地
曾经是金戈铁马狼烟四起的山河 曾经是秦汉雄风大唐雄立的巨人 曾经是八国洗劫岗楼林立的疮痍 曾经是赤地千里吃糠咽菜的土地 可是,您又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热土
如今,你又是春风浩荡与时共进的时代航母……
哦,祖国
您不仅仅是960万平方公里的山河 从黑夜牵出的一丝白发上 折射着您的沧桑和慈爱 从闻一多《死水》的绿波中 我看见了民族的苦难和峥嵘 从联合国的讲台上
我听见我们的代表发出的铮铮强音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 我听到13亿子孙的依恋和心声…… 您用鲜红的五星红旗 向世界注册 哪里有炎黄子孙
那里就有深烙五星钢印的灵魂 那里就有心仪长城的胸怀 您用巨大的铁锤镰刀 向世界宣言
用铁锤砸烂一个旧中国 也能用镰刀收获一个新中国 而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您用三种洪亮而方音极浓的汉语 向世界发布着中国的进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国共产党用“三个代表”的思想 塑造自己 跨入新时代,走进新世纪
您在瞬息万变中追求着不变 您在不变中追求着千变万化 在历史中穿行的中华儿女 用拔地腾空的气魄 用自己的激情和执著
为您书写着壮丽的现在和未来
祖国啊,一切都可以变换 只有儿女对您的热爱不改 只有儿女使您富强的决心不改 只有亿万斯年黄河长江的气势 还是那样的汹涌澎湃 那样的高扬,那样的一泻千里
第五篇: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资料
关天培,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1838年,在镇远、威远炮台间增建靖远炮台,首次安设西洋铜炮,并在横档东侧水道架设排链两道。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
邓世昌
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保送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保送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詹天佑,字眷诚,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婆源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他自幼酷爱学习。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在美国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发愤学习自然科学。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毕业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888年在当时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在他开始任职的八十天里,就完成了塘沽到天津的铁路铺轨任务。后来又建成了滦河大桥。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正式接纳詹天佑为会员。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1919年,詹天佑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终年58岁。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还在1259年,宰相贾似道便以称臣、割江北地区和岁纳银绢各20万两匹为条件,暗中屈膝求和。伯颜却意在灭宋,并不停止南侵。1275年,将贾似道十三万大军消灭,朝廷便再无可用之兵。此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四方迅速举兵“勤王”。文天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他“捧诏涕泣”,并立即行动,在两三个月内便组织了第一支“勤王”队伍近万人,几经周折,赶到了临安。而在成千上万大小地方官中,带兵勤王的只不过他和张世杰三人而已,这个政权腐朽到什么程度,可见一斑。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颜兵临皋亭山,左相留梦炎早已投降叛变。其他大臣或已投降。伯颜虽愿受降,却要右相陈宜中去元营洽谈,陈哪有这个勇气?当天晚上便逃之夭夭。谢太后唯珂派人只剩下一个文天祥。他毅然临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虑是“战、守、迁皆不及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他甚至借此机会观察一下敌营的虚实以谋“救国之策”。但是他没有想到,正当他指斥伯颜扣押不能返回宋营,他的义兵则在同时被投降派命令解散。敌人的凶残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使他遭到了第一次严重的挫折。
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镇江),在义士的帮助下,逃脱了虎口,据他在《指南录后序》所记,至少有十六次幸免于死,经过千辛万苦,于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温州,此时他听说度宗的两个儿子(即恭帝的两个兄弟)已逃到福州,于是立即上表劝进。不久,被诏至福州,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事,后又命为同都督。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帅旗,号召四方英雄豪杰,各各起兵,民复失地。1277年三月,文天祥统兵进军江西,收复南部数十州县,同时围困赣州,湖南、湖北皆起而响应,震撼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意志,使元统治者大为惊慌。元忙调40万大军来解赣州之围,另派兵五万追 击文天祥。文部不过五千余人,这年八月,空坑一战,遂致大败,部将数人牺牲,文妻及子女皆被俘,赵时尝在紧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军,文才得乘间逃脱。赵随即被杀。这是文天祥在一年多时间内所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是文天祥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下定决心抗元到底。1278年11月,他收拾残军,加以扩充,移兵广东潮阳,不幸于十二月二十日兵败五坡岭,文天祥自度难以逃出重围,当即吞服随带的冰片,以求一死,免遭污辱,但他并未死,而在昏迷中被俘了。这是他遭遇的最后一次严重的挫折。从此以后,文天祥便再也不能统领义军在战场上与元军拼杀。
文天祥被俘后,打定主意,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还在伯颜将他扣押北营时,他便明白地告诉对手:“宋状元……所欠一死报国耳,宋存与存,宋亡与亡,刀锯在前,鼎镬在后,非所惧也,何怖我?“1279年十月,元平章阿合马来文天祥囚所劝降,文天祥长揖就坐,不把他放在眼里,阿合马却要他下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何跪?“阿合马以胜利者自居,傲慢地说:“你何以至此?”文天祥嘲讽地说,南朝若早用我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会到你这里来,你有什么可神气的阿合马用威胁口气对左右说:“此人生死尚由我。”文天祥正义凛然道:“亡国之人,要杀便杀,道甚由不由你。”阿合马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了。同年年底,元丞相孛罗审问文天祥。孛罗一来就摆威风,要文跪下,遭到文拒绝,左右便用武力强使文天祥作跪拜状,文凛然说道:“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以及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天祥今日……至于此,幸早施行。”临刑前夕,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以宰相之职作为诱饵,妄图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严厉拒绝。忽必烈只好问他,那你究竟要什么呢?文天祥回答说:“愿以一死足矣!”文天祥这种以身殉国,视死如归的的伟大精神使得敌人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这实际上等于宣布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他自己所赞颂的“正气”的胜利。也等于宣布侵略者的失败,是一切投降派和卖国贼的失败。
在国家民族危亡紧急时刻,文天祥无时无刻不把国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对投降派和奸佞之徒从不留情。1259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幸的内侍董宋臣怂勇宋帝迁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斩董宋臣。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军大将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吕师孟为后部尚书,投降气氛一时弥漫京城,文天祥又上书乞斩吕师孟,以稳军心。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一班降贼都曾硬着头皮来劝降,文一律唾骂之置,就连先已投敌的宋恭帝前来劝降时,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 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