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趣味课堂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doc打
趣味课堂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
西集镇中心学校 张彦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既浪费时间,又消耗精力,并且收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为了达到这个宗旨,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课堂上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我们老师一直探讨的问题,现将多年来我的一点体会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增加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我们的社交场合中,经常会听到趣味性的语言。那些趣味性的语言,不仅能打开尴尬的局面,而且容易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有利于主动发挥。我们的课堂也是这样,趣味的语言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我们老师都知道,识字、写字是小学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回”字时,许多同学老是喜欢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课上,我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你们也太不礼貌了。明明见爸爸回来了,还先把门关上,叫爸爸怎么不生气?”学生听了,个个心领神会。这样趣味的语言,使学生在深刻的记忆中掌握知识点。以后再写类似这样的字时,自己就知道笔顺了。如在学写“白”、“自”时,学生都抢着说笔顺,达到了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利用 课堂情境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存在着许多困难,要想让他们学会读书,不但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还要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读书。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悍,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让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紧密相连。如,我在教《小小的船》时,作了如下设计:(配乐,师描述并贴“夜空图”;生闭上眼睛根据描述做动作,想象)让我们一起飞向蓝天,坐到月亮上。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贴上小女孩)师问:小姑娘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你坐在月亮上还看到了什么?说话训练:我坐在月亮上,看见()。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后,反复指导朗读课文第二句。在这样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读读练练;诵读感受语言美,学生读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说话时想象意境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东方明珠、长城、流星、外星人等一一闪现在他们眼前。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在阅读教学中,我不仅注意怎样向学生提问,还重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让学生读课文时一边读一边想,想想每个词是什么意思,每句话讲的是什么,课文讲的道理自己懂不懂,课文里的一些词的用法、句子的说法、标点符号的用法等,和过去学的是不是一样……凡是自己不懂的语文知识和不明白的道理,都是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学生只要提出问题,就表扬、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突显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我设计作业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学习古诗《鹅》,我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只“美丽的大白鹅”,把鹅在水中游的动作、神态用画展示出来;学习问句,我让学生做打电话游戏题,让学生扮演打电话人、听电话人互相问候,理解问句的语气;很多学生喜欢写模仿文,学了《四季》,我让学生也当诗人写一首《四季之歌》。这样的作业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乐意学习语文。每个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老师应该给他是一个可预见的目标,不断地用爱心、耐心帮助他培养坚强的意识,克服困难,达到定期目标,还是那句老俗话——反复抓,抓反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自主掌握学习方法,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自觉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自发的、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情绪体验和内部动力。因此,我们老师要在课堂上,调动各种因素来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篇: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小学教师通过数学教材,传授学生关于对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单位转换,图形的计算公式等一系列知识,为日常生活与往后的计算打下数学基础。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具、故事、游戏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于是,我认为学好数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数学。下面就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几点看法。
一、课堂情境导入,采用小故事、玩游戏、律动、故事插图等激发学生自主性,提高兴趣。
低年级教材里有: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加减法,认识图形(一、二),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进位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分类与整理,认识人民币等。这些内容从课堂情境导入开始,我采用小故事、玩游戏、唱游活动、故事漫画等引入,激发学生感官的注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低年级学生爱好音乐唱歌跳舞,我采用了律动教学,把“1/2/3/4/5/6/7/8/9/0”十个数字以“找朋友”形式编入歌词加在律动音乐中,带领一年级的小朋友边唱边跳,动作设计中包含有益身心的体操。由于课堂充满活力,愉悦学生身心,使学生很快认知10以内数的认识,增强了学习内容的有趣性。再如:我在新课教学中运用了小故事与情境图导入,给孩子们讲了《熊妈妈烤玉米》:“今天,天气晴朗,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们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烤熊宝宝们最喜欢吃的玉米。但是熊妈妈想考考熊宝宝们,让他们开动脑筋,找出结果与玉米前数字相同的算式才能吃到玉米,这可急坏熊宝宝们了,同学们你们能帮助熊宝宝吗?”学生从小就喜欢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这样的编排符合孩子的天性,激起学生自主积极性,达到激发兴趣的效果。
二、小组讨论能促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有成就感,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小组讨论属于课程标准的学习方式,主要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助性的讨论合作学习。课堂上,我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营造学习数学的氛围,培养学生自主调查、探索、操作、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沟通的能力。我还要巡视指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宰活动,从而培养自身的探索与创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讨论中,我根据讨论的情况,对学生讨论过程与成果进行评论,适当地给予肯定与鼓励。这样的小组讨论,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三、注重培养师生感情,做学生们喜欢的“孩子王”老师。
我觉得,教师表扬或批评教育要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去进行。比如,学生做对了某一件事,我都及时表扬,给予肯定;反之,做错了事情,我适当批评,鼓励改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是教师的职责。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学生,亲切友好,和蔼可亲,还要注重师生感情的培养,对学生体现“师爱”。在校园活动中,我利用些课余时间陪孩子构建数学知识,如:做作业、探索实践、画图形、玩游戏、师生交流等。我认真观察学生,捕捉学生的兴趣,做一名学生们心目中“孩子王”。我觉得只有让学生既敬又怕,既幽默又严厉,既善良又有童心,才能彰显教师自身魅力。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们既喜欢和我相处,又喜欢我所教的数学课。
第三篇: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乐学——爱学——会学”。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保证。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低年级儿童好玩、好动、天真活泼,“游戏式教学”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此外,有趣的数学情景、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教材中拟人化的动物插图、竞赛性的练习等,也能很好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我采取了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造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以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逐步做到想学乐学。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设计“拼图游戏”“欢乐草坪” “爬梯比赛”“赛龙舟”等活动,贯穿全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丰富教学教具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小学生注意力相对不集中,容易做小动作这一特点,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运用直观的课件、实物、图片、幻灯等来引起学生注意,从而激发兴趣,使学生在看了还想再看,做过还想再做的教学活动中接受新知、巩固新知,并乐于探究数学奥秘,主动去体验数学的无穷乐趣,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通过辩论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较弱,特别是在学习数学概念时很困难,不感兴趣。我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往往采用形象辩论形式来加以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米和厘米”这一课时,由于长度单位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抽象的,特别是在具体生活中正确使用“米和厘米”单位时,往往会闹出好多笑话。为防止学生在学习时不理解,我就设计形象辩论环节:让学生先估计教室长度,当学生说到教室长度是8米时,老师说教室长“8厘米”,学生要加以反驳,这时学生兴趣高昂,站起来说:“老师如果教室长是8厘米,那连脑袋都伸不进来了”(这是多么形象的描述呀!),当学生说粉笔长度是5厘米时,老师说:“5米”,学生立即反驳,站出5个人小手一拉,告诉老师5米有这么长,并说:“老师你都写不成字了”(呵,有根有据的)。例如教学“克和千克”这一课时,让学生估计鸡蛋的重量时,当学生说出一个鸡蛋60克左右,老师说“一个鸡蛋60千克左右”,学生立即反驳,比老师还重不可能;当学生说出一个图钉1克左右,老师说“一个图钉1千克左右”,学生立即反驳,与两包食盐一样重不可能,太重了。这样,通过形象比喻,学生再也不会用错长度单位与质量单位了。由于老师与学生这种争辩,帮助学生消除了一些模糊的认识,扩展学生思维,加深了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四、增加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练习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数学认识结构的过程,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练习形式不易枯燥单一,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容易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练习中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型。例在教学100以内数的练习过程中,数数是比较枯燥,就设计成小猴子闯迷宫(按规律数数连线)练习题型,在练习比大小数时,设计成,拼中国地图的练习形式或者是小动物回家的练习形式等等。
五、童话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色彩鲜艳、动感强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针对这一点。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时,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用课件展示美丽的画面、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例如:教学数学广角中的《排列与组合》时,创设这样的情境,森林王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好多动物都来参加了,(课件演示动物运动会的情境)狮子大王宣布了一条规则:“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为了让我们的王国变得更强盛,我们不仅要拥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拥有智慧。今天你们要先进行智力闯关挑战,优胜者才有资格成为参赛队员。”“小朋友们,你们要不要参加这次运动会?”“有没有勇气参加智力闯关挑战?”“好,智力闯关挑战现在开始——(激趣引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备感新奇,有了解它、征服它的欲望。)
六、再现“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但缺乏必要的引导小学生又不可能发现数学问题。所以教师只有深挖教材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更具体、更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引导并鼓励他们在书本中发现“生活现象”,在生活中主动探究“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始至终保持学习上的成功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课堂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层次、多渠道地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兴趣往往不能持久,自控能力又差,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也是求知的基础。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抓准学生活动的兴奋点,找到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感兴趣的实情、实物、实干入手,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场景、比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探索的欲望。例如:在教学“8和9的组成”时,我拿出自制的小星星,微笑着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智慧星’,在下面的活动中,老师将把这些‘智慧星’送给最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想要吗?”“想!”“那我们一起努力吧!”学生的学习个体户一下子被吸引出来了,人人处于亢奋状态。接着我出示8个‘智慧星’,把这些‘智慧星’分成几份,可以怎样分?有几种方法?此时,学生迫不及待地拿出学具积极探索不同的分法,由此可见,数学是充满乐趣的“学问”,在情景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二、实践操作,体验成功
动手操作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儿童天性好动的特点,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感性认识,变抽象为直观,在“动”中体会到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11~20各数的认识”时,让学生先数出12根小棒,再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是12根?学生通过操作出现以下摆法:1根1根摆;左边摆7根,右边摆5根;左边摆5根,中间摆5根,右边摆2根;左边摆10根,右边摆2根„„就这样,学生在12的摆法中,从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到左边摆的和是10根,右边2根,以至创造性地把左边10根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右边摆2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已经初步产生了10个一可以变成一个“十”的要领动手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孩子们愿学、乐学、想学。
三、适当评价,强化动机
恰当的评语,不仅能正确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如:对一些作业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不妨写上“你真棒”、“真聪明”、“你真不错!”表扬优生但也不能责骂较差的学生。相反,应抓住其闪耀点,适时给予奖励。如“好样的,有进步,继续努力!”“看到你要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你准行,老师想念你!”这样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充满了期望,从而逐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激发学习兴趣,对创新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甚至会达到入迷入神的状态,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并在探索中形成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内容提要: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是多样的,本文就着重从创设情景,引发兴趣;实际操作,发展兴趣;游戏活动,激发兴趣;体验成功,倍增兴趣;以及巧设练习,保持兴趣五方面来详细阐述了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收获,供大家参考与讨论。
关键词:创设情境 实际操作 游戏活动 体验成功 巧设练习
教了一个学期的低年级数学,时间虽短,感慨良多。低年级学生上课时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注意力不能持久。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呢?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使他们喜欢上数学。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谈一些个人浅见。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实践证明,在讲授新课中,创设与学习新知有关的一些情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1.问题情境
“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缘于问题的产生,始于问题的解决。因此,有人形象地把问题称为数学的“心脏”,数学生命之源泉。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中,我就根据“5”这个数字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学生的手指来教学5的乘法口诀,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形成了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氛围。在这节课中,我和同学们一起唱“小小手”的歌引出课题之后,就进行了这样的引导:“请朋友们伸出一只手,看看有几个手指?伸出两只手,看看共有几个手指?同桌合作,看三只手共有几只手指?四只手„„”这样就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
通过从学生的手指这一身体的学习资源入手,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心理意向,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自己探索、尝试、总结规律,从而提高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分页$$
2、故事情境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小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认识除法》时,以猴妈妈吃分桃子的故事引入学习的内容:一天,猴妈妈从树上摘下12只桃子准备分给三个孩子,老大,老二和老三。我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猜猜猴妈妈会怎样分呢?”小朋友们可热闹了。有的说老大少吃一些让给老二和老三,有的说老大要吃多一些,否则吃不饱„„我先肯定他们说得都有道理,随后话锋一转说:“那怎样分才能公平呢?这节课老师请小朋友都来做‘小包公’,好吗?”这样通过感兴趣的故事吸引了学生,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不知不觉地由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往往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二、实际操作,发展学生的兴趣
兴趣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思维发展的内动力。当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恰当地进行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使学生的兴趣得到进一步发展,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我在教学《有趣的七巧板》这一课中,给每组发了一套七巧板学具,让学生尽情地动手拼搭,并设置了最佳合作创意奖,有意识地鼓励他们互相合作、比想象力、比新意、比创意。学生开始边讨论、边琢磨、边试搭,你拼一块我搭一块,偶尔还会为不同的创意产生小小的争论。结果,每个小组都设计出了别具一格的造型,有的小组搭出了天真活泼的小动物,有的小组搭出了美丽的宫殿,还有的小组搭出了滑稽可笑的卡通人物„„每个学生的脸上都露出了无限的喜悦。最后,让学生说说,每一种造型分别有几种几何图形组成,每种几何图形各有几个。学生们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学习,不但没有感到学习的辛苦,而且大大的发展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创造潜能、合作意识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分页$$
三、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地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稗益。我在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时,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授课前,我准备了红、黄、蓝、绿几种颜色的小球,按一定的要求放在四个袋中。课始我让学生做“摸球游戏”。课上小学生通过游戏体验了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随后我又让学生做“装球游戏”。每组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把球放入透明袋中,比一比哪组快。然后请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学生真是开心及了,同时又引发了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四、体验成功,倍增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后,便会激起无休止追求的意志和力量。探索的兴趣,知识的获得,方法的掌握,教师的表扬都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课堂中我只要发现学生一点点闪光点就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如:在教学《认识方向》的练习中,我问学生:“你能说出小明上学的路线吗?”一学生回答:“小明向东走,先到达大桥;再向北到公园„„” 第一个方向说对了,而第二方向说错,我没有批评她,也没有换另外一个同学帮她纠正。而是对她说:“第一个方向你说得非常正确,第二个方向有了一点点偏差,你用手比划比划„„”我也帮着她比划,很快地,她说出了正确的方向。我对她点点说:“你挺聪明的,一下子就纠正过来了。”她开心地坐下了,那一堂课,她学得很认真。可见,老师的鼓励使学生获得了成功,保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是快乐的,从而使他们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增长。
五、巧设练习,维持学生的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细心、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练习,在注重实效的同时,对练习的方式科学安排,如:积极开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看谁摆得又好又巧”、“夺红旗比赛”、“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等活动。这样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不但维持了学生兴趣,而且从小培养学生参与竞争、敢于竞争、学会竞争的能力,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错综复杂的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须知这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能使他们开开心心、轻轻松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数学。
主要内容:1.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2.创设故事性情景;3.创设凝问性情景;4.创设探索性情景;4.创设游戏性情景;5.创设练习性情景。
十年的数学教学经历告诉我,在数学课堂上如果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调动不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教师无论有多大的能力和多深的学问,最终的教学效果还是失败的。爱因斯坦曾经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充分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学内容更深出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成探求新知的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的运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 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够让孩子们一上课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在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我是这样做的。
一、重视情感交流,多谢微笑。
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个情感过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要有恰当的教学方法、语言艺术、还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和主动关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每次都是面带微笑走进课堂,用和蔼的语言教学,并热情关心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的爱,喜欢老师。这样,即增家加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又使学生产生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故事性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小朋友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的世界里.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新教材上设计了很多故事化的情境图,教师要善于利用.每次上新课,我都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漂亮的挂图,从讲故事开头,陈设一种情境,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在“快乐的动物”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童话故事情境:在大森林中,一条蜿蜒的小河边,一群小动物正忙着开庆祝会,它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连河里的小鸭也被吸引住了.热情的松鼠,提出了两篮松果,招待客人.随着画面的出示,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在教学“数的分与合”时,我设计了可爱的动物形象,通过讲述两只小猴子分吃水果的故事,巧妙地与新授内容联系上,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兴趣,并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疑问性情境,萌发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的关键处巧设疑问,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这时教师加以点拨、指导,才能一触即发地驱动思维活动,使他们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学“9加几”时,我特意安排一场师生口算比赛,当然是老师频频得胜。学生急于探索其中的奥妙,这时,我出示下表:加数2、3、4、5、6、7、8、9得数 11、12、13、14、15、16、17、18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得数的个位与加数有什么关系?”当学生发现和的个位数比加数少1后,我再追问:“少了的1跑到哪儿去了?”学生说跟9凑成了10。谜底揭开了,他们恍然大悟,学习兴趣倍增。并且很快从凑10法中悟出:“9加几”的特殊规律。
四、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时空和机会,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教学“7加几”时,我大胆摒弃“凑十法”的准备题,并隐去“7+6”用“凑十法”的框线图,让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独立思考,合作研讨。结果对7+6=13,探索出多种解题策略:数数法、接数法、凑十法、推理法等。这样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都得到了成功探索的体验。既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五、创设游戏化情境增添学习兴趣。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也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游戏时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从而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让孩子们在游戏的学习情境中,发现并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比大小”时,老师可以组织同学玩1——10扑克牌,同桌任意抽出牌比大小,谁大了谁赢.学生在游戏中培养了竞争意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再如,在教学“数的分与合”时,可以让学生玩对口令游戏.教师先示范玩法,如8的分与合时:师说我拍1,生说我拍7,1和7组成8;8可以分成1和7;.可以是老师和全班玩,也可以是同桌两个玩,或者指一名学生和其他小朋友玩.形式多样,学生的兴趣也很高.游戏的设计比过去的读,背,要、生动有趣的多.
六、巧设练习性情境,升华学习兴趣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思维品质、实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教学时,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新、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练习,对练习的层次、方式、题型等作科学的安排,适时适当安排一些游戏、竞赛、开放性练习等,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升华学习兴趣。如教完“11——20各数的认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次数学解题比赛,老师叫大家做了12道题,猜猜看,小红做对了几道?做错的有几道?”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必须按15以内数的组成去思考。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争论中互相交流、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又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以情感人、唤起兴趣。
低年级的儿童非常的天真可爱,他们一般都以老师为中心,教师应该付出我们的热情,去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觉得老师和蔼可亲,都愿意亲近你,都喜欢你。在无形中他们也会喜欢你所上的课,对那一门课的学习也会产生兴趣。为此,教师对学生应是饱含爱心,既要做教师,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用微笑的脸蛋,期待的神情,温和的语言创造活跃、democracy的课堂气氛,不能动不动就训斥学生,特别是差生,更要加倍爱护,平时要及时给予表扬。永远都别对学生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如果教师能处处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投其所好,培养兴趣。
这一年龄的儿童大多数都喜欢讲故事、做游戏、唱歌、跳舞„„那么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就可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将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引进课堂以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巧设情境,精心设疑和诙谐的语言,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识是从操作开始的。根据小学生好动这一心理特征,要使他们在玩中学习,在动中求知,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演示探索求知。如在教学乘、除法的初步认识时,课前首先让学生准备好学具小棒和圆片,上课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如角的认识,让学生亲自指一指、摸一摸、拼一拼、剪一剪,这样做就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再如,“认识物体”这一课则完全可以上成一堂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间的区别,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随意拼搭,活跃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3、参与竞争,提高兴趣
教学实践也表明,在教学中创设竞争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根据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比赛的形式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我的教学中,经常恰当的开展一些有意的比赛活动,尽可能的使全班同学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项竞争活动当中来,用竞争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数学学习中,激发学生间良性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互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当然,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投入到活动中来,可以采取一些奖励措施。竞赛是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学习的效率一般也都有很大的提高。
4、多种媒体,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而且直观、生动,符合幼儿小、好动、注意力集中短的特点。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教师把投影、课件等多种媒体手段运用到教学之中,用色彩鲜艳的画面吸引幼儿,刺激幼儿的多种器官,激发学习兴趣,使孩子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5、成功体验,巩固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让“成功”走近每一位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形式多样、难度不一的练习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摘 要: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数学语言 阅读 操作
第四篇:浅谈趣味课堂在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兴趣中的作用—完整
浅谈趣味课堂在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兴趣中的作用
一、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所以接受学习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可行。他们缺少可以同化新内容的知识或经验,有一定的词汇量,但是不够丰富。小学低年级学生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习惯于形象思维、被动思维,思考的问题多是老师提出的,学习上依赖老师和家长。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不久,且注意力多数与兴趣、情感有关,学习中经常出现上课不专心、问题回答不正确、理解不透彻等现象。
(一)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上要尽可能地运用直观教学手段。老师要尽量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浅显语言或者设置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的情境,让他们明白老师话语中的含义。要运用形象生动、具体鲜明的图形、实物或电化教学等直观手段,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其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亲自摸一摸、画一画、尝一尝,将对事物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二)学习动机简单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动机简单,易受挫折,也易受鼓励,老师要努力引导学生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小学生学习动机较简单,他们好好学习主要是为了得到家长、教师的表扬。老师和家长应根据这一特点,以鼓励为主,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时时看到自己学习上的成绩,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清代教育家颜元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所以,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的赞扬。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正确对待。切忌动不动就责骂学生,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优秀的一面,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不足,启发学生改正错误的自觉性。对学生的某些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幼小的心灵就会充满成功的喜悦,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更为充分地发挥。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学习要求。
(三)尊重热爱老师 小学低年级学生尊重、热爱老师,重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老师、家长和书本的依赖性比较强,认为只要是书上写的、老师或家长讲的都是正确的,都全盘接受。低年级学生对老师怀有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之情,由于尚不能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因而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影响他们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有的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随便敷衍,对调皮好动的学生缺乏耐心,经常呵斥、指责;有的老师不能容忍学生的嬉闹,非要他们长时间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这些将使学生产生学习焦虑、紧张,惧怕老师,严重的可能对学习冷漠,厌恶学校,逃避学习。因此,老师必须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心、尊重、热爱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言传身教,使学生从内心敬仰老师,对老师产生尊敬和信任感,进而促使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趣味语文课堂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一)创设趣味语文课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趣味性的培养,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挖掘潜能,增强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趣味性一般是指由对象所带来的某种吸引、让人着迷并产生愉悦的因素。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就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能引发学生某种感情的因素,或使学生愉悦、感到有意思、或能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教育学生、能引起学生注意力,能使学生产生对课堂内的认同感的因素。
1.轻松和谐激趣法
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在讲授《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学生对文中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无法理解,老师就引用同学们正在看的《西游记》激起兴趣:“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像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得到齐声否定后,老师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 学生答:“不能。”老师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去。”望着笔者“抓起”“塞入”的手势,同学们会心大笑。进而老师一手指着自己的眼睛一手指着课代表:“我的眼睛能把某某同学吸“进去吗?”同学们开心答到:“能!”“对,通过眼睛我知道了她是个勤奋好学聪明负责的女孩子。”接着再以好差两生的评价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要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直至铃声响起还意犹未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的魅力就在于此,语文课堂的活力也在于此。同一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素养、心理状况等等的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这就是创造力的表现,也正是我们要悉心呵护和着意培养的。老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学生与众不同 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往往能产生一种轻松、新奇、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诱 发潜在的创造智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文课堂的无限活力。
2.赞扬欣赏激趣法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老师采用多种表扬方式: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每节课老师尽量多赞赏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3.认真倾听激趣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数是老师掌握着“话语权”,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老师往里灌东西,可结果往往是园丁的辛勤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新课标提出老师师要多 倾听学生的发言。笔者认为,学生“讲”教师„听”。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老师通过“听”经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老师领悟“教学相长”的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老师“听”,可以锻炼学生 2 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譬如在教鲁迅先生的《雪》时,老师让学生找出喜欢的句子,先在学习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一学生说:“我喜欢‘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雷罗汉’,这写出了小孩天真活泼、充满生机的情景,尤其是‘呵’字非常的形象、传神、有趣。还有那‘紫芽姜一 般的小手’,很好玩。”当老师一问什么是“呵”时,大多数同学拢着两手呵气,一瞬间课堂笑声一片,活力迸发。又如《两小儿辩日》,几乎都是学生在疏通文意在争辩。新课程要求老师树立“自主学习和协调学习””的教育观,由传授知识向学生终生发展延伸。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而这种学生多讲、老师多听的教学模式正是“授之与渔”“操练捕鱼”的有效途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热烈和活跃,使语文课堂呈现无限的活力与魅力。
(一)趣味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可以划分为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个体兴趣与情境兴趣,发生、发展的过程一般是有趣、兴趣和志趣。老师可以通过呵护孩子好奇心、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亲近大自然等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老师培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一般有寓教于乐、提问设疑、改进教法等。
1.语言趣味性,促进主动学习教育家巴尔特曾说过:“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其语言应具备这样的素质――以声引人,有吸引力,能抓住学生;以情感人,有感染力,能打动学生;以理服人,有说服力,能慑服学生。”作为一名老师,在教学中,语言固然要有一定的严肃性,但如果能带一点幽默感,添一点趣味性,我想,这样的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园”字时,许多同学老是喜欢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课上,我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你们也太调皮了。明明看见公园大门已经关了,还攀爬大门进公园,这样是不是很危险呀?”学生听了,个个心领神会。
2.情境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喜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创设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兴趣顿生,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老师的问题情境中,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悍,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让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紧密相连。如,我在教《小小的船》时,作了如下设计:(配乐,师描述并贴“夜空图”;生闭上眼睛根据描述做动作,想象)让我们一起飞向蓝天,坐到月亮上。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贴上小女孩)师问:小姑娘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你坐在月亮上还看到了什么?说话训练:我坐在月亮上,看见()。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后,反复指导朗读课文第二句。在这样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读读练练;诵读感受语言美,学生读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说话时想象意境美,3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东方明珠、长城、流星、外星人等一一闪现在他们眼前。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3.作业趣味性,唤起学习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许多老师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小学传统作业的弊端加重负担,影响了儿童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能力的发展,甚至使学生对学生产生了消极情绪。
作业的设计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我设计作业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学习古诗《鹅》,我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只“美丽的大白鹅”,把鹅在水中游的动作、神态用画展示出来;学习问句,我让学生做打电话游戏题,让学生扮演打电话人、听电话人互相问候,理解问句的语气;很多学生喜欢写模仿文,学了《四季》,我让学生也当诗人写一首《四季之歌》。这样的作业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乐意学习语文。
(三)趣味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专心听讲的习惯培养
小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小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小学生。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应该比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语文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小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让小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小学生被动地听老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小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小学生听讲情绪。小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专心听讲是学生在语文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善于捕捉学生的注意,善于巧妙提问,启发思维,引起兴趣。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和进行常规训练,注意提出明确的专心听讲的具体要求,逐条落实。
2.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
老师应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精力集中、专心听讲、勇于钻研、肯于动脑、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从语文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4 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点或难点,老师一方面应利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应充分让学生有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3.与人合作习惯的培养 在当今这个时代,培养小学生合作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合作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独生子女成长环境的相对封闭,很多学生有孤僻、自私、不合群的不良心理素质,甚至存在害怕陌生环境、害怕与人交往的心理障碍。我发现在班级中就有这样的学生,他们不爱与他人合作,喜欢独来独往。因此,培养同学们的合作习惯,就是要使他们融入集体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在团体合作中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群体的力量,渐渐形成开朗、活泼、勇敢、积极的良好心理素质。在一次班会公开课中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自愿组成9人小组,并选出组长定出组名,同时设计一句小组宣传语。学生自觉的融入到小组活动中,在活动中交流思想,沟通意见。当每个组用不同形式展示自己的特色时,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合作习惯的培养有利于集体凝聚力的形成。凝聚力的大小是衡量一个集体的发展水平和团结、士气、战斗力的重要标志。一个没有合作精神的集体,往往松松散散,矛盾众多,成员互不服气,认为班里的一切与自己无关,更谈不上有何战斗力,这就是缺乏集体凝聚力的表现。反之,同学养成主动合作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他们会为班级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完成共同的活动与任务,既有较强的凝聚力,又有较强的战斗力。在我曾经任职某所学校组织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通过游戏的形式召开了一次生动有趣的班会。游戏过后,学生在谈感受时纷纷认识到只有合作才能创造出奇迹,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勇气。创新意味着对旧秩序的否定,创新需要勇气。心理学家罗杰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保护少年儿童创新天赋的两个最重要条件。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安全、合作、互助的心理环境,如发现学生有一点创新思维火花,老师能循循善诱、鼓励支持,其他学生能积极讨论、献计献策,这位学生的创新勇气必定油然而生。
三、趣味课堂具体操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要注意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吸引学生的眼球,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以下三个方面是我觉得在趣味课堂具体操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老师把上课的知识和学生实际的学习科学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跟着老师的思路去学习,能够有效加入老师的课堂教学,和老师进行有趣的交流,才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仔细研究教材
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知道哪些是重点,不但要分清各个专题在教材中的位置,还要把握好每册之间的关系,做好章节的处理工作,做到从整体上了解教材,进而保证备课的顺利进行。例如,在讲解《草》时,一定仔细地钻研课本,对于不熟悉的生词一定要查找相关的教学信息,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枯”与“荣”的关系,不可以轻视。并且老师自己也要多多诵读课文,要带着感情地去朗诵,才可以了解作者当时想要表达的思想。老师还应认真研究教材,在每一个教学步骤中添加有趣的地方,对教学过程尽到应尽的责任。老师还要做好一节课的备份工作,查找资料,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对于语文课文的知识要保证非常熟悉,做好课堂练习的准备,正确地认识学生,设计好教学活动。2.要多准备语文内容
课堂教学的好坏和老师的知识积累是有关联的,因此,语文老师在准备教材课件的时候要查找大量教学资料,积累丰富的游泳的教学材料,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查找教学材料的时候,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查找,也可以查阅相关的教学刊物等。例如,可以仔细查找有关作者生前的事迹、写作的成就等等的教学材料,来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另外,要仔细考虑如何把这些教学东西传播给学生,让学生懂得语文教学的意义。3.留意学习情况 在备课中,老师要留意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学生个人的发展,争取备课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准备备课工作的时候,老师还要预设在课堂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处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明白教学的主次,努力思考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例如,当老师在教学《笋芽儿》这篇课文时,在导入环节中可以展示笋的图片,让学生指一指笋尖在哪里,这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不仅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什么是笋,也能让学生了解到笋的芽是尖尖的生活常识。
(二)课堂提问要有技巧
好的问题不仅要有优化问点,而且还要问法多样,学生才会喜闻乐答。提问时,处理好直与曲、逆与顺、庄与谐的三对关系,该曲问时不可直问,该逆问时不可顺问,力求做到寓庄于谐,寓问于趣,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课堂提问,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焦点,是由问题本身的质量决定的,作为老师师应努力掌握课堂提问技巧,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语文课堂提问的难度
提问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注意力,刺激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也要注意难易适度,顾及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如教学《赵州桥》时,提问:“石拱桥的小拱有什么作用?”就只能引起学生去阅读课文。再提问:“石拱桥的小拱到底有什么作用?”有了一定的难度,就会迫使学生去思考、去归纳。
2.语文课堂提问的坡度
问题与问题之间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难度太大的问题,可以设计一些小步子铺垫性问题“搭桥铺路”,化难为易,帮助学生“起跳”。如教学《借生日》时,提问“谁和谁借生日?为了一件什么事?借了以后,‘我’心里觉得怎么样?结果怎么样?母亲对这件事满不满意?你觉得‘母亲’的话讲得对吗?为什么这样?”指导学生思考,学生只有反复阅读思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语文课堂提问的亮度
提出问题要讲究感情色彩,力求摒弃陈旧样式,创造开拓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在这方面,如果老师能抓住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所接受信息相适应而产生的心理提出问题,特别能打动学生的心。
(三)课堂上的有效评价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那么在课堂中老师该如何进行有效评价呢?
1.评价因人而异
评价时应因人而异,关注每一位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这要求老师在评价语言上不能模糊不清,千篇一律,因人而异具有灵活性和个体性的特点,能促使学生在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中增强自信,发挥其创造潜能。
2.评价不能太夸张 比如,叫学生某次作文学生用了一些很华丽的词语,很多恰当的修辞手法等,这时教师夸他写得太好了,词语用的太妙了,简直像大诗人李白,文学家鲁迅写的。像这样的评价太夸大事实,导致了学生飘飘然,心想原来成功这么容易,当大诗人,文学家这么好当,这样的话学生的勇往直前,勇于探索的精神就会受到一定的阻碍。
3.以引导性评价给学生指明学习思考的正确方向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从学生那里反馈来的信息,老师要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引导,使学生找准自己的方向,努力探索和学习。比如,老师在上观察作文课时有个学生望着窗外的小鸟发呆,这时教师可这样引导:“你看他观察的多仔细啊,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观察到的情况吗?”这样既没批评学生,让学生难看,反而给学生指明了要写观察小鸟的内容,有了方向。
4.以艺术性评价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运用艺术评价可以拉拢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使课堂气氛走向和谐,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那么,怎样使用艺术评价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老师的评价应准确得体,因人而异,给学生以提醒,及时纠正问题;生动丰富,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用诗一般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如:你的想象太丰富了,我真想和你一起去遨游太空,寻找我儿时的梦;机智巧妙,学生回答不一定都对,假如学生答错了,教师应用巧妙的语言给予评价,让学生不尴尬,从内心处感激老师;诙谐幽默,让师生和谐,充满活力。比如:教师在上课时故意说错话,意在提醒学生应重点把握,并且使课堂气氛调和。如:把说生日快乐(lè)成生日快乐(yuè);独特创新,把有声语言与体态语相结合,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2]张亚新.优秀小学生-应该培养的50个学习习惯[M].新世界出版社,2009.01 [3]刘衍玲、吴明霞.小学低年级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EB/OL].2008.08.10 人教网 [4]金玉仙.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EB/OL].2009.08.05 人教网
[5]赵清福.基础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上)[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0.05 [6]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7]江西教师网.http:///
第五篇: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而实际上学生表现出的往往是不愿意学或是泛泛地学、完成任务地学。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在于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况且,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极为短暂而有限,如果学生对这件事情不感兴趣的话,他是不可能主动参与的。因此,教学总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一、要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首先,应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语文。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其次,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形象化的语言、色彩丰富的挂图以及表演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因“趣“利导,激发学习热情
热情与兴趣都是学习积极性的心理成分。每个人都是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才会表现出热情,有了热情就会完成得很出色。在教学中,教师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导,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程序、探索性的教学活动,积极把学生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性。
三、多鼓励,多赏识,让学生变得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开始。作为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也应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合适的场合予以鼓励、表扬,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很微小的一点成绩,老师的鼓励,说不定就会唤起他沉睡的心灵,继而获取更大的成功。
四、增强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要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我设计作业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
五、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数学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众所周知,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只要教师是有心人,课堂永远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有多丰富,语文也有多丰富。因此语文教学最需要的是生活化,生活化的语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那么,就让我们敞开生活之门,活化我们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这广阔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自由地—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