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知识

时间:2019-05-13 22:0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知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知识》。

第一篇: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知识

高血压

1、饮食宜用低盐低脂,食盐每天不超过5~10克,降低脂肪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脂肪,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动物蛋白和豆类蛋白。不吸烟,不喝酒。

2、选择对体力负担不大的运动,如慢跑、大拳、练坐式气功等。也可以按摩面部,促使血管平滑肌放松,方法为先搓热两手,用手反 按摩头面部20-30次。

3、从卧床到立位时不能太快,特别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注意,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晕厥而发生的意外。

4、血压降至正常也不能擅自停药,亦不可以随意增加,以防因血压降的过低而致重要脏器供血不足。

5、保持大便通畅培养稳定而乐观的情绪,避免容易激动,做到心平气和。

6、动态血压监测并了解正常血压的值(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测量血压时最佳体位是平卧位,测量肢体和身体不能动。

7、识别高血压危象前驱症状如:出现剧烈头痛,血压高,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8、另外,外出时随身带药,按时服药,家庭备血压计,以便观察并记录血压波动。

冠心病

1、注意居室空气新鲜,环境清洁安静,避免噪音,因噪音可使血中肾上腺素增加,血管痉挛,血压升高。

2、睡眠提倡两段制,即夜间睡眠和午睡,但午睡时间不可过长,以半小时至1小时为宜。夜间排尿时不要突然坐起。睡姿以右侧卧位为佳。运动宜步行、慢步、骑自行车、太极拳、游泳等。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诱发心绞痛或心梗。

4、洗澡时水温不可过冷过热,以35~40℃为宜,洗浴时间不可超过30分钟,洗澡要避免滑道。

5、绝对戒烟戒酒,因为吸烟可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吸烟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6、出现心绞痛时,立即卧床休息,停止活动,予硝酸甘油1-2片舌下口服,通过唾液溶解而吸收,1-2分钟开始起效,约半小时后作用小时,不能吞服,如药物不易被溶解,可轻轻嚼碎继续含化。服硝酸酯类药会出现头昏、头胀痛,头部跳动感、面红、心悸,继续服几天后可自行消失。避免体位性低血压所引起的晕厥,应平卧片刻,必要时吸氧。

7、易消化、进食清淡、低盐低脂,少食多餐,避免过饱,禁烟禁酒,浓茶、咖啡及刺激性强食物,以防冠状动脉痉挛,加重心肌缺血缺氧。保持情绪稳定。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及时增添衣服,不要着凉,不能让自己有畏寒感,外出时更要注意穿暖。因一旦受凉,支气管黏膜血管收缩,加之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引起病毒和细菌感染。

2、保持室内空气流畅,早上应打开窗户,以换新鲜空气。在卧室里烧炭火或煤火,尤其是缺乏排气管时,对肺心病患者不利,应尽量避免。

3、生活要规律定时。肺心病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折磨,火气难免大些,应尽量克制,不要发脾气。

4、吸烟者要彻底戒烟,甚至不要和吸烟者一起叙谈、下棋等等,有痰要及时咳出,以保持气道清洁。

5、要补充营养,原则上应少食多餐,还可以服一些健胃药或助消化药。

6、自己不要滥用强心、利尿和心得安类药物。因用药不当,可加重病情,甚至发生意外。

7、有条件者可进行家庭氧疗,对改善缺氧,提高生活质量和寿命。

脑出血

1、指导高血压病人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态平和,避免过分喜悦,愤怒,焦虑,恐惧,悲伤等不良心理和惊吓等刺激。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避免体力或脑力过度劳累和突然用力。

2、指导患者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戒烟酒。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3、告知患者和家属疾病的基本病因,主要危险因素和防治原则,遵医嘱正确服用降压药物,维持血压稳定。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和对疾病早期表现的识别,发现血压异常波动或无诱因的剧烈头痛,头晕,晕厥,肢体麻木,乏力或语言交流困难等症状,及时就医。

4、功能锻炼每日3~4次,幅度次数逐渐增加。随着身体的康复,要鼓励病人自行功能锻炼并及时离床活动,应严防跌倒踩空,同时配合针灸、理疗、按摩加快康复。

5、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在床上排便时可摇高床头20~30度,告之不要屏气用力。

6、蹲下、弯腰及卧床、起身或改变体位时,动作必须缓慢,可用头低位及眼睛向下方式渐渐起身,切勿突然改变体位,防止头部一时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

脑梗塞

1、饮食注意“三低、二不、一多”即饮食要低盐低脂、低糖,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多饮酒,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鲜鱼、鲜蛋、青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利于身体康复。多摄入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有利于大便通畅,病情许可下,应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

2、采用侧卧位,应多采取患肢在上的体位,有利于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的排出,防止吸入性肺炎。

3、坚持体力活动,能促进胆固醇分解从而降低血脂,降低血小板的凝集性,并解除精神紧张和疲劳。

4、多翻身和肢体早期作被动运动,以防肌挛缩和恢复肌力。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时,可能有中风的发生。

5、气候变化时应当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不要用脑过度,平时外出时多加小心,防止跌跤,起床、低头系鞋带等日常生活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心律失常

1、避免可能的诱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摄入过多盐,血钾、血镁低等。气候变化、季节交替时候要采取措施,预防感冒,以免加重病情。

2、心律失常者应保证有充足的睡眠,中老年患者,每天都不应少于8小时。饭后不宜立即就寝,因为饭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会抑制心跳。睡眠姿势应采取右侧卧位,双腿屈曲,这样姿势有利于血液的回流,减少心脏负担。宜适当做些锻炼,如:养花、种花、散步、练太极、保健操等。

3、合理安排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烹调要用植物油,减少胆固醇的摄入量。多吃蔬菜和新鲜水果。不宜过饱。不宜喝刺激性饮料:咖啡、茶、戒烟,少饮酒。不宜欢看令人兴奋、激动的节目。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不要因为便秘而发生意外。

4、服洋地黄药物,服药前应测脉搏,若脉搏在160次/分以上或60次以下每分种,均需报告医生。

5、如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出汗,肢冷等情况,即吸氧,报告医生。

6、心律失常者外出出者征的医生同意,旅游前应方到医院检查经同意后方可旅游,由于旅游往往导致疲劳、紧张和饮食起居不规律。

第二篇:慢性病防治知识

《中国老年人健康指南》讲了啥

好习惯要多培养

手是疾病传染过程中重要的媒介。接触钱币后、便前便后、做完清洁后、去医院看病或接触患者后、外出归来、用餐前等情况下,都要采取正确方法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老年人应经常洗澡,水温以38℃为宜,不与他人共用手巾和洗漱用具。

坚持每天早晚刷牙,应特别重视睡前刷牙和饭后及时漱口。若使用假牙,必须每天摘下洗刷干净,然后浸泡。建议每3个月更换1次牙刷。

除了雾霾天气等特殊情况外,应经常开窗通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每天最好早、中、晚各开窗1次,每次15~20分钟。做饭时,也应及时开窗或打开抽油烟机。

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睡眠起居要有规律,每天睡眠不少于6小时,最好有午休。

主动饮水,不要等渴了才喝,且以少量多饮为宜。一般每人每天喝水6~8杯(每杯200毫升)。运动或体力劳动时,饮水量应适当增加。

每天应晒太阳15分钟~20分钟,但要避免曝晒或中暑。阳光强时,应佩戴太阳镜,或在树荫下停留较长时间,也可获得同样效果。

日常生活中,切勿随地吐痰,也不要直接面对周围人咳嗽和打喷嚏。咳嗽和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手帕或衣袖遮掩口鼻。

镇静、催眠和镇痛剂等成瘾性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长期或不当使用损害身心健康,严重时会改变人的心境、情绪、意识和行为,引起人格改变和各种精神障碍。

要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活动,避免久坐,每天坚持按摩腹部并做些提肛收腹运动,晨起最好饮用1杯温开水。体育运动要适量

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喜好选择安全有效的运动项目,如步行、慢跑、游泳、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经络拍打操、门球、跳舞等。

每周运动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周不少于150分钟。运动时轻微出汗、无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运动中最大脉搏次数不超过170-年龄(次/分),即运动强度为适宜。

通过吃动平衡,控制自身体重,使体重指数保持在18.5~23.9的正常范围。超重(体重指数≥24)、肥胖(体重指数≥28)、体重过低(体重指数<18.5)都不利于健康,应该避免。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心态良好很重要

不开心时要主动向家人和朋友倾诉,说说心里话。当伤心难过时,不要过于压抑自己的情绪,想哭就哭。生气时,先静下心来想想原因,然后听听大家的意见,做些自身调整。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喜好,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广交朋友。既要尽力保持与老同事、老朋友的联系,又要努力结交一些新朋友,并以开放、谦虚和包容的心态与他人建立平等、互信、互利的交往。

应积极融入社区,力所能及地为社区文明建设作贡献。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多做好事、善事,要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和邻居。特别是社区中生活困难和行动不便者。

要克服贪图便宜的心理,不要轻信他人的蛊惑。有不明之事,可先找家人和亲朋商量,不要过快、过早地做决定。平时应多学习,经常读书看报,关心法制信息,开阔视野。健康要管起来

不要在强光或光线昏暗的条件下看电视、电脑和书报,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视觉疲劳。应注意身体姿势,不要躺着看书报,远离噪音,尽力维护好自己的听力。发现视力下降、听力减退时应及时就医。要重视脑力活动。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听、说、读、写等多样化认知能力的锻炼,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等认知障碍性疾病。

活动时应熟悉身边的环境和障碍物,且动作宜慢。在光线暗、光滑或不平的地面行走,以及上下台阶时,要特别小心,切勿边走边看手机或书报。行动不便者,可选择辅助工具帮助。活动时,穿戴应合身、合脚,鞋底应防滑。视力不好者,应佩戴眼镜。

应学会测量脉搏、体温和血压。自备一台电子血压计,高血压患者每天至少自测3次血压(早、中、晚各1次)。糖尿病患者须自备一个电子血糖仪,适时自测血糖。血糖稳定时,每周至少抽查1~2次血糖,将血压、血糖控制在达标范围内。

随身携带医保卡、自制急救卡和急救盒。急救卡写明姓名、住址、联系人、联系电话、定点医院、病案号、血型、主要疾病诊断和用药、急救盒放置位置。

急救盒应备有阿司匹林、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糖尿病患者外出可备点糖果,以备发生低血糖时食用。

有些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往往易被忽视。通过健康体检,可以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老年人应每年至少做1次体检,并注意追踪检查结果,及时调整生活方式,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疾病风险。生病不能乱求医

身体若出现以下各种异常变化:体重无明显原因突然下降;短暂晕厥,一侧肢体麻木、无力、不灵活;咳嗽、痰中带血;心慌、心前区憋闷;食欲下降,大便次数或性状改变、血便、柏油样便;无痛性血尿;颈部、乳腺、腋下、大腿根部出现疙瘩或摸到肿块等,应及时去医院检查诊治,不能掉以轻心。

疾病只有早诊断、早治疗,才可能获得良好的疗效,早日恢复健康。生病后,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及时诊治,配合医生,遵医嘱治疗。不要贪图便宜和听信传言,找巫医看病;也不要自作主张,盲目自行用药和擅自停药;千万不要瞒着医生采用多个治疗方案;忌用偏方、验方、秘方。

突发急重症,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立即拨打“120”,讲清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病情及准确的位置,并根据病情积极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现场救助。如中风(脑卒中)需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心绞痛需坐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救心丸;中暑需转移到阴凉处,并采取各种办法散热和降温。

预防高血压九种方法

以下九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平稳降压:

1、戒烟 ;

2、减肥,女性体重较轻的人应该限制每天的饮酒;

3、减少钠的摄入量(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食盐);

4、增加锻炼(每天散步和其它活动30--40分钟);

5、多食水果和蔬菜 ;

6、每天多食含钾食品(建议钾的摄入量每天为3.5g,约每天食3支香蕉,喝桔汁三杯);

7、饮食中含有足够的钙(每天应该摄入大约1300mg的钙);

8、限制饱和脂肪的摄入;

9、限制胆固醇的摄入。

解读:高血压防治的四大误区

目前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3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然而,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存在着不少误区。

1.降血压的药都是理想药

降压不是评定药物疗效的唯一标准,也不是治疗高血压的唯一目的。降压同时还能保护靶器官,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影响脂质代谢和糖代谢,这类药物适合长期服用,才是最理想的药物。除此以外,还要能压制与高血压有协同危害的hcy(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目前唯一同时治疗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的依叶片已经上市。

2.降压越快、越低,就越好越安全

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脑缺血、体位性低血压。除了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需要紧急降压外,其余高血压病人,即使血压水平较高的Ⅱ、Ⅲ期高血压病患者,也应平稳而逐步降压。另外,当人体处于静止 状态,血压可自然下降20%,而且以睡后2小时最明显。倘若病人临睡前服了降压药,2小时也正是药物的高浓度期,可导致血压明显下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使病人发生致命性脑血管问题。因此,按人类生物钟用药,即上午9~10时、下午14~15时各用一次降压药更为安全有效。

3.血压降至正常就是治愈

有患者当血压降至正常以后就认为已经治愈而停止治疗,结果血压又复发,这样治疗,对身体非常不利。可依据患者不同病情灵活选药的具体化阶梯治疗方案,即所有药物初用时都应自小剂量开始,待血压下降至预定水平,且稳定一段时间(6个月)后,可减少用药种类、剂量,以减轻或消除副作用,并坚持治疗的顺从性。

4.自我感觉良好就不需要治疗

因为老年人有生理性退变,对高血压的应激反应不及时,其自觉症状不明显,自我感觉良好就自动停药且不再检查,直到发生严重的靶器官损伤(脑中风、高血压肾病、心肌梗塞等)。因此,自行停止治疗是有害的防治糖尿病宣传知识要点

一、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正在快速增长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20年中上升了4倍;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糖尿病患者2000多万人,另有近2000万人糖耐量低减;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我国2007年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3980万,2025年将达到5930万;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二、我国糖尿病以2型为主

2型糖尿病占93.7%,1型糖尿病占5.6%,其他类型糖尿病仅占0.7%;膳食结构改变和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人是糖尿病的易感人群;年龄越大,2型糖尿病患病率越高。

三、糖尿病控制不良将产生严重危害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变更严重;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糖尿病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四、2型糖尿病的预防措施

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在重点人群中开展2型糖尿病筛查,推荐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如筛查结果正常,3年后重复检查;及早干预糖调节受损(糖耐量受损和空腹血糖受损)。

五、糖尿病高危人群

有糖调节受损史;年龄≥45岁;肥胖:体重指数(BMI)≥28;2型糖尿病者的一级亲属;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 Kg)生产史;妊娠糖尿病史;高血压(血压≥140/90 mmHg);血脂异常〔HDL-C≤35 mg/dl(0.91 mmol/L)及TG≥250 mg/dl(2.75 mmol/L)〕;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静坐生活方式者。

六、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具体目标: 使肥胖者BMI控制在24或以下;至少减少每日总热量400-500 kcal;限制摄入高能量食物,禁止含糖饮料;限制红肉摄入,多吃植物性食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每天30分钟,每周至少5天。

七、2型糖尿病的综合治疗

2型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包括:降糖、降压、调脂、抗凝、减肥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措施;降糖治疗包括采用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降糖药物等综合性治疗措施。血糖控制目标必须个体化;每位糖尿病患者都应接受糖尿病防治知识教育;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各种营养物质。膳食中热量来源:脂肪低于30%,碳水化合物55%-60%,蛋白质15%-20%,或0.8-1.2g/kg体重/天;食盐摄入量限制在每天6g以内;运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可以改善血糖控制,有利于减轻体重。运动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频率和时间为每周至少150分钟,如一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将有益的体力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运动要因人而异,注意运动保护;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是长期血糖控制最重要的评估指标。血糖自我监测适合于所有糖尿病患者,应由医生和护士进行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的指导,包括如何测血糖,何时监测,监测频率和如何记录监测结果;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在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应及时采用药物治疗。糖尿病病人应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并应终身治疗。

糖尿病患者常见五误区误区1 患糖尿病最好不吃药,一旦吃药就一辈子停不了。

不少糖尿病患者患病很多年,血糖一直偏高却坚持不肯吃药,理由是怕药物有依赖性,吃了就停不掉。事实上糖尿病目前无法根治,只能长期控制。降糖药实际上应该叫控糖药,它不能治愈糖尿病,但能将血糖控制在相对正常的范围。服用降糖药是不会产生依赖性的,只不过停药后血糖还会升高。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是长期高血糖带来的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长期坚持服药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不能随意停药。

误区2 胰岛素会成瘾,所以坚决不能用。其实胰岛素是人体内的正常激素,因为需要,正常人每天要产生并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不能产生胰岛素,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起先可用口服药物促进体内胰岛素的产生和作用,但其中半数以上因胰岛功能逐渐衰竭,需用外来的胰岛素治疗。再则,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后,如果胰岛功能得到很好的休息,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仍能再次撤掉胰岛素。因此,胰岛素治疗要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误区3 饿了吃“无糖食品”没关系。

“无糖食品”这个名称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认为它不含糖,对血糖无影响,可以随便吃。事实上,会影响血糖的不仅是人们意识中的甜甜的蔗糖、果糖等,几乎所有的食物种类,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等都会产生热量而影响血糖。

所谓“无糖食品”指的仅仅是不含蔗糖的食品,而并不是没有热量的食品。目前市场上的“无糖食品”大都是无糖的糕点、饼干、奶粉、麦片、八宝粥等,它们的成分多是碳水化合物,患者如果过多地摄入此类食品,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说到底,糖尿病患者头脑中必须有“控制总热量”这个观念,无论是吃主食、副食、水果还是“无糖食品”都要算算它的热量,不能无限制地食用。

误区4 西药有副作用,中药或保健品没有副作用,所以吃中药或保健品更好。保健品是不能代替药物的,而中药降糖作用较弱,也无法替代口服降糖西药或者胰岛素。而现在打着“根治糖尿病,修复胰岛β细胞功能”旗号的中成药或保健品,全都掺有西药,而且有的是掺了副作用较大的西药。我院内分泌科曾收住过多例由于吃中成药而发生乳酸性酸中毒或低血糖的患者,有些病情非常危重,险些丧失生命。就副作用而言,所有批准上市的西药都经过了长期、严格的毒副作用检验,安全性有保障,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完全可以放心地使用。而且中药也并非绝对安全,如果应用不当同样会产生副作用。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听信一些不实的广告宣传,盲目相信中药或保健品,排斥西药,甚至随意停药。

误区5

自我感觉良好就不用看医生,也不用测血糖。

不少糖尿病患者只要没有明显不适,就认为病情得到控制,不去看医生,更不去检查血糖,这是很冒险的。大家知道,目前糖尿病诊断以及对病情的判断,主要依据血糖水平,症状仅作为参考指标,而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一半患者无症状。因此,一般建议血糖较稳定者,每2~4周查一次空腹和餐后两小时血糖,但对于那些血糖波动较大或刚调整治疗方案的患者,应适当增加血糖检测的次数。糖化血红蛋白可3~6个月检查一次,以便更加全面地掌握血糖控制水平。

糖尿病运动锻炼有窍门 步行和慢跑可交替进行

长期坚持适宜的运动锻炼,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增强体质。糖尿病患者锻炼的方法很多,掌握每一种运动的窍门更有助于控制好病情。

运动锻炼对糖尿病人的益处

运动锻炼对糖尿病人来说具有以 下益处:

(1)增强心肺功能,促进物质代谢,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2)改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肌肉及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下降,可增强降糖药物疗效,较小剂量可获得良好疗效;

(3)加速脂肪分解,增加胆固醇利用,既可降脂又可减肥。糖尿病各类运动锻炼的小窍门 步行 步行速度可因人而异,全身情况较好的轻度肥胖患者可快速步行,每分钟120-150步;不太肥胖者可中速步行,每分钟110-115步;老年体弱或心功能不全者可慢速步行,每分钟90-100步。开始步行,每天半小时,以后逐渐加大到每天一小时,可分早晚两次进行。

走跑交替 步行和慢跑交替,常用于体力不足者。步行30秒后跑20秒交替进行,并逐渐缩短步行时间,延长慢跑时间。

室内运动 适合于后期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或身体比较虚弱者以及住院者。蹲下起立 开始时,每次做15-20 次,以后可增加至100次。仰卧起坐 开始时,每次做5个,以后逐渐增加至20-50个。

床上运动 分别运动上、下肢,做抬起放下,左右分开等动作。对卧床患者较为适合。身体条件好患者,还可做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羽毛球、老年门球等活动。糖尿病患者运动注意事项

1、做有氧运动(吸入的氧气满足运动时身体氧化的需要),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心率=170-年龄为宜(例如:60岁,心率=170-60=110次/分)。但有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不适合此公式,这些人要量力而行,以不出现心慌、心绞痛、呼吸困难、全身不适为标准。

2、做全身性运动,如散步、慢跑、做操、打太极拳、太极剑、跳舞、扭秧歌,使全身得到锻炼。家务劳动常是以局部运动为主,不能代替全身运动

3、预防足部损伤,穿有弹性、底稍厚、鞋帮不软不硬的鞋,如运动鞋。要经常检查鞋中是否有异物,及时清理以防受到伤害。

4、不要空腹运动,防止低血糖,最好三餐后都要运动,至少于早餐后、晚餐后运动。

5、足部或其他部位受到小伤要及时处理或到医院治疗,不要觉得“没什么”,不要等待,幻想自愈,往往因此酿成大祸,导致严重感染、坏疽、截肢。

6、运动时携带血糖仪、血糖试纸、糖类食物、求助卡。以便及时测血糖、捕捉低血糖的瞬间,及时自救,及时寻求别人的帮助

高温来袭 中老年人谨防冠心病

在夏季高温环境下,诸多因素皆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增加冠心病发病的机会。如夏夜天气燥热,容易引起人们心情烦躁,睡眠质量不好,而休息不好会诱发心血管疾病。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明显加快,心脏回流血量增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天气炎热,出汗增多,引起血液黏稠,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几率增大,其中中老年人更易犯病。

为了预防冠心病的发生,首先应多喝水。人体因排汗过多造成的缺水会使血液浓缩,而多喝水可维持血液正常的黏稠度和补充暑热消耗的体液。推荐多喝凉开水,也可以喝一些淡盐水。由于暑热,晚间入睡较晚,早晨不宜过早起床,中午要适当午睡,午睡应在餐后半小时,午睡时间以不超过1小时为好。饮食提倡四低一高,即低热量、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不宜多吃甜食和辛辣刺激之品。宜吃温食,不宜多进冷饮和冷食。

高温天冠心病调药须适当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许多人认为冬季是冠心病的高发季节,而忽视夏季冠心病复发的危险性。其实,酷暑盛夏,冠心病发作导致心绞痛乃至心梗的并不少见。据临床研究证实,当气温超过33℃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对血液循环系统有很大影响。当前多地连续高温,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逯春鹏提醒冠心病患者需注意的事项:

起居有序,动静适宜,防暑降温。活动锻炼宜在清晨较凉爽时进行,切忌在烈日下锻炼。应戴遮阳帽并备足水,防止因周围血管扩张、血容量不足而使得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心肌缺血而诱发心绞痛。

饮食清淡,注意补水,忌烟限酒。不要渴了才喝水,最好在睡前半小时、半夜醒来及清晨起床后都喝一些开水。

调整用药,稳定情绪。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对平时服用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有心绞痛发作史的患者可预防性用药,如心得安、消心痛、丹参片等。若外出旅行须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或亚硝酸异戊酯等抗心绞痛药物。应尽力避免过度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不良刺激。

大便通畅,控制体重。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大便秘结,排便过度用力,可使心肌耗氧量急剧升高,极易诱发心绞痛。许多慢性疾病都与肥胖有关,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要注意控制体重,减少食物的总热能卡。

早期恶性肿瘤危险信号

据介绍,虽然恶性肿瘤发病隐秘,早期不易发现,但很多人还是会有不适的感觉。特别是35岁以上的人,出现以下不良症状与体征时,应高度警惕癌症的可能性,及时去医院何等有关检查:

1、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2、经久不愈的溃疡;

3、食欲不振,上腹饱胀;

4、进行性吞咽困难;

5、乳房肿快,乳头溢液;

6、阴道不规则出血;

7、不明原因的贫血;

8、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

9、反复出现便血、尿血、咯血、鼻出血;

10、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

11、持续性声音嘶哑;

12、阵发性干咳、刺激性呛咳。

癌症的十大警告信号癌症的发生, 大多可能在早期出现可疑的征兆, 结合我国常见的癌症发病的具体 情况, 归纳了以下十大警告信号。

1、皮肤、乳腺、舌部或者身体任何部位发现可以触及的、不消退的、且有逐渐 长大趋势的肿块。

例如: 颈部、锁骨上部、腋窝等处摸到肿大的淋巴结, 常提示可能有近处癌瘤 的生长或转移;其他有些癌的转移也可能在皮下摸到肿块;妇女乳房上摸到 肿块更须提高警惕。

2、疣或痣发生明显变化。

痣随着年龄的增长, 色泽加深、逐渐长大是正常现象。但生长突然加快, 短时 间内明显增长;颜色显著加深;原来有毛的痣突然脱毛;发生刺痒、疼痛;表面发生溃烂、出血;痣的边缘出现不规则的扩展与皮肤界限分不清或发红;痣的周围出现卫星样色素斑点或小结节等, 均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3、持续性消化不良。

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胃部不适, 但并不一定有什么大问题。如长期胃 部不适同时伴有持续消化不良、饱胀、疼痛, 尤其是短期内有明显消瘦、或 黑大便现象, 应高度重视,定期请医生检查, 排除胃癌。

4、吞咽不适, 胸骨后食管内感觉异常、微痛或梗噎。

如果同时伴有胃脘部不适和咽部疼痛等表现, 应及时检查以防食管癌肿。

5、耳鸣、听力减退, 鼻塞不通, 流鼻血, 有时有头昏、头痛或颈部肿块。要注 意是否有鼻咽癌发生的可能。

6、月经期以外或绝经期以后的阴道流血。

应高度警惕子宫颈癌的发生, 因为80%的宫颈癌都有不规则的阴道流血, 特别是 性交后、大便干燥时, 或劳动、活动以后出现阴道出血。

7、持续性干咳, 痰中带血丝和声音嘶哑。

肺癌所表现的呛咳, 一般常常是阵发性干咳, 无痰或少量稀痰带血丝, 同时, 还可以伴有胸痛。

8、大、小便习惯的改变。

如 大便次数增多, 便秘与腹泻相交替, 排便时疼痛, 大便变细,带血或粘液, 同时有腹痛、腹胀等均应警惕肠癌。

小便发现不明原因的血尿, 要注意泌尿系统的肿瘤。

9、久治不愈的伤口、或溃疡。

例如: 长期不愈的口腔溃疡、胃溃疡、皮肤溃疡等。

10、不明原因的消瘦。

短时期内消瘦明显, 伴有疲倦、食欲不振常常也是癌症的警告信号。以上仅供参考。

第三篇:慢性病防治知识

慢性病防治知识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一、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指在安静休息时血压增高,收缩压高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高于90毫米汞柱,并伴有一定的临床症状。

1、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实行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自我料理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1)安排好既有规律又富有活力的生活;

(2)自我控制精神情绪;

(3)适量运动,健身强体;

(4)少吃盐,合理饮食与营养;

(5)患病者严格执行医嘱,坚持长期合理用药。

二、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主要症状是心绞痛。

1、容易引起冠心病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长期的血压升高,血液里脂肪含量增高,血糖高,经常吸烟,长期精神紧张、容易冲动,体型肥胖,缺少体力活动等。

2、如何预防冠心病?

(1)预防高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合理饮食,不要吃太甜太咸的食物,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3)坚持体育锻炼,适量运动。

(4)保持精神愉快,性格开朗。

(5)要治疗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可能加重冠心病的疾病。

三、脑卒中是怎么回事?

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俗名中风,系急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部动脉本身的病变所致;一类为出血性中风,如人们熟悉的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1、脑卒中有哪些先兆?

(1)突然头晕;

(2)肢麻、面麻和舌发麻;

(3)说话吐字不清,流口涎;

(4)突然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或无力,有的出现肢体抽筋或跳动;

(5)头痛程度突然加重;

(6)原因不明的跌跤;

(7)精神状态发生变化;

(8)全身无力伴出汗;

(9)恶心、呕吐伴呃逆;

(10)嗜睡,整天想睡觉,但呼之就醒;

(11)一时性视物不清。

2、如何预防中风?

(1)凡中老年患有高血压或冠心病,以及有中风家族史者,都属于中风的易患对象,应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

(2)长期控制和治疗高血压;

(3)消除导致中风的种种因素;

(4)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劳逸结合。

四、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体重减轻)。

1、引起糖尿病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

(2)病毒感染;

(3)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4)神经因素;

(5)其他因素如化学毒物等。

2、如何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是多因素引起的,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

(1)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不吸烟,少饮酒,合理营养,经常锻炼。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规律,劳逸结合。

(3)保持心情舒畅,精神开朗。

(4)及早治疗各类炎症以及病毒感染。

五、肿瘤是怎么回事?

肿瘤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恶性肿瘤即癌症,是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肿瘤是由多因素引起的,环境污染、不良的生活方式等都是引起肿瘤的主要原因。

1、怎样才能早期发现癌症?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减少癌症死亡的有效方法。

当身体出现下列症状或体征时,应及时到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异常肿块,溃疡不愈,痣疣增大,痰血呛咳,食欲减退、上腹闷胀,大便出血、习惯改变,无痛血尿、排尿不畅,鼻塞鼻血、声嘶头痛,白带增多、异常出血,食滞胸闷。

2、预防癌症的方法有哪些?

(1)要增强自我保健责任感。

(2)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吸烟、少饮酒;合理饮食,经常锻炼:

(3)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第四篇:慢性病防治知识

慢性病防治知识

第一章高血压 血压是什么?

血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是120/80mmHg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最高血压=年龄+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代器质性等,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 血压。

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性别、年龄与高血压;女性在更年期以前,患高血压的比例较男性略低,但更年期后则与男性患高血压病的概率无明显差别,高血压患者甚至高于男性。

●不良生活习惯与高血压: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脂肪的摄入,均可引发高血压。有经常熬夜习惯的人易患高血压病,而生活井然有序,平时早睡早起者患高血压比例低。

●工作压力过重与高血压: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人体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它们会引起血管的收缩,心脏负荷加重,引发高血压。

●性格与高血压:一些促使血管收缩的激素在发怒,急躁时分泌旺盛,而血管收缩便会引起血压的升高,长期如此,将会引发高血压:

●超重,肥胖与高血压: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高。

●遗传与高血压: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高血压与遗传因素有关。

●吸烟与高血压: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

●饮酒与高血压;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电逐渐升高,长期这样,高血。压发病率增大。过度饮酒还有导致中风的危险。

高血压病人六不宜

不宜抬举重物:当全身用力抬举重物时,血压可升高50—100毫米汞柱或更高。

不宜情绪激动:无论好事还是坏事均可引起情绪改变,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不宜用力排便:特别是便秘时,长时间用力易使血压升高,如果蹲便,突然站起,更容易发生意外。

不宜洗冷热水澡:水温的冷热刺激,可使血管过度收缩或扩张,特别是坐浴时,如水面过高,压迫心脏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不宜烟酒过量

不宜气温骤降:夏季空调不宜设的温度很低,室内外温差太大寒冷刺激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高血压的危害

1.高血压是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常并发中风(脑卒中),脑出血的80%由高血压引起,脑梗死的发生多与血压升高有关。

2.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并发冠心病,血压升高常诱发心绞痛,3.高血压是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突然死亡的“元凶”。

4.高血压常并发肾功能不全,导致尿毒症,最终需要肾移植或透析而支付巨额医疗费。

5.高血压常并发眼底病变,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

6.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至少增加6倍。高血压是91%心力衰竭患者的致病原因之一。心力衰竭常导致患者丧失工作能力。

7.其他:如果高血压常与糖尿病并存,成倍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危险。高血压常与血脂异常并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引发冠心病或脑梗死。预防高血压病“八项注意”

“少盐少脂多运动”,戒烟限酒减压力,按时服药是关键,谨遵医嘱是保障”。

●减少食盐摄入量。高血压病患者每天摄入盐量应少于4克,大约小汤匙每天半匙,尤其对盐敏感的患者要更少。

●保证合理膳食,高血压病患者饮食应限制脂肪摄入,少吃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糕点、甜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鱼,蘑菇,低脂奶制品等。

●有效控制体重可预防高血压。减肥,控制体重最有效的方法是节制饮食,减少每天摄入的总热量。

●戒烟

●限酒

●增加体力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可采用慢跑,快步,游泳、骑自行车、体操等形式的体力活动,每次活动,一般以30到60分钟为宜,强度因人而异。

●注意心理。社会因素。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如果通过3至6个月的非药物治疗,血压控制良好,可继续维持。如无效,则应改用降压药物治疗,不能因为年轻或无明显症状而不用药。

1.正常人每年至少测两次血压,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合理饮食:什么都吃,但别多吃。

3.防止肥胖:肥胖者患高血压机会多2—4倍。

4.少吃盐:北方高血压多,因为吃盐多。

5.不吸烟:吸烟者高血压机会比常人多8倍,大量吸烟者平均减少寿命6—8年。

6.不大量饮酒:饮酒越多血压越高,并且影响药效:

7.尽量做到心情愉快、情绪稳定、乐观向上、淡薄功利。切忌情绪波动,大喜大悲。

8.避免熬夜、劳累、紧张、郁闷等不良因素。

9.坚持长期适量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第二章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高及尿中有糖。在糖尿病的早期,病人无任何症状,当血糖明显升高时,病人才有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俗称“三多一少”。重症糖尿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情况。久病之后,可出现心脏病变,脑卒中,慢性肾功能衰竭,视力下降以至失明,下肢坏疽、致残,致亡等不幸后果。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来源于并发症,主要包括: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糖尿病酸中毒,以上三种为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死亡率极高。

慢性并发症:

1.眼部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等,其中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眼底特异性病变,眼部并发症临床表现主要为视物模糊,甚至失明。

2.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可损害肾脏的所有结构,临床表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氮质血症、尿毒症。

3.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发病早且发展快,易并发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大约占糖尿病人死亡原因的70%以上。

4.神经病变:糖尿病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包括周围神经病变、颅神经病变、植物神经病变、脊髓病变及患母的婴儿神经病变。其中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灼热、触电,虫爬、蚂蚁走等感觉异常,还可有软弱无力,活动障碍、瘫痪等运动异常。

5.感染:糖尿病极易并发感染,最常见的有肺结核及皮肤。口腔、泌尿系、胆系感染,糖尿病人一旦出现感染,最好找专科医生诊治。糖尿病防治措施:

(1)防止和纠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饮食。

(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

(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8)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糖尿病患者饮食禁忌

1、不适宜吃精粮:动物内脏、蟹黄、鱼卵、鸡皮、猪皮、猪肠;花生、瓜子、核桃、松子、甘蔗、水果、土豆、芋头、甘薯、藕、淀粉、荸荠等。

2、烹饪方式最好是清炖,水煮,凉拌等,不可太咸,食盐摄入量6克以下为宜。

3、忌辛辣,戒烟限洒。症状

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预防

1、避免肥胖,维持理想且合适的体重。

2、定时定量,每餐饮食按照计划份量进食,不可任意增减。

3、少吃油煎、炸、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

4.烹调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涮、烤、烧、灿、卤等方式,不可太咸,食盐摄入量6克以下为宜。

5、饮食不可太咸,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腰花、肝,肾等动物内脏类食物。

6、烹调宜用植物性油脂,7、配合长期性且适当的运动、药物、饮食的控制止。

8、经常选用含纤维质高的食物,如未加工的蔬果等。

9、含淀粉质高的食物及中西式点心均应按计划的份量食用,不可随意吃,以免过量吸取。

10、少吃精制糖类的食物,如炼乳、蜜饯,11、多使用苦瓜或苦瓜茶,苦瓜降糖更安全、无任何副作用,糖尿病预防和控制要比治疗简单的多。控制血糖应达到以下标准:

★空腹血糖6.1(110)~7.0(126)mmoL/L(mg/d1)餐后2小时血糖7.8(140)~11.1(200)mmoL/L(mg/d1)。

★每2-3个月。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了解糖尿病的控制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每半年全面检查血脂水平,心,肾,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眼底情况,以便及早发现循环系统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治疗;

★每3—6个月应监测一次尿微量白蛋白,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监测体重:每周测体重一次.体重指数正常值应为18—24.5。

糖尿病病人怎样才能了解自己真实的血糖情况呢?

由于每周或更长时间测一次血糖,其影响结果的因素太多,如饮食、运动、情绪、睡眠时间等多种因素,不能真实地反映病情,故病人每周应测3—6次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如果到医院化验很不方便,建议有条件的病友购买一台便携式血糖测定仪,每次测量后做好记录。这样医生便可依据血糖记录为您调整治疗方案。

另外,糖尿病病人应每3—4个月到医院化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该检验值可反映病人近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一般要求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当然,能够控制在6.5%以下则更好。

回服降糖药的八项注意要点

每位糖尿病患者病情不一样,治疗方案也不同,用的药物剂量也不一样,药物用少了不管事,用多了就会低血糖,必须因人而异。在口服降糖药的时候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对药盒上的商品名要知道它的药名

■用降糖药一定要了解药物的排泄途径和禁忌症首先要检查肾功能和肝功能,保证用药的安全。

■进食量准确,生活有规律是调整降糖药的前提

■不吃饭不用降糖药,吃的少降糖药要减量

■对药物的“副作用”的认识

■降糖药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

■调整口服降糖药的周期

■调整药物治疗的依据是糖尿病患者的监测记录血糖未控制好的原因很复杂,包括吃饭的时间、摄入量、食物种类,进餐次数,运动的时间、方式、程度、降糖药的种类,联合用药的搭配、药物剂量、近期的特殊情况是否对血糖有影响等多种因素。要把具体问题找出来才能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第三章冠心病 冠心病的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分类如下: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2)心绞痛

(3)心肌梗死

(4)缺血性心肌病

(5)猝死

引起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年龄与性别(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的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症,久坐生

活方式以及遗传、饮酒、环境因素等。冠心病的预防

★不吸烟。

★保持血压正常稳定,理想血压是120/80mmHg。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包括保持正常体重,限制酒精,食盐摄入,保持适当钾,钙和镁摄入,以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

★维持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症,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低脂饮食,运动,和服用降脂药。

★避免精神紧张。

★运动过少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规律地锻炼有助于保持体重,减少高血脂和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维持血糖正常,防治糖尿病。

★对已有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高危病人,建议长期服心血康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如何尽早发现冠心病

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

(1)劳累、体力活动、精神紧张、寒冷及进食过饱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白行缓解者;

(2)反复出现心脏脉搏不齐,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3)阵发性胸闷憋气,心悸,呼吸困难;

(4)用力排便.紧张或性生活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者。

5.冠心病病人应随身携带治疗药物

应随身携带一个备有急救药物(盎口硝酸甘油、消心痛、硫氮卓酮、氨酰心安,安定和心痛定等药)的药盒,夜间睡觉时也应将药盒放在床边随手可取的地方,以备急需。冠心病病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坚持长期服药,不突然停药,定期就诊复查:

2.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坚持适量体育锻炼,避免做剧烈运动,防止肥胖,戒烟限酒,不多饮浓茶及咖啡等;

3.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避 免剧烈的情绪波动;

4.合理膳食,低盐低脂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饮食不宜过饱,提倡少食多餐;

5.保持排便通畅,防止便秘。冠心病病人在运动中要注意什么

运动固然对冠心病病人有好处,但运动不当,也会给冠心病病人带来的危害。因此,冠心病病人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运动前后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均可使血中儿茶酚胺增加,降低心室颤动阈。加上运动可有诱发室颤的危险,因此,对于心绞痛发作3天之内,心肌梗死后半年之内的病人,不宜做比较剧烈的运动。

(2)运动前不宜饱餐。因为进食后人体内血液体供应需重新分配,流至胃肠帮助消化的血量增加,而心脏供血相对减少,易引起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从而发生心绞痛。

(3)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平时不运动者,不要突然从事剧烈的运动。

(4)运动时应避免穿得太厚,影响散热,增加心率。

(5)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因为全身浸在热水中,必然造成广泛的血管扩张,使心脏供血相对减少。

(6)运动后避免吸烟,因为运动后心脏有一个运动后易损期,吸烟易使血中游离脂肪酸上升和释放儿茶酚胺,加上尼古丁的作用而易诱发心脏意外。

第四章脑卒中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山血性脑卒中。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引起嘀中风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遗传,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长期口服避孕药,饮食因素如高盐、多肉、高动物油饮食,饮浓咖啡浓茶,体力活动过量等,均被认为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四种人易患脑卒中

脑卒叶具有“四高”特征,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且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随平均年龄增长而增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四种人特别容易患脑卒中:

老年人:老年人一直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尤以55岁以上人群最多,65岁以上人群发病增加明显,75岁以上患者发病率则是45—54岁组的5—8倍,所以医生建议,年过60的老人就应该积极预防脑卒中。

高血庄患者;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和独立的脑卒中危险因素,血压与脑梗死或脑出血的发病危险性均呈正比,相关研究证实,控制高血压可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心脏病:是重要的,且肯定的脑卒中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可进一步加重脑卒中的脑损害,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较一般人群成倍增加。脑卒中的预防

★体检检查是否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若有,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积极发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患者并治疗,由于小中风是完全性卒中的先兆,因而积极治疗小中风可有效减少卒中的发生。

★良好的生活习惯

①合理饮食,减少吃盐量,适当控制动物脂肪摄入,中午以上适当补充钙剂,增加蔬菜、水果与蛋白质饮食;

②加强体育锻炼,每周3—4次,每次30—60min的运动可以有效帮助消耗热量;

③控制体重;

④不吸烟,少饮酒。吸烟可增加血液粘稠度和血管壁损伤,尼古丁刺激敏感神经使血压增高,酗酒者卒中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4—5倍;

⑤平时注意劳逸适度,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

⑥在气温骤降时,高血压病人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寒冷天气刺激神经和血管,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

出现脑卒中怎样办?

1.迅速拨打急救电话120。

2.头肩部垫高,头偏向一侧,便于将痰液或呕吐物顺利流出。口中如有呕吐物应设法抠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 引起窒息。

3.正确搬运法:2—3人同时用力,一人托住病人头肩部,不要过分扭曲或震动,一人托住病人的背部和臀部,另一人托住病人腰部腿部,4.病人如有抽搐,可用软布缠在两根竹筷上塞入上下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头,5.在确诊之前不要擅自给病人服用药物。

6.保持镇静,切不要慌张,注意安慰患者情绪。

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切记:尽量避免移动病人,如有需要请使用正确的搬运方法。切忌让病人头部受到震动。

第五章恶性肿瘤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一般所说的癌即指恶性肿瘤而言。根据恶性肿瘤的细胞类型;分为癌和肉瘤两大类。症状

癌症的早期表现:定期进行体检,不要等问题发生是早期发现肿瘤的好方法。但您也应该知道一些与癌症有关的症状:大小便习惯改变.伤口长期不愈合,乳房或身体其他部位无痛性的、较硬的肿块,消化不良或吞咽困难,明显的变化的疣或痣,或刺激性的咳嗽或声音嘶哑。有这些症状不一定是癌症的标志,他们还可能由其它普通疾病引起。但重要的是,如果有任何这些症状,不要等到感觉疼痛再去看医生,早期癌症通常是不痛的。

(1)原因不明的消瘦、无力,上腹无规则的疼痛,食欲下降,特别厌食肉类食品。

(2)非怀孕和哺乳的妇女,有乳头流水或能挤出液汁。

(3)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颈部或腹部出现逐渐增大的肿块。

(4)干咳、痰中带血,胸闷胸痛,久治不愈。

(5)中年以上的妇女,性交后阴道有少量出血,或平时有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或是停经后数年又来月经,白带明显增多。

(6)不伴腹痛的逐渐加深的黄疸和上腹包块。

(7)肝脏肿大的速度较快,并伴有肝区疼痛。

(8)不明原因的无痛性血尿。

(9)皮肤溃烂长久不能愈合。

(10)黑痣突然增大,同时伴有灼痒、破溃,出血疼痛或痣上的毛发脱落。

(11)反复发热和顽固性的牙齿出血,皮下出血和进行性贫血。

(12)反复出现的不明原因的高热。

(13)口腔粘膜,或女性外阴或男性阴茎龟头上出现白斑,而且迅速扩大和灼痒不适。

(14)进行性双下肢无力,感觉异常,动作失调或伴大小便有时失禁。

(15)无明显外力作用所致的股骨和肱骨等大骨的骨折。

(16)进食吞咽时胸骨后有异物梗塞感、刺痛感或自觉食物通过缓慢。

(17)鼻塞,经常少量鼻出血或鼻涕中常带血丝,伴有偏头痛、头晕、耳鸣和颈上部耳垂下方前后部位摸到肿大淋巴结。

(18)大便习惯改变,或腹泻和便秘经常交替出现,或大便常带脓血,或大便变细变扁。

(19)逐渐加剧的头痛,并突然出现的短暂的视力障碍和呕吐。

(20)青少年肘或膝关节剧痛、肿胀,用抗风湿药或抗菌素类药治疗无效等。预防

勿憋尿

研究发现,膀胱癌的发生与一个人的饮水、排尿习惯有关。据资料表明,每日排尿5次的人比排尿6次以上者容易患膀胱癌。这主要是因为饮水少、长时间憋尿,易使尿液浓缩,尿在膀胱内滞留的时间较长,尿中化学物质刺激粘膜上皮细胞,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多饮水,勤排尿可起到“冲洗”膀胱,排除有害的化学物质的作用。

戒烟

吸烟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公害,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烟对胎儿非常有害,孕妇抽烟,小孩以后罹患癌症的几率将多50%。有鉴于此,重视以上环节的防范,就能让绝大多数人远离癌症,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是非常重要的。不论对哪一个年龄层的人而言,抽烟是极度危险的,而且会导致癌症。

多喝蔬菜汁

常喝甜菜汁(根部及顶部作成的)、胡萝卜汁(含B—胡萝卜素)、芦笋汗。将新鲜甘蓝及胡萝卜作成混合菜汁,效果极佳。葡萄汁、樱桃汁及所有深色的果汁,包括黑醋粟汁,都是非常好的营养果汁,新鲜的苹果汁也有益处。果汁在早晨饮用最佳,蔬菜汁则在下午饮用最佳。

多吃洋葱和大蒜

洋葱和蒜头是极佳的保健食品。可以多吃芽苗菜,比如萝卜苗,豆苗,最好是生吃,或只需用开水稍微烫一下即可。

多吃生萝卜

许多人都知道,在医院里经常使用一种叫“干扰素”的药物。它是人体自身白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在体内具有抑制癌细胞快速分裂的作用。但是,人体内产生的干扰素很少,所以科学家们研制出“干扰素诱生剂”一类药物,激发和诱导人体自身制造出更多的干扰素。在日常的膳食中,也有一些能够诱生干扰素的食物,其中效果最佳的,要属白萝卜了。研究证明,从萝卜中可以分离出干扰素诱生剂的活性成分——双链核糖核酸,对食管癌、胃癌、鼻咽癌和宫颈癌的癌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由于这种活性成分不耐热,如果经过烹调,在加热过程中则会破坏,所以生吃萝卜对防癌有益。

限制高脂肪饮食

研究显示,与低脂饮食相比较,富含脂肪的饮食,大幅地增加结肠癌及乳癌的发生几率:高脂肪饮食是癌细胞的助长剂。

第五篇:慢性病防治知识小报

预防小知识

了发生规律的研究理论。系统有重大关联,并提出现,慢性病的发生与消化方面危害。而一些学者发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巨大危害,一旦防治不病的总称。慢性病会导致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勿憋尿

研究发现,膀胱癌的发生与一个人的饮水、排尿习惯有关。

慢性病专门是指不据资料表明,每日排尿5次的人比排尿6次以上者容易患膀胱癌。这主要是因为饮水少、长时间憋尿,易使尿液浓缩,尿在膀胱内滞留的时间较长,尿中化学物质刺激粘膜上皮细胞,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多饮水,勤排尿可起到“冲洗”膀胱,排除有害的化学物质的作用。

●性别、年龄与高血压;女性在更年期以前,患高血压的比例较男性略低,但更年期后则与男性患高血压病的概率无明显差别,高血压患者甚至高于男性。

●不良生活习惯与高血压: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脂肪的摄入,均可引发高血压。有经常熬夜习惯的人易患高血压病,而生活井然有序,平时早睡早起者患高血压比例低。

●工作压力过重与高血压: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人体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它们会引起血管的收缩,心脏负荷加重,引发高血压。

●性格与高血压:一些促使血管收缩的激素在发怒,急躁时分泌旺盛,而血管收缩便会引起血压的升高,长期如此,将会引发高血压:

●超重,肥胖与高血压: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高。

●遗传与高血压: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高血压与遗传因素有关。

●吸烟与高血压: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

●饮酒与高血压;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电逐渐升高,长期这样,高血。压发病率增大。过度饮酒还有导致中风的危险。 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下载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知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知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

    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 1、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三......

    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

    慢性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三多一少......

    廊坊永清高血压慢性病防治研究中心(合集五篇)

    廊坊市永清县高血压慢性病防治研究中心 张彬,男,38岁,主治医师,廊坊市永清县人民医院内科医生,从事内科诊疗工作13年。我医院是二甲综合医院,病床220张,医护300余人。笔者于2000年......

    访谈内容慢性病防治知识

    访 谈 内 容 一、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主要内容包括那些?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又叫“686”项目,是国家2004年批准,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大学精神疾病研究所......

    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

    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健康教育大课堂”———— 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 第一章 高血压 血压是什么? 血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

    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内容

    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内容 (盐湖区疾控中心温馨提示) 1、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发病广、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危害健康和生命,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

    高血压及糖尿病防治知识讲稿

    高血压及糖尿病防治知识讲稿主讲:张恒 高血压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切入点。 高血压的定......

    慢性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精选五篇)

    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 您好!欢迎您参与我们的调查! 为配合我市慢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我们组织开展了本次调查活动。本问卷采用匿名方式,请您根据本人的知晓情况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