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反思(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22:2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去年的树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去年的树反思》。

第一篇:去年的树反思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大港福源小学

赵丽娟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每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比如:大树要读出请求期盼的语气,鸟儿要读出坚决肯定的语气,树根要读出沉重的、痛心的语气、小女孩要读出稚嫩的语气„„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在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两“看”是重难点,孩子们能说出两个“看”的意义并能体会到鸟儿好像在说什么,这让我感到非常意外。这里既是情感的爆发点,更是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最后我还安排了一个“说一说”的环节,“如果你是那颗被砍伐的大树,你会对伐木人说些什么?”“你还想对谁说,比如伐木人、小鸟、大树„„”学生畅所欲言,感慨很多,对于这篇文章的情感把我也很到位。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本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在自主探究中进行良好时生生互动,学生也收获了很多。

课虽已尘埃落定,课堂上不能忽略的细节让我更为难忘,也促使我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了一些问题。在学生汇报时关于学生回答的对错我没有给一个明确的对错答复,激励评价性语言过于单一,在讲读课文内容中应注意写法学法的渗透,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这几个方面,调整自己的教学,努力使自己成长的更快、更好。

第二篇:爱心树反思

教学反思

选择《爱心树》这一课为我的教学,是因为我对这个故事本情有独钟、百看不厌的缘故。备课那段时间里,我反复读故事,用孩子的眼光来读,用成人的眼光来读„„无论怎么读,都有着千言万语抑在心头的感动。那爱心树,犹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对孩子有求必应,倾其所有,为孩子奉献了她的一切。如果不是爱,又怎能让大树奉献了一切还无怨无悔呢?整本书中最让人潸然泪下的一句话,就是那句“大树很快乐——树枝被砍光了、树干被砍断了,什么都没有了,依然是那么一句话。当看到末页那个被唤为“男孩”的老人,佝偻着身子坐在树桩上,“大树很快乐”那几个字又一次跳入眼帘,又有几人能不感动呢!为了读好那句辛酸而催人泪下、蕴含着千言万语的“大树很快乐”我一遍遍地试读着,感动着„„

自己虽然被这本书所深深地感动着,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呢?他们理解吗?他们现在能对父母的爱与付出有所感悟吗?说实话,心里真的没有底。但是课堂上,孩子们的回答不时总有精彩出现,我问:“那它心坎里却有些„„省略的是什么?心里怎么样呢?”孩子说:“我觉得它心里有些难过,因为孩子就要坐船走了,这样就不能常常来看它、跟它说话了,它见不到孩子了,心里一定觉得很难过。”孩子们对树的内涵的理解也比较到位。

我发觉小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尤其是进行听说教学时,当老师指示他们在课堂上复述时,他们都会词不达意,想到说就说,内容欠条理,往往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通常他们都不能掌握内容的重点,要不是一直重复性地复述内容要不就是不能用连贯的词语复述。

除此之外,我发现小学生说话的仪态有待改变。当他们在课堂前进行说话的技能时,有许多小动作。一些喜欢抬头望着天花板;一些一边说话一边吐吐舌;有些则手插口袋,手指就一直抓头。老师要他们聆听后复述时,他们只会耸耸肩表示不知道。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在进行听说教学时,教材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图片颜色的色彩,形象生动、有趣的画面将会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反之,整堂课就会显得枯燥乏味。除此之外,在听说教学的过程中,录音的制作以及播音设备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堂上所面对的难点。

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及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及专注力,我认为课堂学习的气氛非常重要。孩童的本性是好动及爱玩,所以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一些游戏或活动让学生有活动的空间。对于学生成绩较差及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应该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指责。积极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除此之外,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中口语的随意性和方言的影响,常常说“半句话。”教师如发现说话缺乏仪态的学生又或者常用口头禅、方言等应该及时更正,要求他们把话说完整以及授以他们说话时应该有礼貌及应用正确的语句。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好对象,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都要符标准。这样学生才有一个模仿的好对象。在与孩子们的讨论中,有的孩子说:如果是我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要求。有的孩子说:大树不要每次都答应男孩的要求。还有的孩子则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当看到故事的最后部分:男孩老了回来,大树用他仅有的树墩让他休息,还是感到很快乐。孩子们也被感动 了,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我乘机进行情感迁移:“其实在我们小朋友身边也有像大树一般默默地为我们付出爱心的。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你能说说他们是怎样为你付出爱心的呢?”因为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而且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长辈确实为他们做了很多,幼儿在讲述的有很多事例,我予以及时的肯定。

我发现自己所提出的问题需要重复说几次,学生才能作答。这样会花费长时间用来提问。我的解决方法就是展示疑问句,让学生说出每个疑问句子里的疑问词,根据疑问词寻找答案的方向。如疑问词是“谁”,答案的方向就是人物。我要求学生听问题时就要抓住提问的重点,不要依赖教师会重复提问,理解问题后进行思考,回答时以完整的句子作答。

我的学生是乡下的孩子,是思想非常单纯又天真,且见识又不广阔的孩子们。通过聆听,要他们懂得话中话,辨别暗示语或反语,对他们来说是困难的,这也显得他们的思维能力不足。我让学生从聆听故事去辨析故事里人物的性格,让学生从对话里注意反派人物角色说的话,从对话进行概括、分析,接着是判断和推理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听话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听话时,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不能专心细致地听,也缺乏正确的听记方法和习惯。所以针对这一点,我们应根据课堂上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可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听记内容,尽量做到形式多样化。持之以恒,训练学生的听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听记习惯。

在听说课堂上,学生也常缺乏听说兴趣。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须让学生明确听的目的和意义。听说教材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应选择适合学生程度及能力的教材,以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除此之外,在课堂上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法,如运用录音、录像、多媒体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语境氛围,使学生乐意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的听说兴趣。

在课堂上,学生说话的时候,也常会出现一些语言毛病,如:发音语调不准确,说话时表达不清;词句不完整、不连贯;用词不当、夹带方言、俗语;想到就说,内容欠条理,思路欠连贯;要纠正学生在这方面的错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听说训练材料,加强阅读教学指导。除此之外,教师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听说活动,如提问、故事会、讨论会、自我介绍、访问等,通过这些活动以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口语运用能力。

教师所选的教材内容必须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是他们所关注、关心的话题,形式上更活泼多样,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提供学生说话的机会。此外,在创设问题时,教师必须注意问题的灵活性和层次性。教师所提的问题不宜艰深,也不宜浅显,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的特点创设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及时进行评价,对说得好的同学表扬优点,指出不足;对说得不好的同学也不能讽刺挖苦,而应肯定他们敢于大胆发言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保持旺盛的表达欲望,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第三篇:给予树反思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课文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本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陌生女孩的爱。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入文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提出“这棵树除了可以叫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三、说写延伸,升华情感

说的拓展和延伸,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写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阶梯。语文教学就要体现“听,说,读,写”的训练。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些说与写的环节。当理解“一直盼望”这个词语后,我出示句子“早晨,她盼望——;中午,她盼望——;晚上,她盼望——;„„(什么时候,她盼望)”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从而理解一直盼望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小女孩渴望有娃娃的心情。在学习课文后,我让学生进行一个

小练笔,让学生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这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升华了情感。我还设计了一个句式“当什么时候,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联系自己说说自己给予了别人什么,然后将不同人写的内容连成一首小诗。学生很喜欢做。

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一个课堂就是一个心灵共舞的家园。”我还想说,一个课堂就是一棵给予树,这树上种满了师生相互探究、相互探讨的无穷乐趣;这树上也将结满师生共同进步和成长的累累硕果!

第四篇:给予树反思

《给予树》教学反思

在圣诞节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将它实现了,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以“给予”为主线,通过一个问题: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去统领全文。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并与情感目标有机结合。

可回想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课前老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小学生方面,要考虑得很细。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老师是不知道的。教师要做大量的预设,这样在课堂上我们才能应对自如,从容不迫。虽然在知识方面我已预设,准备充分,但面对小学生的上课规范,虽已加以引导,但后半节课效果不佳,从而影响整个授课进度及情绪。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地备学生。

二、小学生课堂要具有趣味性,在快乐学习中感受知识。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语言,善于捕捉意外之处。一直以来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改进,此次教学有少许改变,但在课堂上仍然将学生“牵”住了,我一味的在想着如何呈现一堂充满知识的课,如何将自己的精心设计完美的呈现,甚至在得意于自己的发现,却忘记了根据学生课堂合理安排教学设计,学生应在快乐中自主学习,我想这也是为何学生到了半节课参与性不强的原因。

三、教学要化繁为简,合理分配时间。一节有效课,不在知识的多而在知识的掌握,所以在整节课中我缺少化繁为简的理念,造成时间分配不合理,使得教学关键----朗读感受环节没有重点突出,匆匆带过,整节课则显得冗长而又重点不突出。

上完这节课,我的感受就是要上好一节课不容易,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业务素质,更为关键的是如何让学生在一节课中有有效的收获,同时快乐地去学习„„

第五篇:那树反思

——《那树》教学反思

龙华新区民治中学

肖慧敏

3月16日,在余映潮工作室第二次培训活动在中,我执教台湾作家王鼎钧先生的《那树》。课后,余映潮老师给予了一针见血的批评意见,认为这是就课文问课文、碎问碎答的一堂课,而这也是在语文教学界已存在多年的普遍弊病。余老师的话让人警醒,反思。

先说说我这节课的设计及教学过程。经反复研读,我发现《那树》通过写一棵常年造福于人类的大树最终被“屠杀”的故事,揭示了现代文明对大自然的破坏与攻伐,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的深层思考,是一篇主题非常深刻的散文。而文本本身极具张力,文字颇值得玩味,多处有呼应、对照,那树给我们的启示,就暗含在字里行间。值得教的东西有很多,而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呢?经反复思量,我决定在进行简单的字词积累后,从题目《那树》入手,引发学生思考三个主问题:那是一棵怎样的树?那树的命运如何?作者写那树要表达什么?以此带动同学们对文章内容及主题的理解和赏析。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自然体会整体把握、关注细节、品词析句、揣摩玩味的文本细读之法。而在具体执教过程中,课堂组织存在明显问题,学生回答跟不上,而我又过于急躁,不停地追问、启发,一节课下来,我自己也有一种碎问过多、强拽着学生走的感觉。

在评课环节,余老师主要给了这样的批评意见:

一、应确保字词教学的量。本文的美词美句太多,很有让学生学习和积累的价值。

二、应有训练意识。本节课碎问碎答、不管年龄特点,设计的问题没有难度,全是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回答的内容,没有达到训练学生能力的目的。

三、应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品析能力。如第10段,为什么要写蚂蚁?为什么要写扫地的大妈们?这是文章浓墨重彩的一笔,应进行作用分析。

接着,余老师给出了以下创新教学设计方案:

在进行充分的字词积累后,设置三个教学活动板块:赞叹地说、生动地写、深沉地品。第一个板块,赞叹地说:“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通过学生的朗读和品析,把树的形象和命运描述出来;第二个板块,生动地写:写树之哀歌,即学用课文语言,写一段话,而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第三个板块,深沉地品:聚焦第10段,品析词句中的情,分析写蚂蚁国和清道妇的作用,这是文章的神来之笔。

仔细琢磨余老师的批评意见,再对比我和余老师的教学设计,我发现我的课堂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我着眼于“教课文”而不是“用课文教”,只关注文本基本内涵的分析教学,不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与学用能力的培养,不关注学生的集体技能训练。

这是一种陈旧的教学习惯。长期以来,我们认为阅读教学就是课文分析的教学,就是读懂课文的教学,就是解读提问式的教学,却鲜少去反思这种教学模式的不足:即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浅薄,同时课堂上又没有给学生静学静思静写的集体训练时间,师生的互动很难顺畅深入,很容易将原本灵动多姿的教学过程变为单一的琐碎答问活动,造成处处提问、不断追问、碎问碎答、碎问碎读的现象,师生的对话缺乏思维流量和知识含量,一堂课下来学生所得其实极其有限。

余老师则不同。这种不同首先源自于他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及对语文课程教学任务的深刻思考。

2011年版新课标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余老师认为:“这些阐释语文课程特点的文字,准确而简洁地表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种定位将影响语文教学格局的重大变化:从讲解、品析为主转向语言学用为主。尽管目前我们几乎看不到这种变化,但这种变化迟早会到来。”因此,余老师说:“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将力量与智慧向语言文字学习运用的教学倾斜。”

为此,余老师身体力行,经常尝试、创造全新的语言学用课型。而余老师给出的《那树》的创新设计就很能体现他的语言学用课型的特点:

首先,充分利用丰富的课文资源,给学生进行“美词美句”的集合积累训练。这是课文集美、基础知识方面的语言学用训练;

接着,设置三大教学板块,其中第一个板块,赞叹地说:“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通过学生的朗读和品析,把树的形象和命运描述出来,这是进行文意概括、主体形象感知评价的语言学用训练;

第二个板块,生动地写:写树之哀歌,即学用课文语言,写一段话,而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这是进行静思静写、自由写话的语言学用训练;

第三个板块,深沉地品:聚焦第10段,品析词句中的情,分析写蚂蚁国和清道妇的作用,这是进行语言品味、文学手法赏析的语言学用训练。

整个教学过程是用板块式教学连缀而成的,体现了教师精心地研读教材,优化整合课文内容,提炼合宜的教学的内容的高超的教材处理水平。同时由于板块的有机划分,教学流程清晰并相对独立,注重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从而充分地进行活动,注重集体静思静写,读写说结合,让全体学生切切实实地在大量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训练。看完这个创新设计后,我不禁感叹:如果教师都有这种高超的处理教材利用教材的能力,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长期接受这种语言学用的训练,课堂何愁不高效,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何愁不大幅提高呢?!

《那树》的教学设计只是让我们窥得了余老师语言学用课型训练的一角。

除此之外,余老师常常有变化地设计这样一些“语言学用”习练活动:故事复述、朗读体味、诗文读背、短语学用、成语接龙、句式写作、段式学用、补写续写、语言品味、课文集美、古诗改写、想象创编、读后随感、作品评论等。现再举几例:

课文集句。如《珍珠鸟》的教学,用“集句”的方法描写小小珍珠鸟:

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红嘴红脚,银灰色的眼睑,灰蓝色的毛,后背有着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

段式学用。如《观舞记》的教学,请同学们学用下面段式写“欢迎词”:

北京的早春,找不到像她们的南印度故乡那样的丰满芬芳的花朵,我们只能学她们的伟大诗人泰戈尔的充满诗意的说法:让我们将我们一颗颗的赞叹感谢的心,像一朵朵的红花似的穿成花串,献给她们挂在胸前,带回到印度人民那里去,感谢他们的友谊和热情,感谢他们把拉克希曼姐妹送来的盛意!

内容替换。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教学,请同学们再写一个点题段:

这则寓言讽刺那些自以为胜过别人其实远不如别人的人。要想真正获得人们的尊敬,就不要贪慕虚荣,妄自尊大。一心只想着自己的身价,想着自己受到多大的尊重,希望人家特别尊重自己,是一种虚荣心。短短的篇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盲目的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读后随感。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教学,学生写微型读后感:

生活严酷的考验,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生活给予我们的磨难与痛苦,也许是我们特有的财富。在失意的时候,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让我们拾起勇气,对生活微笑,然后奋勇前行。

„„

这次的培训收获很大,感谢余老师!他让我认识到了改变旧有的教学习惯的紧迫性,让我感受到关注语言学用是破除“碎问碎答”沉疴的良方,我们很有必要深化对“语言学用”教学的研究。要克服碎问,使教学从感性走向理性,实现“经验教学”走向“有效教学”,路还很长,但至少我们已有所认识,并将付诸行动。

下载去年的树反思(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去年的树反思(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给予树反思

    《给予树》教学反思 李 晶 课堂教学中,我以情感为主线,以“爱”贯穿始终,以个性品读为感悟积累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进入文本,感悟文本内涵,主要有以下......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南龙乡中心学校小学部:兰英 《去年的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

    树真好教学反思

    树真好教学反思15篇 树真好教学反思1 整首诗语言浅显易懂,充满童真童趣,学生很容易引起共鸣,也很容易理解。在教学时,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读之津津津有味,虽然已走出了课堂,但脑海中......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 活动《去年的树》是一篇拟人体童话,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范文1 统编教材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分享、快乐,《树和喜鹊》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一篇童话。故事非常浅显,却蕴含着深意——有了邻居和朋......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篇1《去年的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

    给予树听课反思

    《 给予树》听课反思 独山子第四小学吴雪银 《给予树》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这......

    《树真好》课后反思

    《树真好》课后反思 《树真好》课后反思 本周我们的主题是《我们的树朋友》,在带幼儿散步时,经常会看到幼儿园种植的各种树木,也会引起幼儿讨论,散文诗《树真好》是篇优秀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