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重点)

时间:2019-05-13 23:5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重点)》。

第一篇:大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重点)

v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基本考核点 v 绪论 v

一、基本概念: v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p14 v

二、教学重点: v

马克思主义的概念p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p2和组成部分p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P15和理论品质p16、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p20-21 v 绪论 v 三、一般知识点: v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p4,p6、马克思主义产生后的实践活动发展p11、马克思主义产生意义P18、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理论联系实际 v 第一章 v

一、基本概念: v

哲学、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p27、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物质、运动、静止、时间与空间(概念与特性)、实践; v

联系、发展、矛盾及其双重属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度、质变、量变、肯定与否定p46; v 第一章 v

二、教学重点: v

1、哲学概念p27、哲学基本问题(含义p28、具体内容p28、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划分标准p28-29)v

2、物质概念(唯一特性p30)、运动(概念p32、物质与运动关系p32、运动与静止p32、时空间概念及特性p32)、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的决定作用p30-

31、意识的本质p31及其能动作用p56-57;实践内涵p34、形式p35、特征p35、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v 第一章 v

3、联系观(内涵p40、特点p40)、发展观(内涵p41、实质p41、新旧事物概念p41、新生事物不可战胜性p41)v

4、矛盾规律: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矛盾内涵?、矛盾属性(内涵p43、关系p43、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4)、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内涵p44,p45、关系p45); v 第一章 v

5、质量互变规律(质、量、度p46;质变与量变内涵p46、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p46); v

6、否定之否定规律:辨证否定观内涵p46-47 v

7、规律(内涵p54、特点p54)v 第一章 v 三、一般知识点: v

物质观创立的意义p31、社会物质性表现p33、矛盾分析方法p45、五对范畴?; v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区分p55)、发挥意识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p57 v 第二章 v

一、基本概念: v

主体、客体、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及其双重属性 v 第二章 v

二、教学重点: v

1、主体与客体(内涵p63、关系p6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4-65、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的本质的论断p66; v

认识的辨证运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概念p68、基本形式 p68、辩证关系p69); v 第二章 v

2、真理观:真理内涵p71、真理客观性p72、真理双重属性p73、真理检验标准p77 v 第二章 v 三、一般知识点: v

认识的两次飞跃的基本条件p69,p70、认识运动的无限性和反复性p70-p71、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真理与谬误p76、真理与价值 v 第三章 v

一、基本概念: v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阶级、国家、国体与政体、人民群众 v 第三章 v

二、教学重点: v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概念p95、辩证关系p9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p98)v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念p100,p101、构成要素p100、两者的辩证关系p10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概念p105、两者的辩证关系p107)、国家(实质p106、国体与政体p106);阶级概念p115与实质p115 v 第三章 v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p112、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p130-p131 v 第三章 v 三、一般知识点: v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社会形态(内涵p109及一般规律p108?);阶级斗争p116、社会革命 p119、改革p121、科学技术在社会中作用; v 群众史观:两种对立的历史观(谁是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制约人民群众历史创造性的因素p131——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精神文化条件、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v 第四章 v

一、基本概念: v

商品经济p143、商品p144、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价值规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P145、货币P148、劳动力商品P153、剩余价值p157、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绝对剩余价值p159与相对剩余价值p160、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p165、利润p168?、经济危机 v 第四章 v

二、教学重点: v

1、劳动价值论: v

商品二因素p144与劳动二重性p145、价值规律(内涵p146及作用p147-p148)、货币概念p148与职能p148、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p149-p150 v 第四章 v

2、剩余价值论: v

劳动力成为商品(条件p153-p154、劳动力商品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与特点p154)、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前提p157、特点p157、剩余价值生产方法p159-p160、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p158、资本本质p158)、资本积累p162、资本的有机构成p163、相对过剩人口p164、工资p167、社会再生产(核心问题)p16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p169与经济危机p170 v 第四章 v 三、一般知识点: v

商品经济产生条件p14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价值形式的发展(四个阶段表现)p148、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意义p151; v

资本主义所有权与所有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p156、资本的原始积累p141、资本的循环周转规律(流程p165、条件p165)形式?及本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p172-p173及本质p172、意识形态p177及本质p177-p178 v 第五章 v

一、基本概念: v

生产集中、资本集中、垄断、垄断组织p183、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p186、经济全球化 v 第五章 v

二、教学重点: v 资本主义两个发展阶段p182(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生产集中p182、资本集中p182、垄断(内涵p183、原因p183、垄断时期竞争特点p184)、金融资本p184与金融寡头p185、垄断利润p185与垄断价格p18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形成p187-p188、作用p189、垄断资本主义实质p193)、经济全球化表现p194-p195 v 第五章 v 三、一般知识点: v

经济全球化表现、动因p196和后果p197、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政治经济新变化、原因p202-p203和实质p203-p204、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重点推荐)

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试时间:7月6日(周一)9:00-11:00 ◆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 第一章

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联系特征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五:发展的知识点

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旧事物: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为什么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失去了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因而必然被新事物所代替。② 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腐朽过时的东西,吸收并发展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添加了旧事物中不能容纳的新的内容。③ 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六: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者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者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七: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向各有不同的性质。

八:量变,质变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九:肯定,否定

肯定: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促成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十:意识的作用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十一: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第二章

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三:运动的基本规律

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四: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辩证关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论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五: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六: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客观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七: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

◆ 第三章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辨证关系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错误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正确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辨证统一的: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⑵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的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第四章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

⑴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⑵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⑴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⑵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⑴ 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⑵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⑶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⑷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四: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⑴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⑵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五: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六: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七: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⑴ 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⑵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八: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九:资本积累

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⑴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⑵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

⑶ 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十: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⑴ 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⑵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在此阶段产业资本所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⑶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⑷ 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资本家并不是把剩余价值看作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十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十二:经济危机

实质:经济危机的实质或本质是旧的生产力产能过剩与供给过剩,有效需求饱和与不足 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引发了经济危机。

十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本质: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工具的阶级本质

◆ 第五章

一:垄断

⑴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⑵ 垄断的产生有以下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⑶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二: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再次,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讯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四: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帝国主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五:经济全球化

⑴ 表现: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⑵ 后果: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是: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的危险。

六: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七: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过渡的资本主义 八: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 第六章

一:无产阶级革命

⑴ 性质: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⑵ 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

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教训

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四: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五: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社会主义的产生和成长,意味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着对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否定,这就必然要遭到资本主义势力的拼死反抗。社会主义新社会在开始的时候总是比较弱小的,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和斗争是不会停止的,时起时伏,有时甚至相当激烈,资本主义还可能会复辟,这就注定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过程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由于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只有尊重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规律,及时研究新情况、有效地解决前进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时,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够顺利地向前发展。

◆ 第七章

一: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二: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或“两个不可避免”)。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应该结合起来加以理解。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把握“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既有利于人们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坚持科学态度,充分尊重客观规律,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在当前艰苦的实践中坚定地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

◆ 材料题

一、材料: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观点中的一些对一般客观实际的阐述还任然符合实际,不过一些理论已经过时了。

问题:综合上诉材料,探讨对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看,与时俱进就是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要根据时代发展而变化,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这一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亲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人类有益成果,做出新概括的过程。

二、材料:在17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由微粒组成的。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学家的质疑,后来到了费更斯时代,光的波动学说被认可,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但是它具有光波动的方向和能量。显然,量子学说所说的光量子是具有波动性的微粒。它和牛顿所假设的微粒学说有着本质的区别。问题:结合马克思基本原理,辨析这段文字。

答:1)辨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与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这种辨证的否定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即肯定至否定,否定至否定的过程。事物这种否定至否定的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曲折迂回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经过这样两次否定以后,虽然量子力学中提到的微粒与牛顿提到的微粒有了本质的区别,但是这标志着人们已经对光有了本质的认识,体现了认识事物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三、材料一:鲁国有个人说:“我能让人起死回生”。

问题:①他认为的让人起死回生的理由有哪些哲学原理相悖? 问题:②他犯的错误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①:使用2倍治疗半身不遂的剂量就能使死人起死回生,这种简单类推的办法,违背的哲学原理是:从量变到质变不是一个简单的量的叠加过程,而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答②:鲁人给我们的启示是事物的变化有别于量的差别,我们不能混淆两者的界限,每种事物的用途有大有小,我们应该恰如其分地使用它,不应无限度地乱用,更不能机械地只从量变大小上类推。

四、材料一:有位过江者,看见一个人抱着一个婴儿,要投入江中,这是婴儿哭泣,这个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他善于游泳,他是婴儿的父亲,父亲善于游泳,那么他的婴儿也一定善于游泳吧。

材料二:鲁国有一个人擅长编草鞋,也擅长织白绢。他想搬家到越国去,朋友对他说,你到越国去是不行的,他问为什么,朋友说,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是越国人擅于不穿鞋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国人习惯披头散发,不戴帽子,所以你的长处到了那里用不上。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可能吗? 问:这两件事违背了什么哲学原理?

答:他们都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这一原理,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千篇一律,不能靠主观愿望做事,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不同情况的特点,这样做事才能成功。

五、材料:有个齐人去打猎,坚持打了很长时间,却没有打到很多猎物,所以他很羞愧。他考虑了一下问什么自己打不到猎物,后来发现是他的猎狗不好。但是由于家境贫困,买不起猎狗。于是他就努力种田耕地,赚了钱,家中富裕了,就购买了好狗。有了这条好狗,他就打到了很多猎物。问题:①对齐人转变中,含什么哲学原理? 问题:②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意义?

答①:在这样一环套一环的过程中,猎豹是关键,得到猎豹就能得到猎物,体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也体现在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的重要性。

答②:我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不要一味蛮干,要考虑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出关键所在,想想方设法的解决,关键问题解决了,事情才能办好,假如只是孤立的看问题,不考虑问题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的症结,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情也就无法办好。

六、材料一: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首次对群众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定义。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材料二:江泽民在讲话中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全党同志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志愿,集中群众只会。使得一切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

材料三: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只有顺民心才能得到人们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永远利于不败之地。我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征战年代的浴血奋战,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都要实践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①:材料一、二、三的理论依据及其内容? 问题②: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意义?

答①:理论依据:人群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们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答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七、材料一: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二: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材料三: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对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问题①材料一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观点?具体内容?

答: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内容: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问题②:材料二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什么观点,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内容: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问题③:材料三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什么观点,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观点:人群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们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八、材料:19世纪中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工资水平,比德国、俄国等大国的工资高50%,从那时那现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资本主义各国的工资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问: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有关原理,说明工资水平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答:1)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原理表明,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其货币表现是劳动力价格,但是在表面现象上工资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2)劳动力作为商品,他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延续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等因素组成的劳动力的价值,还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水平受到自然条件,民族特性和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凡是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工资水平。

3)各国工资水平差异,主要由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国工人阶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等因素决定的。无产阶级为提高工资而进行的斗争,对提高工资水平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工资水平高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因此资本主义各国工资水平过去存在差距,现在仍然存在差距。

九、(美国的高失业率)用马克思主义原理,阐明工人失业现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侣。

答:近几年,美国经济一直不景气,失业人数时多时少,但是始终存在失业现象,运用马克思相对人口过剩形成的原理,才能正确分析这个问题。相对人口过剩是指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商品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多余的过剩人口。它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工人。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趋势,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社会上劳动力的供给在增加,两种趋势的发展,会使劳动力商品供过于求,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可见,工人失业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结果。

十、(微软公司垄断)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十一、材料:(十月革命)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已经掌握政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2.邓小平第一段论述的含义:

答:1)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2)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因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和成长,意味着对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否定,这就必然会遭到资本主义实力的拼死抵抗。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和斗争是不会停止的,时起时伏。有时甚至相当激烈,资本主义还可能会复辟,这就注定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过程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由于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只有尊重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规律,及时研究新情况,有效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的向前发展。3.邓小平在第二段论述的含义?

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样社会主义就能在自我完善中走向辉煌。

十二、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马克思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行动。” 1.列宁强调什么问题?

1)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

2)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

3)只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才是代表工人阶级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政党。2.马克思强调什么问题?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2)共产党人之所以不懈地追求共产主义理想,是因为这个理想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根本利益在奋斗目标上的最高体现。是因为这个理想是是工人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的统一。共产党当然要致力于工人阶级的解放,但是工人阶级的解放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工人阶级多进行的革命斗争,不只是反映工人自身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包括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在内的最广大人们群众的利益要求。

阿宝家墙体装饰店:http://shop103218608.taobao.com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答:目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是确保我们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只有学习、掌握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才能更好地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的主旋律,才能有效地整合格中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共同的意志。根本方法: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联系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联系社会实际,去观察和分析问题,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实用主义,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认真研习马克思主义的书,学以致用,有的放矢。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现实意义

P33-34 答: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本原是物质,意识或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5-67 答:(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与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对立统一规律及其运用(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转化、矛盾的内外、主次关系、普遍与特殊的关系)P47-P52(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答:①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②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成新事物。

③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但在不同的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2)矛盾的内外因:

答:内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相互制约,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是:(1)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内在根据(2)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外部条件(3)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两点论与重点论关系

答:两点论和重点论:两点论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法。在研究复杂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重点论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法,与均衡论相对立。旨在研究复杂的发展进程时要着重地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人和一种具体的矛盾时,要着重把握主要方面。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即所谓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她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任何一般(普遍)只是大致包括个别(特殊),只是包括了个别的某一部分属性,某一方面特征或共同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

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和意义P51 答: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证食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的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转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的渐进过程和连无形的中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量变与质变相互渗透。

6、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意义 P52 答: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都顶,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想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理及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历史意义。P78-79 答: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要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防止和反对否认真理标准问题的唯心主义、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又要看到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和独断论错误。

我们必须把实践对真理的检验,看作是全部人类的实践。实践检验和证明真理是一个永远不会完结的过程。

8、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P109-110 答:(1)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间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与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2)在当代中国,必须正确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快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

9、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原理。P113-116 答:(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2)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人类社会实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前进的。(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4)社会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与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10、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22-123 答:(1)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重要动力,它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2)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有效途径和手段。(3)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改革的直接对象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思想观念。改革就是要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11、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P131-132 答:(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作用。(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物质、精神生活的主体是人民群众。(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4)当然,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经济、政治条件)的制约。

12、群众史观与党的群众路线。P133-P134 答:群众史观: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它是我们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群众路线:(人民群众至上)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13、简述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P144 答: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得以产生的两个历史条件是:(1)社会分工的出现(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4、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和作用

P148-150 答: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的生产,有支配商品的流通。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德价值自发波动。

作用: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15、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P158 答:⑴ 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⑵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义主要形式、本质和对它的评价P188、P189 答:(1)主要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其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最后,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2)本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本质上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3)评价: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资产阶级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再次,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信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17、经济全球化内容及其后果P196-199 答:⑴ 表现: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⑵ 后果: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是: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

18、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新变化及其实质。P204-P207 答:新变化:(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3)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5)政治制度的变化 实质:(1)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金额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2)它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从根本上长生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依然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痼疾。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原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

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复写、摄影、反映。2.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3.联系: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4.规律:规律就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5.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6.质变: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

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的中断。

7.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过程。8.认识: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9.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10.自由:哲学上的自由是标示人的活动状态的范畴,指的是人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

然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主的状态。

1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

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12.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

量。

14.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15.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

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包括社会

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16.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

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17.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因

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8.资本:资本是增殖价值的价值,它反映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但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

社会历史形态的生产关系。

19.两个必然: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20.两个绝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

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

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简答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和这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其二,我们关于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该着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4、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什么。

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人的实践经验的东西。

5、价值、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客观世界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程度的关系范畴,是指具体历史过程中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价值评价要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一致,要以人们的真理性认识为依据,真理评价高于价值评价,这是价值评价的根本特征,也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价值评价的三个特点:第一,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联系。第三,评价结果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6、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7、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揭示了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

8、为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9、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什么具有多样性。

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的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过你额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特点。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特点。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10.马克思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第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第二,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第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P3: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的基本理论的内荣:

4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的表现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定义和意义: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

P4: 5.运动与静止

6、实践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7.唯物辩证法的特征

8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9、矛盾及其特征是什么?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能动性规律性的关系

P5: 12意识的功能和作用

13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原理

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区别和联系

3、真理于价值的关系 4.真理的决定性和相对性

P6: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p94 2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区别? 3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区别: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P7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2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 3.价值规律内容,作用和表现形式 4货币的本质及功能

P8:5.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6剩余价值的含义?类型? 7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价值、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 1垄断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P9: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者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经接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从1841年下半年起转向 L.A.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他们吸取G.W.F.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而摈弃其唯心主义,吸取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而摈弃其形而上学和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唯心观点,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的基本理论的内荣: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P28)

PS:两个知识点:(知识点不在问题的回答范围之内,但要求要会)

(1)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P28-29)

(2)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之论。(P29)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

答: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定义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将世界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部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精神反映,而且能够对物质产生反作用。总的来说,物质是世界上最根本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这就是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性实在性原则。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4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的表现

本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使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的作用。5.运动与静止

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的物质运动在一定的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6、实践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P34)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P35)7.唯物辩证法的特征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唯物辩证法就是对物质世界的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的反映。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8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9、矛盾及其特征是什么?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P43)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即所谓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她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任何一般(普遍)只是大致包括个别(特殊),只是包括了个别的某一部分属性,某一方面特征或共同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2)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1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能动性规律性的关系

规律与人的能动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根据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在发挥是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在发挥4 主观能动性时还应注意: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12意识的功能和作用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知道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13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原理。

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规律是事物发展普遍规律。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的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在数量上的规定性。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在新的质变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过程,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规律。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2.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区别和联系

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区别就是认识与物质的关系,旧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认识(或者是意识),而认识(或者意识)不能反作用于物质,即为纯粹的物质世界;辩证唯物主义承认物质对意识的反作用,即他们可以相互影响,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首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的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的揭示了认识过程的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

3、真理于价值的关系

1.真理与价值是相对立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二者的区别。真理是讲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要求认识要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价值是指外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3.真理与价值又是统一的,不可分的。

(1)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成功的改造世界,以实践成果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的价值。(2)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必定是在真理的指导下实现需要的满足。4.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他的功能上。(1)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2)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3)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作用。4.真理的决定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p94 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矛盾运动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 2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区别?

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形态决定社会存在,先有社会意识形态,后又社会存在。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了社会存在,之后才有社会意识。

其实,所谓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因为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之前任何哲学学派都没有能够证明社会形态中的“物质决定意识”的道理。3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区别:

(一)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基本形态

1、唯意志论唯意志论认为,少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意志可以决定历史的进程,人类历史就是由这些“大人物”随心所欲地创造的。至于人民群众,则被看作是“消极的”、“被动的”、“惰性的物质”,是这些少数英雄人物的盲目追随者,是供他们使用的“材料”。

2、宿命论宿命论认为,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是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如“上帝”、“天命”、“神”、“绝对精神”等等,而英雄人物则是诸如此类精神力量的体现者或受托人。而人民群众只能俯首听从这些神秘精神力量和英雄人物的支配。

(二)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存在的原因

1、认识根源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认识根源在于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或只看到思想动机。

2、社会历史根源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社会根源是生产力还不够发展,大多数人从事生产劳动,少数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

3、阶级根源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阶级根源在于历代剥削阶级为了维护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剥削和统治,总是对历史发展的真相作歪曲的宣传,百般吹捧他们的领袖人物和政治代表,极力贬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三)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同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相反,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社会生产方式新陈代谢的历史,因而也是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坚定地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1)商品的二因素的内涵: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 价值:商品中凝结或物化了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价值不能独立存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离开了价值的使用价值就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2)劳动二重性的内涵

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它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了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统一于同一劳动过程之中;具体劳动规定什么劳动、怎样劳动的问题,抽象劳动则讲的是劳动多少、劳动时间长短的问题,因而二者是相互排斥的。

(3)无论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还是价值,都是劳动的产物,并且生产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劳动是不一样的,即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其原因在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它们之间是结果和原因之间的关系,劳动二重性为因,商品二因素为果。

使用价值和具体劳动:每一种具体劳动,都能够生产出一种特殊的产品,而每种特殊的产品又都能满足人们一定的、特殊的需要,即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因此,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不能形成商品的价值;

价值和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是由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创造的,而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正是抽象劳动,即抽象劳动创造商品价值。2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

1、价值是商品固有属性,没有价值就不能称为商品

2、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没有交换价值

3、交换价值是价值在交换过程中的反映 3.价值规律内容,作用和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的生产,有支配商品的流通。他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德价值自发波动。

作用: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4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4货币的本质及功能

现代货币的本质特征是作为支付手段而被普遍接受,这一特征决定了货币的基本功能。货币的功能7 有三:作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媒介;作为价值尺度,确定商品和劳务相交换的比率;作为价值储存手段。如果货币不能作为被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则既不能当作交换媒介,也不能作为价值尺度,更不能作为价值储存手段。5.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路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须的物质条件。6剩余价值的含义?类型?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剩余价值的最基本的类型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7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价值、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产阶级在进行阶级统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作为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

1垄断的含义:所谓的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向后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所谓的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有: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为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旧的生产关系,新的适应8 生产社会化要求的生产关系必然将不断出现和发展。

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资料私有制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和方法。社会福利制度缓和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矛盾,但并没有改变导致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制度基础。周期性经济危机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经济特征。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深刻的,其意义也是深远的,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首先,资本主义奖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并不能掩盖其自身局限性。

下载大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四川602出品)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是什么? 基本定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全是网上搜的,不一定标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狭义与广义的理解 答: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B ) A、自我批判B、与时俱进 C、不迷信权威D、批判与继承的统一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C ) 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一、重要知识点(括号内数字为2010版教材页码,下同)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 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 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它的各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题型: 1. 单选题:15题 2. 多选题:5题 3. 简答题:3-4题 4. 材料分析题:一个大题 5. 论述题:一个大题包括两个小题 一、绪论 1.(理解)马克思主义从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一、辨析题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区别。P44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