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23:2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第一篇:浅谈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浅谈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并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随着信息技术这一新的要素介入教育教学这个传统的系统后,首先改变了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也改变了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方法,也迫使教育者对课程进行改革、整合。

有同志就要问课程整合?课程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并进而推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既作为基础学科,又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但对于不同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现在也有教育专家认为:“今天开设信息技术课,是为了以后不再开设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其在整合学习过程中的示范功能及终身学习过程中的辅助功能不用说是显而易见的。

那又有同志要问怎么样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也就是说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体现整合,而不是孤立于其他学科之外,单纯的讲解技术,目前有效的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不失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突破点;要开好信息技术课程就必须在课程中体现整合,这是由它的基础性、工具性、高速发展性决定的。

第二层面:其他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有机的运用到其他课程,从而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学生学习的好伙伴,从而提高学科的教学效率;这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各学科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为学习者提供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的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应避免技术化和形式化倾向,即在教学中应避免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应避免在教学中追求时髦,只做表面文章。

第三层面: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间的整合,有两层含义:

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间的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各学科整合的联系纽带和工具,使课程实施更趋合理;

二、通过信息技术的影响改变课程结构促进课程间的整合,使课程结构更趋合理。

具体说

1、运用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但是我们认为对于刚刚接触信息技术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太熟悉的教师,这个层次可以作为起步的方式,在实践中逐渐体会如何整合、如何协调各种教育资源。

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FrontPage或者其他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的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的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或者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不足之处就是学生也只有听、看,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

2、运用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教学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能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在课上或课下为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创设一定的交流机会,即使不是直接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也必然能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就是指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完成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课程(或其它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它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第二篇:我对研学课程的一点认识与思考

我对研学课程的一点认识与思考

当听说有机会去临沂学习,参加山东省初中地理学科德育课程一体化暨第三届项目式研学现场会议的时候,内心还是蛮激动的,感谢学校提供的机会。但考虑到班里的事情,一开始内心也有点小顾虑。外出这几天,马上就期中考试了,课怎么办,六班怎么办。好在还有时间提前做安排。所以,在外出前,我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绞尽脑汁去思考地理课干什么,六班还有啥事情,能提前安排的尽量提前安排好。

就这样,度过了将近一周的时间。16号上午上完四节课,中午一个人收拾行李便急匆匆踏上了去临沂的路。几经辗转,历时七小时,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还算按时报到了,就是到的时间有点晚。

令人感动的是,还没进门,保安大叔就跟我打招呼,问我是不是开会报到的,我说是,他接着打电话叫来了摆渡车,说摆渡车会拉着我去报到。尽管这举动很小,但作为一个身在异乡的我来说,给我了温暖和感动。

穿过路边树枝挂满小灯笼的林荫小道,直奔服务大厅,温馨地服务让人无可挑剔,优美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

转了转园区,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一片生机。吃过早餐,来到了会议厅,开始聆听一场精神盛宴。

下面,我将结合当时用记的笔记,把听会、研学、学习过程中学到的和生成的内容,简单整理如下:

第一个出场给我们做报告的是张祖陆教授,尽管今年已七十岁高龄,但身板还是硬朗的很。

他给我们分享的题目是《沂蒙山区研学旅行》,他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了他对研学的认识,他认为研学不仅要学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

1、从素质教育谈起:何为素质教育,人的素质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特长培养。素质教育是各方面素质均衡培养教育。如同人成长,吃饭讲求营养均衡。其中,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食。主食必须要吃,其他配合搭配。要让孩子饮食营养均衡,就要食物调剂,要翻新吃的花样,让学生爱吃,多吃,这就是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2、项目教学与研学旅行:地理科学的研究、教学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对人文社会生活的体验。

研学旅行是新近提出的适宜于素质教育的一种教学形式,而非创新的教学模式,是继承我国历史上“游学”的教育形式,继承和发展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育理论与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只是更强调了在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生活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以及如何培养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和情意。

3、研学旅游的形式可以多样,如第二课堂活动、野外科学考察等,但我们现在的做法过多了在地理学科知识教学方面的探索。今后需要的是开拓思路,更科学合理地策划,设计研学基地和旅行线路,深化游学集体生活中的学生体验过程和引导,如何加强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意教育。

4、项目教学:

项目有极其明确的目标,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之内,依据规范完成的某项工作或活动。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对项目所做的定义是“项目是为创 造独特产品、服务或某种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

对于我们的教育、科学研究部门而言,项目则是指有明确目标或目的、创造完成独特的学科专业研究或教学研究的课题或专项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

比如,探究日照绿茶的种植条件,从宏观上来讲日照自然条件不适宜绿茶的种植,但微观区域上又适宜绿茶的种植,这就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5、研学准备:选择适宜研学线路,科学安排学习内容,细化研学过程中的集体生活安排、保障安全、保证活跃的集体生活方式、增进交流的途径与方式,做好研学旅行导师的培训与聘用。

6、沂蒙山区研学旅行简介:整个沂蒙山山地是一条极具代表性、典型性的地理学科的研学旅行线路,完全可以与经典的“一山一水一圣人”研学旅行路线相媲美。一山主要指泰山,一水主要指泉水,一圣人主要指孔子。

研学内容、价值与意义:独特的地理环境、地理景观,丰富而又极其价值的地址遗迹,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震撼心灵的红色革命传统基地,朴实真诚的乡土人情与民俗民俗。以上各方面均可拓展为研学的内容,连接组合可成为十分理想的研学路线。

7、介绍与我们地理课堂研学关系密切的一些内容:24亿年前开始形成,目前仍在活动,其中,中生代白垩纪最为活跃。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构造地震活动一直比较活跃。断裂带内多表现为挤压抬升和局部陷落,纵观区内南北的马陵山即为新构造抬升挤压活动的产物。

在听会的过程中,我就明显感觉到,张教授的这些思想无疑和我们学校的理念不谋而合。张教授用他丰富的学术研究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我也不例外。

当天中午我利用休息的间隙匆匆忙忙记录了以下文字:

1、当前研学随意性较大,应上升到课程角度,研学要有主题,进行项目式研学。研学任务要有选择性,列举很多,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己选。

2、在研学的前期、中间、后期,要坚持学生主体论。研学前调查,确定研学观察点,而不是通过设想和百度去编订方案。研学方案可以让学生提意见,研学方案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拿来主义的,而是基于学生实际的与时俱进。研学文本后面加研学后思考问题和实际践行。

3、研学过程中,处处有教育契机,契机的把握需要我们有丰富的教育智慧。我们教师应当扮演研学导师的角色,设计如何区别开旅行社旅行的研学课程,思考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研学,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

4、加强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如何将乡土资源和教材结合起来。资源多的情况下,先挖掘,再甄选。目前,个人认为,我校的研学性质还相对单一,研学资源可以将人文环境纳入,涉及工业、农业等领域,比如城市污水处理厂。

下午给我们做报告的是黄河水文局张荣刚工程师,他给我们汇报的主题是《黄河水文特征及相关项目研究》。不愧是工程师,对黄河的研究非常的透彻,很是佩服。光顾着拍照和佩服了,愈发感觉自己专业知识的浅薄,没有留下文字记录,但仍然学到了许多关于黄河的深层次的东西。

第二天,我们依次参观了沂蒙水利馆、东夷博物馆、亚洲第一橡胶坝、马陵山地质公园。

令人惊喜的是,张教授也出现在了第二天对马陵山的研学现场。平日里不经意的画面也有被历史抚摸的痕迹,等着我们去解读。此时的我们像些学生。他给我们讲解了郯庐大断裂的形成与表现,解答了岩石物质循环理解上的诸多误区,深入浅出,发人深思,不愧是地质研究界的大咖级人物。

我不禁联想到,研学要解决一些问题,而不是简单玩玩,不是照照片,而是带着问题,带着目标去研学。研学问题不仅涉及自然环境,还要渗透人文问题。通俗来讲,研学,不仅要会玩,还要玩会。

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太少。比如山谷里发育河流。我也不由得想起去年班里一学生,在初二地生中考备考前问了一个问题,他问道“老师,什么是公筷?”一个在我们看来,看似人人皆知很简单的常识,在孩子那里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我们主张教学一定要基于孩子的原有认识去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我想问,我们对孩子的原有认识水平了解多少,我们又有没有给予学生自主构建的方法?想当然的教学到底什么时候能走向科学?

我们不仅仅让孩子们学一点地理知识,还要培养孩子们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很显然,知识的记忆已不再是学习的中心,充其量只能说是学习的基础,当今的学习应该是借助已有的信息进行创造性加工的过程。

说句实在话,研学真的很辛苦,但收获还是满满的。

在会议的最后一上午,很有幸听到了山东省地理教研室主任兼山东省研学主要负责人甄鸿启教授的精彩点评。如果把前两天的会议与实地考察比作一条龙,那么甄教授的演讲则是画龙点睛的神笔。因为时间原因,尽管甄教授没展开阐述,但说的每一句话都那么的温暖亲切,那么的有分量,可谓功底深厚、字字珠玑,不愧是大家。他从再回首、再认识、再思考、再出发、再建议五个方面谈了自己对研学的认识。

再回首:从2018年上半年滨州西纸坊,到2018年下半年烟台龙口,再到今年上半年临沂拓普,对研学的探索经历了由知,到智,再到制的过程。第四届为成果展评会,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还没定下来。

再认识:研学,尽管课堂搬到室外,但仍然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而不是导师和导生的关系。要实现研学,教师要实现角色的变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从前期培训、乘坐车辆开始,其实就开始了研学,这就是研学前课程。下车后,老师就说,同学们站好,这便是教师身份。再比如,在昨天的研学现场,某同学生成了一个问题,问土壤肥不肥沃,老师回复说可能肥沃,一个小小的细节就体现了老师的不专业,何谈用我们严谨的职业人格感染引领学生。

再思考:研学的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只要真体验了,学习便发生了。

再出发:我们开发的课程与传统的课程有什么区别?从教师走向导师。研学平台的搭建,研学要走向跨学科(如政治历史等学科)。甄教授致力建设山东省研学课程资源,并计划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再建议:中国教育不缺新名词。教育理论一片混乱,没有统一的规范与理论。

不跟风,不盲从,我们就做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真事,做户外地理真教育。他反复提到的“干点实事”深深触动了我。

为什么不研学?通常的顾虑是安全、考试无关、课时不够、资金紧张等。俗话说,一件事如果想做,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

同时,作为省地理教研员,他很客观地指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地理教师中非地理专业占七成。将来,国家计划要出台一个非地理专业的培训,山东省将积极申请成为第一个试点省份。

人称“被地理学科耽误的诗人”的甄教授也指出,地理人,一定要幸福生活。有能力爱自己,有余力爱别人。在不爱惜自己的前提下,无私奉献给学生是非人性理念。

其实,甄教授对研学的认识与赵校长对研学的解读是共通的、一致的。我想,他们作为大家,经历的多了,一定比我们认识深刻,我们只需要紧跟他们的脚步去落实就好。

外出学习的这段时间,我深切感受到二七一教育理念的先进性,而且这种先进性是毋庸置疑的。就拿研学来讲,我校的研学课程已开展多年,而且已经成体系。

除了理论和研学的学习之外,专家们的研究精神和专业水平也深深感染了我。心里无数次给自己暗示,在专家面前我们像个学生,在学生面前我们要做专家,我一定要加强研究,要做学生面前的专家,严谨又博学。

时间关系,简单整理这些吧,可能写的这些像流水账,但却记录了我最原汁的体验和最原始的记忆。

第三篇:我对素质课程的认识

我对素质课程的一些认识:

书上的概念是: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咱们这里的素质教育,是有区别于上面的概念的,也正是由于这种区别,让我们的素质教育更显得有特色。来公司虽然也只有这近半年的时间,但是由于一进来就开始带素质课,可以说是当初来就是因为看到咱们这里的这些特色才选择了这里。所以就我个人而言,听到要把素质课程淡化,只是作为一个噱头来促进签单的话,心里着实不是很愿意看到,也是促使我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的原因。

在这里,我就我自己对素质课程的一些理解分享一下,也希望能得到认可。那么我就从素质课程的好处说起吧: 1.首当其冲的是素质课程能促进签单。这是从咨询师们交单的过程中以及他们的沟通中很明显的体现了的。我记得很多咨询师来交单的时候都是说因为父母认可我们的教育理念,说清晰点就是把素质教育和方法教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从这里也能看出素质教育在家长们的心里是很有位置的。那么为什么家长会这么重视素质这一块呢?其实做着咱们这个工作我想我都没必要说的太多大家都能够很好的给出自己的答案。

2.有益班主任工作管理。我自己是从事着班主任这样的一个工作,而且我还兼代素质课程。我的岗位职责其实也在某一方面让我对这一个课程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什么说有益班主任工作管理,其一,班主任在接单跟家长的第一次面谈时,都是要介绍工作流程的,而每一次都是在说素质课程的时候让家长更加放心,也能让谈话更加融洽;其二,从教学的过程中来看,当素质老师真正用心的去解决孩子面临的迫切问题时,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比兼职老师辅导文化课的效果来的更快,这样也就让班主任在进行三方互动维护家长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在这里我也想说一下,不能把这个素质教育的问题简单的嫁接到班主任的工作中,当然每一个班主任都应该是一个出色的素质老师,他们应该掌握这方面的技能。但是从家长的需求,从我们的理念,我们要想达到更大的目标,素质课程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可以深入挖掘的东西。

3.是对整个工作流程的完善。试想假如我们把素质课程淡化,那么我们所做的360度测评的意义何在?我们市场部所做的我们咨询师在签单时跟家长的沟通是不是还要有所变化?难道就只是为了班主任的工作更加有针对性有借鉴性?总而言之我觉得这样不妥。

4.有益续单。这一点从第二点看来应该就很容易理解了,我也没必要

多说。但是我想说的一点是,如果我们能更专业一点的把这个做好的话,能让续单来的更快。就拿我这里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家长都

是因为看到我们在这块的用心才续下来的,说实在话成绩上我们要

做的工作还很多,意思就是说家长并没有看到太多惊喜。我这还有

一个叫陈玺竹的,家长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我能看到孩子问题的改善,我就续费。不过说实话我也做的不是很好,这孩子因为各种

原因确实也挺让我头疼的。

5.有益于提高同行业内的竞争力。举几个列子吧。一,有家长这样说:

我们把孩子送来之前,也去了解了很多的机构,从收费的角度说你

们也没有优势,为什么选择这里,就是因为你们的教育理念。我们

反过来讲,如果没有这个实质是不是家长就会选择其他呢?二,我去学校接学生,看到很多托管的或是发传单的,但凡做的好的受家

长追捧的都能看到他们宣传的“素质”二字。三,其他机构现在大

力宣传的,比如什么‘心灵方法班’,这班那班的,说白了也就是

在提倡素质。而我相信的是,我们的素质一定比他们有优势。因为

很可能他们也只是为了宣传。所以我想的是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个落

到实处的话会是潜力无限的。

6.有益增进知名度,提升公司形象,加快公司品牌建设。当然这一切是在我们用心的做出成绩的前提下的。我们都知道做这个家长的口碑是很重

要的,而好口碑从哪里来,这“素质”两个字就是我们有别于其他机构的最好的口碑。那么口碑好了再加上我们做的宣传,公司的形象当然也

就ok了。至于为什么我要说到品牌建设,说实在话要说作为公司底层的员工来讲,这些不是我们考虑的内容,有点过了。但是对于一个有志

于把这个事业当做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的人来说,我有这样的考虑我还

是希望能说出来。我一直都很坚信不管是什么行业,至少在中国这个大

环境下,要想有关注度、信誉度和价值印象,品牌才是最有效。那么我说素质课正好可以当做我们的一个特色品牌进行建设。从外部环境来

看,我们的家长有这个需求,我们在竞争对手那里又有优势,而且通过

这个可以让我们跟学校的教育理念更好的融合,增加更多的合作机会。

从内部环境来说,能够提升大家的素质,当然大家的素质都提高了当然

就能提升公司的活力。说实在话,如果撇弃素质这一块来讲,我们的企

业文化优势在哪,我看不到公司有区别与其他机构的品牌在哪里。说

这些话可能是我对公司的不够了解,也是我应该去反省要去认真对待的地方,但是从对行业的了解来说我还是有这样的顾虑的。

最后把20号光明日报上的一个报道分享一下,虽然他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可

能跟我们有出入,但是“素质”这两个字是一样的。希望在这样一个大环

境下我们能真正的把这个重视起来做成一个很好的东西。当然写这些也仅

代表我个人的一些想法,而且只是一个普通员工的简单的想法。我只是觉

得,我们有这样的优势基础,我们一直在提倡这个也在实施这个。如果我们能够用心做好这个,应该是比同行业的任何一个机构都强。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是今后教育工作的战略主题

近年来,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步转化为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创造了很多宝贵经验。但是,课业负担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肩负着大众希望的素质教育还需突破。为此,专家学者们纷纷直言。

加快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战略主题,有着重大的意义。

自“素质教育”提出以来,各地都有积极的探索。但是必须看到,推进素质教育虽然在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进展,但是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

当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和心理负担过重的情况;存在着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的情况;存在着只重视考试成绩,抑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就业的竞争、有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有考试制度的制约等等。推进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就教育本身来讲,首先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要发现有特别天赋的人才,因材施教,特殊培养。其次,要改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倡导

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第四,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第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当然还涉及评价制度、考试制度的改革。但最关键的还在于我们的校长、教师,当然还有家长和全社会都要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科学素质 培养创新人才

王渝生(中国科技馆原馆长)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并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探索中创造了很多宝贵经验。但学校教育只重视知识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我认为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拔尖的科技人才,更强调推广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以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科学教育体系可划分为正规教育(学校系统教育)、非正规教育(组织化的校外教育)和非正式教育(融于生活中的教育)三类。如果以学校为分界点,则又可分为学校科学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学校科学教育由教育部门负责,主要是课内科学教育和课下科技活动。社会科学实践教育由不同的部门、组织承担,主要包括科技团体、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机构、人民团体等,形式上有科学实验室、科技俱乐部、少年宫、科技馆、科学中心等等。掌握这些社会实践资源的部门和单位应充分意识到育人的责任,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在亲身感受、实地体验,促使其激发出对科学的探究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以创新精神推进素质教育

张民生(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对于素质教育,目前社会上的共识已经基本形成,但其推进仍然是困难重重。这首先是片面的人才观,传统的用人制度,唯学历,唯名校,加剧了升学竞争。第二是在社会和教育中,重育分轻育人的应试教育势头不减,单一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思维受束缚,课业负担过重;第三是虽然有山东等省市和不少学校的改革经验,但聚焦内涵的突破动力不足。推进素质教育,还需加大力度。

当今我国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而青少年学生又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之中,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以兴趣为起点,以能力为目标,在不同学段突出不同的重点,上下联系,相互衔接。能力为重就是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改进教学方式,强化能力培养。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负”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共同责任。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温家宝总理指出:“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要创造各种条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这是落实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推进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推进教育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只要坚持改革、勇于改革、智慧改革,素质教育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上传时间: 2010-12-20 11:25:34]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10年12月20日]

第四篇: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对信息技术走进小学课堂的认识

——校本研修成果

校本研修工作在推动新课改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方面可谓功不可没。我在校本研修学习中,始终让教研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既让教研与教育教学相互促进,又减轻了自己的工作负担。下面我就自己的校本研修学习过程,谈点体会: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2、积极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本学期我将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本学期,我在研修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现总结如下: 1.自主学习: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我进行了学习。并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

2、勤思考,多动笔

每天坚持写教学心得:可以是备课心得,也可以是教学体会,可以写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体会,也可以反思上节课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好的方法解决它。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学常规与教学科研一起发展,往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

1、观摩研讨:以语文、数学组为单位,定期参加教学观摩并上好公开课。同时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思”等一系列的校本研修活动。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一学年开设1堂研究课。本学期上了一节关于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市级公开课《从现在开始》,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

2、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其他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学期我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今后的研修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力争使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总结二:

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5篇】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5篇。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2、各教研组积极组织老师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3、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三、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结三:

校本培训是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推进学校高速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人才的必然选择。

1.师德修养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更好的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个人师德的修行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结合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三、四中全会的有关文件,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理论书籍,有关教育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自身的理论和道德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形成了热#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http://,转载请保留此链接!。个人师德修养与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机制逐步形成。

1)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转变要做深层次反思与变革。2)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模式的研讨还需要继续深入。3)新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探索与深化。

总结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校本研修已成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平台,本学期,我从实际出发,把坚持校本研修作为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进行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从实践困惑出发。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研修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研修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了更好的作好下学期的工作把这学期的个人研修工作做一下总结:

1、以自我学习为依托,自悟《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以自学、做文摘的形式,了解其内容。一学期听了许多课,不仅提高了自身素质,更开拓了教学思路。

2、以教研活动为依托,展示课堂教学。感受实际教改情况,撰写心得体会,教学随笔,教育叙事,每周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3、在学校领导听课指导时,实现新课程改革下真正的拓宽教师的视野,拓宽教师的知识面,见识面,不做井底之蛙。领导们精辟的阐述,从挖掘教材入手,激发学生兴趣起点,不仅从理论上进行了讲解,同时结合更多的实践经验进行精心的剖析,使我如获至宝,茅塞顿开。有一种“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领导们的引领,领导们的点拨,使我能拨开云雾,找到自己的方向,给自己做好定位。

最后引用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遐想,不是消极的自我研究,不是情绪化的虔敬神明,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人生价值”。我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尝试,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不断探索,向着更高的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

总结五: 本学年,我通过学习更新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个性特长,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5篇】工作总结http://。特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能扎扎实实丰富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政治修养,以求对学校的发展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二、详细目标:

1、业务素质方面

①丰富了远程教育专业的知识,能熟练的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电子备课。②丰富了教研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③运用多种形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④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计算,使计算能力有了提高。

三、具体措施:

1、以“同伴互助,自学反思”为主要形式。

我自主学习,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形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把日常工作与教学融为一体,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教育实验等多种活动方式,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反思,边反思边改进,边改进边提高。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和同伴合作、探究,不断探索、创新、调整、充实,总结经验,提高了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2、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及各种书刊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扎实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广阔的知识背景,较高的业务水平,来加快新课程发展建设步伐,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

3、更好地运用电子备课平台和教学课件,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利用远程教育等资源听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

5、教学观摩:随时和本组教师互听互评,进行教学交流。总之,本学期我勤奋努力,很好地完成了计划。使自己有较大的进步。

第五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

一、知识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的整合原理至少有三个含义:一是指作为课程的信息技术自身的知识整合,包括信息技术课程各种知识之间联系的沟通,信息技术的知识与其他课程所含知识之间联系的沟通和呈现。二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主导媒体渗透到各种课程领域之中淡化科目界限.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将知识置于“虚拟”的真实情景中.将不同科目不同系列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揭示和呈现出来,让学习者在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对“知识之间联系”的学习.三是指充分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出信息比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信息化社会之中,深切感受应用信息技术寻找或创新以及应用必要的新知识的信息文化生活.激发学习掌握新知识的内在动机和需要.并逐步培养和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寻找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二.经验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经验的整合原理.一是应用信息技术设计和创新学习环境.通过精选有时代价值的教育内容并将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经验世界,创设出具有信息文化的典型性和全息性的学习环境,使之具备学生学习反应的敏感性.这是对不同空间里的学习资源的整合。二是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使内化的新经验以多媒体为载体,成为融合了知情意的活经验.这是学习中已有经验与现在经验,在时间进程上的整合,三是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已有经验与现在经验的时间整合基础上,开辟未来的时间向度.促使内在经验的再组织;去主动寻找和应对外在的新问题情境.将源于外部空间的新经验整合到内在的经验系统之中,这就是时空统一的整合.显然,这实际上就是师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民主教学和合作学习等,使学生实现学习经验的建构.这样,学习就成为一个主动探究、主动发现的过程,课程就成为学习者主动经验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三.价值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价值的整合原理,就是遵循价值以发展的选择性和过程性来充分开发和超越信息技术课程化的”虚拟”价值,其具体含义为: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全方位地研制多媒体课程和网络课程,使关涉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的所有课程领域或课程门类都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出一个异彩纷呈的学习生活世界,它是虚拟的生活世界,从而使学习者在虚拟的生活世界里通过充分自由的选择,简捷而高效地实现价值感知和价值理解.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又超越信息技术的虚拟限定,开发信息化的社会性议题和实践活动形式,使学习者在可选择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自尝试社会问题的解决,真.正地实现价值体验。

价值的整合需要认识和解决虚拟的学习生活与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的连续性问题。这里有两个重点:一是选择的议题或活动内容应该主要是信息文化的内容.或至少是与信息文比有关的内容,这样就既与多媒体网络课程相关联.又与信息时代的现实生活相关联;二是在组织学习者开展社会问题中心的活动学习中.既贯穿信息化思想又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段,使学习者在价值感知与理解向价直体验的进展中获得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保障

下载浅谈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课程整合已经提了好多年了,这些年来,教育界一直围绕整合在谈,所谓精益求精,一直想通过这个整合将课堂效率提高再提高。 我认为,一节好的课堂不一定就......

    对课程与教学设计的认识

    对课程与教学设计的认识 关俊朗 10级体教3班201024041324 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为教学设计的对象是人,其设计的主体也是人,而人是最为复杂的、最难以把握的,同时影响教......

    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认识

    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认识 能动141 5902614026 刘凯 初次接触《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很是不以为意,觉得这门课程并没有什么可学的,平时只要多看看新闻就可以了。可是在进一......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抽象的、难以理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论文整合——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姓名:xxxxxxxx 班级:xxxxxxxx 学校:xxxxxxxx目录一、摘要————————————————————3 二、正文 1、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思考与练习1.您是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途径与方法的? 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信息素养? 什么是整合?整合的内涵是什么?很多教育技术专家和学者都提出了对整合内涵的认识。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整合的探究 [摘要]本文界定了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整合的概念,根据数学教学的内容对其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整合的几个原则,并对整合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