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婚时是否可以分掉未成年子女所接受的馈赠

时间:2019-05-13 23:1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父母离婚时是否可以分掉未成年子女所接受的馈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父母离婚时是否可以分掉未成年子女所接受的馈赠》。

第一篇:父母离婚时是否可以分掉未成年子女所接受的馈赠

父母离婚时是否可以分掉未成年子女所接受的馈赠?

咨询热线内容

我姐姐和姐夫都在电视台工作,他们有一个漂亮可爱的女儿,今年5岁。小家伙长得非常可爱,并且她从小就很有文艺方面的天赋,喜欢唱歌、跳舞,还是少年宫里老师的重点培养对象。

去年春节,我姐姐带着女儿去参加电视台举办的综艺节目,那期节目请了不少演艺界的嘉宾。我外甥女的表演让当天的节目出现了几次小高潮。节目结束后,一个刚从国外回来的嘉宾由于特别喜欢我外甥女,就把随身携带的价格不菲的日本原装索尼数码摄像机作为礼物送给了她。

今年5月份,姐夫与一个歌手传出了绯闻,并很快假戏真做,向我姐姐提出离婚。姐姐虽然深受打击,但还是同意了姐夫的离婚请求。两人对财产分割和抚养权归属等问题都达成了协议,不过,他们竟然把我外甥女接受馈赠的摄像机也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给分割了,其中协议约定摄像机归姐姐,由姐姐按市场价支付姐夫一半的金额。我觉得他们的做法有些欠妥,因为摄像机应该属于我外甥女所有,他们没有权利分割。我向姐姐、姐夫表达异议,可他们却说外甥女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财产应该由父母支配。

请问:父母在离婚时有权分割其未成年子女接受的馈赠吗? 律师专线解答

你反映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实质上也就是未成年子女接受的馈赠是属于未成年人自己还是属于其父母的问题。

本案中,你外甥女的摄像机是通过赠与的方式取得的。而所谓赠与,实际是赠与人把自己所有的或者有权处分的财物无偿地送给受赠人的行为,从而产生赠与物的所有权由赠与人转移到受赠人的法律后果。虽然我国法律对赠与人的年龄和资格作了限制,但是对受赠人却未做这方面的要求,未成年人也可以成为受赠人。所以,虽然她当时只有4岁,但有权成为受赠人。

一般来说,未成年人接受赠与的财产构成家庭财产的一部分,但家庭财产不等同于夫妻财产。夫妻财产是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而家庭财产则包括夫妻财产、子女(包括未成年子女)的财产以及家庭中其他成员(如父母等)的财产。所以,您外甥女获得赠与的摄像机只属于其个人财产,并不属于夫妻财产,你的姐姐和姐夫不能随意将其分割。你姐姐和姐夫在离婚分割财产时,应当先将夫妻共同财产从其他家庭成员的财产中分离出来,不能混在一起。

从另一个角度看,未成年人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赠与的物品或金钱,而这些都是他们自己的个人财产。父母虽然是他们的法定监护人,有权对未成年人的财产进行监管,但不能利用这种身份随意处置未成年人的财产,侵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所以,你姐姐、姐夫不能将摄像机作为夫妻财产随意分割。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2条第2款的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据此,您外甥女还不满10周岁,如果你外甥女随你姐姐生活,那么摄像机就可以由你姐姐代为保管,但只能在为了女儿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支配、处置。

如果你姐姐和姐夫执意要将财产分割,为了维护你外甥女的合法权益,你可以作为代理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裁决将摄像机返还给你外甥女。

症结所在

本问题的症结在于咨询者对父母离婚时,无权侵害未成年子女接受的馈赠等问题不明白。律师提醒与注意事项

☆建议你可以先和姐姐、姐夫商量,不要把自己孩子的财产据为己有,劝告他们不要因为一点金钱伤害了孩子的感情,如果他们擅自分割了孩子的东西,将来孩子长大懂事了,一定会对父母产生不好的印象。另外,希望你能和他们协商解决该问题,否则如果诉诸法律,不但不值得,多少还会伤到亲人之间的感情。

☆还要提醒未成年人的父母,虽然未成年人接受的馈赠是家庭共同财产,并且父母有权替未成年人监管财产,但毕竟这是未成年人自己的财产,监护人不能作出不利于未成年人的任何处分,否则也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A1)第十二条

第二篇:论中国离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问题

论中国离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问题

内容摘要:现代社会高速运转,离婚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离婚,不仅仅宣告原婚姻关系男女双方当事人之间婚姻关系的解除,同时也意味着一个家庭的彻底解体,原家庭成员之间法律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质的变化,引起一系列的法律后果。离婚率愈高,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年幼和无辜的未成年子女们,在承受父母离异,失去完整家庭、心理失落的同时,应该得到最大限度物质、精神上的保护。本文主要分析了离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的现状,进而论述了我国现行法律中离婚父母抚养未成年子相关的规定以及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离婚父母,子女抚养,监护,探望权

一:我国父母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问题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妇女经济地位、家庭地位的提高,以及我国在建国以来历次婚姻法修改过程中所一直倡导的婚姻自由理念的深入人心,离婚这一社会现象正越来越多地在我们周围发生。自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1980年‘婚姻法》”)颁布后,我国进入离婚高峰期,离婚率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的势头,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平均每年增长约5%。【1】进入21世纪以来,离婚比例越来越高,从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案(以 下简称“2001年<婚姻法》”)颁布后连续三年的离婚率来看,每年的离婚比例均占到当年结婚总量的15%以上。自1995年全年离婚总量突破100万(单位:对),此后每年新增离婚总量均在100万以上。【2】而根据中国法学会2002年8月所做的《婚姻法执行中的问题》课题调查表明,离婚案件中绝大多数夫妻都育有未成年子女。【3】这意味着在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下,有数千万的未成年人正在面临家庭结构突变这一重大生活变故,且这一人群的数目正在以每年百万计的速度递增。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极端现象引发了社会对父母离婚的未成年子女的关注。2002年轰动全国的伤熊事件当事人、以及制造“蓝极速”网吧纵火惨案的两名小学生都是来自父母离婚的家庭。某地警方抓获的一个少年犯罪团伙,35个成员中有30人都是父母离婚的单亲家庭子女。2003年11月9日北京某中学生,在父母离婚后因不满母亲的严厉管教甚至残杀了自己的母亲。【4】学者对父母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生活状况、教育状况以及心理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调查表明,父母离婚的未成年子女与完整家庭的未成年子女相比,在经济生活条件、受教育情况、受抚养和照顾程度等福利方面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5】同时,窘迫的经济生活和不适当的抚养教育方式使父母离婚的未成年子女容易产生怨恨、自卑、冲动、极端等消极心理问题,进而行动上更容易产生不当的越轨行为甚至犯罪等问题。【6】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问题主要表现在子女生活费得不到保障和父母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无法获得良好的生活照顾等很多方面,有学者在父母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生活状况的实证研究中,对离婚单亲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了调查。【7】结果显示,父母离婚对未成年子女生活福利的负面影响确实存在,尤其是一些家庭的经济状况因此而恶化。“贫困问题是单亲家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尽管并非所有的单亲家庭生活都是困苦的,但大部分单亲家庭形成后经济收入都会减少,住房条件交差,家务繁重难以应付,日常生活忙乱,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8】其中,子女直接抚养人的经济收入是单亲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然而,由于单亲家庭的户主(即子女的直接抚养人)要独自负担整个家庭日常事务的管理和日常生活费用的开支,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而家庭管理、子女照管方面的压力对工作的影响又进而恶化了经济收入情况。离婚后对子女的抚养费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未成年子女尚不能独立生活,必须跟随其中一方生活,依靠一方父母的照顾。在家庭结构和经济状况发生变化之后,离婚后子女直接抚养人对该子女的照顾和教育也发生相应变化。有些父母由于经济生活条件、自身品格和素质、离婚后的适应情况等方面的原因,使未成年子女在获得人身照顾、情感教育、以及与父母和其他近亲属保持正常交往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有的父母在离婚过程中即对子女抚养问题互相推诿,双方都不愿抚养子女,离婚后被判决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更是将子女视为累赘,对子女不管不问,采取放任态度,【9】也有的直接抚养人,在取得孩子的监护权后,就把子女交给自己的父母,或者雇佣保姆来照顾子女的生活起居。这使子女在父母离异后,不能得到正确的思想上的引导,也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反而使“被遗弃了一的想法更加强烈,行为上缺乏管束,容易产生自暴自弃、沉溺玩乐、结交不良朋友等放纵行为,甚至进一步导致走上犯罪道路的恶果。

二、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孩子的抚养权的规定

我国《婚姻法》第 36 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民法通则》第 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同时《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15中,第 21 条也指出:“夫妻离婚后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无权取消对方对孩子的监护权,但是,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对子女有犯罪行为、虐待行为或者对该子女有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取消的除外。”从以上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立法中使用的“直接抚养”、“间接抚养”、“监护人”等词语正是体现了我国民法上夫妻双方共同抚养和

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理念,离婚后任何一方均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只是抚养的方式不同,即直接抚养和间接抚养。所以,在我国现有的立法和观念中,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无论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还是婚姻关系解除之后都存在,无正当理由,父母不能拒绝抚养自己的未成年子女。

《婚姻法》第 21 条规定,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一般意义上的抚养主要是指父母从物质上、精神上对未成年子女的养育和照料。从抚养的主体来看,一方是未成年子女,一方是父母,这完全是由于身份关系而产生的父母照顾义务。一方面,父母需要有能力照顾未成年子女,能够为其生活提供所需,如果父母的生活就无法保障,那么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也就无法完成。另外,未成年子女必须有被抚养的需要,需要从父母身上得到帮助。从抚养的内容来看,父母不仅仅需要在经济上提供条件,更需要在精神上与未成年子女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一定的安慰,身体和心理的共同健康发展是父母在抚养未成年子女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父母离婚后,虽然双方都有抚养的义务,但是由于未成年子女只和一方共同生活,所以,离婚后的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方式与一般意义上的抚养会所有不同。父母离婚后主要由直接抚养方负责未成年子女的生活和教育等,间接抚养方通过支付抚养费和行使探望权的方式与未成年子女交往。离婚后的未成年子女抚养制度主要是关于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和间接抚养方的探望权制度:在父母的抚养义务中,具体包括了抚养方式的确定、直接抚养方的确定、抚养费的确定和变更等问题;在探望权制度中主要包括探望权的主体、探望权的中止、探望权的实现等问题。抚养制度的人身性很强,是保障未成年子女生存所必须的,父母双方都有无条件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子女抚养问题,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及有关法律规定,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

三、我国现行法律中离婚父母抚养未成年子女相关规定的缺陷。

1:父母对子女“监护权”的规定模糊:

对于父母子女之间权利义务的总称,我国法律中尚没有准确的法律概念。目前法律中能体现这种权利义务关系的,是监护制度中所谓父母对子女的“监护权"。然而“监护权”是监护制度中的概念,从父母子女关系的角度来讲,法律对于监护人职责的规定,不能完全涵盖父母子女之间的所有权利义务关系。《民通意见》第10条中对监护人职责做出规定:“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包括:保护被监护

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人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但是,如果从父母子女关系的角度看,父母作为子女的法定监护人,除上述职责外,还应承担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以及享有同子女保持关系的权利,由于我国适用广义监护的概念,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同时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无条件的抚养义务(2001年《婚姻法》第21条、第36条),因此造成实践中许多人误认为只有监护人才负有抚养义务。也正因如此,离婚后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父母借口无法实现实际监护而拒付抚养费的案件层出不穷,抚养纠纷成为离婚父母间最大的冲突。所以,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也应在法律中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体现。

2:抚养费相关法律规定的不足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一方,其对未成年子女履行抚养义务的表现形式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以支付抚养费的形式继续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生活义务,二是通过与子女的合理交往继续发挥其作为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应有的作用.因此,抚养费支付是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一方履行其抚养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影响父母离婚后未成年子女利益的主要方面。然而我国目前法律中有关抚养费的法律规定还并不是很完善。我国现行法中有关抚养费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2001年《婚姻法》第37条以及1993年的<抚养意见》中。2001年<婚姻法》第37条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一这一基本规定确立了夫妻协议在子女抚养费问题上的优先地位,但却没有体现对夫妻抚养费协议内容的具体要求。并且存在抚养费数额的规定明显落后于时代,且计算标准不科学,对抚养费支付形式的规定不合理,缺乏父母履行抚养费给付义务的具体规定等诸多问题。

3:探望权相关法律规定不足

我国法律中目前对探望权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2001年《婚姻法》第38条的简单规定,并不能解决以下诸多问题:如探望权的法律概念,内涵,法律性质等诸多内容我国《婚姻法》都缺乏具体规定。其次,法律对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行使探望权的时间、地点、方式等规定过于笼统。探望权是探望权人的法定权利,但对怎样行使这个权利法律并没有具体规定,只是规定了确定权利行使方式的途径,2001年《婚姻法》第38条第2款规定:“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使得父母双方协议中的探望权条款往往缺乏合法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且操作性差。再者,司法实践中出现探望权执行难的问题突出,有的民事诉讼法中的强制措施,比如查封、冻结或代为履行等,在执行探视权中均不能适用。由于案件当事人的子女并非案件的执行对象或执行标的,就不能像执行过付财物对当事人的子女本身采取任何强制措施来执行。或者实践中,探视权在执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子女拒绝探望的情况都出现了很多问题。

四:对离婚父母抚养未成年子女问题的一些建议

1;法律应将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做专门的规定,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与监护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父母离婚后,在父母之间需要进行分配的是监护权,而不是父母的抚养义务。因此,法律应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父母离婚后对子女的抚养则适用上述规定,作为父母履行对子女抚养义务的特殊情况。2:明确父母离婚后抚养费的确定问题

关于抚养费的确定标准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采取父母收入百分比兼子女最低生活标准的模式较为合理,以父母总收

入乘以法定百分比所得到的抚养费数额,须同时不低于子女最低生活标准,根据父母不离婚子女所应享有的生活标准、抚养子女所需大致费用、实际抚养子女费用的补充以及特殊子女的特殊需要而定。同时,关于抚养费支付问题,在法律中还给出了建议性的规定,允许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一方一次性支付抚养费。一次性支付抚养费的方式不利于子女的利益,而且给抚养费的追加增添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建议确定抚养费的定期给付方式,这有利于保障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不仅能防止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一方以一次性给付为由推卸今后的抚养义务,还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抚养费变更诉讼。

3:探望权相关法律规定的改革与完善

应详细规定离婚后父母交往权行使的时间、地点、方式,允许离婚父母就交往权的具体行使进行协议。有必要在法律中对科学合理的交往权【10】行使方式做详细规定,以使未成年子女的父母在离婚协议中或者法官在判决中,可以从法律的具体规定中选择适合个案的交往权行使方式。并且建议法律或司法解释明确规定探视权受阻成为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法定诉讼之理由,以彰化法律之神圣和制约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当事人肆意阻挠或随意限制权利人探视权的依法行使。同时应该加强对交往权执行问题的司法保障,规定保障交往实现的具体措施,这样更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让未成年子女得到父母更多的爱,事实上,对未成年人来讲,其与父母的交往是种权利,是不能强制执行的,但对父母来说,这种与子女的交往不仅是一项权利,而且是一项义务,在经过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或法院裁判所确定后,就具备了可执行力。鉴于父母对子女的探望是一种感情的交流,因此对交往权的强制执行一定要慎之又慎。

4:应加强公共权力机构审查权的行使

我们都知道,即使法律规定的再详密,但在实际实践过程中的执行力度,父母的配合程度都是存在很大缺陷的,为了更好的解决离婚后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问题,作为公共权力应该积极配合,予以严格审查。法律必须同时规定婚姻登记机关和人民法院具有实质审查职责以及否定父母协议的权力。从实质和程序上确保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权益得到保障。在实际生活中,公共权力机构应切实作好审查工作,帮助父母离婚的未成年子女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权利。

总之,父母离婚后未成年子女利益的保障问题是我国整个儿童权利保障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中只是简单的从父母的抚养费,监护权,探视权这几个方面做了简要概述,指出了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指出了一些个人意见,但现实生活中父母离婚情况还有很多更为复杂的情况,如离婚后住房问题,补偿性抚养,日常生活方面的帮助等等。我们应从社会各个方面去关注和解决父母离婚后给未成年子女带来的问题,加强立法对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权益保障的规定,全面保障父母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叶文振,林擎国.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J】.人口与经济,1998,(3):22-28.

【2】田岚.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离婚率与离婚方式探析明.比较法研究,2004,(6):32_41.

【3】:巫昌祯.婚姻法执行状况调查【M1.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44-47.

【4】宋戈.父母离异对子女的伤害及对策阴.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12):

80-82.

【5】徐安琪.单亲家庭子女福利及其法律、政策援助【J】.青年研究,2004,(7):19-28.__

【6】魏知超,邹庆宇.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

与实践,2005,(2):29-32.

【7】。王世军.谈谈城市单亲家庭的贫困问题明.社会,2001,(4):39-41.

【8】徐安琪.单亲家庭子女福利及其法律、政策援助【J】.青年研究,2004,(7):19-28.

【9】杜智娜,范静.离异夫妻踢“抚养皮球”【刀.法律与生活,2005,(6):36-37

【10】。中国民法典立法研究课题组.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亲属编)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53-172

0***李晓龙

第三篇:父母买房时在房产证上加上子女名字是可以的

父母买房时在房产证上加上子女名字是可以的,但在国外不到18周岁是不能办理的。

1.好处是如果把房子转给孩子可以省一笔费用,不需付过户费,不利的是,孩子作为房子共享分人之一,处理房子时要经孩子同意,小孩年满18周岁就可以自行处理了;孩子过早有了房子,就会忘却奋斗,这也是不好的。

2.如果父母离婚要分财产,孩子当然有产权,谁有孩子的监护权,谁就管理孩子的财产,就能拿到房子的三分之二。

3.如果父母过世了,在遗产继承上也是孩子的,那么这套房子的所有权就归孩子所有,但是遗产继承书必须是在公证处公证过的。目前国内未征遗产税,但以后很难说。

那么父母在房产证上如何加上子女姓名?只能通过赠与或交易的形式。如以赠与的手续来添加子女姓名,假定子女的受益额为房屋评估价值的1/3,其中所需公证费用契税都相应按照评估价值1/3计算,按照目前规定,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将不动产赠与自家儿孙,免征营业税与个人所得税,但《赠与协议》必须经过公证机关的公证。赠予还涉及到以后房产出售时要上交房产评估值20%的个税,银行贷款有监护人进行偿还;

如果用“交易”方式来处理,就不需要进行公证,可省去公证费用,但要增加一笔交易费用,采取交易形式需要你先还清贷款,但是最大的好处是自己申报交易价格,也不用支付房产评估费。

办理房产证上加上子女名字有两种流程情况,一种有房无贷,正常办理;第二种有房有贷,先在银行办理抵押变更手续后,再去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整个费用也就是不足几百元的工本费而已了。

购房加小孩名字也有隐患,比如在出售房子时,如果要出示未成年人的监护公证,又遗失孩子的出生证明,就会遇上麻烦了。

下载父母离婚时是否可以分掉未成年子女所接受的馈赠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父母离婚时是否可以分掉未成年子女所接受的馈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