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时间:2019-05-13 23:5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第一篇:《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认识几分之一是第七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的安排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

2.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时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进行平均分,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思考和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具体含义。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彩色笔等。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确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想学、乐学。

三、说学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两个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几个梨?几个西瓜?请你用掌声回答,答案是几就拍几下。当学生拍到“半个”西瓜时,产生了质疑:“‘半个’应该怎么拍呢?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拍掌引入分数,我是参考了吴正宪老师的精彩课堂设计,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巧妙。首先拍掌能使全班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其次“半个”无法拍掌表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建构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六个活动来进行教学。

活动1.课件演示,建立表象

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西瓜的1/2。这一半是西瓜的1/2,那么,另一半呢?也是这个西瓜的1/2。在这里,我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这个二分之一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明白,只要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个西瓜的1/2。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动2.读写1/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初次认识分数,教师的引领显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课件演示,示范读、写1/2,和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书空1/2,并快速地在本子上写出两个1/2。这样,学生在读写分数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数。

活动3.动手操作,折出1/2。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2的含义,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吗?并涂色表示出来。折好后,让学生举起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1/2表示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有意识地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的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而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只要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2。”在动手操作中,帮助学生实现了1/2从有意接受到自由表达的过程。

活动4.举1/2反例,内化1/2。

我拿着一张圆纸片问:“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1/2,请仔细观察,老师把这张圆纸片这样(随便)撕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吗?为什么?”接着出示几道判断题给学生判断,通过正反例子的对比,突出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条件——平均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活动5.类比迁移,创造几分之一。

当学生认识了1/2,我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类比迁移,自主创造几分之一,彰显学生的个性。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认识分数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⑵操作:折纸、涂色,表示出一张纸的几分之一。

⑶交流: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折出了一张纸的几分之一?再全班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并说一说分数的含义。

⑷探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展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深刻体会: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活动6.深入探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在这里,我利用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分数,它们都想多吃点。小猴子想:我太喜欢吃西瓜了,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得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4。你知道,它们俩谁吃得更多一些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出示以下直观图让学生观察,你能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吗?看着直观图,学生很快回答:1/2>1/4>1/8。你还发现了什么?假如把这个圆无限制地平均分下去,得到的每一份会越来越?小。最后得出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那故事中的小猴子和小猪谁吃的更多一些?学生自然回答,小猴子吃的更多一些。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激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以上六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深刻体会了分数的含义。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三个环节: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在练习环节,我层层深入,设计了写、涂、说、猜四个练习。

写:你能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吗?

涂:看分数,涂颜色。

以上两题是基础练习题,面向全体学生。以下两题是拓展提高题,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说: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

意大利国旗、西瓜图、柜子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数的意义,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

猜:涂色部分会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先让学生估计、猜测,再用课件验证。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1/4比1/16大,我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等等。从预设到生成,从估计意识的培养到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一道题承载着丰厚的数学内涵。

第四个环节: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可能会说几分之一的分数,也可能会说几分之几的分数,为下一节课进一步学习分数做了很好的铺垫。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对整节课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纵观整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等活动中,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第二篇:《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课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它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这节内容需借助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操作,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分数。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分数只是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获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分数的含义。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虽然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初学分数,由于分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初学分数会感到困难。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演示、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学法:学生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段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五、教学程序

这节课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问题,引入课题。

1、出示“平均分”,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你觉得平均分怎么样?

2、把6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人,你会吗?每个人分到多少?

3、2支笔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4、1个圆饼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体验分数的产生。

第二个环节: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里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分别是:

1、认识 1/2

由疑问“怎么表示这半个蛋糕呢?”来产生分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类似这样不足一个蛋糕的情况,用整数是无法表示的,在数学中引入了分数,可以用1/2这个分数来表示这个蛋糕的一半,让学生说说1/2这个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让学生用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找到1/2 ,并用斜线涂上颜色。涂好后说一说1/2是怎么来的?在这个环节设计 “ 折一折 ” ,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接着学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说说自己的1/2是怎么来的?并且有意识地收集学生作品:

(1)为什么都能表示1/2 ?

(2)图形不一样,为什么都能表示1/2

(3)为什么一个1/2大,一个1/2小

经过多次比较,去掉1/2的表面属性,提取1/2的本质属性。

(4)下列图形能用1/2表示吗?

(5)在生活中能找到1/2吗?

2、认识几分之一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根据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经验,自主地学习探究几分之一,培养学生进行尝试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获得发现的喜悦。这一步我采用了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几分之一。

活动要求:

想:在心里想好一个分数

写:将这个分数写在方格纸上

选: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释这个分数是怎么来的

3、比较分数的大小

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首先,我出示了课件,先出示一条红纸条,告诉学生可以用“1”来表示,再出示涂了一半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1/2。这时再出示涂1/3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是1/3后,教师问:同一张纸条的1/2和1/3哪一个大?这里只要让学生从图上直观的看出哪个分数大就可以了,简单的说一下为什么。接着再来估计1/6,可能有一些难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铺垫,学生应该可以估计出。最后再比较1/6与上面两个分数的大小。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对数的感觉,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2、1/3、1/6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继续学习分数打下伏笔。

第二是让学生动手自己解决课本第93页第3题,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引导下,感到分数也有大小,点燃学生探索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第三环节:综合实践,巩固运用1、比较大小 2 、先看图估一估,在填上合适的分数

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

第四环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分数概念又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掌握,特别是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单元教材的核心,对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情分析:

分数在小学教材中第一次出现,学生对分数很陌生,再加上三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还不成熟,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学起来会比较困难。

4、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分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2)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觉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能自己创造出几分之一的分数。

6、教具和学具准备

基于以上目标,结合三年级学生特点,我作了以下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各2张。

二、说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这一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突出两点:

一是让学生主动经历几分之一的探究过程以及表述的过程;

二是对学生放手,还学生自主的空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各方面的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引入新课时我利用课件出示:孙悟空、猪八戒的野餐图,让学生观察思考,怎样分食物才能让两人都满意?要求学生拍手表示每个人分到桃子、西瓜的个数,并且知道两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同时板书(平均分)。当学生拍手表示每人分到月饼个数的时候出现了问题,让学生经历从整数到分数的过程,体会分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鉴于此,我在本节课开始就结合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索学习

这一环节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探究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圆形纸代替月饼,小组合作探究,每个人分多少月饼?用什么数表示?最后小组代表汇报,教师配合课件演示,总结并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给了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独特的思维过程,再引导学生在集体的智慧碰撞中修正个体的思维,展示了学生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

2、寻找生活中的,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无处不在。

3、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长方形的,并展示学生作品,最后总结,虽然折法不同,但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都可以用表示。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丰富的表象,也为后面学习其它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4、判断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反例加深学生对的理解,进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5、引导小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图形的。

第二层次:认识几分之一

教师提问:认识了,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任取一张纸,你能把它表示出来吗?这里安排小组交流,然后动手操作,再展示部分学生作品,揭示课题,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最后从学生作品中选取不同图形的,引导总结出:虽然图形不同,但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图形的。

[设计意图: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知识,认识新的分数。]

第三层次:阅读课本

通过阅读92页例2,掌握一个正方形的的不同折法,然后从91页主题图中发现几分之一的分数。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我不仅考虑到“教”,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环节:解释应用,深化知识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设计了下列练习:

1、基本练习:用分数表示图里的涂色部分。

[设计意图:突出本课重点,加强对几分之一的理解。]

2、发展练习:

(1)通过不同的画面联想几分之一。巧克力一题,可以联想到、、,这是一块巧克力,也可以说是8块巧克力组成的一个整体,是从分一个物体到分一群物体的一个巧妙的过渡,为以后单位“1”的认识作了一个埋伏。

[设计意图:此题也加深了对几分之一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等。]

(2)每部分大约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一呢?明明是分成了3份,为什么是、呢?

[设计意图:再次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重要性。]

(3)欣赏短片,发现分数。这是一个广告,其中一个男孩分出一半来给第9个小朋友。如果是平均分的话,这一半是谁的,是整个蛋糕的几分之一呢?渗透了单位“1”发生转变,表示的分数也就不一样了。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此题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既加深理解了几分之一的含义,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四环节:总结升华,自我反思

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总结的习惯,提高了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随想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这门艺术中,老师只是一个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因此我在设计本节教学时,紧紧围绕《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活动中,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飞跃,使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得到完美的结合。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二、教学目标;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教学难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教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水彩笔。

学具:每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

三、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分月饼、折纸片、涂颜色、找分数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两分米长的绳子。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分为四个环节:(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利用小朋友们喜欢的《西游记》的故事创设一个分东西的情景。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和沙僧找水喝,没想到,他俩找到了一个大西瓜,他们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了,就商量着和沙僧先吃掉这个西瓜,可是俩个人该如何分西瓜才公平呢?

这个情景学生很容易就会说出每人分“一半”,“一半”还能像刚才那样用整数来表示吗?那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个问题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 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引入“一半”,引导学生经历分数“从整体知识到分数知识”的数学化过程。

(1) 学具操作,理解“一半”

先让学生说一说该如何分西瓜,怎样知道是“一半”, 然后通过折圆形纸片的一半,强调平均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明白只要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这张纸的一半。为下一步理解分数的的意义打下基础。

(2)发挥想象,创造符号,表达“一半”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通过画图、写字或者写数字等方式创造出表示一半的符号。 学生自由活动,小组交流,展示,让学生说出理由。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着重针对画图的学生作品讲解。

在小结中总结三个共同特点,第一,都注意到了平均分;第二,都平均分成了两份;第三,都取了其中的一份。(师边说边板书―,2,1),引出在数学上,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数学上把像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接着引导学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让学生齐读分数。

(3)进一步理解1的意义:

1、折叠方法

①让学生动手用各种图形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并启发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 来表示,那是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没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些反例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 的表象,建构1/2 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故事衔接,深入认识分数

(1)就在猪八戒和沙僧准备分西瓜的时候,孙悟空从天而降,批评了他们,八戒只好求饶,说西瓜四个人一块吃,你能帮他们再分一分吗?通过故事的发展,自然引出对1/4的认识。

(2)动手操作,创造1/4.

通过折长方形纸片的1/4,加深对此分数的理解。

(3)利用图形,探索其他分数

①让学生利用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请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1/2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②继续创造几分之几

我们知道猪八戒是最馋嘴的,我们帮他们把西瓜分成了四份,可是猪八戒一不留心吃掉了两份,它吃掉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思考,展示交流 重点理解:24里面有几个1

4、知识引入

通过故事的发展,自然引入几分之几的认识,学生很轻松的理解了几分之几的意义,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3、学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这部分知识较为简单,在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己学习,而后通过几个练习巩固!

(三) 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练习按照基础――提高――拓展分成了三个层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1、基础练习

让学生辨别图中阴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吗?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2、提高练习

让学生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学以致用。

3、拓展练习

一条长1米的绳子,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米,也就是( )。

这个题是分数与长度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为后面分数意义和小数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四) 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设计此环节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让学生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展现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逐步认识和理解的过程。 板书设计:

分数 几分之一

1 其中的一份

平均分

2平均分的份数

读作:二分之一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些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教。谢谢大家!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4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5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以一切立足于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为目的。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张扬学生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获取知识,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和写法上与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分数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有了用整数表示物体个数多少的经验基础;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具有了平均分的操作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学生也许听过几分之一,但他们不理解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

四、教学目标

1、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初步让学生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2、通过开展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知分数的初步意义。

3、在问题情境中,渗透分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表示出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结合新课标教学理念,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并为学生准备了学具,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实际操作、合作交流,从而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

2、学法

为了能让学生轻松有效学习,我通过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来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六、教具、学具

教具准备:课件、双面胶

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纸片若干张;水彩笔。

七、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出示幻灯片1):海宝做的一张关于上海世博会的手抄报。

(出示幻灯片2)先看看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介绍。

问:2个小朋友吃月饼,怎样分才公平?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热身,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新课做铺垫。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动手操作、交流汇报

请同学们用圆代替月饼平均分一分,并汇报结果,指名演示怎样得到一个圆的一半。

月饼总数421

分的人数222

每人分的月饼数

【设计意图】以一半作为学生认识几分之一的切入点,并在对折的过程中复习感知平均分的含义,为下面学习二分之一做铺垫。

2、联系实际,寻找切入点

让学生找日常生活中像这样分一半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可以是一个图形,也可以是一个实物。

3、引发认知冲突,揭示课题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像这样的一半在数学上应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实践操作,感知理解

1、认识12

(1)揭示12的含义

由分圆的过程得出:像刚才这样我们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圆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板书这句话,并提醒学生12的写法)

【设计意图】由分圆的过程到概念的揭示,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形成过程。

(2)理解12的含义

A找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和自己对12含义的理解。

B判断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辨认涂色部分是否可以用12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判断、质疑,进一步感受“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使学生对12表面上的理解上升到本质含义的层面上,有效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3)巩固12的含义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先折一折,再找出它的12涂上颜色。通过汇报交流,作品展示。教师归纳总结:形状不同、折法不同都没关系,只要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2。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的表象,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认识几分之一

通过师生谈话: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1)出示要求:从学具中任意挑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先折一折,再用斜线涂一涂,表示出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展示时要求学生说清楚: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2)知识延伸

师:如果我们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如果平均分成了20份、50份、100份呢?

最后教师总结:像12、14、16、18------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设计意图】再次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创造的机会,充分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对12的理解逐步泛化为对几分之一的理解,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三)巩固理解、拓展延伸

本节课我设计了3个练习,都出自于海宝制作的手抄报中。

1、基础练习:填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看图,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呢?(包括:英国馆,建筑物,巴拿马国旗)

3、观察整张手抄报,估一估,各版块各占了整个版面的几分之一。

4、找生活中的分数。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与课前用手抄报引入课题相呼应,使练习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层次性,并突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小结

谈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可以从知识、能力或情感态度方面回答。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回忆和巩固,也是对学生今后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提示。

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做了以下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圆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五、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两分米长的绳子。

四、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利用小朋友们喜欢的《西游记》的故事创设一个分东西的情景。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和沙僧找水喝,没想到,他俩找到了一个大西瓜,他们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了,就商量着和沙僧先吃掉这个西瓜,可是俩个人该如何分西瓜才公平呢?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引入“一半”,引导学生经历分数“从整体知识到分数

知识”的数学化过程。

(1) 学具操作,理解“一半”

先让学生说一说该如何分西瓜,怎样知道是“一半”, 然后通过折圆形纸片的一半,强调平均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明白只要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这张纸的一半。为下一步理解分数的的意义打下基础。

(2)发挥想象,创造符号,表达“一半”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通过画图、写字或者写数字等方式创造出表示一半的符号。

学生自由活动,小组交流,展示,让学生说出理由。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着重针对画图的学生作品讲解。

在小结中总结三个共同特点,第一,都注意到了平均分;第二,都平均分成了两份;第三,都取了其中的一份。(师边说边板书―,2,

1),引出在数学上,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数学上把像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接着引导学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让学生齐读分数。

(3)进一步理解1的意义: 2

①让学生动手用各种图形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并启发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 来表示,那是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没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些反例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主

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 的表象,建构1/2 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故事衔接,深入认识分数

(1)就在猪八戒和沙僧准备分西瓜的时候,孙悟空从天而降,批评了他们,八戒只好求饶,说西瓜四个人一块吃,你能帮他们再分一分吗?通过故事的发展,自然引出对1/4的认识。

(2)动手操作,创造1/4.

通过折长方形纸片的1/4,加深对此分数的理解。

(3)利用图形,探索其他分数

①让学生利用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请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1/2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②继续创造几分之几

我们知道猪八戒是最馋嘴的,我们帮他们把西瓜分成了四份,可是猪八戒一不留心吃掉了两份,它吃掉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思考,展示交流 重点理解:里面有几个?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基础练习:让学生辨别图中阴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2414

吗?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2、提高练习:让学生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学以致用。

3、拓展练习:一条长1米的绳子,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米,也就是( )。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分数――几分之一

读作:二分之一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首先,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认识几分之一是第七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的安排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时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进行平均分,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思考和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彩色笔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确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想学、乐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两个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几个梨?几个西瓜?请你用掌声回答,答案是几就拍几下。当学生拍到“半个”西瓜时,产生了质疑:“‘半个’应该怎么拍呢?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拍掌引入分数,我是参考了吴正宪老师的精彩课堂设计,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巧妙。首先拍掌能使全班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其次“半个”无法拍掌表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建构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六个活动来进行教学。

活动1.课件演示,建立表象

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西瓜的1/2。这一半是西瓜的1/2,那么,另一半呢?也是这个西瓜的1/2。在这里,我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这个二分之一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明白,只要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个西瓜的1/2。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动2.读写1/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初次认识分数,教师的引领显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课件演示,示范读、写1/2,和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书空1/2,并快速地在本子上写出两个1/2。这样,学生在读写分数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数。

活动3.动手操作,折出1/2。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2的含义,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吗?并涂色表示出来。折好后,让学生举起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1/2表示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有意识地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的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而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只要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2。”在动手操作中,帮助学生实现了1/2从有意接受到自由表达的过程。

活动4.举1/2反例,内化1/2。

我拿着一张圆纸片问:“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1/2,请仔细观察,老师把这张圆纸片这样(随便)撕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吗?为什么?”接着出示几道判断题给学生判断,通过正反例子的对比,突出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条件――平均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活动5.类比迁移,创造几分之一。

当学生认识了1/2,我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类比迁移,自主创造几分之一,彰显学生的个性。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认识分数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⑵操作:折纸、涂色,表示出一张纸的几分之一。

⑶交流: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折出了一张纸的几分之一?再全班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并说一说分数的含义。

⑷探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展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深刻体会: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活动6.深入探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在这里,我利用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分数,它们都想多吃点。小猴子想:我太喜欢吃西瓜了,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得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4。你知道,它们俩谁吃得更多一些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出示以下直观图让学生观察,你能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吗?看着直观图,学生很快回答:1/2>1/4>1/8。你还发现了什么?假如把这个圆无限制地平均分下去,得到的每一份会越来越?小。最后得出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那故事中的小猴子和小猪谁吃的更多一些?学生自然回答,小猴子吃的更多一些。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激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以上六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深刻体会了分数的含义。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三个环节:分层巩固,拓展提高。

在练习环节,我层层深入,设计了写、涂、说、猜四个练习。

写:你能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吗?

涂:看分数,涂颜色。

以上两题是基础练习题,面向全体学生。以下两题是拓展提高题,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说: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

意大利国旗、西瓜图、柜子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数的意义,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

猜:涂色部分会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先让学生估计、猜测,再用课件验证。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1/4比1/16大,我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等等。从预设到生成,从估计意识的培养到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一道题承载着丰厚的数学内涵。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可能会说几分之一的分数,也可能会说几分之几的分数,为下一节课进一步学习分数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对整节课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纵观整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等活动中,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后记:这是我11月22日参加兴宾区小学数学教师说课比赛获得一等奖的说课稿。从年级初赛到学校决赛再到城区初赛,最后到区里决赛,我一遍遍地修改稿子,随之一遍遍地修改课件,脱稿说下三千多字,好辛苦!原本不舍得晒出来,毕竟花费了太多精力,但想想,还是放上来,就当留个纪念吧!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题目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91页到93页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意义,还是读写方法、计算方法,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

二、说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平均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学生生活中已经有这样的经验。例如,妈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给弟弟和妹妹,每人分得半个月饼。但学生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有以下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事例,感受到数有整数向分数扩展,体会分数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根据教材的特点,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这节课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圆片、正方形和长方形还有线绳等教具和学具。

四、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一开始,由狗哥哥和狗弟弟分月饼的故事导入。在预习案中提到了,第一天,他们买了4个月饼,狗哥哥想要3个,狗弟弟不愿意,引导学生们说出必须要平均分月饼,分得的同样多,这样才公平。在这里强调平均分和分得同样多。接着出示情境,第二天,2个月饼,每人分得1个。到了第三天只买了一个月饼,那每人分得多少?这个问题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说出每人分半个。由此导入新课,半个月饼怎么用数来表示,引出今天学习的知识内容。让学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而且说一说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达到这些学习目标。熟悉的分月饼的情境唤醒了学生对“平均分”的回忆,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学生们各抒己见,有写二分之一和一分之二2种写法的,老师比较两种不同写法的相同之处,都有1和2,很容易理解了毎人分得的个数可以用整数2、1表示。由分数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数学上是怎么规定分数的写法的。强化二分之一的意义和写法。

二、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1、深入认识1/2

接着,我让学生们用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来自己表现出二分之一来,学生有用圆片的、有用正方形的,有用长方形和线绳的,我将不同的表示方法分别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含义,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和同位交流,发现相同点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不同点是平均分的图形不同。看来,表示分数时一定要说清是“谁的”很重要。

这样在学生动手动脑,交流分享中,丰富二分之一的表象,进一步感受到分数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说说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的,加深对二分之一的认识。

2、动手操作自己创造一个分数

引导学生要想得到分数必须平均分某个物体或者图形,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小组共同合作创造一个分数,先折,再画。然后考虑这些分数都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创造出了许多的分数,让同学们上台展示自己的分数,并且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都是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还有同学思维能力比较强,创造出了像八分之四这样的分数。接下来就来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每个分数都有一条线和2个数字,这条线就是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下面的数字是分母,表示分了几份;上面的数字是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就像母亲背着孩子,学生们就更加深刻的记住了分子和分母,也比较容易的区分。由此,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分数的本质属性,同时在“做数学”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3、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我由小猴和小猪争论谁吃西瓜吃的多出示比较分数大小的题目。

1/2 :1/4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西瓜的图片很容易就得出2分之1大,让学生自己提问,然后自己总结出为什么2比4小,2分之1却比4分之1大呢?学生说出了平均分的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越小。接着再出示8分之1.

总结出分子是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再由一条纸条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六分之一进行比较,内化对整体1的认识。

五、联系生活,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先让学生看德国国旗,健身器材,巧克力上面藏着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说说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出现过哪些分数,学生说出了,吃一个馒头或者一块面包或者一盘菜的几分之几。体现了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讲到这,这节课接近了尾声。我对学生的课上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出示8支铅笔)先把8支铅笔的1/8奖给发言积极的同学,每人奖励几支铅笔?再把8支铅笔的1/4奖给遵守纪律的同学,每人奖励几支铅笔?通过获得铅笔的支数不同活动,学生了解分数不但表示一个物体的一部分,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为今后理解分数的意义做好铺垫。

最后,在这种奖励的愉快氛围中进行全课小结。我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机构。

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我设计了三组练习。第一题,填分数。第二题是比较分数的大小。第三题是拓展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做。这几道练习题形式不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

六、说学习评价

这节课我采用自我反思评价,师生互相评价的方式,有利于建立学习自信心、主动性,体现评价的多样性,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板书主要是由我的书写和学生的作品组成的。突出重点,克服了课件上没有完整板书的弊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9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112—113页的内容,认识几分之几中的几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例1——例5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初步基矗教学大纲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二、说教法

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实物、模型教具等通过演示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讲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5个例题的教学。

三、说学法

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共有5个例题,根据学生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讲解例1之后,扶着学生认识13,独立让学生认识14,即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其学生的“学”,体现出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即教师教学既教知识、又教方法。

四、说程序

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一)复习

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三道小题,通过复习以前学习过的“平均分”,抓住新旧知识的最佳切入点,为实现新认知做好准备。)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半个苹果在教学上不能用学过的0、1、2、3……整数表示,这就要求我们用一种新的数表示,这种新的数就是分数,今天就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2、教学例题

(1)教学例1

①师展示饼的模型,讲解,把这个饼看作一个整体,分开再重合,问是怎样分的?为什么?(强调平均分)指导学生说,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块,两块是同样多的,我们就说每块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

②回忆分饼过程。刚才分饼的时候,是先干什么呢?是怎样分的?

③指导写12。

(2)教学例2

①师出示一个圆纸片,问: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把其中的一部分涂上阴影,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②写的时候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并说出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③用三句话,把这幅图表达出来。

(3)教学例3师生将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拿出来共同操作。问:把谁看作一个整体?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想: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4)教学例4投影打出图,让学生先想,然后填空反馈

(5)教学例5指导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提问:把1分米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在图上标出110,数一数这条线段上有几个110?

3、教学各部分名称。

(1)像12、13、14、15、110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以13为例介绍各部分名称。

4、指导看书,完成做一做。

5、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图形和实际操作知道,要先看是否是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新授部分,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眼、脑、手、口并用,使学生初步建立分数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练习

1、练习二十七第1题给予一定的指导。

2、练习二十七第2题要回答为什么。

3、完成3—5题。

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学习这部分知识要注意什么?(通过这几组题的练习,加深理解本节课的内容,突出重点,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112-113页的内容,认识几分之几中的几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例1--例5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初步基矗教学大纲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二、说教法

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实物、模型教具等通过演示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讲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5个例题的教学。

三、说学法

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共有5个例题,根据学生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讲解例1之后,扶着学生认识13,独立让学生认识14,即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其学生的“学”,体现出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即教师教学既教知识、又教方法。

四、说程序

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一)复习

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三道小题,通过复习以前学习过的“平均分”,抓住新旧知识的最佳切入点,为实现新认知做好准备。)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半个苹果在教学上不能用学过的0、1、2、3……整数表示,这就要求我们用一种新的数表示,这种新的数就是分数,今天就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2。教学例题

(1)教学例1①师展示饼的模型,讲解,把这个饼看作一个整体,分开再重合,问是怎样分的?为什么?(强调平均分)指导学生说,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块,两块是同样多的,我们就说每块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②回忆分饼过程。刚才分饼的时候,是先干什么呢?是怎样分的?③指导写12。

(2)教学例2①师出示一个圆纸片,问: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把其中的一部分涂上阴影,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②写的时候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并说出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③用三句话,把这幅图表达出来。

(3)教学例3师生将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拿出来共同操作。问:把谁看作一个整体?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想: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4)教学例4投影打出图,让学生先想,然后填空反馈

(5)教学例5指导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提问:把1分米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在图上标出110,数一数这条线段上有几个110?

3。教学各部分名称。

(1)像12、13、14、15、110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以13为例介绍各部分名称。

4。指导看书,完成做一做。

5。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图形和实际操作知道,要先看是否是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新授部分,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眼、脑、手、口并用,使学生初步建立分数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练习

1。练习二十七第1题给予一定的指导。

2。练习二十七第2题要回答为什么。

3。完成3-5题。

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学习这部分知识要注意什么?(通过这几组题的练习,加深理解本节课的内容,突出重点,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为: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

教学目标:

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都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

二、说学情: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对于平均分并不陌生,在二年级学习除法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在生活中有时候也对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分一个物体;也有的同学在不同的渠道(包括看数学书)听说过甚至知道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一些分数,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宝贵的基础资源。但他们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三、说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结合这节课的具体情况,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使学生初步感知几分之一。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创设了一些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景,通过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练习内容自制了多种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2、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递进,由扶到放,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获取知识,逐步完成例题的教学,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四、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接受能力弱,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弱。让他们都准备好学具(圆形、正方形的纸片),在学习中先观察教师的演示,采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引领学生展开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说教学流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点,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利用多媒体,结合生活情景,创设提问,引发学生认识学习分数是我们生活的需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口头回答把2个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两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饼平均分成两份,观察1个饼切成2份后,这每一份生活中叫半个,半个饼是多少能用整数表示吗?由此引入新课。就要涉及到一个新的数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由此点出课题,使学生明确目标。

这一环节是从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问题入手,问题简单,学生感到亲切,。当出现了半个或一半时,老师却提出要用一个数表示,这样就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⑴、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二分之一

如何用分数来表示一半呢?老师用一个圆表示月饼。展示对折的方法:对齐,保证是平均分。剪开拿出其中的一份是一半,进行展示。同时让学生跟着动手进行同样的操作,

⑵、自主探究,认识二分之一

打开数学书92页自学例1的内容。从例1中你知道了什么?

⑶、合作交流,深化认识

①学生合作交流,要求用语言表述。

根据上面的自学提示和同桌交流,学生很容易的想到用对折的方法来找到圆的一半,在交流时引导学生理解对折后能把这个圆平均分,进一步强调要平均分。通过学生自学例1,学生会知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二分之一),然后问学生:把这个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这一份是这个圆的1/2,那另外那一份呢?学生会说也是这个圆的1/2。在此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

在此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的,让学生初步感知二分之一。

②质疑。教师拿出一张圆形纸片,随手分成两半,这是1/2吗?(不是)为什么?学生会说:一边大,一边小,没有平均分。

③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得到1/2?进一步强化平均分,并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表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平均分、是谁的1/2.

④读写方法及各部分名称,引导学生书写。先写,是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2,是分母表示平均分的2份,最后写1是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并让学生读一读。此时让学生摸一摸这个圆的1/2,并在圆上表示出1/2,巩固分数的写法。

3、知识迁移,拓展认识

⑴下列图形中(图略),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这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比较判断,加深对二分之一的理解: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⑵出示三分之一图,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

不能,你觉得可以怎样表示?生说一说。

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分别说一说。教师板书。

(让学生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还是在巩固分数产生的意义。触发学生灵活思维。)

⑶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学生回答后,板书:像1/2、1/3、1/4、1/6这样的数就是分数。分数的大家庭有好多成员,今天我们认识的是几分之一。

⑷动手操作:请大家折一折四分之一。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四分之一。

⑸展示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各自不同的折法,并互相说一说各自四分之一的意义。

⑹扩展延伸: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圆的五分之一呢?那六分之一,八分之一呢?请生分别来说一说。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这个环节先动手折出四分之一,然后让学生想象五分之一,六分之一的产生,是想让学生把对分数的理解从直观感知过度到形象思维上来,能以此类推,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

4、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课本93页第一题

通过题学生不但学会了写分数,还进一步巩固了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2]、聪明小判官。96页2题(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3]、同桌互练:我说你做,你说我做。你说出一个几分之一,我写出来。

这样安排顺应学生学习规律,让学生互练,既扩大联系面,又提高学生的兴趣。

[4]、寻找生活中分数。

(1)出示91页主题图,让学生从图中寻找分数。

(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的数?

充分利用教材呈现的资源,引出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分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也有分数。

练习题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在互动中调节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5、知识梳理,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你觉得你有什么收获?

这样做,是对整堂课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

6、趣味探究,拓展留疑

说出凃色部分各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通过今天的学习,留下一个很有趣味性又极富挑战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学生会有极大的兴趣去进行积极的探索,这种探索就是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同时练习注重了层次性,开放性,发展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又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既照顾了全体,也有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六、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1其中的一份

二分之一平均分

2平均分的份数

像1/2、1/3、1/4、1/6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2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例1--例5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学好这部分的内容,既为学习分数初步认识作铺垫,更为小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初步基础,教学大纲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二、说学情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具体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方面制定的:

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感悟几分之一;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理解分数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分析等学习数学的能力。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因为认识几分之一是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开始,也是今后进一步学分数的基础。所以使学生认识几分之一是教学重点。

又因为从整数扩展到分数,学生接受起来比较抽象、困难,所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常出现,但学生对它的认识却各不相同。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并得以发展,就必须引导他们参与实践活动。新课标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凸显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因此,本课力求在教法上体现“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的思想;在学法上则突出“自主学习,实践感知”的特点。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从分数的产生背景出发,通过“看”中学、“动”中思、“比”中悟,体验分数的产生、发展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本节课以引导发现法为主,综合运用教法,以班级教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学习环境,使教法和学法和谐地统一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个教育目标上。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复习近平均分:通过小精灵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个苹果;2个橘子,怎样分给她的好朋友莉莉和聪聪呢?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让学生自己来分,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会说出这样的分法:“4个苹果,每人分两个;2个橘子,每人分1个。”这时提出问题:“这样分同学们满意吗?”“满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分得的都同样多。”“分得的都同样多可以说是怎样分呢?”“平均分”。这是要突出平均分的概念,因为平均分是教学分数的基础。

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每人分2个苹果可以用2表示,每人分1个桔子用1表示,但是小精灵还有一个桃子想分给他们,该怎么分呢?“每人分半个桃子,还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教师提出问题,回答“不能”“那谁知道用什么数来表示?”让学生自己说出——“分数”,在这让学生深刻体验分数产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也就是说半个桃子没法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了,怎么办呢?只有引出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既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又让学生体会出分数产生的重要意义。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那么这半个桃子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呢?分数怎样写呢?分数是什么样子的?这时学生会产生很多疑问。学生能直观的看到“半个”,但怎么表示呢?学生的内心产生矛盾。

1、认识1/2

多媒体播放分桃子的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平均分的情境,使学生知道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桃子的一半,也就是它的1/2,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写1/2。

紧接着组织学生用图形表示出它的1/2,展示学生的作品,讨论:为什么不同的图形都可以用1/2表示?

2、认识1/几的分数

看着这个图你还能联想到哪些分数?学生例举联想到的分数。教师板书在黑板上。接着组织学生读一读。再请学生按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折一折、涂一涂,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这样做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

学生独立操作后小组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分数,是怎么认识的?

小组合作完成后,再请小组代表汇报,这里要注意学生的表述是不是完整,让学生明确“______是_______的_______.”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基础题、发展题、开放题。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让学生做题时都要动脑想一想。练习设计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全班每个同学都有较多的参与机会。

基础题:课本91页主题图让学生找找都有哪些分数。

课本93页第1题。

发展题:课本96页第1、2题。

(四)引导学生全课小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3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早就提出:“让学生从做中学。”这种教学理念反映在数学教学上就是“做数学”,“做数学”就是要用一种亲身体验的数学学习方式来有效地回避那种“灌输式”的数学学习。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因为“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you do, you learn)。” 吴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她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辩论等多种形式,培养和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倾听与辩论、接纳与赞赏之中,学到与他人交流的技巧,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格完善大有裨益。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发现和讨论的情境之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下面谈谈我听完这节课的一些感受,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1、恰当地组织数学学习内容。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一般认识分数的教学都是按教材的顺序,由1/2 、1/3、1/4等几分之一到几分之几,通过图形演示直接呈现给学生。这样认识的分数是形式上的,并没有为学生积累足够丰富的感性经验。将来要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需要有丰富的表象作支撑。因此,教学中呈现的内容不应是一个分数与一个图形的简单机械的对应,而应有更为丰富宽广的内涵。所以,教师只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材料:各种形状的纸片和一条线段,让学生通过操作、演示、讨论、说理等方法,表示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一条线段等图形的—,在脑海中建立起—这个分数与多幅图象之间的对应联系,并突出1/2的本质属性。这样的1/2是生动的、具体的,富有活力的。练习设计中的“猜想游戏”和“色块问题”,对学生来说,也是富于挑战性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可以尽显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2、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的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分数的产生包含着丰富的思维过程。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悟知识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在“再创造”中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充分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开始,教师就以直接揭题法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望,为主动探究作了心理上的铺垫。接着,教师提出:既然是分数,与什么有关?自然地引出分东西,师生共同在分东西的过程中,经历的产生过程。在认识1/2基础上,教师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去创造分数、研究分数。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我们欣喜地发现,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分数,他们有各自独特的发现。不仅顺利地认识几分之一,而且还创造出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并且还能举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说明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在这“做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创新火花不断地迸发出来,不断体验到创造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3、构建群体互动交流的发展区。

“做数学”强调数学学习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中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交流反思中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提升活动的价值。如当学生利用学具充分操作后,及时组织小组讨论:你是怎样创造出分数的?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使认知结构得以扩充与放大。当学生提到“正方形的1/4”时,抓住契机,收集学生的不同的折法,展开对—本质意义的探讨。教师只提出:看到这些图形,你有什么想法?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阴影部分的形状各不相同,却都是这个图形的1/4呢?经过讨论才发现:分数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而与具体分的方法和分成的形状无关,从而剔除分数的非本质属性。在上述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明确本质,升华认识。又如:“奇妙的色块图”的问题解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再采用小组讨论,合理反馈交流的活动形式,既总结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又展示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形象思维,渗透极限思想。不仅满足了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为部分困难学生创造了“最近发展区”,进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达到共享成果的层面。

此外,本节课老师以满腔的热忱、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真诚的爱心,感染孩子们的情,粘住孩子们的心。她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回答,总是以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同喜同忧。在这节课上,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知识信息的传授、思维的碰撞,还有心与心、情与情真诚地交流。其独特的学风格,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听吴老师的课,如同亲临精彩的演出,既让人精神愉悦又回味无穷,难怪孩子们上她的课不愿下课,老师们不愿离开。

听完这节课,我深切地体会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应关注学生获得怎样的结果,更应关注他们是否经历了自主探索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实践、探究与交流的过程,才有可能懂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也只有让学生在“做中学”,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4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第一课时:分一分(一),教学课本P53—55页的内容及相应的“练一练”。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也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1/2,1/3,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获取知识。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结合直观操作,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方面:从日常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体会认识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方面: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4、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5、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方面

1、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以故事创设情境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2、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学具,引导学生观察,适时总结,配合发现法、谈话法、讲授法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学法方面

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注意同桌互学,集体交流。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小黑板1块;涂一涂的图;长方形纸3张;正方形纸8张;苹果4个;彩色粉笔1盒。

2、学生准备:彩色蜡笔;长方形纸3张;正方形纸4张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故事导入,以旧引新。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抓住“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的。教学一开始我是这样设计的,谈话:有一天,淘气和笑笑到你家做客,妈妈拿出4个苹果来招待他们(教师出示4个苹果),你帮妈妈想一想怎样分苹果才能让两人都满意?

学生:每人分2个苹果。老师:两人得到的苹果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什么分?学生回答: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再问:如果妈妈只准备了两个苹果,应该怎样平均分呢?学生:每人分1个。如果只有一个苹果,要把它平均分给淘气和笑笑(老师出示1个苹果),他们每人能得到几个苹果?学生:半个。教师说半个能用一个什么数来表示呢?告诉学生半个可以用1/2来表示,师板书:1/2。这个数我们以前没有学过,这个数叫做分数。

揭题,板书课题:认识分数。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由整数引入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①小黑板出示课本53页“涂一涂”中的图,谈话: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涂出它们的1/2吗?(也就是涂出它们的一半)。在动手之前,提示学生:先用眼观察,花瓶、脸谱、六边形、圆形、正方形这些都是前面学过的什么图形呢?学生答:轴对称图形。我们只要画出什么就能涂出图形的1/2(只要画出对称轴)。通过涂一涂,让学生体会1/2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半个花瓶、半个脸谱、半张纸等,感受数学模型的作用,还可通过反例进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②折纸游戏:自主参与,让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动手折一折,涂上颜色表示它的1/2。学生动手折、涂好后,老师选出几幅不同的1/2图贴在黑板上,告诉学生它们的折法不同,涂色部分也不同,但都可以用1/2来表示。肯定表扬不同做法的同学,讲清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的1/2,为今后学习分率埋下伏笔。通过游戏,发挥学生创造不同涂法。

2、认识四分之几

过渡: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1/2,你能不能用这张正方形纸折出它的1/4?(板书:

①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每人折出一种1/4,并在1/4部分涂上颜色,动手折后,问:你在正方形纸中深色占几份?你是怎么折的?指名上台演示1/4不同的折法,同桌互相试着说说1/4的意义,老师适时引导说出: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纸的1/4。

②让学生涂出自己折的正方形纸的2/4、3/4、4/4,分别让学生上台说一说,对多种折法给予肯定。

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活动,认识1/4、2/4、3/4、4/4等分数的意义。

3、创造分数

过渡:在分数王国里有没有其它的分数?有你喜欢的吗?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用长方形纸折出,让学生边折边说。展示作品,如:老师喜欢的分数是2/8,我用长方形纸折出八份,取其中的二份,用分数2/8表示。

通过自己创造,在创作中拓宽知识,认识新的分数。

4、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分数读、写法及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让学生自学,自学要求:1、看课本54页红色栏的文字内容,互相说一说,你学到了有关分数的哪些知识?

2、学生介绍,老师板书,像1/4、2/4、3/4、4/4……都是分数。

……分子

……分数线 读作:四分之三

……分母

3、老师介绍写法,先写中间的分数线,再写分数线下的分母4,最后写分数线上的分子3。让学生书空写3/4。

4、老师小结:实际上,分数就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几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之一,根据大纲要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知度,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下列练习。

1、模仿练习,完成54页的“说一说”。

先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这三个分数,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分数的意义。如:三分之一读作:三分之一,三分之一表示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表示这根绳子的三分之一,通过读、写让学生加深对分数的认识,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基础学习,完成55页练一练第1题,(出示小黑板)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再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练习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教育学生仔细审题,养成认真做题的学习习惯。

3、涂色练习,完成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看清楚每个分数的分数,再结合图涂上准确的格子。指名板演,其余练习。做完后,指名回答,有错让学生纠错,通过动手涂色进一步巩固对分数的认识,强化所学知识。

4、诊断练习: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自己当一回小法官,判断图中的阴影表示是否正确,设计让学生抢答,把课堂推向高潮,要让学生说出一、二小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平均分。

5、对号入座,加深学生对1/2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思维及观察能力。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板书说出本节课认识了分数,如认识了1/2、1/4……等这些分数。会用折纸、涂色表示分数,认识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板书突出教学的生、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打下基础。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以下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晰。

2、突出重点与课堂小结相呼应。

认 识 分 数

(平均分)

……分子

……分数线 读作:四分之三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本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几分之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第二部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的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探究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关键: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第三部分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针对教学重点,创设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景。例如,通过野餐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产生的过程,为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打下基础。并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作到分层递进,由扶到放,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针对教学难点,本课遵循三条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及练习,例如,让学生用多种生活中常见的图形纸片,通过折和画表示出几分之一。整个教学过程着重突出探、疑、动、悟。

第四部分 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比如二分之一,有的学生知道要分成两份,但不知道”

平均分”,有的学生认为把一个苹果分两份,大的一份是二分之一,小的一份是三分之一等等。

可见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准确的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

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反思并获取知识。

第五部分 信息技术的应用

1、运用PPT课件进行教学。

2、上网查找资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锻炼了动手能力。

第六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化静为动的特点呈现教材主题图,它是五个与分数学习有关的小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获得的信息,学生很自然的用2、3、7、8等整数来描述所看到的人、树、鸽子等的数量。

这时老师指着图中分西瓜的部分问学生“每个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一个西瓜吗?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数表示吗?那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它的个数呢?”等问题时,学生的认知产生矛盾冲突,已有知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渴望用一个新的数表示,为学生对数的认识扩展埋下伏笔。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在这个环节中,主题图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2) 利用主题图中分月饼的情境教学。用“我们来听听他们分月饼的时候在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首先教师抓住“一人一半是什么意思?”“怎样分才是一人一半”等问题来使学生来理解平均分,并用一张纸任意折出一半大,一半小的反例让学生辨析,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明确的建立平均分就是每份完全一样、大小相等的概念,为学生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打下基础。然后教师直接指出,平均分成的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这就是我们认识的第一个分数1/2,然后指导学生读写1/2。让学生借助月饼图说说1/2的含义。在分一分和说一说的活动中,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

(1/4) 分数是否只有1/2这一个呢?继续观察月饼图,这块月饼被平均分成了四份,指着其中的一块提问,还能不能用1/2表示呢?为什么?让学生说说理由,并试着用新的分数来描述这一块月饼与整个月饼的关系,借助于1/2的认识,类推出1/4,同时指着其它几块逐一提问“这一块是它的几分之几呢?”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有了第一次扩展:从1/2--1/4。

此时对学生的创造性予以及时肯定,鼓励学生试着想象一下:如果把这块月饼

平均分成5份、6份、10份……时,其中的一份还能用1/4表示吗?那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此时学生的大脑中会产生更多几分之一的雏形,为认识其它分数打下基础。

课本93页“做一做”第一题,96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两组基本练习,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使学生直观看到无论一个图形形状如何,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二)教学例2

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初步认识1/2、1/4以后,让每一位学生用老师发的一张正方形纸折1/4,并用彩笔表示出它的1/4,再组织学生交流与展示,引导学生观察与比较几种不同折法:为什么折法不同,每份都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呢?通过折和说的过程,使学生明确:只要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4,不仅加深了学生对1/4的理解,再次突显分数的本质--平均分。

折1/几

此时学生认识了1/2,又认识了1/4,分数是不是只有这两个呢?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我又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并用手中的学具折出自己喜欢的分数的活动。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使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以极大发挥,在动手操作中积极建构数学模型,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1/2、1/4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三)教学例3

为了使学生能从比较大小的角度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刚才分月饼得出的1/2和1/4及喂鸽子的食槽分出的1/4和1/3的大小,借助直观图,学生能很快比出大小,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由小精灵聪聪提出“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悟。如:不同的物体可以表示同一个分数,同一个物体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则每份越多。比一比的活动,力求从不另一个方面完善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随后出示:基本练习第95页“做一做”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基本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后,由小精灵聪聪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历史和演变,渗透数学文化思想。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认识了几分之一,我们再来看看主题图,在图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数表示?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和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最后选取图中的一个多边形问学生:图中涂色部分还能用分数表示吗?这一问题无疑会与学生刚刚建立的新知产生矛盾?能还是不能?在学生的争执中,教师抛出答案:不能用几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这将是我们后面要继续学习的内容。这个练习力图渗透分数由几分之一到几分之几的扩展。

四、小结梳理

这节课学到哪些新知识,有哪些新的体会?

五、巩固练习

(1)课本“做一做”第1题。

(2)练习二十二第2题。

(3)做一做”第2题。练习二十二第3题。

第三篇: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拍掌回答把4个苹果和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把4个苹果、两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就无法用拍掌回答,就问老师半个怎么拍啊!于是我就抓住机会由此引入新课。从上课的情行来看这方面做的是比较成功的,通过拍手使得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而且使课堂的气氛变的很好,对整堂课的教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四分之一时我先确定操作要求,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然后学生操作。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三种类型正确折法,又请学生观察教师的另一种折法,并提问:所表示的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吗?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学生按说出:因为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四份,

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如果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但是在教学之中也有一些使我感到遗憾的事,在教学四分之三时我把图画成了八分之五,当有学生说老师可以把每个小正方形再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是八分之五。我才发现少图了一半,没有对这个聪明的学生加以表扬,而是直接把少图的地方补了上去,错失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说明在实际的教学之中还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本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几分之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第二部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的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探究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关键: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第三部分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针对教学重点,创设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景。例如,通过野餐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产生的过程,为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打下基础。并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作到分层递进,由扶到放,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针对教学难点,本课遵循三条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及练习,例如,让学生用多种生活中常见的图形纸片,通过折和画表示出几分之一。整个教学过程着重突出探、疑、动、悟。

第四部分 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比如二分之一,有的学生知道要分成两份,但不知道”

平均分”,有的学生认为把一个苹果分两份,大的一份是二分之一,小的一份是三分之一等等。

可见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准确的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

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反思并获取知识。

第五部分 信息技术的应用

1、运用PPT课件进行教学。

2、上网查找资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锻炼了动手能力。

第六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化静为动的特点呈现教材主题图,它是五个与分数学习有关的小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获得的信息,学生很自然的用2、3、7、8等整数来描述所看到的人、树、鸽子等的数量。

这时老师指着图中分西瓜的部分问学生“每个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一个西瓜吗?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数表示吗?那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它的个数呢?”等问题时,学生的认知产生矛盾冲突,已有知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渴望用一个新的数表示,为学生对数的认识扩展埋下伏笔。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在这个环节中,主题图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2) 利用主题图中分月饼的情境教学。用“我们来听听他们分月饼的时候在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首先教师抓住“一人一半是什么意思?”“怎样分才是一人一半”等问题来使学生来理解平均分,并用一张纸任意折出一半大,一半小的反例让学生辨析,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明确的建立平均分就是每份完全一样、大小相等的概念,为学生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打下基础。然后教师直接指出,平均分成的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这就是我们认识的第一个分数1/2,然后指导学生读写1/2。让学生借助月饼图说说1/2的含义。在分一分和说一说的活动中,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

(1/4) 分数是否只有1/2这一个呢?继续观察月饼图,这块月饼被平均分成了四份,指着其中的一块提问,还能不能用1/2表示呢?为什么?让学生说说理由,并试着用新的分数来描述这一块月饼与整个月饼的关系,借助于1/2的认识,类推出1/4,同时指着其它几块逐一提问“这一块是它的几分之几呢?”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有了第一次扩展:从1/2--1/4。

此时对学生的创造性予以及时肯定,鼓励学生试着想象一下:如果把这块月饼

平均分成5份、6份、10份……时,其中的一份还能用1/4表示吗?那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此时学生的大脑中会产生更多几分之一的雏形,为认识其它分数打下基础。

课本93页“做一做”第一题,96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两组基本练习,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使学生直观看到无论一个图形形状如何,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二)教学例2

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初步认识1/2、1/4以后,让每一位学生用老师发的一张正方形纸折1/4,并用彩笔表示出它的1/4,再组织学生交流与展示,引导学生观察与比较几种不同折法:为什么折法不同,每份都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呢?通过折和说的过程,使学生明确:只要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4,不仅加深了学生对1/4的理解,再次突显分数的本质--平均分。

折1/几

此时学生认识了1/2,又认识了1/4,分数是不是只有这两个呢?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我又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并用手中的学具折出自己喜欢的分数的活动。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使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以极大发挥,在动手操作中积极建构数学模型,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1/2、1/4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三)教学例3

为了使学生能从比较大小的角度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刚才分月饼得出的1/2和1/4及喂鸽子的食槽分出的1/4和1/3的大小,借助直观图,学生能很快比出大小,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由小精灵聪聪提出“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悟。如:不同的物体可以表示同一个分数,同一个物体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则每份越多。比一比的活动,力求从不另一个方面完善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随后出示:基本练习第95页“做一做”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基本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后,由小精灵聪聪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历史和演变,渗透数学文化思想。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认识了几分之一,我们再来看看主题图,在图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数表示?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和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最后选取图中的一个多边形问学生:图中涂色部分还能用分数表示吗?这一问题无疑会与学生刚刚建立的新知产生矛盾?能还是不能?在学生的争执中,教师抛出答案:不能用几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这将是我们后面要继续学习的内容。这个练习力图渗透分数由几分之一到几分之几的扩展。

四、小结梳理

这节课学到哪些新知识,有哪些新的体会?

五、巩固练习

(1)课本“做一做”第1题。

(2)练习二十二第2题。

(3)做一做”第2题。练习二十二第3题。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112—113页的内容,认识几分之几中的几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例1——例5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初步基矗教学大纲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二、说教法

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实物、模型教具等通过演示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讲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5个例题的教学。

三、说学法

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共有5个例题,根据学生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讲解例1之后,扶着学生认识13,独立让学生认识14,即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其学生的“学”,体现出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即教师教学既教知识、又教方法。

四、说程序

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一)复习

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三道小题,通过复习以前学习过的“平均分”,抓住新旧知识的最佳切入点,为实现新认知做好准备。)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半个苹果在教学上不能用学过的0、1、2、3……整数表示,这就要求我们用一种新的数表示,这种新的数就是分数,今天就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2、教学例题

(1)教学例1

①师展示饼的模型,讲解,把这个饼看作一个整体,分开再重合,问是怎样分的?为什么?(强调平均分)指导学生说,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块,两块是同样多的,我们就说每块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

②回忆分饼过程。刚才分饼的时候,是先干什么呢?是怎样分的?

③指导写12。

(2)教学例2

①师出示一个圆纸片,问: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把其中的一部分涂上阴影,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②写的时候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并说出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③用三句话,把这幅图表达出来。

(3)教学例3师生将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拿出来共同操作。问:把谁看作一个整体?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想: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4)教学例4投影打出图,让学生先想,然后填空反馈

(5)教学例5指导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提问:把1分米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在图上标出110,数一数这条线段上有几个110?

3、教学各部分名称。

(1)像12、13、14、15、110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以13为例介绍各部分名称。

4、指导看书,完成做一做。

5、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图形和实际操作知道,要先看是否是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新授部分,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眼、脑、手、口并用,使学生初步建立分数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练习

1、练习二十七第1题给予一定的指导。

2、练习二十七第2题要回答为什么。

3、完成3—5题。

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学习这部分知识要注意什么?(通过这几组题的练习,加深理解本节课的内容,突出重点,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课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它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这节内容需借助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操作,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分数。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分数只是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获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分数的含义。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虽然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初学分数,由于分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初学分数会感到困难。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演示、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学法:学生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段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五、教学程序

这节课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问题,引入课题。

1、出示“平均分”,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你觉得平均分怎么样?

2、把6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人,你会吗?每个人分到多少?

3、2支笔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4、1个圆饼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体验分数的产生。

第二个环节: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里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分别是:

1、认识 1/2

由疑问“怎么表示这半个蛋糕呢?”来产生分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类似这样不足一个蛋糕的情况,用整数是无法表示的,在数学中引入了分数,可以用1/2这个分数来表示这个蛋糕的一半,让学生说说1/2这个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让学生用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找到1/2 ,并用斜线涂上颜色。涂好后说一说1/2是怎么来的?在这个环节设计 “ 折一折 ” ,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接着学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说说自己的1/2是怎么来的?并且有意识地收集学生作品:

(1)为什么都能表示1/2 ?

(2)图形不一样,为什么都能表示1/2

(3)为什么一个1/2大,一个1/2小

经过多次比较,去掉1/2的表面属性,提取1/2的本质属性。

(4)下列图形能用1/2表示吗?

(5)在生活中能找到1/2吗?

2、认识几分之一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根据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经验,自主地学习探究几分之一,培养学生进行尝试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获得发现的喜悦。这一步我采用了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几分之一。

活动要求:

想:在心里想好一个分数

写:将这个分数写在方格纸上

选: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释这个分数是怎么来的

3、比较分数的大小

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首先,我出示了课件,先出示一条红纸条,告诉学生可以用“1”来表示,再出示涂了一半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1/2。这时再出示涂1/3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是1/3后,教师问:同一张纸条的1/2和1/3哪一个大?这里只要让学生从图上直观的看出哪个分数大就可以了,简单的说一下为什么。接着再来估计1/6,可能有一些难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铺垫,学生应该可以估计出。最后再比较1/6与上面两个分数的大小。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对数的感觉,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2、1/3、1/6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继续学习分数打下伏笔。

第二是让学生动手自己解决课本第93页第3题,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引导下,感到分数也有大小,点燃学生探索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第三环节:综合实践,巩固运用1、比较大小 2 、先看图估一估,在填上合适的`分数

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

第四环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几分之一。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意义,还是读写方法、计算方法,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本节课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或者图形平均分。有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分数,但他们基本上还不能正确表达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2、能力目标: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发展思维,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借助具体的实例说一说分数的意义。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尺子、彩色笔。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爱学。

因此本节课我使用的:

教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学法。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3)分层练习,拓展提高

(4)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一个笑笑和淘气分食物的情境,4个苹果、2瓶饮料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可以得到2个苹果、1瓶饮料,分得的结果可以用整数表示,而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半块月饼,“半个”月饼是多少呢?能用我们学过的数表示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在“动手操作,构建新知”这一环节我又分四步组织学生学习。

(1)电脑演示,建立表象

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了两份,一半正好是两份当中的1份。这一份是月饼的1/2,另一份也是月饼的1/2,使学生明白

只要是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这块月饼的1/2。使学生初步理解1/2的含义。(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实际操作,促进内化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我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先折一折,再用斜线给它的1/2涂上颜色。学生动手折纸并涂出所选图形的二分之一。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可能出现几种类型的正确折法。我先有意识地展示长方形的几种不同的折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2。”

接着再通过几道判断题,使学生明白如果分成二份的大小不相等,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条件——“平均分”,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再次操作,创造分数

认识了1/2,接着我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自主创造分数,彰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说一说还想认识什么分数,学生边说,老师边有选择地板书。同时鼓励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这样在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中,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含义。找一找分数王国里的分数(放主题图的课件)不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而且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更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比较分数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学会自己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认识,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三)分层练习,拓展提高。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写、涂、说、看四种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提高能力。

A、基本练习,形成技能。

1、写,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图的涂色部分。

做一做的第1、2题(数学书93页)

2、涂:看分数,涂颜色。(练习二的1、2、3题)

以上两个练习是最基础的巩固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形成技能。

B、应用练习、提高能力。

3、说: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

法国国旗五角星巧克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数的意义,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4、看:涂色的部分大约占图形的几分之几?

课件依次出示图形,让学生看图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猜测与验证的能力,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

&%8226;(4)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我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自我反思评价,师生互评,有利于建立学习自信心、主动性,体现评价的多样性。使学生了解分数不但表示一个物体的一部分,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部分数,为下一节课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做好铺垫。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可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在设计板书时力求做到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楚,层次明确。

(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关键: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分月饼、折纸片、涂颜色、找分数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两分米长的绳子。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四个环节完成:(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喜羊羊创设一个分东西的情景:

(1)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

(2)有2个草莓,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

这两个问题,学生很自然的用2、1等整数来描述分的结果,这时我出示第三个问题:1个月饼,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学生会说每只羊分半个,“半个”还能像刚才那样用整数来表示吗?那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个问题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分数——认识几分之一(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认识

(1)电脑演示,初步认识:

多媒体演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的过程。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写作1/2。(板书:二分之一 1/2 )

接着引导学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让学生借助月饼图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1/2的,剩下的那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吗?明白平均分成的两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2)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①让学生动手用各种图形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并启发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 来表示,那是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没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些反例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 的表象,建构1/2 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认识几分之一

(1)猜想:分数是否只有1/2这一个呢?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板书:1/3 、1/4 、1/5 ……)

(2)探究:让学生利用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请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1/2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3)举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几分之一。

指出:像1/2、1/3 、1/4 、1/5……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比较分数的大小

通过把同样长的绳子反复对折,再比较其中的一份。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体会和感悟: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完善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练习按照基础——提高——拓展分成了三个层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1、基本练习:

(1)说出红色小正方形在下图中分别用哪个数表示:

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正方形却用不同的数来表示?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下列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正确吗?正确的画√,不正确的画×。

2、提高练习:设计了一道喜羊羊分西瓜的小故事:三个同样大的西瓜,逐个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拓展练习:看主题图,在图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数表示?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和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最后选取图中的一个多边形问学生:图中涂色部分还能用分数表示吗?这一问题无疑会与学生刚刚建立的新知产生矛盾,在学生的争执中,教师抛出答案:不能用几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这将是我们后面要继续学习的内容。这个练习力图渗透分数由几分之一到几分之几的扩展。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回顾、交流,对情感态度、学习方式等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展现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逐步认识和理解的过程。

板书设计:

分数——几分之一

1 …………其中的一份

二分之一 —— …………平均分

2 …………平均分的份数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些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教。谢谢大家!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7

说教材: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充。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一定的困难。因此,我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多媒体演示,以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乐学落到实处,并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体会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才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说明主题图。

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谁来帮他们分一分?

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分?

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2个苹果。

2、师: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分?

生: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1瓶矿泉水。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每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师板书:平均分)

3、师:可是月饼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两个人吗?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

生:一半、半个……

师:这个半个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吗?(1/2)

师:同学们听过吗?像这样的数就是分数。(师板书: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二、动手实践 学知解困

1、认识 。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

师:这一半刚好是这2份中的1份(电脑演示书写过程,并出示1/2),这就是,谁会读?

师:这一半是蛋糕的,那另一份呢?

师:看来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蛋糕的(师板书:每份是它的1/2。)这个它指的是谁呢?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1/2的呢?

同桌为一小组互相说一说。

2、折出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文章《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1)动手操作。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蛋糕的1/2,老师这还有一张长方形的纸,又该怎么表示呢?

(大屏幕出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一折,把它的涂上颜色。)

(2)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涂得?

(3)展示不同的作品,并说出自己的折法,及时评价。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师: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这个长方形的1/2呢?

(5)判断。下面这些图形都能用1/2来表示吗?

3、认识不同的分数。

师: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记录一些学生想认识的分数。)

师:想不想用一个图形表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

师:你能不能也象刚才这样,先折一折,再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可以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这次你是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又是它的几分之一呢?(同桌交流并收集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在黑板上《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教案

师:涂色部分是几分之一?现在请仔细观察比较涂色部分。

4、读、写分数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觉得分数你会写吗?拿出手指跟张老师一起来写个1/2!

(先写中间一短横,注意短横不要写得太长,短横下面写个2,写在下面的正中间,短横上面写上1,同样写在正中间。)

三、综合运用 发展思维

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图里涂色的部分吗?

2.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

3.它们分别占了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课后反思: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大胆提问。但数学语言表达不够完整,流利。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训练。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上午好好!我是自由路小学的王瑞霞。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本课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它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教材所呈现的内容,不仅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安排了“分一分、折一折、比一比三个活动”。意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思考中学习、体验、感受数学。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地位、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学生情况的思考,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 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猜一猜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和比较大小。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和比较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三张

2、学具:不同形状的手工制、彩笔、尺子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

教师

(组织 引导 合作)

创 (创设情境)

导 (设疑导入)

动 (动手操作)

悟 (体验感悟)

【学法】“

学生

(主体)

感知(观察生疑)

理解 (自主操作)

探索 (合作发现)

应用 (巩固提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结合九九重阳节出示一幅生活情景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两人准备了哪些食品?怎样分才能让两人都满意?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经历由整数到分数的过程,着眼一个“探”字,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

(二)探索新知

1、认识

设疑: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分数线、分母、分子)这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 ,另一份呢?(也是它的 ) 它指的是谁?

2、加深理解

(1)折纸游戏:让学生动手折各种图形来表示出 ,体验不同折法。

(2)、展示作品:追问:平均分的图形不同,它们的 相同吗?为什么?

(3)、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分数的含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发展自己,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 ,丰富 的表象。着眼一个“动”字。:通过有意识的追问,使学生感受到: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整个环节从操作实践开始,以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完成,既重视操作,又重视知识点的学习,着眼于设疑和解惑,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4)、判断: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表示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反例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以便更好的突破教学难点。进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同时很巧妙的引出 】

3、深入探究分数

(1)、认识

①折一折正方形纸的

②画一画正方形纸的

③说一说 的含义

④写一写 这个分数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理解 的基础上,自然的掌握 的含义,并通过辨析明白:为什么图形相同,折法不同,每份都用表示 ,进一步明确分数的含义。】

(2)猜一猜

我们认识了 和 ,猜一猜还可能有几分之一?你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在猜测验证中主动拓宽知识,认识新的分数。】

4、比较分数的大小

像 , ,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分数也能比大小,谁能任意选两个分数比较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使学生“再认识中比较分数,在比较中巩固分数的认识”,体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图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数就越小。】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做一个课堂小结,转到学生解决问题中。“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初步认识了分数 。相信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让我们带着收获进行下面的练习。相信你一定没有问题。”

1、加深认识:

(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书93页第1题)

(2)填>、< 或 =(93页第2题)

2、体验创新

(1)、你能看到几分之一

(2)、水天一色,能感觉到几分之一

(3)

3、拓展延伸 魔法箱(课件)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刚学的知识,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练习,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4、欣赏短片,谈谈感想。(课件)

【教学理念: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收集到的生活资料,开发出更多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整体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学生是从生活情景走进课堂,又将带着生活问号走出课堂?这样的数学教学带给学生的是智慧的行囊,生命的启迪。】

六、板书设计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

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都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从以下三方面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一的分数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 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正确读写几分之一。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以及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初步建构分数概念和理解每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结合这节课的具体情况,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使学生初步感知几分之一。

2 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 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讲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例题的教学。

学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我觉得,有效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引领学生展开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教学过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 ) 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⑴把4个苹果、2个梨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人分得多少?请学生回答。

结合学生的回答,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⑵把一个西瓜分给他们两个,每人分得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一半”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

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数字来表示半个,教师引出新课:今天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这个环节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引入,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了一半,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欲望)

二 )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一) 认识二分之一

⑴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① 老师用一个圆代表西瓜。展示对折的方法:对齐,保证是平均分。剪开拿出其中的一份是一半,进行展示。

(这里要让学生直观的感知一半和一个的不同)

“一半”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师板书:二分之一,生读一读,

②这一份是西瓜的二分之一,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请学生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二分之一是怎么产生的?

(这个环节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能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并明确一个单位1内有两个二分之一)

⑵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学生动手折自己的纸片,并给其中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这个环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同时,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即: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呢?)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新的疑问引发新的思考,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折的纸说一说。

使学生明白不同单位1的二分之一也是不同的。

⑶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在用纸创造二分之一后提问: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二分之一?

请生说一说。如: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等。

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到这个新知识广泛存着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感知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图略),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这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比较判断,加深对二分之一的理解: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2出示三分之一图,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

不能,你觉得可以怎样表示?生说一说。

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分别说一说。教师板书。

(让学生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还是在巩固分数产生的意义。触发学生灵活思维。)

二 :认识四分之一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说,师板书。像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分数的大家庭有好多成员,今天我们认识的是几分之一。 板书课题。

⑵动手操作:请大家折一折四分之一。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四分之一。

⑶展示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各自不同的折法,并互相说一说各自四分之一的意义。

⑷扩展延伸: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圆的五分之一呢?那六分之一,八分之一呢?请生分别来说一说。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这个环节先动手折出四分之一,然后让学生想象五分之一,六分之一的产生,是想让学生把对分数的理解从直观感知过度到形象思维上来,能以此类推,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判断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如果能,是几分之一?图略。

(2) 看课本主题图,你能从中找到几分之一

(3) 说一说生活中的几分之一。

(4) 折一根绳子,反复折,从而产生不同的分数。

这四道练习题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调节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练习注重了层次性,开放性,发展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又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既照顾了全体,也有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知识梳理,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你觉得你有什么收获?

这样做,是对整堂课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对重点知识画龙点睛,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

五):趣味探究,拓展留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个西瓜平均分给二个人,每人得到二分之一,可是懒羊羊不干了,他说,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多吃点,我要吃这个西瓜的四分之一。同学们:你们觉得懒羊羊真的能吃到更多的西瓜吗?请用你们自己的方法去验证一下吧!

呼应本节课的导入,留下一个很有趣味性又极富挑战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学生会有极大的兴趣去进行积极的探索,这种探索就是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同时,也是对下节课比较分数的大小进行的有效的预习。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客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比较分数的大小是一个难点,我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和理解。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板书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理解知识和对知识进行记忆提供直观的参考和有利的帮助。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简洁明了,重难点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0

各位评委,大家好!

一、说教材:

1、说课题: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

2、说教材: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这节课的所学的内容是从整数到分数的一次数的概念的扩展,而且知识较为抽象。无论从其意义以及读写法都与整数有着很大的差异。学好这节课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小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教师有必要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读写比较简单的分数。

(2)、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判断、逻辑思维等能力。

(3)、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

(4)、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二、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的是故事化的激趣导入,给学生讲一个《小熊分饼》的故事。在故事中渗透“平均分”概念的回顾,引导学生动手分一分“饼”,说分法。巧设认知的矛盾,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新知识1/2时,我组织学生动手分一分,从分的过程中形成1/2的表象。然后,让学生表述过程和表示1/2的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明确分数的形成是从生活当中用整数不能表述时才产生的。接着,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去判断,从而形成“不是平均分的图形不能用分数表示。”教师帮助加上“暂时”,完善认识。也为接下去的教学作好铺垫。

3、生活化导引,继续自主探究:

光从书面上认识分数是不够的。因而,接下去我就引导学生到生活当中去找分数。(家中的大门、窗户、半月……)在学生表述完后,追问:“教室里的窗户有好几扇是有好几块玻璃的,我打开其中一扇,问‘打开的是整扇窗的____.’”让学生初步接触其它分数。

接着,我就组织学生自己想几个分数,请几位同学读一读后,再请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学具把其中一个分数表示出来。这样做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

小组合作完成后,再请小组代表汇报,这里要注意学生的表述是不是完整,让学生明确“______是_______的_______。”

认识了一些其他分数后,接下去利用学生展示过的学具,将上面的涂色部分再添上几份,同样让学生表述出来。这样让学生明确几分之几里面有几个几分之一。

练习:将课后的练习2、3用投影片放出来,请学生口述。

4、巩固新知,文本练习:

分数的读法:课后练习5 请几位学生口头读一读。

分数的写法:课后练习6 请同学们用手指书空,明确书写顺序。

5、结合新知,拓展认识:

请学生观察出示的实物图,问:“这能用分数表示吗?”(暂时不能)

“那你能猜一猜吗?”

“谁能来证实一下你猜的准不准?”(折一折)

“现在你们明白老师为什么要加上‘暂时’两个字了吧!”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不是平均分的图形,只有通过再次分,分的份数多了,才能将所取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6、回顾总结,口语表述:

通过最后一环节,请学生口语表述学会了什么,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说,达到总结的目的。

三、说板书:

板书很简洁,但重点突出、给教学带来很大方便,给学生的表述做出参考。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首先,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认识几分之一是第七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的安排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时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进行平均分,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思考和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彩色笔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确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想学、乐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两个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几个梨?几个西瓜?请你用掌声回答,答案是几就拍几下。当学生拍到“半个”西瓜时,产生了质疑:“‘半个’应该怎么拍呢?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拍掌引入分数,我是参考了吴正宪老师的精彩课堂设计,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巧妙。首先拍掌能使全班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其次“半个”无法拍掌表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建构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六个活动来进行教学。

活动1.课件演示,建立表象

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西瓜的1/2。这一半是西瓜的1/2,那么,另一半呢?也是这个西瓜的1/2。在这里,我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这个二分之一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明白,只要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个西瓜的1/2。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动2.读写1/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初次认识分数,教师的引领显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课件演示,示范读、写1/2,和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书空1/2,并快速地在本子上写出两个1/2。这样,学生在读写分数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数。

活动3.动手操作,折出1/2。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2的含义,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吗?并涂色表示出来。折好后,让学生举起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1/2表示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有意识地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的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而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只要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2。”在动手操作中,帮助学生实现了1/2从有意接受到自由表达的过程。

活动4.举1/2反例,内化1/2。

我拿着一张圆纸片问:“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1/2,请仔细观察,老师把这张圆纸片这样(随便)撕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吗?为什么?”接着出示几道判断题给学生判断,通过正反例子的对比,突出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条件――平均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活动5.类比迁移,创造几分之一。

当学生认识了1/2,我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类比迁移,自主创造几分之一,彰显学生的个性。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认识分数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⑵操作:折纸、涂色,表示出一张纸的几分之一。

⑶交流: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折出了一张纸的几分之一?再全班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并说一说分数的含义。

⑷探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展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深刻体会: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活动6.深入探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在这里,我利用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分数,它们都想多吃点。小猴子想:我太喜欢吃西瓜了,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得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4。你知道,它们俩谁吃得更多一些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出示以下直观图让学生观察,你能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吗?看着直观图,学生很快回答:1/2>1/4>1/8。你还发现了什么?假如把这个圆无限制地平均分下去,得到的每一份会越来越?小。最后得出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那故事中的小猴子和小猪谁吃的更多一些?学生自然回答,小猴子吃的更多一些。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激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以上六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深刻体会了分数的含义。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三个环节:分层巩固,拓展提高。

在练习环节,我层层深入,设计了写、涂、说、猜四个练习。

写:你能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吗?

涂:看分数,涂颜色。

以上两题是基础练习题,面向全体学生。以下两题是拓展提高题,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说: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

意大利国旗、西瓜图、柜子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数的意义,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

猜:涂色部分会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先让学生估计、猜测,再用课件验证。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1/4比1/16大,我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等等。从预设到生成,从估计意识的培养到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一道题承载着丰厚的数学内涵。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可能会说几分之一的分数,也可能会说几分之几的分数,为下一节课进一步学习分数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对整节课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纵观整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等活动中,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后记:这是我11月22日参加兴宾区小学数学教师说课比赛获得一等奖的说课稿。从年级初赛到学校决赛再到城区初赛,最后到区里决赛,我一遍遍地修改稿子,随之一遍遍地修改课件,脱稿说下三千多字,好辛苦!原本不舍得晒出来,毕竟花费了太多精力,但想想,还是放上来,就当留个纪念吧!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2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出处及意义: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课本第5册第91—93页的教学内容,分数对此时的学生来讲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因为分数与学生认知并运用三年整数完全不同。读法上不同,写法上不同,外形上不同,更重要的是意义上的不同。所以,上好这一节课对学生今后的分数学习尤为重要。这是学生从整数到分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更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一次质的飞跃。

2、教材所处的地位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节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也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对以后学生深入进行分数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说教学目标

会认、能读、能写简单的分数。结合直观操作,会用折纸、涂色等简单方式表示分数。

结合生活实例能说出用分数表达的数

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4、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分数。

5、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1、以故事创设情境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2、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学具,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对比发现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说学法

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注意学生合作,集体交流。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后附教具、学具)

1、教师准备:小黑板1块;涂一涂的图;长方形纸3张;正方形纸8张;苹果4个;彩色粉笔1盒。

2、学生准备:彩色蜡笔;长方形纸3张;正方形纸

三、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一)故事导入新课题,以旧引新。首先抓住“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的主体思路。教学一开始我是这样设计的,谈话:有一天,小明和小叶到你家做客,妈妈拿出4个苹果来招待他们(教师出示4个苹果),你帮妈妈想一想怎样分苹果才能让两人都满意?(引入学生活动)

学生:每人分2个苹果。老师:两人得到的苹果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什么分?学生回答: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再问:如果妈妈只准备了两个苹果,应该怎样平均分呢?学生:每人分1个。如果只有一个苹果,要把它平均分给淘气和笑笑(老师出示1个苹果),他们每人能得到几个苹果?学生:半个。教师说半个能用一个什么数来表示呢?告诉学生半个可以用1/2来表示,师板书:1/2。这个数我们以前没有学过,这个数叫做分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授课

(1)运用长方形折纸,初步认识概念

“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讲解例1时,让学生通过折出长方形纸的1/2,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的操作练习。学生通过对概念直观形象的认识后,很快明白了几分之一的含义。接着让学生判断是否1/2的练习,引进技术出1/3,并让学生说一说。

(2)实际操作,促进内化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再让学生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创作出四分之一。先确定操作要求,然后让学生自主操作。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几种类型正确折法。

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学生按老师设计的目的说出:因为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如果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此时举个反例子),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前提——平均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自由创造分数

(三)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课内练习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活动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练习的形式要有变化,使学生在练习中保持兴趣。二是练习有层次性,让学生做题时能够感受到梯度。三是面向全体学生,练习要有“弹性”,保证全班每个同学都有较多的参与机会。

(1)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设计了一组判断正误基本练习,让更多的学生去参与,强化一下平均分。接着把教材中“做一做”练一练。

(2)设计了一道分蛋糕的练习。

1个蛋糕分平均分给小华和他的爸爸、妈妈3个人,小华吃到这个蛋糕的几分之一呢?

深入:如果我们班38名学生都来分这一块蛋糕,你能分到几分之几呢?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开始交流互动自己总结收获。

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难、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楚,层次明确。

(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文章来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1、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本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教时“认识分数”及96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八第1、3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物体和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本节课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和建立分数数学概念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激发主动探求的欲望,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教材地位及作用

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将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它这样安排体现了《新课标》中对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思想方法的学习应当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但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的原则。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是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意义是教学难点;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学生折、玩、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说教法

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是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玩一玩中探索分数的意义,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说学法

1、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实物中认识“平均分”、进而感知分数的意义。

2、在比较、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四、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分四个环节进行:

1、激趣引入在分月饼的过程中体会平均分。

2、主动探索,感悟新知。(从面到点)

(1)认识1/2:平均分——1/2的由来--分母的意义——分子的意义—1/2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1/2的读法和写法

3、学生实践分正方形月饼体会1/4的意义和3/4的意义。

4、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最熟悉的孙悟空分月饼出发,让学生感知平均分)

二、探究学习新知

1、通过操作理解word/media/image1.wmf的意义,学习word/media/image2.wmf的读法和写法请用圆片、长方形片,折一折,分一分,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

2、学习例2:引导学生理解1/4和3/4的意义

3、揭示分数的意义

三、练习提高

四、总结课文

五、拓展揭题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5

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75——76页,认识几分之一。

一、说说对教材的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一小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去年以前的老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112——113页,从去年秋天的教材才安排在四年级第七册75-76页,这也是因为认识到分数的理解较抽象的缘故而做的新调整。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学例1——例5借助实物演示(如可能我也准备课件)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的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教学大纲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老师们常容易忽视这部分内容,认为它太简单,简单是我们对它肤浅的理解,实际上它较难理解。例如有一次在学了这部分内容有一个考试题是这样的,15的三分之二是多少,许多老师认为这是分数乘法,要到六年级才学,实际上这题没有超标,也是考验我们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是不是真正的理解了。如果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做出这题是非常容易的。所以我们要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能停留在一个表面现象上,而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优势,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教学中要使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时,形成感知的概念,充分发挥表象在认识分数概念中的桥梁作用。

教学难点: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

二、说说这节课的教法:

分层递进,由扶到放。是我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根据直观性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练习内容自制教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完成5个例题的教学。本节课的五个例题运用不同的方式处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说说对学法的指导

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共有5道例题。根据学生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讲解例1时,首先引导学生观看演示,从日常生活实例入手,初步认识二分之一,接着扶着学生认识三分之一,再独立认识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十分之一。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其学生的“学”,体现在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学习中多次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营造出互动教学的气氛。

四、说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一)引入:

运用教具,以旧引新。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口头回答把4个饼和2个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把4个饼、两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饼分成两份,观察1个饼切成2份后,重叠比较大小一样。这每一份生活中叫“半个”,“半个”饼是多少能用整数表示吗?由此引入新课。

(二)授课

(1)运用演示,初步认识概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讲解例1时,再次演示平均分一个饼。学生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图中几份数和一份数的含义。这时教师指出这半个饼是一个饼的二分之一,引导学生在不同形状低上对折一次,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的操作练习。接着演示,把它平均分割成三份比较大小后还原,认识三分之一。学生通过对概念直观形象的认识后,很快明白了几分之一的含义。接着再教学分数的读、写法。

(2)实际操作,促进内化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对例3四分之一的认识是这样做的。先确定操作要求,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然后学生操作。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三种类型正确折法,

又请学生观察教师的另一种折法,并提问:所表示的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吗?

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学生按老师设计的目的说出:因为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如果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教学例四、例五时,学生观察,自学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的念义,随机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分层递进,随例题发展,突出重点。

(二)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课内练习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活动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练习的形式要有变化,使学生在练习中保持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让学生做题时都要动脑想一想。三是面向全体学生,练习要有“弹性”,保证全班每个同学都有较多的参与机会。

(1)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设计了一组基本练习,主要让学生随机分析正误并说出为什么,教材中“做一做”和练习中的习题,

(2)又设计了一道小猴分瓜的小故事,这是一道趣味思考题。三个同样大的西瓜,逐个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让学生比较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大小,设问谁吃的多?为什么?这道题的练习目的,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融合贯通,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具有一定的作用。为建立分数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概念埋下了伏笔,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全课小结。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难、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楚,层次明确。

(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第四篇:《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5篇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

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都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从以下三方面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一的分数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 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正确读写几分之一。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以及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初步建构分数概念和理解每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结合这节课的具体情况,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使学生初步感知几分之一。

2 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 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讲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例题的教学。

学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我觉得,有效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引领学生展开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教学过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 ) 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⑴把4个苹果、2个梨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人分得多少?请学生回答。

结合学生的回答,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⑵把一个西瓜分给他们两个,每人分得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一半”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

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数字来表示半个,教师引出新课:今天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这个环节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引入,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了一半,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欲望)

二 )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一) 认识二分之一

⑴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① 老师用一个圆代表西瓜。展示对折的方法:对齐,保证是平均分。剪开拿出其中的一份是一半,进行展示。

(这里要让学生直观的感知一半和一个的不同)

“一半”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师板书:二分之一,生读一读,

②这一份是西瓜的二分之一,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请学生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二分之一是怎么产生的?

(这个环节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能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并明确一个单位1内有两个二分之一)

⑵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学生动手折自己的纸片,并给其中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这个环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同时,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即: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呢?)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新的疑问引发新的思考,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折的纸说一说。

使学生明白不同单位1的二分之一也是不同的。

⑶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在用纸创造二分之一后提问: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二分之一?

请生说一说。如: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等。

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到这个新知识广泛存着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感知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图略),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这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比较判断,加深对二分之一的理解: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2出示三分之一图,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

不能,你觉得可以怎样表示?生说一说。

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分别说一说。教师板书。

(让学生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还是在巩固分数产生的意义。触发学生灵活思维。)

二 :认识四分之一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说,师板书。像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分数的大家庭有好多成员,今天我们认识的是几分之一。 板书课题。

⑵动手操作:请大家折一折四分之一。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四分之一。

⑶展示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各自不同的折法,并互相说一说各自四分之一的意义。

⑷扩展延伸: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圆的五分之一呢?那六分之一,八分之一呢?请生分别来说一说。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这个环节先动手折出四分之一,然后让学生想象五分之一,六分之一的产生,是想让学生把对分数的理解从直观感知过度到形象思维上来,能以此类推,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判断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如果能,是几分之一?图略。

(2) 看课本主题图,你能从中找到几分之一

(3) 说一说生活中的几分之一。

(4) 折一根绳子,反复折,从而产生不同的分数。

这四道练习题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调节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练习注重了层次性,开放性,发展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又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既照顾了全体,也有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知识梳理,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你觉得你有什么收获?

这样做,是对整堂课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对重点知识画龙点睛,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

五):趣味探究,拓展留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个西瓜平均分给二个人,每人得到二分之一,可是懒羊羊不干了,他说,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多吃点,我要吃这个西瓜的四分之一。同学们:你们觉得懒羊羊真的能吃到更多的西瓜吗?请用你们自己的方法去验证一下吧!

呼应本节课的导入,留下一个很有趣味性又极富挑战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学生会有极大的兴趣去进行积极的探索,这种探索就是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同时,也是对下节课比较分数的大小进行的有效的预习。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客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比较分数的大小是一个难点,我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和理解。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板书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理解知识和对知识进行记忆提供直观的参考和有利的帮助。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简洁明了,重难点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2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以一切立足于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为目的。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张扬学生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获取知识,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和写法上与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分数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有了用整数表示物体个数多少的经验基础;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具有了平均分的操作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学生也许听过几分之一,但他们不理解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

四、教学目标。

1、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初步让学生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2、通过开展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知分数的初步意义。

3、在问题情境中,渗透分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表示出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六、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结合新课标教学理念,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并为学生准备了学具,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实际操作、合作交流,从而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

2、学法。

为了能让学生轻松有效学习,我通过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来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七、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课件、双面胶。

2、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纸片若干张;水彩笔。

八、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出示幻灯片1):海宝做的一张关于上海世博会的手抄报。

2、(出示幻灯片2)先看看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介绍。

3、问:2个小朋友吃月饼,怎样分才公平?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热身,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新课做铺垫。)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动手操作、交流汇报。

请同学们用圆代替月饼平均分一分,并汇报结果,指名演示怎样得到一个圆的一半。月饼总数421,分的人数222,每人分的月饼数。

(设计意图:以一半作为学生认识几分之一的切入点,并在对折的过程中复习感知平均分的含义,为下面学习二分之一做铺垫。)

(2)联系实际,寻找切入点:让学生找日常生活中像这样分一半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可以是一个图形,也可以是一个实物。)

(3)引发认知冲突,揭示课题。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像这样的一半在数学上应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分数 (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2、实践操作,感知理解。

(1)认识12。

①揭示12的含义。

由分圆的过程得出:像刚才这样我们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圆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板书这句话,并提醒学生 12 的写法)

(设计意图:由分圆的过程到概念的揭示,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形成过程。)

②理解12的含义。

A、找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和自己对12 含义的理解。

B、判断。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辨认涂色部分是否可以用12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判断、质疑,进一步感受“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使学生对 12 表面上的理解上升到本质含义的层面上,有效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③巩固12 的含义。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先折一折,再找出它的 12 涂上颜色。通过汇报交流,作品展示。教师归纳总结:形状不同、折法不同都没关系,只要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 12 。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 12 ,丰富 12 的表象,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认识几分之一。

通过师生谈话: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①出示要求:从学具中任意挑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先折一折,再用斜线涂一涂,表示出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展示时要求学生说清楚: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②知识延伸

师:如果我们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如果平均分成了20份、50份、100份呢?

最后教师总结:像12 、14 、16 、18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设计意图:再次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创造的机会,充分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对12 的理解逐步泛化为对几分之一的理解,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3、巩固理解、拓展延伸。

本节课我设计了3个练习,都出自于海宝制作的手抄报中。

(1)基础练习:填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看图,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呢?(包括:英国馆,建筑物,巴拿马国旗)

(3)观察整张手抄报,估一估,各版块各占了整个版面的几分之一。

(4)找生活中的分数。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与课前用手抄报引入课题相呼应,使练习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层次性,并突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小结。

谈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可以从知识、能力或情感态度方面回答。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回忆和巩固,也是对学生今后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提示。)

九、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做了以下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圆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12 。

12 ——— ———

作品

14

作品

16

作品

18 ——————

总之,我的宗旨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多动手,勤动脑,学会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我想这样,才能把“学生主体地位”落实到实处,让更多的小荷展露尖尖角。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三年级上册91、92页例1、例2——《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整数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都与整数有很大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分数的认识在小学阶段分两个阶段学习,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学生对于平均分并不承生,在二年级学习除法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在生活中有时候也对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分一个物体;也有的同学通过不同的渠道听说过甚至知道12、13等一些分数。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宝贵的基础资源。

学生学习本课可能会遇到的障碍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数就是数出来的,今天遇到的数却没法数,怎样表示对学生都是新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2、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即把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

四、说教学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时的教学过程我分为四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课始,我先设计了让学生打手势的比赛。(1)把4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几块?(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几块?(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几块?

此时学生的手势肯定会乱,这时学生会用语言告诉我。学生可能会说出:半个或一半,也有的学生会说出用12表示。如果有人说出12,我会充分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揭示课题;如果没有,我会问学生:如何用数来表示“一半”或者“半个”呢?就要涉及到一个新的数——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由此点出课题,使学生明确目标。

这一环节是从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问题入手,问题简单,学生感到亲切,。当出现了“半个”或“一半”时,老师却提出要用一个数表示,这样就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德国的教育学家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启发,引导和鼓舞。”我就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设计这一环节。

(二)探索新知,自主建构

这一环节分为4个小环节:操作性探究、合作交流、建立模型、知识迁移。

1、操作性探究,认识二分之一

孩子们,如何用分数来表示“一半”呢?我让学生动手自学,并出示以下自学提示:

(1)用圆来表示这块月饼,请找出这个圆的一半。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2)打开数学书92页自学例1的内容。

(3)同桌互相交流,从例1中你知道了什么?

2、合作交流

(1)学生交流,要求边操作边用语言表述。

根据上面的自学提示和同桌交流,学生很容易的想到用对折的方法来找到圆的一半,在交流时我会引导学生理解对折后能把这个圆平均分,进一步强调要“平均分”。通过学生自学例1,学生会知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二分之一),学生还会知道它的写作方法,同时引导学生书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的2份,最后写“1”表示其中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并让学生读一读。此时让学生摸一摸这个圆的1/2,并在圆上表示出1/2,巩固分数的写法。然后问学生:“把这个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这一份是这个圆的1/2,那另外那一份呢?”学生会说也是这个圆的1/2。在此我会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1/2。

在此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的,让学生初步感知二分之一。

(2)质疑。教师拿出一张圆形纸片,随手分成两半,这是12吗?(不是)为什么?学生会说:“一边大,一边小,没有平均分。”

(3)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得到12?

进一步强化平均分,并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表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平均分、是谁的12。

3、建立模型

孩子们,想一想还可以通过平均分什么能够得到12?

让学生用一张纸折出它的12时,并涂上颜色,我让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主要是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2?

通过动手折12,说出自己的折法,进一步强化了对平均分的理解。

4、知识迁移

学习二分之一安排了详细的过程,而其他的几分之一,我认为学生完全可以能过交流汇报来完成。此时我会说:“孩子们,我们只能得到二分之一吗?你想通过分什么得到几分之一?”(学生各抒己见)此时我让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最后展示学生制作的几分之一,并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介绍自己得到的分数。并小结:像1/6、1/4、1/8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这样设计是出于这样的认识:学习二分之一学生需要在心理上整合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是一个调整的过程,而学习其他的几分之一,是一个同化的过程,用刚刚建立的二分之一的认知结构去同化。这样安排不仅使课堂简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做课本93页第一题

通过题学生不但学会了写分数,还进一步巩固了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2、聪明小判官。96页2题(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3、我说你做,你说我做。你说出一个几分之一,我用实物或图形表示出来,同桌互练

这样安排顺应学生学习规律,让学生互练,既扩大联系面,又提高学生的兴趣。

4、寻找生活中分数。

(1)出示91页主题图,让学生从图中寻找分数。

(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的数?

充分利用教材呈现的资源,引出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分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也有分数。

(四)回顾反思,拓展延伸。

1、回顾反思,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回个反思。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是如何学习几分之一的?

(3)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帮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为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2、拓展延伸。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

西汉时期,张苍、耿寿昌等学者整理、删补自秦代以来的数学知识,编成了《九章算术》。在这本数学经典的《方田》章中,提出了完整的分数运算法则。分数运算,大约在15世纪才在欧洲流行。欧洲人普遍认为,这种算法起源于印度。实际上,印度在七世纪婆罗门笈多的著作中才开始有分数运算法则,这些法则都与《九章算术》中介绍的法则相同。而刘徽的《九章算术注》成书于魏景元四年(263年),所以,即使与刘徽的时代相比,我们也要比印度早4左右。

设计意图:不仅使学生热爱数学,也是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得祖国。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分之一

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楚。

(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流程等几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作一简单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本单元只是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节课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我参照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针对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遵循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及练习,例如,让学生用多种生活中常见的图形纸片,通过折和画表示出几分之一。整个教学过程着重突出探、疑、动、悟。

三、教学策略及课堂组织策略:

教学策略::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设计中我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性教学、注重动手实践、充当学生的合作伙伴,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并注重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课堂组织策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能力,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组织学生积极锻炼参与学习活动,在动手、动脑探究中认识分数。

四、预设教学流程:

为了使上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落实,我预设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分数

1、认识二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郊游时分食品的情境图,让学生亲自分一分矿泉水、香蕉、苹果,并知道我们把每人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只有这样才能使两个满意。当分到一个月饼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通过问题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实际生活情景中经历由整数到分数的过程。着眼一个“探”字。】

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寻找活动,“寻找数字王国里的新朋友”,这样就转入第二个环节: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1/2表示。接着让学生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折一折,进行判断、选择。教师问怎样才能一样多?让学生想到平均分,也就是对折。再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直观演示的时候故意将一个月饼分成一大一小引起学生的质疑,(让学生明白,要想得到一个分数必须“平均分”)之后再一次正确直观的演示,为后面学习分数的意义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强调: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能体会到分数的产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并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的分数,着重突出“平均分”,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而后通过解疑感悟分数的实际意义。】

2、如果学生在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那么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我设计先让学生认识分数1/2,再让学生通过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实践操作和练习中体会1/2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的现实学习状况入手,用多种手段尽可能加强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的表象,初步体验分数的意义,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着眼一个“动”字。】

3、认识四分之一

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通过一组练习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1/2的意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我又出现4个图形,通过学生合作交流,相信他们都很容易理解1/4的含义。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体验再一次的分一个月饼,要分成4份,问学生“应该怎样分?”,学生从实践操作,得知结论,利用圆形纸折一折、画一画,表示出1/4的含义。这里还是要强调“平均分”,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认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活动是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尝试建构1/4的意义,整个环节从操作实践开始,以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完成,既重视操作,又重视知识点的学习,着眼于设疑和解惑,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为了巩固学生知识性,在练习中我设计出示有5个图形全部分成4份,但是只有2个是平均分的,可以用1/4来表示,通过练习进一步强调分数必须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下面练习我设计通过“我能行”实践操作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1/4的含义,相信学生一定能用多种方法折出1/4。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多新的分数在练习中我设计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折出其它的几分之一,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知识。

4、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在上面知识点紧接着出示一组分数直接把学生引入到学写分数中,并让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分数的含义,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5、提高认识几分之一: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分数的意义,除了平面图形可以平均分,还有其它物体也可以,从而得出了分数意义。我便设计一个线段图和其它图形的练习,通过教学活动尽可能的让学生思考讨论发现:平均分的图形不同,它们的几分之一形状也不一样,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了若干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教师重点指出“要讲清是谁的几分之一”。这里为今后分数应用题中分率与对应单位1打下基础。

(二)、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我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出示课件)三只小动物分西瓜的故事,课件出示三个一样大小的圆形,用涂色部分表示三只小动物分得的份数,分别占圆形的1/2、1/3、1/4,探究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这个游戏活动练习应该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的感觉,同时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2、1/3、1/4的大小。让学生从图中得知: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一份越少。接着我又设计一组比较分数的大小练习,通过“小试身手、大显身手”多种练习方式加深学生对分数比较大小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总结评价。

让学生先讨论再汇报,图中每个小图形表示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通过一个综合性拓展练习设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估计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轻松地完成练习,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最后我把分数置于生活当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分数,认识分数并对分数产生兴趣,从而真正让数学走进生活。

在课的结束部分我让学生来一个总结性的归纳,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收获。通过小结,有可能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也揭示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心世界。

综上所述,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遵循学生获得和应用概念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己的具体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经历一个“体验——感知——理解——概括——运用——提高”的认知过程。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5

一、说说课题和对教材的认识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

七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为: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同学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同学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和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分数概念笼统,同学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课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使同学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设置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

(1)同学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局部的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同学笼统、概括的能力。

(3)充沛发挥电脑教学的优势,启发同学发明性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局部的名称。同学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教学难点: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实质,最重要的局部。

四、说说教学手段和教法

针对以上特点,我创设了一些同学熟悉并感兴趣的实际情景。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同学动手操作,来增强同学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分层递进,由扶到放,是我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让同学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根据直观性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动身,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同学动手操作、练习内容自制了多种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协助同学理解概念。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在课堂上,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同学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完成例题的教学。本节课的各个例题运用不同的方式处置,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同学特点和学法指导

同学的年龄小,接受能力弱,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强,笼统思维能力弱。我让他们都准备好学具,在学习中先观察教师的多媒体演示,同学再亲手操作实践,多次让同学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营造出互动教学的气氛。同学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其同学的“学”,体现在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从理性上认识几分之一。

六、渗透的教学理念

①数同学活化。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②教育对象的全体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必需摒弃精英教育,提倡“为所有人的数学”,应该真正面现全体同学,提供人人均等的学习机会,让每一位同学通过数学的学习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③数学教育的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应该激发每一位同学终身学习的愿望,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协助同学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数学考虑能力和情感态度也能得到进步和发展,真正体现“人人都能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④数学教育的差别性。允许同学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同学的学习差别是现代教学论所倡议的核心理念,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同样要尊重同学的学习差别,“以学论教”,提倡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为同学提供适应自己发展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真正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七、说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

充沛利用多媒体,把同学带入生活情景,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发同学认识学习分数是我们生活的需要,以此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需在“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同学口头回答把2个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两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饼平均分成两份(电脑演示动画),观察1个饼切成2份后, 这每一份生活中叫“半个”,“半个”饼是多少能用整数表示吗?由此引入新课。

(二)新授课

(1) 运用电脑演示,初步认识概念

通过前边的导入过程,教师指出这半个饼就是一个饼的二分之一。为了进一步协助同学理解分数的意义,突破这一难点,引导同学在不同形状低上对折一次,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的操作练习,同学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图中几份数和一份数的含义。这时,同学通过对概念直观形象的`认识后,很快明白了几分之一的含义。巩固练习(会判断)

(2)接着再教学分数写法、读法以和各局部名称。

写法时,要讲清书写顺序,还要强调平均分成的总份数写在横线的下边,取的份数写在横线的上方。

读法时,要先读出总份数,再读取的份数。

各局部名称,让同学准确地知道各局部名称

巩固练习(会填)

⑶教学例2,四分之一(课件:会折)

实际操作,促进内化,这是我教学中一个放的过程,

为了协助同学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对例2四分之一的认识是这样做的。先确定操作要求,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然后同学操作。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把同学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三种类型正确折法,抽同学回答,教师演示

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同学分组进行讨论。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同学说出:因为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假如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巩固练习(会读)

(三)提高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同学的学习效果。

练习使同学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课内练习起到促进同学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活动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练习的形式要有变化,使同学在练习中坚持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让同学做题时都要动脑想一想。三是面向全体同学,练习要有“弹性”,保证全班每个同学都有较多的参与机会。

八、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难、重点,为同学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楚,层次明确。

(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3)克服了课件上没有完整板书的弊端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二、教学目标;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教学难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教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水彩笔。

学具:每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

三、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分月饼、折纸片、涂颜色、找分数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两分米长的绳子。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分为四个环节:(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利用小朋友们喜欢的《西游记》的故事创设一个分东西的情景。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和沙僧找水喝,没想到,他俩找到了一个大西瓜,他们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了,就商量着和沙僧先吃掉这个西瓜,可是俩个人该如何分西瓜才公平呢?

这个情景学生很容易就会说出每人分“一半”,“一半”还能像刚才那样用整数来表示吗?那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个问题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 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引入“一半”,引导学生经历分数“从整体知识到分数知识”的数学化过程。

(1) 学具操作,理解“一半”

先让学生说一说该如何分西瓜,怎样知道是“一半”, 然后通过折圆形纸片的一半,强调平均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明白只要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这张纸的一半。为下一步理解分数的的意义打下基础。

(2)发挥想象,创造符号,表达“一半”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通过画图、写字或者写数字等方式创造出表示一半的符号。 学生自由活动,小组交流,展示,让学生说出理由。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着重针对画图的学生作品讲解。

在小结中总结三个共同特点,第一,都注意到了平均分;第二,都平均分成了两份;第三,都取了其中的一份。(师边说边板书―,2,1),引出在数学上,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数学上把像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接着引导学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让学生齐读分数。

(3)进一步理解1的意义:

1、折叠方法

①让学生动手用各种图形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并启发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 来表示,那是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没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些反例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 的表象,建构1/2 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故事衔接,深入认识分数

(1)就在猪八戒和沙僧准备分西瓜的时候,孙悟空从天而降,批评了他们,八戒只好求饶,说西瓜四个人一块吃,你能帮他们再分一分吗?通过故事的发展,自然引出对1/4的认识。

(2)动手操作,创造1/4.

通过折长方形纸片的1/4,加深对此分数的理解。

(3)利用图形,探索其他分数

①让学生利用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请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1/2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②继续创造几分之几

我们知道猪八戒是最馋嘴的,我们帮他们把西瓜分成了四份,可是猪八戒一不留心吃掉了两份,它吃掉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思考,展示交流 重点理解:24里面有几个1

4、知识引入

通过故事的发展,自然引入几分之几的认识,学生很轻松的理解了几分之几的意义,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3、学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这部分知识较为简单,在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己学习,而后通过几个练习巩固!

(三) 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练习按照基础――提高――拓展分成了三个层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1、基础练习

让学生辨别图中阴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吗?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2、提高练习

让学生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学以致用。

3、拓展练习

一条长1米的绳子,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米,也就是( )。

这个题是分数与长度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为后面分数意义和小数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四) 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设计此环节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让学生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展现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逐步认识和理解的过程。 板书设计:

分数 几分之一

1 其中的一份

平均分

2平均分的份数

读作:二分之一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些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教。谢谢大家!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7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本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几分之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第二部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的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探究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关键: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第三部分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针对教学重点,创设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景。例如,通过野餐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产生的过程,为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打下基础。并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作到分层递进,由扶到放,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针对教学难点,本课遵循三条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及练习,例如,让学生用多种生活中常见的图形纸片,通过折和画表示出几分之一。整个教学过程着重突出探、疑、动、悟。

第四部分 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比如二分之一,有的学生知道要分成两份,但不知道”

平均分”,有的学生认为把一个苹果分两份,大的一份是二分之一,小的一份是三分之一等等。

可见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准确的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

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反思并获取知识。

第五部分 信息技术的应用

1、运用PPT课件进行教学。

2、上网查找资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锻炼了动手能力。

第六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化静为动的特点呈现教材主题图,它是五个与分数学习有关的小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获得的信息,学生很自然的用2、3、7、8等整数来描述所看到的人、树、鸽子等的数量。

这时老师指着图中分西瓜的部分问学生“每个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一个西瓜吗?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数表示吗?那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它的个数呢?”等问题时,学生的认知产生矛盾冲突,已有知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渴望用一个新的数表示,为学生对数的认识扩展埋下伏笔。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在这个环节中,主题图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2) 利用主题图中分月饼的情境教学。用“我们来听听他们分月饼的时候在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首先教师抓住“一人一半是什么意思?”“怎样分才是一人一半”等问题来使学生来理解平均分,并用一张纸任意折出一半大,一半小的反例让学生辨析,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明确的建立平均分就是每份完全一样、大小相等的概念,为学生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打下基础。然后教师直接指出,平均分成的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这就是我们认识的第一个分数1/2,然后指导学生读写1/2。让学生借助月饼图说说1/2的含义。在分一分和说一说的活动中,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

(1/4) 分数是否只有1/2这一个呢?继续观察月饼图,这块月饼被平均分成了四份,指着其中的一块提问,还能不能用1/2表示呢?为什么?让学生说说理由,并试着用新的分数来描述这一块月饼与整个月饼的关系,借助于1/2的认识,类推出1/4,同时指着其它几块逐一提问“这一块是它的几分之几呢?”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有了第一次扩展:从1/2--1/4。

此时对学生的创造性予以及时肯定,鼓励学生试着想象一下:如果把这块月饼

平均分成5份、6份、10份……时,其中的一份还能用1/4表示吗?那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此时学生的大脑中会产生更多几分之一的雏形,为认识其它分数打下基础。

课本93页“做一做”第一题,96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两组基本练习,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使学生直观看到无论一个图形形状如何,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二)教学例2

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初步认识1/2、1/4以后,让每一位学生用老师发的一张正方形纸折1/4,并用彩笔表示出它的1/4,再组织学生交流与展示,引导学生观察与比较几种不同折法:为什么折法不同,每份都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呢?通过折和说的过程,使学生明确:只要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4,不仅加深了学生对1/4的理解,再次突显分数的本质--平均分。

折1/几

此时学生认识了1/2,又认识了1/4,分数是不是只有这两个呢?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我又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并用手中的学具折出自己喜欢的分数的活动。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使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以极大发挥,在动手操作中积极建构数学模型,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1/2、1/4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三)教学例3

为了使学生能从比较大小的角度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刚才分月饼得出的1/2和1/4及喂鸽子的食槽分出的1/4和1/3的大小,借助直观图,学生能很快比出大小,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由小精灵聪聪提出“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悟。如:不同的物体可以表示同一个分数,同一个物体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则每份越多。比一比的活动,力求从不另一个方面完善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随后出示:基本练习第95页“做一做”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基本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后,由小精灵聪聪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历史和演变,渗透数学文化思想。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认识了几分之一,我们再来看看主题图,在图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数表示?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和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最后选取图中的一个多边形问学生:图中涂色部分还能用分数表示吗?这一问题无疑会与学生刚刚建立的新知产生矛盾?能还是不能?在学生的争执中,教师抛出答案:不能用几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这将是我们后面要继续学习的内容。这个练习力图渗透分数由几分之一到几分之几的扩展。

四、小结梳理

这节课学到哪些新知识,有哪些新的体会?

五、巩固练习

(1)课本“做一做”第1题。

(2)练习二十二第2题。

(3)做一做”第2题。练习二十二第3题。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91—92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多种活动,如平均分饼子、折纸等,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和判断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各准备正方形、长方形等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鼠妈妈分饼子的故事好吗?鼠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毛,一个叫二毛,哥俩长得挺机灵的,又非常喜欢鼠吃妈妈做的饼子。有一天,鼠妈妈做了4个饼子,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吃,要使两只小老鼠得到的饼子同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来帮帮鼠妈妈?第二天,鼠妈妈做了2个饼子,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一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也来帮帮鼠妈妈?第三天,鼠妈妈有点累了,这天她只做了1个饼子,还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一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再来帮帮她?(半个饼子用数字怎样来表示呢?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小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好的数学课,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小学生的特点是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对于色彩鲜艳、离生活较近、有趣味性的故事感兴趣。本节课,我首先利用课件鼠妈妈分饼的故事创设了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求交流,获取新知。

(一)认识二分之一。

1、鼠妈妈分饼子。

鼠妈妈先把饼子分成不同的两份,大毛连忙说:“我是哥哥,我吃小的。”二毛一听也连忙抢着说:“我小些,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鼠妈妈看见哥俩互相谦让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她说:“好了,孩子们,不要吵了,我来重新分吧!”鼠妈妈重新把饼子分成同样多的两份,她说:“这块饼子,你们一人一半,这种把饼子分成同样多的两份,我们在数学上把它叫做平均分。”

2、演示鼠妈妈分出平均分的饼子情境图。

指出,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教师指导学生读、写1/2。中间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这个分数读作二分之一。写分数时,应先写什么?(先写分数线,接着写分母、分子)

3、小组活动: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折出它的1/2,并用彩笔画上斜线。把学生折出的1/2贴在黑板上。

4、演示教师折出的1/2。

(教学小结:本环节先让鼠妈妈把饼子分成不同的两份,引发哥俩的“争吵”——都要少的一部份,达到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互相谦让的传统美德。然后讲解分数各部份名称,让学生对分数的了初步的认识。最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动手折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1/2,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认识四分之一。

1、电脑课件演示,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打开,提问:把这张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读作什么?写作什么?

2、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刚才我们认识了1/2,1/4,认识了分数里的分数线、分子和分母这个大家庭里的3位成员,还有许多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教师课件演示1/3、1/6、1/8等。

(教学小结:分数里只有1/2吗?于是我又利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纸的1/4,告诉学生这也是一个分数。学生兴趣来了,噢,我认识两个分数了。于是我趁热打铁,说:“还有好多好多的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学生兴趣空前高潮,为下一步教学的发展奠定非常好的基础。于是接下的1/3、1/6、1/8等,学生一点就会,课堂效果非常好。)

三、巩固练习,小结本节课内容。

这节课我们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认识了分数,明白了怎样读写分数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老师出一些练习题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练习区1、3、4、5、7)

(教学小结:一节课上到这,学生大体都会了,为了防止他们产生自满情绪,又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我又设计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在完成这些练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发展。)

四、智慧园:实践探讨,课后想一想。

妈妈买的一大块巧克力里有一样大的8小块,怎么吃呢?方方说:妈妈吃3块,我吃4块,奶奶吃1块。他们各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多少呢?

(教学小结:学生的好胜心理强,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但是仍然不满足,于是我在最后的教学中,带学生到智慧园去闯一闯,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几分之几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2题。

六、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我利用课件鼠妈妈分饼的故事创设了以下的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折出分数,学生的好胜心理强,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也真正上达到了预设目的。不过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在折分数时没有放开手让学生去折,而是不时的去指导,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五、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两分米长的绳子。

四、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利用小朋友们喜欢的《西游记》的故事创设一个分东西的情景。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和沙僧找水喝,没想到,他俩找到了一个大西瓜,他们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了,就商量着和沙僧先吃掉这个西瓜,可是俩个人该如何分西瓜才公平呢?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引入“一半”,引导学生经历分数“从整体知识到分数

知识”的数学化过程。

(1) 学具操作,理解“一半”

先让学生说一说该如何分西瓜,怎样知道是“一半”, 然后通过折圆形纸片的一半,强调平均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明白只要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这张纸的一半。为下一步理解分数的的意义打下基础。

(2)发挥想象,创造符号,表达“一半”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通过画图、写字或者写数字等方式创造出表示一半的符号。

学生自由活动,小组交流,展示,让学生说出理由。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着重针对画图的学生作品讲解。

在小结中总结三个共同特点,第一,都注意到了平均分;第二,都平均分成了两份;第三,都取了其中的一份。(师边说边板书―,2,

1),引出在数学上,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数学上把像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接着引导学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让学生齐读分数。

(3)进一步理解1的意义: 2

①让学生动手用各种图形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并启发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 来表示,那是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没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些反例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主

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 的表象,建构1/2 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故事衔接,深入认识分数

(1)就在猪八戒和沙僧准备分西瓜的时候,孙悟空从天而降,批评了他们,八戒只好求饶,说西瓜四个人一块吃,你能帮他们再分一分吗?通过故事的发展,自然引出对1/4的认识。

(2)动手操作,创造1/4.

通过折长方形纸片的1/4,加深对此分数的理解。

(3)利用图形,探索其他分数

①让学生利用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请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1/2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②继续创造几分之几

我们知道猪八戒是最馋嘴的,我们帮他们把西瓜分成了四份,可是猪八戒一不留心吃掉了两份,它吃掉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思考,展示交流 重点理解:里面有几个?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基础练习:让学生辨别图中阴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2414

吗?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2、提高练习:让学生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学以致用。

3、拓展练习:一条长1米的绳子,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米,也就是( )。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分数――几分之一

读作:二分之一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0

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75——76页,认识几分之一。

一、说说对教材的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一小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去年以前的老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112——113页,从去年秋天的教材才安排在四年级第七册75-76页,这也是因为认识到分数的理解较抽象的缘故而做的新调整。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学例1——例5借助实物演示(如可能我也准备课件)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的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教学大纲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老师们常容易忽视这部分内容,认为它太简单,简单是我们对它肤浅的理解,实际上它较难理解。例如有一次在学了这部分内容有一个考试题是这样的,15的三分之二是多少,许多老师认为这是分数乘法,要到六年级才学,实际上这题没有超标,也是考验我们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是不是真正的理解了。如果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做出这题是非常容易的。所以我们要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能停留在一个表面现象上,而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优势,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教学中要使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时,形成感知的概念,充分发挥表象在认识分数概念中的桥梁作用。

教学难点: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

二、说说这节课的教法:

分层递进,由扶到放。是我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根据直观性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练习内容自制教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完成5个例题的教学。本节课的五个例题运用不同的方式处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说说对学法的指导

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共有5道例题。根据学生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讲解例1时,首先引导学生观看演示,从日常生活实例入手,初步认识二分之一,接着扶着学生认识三分之一,再独立认识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十分之一。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其学生的“学”,体现在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学习中多次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营造出互动教学的气氛。

四、说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一)引入:

运用教具,以旧引新。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口头回答把4个饼和2个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把4个饼、两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饼分成两份,观察1个饼切成2份后,重叠比较大小一样。这每一份生活中叫“半个”,“半个”饼是多少能用整数表示吗?由此引入新课。

(二)授课

(1)运用演示,初步认识概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讲解例1时,再次演示平均分一个饼。学生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图中几份数和一份数的含义。这时教师指出这半个饼是一个饼的二分之一,引导学生在不同形状低上对折一次,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的操作练习。接着演示,把它平均分割成三份比较大小后还原,认识三分之一。学生通过对概念直观形象的认识后,很快明白了几分之一的含义。接着再教学分数的读、写法。

(2)实际操作,促进内化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对例3四分之一的认识是这样做的。先确定操作要求,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然后学生操作。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三种类型正确折法,

又请学生观察教师的另一种折法,并提问:所表示的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吗?

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学生按老师设计的目的说出:因为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如果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教学例四、例五时,学生观察,自学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的念义,随机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分层递进,随例题发展,突出重点。

(二)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课内练习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活动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练习的形式要有变化,使学生在练习中保持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让学生做题时都要动脑想一想。三是面向全体学生,练习要有“弹性”,保证全班每个同学都有较多的参与机会。

(1)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设计了一组基本练习,主要让学生随机分析正误并说出为什么,教材中“做一做”和练习中的习题,

(2)又设计了一道小猴分瓜的小故事,这是一道趣味思考题。三个同样大的西瓜,逐个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让学生比较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大小,设问谁吃的多?为什么?这道题的练习目的,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融合贯通,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具有一定的作用。为建立分数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概念埋下了伏笔,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全课小结。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难、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楚,层次明确。

(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1

一、教材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课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它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这节内容应借助教具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操作,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分数。数学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会写简单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演示、观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

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虽然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半多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初学分数,由于分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初学分数会感到困难。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演示、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学法: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手段:学生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

二、教学环节

这节课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体验分数的产生

课一开始,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日子吗?(中秋节)在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妈妈准备了一个大月饼平均分给彤彤和弟弟两人吃。怎样分才能让两个人都满意?

(我提出这一问题目的是给学生建立“平均分”这一概念。)

通过平均分每人得到了一个月饼的一半(板书:一半)“一半如何表示?”在这里我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表示一半的意思,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探索欲望。

通过汇报交流,最后得出“一半”不能用整数来表示,于是就产生一种新的数——二分之—。这个数我们就把它叫做分数。(板书:分数)紧接着介绍分数的读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板书:

1…分子

写作:——…分数线

2…分母

读作:二分之一

(在这个环节里,引出“一个月饼2个人平均分”,结果应如何表示的问题,在问题与旧知的冲突中,学生激起了对新知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分得的结果不能用整数来表示,认识分数的认知需求得以产生。)

(二)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在这个环节里面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分别是:

1、深层理解二分之一

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是认识其它几分之一的基础,必须让学生形成二分之一的表象。但理解分数的含义又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出示课件:再次演示平均分一个苹果的动画,学生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图中的几份数和一份数的含义。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折一折,把它的二分之一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再在小组交流。教师将学生的作品贴在二分之一的下面。让学生明确:几种折法不同,有的图形也不同,但都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一张纸的二分之一。

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教师出示不是平均分的长方形纸(其中一份写上二分之一),让学生讨论:这涂色部分用二分之一表示对吗?目的是进一步强调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主动探索,再通过交流进一步感知几分之一的含义,学生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二分之一,进一步认识了二分之一,丰富了二分之一表象,为后面继续认识其它分数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2、知识迁移认识四分之一

学生有了二分之一的表象,根据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情景图的直观演示去认识四分之一。

出示课件:方方和园园将苹果平均分成2份,正准备吃时,他的好朋友东东和聪聪也来啦!于是方方和园园将各人手中的半个苹果又平均分成了2份,每人得到了其中一份,这一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同位互相讨论,全班交流。

最后得出: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因为他不是把一苹果平均分成2份,而是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一份是这个苹果的四分之一。接着让学生找出几个四分之一?

学生通过看、想、找、讨论、交流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含义,并理解了这里的四分之一就是将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四分之一。

3、知识扩展探索其它几分之一

在认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基础上,逐渐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在探索之前,我设计了一个操作演示的情景。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再对折,继续折下去,每对折一次,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一,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主探索,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去,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折一折:折喜欢的图形。

画一画:在折痕处用铅笔或水彩笔画线,并把其中一份涂上阴影。

看一看:把小组的成果放在一起看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说一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随机板书:三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分之一……并让学生明确:这些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板书: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几分之一的”分数,进一步完善课题。

1…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

写作:——…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2…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读作:二分之一

让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操作练习,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展了对知识的认识角度。学生在独立的操作过程中逐步积累了独立探究的策略,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交流可以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联系生活拓展新知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课内练习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设计练习时做到形式多样、重点突出、层次清楚、针对性强,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我设计了五个练习内容:

1、写:看图写分数。

2、涂:看分数涂颜色。

3、说:说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是否正确。

我设计这三个练习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会读、会写、会认几分之一的分数,面向全体学生,使90%以上的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4、找:从生活实物中找分数

设计此练习是让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折:用一根绳子,反复对折,得出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是一道拓展思维题。

新理念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设计此练习是在保证大部分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避免少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同时通过折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所占的越少,为后面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奠定基础。

(四)自我评价感受成功

今天我们学习了新朋友——分数,你对它了解多少。请结合下面一段话,进行自我评价。

有一天孙悟空在花果山上,看见一棵树上有14个仙桃,于是孙悟空把14个仙桃摘了下来放进口袋里,下山时,刚走了一半的路程,看见满地西瓜,它又摘了一个大西瓜。回到家后孙悟空首先将这个大西瓜平均分成了八份,它和7个小猴各吃了一份,接着又将14个仙桃平均分成了7份,每个小猴子分到了2个仙桃。

(1)你能从这段话中找出“几分之一”的分数吗?(找对2个分数得2,全找对得4)。

(2)结合生活实际用“几分之一”说一句话。

设计此练习目的体现了分数的生活应用和语文与数学的整合。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首先,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认识几分之一是第七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的安排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时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进行平均分,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思考和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彩色笔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确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想学、乐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两个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几个梨?几个西瓜?请你用掌声回答,答案是几就拍几下。当学生拍到“半个”西瓜时,产生了质疑:“‘半个’应该怎么拍呢?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拍掌引入分数,我是参考了吴正宪老师的精彩课堂设计,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巧妙。首先拍掌能使全班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其次“半个”无法拍掌表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建构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六个活动来进行教学。

活动1.课件演示,建立表象

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西瓜的1/2。这一半是西瓜的1/2,那么,另一半呢?也是这个西瓜的1/2。在这里,我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这个二分之一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明白,只要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个西瓜的1/2。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动2.读写1/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初次认识分数,教师的引领显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课件演示,示范读、写1/2,和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书空1/2,并快速地在本子上写出两个1/2。这样,学生在读写分数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数。

活动3.动手操作,折出1/2。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2的含义,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吗?并涂色表示出来。折好后,让学生举起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1/2表示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有意识地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的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而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只要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2。”在动手操作中,帮助学生实现了1/2从有意接受到自由表达的过程。

活动4.举1/2反例,内化1/2。

我拿着一张圆纸片问:“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1/2,请仔细观察,老师把这张圆纸片这样(随便)撕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吗?为什么?”接着出示几道判断题给学生判断,通过正反例子的对比,突出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条件――平均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活动5.类比迁移,创造几分之一。

当学生认识了1/2,我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类比迁移,自主创造几分之一,彰显学生的个性。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认识分数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⑵操作:折纸、涂色,表示出一张纸的几分之一。

⑶交流: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折出了一张纸的几分之一?再全班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并说一说分数的含义。

⑷探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展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深刻体会: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活动6.深入探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在这里,我利用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分数,它们都想多吃点。小猴子想:我太喜欢吃西瓜了,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得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4。你知道,它们俩谁吃得更多一些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出示以下直观图让学生观察,你能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吗?看着直观图,学生很快回答:1/2>1/4>1/8。你还发现了什么?假如把这个圆无限制地平均分下去,得到的每一份会越来越?小。最后得出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那故事中的小猴子和小猪谁吃的更多一些?学生自然回答,小猴子吃的更多一些。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激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以上六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深刻体会了分数的含义。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三个环节:分层巩固,拓展提高。

在练习环节,我层层深入,设计了写、涂、说、猜四个练习。

写:你能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吗?

涂:看分数,涂颜色。

以上两题是基础练习题,面向全体学生。以下两题是拓展提高题,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说: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

意大利国旗、西瓜图、柜子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数的意义,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

猜:涂色部分会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先让学生估计、猜测,再用课件验证。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1/4比1/16大,我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等等。从预设到生成,从估计意识的培养到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一道题承载着丰厚的数学内涵。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可能会说几分之一的分数,也可能会说几分之几的分数,为下一节课进一步学习分数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对整节课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纵观整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等活动中,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后记:这是我11月22日参加兴宾区小学数学教师说课比赛获得一等奖的说课稿。从年级初赛到学校决赛再到城区初赛,最后到区里决赛,我一遍遍地修改稿子,随之一遍遍地修改课件,脱稿说下三千多字,好辛苦!原本不舍得晒出来,毕竟花费了太多精力,但想想,还是放上来,就当留个纪念吧!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为: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

教学目标:

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都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

二、说学情: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对于平均分并不陌生,在二年级学习除法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在生活中有时候也对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分一个物体;也有的同学在不同的渠道(包括看数学书)听说过甚至知道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一些分数,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宝贵的基础资源。但他们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三、说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结合这节课的具体情况,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使学生初步感知几分之一。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创设了一些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景,通过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练习内容自制了多种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2、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递进,由扶到放,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获取知识,逐步完成例题的教学,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四、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接受能力弱,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弱。让他们都准备好学具(圆形、正方形的纸片),在学习中先观察教师的演示,采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引领学生展开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说教学流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点,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利用多媒体,结合生活情景,创设提问,引发学生认识学习分数是我们生活的需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口头回答把2个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两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饼平均分成两份,观察1个饼切成2份后,这每一份生活中叫半个,半个饼是多少能用整数表示吗?由此引入新课。就要涉及到一个新的数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由此点出课题,使学生明确目标。

这一环节是从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问题入手,问题简单,学生感到亲切,。当出现了半个或一半时,老师却提出要用一个数表示,这样就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⑴、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二分之一

如何用分数来表示一半呢?老师用一个圆表示月饼。展示对折的方法:对齐,保证是平均分。剪开拿出其中的一份是一半,进行展示。同时让学生跟着动手进行同样的操作,

⑵、自主探究,认识二分之一

打开数学书92页自学例1的内容。从例1中你知道了什么?

⑶、合作交流,深化认识

①学生合作交流,要求用语言表述。

根据上面的自学提示和同桌交流,学生很容易的想到用对折的方法来找到圆的一半,在交流时引导学生理解对折后能把这个圆平均分,进一步强调要平均分。通过学生自学例1,学生会知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二分之一),然后问学生:把这个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这一份是这个圆的1/2,那另外那一份呢?学生会说也是这个圆的1/2。在此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

在此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的,让学生初步感知二分之一。

②质疑。教师拿出一张圆形纸片,随手分成两半,这是1/2吗?(不是)为什么?学生会说:一边大,一边小,没有平均分。

③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得到1/2?进一步强化平均分,并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表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平均分、是谁的1/2.

④读写方法及各部分名称,引导学生书写。先写,是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2,是分母表示平均分的2份,最后写1是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并让学生读一读。此时让学生摸一摸这个圆的1/2,并在圆上表示出1/2,巩固分数的写法。

3、知识迁移,拓展认识

⑴下列图形中(图略),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这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比较判断,加深对二分之一的理解: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⑵出示三分之一图,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

不能,你觉得可以怎样表示?生说一说。

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分别说一说。教师板书。

(让学生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还是在巩固分数产生的意义。触发学生灵活思维。)

⑶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学生回答后,板书:像1/2、1/3、1/4、1/6这样的数就是分数。分数的大家庭有好多成员,今天我们认识的是几分之一。

⑷动手操作:请大家折一折四分之一。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四分之一。

⑸展示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各自不同的折法,并互相说一说各自四分之一的意义。

⑹扩展延伸: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圆的五分之一呢?那六分之一,八分之一呢?请生分别来说一说。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这个环节先动手折出四分之一,然后让学生想象五分之一,六分之一的产生,是想让学生把对分数的理解从直观感知过度到形象思维上来,能以此类推,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

4、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课本93页第一题

通过题学生不但学会了写分数,还进一步巩固了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2]、聪明小判官。96页2题(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3]、同桌互练:我说你做,你说我做。你说出一个几分之一,我写出来。

这样安排顺应学生学习规律,让学生互练,既扩大联系面,又提高学生的兴趣。

[4]、寻找生活中分数。

(1)出示91页主题图,让学生从图中寻找分数。

(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的数?

充分利用教材呈现的资源,引出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分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也有分数。

练习题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在互动中调节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5、知识梳理,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你觉得你有什么收获?

这样做,是对整堂课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

6、趣味探究,拓展留疑

说出凃色部分各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通过今天的学习,留下一个很有趣味性又极富挑战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学生会有极大的兴趣去进行积极的探索,这种探索就是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同时练习注重了层次性,开放性,发展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又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既照顾了全体,也有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六、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1其中的一份

二分之一平均分

2平均分的份数

像1/2、1/3、1/4、1/6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课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它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这节内容需借助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操作,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分数。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分数只是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获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分数的含义。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虽然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初学分数,由于分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初学分数会感到困难。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演示、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学法:学生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段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五、教学程序

这节课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问题,引入课题。

1、出示“平均分”,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你觉得平均分怎么样?

2、把6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人,你会吗?每个人分到多少?

3、2支笔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4、1个圆饼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体验分数的产生。

第二个环节: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里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分别是:

1、认识 1/2

由疑问“怎么表示这半个蛋糕呢?”来产生分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类似这样不足一个蛋糕的情况,用整数是无法表示的,在数学中引入了分数,可以用1/2这个分数来表示这个蛋糕的一半,让学生说说1/2这个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让学生用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找到1/2 ,并用斜线涂上颜色。涂好后说一说1/2是怎么来的?在这个环节设计 “ 折一折 ” ,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接着学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说说自己的1/2是怎么来的?并且有意识地收集学生作品:

(1)为什么都能表示1/2 ?

(2)图形不一样,为什么都能表示1/2

(3)为什么一个1/2大,一个1/2小

经过多次比较,去掉1/2的表面属性,提取1/2的本质属性。

(4)下列图形能用1/2表示吗?

(5)在生活中能找到1/2吗?

2、认识几分之一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根据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经验,自主地学习探究几分之一,培养学生进行尝试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获得发现的喜悦。这一步我采用了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几分之一。

活动要求:

想:在心里想好一个分数

写:将这个分数写在方格纸上

选: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释这个分数是怎么来的

3、比较分数的大小

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首先,我出示了课件,先出示一条红纸条,告诉学生可以用“1”来表示,再出示涂了一半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1/2。这时再出示涂1/3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是1/3后,教师问:同一张纸条的1/2和1/3哪一个大?这里只要让学生从图上直观的看出哪个分数大就可以了,简单的说一下为什么。接着再来估计1/6,可能有一些难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铺垫,学生应该可以估计出。最后再比较1/6与上面两个分数的大小。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对数的感觉,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2、1/3、1/6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继续学习分数打下伏笔。

第二是让学生动手自己解决课本第93页第3题,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引导下,感到分数也有大小,点燃学生探索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第三环节:综合实践,巩固运用1、比较大小 2 、先看图估一估,在填上合适的分数

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

第四环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5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早就提出:“让学生从做中学。”这种教学理念反映在数学教学上就是“做数学”,“做数学”就是要用一种亲身体验的数学学习方式来有效地回避那种“灌输式”的数学学习。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因为“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you do, you learn)。” 吴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她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辩论等多种形式,培养和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倾听与辩论、接纳与赞赏之中,学到与他人交流的技巧,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格完善大有裨益。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发现和讨论的情境之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下面谈谈我听完这节课的一些感受,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1、恰当地组织数学学习内容。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一般认识分数的教学都是按教材的顺序,由1/2 、1/3、1/4等几分之一到几分之几,通过图形演示直接呈现给学生。这样认识的分数是形式上的,并没有为学生积累足够丰富的感性经验。将来要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需要有丰富的表象作支撑。因此,教学中呈现的内容不应是一个分数与一个图形的简单机械的对应,而应有更为丰富宽广的内涵。所以,教师只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材料:各种形状的纸片和一条线段,让学生通过操作、演示、讨论、说理等方法,表示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一条线段等图形的—,在脑海中建立起—这个分数与多幅图象之间的对应联系,并突出1/2的本质属性。这样的1/2是生动的、具体的,富有活力的。练习设计中的“猜想游戏”和“色块问题”,对学生来说,也是富于挑战性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可以尽显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2、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的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分数的产生包含着丰富的思维过程。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悟知识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在“再创造”中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充分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开始,教师就以直接揭题法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望,为主动探究作了心理上的铺垫。接着,教师提出:既然是分数,与什么有关?自然地引出分东西,师生共同在分东西的过程中,经历的产生过程。在认识1/2基础上,教师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去创造分数、研究分数。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我们欣喜地发现,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分数,他们有各自独特的发现。不仅顺利地认识几分之一,而且还创造出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并且还能举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说明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在这“做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创新火花不断地迸发出来,不断体验到创造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3、构建群体互动交流的发展区。

“做数学”强调数学学习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中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交流反思中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提升活动的价值。如当学生利用学具充分操作后,及时组织小组讨论:你是怎样创造出分数的?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使认知结构得以扩充与放大。当学生提到“正方形的1/4”时,抓住契机,收集学生的不同的折法,展开对—本质意义的探讨。教师只提出:看到这些图形,你有什么想法?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阴影部分的形状各不相同,却都是这个图形的1/4呢?经过讨论才发现:分数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而与具体分的方法和分成的形状无关,从而剔除分数的非本质属性。在上述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明确本质,升华认识。又如:“奇妙的色块图”的问题解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再采用小组讨论,合理反馈交流的活动形式,既总结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又展示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形象思维,渗透极限思想。不仅满足了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为部分困难学生创造了“最近发展区”,进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达到共享成果的层面。

此外,本节课老师以满腔的热忱、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真诚的爱心,感染孩子们的情,粘住孩子们的心。她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回答,总是以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同喜同忧。在这节课上,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知识信息的传授、思维的碰撞,还有心与心、情与情真诚地交流。其独特的学风格,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听吴老师的课,如同亲临精彩的演出,既让人精神愉悦又回味无穷,难怪孩子们上她的课不愿下课,老师们不愿离开。

听完这节课,我深切地体会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应关注学生获得怎样的结果,更应关注他们是否经历了自主探索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实践、探究与交流的过程,才有可能懂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也只有让学生在“做中学”,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第五篇: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西师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中对本课的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这一课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它是同学已经掌握整数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说学情: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而且表达方式不相同,读数的方法也不相同。尤其是分数既表示一个量,又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小学生较难理解。

根据上述内容分析,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我制定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分数,能用分数表示一份或几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是我的知识目标。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是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3、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 体会分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是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目标虽然制定好了,要想真正实现可谓难关重重,这个难关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教学难点: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概念的形成。初步认识分数线、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难关就在前面,怎么克服呢?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2、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若干张。

当然只在教具上做准备是不够的,在教法和学法上同样要下功夫。

五、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将通过“创、导、动、悟”,让学生学习知识,探索学习数学的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探索、应用”。积极实施了教学结构改革中所倡导的让学生会学、乐学、善学的目标。那么,如何才能把教法和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和谐统一的为本节课的教学服务呢?在课堂结构上我设计了5个步骤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他们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接下来我具体谈一谈这5个 步骤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分数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出示一幅给明明和红红分食物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已知问题用手指来表示数并适时引出“平均分”(板书:平均分)。接着我将通过图片分月饼让学生探究如何来表示半个月饼。通过学生的探究引出一半的表达方式——1/2,从而揭示了本节课的课题。(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平均分,通过分月饼,学生发现半个月饼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学来表示,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2、动手操作,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折一折。学生动手折一折,再用斜线把他的1/2表示出来。

(2)说一说。让学生展示交流折法后,引导学生质疑: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2来表示?从而引出1/2所表示的意义,并学会读、写1/2。(板书:1/2读作:二分之一并写出各部分的意义)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做了铺垫。

(3)辨一辩。出示练习,说说哪些图能用1/2,为什么? 【设计意图】:及时练习,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二分之一 意义的理解,明确只有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

(4)折一折。你能用刚才折一折的方法,折出这个正方形的1/4吗?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折一折,并用斜线把它涂上颜色。

(5)说一说。让学生展示交流折法后,从而引出1/4所表示的意义,并学会读、写1/4。

(6)推一推。让学生通过2个1/4和3个1/4,得到2/4和3/4。并会读、写2/4和3/4,理解他们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我把“折、说、推”几个要素组合使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3、运用分数的意义,灵活记忆。

通过询问一名学生的名字引发他们对分数各部分名称的好奇从而引出它们三部分的名称。(板书:分数各部分名称---分数线、分母、分子)

通过孩子们的记忆方法,得出(虽然分数线像一把小刀,把母子分开,但是分母就像母亲一样永远站在下面保护着她的孩子——分子。)

【设计意图】:利用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记忆。让学生在学中记,学中忆。

4、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我将通过闯关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并能正确地读、写分数,运用新知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关:我是小法官(我将设置六个判断题,让学生判一判,说一说)第二关:做一做

(我将出示四个填空题让学生写一写,填一填)第三关:终极挑战猜一猜

(我将出示两张图片让学生猜一猜)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猜一猜这样的开放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5、总结反思,评价体验。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六、说板书设计

现在,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精彩的课堂需要好的板书,简洁明了的板书设计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我注意以下两点:

(1)条理清晰,层次分明。(2)突出重点。

【设计意图】:简洁的板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突出本课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后反思: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改革课堂教学,内容要新,方法要活,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动手和创造能力。信息技术的建设和完善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和创新,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自身素质,迎难而上,投入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中。

下载《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本站推荐]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题目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 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91页到......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开场白: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指导思想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以一切立足于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为目的。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第一课时:分一分(一),教学课本P53—55页的内容及相应的“练一练”。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内容的设想。 首先,说教材。 教......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开场白: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说对教材的认识 本课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人教版第五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对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整数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

    数学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

    数学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 数学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 能体现工作态度的一定是工作总结,适当的总结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一定要给自己的工作交上满意的答卷!阅读这边名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