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索证索票制度
天一
索证索票制度
第一条 本企业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严格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仔细验明保健食品合格证明和食品标识,确保交易对象主体资格合法,购入保健食品质量合格。
第二条 本企业对购入的保健食品,应当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者卫生许可证、标注通过有关质量论证食品的相关质量认证证书、进口食品的有效商检证明、国家规定应当经过检验检疫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上述相关证明应当在有效期内首次购入时索验。
第三条 本企业首次购入保健食品时,还应当按保健食品品种索取并仔细查验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该批次保健食品的质量检验合格报告,之后应当每半年索验一次检验报告;检验报告所列检验项目应当包括法律、法规规定和保障食品安全的相关项目。
第四条 本企业应当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身份证明和应当检验检疫的保健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第五条 索取和查验的营业执照(身份证明)、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质量认证证书、商检证明、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和销售发票(凭证)应当按供货商名称或者保健食品种类整理建档备查,相关档案应当妥善保管,保管期限自该保健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有条件的可实行计算机管理,建立健全纸质和电子档案。
卫生管理制度
第一条 店内保持清洁,无污染源。
第二条 购入保健食品做好食品质量的检查验收登记工作。
第三条 工作人员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和知识培训,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第四条 保健食品销售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洗手消毒后上岗,销售过程中禁止挠头、咳嗽,打喷嚏用手捂口。
第五条 销售的保健食品必须有完整的包装或防尘容器盛放。
第六条 保健食品销售应专柜或专间,要有防尘、防蝇、防污染设施。必须保持通风、干燥,分类、分架、离地、离墙存放,做到先进先出。
天一
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保健食品质量管理,规范保健食品经营行为,严把保健食品质量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立。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企业应加强对保健食品进货、入库、保管、上柜销售等环节的全程管理,严格审验经销商品质量及相关身份证明,确保所经营保健食品质量安全、可靠,标识说明真实、清晰,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树立企业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
第三条 本企业应建立保健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台账。台帐上明确保健食品名称、进货日期、数量、批次、金额、产品企业的厂名、厂址等相关资料,并明确专人负责进货验收工作人,重点验收以下内容:
(一)进货的保健食品是否属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
(二)保健食品是否已失效,变质或过期。
(三)保健食品包装上的标识是否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
1、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2、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3、根据产品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应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
4、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臵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限或者失效日期。
5、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6、属于国家强制认证或实行市场准入的产品,应标有已获国家强制认证或市场准入的相关认证标志。
(四)保健食品包装上标有获奖标志,质量认证标志或其它特殊标志的是否具有法定权威部门颁发的获奖证明,认证证书或授权使用书等相关证明资料,是否符合相关证明资料中核定使用的产品范围及期限。
(五)产品及其包装上标有注册或专利注册标志的,标注人是否具有所标注商
天一
标或专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是否符合注册商标或注册中核定使用的产品范围及期限。
(六)产品的名称、包装,所附的说明书及其它宣传资料是否存在虚假,误导或违反《广告法》有关规定的内容。
(七)产品上标注的产地、厂名、厂址是否真实。
(八)产品的重量是否与标准一致。
(九)其它通过感观及查验资料可以进行审验的内容。
第九条 企业在店堂内外张帖的产品宣传及说明内容必须真实合法,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第十条 企业应配备专职进货验收人员或其他质量管理人员,日常应加强对内部员工的产品质量检验技能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业务培训,促进进货验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储存制度
第一条 为保证对保健食品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正确、合理地储存,保证保健食品储存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按照安全、方便、节约、高效的原则,正确选择仓位,合理使用仓容,“五距”适当,堆码规范、合理。
第三条 应按照经营规模的需要,配备符合规定要求的底垫、货架等储存设施,配臵必要的温湿度监测和调控设施。
第四条 应设臵温湿度条件适宜的恒温度。根据保健食品储存条件要求,应将保健食品分别存放于常温库、阴凉库等。对有特殊温湿度储存条件要求的保健食品,应设定相应的库房温湿度条件,保证保健食品的储存质量。
第五条 按照保健食品性能,对其实行分区、分类储存管理。
第六条 库成保健食品应按其批号及效期远近依序集中码放,不同批号的不得混垛。
第七条 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做好库房温湿度管理工作,每日上、下午定时各一次观测并记录“温湿度记录表”,并根据条件及时调节温湿度,确保保健食品储存安全。
第八条 保健食品存放实行色标管理。待验品、退货区—黄色;合格区—绿色;不合格区—红色。
天一
第九条 对不合格保健食品实行控制性管理,不合格保健食品应单独存放,专帐记录,并有明显标志。
第十条 储存中发现有质量问题的保健食品,应立即将营业场所陈列和库存的保健食品集中控制并停售,报食药监部门处理。
第十一条 做好储存保健食品的帐、货管理工作,按月盘存,确保帐、票、货相符。
第十二条 保持库内环境、货架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做好防盗、防水、防潮、防腐、防鼠、防污染等工作。
出库制度(无库房可不查)
第一条
保健食品出库工作由药库管理员负责。
第二条
保健食品出库凭“保健食品领用单”。由领用单位填写“保健食品领用单”,药库管理员按照实际品种和数量发放保健食品,对库存暂不足的品种,均向请领单位说明情况,并尽快请购。
第三条
严把质量关。保健食品出库时,药库管理员和领用者必须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检查质量和有效期,核实品种,规格等,严防变质失效的药品出库。
第四条
保健食品领用单经领用者和库管员签字,作为存档,以备查。
第五条
药品管理员须认真及时销帐,确保帐物相符。
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
第一条 质量不合格保健食品不得采购、入库和销售。凡与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不符的保健食品,均属于不合格保健食品。包括:
(一)保健食品的内在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的保健食品。
(二)保健食品的外观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的保健食品。
(三)保健食品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保健食品。第二条 在保健食品验收、储存养护、上柜、销售过程中发现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确认,确定为不合格的保健食品应存放于不合格区,挂红色标识。
第三条 质量管理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保健食品,应及时通知仓管员、营业员等立即停止出库和销售,同时将不合格保健食品集中存放于不合格区,挂红
天一
色标识。
第四条 食药监部门检查、抽验发现不合格品,企业应立即停止销售,同时,将不合格保健食品移入不合格区,挂红色标识,做好记录,等待处理。
第五条 不合格保健食品应按规定进行报损和销毁。
第六条 不合格保健食品的报损、销毁由质量管理员统一负责,其他各岗位不得擅自处理、销毁不合格保健食品。
第七条 不合格保健食品的销毁时,应在质量管理员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并填写报损销毁记录。
第八条 对质量不合格的保健食品,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制定与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第九条 应认真、及时、规范地做好不合格保健食品的处理、报损和销毁记录,记录应妥善保存至少2年。
第十条 质量管理员每季应对不合格药品的处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加强各环节的质量管理。
第十一条 明确为不合格保健食品仍继续发货、销售的,应按有关规定依法予以处罚。
培训制度
第一条 为提高本单位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充实其业务知识与技能,以增进工作质量及绩效,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单位培训按照“经济、实用、高效”的原则,采取人员分层化、方法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的培训政策。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员工。
第四条 培训内容包括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态度培训。
(1)知识培训
不断实施员工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知识的培训,使员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迎接挑战所需的新知识。
(2)技能培训
不断实施员工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在充分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能自由的应用、发挥、提高。
(3)态度培训
天一
不断实施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社会学、价值观及政治觉悟的培训,建立本单位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五条 培训形式分为员工自我培训、员工内部培训、员工外派培训。
1、员工的自我培训。
员工的自我培训是最基本的培训方式。本单位鼓励员工根据自身的愿望和条件,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本单位会尽力提供员工自我培训的相关设施,如场地、联网电脑等。
2、员工内部培训
员工的内部培训是最直接的方式,主要包括:
(1)新员工培训。
(2)岗位技能培训。
(3)转岗培训。根据工作需要,本单位员工调换工作岗位时,按新岗位要求对其实施岗位技能培训。
(4)部门内部培训。部门内部培训由本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员工进行小规模、灵活实用的培训。
(5)继续教育培训。本单位根据要求参加各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
3、员工外派培训。
员工外派培训是本单位具有投资性的培训方式。本单位针对员工工作需要,在本单位以外进行培训。
第六条 被培训者的权利
1、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员工有权利要求参加本单位内部举办的各类培训。
2、经过批准进行培训的员工有权利享受本单位为受训员工提供的各项待遇。
第七条 被培训者的义务
1、培训员工在受训期间一律不得归于规避或不到。对无故迟到和不到的员工,按本单位考勤制度处理。
2、培训结束后,员工有义务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
3、外部培训结束一星期内,员工应将其学习资料整理成册,交由本单位保管。并将其所学教给本单位其他员工。
第八条 建立培训档案
天一
1、建立本单位的培训工作档案,包括培训范围、培训方式、培训教师、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学习情况等。
2、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将员工接受培训的具体情况和培训结果详细记录备案,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培训目的、培训效果自我评价、培训者对被培训者的评语等。
第九条 培训计划的制定
本单位根据规定时间发放《员工培训调查表》,企业负责人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将其汇总。结合员工自我申报、人事考核、人事档案等信息,制定本单位的年度培训计划。
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包括培训的具体负责人、培训对象、确定培训的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和选择学员和老师、制定培训计划表、培训经费的预算等。
第十条 培训实施过程原则上依据制定培训计划进行。
第十一条 本单位负责对培训过程进行记录,保存过程资料,如电子文档、录音、录象、幻灯片等。培训结束后以此为依据建立本单位培训档案。
第十二条 本制度的拟订或修改本单位负责。
进货台账制度
第一条 本企业应当建立保健食品进货台账制度,如实记录保健食品来源等信息。
第二条 进货台账应当按照每次购入保健食品的情况如实记录,内容应当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持期、购货日期等。
第三条 本企业采取账簿登记建立进货台账,有条件的可以实行计算机管理。食品进货台账应当妥善保存,保存期限自该保健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第四条 本企业应当以进货台账制度为基础,建立健全内部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查阅进货台账和检查保健食品的保存与质量状况,对即将至保持期的保健食品,应当在进货台账中作出醒目标注,并将保健食品集中陈列或者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对超过保质期、变质、质量不合格等的保健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撤下柜台销毁或者报告食品药品监管机关依法处理,保健食品的处理情况应当在进货台账中如实记录。
第二篇:索证索票制度
索证索票制度
为认真贯彻执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进一步强化药品生产、流通过程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挂靠经营”等违法行为和经销假劣药品违法活动,保障药品质量安全,现就规范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药品购销中票据管理的制定以下制度:
(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药品购销活动中票据管理的监管工作药品生产、批发企业销售药品,必须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增值税普通发票》(以下统称税票),税票上应列明销售药品的名称、规格、单位、数量、金额等,如果不能全部列明所购进药品上述详细内容,应附《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清单》,并加盖企业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和注明税票号码。所销售药品还应附销售出库单,包括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购货单位、出库数量、销售日期、出库日期和销售金额等内容,税票(包括清单,下同)与销售出库单的相关内容应对应,金额应相符。
(二)药品批发企业购进药品,应主动向供货方索要税票。到货验收时,应依据税票所列内容,对照供货方销售出库单进行验收,并建立购进药品验收记录,做到票、账、货相符。对税票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本通知要求,或者票、货之间内容不相符的,不得验收入库。
(三)药品零售企业购进药品必须验明税票、供货方销售出库单与实际购进药品的品种、数量,核对一致后方可作为合格药品入库或上架销售。
(四)税票的购、销方名称及金额应与付款流向及金额相一致,并与各自相关财务账目内容相对应。
(五)企业对药品购销中发生的购销税票及票据,应按有关规定保存。
(六)凡涉药单位向顾客销售药品必须要开具小票。
卫生管理制度
企业应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营业场所及辅助、办公用房。营业场所应明亮、整洁。
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仓库。库区地面平整,无积水和杂草,无污染源,并做到:
(一)药品储存作业区、辅助作业区、办公生活区分开一定距离或有隔离措施,装卸作业场所有顶棚。
(二)有适宜药品分类保管和符合药品储存要求的库房。库房内墙壁、顶棚和地面光洁、平整,门窗结构严密。
仓库应有以下设施和设备:
(一)保持药品与地面之间有一定距离的设备。(二)避光、通风和排水的设备。(三)检测和调节温、湿度的设备。
(四)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鸟等设备。
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1、根据"按需购进,择优选购"的原则,依据市场动态、库存结构及质量部门反馈的信息编制购货计划,报企业负责人批准后执行。要建立供销平衡,保证供应,避免脱销或品种重复积压以致过期失效造成损失。
2、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保健食品购进程序,确保从合法的企业购进合法和质量可靠的保健食品。
3、要认真审查供货单位的法定资格、经营范围和质量信誉,考察其履行合同的能力,必要时应对其进行现场考察,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协议书应注明购销双方的质量责任,并明确有效期。
4、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合同档案。签订的购货合同必须注明相应的质量条款。
储存管理制度
1、所有入库保健食品都必须进行外观质量检查,核实产品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与批准的内容相符后,方准入库。
2、仓库保管员应根据保健食品的储存要求,合理储存保健食品.需冷藏的保健食品储存于冷库(温度2-10℃),需阴凉,凉暗储存的储存于阴凉库(温度不高于20℃),可常温储存的储存于常温库(温度0-30℃),各库房均应有避光措施,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
3、保健食品应离地,隔墙10cm放置,各堆垛间应留有一定的距离.搬运和堆垛应严格遵守保健食品外包装图示标志的要求规范操作,堆放保健食品必须牢固,整齐,不得倒置;对包装易变形或较重的保健食品,应适当控制堆放高度,并根据情况定期检查,翻垛。
4、应保持库区,货架和出库保健食品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扫,做好防火,防潮,防热,防霉,防虫,防鼠和防污染等工作。
5、应定期检查保健食品的储存条件,做好仓库的防晒,温湿度监测和管理.每日上下午各一次对库房的温湿度进行检查和记录,如温湿度超出范围,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
6、应根据库存保健食品的流转情况,定期检查保健食品的质量情况,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在该保健食品存放处放置“暂停发货”牌,并填写《质量问题报告表》,通知质管部复查并处理。
出库制度
为规范保健食品出库管理工作,确保本公司销售的保健食品符合质量标准,杜绝不合格保健食品的流出,特制定本制度。
1、保健食品按先进先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发货的原则出库。如果“先进先出”和“近期先出”出现矛盾时,应优先遵循“近期先出”的原则。
2、保管人员先按“销售单”的内容在微机内准确复核,而后按照“销售单”取货完毕后,交复核人员复核,复核员应根据盖有财务章的销售清单核对购货单位、品名、规格、生产厂商、数量、批号、有效期等项目内容和外观质量后,并检查包装的质量状况,方可出库。出库复核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培训管理制度
培养面向临床的药师队伍,根据医院药学专业的特点,对不同层次的药学技术人员要有不同的培养计划,做到人尽其才,合理使用。
(一)适当轮转,全面熟悉,相对固定,定向使用
即对主管药师及高级职称的药师按专业(调剂、制剂、药检、临床药学、中药等)根据各自特长,定向使用,让他们对各自的专业有长期的打算、计划、担当起提高药学部(科)水平的重担,成为业务上的骨干。对高年药师和药剂士,结合他们的特点,相对固定,在药学部(科)日常工作中挑起重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需要和发展,逐步定向,对年轻的药剂士,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地让他们在各室轮转,使他们逐步熟练掌握药学的各项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计划培养,择优使用。按职要求,分级考核
为加快医院药学人才的培养,弥补在技术干部中青黄不接的普遍现象,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智力投资”.没有过硬的业务技术就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不了药学的工作落后面貌,在组织体制合理化的同时,人员的专业化必须跟上。因此,选好“苗子”事关重要,把那些具有真才实学、事业心强的干部,特别是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的年轻技术干部,放到工作实践中去锻炼,大胆放手,培养独立工作,综合分析能力,按其工作能力,学术水平择优培训。在职培训采取点面相结合的形式,即对确定定向的技术干部,结合专业派出国内外进修、学习,在某方面有重点、有深度。面上主要进行“三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及专题讲座学术活动等。同时,对不同职称的技术干部,提出相应的职称标准,包括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等多方面要求及科研成果,论文撰写,译文,工作总结。平时注意经常性检查、考查;到年终应重点考核(考试),建立技术干部档案,为今后职称晋升提供参考。
要实现上述目标,现阶段必须克服不同层次技术干部相同工作的吃“大锅饭”状况,适当安排,合理使用,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克服自卑感,树立信心,为医院药学的“发展”而共同努力。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1、为保证食品药品质量,确保广大人民饮食用药安全有效,根据《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2、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须在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下进行;
3、食品药品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应接受健康检查,取得《健康体检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健康体检合格证明》的有效期为一年,期满前应重新参加健康检查,并取得新的合格证明。
4、食品药品从业人员应每年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所在单位须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检查资料保存二年备查。如发现有精神病、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食品药品疾病的人员,应立即调离直接接触食品药品的岗位。治愈后方可从事原岗位。
5、上班期间出现腹泻或疑似患病的员工,应暂停工作主动报检,不得隐瞒,待排除有关疾病后方可重新上岗工作。
6、食品药品从业人员不按规定进行健康检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将依据。
不合格保健食品管理制度
1、质量不合格保健食品不得采购、入库和销售。不合格保健食品包括:(1)无《卫生许可证》生产单位生产的保健食品;(2)无检验合格证明的保健食品;
(3)有毒、变质、被污染或其他感观性状异常的保健食品;(4)超过保质期限的保健食品;
(5)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保健食品。
2、在保健食品验收、储存、销售过程中发现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上报质量管理员确认,确定为不合格的保健食品应存放于不合格品区,挂红色标识。
3、质量管理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保健食品,应出具《保健食品质量问题报告单》,及时通知仓管、营业等岗位立即停止出库和销售。同时将不合格品集中存放于不合格品区,挂红色标识。
4、上级药监部门监督检查、抽验发现不合格品,企业应立即停止销售。同时,将不合格品移入不合格品区,挂红色标识,做好记录,等待处理。
5、不合格品应按规定进行报损和销毁。
6、不合格品的报损、销毁由仓管员提出申请,填报不合格品报损有关单据。
7、不合格品销毁时,应在质量管理员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并填写报损保健食品销毁记录。
8、对质量不合格的保健食品,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制定与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9、质量管理员每季应对不合格保健食品品的处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进一部加强各环节的质量管理。
10、明确为不合格保健仍继续发货、销售的,应按经营责任制、质量责任制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篇:索证索票制度[定稿]
索证索票制度
第一条 本店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严格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仔细验明保健食品合格证明和食品标识,确保交易对象主体资格合法,购入保健食品质量合格。
第二条 本店对购入的保健食品,应当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者卫生许可证、标注通过有关质量论证食品的相关质量认证证书、进口食品的有效商检证明、国家规定应当经过检验检疫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上述相关证明应当在有效期内首次购入时索验。
第三条 本店首次购入保健食品时,还应当按保健食品品种索取并仔细查验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该批次保健食品的质量检验合格报告,之后应当每半年索验一次检验报告;检验报告所列检验项目应当包括法律、法规规定和保障食品安全的相关项目。
第四条 本店应当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身份证明和应当检验检疫的保健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第五条 索取和查验的营业执照(身份证明)、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质量认证证书、商检证明、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和销售发票(凭证)应当按供货商名称或者保健食品种类整理建档备查,相关档案应当妥善保管,保管期限自该保健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有条件的可实行计算机管理,建立健全纸质和电子档案。
卫生管理制度
第一条 店内保持清洁,无污染源。
第二条 购入保健食品做好食品质量的检查验收登记工作。第三条 工作人员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和知识培训,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
第四条 保健食品销售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洗手消毒后上岗,销售过程中禁止挠头、咳嗽,打喷嚏用手捂口。
第五条 销售的保健食品必须有完整的包装或防尘容器盛放。
第六条 保健食品销售应专柜或专间,要有防尘、防蝇、防污染设施。必须保持通风、干燥,分类、分架、离地、离墙存放,做到先进先出。
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保健食品质量管理,规范保健食品经营行为,严把保健食品质量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立。结合本店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企业应加强对保健食品进货、入库、保管、上柜销售等环节的全程管理,严格审验经销商品质量及相关身份证明,确保所经营保健食品质量安全、可靠,标识说明真实、清晰,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树立企业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
第三条 本企业应建立保健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台账。台帐上明确保健食品名称、进货日期、数量、批次、金额、产品企业的厂名、厂址等相关资料,并明确专人负责进货验收工作人,重点验收以下内容:
(一)进货的保健食品是否属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
(二)保健食品是否已失效,变质或过期。
(三)保健食品包装上的标识是否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
1、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2、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3、根据产品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应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
4、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限或者失效日期。
5、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6、属于国家强制认证或实行市场准入的产品,应标有已获国家强制认证或市场准入的相关认证标志。
(四)保健食品包装上标有获奖标志,质量认证标志或其它特殊标志的是否具有法定权威部门颁发的获奖证明,认证证书或授权使用书等相关证明资料,是否符合相关证明资料中核定使用的产品范围及期限。
(五)产品及其包装上标有注册或专利注册标志的,标注人是否具有所标注商标或专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是否符合注册商标或注册中核定使用的产品范围及期限。
(六)产品的名称、包装,所附的说明书及其它宣传资料是否存在虚假,误导或违反《广告法》有关规定的内容。
(七)产品上标注的产地、厂名、厂址是否真实。
(八)产品的重量是否与标准一致。
(九)其它通过感观及查验资料可以进行审验的内容。第九条 企业在店堂内外张帖的产品宣传及说明内容必须真实合法,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第十条 企业应配备专职进货验收人员或其他质量管理人员,日常应加强对内部员工的产品质量检验技能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业务培训,促进进货验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储存制度
第一条 为保证对保健食品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正确、合理地储存,保证保健食品储存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按照安全、方便、节约、高效的原则,正确选择仓位,合理使用仓容,“五距”适当,堆码规范、合理。
第三条 应按照经营规模的需要,配备符合规定要求的底垫、货架等储存设施,配置必要的温湿度监测和调控设施。
第四条 应设置温湿度条件适宜的恒温度。根据保健食品储存条件要求,应将保健食品分别存放于常温库、阴凉库等。对有特殊温湿度储存条件要求的保健食品,应设定相应的库房温湿度条件,保证保健食品的储存质量。
第五条 按照保健食品性能,对其实行分区、分类储存管理。第六条 库成保健食品应按其批号及效期远近依序集中码放,不同批号的不得混垛。
第七条 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做好库房温湿度管理工作,每日上、下午定时各一次观测并记录“温湿度记录表”,并根据条件及时调节温湿度,确保保健食品储存安全。
第八条 保健食品存放实行色标管理。待验品、退货区—黄色;合格区—绿色;不合格区—红色。
第九条 对不合格保健食品实行控制性管理,不合格保健食品应单独存放,专帐记录,并有明显标志。
第十条 储存中发现有质量问题的保健食品,应立即将营业场所陈列和库存的保健食品集中控制并停售,报食药监部门处理。
第十一条 做好储存保健食品的帐、货管理工作,按月盘存,确保帐、票、货相符。
第十二条 保持库内环境、货架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做好防盗、防水、防潮、防腐、防鼠、防污染等工作。
出入库制度
第一条
保健食品出库工作由药库管理员负责。
第二条
保健食品出库凭“保健食品领用单”。由领用单位填写“保健食品领用单”,药库管理员按照实际品种和数量发放保健食品,对库存暂不足的品种,均向请领单位说明情况,并尽快请购。
第三条
严把质量关。保健食品出库时,药库管理员和领用者必须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检查质量和有效期,核实品种,规格等,严防变质失效的药品出库。
第四条
保健食品领用单经领用者和库管员签字,作为存档,以备查。
第五条
药品管理员须认真及时销帐,确保帐物相符。不合格保健品处理制度
第一条 质量不合格保健食品不得采购、入库和销售。凡与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不符的保健食品,均属于不合格保健食品。包括:
(一)保健食品的内在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的保健食品。
(二)保健食品的外观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的保健食品。
(三)保健食品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保健食品。
第二条 在保健食品验收、储存养护、上柜、销售过程中发现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确认,确定为不合格的保健食品应存放于不合格区,挂红色标识。
第三条 质量管理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保健食品,应及时通知仓管员、营业员等立即停止出库和销售,同时将不合格保健食品集中存放于不合格区,挂红色标识。
第四条 食药监部门检查、抽验发现不合格品,企业应立即停止销售,同时,将不合格保健食品移入不合格区,挂红色标识,做好记录,等待处理。
第五条 不合格保健食品应按规定进行报损和销毁。第六条 不合格保健食品的报损、销毁由质量管理员统一负责,其他各岗位不得擅自处理、销毁不合格保健食品。
第七条 不合格保健食品的销毁时,应在质量管理员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并填写报损销毁记录。
第八条 对质量不合格的保健食品,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制定与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第九条 应认真、及时、规范地做好不合格保健食品的处理、报损和销毁记录,记录应妥善保存至少2年。第十条 质量管理员每季应对不合格药品的处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加强各环节的质量管理。
第十一条 明确为不合格保健食品仍继续发货、销售的,应按有关规定依法予以处罚。
培训制度
第一条 为提高本单位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充实其业务知识与技能,以增进工作质量及绩效,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单位培训按照“经济、实用、高效”的原则,采取人员分层化、方法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的培训政策。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员工。
第四条 培训内容包括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态度培训。
(1)知识培训
不断实施员工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知识的培训,使员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迎接挑战所需的新知识。
(2)技能培训
不断实施员工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在充分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能自由的应用、发挥、提高。
(3)态度培训
不断实施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社会学、价值观及政治觉悟的培训,建立本单位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五条 培训形式分为员工自我培训、员工内部培训、员工外派培训。
1、员工的自我培训。
员工的自我培训是最基本的培训方式。本单位鼓励员工根据自身的愿望和条件,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本单位会尽力提供员工自我培训的相关设施,如场地、联网电脑等。
2、员工内部培训
员工的内部培训是最直接的方式,主要包括:
(1)新员工培训。
(2)岗位技能培训。
(3)转岗培训。根据工作需要,本单位员工调换工作岗位时,按新岗位要求对其实施岗位技能培训。
(4)部门内部培训。部门内部培训由本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员工进行小规模、灵活实用的培训。
(5)继续教育培训。本单位根据要求参加各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
3、员工外派培训。
员工外派培训是本单位具有投资性的培训方式。本单位针对员工工作需要,在本单位以外进行培训。
第六条 被培训者的权利
1、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员工有权利要求参加本单位内部举办的各类培训。
2、经过批准进行培训的员工有权利享受本单位为受训员工提供的各项待遇。
第七条 被培训者的义务
1、培训员工在受训期间一律不得归于规避或不到。对无故迟到和不到的员工,按本单位考勤制度处理。
2、培训结束后,员工有义务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
3、外部培训结束一星期内,员工应将其学习资料整理成册,交由本单位保管。并将其所学教给本单位其他员工。
第八条 建立培训档案
1、建立本单位的培训工作档案,包括培训范围、培训方式、培训教师、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学习情况等。
2、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将员工接受培训的具体情况和培训结果详细记录备案,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培训目的、培训效果自我评价、培训者对被培训者的评语等。
第九条 培训计划的制定
本单位根据规定时间发放《员工培训调查表》,企业负责人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将其汇总。结合员工自我申报、人事考核、人事档案等信息,制定本单位的培训计划。
根据培训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包括培训的具体负责人、培训对象、确定培训的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和选择学员和老师、制定培训计划表、培训经费的预算等。
第十条 培训实施过程原则上依据制定培训计划进行。
第十一条 本单位负责对培训过程进行记录,保存过程资料,如电子文档、录音、录象、幻灯片等。培训结束后以此为依据建立本单位培训档案。
第十二条 本制度的拟订或修改本单位负责。
第四篇:索证索票制度
索证索票制度
第一条索证索票制度是指为保证食品安全,在购进食品时,个体工商户必须向供货方索取有关票证,以确保食品来源渠道合法、质量安全。
第二条与初次交易的供货单位交易时,应索取证明供货者和生产加工者主体资格合法的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证明文件,每年核对一次。
第三条在购进食品时,应当按批次向供货者或生产加工者索取以下证明食品符合质量标准或上市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
1.食品质量合格证明;
2.检验(检疫)证明;
3.销售票据;向供货商索取正式销售发票或者索取有供货商盖章或签名的销售凭证,凭证当记明食品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销货日期。
4.有关质量认证标志、商标和专利等证明;
5.强制性认证证书(国家强制认证的食品);
6.进口食品代理商的营业执照、代理资料、进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报关单、注册证。
第四条对有证据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或者省级以上安全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产品称号的优质食品,可凭以上称号相应标识和凭证直接销售,免予索取其他票证。
第五条对索取的票证要建立档案,并保存二年。
第五篇:采购索证索票制度
采购索证索票制度
为了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全体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学校实际,特制定《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
1、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各种食品及其原料必须由学校安排至少两套专班调查询价,通过比较选择定点,然后指定专人负责采购,采购的食品及其原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采购人员根据食堂、小卖部要求具体负责食品安全采购,采购的食品和原料必须在学校进行数量和质量复核,以学校复核情况作为采购的实际数。
食品及原料入库时,库管人员和食品入库验收人员、经理等至少三人作为验货小组,具体负责采购的食品入库数量及质量检查,符合质量要求的食品或原料按要求入库,并登好台帐,供货人写清供货时间、货名、规格、数量,验货小组三人在台帐上签字认可。之后,送货人开具商家发票,验货小组成员在发票上签字,发票在学校留存备查和报账。在商家发货单上,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立即退回商家或厂家,退货不论多少,达三次时取消购销合同,另找进货商家或厂家;
食品及原料出库时,要经库管人员和原料加工(食品售卖)人员以及原料加工(食品售卖)负责人等至少三人同时签字,并承担质量检查责任,不合格食品及原料当场回收作废,不得进入加工或售卖渠道。
2、对大宗食品进行索证,对所有食品及原料索票,以便溯源、质检和责任追究。采购大宗食品时,必须向供货方索取生产厂家的卫生许可证和该批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卫生许可证每年一次,产品检验检疫合格证每季度一次);对初次采购的食品,应当向供货人索取、查验相应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件;再次交易时,应当按批次向供货人索取食品质量检验证明,检疫证明销售凭证,外地畜禽食品进荆消毒证明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证明并保存复印。并分类存档;采购蔬菜时,必须相对固定摊点或菜农并登记好姓名、地址和联系电话,以便随时联系;
3、采购员在采购下列食品及其原料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证。索取食品生产单位和供货商的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并对其是否在有效期限和许可项目范围内进行核对;同时,还应当索取食品生产单位或委托检测单位出具的同批次产品质量和卫生检验(检疫)合格证或报告。
⑴乳制品;⑵肉制品;⑶水产制品;⑷蛋制品;⑸粮谷类制品;⑹糕点(包括面包);⑺食用油;⑻调味品、酱腌菜;⑼蜂蜜;⑽豆类、薯类、蔬菜类、菌类、果品类制品;⑾酒类、饮料(包括固体、液体)、茶叶及冷饮食制品;⑿食品添加剂;⒀食品容器、包装材料、食品用工具、设备;⒁食品用洗涤剂、消毒剂及洗消剂;⒂进口食品及出口转内销食品;⒃卫生行政部门认为应当索证的其它食品。
4、禁止采购验收下列食品:
(1)有毒、有害、腐败变质、破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形状异常的食品;
(2)无检验合格的证明的肉类食品;
(3)超过保持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4)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供应的食品。
5、运输食品的工具应当保持清洁,运输冷冻食品应当有必要的保温设备。进口食品及其原料应索取口岸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和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的卫生检验证明。
6、食品卫生检验合格证明或化验单,应注明产品的厂名、品名、生产日期及批号。证、单只对该批号产品生效,证、单有效期限与该批食品的保质期一致,证、单不得涂改或伪造。
7、采购的食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禁止采购《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8、索取的食品卫生许可证或化验单,由库管员统一保管备查。卫生监督机构可向库管员索取资料,询问情况,无偿采样和要求送样,学校库管员不得拒绝。
9、采购人员应定期向学校主管领导反映采购食品的卫生质量情况。如有问题或怀疑有其它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学校和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进货查验制度
一、为保障全体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对食堂经营食品质量监督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食堂经营者必须遵守本制度。
三、列入进货查验的食品,是指师生经常食用的食品,包括肉、禽、畜,粮食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饮料和酒类等食品。
四、食堂经营者购进食品时,应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并按批次向供货方索取证明食品质量符合标准或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
需要查验和索取的具体票证,由《食品索证索票制度》作出规定。
五、经营包装食品的,要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内容包括:
(一)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二)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
(三)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
(四)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质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五)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损坏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食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六、学校食堂经营者应经常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应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
七、学校食堂经营者按照食品广告指引购进食品时,要注意查验是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八、食堂管理办公室要指导学校食堂经营者做好食品进货查验工作,检查督促经营者进货查验工作的落实,对经营者索取的重要食品的相关票证,应统一保管,集中备案,随时接受工商部门的检查。
九、学校食堂经营者在进货时,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台帐记录制度
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记录制度。采购记录应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有上述信息的进货票据。
(一)台账记录(见附件):由专人负责随时登记和整理,进货物品实行每批登记(推荐使用电子台账)。
(二)购物凭证:原始购物凭证要做好留存、归档。
(三)记录方法:
一贴:贴购物凭证(或复印件)
二记:做好台账记录;
三存:妥善保存票据和台账,至少2年。
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的证明文件等,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企业各门店应当建立总部统一配送单据台账。门店自行采购的产品,应当遵照本指南规定。餐饮服务提供者禁止采购、使用和经营下列食品:
(一)《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二)违反《食品安全法》第四十条规定的食品;
(三)违反《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规定的食品;
(四)违反《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进口预包装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