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图书馆报告
图书馆考察报告
图书馆建筑调查报告
考查内容:暑假共考察了两个地方有烟台图书馆、烟台大学图书馆
考察的目的:在消化吸收了很多书本上的知识后,通过实地考察可以将理论转化为且身体会记忆深刻,并对自己此前做的设计有所反思。
一、烟台市图书馆
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烟台市芝罘区东部,于1998 年 9 月始迁至烟台市环山路 2 号的烟台图书馆是一座淡黄色对称式的现代建筑。环山路馆为图书馆新馆,老馆将成为儿童图书馆
向公众开放。烟台图书馆新馆于1998年9月28日正式开馆。新馆占地 27000平方米,主楼建筑面积 16500平方米,馆舍总面积 20000平方米。
烟台图书馆现有各学科、各门类的图书、报刊和现代出版物 150多万册(件),其中,古籍7 万余册,报纸合订本 5 万余册,杂志合订本 5万余册,视听资料30余万册。设有 24
个服务窗口,现有阅览座位 800 余个。另有 800平方米的多功能展厅,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图片展览。配有 6 路同步译音系统的 243 座的学术报告厅(烟台音乐厅),可承接型学术报告会及国内外音乐会。内部机构设置为 : 借阅部(含报刊室), 技术部,少儿部(烟台少年儿童图书馆), 采编部,研究辅导部,展览部,办公室 , 总务科。烟台图书馆新馆共九层,另地下有两层。图书馆的入口有无障碍坡道
顶部的桁架结构和弧形墙体形成对比,很有视觉效果,同时还可以支撑屋顶,大面积的侧窗利于采光。
地下一层有:
两边对称的多功能展览大厅,休闲读书区,报刊阅览室,小型仓库以及自习室,北边走廊有红线拦着,上写读者止步,里面应该是办公区域;地下二层是电子阅览室、自习室以及配电室。自习室采光较好,但地下长廊采光和通风都较弱,湿气较重。
在门厅左右各有两部楼梯可以直接通往地下一层多功能展览大厅。展览厅与各阅览室及自习室之间还有约50cm的高差。图书馆进大门便是一个高8m的门厅,门厅的采光基本为自然采光并安装有六排小灯,此门厅并非封闭式的,它与地下一层的多功能展览大厅相通,上空有网架支撑的玻璃天花板,因此多功能展览大厅也是基本靠的是天然的采光。门厅则相当于在多功能展览大厅上空架起一架室内与室外的连廊。往里面走是读者接待处、主题目录室、电子检索处,并有借书处、报刊阅览室、图书借阅室、外文借阅室等,并在主题目录室旁设一间贵宾室。一层的层高为各楼层最高,大概有5~6m左右的高度。
楼梯间的设计,地下的安全通道没有采光和通风,而作为公共建筑图书馆的楼梯设计不是很成功
二层以阅览查阅功能为主,设有报刊阅览室、外文阅览室、老年人阅览室、石景宜阅览室(残疾人阅览室)、图书借阅室、样本书查阅室、文献检索室(多为地方文献)、在地下一层北边走廊的对应位置也为办公空间。图书借阅室,柱网分布5x5m,有单柱贺双柱分布。南面大面积开窗,设有自习室,做得很人性化。
三层为图书借阅室、研究辅导部、信息咨询部、学生秘书处以及建筑工程公司阅览室。
四层是社会科学、美术、自然科学借阅部、样本书查阅室。
五层有语音室、网上阅览室、视听阅览室及技术部。在办公走廊的尽头有扇大窗,一来为良好的自然采光并有一种深邃的感觉,二来其取景甚是漂亮。
再上面几层是书画陈列室,基本不属于烟台图书馆的范畴,此处不做考察。
此次考察烟台图书馆的目的之一,是对图书馆的采光机制进行分析。
1、此前说过,进门的门厅与多功能展厅大面积采用自然采光,辅助一些小型吊顶装饰灯。整体大面积的玻璃吊顶使得休闲读书区格外明亮。
2、主要的接待厅、主题目录处、检索处的采光还是不错的;作为交通空间的楼梯及走廊的采光并不是很好,窗很小,甚至有些走廊没有自然采光。楼梯的窗可以开的再大一点,感 觉走在里面很冷清,很暗。
3、进到各阅览室及自习室中,所有的窗都开的很大并连成片,阅览室和自习室中整体通亮。
考察的目的之二,是对图书馆的柱网结构,书架间距和通风系统的研究。柱网的大小是5m*5m,上下对应;书架间距约为90cm,多使用双排书架,而只在个别样本书查阅室中使 用单排书架;通风系统出了使用自然通风外,还有统一的换气扇和中央空调等。
总体来说,烟台图书馆是一座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文献信息中心。
二、烟台大学逸夫图书馆
烟台大学现有两个图书馆,北馆建于1986年,1989年投入使用,建筑面积为14300平方米;逸夫馆建于2002年,2004年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此次我们考察的便是烟台大学图书馆新馆——逸夫图书馆。
烟台大学图书馆担负着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的文献信息中心和重要的学术机构。内设12个阅览室,1300个阅览座位,有8个书库,各阅览室还设有辅助书库。
馆藏印刷型文献总量达168万册,其中中文图书139万余册,外文图书5.5万余册,报刊合订本23万余册,每年订阅中外文报刊3000余种。这些书刊分别按学科类别、文献类型和使用要求分别收藏在图书馆的一楼到五楼。分别如下(共6层,但六层空置,并未作为公共空间用,只是有几间办公室。):
一楼有报告厅、多功能厅、文献采编部、报纸展阅区、验收室、电梯等。
楼梯和电梯分别设在过厅的两侧,有分散人流的作用。储物柜设在靠窗和电梯口的地方,方便学生使用。
二楼大厅东侧是中文书库,二楼北侧是中文社科图书阅览室。
三楼东侧有外文书库,三楼北侧是中文科技图书阅览室,三楼南侧有电子阅览室、教材阅览室。
图书馆的四楼收藏报纸、期刊等连续出版物。分中文报纸阅览室、中文现期期刊阅览室、中文过期期刊阅览室、中外文合订本期刊库、外文现期期刊阅览室。期刊库分为两层,一 层为中文期刊合订本,二层为外文期刊合订本。
五楼北侧是工具书阅览室,五楼南侧设有中文样本书阅览室和特藏阅览室。以上是对烟台大学图书馆的一般概况。下面从几个方面单独分析
结构,烟大图书馆逸夫馆并非一栋独立的建筑,而是与旁边的综合楼通过中间的连廊相连后对称的矗立在广场中央。大门是朝向东南方向的,并用钢架搭建出高达六层的巨大门厅,外镶
玻璃墙体,门厅与大厅接待有三级台阶的高差,并设计残疾人通道。一层中央是个大中庭——圆柱形的中空空间,上面有个玻璃穹顶——周围用四根直径900的结构柱支撑,四根柱
子间距均为6000,另一楼大厅还有15根边长为900见方的方柱子作为支撑,东西两柱之间宽度为5800,南北两柱间距为7800。烟台大学图书馆使用双排书架,两排书架之间间距为 1500(书架500,过道1000)。层高大约为4米,并有80厘米高的吊顶。
功能由于门厅的玻璃幕墙没做女儿墙,因此对门厅屋顶的排水就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将玻璃屋顶制造一个坡度,并设置多个排水收集口,用于收集雨水,然后流进室内的一根排水总管里,排除屋外。图书馆里对空气的要求也很高,由于不能过潮,因此他的换气做的也是相当充分,首先是一进门厅对面的墙上有个大的换气窗,一层的楼梯间也有同样的一个换气窗,然后是每间阅览室里都按有中央空气调节系统,用于保持室内恒温和换气。学校的人流量大,因此建筑师将双跑楼梯设计为6米宽——便于疏散学生——并加了一到十分厚重的平台梁做支撑。
建筑的防火也是很重要的,对于图书馆这种纸质书籍的地方防火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我们进行了防火感应喷头间距的测量,发现2.5米间距就有一个喷头,一个楼层有多个安全出口,用于紧急疏散使用。为了美观,设计中加入了多个中庭。整个建筑的南面是成阶梯状的中庭:一到六层为有玻璃顶篷的大的中庭并有景观花园;二到六层有个大的开敞空间,给人一种空寂的感觉;四到六层也有自己独立的中庭空间,并与前两个空间相互联系又互不干扰,只觉得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读书环境,一圈围绕在装饰性植物周围的沙发凳,亦有休闲读书区的功能。烟台大学逸夫图书馆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现代,大方,美观,分区明确。
第二篇:图书馆分析报告[范文]
江苏大学图书馆调研 总体概述:
江苏大学图书馆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江苏大学校园内,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从自然、文化、经济诸方面全方位引入生态学观念,旨在创造一个具有活力的、给人以良好空间体验和感受的独特的校园空间,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校园完美的规划给图书馆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园内南北斜向分布的两条连绵的山体以及南侧东西向城市河道(玉带河),规划积极保留、利用场地中的自然山体、水系,建立两条轴线:东西向教学轴、南北向生态轴。依托两条轴线作为校园各功能空间之间的“活动连系”,利用基地内连绵的山体与水系形成贯穿整个校园的景观脉络,通过与建筑空间的穿插融合、地形高差的灵活处理,形成自然与人文相互融合、规则与自由交替、形态尺度各异,带给来访者步移景异、难以忘怀的空间体验与感受。
外部环境:
江苏大学图书馆位于江苏大学校园整体布局的南部,靠近江苏大学的西门,交通较为方便,便于外界的镇江市民进入图书馆进行借阅;图书馆周围为江苏大学各学院的教学楼,便于各专业的同学进入图书馆学习。图书馆所处的位置既交通方便,并且没有外界的噪音干扰,相对来说比较安静,能给学生提供很好的学习环境。图书馆平面分析:
图书馆平面接近于矩形,共六层。平面的东北和中心位置分别设有楼梯,并在其边上设有电梯。在图书馆的中共设有两个大厅,从1层到6层都是中空的。这给读者带来了比较开阔的视野,使读者在读书疲劳的时候进行远眺,放松一下心情。
功能分析:
图书馆一楼设有:总服务台、新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公共检索区、文献服务区、培训中心、报告厅、研究包间、会议室。贵宾室、资源建设部、存包室。二楼设有:图书借阅、电子阅览、研究包间、研讨室、读者服务部办公室。三楼设有:图书借阅室、多媒体室、研究包间、研讨室、技术与后勤保障办公室。四楼设有:图书借阅室、教师研究生阅览、外文阅览室、研究包间、研讨室、研究生工作室。五楼设有:学术期刊阅览室、功课特色文献阅览、江大文库、研究包间、研讨室、研究生工作室。六楼设有:工具书阅览、古籍阅览、文化沙龙、研究包间、科技查新工作站、科技信息研究所、馆长室、书记室、副馆长室、办公室、党总支办公室。各个楼层功能分区明确,使用方便。
疏散流线分析:
流线分明,避免了交通上的干扰,又很好的做到了动静分离。
采光分析:
1.图书馆南侧采用大的玻璃幕墙,采光较好。2.图书馆顶部采用密封的玻璃幕墙,并通过两侧的中空大厅给整个图书馆带来较好的采光。
国外:明斯特市图书馆分析 总体概述:
明斯特市图书馆是最近几年来建造的最引人注目的和富有色彩的图书馆之一。它像珠宝一样的色泽鲜明,是形式和材料使人感到赏心悦目的表现。这座图书馆的选址位于这座历史的设防城市中心,那里大部分建筑物是战后重建的巴洛克式、哥特式和18、19世纪式建筑,它们沿用了中世纪的街道布局。那座1956年
建成的剧院是引人注目的现代派建筑中少数几个成功的例子之一。另外几个更加离群的现代派插入者在街区组成中留下几块空地,这座图书馆就建在其中的一块空地上。
这座建筑不像建起来的,却更像是被塞进去的。原有图书馆在街区正好是 “V”字形状,剩余的场地就很鸡肋。公共阅览大楼闭合了原有的形状,而书库像船一样挂下来,单是平面就张力十足。整个建筑像拼贴画一样丰富,融合进各种形态和材质,所有设计图纸都极具表现力,丝毫没有谦逊的姿态。
外部环境:
图书馆岔开的两个翼将一条名为比塞理加斯的步行街围在里面。这条街与兰贝尔蒂教堂在一条径直的轴线上。
总平面分析:
图书馆的板块状后翼将一个三角形街区封闭,另一翼是一个像一条船的楔形体,坐落在一个城市街区的周边上。(1)建筑分析:图书馆周围大部分是战后重建的巴洛克式、哥特式和18、19世纪式建筑,它们都是坡屋顶。作为现代风格建筑,为了与周围建筑群体更好的融合,将局部采用坡屋顶的形式,融于环境。
(2)景观分析:图书馆的设计尊重现有的建筑,将一条正对教堂的步行街留出来,既方便
人们去教堂,又使教堂有一个很好的观赏角度,步行街两侧的玻璃板条将一层暴露在外,使路上的行人看得见里面的景色。
(3)道路分析:图书馆岔开的两个翼将一条名为比塞里加斯的步行街围在里面,这条街与兰贝尔蒂教堂在一条径直的轴线上,该图书馆的设计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使人们走到建筑中来,在不知不觉中欣赏建筑。
功能分析:
按功能将图书馆分成三个区域:“远区”用来贮藏长期保存的藏品并且不让公众接近;“中区”是供出借书的图书馆,那是一个安静的,排列着成行书籍的圆弧的扇形部分;“近区”也就是供活动用的区域,它包含了所有直接交往的活动,有一个咖啡馆、展览场所和面朝入口的读书沙龙。被建筑师们描述成“信息超级市场”的近区,位于板块状建筑物的一层和二层天桥同中区相联结。儿童图书馆和声讯图书馆安排在地下层,它们占据这块唯一的这两个建筑物共有的空间。
流线分析:
流线分明,避免了交通上的干扰,又很好的做到了动静分离。
采光分析:
带坡度的、接合的黄铜包层覆盖临比塞理加斯街的内墙,并折而向上延伸到两座建筑物内部通道的顶上。在里面,光冲洗它的内侧后到达地面,在那面,玻璃板条将一层暴露在外,使路上的行人看得见里面的景色。大的窗户设在供阅读的区域,小得像书本的窗户设在封闭的书架区域。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开窗形式,有效地利用了自然光。不单是人们在阅读区看书能得到充足的光照,而且人们在书架找书籍中也能得到足够的照明。
材料及细部分析:
斜向柱子兼起结构和景观作用,使室内空间生动化。在内部空间的处理,严格按照几何规则生成,所呈现出的复杂性叫人难以描述,在这里所有的阅览室不是彼此分开的,而是通过跃层相联系。各种构件穿插其中,提供了丰富的地点元素,丰富内部空间。
建筑生动的颜色以及强烈的色彩对比,都赋予建筑特有个性
形式多变的内部空间与柱子完美结合。
设计案例:大连图使馆设计
整体外观评价:
AIA评审委员会认为:“设计动感,中央的漩涡空间是一个创造有趣社会空间的区域,建筑与城市联系紧密,图书馆的向心力使得其成为一个社区的邻里中心。”图书馆姿态不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景,创建了一系列起伏的院落景观,建筑形体从地面盘旋而起,探向苍穹,形成一个具有魄力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建筑外表皮是深灰的铜,随着时间的流逝,会产生美丽的铜锈。采用金属外表皮是为了对抗海洋气候的腐蚀。局部采用阳极氧化的合金铜,让建筑外表皮富有区别与层次。
内部细节分析
这座图书馆希望创造一个变化的空间环境,让参观者置身于一个独特的景观之中。建筑形在首层相互交织,创造了一系列庭院和波动起伏的地形——将建筑体量本身根植于基地之上,同时向空中汇集形成了一个大胆而醒目的城市地标。建筑室内外动静结合,视野良好,内部梯段式布局让空间联系紧密。建筑带有的零售功能会吸引更多人们到此。这里还有大型媒体中心供观众独立使用。
这个动感的建筑体中包括多种形式的空间,从庭院中的私密环境到动感而视野广阔的高塔。塔楼中有一系列内部空洞和平台空间,进一步强调了多种空间条件并有效的提供了内部联系。其中许多零售空间例如咖啡厅等将吸引更多参观者进入到图书馆。内部有一座大型媒体中心,下班之后还可以独立的提供其它功能并举办各项活动。媒体中心上方修建了一个小山丘,它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公共聚集空间和一个露天小剧场,人们还能在这个惬意的户外区域中观赏南面的海景。而位于塔楼顶部的咖啡厅能够360度尽览四周山水美景。建筑立面采用了深灰色铜板材料,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变成美丽的铜绿色。这种金属表皮将有效的抵抗由于海洋气候和恶劣天气导致的自然腐蚀。
总结:细节注意
(1)门厅应符合下列规定:
l 应根据管理和服务的需要设置验证、咨询、收发、寄存和监控等功能设施;多雨地区,其门厅内应有存放雨具的设备;严寒及寒冷地区,其门厅应有防风沙的门斗;
4门厅的使用面积可按每阅览座位0.05m2计算。
(2)寄存处应符合下列规定:位置应在读者出入口附近; 可按阅览座位的25%确定存物柜数量,每个存物柜占使用面积按0.15~0.20m2计算;
3寄存处的出入口宜与读者主出入口分开。
(3)陈列厅(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各类图书馆应有陈列空间。可根据规模、使用要求分别设置新书陈列厅(室)、专题陈列室或书刊图片展览处; 门厅、休息处、走廊兼作陈列空间时,不应影响交通组织和安全疏散;陈列室应采光均匀,防止阳光直射和眩光。
(4)公用和专用厕所宜分别设置。公共厕所卫生洁具按使用人数男女各半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l成人男厕按每60人设大便器一具,每30人设小便斗一具;
2成人女厕按每30人设大便器一具;
3儿童男厕按每50人设大便器一具,小便器两具;
4儿童女厕按每25人设大便器一具。
5洗手盆按每60人设一具;
6公用厕所内应设污水池一个;
7公用厕所中应设供残疾人使用的专门设施。
(5)基本书库的净高(包括开架阅览室的固定藏书区)宜不少于2.40m。但对于较大面积的开架阅览室的藏书区,考虑到总体空间尺度及采光、卫生、心理效果,其净高尺寸可另行确定。目前2.60m、4.20m也均有采用。有条件时,书库楼板应采用无梁楼盖,底板平整天突出构件(柱帽尽量缩小或无柱帽),是较理想的做法。凡板下有梁或设备管线通过时,梁底或设备管线最低表面(即最低坡高处)的局部净高不应小于2.30m。采用积层书架时,书库净高不得低于4.70m,目前生产的积层书架下层高2.40m,上层高2.15m,书架层板厚0.05m,装配简单,空间经济。
(6)为了便于库内工作人员提书、归书的方便,书库各楼层之间应设辅助楼梯。并分别对楼梯宽度与坡度规定了限值。所定限值与《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专用服务楼梯相一致。同时也符合《建筑设计资料集》所推荐的“适宜坡度”范围。本条还规定必须采取防滑措施,这对常年提书、归书上下奔走于书库各楼层之间的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个安全的保障。
(7)为馆内垂直运书,应设电动书梯或客货两用电梯。条件不具备者,也应设机械或半机械化的书斗或提升装置,四层及四层以上的提升设备宜不少于两台(载重不少于100kg)六层及六层以上的书库应设置专用电梯(载重500kg以上)。目前国内大量图书馆书库内使用的提升设备,主要是小书梯,但大都没有层面显示,这给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为此在设备订购时,应明确提出要求增设层面显示。
(8)提升设备的门一般都是向外开启,便于书刊进出,但竖井井壁在各层书库内的传递口洞底高度需根据各馆实际需要确定。如无电梯时,应考虑经常有新编目书刊用书车运送入库,必须采用与各层楼板取平的洞口底面和比书车略高的洞口上平,以便书车通行。如只考虑用书斗运载索书条及借还书刊上下,则水平传递口洞底应高于书库各阶层楼面0.90m(或略高于工作台的高度)为宜。
(9)阅览区域采光既要充足,又不宜过强,且要均匀,不产生光影和暗角。窗地比以不小于1/5为宜。平面布置中应争取阅览室有良好的朝向,为了防止阳光直射入室,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应尽量避免东西向开窗。从调查中得知各地新建馆阅览区的采光不是不够,而是开窗过多、过大。造成光线过强。特别是在夏天,为了使光线柔和一些,还需要普遍设置窗帘,或采用可调式百页遮光窗帘,兼作通风。如在建筑上设置固定遮阳板时则一要讲求实效,二要注重观瞻。
开架管理的专业阅览室,利用双面书架作为隔断把阅览空间分隔成若干凹室。如中间摆放一张1m宽的四人阅览桌时,两面除坐人阅览外,还应考虑一个读者通过所需要的间隔,总净宽不宜少于3.10m{即1.00m+(2×0.60m)+(2×0.45m)}。如中间安放双面六人阅览桌时,除考虑一个读者通过的间隔外,另外应有一个人站在书架前查书所需的间隔,总净宽不宜少于3.70m,即{3.10m十(2×0.30m)}。
凹室式布置所形成的小阅览空间,给人以安静、稳定的感觉,很受读者欢迎。但必须使每个凹室空间都能采光充足,通风流畅。如果采用高侧窗必致使人感到闭塞和郁闷。
4.3.4 阅览室设工作间的必要性:
第三篇:图书馆市场调研报告
市场调研报告
主题:图书馆的优与缺
一:前言
图书馆是学校灵魂的所在,是学校文化历史底蕴的体现,是学校师生文化素质、知识素养提升的重要培育地。大学生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其心理和意志成熟的重要时期。在大学生活中,学生除了课堂上知识的学习,图书馆也是学生自学的最好课堂,藏纳万千书籍的图书馆是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最佳场所之一。“书籍是改造人类灵魂的工具”,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优秀的典籍对人的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影响甚至是深入灵魂的。
二:调查目的通过这次图书馆的优点和缺点的调查,充分了解学校图书馆自身的优势,以及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扬长补短,完善学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为学校师生提供一个优越的学校环境。
三:调查内容:1.图书馆书籍种类及分类
2.图书馆的设施设备
3.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
4.图书馆的规章制度
5.图书馆的阅读环境
四: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于2012年11月—12月在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花源校区进行
1:抽样调查:调查容量为200人,从成职院大2学生中在旅游学院调查100人,在工房学院中调查100人,或者随机调查。
2:调查方法:先设计好问卷进行调查,然后采取询问法获得所需资料。
3:本次调查成立一个6人组,在晚上点到学生宿舍区进行调查,一些成员到旅游学生宿舍区进行调查,另一些成员到工房学生的宿舍区进行调查;另外,可以再图书馆门口和和校门口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为保证调查的质量,每位组员要有热情的责任心投入到本次调查工作中。如果在调查中遭到拒绝,必须另取样本进行访问。
五:分析和提交方式:
由组长将所有资料和问卷收集起来,将无效问卷移除,再将有效问卷和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把对图书馆的建设与意见综合起来制成文档形式。
六:调查进度安排:本次调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策划阶段、问卷设计修改半天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调查及访问2天
第三阶段:资料分析阶段
问卷整理及统计(数据)半天问卷分析及归纳半天 七:经费预算
八:附录:调查阶段具体安排
准备阶段11月8日:方案制定与问卷设计实施阶段
总结阶段
11月9日—10日:实行抽样调查 11月11日:整理问卷和分析统计 11月12日:撰写报告并汇报
第四篇:图书馆调研报告
图书馆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通过实地调研,主要把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主要特征及设计要素、功能分区原则,切身了解空间要素对于图书馆这类公共建筑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对空间的感知、流线组织、构思创意。
二、调研时间:2010年10月27日下午
三、调研人:邓友连
四、调研地点:吉安市新建图书馆
五、调研对象:吉安市新建图书馆的功能分区、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
六、调研方法:拍照记录,向具体使用者问询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利与弊,观察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并根据布局大致画出图书馆的平面图和分析图。
七、调研内容:在调研过程中有侧重的做了以下三方面的资料收集:
1、现代图书馆总体平面功能组合分析(主要指藏书、借阅、管理、公共空间以及室外空间五大类各部分功能要求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了解现代图书馆建筑的功能关系、流线组织。
2、现代图书馆的室内环境,主要指采光照明、通风、噪声控制等建筑物理中的环境控制;了解家具与人体活动尺寸的关系,同时简约了解使用者心里特点、行为规律与图书馆建筑的关系,更好的在设计中创造符合师生特点的环境空间。
3、现代图书馆外部空间设计,整体建筑与环境适应方式以及互动关系,内部空间的界定方式;图书馆造型设计以及建筑内外部材质选取和柱网分配。
八、调研发现:
1、吉安新建图书馆概况:吉安市新建图书馆的位于吉安市城南区,城南是开发新区,目前还不是吉安市中心地带。但市政府近年在加强城南的建设。新建图书馆周边建有市文化馆以及市体育馆等大型的公建。周边土地目前已经规划完毕。图书馆大门入口相应设计比较完善。四周为绿化区域,视野开阔,配套建设相应的绿地、喷泉、雕塑等花园式休闲设施,栽有高大的乔木,并配大片的草地。既清洁空气又减少噪音,给读者创造优美而安静的读书、学习、研究环境。新建图书馆的采光通风也设计的比较合理。主楼一层平面主要有报刊阅览室、儿童阅览室、报告厅、展览厅、大厅、总服务台、检索区、文印室以及采编室等业务用房。这一层主要有三个出入口。其中北面的入口与采编室直接相连,用于书籍的运送。主楼二层平面有外借书库、参考咨询室、电子阅览室、影音室等。主楼三层平面有古籍书库、样本书库、报刊资料室、地方志书库等。附楼有五层,一楼是培训室,二楼是培训教室和视听室,三楼有会议室、馆长室、办公室、接待室,四楼有采编部、研究辅导部、信息咨询部、计算机技术部,五楼是培训教室。(附以下相关图片)
2、重点分析:新建图书馆建筑正立面如下图由图上可以看出建筑为框架结构,厚重的墙体给人强烈的视觉冲突。中间红色柱矿建筑特别显眼,使整个建筑生动活泼起来。主楼与附楼连接采用了镂空连廊,形成虚实的结合与对比。个人认为这样的设计比较完善合理。图书馆侧立面也采用了少部分面积的玻璃幕墙通透性利于门厅以及两侧各个阅览室的通风采光。本人认为没有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是很好的,因为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会显得单调。主楼和附楼中间设有内部庭院,使得图书馆仿佛置身自然之中。本人认为这个设计很巧妙。图书馆的建筑形式设计也很巧妙,为了减缓柱形体量带来的厚重感,图书馆除了运用了虚实对比与结合的手法外,在柱形体量后还穿插了一些玻璃盒子,四面及顶部充分采光。在建筑内部形成光影的交换效果,这种手法对于建筑形式是有利的,不管是连廊还是通透的平台,都可以界定为灰空间,是引发人们驻足停留的场所。图书馆的流线组织很好,读者流线、书籍流线、服务流线互不穿插影响,书籍采编有单独的出入口。吉安市图书馆很符合人性化的设计。在主楼一楼你会发现墙上贴着有关庐陵的故事,体现着人文精神。图书馆建筑墙面少,空间大,选择合适的庐陵壁画,不但能改观室内立面效果,而且能起到启迪人们心灵的作用。为了营造安静的阅览空间,图书馆的每个阅览室室内墙面均贴有吸声材料,保证了读者的学习研究氛围。吉安市图书馆“以人为本”,考虑到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将无障碍设计做的很到位。其实,任何建筑都应从人的感受出发,强调为人而用。通过课外查阅资料,我对图书馆设计中人性化设计有了更深的认识:人性化设计狭义理解为适用的空能、宜人的空间、近人的尺度、舒适的环境、和谐的氛围等等。广义理解为对建筑全寿命、全范围的人文关怀。
九、我的认识————对人性化认识的具体化
1图书馆的外部环境设计主要指图书馆建筑物的外在造型及周围环境,现代图书馆建筑的外观造型整体风格应简洁流畅、庄重大方,色调应明快高雅,并且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体现出比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时代感。图书馆作为一个空间实体,其色彩、造型、样式、外观应区别与其他建筑物,应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与周围的环境(如道路、草坪、树木、雕塑、广场)相呼应,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共同体。图书馆建筑只有与四周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在人们欣赏它时,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才能把图书馆整体建筑的美烘托出来,才能作为一个整体而完整的展现出来。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第一印象,能为图书馆产生增值效应,有效的锁定读者的目光。
2图书馆内部环境设计包括采光、温度、色彩、绿化、噪音、空气质量、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馆内环境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心里。布局设计以有利于读者利用为原则。可以把咨询处安排在读者刚进入图书馆的门厅处,目录检索机应该设计在图书馆入口附近或阅览室、书库入口处。外借处要尽可能安排在一楼并远离阅览室,而电子阅览室和视听室应尽量安排在较高层等。此外还要考虑自习区和阅览区的设计。
3在进行书库、阅览室的环境设计时,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是:要将书库、阅览室规划成读者活动的场所,而不仅仅是陈列图书资料的地方。书库要有流畅的通道;利用率高的新书,应该有单独陈列的书库或书架,书架之间距离不宜太窄。避免压迫感;将书架的最上层和最底层空置或少摆图书,在中间的几层应尽量摆放图书,方便读者取阅。
4完善的导向系统。一个优秀的图书馆方位设计,应该能让读者感到对环境有控制的能力。图书馆布局一览表应在入口显眼处,路标随处可见,帮助读者弄清方位。联机书目录检索终端应遍布馆内,陈列各种宣传,介绍资料供读者免费取阅。
5图书馆室内色彩的选择应以稳定、柔和、淡雅为主。整个墙壁要以淡雅。明快的色调为主。可适当点缀色彩和谐的壁画、图片等。以体现图书馆的青春活力。
十、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图书馆室内室外互动较少,有明显的空间界定,虽然建筑内部有了庭院色彩,但使用者不能到达。
2部分空间被浪费,使用率不高
3绿化面积较少,即使加上内部中庭的绿化,与环境的契合不够。以上是本人的微薄观点。
70627029 邓友连
2010年11月2日
第五篇:图书馆调研报告
图书馆调研报告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最早的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据《在辞典中出现的“图书馆”》说,“图书馆”一词最初在日本的文献中出现是1877年的事;而最早在我国文献中出现,当推《教育世界》第62期中所刊出的一篇《拟设简便图书馆说》,时为1894年。中国最早的省级 图书馆为1904年创办的湖南图书馆。
一、基地分析
1、洛阳气候概况:洛阳市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表现出显著地季节性.大陆性多样性等特征。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天气少,春季干旱大风天气较多,夏季闷热雨多,秋季凉爽大风多。温度:夏季最热时42度,冬季最冷时零下10度。风向:常年以东南风为主,偶尔有西北风。
2、基地分析图
基地与西侧道路之间的落差为一米左右。基地南侧为教学区北侧为教学区与运动区东边为住宅区属于较安静区域。西侧为绿化区。北侧游泳馆应该是基地噪音的一个来源,应该保持他与建筑的距离。东北方为7号教学楼在特定的时间内会对基地造成很大的影响人流在上下课时还是相当多的。西侧绿化区应该是基地的一个很好取景点。同时也是主干道人流与图书馆的分隔带基地周边绿化区。可能存在一些比较有价值的古树,应该适当保留。
档案馆与老图书馆分开建造。主要是两层的高度。现在看起来很有历史的特色。老图书馆主要有图书馆与档案馆组合而成。中间部分也是通过院落来解决采光问题。由于二者层数与层高的不同,在空间关系上不是很整体,联系有点弱。
基地老图书馆入口色彩突出,但形体不是太突出。
3、对基地分析的总结:通过对基地周围环境的理解,从而能从更深层次理解建筑文脉。学会恰当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图书馆设计。调研目的:通过实地调研观察,把握图书馆的主要特征·建筑要素·功能分区。亲身了解图书馆这种公共建筑的空间体量,进一步加深对空间的总体认识,和对一些大尺度空间的具体把握。充分结合当时的地形,学会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体会功能分区与环境的协调性,体会场所精神。借鉴别人在处理不同功能房间层高组合的方式的手法。学习别人在处理图书馆不同人群流线的设计独到之处。在形体和立面表达上注重构造知识和材质的表达。
二、实地调研
洛阳理工学院西区图书馆
1、简介
洛阳理工学院图书馆是2007年在原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与洛阳大学图书馆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的,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全馆拥有馆舍3座,总建筑面积28000m2。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178万册,中外文期刊2100多种,电子图书95万册。
洛阳理工学院图书馆主馆设在西校区,是图书馆的文献采编中心、数据库建设中心、行政管理中心,东、北校区各设有一个分馆。主馆与分馆馆藏文献按学院各校区学科布局分布,对全校师生开放服务。图书馆下设办公室、采编部、流通部、期刊阅览部和技术部五个部门,在编职工64人。实行“大流通”、全开架和跨校区“通借通还”管理模式,开展全方位的读者服务。各阅览室和书库全部开架服务,并在主馆流通书库全部实行了“藏、借、阅”一体化服务。单独设立了读者服务窗口,还在主馆设立了文化长廊和休闲厅。
2、基地分析
如上校园规划图所示:可以看出学校主要出入口选择在学子街附近,并且图书馆处在学校的中轴线上,使人一进入学校就能看到图书馆。处于核心地位。图书馆所在位置的前方为一些高层住宅,大约15层左右。如大曌国际。虽然二者之间有160m的距离,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图书馆的核心位置。图书馆在学校内被一条圆形的湖水围绕,在一定程度上分隔了与北面操场的联系,减少了大量的噪音。配合湖旁的绿化带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达到动静分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突出学校图书馆主体建筑的中心位置。建筑依水而建,与水结合,在一定程度上给建筑赋予了灵性,建筑不在仅仅是“建筑”,与自然的意象结合,给人更多的感受是它的存在很和谐。
该图书馆整体基本为一个半圆弧,但是在布局上又是采用了那种非对称的形式。给人一种活泼 ·动态的感觉。在建筑的主入口前采用广场式,并且广场也是通过不同的高差,从而逐步抬高的做法,使空间序列很有层次,同时也很有纵深感。并且在广场的处理上也是采用扇形的做法,与建筑结合的很完美。并且建筑入口被抬高到二层的位置。通过直跑大楼梯与广场结合。1)在立面透视效果上很有气势,正好突出入口。2)在功能分区上很好地解决了书库与阅览室的关系,在流线上解决了读者与办公人员的交叉。主入口上的位置经过 的高差变化:经过实地测量如下:0.45m+0.96m+1.44m+1.44m+0.24m测得一楼办公走道的宽度:2.00m左右双跑楼梯的梯段宽:1.50m。窗台高度:0.90m,走廊栏杆高度:1.20m,一楼建筑层高:2.90m-3.00m。
3、平面功能分析
如图可知,该图书馆的布局分区还是相当合理的。在一层分布一些书库,采编室,文印,值班和一些纪念展厅。书库与书库之间通过楼梯分隔,同时也增加与上层阅览室之间的联系。总体布局上采用了6部疏散楼梯,在建筑防火规范上没有太大的问题。在一楼靠近陈列馆的位置设置了很艺术的楼梯,围绕一个棱柱形的物体来回盘旋上升,很有造型特色。二层与一层的布局差不多,主要是书库与图书馆办公之间的组合。馆长及领导办公设置在二层角落。现刊报纸室设置在三层。原因可能是因为由于一楼陈列馆的存在,同时书库的面积不够所致。缺点:位置过偏不方便人们阅读,容易对阅览室造成噪音。电子阅览室在这一层,同时与一些阅览室通过楼梯间,大厅,相隔,同时又通过外廊连接。可能是为了做造型外廊消失,同时给内部阅览室的采光带来很大的帮助。学术报告厅设置在5楼。
外廊设置大约有4m。靠近内墙布置桌椅。便于学生学习。光线良好,通风不错。不足:外廊过宽给内部阅览室造成光线昏暗。4.立面分析
采用竖向的线条来将曲面分隔。使形体看起来更高大。竖向线条的粗细,长短来组合,使立面看起来丰富有色。通过线条间的疏密,粗细来体现层次。注重虚实结合。在设计的时候,注重沿着建筑的趋势开窗体量分析通过基本形体的切割。通过一些体量的穿插。衔接部位处理的还不错。
5、材质分析
一层部分墙体采用粗糙的毛石,有一种粗壮质感。二到四层正面采用水泥混凝土的材料,给人一种纤细挺拔的感觉。建筑的大多部分采用淡红色的墙体与玻璃的组合。
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1、简介
新区图书馆由主楼、副楼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其中主楼地上5层,地下1层。它是河南科技大学和市政府共建项目,是目前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图书馆,配有盲人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善本文献藏阅书库、样本图书藏阅书库、多媒体中心、少儿活动庭院等多种现代化图书馆设施。
2、基地分析
洛阳新区图书馆位于河南科技大学开元校区,北临开元大道,总占地约110亩。建筑主入口面临开元大道,同时距离开元大道有110m左右。中间通过绿化带,广场做一定的分隔。起到隔离噪音的作用。坐落在学校正大门的旁边。成为学校标志物的一部分。选在这还有的原因是便于与外界交流。建筑入口处也采用了水系。由于该建筑主入口不是在主干道上,因此设计者采用了三种方式来引导。1水系,2广场,3大型楼梯。图书馆的北面距离文科教学楼很近。旁边的多功能演播厅。目前存在的现象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图书馆主要针对的对象。应该在这个入口旁设计一定的自行车停车位。
3、平面分析
1层 二层 一层由于学校图书馆面积比较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多种功能。从图中可知一些学院也设在此层。基藏书库有2个设在偏东位置,一个特藏书库。2层主要服务大厅设在二楼,通过大型的楼梯抬高到二层,处理手法不错,分隔不同的人群流线。各阅览室通过庭院围绕大厅设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空间组织上的问题。报刊设在2层。各阅览室围绕中庭院布置,解决采光,通风问题。在最东边布置一些学校团委办公的地方。较偏僻,从而避免流线干扰。主要一些不是人常去的阅览室设置在这。同时还有学校校史馆5层主要是电子阅览室,学术报告厅录播室等和一些学院的教室。他们之间的流线还是很清晰。
在一些宽敞的走道上布置桌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4、立面分析
立面上采用横向的线条来划分竖向的线条。一层采用大的竖线条来划分横线条。之间采用大面积的窗。看起来虚实结合。层次分明。往上都是竖向浓密来形成一个面状。同时更能强调横向线的流畅。四个立面采用的元素都是一样的。看起来整体感很强。南立面并且在这个入口处采用木质的地板来做成一个弧形的平台。应该有强调的作用。
5、体量分析
形体不是很复杂。通过基本形体的切割,划分。产生与功能协调的空间组合形式。通过2个院落来满足周围房间的采光。通过形体间的虚实对比,有时更能有强调的作用。局部细节的处理采用由低到高逐层递加的外伸。层次感强。
6、材质分析
建筑立面基本上都是采用石材与玻璃的结合。既有一定的庄重感。在色彩上采用浅灰色的大理石面砖。虽然体型庞大,但看起来很轻盈。玻璃采用淡蓝色。为营造庄重而不厚重的感觉。
总结:通过对这两个实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图书馆建筑的功能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解。在形体造型方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对场地的理解也有一定的收获。吸取它的优点,从而对我们接下来的设计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基地分析
基地分析
1、洛阳气候概况:洛阳市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表现出显著地季节性.大陆性多样性等特征。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天气少,春季干旱大风天气较多,夏季闷热雨多,秋季凉爽大风多。温度:夏季最热时42度,冬季最冷时零下10度。风向:常年以东南风为主,偶尔有西北风。
2、基地分析图
基地与西侧道路之间的落差为一米左右。基地南侧为教学区北侧为教学区与运动区东边为住宅区属于较安静区域。西侧为绿化区。北侧游泳馆应该是基地噪音的一个来源,应该保持他与建筑的距离。东北方为7号教学楼在特定的时间内会对基地造成很大的影响人流在上下课时还是相当多的。西侧绿化区应该是基地的一个很好取景点。同时也是主干道人流与图书馆的分隔带基地周边绿化区。可能存在一些比较有价值的古树,应该适当保留。
档案馆与老图书馆分开建造。主要是两层的高度。现在看起来很有历史的特色。老图书馆主要有图书馆与档案馆组合而成。中间部分也是通过院落来解决采光问题。由于二者层数与层高的不同,在空间关系上不是很整体,联系有点弱。
基地老图书馆入口色彩突出,但形体不是太突出。
3、对基地分析的总结:通过对基地周围环境的理解,从而能从更深层次理解建筑文脉。学会恰当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图书馆设计。调研目的:通过实地调研观察,把握图书馆的主要特征·建筑要素·功能分区。亲身了解图书馆这种公共建筑的空间体量,进一步加深对空间的总体认识,和对一些大尺度空间的具体把握。充分结合当时的地形,学会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体会功能分区与环境的协调性,体会场所精神。借鉴别人在处理不同功能房间层高组合的方式的手法。学习别人在处理图书馆不同人群流线的设计独到之处。在形体和立面表达上注重构造知识和材质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