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思想概论(大学复习资料)
1.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于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中,首次提出了毛泽东思想。2.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4.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
答:①萌芽时期:1921~1927中共创建和中国国民革命时期。
②初步形成时期:1927~1935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③成熟阶段:19235~1945土地革命后期到抗日战争时期
成熟标志是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
④继续发展时期:1945。6以后,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以后。5.为什么说毛思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答:①毛泽东思想是以马列主义的理论于中国革命的时间相统一的思想。
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型。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④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实现了马主中国化这一极其艰难的事业
⑤毛泽东思想乃是发展着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主,是中国人民完整的建国理论。6.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思想体系的内容 答:①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②关于社主革命和社主建设
③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 ④关于政策和策略
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⑥关于党的建设
7.怎样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简答)
答:①要完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②要紧密结合革命和建设实践去理解&运用毛泽东思想。③要把学习研究的重点放在毛泽东思想所具有的中国特色上,放在对马主的发展贡献上④要重点研究集体智慧的结晶。
8.毛思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简答/辨析)答: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和党领导的领导核心而活动,他的言行和著作主要反映了领导集体的意见和决定,也集中总结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体现,毛泽东个人也有错误的思想和论断,但这些都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围,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
9.为生么必须把毛思的科学体系同他晚年的错误区别开?
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但在后期先是出现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等错误,之后导致在文化大革命中违背了一贯主张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而错误的从马列著作中为其左倾观点找理论依据,误认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必须的,是保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的需要,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同他一贯坚持的科学的毛泽东思想也是背道而驰的,所以说必须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与他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10.怎样理解马列主义,毛思,邓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答:马列毛,都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会主义历史进程的认识成果,虽然它们创立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于不同的时代,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从本质上看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a:它们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集中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b:它们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是基本观点c:它们再思想方法上也是一致的,是科学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11.近代中国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书35,笔记2章?)问
答: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
②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③皇帝虽被推翻,但中国仍实行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
④中国虽然保持独立的形式,但实际上已经丧失了独立主权。
⑤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统治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⑥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1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14.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和性质?
答:两大任务-民族革命任务是对外推翻帝主的统治和压迫,使中国成为一个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主革命任务是对内推翻封主的统治和压迫,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走现代化道路。
性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15.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开端。
中国旧式的资阶民主革命发展成为新式的资阶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实现。
16.1927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和客观要求。17.最低纲领问题
答: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中共在民族民主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是:消除内乱
打倒军阀 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主压迫 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 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从此中共既有长远奋斗的最高纲领又有当前阶段的基本纲领既 最低纲领。中共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8.民主主义革命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答:两步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是推翻帝主和封势的压迫,在中国建立一个无阶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主社会。但这两个革命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关系:1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2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A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环境,以不允许中国走欧美资产阶级所走过的老路,不允许建立资本主义,因为这不仅被资产阶级国家所不允许,也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国家所允许。B中国民主革命也有了无产阶级作为领导,在其发展过程中就必然积累许多社会主义经验。C惟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巩固民主革命的成果,彻底的解放和极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终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正是以上三方面的含义,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
1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答:①它有了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通过它的政党来领导。
②它有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建的明确的奋斗目标。
③它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革命的力量,实行革命的大联合。
④它有了新的前途: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⑤它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主指导思想。
⑥它有了新的范畴:十月革命后是无阶革命范畴。÷
20.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阶革命范畴?
答:①因为当时的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不是反对一般的资产阶级;是一般的保护私有财产,而不是废除私有财产。虽有能引导中国向社会主义发展,但长时期内仍会使资本主义获得适当的发展。②从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来看:它的基本内容是土地制度的革命,是要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不仅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而且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它并没有超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范围,所以只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而非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目标的无产阶级革命。③从反帝的民主革命来看:它是争取民族统一和独立,在历史上争取民族统一和独立是资产阶级要完成的任务。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
答: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们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这条总路线,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权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主革命的学说。
2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
答: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们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这条总路线,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权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主革命的学说。
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人民大众):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主义的动力,起决定作用。
24.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填、选)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6.中国革命为什么由无阶领导?(领导权问题)答:1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担负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它已经历史的落在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这是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特点和优越性所决定的:a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所以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这种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在世界各国中是少见的。b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相当集中.c中国无产阶级同农民有一种天然联系。
27.怎样实现无阶领导权?
答:1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必须通过自己的政党才能实现,要加强的党的自身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前提。要广泛深入的发动农民和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是解决中国革命领导权的中心的问题和根本保证。
A 无产阶级自身必须组织起坚强的力量。
B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应为改善工人生活状况、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而奋斗。C 无产阶级必须要用本阶级的纲领、思想、政策及其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来影响教育农民,使他们成为自觉的革命者。正确认识中国的资产阶级,并在与资产阶级建立的统一战线中争夺领导权。4 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28.无阶通过其政党实现领导权的基本条件和途径? 答:方面①根据历史的发展展行程提出基本的政治口号,并在每个发展阶段和每一重大事迹中提出相应的动员口号,使群众明确斗争目标。②围绕这个目标行动起来,别是共产党要以自已无限的积极性和忠诚成为实现这个目标的模范③在不失掉确定的政治目标的原则上与同盟者建立适当的关系并巩固和发展这个同盟④共产党自身的队伍要发展并保证思想的统一性和纪律的严格性。29.中国的资阶分为两类:1官僚资产阶级2民族资产阶级 30.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1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因而具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2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容易发生动摇,向敌人妥协。30.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答: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两方面。
国体问题: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家组织形式,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分级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政体问题:是指一定的社会经济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过渡性质的不可移异的
31.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将建立新心中主义经济体制的三项措施明确概括为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2.没收官倒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具有双重革命的性质?:
1.反官僚资本就是反买办资本,是民主革命性质
2.反官僚资本就是反大资产阶级,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33.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纲领?
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4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在中国的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
35.人民战争的含义: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斗争。
36.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37人民军队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军队的宗旨问题就是建军的方向问题,是人民军队阶段本质的反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通过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实现。38.民军队的三大任务:打仗、生产、做群众工作。39.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党指挥枪
40.党对人民军队实现领导的根本途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
思想领导:是对军队进行人民军队性质和宗旨的教育,用革命的思想武装广大指挥站员。政治领导:是党对军队实施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
组织领导:是在军队中建立党的组织,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41.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原则。42.党的思想建设的有效形式:整风运动。
43.党的理论建设的根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44.党的理论建设成熟的标志:毛泽东思想形成并在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5.党的组织建设的根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46.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正确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47.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48.十大军事原则出自《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49.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行正确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50.党的作风:集中体现着党的形象。
包括,党的工作作风,党的生活作风。
思想作风:主要指党员的思想风貌,尤其是学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作风。
工作作风:是指党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风格,主要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以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生活作风:党员干部在生活方面的作风和风气,艰苦朴素,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49.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能性: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重要策略,在中国革命中建立统一战线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A这是由于中国反革命势力异常强大决定的。
B这是由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特点决定的(两头小、中间小)。C这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艰巨性决定的。在中国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完全可能的。
A我国原是一个半 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处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的深重灾难之中,而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
B中国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不仅占了大多数,而且有强烈的革命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基本依靠力量。C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双重性的。D中国的大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历来都是中国革命对象,但是特殊时期可以参加我们的革命。
50.两个联盟及其关系?
答;①劳动群众之间的联盟,即无产阶级同农民(贫雇农、中农)和城市小
资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的联盟;②劳动者和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及其他非劳动群众的联盟,是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联盟,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中不是主体,但也是必不可少的。
关系: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使其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力量,同时尽量扩大无产阶级同非劳动者的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发挥两个联盟的互相促进作用。
5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 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
52为什么坚持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74 答;
53.实现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的条件: 要制定正确的纲领,作为全国人民行动的一致目标。要对同盟者进行政治教育,在政治上要把同盟者提高到当前革命纲领的水平。3 要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进行斗争。4 要照顾同盟者,至少不损坏其利益。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54.什么是“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针对资产阶级的特点,无产阶级必须坚持政治上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所谓联合,就是不拒绝与其建立统一战线,并尽可能保持这个统一战线。所谓斗争,就是在同资产阶级联合时,坚持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和平”的“不流血”的斗争;而在被迫同资产阶级分裂式,就转变为武装斗争。
55.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①发展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力量。
②争取中间势力: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争取中间势力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我们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我们要对顽固派进行坚决的斗争并一步步取得胜利。③孤立顽固势力:就是孤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势力。56.什么是“有理,有利,有节”?
答:第一是自卫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第二是胜利原则。不斗则已,斗则必胜,不打无把握之仗。第三是休战原则。掌握时机适可而止。57.坚持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答:①坚持无阶的领导权是发展统一战线的根本保障。
②以巩固的工农联盟为基础不断扩大统一战线,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 ③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方针策略和原则是巩固发展统战的重要条件。58.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笔记 答:是同资阶的关系问题。
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两部分。对两种不同的资产阶级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态度: 首先,因为中国的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所以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革命性,是能够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因此无产阶级在一定时期内,应该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并尽可能保持统一战线。但同时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上具有软弱妥协性,所以在联合的同时不能完全放弃斗争。
其次,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历来都是革命的对象,但一定情况下也有可能加入到统一战线中。
总之,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这些特点,无产阶级必须坚持在政治上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所谓联合,就是不拒绝与其建立统一战线,并尽可能保持这个统一战线。
所谓斗争,就是在同资产阶级联合时,坚持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和平”的“不流血”的斗争;而在被迫同资产阶级分裂式,就转变为武装斗争。要善于通过斗争达到团结,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同时要避免左倾的关门主义错误倾向和右倾的放弃领导权的错误倾向。51.什么是“三结合”? 人民战争的武装力量实行“三结合”的体制: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行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与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
59.建立根据地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
答:①建立武装部队(是最基本的一条)②使用武装部队并配合民众去战胜敌人,只有通过一定的军事,胜利才能使游击区变成根据地。③使用一切力量去发动群众,组织和武装群众并建立民众的革命政权。
60党的理论建设的基本内容?
答:①确立马主理论的指导地位。②确立正确对待马主的态度和风气,即正确的学风,即确立一条把马主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路线。③形成马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成果,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61.什么是民主集中制? 答: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它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调动全体党员积极性,实现党在思想上组织上一致的重要保证。
集中: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民主集中制要求: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贯彻民主集中制就要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的纪律。6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关系? 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关系:①党是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领导者,党的领导是统战和武斗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②统战和武斗对党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③统战和武斗的关系也是密切的。
63.建立人民军队的组织体系是什么?
答:1 建立党中央统一领导下的中央军事委员会作为全军领导的最高组织层次; 在军队中建立各级党组织; 3 建立各级党代表制度。
64为什么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这是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2 这是由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性决定的。3 这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决定的。
65.为什么说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人民军队的主要来源; 中国的武装斗争主要是中国领导下的长期的农村游击战争。
66.人民战争的内容:基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取得人民群众支持的战争。
基本特征:1 战争分为正义和非正义; 中国人民战争是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战争; 3 人民战争武装力量实行三结合的体制; 中国人民战争是以游击战争为主要形式的战争; 5 人民战争高度重视根据地建设。
67.人民军队内部的三大民主制度: 政治民主:就是实行官兵在政治上的一律平等,士兵有权对长官提出批评和建议; 2 经济民主:就是士兵选出的代表有其协助连队首长管理连队的给养和伙食,实行经济公开; 军事民主:练兵时实行官兵互教,作战时发动士兵群众讨论如何完成战斗任务。68.党的建设的有利条件:1 党建有一个好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 党建有一个好的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 党建有一个革命成功的执政党作榜样:俄国布尔什维克党; 4 党建有好的建党学说:以毛泽东为代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
69.党建的特殊困难: 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2 党的理论准备不足。封建主义的影响比较严重。70.执政党建设面临新考验: 党的中心任务发生了变化,要求党必须学习新的本领,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2 党在执政以后,应该正确对待权力问题,主张拒腐防变的能力。71.为什么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建的首位? 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矛盾、工作的中心在农村)。2 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内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3 加强党的建设有助于推动党的其他方面建设。72.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途径: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武装全党。
2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必须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反对各种自由主义的思想。
3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必须提高党员的质量,使党员不但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以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73.党的思想建设的有效形式是整风运动
74.党的理论建设的基本内容: 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确立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风气,即正确的学风,即确立一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路线。形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成功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75.党的组织建设: 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这是根本原则。2 反对宗派主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3 干部问题是党的组织建设的核心问题。
76.如何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的历史经验)1 执政党必须增强执政意识,巩固执政地位。2 执政党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主要任务。3 执政党要坚决防止和反对腐败。执政党必须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执政党必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6 执政党必须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77.“八七”会议做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78.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原因:一方面,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造成了帝国主义和国内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支持下的各派军阀之间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战争,革命力量可以充分利用军阀间的矛盾乃至战争,建立和发展农村根据地的红色政权。条件:A 客观条件:1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 良好的群众基础。3 继续发展的革命形势。
B 主观条件:1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2 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79.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含义和关系?
答: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和以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建设为依托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三者的关系:三者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不可侵害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三位一体。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革命武装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前提,也是其主要的斗争形式;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依托 80.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依据: 可能性: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经受国民革命的洗礼;
C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D存在具备相当实力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 E有坚强有力的无产阶级的领导; 必然性:A从社会性质来看,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因此在革命的主要形式上中国革命不是查更年期的合法斗争,必须是长期的武装斗争。B从革命性质来看,中国民主革命是以是以农民为主力军的农民革命,因此在革命的主要内容上中国革命应该是深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
C从革命形势来看,长时期敌强我弱且反革命势力集中在城市,因此在革命的工作重心上,中国的革命应该以农村为中心,深入农村进行根据地建设
81.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是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没有任何别的路可走。农村包围城市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得出来的,充分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突破前人,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3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和实践,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通行行色色教条主义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顽强精神。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的深入调查和中国国情科学把握。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和实践,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树立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自己的路的榜样。
82.为什么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答:毛泽东先后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这主要是:1 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冲决了几千年专制制度的基础,从根本上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不仅农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而且引起了中国社会的极大震动。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农民运动的坚强领导,放手发动农民群众,组织和武装农民群众。农民阶级又可分成富农、中农、贫农、雇农等不同阶层。
毛泽东又多次论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其基本点是:
1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是农民给予的。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革命士兵实质上是穿上军队的农民。人民军队离开了农民,人民战争离开了农民,都将一事无成。3 农民生活的农村,是革命发展的战略阵地。
83.土地改革的路线方针政策? 答: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方针政策: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的湘赣边界特委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其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或分配给农民耕种,或由苏维埃政府组织农场耕种;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分配土地的办法是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特殊地方可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者比不能劳动者多分一份土地。
1929年4月,毛泽东领导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②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减租减息”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初期土地改革:1947年10月,中共中央颂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毛强调,在土地改革中,必须注意两条基本原则:1 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这是土地改革的最基本的任务;2 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③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初期土地改革:1947年10月,中共中央颂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毛强调,在土地改革中,必须注意两条基本原则:1 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这是土地改革的最基本的任务;2 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84.解放战争新中初时期,在土地改革中,必须注意两基本原则:1,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这是土地改革最基本的任务;2必须坚决的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85.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党在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它规定了党在农村中的阶级路线,即依靠贫农,团结中农;规定了土地改革的斗争目标,即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规定了各个解放区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步骤地、有分别地开展土地改革工作;规定了检验土地改革工作的惟一标准,即发展农业生产。86.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87.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88.1948年12月30日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毛泽东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89.工农民主专政政权的特点? 答:1 它是复兴中国的前提。它符合当时的阶级关系和革命阵营新变动的客观实际。3 它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4 它是新型的人民政权,这个政权与控制着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国民党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处于对立地位。90.什么是“三三制”原则?
答:即在这个政权中,共产党人、非党进步分子、中间派别各占三分之一。
91.为什么说毛泽东关于抗日根据地统一战线正确的理论和政策是科学的和正确的? 它坚持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中的领导权。2 它坚持了工农联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中的基础作用。3 它具有极大的广泛性,把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阶级、阶层和人士都动员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统一战线中来了。明确了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对象是城市买办阶级渔村豪绅阶级中充当汉奸以及继续进行反共活动的分子,除此以外的人们,都和工人、农民有一样同等的人权、财权、选举权和言论、集会、结社、思想、信仰的自由权。
92.为什么说资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破产原因)帝国主义不容许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不容许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3 国民党统治集团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力图坚持其***,不容许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对中国民主势力一直进行疯狂镇压和摧残。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也决定其不能实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5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最广大的工农大众,也不容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93.人民民主专政中民主与专政的辨证关系: 答: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是密不可分的。人民民主专政之所以要把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结合起来,不仅是由于对人民必须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而且也是由于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对人民实行民主是对敌人实行专政的需要,对敌人实行专政也是人民实行民主的需要。94.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从领导力量来看,毛泽东提出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与马克思、恩格斯所主张的无产阶级专政实际上是指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一致的。从工农联盟来到,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保证无产阶级领导地位,同时建立起工人与农民的联盟,与毛泽东主张的在农民占多数的中国必须建立工农联盟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一致。从民主与专政的结合来看,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中,专政同民主是相辅相成、统一而不可分割的。4 从历史使命和主要任务看,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都是为了保卫无产阶级的政权,发展社会生产力,最后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5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95.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要对人民实行民主这是基本内容,是国家政权阶级本质的体现。“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2 人民民主专政的另一方面是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3 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是密不可分的。96.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答:1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把民族资产阶级列入人民的范畴,而不作为专政的对象。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3 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和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 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在解决民族问题上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97.中国的多党合作的特点:
答:1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2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社会主义。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3 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4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各民主党派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98.建国初期的五种主要的经济成分:A国营经济,这是社会主义性质的;B合作社经济,这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C私人资本主义;D个体经济;E国家和私人资本各自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99.建国初期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1949年—1952年,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 1952年—1956年底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1956年后,是人民对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0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答:1953年12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拟定、经毛泽东修改和中共中央批准的文集《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总路线主要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0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思想?
答:1 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是革命性质转变的标志。总路线不但在国家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方面提出了符合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客观规律,而且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方面,也提出了反映出了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思路,即把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的结合起来,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展。3 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三大任务,就是要扩大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合作社社员的集体所有制,把农民和手工业者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个体私有制改造为合作社社员的集体所有制,把以剥削工人阶级的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全民所有制,在我国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此奠定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制度的基础。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出,从1953年起用15年或更长的时间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02.社会主义改造成功经验: 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趁热打铁,及时的引导贫苦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实行正确的方针原则和方法,采取逐步过渡的方法;依靠贫下中农、中立富农的正确阶级路线。2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经验:严格区分民族资本和官僚资本的界限,对民族资本采用利用、限制、改造,实行和平赎买,避免了暴力和流血冲突,从而使我国和平实现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创造了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和步骤,采取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过渡形式;实行对企业的改造,与对资本家个人改造相结合的方针,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构想。103.什么是“四马分肥”?
答:国家对资本家的赎买形式是四马分肥:即在企业利润分配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30%,资本家红利占20.5%,大体为四分之一。104.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
答:国家在私营企业中加入公股,由国家派人深入,使社会主义经济进入到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是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相联系的受工人监督的社会主义经济。105.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有哪些?
答:低级形式:工业方面(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商业方面(经销代销)
高级形式:各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06.农业社主改造(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答:必要性:1 农业合作化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实行农业合作化也是巩固工农联盟的需要,可能性:A国际、国内革命具有有利条件。
B农民中蕴藏着一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极大的积极性。C党有能力领导好农业合作化。
107.农业合作化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是把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2 是坚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的方针。3 是坚持自愿互利原则,反对强迫命令。采取循序渐进的“三步走”的步骤。第一步按自愿、互利的原则,号召农民组织带有某些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几户或十几户的农业互助组;第二步,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组织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小型的戴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合作社;第三步在初级社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大型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5 是加强党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领导。是要正确把握党在合作化时期的农村阶级政策
109.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试论述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A 本着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把农民引导到社会主义道路上来,中国农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革命的主力军,对农民不能采取剥夺的办法,只能采取引导说服教育,使农民自愿走合作化道路。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形式为带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到建立半社会主义的初级社,再到完全社会主义的高级社;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形式为手工业生产小组,到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到手工业生产社,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C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经过了计划定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四马分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定息)等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过渡。D 正确掌握农村阶级政策。
E 区别对待中国资产阶级,民族资本家改造与企业改造结合起来 110.农业和手工业改造的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111.名词解释《论十大关系 》?
答: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我国社主建设必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主事业服务”。①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②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④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⑤中央和地方的关系⑥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⑦党和非党的关系⑧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⑨是非关系⑩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112.八大指出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的矛盾。
113.1954年9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构想。
114.四个现代化?是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
115.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要实行“二步走”的战略步骤: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115.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论述?
答: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毛泽东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也有又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我们必须按照具体的情况,具体解决这些矛盾即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使矛盾不断得到解决。
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人民内部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敌我我矛盾主要是分清敌我的问题,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也就是“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解决
3.还提出了一系列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方针、新政策,如在经济方面实行统筹安排和兼顾国家的,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在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不久,毛泽东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视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或“总题目”。
116.毛泽东提出的工业化道路思想的基本内容?
答:首先遇到的是如何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A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首先阐述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B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
C1956年5月中央会议上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要既反保守又犯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主张作为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117.什么是“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答:A 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验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这个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验的补充;
B在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是按照计划生产,但同时有一部分产品是按照市场的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计划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
C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但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这种自由市场是在国家领导之下,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118.什么是“两参一改三结合” 答:鞍钢的新的企业管理制度,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三结合。11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答: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体现了国家权力的统一,又体现了国家机关之间的分工和配合。3 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使民主与集体辩证的统一起来,有效地行使职权,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处理国家重大问题和地方重大事项。120.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2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置自治机关。
12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由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实现各民族的平等;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个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123.判断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言论和行动的是非的六条标准: 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 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3 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 4 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制度; 5 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 6 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国际团结,而不是有损于这些团结。
在这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两条。127.什么是“一纲四目”政策? 答:“一纲”即只要台湾回归祖国,其他一切问题悉尊台湾领导人意见妥善处理。“四目”是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由台湾领导人全权处理;台湾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等待条件成熟并尊重台湾领导人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128.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129.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来北京参加谈判的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30.1974年2月,毛提出的三个世界的划分标准:苏联和美国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非洲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131.毛泽东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视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32.中共中中共中央作出了“暂时不动香港”的“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战略决策。央作出了“暂时不动香港”的“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战略决策。
13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134.填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
革命与建设的根本立足点:独立自主。
135.1930,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首次提出思想路线。136.1937,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在这两篇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形成的标志性著作,以及1941年-1943年毛泽东在延安发表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等论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137.什么是“实事求是”?
答: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著名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全面阐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138.“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答:1 实事求是思想的第一项基本要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者“原则”出发。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第二个基本要求,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科学原理的两个方面,他们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不可分割。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第三项基本要求,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39.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40.1929年,毛泽东在由他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首次使用了“群众路线”的概念。
141.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答: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内容:1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点。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就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毛将其具体化为一般与个别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142.为什么说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 所谓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首先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点。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一切依靠群众,是因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人民群众是改造客观世界实践的主体,是世界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智慧和力量都来源于中国人民的斗争实践。
其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就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总之,群众路线不仅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又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 141,142。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党的政治路线:是党在一定时期领导人民群众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纲领、方针和政策的总和。
党的组织路线:是一定时期为保证党的政治路线得以实现而制定的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总和。
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是实现政治路线的组织保证。党的组织路线的根本原则就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的实质就是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143.如何理解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建设的基本点?
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也需要各国无产阶级发扬国际主义的精神,互相支持,互相援助。所以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从中国自身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前进道路。144.如何理解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决不是闭关锁国,应当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向外国开放和学习的关系。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
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
A.新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三民主义
D.邓小平理论
(B)
2.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是在中共召开的
A.二大
B.四大
C.六届六中全会
D.七大
(C)
3.毛泽东第一次以比较完备的形式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的思想原则是在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新民主主义论》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4.1941年3月,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次使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概念的理论工作者是
A. 刘少奇
B 张如心
C 邓小平
D 陈毅
(B)
5.1943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的是
A. 刘少奇
B朱德
C 张如心
D王稼祥
(D)
6.将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中共九大
D 中共十大
(A)
7.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是 A. 三民主义
B. 儒家学说
C. 马克思列宁主义
D. 空想社会主义
(C)
8.毛泽东思想的主要部分是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即: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C.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D. 党的建设理论
(A)
9.指导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是毛泽东的 A. 新民主主义理论
B.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C.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D.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C)
10.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就是要把握毛泽东思想的
A. 革命性
B 独创性
C 科学性
D 整体性
(D)11.下列著作中,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的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反对本本主义》
(D)
1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周恩来
D. 朱德
(A)
13.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是
A 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B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C 建立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D 建立了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
(A)
14.明确阐述毛泽东思想科学涵义的重要文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指示》 D.《中共中央关于当前新闻宣传方针的决定》(B)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是
A.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的总结
(A B C)
2.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A. 科学性 B. 独创性 C. 完美性
D. 完整性
(A B D)
3.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有: A. 马克思列宁主义 B. 中国历代思想和文化的优秀遗产 C. 无政府主义
D. 西方民主主义
(A B)
4.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上指出,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变化,这三次变化是指
A. 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 B. 进行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政权 C. 进行人民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 D. 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A C D)
5.《决议》对毛泽东的评价主要坚持两个方面 A. 成绩是第一位的 B. 错误是第二位的 C. 成绩是第二位的
D. 错误是第一位的(A B)
三.简答题
1.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及基本内容。
答:科学涵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基本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2.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答:毛泽东思想有三个重要特点:
第一,科学性。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独创性。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但不拘泥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已有的结论,是根据中国特殊情况所作出的理论创造。
第三,完整性。它在深入分析中国社会状况的基础上,系统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领导、道路、前途、步骤及转变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它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并取得初步成果。它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它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
3.为什么必须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
答:⑴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的总结,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⑵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则是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主要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和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左”倾错误观点。
⑶这些错误理论观点严重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明显脱离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因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不应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必须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
4、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答: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实际和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毛泽东思想。他们同属一个理论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但是,毛泽东思想又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简单重复和机械套用,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回答了新问题,概括了新经验,增添了新内容。因此,它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对历史遗产的批判与继承
理论创造离不开前人的成果,在创立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毛泽东不仅系统地研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而且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历代思想和文化的优秀遗产,运用马列主义 观点对这些遗产进行革命的改造,用来作为阐明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资料,从而赋予马列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优秀文化遗产为毛泽东思想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思想资料。
三.论述题
1.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
答: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它的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仍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三项伟大成就:
⑴.他创立的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⑵.他创立的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引导中国人民进入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毛泽东思想确立的重要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至今未变。⑶.以他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从实践上和理论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虽然也犯了严重错误,但仍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及理论先导。
⑷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激发和形成中国革命精神的过程,无论过去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者将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之后,毛泽东思想都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⑸.毛泽东思想是世界民族民主革命的强大武器。毛泽东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导师,也是世界革命的导师。毛泽东思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也是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强大武器,它提供了运用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走上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珍贵经验;提供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如何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答:⑴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一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规律和总趋势,毛泽东思想提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最基本的特征,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两者都不能离开马克思列宁主义。
⑶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开放的学说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人类认识史上的最高成果,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总规律和总趋势。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个开放的体系,它并没有结束对真理的认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创立和形成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时代,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不同时期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发展。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是在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C)
2.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产业工人已达到
A. 50多万
B 60多万
C 100多万
D 200多万
(D)
3.毛泽东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是在
A. 党的四大
B 六届四中全会
C八七会议
D.七大
(C)
4.延安整风运动的方针是 A. 团结---批评---团结 B.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C.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D. 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5.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三大”
6.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A.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
B. 国民革命时期 C. 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7.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A. 工人问题
B农民问题
C知识分子问题
D 军队问题
8.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 A. 新文化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9.中国先进分子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在 A、辛亥革命之后 B、新文化运动之后 C、俄国十月革命之后
D、五四运动之后
10.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19世纪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 B.19世纪后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 C.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
D.20世纪后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
(B)(B)(C)(B)
(C)(C)
(C)
二.多项选择题
1.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 A. 推翻军阀官僚的反动统治 B.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B D)
2.中国共产党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问题上,曾经出现过的错误倾向有:
A. 教条主义
B投降主义
C冒险主义
D经验主义
(A D)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 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A B)
4.延安整风的内容是
A.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D. 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A B C)
5、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著作有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A B C D)
6.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著作有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共产党人>发刊词
D.《新民主主义论》
(B C D)
三.简答题
1.我国无产阶级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
答:第一,中国工人阶级遭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所罕见的,因此,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来得更坚决和彻底。
第二,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但相当集中,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城市,这种高度集中有利于整个阶级团结战斗,容易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第三,中国工人阶级大部分是破产的农民出身,和广大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2、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答: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于20世纪前中期。当时的时代特点是战争与革命。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造成革命形势。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欧洲 许多国家接连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东方各国的民族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由于中国与俄国的情况相近,因而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的影响更巨大更深刻。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从中认识到世界潮流的变化,得出了“走俄国人的路”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因而,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就成为时代的基本要求。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形成的。
3.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答:近代中国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增长和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物质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场上厮杀,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的民族工业得以较快发展;加上美、日在华增办企业,使中国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的产业工人己达200万人左右。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后期的主力军。从此,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和领导阶级。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一方面迫切需要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思想来指导;另一方面也为马列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所以说,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4.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的思想理论条件是什么?
答: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不仅给封建专制主义、封建伦理道德和迷信以前所未有的打击,启迪中国人的民主主义觉悟,而且激起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探索民族解放新途径的热情,为新思想的传入扫清道路,从而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列主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1917年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中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由从西方资产阶级文明中寻找出路转而向俄国学习,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俄国革命经验重新考虑中国问题。他们学习、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使之成为中国进步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考察,思考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并经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适合于中国实际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5.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什么?
答: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来自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伟大实践。在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和揭示中国革命特殊规律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实践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毛泽东思想就是对这些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而产生并形成科学体系的。离工了中国革命斗争实践,毛泽东思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无法产生、形成和发展。
6.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的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从此,毛泽东思想成为党和人民前进的一面旗帜,指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沿着胜利的方向不断前进。它的重大意义表现为: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第四,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第五,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的丰富和发展,第六,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总之,毛泽东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己经并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而长远的理论指导作用。
7、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作出哪些突出贡献?
答: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就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因而毛泽东思想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党的许多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或者补充、丰富、发展了毛泽东论著中许多观点,或者与毛泽东的某些观点交相辉映。
此外,毛泽东思想还体现在党的一系列文件和文献中。
因此,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同时,毛泽东思想又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正如邓小平所说:“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同志一个人的创造,包括老一辈革命家都参与了毛泽东思想的建立和发展。
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突出贡献,我们党是集体领导,毛泽东同志是中国这个集体领导的代表人,是我们党的领袖,他的地位和作用同一般的集体领导成果是不同的。
毛主席最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他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军事、文艺和其他领域。
总之,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水平最高,中国共产党人以毛泽东的名字来命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称之为毛泽东思想,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
8.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答: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主要是:
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原则,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来学习、研究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⑵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盛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陷入绝境,毛泽东思想就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所谓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在内容上,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问题。在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
9..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答:⑴近代中国社会的现状决定了在中国必然会发生一场深刻的社会大革命,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统治,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
⑵要实现这种大革命,就需要先进的科学理论来指导。没有先进的科学理论,就不可能取得社会大革命的最终胜利。
⑶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间的中国人民革命运动,无论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还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其失败的原因,无一不是因为没有先进阶级的科学革命理论作指导。
⑷历史证明,要动员和领导人民群众进行彻底的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后胜利,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出新的革命思想和革命纲领。作为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适应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继续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四.论述题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文革结束后,对待毛泽东思想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以“两个凡是”为代表的观点,认为毛泽东的一切决策,指示都是正确的,都要维护和遵循,其实质并不是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真理,而是想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理论坚持下去。另一种观点,就是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否认毛泽东思想。甚至主张不再提毛泽东思想。两种错误都是把作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混淆起来。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必须做到
第一,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不能用毛泽东在某一个时间内和某一条件下对某一问题所说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观点,去代替对毛泽东思想的整体把握,不能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要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贯穿在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二,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区别开来。晚年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
第三,要在实践中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答: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作出的历史选择的结果。中国人民在百余年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必然要形成自己的理论。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完成这个任务,这种理论最终由无产阶级创造。
其次,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民族化的典型。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列主义普遍原理的基础上,根据中华民族的特点和中国革命斗争经验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的方法概括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果,是中华民族争取自由与解放的正确理论和政策。
再次,毛泽东思想是在同国内外各种敌人的斗争中生长和发展起来的,而且是在同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第四,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使之符合中国的特点,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并以极大的勇气,大胆地创造,抛弃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些过时的,不适合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而代之以适合中国历史环境的新原理、新结论,是对马列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第五,毛泽东思想从它的宇宙观到它工作之风,乃是发展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
第三章
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 封建主义社会
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前资本主义社会(B)
2.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 A. 封建地主阶级的腐败 B. 农民阶级的愚味
C. 帝国主义的侵略
D.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C)
3.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B.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C. 民族资本主义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D. 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D)
4.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兴中会
B华兴会
C同盟会
D光复会
(C)
5.近代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
A. 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知识分子
D 民族资产阶级
(A)
6.辛亥革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A. 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B. 本国封建势力的凶残 C. 帝国主义的排挤
D. 内部反动派的出卖
(A)
7.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最迫切的历史任务是
A. 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 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C. 同时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和发展生产力这两大任务
D. 同时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和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A)
8.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 革命的对象不同 B. 领导阶级不同 C. 革命的前途不同
D. 革命的方法不同(B)
9.下列会议中,中共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B)
10.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口号的革命家是
A. 康有为
B严复
C孙中山
D 章太炎
(C)
11.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 A. 官僚资本 B. 民族资本 C. 买办资本
D. 封建剥削制度(D)
12.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 A、革命性与反动性 B、革命性与妥协性 C、进步性与落后性
D、民主性与独裁性(B)
13.中国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
A. 农民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开明绅士(A)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前途是
A. 资本主义 B. 三民主义
C. 社会主义
D. 民主主义(C)
15.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 B. 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运动
D. 辛亥革命(D)
16.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是在 A.新文化运动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第一次工运高潮时期(B)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 封建主义的人民大众的矛盾 C. 资产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D. 地主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A B)
2.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A.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 B.中国社会出现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程度的发展
D.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B C D)
3.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剧烈变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创造了条件,这些条件主要表现在
A.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政治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化重组
C.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D.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A C D)
4.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来源于
A.官僚 B地主 C商人 D手工工场主(A B C D)
5.在20世纪初的中国,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民主革命家主要有
A.孙中山 B.邹容 C.陈天华 D.章炳麟(A B C D)
6.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出的主要口号是
A. 自由 B民主 C科学 D 人权(B C)
7.中国没有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人民的坚决反抗 B. 各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利益的尖锐矛盾 C. 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富国强兵
D. 封建地主阶级开明派的图强呼吁(A B)
三.简答题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⑴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⑵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
⑶封建时代的自然经济基础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依然存在,并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
⑷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⑸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
⑹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罕见的。
2.简述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答: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革命对象和历史任务方面是一样的,都是反帝反封,它们的区别在:
第一,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的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第二,所处的时代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它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因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
第三,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第四,革命前途不同。一般地说,资产阶级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3.什么叫做新文化运动?
答:新文化运动是指我国“五四”运动前后兴起的革命文化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是这个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政治,反对封建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新文化运动举起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震动了中国的思想界,极大地启示了中国人民的民主觉悟,为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4.简述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条件。答: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是:
第一,旧民主主义革命屡遭失败,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走不通。中国革命呼唤新的领导阶级。这是转变的历史条件。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是转变的经济条件。第三,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这是转变的政治条件。第四,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这是转变的思想条件。
四.论述题
1.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答:⑴帝国主义列强以武力打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条约,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使之成为其半殖民地、殖民地,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政治上,西方列强践踏中国的主权,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司法权、外交主权等步步丧失;经济上,帝国主义控制、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获得了兴办工矿企业、铁路,进出口贸易等特权,中国的经济命脉已牢牢地被列强控制了;文化上,西方资本帝国主义通过传教、办医院、学校、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实施文化侵略政策。中国的民族文化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因此,要改变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面貌,必须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掠夺。
⑵ 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封建主义的统治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中华民族进步的拦路虎;封建剥削制度的残酷性和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使中国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所以必须反对封建主义的统治。
2.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答: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⑵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⑶五四运动以后,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他们开始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作了准备。
⑷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个方面给予帮助,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试述近代中国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压迫阻碍着中国社会发展和政治进步,中国人民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打倒帝国主义,是为了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和压迫,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救亡图存;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是为了建立民主制度,争取人民权利,摆脱封建枷锁,解放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在两大任务中,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因为,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和其支持下的军阀战争造成了对原来就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得各种特权,公开掠夺中国的资源,压制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经济凋弊。同时,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反动统治,总是与帝国主义勾结,残酷地镇压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改革和人民革命,造成了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这样,帝国主义成为中华民族独立的最大障碍;封建主义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两者相互勾结,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必须同时两面作战;既要开展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又要进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的统一。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 无产阶级的领导 B. 人民大众的参与 C. 反对帝国主义
D. 反对封建主义(A)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 A. 无产阶级专政 B. 资产阶级专政
C. 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D.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专政(C)
3.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
A. 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B. 议会制 C. 委员会制
D. 政治协商制(A)
4.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标志是 A. 文化的形式 B. 文化的内容 C. 文化的创造者
D. 文化的指导思想(D)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四大家族的垄断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财产归人民所有
D.没收一切私有财产归全民所有(A)
6.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的领导成分是 A. 合作社经济 B. 个体农业经济
C.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D.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C)
7.下列著作中,毛泽东第一次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之一的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B)
8.下列会议中,中共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思想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 中共四大(D)
9.下列著作中,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命题的是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新民主主义论》 C.《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D.《论人民民主专政》(A)
10..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 A. 19世纪40年代 B. 19世纪60年代 C. 19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初(A)
11.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
A.资本主义 B 社会主义 C 民主主义 D、民族主义(B)
12.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最主要的错误是 A、害怕工农运动 B、反对土地改革
C、放弃革命领导权 D、一切服从国民党(C)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A. 帝国主义 B. 封建主义
C. 官僚资本主义
D. 小资产阶级(A B C)
2.中共在如何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上应该做到 A.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B.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C.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
D.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A B C D)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中的革命动力“人民大众”指的是 A. 农民阶级
B. 民族资产阶级 C. 小资产阶级
D. 官僚资产阶级
(A B C)
4.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党内曾流行过的错误倾向有 A.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
B. 王明的“毕其功于一役” C. 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
D. 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
(A B)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 A. 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 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 没收帝国主义的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 保护民族工商业
(A B D)
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除了国营经济之外,还包括 A. 合作社经济
B. 私营资本主义经济 C.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 个体经济
(A B C D)
7.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 无产阶级领导的 B人民大众的C 科学的 D 民族的(A B C D)
8.毛泽东提出的我国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是
A. 去粗取精 B 洋为中用 C 兼容并包 D 古为今用(B D)
9.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A.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 B.二者性质一样
C.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前途 D.二者任务一样,可同步进行(A C)
10.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特点是 A.软弱性 B.革命性
C.腐朽性 D.落后性(A B)
11.中国官僚资本主义的主要特点是
A. 软弱性 B. 封建性 C. 买办性
D. 垄断性(B C D)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答: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在五四运动以后,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的前途都发生了变化,它已经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主要特点是: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⑵新民主主义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2.无产阶级实现革命领导权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答: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力争取得胜利。
二是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予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觉悟和勇气。
三是无产阶级政党要克服自己队伍中不要领导权的右倾机会主义和关门主义的“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倾向,才能坚持自己的领导权。
3.什么叫做“两种世界革命”“两种民主革命”?
答:两种世界革命指的是资产阶级世界革命和无产阶级世界革命。这两种世界革命是前后相联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在先,无产阶级世界革命在后;同时,两种世界革命又互相区别,一是领导者不同,二是革命目标不同。资产阶级世界革命,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目的是建立资产阶 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领导者是无产阶级,其目的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两种民主革命指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被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的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被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在第一阶段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4.为什么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革命的性质?
答:⑴官僚资本是封建的买办资本,中国的现代性工业产值产要集中在帝国主义和中国官僚资产阶级手中,它们控制着全国金融机构,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没收官僚资本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
⑵官僚资本,是垄断资本,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就使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使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这样巨大的以经济力量集中在国家手中,就使没收官僚资本的行为具有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5.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中为什么提出要保护民族工商业?
答:中国的民族工商业主要是由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保护民族工商业,就是承认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生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特性,决定他们虽然是资产阶级,但可以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或者保持中立。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性,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即使在全国革命胜利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利用它们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6.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什么?
答:政治纲领: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7. 毛泽东阐明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在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这两个革命各有自己特定的任务,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但这两个革命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
答:第一,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了。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中国政治历史舞台,显示了斗争的巨大力量,保证了运动的胜利,表明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开始成为革命斗争的领导阶级,从而改变了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和前途;
第二,中国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发生在十月革命后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虽然还具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但已经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第三,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因此,“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五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法宝
一.单项选择题
1.革命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
A.领导权问题 B.争取多数,反对少数的问题
C.政策和策略的问题
D.政治纲领和路线的问题
2.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A.1911年的辛亥革命 B 1919年的五四运动
C.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成立 D 1924年的国共合作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创的统一战线的基本特点是
A.民众的大联合 B各革命政党的大联合
C.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的大联合 D工农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大联合
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 B.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C. 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
D. 新三民主义
5.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主要错误,表现在 A. 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上 B. 对待小资产阶级的问题上
C. 对待富农的问题上
D. 对待地主阶级的问题上
6.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 国民党军队的英勇作战和顽强抵抗 B. 人民军队力量的发展、壮大
E.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的壮大
F.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巩固和壮大
7.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统一战线,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是为了 A. 发展社会生产力 B.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 帮助工人阶级夺取政权
D. 实现民族独立
(A)(B)(D)(D)A)(A)(B)
(8.毛泽东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文章是 A.《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 B《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D.《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C)
9.毛泽东首创、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是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C.互相学习,共创未来 D互相尊敬,互不干涉(A)
10.下列著作中,毛泽东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文章是 A.《大量吸收知识分子》 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不要四面出击》(B)
11.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 A. 人民代表大会 B. 人民政协
C.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D. 中共中央统战部(B)
12.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两头小”是指 A. 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 B. 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C. 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A)
1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 A. 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
B. 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C.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D. 有理、有利、有节(C)
14.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主体是 A. 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B. 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C. 劳动者和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D. 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A)
15.中共成立初期,党的主要工作是发动
A.农民运动 B工人运动 C学生运动 D青年运动(B)
16.中共彻底清算并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会议是
A.中共五大 B八七会议 C西湖特别会议 D中共六届四中全会(B)
17.标志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的武装起义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平江起义(A)18.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
A.农民斗争 B武装斗争 C合法斗争 D议会道路(B)
19.在中共党内,成功的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刘少奇 B毛泽东 C邓小平D 朱德(B)
20.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的主要标志是
A.政治建军 B组织建军 C思想建军 D作风建军(A)
21,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是 A. 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B. 积极进攻的战略思想
C. 消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D. 消极进攻的战略思想(A)
22.人民军队十大军事原则的核心是 A.“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B.运动战 C. 游击战
D. 阵地战(A)
23.中国共产党党内斗争最主要的是指无产阶级思想 A.同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 B.同封建主义的斗争 C.同帝国主义的斗争
D.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D)
24.中国共产党党内矛盾斗争的实质是 A.敌我矛盾 B.阶级矛盾
C.政治上的分歧
D.思想矛盾(D)
25.毛泽东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中放在首位的是 A. 党的思想建设 B. 党的作风建设 C. 党的组织建设
D. 党的制度建设(A)
26.毛泽东指出,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有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解释了这三个问题及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这三个基本问题是指 A.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C.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D.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D)
27.中国共产党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要思想影响是 A、资产级思想
B、小资产阶级思想 C、封建主义思想
D、修正主义思想(B)
28.处理党内矛盾的正确方针是 A.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B.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揪辫子 C.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D.残酷斗争,无情打击(C)
29.党内斗争的目的是
A.团结-批评-团结
B 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
C.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D 打击敌人,团结同志(B)
30.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同顽固派作斗争的策略原则是 A 孤立顽固势力
B 有理有利有节
C 争取顽固势力
D 团结-批评-团结(B)
3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
A.《兴国土地法》 B.《井冈山土地法》 C.《赣南土地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D)
3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B.减租减息政策
C.地主不分田 D.富农分坏田(B)
33.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不允许 B.封建主义不允许
C.人民大众不允许 D.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D)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革命根据地(A B C)
2.革命统一战线中的左派包括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A B C)
3.1924年.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了包括各革命阶级在内的几个阶级的联盟,这些阶级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A B C D)
4.在国民革命失败后的一个时期内,民族资产阶级 A.退出了革命菅垒,当了大资产阶级的尾巴 B. 与大资产阶级一起掌握了政权
C.没有掌握国家政权,仍然受大资产阶级的压迫 D.其个别人物在国民党政权中任职(A C D)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呈现出的新特点有 A. 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不平衡性 B. 是国共两个政权、两种军队的合作
C. 有双方共同遵守的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
D. 处于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A B C D)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间势力包括
A.小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开明绅士 D地方实力派(B C D)
7.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对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所采取的政策是 A. 又联合又斗争
B. 在联合和斗争的性质和方式上有重大的差别
C. 以联合政策对待民族资产阶级,以斗争政策对待大资产阶级
G.都应采取政治上争取和经济上保护的政策(A B)
8.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争取中间势力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 有充足的力量
B. 对他们的动摇性进行坚决的斗争 C. 尊重他们的利益
D. 对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A C D)
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进步势力,主要有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八路军和新四军(A B C D)
10.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主要有 A. 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 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C. 坚持和平共处的国际统一战线
D. 与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A B C)
11.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是
A.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B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
C.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D团结知识分子(A B C)
1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基本上是三个阶级的联盟,这三个阶级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A B C)
13.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事件有
A.1937年,国民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B.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A C)
14.中共认为,无产阶级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包括几个性质不同的联盟,这些联盟有 A.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它劳动人民的联盟; 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同一切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C.工人阶级同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A B)
15.中共要正确地处理统一战线中两个同盟的关系,必须做到
A.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 B.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C.正确地发挥两个同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互相促进;
D.加强第一个联盟,削弱第二个联盟(A B C)
16.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和原则有 A.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
B.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利用矛盾、团结多数的原则 C.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D.四面出击的原则(A B C)
17.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
A.发展进步势力 B消灭顽固势力 C争取中间势力 D孤立顽固势力(A C D)
18.毛泽东把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归纳为如下内容
A.利用矛盾 B争取多数 C反对少数 D各个击破(A B C D)
19.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包括的联盟有 A. 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 工人阶级同知识分子的联盟
C. 全体劳动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 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联盟(A C)
20.毛泽东提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A.官兵一致的原则 B军民一致的原则
C.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 D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A B C)
2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制定的打败蒋介石进攻的军事原则是 A. 集中优势兵力打运动战,各个歼灭敌人 B.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C. 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
D. 速战速决(A B)
22.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济南战役 D淮海战役(A B D)
23.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的有利条件包括 A.良好的思想基础 B.良好的阶级基础
C.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的广泛深入开展
D.有一个完整的建党学说(A B D)
24.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特殊困难包括 A.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右倾机会主义的干扰 B.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严重影响 C.封建主义思想的严重束缚
D.没有议会民主与和平斗争的可能(B C)
25.在下列关于党内矛盾和党内斗争的命题中,正确的有 A.党内矛盾是党外阶级矛盾的反映,但基本是思想斗争
B.党内错误的发展扩大会使党内斗争发展为对抗性矛盾,危及党的存在和党的事业的成败 C.处理党内矛盾的着重点主要不是分清责任,而是分析错误产生的环境、根源、表现和危害 D.党内矛盾和斗争可以避免(A C)
26.小资产阶级思想主要表现为
A.思想方法上是观察问题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B.政治倾向上不是反对革命,而是左右摇摆
C.革命处于低潮时,容易表现为关门主义、冒险主义等左的情绪
D.生活方面表现为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A B C D)
27.、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 A. 个人服从组织 B. 少数服从多数 C. 下级服从上级
D. 全党服从中央(A B C D)
28.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党的优良作风有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 C.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D.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A C D)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共在各个革命阶段统一战线的内容和任务
答:①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建立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是和国民党合作,组成了四个阶级的联盟,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它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⑵1927年后,由于国民党右派集团的叛变以及民族资产阶级暂时附合了反革命,使得革命营垒中原有的四个阶级只剩下了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所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基本上是这三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⑶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建立了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目标是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求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⑷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以推翻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反动统治为主要目标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它包括了全国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在内的宏大规模。
2.为什么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
答;⑴革命政党和革命群众的实践,总是同一定的政策相联系,一个革命政党的任何行动都离不开政策,都是在为实行某种政策而斗争。
⑵党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利益和群众的利益的体现。政策和策略正确与否,关系着党能否广泛而有效地团结最大多数人民群众,为实现党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⑶政策和策略是贯彻党的路线和党的战略任务的保证。政策和策略是为路线和战略任务服务的工具和手段。一个革命政党必须制定在一定时期内的总路线、总任务和总政策,但如果不相应地制定出具体的政策和策略,革命的目标还是不能达到。
⑷.政策和策略关系着革命政党能否时刻统一全党的意志,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力量。为了有效地防止和克服革命政党内部的“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就必须时刻注意以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教育党员和干部,保持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保持革命队伍有力和步调一致。
3.如何理解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的关系?
答:⑴无产阶级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性质不同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它劳动人民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产联盟,即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同一切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⑵第一个联盟即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其它劳动人民的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参加这个联盟的是属于进步势力的阶级、阶层、集团,他们不仅在人数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政治上有较强的革命性。只有首先发展和巩固这个联盟,统一 战线 才能够真正有力;才有助于推动其他中间阶级、阶层、集团参加革命和统一战线;才有力量去孤立、分化、瓦解和消灭敌人,夺取革命斗争的胜利。
⑶统一战线中的第二个联盟,即工人阶级同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在一定条件下,还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非劳动人民联盟,是非基本的,但又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因为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在政治上有相当影响、在经济上和技术上有重要作用的阶级。他们的大多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参加民主革命,或对革命保持中立态度。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领导革命的实践中,要争取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合作,或者使他们保持中立态度。这对于争取其它中间力量,孤立在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极为有利的。
4.为什么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答:⑴.这是由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革命,虽然按其社会性质来说,基本上依然还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已经不是旧的、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主民主义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是由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派生的,因为统一战线是完成革命任务的一种方式,其领导权问题必然是同革命的领导权问题相一致的,所以上述革命所需要的,自然只能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统一战线,⑵这是由无产阶级的优点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无产阶级是中国近代社会中最先进的阶级,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不同于历史上任何其他阶级的革命运动,它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益,而是为全体劳动群众谋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革命政党,党能够掌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预见运动发展的趋势,能够提出符合实际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就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把全体劳动者和一切爱国者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发展,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的地位。
5.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如何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
答: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十分复杂,中国资产阶级分为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两大部分。⑴.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与他们存在深刻的矛盾,无产阶级应争取他们,但他们有软弱性,是一个动摇的同盟者。所以必须对他们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⑵.买办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对象,但他们内部集团间有矛盾,无产阶级可以争取其中一些反对当前最主要敌人,并对他们保持警惕,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
6.为什么要保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答:⑴无产阶级的军队,必须服从无产阶级的意志,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的根本标志。
⑵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使军队在长期农村环境中,不断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保持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⑶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保持和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使军队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忠实地贯彻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
7.为什么说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答:⑴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⑵.农民是中国军队的来源。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民的武装力量,绝大部分地穿着军装的农民。⑶中国革命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主要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农民游击战争,广大农村是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战略基地。
8.开展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是什么?
答:惩前毖后,治病救人。1942年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毛泽东首次提出的关于党内斗争的正确的基本方针。这是党内斗争的两条宗旨,其目的是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中,毛泽东又把它具体化为“团结—批评—团结”这样的处理一切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9.党自身建设的特殊困难有哪些?
答: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严重。由于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是小资产阶级人数极其众多的国家,因此,中国共产党是处在小资产阶级的包围中。由于国内外反动势力不允许中国人民有基本的民主权力,使得大批小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分子向无产阶级队伍寻找出路,造成了在党内小资产阶级出身分子占绝大多数的情况。即使是工人出身党员,在中国的经济条件下,也容易染有小资产阶级的色彩。
理论准备不足。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时间较短。中国革命形势急迫,党不能从容地进行理论研究与总结,而是成立以后,就立即投入到实际革命斗争中,忙于应付各方面的复杂工作。再加上马恩著作中更多地论及欧美,说到中国的事情并不多,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和欧洲各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相比,有更大的特殊性。因此,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来解释中国社会历史实践,并指导这种实践有相当大的困难。
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制度相当完备,封建统治相当残酷。长期生活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的中国共产党必然要受到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
10.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思想方法上表现为观察问题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其中脱离实际生产过程者容易表现为不重视实际的教条主义;联系生产实际的小资产阶级容易表现为轻视理论的狭隘的经验主义;而经验主义往往容易充当教条主义的俘虏。政治倾向上,表现为左右摇摆;革命顺利时发生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情绪;革命遭到挫折时,又会悲观失望,在与资产阶级的合作中表现为追随资产阶级的右倾情绪。组织生活上表现为脱离群众的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
五.论述题
1.试述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答:必要性:⑴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斗争中必须领导和组织统一战线,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还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这一个问题是一个关系到革命成败的问题。
⑵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关小,中间大的社会。中国无产阶级尽管是一个 有觉悟的、革命性很强的阶级,但它的力量比较薄弱,单靠自己和力量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与他们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
⑶.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更加有必要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的策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以便在长期的斗争中逐步壮大自己,削弱敌人,争取最后的胜利。
可能性: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近代世界矛盾的焦点。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这种政治局面,在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⑵.中国社会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这一历史条件决定了无产阶级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甘心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包括全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口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2.如何理解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
答: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指导原则,是党的建设的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造性的发展。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由党内矛盾基本上是思想斗争的本质决定的。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都要以思想建设为基础;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是帮助党员不仅从组织上入党,而且从思想上入党,以保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
党的思想建设必须采用一定的原则、内容、途径和形式;以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为中心环节,这是思想建设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和以党章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是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其中基本理论教育,即党的理论建设,是思想建设的基础;加强党员党性修养是思想建设的重要途径;整风运动是思想建设的好形式。
3.试述党的建设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的关系。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是不能割裂的整体。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著作中,精辟地阐述了这种关系。
第一,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的中心环节。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革命统一战线和革命武装斗争都离不开党的领导。
第二,党的建设一刻也离不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正确处理统一战线和进行武装斗争的历史。党的建设过程,党的发展、巩固都不能不联系于党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和党同武装斗争的关系。当我们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分裂统一战线的问题时,我们党就发展,否则就后退。同样,我们党的发展是在革命战争中进行的,没有武装斗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共产党。可见,党的建设依赖于正确处理统一战线问题和坚持武装斗争,两方面是密不可分的。
第三,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方面,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离开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必须有坚强的革命武装作为支柱。另一方面,革命武装斗争也离不开统一战线,长期的武装斗争不能靠无产阶级独力支撑,革命战争必须由尽可能强大的统一战线来担负。团结和壮大革命的队伍,这就是统一战线的问题。
第六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向农村进军的新起点是
A.八七会议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中共六大(C)
2.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C. 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D. 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D)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中心内容是
A.根据地建设 B土地革命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B)
4.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反对本本主义》(B)
5.毛泽东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唯物主义哲学著作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6.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A.以武装斗争为主要革命形式 B.合法斗争为主要革命形式
C.城市为中心
D.以乡村为中心
7.确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成为全党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8.毛泽东明确提出“农民则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在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9.中国共产党决定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是在
A.七大 B 七届二中全会 C七届三中全会 D 八大
10.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强调了人民军队 A. 政治工作的三个基本原则 B. 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
C. 实行积极防御的战备方针
D. 必须服从党的绝对领导
11.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D、陕北革命根据地
(D)(D)(B)(A)(B)(D)(B)二.多项选择题
1.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
A.周恩来 B朱德 C叶挺 D贺龙(A B C D)
2.中共在白区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A.隐蔽精干 B以待时机 C积蓄力量 D坚持斗争(A B C)
3.1928年—1930年,毛泽东写了一系列著作,基本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这些著作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A B C D)
4.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起点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武昌起义(A B C)
5.1936年—1939年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进一步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些文章是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战争和战略问题》
C《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D《<共产党人>发刊词》(A B C D)
6.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改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依靠贫农 B联合中农 C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D消灭地主阶级(A B C D)
7.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在土改中必须注意的基本原则主要是 A.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B.必须坚定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C.保护工商业者
D.照顾军属、烈属(A B)
8.毛泽东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著作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反对本本主义》 C.《井冈山的斗争》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A C)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答:⑴.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⑵.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农民又是革命的主力军,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深厚的阶级基础;
⑶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和互相间的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⑷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有回旋的余地。2.“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中央紧急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第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以及农民斗争,职工运动和党的组织等决议,批判和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第二,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把发动湘鄂赣粤四省农民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第三,选举了中央临时政治局。
这次会议在中国革命的紧急关头,坚决地纠正和结束了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所犯的投降主义错误,扭转了党内的思想混乱和悲观倾向,指明了坚持革命斗争的方向,开始了中国革命从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3.“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1928年10月,毛泽东在总结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开展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建立、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
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土地革命,即使进行了也不能巩固成果,同样,离开了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就丧失了保障。
农村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它是支持武装斗争的人力物力的主要来源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有了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才能有可靠的后盾,土地革命才有坚实的基础。
因此,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根据地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古田会议决议》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1929年12月,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大会一致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会议决议案》。
决议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强调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不仅要打仗,而且要做政治宣传工作。
第二,确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
第三,阐明了军事与政治的关系和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规定了政治工作的制度和措施,确定了处理红军的内外关系和对待俘虏的政策。
第四,提出了对部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政治形势和党的路线的教育任务,着重分析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危害,制定了纠正办法。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是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军队的基本原理同红军的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总结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具体政策,创造性地解决了长期处于分散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成员众多的情况下,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树立了正确开展党内斗争和政治思想工作的典范,奠定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六.论述题
1.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答: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现两篇著作,深刻分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特点,总结了井冈山根据地和其它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的经验,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 的原因条件。
⑴.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一基本国情,是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
⑵.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
⑶.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又一个客观条件。⑷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⑸.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不犯错误,是保证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2.试述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理论及其重大意义。
答:1928年10月到1930年,毛泽东总结井冈山和其他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理论。
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 ⑴.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封建军阀之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⑵.国民革命在农村的影响很深,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⑶.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以上三个客观条件,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可能性,要由可能变为现实,必须有以下的主观条件;
⑷.有一支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⑸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⑴.中国是一个外无独立,内无民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要夺取政权,只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⑵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工人阶级必须到农村去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和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⑶.反动势力主要集中在城市,对广大农村的统治比较薄弱,中国革命应该在农村积聚革命力量,进而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在怎样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包括武装斗争、根据地的建设和土地革命三者的紧密结合。
伟大意义: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指明了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道路。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新发展。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3.试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意义。答:基本经验:
第一,必须建设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无产阶级政党。这个党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第二,必须以武装斗争为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建立一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采取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第三,必须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治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
第四,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意义:
第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要保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发挥人民军队在建设和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中的巨大作用。
第二,要发展社会主义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第三,要在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把立足点放在加强自己力量的基础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第七章 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
一.单项选择
1.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地提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四大 D中共六大(A)
2.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是在
A.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 B 1944年重庆国民参政会上 C.《新民主主义论》中 D《论人民民主专政》中(C)
3.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萌芽的标志是
A.1925年—1926年毛泽东《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 B.1936年8月“民主共和国”口号的提出 C.1940年1月《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D.19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A)
4.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由普通群众当家作主的革命政权是 A.土地革命时期建立的工农民主政权 B.抗日民主政权 C.解放区民主政权
D.1949年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A)
5.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次实现了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革命政权是 A.工农民主政府 B. 抗日民主政权 C. 广东革命政府
D. 1949年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B)
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工农红色政权是 A.茶陵县工农民主政府
B.1931年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C.陕甘宁边区政府
D.南昌起义建立的国民党革命委员会(A)
7.1944年9月,在重庆国民参政会上,林伯渠代表共产党提出的主张是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建立人民共和国
C.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D.建立不包括国民党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C)
8.毛泽东首次提出建立工农政权的思想是在 A.1922年党的二大上
B. 1925年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 C.1927年八七会议上
D. 1927年秋收起义时(D)
9.共产党实现对各民主党派政治领导的重要体现是 A.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领导各民主党派
B.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主张通过合法程序成为国家意志,而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C.各民主党派都以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作为共同行动的方向
D.人民代表大会不设党团,各民主党派身份的人大代表主要代表选区人民(C)
10.毛泽东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的文章是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论人民民主专政》(C)
11.我国的根本国家制度即国体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
12.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是 A、议会制 B、三权分立 C、集体领导
D、民主集中制(D)
1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最高国务院会议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席会议(B)
14.抗战时期,毛泽东明确而完整地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的重要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联合政府》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C)
15.标志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完全形成的著作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将革命进行到底》 C、《论联合政府》 D、《新民主主义论》(A)
16.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
A、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B、武装夺取政权,战争解决问题
C、建立人民军队 D、进行经济建设(B)
17.我国的基本政党制度是
A、一党制 B、两党制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多党制(C)
18.第一次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民民主政权组织形式的会议是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C 第一届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一次会议
D 中国解放军人民代表会议筹备会常委第一次会议(B)
二.多项选择题
1.从土地革命开始到抗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或提出的政权形式和口号有 A.工农民主政府 B.人民共和国 C.民主共和国
D.民主联合政府(A B C)
2.抗日战争时期的敌人包括 A.日本帝国主义 B.汉奸 C.亲日派
D.国民党(A B C)
3.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中的三种成份是指 A.共产党员
B.非党左派进步分子 C.中间派
D.国民党亲英美派(A B C)
4.在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上,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A.它的历史任务是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B.它经历两个历史时期: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
C.它肩负着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双重任务
D.它经历从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向实质上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的转变(A B C D)
5.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色和独创有 A.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民族政策 B.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权组织形式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包括两个联盟,将资产阶级划入人民民主的主体结构(A B C D)
6.新民主主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参加 专政的主体包括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A B C D)
7.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意味着
A.不仅允许无产阶级政党和存在,而且允许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派别存在 B.共产党在组织上领导各民主党派
C.各民主党派以共产党制订的政治路线为共同方向,从而实现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 D.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A C D)
8人民民主专政在民主革命时期经历的两种特殊形式是 A.国共合作实现的广东国民政府 B.广州起义中建立的广州公社 C.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政府
D.抗日民主政权(C D)
9.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色与独创包括 A.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B.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形式
C.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鲜明地体现了民主和专政的结合与人民民主的主体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B C D)
10.抗日战争时期“三三制”政权所代表的阶级和阶层有 A.无产阶级 B.贫农
C.小资产阶级
D.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A B C D)
11.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表现在
A.民主与专政性质不同,是相互排斥的 B.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割裂的
C.民主与专政有各自不同的对象和方法
D.民主与专政是紧密结合的,相辅相成的(C D)
12.无产阶级专政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形式。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因为人民民主专政的 A.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
B.历史使命是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C.政体是多党合作制度
D.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A B D)
13.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有
A 民主的实行
B 民主专政的落实
C 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
D 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C D)
14.我国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加强共产党的领导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A C D)
三.简答题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政策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是“三三制”的政权政策,即在政权人员组成上,由共产党员、进步分子、和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它既保证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工农联盟的基础地位,又最大限度的团结了中间势力和一切抗日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保证抗战胜利有重大的意义。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雏形。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是什么?
答:作为人民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一定的特点,同时也是它的优点。
⑴能够最充分地发扬广泛的人民民主,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归人民的原则;
⑵通过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人民民主专政内部保证了民主和专政的统一的同时,又在人民民主内部保证了民主和集中、自由和纪律的统一;
⑶保证党对国家的领导,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是党支持和组织人民当家作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和途径;
⑷它采取协商与表决相结合的原则,保证了国家重大政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3.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实践有哪些特色和独创?
答: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结合中国的实际创造的具有民族特点、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化的无产阶级专政。它具有鲜明的特色,包含了中国共产党的独创。表现在:第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鲜明地体现了民主和专政这种无产阶级专政的两个基本方面的统一,表现了两者的结合和人民民主这一主体;
第二,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包括了两个联盟,将资产阶级划入人民的范围,扩大了民主的范围,比一般无产阶级专政有更宽泛的基础。
第三,它跨越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历史时期,承担两种不同的历史任务,经历了从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向实质上的无产阶级专政、从新民主义性质的政权向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它的革命适应性;
4.人民民主专政为什么要实行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
答: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通过国家政权对反动派和反动阶级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民主方面,就是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有选举自己的政府、组成自己的国家的权利,真正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对人民的民主方面和对敌人的专政方面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对人民实行民主,是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前提,只有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才能团结绝大多数人,充分发挥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不断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最大限度地孤立一小撮反动派。与此同时,也只有对敌人实行有效的、强有力的专政,坚决、彻底地粉碎他们的反抗和破坏,才能真正地保护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
历史经验表明,离开了人民民主,就不能巩固对敌人的专政;离开了对敌人的专政,就保证不了人民的民主。两者不能割裂或有所偏废,更不应互相排斥,和互相代替,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答: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的独创,富于鲜明的民族特色。但是在实质上却与马克思设想的无产阶级专政完全一致。这是因为:
第一,从领导力量看,无产阶级领导是无产阶级的根本标志,而人民民主专政是与马、恩设想的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完全一致。
第二,从阶级基础看,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的根本原则,而人民民主专政中虽然也包含了劳动人民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但它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第三,从内容上看,无产阶级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而人民民主专政正是对人民内部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的统一。
第四,从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看,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是要最终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使国家消亡,实现共产主义。
2.为什么说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答:人民民主专政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独创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的,是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总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表现在:
第一,它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的特殊阶级关系决定的必然要求。资本主义及其依附于它的封建地主、官僚资产阶级是极其残酷的反动力量,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及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是可以争取的革命力量。
第二,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失败的历史,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
第三,它的必然性还表现在对于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和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重要性上。
第四,它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的探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进行的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的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党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的两党制,也不同于一般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只允许无产阶级政党存在的政策,而是由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将自己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行使执政权,其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派别、社团以参政党身份参政议政,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监督。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优点,表现在:
第一,更便于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宣传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因此更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更便于民主党派参加国家决策的协商和对国家和管理和监督,更便于充分调动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因此,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由于更便于听取和照顾不同方面的意见和利益,更能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与联贯性,便于互相监督,因此,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三,更便于调动各民主党派联系的高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劳动者和爱国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第四,由于民主党派广泛的海内外关系,因此,这种政党制度更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事业。
4.试述中国共产党探索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过程。答:中国共产党探索人民民主专政的历程共经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时期,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当作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来接纳。
第二阶段: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开始的不参加政府、不允许做跨党分子到主张和国民党合作,并认识到民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开始萌芽。
第三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经历了工农苏维埃政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并实现了从工农共和国到民主共和国的跨越。
第四阶段: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正式提出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
案,并进行了抗日民主政权这种特殊形式的人民民主建设。
第五阶段:解放战争时期,从民主联合政府的建国方案到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正式形成,并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型国家。
5.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答: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第三条道路失败的历史表明,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能是资产阶级的幻想,它必然要破产。这是因为:
第一,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二,社会主义力量和历史方向不允许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一党独裁,根本不容许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专政;
第四,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软弱的历史局限性,决定它不能领导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中间路线。因此,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八章 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A.社会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
D.具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重因素的社会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这个基本国情是指(B)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
C.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
D.中国处在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规定的中心任务是(B)
A.集中力量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地主和帝国主义进攻,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B.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 C.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D.实现国家工业化
4.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指(D)A.委托加工 B.统购包销
C.委托经销代销
D.公私合营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 C.个体经济的集体化
D.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6.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殊性问题是(A)A.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C.农业的机械化问题
D.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7.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改变是在(D)A.实行了统购包销后 B.开始委托订货后
C.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后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后
8.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C)A.个体经济
B.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国营经济
D.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
9.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保证是(B)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
D.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
10.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策略方针是(A)A.不要四面出击 B.全面反击 C.针锋相对
D.有理有利有节
11.社会主义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D)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 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 12、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D)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3.1951年至 1952年“五反”运动开展的领域是(B)A、国营企业 B、私营企业 C、党政机关
D、合作社
14.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B)
1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 A.1949年 B. 1956年 C. 1966年
D. 1978年(B)
16.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是 A. 团结一批评一团结 B. 大鸣大放
C.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 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C)
17.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A. 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B.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 继续进行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
D.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B)
1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政策是 A. 加工订货 B. 统购统销 C. 和平赎买
D. 公私合营(C)
19.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所以要优先发展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国防工业(B)
20.我国在三大改造完成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是 A、计划经济 B、商品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A)
21.5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选择的模式是
A、欧洲模式 B、美国模式 C、苏联模式 D、日本模式(C)
22.新中国成立前后,党的领导人对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是 A.经过充分发展后一举过渡 B.边发展边过渡
C.先发展然后逐步过渡 D.先过渡后发展(A)
23.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是
A.集体化与机械化并举 B.先集体化,后机械化 C.先机械化,后集体化
D.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并举(B)
24.农业合作化时期,党对富农经济的政策是
A.保存 B.一举消灭
C.限制并逐步消灭 D.顺其自然(C)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A.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国情的理论
B.关于新民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的理论 C.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
D.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质的观点(A B C D)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的条件有 A.占领导地位的国营经济
B.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D.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和人民军队的存在(A B C D)
3.土地问题解决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包括
A.中国人民同封建地主阶级、帝国主义及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B.国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国外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与国民经济急待恢复之间的矛盾(B C)
3.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问题上,正确的结论有 A.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形态
B.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的社会
C.是一个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的过渡性社会
D.是一个社会主义因素起决定作用,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B C D)
4.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标志着 A.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 C)
5.建国前三年,我国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和社会改革采取的措施有
A.实现大陆解放与统一,建立各级地方人民政权 B.没收官僚资本和进行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运动
D.镇压反革命和“三反”、“五反”运动(A B C D)
6.毛泽东关于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初步设想包括
A.先经历15年—20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再开始转变
B.从现在开始用10年—15年而不是15--20年后再开始转变 C.先实现工业化,再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
D.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是一举过渡而不是逐渐过渡(A C D)
7.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的同时并举包括 A.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C.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D.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阶级的改造同时并举(A B C D)
8.中国共产党农业合作化理论的内容包括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有机结合,互相促进的战略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并举的方针 C.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D.由低级到高级,由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循序渐进,逐步过渡的方式步骤
(A B C D)
9.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内容包括 A.对所有制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同步的方针 B.和平赎买的方式
C.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D.由低级到高级的各种国家资本主义为过渡形式(A B C D)
10.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方式的依据有 A.马恩及列宁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
B.毛泽东关于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区分的理论
C.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治、经济上均具有两面性
D.历史形成的无产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盟友关系(A B C D)
11.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 A.先集体化后机械化 B. 自愿互利 C. 典型示范
D. 国家帮助(B C D)
1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运用的的经济形式有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
D.公私合营(A B C D)
13.建国初期,国营经济的来源主要有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旧中国的官僚资本 C.没收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D.和平赎买私人资本主义企业(A B)
1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经济成分是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A B D)
15.建国初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和 A.地主阶级的矛盾 B.资本家的矛盾
C.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 D.帝国主义的矛盾(A C D)
三.简答题
1.什么叫做“四马分肥”?
答:这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企业利润分配形式的形象说法。1952年国家规定,私营企业每年结算的盈余,按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金和资本家的利润(包括股息和红利等)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所谓的“四马分肥”,资方只能得到盈余的1/4,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基本上是为国计民生服务的。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资本的股息、红利被定息所代替。
2.简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答:1952年12月,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具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比三改”。“一化”为主体,“三改”为两翼,二者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必然。
3.“一五计划”包括哪些内容?
答:1952—1956年间制订执行的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主要内容是,集中建设一批以苏联援建项目为中心的工业项目,为工业化建立基础;发展农业、手工业合作社和各种国家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基础;保证在国营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其中重工业设是中心。1956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它加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开始了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4.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什么?
答:实现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和平赎买的第一次成功的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一大贡献,这种改造和赎买成功的经验是:
第一,将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根据其阶级立场及在历史上的作用和表现而采取不同的政策。对官僚资产阶级的财产取没收的办法,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赎买的办法。避免了暴力与流血冲突,从而使我国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第二,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坚持了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的形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在改造的过程中将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逐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展开创造了哪些条件?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展开开辟了道路,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政治经济条件。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因素,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保证。
第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
第二,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既是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也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重要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因素,是实现革命转变的根本政治保障;
第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也是实现革命转变的必要条件; 第四,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这种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措施建立起的占主导地位的国营经济,是实现革命转变的强大经济基础。
6.毛泽东关于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初步设想包括哪些内容?
答: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关于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初步设想,是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
第一,在转变的必然性和前提上,认为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必须经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
第二,在过渡的时间上,这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大约需要15—20年的时间; 第三,转变的具体条件是首先实现工业化,然后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个体农业集体化; 第四,转变的步骤和方式是,经过相当长的经济建设时期后,和平地有代价地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一举消灭资本主义。
7.为什么说总路线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第一,以“一化三改”为核心的总路线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强烈愿望。
第二,集中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和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贡献。
第三,符合中国客观实际,反映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工业化、建设强大国家的需要;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引导个体农业走集体化道路既是发展生产力整体水平的需要,也是工业化的支撑。
8.试述我国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政策的可能性。答:(1)马克思、思格斯、列宁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为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资本家私有制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提供了理论依据。(2)中国是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全国解放后,让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和发展,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此外,新中国建立初期,资本主义企业还可以维持和吸收一部分职工就业,对解决社会劳动就业也有很大好处。同时,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有长期合作的联盟。
(3)但是,因为追求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民族资本主义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
(4)中国共产党为此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方人员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
(5)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通过和平赎买的办法,逐步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资产阶级的和平改造。
9.简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答:(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渡性质的社会。(2)特点:①在经济上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②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③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44 即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0.简述社会改造胜利完成的深远历史意义。答:(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党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答: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第一,它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以及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决定的。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前途。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新的条件,开辟了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建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及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等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又社会主义革命展开的政治经济保障。
第三,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更现实的条件。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镇压反革命和三反五反运动,土地改革运动等的开展和胜利,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和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更直接的条件。
第四,总路线改变了原来经过15年到20年实现国家工业化后一举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设想,而改为从现在起实现工业化的同时逐步进行改造,是符合当时具体的国内国际环境的。表现在迅速发展起来的国营经济明显地显示出了优越性,国内社会生活中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党积累了在城市和乡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国际上的压力及苏联的成就等,都决定了迅速实现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第五,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也应同时并举。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和建设强大国家的要求。引导个体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和集体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来要求,又是工业化发展的要求,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既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要求,又是工业化发展的要求。
2.如何评价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第一,在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结束的时候,适时地提出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不仅彻底改变了旧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建立了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而且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建立起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三大改造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范例。
第二,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因素的作用而发生了很多的失误和偏差,这些失误和偏差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有过高度的概括: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时间里遗留下来一些问题。
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准备用18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结果仅仅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样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合作化过程中出现的生产资料的平调现象,产品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生产管理上的命令主义和瞎指挥,个体手工业、工商业方面的生产、消费网点撤消合并过多,产品单调等;对大部分原工商业者在改造完成后的使用和处理方面,也有一些不当之处,把他们排除在管理干部之外,没有发挥其专长。这些都对以后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付出了很大的代
价。
第三,尽管三大改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过失,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20年以后,又出现了农业生产责任制和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同时并存的新情况,这是否意味着对“三大改造”的否定?对此,我们应该予以客观的、冷静的科学的分析,“三大改造”的合理性和有利的一面是不能否定的,问题在于改造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节”。今天的农村中不同形式的责任制不是一种倒退,而是一种进步,它不是社会主义改造以前的私有制,它仍然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责任制,各种非公有制成份也是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和主导地位前提下的非公有制经济,而不是社会主义改造以前小生产汪洋大海中的非公有制经济,必须把这种背景和性质作严格的区分。
3.试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和历史意义。
答: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能进行得比较顺利,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赎买之路。总结历史,可以得出以下经验:
第一,严格区分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实行和平赎买。
第二,创造了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逐步把资本家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但是,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偏差,这主要是在后期要求过急,速度过快,工作过粗,把大量的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和小业主错定为资本家,混淆了劳动者与剥削者的界限;合营后改组、合并过急,使产品单调,质量下降,商业网点撤消过多,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安排也有不当之处,使他们不能发挥所长为社会主义服务。
伟大的历史意义:①标志着我国已基本上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资产阶级,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②实现了马克思、思格斯、列宁提出但没有做到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
4.试述农业合作化的成功经验及其重要意义。(1)成功经验主要有:
①在土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及时地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②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习惯,采取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等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逐步引导农民走上集体化的道路。
③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的原则,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
(2)重要意义:
农业合作化的实现,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资金,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九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A.是从探索了工业化的道路后开始的
B.是在对苏联模式弊端已有认识的背景下开始的
C.是从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开始的
D.是从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实践开始的(B)
2.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任务是在 A. 1955年提出以苏联为鉴的发言 B. 1956年4月的《论十大关系》中 C. 1956年9月党的八大上
D. 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中(B)
3.毛泽东明确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强大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方针是在 A.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 B.一届政协会议开幕词中 C.《论十大关系》中
D.三届人大上(C)
4.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是 A.民主的方法
B.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民主集中制(A)
5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立足点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 B.正确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
C.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
D.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主要任务(B)
6.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
A.到处充满着矛盾,并且正是这些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 B.是非对抗性的
C.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D.同样是对抗性的(C)
7.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存在历史局限性的根本原因是
A.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难免会出现波折 B.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 C.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遭到破坏
D.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根本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D)
8.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是
A.毛泽东 B 刘少奇 C 陈云 D 邓子恢(C)
9.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的方针是
A.团结——批评——团结
B.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C.调整、巩固、提高
D.三者兼顾、国家利益至上
(B)
10.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
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的
C、不可调和的 D、针锋相对的(B)
11.毛泽东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的理论著作是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不要四面出击》(A)
1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
1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特别指出,工人阶级同民族资本主义的矛盾属于 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对抗性矛盾
D.非对抗性矛盾(B)
14.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方针是
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D.统筹兼顾、全面发展(A)
15.50年代中期,提出对农村集体经济内部关系进行调整的是 A.毛泽东 B.邓子恢 C.陈云
D.刘少奇(B)
16.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艺术事业的基本方针是 A.政治第一,艺术第二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艺术第一,政治第二 D.又红又专,文武结合(B)
17.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中的“第一世界”是指 A.日本和美国 B.苏联和日本
C.德国和美国 D.美国和苏联(D)
18.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国内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 C.农民阶级同工人阶级的矛盾
D.经济文化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的矛盾(D)
19.首次提出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的大会是
A.1954年9月的一届人大 B.1956年9月的党的八大 C.1964年12月的三届人大
D.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C)
20.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所有制结构呈现的状况是
A.完全的公有制 B.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
C.基本单一的公有制 D.以国营经济为领导,多种经济形式并存(C)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内部矛盾包括(A B C D)A.工人阶级内部 B.农民阶级内部 C.工农之间
D.官僚主义和人民群众之间 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成果集中体现在 A.《论十大关系》
B.八大的政治报告和决议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
D.1962年七千人大会的决议和报告中(A B C D)
3.八大前后中国共产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思想包括 A.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B.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C.刘少奇和周恩来提出主流和百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 D.邓小平提出生产关系不能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采取何种形式要以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标准(A B C D)
4.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和两类社会矛盾学说时,首创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内容包括
A.首次提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C.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应当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矛盾 D.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是非对抗性的。(B C D)
5.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正确思想包括
A.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实质问题是农轻重的发展关系问题 B.工业为先导,优先和重点建设重工业 C.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D.安排国民经济应以农轻重为序(A B C D)
6.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的局限性包括 A.总体上最终没有摆脱苏联模式
B.探索中形成的正确结论得不到贯彻和坚持,甚至出现背离 C.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而导致“空想论”
D.由于对社会政治状况和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而导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A B C D)
7.新中国初期党和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采取的政策是
A.利用 B 限制 C赎买 D改造(A B D)
8.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 对抗性的矛盾
D. 非对抗性的矛盾(A B)
9.中共八大确定的今后的主要任务是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 实行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C. 扩大国家民主生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D. 加强执政党的建设(A B C D)
10.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提出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
B.中国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各地发展不平衡,有自己特殊的国情 C.新中国在几年建设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D.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需要(A B C D)
三,简答题
1.什么是“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答:这是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设想.其内容是,在工商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营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象计划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2.如何认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答:这是1956年间毛泽东提出的处理科学文化领域矛盾的方针。既艺术问题上需要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需要百家争鸣,反对用行政力量解决这一领域的是非问题,而是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验、艺术实践去解决。这一正确方针对于促进艺术和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有重要的意义。
3.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背景是什么?
答:1965年底,三大改造基本结束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东方大国建军成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全新的课题;
迄今为止只有苏联一种明显存在弊端也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但是由于二战后出现了美、苏为首的两大对立阵营,美国对中国实行封锁和遏制,苏联却对中国进行援助;苏联模式也曾表现出巨大的威力,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苏联模式也正好适应了新中国工业化初期强调发展重工业的需要,所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选择了苏联模式。
4.50—6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出现的两种趋向是什么?
答:一种是正确或者比较正确的趋向,主要体现在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1956年9月党的八大对中国社会阶级关系、主要矛盾、基本国情及工作重点等的分析和认识,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报告及1959年—1962年经济上的纠左
第三篇:2010毛泽东思想概论复习资料(本站推荐)
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作出了进一步的更为完整和准确概括的文件。
2.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其成熟时期的起点是1935年1月遵义会议。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建立统一战线,必须认清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4.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5.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6.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7.人民军队战胜敌人的根本原则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8.中国共产党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要思想影响是小资产阶级思想。
9.毛泽东把党的基本领导方法概括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0.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11.毛泽东提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思想政治工作。
1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1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创的统一战线的基本特点是民众的大联合。
14.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是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
15.在统一战线中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是实行独立自主、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16.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条主义。
17.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的原则。
18.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毛泽东思想是一个体系,它具有科学性、独创性和完整性的鲜明的特点。
20.毛泽东把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
21.“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2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指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和群众路线。
23.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和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
24.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25.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26.在领导国家经济建设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形成了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其中主要有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和统筹兼顾。
27.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的重大功勋,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立和发展,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28.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指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 1
自主,它们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9.正确看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的错误,但就他的一生来看,对中国革命的功大于过。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能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而否定毛泽东思想。
30.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是由于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2)但是两者之间有着原则的区别。一是革命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则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二是时代条件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三是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为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四是革命目标与革命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则要在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最终是实现共产主义。
31.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意义。
会主义初级阶段。
(2)但是,它只是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尚未完成。之所以说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没有建成,主要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还很不充分,只有获得了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才算从根本上建成了。
32.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
(1)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苏联经验为借鉴,在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上作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成为邓小平理论的直接来源。但从总体上说没有成功,是初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在实践中取得成功的,可以说它是“始于毛,成于邓”。
3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2)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但社会主义因素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处于领导地位,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后胜利。
(4)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34.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要点。
2(1)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我国开始进入了社
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其基本点:
(1)提出了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帝国
(2)将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指出前者是革命的对象,后者是革命的动力。
(3)科学地分析了中国农民阶级的各个阶层,指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4)指出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主要形式,土地革命是革命的主要内容,农村根据地是革命的战略基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5)指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35.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就是理论和实际相统一。
一方面,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完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不仅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一般原理,而且要把握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另一方面,要对中国的实际有深入、透彻的认识和了解。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坚持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是获得真实全面情况的基础性环节,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一环,是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坚持实事求是,还必须坚决反对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本本”的教条主义。
36.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无论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史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是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2)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和光辉典范,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树立了榜样,提供了重要经验。
(4)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及其实现,自始至终贯穿的基本思想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对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37.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主要有:
(1)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毛泽东思想正确解决了有关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和胜利发展的道路,指引中国人民推翻了内外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中国亘古 3 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
(2)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在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指导下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与毛泽东亲自领导下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起,构成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制度。
(3)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关系是:前者的许多重要思想,为后者提供借鉴、启迪并被吸收;前者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后者所继承和发展。
(4)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中所倡导的许多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教育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民,成为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支柱。
(5)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里,如何夺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问题,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孕育和启迪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38.邓小平对坚持与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及意义。
在新时期,邓小平坚决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赋予它新的时代特色,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辩证地统一起来,强调了解放思想对坚持实事求是的作用。这就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折,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奠定了思想基础。
39.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历史局限性的表现和根源。
(1)历史局限性的表现:①总体上未能摆脱苏联模式;②探索中取得的正确成果得不到真正的贯彻与坚持,甚至出现背离;③探索中一直存在一种“左”的错误发展倾向,表现为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空想论和对社会政治状况、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特别是阶级斗争“升级”,并最终导致“文革”的全局性“左”倾和灾难。
(2)根源:①客观上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历史上的全新课题,难免出现挫折;②思想上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认识与准备不足;③政治上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遭到破坏,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不十分完善;④国际因素的影响;⑤最根本原因是主观方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根本问题认识不十分清晰。
40.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原因。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即党指挥枪的原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的原则,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一个特色。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因为:
①无产阶级的军队,必须服从无产阶级的意志。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区别于古今中外一切剥削阶级军队的最根本的标志,也是革命军队能成为新型人民军队的决定性因素。
②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使军队在长期农村环境中,不断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保持无产阶级革命性,而不致变为旧式农民武装。
③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保持和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使军队在十分困难和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忠实地贯彻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实现全心全意为
4人民服务的宗旨,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
41.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历史局限性。
(1)尽管毛泽东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也为此进行艰苦的努力,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不但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苏联模式,反而先后犯了包括“大跃进”运动和“文
(2)探索中所取得的一些正确理论成果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有的还出现了严重的背离。例如,改变了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正确判断,代之以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错误观点;违背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正确命题,实行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路线。
(3)伴随着“左”倾错误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实践中的错误也日益严重。除了在建设上急于求成的“大跃进”外,在政治上出现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并导致了“文化大革命”这样长时间的全局性的“左”倾错误的发生。当然,我们应看到,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上存在某些缺陷,以及国际因素的影响等。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当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空想论”;二是因为对社会状况和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而导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
4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领导权和前途的认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革命的对象。国民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虽然一度脱离了革命阵营,但不是革命对象,依然是革命的动力之一。中国革命最基本和最广大的动力是工人、农民。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在革命前途问题上,主张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这是进入社会主义的途径。
43、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内容。
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2、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3、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包含解放思想的深刻涵义;
4、必须反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两种表现)。
44.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经验,完整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有: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是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民主和专政这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两者相互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者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决定国家政权性质的关键因素。
③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对外是防止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颠覆与破坏,维护国家独立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对内是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组织和管理国家的经济建设,促进中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并最终实现消灭一切阶级和一切国家的 5 化大革命”在内的严重错误。这些错误把传统模式的弊端发挥到了极端,导致中国的建设事业误入歧途。
远大目标。
④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
(2)理论与现实意义:
①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又不同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它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独特创造,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②这一理论的形成,为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③新时期,我们还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原则。
45.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它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因此,要以科学态度对待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一要完整准确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二要把毛泽东晚年错误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区别开来;三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46.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中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47.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通过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来实现的。
①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我军的指导思想,教育全军,保证党在思想上的领导。②依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的正确,以及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保证党在政治上的领导。
③在军队中建立和健全各级党的组织,把支部建在连上,班排建立党小组,保证党在组织上领导。党对军队的思想、政治、组织三方面的领导,构成了党以军队的完整的领导系统,从而保证了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实现了党指挥枪。
48.如何理解群众运动和群众路线。
(1)所谓群众路线,包括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两个方面的内容。
(2)群众运动,只是实行群众路线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唯一的方式。我党在革命战争的特殊年代,主要采用群众运动的方式,但把这种方式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就未必正确。
(3)实行群众路线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应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能墨守成规、拘泥于一些传统模式,要在新形势下努力创造发动和组织群众的新方式、新方法。
(4)违反群众路线的所谓“群众运动”,不仅不能真正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而且会损害群众的积极性,损害党的威信。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概论复习资料(全)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版)复习资料(全)
毛概名词解释篇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特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科学指导思想。它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1942年的整风运动是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是一次党内思想的大解放。它使全党形成了对毛泽东思想高度一致的认识,为党的“七大”的召开作了思想准备。
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一方面,针对蒋介石实行“寸权必夺,寸利必得”的反动方针,明确提出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另一方面,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人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论十大关系,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十大关系是: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但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走工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建立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把我国国民经济从落后的技术基础转移到现代化技术基础上来,奠定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的集体所有制,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所谓“积极领导”就是各级领导机关要走在群众运动的前头,既不能太慢,也不能太急,要主动加强领导。所谓“稳步前进”就是要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不能一步登天,使农民感到突然。
三三制,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各根据地建立了“三三制”政权,即在这个政权中,共产党员、非党进步分子、中间派别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其目的是调动一切力量,共同反对日本侵略。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在我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权组织形式,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国家的内外政策及发展前途等一系列根本问题。
所谓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依据自己的具体国情与条件所制定的一个较长历史时期内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的规划。
四个现代化,是指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两步走,1964年党中央和毛泽东提出要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建立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力争在20世纪末,使我国工业和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在此基础上,邓小平于80年代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中间地带,毛泽东指出,美国和苏联之间隔着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拉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首先受到美国侵略的不是苏联,而是这些被建立军事基地的国家。一切受到美国侵略威胁的国家和人民,应当团结起来,反对美国反动派的进攻。
三个世界,1974年2月,毛泽东正式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他指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广大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是指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遗迹,建立国内的良好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一边倒”就是在帝国主义对新生人民政权实行敌视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所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在处理国家之间关系时,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一条线”,20世纪70年代,苏联对中国奉行霸权主义政策,毛泽东审时度势,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即从东边起,日本、中国、欧洲、美国,加上同一条线上的第三世界各国,联合努力,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
三大纪律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
八项注意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损坏庄稼,不打人骂人,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又红又专: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又红又专”的口号。红与专,是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红,就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坚决拥护和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专,就是掌握有关专业知识,具有专业技能。知识分子应该做到又红又专,这不但是党对知识分子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知识分子的客观要求。
所谓思想入党,就是要求共产党员牢固树立起共产主义的思想,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起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从而自觉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民主和集中,所谓党内民主,就是在党内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从本质上讲,就是党员在党内的民主权利。所谓集中,就是要求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现党的意志和行动的统一,党内要讲权威,要讲服从。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种解放思想是以实事求是为根本前提的。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也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坚持实事求是,二者是统一的。两参一改三结合1960年3月,毛泽东以苏联经济为鉴戒,对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工作作了科学的总结,强调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
导论
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或功绩)
1.为建设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杰出贡献
2.为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作出了巨大贡献
3.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4.深刻揭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为新中国创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5.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6.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
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准确地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
2.有助于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 3.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4.有助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从提出到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第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熟,是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提出并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地位的重要理论前提。第二,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提出并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第三,毛泽东个人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卓越贡献,是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得以提出并被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的主观条件。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1、正确回答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之间的关系
2、正确回答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关系
3、正确回答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毛泽东个人贡献与党的领导集体的贡献之间的正确关系。
4、科学区分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错误的界限。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其性质、动力、任务、前途以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的论述)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对人民军队的性质、任务、宗旨、原则以及游击战争和人民战争思想的论述)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特征(句式:毛泽东思想体系具有„„特征)1.时代性 2.科学性 3.独创性 4.开放性
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首先,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是个科学体系的观点; 其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最后,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句式:毛泽东思想是„„)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旗帜 3.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
1、历史条件
1)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及其后的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1年爆发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3)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救国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4)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迫切需要先进阶级的理论来揭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指导中国革命的发展,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历史条件。
2、理论基础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逐步被中国的无产阶级所掌握和运用。
3、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正是由于亲身参加了中国革命的实践,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一般原理,对我党在革命斗争过程中所获得的独特经验,从理论上做了科学的总结和概括,才逐步产生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4、文化底蕴
1)毛泽东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2)毛泽东批判地借鉴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3)毛泽东在政治、军事、哲学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对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借鉴和吸收,说明了中国优秀的思想文化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也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毛泽东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阶段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把马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初步结合起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
1、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系统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之后,又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阐述了以农村为革命的重心,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思想,标志着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
2、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
1928年,毛泽东主持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第一次用法律形式肯定了中国农民分配土地的神圣权利。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和分配土地的政策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理论和红军作战原则的提出
古田会议解决了如何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问题。到1931年秋,形成了红军的作战原则:以游击战和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实行积极防御的方针,诱敌深入,慎重初战,着眼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集中优势兵力,打速决战、歼灭战。
4、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确立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批判了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这为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的曲折
早在李立三“左”倾错误统治中央前后,毛泽东的理论就遭到过指责和反对,并通过两次会议实际上撤换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职务。1933年初,临时中央由上海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为全面贯彻“左”倾政策,完全排斥了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正确领导。1935年1月,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对“左”倾军事路线的纠正,以及对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军事思想的肯定,成为当时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从1935年1月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
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条件
1.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反复对比,为党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客观规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这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一个最基本的历史条件。
2.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新的重要历史条件。3.遵义会议以后,逐渐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核心。
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化。2.统一战线的理论的完整形成。3.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发展。4.人民军队建设和革命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发展。5.根据地建设理论的更加丰富。
6.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得到发展而臻于成熟。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在全党的确立
党的七大明确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一切工作的指南。1944年5月召开中共六届七中全会,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表明全党已经公认毛泽东思想为中国革命唯一的正确指导思想。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章正式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第四节 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一、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提出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用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 2.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3.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发展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4.提出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思想,丰富和完善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和政策; 5.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和建立人民民族专政的理论。
二、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表现在„„)
1、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策略思想;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三、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曲折发展
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提出的正确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若干重大关系的思想。
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3.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关于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的思想。
四、毛泽东思想本来面貌的恢复及其新发展
“文化大革命”使毛泽东思想的发展遭到严重挫折,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真理被歪曲,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被颠倒割裂,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遭到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使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得以恢复。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继承和创造性发展。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和对象
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所以中国革命任务是对内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压迫的民主革命,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和动力
无产阶级掌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征。其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又是领导力量)、农民阶级(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民族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的同盟军)。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其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在中国建立一个由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制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即没收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有。包括三方面: 首先,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其次,没收官僚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
最后,允许不操纵国计民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即保护民族工商业。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道路
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
1、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基本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农村为工作重心,以根据地建设为依托,以政权为杠杆,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2、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的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第二,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而且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要战胜敌人就必须在农村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第三,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和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3、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
第一,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政治和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是小块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客观原因。第二,中国经过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这对小块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也是有利的。第三,红色政权能否长期存在,还取决于全国革命形势是否
向前发展。第四,有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存在的必要条件。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是农村革命根据地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思想
1、建立和巩固根据地人民政权的思想
2、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思想(主要内容是)
第一,其重要性及经济建设和革命战争的关系。
第二,其主要任务一是为了保证红军的供给;二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第三,根据地的经济政策及其原则。第四,经济工作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
3、组织民众和加强地方武装训练的思想
4、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的思想。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一、统一战线
在建立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规律:
1、由于中国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在一定的时期中,一定的程度上,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是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军阀斗争的。
2、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它就会动摇变节。
3、中国的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直接为帝国主义服务并为它们所豢养的阶级。
4、在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参加统一战线并和无产阶级一道向共同敌人进行斗争的时候,它仍然是很反动的,要加以限制。
5、无产阶级的坚固的同盟者是农民。
6、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可靠的同盟者。
二、武装斗争
三、党的建设
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 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习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中锋陷阵的英勇战士。三者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我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过渡时期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和主要任务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任务是变新民主主义国家为社会主义国家,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是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是总路线提出的重要理论依据。客观依据
首先,没收官僚资本为国营经济实际上成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开端,而其迅速发展,又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重要物质力量。其次,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为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经验。再次,土改完成后,党在农村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互助合作运动。最后,新中国处于“一边倒”的国际环境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总路线的提出提供了契机。
三、过度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实质
内容: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一化三改“中,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是逐步完成国家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和力量;三大改造是两翼,是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实质:逐步改变生产关系,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使之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一,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第三,实行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第四,制定并贯彻了一条正确的阶级政策。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一,采用和平赎买的方式进行;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
第三,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把原来的剥削者逐步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工业化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在改造生产关系的同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采取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三,采用和平的方式方法,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短短7年完成改造、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原因: 1.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为其奠定了可靠的政治基础; 2.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
3.在民主革命斗争中,党对全国人民社会主义前途的教育为转变提供了思想条件;
4.在民主革命斗争中,党培养了大批能治党、治军、治国的干部队伍,为转变作了组织准备; 5.中国人民对工业化、现代化的深深向往是选择社会主义的主观因素;
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这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领导核心和指导思 想。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1.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3.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4.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马列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第五章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主要内容
1.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政权; 2.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3.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是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4.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和特征。(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其特征: 首先,从政权结构看,它科学地表明了我国的阶级状况和阶级关系;
其次,在概念表述上,它鲜明地体现了国家政权是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的有机结合; 最后,从政党关系看,它内部存在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句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1.无产阶级专政阶级构成形式的理论; 2.无产阶级专政内涵和职能的科学表述;
3.无产阶级专政内部政治联盟和党派合作的理论; 4.无产阶级专政历史任务的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第一,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 第二,阐述了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它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所以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第三,提出了解决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毛泽东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加以解决;而社会主义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总体上说,是一种和平的、渐进的、非对抗性的自我调节和完善。第四,初步揭示了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提出两类矛盾的学说: 第一,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第二,提出了一系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如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等。第三,明确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明确提出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的概念。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据中国的国情进行工业化建设,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走适合中国自己的工业化发展道路。
第二,阐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内涵。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内涵:适当调整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投资比例,在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上发展重工业;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第四节 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立足点。所谓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与侵犯。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1.必须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2.必须反对霸权主义。3.必须在国家上主持正义。
第六章 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第一节 人民军队建设的思想
一、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人民军队的性质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
1、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人民军队的三大政治工作原则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人。
3、人民军队的民主制度是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军事民主。
第二节 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
人民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实行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全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1、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2、战略上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的速决战;
3、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三种基本作战形式)
4、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5、战略进攻的思想。
第三节 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
一、建设一支正规化的、现代化的、强大的人民军队; 1.提高部队的文化科技水平
2.实行正规的军事体制,实现部队建设正规化
3.建立强大的陆海空三军和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多兵种的现代化军队 4.建立有科学组织和分工的司令机关
5.提高现代军事条件下的防卫能力,研究现代军事技术和战略战术。
二、大力发展国防工业和国防技术;
三、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第一,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第二,国防建设要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第三,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第七章 政策和策略理论 第一节 政策和策略重要性的思想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其重要性)(句式:政策和策略„„)是实现党的总路线的重要保证;
是有效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积极投身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保证,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 是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的锐利武器。制定政策和策略的主要依据
首先,必须以政治形势、阶级关系的实际情况为主要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其次,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运用群众路线的方法制定; 最后,必须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执行政策和策略的正确方法
首先,政策和策略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其次,必须坚持从全局出发,使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 最后,掌握政策界限,防止出现偏差。
第二节 政策和策略的主要内容
一、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坚持求同存异,既统一又独立的原则; 第二,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第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第四,在同顽固派的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 第五,无产阶级政党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二、对敌斗争的政策和策略
1、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战略上藐视敌人,就是从本质上、长远上、整体上看待反动派,把一切反动派都看成纸老虎,相信人民革命力量总有一天会取得胜利。战术上重视敌人,是指在局部或每一个具体问题上,要认真对待敌人,采取谨慎态度,讲究战争艺术,决不可掉以轻心。
2、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
3、掌握斗争的主要方向,不要四面出击
建国初期,国内仍面临着复杂的斗争形势,面对这种情况,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毛泽东指出:我们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面进攻。
第八章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
第一,为其他一切工作指明政治方向,保证各项工作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第二,为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为人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防止和克服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第四,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1.马列主义理论教育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3.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4.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 5.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
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方法是坚持民主的说服教育。而运用这个方法,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是,要尊重人。二是,要以理服人。三是,要有的放矢,注意针对性。第二节 文化工作理论 文化工作的基本方针
1、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毛泽东历来重视人民,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文化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年由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是发展艺术的方针,百家争鸣是发展科学的方针。强调,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一种学派,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和实践去解决。
3、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纵、横两个方面阐述了对待古今中外人类文化的态度。在对待中国古代文化遗产问题上,毛泽东指出:应当批判地吸收古代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毛泽东指出:排外主义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盲目搬用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科技工作的方针
1、“向科学进军”的战略思想
1956年1月,周恩来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向科学进军”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它反映了党对工作重心转移后主要任务的认识
第二,它反映了党打算依靠科学技术来改变中国生产力落后的状况 第三,它反映了党对科学技术地位作用的正确分析
2、“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战略方针
其基本精神是,尽量瞄准当代世界的尖端科学技术,尽量采取世界先进技术,加快我国科技发展步伐,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3、团结科学家,大力培养新生科学力量的方针
4、全面规划,加强指导的方针 教育工作的原则和方针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依靠人民群众,采取多种形式办学
周恩来、邓小平提出“一要普及,二要提高”的“两条腿走路”的教育思想。他们根据中国人口众多而素质不高的特点,主张办好基础教育,同时努力办好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做到教育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1958年,刘少奇提出了“两种教育制度”的思想,即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4、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第一,学校教育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第二,毛泽东主张教学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第三节 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和政策
1.知识分子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3.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4.知识分子要与工农群众相结合,走又红又专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又红又专”的口号。红与专,是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红就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坚决拥护和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专就是掌握有关专业知识,具有专业技能。知识分子应该做到又红又专。这不但是党对知识分子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知识分子的客观要求。
第九章 党的建设理论
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特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建立起来的,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发展的;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建立的;
第三,中国共产党是在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第四,中国共产党是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过程中锻炼成长的; 第五,中国共产党是在长期武装斗争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的。
把思想建设放在党建首位的必要性
第一,它是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多数的国情决定的; 第二,它是中国共产党同资产阶级团结合作的需要; 第三,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
党建要密切联系政治路线的必要性(句式:政治路线„„)1.为党内教育规定了基本内容,是党巩固和发展的思想保证; 2.为党的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是党巩固和发展的政治基础;
3.为党的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党组织巩固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4.为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群众基础。
民主制和集中制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发扬民主是实习集中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才能形成正确的集中。另一方面,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必须实行集中。因为只有集中起来的意见、决议才是正确的,才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党的意志。离开集中讲民主必然走向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离开民主讲集中必然导致个人专断。
民主集中制是加强党建的重要保证
第一,民主集中制是党发展壮大的根本组织制度;
第二,民主集中制是正确处理党内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民主集中制是党保持生机活力、发挥领导作用的重要保证。
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的内容
1.在干部的选拔上,坚持“德才兼备”的条件和标准; 2.在干部的使用上,坚持“任人唯贤”干部路线; 3.要关心爱护干部;(指导提高他们;检查其工作,助其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改正错误;对犯错的干部,一般采取说服的方法,助其改正;照顾他们的困难。)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作用
1.只有坚持良好的党风,才能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2.只有坚持良好的作风,才能获得群众的拥护。
3.好的党风是制定和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条件,对实现党的政治领导有重要意义。
党的优良作风的基本内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和„„
党的团结是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即重要性)第一,党的团结统一是坚持党的性质的必然要求; 第二,党的团结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 第三,党的团结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
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
1.执政党历史任务和工作重心的转变,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2.党在执政的条件下,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
3.共产党执政后,各种各样的人都会涌入党内,党面临着如何纯洁队伍的考验。
加强执政党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加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
2、„„思想建设;
3、„„作风建设;
4、增强党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5、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第十章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活(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一、实事求是(内容如下:)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它是实事求是的最主要的内容和最基本的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
2、理论联系实际。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它是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也是坚持实事求是、达到主客观统一的根本途径。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项重要内容)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1、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思想;
首先,其次,最后,它包含了彻底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2、实事求是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内容的活的灵活。
3、实事求是是党的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有三个基本方面的要求:一是必须承认客观实际;二是必须努力认识客观实际,使主客观相统一;三是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目的和最终落脚点。而要实现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和方法:
1.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2.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加强党性锻炼; 3.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 4.坚持实事求是,还必须发扬民主。
二、群众路线
所谓群众路线,就是要使我党与群众建立正确关系路线,就是要使我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人与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就是要使我党用正确态度与方法去领导群众的方法。
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基本方法
所谓从群众中来就是把群众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意见集中起来,经过分析和综合,形成正确的方针、政策;所谓到群众中去,就是把方针、政策再拿回到群众中去,化为实际行动,并使之在群众的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包含的具体方法: 第一,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第三,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方法;
群众路线的重要地位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作风;
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
怎样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句式: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克服主观主义的思想作风和领导方法; 必须克服官僚主义的作风;
必须健全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
要坚持对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群众路线的教育。
三、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全部活动中,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 革命和建设,逐渐形成的一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它有着深刻的内涵:
1、立足于本国实际,走自己的道路;
2、着眼于本国力量,依靠本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
独立自主是革命和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其重要性)1.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2.独立自主是实现正确领导的中心环节; 3.独立自主是一项基本国策。
怎样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句式:坚持独立自主„„)1.必须正确处理自力更生和正确外援的关系; 2.必须正确处理统一性与独立性的关系; 3.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复习资料
1。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求真务实 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第三章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主要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理解:
1)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3)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
4)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2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1)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
2)建立包括两个联盟在内的占全民族人口绝大多数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3)必须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4)区分中国资产阶级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不同部分。5)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基本策略原则 6)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7)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D4章
1.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加强了人民的团结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2。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五章
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 在这个探索中形成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后来也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同时,也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良好的开端,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基础。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
D 6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特征: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
2.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
第二,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党的十五大把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第三,“三步走”战略的特点及意义。我国“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参考了国外现代化发展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第七章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第一,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二,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三,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
2.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1)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扩大经济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互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的趋势。第一,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第二,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我们对开放型经济中产生的风险和问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方面要加强对全球经济走势的波动和预测,增强和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着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要正确处理利用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发展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的关系。
D8章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
第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D9章
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主和人权?
(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民主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它的发展程度同一定的经济文化状况相关联
(2)社会主义自由解决了资本主义自由无法解决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际行使自由权利的问题。
(3)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4)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
(5)总之,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本质上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第十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内容:1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2,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尤其要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
第十一章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1,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2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3三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作为社会建设过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和现实的重大任务。2.怎样认识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意义?
1)、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2)、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3)、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4)、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第十二章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一)坚持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也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二)两制并存 三)高度自治
四)和平谈判
实现和平统一,两岸应尽早接触谈判,台湾问题不能和德国、朝鲜问题相提并论。台湾问题应该也完全可以通过两岸的协商,在一个中国的架构内求得合理的解决
第13章
1.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第一,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世界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经济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第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世界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结合所学知识,就南海地区局势(或中美、俄、日、欧等关系或台湾问题)等谈谈你的观点?
我认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迟打不如早打,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根据国际法规定,如果一个国家的海岛被别国侵占50年没有收回来,那这个海岛就会被侵占国合法占有。中国在南海南沙群岛实际占领9个岛礁,其余的岛礁都被东南亚各小国非法占领达30多年,也就是说再过十多二十年中国不收回这些岛礁,那就会丧失这些被占岛礁的主权。所以中国在南海的问题上必须强硬,甚至不惜一战。邓小平同志讲过在南海问题上中国政府的主张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是主权在我,”如果其他国家一意孤行,那中国就别无选择,只有一战才能收复被占的岛礁。我们不要机械地理解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话,把搁置争议,同共开发理解成搞股份制,主权都没有了,搞什么股份制?再说强盗会和你搞股份制吗?邓小平同志说的“主权在我”,就是说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不可争议的主权,这是中国的底线,触犯中国的这个底线,那中国人民是不会答应的。如果说强盗与中国共同开发,那真是笑话,要共同开发早就共同开发了,还等到现在?人家占领我们的岛礁是要永久地占领,永久地占有那里的资源,会和你搞什么股份制共同开发吗?不要痴人说梦了,快醒醒吧!还说是什么专家呢!要说战争,中国人民从不害怕别人强加给我们的战争,为了国家的主权,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已别无选择,这一仗最终是要打的,晚打不如早打,越晚打对我们越不利。
第14章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首先,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实践和整个进程中都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这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发展,善于顺应社会前进的潮流不断发展自身的先进性。再次,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工人阶级由于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高度集中统一等特点,成为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
2.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统一战线工作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我们要永远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精神,认真作好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和侨务工作,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使统一战线在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发展对外友好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15章
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
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只有中国共产党这样坚强的政治核心才能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才能保证我国真正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而不受制于人。
2.如何理解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
第一,这是中国共产党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完成其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
第二,这是我们总结世界上很多大党老党执政的兴衰历程所得出的历史性启示 第三,这是中国共产党保证其执政地位,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