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母课堂》读后感:总结昨日的得失,做好今天的事情
《父母课堂》读后感:总结昨日的得失,做好今天的事情
父母课堂是学校推荐的订阅刊物,每次信手读来,都有不错的,对于教育孩子大有裨益。其中《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主要讲述了成功学大师卡耐基事业刚起步的故事。在创业之初,卡耐基做了好多艰苦的工作,但几个月之后,发现自己没有赚到钱。便非常郁闷,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直到他去请教自己的老师,得到一句话:“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于是他重新振作,最终事业有成。从这个故事,我得到一个道理,即是教育孩子不要沉浸在昨天的失败中一蹶不振,重要的是总结昨天的得失,做好今天的事情。
以往每当孩子考试时就会忐忑不安,担心她的成绩如何,考得好,皆大欢喜,考得不好就会对孩子大发雷霆。可结果呢?孩子吓得不行。越到考试越紧张,平常的学习水平根本发挥不出来,成绩更糟。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火发得再大,孩子的成绩也不能更改。重要的是要从考试的题目中知道孩子那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好,教会孩子这些知识点。这才是考试的目的。于是每次考完试,耐心的妻子就会用手机把卷子拍下来,和孩子交流为什么她的题错了,教会她这个知识点。对于考试成绩,告诉孩子,只要正常发挥水平,就没有问题,不会被批评。效果不错,孩子的成绩一直较稳定。这一点也体现在各个方面。譬如书写,一二年级时,孩子写得很认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但三年级开始后由于作业的增加,女儿的字写得让人直发愁。横不平,竖不直。而且歪歪扭扭。于是我的老毛病又犯了,把女儿痛骂一通。结果当然和以前一样。于是静下心来,告诉女儿,人斜着站能行吗,女儿说当然不行,接着问她:“那你的字为什么斜着呢?”女儿若有所悟,接着趁热打铁,告诉女儿字的构成和比例,告诉她横平竖直的重要性。女儿直点头。相信结果一定是好的,当然需要常盯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各种的小错误和小情况是正常的。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找出她犯错误的原因,教给她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她就会更加茁壮地成长。愿这篇能抛砖引玉,得到老师和其他家长指点,得到与更多使孩子能健康成长的金玉良言。
第二篇:演讲稿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情
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情
八(3)班尹海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情》
当代教育中,学校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愈加重视。而社会,也对德才兼备的人才更加迫切需要。
自古以来,人才至上,人品至本,欲成大事,要拘小节,只有在实际生活中积小善,才能成大德。如果把良好的行为习惯看成是一种“精神储蓄”的话,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行为习惯所产生的利息。”
走在整洁美丽的校园,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也许你并不在意自己偶然说出的一句话,也许你不留心踩在脚下的花草,也许你已经习惯自己旁若无人的喧叫„„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不经意或许在无形中已经影响着你,让你的坏习惯因此渐渐膨胀?那么从自身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我们内心情感的外露,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证人们正常的生活,每个国家都有法律,与此同理,在学校我们要成为合格的中学生,最基本的就是要遵守校规。
习惯养成对成功究竟有怎样的作用呢?我认为,习惯养成,决不是人生成功的保障,因为没有哪一种单纯的因素会直通成功。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习惯养成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应该从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情开始。
可以说,我们的每一天都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组成的。而做好这些事情至关重要。它可以保证我们生活、学习的质量,更可以从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知道古代有句话,叫做今日事,今日毕。但是,我今天所讲的,不仅仅是今日事,今日毕。
我还要说,我们要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情,就必须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著名医学家威廉·奥斯勒曾经说过:“用铁门把过去隔断——隔断已经过去的那些昨天;再用铁门把未来也隔断——隔断那些尚未到来的明天。然后你就保险了,可以生活在‘和别的日子完全隔绝的今天’”而印度戏剧家卡里达沙也曾说过:昨天不过是一场梦,明天只是一个幻影。
那么,这样的想法是不是让我们不为明天考虑,抛弃理想,得过且过呢?绝对不是这样的。切记,我所说的生活在独立的今天,是摆脱昨天的困扰,不为明天而焦虑。从而更投入地做好今天的事情。
同学们,请在每天结束后,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我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情了吗?我毫不浪费地利用了今天的二十四小时了吗?
如果你能够自信地说一声:“是的。”那么请坚持下去,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奠定坚实的根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今天如何做父母读后感
《今天如何做父母》读后感
《今天如何做父母》这一本书拿到手时,随手翻阅了一下,感觉与以前所看过的书籍也没有什么不同,都在讲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做好父母的职责。在寒假期间,我又一次捧起这本书细看,里面重复的例子很多次,多次强调做父母要坚持培训自己。是作者忘记了前面已写过了吗?还是故意如此安排!
我的孩子好动也好问,对于一些他不明白的事情或问题,他总是不停地问,可以说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可是他的这个底,很多时候让我们夫妻俩难于对付,几乎都是被动的。“人是怎么来的?”我告诉他:人是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类人猿是怎么来的?”,“从生物角度上来说,应该是从猿进化而来的。”“猿是怎么来的?”“是从灵长类动物进化的吧”,“灵长类动物是怎么来的?”„„就这样一直问下去,如果要回答他,你必须从宇宙的产生之前讲起,你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必须知古明今,通晓中外,当然还有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耐性。最麻烦的就是:你今天跟他讲了,明天晚上他还是会拉着你讲昨天讲过的事情。你跟他说,昨晚不是讲过了吗?他会告诉你,昨天你没讲明白。我想,小孩子的记忆不可能对所有的事情一次记牢,只有通过重复的记忆才会牢固。应该是故意安排的。为什么会这样安排,我想,作者告诉我们的是孩子的教育也是在不断的重复学习中学会知识、学会做人的。
因为职业使然,我联系自己的职业,教书育人,也是如此。学习应该是快乐的,每一个人在解决自己心头上的不惑时,都会露出开心的笑容。而当屡试不果的情况下,人的信心就会受到打击,毅力强一点的人会坚持,而毅力差一点的,就会选择放弃,学生也是如此。作为教师,我想如果我们有一颗包容之心,有一份坚毅之情,就象教育自己孩子那样,包容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帮助他们解决不惑,让他们建立学习学习再学习的信心。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很早熟,知道的东西太多了。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不是孩子们早熟,知道的太多,而是我们知道的东西太少,满足不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是啊,培育孩子,是要先培训自己了,改变孩子,是必先改变自己!教育学生也应如此吧!
第四篇:父母课堂读后感
《父母课堂》
—我和儿子的沟通因此畅通
《父母课堂》不仅是儿子最爱的书,也是我—个普通的爸爸最关注的书。
儿子很懂事,知道我很忙,总是体谅的在电话里说:爸爸,我的作业做完了,知道你不能回家,但我按照你的要求开始练钢琴了,你听,我弹的好吗?
每当此时,我的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了。是啊!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能担负父母责任的父母。回想孩子走过的点点滴滴,我们总是很苛刻的要求孩子,我们总是把过多的希望寄托在任课老师身上,我们总是试图向孩子教授我们年轻时没有经历的一切。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家长与时代的差距总是巨大的,传统的教育对现在“家庭宝贝”的影响微乎其微。
但现在我们通过《父母课堂》的引导,通过各位家长父母真知灼言的汇集,我初步理解了《父母课堂》中字字句句的难能可贵,更理解了孩子们突发奇想的弥足珍贵,理解了任课教师的郑重担当。
回想与孩子幸福的点滴,每次他一领到《父母课堂》,总是迫不及待的翻开目录,先看父母忌语中的文章标题,然后翻到文章津津有味的读起来,读后交给我们,看看我们的反应。记得有一次,我下班回家很晚,刚进家门,儿子就把《父母课堂》递给我说:“老爸,你有时间看看吧,一定要看40页奥!”看着他那焦急、期盼的目光,我笑着说:“好,爸爸肯定会看的,你去睡吧!”儿子心满意足的睡觉去了。等我吃完饭,拿出《父母课堂》仔细观看,才发现其实孩子想告诉我的是:“跟你说了多少次了”这一篇文章的内涵。文章中讲一个妈妈催促儿子别上学迟到,其中反复重复的一句话就是:“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我边看文章边想,这场景真熟悉呀!父母总担心孩子对自己说的话没听进去,或担心没力度,因此“反复说”、“持续说”,结果达到的效果却是不认可的。儿子性格内敛,从不会正面顶撞。但对于反复说、持续说这种教育方式又比较反感,因此借助《父母课堂》中的案例这种方式与我交流,改变父母的观念。我突然间发现儿子长大了,感谢《父母课堂》给予的理念,我们的孩子小小年纪懂得珍惜,懂得曲线救国啦!
孩子成长是令我们家长快乐的,《父母课堂》成为我和儿子沟通的桥梁。愿《父母课堂》成为每个家长和孩子的良师益友,在家长迷惑的时候给予指点迷津,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第五篇:父母课堂读后感
父母课堂读后感【1】
学校发给学生每人一本《父母课堂》,让学生带回家给家长看,并要求每位家长写一篇《读后感》。对这种学校强加给家长的作业我还是很抵触的,要写一本书的读后感,必定要把这本书看完才会知道要写什么。难道这是学校要给《父母课堂》作广告,让每位家长都买书吗?
对学校的印象一直以来都很好,学校从来没有乱收费现象,难道为了一本书,就要毁掉名誉吗?怀着怀疑的心情,也为了应付学校的作业,不情愿的打开了《父母课堂》。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看着一个个简单平凡的小故事,却解决着父母与孩子的大问题。让我很快喜欢上了这本书,《父母课堂》里的作者有老也有小,涉及的问题也方方面面,学生每个年龄段遇到的问题都通过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展现出来,让人读着也不感到乏味,为父母教育孩子帮了大忙。
一本《父母课堂》倾刻间读完,感觉还有点意犹未尽,突然想起孩子刚上一年级时,曾定过一年的《父母课堂》,当时虽然订了书了,每一期也都如期拿回家了,可是因各种原因并没有打开来读过就束之高阁了,因为订了也没读,所以此后就再也没有订过了。
于是赶紧踩脚凳把书拿下来,一本一本接着读下去,偶尔读到和孩子问题一致的,也让孩子一起读,以解燃眉之急。相信以后有了《父母课堂》,我就不会临阵磨枪了。
通过读《父母课堂》,不仅知道该怎样教育孩子,孩子遇到问题该怎么解决,也让我知道应该怎么作好一位家长,让自己和孩子都能快乐的学习、成长、生活。
感谢学校给家长布置的这次作业,我也要检讨一下我的小人之腹,我们的学校永远是纯洁的象牙塔,它是不容置疑的。
学校一直是为学生和家长考虑的,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一直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而我却有如此不耻的想法,再次感到难为情。
父母课堂读后感【2】
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自己的思想意识也越来越独立。作为父母的我们,欣喜之余也不乏许多小小的烦恼和担忧。孩子的视角总是让成年人惊叹;而成年人的期盼也总会让孩子压力重重。于是,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时不时的“局部小摩擦”,可“交火”的双方实力悬殊,显而易见的结果注定赢家(家长)“胜之不武”,输家(孩子)“心有不甘”。每每百味杂陈之间,就想起《父母课堂》里酸甜苦辣的小故事,清新隽永的教育箴言,仿佛偏航了的小船重回既定的航线。
这期的《淡定的妈妈,出色的孩子》深深地触动了我。文中夏楠妈妈耐心“等待”孩子长大的心态不正是自己要学习的吗?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他发表独立发言的机会;允许孩子犯错误,正视自己的不足,跟他一起找到错误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在错误中汲取教训,在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将来孩子能不出色吗?
家庭教育任重道远,《父母课堂》如留香玫瑰,常伴左右。让我细细体会成长中的韵味,孜孜不倦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
父母课堂读后感【3】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父母课堂》确实是一本好书,读了这本书,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读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影响和指导了我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作为一名家长,几乎每时每刻都会遇到教育孩子的难题,很多时候都不知如何下手去解决。学习之后,我逐步改变了许多影响孩子发展的思想及行为习惯,找到了很多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好方法。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必须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孩子才会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心理,成为她值得信任的朋友,真正掌握他的需要,成为孩子生活和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份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孩子走进校门,就代表学习是孩子的第一职责,但往往家长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旦成绩不理想,孩子会自责,家长也会比孩子还要焦急,甚至还会加倍责怪和斥责。但阅读了本期的教子良方之后,发现要培养孩子的直面挫折的能力,要为孩子树立抗挫折的意识,作为家长要及时疏导,有足够的耐心去和孩子沟通,不要过多的埋怨,要多鼓励和安慰,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要善于去发掘,时常增强孩子心理的韧性,为今后的成长之路打好基础。
孩子的成长也离不开培养良好的习惯,孩子做作业拖拉,学习自觉性较差,对此我们应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加以改善。首先与孩子进行讨论并且做出约定,只要她能自觉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允许他提出一些适当的附加条件以作为激励。作为家长我们也应该增强家庭的学习氛围,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让孩子多花时间进行一些有益的课处阅读,激发孩子的求知兴趣。父母身教重于言教,我们也要从自己做起,多进行阅读,家庭的学习氛围好了,孩子也会跟着积极地学习。
品行教育是不能缺失的,教育孩子还要逐步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形成为他人服务和参加家务劳动的意识。比如要求孩子收拾好自己的房间,当父母做清洁工作时做个小助手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儿童教育的重要一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世界观、道德观逐步形成。我们应从日常生活做起,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坐公交车时给老人让座、与同学团结互爱、尊重师长、爱护小动物、做错事坦然承认、碰到困难自己解决做起,铸成孩子未来诚实坦荡、富有爱心、坚强自立的优良品格。
《父母课堂》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位合格的家长,让我认识到如何爱孩子,如何欣赏孩子,用智慧和爱让她成为一个自信、快乐、向上的孩子。感谢父母课堂,让我懂得作为家长不能光满足孩子的吃、穿、花销。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与孩子多沟通,并用正确的话语引导孩子,要学会细心的观察孩子的变化,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孩子平等交流,让她充满欢欣地喜爱自己,爱家人,爱师长同学,学会用爱的眼光看世界,让她全心全意地信赖自己,让她能够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
《父母课堂》是每个家长的良师益友,希望家长朋友们一定好好阅读,我觉得每一篇都是真金美玉,值得学习和借鉴。希望父母课堂在老师与家长之间筑起一道沟通的桥梁,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共同去引导孩子去认识这个世界。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长,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我们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浇灌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茁壮成长,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