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看毛泽东的领导方法
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看毛泽东的领导方法
作者:张太原《光明日报》(2016年03月23日 14版)
最近,总书记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重温这篇著作。在党的作风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的今天,进一步改善工作方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任何一种工作都需要方法,特别是领导工作,“不仅要决定方针政策,还要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是要发生问题。”面对艰巨的任务,面对复杂的情况,面对新的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就会一筹莫展,不知所措。毛泽东的一生,无论负责何种工作,都非常讲究方法。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之前,他还写过《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关于健全党委制》等文章和指示,在此之后,他还为中央起草了《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毛泽东同志关于工作方法的许多论述和实践至今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本文结合这些论著简要梳理毛泽东的领导方法,以把对《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学习推向深入。
“只唱一出《香山记》”
在毛泽东看来,众多矛盾之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的;繁杂工作之中,必有一个是中心。因此,开展工作首先要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或关键,以带动其他。在阐释这一方法时,他多次引用过两句戏文。1958年6月21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他说:打了抗美援朝战争以后,我就把军队工作推给彭德怀同志了。我做工作就是单打一,搞那么一件事就钻进去了。我也提倡这个方法。有本书叫《香山记》,讲观音菩萨怎么出身,别的我都忘记了,头两句叫作“不唱天来不唱地,只唱一出《香山记》”。我就采用这两句作为方法,这几年是不唱天来不唱地,就是只唱一本别的戏,军事,我就没有唱了。1964年3月28日,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向他汇报,“只唱一出《香山记》”的办法传达后,效果很好。毛泽东说:就像你们河北唱《劈山救母》一样,不能什么都唱。这个方法要普遍运用。
其实,这个方法说到底就是工作应突出重点,抓住根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要集中精力。毛泽东的一生一直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大革命失败以后,他很快就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因而坚定地在农村进行“武装割据”,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一个时期集中于指挥打仗,一个时期集中于理论创作,一个时期又集中于整顿党的作风。同时,他还反复地向全党强调这种集中精力干大事、要事的方法。
1943年6月1日,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毛泽东明确指出:“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辅以别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在一个时期只有一个“中心工作”,首先是一种思想方法,“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互相结合的,思想不对头,工作方法也就不对头。”也就是大脑里应有一根弦,有意识地去寻找它,“任何一级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那么,“中心工作”或“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是什么,深思熟虑以后要明确,特别是要告诉下属和自己的团队,使之有所遵循。当然,能够“适时”地判定什么是“中心”,则需要独具慧眼。为此,要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凡事都要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懂得相互转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的任务未了,建设的任务又摆在了面前,百废待兴,千头万绪,首先应该抓什么呢?当时,有的人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对象,应当尽快地加以消灭。而在毛泽东看来,财政经济困难能否解决才是关系到新生政权能不能站稳脚跟的关键问题,因此,党的“中心工作”是“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他告诫说:“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反对我们。”也就是说,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都可迎刃而解。
毛泽东对抓“中心工作”的方法还从另一个方面作过阐述。1959年3月,在郑州会议上,他先是谈到了三国时袁绍决策“多端寡要、瞻前顾后”而最终导致失败的一些事情,接着说:“我借这个故事来讲,人民公社党委书记以及县委书记、地委书记,要告诉他们,不要多端寡要。”“端可以多,但是要抓住要点,一个时候有一个时候的要点。这是个方法问题。”稍后,他与新华社社长吴冷西谈话时又讲道:“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要反对多端寡要,没有要点,言不及义。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所谓“多端寡要”,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轻重缓急,力求面面俱到,什么事情都想做,结果无一做好。
工作要做好,就要分清主次,重点突出。1959年4月5日,在八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一开始就强调,“别的事我不讲,只讲工作方法,现在的中心问题是工作方法,要会做工作”。然后,他一口气讲了十几条。其中说道:搞经济计划,要有重点,有重点就有政策。没有重点,平均分配,就无所谓政策。这是很好的经验,跟我们历来搞政治、搞军事相适合。总要有重点,一个时期总要搞个重点嘛。1961年3月,他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再次说:“今后不要搞那么多文件,要适当压缩。不要想在一个文件里什么问题都讲。为了全面,什么都讲,结果就是不解决问题。”
学会“弹钢琴”
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并不是说其他矛盾和工作就可以不管了。毛泽东说:“看事物应该是两点论;同时,一点里面又有两点。”“香花与毒草齐放,落霞与孤鹜齐飞。”就是说不能只看到“香花”,也不能只看到“毒草”,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落实到做法上,毛泽东提倡要学会“弹钢琴”。1949年3月,他写道:“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钢琴有人弹得好,有人弹得不好,这两种人弹出来的调子差别很大。党委的同志必须学好‘弹钢琴’。”
对此,毛泽东可谓是得心应手地进行了运用。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往往一方面强调中心工作是军事和打仗,另一方面又号召做好其他一切革命工作。1933年,在中央苏区的一次经济建设工作会上,他说:“在现在的阶段上,经济建设必须是环绕着革命战争这个中心任务的。革命战争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事业是为着它的,是环绕着它的,是服从于它的。那种以为经济建设已经是当前一切任务的中心,而忽视革命战争,离开革命战争去进行经济建设,同样是错误的观点。”但是,不能因此而不抓好经济工作,相反,“革命战争的激烈发展,要求我们动员群众,立即开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进行各项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事业”。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弹钢琴”的运用,集中体现在“十大关系”的处理上。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告诉党的干部:干工作要做到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先要心中有“谱”,胸中有“数”。钢琴有多少键,每个键能弹出什么音符,必须了如指掌。解决矛盾,要深入到矛盾中去,特别是要掌握与之相关的数字。毛泽东把“胸中有数”也列为一条重要的工作方法。它的基本要求是: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如果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
在运用数据方面,毛泽东可谓是一个高手。比如,对中国革命的定位,就是他从中国占90%以上的农民这一“百分比”作出的。不是了解和注意到这一数据,他就不可能到农村去“闹革命”,不可能得出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开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此外,毛泽东论述问题和布置工作任务,也经常运用到数字。最为典型的两个实例大概莫过于在政治上创立的“三三制”政权和在经济上制定的“四面八方”政策。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后,毛泽东提出经济上要:“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简称“四面八方”政策。他还强调,“‘四面八方’缺一面,缺一方,就是路线错误、原则的错误。”这也是他“弹钢琴”方法的具体运用。当然,毛泽东在运用数字方面也有过失误和教训。比如,1958年发动大炼钢铁运动,紧紧盯住“1070”吨钢,提倡生产计划三本账,极大地损害了经济的正常发展。这说明对于数字运用一定要慎重,切不可想当然和滥用,否则就会有害无益。
两个“结合”
1943年,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点。关于第一个“结合”,他说: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任何领导人员,凡不从下级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具体经验者,必不能向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这一方法必须普遍提倡,使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学会使用。对此,毛泽东还做过两个比喻:一是走马看花,一是下马看花。他说:“走马看花,不深入,因为有那么多的花嘛”,就是领导者要多跑一些地方,广泛接触实际,了解基本的比较全面的情况。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解剖一个‘麻雀’”。就是在一个点上深入下去,认真研究一些重要的、带本质性的问题。两者结合起来,就既能够了解到全面的基本情况,又能够抓住根本性的问题。
针对第二个“结合”,毛泽东说:“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因此,无论什么工作,都必须采取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法。领导骨干带头,组织和发动群众,这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
这个结合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第一点是对群众要“抓两头带中间”。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领导方法。任何一种情况都有两头,即是有先进和落后,中间的状态又总是占多数。抓两头就把中间带动起来了。”用之于实际工作,他特别注重典型或先进的引领作用。“组织干部和群众对先进经验的参观和集中地展览先进的产品和做法,是两项很好的领导方法。”这个方法,现在领导干部仍然在普遍运用,比如各种考察活动。在毛泽东看来,典型是一种力量,树典型等于插旗帜,典型产生后,推动广大群众向这些“好样的”学习,由一到十,由点到面,就会逐渐形成一种气候。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第二点,要坚持“一来一去”。毛泽东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对此,毛泽东还说过:“领导者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他的责任就在于替人民群众当传达员,把大家的意见和反映的情况加以分析、研究和总结,作出正确的决定。然后,又将党委的决定传达到群众中去加以贯彻执行。”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第三点,他还这样说:当学生,当先生,当领导者。从群众中来,就是做群众的学生,向群众学习。毛泽东说,在人民中间,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我们要有承认自己无知的勇气,下决心向他们学习。“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所以,他曾提出,“向工人学,向农民学,向知识分子学。还要向资本家学,就是研究资本家如何剥削的一套;还要向土豪劣绅学习,他们的鬼鬼怪怪要研究一下,他们为什么能富,为什么能讨小老婆”。到群众中去,就是要做群众的先生,引导群众。他说,领导者就好像一个加工厂,从老百姓处学来的东西进行加工后,再去教老百姓,不断地教老百姓。要把心打通,不要架子。党员干部要“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第四点,要了解群众的“心理”和需要,要知道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抓人心,最根本的就是抓人的需要,特别是物质需要。毛泽东认为,领导者要想让被领导者跟着前进,必须给以物质福利,否则,就不能实现领导。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毛泽东深刻地领会了这一点。1942年12月,他更明确地说:共产党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那么,给人民什么呢?人民需要什么呢?当时对于广大的农民来说,最需要的就是减轻负担和获得土地。正是紧紧抓住了土地问题,党才能把农民团结在自己身边。1938年,他指出: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的态度,只要给他们谋利益,和他们打成一片,他们自然相信你、支持你。
总的来看,“两结合”的方法是毛泽东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实际工作的体现。一般与个别相结合,主要是对“事”来说的;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主要是对“人”来说的。领导工作说到底就是“以人谋事”。他还说:“我们跟蒋介石和日本一共打了二十二年,主要一条经验是,要同群众结合起来。什么时候跟群众合作得好,我们就得到发展;什么时候脱离群众,我们就犯错误,就失败。”
善于当“班长”
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专门论述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他提出党委应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而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任何一个领导都处在一个系统中,领导者进行工作必须学会运用组织、系统及在组织、系统中进行工作。他说,一般情况下,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要把这个班带好,的确不容易。党委要完成自己的领导任务,必须依靠这“一班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书记要当好“班长”,就应该很好地学习和研究。如果这“一班人”动作不整齐,就休想带领千百万人去工作。怎样指挥好这“一班人”呢?或者这“一班人”如何一道工作呢?除了以上提到的,综合起来看,毛泽东论述过的还有如下几点:
一是“互通情报”,有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有了问题就开会,摆到桌面上来讨论,规定它几条,问题就解决了。“班长”和委员还要能互相谅解,书记和委员、上级和下级之间的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二是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有些文件起草出来压下暂时不发,就是因为其中还有些问题没有弄清楚,需要先征求下级的意见。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下面干部的话,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听了以后要加以分析。对正确的意见,必须听,并且照它做。对下面来的错误意见也要听,不过听了而不照它做,并且要给予批评。
三是抓得起,抓得紧。抓得起,是指抓全局,需要有一种大的能力。说到抓,既要抓得起,又要抓得对,又要抓得紧。薄一波回忆,毛泽东自己“看准的事情,一旦下决心要抓,就抓得很紧很紧,一抓到底,从不虎头蛇尾,从不走过场。”王任重的日记则记述了他的一个工作实例,“在这两天,主席写了三封信,申述了他的主张,要各省开六级干部大会,看来,主席抓得很紧。”
四是重视“开会”。开会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样,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早作准备。会议不要开得太长,讲话、演说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凡是看不懂的文件,禁止拿出来”。他还提出过,要大型会议、中型会议和小型会议相结合。这三种会议一般指的是群众大会、干部大会和领导班子会,把工作干好就得学会开这些会。
五是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不论在地方上或部队里,都应该注意这一条。对党外人士也是一样。“我们都是从五湖四海汇集拢来的,我们不仅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为了让领导干部明白这一点,他多次引用过历史故事。1962年1月30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刘邦能够作出一些正确的决策,与他善于采纳不同的意见密切相关。相反,项羽失败,就是由于他“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
六、检查评比,及时纠错。工作布置下去,不能认为就完成了。毛泽东说:“全面规划,几次检查,年终评比,这是三个重要方法。”他还强调“除了开会的方法以外,还有打电报、打电话、出去巡视这些方法,也是很重要的领导方法”;通过检查,一是督促进展,二是修正错误。毛泽东一生也犯过错误,但大都能自己纠正,应该说与这种工作方法不无关系。
以上几点是毛泽东在不同场合讲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不难发现,它实际上体现的是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毛泽东明确指出过:“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只要是大事,就得集体讨论,认真地听取不同的意见,认真地对于复杂的情况和不同的意见加以分析。要想到事情的几种可能性,估计情况的几个方面,好的和坏的,顺利的和困难的,可能办到的和不可能办到的。尽可能地慎重一些,周到一些。如果不是这样,就是一人称霸。这样的第一书记,应当叫作霸王,不是民主集中制的‘班长’。”他还告诫党的干部:“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不让人讲话呢?那就难免有一天要垮台。”
需要说明的是,毛泽东讲过的和用过的工作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在游泳中学游泳”“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多谋善断,善于观察形势等等。但是,以上四种是最主要的,也是他最常用的。毛泽东的领导方法,是他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产物,是他的哲学思想在领导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是他提倡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思想方法的现实体现,也是他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领导智慧的产物,是他在治党与治国具体实践中的独特创造。其中许多内容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特别是对今天加强党的执政和治理能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和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张太原,作者为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
第二篇: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看毛泽东的领导方法
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看毛泽东的领导方法
张太原
2016年03月23日08:31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看毛泽东的领导方法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内写作
一九五五年五月十四日毛泽东在颐年堂院内向下乡调查研究的警卫战士讲话
最近,总书记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重温这篇著作。在党的作风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的今天,进一步改善工作方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任何一种工作都需要方法,特别是领导工作,“不仅要决定方针政策,还要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是要发生问题。”面对艰巨的任务,面对复杂的情况,面对新的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就会一筹莫展,不知所措。毛泽东的一生,无论负责何种工作,都非常讲究方法。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之前,他还写过《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关于健全党委制》等文章和指示,在此之后,他还为中央起草了《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毛泽东同志关于工作方法的许多论述和实践至今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本文结合这些论著简要梳理毛泽东的领导方法,以把对《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学习推向深入。
“只唱一出《香山记》”
在毛泽东看来,众多矛盾之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的;繁杂工作之中,必有一个是中心。因此,开展工作首先要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或关键,以带动其他。在阐释这一方法时,他多次引用过两句戏文。1958年6月21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他说:打了抗美援朝战争以后,我就把军队工作推给彭德怀同志了。我做工作就是单打一,搞那么一件事就钻进去了。我也提倡这个方法。有本书叫《香山记》,讲观音菩萨怎么出身,别的我都忘记了,头两句叫作“不唱天来不唱地,只唱一出《香山记》”。我就采用这两句作为方法,这几年是不唱天来不唱地,就是只唱一本别的戏,军事,我就没有唱了。1964年3月28日,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向他汇报,“只唱一出《香山记》”的办法传达后,效果很好。毛泽东说:就像你们河北唱《劈山救母》一样,不能什么都唱。这个方法要普遍运用。
其实,这个方法说到底就是工作应突出重点,抓住根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要集中精力。毛泽东的一生一直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大革命失败以后,他很快就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因而坚定地在农村进行“武装割据”,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一个时期集中于指挥打仗,一个时期集中于理论创作,一个时期又集中于整顿党的作风。同时,他还反复地向全党强调这种集中精力干大事、要事的方法。
1943年6月1日,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毛泽东明确指出:“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辅以别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在一个时期只有一个“中心工作”,首先是一种思想方法,“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互相结合的,思想不对头,工作方法也就不对头。”也就是大脑里应有一根弦,有意识地去寻找它,“任何一级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那么,“中心工作”或“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是什么,深思熟虑以后要明确,特别是要告诉下属和自己的团队,使之有所遵循。当然,能够“适时”地判定什么是“中心”,则需要独具慧眼。为此,要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凡事都要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懂得相互转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的任务未了,建设的任务又摆在了面前,百废待兴,千头万绪,首先应该抓什么呢?当时,有的人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对象,应当尽快地加以消灭。而在毛泽东看来,财政经济困难能否解决才是关系到新生政权能不能站稳脚跟的关键问题,因此,党的“中心工作”是“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他告诫说:“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反对我们。”也就是说,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都可迎刃而解。
毛泽东对抓“中心工作”的方法还从另一个方面作过阐述。1959年3月,在郑州会议上,他先是谈到了三国时袁绍决策“多端寡要、瞻前顾后”而最终导致失败的一些事情,接着说:“我借这个故事来讲,人民公社党委书记以及县委书记、地委书记,要告诉他们,不要多端寡要。”“端可以多,但是要抓住要点,一个时候有一个时候的要点。这是个方法问题。”稍后,他与新华社社长吴冷西谈话时又讲道:“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要反对多端寡要,没有要点,言不及义。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所谓“多端寡要”,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轻重缓急,力求面面俱到,什么事情都想做,结果无一做好。
工作要做好,就要分清主次,重点突出。1959年4月5日,在八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一开始就强调,“别的事我不讲,只讲工作方法,现在的中心问题是工作方法,要会做工作”。然后,他一口气讲了十几条。其中说道:搞经济计划,要有重点,有重点就有政策。没有重点,平均分配,就无所谓政策。这是很好的经验,跟我们历来搞政治、搞军事相适合。总要有重点,一个时期总要搞个重点嘛。1961年3月,他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再次说:“今后不要搞那么多文件,要适当压缩。不要想在一个文件里什么问题都讲。为了全面,什么都讲,结果就是不解决问题。” 学会“弹钢琴”
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并不是说其他矛盾和工作就可以不管了。毛泽东说:“看事物应该是两点论;同时,一点里面又有两点。”“香花与毒草齐放,落霞与孤鹜齐飞。”就是说不能只看到“香花”,也不能只看到“毒草”,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落实到做法上,毛泽东提倡要学会“弹钢琴”。1949年3月,他写道:“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钢琴有人弹得好,有人弹得不好,这两种人弹出来的调子差别很大。党委的同志必须学好‘弹钢琴’。”
对此,毛泽东可谓是得心应手地进行了运用。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往往一方面强调中心工作是军事和打仗,另一方面又号召做好其他一切革命工作。1933年,在中央苏区的一次经济建设工作会上,他说:“在现在的阶段上,经济建设必须是环绕着革命战争这个中心任务的。革命战争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事业是为着它的,是环绕着它的,是服从于它的。那种以为经济建设已经是当前一切任务的中心,而忽视革命战争,离开革命战争去进行经济建设,同样是错误的观点。”但是,不能因此而不抓好经济工作,相反,“革命战争的激烈发展,要求我们动员群众,立即开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进行各项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事业”。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弹钢琴”的运用,集中体现在“十大关系”的处理上。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告诉党的干部:干工作要做到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先要心中有“谱”,胸中有“数”。钢琴有多少键,每个键能弹出什么音符,必须了如指掌。解决矛盾,要深入到矛盾中去,特别是要掌握与之相关的数字。毛泽东把“胸中有数”也列为一条重要的工作方法。它的基本要求是: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如果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
在运用数据方面,毛泽东可谓是一个高手。比如,对中国革命的定位,就是他从中国占90%以上的农民这一“百分比”作出的。不是了解和注意到这一数据,他就不可能到农村去“闹革命”,不可能得出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开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此外,毛泽东论述问题和布置工作任务,也经常运用到数字。最为典型的两个实例大概莫过于在政治上创立的“三三制”政权和在经济上制定的“四面八方”政策。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后,毛泽东提出经济上要:“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简称“四面八方”政策。他还强调,“‘四面八方’缺一面,缺一方,就是路线错误、原则的错误。”这也是他“弹钢琴”方法的具体运用。当然,毛泽东在运用数字方面也有过失误和教训。比如,1958年发动大炼钢铁运动,紧紧盯住“1070”吨钢,提倡生产计划三本账,极大地损害了经济的正常发展。这说明对于数字运用一定要慎重,切不可想当然和滥用,否则就会有害无益。
两个“结合”
1943年,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点。关于第一个“结合”,他说: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任何领导人员,凡不从下级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具体经验者,必不能向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这一方法必须普遍提倡,使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学会使用。对此,毛泽东还做过两个比喻:一是走马看花,一是下马看花。他说:“走马看花,不深入,因为有那么多的花嘛”,就是领导者要多跑一些地方,广泛接触实际,了解基本的比较全面的情况。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解剖一个‘麻雀’”。就是在一个点上深入下去,认真研究一些重要的、带本质性的问题。两者结合起来,就既能够了解到全面的基本情况,又能够抓住根本性的问题。
针对第二个“结合”,毛泽东说:“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因此,无论什么工作,都必须采取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法。领导骨干带头,组织和发动群众,这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
这个结合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第一点是对群众要“抓两头带中间”。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领导方法。任何一种情况都有两头,即是有先进和落后,中间的状态又总是占多数。抓两头就把中间带动起来了。”用之于实际工作,他特别注重典型或先进的引领作用。“组织干部和群众对先进经验的参观和集中地展览先进的产品和做法,是两项很好的领导方法。”这个方法,现在领导干部仍然在普遍运用,比如各种考察活动。在毛泽东看来,典型是一种力量,树典型等于插旗帜,典型产生后,推动广大群众向这些“好样的”学习,由一到十,由点到面,就会逐渐形成一种气候。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第二点,要坚持“一来一去”。毛泽东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对此,毛泽东还说过:“领导者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他的责任就在于替人民群众当传达员,把大家的意见和反映的情况加以分析、研究和总结,作出正确的决定。然后,又将党委的决定传达到群众中去加以贯彻执行。”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第三点,他还这样说:当学生,当先生,当领导者。从群众中来,就是做群众的学生,向群众学习。毛泽东说,在人民中间,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我们要有承认自己无知的勇气,下决心向他们学习。“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所以,他曾提出,“向工人学,向农民学,向知识分子学。还要向资本家学,就是研究资本家如何剥削的一套;还要向土豪劣绅学习,他们的鬼鬼怪怪要研究一下,他们为什么能富,为什么能讨小老婆”。到群众中去,就是要做群众的先生,引导群众。他说,领导者就好像一个加工厂,从老百姓处学来的东西进行加工后,再去教老百姓,不断地教老百姓。要把心打通,不要架子。党员干部要“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第四点,要了解群众的“心理”和需要,要知道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抓人心,最根本的就是抓人的需要,特别是物质需要。毛泽东认为,领导者要想让被领导者跟着前进,必须给以物质福利,否则,就不能实现领导。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毛泽东深刻地领会了这一点。1942年12月,他更明确地说:共产党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那么,给人民什么呢?人民需要什么呢?当时对于广大的农民来说,最需要的就是减轻负担和获得土地。正是紧紧抓住了土地问题,党才能把农民团结在自己身边。1938年,他指出: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的态度,只要给他们谋利益,和他们打成一片,他们自然相信你、支持你。
总的来看,“两结合”的方法是毛泽东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实际工作的体现。一般与个别相结合,主要是对“事”来说的;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主要是对“人”来说的。领导工作说到底就是“以人谋事”。他还说:“我们跟蒋介石和日本一共打了二十二年,主要一条经验是,要同群众结合起来。什么时候跟群众合作得好,我们就得到发展;什么时候脱离群众,我们就犯错误,就失败。”
善于当“班长”
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专门论述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他提出党委应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而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任何一个领导都处在一个系统中,领导者进行工作必须学会运用组织、系统及在组织、系统中进行工作。他说,一般情况下,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要把这个班带好,的确不容易。党委要完成自己的领导任务,必须依靠这“一班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书记要当好“班长”,就应该很好地学习和研究。如果这“一班人”动作不整齐,就休想带领千百万人去工作。怎样指挥好这“一班人”呢?或者这“一班人”如何一道工作呢?除了以上提到的,综合起来看,毛泽东论述过的还有如下几点:
一是“互通情报”,有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有了问题就开会,摆到桌面上来讨论,规定它几条,问题就解决了。“班长”和委员还要能互相谅解,书记和委员、上级和下级之间的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二是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有些文件起草出来压下暂时不发,就是因为其中还有些问题没有弄清楚,需要先征求下级的意见。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下面干部的话,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听了以后要加以分析。对正确的意见,必须听,并且照它做。对下面来的错误意见也要听,不过听了而不照它做,并且要给予批评。
三是抓得起,抓得紧。抓得起,是指抓全局,需要有一种大的能力。说到抓,既要抓得起,又要抓得对,又要抓得紧。薄一波回忆,毛泽东自己“看准的事情,一旦下决心要抓,就抓得很紧很紧,一抓到底,从不虎头蛇尾,从不走过场。”王任重的日记则记述了他的一个工作实例,“在这两天,主席写了三封信,申述了他的主张,要各省开六级干部大会,看来,主席抓得很紧。”
四是重视“开会”。开会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样,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早作准备。会议不要开得太长,讲话、演说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凡是看不懂的文件,禁止拿出来”。他还提出过,要大型会议、中型会议和小型会议相结合。这三种会议一般指的是群众大会、干部大会和领导班子会,把工作干好就得学会开这些会。
五是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不论在地方上或部队里,都应该注意这一条。对党外人士也是一样。“我们都是从五湖四海汇集拢来的,我们不仅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为了让领导干部明白这一点,他多次引用过历史故事。1962年1月30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刘邦能够作出一些正确的决策,与他善于采纳不同的意见密切相关。相反,项羽失败,就是由于他“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
六、检查评比,及时纠错。工作布置下去,不能认为就完成了。毛泽东说:“全面规划,几次检查,年终评比,这是三个重要方法。”他还强调“除了开会的方法以外,还有打电报、打电话、出去巡视这些方法,也是很重要的领导方法”;通过检查,一是督促进展,二是修正错误。毛泽东一生也犯过错误,但大都能自己纠正,应该说与这种工作方法不无关系。
以上几点是毛泽东在不同场合讲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不难发现,它实际上体现的是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毛泽东明确指出过:“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只要是大事,就得集体讨论,认真地听取不同的意见,认真地对于复杂的情况和不同的意见加以分析。要想到事情的几种可能性,估计情况的几个方面,好的和坏的,顺利的和困难的,可能办到的和不可能办到的。尽可能地慎重一些,周到一些。如果不是这样,就是一人称霸。这样的第一书记,应当叫作霸王,不是民主集中制的‘班长’。”他还告诫党的干部:“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不让人讲话呢?那就难免有一天要垮台。”
需要说明的是,毛泽东讲过的和用过的工作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在游泳中学游泳”“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多谋善断,善于观察形势等等。但是,以上四种是最主要的,也是他最常用的。毛泽东的领导方法,是他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产物,是他的哲学思想在领导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是他提倡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思想方法的现实体现,也是他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领导智慧的产物,是他在治党与治国具体实践中的独特创造。其中许多内容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特别是对今天加强党的执政和治理能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和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张太原,作者为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
第三篇:《党委会工作方法》
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重温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2016年02月26日09:5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学习路上按】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最近,总书记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提出明确要求。
这份毛泽东同志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什么内容?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怎么学?学什么?学习目的和意义何在?我们往下看——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什么内容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毛泽东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时所作的结论的一部分。
2016年2月25日的学习时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全文。
学习时报在编者按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的结论中,系统阐述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并将其概括为十二条,是一篇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光辉文献。从那时到现在已过去半个多世纪,毛泽东同志这篇文章的基本思想历久弥新,对于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学习掌握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仍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全文)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张太原曾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解析中评价道,毛泽东提出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既是他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具体运用,也是他对党以前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工作方法乃是推动中国共产党走向成功的更为直接的因素,这篇著作可以看作是了解中国共产党内部机制和成功之道的一把钥匙,至今仍在发生效用。
领导干部怎么学
《通知》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充分认识总书记重要批示的深刻意义,把《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纳入“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重要内容。
领导干部学什么
《通知》要求,要“在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学习掌握其中蕴含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下功夫”。
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通知》指出,“真正把握《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基本思想,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
此外,《通知》强调,要结合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全面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切实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自觉性,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张太原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解析中提到,从特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一切成就,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绩,都得益于正确运用这十二条工作方法。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全文
一、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要把这个班带好,的确不容易。目前各中央局、分局都领导很大的地区,担负很繁重的任务。领导工作不仅要决定方针政策,还要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是要发生问题。党委要完成自己的领导任务,就必须依靠党委这“一班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书记要当好“班长”,就应该很好地学习和研究。书记、副书记如果不注意向自己的“一班人”作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不善于处理自己和委员之间的关系,不去研究怎样把会议开好,就很难把这“一班人”指挥好。如果这“一班人”动作不整齐,就休想带领千百万人去作战,去建设。当然,书记和委员之间的关系是少数服从多数,这同班长和战士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这里不过是一个比方。
二、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不仅“班长”要这样做,委员也要这样做。不要在背后议论。有了问题就开会,摆到桌面上来讨论,规定它几条,问题就解决了。有问题而不摆到桌面上来,就会长期不得解决,甚至一拖几年。“班长”和委员还要能互相谅解。书记和委员,中央和各中央局,各中央局和区党委之间的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这一点过去大家不注意,七次代表大会以来,在这方面大有进步,友好团结关系大大增进了。今后仍然应该不断注意。
三、“互通情报”。就是说,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这对于取得共同的语言是很重要的。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结果彼此之间就缺乏共同的语言。我们有些高级干部,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上也有不同的语言,原因是学习还不够。现在党内的语言比较一致了,但是,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例如,在土地改革中,对什么是“中农”和什么是“富农”,就还有不同的了解。
四、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有些文件起草出来压下暂时不发,就是因为其中还有些问题没有弄清楚,需要先征求下级的意见。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各中央局、各前委处理问题的时候,除军事情况紧急和事情已经弄清楚者外,都应该这样办。这不会影响自己的威信,而只会增加自己的威信。我们做出的决定包括了下面干部提出的正确意见,他们当然拥护。下面干部的话,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听了以后要加以分析。对正确的意见,必须听,并且照它做。中央领导之所以正确,主要是由于综合了各地供给的材料、报告和正确的意见。如果各地不来材料,不提意见,中央就很难正确地发号施令。对下面来的错误意见也要听,根本不听是不对的;不过听了而不照它做,并且要给以批评。
五、学会“弹钢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军、各部门的工作,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钢琴有人弹得好,有人弹得不好,这两种人弹出来的调子差别很大。党委的同志必须学好“弹钢琴”。
六、要“抓紧”。就是说,党委对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伸着巴掌,当然什么也抓不住。就是把手握起来,但是不握紧,样子像抓,还是抓不住东西。我们有些同志,也抓主要工作,但是抓而不紧,所以工作还是不能做好。不抓不行,抓而不紧也不行。
七、胸中有“数”。这是说,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我们有许多同志至今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例如,要进行土地改革,对于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各占人口多少,各有多少土地,这些数字就必须了解,才能据以定出正确的政策。对于何谓富农,何谓富裕中农,有多少剥削收入才算富农,否则就算富裕中农,这也必须找出一个数量的界限。在任何群众运动中,群众积极拥护的有多少,反对的有多少,处于中间状态的有多少,这些都必须有个基本的调查,基本的分析,不可无根据地、主观地决定问题。
八、“安民告示”。开会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样,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早作准备。有些地方开干部会,事前不准备好报告和决议草案,等开会的人到了才临时凑合,好像“兵马已到,粮草未备”,这是不好的。如果没有准备,就不要急于开会。
九、“精兵简政”。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会议也不要开得太长。
十、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不论在地方上或部队里,都应该注意这一条,对党外人士也是一样。我们都是从五湖四海汇集拢来的,我们不仅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我们当中还有犯过很大错误的人,不要嫌这些人,要准备和他们一道工作。
十一、力戒骄傲。这对领导者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保持团结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没有犯过大错误,而且工作有了很大成绩的人,也不要骄傲。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制止歌功颂德现象。
十二、划清两种界限。首先,是革命还是反革命?是延安还是西安?有些人不懂得要划清这种界限。例如,他们反对官僚主义,就把延安说得好似“一无是处”,而没有把延安的官僚主义同西安的官僚主义比较一下,区别一下。这就从根本上犯了错误。其次,在革命的队伍中,要划清正确和错误、成绩和缺点的界限,还要弄清它们中间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例如,成绩究竟是三分还是七分?说少了不行,说多了也不行。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末就应该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我们看问题一定不要忘记划清这两种界限:革命和反革命的界限,成绩和缺点的界限。记着这两条界限,事情就好办,否则就会把问题的性质弄混淆了。自然,要把界限划好,必须经过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对于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都应该采取分析研究的态度。
我和政治局的同志觉得,要有以上这些方法,才能把党委的工作搞好。除了开好代表大会以外,党的各级委员会把自己的领导工作做好,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一定要讲究工作方法,把党委的领导工作提高一步。
(选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第四篇:学习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最终版)
学习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一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最近,总书记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提出明确要求。
就学习一篇文章,总书记作了重要批示,文章并不陌生,其中当 班长、弹钢琴 等词语更是耳熟能详。论著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方法论的思想光辉,其历史功绩和现实意义早已毋庸赘述。那么,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有哪些深意呢?
其一,是对各级党委这一领导核心的强调和重申。大海航行靠舵手。各级党委是本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担负着总决策、总负责、总协调、总指挥的角色。然而,目前,一些党委却暴露出不少问题。有的团结不够,拉山头、搞宗派,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有的重心偏移,热衷于上项目,视党建为 细枝末节,甚至常年不开专门的党委会;有的疲软无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推诿扯皮,敷衍塞责 这些现象削弱了党委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就是要求各级党委从理论高度重新认识党委的身份和作用,强筋健骨,增长本领,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航船定好向、掌好舵,确保党的事业这艘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其二,是对领导干部这个 关键少数 的重托和期许。绣花要得手绵巧。如果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张锦绣蓝图,领导干部就是绘制蓝图至关重要的巧手,各级党委领导班子正是 关键少数 中的 关键少数,巧手 中的 巧手。然而当前一些领导干部还不都是巧手,有的不作为、乱作为,有的不会为、不善为,有的依然习惯拍脑袋决策、仅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正是要各级领导干部汲取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方法论的思想光辉,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重纪律守规矩,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三,是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一课题的重视与关注。严肃的党内生活,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砥砺品格的重要平台,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党风政风。然而,当前一些地方的党内政治生活却不够严肃和纯洁,甚至出现废弛和荒芜。有的当面不说,背后乱说;有的吹吹拍拍、拉拉扯扯;有的干部不会也不愿、不敢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的大搞 一言堂,习惯唯我独尊,只能哄着捧着。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就是要重拾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不断强化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纯洁性,使党员干部接受思想洗礼,清除政治灰尘,坚定信念,提升觉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各级党委当响应总书记号召,深入学习,积极实践,团结一致,和衷共济,使党内风清气正,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学习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二
时隔67年,一部尘封久矣的文献,重出政治江湖。最高领导人作批示,中组部印发通知要求学习,人民出版社出单行本,这样的规格,极为少见。
一部历史文献的重新活跃,必然有它内在的逻辑,以及现实的需要。《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正是如此。问题的关键,不外两点:这部文献为何而作?现在又有何问题?
熟悉《毛选》的人,都知道,这部作品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所做结论的一部分,收录在《毛选》第四卷。内容也极其具体,讲的是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十二条。问题是,毛泽东当年为何在党中央的大会上,讲如此具体的工作方法?回答这个问题,无疑是理解习近平为何在这个时候做出批示,要求学习这篇文献的一把“钥匙”。
解读政治,无非看人、看事、看时机。七届二中全会特殊在哪?看时间就知道,1949年3月。此前的七大,召开时间是在45年;后面的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1950年6月。换言之,七届二中全会有两个时间节点,一个是新中国成立前夕,一个是解放战争末期。事实上,这次会议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唯一召开的一次全会。党史上,这次会议被描述为,着重讨论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这样的时间点,这样的定义,说到底,会议着重讨论的是执政的问题,而不是革命的问题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明白,为什么毛会不惜笔墨,花如此大的篇幅来讲具体工作。理由恰恰在于:从今以后,中共要实现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
实现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靠谁?当然就是各级党委会。一来,党指挥枪,自井冈山之后,就一直是中共的基本原则。说到底,各级党委会是把工作做好的关键。二来,那个时候,中共本身还没有在全国执政的经验,只是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建立了政府。但,革命根据地毕竟和全国不一样,前者主要工作是农村,后者的工作是城市,包括工厂、工业生产、银行等金融系统,这些都是没有具体的经验的,需要学习,而且是集体都需要学习。
更加重要的是,向执政党转变,要立规矩、讲纪律。工作该怎么做,由谁来负责,分工情况怎样,这些问题,具体是具体,但都得讲究一个工作方法。所谓的工作方法,说白了,也是规矩和纪律。
如果说,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任务,是让中共尽快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那么经过了邓、江等时代,中共的任务就绝不仅仅是转变那么简单,更需要探索的是 “如何执政”“怎样执好政”这些问题。由此,就可以回到第二个问题,习为何在如今批示?就是因为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执好政。
激活党内传统,一直都是习的一个思路。别管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还是出台八项规定、狠刹“四风”,都可以在党的历史上寻找到它的踪影。而就这篇文献而言,习早在浙江执政之时,就已“推陈出新”。《之江新语》里面,《打好“团结牌”》里讲,要始终牢记毛泽东同志关于书记和委员之间“谅解、支援和友谊;《共演一台“二人转”的好戏》里讲,作为党委书记,要总揽而不包揽,学会“弹钢琴”,善于抓重点,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各个班子的职能作用;《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里讲,“一把手”是党政领导集体的 “班长”……刚刚看完《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可以说,毛的这些论述,至今都有它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如何做好党委会的工作,以及党委会内部,如何立好规矩、守好纪律,意义非凡。
要知道,领导的批示,从来都不是无来由的。
学习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三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建设的通知》。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为啥总书记要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对67年前的毛泽东同志的一篇讲话文章进行重温学习?显然在关注这篇文章讲话内容本身之外,还应联系当前工作实际,进行深度领会与全面解读。
学以致用是第一信号。从文章内容看,显然这篇“旧文”中展现出来的观点和方法依然对今天的党委工作有指导意义。文章系统阐述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并将其概括为十二条,是一篇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光辉文献。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学习重温,就是要深刻领会文章中的大局思维和领导艺术,要灵活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去。
触类旁通是重点。学习既要深学,更要悟透。要把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放在“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政治高度来认识,也要结合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来思考。正如中组部通知要求,要切实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自觉性,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跳出学习看学习,才能学有所得。总书记之所以要对毛泽东共同的这篇文章做出重要批示,其目的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强化自身的理论学习。虽然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但一些基本的指导思想,一些闪耀思想光芒的论断依然还值得我们去学习领会。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我们不能丢掉历史与传统,我们依然要继承和发扬。再者,从全面从严治党的角度而言,在开局之年如何落实“管党治党”的责任要求,需要各级党委及主要负责同志认真思考,要善于结合地方工作实际进行谋篇布局,进行开拓创新。
第五篇: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学习心得体会(政策法规司)[范文]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学习心得体会(政策法规司)
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法规处党小组集体学习了总书记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通知要求和《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充分认识了总书记重要批示的深刻意义,深刻理解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重大现实意义。这十二条工作方法闪烁着中国管理哲学的智慧光芒,不但对党委会和党的领导干部,而且对党小组、普通党员以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感受深刻。
一是“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工作中我们不能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征求意见时不提意见、征求意见结束了背后议论。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讨论,发表观点、解决争议、达成共识。当然,正如总书记所讲,批评和提意见也要出以公心、态度诚恳、讲究方法,要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切忌从个人恩怨、得失、利害、亲疏出发看事待人。
二是做工作要学会“弹钢琴”。好的火车头固然重要,但应该让整个工作团队作为一列“动车”,每一节车厢自带动力同步行进。如果木桶有短板,则再怎么加水也无法加满;如果十个指头有的动、有的不动,杂乱无章、没有节奏,那产生的就不是音乐,而很可能是噪音。
三是主要工作要“抓紧”。有令不执行、慢执行,有事不落实、慢落实,是工作之大忌。“班长”对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四是“互通情报”有利于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水平。部门之间、团队成员之间应当信息共享,共享信息可以使成员之间互通有无、查缺补漏、提高效率、促进和谐。如果下级有问题不向上级报告,上级有事情不向下级通报,每个成员只顾低头做自己的事,不从全局考虑和布局工作,则很难形成高水平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