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关于考场众生相的作文800字
写关于考场众生相的作文800字
考场众生相
作为学生,免不了的就是考试。一听到考试,有的同学就胆颤心惊。不论是期中考试,还是小测验,考“砸”了,回家父母就对你横眉竖日艮,嘴像上了发条似的,喋喋不休地唠叨,让你的耳朵可以听出茧子。星期五是我们的期中考试,我带你去考场看看吧!
离考试还有十几分钟,教室里就座无虚席了。同学们都在抓紧复习,匆匆地翻着书,想把自己没有复习的内容再看一眼,确保万无一失。遇到不会的题,就问旁边的同学。你可别以为所有的同学都在复习,小部分自以为已复习得很好的同学在伸着脖子,洋洋自得,翘着二郎腿,非常自信。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连忙把书收好,正襟危坐。监考老师走进教室,匆匆地发卷子,说:“希望大家不要作弊,考出真实成绩。”整个教室鸦雀无声,空气仿佛凝结了,好不紧张!
考试开始了,同学们都提起笔,匆匆做题。有的同学做到一半卡了壳,正在凝神思考;有的正聚精会神做题,时不时停下来想一想,突然,眉开眼笑,小声说:“这么难的题都做出来了,考‘第一’不在话下!”;还有的绞尽脑汁,却无力回天,只有望“卷”兴叹:“老天爷,帮帮我吧!”„„
离考试结束还剩二十多分钟,大部分同学做完了,正在细心检查,惟恐有一处错误漏掉。有一些同学狡猾地望着四周,偷偷地斜视别人的卷子,希望从别人那里找到答案;一小部分同学题还没做完,眼看考试要结束,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流淌下来,滴在试卷上,十分紧张;还有的看来胸有成竹,得意洋洋,从他们眼中,你仿佛看到了100分已经向他们飞去。
终于,铃声响了,老师开始收卷子。有的同学趁机斜视一下别人的卷子,不管三七二十一,乱抄一通,最后长吁一口气,擦擦额上的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庆幸老师没有发现。
考试结束了,同学们都在对答案,做对的同学一蹦三尺高,做错的同学哭丧着脸,甚至伏案痛哭。
第二篇:班级众生相作文600字
我和班里的同学已经同窗四年了,我们一起度过了快乐时光,一起走过风风雨雨,一起&&我们彼此也十分了解,下面就让我来一一介绍班里的典型人物。
小书虫
郭蕊,快出去玩!每次下课,我都用那足以吓醒木乃伊的声音来叫郭蕊。可她还是无动于衷,只顾自己一本正经地看书,每次都会用同一句话来应付我和其他女生:你们先出去玩,我一会儿就出来。可往往,都上课了,她还没出来。朝窗户里一看,她居然还在津津有味地看书。
校园版小沈阳
hi,大家好!我叫小沈虎,英文名叫小沈虎。又是沈虎在用那阴阳怪气的声音来介绍自己。他经常模仿小沈阳,说实话,还真像呢!最近,沈虎还出了一句口头禅,这是为什么呢?真是个沈阳迷。
小霸王
陈家立有小霸王这个雅称可真是名副其实啊!有一次,薛孙浩不小心碰了陈家立一下,陈家立这可不得了了,大叫道:你不要命了?不是,不是。薛孙浩连忙摆摆手。陈家立见有一个可以光明正大的欺负薛孙浩的机会,便一拳打在薛孙浩身上。啊薛孙浩叫了一声,捂着脸,唔唔的哭了起来,陈家立哼了一声,扬长而去。
我们都是班级中的一份子,缺一不可。希望同学们更加爱护班级,让我们的班级更加优秀,更加多姿多彩。江苏省江阴市周庄实验小学五年级:唐贝尔
第三篇:考场作文写什么文体更好
考场作文写什么文体更好? 田老师:
您好,我写考场作文的时候往往很难确定文体,请您帮我出出主意,记叙文和议论文,到底写什么文体会更好? 祝您工作顺利!
济南 高爽
高爽同学:
遇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人会这样回答:你擅长什么就写什么。(说这话等于没说)
对于自己擅长什么“文”很明确的同学,这句话很有道理。可是问题在于:自己琢磨了半天,到底擅长什么“文”,还是没有弄明白。或是无法确定,或是都擅长,或是都不擅长。
在你无法确定自己到底擅长哪一种文体的情况下,我提供这样一个参考建议:宁记叙不议论,要写以记叙为主的夹叙夹议的哲理性散文。
原因有三: 其一,议论文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人生阅历、思想认识的集中而直接的表露,要求论点鲜明深刻。初中、高中的同学,大多十五六岁,或是十七八岁,要是论人生阅历、思想认识,阅卷老师会更深刻一些。考场作文写议论文,无疑是拿自己的短处给阅卷老师看,等同于以卵击石。同学们的长处在于思维活跃而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记叙文正好能发挥你的长处。
其二,议论文模式单一,论点论据论证,立论本论结论,提出分析归纳,有板有眼,环环相扣,不易灵活变动,一处失误,处处被动。况且还需要论据的大量储备,稍有不慎,极易“撞车”。事实上,这些年的高分满分作文,就数量而言,议论文远不如记叙文居多。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某个论据,同学们都看好,你用我用他用大家都用,阅卷老师只好跟着发“晕”。
有一名阅卷老师深有感触:有些学生的论据储备太匮乏了,全世界那么多人,他们好像只认识“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雷锋张海迪居里夫人”!
其三,同学们写作文,记叙文从小学就开始了,议论文大多从初中开始,从时间的长短和熟练的程度上来说,写记叙文或许更熟练一些。
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空头的议论家,缺的是真正的实干者。多写些记叙文,说不定还能改变空谈务虚的恶俗。
祝你学习进步并快乐!
上等的智慧
文体按类型大致可分为两类:文艺文体和实用文体。
文艺文体:小说、散文(含杂文、随笔、游记等)、戏曲、诗歌、寓言、童话、科幻作品等。
实用文体: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书信、启事、广告、声明、日记、说明书、招标书、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总结、法规、表格、词条、诉讼、诊断书、访谈录、会议纪要、演讲稿、追悼辞等。
想一想,写作文有这么多的文体形式可供选择,何必偏要在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呢?
冯梦龙在《智囊"上智》中说:“人取小,我取大;人近视,我远视;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 自由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文体形式进行作文,这是“上等的智慧”啊!
你的作文朋友:田玉
第四篇:考场作文写什么?(针对于高考作文)
考场作文写什么?
易玺铭
考场作文写什么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考生在考场“有话可说”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作文素材的问题。一般考生面对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第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无话可说”。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总是心里没底,仓促之间,写出来的东西就难免内容空洞,思想苍白,甚至不知所云,在文章内容和思路方面出现偏差。
那么,怎样才能过考场作文“素材”这一关呢?
一 树立正确“素材观”
我们要对素材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即要有正确的“素材观”。
大家都说素材靠积累,这本没错。但很多人把“积累”简单地误解为死记硬背,甚至弄一些“素材大全”之类的书去背材料,最后发现辛辛苦苦却没有效果,因为“想不起来”“联系不上”而不会用。其实,这是因为没有在积累中把素材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思想比积累更重要。我们阅读各种语言材料,目的不是为了记住它们,实际上也很难记住它们,而是在阅读过程中引发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最后形成自己的思想。没有这个“内化”的过程,背再多材料也不会用;有了这种“内化”的功夫,那么不管碰到什么题目,就会顺理成章地调动出自己看过、想过的东西。
还有一种误解,就是以为素材就是那些名人啦,名言啦,故事啦,这就大大地将素材的内涵狭隘化了。其实,不只是有名有姓的是素材,没名没姓的也是素材,不只是具体的人和事是素材,概括的抽象的现象也是素材。准确地说,外部世界的一切事物和心理世界的一切思想都是素材。另外,不只是展开“叙析评”的是素材,那些没有展开一笔带过的也是素材,素材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句话,还可以是一句话中的某个词语。
其实一般人脑子里都有素材,一篇考场作文所需素材也不多,难的是怎么根据题意恰当地联想到脑子里已有的东西。联想是最重要的能力,会写文章的人什么都是素材,因为他有思考,会联想。
二 高效通过“素材关”
作为高中尤其是高三的老师和学生,我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有一番切实有效的作为,科学而高效地打通考场作文的“素材关”。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作文素材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积累和联想的方向。
(一)自我类。自我的经历和感受即为很好的素材。如自己生活中的幸与不幸,与周围的人相处的困扰和感悟,对身边的人和事的看法等等。用这类素材,要走向内心,以感情真挚或感受深刻取胜,避免弱智化,不要那种小学生日记或决心书式的东西。
(二)自然类。大自然万物即为素材。如高山流水,树木花鸟,阴晴雨雪,乡村城市,风花雪月等等。用这类素材,要注意在其中寄寓特定的思想内涵。
(三)历史类。这是一般学生喜欢用的。如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等等。用这类素材,要注意选取个性鲜明的人物或有思想底蕴的人物,以人文内涵丰富取胜。还要避免俗套,像司马迁、李白、爱因斯坦、爱迪生之类,能避则避。
(四)现实类。写历史别忘了现实,很大程度上,现实素材用得深刻比历史素材更胜一筹。关注社会风尚、社会热点,关心民生,激浊扬清。可以是实例,更可以是一些概括的社会现象,以时代感取胜。另外,音乐、书法、京剧、茶、咖啡、阅读、流行事物等文化现象和生活现象也可归入此类,取之不尽。
(五)品德类。走向精神世界。如爱,责任,宽容,诚信,关心,理解,真假,美丑,善恶,个性,气节,人格高低,精神与灵魂的高度与重量等等。
(六)哲理类。关于人生哲理、生活感悟、生存状态、生命价值的故事寓言等等。
(七)文学类。名著名篇中的思想、形象、名句等。可以借文学形象表现自己的主题思
想,可以引用古诗文名句为文章增色。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中的这类素材本来就很多,用不着舍近求远。
以上诸类,很多方面内涵是交叉的,没必要机械理解。不管哪方面素材,能用来表达主题思想就行。这样有意识地整理一下,就可以给学生在备考中一些积累的方向,更可以在考场上给学生一些联想素材的方向,不至于慌乱中“无话可说”。其实,考试时也不必求多,能往两三个方向联想即可。
平常可摘引一些材料,不要多,但要自己有感觉有想法的,可以平常训练中运用,还可以在考试前一天看看,这样一般可用上几个,即使不能照用,也能提供一两个作为打开思路进行联想的引子。
三 素材联想例谈
由上可知,“有话可写”的功夫,其实就是恰当联想素材的功夫,这种功夫,可以形象地概括为一个字:“扯”。就是把脑子里已有的东西扯到题意上面去。练会了这个功夫,就会发现,不管什么题目,随便一些素材,都能“扯”到一起。
比如,有一次一个学生问我“见证”(山东高考)这个题怎么写,我往他那张卷子上面一看,看到默写里有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于是就以“大江”为引子,想到几个与大江有关的人事,立刻想出梗概:大江奔流,见证了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智慧,见证了屈原“举世混浊唯我独醒”的高洁,见证了苏轼“大江东去”的豁达与辛弃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抗金情怀。今天,又见证了世博会在长江的入海口举办,见证了并将继续见证古老中国的腾飞。有这几个东西,完全可以敷演成文了。
再如,有一次有个学生问我“傲”这个题怎么写,我第一感觉就是此题不能单纯反对骄傲,要有深度,肯定要挖掘“傲”的精神内涵,辩证思考。我就拿他那张卷子往前一看,看到这样一句话:让灵魂高高飞翔。于是立刻往题意上扯,想到灵魂的高傲,想到生活的卑贱,于是立意为“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前者谈谦逊宽容的胸怀,可举大海、麦穗、钱钟书、季羡林以及生活中谦得益的例子,后者谈高洁超脱的灵魂,可举高山、苍鹰、庄子、阮籍以及生活中不与名利社会同流的例子,两方面分合,不难写出好文章。
这些是实实在在的例子,但绝不是特例。当时就算没有在他们的卷子上看到那两句话,也会在其他的地方看到其他的话,那也可以作为“扯”的引子,因此关键不在于有什么素材,也不在于写什么题,而在于有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思想,随便什么题,随便拿一篇文章或一张试卷,都可以找到相关的东西来打通作文的素材关。我曾多次跟学生做过一个“游戏”,要学生任意给我一个作文题,然后任意给我一本书,我随手翻书,总能在书中找到几个东西,稍微处理一下,就能化为写这个作文的素材,恰到好处,轻松自如。
特别强调,“扯”不能随便扯,一定要用自己的逻辑思考,让所扯的东西能表现主题。如果扯得不当,牵强附会,会被认为不合题意,危险!
我们不妨以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为例,来看看考场作文“写什么”。(括号中文字为笔者对文章素材的说明)
拒绝平庸(2011年江苏卷)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 “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悠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只是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一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 “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小餐馆名字,现实生活的实例,由“我”所见,有感而发)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们也曾坐在这考场,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现在,叫做“蚁族”;他们的住所,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抹平了棱角,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丢弃在脑海尽头,他们早忘却了身为高学历人才的骄傲,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丧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让顺从。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蚁,但如果有一颗甘于平庸甘于卑贱的心,那唯一的归宿就只是蝼蚁。
(“蚁族”,社会现象的泛例,由“我”从书籍、电视或生活中关注而来)
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众生,先必有一股“登临意”。对,登临,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登临,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临。
(辛弃疾,杜甫,古诗词,“登临”。实例,由课内课外阅读而来)
是否有一颗强者之心,一颗超脱平庸的心,是平庸与出众者的分水岭。人只是会思想的苇草,最高贵的就是会思想。所以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有了一颗拒绝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眼中的坚定,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凡。即使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即使会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诋毁,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会有“香如故”。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语;“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红楼梦》语; “零落成泥碾作尘”,陆游《卜算子》语。实例,由课内课外阅读而来)
“蚁族”又如何?若心怀鸿鹄之志,俯视那有着优厚境况的燕雀,我坚信:终有一天,能“扶摇而上九万里”,“朝游北海暮苍梧”,携长风,浩荡而去。
(《陈涉世家》《逍遥游》语,古文实例,由课内课外阅读而来)
相信“风沙渡”的主人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世俗的商人吧?如果不是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也必是腹藏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则,怎会有如此豪情、如此透着古韵气息的招牌?
(商人、汉子、文人,为融合现实与历史的泛例;黄土高原,自然类的实例)
我必去“风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与老板相视而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诗句,由阅读而来的实例)
这是一篇典型的考场议论性散文,从素材看,它包括历史的、现实生活的、文学的、自我的等多个方面,既有有名有姓的实例,也有概括抽象的泛例,而且文中有“我”,不是罗列材料,而是以“我”的思想贯穿材料。文章内涵显得很丰富,其实分析后我们会发现,他写出来的素材都比较普通,没什么特别的,但他能这么写出来,很不简单。比如餐馆名字、“蚁族”、辛弃疾和杜甫的诗句、《陈涉世家》和《逍遥游》的文句、商人和文人,这都是我们平常熟悉的一些东西,但很多人就是想不到用不上,能恰当地想到,并恰当地用来表达文章主题,这就是一种超出多数人的成功。事情往往是这样,在看到人家写出来的东西之前,我们很多人写不出来。这正是因为缺少科学的积累和思考的训练。
由此看来,我们复习备考时,在过写作“素材关”方面完全可以大有作为。科学地积累,有意识地进行思考联想训练,加上一些实例的揣摩,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绝大多数学生考场作文“写什么”的问题。
第五篇:考场作文借鉴仿写技法初探
考场作文借鉴仿写技法初探
我们熟知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实这两句是借鉴了五代南唐江为的诗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唐朝王勃《滕王阁序》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其实是借鉴了庾信的名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青旗一色”。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有一支曲子:“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这支曲子被誉为剧曲中的“秋思之祖”。原来是借用了宋代范仲淹的《苏幕遮》词中的两句:“碧云天,黄叶地。”考场作文,也要敢于和善于借鉴。借鉴优秀范文不是抄袭,高妙的借鉴是一种学习,善于借鉴,才会进步和提高,才能写出佳作。
借鉴是一门学问。如何巧妙借鉴?下面几种借鉴技巧不妨一试。
(1)借鉴表现手法
文章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欲扬先抑、夹叙夹议、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直抒胸臆等。这些表现手法在文章中常是综合运用的。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既运用了欲扬先抑法,课文前半部分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又运用了卒章显志法,最后写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运用象征手法,写海燕搏风击浪,高傲地飞翔,其实是在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周敦颐的《爱莲说》则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写菊之隐逸、牡丹之富贵,与莲之淡雅形成对比,衬托出莲花纯洁高尚的君子之风。这样的优秀之作,只要我们善于借鉴,定会受益匪浅。《2007年金华市学业考试满分作文集》中的第2篇,考生就借鉴了虚实结合、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在一个精美的开头之后,作者写道“深夜苦读:,有时爸爸轻轻地走进来,在我桌上放上一杯热茶,然后悄然无息地离去,我双手捧住茶杯„„”这是实写;“热气缓缓上升,恍惚中我看到了从前„„”这是虚写;进而追忆我小时候拉着哥哥疯跑,哥哥为我用双手遮挡玻璃划破手掌的事,这是叙述,下文写道:“哥哥手中的血流淌在我心上,我第一次知道,在别人的羽翼下安全成长,是我莫大的幸福。”这是议论。良好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为得满分打下了基础。
(2)仿照结构模式
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为我所用,为创新打下基础。我们读一读近年来的中考、高考优秀作文,就会发现有不少是仿写之作。借用一种自己最感兴趣的范文模式,考场作文可以一挥而就。2001年四川一考生的《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是模仿《杂文选刊》中《患者无良知的就诊报告》,因结构新颖、思想深刻而获得阅卷者的青睐;2002年浙江一考生的满分作文《他们都选择了明月》,选例经典,巧用对比,分析到位,语言老到而富有哲理,题目形象而富有诗意,也是借鉴了台湾林清玄的哲理散文《送他一轮明月》。《2007年金华市中考满分作文集》第16篇,构思独到,开篇题记就点明幸福的无价,接着写一个精美的开头,主体部分用三个小标题诠释了生活中相伴无形的点滴幸福,最后以简洁有力的语言结尾,这种结构模式许多优秀作文选 里都有,而此考生能娴熟运用,成为考场制胜法宝之一。
(3)借鉴题材
我们大家都知道元代戏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写得十分出色,可这一题材是借鉴别人的。《西厢记》所写的崔张爱情本是个传统题材,最早见于唐元稹的传奇《莺莺传》,该传奇是一个男子负心,给妇女带来的悲剧。后来董解元对这个故事进行改编,写成了《西厢记诸宫调》,彻底改变了小说的主题,赋予小说追求婚姻自主、挣脱礼教束缚的崭新意义。王实甫除了把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的叙事体改成戏剧之外,还对故事本身作了不少改造。可见,借鉴也是创作的需要。
中学生写作虽然不同于作家创作,但写作题材的借鉴也经常会遇到,尤其是沿用文史方面的材料更多。如2004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关羽之恨》,就成功地借鉴了《三国演义》中“关羽失荆州”这一题材,紧扣话题,故事新编,写出了新意。又如2004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孔
雀东南飞》,作者对焦刘题材巧加改编,将背景放在“西部大开发”的层面上,写出了既紧扣话题,又有新意的佳作。又如《2007年金华市学业考试满分作文集》第17篇,作者写幸福,不是从一般的生活角度入手,而是从精神境界的高度来诠释幸福的真谛。作者撷取陶渊明、刘禹锡、李清照、岳飞、秦观这些历史长河中的耀眼浪花,从他们身上品味幸福的内涵,读之令人荡气回肠。而这些名人的题材(包括事例、诗文)可从教材、报刊、杂志、作文选、网络中得到借鉴、参考,也可见平时就要善于积累好的题材,背诵如流,烂熟于心,考场上胸有成竹,写作时紧扣题目,快速成文,岂不妙哉。
(4)借鉴语言
中考作文要求“有文采”。“有文采”或是词语生动,或是句式灵活,或是运用修辞手法,或是文字有意蕴,或是哲理生辉等等。文采多指内涵的一种韵味,一种光泽,一种气派,它以自然流露为上,返璞归真为上。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了。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明语言对于整篇文章的重要性。如何使语言出彩,亮点纷呈,以下技法可以一用:
①借鉴仿写古诗名句。古诗词名句是经过锤炼的艺术语言,风格各异:有的典雅,有的质朴,有的绚丽,有的清闲,只要我们多读多记,就会随古人的思想起舞,乘着古诗名句的翅膀,让作文语言文采飞扬,让文章诗意盎然。看满分作文《幸福是什么》一段: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这些句子不仅诠释了幸福的含义,还展示了考生阅读的广度,巧妙借鉴仿写古诗名句,使文章充满诗意和文采,具有经典美,从而体现出作者的文学修养和功底。
②运用排比造势法。用排比说理,构成排比句或排比段,可增强语势,层层递进,贯通文气,如海浪滔滔,一浪接一浪,呼啸奔腾,令观者心潮澎湃;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看优秀作文《美好的心灵》一段:“老师的人格又是如此的高尚。是农夫,却把种子播在心上,用血液浇灌它成长;是沃土,却不长一株杂草,让花的根在躯体上滋蔓;是蜡烛,却在讲台前燃烧自己,用自己的鲜血之火来照亮别人„„”作者运用排比句式,对老师无私奉献的高尚人格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赞美和讴歌,气势非凡。
③巧借文言法。巧借文言写作,的确是语言出彩的好方法,也是语言创新的好形式,但它要求有极深的古文素养作基础,有很好的驾驭语言的功力和写作功底,还要有创新意识,“旧瓶装新酒”,才能写出立意新、构思巧的佳作。如2006年河南一考生,用文言文写的《出师表》一文,标题一样,但内容不同,构思也有创新。用文言写作本身就有难度,但作者敢于亮剑,张扬了个性,展现了才华。又如《2007年金华市学业考试满分作文集》中的第29篇,作者用文言文来写,叙事流畅,议论深刻,一气呵成。例如开头:“幸福,此为何物?吾从未见过幸福,不知其相貌如何,年岁多少,于是,心血来潮,寻此物于天地之间。”在写了三个片断后,作者写道:“吾曾终日寻思,幸福为何物?而今知,乃父母之关爱也,乃同学之帮助也,乃老师之解惑者也,由此而知幸福原来无处不在也。”作者个性化、独创性语言感动了阅卷老师,超人的才气折服了阅卷老师,因此能获得满分。
“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云”。借鉴是一种学习,不是照抄,不能机械地生搬硬套。要结合自己的写作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有所变通。可仿写整文,也可仿写局部;可仿写某一技巧,也可综合仿写。仿写时要选择适合仿作的原文,切忌不分深浅,无目的地乱仿。借鉴也有巧拙之别。愿每一位学生“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仿出一片新天地。
金左军,语文教师,现居浙江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