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四班陈云华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读《雷锋叔叔的故事》有感
樟树四小 四(3)班 孙钰颖
指导老师 陈云华
“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反之,如果脑子里只有个人、没有人民的人,他们迟早会被人民唾弃。”雷锋叔叔的这就话让我懂得了凡事不要只想着自己,否则迟早会被人民唾弃。
1961年4月,雷锋要去长春机要学校作报告。中午,他乘25次列车从沈阳出发。火车上的人很多,雷锋叔叔给一位老奶奶让座,并给老奶奶倒了一杯热开水。老奶奶没吃饭,雷锋又把自己一直舍不得吃的面包给了老奶奶。老奶奶十分感动,连声称赞雷锋。
雷锋除了照顾那位老奶奶,还帮助服务员打扫车厢,给旅客倒开水,帮炊事员卖饭……大家都劝他休息一会儿,可雷锋却笑笑说:“为人民服务嘛,少休息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雷锋叔叔乐于助人,是所有中国人学习的榜样,不仅如此,我还听说一位美国青年也深受雷锋叔叔的影响呢。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两架飞机撞向纽约世贸中心双子楼。这次恐怖袭击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当天,有一位抱小孩儿的黑人妇女正在世贸中心19楼办事,突然降临的灾难使整个大楼陷入一片混乱。当时这位妇女已身受重伤,无法动弹,怀抱的婴儿在不停地啼哭。这时身边的一位白人男青年想要搀扶她,她却拒绝了,自己已奄奄一息,她只求那个男青年能够救救她的孩子。男青年没有犹豫,他毅然的从妇女怀中接过了婴儿。可这时的大楼眼看就要倒塌了,而身处19层楼的人们想要逃离谈何容易?整个楼内哭声一片。
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白人男青年抱着男婴冲出了窗口纵身一跃,竟然从19层高楼跳了下去!坠地后男青年当场死亡了,人们发现他的姿势很奇怪,他背部和后脑着地,双臂紧紧环抱,两腿蜷起交叉,整个身体蜷成了一团。当人们摊开他的双臂发现,他怀里竟然抱着一个小婴儿,而这个婴儿竟然奇迹般地还活着,几乎没有受到什么伤害。
男青年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婴儿的重生,人们终于明白男青年整个坠地的姿势都是为了能够保住这个幼小的生命。而就在男青年跳楼的一瞬间,飞机爆炸了,大楼里许许多多无辜的生命在瞬间被吞噬……
男青年死后人们争相传颂他的事迹,后来经过确认,他是美国西点军校的一名学员,在他宿舍床头竟然贴着雷锋的画像,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很崇拜中国的雷锋,他是我的榜样,我希望做一个像他那样对他人有帮助的人。”而他牺牲时恰恰和雷锋叔叔牺牲时一样,也是22岁。
现在有些人说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可我觉得只要善良与无私没有过时,雷锋的精神就永远不会褪色。相反,它会穿越时空,跨越国界,散发出永久的光芒!
第二篇: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2013年3月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总支:
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也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49周年。雷锋精神再一次跃上各新闻媒体的重要版面,其中不少文章都在讨论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命力。我认为,雷锋精神是时代的产物,是爱与奉献的精神,但雷锋精神却不只属于那个时代,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一个时代的精神,体现于真、善、美。一个人的精神同样体现在真、善、美。三月是雷锋月,沐浴着三月的春风,我们不知不觉就会想起这样雷锋。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美好的东西也慢慢消失,因为社会的纷繁复杂常常冲淡着这些美好的现实。如果没有一个推动时代发展的好的精神主流,那么这个时代就会越来越走向腐化和堕落。新时代的主流就是需要一种动力,这种动力必须来源于思想的主流推进。只有一个好的主流思想,才能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雷锋精神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雷锋精神最核心的价值理念。
这个价值理念就是实实在在的时代发展动力。如果一个时代,每个人都只为自己考虑,不为国家、社会考虑。那么这种现象就是极端危险和不可想象的。最终自己的私利也无法获得,就会成为低级无聊的生活群体。所以,新时代发展需要雷锋精神,它不是体现在形式和做作的层面。而是一种无形的,实实在在的精神反映。比如尊老爱幼、爱党、爱国,如果没有这种豁达的精神,是绝对办不到的。
雷锋精神价值实现的实质,体现在雷锋精神所具有的时代先进性,不管时代如何发展,这种精神境界永远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历史大国,几千年来一直遵循着真、善、美的主基调,贬斥着假、恶、丑。不管社会如何变迁,这种基调都一直延续着,即使没有得到更好的落实,最终也体现在了朝代的变更中。
时代的主流,永远立于不败。雷锋精神作为新时期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悠久的道德传统中一朵亮丽的奇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表现。不管在生活的哪一方面,它都体现着和闪耀着亮丽的光辉。黑格尔说过,“传统美德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膨胀得越大。”
雷锋精神也是一样,新时代发展时期,它体现着更加宽泛、广博的范围。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有好人好事、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发生的地方,就有活生生的雷锋影子,都感动着每个人,沁人心扉。因此,新时代的雷锋,从来就没有孤独过,雷锋精神永远不会消失。我愿做一名雷锋精神的传承人,并将它发扬光大,让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汇报人:** ** **
汇报时间:2013年3月22日
第三篇: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裴轩锐
| 雷锋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是一种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是一种“爱憎分明不忘本”具有坚定意志和昂扬斗志的精神;是一种忠于人民忠于党的精神;是一种对人民充满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是一种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建立,有利于广大的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旗帜下,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去奋斗、去拼搏、去战胜困难。建国后60年的经验证明: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有了这种精神(特别是党和政府的领导层),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而一但失去了这种精神,困难就会接撞而至,并且“不可战胜
雷锋精神是否过时
正方
雷锋精神产生自特殊的年代,人们学雷锋,更多地象是在搞一场运动、完成一项组织交给的任务,由自发变成了命令、由主动变成了被动,学雷锋行动,也离真正的雷锋精神越来越远,成了一种为教条主义的政治服务的形式。在形式主义的支配下,学雷锋就是为了应付一下,就是喊几句政治口号。久而久之,也就使人们对于学雷锋产生了厌恶、怀疑、和逆反心理,进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导致最后,连雷锋精神,都没有人相信了。
应该说,从以前狂热地学雷锋,到怀疑雷锋精神,是一种社会进步,因为他代表了独立思考的人文精神。到了今天,又有许多人开始重新思考雷锋精神,则标志着我们社会心理的进一步成熟:我们既不能想从前那样的狂热和盲从,也不能就因此而一概否定。剥离那些具有浓厚时代色彩的字眼儿,不难发现,雷锋精神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基本的生活准则和道德标准。
首先,我们抛开雷锋精神的形式主义外壳,就会发现,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爱,爱别人、爱生活、爱工作、爱自己。我们从雷锋生前的照片上,可以看到雷锋那充实、灿烂的微笑,我们的确能从他的笑中,体会到春天般的温暖、体会到他发自内心的快乐。雷锋帮助了别人、温暖了朋友,也快乐了自己。雷锋是个孤儿,从小就得到了乡亲们、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和爱。因此,他的“我把党来比母亲”的感受,是发自肺腑的。他从别人那里得到了宝贵的爱,又把爱回报给社会。他的爱和奉献,是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和丰富的情感理由的。
因此,雷锋精神并不过时,或者说,雷锋精神并不是雷锋独创的,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爱,而互助互爱是人类最古老、最美好的情感和精神。雷锋,是一个把爱弘扬光大到一定境界的人。人类永远都需要爱、渴望爱,爱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所以,雷锋精神当然也永远不会过时。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那么多人因为看了《离开雷锋的日子》而感动,才会有那么些不认为自己是在学雷锋的中外活雷锋。雷锋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博爱精神没有走,以爱为核心的雷锋精神,是永远都不会珉灭的。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2010年03月05日 08:01:55 来源:新华网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以后,每年的3月5日,都成为全国人民纪念和学习雷锋的日子。47年过去了,面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变,今天的人们还有没有必 要学习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会不会过时呢?答案是雷锋没有过时,时代需要雷锋精神。
雷锋作为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曾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今天的社会虽然在物质层面取得巨大进步,但在精神层面仍需要雷锋精神。
今天,依然有许多“活雷锋”。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等雷锋精神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中继续得到发扬。结人梯救助落水儿童的大学生、机智阻拦飞车抢匪的“抡车男”,以及每年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等,这些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在生活中也普普通通,但在他人有难之时,他们敢于站出来,以自己的行动,实实在在诠释着雷锋精神。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74615名志愿者为各国运动员、教练员提供了优质服务;5.12汶川大地震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以一己微薄之力,撑起了一片充满人间关爱的天空。热心公益、善待他人、奉献社会这些雷锋精神的代名词,在志愿者精神中得到全面体现。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的这句朴实话语,在这些新时代的“雷锋”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活雷锋”虽然有很多,但是还不够。许多丑恶社会现象依然在提醒人们,社会需要更多的“雷锋”。七旬老人摔倒街头无人扶、孕妇公交车上无人让座突然昏厥,以及一些党员干部中饱私囊等社会丑陋现象,让人痛感雷锋精神的缺失。“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等顺口溜,也暴露出一些人在学雷锋时过分强调形式、不注重实质的问题。
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法律法规等硬性规范,同样离不开道德的约束。从这个角度来讲,越是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时期,我们越有必要理直气壮地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越有必要让雷锋精神深入人心。
人民时评:雷锋的纯真与善良不只属于一个时代
2010年03月05日 08:46:32 来源:人民日报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47周年纪念日,近半个世纪过去,“雷锋”这个名字仍然如同灿烂朝阳,照耀着人们的心灵。雷锋没有随着一个时代的远去而远离,他始终站在我们的身后,用他清澈的笑容诠释着什么叫纯真与善良。
学习雷锋什么?这是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只要在网上搜索一下“雷锋精神”,你就能得到如下答案——公而忘私、言行一致、艰苦朴素、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是很习惯并接受这样的语言和句式的,而今天,如何让那些关注自我、强调个性化的年轻人,让那些在富豪排行榜、娱乐明星绯闻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理解并接受“雷锋精神”呢?
“雷锋精神”如何能跨越半个世纪屹立于新时代?依靠的恐怕不是每年的“学雷锋日”,纪念日只是一种提醒,惟有用超越历史时空,超越政治、文化的语言来解读“雷锋精神”,释放“雷锋精神”所蕴藏的人性光辉,“雷锋精神”才能真正长久影响人们的思想和心灵。
雷锋是那么善良的一个人,他坚信人与人之间需要互助友爱,所以,他将自己的手套送给在寒风中呵着手取暖的老人,他“好事做了一火车”却不留姓名。
雷锋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职业精神,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是社会大机器上的一颗小螺丝钉,只有把本职工作做好了,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职务岗位,所以,他爱岗敬业、公而忘私。
雷锋是懂得感恩的人,这个从贫穷苦难中走出来的苦孩子,对共产党、对新中国充满爱,这是他“时刻准备着为了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一切,直至最宝贵的生命”的思想根源。
我们从人性出发,寻找到“雷锋精神”之源,这些美好的人性,是数千年人类文明演进的根基。当我们除却那些华丽的辞藻和激昂的口号,我们发现,雷锋之所以成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体现了人性的纯真与善良,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个“大写的‘人’”,还是“美好的‘人’”。
对美好人性的赞美与坚持,让“雷锋精神”跨越时代。
我们曾经报道过许多外国人学雷锋做好事的事迹,谓之“洋雷锋”,他们没有经历过“雷锋精神”光芒四射的年代,亦不了解雷锋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没有接受过类似的道德说教,更不可能被组织参加一年一度“学雷锋日”活动,他们的见义勇为、义务支教的动力,来自对善良的坚守,对美好的坚持。
在今天这样一个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时代,人们仍然不会拒绝对人性美好的追求。正因为此,我们有手拉手组成人链舍己救人的大学生;有超越生命、接力送薪的“信义兄弟”;有7年来利用节假日义务在南京长江大桥巡逻,救助轻生者的普通市民陈思„„
这些雷锋式的人物,他们没有响亮的口号,缺乏传奇经历,但他们的纯真与善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
怀念雷锋,愿曾经指引着他的纯真与善良,能继续指引我们芸芸众生。
留住雷锋,社会需要雷锋精神
2008年03月06日 08:36:53 来源:中国网
三月曾经是“学习雷锋月”,以后渐渐淡去了,演变为3.5日“学习雷锋日”。在这一天,街头红旗招展。百姓有脸盆破了的,收音机不响的,自行车出了毛病的......总会在街头找到热情的学雷锋年轻人,为他们义务修修补补。尽管“雷锋同志没户口,3月来了4月走”,一年就这么一次感受“春天般温暖”,毕竟还让人感到雷锋还
活在人们心中;尽管学雷锋日,一年就这么一天热闹,尽管街头插的彩旗日渐其少,以至近年“偃旗息鼓”,毕竟人们还能看到学雷锋的身影,雷锋还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笔者生活在一个小县城,每年三月五日也是少不了要到街头看看学雷锋的热闹。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学习雷锋日,笔者照例兴致勃勃想看个热闹。不想,原本惯常街头学雷锋的地段,今天再没有学雷锋、无偿修理服务的学雷锋人。
笔者大疑惑,眼前出现了一串问号:是雷锋已经被人们遗忘,还是“公仆”们已经把雷锋看做是个落伍人物?按照惯例,每年都是由官场有关部门牵头组织学雷锋活动的。今年,他们是否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不需要再学雷锋了?
学习雷锋是45年前,毛泽东同志首先提出来的,并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难道毛泽东思想就涵盖不了学习雷锋精神?在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条件下,邓小平同志也为学习雷锋题了词,“谁想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当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雷锋精神应该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雷锋精神体现着助人为乐、团结和睦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应该是我们重要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
在过去学雷锋过程中,我们应该检讨的是,如何才是真正学习雷锋。把学习雷锋简单化,每到学雷锋纪念日前后,就涌到敬老院、社区和大街上集中做好事,那不是学雷锋精神的实质。学雷锋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把学雷锋搞成运动,如同我们搞过的许多品德教育活动,比如“五讲四美”等等。运动,就避免不了一阵风,避免了形式主义,热闹有余,扎实不足。运动式的学习雷锋,就难免有一种强制性,难免有口头上的表面文章,看起来思想觉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是一种虚假。精神文明建设不是一阵风就可以一举成功、一劳永逸的。精神建设从来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是一种不知不觉的熏陶,是社会主流阶层的无言示范,是每一个时期人们所共仰的英雄模范人格的久远影响。
无庸置疑,雷锋已经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雷锋精神已深入人心。人们赞美雷锋精神,社会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可以不在3.5日上街学雷锋,但绝不可以抛弃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永驻神州人间,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不可缺少的民族精神。
念好“三字经”,让雷锋精神永不流逝
2010年03月05日 09:22:03 来源:红网
提起雷锋,许多人都能联想到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以其特有的旋律和激情,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茁壮成才,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一生。
1963年3月5日,《解放军报》发表了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同时还发表了
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题词。每年的3月5日,也成了“法定”的学雷锋日。各地、各部门,也都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的学雷锋活动,自发地或有组织地到大街上做好人好事、发扬雷锋精神。但是,一些地方、部门、单位、个人,在“学雷锋”问题上,却形式大于了内容,将“学雷锋”异化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的东西,甚至有一部分青年志愿者把宣传学雷锋变成了自我形象广告宣传的机会,引起了市民的不满,也亵渎了雷锋的灵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雷锋”的形式可能越来越多、越来越新。但是再怎么变,雷锋精神不能变,更不能丢。雷锋过去是、今后也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但是,怎么学,却很有讲究。笔者认为,要突出三个字。
第一是“真”。雷锋,一个中国人熟悉的名字。40多年过去了,从雷锋生活的那个年代到现在,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是有一样没有变,雷锋这个名字及其所代表的高尚精神内涵,始终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围绕这个年轻人的事迹引发的精神生活大讨论,也轰轰烈烈、绵延至今、名扬海外。学雷锋,首先必须突出一个“真”字。必须始终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必须真正把握并传承雷锋的精神实质。众所周知,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因此,一定要通过学习,将雷锋精神固化到、落实到、践行到每一个人,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中,而不是做一些表面文章、搞一些虚假活动。
第二是“常”。学雷锋,学的是精神,见的是行动,而且是长期坚持、不懈追求的实际行动。不能光在3月5日,上上街、入入户,做一些不大不小的好事,甚至可能是扰民的麻烦事,解决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甚至可能是添乱。学雷锋,要做到常思、常想、常做、常行。时刻以雷锋的精神内涵对照自己、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虽然,在新的时期,一些人对一些“学雷锋”的事可能有新的理解、新的做法,但是,并不能说明雷锋精神过时了,而是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有了更深的认识,雷锋精神的精髓或者说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却会永存也必须永存下去,因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也是先进文化的核心,更是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见义勇为、大公无私,这当然是为人民服务的最高体现。每一个人,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时时处处想着为人民服务,常怀为民之心,常修为民之德,始终做到常为民、为常民。不能一曝十寒,更不能虎头蛇尾,要长期坚持、常抓不懈。
第三是“实”。就是要求实、踏实、务实。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没有实际效果,坚决不去做、不去行,始终以实际、实用、实效,作为学雷锋活动,乃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并且扎实抓好。这就要求我们研究现实、结合实际,进行学习和实践。20世纪60年代,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20世纪80年代,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标志的学雷锋热潮,关注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新时期我们“学雷锋”,就是要求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发展良好的道德风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今天,我们应该这样来看待雷锋精神。我们弘扬雷锋精神就是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来把大家团结起来,鼓励大家前进。我们学雷锋,应当更注重学习雷锋精神的思想内涵,并将其作为建立新型的现代人际关系,学习高尚道德情操和为人处世之道的精神源泉,逐步建立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样,雷锋精神才能更大程度地改观我们的精神和物质世界,也才能真正万古传承、永不流逝。
应该说,搞一两次“学雷锋”活动,不难;但是要想真正将雷锋精神融化到血液里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每代人去努力和奋斗。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党员干部,要永远记住雷锋的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也才能形成一个又一个纪念学雷锋活动的小高潮、中高潮、大高潮。(倪洋军)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47年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席卷神州大地;47年后,神州大地沧桑巨变,“向雷锋同志学习”变得从容而淡定。尽管也有“雷锋叔叔没户口”的戏谑,尽管也有“雷锋是否已经过时”的疑问,但“雷锋精神”始终在不经意处闪耀光芒,这就是雷锋,这便是雷锋精神,他不仅仅属于一个时代,并且不再仅仅属于一个国家!
第四篇: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雷锋在1959》观后感
有一种精神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减损半分,有一种精神就像不落的太阳,永远指引人们走向光明。雷锋精神,就是这样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经得起世态变迁的精神所在,不断给予人们无限的正能量。当我走进电影院,当我一点点进入《雷锋在1959》的电影情节中时,我遗失太久的信仰、热情和信心,在慢慢回归到我的心灵中来,这一切都归功于雷锋精神。
电影讲述的是雷锋同志在辽阳弓长岭焦化厂投身建设的的142天中发生的故事。讲他如何在100多天的时间中,用自己无限的热情和生命感染着身边人,用自己无怨无悔的付出服务于人民。这正是他“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这句话的生动写照。他更是用自己饱蘸深情的笔墨,写下了20篇光辉日记,成为后人得以学习激励的精神源泉。
看完这部影片,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并以一种感恩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具体体会如下:
一、感恩工作,努力付出。对于我们所做的每份工作,我们要怀有一种感恩的心,因为我们可以在这个岗位上发挥我们的价值和潜力,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社会资源为自己赚得不仅仅只有金钱,还有经验的积累和人情的丰富。感谢每个工作岗位让我们体验到不同的风景,在每段风景中,我们都会留下属于自己的那份美丽的回忆。因此,我要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在面对偶尔的情绪失落时,我要以雷锋精神为指导,有化苦为甜的勇气,让工作的每天都成为一种快乐的给予,享受工作就是享受生活。
二、感恩生活,精彩相遇。生活中我们会与亲人爱人相亲相爱,我们会与朋友相聚相欢,我们还会与很多人只有一面之缘,或是擦肩而过的遗憾。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感恩每次相遇。感恩生活让我们可以五彩斑斓的活着,像雷锋同志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把面对的磨难当成是一种上天的馈赠,努力将之改变成提升自己的能量。
三、感恩我们伟大的党,忠心不二。是我们先进伟大的党组织,不断向我们注入积极向上的思想力量,让我们在各方面都得以充实成长。是党组织让我更加成熟起来,让我有动力学习更多知识、感受生活更多的方面。所以我要像雷锋同志那样一心一意地忠于党组织,决不做有辱党风的事情,始终将党的信仰作为自己终极目标,保持与党组织的高度一致。
是雷锋精神让我更热爱自己党员的身份、更珍惜自己身边的工作、更有勇气面对生活的困难,我也要像雷锋同志那样做一个有自己的光热,为社会发挥作用的好党员。
第五篇: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雷锋精神 永不过时
泗阳县南刘集小学
陈克刚
雷锋精神早已成为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整个时代所拥有的精神财富,它没有变成一个过时的道德符号,是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人们不断地将时代精神的崭新内涵予以关注。
雷锋精神始终与时代同步。
今年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49周年,人们纪念这个日子本身就说明,经过49年的风风雨雨,雷锋依然活在我们心中。在这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无论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群众从来都没有忘却雷锋,没有忘却雷锋精神,这说明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雷锋精神已深入人们的心中,渗透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体现在人们的行动中,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雷锋精神依然与时代并肩并将继续发扬光大,雷锋精神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升华。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克己奉公、舍己为人、勤劳俭朴、不畏艰难等从来都是为人们所称颂的美德。“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理想,曾经长期为中国人民所憧憬。孔子说要“博施于人,而能济众”,墨子说要“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国历史上从来不乏为民请命和为民忧劳的人,如鲁迅先生所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为人们千秋传颂。雷锋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资源。
雷锋精神又是时代精神的体现。雷锋精神没有变成一个过时的道德符号,就在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中,人们不断地将时代精神的崭新内涵予以灌注。时代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精神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我们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学习雷锋精神,并不是在重复一种历史记忆,默念一种抽象的符号,而是在新的历史时代中,结合时代的特征,弘扬雷锋精神、活化雷锋精神、光大雷锋精神。所以,雷锋精神在今天早已超越了雷锋个人的思想行为的范畴,成为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整个时代所拥有的精神财富。我们学习雷锋精神,绝非仅仅停留在口述历史的层面来思念已经逝去的雷锋,而是要有见诸现实的行动,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新雷锋。这就使得雷锋永远都与时代同步,与我们同行。
雷锋精神的魅力就在于平凡之中透显着伟大。因为平凡,所以才可信,才生活化,才能够扎根于生活之中,才能够对人们产生很强的吸引力或亲和力,才会使每一个人切实地感受到:做一个好人,过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其实很容易。因为透显着伟大,所以平凡的生活就不能满足于琐碎的、停留于生命本能冲动的层面,而必须寻求提升、寻求超越,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能仅仅满足于活着,而且必须追求更好地活着。平凡中透显出伟大,实际上就是在阐述着这样一种生命的流程,从实然的层面提升到应然的层面。这样一种生命流程就是现实生活的节奏。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在自己现实生活的基点上思考自己应该做什么。所以,雷锋精神其实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雷锋。在“感动中国”的人物身上,在道德楷模身上,在抗洪抢险的军民身上,在清洁工的身上,在售货员的身上,在青年志愿者身上„„在你身上,在我身上,都会发现雷锋精神的闪光。
雷锋精神的活力是在实践斗争中获得的。一种思想或精神的活力,并非是靠夸大的宣传或强硬的灌输得到的。经过实践斗争的锻炼和考验是精神成长的宝贵经验,这里所说的精神成长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精神或思想掌握群众的过程。雷锋精神能够始终与时代并肩也是在不断的实践斗争中实现的。我们知道,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也曾经出现过一些怀疑雷锋精神、诋毁雷锋精神的言论和思想。特别是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初期,有人提出雷锋精神过时了,雷锋精神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等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情况下,有人对学习雷锋精神的必要性也存有疑窦。但是,这些挑战不仅没有从根本上削弱雷锋精神,反而增强了雷锋精神的适应性,使更多的人自觉地认识到雷锋精神的重要意义。如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没有体现雷锋精神的市场经济,只能加快它的无序化进程,而这种无序化进程的恶果就是损人利己、坑害消费者的行为都转嫁到社会民众身上。社会的发展固然需要增强个人选择的自由度,但是人总是要生活在社会中,总是要与他人打交道,任何个人选择都不能发展为一种主观意志的放纵,否则个性的解放就变成了任性的泛滥,对自己无益、对社会有害。发扬雷锋精神可以极大地增强社会凝聚力,这对于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是任何人都可以体会得到的。
我们纪念雷锋,发扬雷锋精神,并非只在每年的3月5日,动员大家走出家门,走上街头,做几件惠民益众的好事,然后又把雷锋和雷锋精神尘封一年,年年一个轮回,而是旨在使人们在更深层次把握和理解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的重要意义。从社会层面来说,我们发扬雷锋精神是在担当重要的历史使命——弘扬共产主义道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发扬时代精神;从个人的层面来讲,我们发扬雷锋精神就是提升人生境界,体验人生幸福,体味生命的真谛。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雷锋精神,永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