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病房管理数据库
医院病房管理数据库
一、需求分析
主要需求:快捷、规范管理医院病房;病人信息的管理;
出院日期及后续服务的管理和查询和保存。
其他需求:医生信息、病房信息、科室信息、病床信息的管理; 还包括对医院病房基本信息的查询修改或增添删除。
二、E-R图模型
整体E-R图模型
三、关系模型
实体有
病人
医生
病房
科室
病床
病房(病房号,住院号,所属科室,地址,总床位数,已使用床位数,收费等级)候选码是病房号。
病人(住院号,病房号,职工编码,姓名,性别,年龄,电话号码,病房号,病床号,主治医生,住院日期)候选码是住院号,外部码是职工编号和病房号。医生跟病人是治疗关系,医生跟病人是一对多的关系。病房对病人是入住关系,病房对病人是一对多的关系。病床(病床号,病房号,所属病历,状态)候选码是病床号,外部码是病房号。病房与病床之间是拥有关系,病方和病床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科室(科室编号,病房号,职工编号,科室号,地址,电话号码,主治医生)候选码是科室编号,外部码是病房号和职工编号。病房和科室是包含关系,病房和科室是多对多的关系。
医生(职工编号,科室编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电话号码,所属科室)候选码是职工编号,外部码是科室编号和住院号。科室和医生是一对多的关系。
四、数据字典
第二篇:医院病房管理
医院病房管理
1.患者入院、出院、转科制度 2.健康教育制度 3.饮食管理制度 4.探视、陪护制度
5.住院患者外出管理制度 6.住院病历管理制度 7.执行医嘱制度
8.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监控制度 9.分级护理制度 10.交接班制度
11.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2.病房物品、器材管理制度 13.医嘱查对制度 14.输血查对制度 15.手术查对制度 16.操作查对制度
第三篇:医院病房安全管理
医院病房安全管理
1.制定病人安全管理制度:医疗事故防范处理预案、病人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及措施、职业防护教育制度、措施和实施方案。
2.制定风险管理(压疮、跌倒、坠床、管道脱落、突发事件等)防范措施及处理程序,有记录,护士知晓。
3.制定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报告制度及处理程序,有记录,护士知晓。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到“三查七对”。5.儿童、神志不清的病人佩戴手镯标记清楚。
6.儿童、老年人、神志不清的病人应加床档及其他安全防护措施。7.加强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做好警示说明,如防滑、安全用电、安全用氧等各种安全警示提示。
8.药物过敏标示清楚、醒目。
9.发药盘床号、姓名标示清楚,核对前后分别放置“已核对”、“未核对”标示。
10.病室内禁止吸烟、饮酒、使用酒精炉及任何个人用电。
11.掌握消防知识及操作规程,消防器材定点放置,有灭火器使用说明。13.安全通道畅通无阻,应急灯功能完好。
14.护理管理委员会及各护理单元有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处理程序,护士知晓。
第四篇: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第一,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1、对医护人员的要求:医务人员在做无菌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造作规程,戴口罩、帽子、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也必须戴手套,戴手套前后、诊疗、换药、注射、处置工作前、后认真洗手,必要时消毒双手。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戴护目镜,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2、对病室的空气消毒要求:进行无菌操作的工作室内要保持清洁,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以防尘埃病菌飞扬。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病室各房间应每日定时通风两次,每周空气消毒一次,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对室内空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住呼吸道隔离病人的房间每日至少消毒一次。
3、对物体表面消毒要求:每日晨间护理时永湿布套扫床,一床一套;每日擦小桌,一桌一布,均侵泡消毒后清洗晾干。室内其它物品表面如地面、凳子、门窗、门把手以及病历夹、水龙头、洗手池、卫生间、便池日常只用洁净水擦抹或刷洗,保持清洁。必要时用低浓度消毒液擦拭。不同环境的抹布、拖把标识分开使用,或用完后用清水
冲洗,悬挂晾干,用于污染区的或发生污染时用500mg/l有效氯或溴消毒液擦拭或浸泡30min后,清洗干净,琼干备用。
4、对消毒物品的要求:
(1)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体温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浸泡于70%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溶液中,每日更换酒精一次。
(2)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采取血标本,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止血带。
(3)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螺纹管、早产儿暧箱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干燥后方可使用,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5、对灭菌物品的要求:消毒灭菌后的医疗用品必须保持干燥,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定点、封闭保存,避免保存过程中再污染,一旦发现有污染或消毒灭菌后的物品有效期一过,即应再次消毒灭菌。
(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罐、槽、盘等,使用后应及时盖严,定时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日期及时间。(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6、对病人的要求:住院患者(除急、重病人外),必须24小时内完成卫生处理(洗澡、剪指甲、更换衣服);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为病人做手术、治疗、换药时,应先做清
洁伤口,后作污染或感染的伤口,最后做特殊性的感染伤口,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每周更换一次,污染严重时随时更换;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或晾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
7、对特殊感染病人的要求:凡遇到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单独安置,严密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对特殊耐药细菌感染病人应隔离治疗。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并进行报告,是否转科治疗要请感染性疾病科会诊决定。传染病人的衣物要用黄色塑料袋装好后交洗衣房消毒处理及清洗。
8、对医疗废物的要求: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号分类放置,并有标志,生活垃圾放入黑色袋中,医疗垃圾放入黄色袋中,锐利物品放入利器盒中,医疗垃圾应在48小时内送到暂存点,做好交接登记。
第二,注射室、治疗室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1、室内环境保洁措施:每天要做好两次室内清洁卫生和消毒,台面、地面用500mg/L有效氯擦拭消毒,每周彻底清洁室内卫生一次。空气消毒:每天对空气进行消毒,定期采样培养。
2、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进入注射室、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操作前后要洗手,接触血液、分泌物时要戴手套,脱去手套后摇洗手。医护人员注意避免发生利器划伤,发生执业暴露时要做紧急处理。
3、对灭菌物品的要求:无菌物品使用前应检查灭菌包是否完好,须在有效期内使用;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干缸无菌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禁止重复使用。
4、对医疗废物的要求:垃圾分类收集,医疗废物使用专用包装物。
第三,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1、室内环境保洁措施:保证室内空气及物体表面清洁、台面整洁清洁;换药室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二次,记录消毒时间及签名,每周彻底扫除一次。
2、对人员要求:非换药人员不得入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对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3、对物品的要求:换药时,根据伤口情况,换药物品依先后秩序一次备齐,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盐水棉球和纱布缸中内容物适量,每天更换。除固定敷料外(绷带等),一切换药物品均需保持无菌,并注明灭菌有效日期,无菌溶液(生理盐水、呋喃西林等)定期检查,无过期物品。
4、隔离措施:换药时,先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伤口。凡遇到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不得在换
药室进行换药,应单独安置,严密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医疗废物:污染敷料放入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内,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第五篇: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 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感染时即 刻消毒。
五、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走廊、病房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八、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十、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二、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 挂凉干,定期消毒。
十三、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传染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在第四十九条基础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应设在建筑物的一端,远离儿科、新生儿、母婴室、ICU等病房,设单独的出入口。有条件的医院应设单独的传染病区,与普通病房之间应设隔离区,有供传染病人活动、娱乐的场所。
二、病房内污染区、办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应分区明确;应设工作人员值班室、通过间(包括更衣室、浴室、及厕所等卫生设施);应设消毒室或消毒柜(箱)及消毒员浴室;各病室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三、不同传染病人应分开安置,每间病室不超过4人,床间距≥1.1米;严格隔离病室入口应设缓冲间,室内设卫生间(含盥洗、浴厕设施),卫生间应有单独的出入口。
四、严格执行各病种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在诊查不同病种的病人间应严格洗手与手消毒;教育病人食品、物品不混用,不互串病房;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要求再消毒或灭菌;病人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
五、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应常规消毒,方法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六、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固体污物应进行无 害化处理或焚烧。
七、严格陪住探视制度。陪住者应穿隔离衣及鞋套;探视者应穿一次性鞋套及用一次性坐垫,根据病种隔离要求及有条件医院的探视者可穿隔离衣。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
院感染管理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五、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六、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七、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未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八、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武清扫。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1、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2、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现阶段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还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二、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5.5-6.5m2,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0、5-1m2。
1、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2、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3、婴儿用服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4、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5、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6、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三、新生儿病房(室)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分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隔离室、配奶室、沐浴室、治疗室等,严格管理。
1、病房(室)入口处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
2、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m2,床间距不少于90cm,NLCU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一般新生儿床位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