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才子书

时间:2019-05-13 23:2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才子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才子书》。

第一篇:第一才子书

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

2013级1班 刘炳琨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陷入混战,最后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实力:北方的曹操,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偏安西南的刘备占据益州,荆州,并逐渐发展壮大;割据了江东的孙权,以将东流郡八十一县为根据地,凭借长江天险,在东南站稳了脚跟。

此后,三国争战层层展开。先是孙权趁关羽和曹兵交战之时,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死在孙权的手中。不久,曹操病死,曹丕废汉自立,定国号为“魏”。刘备继承汉统,建立蜀汉。

为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亲征江东,结果孤军深入,被陆逊打败,最后病死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诸葛连、亮辅佐少主刘禅,独自支撑危机局面。期间,诸葛亮坚持联吴抗曹的基本方案,七擒孟获之后,稳定了后方。又先后六次出祁山伐魏,但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最后积劳成疾,病死军中。

曹丕死后,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氏之手,最终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先灭蜀汉,后亡东吴,三分天下至此重归统一。《三国演义》在结构安排上,即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长达了近百年的历史,又人众事繁,描述既要符合 基本事实,又要注意故事情节连贯,成为不易。

在描述战争方面,《三国演义》堪称为一部“全景性军事文学。”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写的各有个性。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最为出色。描写战争,作者往往以人物为中心,写出了战争的各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而又显得凄惨,往往具有昂扬的格调。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总之《三国演义》流传至今,其形成的“三国文化”影响深远,愿我们在阅读中能够含英咀化,从多方面吸收小说的丰富营养。

指导老师:姜春茜

第二篇: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卷之四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卷之四》翻译

写在前边的话:《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卷之四》之翻译,虽为不多,然搜之网上,亦可偶见。顾我念之,其意思虽然不差,终究不够直译。今尝试更译,且为方便阅读,并划段落。其中谬错,方家指正为盼。癸巳年腊月志。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卷之四

贯华堂所藏古本《水浒传》前自有序一篇,今录之

人这一辈子,如果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娶妻,就不应该再娶妻了;如果到了四十岁还没有做官,就不应该再去做官了;到了五十岁就不应该再闹光景挣家业;到了六十岁就不应该再外出云游。为什么这样说呢?错过发挥作用的时机,事情很容易停滞废弃。早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是那样的清爽,人们起来洗头洗脸,包上头巾,然后进用盘子里食,然后用杨柳树枝剔牙刷牙。等这些事情做完后,起来问:是否已经到了中午?其实早已经中午了!中午以前不过如此如此,中午之后的事可想而知了。一天的日子就像这样过去,十年三万六千日又有什么不一样?

我因此而思虑忧心,究竟从什么地方才能得到快乐啊?每每有人说某某人到今年多少岁了,我对此是不以为然。多少这种说法,就是说经过积累之后才有的。现在,那人的年岁积累在什么地方啊?能够

拿过来数数清点吗?由此可见,已经过去的我,完全地变化消灭掉。不仅如此,我写到这一句话时,此时之前的我也已经急速地变化消灭。这真让人痛心啊!

说到让人快乐的事,没有什么比得上与朋友的交往,和朋友交往的快乐中,没有什么比得上交谈,谁又能说不是这样呢?可是,即使这一点,也不能多得啊。有时刮风天气寒冷,有时下雨道路泥泞,有时赶上生病,有时访而不遇,在这些时候,感觉真像住在牢房监狱中一般。

我家即使贫瘠的田地也不是很多,但大部分还是种植了用以酿酒的秼米,我自己不能饮酒,但我的朋友来了是要饮酒的。我家门靠大河,嘉树成荫,这是我的朋友们行走站立或蹲或坐的地方。家里烧火做饭、料理饮食的,只有四个上年纪的女仆。此外共养了十多个大大小小的男仆,以便跑腿,做些迎送客人、传送或接受书简请帖的事务。家里仆人们稍微清闲下来时,就督促他们缚笤帚、编草席。缚制笤帚用来扫地,编织草席供我的朋友们来坐。我的朋友们全部到来,应该有十六位。可是全来的日子不多,如果不是有较大的风雨,全都不来的日子也很少。大致上每天六七个人来是常态。我的朋友们到了之后,也不一定就要喝酒,想喝就喝,想不喝就喝,都顺随他们的心意。我们不把喝酒作为乐趣,而是把交谈作为乐趣。

我的朋友们交谈不去涉及朝廷,不仅仅是我们安守本分,也是因为离朝廷路途遥远,许多事情都是传闻。传闻的话往往不真实,不真

实就白费唾沫了。我们交谈也不涉及别人的过失,天下的人们本来没有什么过失,不应该由我们诋毁污蔑他们。我们所说的话,不追求让人惊奇,人们也不会惊奇;不是不想人们理解,可人们终究还是不能理解,这些关系到人们性格情趣,况且世人往往忙碌,也不曾听说啊。

我的朋友们都是有才华淡泊阔达的人士,他们的谈的事情,到处可以碰到。然而我们是每天谈罢就算了,没有人来记录。有时我也想把我们的谈话内容集结成一部书,来留赠给后人,可到今天仍然两手空空,究其原因:追求名声的心思已经没有了,自己心里懒了下来,这是其一;我们从平常的交谈中寻求快乐,可要著书却花费苦心,这是其二;自己死了之后,没有能够读它的人,这是其三;今年写的东西,明年会对他产生后悔,这是其四。

这《水浒传》七十一卷,很多是朋友们散去之后我在灯下写成的游戏笔墨;而风雨较大没有朋友来访时所写的居半。然而我一直在心里构思组织,因而不一定非要铺开纸张拿起笔来,然后再极力表达。这是因为无论在傍晚的篱笆院落里,在五更的卧被中,还是在低头把弄衣带或左顾右盼观览事物的时刻,都能有些收获。有人如果要问:你说过的不曾集结成任何一部书,为什么偏偏又有这一本《水浒传》呢?那么其原因无非如此:这本《水浒传》写成也算不得什么名著,写不成也不构成什么损失,这是其一;心里清闲时试着游玩笔墨游戏,写什么不写什么都由自己尽兴随意,这是其二;无论贤能的人还是愚

笨的人,都能读懂,这是其三;一篇文章而已,即便有些失误,也是小事,不值得后悔,这是其四。

哎呀,多么悲哀呀!我的生命是有尽头的,我怎么能知道读到我的书的后人会怎么说?因此,只求今日能拿来给我朋友们看,如果我的朋友们读了后能感到快乐,这也就足够了。况且我不知道我后来的人读到它会说什么,也不知道我后来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吗?我又顾念牵挂什么的啊!以上就是我——东都的施耐庵所作的序言。附原文: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卷之四

贯华堂所藏古本《水浒传》前自有序一篇,今录之

人生三十而未娶,不应更娶;四十而未仕,不应更仕;五十不应为家;六十不应出游。何以言之?用违其时,事易尽也。朝日初出,苍苍凉凉,澡头面,裹巾帻,进盘飧,嚼杨木。诸事甫毕,起问可中?中已久矣!中前如此,中后可知。一日如此,三万六千日何有!以此思忧,竟何所得乐矣?每怪人言某甲于今若干岁。夫若干者,积而有之之谓。今其岁积在何许?可取而数之否?可见已往之吾,悉已变灭。不宁如是,吾书至此同,此句以前己疾变灭。是以可痛也!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其谁曰不然?然亦何曾多得。有时风寒,有时泥雨,有时卧病,有时不值,如是等时,真住牢狱矣。舍下薄田不多,多种秫米,身不能饮,吾友来需饮也。舍下门临大河,嘉树有荫,为吾友行立蹲坐处也。舍下执炊爨、理盘槅者,仅老婢四人;其余凡畜童子大小十有余人,便于驰走迎送、传接简贴也。舍下童婢稍闲,便课其缚帚织席。缚帚所以扫地,织席供吾友坐也。吾友毕来,当得十有六人。然而毕来之日为少,非甚风雨,而尽不来之日亦少。大率日以六七人来为常矣。吾友来,亦不便饮酒,欲饮则饮,欲止先止,各随其心,不以酒为乐,以谈为乐也。吾友谈不及朝廷,非但安分,亦以路遥,传闻为多。传闻之言无实,无实即唐丧唾津矣。亦不及人过失者,天下之人本无过失,不应吾诋诬之也。所发之言,不求惊人,人亦不惊;未尝不欲人解,而人卒亦不能解者,事在性情之际,世人多忙,未曾尝闻也。吾友既皆绣淡通阔之士,其所发明,四方可遇。然而每日言毕即休,无人记录。有时亦思集成一书,用赠后人,而至今阙如者:名心既尽,其心多懒,一;微言求乐,著书心苦,二;身死之后,无能读人,三;今年所作,明年必悔,四也。是《水浒传》七十一卷,则吾友散后,灯下戏墨为多;风雨甚,无人来之时半之。然而经营于心,久而成习,不必伸纸执笔,然后发挥。盖薄莫篱落之下,五更卧被之中,垂首拈带,睇目观物之际,皆有所遇矣。或若问:言既已未尝集为一书,云何独有此传?

则岂非此传成之无名,不成无损,一;心闲试弄,舒卷自恣,二;无贤无愚,无不能读,三;文章得失,小不足悔,四也。呜呼哀哉!吾生有涯,吾呜呼知后人之读吾书者谓何?但取今日以示吾友,吾友读之而乐,斯亦足耳。且未知吾之后身读之谓何,亦未知吾之后身得读此书者乎?吾又安所用其眷念哉!东都施耐庵序。

第三篇:诫子书

诫子书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的一封家书。其问文短意长,言简意赅。成为后代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不长,对文言文的文体知识、写作特点,论证推理有初步了解。应根据实际,不宜往深处挖掘。

三、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诗词意思。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汲取精神养料,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殷殷(yīnyīn)期盼之情。

四、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词句翻译、课文背诵、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学习难点:

充分理解文章内涵,理清逻辑层次。

五、教法、学法 讲授法、点拨法、练习法

六、学习准备 多媒体、工具书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诸葛亮相关视频,请同学说说他是谁?(2)介绍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二)朗读课文(1)解题

《诫子书》中“戒”告诫、劝勉;“书”书信。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2)播放诫子书的录音

(3)标注生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指定同学朗读,其余学生评价,然后全班齐读。

(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作者写这封家书的目的是什么?告诫儿子要注意哪些事情?

诸葛亮在文中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淫慢”险躁”。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节俭惜时,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2)疏通整篇课文的文意(包括重点字词解释)(3)要求学生记录下重点字词和整篇文章的翻译。

(四)作业

(1)抄写诫子书的原文及其对应的翻译文。以句号为单位,一行古文,另一行翻译。(2)读熟课文原文,尝试背诵。

九、板书设计

诫子书 1.作者介绍 2.生字词 3.精彩重要句子。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了解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主旨。

3、品析精彩句子

4、背诵全文。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1、赏析精彩妙点,了解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

2、理解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思想感悟。学习难点:

把握文章主旨和充分理解文章内涵,理清逻辑层次。

三、教学过程

1.回顾学习内容,请同学齐声朗读戒子书原文和解释。回答问题:

(1)本文是什么文体?论点是什么? 议论文,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诸葛亮对后代的殷殷期盼之情。(3)文言知识(检测实词虚词掌握)古今异义:

淫慢则不能励精(古:懈怠

今:速度低、缓慢)险躁则不能冶性(古:修养 今:治理)意与日去(古:日子、岁月 今:白天)一词多义:

夫君子之行(操守、品德)

夫学须静也(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行走)

非志无以成学(学业)

2、本文文章结构

第一、二句: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观点。

第三句:从立志求学的角度谈完成学业、增长才干。

正面

学习第四句:从修身做人的角度谈“淫慢”“险燥”的坏处。

反面

做人 第五句:从惜时方面勉励儿子努力进取。

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总结:本文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儿子的品德。回答问题:

(1)说说本文为了论证论点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 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正反对比论证法

(2)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从哪句话得出(小组讨论)? A 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B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这些句子多用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本文句式整齐,多用对偶句,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吟诵、记忆。文章语言简明,用意深刻。“双重否定”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作者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举例说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对偶句:把意思相近或相反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手法。3.怎么理解文中的“静”

“静”是指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的学习。要做到静自然要摒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薄”。只有做到“淡薄”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明志),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致远)。若心不静,陷入“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身养性了。

4.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文章句式和语言特点 想一想:

品行高尚的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论点句)。志存高远的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千古名句、“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博学多才的人: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苦学和成才关系: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珍惜时间的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作业:

1、你喜欢里面的哪些句子?说明理由?

2、有没有其他关于淡泊、立志、惜时的名句,请每项写2句名言? 淡泊: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2)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范促淹《岳阳楼记》(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立志: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 惜时:(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2)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第四篇:诫子书

诸葛亮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诫子书》是他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以下是yjbys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一篇《诫子书》优秀教案,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积累诫、夫、修身、澹泊、励、遂等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并进行现代审视。

3.了解阅读文言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积累诫、夫、修身、澹泊、励、遂等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历代的赞扬。其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诸葛亮在民间与官方的影响都甚大,后世流传着大量与他相关的歇后语、俗语、成语等,如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七擒孟获、既生瑜,何生亮等。

本文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当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不仅让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后来诸葛瞻战死绵竹,为国尽忠,就是明证,也给其他人提供了修身立志的借鉴,其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本文,看看我们能够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

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成:达成,成就。

慢:懈怠,懒惰。

励:振奋。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去: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

一、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1.总的要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修身方法: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3.求学方法:宁静求学,立志成学。

4.行为要求:切忌淫慢,防止险躁。

二、探究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2.本文的中心对你有何启示?

第二步,精读课文。

一、翻译课文。

抽同学翻译,教师点评梳理: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的人,(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二、理解课文,并加以背诵:

1.诸葛亮要求儿子应如何修身?

明确:要从澹泊和宁静狠下功夫。

2.诸葛亮认为澹泊和宁静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澹泊可以明志,宁静可以致远。

3.诸葛亮认为应该怎样求学?

明确:要宁静,要有志向。

4.诸葛亮认为“淫慢”“险躁”将导致怎样的后果?

明确:淫慢不能振奋精神,险躁不能陶冶性情,将随年岁的流逝,造成精神日益萎靡,从而无用于世,悲守穷庐。

第三步,熟读课文,现代审视。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赞成课文中的观点吗?为什么?

拓展阅读

诫外甥书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shù)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xián)吝(lìn),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总结固趣

从这篇《诫子书》中,我们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也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

我们要从中体会作者所阐述的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了解立志与学习的关系,理解宁静淡泊的重要,体会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并使之指导我们的立身行事。

学习这篇章课文,我们也应了解学习文言的基本方法,并积累相应的文言知识。

布置作业:

预习《猫》,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第五篇:诫子书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少年中国说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bǐ),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有的版本为“遍”)(biàn),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sháo)。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fú)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下载第一才子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才子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诫子书

    《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会划分停顿,读出文言的韵味。2.精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说出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的条件。 3.研读课文,能说出“静”的含义. 4.背诵文章,......

    诫子书范文

    《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诫子书说课稿

    诫子书说课稿 诫子书说课稿1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熟读并背诵课文。2、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汇。3、概括主题,感受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品行。二、教学重......

    《诫子书》读后感[合集]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下面给大家分享《诫子书》读后感范文,欢迎借鉴!《诫子书》读后感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诫子书》读后感

     《诫子书》读后感“静以修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散漫的态度、浮躁的心态是人生的大敌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分享读《诫子书》有感,提供参......

    诫子书课堂实录

    《诫子书》课堂实录 执教者 : 王正玲 (课前师生问好)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诸葛亮的《诫子书》。(屏显:题目、作者)哪位同学能看着题目,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生1:诸葛亮告诫......

    诫子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

    诫子书教案

    《诫子书》教案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翻译与理解。 3、理解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重点与难点:重点字词掌握、课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