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2013年5月10日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审计署2012年对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公司)2011年度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并对审计范围内涉及的重大事项追溯相关年度。
一、基本情况
中国商飞公司成立于2008年3月,注册资本190亿元,拥有全资和控股二级子公司7家,主要从事民用飞机及相关产品设计、研制、销售、维修和咨询服务等。据中国商飞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反映,截至2011年底,中国商飞公司资产总额341.58亿元,负债总额138.01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203.57亿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41.88亿元,利润总额4.27亿元。
二、审计评价意见
本次重点审计了中国商飞公司总部及所属6家单位,涉及资产量占中国商飞公司资产总额的50%以上。审计结果表明,中国商飞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运行体系和监督体系逐渐完善,确立了民机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C919大型客机和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带动了我国民机产业链和民用航空工业体系建设;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财务和经营状况基本真实,但在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仍存在不够严格、不够规范的问题。
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2009年到2011年,中国商飞公司及部分所属单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采购与供应商管理部整建制并入中国商飞公司所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飞公司)时,库存的批系统成品无移交清单,上飞公司也未在其财务账中予以反映,而是以领代耗,形成账外物资。据上飞公司统计,截至2012年5月底,上述账外存放的研制批系统成品涉及10854件零件,按2012年计划价格测算成本合计2 831.75万元;二是截至2011年底,中国商飞公司有2笔银信合作理财合同(固定收益理财)未计提投资收益3 644.17万元。上述问题共造成少计资产2831.75万元、少计利润3644.17万元,其中2011年少计利润3644.17万元。
2.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航公司)并入中国商飞公司后,委托上海新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库存航材进行评估,评估价仅为人民币104.87万元,但2009年至2011年,航材销售收入即达人民币2 221万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还剩余库存航材数量约54000余件,库存航材价值被低估。
3.2007年,中国商飞公司成立之前,所属上飞公司依照与上海百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汇房产)签订的共同开发上飞公司土地的合同金额,未收到款物就提前开具了10亿元发票,当时也未作相关账务处理。截至2011年底,上飞公司实际收到百汇房产交付的82 026.12万元款物后,才计列收入。
(二)重大经济决策事项存在的问题。
1.所属上航公司在某改建工程中,有合同金额7093.46万元(占合同总金额的60.35%)项目未进行公开招标。
2.2010年1月和6月,中国商飞公司募集的生产流动资金部分被用于购买理财产品。2011年,该公司 1亿元以上的新增理财业务均未按《中国商飞公司“三重一大”决策管理规定》报经董事会或股东会讨论决定。
(三)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截至2011年底,所属上飞公司应收原下属改制单位上海上飞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合计2 055.31万元,应付94.06万元,净债权1 961.25万元。截至2012年6月底,仍有净债权1 942.30万元未收回。
2.中国商飞公司信息化战略规划不够健全完善,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未按规划进度建设,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覆盖面偏窄,异地灾备体系建设滞后。
3.所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与北京凯普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签订的4份项目合同中,未约定转、分包的限制性条款;所属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的外协单位上海天络科技有限公司未严格执行技术开发合同中关于转、分包的限制性条款,将部分项目转、分包。
4.2008年至2011年,所属上飞公司等两单位支付外协费取得的票据不合规,涉及金额8.10亿元。
四、审计处理及整改情况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要求中国商飞公司予以整改。上述问题的整改情况,由中国商飞公司在相关媒体上公告。
第二篇: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09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09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审计署于2010年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2009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并对审计范围内涉及的重大事项追溯相关。
一、基本情况
中国海油成立于1982年2月,注册资本949亿元,拥有30多家二级企业,主要从事海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及炼油,石油化工和天然气的加工利用以及销售等业务。据中国海油的合并会计报表反映,截至2009年底,中国海油资产总额5183.49亿元,负债总额1928.93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3254.56亿元,当年营业收入2095.78亿元,利润总额524.04亿元。
二、审计评价意见
本次重点审计了中国海油本部及所属8家企业,涉及资产额4550亿元,占中国海油资产总额的87.78%。审计结果表明,中国海油近年来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较好地执行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会计信息基本真实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也存在财务处理、项目建设程序不够规范和对所属企业管理不够严格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中国海油2009财务收支状况的影响主要是:多计利润3.36亿元,占利润总额的0.64%。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要求中国海油予以整改。
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2009年,中国海油对关联交易事项抵销不充分,造成合并会计报表多计利润5.27亿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中国海油已调整了相关会计账目。
2.2009年,中国海油本部及所属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炼化)等6家企业存在未及时将长期挂账的往来款结转收入、多计提减值准备、在成本费用中直接列支工资性支出等问题,造成少计利润1.91亿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中国海油本部及相关所属企业已调整了相关会计账目。
3.2009年,所属中海炼化将用于项目建设的化学三剂等原材料所含增值税作为进项税额予以抵扣,造成少缴增值税1.54亿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相关所属企业已调整了相关会计账目,补缴了1.07亿元税款,少缴的增值税款已计提并将在税务部门2010年汇算清缴时进行纳税调整。
4.至2009年底,所属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气电)将2007年与其他单位合资成立公司的前期投资5800万元挂往来款,未及时结转投资。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相关所属企业已调整了会计账目。
5.2009年,所属企业在未取得完整结算依据的情况下,支付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南海FPSO项目费用3.82亿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相关所属企业已补充了结算依据。
(二)重大投资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2006年至2009年,所属中海气电等3家企业投资72.24亿元建设的7个项目中,有5个项目未获得发展改革委核准即开工,有2个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未获得国家海洋局核准即开工。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中国海油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履行相关审批手续。目前,5个项目已获得发展改革委核准,2个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已获得国家海洋局核准。
2.至2009年底,中国海油及所属中海炼化、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中海福建燃气发电有限公司投资的生物柴油产业化等5个项目未达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预期目标。截至2010年6月,项目累计投资9.43亿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中国海油通过调整、完善后期计划和加快技术攻关等措施积极推动相关项目实施。目前,有2个项目已达到预期目标,1个项目已按程序清理关闭,2个项目经营情况好转。
(三)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2004年至2009年,所属海油工程、中海炼化惠州分公司等存在部分物资采购事项未实行公开招标、通过中间环节采购人为增加采购成本以及承接的部分工程项目在未签订合同的情况下开工等问题,共涉及金额240.21亿元,且未及时收取赔偿款和违约金0.35亿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中国海油组织人员对所属二级单位物资采购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和经济处罚,并修订了《项目考核管理办法》、《工程项目分包管理办法》等项目管理制度。目前,已追回0.17亿元赔偿款和违约金,其余款项正在追缴中。
2.2009年,中国海油及所属中海炼化惠州分公司等3家企业有2.19亿元的工程项目未获批准即开工建设,部分工程项目还存在未公开招投标、拆分合同规避审批的问题。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中国海油对未批复的项目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了批复,同时要求下属企业认真查找制度建设和执行过程的薄弱环节,组织人员对经营管理制度和运作流程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治。
(四)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1.2004年至2009年,中国海油未将所属12家企业员工工资6.49亿元纳入总公司工资总额管理。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中国海油已将12家企业员工工资纳入总公司工资总额管理。
2.2008年至2009年,所属企业未严格遵守国家销售政策,向不具备经营资质的企业销售8.86亿元的产品。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中国海油积极采取措施,相关所属企业自2011年1月起停止向不具备经营资质的企业供应产品,并将严格审查客户资质。
3.至2009年底,中海炼化收购的加油站中有161座的相关经营证照不全。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中国海油高度重视,对符合消防安全许可和环保验收标准的加油站,正在办理相关证照;对不符合消防安全和环保标准的加油站,已进行停业整顿;对土地证或房产证不全的加油站,正在组织人员查明原因,抓紧办理。
4.2009年至2010年6月,中国海油收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拨款3775万元,课题时间为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截至审计时,累计拨出53.03万元,仅占收到资金的1.40%。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中国海油已于2010年7月按进度已将经费拨付课题承担单位,同时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重大专项经费执行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单位进行自查,并将针对重大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开展内部审计。
(五)信息系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国海油本部及部分所属企业信息系统使用中存在用户闲置、核心采购管理流程使用率不高、主数据质量存在缺陷、部分关键应用控制未到位、与其他管理系统集成共享程度低和数据不一致等问题。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中国海油积极采取措施,对用户登录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出台了《SAP系统刚性控制功能操作规范》等制度,要求所有业务必须在线处理,通过完善数据接口方案等方式保障系统数据的同步更新和共享。
此外,审计还发现所属企业以前存在的问题:所属企业2003年以前征用的830.78亩土地长期闲置;2003年至2008年,未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征用土地547.99亩。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相关所属企业已对闲置土地进行开发,正在补办土地征用的各项手续。
第三篇: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10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10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二○一二年六月一日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审计署2011年对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2010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对审计范围内涉及的重大事项追溯相关。
一、基本情况
中国电信成立于2000年5月,注册资本1580亿元,全资和控股二级公司35家,主要从事固定通信、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增值电信等。据中国电信合并财务报表反映,截至2010年底,中国电信资产总额6476.40亿元,负债总额2184.18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4292.22亿元,当年营业收入2604.06亿元,利润总额138.08亿元。
二、审计评价意见
本次重点审计了中国电信本部及所属5家单位,涉及资产量占中国电信资产总额的50%以上。审计结果表明,中国电信法人治理结构逐渐完善,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重大经济决策较为规范,会计信息基本真实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也存在部分会计核算不规范、对所属企业管理不够严格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中国电信2010财务收支状况的影响主要是:少计资产20769.73万元,占资产总额的0.03%;多计负债6200.41万元,占负债总额的0.03%;少计所有者权益22540.94万元,占所有者权益总额的0.05%;少计利润4429.20万元,占利润总额的0.32%。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要求中国电信予以整改。
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所属浙江省电信实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浙江电信实业)等单位未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抵销内部损益、确认部分投资收益和资产减值准备等,导致少计利润1亿元,其中2010年少计利润0.44亿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浙江电信实业等单位已调整了相关会计账目。
2.2008年至2010年,所属浙江电信实业金华市分公司等单位少缴纳企业所得税1260.56万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相关单位已补缴了企业所得税。
3.2009年至2010年,中国电信本部及部分所属二、三级公司本部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工资性支出5627.10万元,未纳入工资总额管理,也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中国电信及所属各单位已补缴了个人所得税。
4.2008年4月至2011年7月,中国电信所属单位以物业费、会议费等名义套取资金307.36万元形成“小金库”,累计支出304.96万元,主要用于招待费、培训费和发放奖金等。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相关单位调整了会计账目并追回了资金,完善了物业管理和会议费、招待费管理制度,对20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和经济处罚。
(二)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存在的问题。
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中国电信新增移动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率为79%至83%,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全面实施新增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中国电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并开展用户登记信息保护检查的通知》,以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实名登记工作质量。
(三)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中国电信所属单位在开展外呼营销和商务短信群发业务过程中对用户信息管理不严;有的单位移动电话公免公纳卡存在无消费限额、超期使用等管理不规范情况。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相关单位下发《关于加强增值业务营销合作中用户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建立用户信息保护长效机制作出了规定,并组织公免公纳卡使用单位进行清理规范。
2.中国电信企业年金自2003年建立以来,在运作过程中存在未采取规范的委托管理模式等问题,截至2010年底仍未按规定清理规范到位。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中国电信按照国家相关要求,于2011年8月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了企业年金方案并于次月获得批准,此后下发了《关于规范集团企业年金有关问题的通知》等3个配套文件。
3.2008年至2010年,中国电信所属单位部分大额采购未进行招标,涉及金额6753.75万元,占应招标金额的0.04%;购买的公务用车有14辆超过了中国电信规定的采购价格上限。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相关单位对采购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者公务用车管理的通知》,组织开展采购供应管理交叉检查,加强了对招标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公务用车的管理。
4.2008年至2010年,中国电信所属单位将承接的电信工程违规分包给无电信工程施工相关资质的单位,涉及合同金额5.97亿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相关单位实施整改,清退了无资质的分包单位,并制定或修订了劳务分包管理办法等4项内部管理制度。
5.2008年至2010年,中国电信所属单位向福建省电信实业集团公司重复收费106.90万元;未及时对增值业务欠费时间已超过3个月的用户停止或限制电信服务,多发生用户欠费590.37万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相关单位已退回重复收取的费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后付费用户信息费欠费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单位进一步规范欠费管理,并认真进行整改。
此外,中国电信及所属单位以前经营管理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2003年至2007年,所属广东省电信实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电信实业)等单位在未对宽带普及作出合理预期的情况下,投资广东星盟网络连锁经营有限公司,截至2010年底发生投资损失1.58亿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广东电信实业对广东星盟网络连锁经营有限公司采取了缩小经营规模、逐步退出的策略,并免去该公司总经理的职务。
2.2005年至2007年,所属广东电信实业等单位投资非主业企业广东网星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截至2010年底,形成投资损失196.41万元,广东电信实业向该公司提供的1328万元委托贷款难以收回。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关单位已对广东网星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实施清算。
3.2008年,浙江电信实业所属浙江南天邮电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在未做实际调研论证的情况下,集体决策代理出口两艘7.96万吨级散货船,并且在未经上级审批的情况下向银行申请开出保函,截至2011年6月面临4.71亿元人民币预收款退款风险。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浙江电信实业正与有关各方协调,全力控制风险,减少企业损失;同时组建法务中心,加强了合同管理。
第四篇: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范文)
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航通飞公司)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2008年珠海国际航展期间,珠海市人民政府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签订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珠海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中国航空工:空工业集团公司将其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总部设在珠海,并逐步将研究发展中心(简称研发中心)、飞机销售中心(简称销售中心)和产品总装试飞基地、产品、产品交付及客户服务基地、通用航空运营基地引进珠海。
技术能力
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航通飞公司)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2008年珠海国际航展期间,珠海市人民政府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签订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珠海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中国航空工:空工业集团公司将其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总部设在珠海,并逐步将研究发展中心(简称研发中心)、飞机销售中心(简称销售中心)和产品总装试飞基地、产品、产品交付及客户服务基地、通用航空运营基地引进珠海。
中航通飞公司2009年2月6日在珠海注册成立。落户珠海的中航通飞公司将重点发公务机、水陆两栖飞机、轻型涡桨飞机及大中型地效飞行器,注册资本100亿元。公司将在珠海设立公司运营总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产品总装试飞基地、产飞基地、产品交付及客服基地、通航营运基地(即一个总部、两个中心、三个基地)。
中航通飞公司珠海航空产业基地产业总投资236亿元,其中一期(至20 1 5年)76亿元,二期(至2020年)160亿元。项目一期占地近1000亩,2009年计划投资10亿元。研发总部选址珠海湾仔:一期工程将把中航通飞公司目前最高端的水陆两栖飞机、公务机等研发、制造技术比较成熟的5种机型的制造、总装基地放在珠海。公司计划将在201 5年实现年产飞机上百架、产值60000亿元,2020年达到1200亿元。随着中航通飞公司珠海航空空产业基地项目的推进,珠海航空产业园区进一步加大了协调、推进项目的工作力度。项目用地的挂牌出让及相关建设用地手续在2009年5月完成,航空产业园核心区的配套道路工程建{建设计划与中航通飞基地同时在2009年6月底开工。工程预计将在2010年9月初竣工,1 1月初完成设备调试,进入运营阶段;与此同时,中航通飞公司的运营总部在2009年9月中旬开始施工,预计201 1年6月可以竣工并完成所有设备的调试。4年后,这里将是中国第一架“蛟龙”600型水陆两栖飞机的诞生地。
第五篇:宝钢集团有限公司2010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2010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2012-08-21 14:47:15 阅读
17次
审计署 二○一二年六月一日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审计署2011年对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集团)2010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对审计范围内涉及的重大事项追溯相关。
一、基本情况
宝钢集团成立于1998年11月,注册资本510.83亿元,拥有全资和控股二级子公司30家,主要从事黑色金属采矿、冶炼、加工及贸易等。据宝钢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反映,截至2010年底,宝钢集团资产总额4321.30亿元,负债总额1719.55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2601.75亿元,当年营业收入2729.84亿元,利润总额242.30亿元。
二、审计评价意见
本次重点审计了宝钢集团本部及所属11家二级子企业,涉及资产量占宝钢集团资产总额的50%以上。审计结果表明,宝钢集团重大经济决策较为规范,会计信息基本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但在会计核算、内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够规范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宝钢集团2010财务收支状况的影响主要是:多计资产5.50亿元,占资产总额的0.13%;少计负债11.48亿元,占负债总额的0.67%;多计利润11.39亿元,占利润总额的4.7%。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要求宝钢集团予以整改。
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999年至2010年,宝钢集团本部等6家单位因合并财务报表抵销不充分、未按规定确认预计负债、销售收入等,导致多计利润16.15亿元,其中2010多计利润11亿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宝钢集团及所属单位已调整相关会计账目,完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流程等会计管理制度。
2.2008年至2010年,所属宁波钢铁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少缴企业所得税、国家重大水利建设基金、排污费、房产税、营业税金及附加等8289.19万元,导致多计利润5740.31万元,其中2010多计利润3859.58万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相关单位已调整会计账目,正向有关部门申报补缴少缴的税款。
3.2010年,所属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工资性支出1.68亿元,未纳入工资总额管理。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宝钢集团已下发有关文件,清理、规范相关成本费用列支渠道,全部纳入工资总额管理。
4.2008年至2010年,所属宝钢发展有限公司等在未实现扭亏的情况下,违规支付企业年金4.78亿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宝钢集团已向国资委汇报,将严格规范管理。
(二)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存在的问题。
1.2006年至2010年,所属宁波钢铁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未经核准或超出核准规模,违规新增炼铁产能442万吨、炼钢产能666万吨;所属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未按规定及时淘汰落后炼铁、炼钢产能各80万吨以及窑径小于2.2米的水泥立窑生产线。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宝钢集团正按规定补办新增产能相关核准手续,制定落后产能关停计划;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已拆除有关炼铁高炉和水泥立窑生产线。2.2009年至2010年,所属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多报落后产能淘汰量,违规获取中央财政奖励资金1056.30万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相关单位已调整相关会计账目,并与财政部门沟通安排退款事宜。
3.2006年至2010年,所属宁波钢铁有限公司等两家单位未按规定配套建设烧结机脱硫环保设施;所属上海宝钢集团化工有限公司等两家单位超标准排放工业废水等污染物;所属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新建焦炉、转炉等项目,未办理环保验收手续即投产。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宝钢集团已采取措施进行污染物排放综合治理,责成相关单位补办环保验收。
4.所属上海梅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通过未批先占、以租代征、化整为零等方式违规占用土地568.4万平方米。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宝钢集团对下属各单位用地开展规范性检查,并责成相关单位补办用地审批手续。
5.截至2010年底,宝钢集团因未理顺与厂办大集体上海宝钢经营开发总公司的产权关系,未将该公司净资产21.68亿元归入国有。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宝钢集团按照国资委《关于做好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11〕53号)要求,正在制定理顺产权关系的工作方案。
(三)重大经济决策事项存在的问题。
截至2010年底,因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充分,所属巴西板坯厂境外投资项目损失3554.81万元;梅钢二期连铸机项目面临损失1.01亿元;年产500万吨球团项目建设未达到预期目标。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宝钢集团进一步加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建立项目风险识别制度和技术论证制度,加强了投资管理。
(四)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1.2010年1月,所属湛江龙腾物流有限公司将流动资金贷款7867.49万元用于偿还基本建设贷款。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该公司加强了贷款资金分类管理,挪用的流动资金贷款已归还。
2.截至2008年底,所属上海浦东钢铁有限公司因迁出上海世博会规划园区共取得政府搬迁补偿款100.27亿元(含利息),由于未与上海世博局就土地属于“征用”还是“借用”问题达成一致,该公司截至2010年底仍未按搬迁或处置收入规定期限进行纳税申报。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宝钢集团抓紧与上海世博局协调土地遗留问题,确定搬迁暂收款总额和性质,并将在此基础上及时完成纳税申报工作。
3.2007年至2010年,所属上海中新典当有限公司违反典当业借款的相关管理规定,违规筹集运营资金累计12.68亿元;截至2010年底,对17家单位的典当余额均超过其注册资本的25%,16笔房地产抵押典当的单笔金额均超过其注册资本的10%。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上海中新典当有限公司纠正了违规筹集经营资金等问题,并采取通过增加注册资本、压缩贷款规模等方式整改了超规模典当问题。4.2007年至2010年,所属上海宝钢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等两家单位违规代理有隶属关系的宝钢工程委托招标工程,累计涉及金额10.28亿元;宝钢发展上海新型材料分公司等两家单位未按规定进行项目招标,涉及金额3011.27万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宝钢集团已责成相关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招标投标管理制度及宝钢集团内部招标投标管理细则。
5.2007年至2010年,所属宝钢发展有限公司等部分企业之间,存在相互以低于市场价格销售产品、低于成本价格提供劳务或无偿占用资金问题。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宝钢集团制订了关联交易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关联交易。6.截至2011年9月底,宝钢集团重组广东钢铁企业的相关股权过户工作尚处于申报审批过程中,经营班子委派等工作尚未开展,滞后于国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相关要求。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宝钢集团结合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积极推进相关重组事宜,已完成部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董事及高管人员任命。
此外,宝钢集团所属单位以前经营管理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2007年至2008年,所属华宝投资有限公司等两家企业的高管人员越权决策,投资股票及权证、进行“代客债务调期交易”等,造成损失4.36亿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相关公司制定了投资决策委员会议事规则、衍生金融工具管理制度等,规范完善了证券投资的流程,细化了决策机制。
2.所属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2005年投入使用的价值1.49亿元的两台进口设备,利用率低,长期闲置。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宝钢集团采取了技改、对外租赁等措施盘活闲置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