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金融自考选题
湖北省高考教育自学考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考专业
毕业论文参考选题目录
财税专业…………………………………………2-3 调查与分析专业…………………………………4-5 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专业…………………6-9 会计专业………………………………………10-26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27-28 金融、投资理财专业…………………………29-34 经济法专业……………………………………35-45 律师……………………………………………46-48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49-51
说 明 :
1.上面所列选题为参考选题,考生可根据自己专业方向选择。2.考生可自拟论文题目,但所拟题目必须与自己所学专业一致。
第1页
共7页 《金融》《投资理财》专业论文参考选题 .货币政策目标研究 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3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4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 5 .货币市场发展问题 6 .货币紧缩问题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8 .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与发展 9 .投资基金与资本市场发展 10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现状与发展 11 .中国股市过度投机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12 .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管理 13 .改善股权结构的探索 14 .我国企业重组模式及发展取向 15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 16 .证券市场与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17 .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 18 .证券市场国际化研究 .完善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研究 20 .区域证券市场发展研究 .证券市场与现代企业制度关系研究 22 .完善与发展基金市场研究 23 .上市公司业绩的动态分析 24 .目前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问题 25 .利率改革研究 .我国金融业的竞争问题 27 .金融风险问题研究
第2页
共7页 28 .债务融资与企业资本结构 .改善我国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建设的思考 30 .商业银行准备金制度研究 31 .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研究 32 .金融体系建设与中国经济发展
.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34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战略问题探讨 35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 . 36 .如何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银行运作体系 37 .金融创新问题研究
.体制转轨时期商业银行监管问题 39 .政策性银行运行机制研究 40 .完善票据业务,推进金融市场化 41 .金融电子化问题研究 42 .信用卡风险防范与控制 43 .银行结算操作难点与对策研究 44 .金融信息化研究
.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问题 46 .建设和发展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研究 47 .中国资本市场的缺陷及矫正 48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研究 49 .汇率体制改革研究 50 .外汇风险管理研究 51 .金融租赁研究
.我国金融信托业的问题研究 53 .关于提高金融资产质量问题 54 .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研究 55 .保险市场竞争与合作问题研究 56 .通货膨胀与我国寿险业的发展
第3页
共7页 57 .我国保险市场的开放研究 58 .保险业风险研究 59 .我国保险中介制度研究 60 .保险基金投资研究 61 .保险业的资金积累问题 62 .我国寿险业发展的问题 63 .我国国际储备管理问题 64 .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研究 65 .金融市场国际化问题研究 66 .入世与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67 .国际银行业的风险研究 68 .中国外债管理问题研究 69 .我国海外投资发展问题 70 .商业银行并购问题研究 71 .WTO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 72 .中小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问题研究 73 .有问题中小金融金钩处置方式研究 74 .网络银行问题研究 75 .金融企业上市问题 76 .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研究 77 .金融控股公司研究 78 .论我国信用体系建设
.财务管理视角下的国有商业银行上市问题研究 80 .商业银行上市前后财务管理比较研究 81 .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 82 .商业银行内部结构治理 83 .论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并购中若干问题探讨 85 .MBO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
第4页
共7页 86 .论股票期权在公司激励机制中的应用 87 .我国投资银行发展战略 88 .对IPO方式的探讨
.对我国融资环境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90 .QFII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探讨 91 .完善开放式基金的对策 92 .我国中小企业板市场的发展 93 .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问题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分业 .混业)探讨 96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探讨 97 .国有商业银行竞争问题研究 98 .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
.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财务会计的影响 100 .中国银行业如何迎接人世挑战 101 .金融风险的国际传递 102 .国际金融业购并研究 103 .人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论通货膨胀对当前证券市场行情的影响 105 .浅议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前景 106 .论家庭或个人理财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107 .浅析我国百姓金融理财发展新趋势变化 108 .试分析人民币连续升值对股市产生的影响 109 .浅议我国居民个人应如何进行投资理财规划 110 .股权改革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景的探讨
.试论国际投资基金在跨国流动中带来的危害及其对策 112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宏观调控研究论股市泡沫问题 113 .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机会实证研究 114 .中国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研究
第5页
共7页 115 .IPO发行定价问题研究 116 .IPO发行抑价现象研究 117 .QDII与证券市场国际化研究 118 .板块效应与股票投资策略 119 .对证券市场监管者的监管研究
.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对策建议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研究 121 .风险投资决策评估体系研究 122 .封闭式基金的风险防范
.发展创业投资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24 .公司兼并收购问题研究
.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选择和制度安排研究 126 .公有住房出售美中问题研究 127 .公众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构建商业银行理财服务体系 .完善个人理财功能 129 .股票估值方法比较研究 130 .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研究
.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股票市场的效率研究 132 .股权结构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 133 .股权结构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 134 .机构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作用分析 135 .基金公司的差异化管理策略比较 136 .建立融资融券买空机制对股市影响分析 137 .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投资风险比较 138 .利率变动对上市公司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139 .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研究 140 .论金融衍生具的风险控制 141 .论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42 .启动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研究 143 .××行业股票的投资价值分析
第6页
共7页 144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证券市场影响研究 145 .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行为研究 146 .投资银行的理财顾问业务发展 147 .中国封闭式基金高折价问题研究 148 .中国股票市场季节性效应的实证分析 149 .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分析
.中国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行为比较研究 151 .中国基金投资组合管理策略比较研究 152 .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研究 153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套利策略分析 154 .重开国债期货的可行性研究
第7页
共7页
第二篇:自考金融(推荐)
广东自考招生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章 货币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物?信用货币的特点?
2、说明货币诸职能的主要特征。
3、阐明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联系与差别?
4、为什说人民币是一种信用货币?
5、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国际货币有哪些特点? 考核知识
一、识记: 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
货币币值、汇率:法定货币、世界货币和可自由况换货币
二、领会:
2、为什么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P7
3、贮藏手段职能的特征? P7
4、货币币值与市场商品价格的关系(辅4)P9
5、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辅6)P13
6、可自由兑换货币的特点? 辅导材料:(理解)
1、如何理解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职能?
2、什么是汇率?各种倾向制度下汇价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3、什么是外汇?我国外汇的内容包括哪些?
第二章 信用和融资方式 复习思考题
1、试分析银行信用与其他基本信用形式的联系?
2、如何理解信用的基本职能,以银行信用为例说明如何发挥信用在国发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
3、谈一谈我国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意义、困境与出路
4、分析说明我国信用形式多样化的必然性。
5、说明直接融资方式与间接融资方式的异同及其在我国当前的状况。
6、金融证券化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积极意义? 考核要求:
一、识记:
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金融证券化
二、领会:
1、信用的形式特征和职能?
2、商业信用形式的特点、作用和局限性?
3、银行信用的特点及其在我国融洽资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P30
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用的关系 P30
5、国家信用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P31-32 辅7
6、消费信用的基本类型及其经济意义 P34-35 辅9
7、民间信用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 P35-36
8、阐明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及融资方式和结构的发展状况? P39-40 广东自考招生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9、金融证券化对传统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的影响 应用:
1、金融证券化对传统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的影响? 辅导材料:
1、试论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点及局限性?
2、试论述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融资方式和结构的发展状况?
第三章 利息和利率 复习思考题
1、应如何认识得利率的本质?
2、说明利率和收益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为什么说利率水平应以平均利润率为上限?
4、利率与汇率的关系如何?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利率政策的制定要不要考虑与汇率政策的协调问题?
5、我国利率体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6、我国应如何发挥利率引导资金流向、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 考核知识:
一、识记: 利息、收益、利率、收益率、单利率、复利率、固定利率、浮动利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官证利率、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基准利率、优惠利率、利率体系
二、领会:
1、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 P48
2、马克思利率决定理论?
3、传统上,我国利率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及主要决定因素?(辅导8 P44)
三、应用:
1、利率水平主要决定因素综述?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论述得率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 辅导材料
1、简述单利与复利的异同?
2、简述基准利率、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的区别?
3、资金供求状况对利率总水平有何影响?
4、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简述汇率对利率总水平的影响?
5、我国利率体系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6、简述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第四章 金融机构体系 复习思考题
1、怎样理解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
2、简述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类型?
3、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是什么?中央银行的类型?P81-82 中央银行的性质?
4、分析各国中央银行如何发挥其各项职能的?
5、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点有哪些?性质? 考核知识:
一、识记: 金融体系、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单元银行制、总分行制、控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 广东自考招生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跨国联合制、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投资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二、领会:
1、金融体系的经济职能及其实现的方式?P58
2、各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P60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P61-62
3、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过程? P61及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三个阶段?P62
4、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
5、商业银行变货币收入为货币资本的职能?商业银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职能?
6、商业银行的类型及性质?商业银行组织形式的内容?
7、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P75,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构成 P75-78
8、我国中央银行的职能特点?P87
9、投资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P89
10、各利基金公司的存在与发展P88,11、信托投资公司的主要职能? P88
12、保险公司在金融体系中的意义?P88 辅助材料:
1、为什么说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占特殊地位?
2、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哪些金融组织?
第五章 商业银行业务 复习思考题:
1、说明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相互关系?
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3、商业银行资本金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构成?
4、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5、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目的是什么?
6、为什么要对贷款进行信用分析?信用分析的内容?
7、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开展中间业务?主要业务种类是什么? 考核知识:
一、识记:、商业银行资本金、活期存款账户、个人支票与储蓄存款账户、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账户、定期存款账户(108-)、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储蓄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保值储蓄、商业银行资产业务118、现金资产、贷款、贷款分类、贷款的信用评估、贷款定价、贷款呆账准备金、贷款程序、贷款管理、有问题贷款、贴现、证券投资、二、领会:
1、《巴塞尔协议》对资本有何规定?P106
3、商业银行存款类资金来源的主要内容?P108
4、商业银行非存款类资金来源的主要内容?P111
5、近年来,国际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发生哪些变化?P114
6、商业银行输储蓄存款的原则是什么?
7、贷款程序包括哪些内容?P131 什么是贷款原则?辅9
8、为什么提取贷款呆账准备金P136,如何为贷款定价P128 贴现与贷款存在怎样的关系?P138 广东自考招生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9、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目的是什么? 投资对象是什么?
三、应用:
1、负债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如何?
2、现代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实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状况如何?
4、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变化对商业银行有什么影响?
5、储蓄存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辅导资料:
1、简述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2、简述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3、银行间为什么要进行同业拆借?
4、如何提取呆账准备金?
5、简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种类
6、论述储蓄存款对国发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六章 信托与租凭 复习思考题
1、说明信托行为形成的条件?
2、分析信托的主要职能?
3、资金信托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4、说明融资性租赁的功能? 考核知识:
一、信托、信托行为、信托财产、信托关系、公益信托、私益信托、商事信托和民事信托、设定信托和遗嘱信托、自益信托和他益信托、国内信托和国际信际、资金信托、动产信托、不动产信托、租凭、融资性租凭、服务性租赁
二、领会:
1、信托种类划分的意义? 信托财产的特征?辅2
2、动产信托的方式和特点
3、不动产信托的内容和意义?
4、租凭变形务对经济生活有何意义
5、融资性租凭诉功能何在?性质
6、为什么要有服务性租凭? 简述服务性租凭其特点 辅8
7、论述租凭诉性质和特征?辅论3
第七章 保险 复习思考题
1、分析保险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2、保险的基本原则及内容是什么?
3、简要说明保险合同的特点?构成要素?194成立198转让与变更? 终止? 保险市场的组成200
4、为什么要有再保险
5、保险业务管理主要有哪些环节? 考核知识: 广东自考招生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一、识记: 保险、保险的基本职能、保险的分类、保险合同、保险合同的转让、保险合同的终止、保险市场、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涉外保险、责任保险、再保险、展业管理、承保管理、理赔管理、防灾管理、再保险管理
二、领会:
1、什么是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
2、财产保险主要有哪些形式/?201,3、人身保险的内容有哪些202 辅9 辅导材料:
1、简述保险的性质和特征?
2、简述可保利益原则确定的根据和意义?
3、可保利益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4、保险合同构成的要素有哪些?
5、什么是保险市场?保险市场构成有哪些要素?
第八章 金融市场运行 复习思考题
1、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2、金融市场的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3、全面论述以银行为核心的市场体系和以券商为核心的市场体系的各自的体系结构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4、流通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和积极意义?
5、发展衍生金融市场有什么积极意义
6、分析说明金融市场深入发展的意义? 考核知识:
一、识记: 金融市场、金融工具、行市、股票价格指数、效用、风险、成本、同业拆借市场、再贴现市场、再贷款市场、初级市场、二级市场、交易所交易、场外交易、订单驱动交易系统、报价驱动交易系统、衍生市场、传统市场、投资银行、经纪人、交易商、做市商、证券公司、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投资基金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认股权证市场、期权市场、期货市场、掉期市场、保险市场、信托市场、租凭市场、存款单市场、抵押市场、商业票据市场 二、领会:
1、金融市场功能?辅1
2、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辅论1
4、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的区别与联系?辅6
5、证券发行市场主体的构成?辅5
5、两种场交易系统的利弊比较?
6、传统金融市场和衍生金融市场的区别与联系?
7、货币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辅7
8、如何发挥资本市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辅导材料:
1、从市场运行的角度考察,金融市场的市场体系是由什么构成的?
2、货币市场的组成及其作用
第九章 证券市场投融资业务与风险管理 广东自考招生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复习思考题
1、持续住处披露制度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有什么意义
2、试列举可供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比较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以股票融资对最有利?
3、与借款和发行股票相比,企业发行债券的利弊如何?
4、说明信用评级及其在债券投融资中的意义?
5、开放式投资基金和封闭式投资基金有什么区别?公司型投资基金和契约型投资基金的区别?
6、如何全面认识投资基金的收益和风险?(构成、意义)
7、分析说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积极意义? 阐述在我国发展风险投资基金的重要意义?
8、分析说明衍生金融工具在风险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考核知识:
一、识记: 证券发行、交易的基本原则 P223-228 股票、普通股、优先股、/ 筹集设立方式、发起设立方式,上网定价、竞价发行方式、全额预缴款、比例配售方式、认购证发行方式、储蓄存单发行方式、面值发行、溢价发行 / 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 基础分析法、技术分析法、数量化方法、/ 债券、国家债券、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外国债券、欧洲债券、附息债券、贴现债券、存款单式债券/ 贴现发行、面值发行、募集发行、竞标发行、销售发行/ 投资基金、增长型基金、收入型基金、收入增长混合基金、指数基金、国际基金、货币市场基金/ 风险投资基金 / 风险管理、期权、期货、掉期
三、领会:
1、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基本内容并阐述其对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
2、简述普通股和优股各自的特点 辅4
3、老企业续发新股票的多种原因? 决定发行价格的因素? P232
4、分析股票投资收益的内涵?234 区分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5、综合分析说明投资者应如何管理股票投资的风险? 234-235
6、选股、选时和选势在股票投资决策中的地位?234-235
7、分析比较投资管理三种方法的优劣?
8、分析比较附息债券和贴现债券在风险和收益方面的差异 239
9、说明国家发行债券融资的积极意义及风险?P237
10、为什么说利率风险是债券投资的主要风险 P241
11、说明如何对利率风险进行管理?241-242 辅导资料:
1、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如何理解自愿、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3、如何理解《证券法》中规定的禁止行为?
4、请对债券按利息支付方式进行分类并说明
5、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和特点?
6、以投资目标为标准,投资基金有哪些类型?
7、如何利用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
8、分析期权合约买卖双方风险和收益状况?
第十章 对外金融关系 广东自考招生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及平衡表中三大项目的联系?
2、简析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
3、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有什么特点?
4、利用外资有哪些主要的形式?主要利用外资形式的内容和特点?
5、阐述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其经济意义
6、分析说明我国外汇管理演变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考核知识
一、识记: 国际收支、外汇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 / 外汇、汇率、固定汇率和池动汇率 /外债 /外汇管理
三、理解:
1、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错误与遗漏项目的内容?
2、外债管理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主要方式)
3、世界各国外汇管理制度的类型 276
4、外汇管理一般包含的内容 我国现行外汇管理制度的内容? 辅导材料:
1、国际收支的具体内容及国际收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2、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三大项目的内容是什么?
3、简述外向与外汇的联系与区别?
4、什么是汇率?汇率有几中表示法
5、简述外商直接投资的具体形式
6、论述外债管理的主要形式及其我国外债管理体制坚持的原则?
第十一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复习思考题
1、货币供给划分层次的依据有哪些?(意义)中国目前是怎样划分的及依据?287
2、说明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原理?
3、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4、试阐述马克思关于货币需要量理论的基本内容
5、你认为凯恩期、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有什么意义
6、说明化币供求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间的内在联系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 辅9 开放条件下,如何保持社会总供求平衡? 考核知识:
一、识记: 金币流通、纸币流通/ MO、M1、M2的内容、货币供给量/ 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二、理解;
1、决定流通中货币量的基本因素? 280
2、纸币流通规律的基本要求?纸币流通规律及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辅1
3、制约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基本因素及其关系 288辅6
4、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关系?
5、简述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在货币供应中的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辅5
6、货币供给的理论模式?(货币供给模式的组成及各自的关系 辅7)广东自考招生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7、制约货币乘数的因素? 辅导材料:
1、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简述货币存量和货币流量的联系和区别
3、外汇收支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第十二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复习思考题
1、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这些理解之间有无相通之处?
2、阐明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
3、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措施有哪些?我国在治理方面积累有怎样的经经验?
4、应该如何评价通货膨胀对生产发展的影响
5、通货紧缩的定义应该怎样表述?它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考核知识
一、识记: 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和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 /
二、理解:
1、通货膨胀与纸币流通的联系? 300
2、通货膨胀与物价水平的联系 301
3、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与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4、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
5、通货膨胀使流通陷于混乱,改变社会成员的收入和财富占有比例,降低居民实际消费水平?辅论
6、评述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307
7、通货紧缩的主要标志?303
8、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选择?与途径(辅8)309 辅导材料:
1、为什么说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
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衡量标志各是什么
3、试述1998年我国通货紧缩的特点及其治理?
第十二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复习思考题
1、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这些理解之间有无相通之处?
2、阐明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
3、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措施有哪些?我国在治理方面积累有怎样的经经验?
4、应该如何评价通货膨胀对生产发展的影响
5、通货紧缩的定义应该怎样表述?它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考核知识
一、识记: 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和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 /
二、理解:
1、通货膨胀与纸币流通的联系? 300
2、通货膨胀与物价水平的联系 301
3、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与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4、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 广东自考招生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5、通货膨胀使流通陷于混乱,改变社会成员的收入和财富占有比例,降低居民实际消费水平?辅论
6、评述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307
7、通货紧缩的主要标志?303
8、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选择?与途径(辅8)309 辅导材料:
1、为什么说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
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衡量标志各是什么
3、试述1998年我国通货紧缩的特点及其治理?
第三篇:金融系毕业论文选题
2012届金融系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本专业学生可根据以下选题范围拟定具体论文题目,也可超出选题范围自定题目,但应注意选题不要超越金融学科的范围。)
一、世界经济与中国金融方面
1.欧美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2.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3.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4.东亚区域货币一体化研究 5.中元的发展前景及中国经济
6.我国开放条件下的金融效率与金融风险 7.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问题
8.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
9.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 10.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
11.利率应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12.货币政策币供应量作为货中间目标的终结 13.相机抉择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14.储蓄投资的转化机制与效果分析
15.我国目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16.入世后我国国债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7.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投资领域的影响 18.通胀背景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
19.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对我国货币流通的影响 20.资本项目开放下的中国金融安全问题 21.通货膨胀问题研究
22.我国经济运行方式转换中的金融问题 23.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金融问题研究 24.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的关系研究 25.我国利用外资问题研究 26.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27.论货币市场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28.中国金融国际化的思考
29.论金融服务业的全球化趋势 30.论全球性通货膨胀问题
31.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我国人民币汇率 32.外国金融体制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33.国际金融危机产生与对策
34.金融监管研究
35.21世纪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探讨 36.亚元的前景展望及可行性分析
37.欧元、日元和美元汇率走势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38.港澳台金融业与大陆金融业的竞争与合作 39.欧元区的货币金融政策及影响 40.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存在的问题
41.我国国际收支可持续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42.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
43.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剩与宏观经济政策
44.浅析宏观调控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 45.国际游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46.汇率改革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47.宏观调控与地方经济发展 48.我国金融生态的问题与对策
49.利用IS-LM模型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实证分析 50.人民币境外流通状况分析
51.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后金融安全问题 52.地下金融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53.我国房地产金融存在问题及对策
54.中国金融改革问题中的金融脆弱性问题 55.中国农村金融体制现状及改革 56.境外战略投资者与中国银行改革 57.中国反洗钱工作问题 58.民间借贷与中国金融调控
59.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0.亚洲区域金融合作中的日本与中国 61.宏观经济波动与信用风险
62.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机制重构 63.宏观调控中的系统性风险
64.国际宏观调控政策协调的博弈分析 65.房地产价格波动与区域金融稳定
66.中央汇金模式下的金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 67.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结构性风险及对策 68.泰勒规则在我国的适应性及修正
69.现代金融监管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监管制度选择 70.美国开放式金融保护主义政策的分析与借鉴 71.货币政策透明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72.中国的货币乘数变动与金融创新
73.美国场外债券市场的债券交易监管及启示 74.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企业结构分析 75.货币政策执行与银行监管协调的研究 76.国际金融监管集中程度的实证分析
77.美国、日本、欧元区和中国货币政策操作方式比较
78.论货币政策在扩大内需方面的效用 79.通货膨胀下的货币政策
80.法德美日四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制度比较与中国借鉴 81.我国财政政策主要目标的调整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82.中部崛起的财政职能定位和政策选择 83.住宅金融体系国际经验借鉴和分析 84.浅析我国国债的挤出效应
85.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86.论我国国债发行制度 87.宏观政策的微观创新
88.国债与宏观经济动态分析 89.财政政策内部时滞的微观分析
90.西方财政政策对我国宏观调控效果不足的原因分析 91.建立我国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问题研究
92.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 93.当前我国征信体制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及对策 94.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95.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新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96.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 97.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98.产业资本与金融业资本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99.民间融资与农村金融生态相关问题研究 100.金融开放对金融监管的影响及对策
二、资本市场方面
1.论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 2.论中国金融衍生市场发展前景
3.论国际投资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的作用 4.论国际投资风险和风险管理 5.国际投资理论分析
6.论资本市场对国际投资的影响 7.证券市场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8.证券监管的国际比较
9.论我国对外投资的制约因素 10.论投资基金运作的制约因素 11.论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前景 12.我国保险业的开放问题 13.我国的开放式基金
14.关于我国股票指数期货问题研究 15.论对冲基金的投机与避险 16.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问题研究 17.上证指数及沪市研究 18.风险投资案例研究
19.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发展与市场需求研究
20.我国证券市场投资与融资功能分析 21.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性特征研究 22.流通股决策权利研究
23.中国证券市场证券指数统计性研究 24.流动性过剩与中国股票市场的繁荣 25.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途径综合分析 27.发展环境产业融资问题研究
28.BOT项目融资方式在环境产业的应用研究 29.中国基金业绩效评估实证分析 30.风险投资资金投资效率分析 31.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32.论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 33.国债效应理论与我国国债的实证分析 34.中国国债规模的整协研究
35.我国基金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创新方向研究.36.中国上市公司MBO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 37.中国证券投资者的保护问题
38.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与成因分析 39.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之进展 40.房地产证券化研究
41.股市与房市关联性分析
42.论现行独立董事制度的利与弊
43.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研究
44.QDII制度研究
45.中国资本市场结构研究
46.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47.中国国际资本流入的金融安全分析 48.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监管 49.资产证券化与资本市场发展 50.QFII对股市的影响
51.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制度创新
52.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市场发展问题探讨 53.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
54.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 55.房地产信托投资的风险与防范对策 56.论股东的质询权
57.台湾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及其启示 58.论传统期货交易所的公司化改造 59.论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及其监管 60.基金管理公司资产委托管理业务 61.指数基金的指数化投资方法 62.中国证券业市场结构与绩效问题 63.委托单类型及对市场流动性影响
64.中介机构的信誉与股票市场信息质量
65.前景理论及其对证券市场投资者启示 66.香港强积金与中国内地企业年金模式选择 67.从买卖差价看我国证券市场流动性 68.股权激励与管理层薪酬制度探析 69.券商如何拓展证券电子商务
70.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监管制度的国际比较 71.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
72.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 73.金融投资中介化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74.银证合作开展经纪业务模式研究 75.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级体系研究 76.中小企业发展与民营金融制度研究 77.创业企业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研究
78.美国共同基金的独立董事制度及其启示 79.证券投资基金的利益冲突问题及法律防范 80.对市值配售发行方式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81.我国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 82.台湾证券市场转板机制动因及其影响 83.论创业资本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 84.论浙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85.英国债务管理及债券市场发展战略 86.独立董事报酬制度研究
87.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隐形化及其治理对策 88.中国证券市场羊群效应分析 89.上海期货市场流动性研究
90.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激励约束机制 91.中外资产管理业务的比较
92.欧盟对市场操纵的监管及其启示 93.上市开放式基金运作机理探讨
94.香港特区与新加坡基金管理业的比较及启示 95.资产证券化中的税收问题
96.证券公司会计制度与风险控制问题
97.中美证券公司资本配置效率比较及启示 98.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99.海外做市商制度理论及实践
100.国际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与借鉴
三、货币利率汇率方面
1.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2.论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 3.论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 4.美元贬值的国际影响
5.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前景预测
6.汇率制度与金融危机
7.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8.日本低利率与零利率的政策效应 9.日元汇率与日本经济 10.美联储的利率政策效应
11.美元与欧元之间汇率变化研究 12.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问题研究
13.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问题研究 14.我国的利率弹性问题研究 15.小议如何提高存款利率弹性 16.小议如何提高贷款利率弹性 17.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优化
18.提高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的效果 19.人民币升值的成因与效应分析 20.论强势美元政策
21.美联储利率政策与全球经济 22.美国双赤字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3.人民币汇率与货币政策
24.港币利率与美元利率的联动机制及变化 25.资产替代与货币政策 26.日元与亚洲货币单位
27.美元加息对中国金融的影响
28.利率与汇率联动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29.利率、汇率与通货膨胀关系
30.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31.利率对我国居民经济活动决策的影响 32.中国利率市场化与若干经济问题
33.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集中化管理探析 34.汇率波动的贸易条件效应研究 35.我国同业拆借利率决定模型研究 36.人民币硬币流通规律及问题 37.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38.我国推出利率互换业务初探
39.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中的若干问题 40.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策略
41.试论基准利率提高对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影响 42.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形成的若干因素 43.利率互换定价存在的障碍及解决办法 44.利率变动的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45.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分析及借鉴
46.利率、汇率变动对保险业影响的比较分析 47.从利率的传导途径看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48.利率衍生工具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49.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波动性
50.转轨国家利率改革中的存款准备金政策 51.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适应性 52.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基准利率的选择 53.美国利率变动趋势与市场的联系 54.中国民间金融市场利率的决定 55.我国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效应
56.利率管制的放松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57.理性预期下中央银行的加息政策 58.美联储利率政策与世界原油价格 59.通货膨胀压力下的利率政策 60.竞争性汇率政策选择
61.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后续讨论
62.美国为何不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63.人民币汇率调整对福建贸易收支的影响 64.出口退税率与汇率变动关系 65.中美贸易争端与人民币汇率 66.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
67.人民币汇率与中国房地产价格 68.人民币升值对跨国直接投资的影响 69.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 70.东亚货币合作的层次障碍及突破 71.解析近年美元汇率变动的原因 72.拉美国家汇率制度的选择及绩效 73.汇率升值对就业影响的中日比较 74.中国汇率政策与关税政策的搭配
75.人民币新汇率机制对我国纺织行业影响 76.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政策功能分析
77.存款准备金与差额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经济效应分析 78.差别准备金制度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79.存款准备金业务管理存在的缺陷
80.人民币汇率波动与债市波动的相关性 81.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政策效果
82.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国际发展趋势及原因分析 83.存款准备金政策在我国的运用及发展前景 84.我国利率政策的国际比较与选择 85.小议利息税
86.对我国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的探讨
87.世界各国降低或取消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88.我国政府的购买性支出与GDP的相关性研究 89.激励技术创新的财政政策研究
四、银行经营管理
1.论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问题
2.论我国银行的金融创新问题
3.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拓展问题研究 4.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空间 5.论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 6.论跨国银行的发展
7.论外资银行在我国开展人民币业务 8.个人支票业务发展前景 9.论我国房地产信贷市场管理 10.论我国汽车金融市场的发展 11.论我国金融企业的上市
12.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 13.外资银行在华竞争策略研究 14.银行间外汇市场运作机制研究 15.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实证研究 16.我国商业银行结构、绩效分析
17.银行业国情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模式 18.我国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分析 19.城市商业银行特色经营研究 20.城市商业银行民营化问题分析
21.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演化路径分析 22.银行产权结构与效率关系研究
23.以营销的观点分析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制 24.我国境内外资银行营销策略特征分析 25.商业银行服务的关系营销研究 26.商业银行与差别化市场营销战略
31.市场营销和产品创新与商业银行发展 32.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研究
3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问题调查分析 34.信用卡风险及其防范
35.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启示 36.银行贷款担保机制研究 37.当前银行个人房贷风险分析
38.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兼并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39.透析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业务的发展
40.我国商业银行债务资产利率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41.客户价值引导的银行策略再造
42.现代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考核机制研究
43.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国际比较与我国的制度选择
44.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市场退出机制 45.商业银行贷款安全性评估研究 46.大学生助学贷款安全性调查 47.住房抵押贷款安全性调查
48.贷款安全性与居民个人信用体系 49.信息不对称与住房抵押贷款定价
50.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 51.“贱卖”论争与中国银行业改革
52.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3.中央银行金融服务与产业发展 54.中央银行独立性与货币政策 55.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56.邮政储蓄银行对银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57.网上银行反洗钱工作
58.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研究 59.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
60.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策略
61.从台湾贷记卡业务看我国大陆银行业信用卡的发展 62.论我国金融业的内控环境
63.略论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及其防范 64.论金融服务贸易的特征及其发展
65.论资本市场的最新发展及其对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 66.国有银行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研究
67.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的问题及对策 68.市场选择下农村金融机构的构建 69.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关系 70.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改革思路
71.农村信用社货币市场业务发展的思考 72.拓展农行交叉联保贷款业务探讨 73.中小企业贷款难与社区银行的发展 74.中小企业融资与银企关系问题
75.中资银行应对国际商业银行全球资本运作的策略 76.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组织结构模式比较 77.我国金融机构撤销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78.我国金融集团发展现状及监管
79.人民币市场对外资银行开放的风险分析 80.欧洲银行保险的发展与经营管理
81.银行服务收费标准与国际惯例及我国的适用性 82.我国离岸银行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3.浅议ATM业务外包业务模式
84.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客户经理的道德风险及防范 85.关于商业银行实行个人有差别服务的探讨 86.浅议中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 87.国有商业银行财务重组的若干问题 88.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中的棘轮效应 89.不完全信息下信贷结构失衡问题 90.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成本管理 91.商业银行外汇业务的市场营销
92.2006年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 93.新巴塞尔协议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94.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的存差现象
95.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发展国际保理业务 96.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中的汇率风险 97.银行挤兑危机的博弈分析
98.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99.西方商业银行最新发展动态及启示
100.网络银行的外部性及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101.中国银行业营销服务中问题研究 102.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
103.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04.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问题研究 105.我国商业银行引进海外战略投资问题研究 106.如何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 107.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108.居民储蓄存款分流的难点与对策 109.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完善 110.我国消费信贷的风险与防范 111.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及防范 112.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与防范 113.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
114.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分析 115.如何防范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 116.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117.当前我国银行流动性现状及对策 118.对我国银行高储蓄率的分析与思考
119.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120.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问题探讨 121.小额农贷的潜在风险及防范
12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123.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对策
124.我国电子银行发展的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25.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解析及对策 126.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127.房地产金融发展现状、风险及对策
128.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9.中国企业集团发展金融业务的现状及对策 130.我国商业银行上市与金融体制创新
五、其他
1.论金融行业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2.知识经济和人力资本 3.论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
4.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融资渠道分析 5.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
6.虚拟经济和金融创新 7.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研究 8.台湾金融制度研究 9.论混业经营
10.完善我国现行税制的思考 11.论我国燃油税与能源经济 12.关于个人所得税与社会公平13.我国的分配制度和财政收入 14.关于我国票据市场研究
15.关于我国国债规模问题研究 16.关于遗产税征收问题 17.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研究 18.关于电子商务的税务问题
19.电子商务税收管辖权模型与实现 20.中外股票期权的税收政策比较 21.物业税研究
22.电子税收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23.证券交易税研究前言及其启示
24.关于税收电子缴库管理方式改革实施的探讨 25.我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初探
26.当前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结构,演进特征及对我国的借鉴 27.初论网络金融对传统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28.构建网络金融服务的竞争优势探析 29.关于金融超市发展问题的思考 30.信用衍生工具的发展与应用
31.探析保险资金提高运用效率的路径 32.论跨国公司资金融通的内部化
33.网上银行安全性与网络金融服务营销推广的思考 34.网络金融风险特征与管理分析
35.增值税转型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36.试论金融租赁与传统融资方式的异同.37.利用金融租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途径探讨 38.金融租赁在我国的发展模式研究 39.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40.巨灾保险证券化
41.保险代理人的监管问题 42.寿险企业销售渠道创新
43.中外保险企业营销策略比较分析 44.MBO中的国有资产流失研究 45.保险市场的区域化差异研究
46.国有股向境外机构转让问题研究
47.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48.风险投资的投资及退出机制 49.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
50.引入外资对我国保险产业组织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对 51.对我国保险企业内控制度建设问题的探讨 52.论加强寿险公司的内控制度和公司治理建设 53.对我国保险投资的研究探讨 54.论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
55.发达国家的保险资金运用及我国的启示 56.论我国保险监管体系的建设
57.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8.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农业保险 59.论建立我国农业再保险体系 60.我国民营企业的金融环境分析
61.当前我国货币流通状况与货币政策研究 62.我国保险中介制度研究 63.我国社会保险体制改革
64.论保险经纪人在商务保险领域的作用及问题对策分析 65.中小型寿险公司的发展策略研究 66.论保险市场的诚信建设
67.英式分红与美式分红的比较及对我国分红保险的借鉴 68.论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管理
69.论社会养老金体系在我国的建立及与发展 70.香港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71.我国房地产市场化区域差异与发展研究 72.车险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
73.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非正式制度安排 74.我国引入住房储蓄制度的借鉴
75.论BOT融资模式在城市环保项目建设中的应用 76.论中国渔业保险的模式选择 77.我国医疗责任保险模式探讨
78.个人抵押商品住房保险若干问题研究 79.保险机构外汇业务监管的现状 80.相互保险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
81.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2.我国保险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探讨 83.铁路工程保险初探 84.保险营销模式的创新
85.国外寿险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对中国的借鉴 86.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与道德风险 87.保险资金入市的几个问题 88.日本失业保险制度及启示 89.我国保险业区域性差异研究
90.中国旅游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1.防范股指期货风险的几个关键问题 92.谈保险合同中的如实告知义务 93.我国非寿险精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4.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95.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6.破产银行处理与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 97.我国保险经纪人发展策略 98.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
99.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100.保险业中的逆向选择
101.保险代位求偿权行使的相关问题 102.保险费率市场化问题
103.我国责任保险现状及发展对策 104.财产保险中的保险利益原则 105.论海上保险的近因原则
106.国际保险市场变化与中国保险业发展 108.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的影响 109.网络保险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110.我国分红保险监管模式
111.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投资与风险 112.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 113.浙江省投资与经济增长 114.创业投资风险防范
115.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116.政府投资方式的选择
117.外商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途径及影响因素 118.日本的FTA战略动向及对中国的影响 119.过度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120.经济虚拟化的金融业治理
121.对虚拟经济与金融市场若干问题研究 122.电子商务中的交易成本 123.国际资金的内在规律探究 124.托宾Q理论的解读及应用
125.虚拟经济非稳定特征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26.对经济全球化的重新审视
127.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的现状、对策 128.虚拟资本对经济泡沫的形成及影响 129.风险投资与其他投融资方式比较
130.BOT模式――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的选择途径 131.中日公司治理结构的对比
132.政府在日本金融制度演化中的作用 133.日本土地神话的形成和破灭及启示 134.美国日本信用卡市场差异的比较
135.日本外汇储备过剩及其运用的问题及出路
136.日本制造业海外直接投资动向及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137.我国开征物业税制度设计与可行性 138.增值税转型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139.从发达国家税收征管经验看我国税收征管机制的改革 140.国际税收竞争对我国税收优惠制度的选择的影响 141.美国、法国、日本鼓励对外投资的税收政策比较 142.我国居民境外所得税收政策目标及选择 143.区域经济发展和税收政策选择 144.消费税制度探析
145.出口退税作用的分析
146.浅析中美个人所得税的差异 147.个人所得税中的免征额问题
148.房地产信托投资发展中的税收制度功能 149.对我国构建环境保护税的思考
150.我国企业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151.税收征管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152.绿色税收制度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 153.关于我国开展环境税的思考
154.西方典型发达国家物业税发展情况比较研究 155.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差异影响分析 156.税收中性与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
157.上海与深圳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问题研究 158.高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研究
159.银行办理保理业务的风险与对策研究 160.电子货币分类及其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161.我国智力资本投资决策研究 162.网上交易服务质量与安全 163.中外股票期权的税收政策比较 164.证券交易税研究
165.利用金融租赁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途径 166.基础设施产业信托融资研究 167.基金评级指标研究
168.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169.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退出机制研究 170.信用证反欺诈对策研究
第四篇:自考生物答辩选题
地理答辩选题
一、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素质教育形式下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3.地理新课程标准下关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4.浅析地理教师的教学口语艺术
5.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6.环境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
7.中学地理在环境教育中的优势 8.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9.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技巧研究 10.乡土地理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地位和优势 11.中学地理教学应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2.中学地理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
13.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之探索 14.地理研究性学习与环境教育 15.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16.地理教育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17.新课程地理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8.对新地理课程标准的解读 19.新课程地理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20.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的整合 21.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地理课堂教学研究 22.体现学生主体性地理教学方式的探究
23.谈地理教师的人格魅力 24.谈地理教师的修养
25.新教育形势下的中学地理教师信息素养探究研究
5:40 | 添加评论 | 发送消息 | 固定链接 | 查看引用通告(0)| 写入日志
生物答辩选题
一、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新教程背景下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研究。
2、中学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3、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新课标教材评析
4、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新课标教材插图研究
5、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新课标教材的栏目设计及作用
6、济南版初中生物学新课标教材的特色
7、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课标教材评析
8、中图版高中生物学新课标教材的特色
9、中学生物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0、中学生物学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探索
11、中学生物学教学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12、中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调查
13、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14、中学生物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15、中学生物学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
16、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实验设计及实施
17、试论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18、试论中学生物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9、试论新课程条件下生物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
20、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5:39 | 添加评论 | 发送消息 | 固定链接 | 查看引用通告(0)| 写入日志
物理答辩选题
一、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2、浅谈化学教育中自主学习情景的创设
3、高中生化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4、新课程视野下合作学习的探究
5、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6、评估和完善专业问题解决的发展指南
7、“推断第一”问题解决 8、06、07高考实验热点特点分析对08年复习建议
9、近年高考试题分析与展望
10、论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策略
11、论高中化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12、浅谈化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13、论高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观策略的培养
14、论化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15、论化学探究性学习观及其培养策略
16、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
17、论高中生化学探究性学习策略的培养
18、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19、21世纪我国化学发展难题及前景
20、化学实验教学畅谈
5:39 | 添加评论 | 发送消息 | 固定链接 | 查看引用通告(0)| 写入日志
物理论文答辩选题 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
2、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
3、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猜想与假说能力的研究
4、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电场强度教学设计
5、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6、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调查研究,或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或培养研究)
7、学生物理学习成败归因特点调查研究(随机抽样调查或个案调查)与归因
引导研究
8、学生物理学习自我监控研究(调查研究,或与学业成绩有关的研究,或培
养研究)
9、学生物理学习兴趣调查研究
10、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学策略研究
11、物理教学大纲与新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12、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3、物理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研究
14、新课程改革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15、STS(科学、技术、社会)与物理教学
16、发挥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物理
17、高中电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18、高中生气质类型与物理学习成绩关系研究
19、浅谈Flash课件制作技巧
20、设计“知识信息电脑”辅助物理课堂教学
5:38 | 添加评论 | 发送消息 | 固定链接 | 查看引用通告(0)| 写入日志
数学答辩选题 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关于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科学化问题 2.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3.关于数学的集体化与个别化的问题 4.关于数学考试命题科学化问题
5.关于数学实验问题 6.关于数学学习的本质问题 7.关于数学认知结构问题
8.关于数学学习记忆中的心理活动问题
9.关于影响数学学习迁移问题 10.数学难题思路受阻个案分析 11.不等式证明中的结构分析 12.新旧教材教学比较研究 13.关于数学课程新理念的实现问题 14.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结合的教学研究
15.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研究 16.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探究 17.知觉思维与数学教学
18关于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研究
19.关于数学教育评价问题 20.关于数学认知结构问题
河北省中学教师专科起点进修高等师范本科自考培训地理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及课程研究目录
1、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改革与创新教学实践
2、地理教师素质的自我完善
3、地理教师的创新素质与课堂教学改革
4、地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研究
5、素质教育与地理研究性学习
6、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7、论地理学科的能力培养 8、3+X高考地理研究性复习探究
9、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10、高中地理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
11、地理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实践研究
12、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
13、论中学地理教学中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4、可持续发展与中学地理教学
15、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16、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渗透
17、中学地理教师素质教育的实施
18、优秀地理教师成长规律与自我发展
19、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提高技能研究
21、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2、中学生学习地理心理障碍研究
23、中学地理考试命题研究
24、兴趣与地理教学
25、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6、创新性地理教师的培养
27、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28、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心理研究
29、中学地理学法指导策略 30、中学地理教材图像系统研究
河北省中学教师专科起点进修高等师范本科自考培训化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教学法方向:
1、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研究
2、化学实验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3、化学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
4、化学实验教学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5、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6、化学实验教学与环境意识的培养
7、化学式样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8、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的培养研究
9、论化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10、化学课外活动的现状与对策
11、谈化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12、论化学教育中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13、谈化学教师的素质结构
14、论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化学史教育
15、习题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16、浅谈化学创造教育的模式
17、化学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18、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19、化学教学中的科学价值观教育 20、多媒体技术与化学教学
21、化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22、21世纪的网络教育对化学教学的影响
23、化学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4、谈微型化学实验
25、化学教学中的决策能力的培养
26、化学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27、论中学生化学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
28、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9、化学教学中STS教育(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 30、高中化学实验的改革研究
31、国外化学教育的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32、把握习题的正确导向促进科学素质教育
二、分析化学方向
1、化学与环境
2、化学与生命
3、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4、蛋白质化学的教学研究
5、PH值的定义及教学研究
6、稀土与农业
7、农药的作用及其负作用
8、维生素与人体健康
9、抗生素的作用与合理使用
10、从中学教学实践看学习分析化学的意义
11、论中学开设“环境保护”课程的意义
12、环境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意义
13、定性分析化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三、物理化学方向
1、各种体系的状态性质加和性的比较研究
2、热力学公式导出条件与应用条件分析
3、三相平衡线的热力学分析
4、热力学标准态和标准热力学函数
5、胶体分散系的稳定理论评述
6、反应进度的概念及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
7、根据热力学原理讨论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8、物理化学原理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
四、结构化学方向
1、利用一维势箱模型处理共轭体系
2、波函数与电子云
3、电子运动的宏观性与微观性
4、电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5、几种推导原子光谱项方法的比较
6、几种化学健的比较与探讨
7、晶体场稳定性能与晶体的热稳定性的关系
8、晶体宏观对称性与分子对称性的比较
9、金属晶体的堆积型式与点阵型式
五、有机化学方向
1、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2、烷、烯或炔制备的改进(可选其中之一)
3、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4、日常生活中的表面活性剂
5、“苯、芳香烃”课堂教学探讨
6、有机分子不饱和度的计算及在解题中的应用
7、试论中学有机化合物的教学特点
8、如何增加有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
9、有机实验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0、如何在“煤和石油”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石化工业
11、烯烃和炔烃亲电加成反应差异的探讨
12、含氧有机化合物教学中结构与性质关系的探讨
13、中学有机实验改进意见
14、影响有机物水溶性因素的探讨
15、有机物命名中常见的错误
16、搞好有机化学复习的几点体会
17、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8、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及其结构因素
19、浅谈芳香族化合物的芳香性
20、中学有机化学教学中注重与实际联系的点滴做法
河北省中学教师专科起点进修高等师范本科自考培训物理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01.机械能守恒定率与相对性原理 02.功的原理的准确表述 0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准确表述 04.运动独立性与力的独立性原理 05.标准分数及其应用 06.物理考试命题研究
07.2002年全国高校统一招生理科综合试题研究 08.二次正态标准分数(高考分数转换方案)09.考试标准化初探
10.常模参照考试与标准参照考试 11.题海与题海战术 12.教育测量与物理教学 13.教育统计与物理教学 14.教育评价与物理教学 15.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 16.物理学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 17.物理学史与素质教育的培养 18.物理学史与科学素质的培养
19.法拉第的科学研究方法及其在物理学发展中的地位 20.爱因斯坦与物理学的发展 21.人类对光的认识的发展 22.玻尔对物理学的贡献 23.伽俐略对物理学的贡献 24.电的本性发展史
25.机械运动量度的历史争论 26.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探讨 27.物理学发展模式与物理教学 28.物理学发展趋势与物理教学 29.物理学与能源问题 30.物理学与环境问题 31.物理学与美育 32.物理学与德育
33.物理教师的基本素质和知能结构 34.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35.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创新教育 36.科技活动与创造性教育 37.“三个面向”与素质教育
38.论“边学边实验”课型的教学功能 39.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40.物理课堂设计的基本内容 41.学习心理与物理教学 42.认知结构与物理教学
43.“发现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比较研究 44.中学生解答物理问题常见错误的分析 45.中学生物理概念常见错误分析 46.能的转化和守恒定率的建立过程回顾 47.物理教学目标探讨 48.物理学方法论
49.非智力因素与物理教学
50.大脑功能的研究与物理教学改革 51.物理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 52.教材结构与教学结构
53.物理教学重点的确定与教学策略 54.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体系 55.高中物理电学教学体系 56.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体系 57.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体系
58.必修与选修物理教材的处理策略 59.重点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60.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 61.物理教学方法选择策略 62.物理教学媒体选择策略 63.中学物理教学实验技能 64.中学物理教学导入技能 65.中学物理教学结课技能 66.中学物理教学提问技能 67.中学物理教学讲解技能 68.中学物理教学启发技能 69.中学物理教学板书、板画技能 70.中学物理教学强化技能 71.中学物理教学变化技能 72.中学物理教学课堂练习技能 73.中学物理教学试卷编制技能 74.中学物理教学教育诊断技能 75.中学物理教学个别辅导技能 76.中学物理教学课外活动技能
77.培养学习物理兴趣,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基础 78.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79.中学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理论基础 80.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推动素质教育 81.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途径 82.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83.中学物理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84.物理实验设计探微
85.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比较研究 86.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 87.高考物理试题研究
88.多媒体物理课堂教学课件的设计 89.形成性评价与中学物理教学改革 90.物理学史与中学物理教学改革 91.“3+X”与中学物理教学改革 92,浅议探究性学习
93.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比较研究 94.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95.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96.中学生创造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 97.脑科学与物理教学
98.科学概念形成与发展过程的研究 99.浅述动量守恒定率的应用 100.物理课堂改革与素质教育 101.论理想化方法与物理模型
102.“程序——启发式”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102.“创新能力”浅析
103.素质教育对中学物理教师的要求 104.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改善中学物理教学 105.论物理学史的素质教育价值 106.中学物理学习思维障碍探源及对策 107.实施“问题”教学,造就创新人才 108.对理科综合考试改革的思考
109.中学物理创造教育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10.物理教学与德育
111.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12.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13.物理教学怎样为社会服务 114.对玻尔理论的认识
115.“探究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16.物理教学新情境问题的教学策略 117.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比较 118.欧姆定律的表述与教学 119.电化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20.高中物理教学中学习性趣的培养
生物教育专业
分子生物学
(2)核酸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
(3)DNA分子结构研究的新进展
(4)病毒核酸的特点及其应用
(5)DNA多态性及其生物学意义(1)酶制剂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6)聚合酶链式反应(PRC)技术及其应用(7)真核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动物生物学 动物)等)
(8)分子生物学发展的现状及展望
(1)当地某种野生动物繁殖(或生态)习性或生物学习性调查(只针对某一种
(2)某地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只针对某一类动物,如鸟类、昆虫、水生动物
(3)当地某种经济野生动物饲养的观察(正文应包括引言、饲养条件、方法、习性观察、行为观察、病害防治等)
(4)动物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某方面的新进展(或某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如动物克
隆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等
生物教学法
(1)论述生物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我省目前生物教师素质对贯彻素质教育的影响(3)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4)高中生物学难点的教学分析
(5)中学生物实验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6)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植物生物学
(1)当地植被资源调查(正文中应包括当地气候气象条件如:年平均温度、降水量;当地优势种、稀有或特有种类、有害种类、可开发利用种类及名录等)可开发利用种类等)(2)当地农田杂草区系调查(正文中应包括当地优势种、稀有种、有害种类、(3)植物雄性不育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5)现代农作物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4)植物雄性不育性作物杂交优势育种中的应用
(6)提高大田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7)当地某种经济植物种植的观察(正文应包括引言、种植条件和方法、生物学习性观察、病害防治等。如果树、林木等)其它:
(8)植物生物学某方面的新进展(或某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动物或人类某遗传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只针对某一对相对性状或某种遗传疾病遗传规律)
(3)水生动、植物区系调查
(4)当地生态农业调查报告(2)当地水源水质分析调查
(5)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青春期教育(6)生物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7)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资源教育
第五篇:社会自考毕业论文选题
安徽财经大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会计学专业
1、中国财务会计理论结构问题探讨
2、试论我国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
3、试论我国会计模式的选择
4、《企业会计准则》若干问题探讨
5、完善会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6、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若干问题探讨
7、关于会计披露问题的探讨
8、会计监督弱化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9、财务报告问题初探
10、试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构建
11、关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问题的探析
12、债务重组有关理论问题研究
13、企业会计的目标与非营利机构会计的目标的比较
14、会计环境问题研究
15、或有事项会计问题研究
16、强化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若干思考
17、企业集团会计研究
18、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19、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 20、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
21、所得税会计问题研究
22、责任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23、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
24、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分析
25、关于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26、关于研究与开发成本核算的探讨
27、关联方交易及会计相关问题的探讨
28、企业负债经营的财务思考
29、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30、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研究
32、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3、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
34、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35、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
36、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短期经营决策方法的比较及其应用
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财务预警系统研究
论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
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审计风险
试论审计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研究
注册会计师诚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论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
审计风险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策分析
无形资产会计和审计问题研究
论经济效益审计
资产评估与会计审计的关系研究
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研究
非营利组织会计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
稳健原则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
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
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存货控制研究
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
财务报告列报模型的比较研究
论关联交易及其披露问题
作业成本法及其运用
企业的信用政策及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优化研究
试论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存在问题及其完善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独立董事的职责与任务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与股价变动的相关性问题研究 企业预算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相关问题探讨 企业财务战略相关问题探讨
二、金融学、金融管理专业
1、金融发展促进技术创新机制与实证分析
2、基于行为金融的我国证券市场行为特征分析
3、区域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
4、私人权益资本市场推进民营企业成长机制与实现途径研究
5、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
6、小额贷款制度研究
7、中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分析
8、货币政策的博弈分析
9、保险市场中的博弈分析
10、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管理
11、开放式基金的风险及其管理
12、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研究
13、金融监管体制研究
14、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15、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16、小额信贷的监管问题研究
17、金融资源差异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18、民间融资市场与金融制度
19、民营经济与地方商业银行协同发展研究 20、非正规金融的比较优势及经济效应
21、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研究
22、汇率变动对我国GDP的总量和结构影响
23、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创新研究
24、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某某地区的实际调查和分析
2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原因与对策
——基于某某地区的实际调查和分析
26、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
27、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以某某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合作银行)的发展为例
28、CIS(企业形象)理论在我国金融企业发展中的应用:回顾、分析和建议
——以某某金融机构为例
29、某某地区不同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人力资本状况的调查与比较 30、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基于某某地区的实证
31、核心竞争力理论与某某地区(或某某金融机构)金融核心竞争力评估与建议
32、住房信贷政策与我国居民住房消费研究——以某某地区为例
33、大学生助学贷款的意义、实践、绩效与对策建议
34、区域性保险市场研究
35、保险市场的创新研究
36、住房贷款保险的可行性分析
37、再保险市场研究
38、保险金融化发展趋势研究
39、机动车辆保险的盈亏分析 40、机动车辆保险销售与理赔的规范化
41、责任保险的市场开发
42、产险销售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43、产险公司的经营风险管理
44、保险经营管理
45、财产保险发展战略研究
46、股份制保险企业运行机制研究
47、投资连接保险与分红保险
48、保险资金运用
49、信息不对称对中国寿险市场的影响 50、论我国保险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革
51、现代保险的新型关系——银保一体化
52、浅析财险营销制度
53、我国保险经济人发展前景分析
54、外贸企业风险及其防范
55、非传统风险转移产品及其对我国的应用
56、中国农业保险的出路探索
57、我国保险理赔的困境及对象
58、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59、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入市分析
60、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改革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61、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62、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63、浮动汇率制下我国企业汇率风险规避研究 64、美英证券市场和我国证券市场监管领域的比较研究 65、中国金融业应对国际混业经营潮流冲击的探讨 66、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 67、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68、FDI与资源环境变化的实证研究
69、我国股票发行方式的演变评析及完善与创新 70、从国有银行上市看我国银行业绩效的改进 71、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72、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及对我国金融业启示研究 73、发展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对策研究 74、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研究
75、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的选择与绩效 76、利率市场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77、农村金融合作体系的重构 78、反洗钱与金融责任
79、中国银行业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研究 80、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度分析 81、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82、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市场分析和营销策略 83、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的发展和风险控制 84、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管理制度研究 85、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研究 86、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87、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 88、银企关系问题研究 89、网络银行研究
90、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研究
三、市场营销专业
1、论市场渗透策略
2、市场营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3、市场细分原理与企业目标市场选择
4、网络时代的消费特征及营销对策
5、某产品投放市场的营销策略组合
6、论消费心理预测
7、关于连锁经营运行模式的思考
8、如何建立与控制企业的营销渠道
9、论推销中的沟通技巧
10、营销活动中的定价技巧
11、网上商店的营销策略
12、营销组合在××企业的应用
13、××企业促销案例分析
14、房地产营销策略
15、超市经营策略分析
16、论我国媒介市场营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7、品牌的评价与管理
18、销售人员激励与约束机制探讨
19、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营销探索 20、论企业产品的定价策略与技巧
21、可口可乐公司本土化营销策略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22、国际市场营销中的跨文化策略
23、企业营销中的品牌延伸问题探讨
24、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探讨
25、加入WTO与中国零售业的发展问题思考
26、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建立市场营销战略
27、中国家电企业营销渠道模式比较探讨
28、浅析零售企业的品牌战略
29、论企业市场营销中电子商务的应用与模式 30、消费心理与广告探讨
31、关于企业经营战略策划分析
32、关于学习型组织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初探
33、产品策略初探
34、试论品牌管理
35、企业文化与顾客满意度的分析模式
36、诚信营销与企业发展
37、绿色营销与产品质量问题探讨
38、企业名牌战略与营销策略问题初探
39、企业文化建设与CIS研究
40、浅议利用营销中的非价格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1、网络环境下企业创名牌的营销战略
42、服务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43、试论营销渠道模式转型
44、提高市场占有率常见的错误及对策分析
45、企业营销失灵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46、论企业营销的市场导向
47、影响顾客忠诚度因素探析
48、论新时期的合作营销关系
49、电信企业营销策略探析 50、企业营销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四、商务管理专业
1、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2、论中小企业应对知识经济(或全球化)挑战的策略
3、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
4、企业吸引人才的策略分析
5、以人为本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6、员工忠诚度探讨
7、某公司的绩效考核探讨
8、中国经济转轨中的薪酬问题探析
9、企业成长与组织变革探讨
10、激励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11、企业文化建设探讨
12、论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激励机制
13、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14、企业工作方式的变化:从工作群体到工作团队 15.农业产业化问题探讨
16、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
17、奢侈品品牌的塑造
18、某公司的营销现状及改进建议
19、企业品牌战略探析 20、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探讨
21、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探析
22、农民增收问题探析
23、论企业文化与企业凝聚力
24、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中的误区及对策
25、论网络时代的企业与顾客关系
26、营销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探析
27、面向未来的弹性工作制度
28、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
29、组织中的激励机制分析 30、中小企业与企业集群发展
31、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策略
32、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分析
33、农业企业“走出去”战略
34、网络经济条件下自主技术创新问题
五、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1、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2、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收益比较分析
3、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
4、企业员工的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
5、企业员工晋升研究(案例研究)
6、企业员工培训研究(案例研究)
7、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8、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思想之演变
9、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0、中小科技企业考核制度探索
11、企业薪酬制度的创新研究
12、科技型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13、金融业(银行、证券、保险)人力资源开发
14、我国高科技企业经理人员的报酬分析
15、期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6、我国境内的跨国企业的人员配备原则、招聘方法、薪酬标准
17、企业文化与企业成功的关系问题
18、企业员工考核与企业管理绩效的关系
19、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案例分析 20、企业的团队建设问题
21、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用人机制
22、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激励机制
23、现代工资理论与企业薪酬体系设计
24、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问题研究
25、中国企业劳资纠纷现状及管理对策
26、中国企业职工社会保障机制完善途径研究
27、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员工激励机制与存在的问题
28、中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与劳动关系的调整
29、企业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30、中国人力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31、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2、变革中的劳动就业环境
33、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
34、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35、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36、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37、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38、中国人口流动与控制问题研究
39、论当代员工教育和培训的特点 40、人员招聘与岗位分析设计
41、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和趋势
42、现代企业人才继续教育的意义和方式分析
43、人力资源与经济特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44、试论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45、Internet网络招聘与在线培训研究
46、组织文化(企业文化)在组织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分析
47、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
48、知识经济时代用人观(研究)新议
49、试论爱心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50、试论股权工资制的适用条件
51、试论中国式企业文化的核心基础
52、试析中国就业制度中的歧视因素
53、软件开发人员的行为特点和管理对策研究
54、企业IT(信息技术)人才的管理与研究
55、激励及其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56、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57、人力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58、关于人才流动态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59、我国增加就业和再就业的对策 60、我国人才中介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完善 61、我国金融证券业人才结构分析 62、女性管理层的激励问题
63、女性高层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 64、性别差异与职位升迁问题研究 65、沟通对实现绩效目标的影响 66、薪酬设计与绩效评估 67、浅析我国妇女就业问题 68、浅析公务员的高薪养廉问题 69、社会保障与扩大就业问题研究
70、现代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研究 71、民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选用问题研究 72、论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73、企业如何提升员工的忠诚度 74、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7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立法建议 76、对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若干思考 77、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78、业绩评价与员工激励研究 79、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80、儒家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8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 82、人力资源咨询业现状分析 83、论企业文化与企业定位 84、经理持股的管理激励功能 85、风险资本企业中的人力资本功能 86、人力资源价值和企业价值评估
六、电子商务专业
1、安徽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研究
2、西部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途径
3、论电子商务的影响及其对策
4、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及对策
5、试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6、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内部环境条件研究
7、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及其与传统商务的比较优势
8、论政府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作用
9、电子商务“第三方担保支付”方式研究
10、电子支付发展现状及应用问题研究
11、电子商务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研究
12、电子商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研究
13、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价值创新.14、电子商务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15、电子商务对企业运营环境的影响
16、网络经济时代下的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化研究
17、CtoC电子商务中的信任研究
18、B2C电子商务信任研究
19、B2C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风险及对策 20、电子商务贸易信用问题及策略分析
21、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诚信问题研究
22、电子商务身份认证技术的分析和实现
23、电子商务网站评价方法
24、企业B2C电子商务网站质量研究
25、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模式分析与研究
26、网站推广策略与问题分析
27、电子商务模式及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28、B2B电子商务模式在我国物流企业中的实现
29、中小企业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探究 30、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赢利模式的探讨
31、网上消费行为研究
32、网络广告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33、电子商务对营销渠道的影响
34、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初探
35、B2C电子商务物流问题研究
36、电子商务企业物流运作方式研究
37、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的关系
38、中小型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优势和途径
39、企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0、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的挑战及对策
41、当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与未来发展
42、零售业电子商务应用探析
43、高校学生CTOC电子商务实践研究
44、论新型支付方式——支付宝
45、电子商务环境下支付中介的功能分析
46、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的安全保障安徽财经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南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思想
撰写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每个大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要使它收到预期的效果,事前必须明确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和要求,也就是要明确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思想。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 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考核,这两个方面都很重要。
对学生进行一次系统的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使他们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高等学校规定高年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一个直接目的。
大学生毕业后,不论分配到什么岗位工作,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写作能力。从事教学、研究工作,自不待言,他们的工作任务就是科学研究或包括科学研究。至于到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也不外是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这就要求他们学会搞调查研究,学会起草工作计划、总结、报告、方案等。为此,就要学会搜集和整理材料,能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并将其结果以适当的文字形式表达出来。这些工作,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科学研究。总之,培养大学生的研究和写作能力是实际工作的需要。
从这一目的出发,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便要首先着眼于研究方法的掌握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而不必过多地在扩大知识面上下工夫。为此,学生不应要求教师提供现成的材料和结论,而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学会搜集材料、思考问题、提出论点,拟写提纲和写出初稿,以便切实从中得到锻炼,学会方法,提高能力。
从这一目的出发,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就要有一个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选题不必求大,内容不必求全,但是做起来则要一步一个脚印,在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上都严格要求,把文章写得精一些,不论在内容和文字上都能符合学术论文的规格。这样,就会使学生不仅从中增长了专业知识,学会了论文写作的程序和技巧,而且养成了严谨的治学态度。 我们说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直接目的在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不是要他们孤立地就方法学习方法,而忽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恰恰相反,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也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更生动、更切实、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这里,首先是结合研究课题,把学过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在理论与实际结合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加深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在搜集材料、调查研究、接触实际的过程中,既可以验证学过的书本知识,又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和书本里学不到的活生生的新知识。此外,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所学专业的某一侧面和专题作了一定的研究,会培养学生学习的志趣,这对他们今后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决心和信心,必将大有裨益。因此,应当说结合毕业论文的写作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是设置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之一。
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是撰写毕业论文的又一个直接目的。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核多半限于书本知识的一般理解。由于目前的考试方 11 法大都偏重于记忆,致使对于学生掌握理论的深度如何、会不会运用于实际难以全面了解。而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既易于看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又易于看出学生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学习死记硬背、所谓高分低能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就会暴露他们的弱点;而那些平时学习善于独立思考、具有创造精神的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就会显示出较强的能力。因此,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的最为有利的教学环节。通过这种考核,可以使学校和录用毕业生的单位对那些显示出优异才能者继续加以培养;还可以使学校全面考查了解教学质量,便于从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二)撰写毕业论文的要求 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而学术论文无论在内容上或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是这一教学环节应达到的培养规格,也是考核成绩的基本依据。
科学性、创造性和现实性是对大学生毕业论文内容上的基本要求。 毕业论文的科学性是指文章的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研究的作用就在于揭示规律,探求真理,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拓前进的道路。判断一篇论文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首先是看文章内容的科学性如何。因此,科学性是毕业论文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条件。
文章的科学性首先来自对客观事物周密而详尽的调查研究,也就是说,要对选定的研究对象进行切实的考察,详细地占有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材料,并且充分了解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的现有成就。只有如此,写出的文章才能具有牢固的客观基础。 其次,文章能否具有科学性,还取决于作者观察、分析问题时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研究的领域里,既不容许夹杂个人的偏见,又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不着边际地凭空臆想,必须从实际出发,力求做到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最后,文章能否具有科学性,还取决于作者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这是因为,现有的理论知识都是前人发现的真理,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我们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运用前人提出的科学理论去探索新的问题。为此,就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理论,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对于现有的科学成果毫无所知,却要追求文章的科学性,那只能是空谈。
一般来说,文章的创造性就是要求不能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而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学术论文之所以必须包含一定的创造性,就是由科学的目的决定的。从根本上说,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就是为了认识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领域,学术论文的写作则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因此,研究和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论文如果毫无创造性就不能成其为科学研究,因而也就不能成其为学术论文。因此,创造性是学术论文必须具备的又一个条件。
当然,对学术论文特别是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创造性的具体表现应作广义的理解。它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没有探索过的新领域、在前人没有做过的新题目上做出了成果;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或提出了新的看法,形成一家之言;也可以表现为从一个新的角度把原有的材料或观点重新加以概括和表述。文章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提出解决的方案,这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即使只是提出某种新现象、新问题,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也不失为一种创造性。总之,大学生毕业论文创造性的涵义是广泛的。
在科学研究中要有一点创造性,对前人的成果就不应盲从,而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否定那些陈旧过时的结论,这就要求具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当然,创造性并不是主观随意性,它首先要求老老实实,从实际出发,把创造性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
这里应当特别注意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总是以前 12 人的成果为基础。因此,我们首先要认真学习研究和吸收前人的成果。但是,这种学习不是无分析的学习,吸收也不是兼收并蓄,而是既有继承,又有批判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地吸收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有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若干新的理论观点,也是根据社会主义实践的丰富经验,否定了一些陈旧过时的观念才提出来的。
毕业论文的现实性就是要求毕业论文的课题和提出的理论观点反映社会主义的现实生活,力求做到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有所裨益。就经济学而言,就是要求论文的课题面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现实,论文的观点反映现实经济过程的规律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为现实服务。
首先必须明确,理论研究特别是经济理论的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它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理论的源泉也只能来自现实生活。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只能来自对现实经济生活的深入研究和正确理解,完全脱离现实经济生活的研究是毫无价值、没有出路的。因此,大学生毕业论文在选题和观点上都必须注意联系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具有鲜明的现实性。
要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就必须迈开双脚,投身到现实经济生活中去。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就必须对这些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敏感,善于捕捉那些生动而具有典型性的现实材料,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从中引出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变革的时期,现实经济生活中随处都有可供我们研究的课题,每个有志于经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都可以在这里大显身手。
当然,大学生毕业论文的课题不能只限于社会主义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研究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范畴、中外经济史、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以及世界经济等方面的问题,但也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从历史的研究中借鉴其发展经济的某些成功经验,为制订我国的对外政策提供某些依据。总之,必须立足于现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
认识毕业论文的性质,明确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和要求,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使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但是,要写好毕业论文,还必须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规律性,即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要选定一个恰当的题目。
(一)选题的重要意义
所谓毕业论文的选题,顾名思义,就是选择毕业论文所要研究和论述的问题。关于选题的重要意义,有关专家和学者有过许多经验之谈。有人说:“提出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头一步。”又有人说:“学术论文的题目选得恰当,等于完成论文的一半工作。”也有人说:“选题的工作十分重要,题选得好,可以事半功倍。”还有人说:“选题是论文成败的关键问题。”他们的这些话,凝聚着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道理,很值得我们初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生认真思索和寻味。
撰写毕业论文,第一步工作是要选定一个恰当的题目。这里至少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写毕业论文必须要有一个题目;二是要使毕业论文有意义,首先必须做到论文的题目有意义;三是要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必须做到论文题目的难易、大小适度。下面,我们以选题的三层含义为线索,来具体分析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意义。
写毕业论文,必须要有一个题目,不然就无法动笔。写任何一篇文章,不外乎做两件事情,一件是提出问题,另一件是解决问题。不提出问题,就谈不上解决问题;提出的问题含 13 混不清,解决问题时也必然一片混乱。写毕业论文又何尝不是如此。撰写毕业论文时,先要确定研究什么问题,然后是组织论据来论证所研究的问题,有了这两项内容,就是一篇成型的论文了。有人说选定论文题目等于完成论文的一半,可能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的。
一个好的毕业论文题目能够决定毕业论文有几分价值。一个好的论文题目,不是随意写出的,而是精心选定的。选择论文题目的过程,就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一个好的论文题目一经选定,也就表明作者头脑里已经有几分论文的内容和见解。我国著名的哲学史专家张世英说:“能提出象样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对于决定一篇论著的内容和价值来说,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说它不容易,是因为提出问题本身就需要研究,一个不研究某一行道的人,不可能提出某一行道的问题。也正因为要经过一个研究过程才能提出一个象样的问题,所以我们也可以说,问题提得象样了,这篇论文的内容和价值也就有几分了。这是选题的重要性之所在。”
毕业论文的题目决定毕业论文的效果和作用。只有毕业论文的题目有意义,写出来的毕业论文才会有意义。如果选定一个毫无意义的题目。即使花了很多的功夫,研究出来一些“道理”,论文的表达也不错,也不会产生什么积极的效果和作用。从这一点来看,选题的好坏的确是论文成败的关键。比如,选《论增强企业活力》这样一个题目,在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基础上,经过一番认真的研究,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进行比较具体的论述,就是一篇很有意义的毕业论文。若是选《关于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的过渡问题》这样一个题目,乍一看来似乎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题目,但仔细想来,这显然是一个没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因为这个题目脱离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毕业论文题目的难易和大小适度,能够保持毕业论文写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这也是毕业论文选题重要性的一种表现。就初学写论文的大学生而言,专业基础不是很雄厚,科学研究能力也不是很强,如果毕业论文的题目过难或过大,就难以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不能较好地锻炼科学研究的能力,达不到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因此,选定一个难易、大小适度的题目,对写好毕业论文也是很重要的。
由上可见,毕业论文的选题,不仅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步,而且是毕业论文成败的关键,不予以足够的重视,是写不好毕业论文的。可是,从毕业论文的写作实践来看,有些学生对选题这个环节重视不够。有的学生,对选题的态度是轻率的,说什么“有个题目就行”,不在“选”字上下功夫;有的学生,思想方法片面,追求没实际价值的题目。每个大学生都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选好毕业论文的题目,明确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和目标,以便写好毕业论文,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迈出可喜的一步。
(二)选题的基本原则
明确了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意义之后,接着就要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选定一个好的题目?什么样的题目才算好的题目?这就不能不联系到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
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制约着选定一个什么样的毕业论文题目。如前所述,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是:总结和检验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一次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在这三点之中,主要的是第二点,即培养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三点可以集中体现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因此,凡是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题目,都是好的毕业论文题目;反之,就不能算作好的毕业论文题目。
怎样才能选定好的毕业论文题目?或者说,要想选定一个好的毕业论文题目,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要在专业范围内紧密联系所学专业来选定毕业论文题目。或许有人说,这是不言而喻的,不必多此一言。其实并非如此。曾有一个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选一个工业企业管理方面 14 的具体题目,虽然费了很大的功夫,终因平素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不细,使论文流于一般化,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现在,还可能出现脱离专业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现象。比如,有的学生可能单凭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脱离专业的题;还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偶然得到其他专业的一些资料,轻易从中确定毕业论文题目,结果脱离了自己的专业基础。专业基础知识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前提条件。只有紧密结合专业选定毕业论文题目,才能做到扬长避短,写好毕业论文,达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当然,强调结合专业选题,并非说论文题目不能越专业雷池一步,而是说每个大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专业所长,使论文写得深刻具体,取得好的研究成果。例如,同是研究工业企业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应以《掌握资金运动规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题,企管专业的学生应以《改进资金计划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为题,财会专业的学生应以《加强企业财会监督,抵制新的不正之风》为题。这样选题,既体现了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又没有否定不同专业之间的一定联系。
要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来选定毕业论文题目。无论是生产和流通,还是分配和消费;无论是计划体制改革和价格体制改革,还是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劳动工资制度改革;无论是国民经济宏观控制,还是企业经济微观管理,都有许多重要的课题,需要大学生们去研究和探索。毕业论文作为大学阶段的重要教学环节,它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作为学术论文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生命在于科学价值。可以断言,凡是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来选定毕业论文的题目,并且写出一篇有理有据的论文,那就一定会有科学价值。比如,一个政治经济学专业或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以《在全社会的规模上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为题,写出一篇较好的毕业论文,结果,不仅论文本身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又达到了毕业论文的写作目的,培养了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考虑专业学科本身的发展需要来选定毕业论文的题目,为了讲清这个选题原则,首先应该指出两点:第一,运用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当然会对专业学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众所周知,《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解决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成为了中国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大事小事,同类相通,假如有一个大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科学地解决了工业企业中的固定资产折旧问题,也能对政治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的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第二,毕业论文选题的现实意义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的现实意义,另一种是间接的现实意义。从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出发选定的探讨专业基本理论的题目,具有间接的现实意义。例如:《关于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问题》是具有直接现实意义的题目;《马克思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则是具有间接现实意义的题目。此外,有一些题目,没有现实意义,即没有实践上的作用,但属于专业学科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的研究,具有不同程度的学术价值。例如,《商品拜物教是不是一个经济范畴》、《试论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的枢纽》等等,就属于这一类题目。经济类的各个专业,从选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的角度来看,大体都存在上述三种情况。我们所说的要考虑专业学科本身的发展需要来选定毕业论文题目,是仅指选择后两题目而言的。对专业学科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进行研究,不仅是专业学科本身需要的,从全局和长远的观点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不可缺少的。有一位同志说得好:“科学的发展是无限的长河,需要无数的人,竭其所能,贡献点滴,汇入浩荡的激流。在选定研究论题时,应该有这样的认识。”不过,选择专业基本理论研究方面的题目,需要作者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对研究题目有浓厚的学术爱好,熟悉学术界的有关研究状况,否则,就难以写出有见解的论文。但是,对大学生来说,只要解放思想,勤于学习,苦于钻研,也完全能够写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对专 15 业学科的发展起一定的开拓作用和推动作用。
要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来选定毕业论文的题目。选择论文题目要量力而行,对大学生写毕业论文来说,就是选定一个小题目,不要选定大题目。所谓量力而行,“力”作何解?一般来说,大学生经过三四年的学习,专业基础比较扎实,但又不雄厚;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却又不是很强。在这种情况下,若选一个大题目,恐怕是难以胜任的。再者,毕业论文如同其他学术论文一样,贵在深入,写得深入了就是好文章。试想一下,大学生利用十周左右,至多一个学期(可能有些课尚未结束)的时间,研究一个较大的题目,到头来是不可能把毕业论文写得深入、透彻的;即使勉强把毕业论文写出来,也一定是写得很空旷、很肤浅,没有独立见解,更谈不上具有学术价值了。选定小题目,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选个小题目,一是在大题目中选小的论证角度。例如,有这样三个题目:《论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论增强企业活力》、《论增强企业活力的一个关键问题》,显然应该选最后一个题目,这个题目本身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论文的独立见解,如果写得好,一定是一篇很有价值的论文。至于在大题目中选定小的论证角度,比如在《论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大题目下,或着重谈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客观必然性,或着重谈怎样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在《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大题目下,或着重阐述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理论基础,或着重阐述对外经济交流的重大意义。最后,我们再回到量力而行的提法上来。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要恰如其分,也不太容易。举手即可摘得的果子,得到了也不可贵;怎么跳也摘不到的果子,只能是徒劳;只有跳几下可以摘得的果子,才能深感其中的滋味。大学生选毕业论文题目的情景,可以说与此颇为类似。因此,我们在写毕业论文时,一定要给自己选定一个恰当的具体题目。
(三)选题的具体方法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毕业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就是两条:一是在选题方向上,既要充分重视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需要,又不要忽视对各经济学科中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的研究;二是在选题的主观条件上,既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业特长,又要考虑各自的专业基础和研究兴趣。然而,要选好毕业论文的题目,只了解选题原则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选题的一些具体方法。
首先要尽快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我们知道,从毕业论文题目的性质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其中包括宏观经济方面的问题和微观经济方面的问题;另一类是各经济专业学科本身发展中存在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问题,其中包括需要专题论述的问题和需要综合论述的问题。在毕业论文工作布置后,每个大学生应该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选题方向定下来,或选定经济发展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或选定专业学科发展中存在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问题,而不应在选题方向中犹豫不决,贻误自己的宝贵时间。以往的经验表明,无论理论经济专业还是应用经济专业,多数学生都是研究经济发展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研究专业学科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方面的问题。
在初步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来选定毕业论文的具体题目。在选题的方向确定以后,还要经过一定的调查和研究,来进一步确定选题的范围,直到最后选定具体题目。
先以选定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题目为例。鉴于多数经济专业的教材和讲义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反映是不够的,因此,要选择这方面的题目,不能局限于教材和讲义中所反映和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在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和《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基础上,面向改革实践,深入基层实际,进行必要的调查和研究。比如,通过初步的学习和研究,确定研究按劳分配方面的问题,然后又考虑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一个新问题,加之有些人担心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会发生两极分化,于是就选定这样的具体研究题目:或《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按劳分配题中应有之意》,或《一部分人先富 16 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再比如,有一个大学生,他来自某个工厂,又经常与工厂优质联系,于是,便结合该厂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的经验,确定这样一个题目:《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再以选定专业学科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方面的题目为例。选定这类题目,最好平时有一定的研究兴趣和基础,否则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较好的论文。在确定具体题目之前,必须了解学术界有关方面的情况,如当前主要围绕什么问题进行探讨和争论,各派都有些什么看法,争论的焦点在哪里,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研究,就会自然地产生一定的想法和见解,于是便可以确定具体的题目,着手论文的准备和写作工作。不妨也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经济学界一直在研究和讨论劳动价值论方面的问题,近年来有关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文章尤显多些,有人主张只有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有人主张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名大学生,在作了研究之后,以《论另一种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题发表一篇论文,谈谈自己对价值决定的见解,那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应当指出,我们上面所谈到的选题的具体方法,都是仅就自选题来说的。实际上,大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式有三种,即除了自选方式以外,还有命题和自选结合的方式,以及引导性命题的方式。后两种选题方式,实质上是教师给学生提出了论文题目,我们认为,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科学研究能力,还是应该提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题目的方式。
三、毕业论文的准备 确定了选题之后,就进入了毕业论文写作的准备阶段。毕业论文写作前的准备主要包括掌握必要的理论和方法,充分占有材料和在消化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论点和论据。这些准备做得充分了,论文的写作才能顺利进行。
(一)掌握理论方法
掌握理论方法是撰写毕业论文之前的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
人们不论从事哪个领域的科学研究,要正确地说明和解决其中某一个理论或现实问题,都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因为正确的理论反映了某一领域已被实践证实的客观规律性,人们掌握了这些理论,就可以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去认识有关领域中那些尚未弄清的具体事物。因此,撰写毕业论文之前,首先要掌握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否则,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就难免走弯路,而无法顺利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不过,进行科学研究,只掌握了基本理论还不够,还必须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知识面宽、根底深厚的人,在科学研究中能够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会显示出很大的能动性;反之,知识面窄、底子很薄的人,搞科学研究会受到很大的局限,写文章也往往空空洞洞,甚至会闹出笑话。因此,一切有志于科学研究、希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要认真钻研理论,注意知识的积累,科学是实实在的东西,不下苦功夫是不行的。
那么,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理论知识呢?
就经济科学而言,首先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它指出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因而是所有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研究任何具体经济部分的问题,都必须首先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作指导。因此,它是撰写毕业论文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基础理论。
其次,要掌握各个部门和企业经济学的知识,包括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财政学、货币信用学、企业管理学,等等。部门经济学研究各个部门经济发展及其合理组织的客观规律,企业管理学则研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规律。这些学科所研究的规律性问题比政治经济学更具体,不仅涉及生产关系的改善,而且涉及生产力的合理组织;不仅研究经济规律,而且研究管理方法。因此,它对研究现实经济问题具有更直接的指导意义。
再次,要掌握经济现象必须具备的方法论知识,这主要是指经济数学、优化技术、统计学、会计学、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等有关数量的分析。即便是进行质的分析,也必须以量的分析为基础,研究经济问题而不掌握数量分析基本方法是很难取得成果的。
此外,还要掌握一些与经济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运用,生产关系的变革要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因此,研究经济问题除了要具有较好的经济理论之外,还要具有一般的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要了解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要具有工农业生产的一般知识,以及政治、历史等其他社会科学知识。
为了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基础理论,要认真读书。读书要注意下列各点:
第一,要读懂读通。对于经典著作和重要文章,特别是与所选课题直接有关的章、节和段落,要反复阅读,边读边想,直到读懂、想通为止。为了加深理解,最好的办法是做读书笔记。笔记可以写提要,可以作摘录,遇有体会还可以写读书心得,当然也可以在书目写眉批、标细目,或把疑点、难点作出标记,以备日后进一步研究。
第二,要善于联系。如何才能把理论弄懂弄通,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读书时要善于联系。首先是联系理论的形成所依据的客观条件,这可以帮助我们更确切地理解这一理论的内容。其次是联系现实条件,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一理论的实质。
第三,要创造性地思考。进行科学研究必须有理论的指导,但是,理论并不能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因为,读书包括阅读经典著作,不能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其中的某些结论,而要创造性地思考,努力从前人的知识中寻求某些启发,用以指导自己探索当前面临的问题。对于前人提出的结论中那些已经不适合现实情况的内容,要敢于提出疑问,敢于提出新的看法;对于前人提出的理论中那些没有涉及的问题,也要勇于思索,勇于开拓新的领域。实际上,读书的过程也是科学研究的过程。
(二)充分占有材料
撰写毕业论文的另一项准备工作是充分占有材料。凡是具有科学价值的论文,都应当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规律性认识所作的系统表述。这种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便是文章的理论观点。没有理论观点,就不成其为科学论文了。然而,任何正确的认识或理论观点都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也不是靠简单的推理得出来的,而是通过人们对大量材料进行科学分析逐步形成的。这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材料,这些材料经过头脑的加工,产生了认识上的飞跃,便形成了理论观点。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科学研究便无从下手,理论观点便无法成立。因此,占有材料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毕业论文写作之前的另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
在经济科学的论文写作之前,至少应当占有如下三方面的材料:
第一,要搜集有关课题的事实材料,包括有关的文字材料、数字材料,以及自己在亲自实践中取得的感性材料。这是论文当中提出的观点、主张的基本依据,离开这些事物材料,任何观点、主张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成为毫无实际价值的空论。
第二,要搜集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国家重要领导人讲话的文字材料。经济论文应当为现实服务,在当前来说,就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讲话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又能反映出现实工作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研究一切现实问题都必须占有这方面的材料。
第三,要占有前人对这个问题的论述,包括经典作家的论述和其他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和文章。这些科学成果代表了这个领域的现有水平,是人们前进的出发点,同时,它又可以使人们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借鉴和指导。
占有材料必须尽可能地准确、详细、全面,这样,写出的论文才能观点正确,内容充实。为此,在搜集材料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各点:
第一,要掌握事物的全貌。也就是说,要掌握事物的各个侧面、事物的全部总和。关于这一点,列宁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事例更普遍更占不住脚的了。罗列一些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者完全起相反的作用,因为在具体的历史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它的个别情况。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胜于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凿的东西。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列宁在这里指出的正是要求掌握事物的全貌,从事物的“全部总和”及其各个侧面的联系中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每个初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生,都应注意培养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切忌只抓一星半点材料,凭着一知半解就动笔。
第二,要掌握事物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说,不仅要了解事物的现状,还要了解它产生发展的趋势。在经济现象的研究过程中,当我们弄清了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一个正确的结论便自然地产生了。例如,研究当前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问题,就必须首先了解这种经营方式是在什么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包括最初如何从生产队划出作业小组进行承包,作业小组又如何进一步划小,乃至发展到包产到户,以及它又如何从生产落后地区扩展到发达地区,进而遍及牧区、林区、渔区和大城市郊区,如此等等。然后,还要了解土改后小农经济的经营状况如何,合作化时期的经营管理制度如何,以及人民公社化之后的变化如何,并且对上述各个时期的事实同当前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作出客观的比较和分析。这样,就会看到这种经营管理制度是如何克服了农业管理体制中长期存在的种种弊端,又如何继承了合作化的积极成果,从而认识到它何以能极大地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会具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力。
第三,在搜集理论素材时,要力求全面。也就是说,不仅要掌握正确材料,还要掌握反面材料;不仅要了解与自己认识一致的观点,还要了解同自己看法相反的观点。因为在进行理论探讨的过程中,不论是赞成一种观点,还是反对一种观点,都必须掌握这些观点的第一手材料,弄清作者的原意。只有把各种观点拿来比较分析,才能是非分明。对错误的观点批驳得越深刻,对正确的观点就能阐述得越透彻。而且,在批评对方某些错误观点的同时,并不妨碍吸取其某些正确的观点。一个正确的认识通常都是在这种相互补充、相互纠正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全面地占有各种不同观点的理论材料,是进行学术探讨、撰写理论文章所绝对必需的。
第四,注意材料的真实性。文章的观点是建立在对材料进 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如果材料失去了真实性,观点也难以站得住脚。因此,不论通过何种途径得到的材料,都必须经过核实和验证,务求准确可靠。引用别人的观点要找到原文,弄清本意。引用数字材料要经过核实,避免出现差错。即使是通过自己实际调查得来的材料,也要同其他材料进行比较分析,避免出现片面性。在科学研究上,必须采取认真负责、深入细致的工作态度,马马虎虎、粗枝大叶的作风是最要不得的。
占有材料要从多方面着手,其主要途径是: 第一,通过实际调查,掌握第一手的直接材料。这是研究现实经济问题的一个基本方法。毛泽东同志说:“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研究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对于只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进行这种实际调查尤为重要。当你确定了毕业论文题目,并作了一定的理论准备之后,首先就要进行实际调查。经过一番实际调查,头脑有了一些素材,这时,你对所研究的课题,就不仅 19 有了一般的理性认识,而且有了许多感性认识;通过这些感性认识,又会进一步加深和提高理性认识。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既有观点又有材料,才能具体、生动、有说服力。对于初学写作的大学生来说,有时就一个问题或一个单位的情况,通过实际调查,运用手中的材料,写出一篇有材料有分析的调查报告,要比那种空泛议论的大块文章好得多。
调查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习的过程。因此,作调查必须有虚心好学的态度,要多看、多听、多问、多记、多想,切忌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至于调查的方法,可以请三五个、七八个代表人物开调查会。开这种会事先要有提纲,提出要求,使到会的人有所准备。也可以个别访问,就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还可以亲自实践,使自己有实际的体验,并进一步验证调查访问中所得的材料。
第二,广泛搜集间接材料。通过个人实际调查所得的材料毕竟是有限的,而客观经济现象却是纷纭复杂的。除了进行实际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之外,还必须广泛搜集各种间接材料,例如总结、报表、调查报告以及其他各种书面材料。
实际上,研究经济领域中的任何一个课题,即使是范围很小的具体题目,例如总结一个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某一方面经验,也不能仅仅根据个人观察所得的有限材料,而必须查阅各种有关书面材料;而且也不能只根据该企业的材料就事论事,还要掌握其他相关的材料,运用这些材料把问题深入展开。例如,运用其他同类企业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运用制约企业发展的宏观条件的变化材料进行因果分析,等等。这样,文章才能写得深刻而令人信服。
第三,平常注意积累材料。进行科学研究所需的材料,不可能信手拈来,而只能靠辛勤地积累。积累材料,必须勤于发掘。平常不论阅读书报杂志,还是参观访问,都要多多留心,发现有用的材料,就要随时记下来。至于是作笔记,还是写卡片,则要看个人的习惯,只要能如此不间断地进行下去,就必能有所收获。搜集来的材料要注意整理和消化。经过日积月累,材料多起来,就要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这样,一方面在整理过程中,经过对大量材料的分析、鉴别和归类,可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只有经过加工整理过的材料,才便于日后写作时运用。
(三)形成论点论据
文章的论点表明作者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是作者的立场和世界观的直接反映。毫无疑问,任何一篇论文都必须有论点,论文价值的大小首先要看其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证实论点的材料,是论点确立的基础,没有论据的论点是不能成立的。因此,撰写论文之前,首先必须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论点和论据,然后才能动笔写作。
作为一篇毕业论文,其论点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种事物的规律性,而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又只能在对大量材料的分析过程中逐步形成。因此,确立论文的论点和论据,必须从分析材料入手。关于这个过程,毛泽东同志有过如下精辟的论述:“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造就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论性认识。”
这里,首先是“去粗取精,去伪取真”,也就是要对所掌握的材料加以鉴别,弄清它所反映的是真象还是假象,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是事物的主流还是事物的支流。只有经过这样仔细的鉴别,弄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才会有真实可靠的论据,才能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形成正确的论点。然后,就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理论概括,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找到事物的内部联系或规律性,形成文章的论点和逻辑体系。
所谓理论概括,就是从大量个别的具体材料中找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的东西。一般来说,掌握的材料越全面,从中概括出的论点越具有普遍的意义。但是,对具体材料进行理论概括,并不是只停留于简单地对具体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因为这还只是现象的罗列,还必须深入一步进行分析、判断,划出这些现象的本质,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文章的论 20 点才能确立起来。如果是研究现实经济问题,也只有经过这样由表及里的分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写论文必须首先确立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这个中心论点要贯穿于文章的始终。但是,如果只有中心论点而没有若干与之相联系的从属论点,中心论点就会显得贫乏无力,不能令人信服。因此,在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之后,还必须形成若干从属论点,通过这些从属论点把中心论点加以展开,使之得到充分的论证和说明。例如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写的《二十年翻两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一文,其中心论点便是文章的标题。为了论证这个中心论点,文章提出了如下四个从属论点:
第一,根据我国建国三十年的历史经验来看,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增长7.2%的速度并不算高。
第二,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最直接的技术经济保证,就在于我们已经找到了迅速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正确道路。
第三,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最重要的还是靠工业自身的迅速发展。因为工业是大头,其总产值一般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左右,而当前发展工业生产的最重要最现实的措施,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
第四,为了加速企业的技术发展,就要提高折旧率,并且原则上还必须把折旧基金归企业掌握和使用。
文章通过上述四个从属论点,具体地、切实有力地论证了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同时还令人信服地指出了认为基数大、速度低是一种规律性的看法是错误的。
论点的展开可以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文章的各个从属论点呈现纵向排列的形式,这些论点之间是逐步深入的递进的关系。例如,上文在指出了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最重要的是靠工业本身的迅速发展之后,随即指出发展工业最重要最现实的措施是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而要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就要提高折旧率,并将折旧基金留企业使用。这几个从属论点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为中心论点的确立建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二是文章的各个从属论点呈现横向并列的形式,这些从属论点从事物的不同侧面论证或说明一个主题。例如《经济研究》1985年第3期发表的《发展我国铁路旅客运输业的主要对策》一文,提出了如下四项对策:第一,运用经济杠杆,合理调整旅客运输结构;第二,改进运输组织,挖掘运输潜力;第三,加速铁路旅客运输新技术的采用;第四,广泛筹集资金,发展铁路旅客运输。这四点就是一种横向排列的关系,它们分别阐述了制约铁路运输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这些发展铁路运输对策的可行性,从不同侧面论证了发展我国铁路旅客运输业这个主题。
四、毕业论文的撰写
在充分占有材料,并经过整理、分析、设计,初步形成了论点的论据之后,就可以进入毕业论文的写作阶段了,这是科学研究的最后阶段,它的任务是把研究成果以适当 的形式表达出来。前面进行的准备工作就象“十月怀胎”,把酝酿成熟的观点写出来就象“一朝分娩”。不过,实际做起来也不是这样截然分开,在写作过程中仍会有材料的搜集和加工。
(一)拟定写作提纲
在着手写毕业论文初稿之前,要先写论文提纲。写提纲如同搞建筑要先有设计一样,搞建筑如果事先不作周密的设计而仓促上马,就难免造成窝工和浪费,甚至会完全失败。写论文同样如此,除非是一位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作者,并且事先想好了全文的论点、结构乃至各个细节,已经胸有成竹,否则,都应当有一个写作提纲。实际上,拟定论文提纲是对准备阶段所得成果作进一步加工的过程,是进一步补充和提炼材料、明确论点和论据的过程,是使思路更加清晰、表述更有条理、论证更有说服力的过程。从这一点来看,写提纲是撰写论文的必经之步骤,对于初学写作的大学生来说,就更是如此。
写提纲之前,先要确定论文的标题。一般说来,标题规定论文的基本内容或指出论文的中心论点,其实,这在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时就已经大体上明确了。不过,在写提纲之前,还是要费一番思索,把它最后确定下来。要使读者看了标题,就能明确地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标题定得好,也能为论文增色不少。论文的标题既要概括,又要醒目,但不能因概括而流于空泛,也不能为了追求醒目而失去了科学性。
论文标题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指明文章论述的课题。如《论“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问题》、《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初探》、《略论管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类是指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把指令性计划建立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革命的》、《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打破条块分割,发展横向经济联系》。
有时,在正标题之下,还要贯以副标题,这可以避免标题过长,还可以使标题更加鲜明,引人注目。如《企业领导制中的一个问题——关于一长制的考察》、《分配体制的重要突破——试论建筑企业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制》、《改造经济体制模式,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一些体会》。
确定了标题,就要写论文提纲了。写提纲可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可以写一个粗略的提纲,即把所要论述的问题大体排排顺序,列出几个题目,形成论文的轮廓。例如,《政企分开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一文的粗略提纲就可以写成这样:
引
言
一、政企合一的弊端
二、政企分开符合经济规律
三、关于政企真正分开的初步设想
这种提纲虽然内容比较简略、比较概括,但它已经指出了全文的布局和要点。如果论文的内容比较简单,而作者对全文又已有了周密的考虑,有一个粗略的提纲也就够了;如果是一篇篇幅较长的论文,就要对这个粗略的提纲进一步充实内容,把大小论点和论据都一一列出来,形成论文的详细纲目。现仍以上述论文为例,详细的提纲就可以写成:
引
言:指出政企分开问题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
一、政企合一的弊端
1.从微观上分析,政企合一造成两个“大锅饭”,即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
2.从宏观上分析,政企合一形成条块分割,各自为政。
二、政企分开符合经济规律
1.以农村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冲破人民公社政企合一的体制为例证 2.以特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实践为例证 3.以许多工业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为例证
三、关于政企真正分开的初步设想 1.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政府脱钩 2.政府搞好简政放权 3.加强经济综合部门 4.搞好行业管理
5.健全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
写提纲实际上就是安排全文的结构,安排论文的结构要注意下列各点: 一要明确论文的中心论点,把中心论点放在显要的地位,并使论文的各个部分都围绕中心论点加以展开,做到主题鲜明,中心突出。
二要注意结构的完整性。也就是说,文章的各个从属论点同中心论点之间、各个从属论 22 点之间都要有严密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内在联系不是由作者的主观意志随意安排的,而是反映了客观事物发展的真实过程。
以上文为例,其中心论点就是政企分开。文章首先从揭露政企合一的弊端入手,引出主题,指出了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接着以我国农村、经济特区和先进的工业企业的改革实践为例证,从正面说明政企分开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趋势;最后,以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有关方针为指导思想,设想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实现政企分开要着重抓好的六项工作。全文的三部分紧密联系,围绕正确处理政企相互关系这个主题,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步步深入,既提出了问题,又解决了问题。
三是文章的结构要同体裁相适应。文章的体裁不同,结构也会有所不同。理论性较强的论文多以事物的内在逻辑联系安排结构,或将研究对象分解为若干侧面,分别进行论述。主要是用事实说话的文章,如调查报告,便要按照事物自身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加以展开,先要交代事实,揭示事物的矛盾,然后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事物的规律性,提出具体建议。
(二)撰写论文初稿
拟好论文提纲之后,便要动笔写作了。第一步是写出初稿。如果说考虑论文的论点和结构的安排,考虑论文的总体布局,主要着眼于论文的内容,那么,写论文初稿时,便主要是考虑如何用适当的语言形式把论文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要求讲究辞章,讲究一点用词、造句的功夫,努力使好的内容和好的形式统一起来。但是这并不是说写论文时只是注重于文字的加工,还有论点上的进一步推敲和材料上的进一步组织,内容决定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后者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写论文初稿阶段,作者应当进行更加细密的思考,这实际上是研究过程的继续。
如果论文的篇幅不长,内容也比较单一,最好是根据写作提纲,顺着已经考虑成熟的思路一直写下去。对于文字则不必过分修饰,对于不碍大局的例证也不必要求每个都十分准确,以免停下来打断思路,影响全文的写作速度。这些小的问题都可以留待修改初稿时再加以解决。
如果论文的篇幅较长,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便应根据写作提纲,把全文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集中论述一个问题,这样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写下去。但是,这里必须注意把握每个部分在全文所处的地位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全文连成一气,首尾贯通。写初稿时首先要注意抓住主题。也就是说要时时把握住论文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紧扣不放,一贯到底;切不可离开主题,节外生枝,以致模糊了论文的中心论点。当然,每提出一个论点,都需要从不同的侧面加以阐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证,但也不要为了追求文章的篇幅而东拉西扯、画蛇添足,这是最不好的文风。
其次,还要注意论文内容的连续性。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要按照问题的内在逻辑,一层一层地展开;这一前一后之间要前呼应后,避免前后互不街接甚至前后相 互矛盾。每提出一个问题,就要进行充分的论证,直到把道理讲透,把问题交代清楚,再接着写下去;切不可一个问题还没有交代清楚,就转到另一个问题,这样,虽然看来文章的层次似乎还算清楚,但是道理没有讲透,因而还是达不到目的。
此外,还要注意文字的表述,尽可能做到准确,也就是要讲究科学性。概念要用得准确,推理要合乎逻辑,用词也要恰到好处;否则,即使有好的论点,也不能正确地表达出来,甚至会使人产生误解。然后,就要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写得生动一些,通俗一些。学术论文主要讲究逻辑思维,但也不是一定要写得抽象、很枯燥,而应当尽可能写得活泼一些,有时还要用一些生动的比喻,穿插一些具体的事例。把理论概括同形象描述有机地揉合在一起,以便把抽象的理论问题通俗地表达出来,使人看了感到亲切、容易接受。
写初稿时,最好是顺着想好的思路一直写下去,一气呵成。但是,实际上往往难以做到,23 有时,虽然提纲已经写得十分详细,而临到写作时,仍然感到无从落笔。这主要是由于对某些论点理解不够深入,或只是笼统地提出了问题而缺乏适当的例证,或只是掌握了一些材料而没有加以消化。总之,是对某些问题研究得还不透彻,因而思路还不够清楚。这时,就不要硬写,而要重新作一番研究。如果是现实经济问题,有时还需要到企业或其他有关经济单位作一些补充调查,向有关专家和基层的同志请教,待到一切已考虑成熟,再动笔继续写下去。
写初稿之前,虽说已有详细的写作提纲,但提纲不可能对一切细节都作出详尽的安排;而且,随着写作过程中的进一步研究,肯定还会发现论文提纲中的某些错误和遗漏。为了避免修改时变动过大,写初稿时就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笔,尽可能使这些错误和遗漏都一一得到补救。
这里,首先是要对已经形成的论点和论据反复揣摩,如果发现某些论点不妥,必须作进一步的思考,及时加以修正;如果发现了论据不足或不准,也要抓紧进行调查、核对,选出更准确有力的材料给以补充或更换。其次是发现了新的问题,并经过认真的探讨,形成了新的看法,也要随时增补进去。此外,遇有疑点,不论大小都必须随时记下来,并且要追根究底,务必找出正确答案,切不可遇到问题绕着走,采取回避、敷衍的态度。如果这些新问题、新的看法或重大的疑点足以影响论文的全局,甚至会动摇论文中心论点的基础,就必须停下写作,重新进行研究;然后,或对论文提纲作重大修改,或重新写提纲,再按新的论文提纲写下去。
(三)精心修改定稿
初稿写成以后,还需要反复修改,方能定稿。因为尽管写作前作了各个方面的准备,写出的初稿仍难免会有疏漏之处,需要仔细检查;而且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就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总要有个逐步加深和完善的过程。对于在写初稿过程中作者已察觉到的那些薄弱环节,如某个问题理解不深、某个问题材料不充分等,不应回避、敷衍,而要严肃认真,尽力修改,使之得到完善。至于文字的润饰,材料的核查,更是定稿前必须进行的。
一般来说,初稿写成之后,作者先要作一番检查和修改,再交指导教师审阅。同时,要把自己写作过程中发现的难题一一提出来,向教师求教。当然,也可以就有关问题和同学们讨论。如果是研究实践性比较强的课题,最好还要请企业或有关管理部门富有实践经验的同志审看,听取他们的意见。听取了上述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指导教师的意见之后,不要急于修改,而要仔细地分析、认真地思考,从中得到启发,使自己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待真正有了新的见解后,再作出最后的修改。
修改定稿是毕业论文的完成阶段。毕业论文完稿之后,就要交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审阅并准备论文答辩,或投寄出去发表。论文答辩能否通过,会得到何种评价,以及能否发表,取决于自己在有关课题上取得成果的水平和在独立进行科学研究上具有的能力。因此,对毕业论文的修改定稿要采取十分认真的态度,切不可草率从事。
修改论文初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调整结构。结构是论文的布局,这在草拟论文写作提纲时就已作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所以,一般是不会轻易作较大更动的。但是,小的局部的调整则是常有的。修改论文初稿时,首先要通观全篇,从整体上看布局是否有不妥之处,是否还有漏洞。例如,全文的结构是否严谨,问题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层次的展开是否清楚,段落的划分是否合理,等等。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调整。
第二,推敲论点。修改论文关键是论点的推敲。首先是看论点能否成立,是否正确,这就要从事实上和逻辑上反复推敲。与此相联系,还要检查论据是否充分,是否恰当,牵强附会和模棱两可的材料都不要用。其次,要推敲论点的表达是否准确,论点有无说服力,是否已把自己的见解清楚有力地表达出来了。此外,如果是现实性较强的论文,还要从现行的方 24 针、政策上看有无不够恰当的地方。
第三,润饰语言。修改定稿中,语言的润饰也不可忽视。语言的表达要简练,废话、可说可不说的话都要删掉,不要把那些与主题关系不大或众所周知的话写上凑篇幅。但是,这也不是说文章越短越好,而要根据内容表达上的要求,宜长则长,宜短则短。要讲究修辞。文字的修改不要怕费工夫,要反复斟酌,精雕细刻,甚至到咬文嚼字的程度,看用词是否恰当、是否有分寸、是否已把意思精确地表达出来了,有无生硬的、晦涩难懂的、含糊不清的句子。还要注意前后意思的连贯性,看看前言和后语能否连成一气,读起来是否感到逻辑清楚、思路通畅。最后,还要检查概念、术语是否有误用之处,如把“产品”写成“商品”,把“指标”写成“目标”,把“价值”写成“价格”,等等。
第四,复核论文援引的材料。定稿前,对论文援引的材料必须全部复核,无论是数字材料,还是文字材料,都要找到出处进行核对,发现疑点或前后相互矛盾的问题一定不要放过。这些疑点和矛盾经过分析研究,认定是错误的或一时难以弄清的都要删掉,决不吝惜;有些虽有怀疑但尚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材料,则应加以注明。引用译文,如有条件,最好是能核对原文,这对弄清原意、保证论文的科学性,是大有好处的。论文修改完毕,还有一道工序,就是誉清,誉清一定要十分认真、仔细,字要写得工整、合乎规范,标点和行款格式都要符合要求。誉清之后还要从头至尾检查一遍。
五、毕业论文的逻辑
一篇毕业论文,如同其他文章一样,应当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是指主题和材料,形式是指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论文的内容固然起决定作用,但论文的表现形式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事实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写毕业论文时,不仅要做到主题正确、材料充实,而且还要做到逻辑严谨、语言通顺。这里谈谈毕业论文的逻辑问题。
(一)认清逻辑含义
每个大学生都知道,写文章要讲逻辑性,写毕业论文更应如此。我们认为,大学生的毕业论文,乃至其他学术论文,大体上包括三类逻辑问题:一类是论文内容符合客观实际,能够令人信服;另一类是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连贯;还有一类是论文的内容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全篇论文形成统一的整体。在这里,着重谈谈第三类逻辑问题,即论文内容之间要有紧密联系,全篇论文形成统一的整体。
在毕业论文的逻辑中,论文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增强论文的逻辑效果和说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论文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是论文作者思维逻辑的具体表现,而作者思维的逻辑联系又是作者所论述的客观事物逻辑联系的具体表现。斯大林曾经这样描写过列宁演说的逻辑力量:“当时使我佩服的是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这种逻辑力量虽然有些枯燥,但是紧紧地抓住听众,一步一步地感动听众,然后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我记得当时有很多代表说:‘列宁演说中的逻辑好象万能的触角,用钳子从各方面把你钳住,使你无法脱身,你不投降,就是完全失败。’”斯大林的这段描写,虽然讲的是演说的逻辑,但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关于论文逻辑的刻画。列宁的演说之所以能收到“一步一步地感动听众”、“用钳子从各方面把你钳住”的逻辑效果,就是因为列宁的逻辑思维清楚,思想连贯通达,归根结底,是因为列宁深刻地掌握了所阐述的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性。
毕业论文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紧紧围绕主题或基本论点安排全篇论文,使主题思想得到突出的表现;第二,用论据证实论点,用材料说明观点,做到论点和论据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第三,做到条理分明,层次得当,使论文内容清楚而正确地表达出来;第四,注意前后连贯,首尾呼应,以求全篇论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二)增强逻辑力量
上面谈了毕业论文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的四个具体表现。如果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25 毕业论文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可以概括为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是纵向逻辑联系,另一方面是横向逻辑联系。所谓纵向逻辑联系,是指总论点、分论点和小论点之间的逻辑顺序,以及分论点之间、小论点之间的逻辑顺序。所谓横向逻辑联系,是指论点和论据、观点和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如果再把纵向逻辑 联系和横向逻辑联系统一起来,就成为总的逻辑联系。一篇毕业论文总的逻辑联系,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毛泽东同志说过:“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这样,就不是形式主义的方法所能济事„„。使大家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所办的事才能办好,我们的革命事业才能取得胜利。”
先谈毕业论文内容的纵向逻辑联系。论文内容的纵向逻辑联系具体表现为论文的结构。只有恰当地处理论文内容的纵向逻辑联系,才能使论文有严谨的结构。毛泽东同志指出:“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讲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在一篇毕业论文中,必有一个基本论点或总论点。为了阐述总论点要列出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拓展为一个部分。各个分论点之间、各部分之间应有内在的联系,每个分论点之间又分为几个小论点,每个小论点又拓展为一段。各个小论点之间、各个段之间也应有内在的联系。这样,全篇论文的纵向逻辑联系便体现出来了,并且相应地形成了论文的完整体系和严谨结构。请看下面的具体例子:
总论点:建立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 第一分论点:原有经济体制形成的历史原因及主要弊端 第一个小论点:我国建国初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当时,这种经济体制从总体上看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个小论点: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原有经济体制统得过多过死的弊端便逐渐显露出来。
第三个小论点: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过程中,原有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弊端进一步暴露出来,使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第二分论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既区别于过去的僵化模式,又与资本主义根本不同。
第一个小论点:在所有制结构上,在坚持全民所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它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结构根本不同。
第二个小论点:在经济决策结构上,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决策权掌握在资本家手中。
第三个小论点:在经济利益和动力结构上,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鼓励少数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资本主义国家则是利润第一、金钱万能。
第四个小论点:在经济管理方法结构上,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建立专业公司、联合公司等经济组织,用经济杠杆和经济法规管理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活动主要是由资本家管理企业实现的。
第三分论点:围绕增强企业活力这个中心环节,积极搞好其他体制的配套改革。第一个小论点: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因为企业生产和经营是否有强大的活力,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起关键性的作用,原有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集中表现为企业缺乏活力。
第二个小论点:为了增强企业活力,除了解决两个“大锅饭”问题以外,还要相应地进行计划体制、价格体制、劳动工资制度和政府机构管理经济制度方面的改革。
经济类各专业的大学生,凭借自己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可以认识到:在上列这篇论文中,总论点和分论点之间、各个分论点之间乃至每个分论点下面的小论点之间,都有着 26 紧密的联系,从而表现出很强的逻辑力量。
再谈毕业论文内容的横向逻辑联系。论文内容的横向逻辑联系,具体表现为论点和论据的统一关系,即通常所说的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关系。当然,在一篇论文中,只有总论点才单纯地作为论点或观点存在,而分论点和小论点却有双重“身份”,或者作为论点或观点存在,或者作为论据或材料存在,至于用来说明小论点的材料,则只能有材料或论据一重“身份”了。毛泽东同志指出:“开会的方法应当是材料和观点的统一。把材料和观点割断,讲材料的时候没有观点,讲观点的时候没有材料,材料和观点互不联系,这是很坏的方法。„„要学会用材料说明自己的观点,必须要有材料,但是一定要有明确的观点去统率这些材料。”这些话虽然是就开会讲话的方法说的,但对写论文也显然是完全适用的。
一篇毕业论文,要做到富有逻辑力量,有很强的说服力,最重要的是:观点鲜明突出,材料充实可靠,把观点和材料恰当地统一起来。换句话说,就是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揭示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必然联系。首先,要处理好总论点和材料的关系。总论点是论文的灵魂,材料是论文的血肉。堆砌无关的材料,罗列现象固然要不得;缺乏充实可靠的材料,总论点也是站不住脚的。只有把总论点和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论文才有生命力,才能收到很好的逻辑效果。其次,还要处理好分论点和材料的关系乃至小论点和材料的关系,这不仅能直接证明分论点或小论点,而且能间接地为突出总论点服务。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写毕业论文时,要着重处理好论文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即纵向逻辑联系和横向逻辑联系。处理好纵向逻辑联系,以求层次清楚、结构严谨;处理好横向逻辑联系,以求论证细密、说服力强。这是增强论文逻辑的重要方法。
(三)运用逻辑方法
要正确处理毕业论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增强论文的逻辑力量,必须学会运用逻辑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是一个整体,它是由一系列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方法所组成的,其中主要包括: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
这里首先应当说明的是,上述这几种逻辑思维方法,不仅是论文写作中内容安排和逻辑论证的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只有正确运用这些逻辑思维方法,才能做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论点论据,以致大体上形成论文的体系。甚至说,在论文内容的表述过程中,运用这些逻辑思维方法,实际上也仍然是继续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这几种逻辑思维方法,以使大学生在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中逐步学会运用这些方法。
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由若干个别事物例推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或用若干个别性的判断作论据来证明一个论点或论题。比如,在占有许多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和研究,形成论点和论据,就是用的这种方法;在一篇论文中运用几个分论点证明一个总论点,运用几个小论点证明一个分论点,也是用的这种方法。演绎与归纳相反,它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即用已知的一般道理作为论据来证明一个个别的论点。比如,用理论指导调查研究,用经典作家的一句话来论证一个观点,用的都是这种方法。
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和方面,对它们分别研究和表述的思维方法。综合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属性、部分和方面再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和表述的思维方法。在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无论研究和表述总论点,还是研究和表述分论点,都时常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如我们前面提到的 一个论题,即平均主义思想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严重障碍。在这个论题的研究和表述过程中,先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平均主义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然后综合起来得出必须清除平均主义思想的结论。这里就运用了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是从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表 27 象出发,经过分析和研究,形成抽象的概念和范畴的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按照从抽象范畴到具体范畴的顺序,把社会经济关系的总体从理论上具体再现出来的思维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写作中,创造并运用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凭借思维的抽象力,透过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复杂的经济现象,找出和规定了商品、货币、资本等一系列经济范畴;然后又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按照商品、货币、资本、个别资本、社会资本、各种职能资本和生息资本的逻辑顺序,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从理论上再现出来,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从总体上说,即先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找出论点论据,在头脑中大体形成了论文的体系;然后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把论文写出来。当然,有的论文也不一定完全采用这种表述方法。
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逻辑的方法。所谓历史的方法,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表述的方法。逻辑的发展过程是历史的发展过程在理论上的再现。比如,前面提到的我国原有经济体制形成的历史原因及主要弊端那个分论点,就是运用逻辑和历史统一方法进行论述的。不过,一篇论文从总体上运用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是不多见的,而在经济学的著作和教科书中则往往在总体上运用这种方法。至于人们时常把从理论和历史两方面来论述一个问题也称之为运用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那是在另一种意义上来讲的。
应当指出,上述各种逻辑方法都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在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地加以运用。只要我们努力学习这些逻辑方法,并且自觉地运用它们进行科学研究、表述科学研究成果,就一定能够提高毕业论文的科学性,使毕业论文具有较强的逻辑力量。
六、毕业论文的语言
毕业论文的语言,虽然不必像文学作品那样富有浪漫、抒情的色彩,但是,一篇毕业论文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同其语言的运用紧密相关的。因此,过好语言关也是写好毕业论文的重要一环。
那么,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怎样才能很好地运用语言这一表达工具,将文章写得清楚、通顺、可读性强呢?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是十分关键的。
(一)语言要准确
准确,是指论文中用词和造句都必须恰如其分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并能如实、贴切地表达作者的思想。
在这里,首先应该是用词的准确无误。因为,词是语言的最基本的建筑材料,用词稍有偏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就会走样。
要做到用词准确无误,在写作过程中必须认真推敲每一个词,并在反复精选的基础上使用最恰当的词语。比如,汉语中的近义词很多,有些近义词粗看起来意思区别不大,但若精心仔细地分析,就会发现含义完全不同。以“消灭”和“消亡”这一对近义词为例,两者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使用起来却绝不能混淆。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有如下一段话:“„„恩格斯在这里所讲的是以无产阶级革命来‘消灭’资产阶级的国家,而他讲的消亡是指社会主义革命以后的无产阶级国家制度的残余。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国家是不会‘自行消亡’的,而要由无产阶级在革命中‘消灭’它。”从列宁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消灭”与“消亡”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消灭”必须借助外力,“消亡”则表示自行消失。如果说资产阶级国家必然“消亡”这实际上就等于否认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而强调资产阶级国家必须被“消灭”,也就是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因为,“消灭”没有外力不行。这个外力是什么呢?当然是无产阶级革命。由此可见,混淆了“消灭”和“消亡”这两个近义词的区分,无产阶级革命就会被“和平过渡”所取代。只有真正理解和正确运用了这两个近义词,马克思 28 主义关于国家学说的基本原理才最终得到了正确的阐述。
当然,汉语词汇极其丰富,要想从浩瀚的词汇海洋中选取唯一的、完善的词语来准确地叙事、状物、表情、达意,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劳动。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这部光辉著作时,对于语言的表达十分考究,常常花费许多时间去寻找需要的字句。列宁也非常重视文字上的修饰,因此,他的文章生动、有力,几乎“每一句话都是颗子弹”。我们在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也必须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学习,在没有搞清词义之前,绝不能轻易落笔,力求做到对每一个词都来一番推敲,以保证贴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准确地再现事物的原貌。
语言的准确,不仅需要在用词上准确无误,同时还必须注意造句要合乎语法规则,因为句子是文章的骨干。如果一篇文章的句子很不通顺,语法不合规则,那么,文章的内容再好,也只能成为一堆杂乱无章、不可理解的东西,无法为人们所接受。
怎样才能使造句合乎语法规则,达到毕业论文在语言方面的起码要求呢?我们在这里指出如下几个应注意的地方:
第一,句子成分要完整。构成一个句子的最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和宾语,在比较复杂的句子里,还有定语、状语、补语等附加成分。在一般情况下,句子的成分,特别是最基本的成分,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少了这些成分,句子就残缺不全,难以把意思表达清楚,甚至不可理解。如:“岗位责任制落实以后,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因此,生产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这句话就把主语丢掉了,使人不清楚是什么积极性,谁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应该说“企业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句子才算完整。所以,造句时一定不要丢掉某一个成分,特别是主语、谓语、宾语等主要成分。
第二,相关词语要搭配。在句子中,词与词的相互搭配以及词序的安排都是有条件的,句子的各种成分如果搭配不好,也会出现语法错误。例如:“在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生活状况和失业率都迅速恶化。”在这里,用“迅速恶化”来修饰工人的生活状况是比较合适的,但“失业率”却不能用“恶化”来修饰,而应该改为:“在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生活状况迅速恶化,失业率迅速上升。”
第三,事实合乎逻辑。有些句子,从语法形式上看,成分不缺,搭配也合理,但仍然不准确,原因就是句子所反映的事实顾此失彼,不合逻辑。例如:“第二次大战结束初期,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处于崩溃的边缘,而美国却由于发了战争的横财,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句话显然是不合事理的,既然“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处于崩溃的边缘”,为什么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国,经济却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呢?写作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第四,关联词语要扣紧。毕业论文属于议论文,关联词很多,如:因为„„所以;如果„„那么;不仅„„反而;不但„„而且,等等。这些词用得好,可以使文章严密紧凑,准确有力,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如果用得不好,就会破坏句子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给人以话没说透、没说完的感觉。
(二)语言要简练
简练,就是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尽量多的内容,言简意赅,而不拖泥带水。
世界上任何事物,不论多么庞大、多么复杂,都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我们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运用文字也要处处从简,只要意思表达清楚了,就不必再加重复,力求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
首先,按照简练的原则,我们在写毕业论文时,必须开门见山,在文章的开头就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不必拐弯抹角,先讲一大堆废话,让人读了半天,还不知你要说些什么。文章的结尾也应适可而止、果断利落,不要把前面已经说过的话再拿来重申、肯定,给人一种罗嗦的感觉。
其次,从简练的要求出发,我们在写作毕业论文时,还必须注意提炼和应用最精粹的词 29 语。比如,我们说“资本主义国家商品的价格上涨得十分迅速”,就可以用“物价飞涨”来加以概括。再如,“工人违反厂规,未经请假,就离开了工作岗位”,就可以用“擅离职守”来表述。这样,同样的内容,用很少的文字就可以表达出来,不仅节约用字,使语言更加简练,而且还会使文章避免平铺直叙,富有某种艺术魅力。
再次,为了使语言表达更为简练,我们在写毕业论文时,还要把那些与主题无关的多余部分统统删去,特别是那些不必要的重复和解释。比如:“工人们正在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操纵着机器。”这句话的“聚精会神”和“全神贯注”是同义词语,可以删去一个,以避免重复。又如:“社会主义国家要保持物价稳定,不能随意提高物价,也不能乱涨价。”这句话里的“随意提高物价”和“乱涨价”也是一 个意思,结果把同一个意思前后重复地说了两遍。类似的问题,在论文写作中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当毕业论文写完之后,要认真检查,一旦发现有语言重复,就要把它删掉,绝不能不忍割爱、执意保留。
另外,论文要达到语言简练,就不必在那些已被人们所熟知的事实或事件上过分展开。如我们在分析资本主义国家七十年代后经济发展缓慢的表现和原因时,往往要提到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曾经有过迅速的发展。但是,由于论文的中心是讨论前者而不是后者,而且那些从事经济研究工作的人对后者的情况已经相当熟悉,因此,我们在写这方面论文时,对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就不必过多介绍,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对七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的表现和原因的分析上。只有这样,论文才能做到观点鲜明、分析深刻、紧扣主题,避免枉费笔墨。
当然,我们在这里强调文章的语言要简练,并不是说文章的篇幅长了,就是语言罗嗦;也不是说只要文章写得短小,就是语言运用得好。其实,语言的简练,并不是为简练而简练,同文章的长短一样,要以能否清楚地表达思想为准,该长就长,该短就短。文章不该长而写得很长,是毛病;文章该长而写得很短,以至于意思表达得不清楚,也是毛病。因此,我们不应当为单纯追求语言的简练而一味地简字压行,应从实际出发,在准确、全面、深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基础上,力争做到语言简练。
(三)语言要生动
生动,是指语言的一种形式美。毕业论文在观点正确、鲜明的前提下,还要力求做到语言生动,让人读起来不觉得枯燥乏味。
有些毕业论文,可能是篇幅较长、例证较多,一旦在文字表达、语言运用上缺乏文采,死板、老套,就会降低文章的水平;有时,即使作者提出了新的见解、新的观点,恐怕也会被淹没在干涩的语言之中,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如果能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文章的内容,就那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而且还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引导读者去深刻领会文章的内容。
例如,有一篇文章在描写我党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这一伟大战略转折的时候,这样写道:“在人类文明的漫漫长河中,三十五年只是短短的一个片断,但它却是新中国迄今为止的全部历程。三十五年对人民共和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绚丽丰富的内容本身,在这一时间跨度的两端,历史正以其特有的螺旋型轨迹,标出了形式不同而性质相似的转折点,这就是党的战略方针的两次大转折:前一次,在工作重点转移的根本方针指引下,中国进入了全新的革命和建设时代;这一次,在全面改革的根本方针指引下,中国国民经济正经历着迅猛而深刻的变化。”这段话写得生动、深刻,有节奏,有立体感。它既总结了历史,又激励人们投身于改革,而不像一般性总结那样,只是讲我国建国三十五年以来已经经历了两次战略方针的大转折,使人觉得司空见惯,老一套又来了。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够使毕业论文的语言更生动些呢?
要重修辞。修辞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比如,在句子的组织搭配方面,整齐句(排比、对偶等)与散句、长句与短句互相交错,句与句之间考虑平仄的配 30 合,可以形成语言的节奏感;而如能适当地运用对比的手法,或引用一些成语、典故,或插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则可以增加色彩,使人感到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读起来亲切有味。
要用词新。新鲜的词新颖、有生气,能给人以新鲜感,是很生动的。例如,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在每个民族的文化思想史上,哲学和文学的关系历来是至为亲密的。在开拓民族新精神的战场上,它们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在提高民族精神境界的事业中,它们是前呼后应的二重唱。”在这里,哲学和文学被比作战友的二重唱,既使人感到十分新鲜,又使人感到非常贴切、生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在用词时,应当刻意求新,努力使语言新鲜、生动些。如果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总是在老套子里打转,语言就不会生动起来。
要形象化。学术论文的特点之一是语言的抽象性,但是任何抽象的概念都来自具体的事实。如果我们在写作时,能把理论的概括同形象的描述恰当地结合起来,就会有助于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并使理论易于为人们理解和接受。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毛泽东同志就常常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理论,他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的关系时,这样写道:“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相互联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简单的四个字,就把他所要表达的意思生动而通俗地阐述清楚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更是充满了这种形象的语言。例如,他用一个乐队需要指挥去说明管理对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性;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比作人体的细胞,用来说明其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萌芽;用铸币会在流通中磨损和剑藏在鞘中不使用也会生锈,来形象地比喻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如此等等。这些比喻都十分巧妙、十分贴切,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我们在写毕业论文时,也应当学习经典作家们的这种语言风格,努力把文章写得更生动、更活泼。
要多样化。毕业论文的选词和造句,都要有适当的变化,切忌反复使用。例如,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显而易见等等这样的话,就应该使用得当,如果用起来没完没了,文章的语言格式必然显得呆板、俗套,非让人厌倦、倒胃不可。
以上我们谈了毕业论文写作中有关语言运用的几个问题,事实上,要想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把好语言关,真正做到得心应手地运用语言,仅凭以上几点是远远不够的。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因此,我们要在平时培养一种学习语言的强烈兴趣,注意随时随地学习语言;锻炼对于语言的敏锐感觉,努力体会语言的微妙,创造出精彩的文字;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广泛收集和掌握大量的词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中,不断提高语言的应用水平,写出立意深刻、文字精彩、别具风格的文章来。
七、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材料运用 材料是毕业论文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完成搜集材料的工作之后,还必须认真地分析材料,恰当地运用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论文做到有血有肉,有理有据,真正令人信服。
(一)材料的分析
对已经占有的大量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深刻理解,是恰当使用材料和写好毕业论文的基础。如果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未经对材料的仔细分析和深入研究,就匆忙落笔,信手拈来,不仅可能使材料本身失去可靠性,而且还会影响材料的合理使用。
对材料的分析,就是要认清材料的性质,判断材料的真伪,估价材料的意义,掂量材料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对手中的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深刻理解呢?
一要仔细阅读。要分析材料,第一步就是阅读材料。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决不能像看小说那样一目十行,只看个情节大意,而必须仔细阅读,认真思索,从而对材料有一个比较深入和客观的认识,把握材料的精神实质和特点,以便合理利用这些材料。过去,有的大学生在写毕业论文时,由于没有仔细阅读和领会手中占有的材料,结果出现了论点和材料不一致,甚至发生矛盾的现象;还有的大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不加思索地利用别人整理和使 31 用的材料,别人整理和使用的材料是错的,他也跟着错了,结果直接影响了论文作者思维逻辑的具体表现。这些都是应该尽量避免的问题。当然,强调对手中占有的材料进行仔细阅读、认真思考,也并不是说阅读材料时不分主次,不分轻重点,以致不必要地占用更多的时间。阅读材料应做到有所分类和选择,一般说来,把材料分成几类:粗读的、粗读的和泛读的。对需要精读的材料,一定要舍得花费时间,反复阅读,细心分析,以求掌握材料的精神实质和论证作用;对粗读和泛读的材料,则要根据时间的多少,作出适当的安排,只求从中得到有一定用处的部分。
二要进行比较。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大学生毕业论文所涉及的课题,无论是基本理论方面还是经济实践方面的,大多数都是国内(以至国外)已经讨论或正在进行讨论的问题。因此,围绕这些问题,必然会有一些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论述的文章和专著。这样,在参考和利用这些现有资料进行论文写作时,就必须认真地对它们进行比较,把讨论同一个问题的各种观点和看法放在一起,看哪种观点和看法是对的、对在什么地方,哪种观点和看法是不全面的、其缺陷是什么。即使是自己实地调查来的第一手材料,也同样需要认真地分析和比较,看看其中哪部分是充实的、有说服力的;哪部分还显得不够充实、又缺乏说服力。这样,在比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对材料的理解,而且可以从中初步形成自己的看法,使论文有一得之见。不然的话,看到一份有关或有用的材料,拿过来就用,而过些时候又觉得另外一份材料更为合适,换来换去,势必影响论文的写作进程,甚至可能会影响论文的质量。
三要善于发现问题。在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过程中,要积极开动脑筋,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以致形成毕业论文的新意。事实上,毕业论文的主题,也正是在分析和研究材料的过程中,发现疑点、找出问题的基础上来确定的。如果阅读了大量的材料,既没有发现问题,又没有自己的见解,只是把别人的观点综合起来,改头换面,塞到自己的论文里,应该说,这样的论文是毫无学术价值的,甚至不能算作一篇真正的论文。每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和知识积累,又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应该相信自己具有发现新问题和研究新问题的实力,而决不要妄自菲薄,畏惧和回避问题。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勇于发现那些人们没有提出的问题,开辟科学研究的荒区,作出富有卓见的建树;其次要努力发现那些人们已经提出但又尚未解释清楚的问题,经过认真研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另外,还可以对既有理论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和阐释,使之趋于合理和完善。一篇毕业论文,只要做到上述三个方面之中的一个方面,就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要不抱成见。在分析材料时,切不要先有一种成见,看到别人的说法与自己的想法不同,就一概否定,不予理睬;看到符合自己想法的说法,便一概肯定,欣然接受,这样会使自己的观点得不到锤炼,道理讲得不深刻,使论文流于一般化。因此,在分析材料时,必须有一个虚心的态度,发现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看法不同时,检查一下自己的看法对不对,追问一下别人为什么持这种观点。如果是自己的看法不全面或不科学,就不要固执己见,而应该根据新的材料,认真修改或重新形成正确的看法。对别人颇有见地、认识深刻的观点,应予以吸收和发扬。当然,不能照抄照搬,应该吸取别人的观点,以深化自己的见解,并通过自己的思路和语言表达出来。
(二)材料的运用
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分析材料固然重要,但分析材料的目的在于运用材料。至于如何运用材料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一般应注意如下几个原则或方法:
要注意集中性。所谓注意集中性,就是指运用材料注意紧扣主题,一切材料都要围绕论文的主题和论点加以应用。对那些能够说明和突出主题的材料,应使其在论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那些与论文主题关系不大、无关紧要的材料,应毫不吝惜地抛开。论文写作,切忌单 32 纯为了增加字数、扩大篇幅,不加选择地堆积材料。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喧宾夺主,冲淡论文的主题,使人读起来感到乏味。初学论文写作的人,常常会犯材料芜杂、不忍割爱的毛病,不是根据主题的需要去选择材料,而是以所谓材料自身的“好坏”或个人的“偏好”作为选择材料的根据,这是极不可取的。因为在已占有的大量材料面前,有取就有舍,有选材就有剪材,不舍得割爱,不愿意剪材,其结果必然是浮材杂集,枝蔓丛生,主题不能突出,观点也被掩盖。可见,在论文写作中,围绕主题选择和安排材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俄国作家富诺曼夫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在读许许多多关于夏伯阳的材料时,真可以说材料如山。我必须和材料作斗争,再选择用什么,不用什么。”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选择材料的重要性。在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也要以“和材料作斗争”的精神,处处从主题的需要出发,选择和安排那些必要的材料,而把那些多余的材料大刀阔斧地削掉,以增强论文的说服力。
要注意典型性。所谓典型材料,就是指那些既能揭示事物本质又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只有真正抓住和运用典型材料,才能使论文具有较强的论证性和可靠性。如果不注意选用典型材料,只是用一般材料以至相关的材料,尽管也费了很多的气力,占用了很大的篇幅,到头来还是削弱了文章的论证力量。比如,我们要论证某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就必须选用该国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就业人数、物价水平等几项指标变动的材料。如果不是选用这些重要的材料,而是在理论上说来说去,或是列出几个无关重要的指标,论文是不会有说服力的。又如,我们论述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状况,就应该选用美国、日本、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材料,这是因为,这些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和流通总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它们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状况。
要注意准确性。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项严肃的科学研究活动,来不得半点含糊和虚假,这就要求论文中所运用的材料必须可靠无误。首先,为了使材料具有准确性,必须对第一手材料进行反复核实,既不能偏听偏信,也不能随意补充和扩大。比如写企业管理方面的论文,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就要到工厂、商店去调查,但是,在调查过程中,必须如实地了解情况,并要对所了解的情况进行核实,不能人云亦云、草率从事。如果在论文中使用了虚假材料,必然会导致错误的观点和结论。即使在材料的细节上有出入,与事实不符,也会引起人们对论文其他材料的怀疑,甚至会对论文的观点和主题产生怀疑,从而动摇了论文的科学性。其次,为了使材料具有准确性,还必须对第二手材料进行多方考证,保证材料及其来源的可靠性。在大学生的毕业论文中,较多地使用第二手材料,即数字、指标、例证等大都是转引的,在这种情况下,应尽可能找到转引材料的原来出处,或用其他材料来考察参证,以使所引材料确凿可靠。同时,为了保证材料的准确性,还要对反映同一个问题的几种不同数字材料进行比较核实,力求选用符合客观实际的数字材料。例如,美国的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等许多指标,各家机构统计的数字往往是不一样的。在利用这些数字材料时,就必须加以比较和核实,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使所用的材料更加符合现实。为此,还应特别注意选用权威机构或国家公布的数字材料。
要注意时间性。一般说来,在经济论文写作中,对所用材料在时间上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这种要求首先表现在“新”字上。例如,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状况,就不能总是使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而要选用一些比较新的、能够反映经济危机新特点的材料;否则,人们自然会感到论文的材料陈旧,既缺乏说服力,又没有现实意义。另外,对材料的时间性要求还表现在“全”字上。例如,要论述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就不能仅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材料,而必须用战后初期到现在的全部有代表性的材料;否则,就是以片概全,缺乏应有的论证力量。再如,要反映某几个月的材料,应当用该年1-12月的全部材料,或至少用该年四个季度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使论点无懈可击,站得住脚。
要注意整体性。所谓注意材料运用的整体性,就是在运用材料的过程中,通观材料的全 33 局,处理好材料的上下关系和前后联系。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要求:首先,在运用材料时,应根据论点需要进行合理搭配。一般来说,不能某一个论点引用大量材料,另一个论点又没有引用应有的材料,这样既造成材料比例失调,又影响论点的正确性。其次,在引用材料时,还必须考虑材料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如比较两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所用的指标数字的可比性。另外,在运用材料时,还要避免重复,不能一个材料前后两处使用。 总之,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恰当地使用材料是一项极其细致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据主题和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分配和使用材料,是继续进行科学研究的表现。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重要环节,不能有丝毫的粗心大意,以便真正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提高论文的说服力。
八、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数量运用 在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经济类各专业大学生不仅要重视研究课题的定性分析,而且还要对研究课题进行必要的定量分析。从研究课题的实际需要出发,运用必要的定量分析,可以增强论文的科学性和应用性。因此,如何恰当地选择各种经济数量,准确地把握各种经济数量关系,以便有效地运用经济数学模型,是毕业论文写作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经济数量的作用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质是量的基础,量是质的表现。任何一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既有质上的特定内容,又有量上的具体表现。各种经济数量之间形成一定的内部联系,或静态联系,或动态联系,由此反映经济关系或经济活动内部的必然联系。一个工业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可以从产量、产值、利润等生产成果指标以及这种指标与成本消耗、资金占用等生产要素投入指标的关系上具体地表现出来;一个商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可以从商品流转总额、商业企业利润、商业流通费用、商业资金周转速度等指标上具体地表现出来;每个企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可以从各种指标的动态序列上具体地表现出来。可见,各种经济数量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反映它们的各种指标和指标体系,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形式,是评价和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依据。研究宏观经济问题,也离不开经济数量关系。要论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应指出前者在后者中所占的比重;要论述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则应指出我国城市企业的数量、职工的多少以及这些企业的税收和利润在全国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所以,研究和阐述任何问题,都要注意从量的方面进行必要的考察,以便从质和量的统一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指导工作和科学研究中,都十分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运用。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他在《资本论》中运用了大量的经济数字和数量关系式,指出经济关系和经济过程的数量界限,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列宁指出,社会经济统计是认识社会最有力的武器之一,他要求经济学家要细心研究事实材料和统计数字。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著作中,都充分地运用了统计数字和统计分析方法。毛泽东同志说过:“胸中有‘数’,就是说,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有基本的数量分析。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我们有许多同志至今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 得注意决定事物质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这段话科学地阐述了质量和数量的辩证关系,明确地提出了要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要学会运用基本的统计和主要的百分比。这对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注意分析和运用数量关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经济类各专业的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且还学习了统计学、高等数学、投入产出分析、线性规划等等,这就为在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中运用经济数学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只要我们从研究课题的需要出发,注意选择和运用所学过的经济数学方法,弄清 34 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就能够使毕业论文有充分可靠的材料和数据,从而使论文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二)经济数量的选择
为了在毕业论文写作中运用经济数量,必须正确地选择经济数量,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明确经济数量的类型和含义。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与和观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的复杂程度相适应,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经济数量。这些经济数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为具体的量和抽象的量、理论的量和统计的量、同质的量和异质的量。
具体的量和抽象的量。具体的经济数量,是指反映经济活动水平、规模和发展速度的具体数值。如某种汽车的年产量为6万辆,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为25元,某工厂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07元,某生产部门的总产值比上年增长8%,等等。抽象的经济数量,包括反映相关经济现象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比例量,反映经济现象内部结构关系的结构量,反映经济过程内部几种因素之间制约关系的经济函数,以及反映经济活动内部多种因素之间综合关系的经济数学模型。如工业和农业的比例、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是属于比例量;国民经济结构量;产量(X)、生产资料(m)和劳动力(L)之间的制约关系,即X=f(m,L),是属于经济函数。至于经济数学模型,有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线性规划模型、财务预算管理模型,等等。
理论的量和统计的量。理论的经济数量,是根据经济概念的内涵所计算的经济数量。统计的经济数量,是根据经济现象的实际情况所计算的经济数量。理论的经济数量和统计的经济数量之间,只能基本上一致,不可能完全一样。比如,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工资,其理论量是完成定额所得的基本工资加上超定额所得的奖金;而其统计量却大于理论量,因为统计量另外还包括国家或企业发给的各种补贴、津贴、福利费和其他资金等。再如,产品成本、缴纳税利、产品价格等等,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统计量背离理论量的情况。
同质的量和异质的量。同质的经济数量,是指具有同质的各个经济现象的数量,它们是可以比较的经济数量。异质的经济数量,是指具有不同质的经济现象的数量,它们是不可比较的经济数量。比如,一件呢大衣和一块手表,从价值或价格来看,二者是同质的量;从使用价值来看,二者是异质的量。成本和价格是同质的量;工人人数和生产资料数量是异质的量,尽管二者之间有一定的技术比例。
经济数量,从类型和含义来看,是多种多样的;从逻辑联系来看,又是多层次的。一般说来,经济数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反映经济现象的水平、规模和速度的数量,它们是以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差异数和指数的形式来表现的。如产品产量、生产规模、劳动生产率、成本、税利、经济增长速度、国民生产总值,等等。第二个层次是指反映经济现象内部结构关系和外部依赖关系的数量,它们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值来表现的。如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农村产业结构,企业产品结构,职工消费结构,产品消耗系数,等等。第三个层次是指由第一和第二层次的经济数量共同组成的、反映经济现象复杂关系的经济数学模型,它不是一个或几个单纯的数量,而是由多种数量构成的综合体系,如经济计量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和线性规划模型等。在这三个层次中,第一个层次是最基本的,是构成后两个层次的基础。从量的方面研究经济现象,首先要掌握第一个层次的经济数量,然后可根据需要计算出第二个层次的经济数量,以至推导出第三个层次的经济数量,即形成经济数学模型。
总之,弄清经济数量的类型和层次,是选择经济数量的前提。经济类各专业的大学生写毕业论文,往往都要或多或少地运用经济数量,在选择和运用经济数量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第一个层次的经济数量,正确推算第二个、第三个层次的经济数量,同时要处理好理论量和统计量、同质量和异质量之间的关系,以保证经济数量分析的科学性。
(三)经济数量的把握
如果说选择经济数量是运用经济数量的前提条件,而准确地把握经济数量则是运用经济数量的中心环节。为了准确地把握经济数量,必须认清经济数量的特点。当然,所谓经济数量的特点,是相对于自然现象的数量而言的。
经济数量的变动性。一切经济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是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其内容和形式的。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中,相对静止也只是运动的一种形式。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只要有相同的条件,它们的数量关系往往不会因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经济现象的数量则不是这样,比如工业企业的生产消耗定额,会随着 生产条件、技术水平、经济管理状况、工资分配政策和职工思想觉悟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再如产品的需求量,要受到该产品的价格、供给量、质量、人们的消费心理以及其他可替代商品的价格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价格、税收、利率等经济调节手段的加强,都会引起各种经济数量关系明显变化。
经济数量的复杂性。从宏观经济来看,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国民收入分配和个人消费品分配也呈复杂的经济数量关系。从微观经济来看,在生产、计划、供销、财会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多种经济数量及其复杂关系。经济数量联系是纵横交错、纷繁复杂的,不过,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纵向联系,另一类是横向联系。纵向联系又分为顺联系和逆联系。在顺联系中,一个经济量的增加或减少,将引起另一个经济量的增加或减少;这另一个经济量又会按相同方式影响第三个经济量,以至依次影响其他一些经济量。在逆联系中,被影响的经济量又会反作用于影响它的经济量,形成反馈现象。如投资量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国民收入增长又反过来可以增加投资量。至于横向联系,则属或因多种产品共同耗费一种有限资源、或因多种可互相替代的商品投向同一市场等经济现象所产生的经济数量之间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一种经济量的增加或减少,会引起其他经济量的减少或增加。
经济数量的相互依赖性。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决定经济数量之间的因果联系,任何一个经济数量,总是在同其他经济数量的联系中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比如,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会打破原来供求平衡的状态,引起该种商品的供给不足。于是,对非指令性计划的商品来说,价格就会上涨,从而刺激有关企业扩大再生产;反之,就会引起相反方向的一系列变化。可见,仅一个需求量的变化,就会引起价格、投资、生产、运输等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经济数量的相互依赖性,还表现在经济数量的变化常常不是某个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所造成的。比如某工业企业的产品产量,不仅取决于劳动者、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还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结合方式。在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只要采取新的更科学的结合方式,便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果。在这里,科学的劳动组织起着很大的作用。在现实的经济现象中,很难把一个经济量的作用从相关经济量的作用中完全分离出来,只能从多种经济量的密切联系中去认识和把握某一个经济量的作用。
经济数量的不可重复性。经济数量关系的变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它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变化,有些是周期性的变化,有些是有规则的变化,有些则是无规则的变化。经济数量关系的变化或不可重复性,除了主要是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外,还有社会的、政治的、精神等方面的原因。比如市场预测,既要考虑到供求变动的因素,又要考虑到人们消费心理的变化。任何一种预测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一个西方的经济计量学专家,认为经济预测“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研究经济数量关系,要分析影响经济数量关系变动的各种因素,尤其要恰当估计无法计算的非经济因素所带来的影响。
明确经济数量的特点,可以提高分析和运用经济数量的自觉性。在毕业论文写作中,选择一些对论题有用的数字材料后,要进一步分析这些数字材料,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36 排出同类数字材料的动态序列。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而恰当地发挥这些数字材料的论证作用。
(四)经济数学模型的应用
经济数学模型是经济数量关系的一种最抽象的综合表现形式。前面所谈的经济数量的选择和把握,从抽象的意义说,也包括经济数学模型的选择和把握。但是,鉴于经济数学模型本身的特殊内容和形式,特别是考虑到经济数学模型在经济科学研究和经济论文写作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所以,这里专门谈谈经济数学模型的应用问题。这样,或许对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应用经济数学模型有一定的益处。
经济数学模型,是指由客观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主要的基本的经济数量,以数学符号和函数关系式的形式,所构成的综合的经济数量体系。它是客观经济数量关系的简化形式,是经济理论和经济现实的中间环节,是经济计划和经济管理现代化手段之一。
客观经济数量关系是复杂的,反映其存在和变化的经济数学模型也是多样的。从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范围来看,可分为企业模型、地区模型、部门模型和全国模型;从客观经济数量的系统来看,可分为经济计量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和最优规划模型。经济计量模型是反映经济结构关系的模型,它通过建立联立回归方程组,帮助人们理解经济结构的性质,分析和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测算不同替换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后果。这种模型是结构分析、经济预测和政策评价的有力工具。投入产出模型是反映经济部门或地区之间平衡关系的经济模型,它从生产的工艺技术联系方面来研究经济部门或地区之间的联系,通过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总产品三者关系的分析来反映部门或地区间生产上的联系,以协调各部门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最优规划模型是一种特殊的均衡模型,它能选择和比较各种可行性方案,从中找出最优方案。特别是其中的线性规划模型,可以帮助工业企业解决生产任务分配、资源合理利用、合理配料、合理运输等一系列经济技术问题。
经济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一般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是资料的准备。经济资料是建立模型的基础。建立模型前,就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在经济理论的指导下,选择充分而适用的经济数据;然后经过认真分析,明确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中找出几个基本要素及影响这些要素的主要原因,进而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经济数学模型要求资料及时、准确和完整。由于现成的资料常常不能满足模型的需要,所以在模型准备过程中,应对现成资料进行审核、改造、补充和更换。在建立和应用模型的全过程中,几乎要用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和力量进行资料准备工作。
二是建立模型。建立模型的过程,是在经济理论指导下,用数学方法和统计方法来处理经济资料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定式、估算参数、检验三个阶段。所谓定式,就是在理论和资料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假设,描述结构,确定近期的或可能的模型。所谓估算参数,就是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来确定反映各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参数的具体数值。所谓检验,就是复查假设是否正确,结构是否合理,参数是否恰当,以及灵敏度的强弱和预测能力的大小。
三是求解模型。求解模型也叫模拟试验,即把自变量代入模型,求解因变量的数值,其间要解决计算方法,如程序和具体算法,并要借助于电子计算机。特别要注意解的正确性,即看得出解是否唯一的、稳定的,能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反映客观现实。此外,如果改变自变量和参数,便可得出不同的结果。这样,我们可以利用模型求出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解,以便在比较中验证模型的可靠性。
四是实际应用。模型求解后,经过分析,给予合乎实际的结论,然后根据结论去实施或应用模型。在实施或应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和错误,以求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应当指出,无论是经济理论还是经济实践,都有许多要借助于经济数学模型加以解决的新问题。一些有条件的大学生,应在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中,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经济数学模型,以便在解决比较复杂而重要的经济问题过程中,锻炼自己,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