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联网型门禁在银行的应用需求分析
联网型门禁在银行的应用需求分析
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银行的管理势越来越规范。银行是货币、黄金、信贷资本等流通的直接机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作为高安保场所,对于门禁系统的首要诉求体现在门禁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对于产品的技术先进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银行用户在积极关注门禁产品,应用新的门禁技术。也有众多的国内银行和安金金融机构,选用了先进的指纹门禁、指静脉门禁等运用生物识别技术的门禁产品,并运用科学的门禁管理经验来保障运行的安全。
传统的安防门禁已经远远无法满足银行业当前发展的需求,需要更大、更高的平台集中进行综合管控。门禁系统与银行业务管理的融合,要求门禁生产商提供高容量、高可靠性、分布控制、集中管理的产品,更加智能化、更安全的系统平台,通过平台对门禁系统进行更深层次的集成,符合市场的需求。
联网型门禁系统则凭借应用安全、管理便捷的优势逐步取代了传统门禁,成为发展的主流。联网型门禁系统无论在控制器安全防护等级、读卡器的人性化、联动智能水平,还是网络带宽、传输速度等方面都优于传统门禁,系统软件也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能够跨平台、跨地域管理。本文以全球领先的安防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实际案例为例,浅谈联网型门禁在银行中的几种应用。
一、银行办公大楼门禁的实际需求
1、办公大楼出入口人员通道管理
只有持有办公大楼工作卡的人员可以进入大楼,使用快速人员通道闸来管理。阻止没有卡的,发广告、推销等人的进入,便于维持大楼内工作环境。
2、访客预约登记
为了维护办公大楼的工作环境,非本大楼工作人员只有预约或登记拿到访客卡的访客才允许进入大楼工作区。提前网上有预约的,可以通过自助访客一体机刷身份证来换卡通过出入口闸机。临时访客,在临时访客工作站录入个人信息后,发卡进入大楼。访客卡根据访客需要拜访的公司自动分配梯控能到达的楼层权限。
访客及人员通道拓扑图:
3、高层办公大楼的电梯管理
在超高层金融中心写字楼内,不同的楼层分布有不同的公司及部门,为防止非本公司或非本部门人员干扰工作环境。只有员工卡有权限的人员才能大大制定楼层。
4、银行办公大楼的其他需求
1)实现在线巡更功能
金融中心办公大楼的安保要求严于普通写字楼。整体金融大楼的门禁统一管理便于门卫在线巡更,提高安全防范等级。利用门禁的读卡器布点,给门卫发巡更卡,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指定的刷卡路线完成刷卡,为一次正常的巡更。不需要再次布置离线巡更点,巡更方式排班更灵活,便于纳入系统统一管理。
2)考勤管理功能
将布点设置于公司大门出入口,后端接入门禁系统统一管理。
3)联动功能
安防管理平台集成所有设备,使得门禁与消防联动,发生火灾时,保证所有门禁都能开启,方便人员逃生;与视频联动,重要房间及关键部位门被打开时,视频联动到管理中心。
拓扑图如下:
4)联网管理
多台门禁终端通过网络联网,只需在任何一台终端上登录,所有的数据便会自动传送到保安监控室的门禁监控服务器上,以供其它任何一台终端进行身份认证的使用;
人事授权管理:员工调离后权限删除非常容易,监管人员只要在门禁监控服务器上删除或挂起需要禁止出入的已调离员工帐号,则该调离员工立即无法再进出指定的门禁;
出入时间授权管理:每道门禁都可以单独或统一地(或通过监控管理软件)针对日常工作时间进行人员出入设定,这样可以保证在工作时间之外的时间段,不允许出入的工作人员即使指纹认证通过,也开启不了门禁,在安全性保障上起到减少内部隐患的作用;
二、银行营业网点门禁的实际需求
1、AB门互锁
从营业大厅进入储蓄区处,设置指纹二道门门禁管理,即前后门互锁的门禁管理;正常进出时,员工在有效开门时间内验证指纹此时可正常开启第一道门。员工进入到中转区域后把第一道门,在第二道门上再次验证指纹即可打开第二道门。若员工进入到中转区域后忘记关闭第一道门,此时禁止开启第二道门,超时未关现场蜂鸣器发出报警提示。员工退出时同样要通过验证开门,流程与上述相反。
银行中转区的A,B门具有互锁功能,当任一道门打开时禁止通过刷卡等方式开启另一道门,仅当第一道门关闭后才允许开启第二道门,具有自动防尾随功能。如下图:
2、银行网点关键区域双重授权开门
对于特别重要的房间,开门需要两重的权限。先通过统一分配人员身份,批量授权,有A身份人员和B身份人员。实现如下两种开门方式:
“A+B”开门:A身份和B身份的人不分先后按指纹开门。
“AorB+远程”开门:A身份或B身份其中一人按指纹,规定时间内远程管理中心人员指纹授权开门。
3、营业网点中转区胁迫码开门报警
银行职工受到非法分子胁迫开门时,刷卡后输入胁迫密码,此时门可正常开启。为迷惑不法分子,现场不会产生任何报警提示信息。开门同时,在不法分子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向管理工作站发出胁迫开门报警事件,工作人员可及时采取行动。如下图:
三、银行金库门禁的实际需求
目前,很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求在金库及枪弹柜等区域必须要采用生物识别技术的门禁产品。
1、网络正常、上班时段开金库门(2+1开门)
在银行正常上班时段,并且网络正常的时候。开启金库门流程:两名银行开库员工先后在指纹机上录入2人指纹,监控中心视频联动提醒中心值班人员注意,在确认两名开库员工身份无误后,中心值班人员在监控中心录入指纹,授权开启金库门。
2、网络正常、非上班时段开金库门(1+2+1开门)
在非上班时段,网络正常的情况下,如需要临时调取现金或者上级检查等情况。开启金库门流程:两位开库员工及一名银行高级主管到现场,分别先后录入指纹,再通过监控中心从视频中确认现场,确认无误后,中心值班人员在监控中心录入指纹,授权开启金库门。
3、断网情况开金库门(2+1开门)
在临时断网的情况下,开库现场视频无法连接到监控中心时,开库流程:两名开库员工先后录入指纹,门禁控制器通过短信模块发短信给银行最高权限领导,领导通过手机短信可以远程授权开门。
四、自助行门禁的实际需求
自助银行门禁系统要求能实时地显示所有门的开关状态以及进出记录,当门禁开启时能够驱动音箱提示语音播报等,能够联动报警量的输出和消防设备等,方便应对突发状况。
ATM防护舱无人时防护舱门呈锁闭状态;持卡人外部按钮后方可进入,舱内照明等相关系统等自动开启,门锁定,客户开始在ATM机上操作,外人无法进入,采用防尾随设计;使用中出现断电或火灾等紧急状态时,门自动解锁,客户可以轻易的手动开门离开,外人要强行进入或外部危险时,可以按钮报警。
1、加钞间报警、视频联动
当非工作人员非法入侵时,报警提示非法入侵警报,并联动视频查看现场画面;当工作人员正常进门时,门禁系统联动加钞间内的所有摄像机,实时跟踪工作人员加钞过程是否规范,加钞完毕后视频检查是否有物品遗留。
当工作人员加钞完毕离开时,门禁系统反馈信号给报警系统,检查加钞间所有报警设备是否进入布防状态。
2、双重授权开门
加钞间,开门需要两重的权限。先通过统一分配人员身份,批量授权,有A身份人员和B身份人员。实现如下两种开门方式:
“A+B”开门:A身份和B身份的人不分先后按指纹开门。
“AorB+远程”开门:A身份或B身份其中一人按指纹,规定时间内远程管理中心人员视频确认后指纹授权开门。
加钞间管理拓扑图:
通过各网点联网,高一级别银行可以对低级别银行异地授权;通过公用的数据库,可以实现一次性发卡,有权限的员工卡可以打开银行系统内所有有权限的门;在有突发情况发生时,低级别银行通过监控向高级别银行报警。
原先各支行的安防子系统都是各自独立运行。为了打破各支行以往孤岛式的运行模式,对分行监控中心实施安防工程升级改造,我们需要将安防各子系统有效的融合。运用联网型门禁,可以有效地将该系统与银行的视频监控、报警子系统、对讲子系统等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从而构建与银行业务管理需求相适应的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安防体系,将银行保卫工作管理制度和综合性安防策略落到实处。
第二篇:门禁系统需求分析
门禁系统建设需求分析
1.是否联网通过RS485还是TCP/IP 方式?如果采用485,是否需要配置485 HUB?(增加通讯距离,挂接更多的控制器)如果采用TCP/IP 是直接采用网络转换器还是通过TCP/IP转化器? 2.门禁控制器类型:单门,双门,四门,八门控制器还是门禁一体机?
3.识别方式:密码,指纹,刷卡,识别脸等? 4.管控方向:单项刷卡还是双向刷卡?
5.卡片类型:EM(智能采用EM 读卡器,需要联网),Mifare,HID 6.读卡器类型:韦根,485,如何发卡:通过控制器,232读卡器,键盘口读卡器,输入卡号?
7.系统软件:单机版还是网络版?需要考勤,电梯和更新软件模块吗?
8.电控锁类型:磁力锁,电插锁(阳极锁,双向开门),阴极锁,需要支架吗?
9.供电方式:集中供电还是分散供电? 10.线材选材:RVVP 还是RVSP? 联网门禁系统说明:
1:
说明:进出安装两个按键读卡器,通过韦根接口连接到单门控制器上,进出均可提供三种开门方式,刷卡、刷卡+密码和安全密码。但不可以设为进门不要密码管制,而出门要密码管制进出安装两个指纹读卡器,通过韦根接口连接到单门控制器上。两台指纹读卡器,可通过485接口连接到控制器的485 总线上,便可通过计算机将采集到的指纹,下传到指纹读卡器中,或者将指纹读卡器中指纹数据备份到计算机中。
2:
指纹一体机就是集成了指纹读头的单门控制器
指纹一体机可内置射频读卡模块,提供刷卡+指纹等更多种开门方式
如果内置了Mifare读写模块,还可以配置成将指纹存储在Mifare卡中。正常情况下,指纹存储在指纹机中。
指纹存储在Mifare卡中,一个最大的好处是,提供1:1的指纹比对方式,提供系统的安全性,降低误识率;同时一台指纹机管理的员工数量,不再受到指纹机中指纹存储容量的限制,可增加到 10,000个员工。
第三篇:门禁系统在银行网点的综合应用
门禁系统在银行网点的综合应用
在支行或分行,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管理的门禁系统中心,管理全地区营业网点所有的门禁系统。
解决方案至少应该满足下列要求:
二道门门禁需具有双向门禁功能,双向刷卡开门
二道门门禁需要采用非接触式卡和密码同时作用开启门
根据持卡人不同级别可实现分组、分区管理
系统可方便的按各种条件进行查询,并打印
用户卡有级别、权限限制,卡不能仿制
VIP客户室刷卡同时,有持卡人信息显示,包括时间、日期、人员姓名等
门禁管理中心能显示门的状态,对常时间门处于开启状态报警
可以远程电脑控制开门,开门时同样要有开门者信息,包括人员、时间、日期等记录
系统保存信息要1个月以上
管理中心可以增加、删除持卡人员的卡,进行卡制作管理
电脑网络中断后,门禁系统也能单独控制开门
卡可以加密码,卡丢失可立刻挂失
能够记录完整的磁卡账号
解决方案: 电子门禁系统的最初思想是对出入口进行有效的管制,采用身份识别装置,自动识别出入人员的合法性,并记录在案。门禁系统能有效降低机械开锁的繁琐性,提高安全等级,给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和安全。特别对于银行、监狱、博物馆等场所,这就更能体现出门禁系统在这些领域的应用的重要性。
身份识别的方法和装置多种多样,目前主要采用非接触式智能卡(又称射频卡)作为个人的身份卡,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成功地将射频识别技术和智能卡技术结合起来,将具有微处理器的集成电路芯片和天线封装于塑料基片之中,通过无线空中接口对卡片中的信息进行读写,其优点是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应用范围广,操作方便、快捷。目前,非接触式智能卡的有效读写距离一般为50~200mm,最远读取距离可达数米。
我们结合银行实际需求,采用射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开发了一系列银行专用的门禁系统。硬件上,不断改进开发产品,推出了识别射频卡和银行卡的门禁系统,有单门、多门、双门互锁控制的成套产品,系统软件经过多次开发,已经为门禁硬件严格匹配,可以灵活实现诸多特殊功能,满足不同银行用户的要求。1银行电子门禁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银行电子门禁系统包括3个部分的设备
前端设备:进门读卡器、出门读卡器(有些系统保密级别低,可以用出门按钮替换)、电子门锁、门状态开关等等。这些设备安装在受控门的现场,其作用是接收出入人员输入的信息和门状态信息,并传送到控制器去处理,同时接收控制器传来的信号,执行开锁、闭锁、声光提示等工作。
主控设备(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前端设备发来的信息,并将处理结果传送给前端设备执行。单个控制器就可以组成一个简单的门禁系统,用来管理一个或几个门。多个控制器通过通信网络同计算机连接起来就组成了整个地区银行的门禁系统。
控制器还跟上位机(计算机)交换数据,计算机告诉控制器应该如何去管理连接控制器的那些门,控制器则告诉计算机结果。
控制器正常工作时不需要连接计算机,它是门禁系统的中枢,这给管理和实际应用带来极大的便利。本公司控制器采用标准化模块配置,单门、多门、双门互锁控制,只需调换相应的模块即可,便于维修和升级,也降低维修费用。
集中管理设备(计算机和软件):计算机安装有门禁系统的管理软件,它可管理系统中所有的控制器,向它们发送控制命令,对它们进行设置,接收其发来的信息,完成系统中所有信息的分析与处理。本公司门禁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对于银行不同的门禁应用系统,有不同的对应模块去解决,组网方便、便于维护和应用。
人员身份卡为射频卡,读卡器不断通过其内部的线圈发出一个固有频率的电磁场(激发信号),当一个射频卡进入读卡器的读卡范围内时,卡内的线圈在“激发信号”的感应下产生出微弱的电流,作为卡内集成电路芯片的电源,而该卡内的集成电路芯片存贮有唯一的数字辨识号码(ID),该号码从卡中反馈回读卡器,读卡器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经解码后传给现场控制器,由现场控制器进行信号处理并对执行装置发出指令,开锁或者拒绝开锁或者报警。
人员身份卡为银行卡,读卡器通过磁电感应,读出磁条编码,传送到现场控制器,由现场控制器进行信号处理并对执行装置发出指令,开锁或者拒绝开锁或者报警。
具体使用中,持卡者进门(或双向读卡出门)时将卡片接近读卡器或刷银行卡,合法卡信号通过控制器传给电锁,电锁自动打开,非法卡被禁止访问。出门时刷卡或按动出门按钮,电锁自动打开。当非正常或暴力开门时,门磁、或者防暴力开关输出报警信号,将报警信号传送到控制器内,系统以声光信号报警,也可以触发报警联动装置。
用本地PC可以对本网点的所有控制器进行管理,同时和管理中心服务器进行联网。
根据需要网点门禁可以兼做考勤系统,这样就减少一套考勤硬件的费用,让投资更经济节省。设备配置采用“N+1”型形式,N为N个网点,1为一个中心,N根据需要可以为多个,中心只需一个
第四篇:移动应用需求分析报告
信息管理中心 移动应用需求分析报告
编制: 张**
二零一六年四月十四日
/ 5
移动应用需求分析报告
1前言
1.1背景及意义
初步了解集团范围内人员对移动应用的需求和需求的紧迫性,为移动应用平台的建设提供客观依据,为办公人员开发合适的移动应用以提供便利性和提高工作效率。1.2调研方法
1> OA上发布《移动应用于公司业务系统的需求调查》,根据移动应用的特征从结果中分析目前移动应用的基本需求。2> 针对性调研,针对41个信息对接人做OA留言和电话访谈,了解移动应用的需求和范围。1.3调研时间及对象
4月5日-8日,用时4天对公司范围内的5600余潜在用户做网上调研。
2公司移动应用的基本需求
通过对公司范围内的5600余人做了网上调研,收到反馈575份;针对性调研收到反馈32份。根据《移动应用于公司业务系统的需求调查》结果和针对性访谈的反馈结果,筛选整理出以下的移动应用基本需求:
2.1基本功能需求
根据公司人员的实际使用情况,移动应用的功能需求可以简单分为以下两类: 2.1.1基于E-Mobile的需求
留言和流程推送功能(提醒功能)
PC与手机短信相连接,重要事项通过PC可传送手机短信内 流程处理进度提醒
上传和下载文档,添加附件
E-Mobile的功能与PC端同步,E-Mobile缺少PC的功能
合同评审流程中缺少电商法务、财务及其他相关业务模块审核的节点 界面调节相对方便一点 有时候看个流程相当麻烦
在提交信息时应有短信发至负责承办人,便于及时有效地办理 流程收回功能
提示总部安排的未完成的事务 能够快速上传图片、文件
功能与OA尽量一致,流程与留言分开 留言或流程的内容搜索。
有一些文件电脑可以体现,但是手机体现不了 考勤查询
把常用的流程设置(或自动)放在前面,减少翻查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添加集团信息化建设模块
基于E-Mobile需求属于优化需求我们暂不考虑,本文只分析职业相关的移动应用需求
2.1.2 职业相关的移动应用需求 工作计划,进度跟踪
/ 5 移动版供应链
订单,销量,流量的实时变化 库存查询
个人假期提示,薪酬体系的查询等
意向客户入驻提醒 合作客户店铺进展 合作客户订单提醒 快速查询商品信息,查询产品价格 查询电子账单 手机版CRM系统 手机版ERP 系统
技术共享,项目进度发布 试剂药品的存放地以及剩余量 各种销售流程直接体现在手机APP 查看销售数据,发票申请 查询货款的到账情况
生成库存警戒线,方便跟进库存,减少缺货 产品扫码查真伪
销售同比,环比显示,老批号预警。销售下滑预警,竞品信息查询 缺货提醒,供应商、货品等证照资料过期的提醒等 客户信息和货物资源信息的查询和录入 销售发货审批
货物往来信息,财务信息(客户回款查询)未完成的工作提醒 物料库存信息查询,费用使用查询,个人档案社会保险信息查询
查询客户订单的发货情况,缺货品种的进展情况,仓库的即时库存 盖章申请流程
随时掌握生产需要信息
库存、订单、账龄、欠款明细、发票明细 移动版生产系统和库存查询 物料相关详细资料查询 移动端决策系统查看
物料查询,订单下达,总部客户资源(当地核心客户;比如OTC经销商资料,当地有和公司合作的公司资料等)
手机使用物流系统和生产系统,两个系统信息合并使用
能够随时申请出差,随时申请活动费用,能直接反应竞品信息到总部
2.2移动应用需求紧迫性
移动应用需求的紧迫性与具体岗位有很大的关系,其中: 销售(35%), 后勤服务(18%),暂不考虑此项,填写后勤服务的人员岗位太多,绝大多数并不属于后勤服务,具体见《填写后勤服务的人员岗位统计》 生产(14%), 供应链(10%),3 / 5 大数据(10%),暂不考虑此项,填写大数据的人员岗位太多,大多数严格来讲并不属于大数据,具体见《填写大数据的人员岗位统计》 库存(6%), 订单(5%), 财务(5%)
2.3移动端设备的类型 由调查结果显示:
安卓手机占所有用户手机的比例接近57%,苹果手机占所有用户手机的比例接近43%,另外还有少许widows phone手机,可以看出,使用安卓手机和苹果手机占绝大多数,移动应用平台需要在多种终端上实现移动应用(跨平台需求)
2.4移动应用预期带来的效率
总体上94%的人员表示可以调高工作效率,其中50%的人认为可以提高效率10%-20%,23%的人认为可以提高效率30-40%,甚至21%的人认为可以提高50%以上。
2.5用户使用移动应用的目的
85%的人愿意使用移动应用是因为它可以为自己带来随时随地办公的便利性,这样处理事务就可以及时迅速。
2.6用户对移动应用响应速度的需求
移动应用响应速度在8秒之内则最多能使6% 的人感到满意,响应速度在5秒之内则可以使39%的人感到满意,如果响应速度在3秒之内,则可以使64%的人感到满意,当然,所有人都希望反应速度越快越好,最好在2秒之内有反馈结果。
2.7用户对移动应用用户体验的需求
20%的人认为移动应用用户体验存在问题,界面不好操作,流程逻辑不清晰,找不到需要的东西,或存在歧义,总之是让用户纠结的问题。用户需要的是界面清晰,美观,布局合理,引导性强,使用高效,反馈快速,提示操作一致,能令人心情愉悦的应用。
2.8用户对移动应用流量的需求
17%的用户认为流量费用高是使用移动应用的一个问题,故设计移动应用需要考虑到信息传输时所占用的带宽。
2.9用户对移动应用推送功能的需求
76%的人希望移动应用中加入工作进度,目标达成情况,截至日期等提示信息,便于随时了解进度。24%的人希望加入安全警告,仓库已满等类似的安全提示信息,以便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重要的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到用户终端。
3需求总结
/ 5 由大量的调查结果和访谈可以看出,70%以上的用户是希望在移动应用上查询了解各种信息,受限于移动端屏幕的尺寸大小,操作不便,用户更愿意把它看做是一个信息展示平台而从中随时获取各种需要的信息。其余30%是想随时随地录入信息到应用中。
移动应用包含的几大模块
移动应用是公司目前PC端办公系统的移动端扩展,根据用户需求初期可以规划为以下几个系统模块
/ 5
第五篇:培训需求分析在企业中的应用
培训需求分析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一、培训需求分析的概念、意义
(一)、培训需求分析的概念
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采取各种办法和技术,对组织及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从而确定培训必要性及培训内容的过程。
由此可见,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明确员工现有技能水平和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从
而制定切乎实际且合理的培训计划。
(二)、培训需求分析的意义
1、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能精确了解员工现技能水平,为制定培训计划提供合理依据。
2、通过培训需求分析,能明确了解培训对象的具体特性以及在培训工作中的相关需求,为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3、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工作的起点,其成果的优劣决定了整个培训工作是否有效。
二、培训需求分析常见问题
多数企业在培训需求分析时会碰到一些问题和麻烦,通过分析归纳如下:
(一)、培训需求分析针对性不强,没有针对到岗位或员工个人,因此同一培训课程往往变得有人喜、有人怨。
(二)培训需求分析方法不科学,在培训需求收集时,采用单一或与岗位不切实切的方法。
(三)、培训对象自身素质或在培训需求调查时存在一定的限制。
(四)、在收集培训需求后,未对培训需求做合理性分析。
(五)、部门观念不正确,在培训需求分析时支持和配合力度不够。
四、培训需求分析注意事项
培训需求分析除了选择合理的需求来源、正确的培训方法,还要时刻关注一些关键问
题,做到“未雨绸缪”,我们在做培训需求分析时,须针对性的明确以下问题:
1、员工的受训前的技能、素质等各方面的水平如何,只有明确员工现有技能水平,才能为制定
培训计划提供基础和依据。
2、员工的理想状态是怎样?培训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培训后员工的技能达到理想状态,因此员
工的理想状态如何,也是制定培训计划的基础和依据。
3、针对员工现有技能水平与理想状态的差距,须制定怎样的培训需求才能使培训效果达到理想
状态。多在该问题上思索,培训需求分析自然会更加合理、科学。
三、有效培训需求分析的关键
(一)、培训需求来源
要有效进行培训需求分析,首先须明确的内容即培训需求来源。一般情况下,培训需求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公司的战略环境与企业文化分析、工作与任务分析和人员绩效分析。
1、战略环境与企业文化分析,解决 “要求做什么”的问题,聚焦点在企业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条件如何、有什么差距、资源如何、如何使培训目标与战略目标相一致。通过战略环境与企业文分析能了解到员工知识技能水平及培训现状、公司组织氛围、企业机制现状,因此能对培训需求形成大致的判断,明确公司培训方向及重点。
2、工作与任务分析,解决“应该做到什么”,即员工技能的理想状态如何,聚焦点在员工如何才能高绩效的地工作,此方面可通过对职位说明书、任职资格标准(岗位素质模型)的分析得出培训的目标。
3、人员绩效分析,解决 “现在是怎样”的问题,即明确员工现有技能水平的状况,聚焦点在人员现有绩效水平,以及与理想绩效水平差距的原因。此方面可通过绩效评估、问题异常事件获得。
(二)、培训需求收集的常用方法
明确培训需求来源后,接下就是选择合理的培训需求收集方法。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较多,如面谈法、重点团队分析法、工作任伤分析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不同的收集方法具备不同的特点及特性。
1、面谈法,有个人面谈法和集体会谈法两种,面谈的方式也可分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有利于双方相互了解,建立信任关系,从而使培训工作得到员工支持。但一般员工不会轻易吐露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样下来,要求培训者面谈技巧要求高,为避免此种现象,与测评技术、问卷调查法结合使用,效果会更佳。
2、重点团队分析法是面谈法的改进,由于一些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导致小组计论时大家不会说同自己真实的想法,致使对协调员和讨论组织者要求高,为使分析结果更精确合理且实用性,操作时可与问卷调查法结合使用。
3、工作任务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工作说明书、工作任务及工作表现分析从而确定员工达达理想水平所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依据,有效的做法是对员工岗位技能进行测评,得出员工现有的技能水平,结合素质模型或胜任特征确定所须培训的需求和具体培训目标。
4、观察法是通对员工工作行为或工作表现观察,了解员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确定相应的培训需求,此方法只适合于有规律作业的人员,对于技术性或管理岗位并不适合。
5、问卷调查法是培训需求分析最常用的方法,培训者可以根据工作岗位要求,设定一系列的问题,发放给培训对象填写再收回分析,从而得出培训需求。此方法重点在于问题的设计,必须结合调查对象工作情况,并能针对到个人需求。因此设计问题时必须简洁明了并易于填写。
(三)、培训需求合理性分析
在进行了培训需求调查,初步形成培训需求后,部门及人力资源部应对培训需求进行评估,即分析该些培训需求是否合理性且可行。培训需求评估可按以下几方面进行:
1、培训目标为何,是否切实可行。
2、培训的内容是什么,是否符合目标要求。
3、谁接受培训(培训的对象是谁),其具有哪些特点。
4、采用什么培训方式,该方式是否合理有效。
5、员工对培训的期望以及可能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是否有解决方案。
6、有哪些培训资源,具体配置是否合理。
四、培训需求分析注意事项
培训需求分析除了选择合理的需求来源、正确的培训方法,还要时刻关注一些关键问题,做到“未雨绸缪”,我们在做培训需求分析时,须针对性的明确以下问题:
1、员工的受训前的技能、素质等各方面的水平如何,只有明确员工现有技能水平,才能为制定
培训计划提供基础和依据。
2、员工的理想状态是怎样?培训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培训后员工的技能达到理想状态,因此员
工的理想状态如何,也是制定培训计划的基础和依据。
3、针对员工现有技能水平与理想状态的差距,须制定怎样的培训需求才能使培训效果达到理想
状态。多在该问题上思索,培训需求分析自然会更加合理、科学。
五、案例分析
(一)、应用案例(以笔者曾从事的A企业为例):
2008年底,A公司又到了制定下一年培训计划的时间了,人力资源部按往年的方法进行收集相关的培训需求信息:
一、要求各部门提交其认为的培训需求,部门主管按以往做法为个岗位设想了一些培训需求后,交由人力资源部汇总;
二、收集一些相对时髦课程并汇总;
三、上级指定课程;人力资尖掊根据以上三条最终形成2009培训计划表上报审批,经总经理批准后,并在2009年中付予执行。到2009年底培训总结时,人力资源部发现公司现状并未培训而有所改善,培训效果也能达到企业高层的要求。同时发再要求部门提出2010年的培训需求时,各部门所呈报的需求与08年底时所呈需求差异不大。
(二)、案例分析
通过描述,我们不难发现A公司的09年培训培训效果差很大程度是受制定培训计划时培训需求分析不合理影响,导致2009年的培训流于形式,培训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分析其在做培训需求分析时问题如下:
1、培训需求分析及培训计划制定没有体现“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原则”,各部门只是拍拍脑袋决策,并没有针对员工进行实际性的培训需求分析,部门主管认为要培训的,则直接汇总呈报,也不围绕“缺什么培训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培训需求制定要求,所制定的培训计划与员工的工作状况并没有多大关系。
2、培训需求分析方法不科学,在培训需求收集时,未采用科学的方法及工具,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3、人力资源部未对最终的培训需求计划做可行性、有效性分析。
(三)、解决方案
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需求收集不能只使用单一的方法,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不同的岗位或个人在进行培训需求收集时应根据岗位特性使用不同的方法或多种方法组合。针对A公司现状,笔者以岗位分类为基础,培训需求分析操作如下:
1、高层管理岗位:该岗位是企业的掌舵人,培训的重点在于提高战略眼光、决策能力、控制能力等,因此可从企业战略目标、企业文化、素质模型方面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因该类岗位的特殊性,可采用面谈法、关键事件分析法进行培训需求收集。
2、中层管理岗位:该类岗位作为各部门的负责人,具有承上启下及对各种职能工作的具体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功能,培训的重点在于提高计划组织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专业能力等,可从素质模型、职业发展规划、工作任务清单、绩效考核及工作中问题等方面进行培训需求分析,采用关键事件法、素质测评法、问卷调查法、面谈法组合使用进行培训需求收集。
3、技术人员:主要从事技术支持或技术开发工作,因此培训的重点在于提高技术能力及便于开展工作的人文技能,培训需求分析可从素质模型、职业发展规划、工作清单、培训评估报告及绩效考评等方面着手,采用素质测评法、问卷调查法、面谈法、工作任务分析法组合使用进行培训需求收集。
4、文职岗位:主要从事文秘及助理协调工作,其培训的重点在于提高岗位工作事务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专业能力等,培训需求分析可从素质模型、职业发展规划、工作清单记录、培训评估报告、绩效考评等方面着手,采用素质测评法、关键事件分析法、问卷调查法、面谈法、重点团队分析法、工作任务分析法组合进行培训需求收集。
5、普通生产或服务员工:主要从事生产及服务支持工作,培训的重点在于提高工作技能及工作事务处理能力,可从工作清单记录、培训评估报告、绩效考评几方面进行培训需求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工作任务分析法、观察法进行培训需求收集。
现状是资金投入不足,领导层重视不够,针对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分析不到位存在盲点 应该从绩效考核分析培训需求,也可以从职业规划中制定培训
希望对你有帮助
现状:一般没有培训需求的分析,就算分析也只是一个简单的统计。另就是员工培训需求提不出来,而大多数是由主管领导自己想当然的提出。
改进:首先要提出各个岗位的岗位需求,让每个人知道自己的缺什么改补什么。另外要公布可以用于培训或者公司有可能开展的培训。这样才能让员工提得出培训需求,并且真正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