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10集解说词

时间:2019-05-13 23:2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将改革进行到底》10集解说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将改革进行到底》10集解说词》。

第一篇:《将改革进行到底》10集解说词

《将改革进行到底》10集解说词汇编

2017-07-28 藏涩楼 文章来源 阅 53 :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播出后,在全国各界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本片充分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整体谋划部署党的各项改革任务,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截止到今天,十集已全部播出,中国农业新闻网现将十集解说词汇编。

时代之问

——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解说词(第一集)

【解说词】

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孕育、滋养的国度。

翻读她厚重的历史,似乎每一页,都在求索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的交织辉映中坚韧前行,磅礴不息。

有人曾盛赞:凝视中国,如同欣赏一幅精心创作的画卷,无论局部还是整体,总有着升腾不屈的气势。

30多年来,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成长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然而,粗放的发展方式,也伴生着巨大的风险与挑战,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城乡发展失衡;7000万人口渴望脱贫,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的承载已近极限。

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不仅要破解当下难题,更要着眼长远,不断促进社会 1 / 18 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努力实现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长治久安。

放眼世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散,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全球治理困局凸显。地区冲突、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甚嚣尘上……

世界,面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

中国,该如何走向未来?中国,怎么办?

这,是历史之问,是人民之问,也是——时代之问!

【字幕】北京 人民大会堂

【解说词】

中国的伟大变革,总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波澜壮阔的画卷。而历史,透过一个个重要时刻,为其标注下鲜明的印记。

【字幕】北京 2012年11月15日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

【解说词】

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的第二天,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再次锁定全世界的目光。

【同期】总书记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解说词】

这,是新一届中央最高领导层的首次公开集体亮相。这,是一份满载承诺的政治宣言。殷殷话语背后,一个惊艳世界的“中国故事”,正悄然萌动,徐徐开 2 / 18 启……

【字幕】北京 国家博物馆

【解说词】

2012年11月29日上午,几辆中巴车缓缓驶入巍峨矗立的国家博物馆。总书记率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首次正式提出了中国梦。

【同期】总书记

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

【解说词】

饱含深情的梦想诠释,点燃了中华儿女的澎湃激情,汇聚起万众同心的磅礴力量。有海外媒体称,习近平定义的中国梦,重新唤醒一个国家的梦想能力,让整个民族找到了未来感。

【字幕】深圳 莲花山公园

【解说词】

2012年12月8日,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20多天的习近平,在温暖的深圳,开启了他履新后的第一次国内调研。

【同期】总书记

邓小平同志不愧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现在我们也看到了,党中央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3 / 18 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

【解说词】

75岁的陈开枝,1992年曾以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的身份陪同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整整20年后,他再次见证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

【同期】陈开枝

一上来先跟群众握手,握完手来这里站好,过去给小平同志敬献花篮。敬完花篮以后,就在这里看深圳的变化发展,也跟我们做了交谈,也了解了当年小平南巡的基本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就沿着这里走过去,种一棵树,也是小平同志当年种的高山榕。

【解说词】

时隔20年,历史经典瞬间的重现,看似巧合,却意味深长。

离开深圳,总书记又赶赴珠海、佛山和广州。这,也正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时所走过的路线。

调研路上,总书记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从广东返回北京20天后,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的主题,就聚焦“改革”。

总书记在这次学习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的改革,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在中国“往哪儿改”的问题上,不能有丝毫含糊。

【字幕】北京 2012年12月31日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

/ 18

【同期】总书记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解说词】

这是一位大国领袖远见卓识的清醒判断,更是关乎国家命运的伟大抉择。

影响历史的重大思考与行动,往往源于经年累月沉淀的精华。

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就曾提出,要“做改革的拥护者,做改革的实践者,做改革的清醒者,做改革的保护者”。这是一位扎根基层泥土的县委书记对于改革的深刻感悟。

这之后,他在厦门这一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经受历练;在宁德开创党政干部“四下基层”新模式;在福州倡导服务型、高效能政府;主政福建,他成功推动“晋江模式”和“闽台合作”。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于《之江新语》一书中写到,改革开放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前进的改革创新之路,就是一段“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的历程。

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以“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八个大字拓展“城市精神”,让上海奋力站在改革潮头。

而就任总书记后,他将地方治理的成功经验,丰富升华为国家治理战略,与13亿中国人民一起,回应着世界和时代的深切询问。

2013年4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正式成立,总书记亲任组长。

【同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郑新立

/ 18

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很踊跃,提出了上万条的改革建议。那么重点集中在什么地方呢?既要体现全面深化这样一个精神,又不是面面俱到。最后总书记出了个高招,集中解决制度性的问题,集中解决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问题,集中解决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

【解说词】

文件起草期间,许多人提出,新一轮改革涉及的部门和领域更多、推进难度更大、触及利益更深,必须有一个更高层级、更强有力的领导“中枢”来加强顶层设计。

大家的提议,与总书记的构想不谋而合。他最终拍板决定,将建立更高层级的领导机制,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监督落实。

【字幕】湖北 武汉新港

【解说词】

2013年7月,总书记冒雨在湖北武汉考察,并就改革相关情况进行深度调研。

就是在这间会议室里,习近平与湖北省领导干部座谈时,首次提出了改革的五大关系,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他说,“改革的几个关系,在湖北讲,实际也是对全国讲”。

【同期】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 王满传

总书记讲要处理好这五大关系,讲的是要认识和把握改革的规律,这既是改革的认识论,也是改革的方法论。我觉得它反映了总书记在全面系统总结我们国家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系统、深邃的战略 6 / 18 思考。

【解说词】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注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和深刻变革。

每一步,都需精心布局、运筹帷幄。每一步,都需谋定后动、蹄疾步稳。每一步,都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为了走好这坚实的一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奔波调研的足迹,生动地镌刻于中华大地的山水之间,体察世情民意、触问基层所需。人们透过这一幕幕,读解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锐意改革、带领国家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与奋斗情怀。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正式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立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字幕】北京 2014年9月5日 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

【同期】总书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它什么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

【解说词】

由前后两句话组成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首次围绕改革设立的宏大目标。这一次全会作出的决定,共启动了60条、300 7 / 18 多项改革举措,涉及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均前所未有。而《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同)明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是中国共产党改革理论的又一重大突破。

【同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 朱民

我们当时看到这个概念,我就是很振奋的。因为在我们的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一直是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的问题。特别是过去20年全球化以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和范围越来越广,中国走市场化道路的改革发展,也是变成必然的趋势。所以在这个关键的时点,来定义市场化起到更关键的资源配置作用,我觉得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决策。

【解说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再出发”的一次总宣示、总部署、总动员。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正用深入思考和丰富实践,作答着新一轮改革“全面”和“深化”这四个字的深刻内涵。

总书记曾这样阐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

强调“全面”,就是强调必须构建起丰富全面的改革目标体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统领下,中央明确了各领域的分目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特征凸显。

强调“全面”,就是强调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的重要性。各领域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它领域,同时也需要其它领域改革密 8 / 18 切配合。唯有强有力的顶层设计,才能开辟改革新局面。

强调“全面”,就是强调要构建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全面,体现在各领域改革的联动和集成里,体现在改革的总体效应、总体效果里。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

总书记曾做过这样的比喻: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一比喻,生动诠释了全面深化改革其“深化”二字的含义。

强调“深化”,就是强调改革不能浮于表面,必须向纵深推进。必须在以往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再上层楼、再进一步、再深一层。

强调“深化”,就是强调要具备攻坚克难的坚定意志。改革越入纵深,各种矛盾问题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强调“深化”,就是强调改革者要敢于触碰深层利益,敢于改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动一些人的奶酪。改革者要敢闯敢试,能尽责,敢担当。

【同期】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郑永年

改革先易后难,先吃肉后啃骨头。还有就是说你改革,早期改革的话我觉得比较容易一点,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很穷,中国人所说的穷则思变,因为很穷,大家互相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但是改革到后面的话,我觉得不是处于饥饿状态了,很多人已经吃饱了,甚至有的人吃胖了,他不想动了,那你怎么办呢?我们就通俗地说,有既得利益产生了。早期既得利益少,后来既得利益庞大了,那你要克服既得利益,怎么办呢?

【解说词】

/ 18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改革面对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由习近平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任副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挂帅,再次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

【同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张卓元

中央成立这个小组,我们大家都觉得是非常有针对性,而且都寄很大的希望。因为我们改革越是进入深水区,到攻坚克难的阶段了,没有自上而下的推动,越来越难。

【解说词】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深改领导小组成立为标志,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恢弘巨幕,壮丽开启!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以问题为导向,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持久战。

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能否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全面深化改革三年多来,坚持“问题导向”是其鲜明特征。坚持问题导向,要善于抓主要矛盾,让全面深化改革既形成统筹推进之势,又展现重点突破之力。在一些重大改革领域,中央既作出整体推进的部署,又选准重点,鲜明提出改革的先手棋是什么、当头炮打哪里。在一些复杂的改革难题面前,中央引导大家去准确判断问题的主与次、轻与重、急与缓,用符合实际情况、符合改革内在规律 10 / 18 的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统筹推进、重点突破,极大地提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针对性、突破性和有效性,增加了改革的深度、锐度和整体力度。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注重法治引领、强化制度创新的根本性变革。

总书记多次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这一论断,鲜明定义了“改革”与“法治”的辩证关系,即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立法要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

【同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许安标

在改革进程中来完善法治,我们改革实践中有些制度、有些实践探索、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上升到法律层面,那么就是完善法治。同时改革也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这样就增强我们改革的这种权威性。

【解说词】

全面深化改革三年多来,制度设计、制度安排、制度完善、制度保障、制度衔接,始终是总书记论及改革时的“高频词”。而一大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制度改革,正在为我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基础。

以制度创新来推动改革,更能越过事物的表象,击中改革的要害,抓住改革的根本;更能使改革态势跃出局部,延展到全局;更能使改革力度穿透表面,抵达矛盾汇聚的深处和利益交错的枢纽。

以制度创新来推动改革,更能体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在改革的破与立之间,在此项改革与彼项改革之间,在改革与法治之间,构建起稳定的 11 / 18 连接体系。

在法治引领下的制度创新,极大地提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含量,让改革中的“破”更有分量,让改革中的“立”更加稳固。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既注重顶层设计也注重基层探索,既抓方案出台也抓效果落地,彰显着睿智严谨的改革理念与务实担当。

总书记曾反复强调,“无论改革推进到什么阶段,人民首创精神都不能忽视”。

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二者有机结合。

俗话说,撼山易、治水难。曾经,“九龙治水、各管一段”。为破解分割管理这一老大难问题,近年来,我国多省市试点推行“河长制”,将河流水域由“河长们”分段管护、包片负责,河流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总结基层探索的成功经验,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河长”,从此遍及全国。

【同期】经济学家 刘世锦

现在我们强调是要顶层设计,同时要有基层的实验,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作为顶层设计,我的理解就是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就是指方向,第二就是要划底线。方向搞清楚了、底线划清楚了,剩下就是到底一种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是管用的,是符合实际的。这个还是要让我们各级地方政府、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人民群众大胆地去试。

【解说词】

全面深化改革改到深处,没有轻松愉快,没有现成答案,没有后退余地,没有徘徊理由。

/ 18

如今,“改革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要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总书记的许多改革“金句”,人们早已耳熟能详。

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懒改、慢改、假改和不会改的现象,总书记多次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要尽责担当,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做改革实干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亲自抓、带头干,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也不断围绕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开展改革督察,抓好改革试点等工作作出部署。

“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美国诗人穆尔的这句话,常被总书记提及和引用。三年多来,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坚定不移抓改革举措的落准、落细、落实,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征。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宏大布局。“获得感”一词,诠释着改革永恒不变的价值底色。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这一论断,格外醒目。

许多国外媒体和政要也撰文写道:强调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服务人民,这是习近平一以贯之的民本情怀。

【字幕】美国 2015年9月22日 西雅图市欢迎宴会上的演讲

【同期】总书记

上世纪60年代末,我才十几岁,就从北京到中国陕西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子,我到那儿去当了农民,在那里度过了七年的时光。那时候我和乡亲们 13 / 18 都住在土窑洞里,睡的是土炕,乡亲们的生活十分的困苦,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

【字幕】陕西延安 梁家河村

【解说词】

七年的农村生活、七年的甘苦与共。那段与黄土高原的纯朴乡亲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艰辛岁月,让习近平和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使他更深切了解到什么是中国的农村、什么是百姓的喜怒哀乐、什么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他对人民的深情和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担当,已深深融入他的执政理念和人生追求中。

2017年新年前夕,人们透过电视屏幕,再一次感受到国家最高领袖那份深沉而温暖的牵挂。

【字幕】北京 2017年新年贺词

【同期】总书记

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

【解说词】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透过这殷殷话语循此回望,从习近平就任总书记仅一个月,就冒雪赶赴河北阜平“看真贫、扶真贫”,到给独龙族乡亲复信嘱托“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从在湖南苗寨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到遍及大江南北的坚实足迹,带领几千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的庄严承诺,正被中国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赋予着最丰厚的内涵。

【同期】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村民 彭水生

你是我们的好领导,那么远到我们这个穷山沟里来,这是我们全山沟的福气,14 / 18 是我们中国人的福气。你呀,不错嘞!好书记呀,我们代表这些群众大家一起都欢迎你。现在中央的政策好,对我们老百姓关心都很好!

【解说词】

焕发改革热情、投身改革实践、分享改革成果,人民始终是改革的主体。

全面深化改革因为紧紧扣住人民所愿,紧紧依靠人民智慧,而充满生机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觉醒。

正是这一伟大觉醒,孕育了她在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个伟大创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十八大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集结号;从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到五中全会以新发展理念布局“十三五”,再到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一幕幕宏大布局渐次展开。

今天的神州大地,正发生着数不清的改变。亿万中华儿女的力量汇聚,延展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为璀璨的特殊单元,笃定决绝,豪迈而清晰。

总书记曾经这样阐述:如果把全面深化改革比作建造大厦的话,头三年是夯基垒台、选材备料、立柱架梁的三年,这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达到了,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就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放眼今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的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 18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人民民主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中华民族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关照百姓冷暖,提高、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紧紧围绕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浓墨重彩,舒展画卷。健全产权保护制度,回应了亿万公众“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期待;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促进了人口均衡发展;户籍制度改革,让更多人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努力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起了向“以药养医”的总攻;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龙头,教育改革力促均衡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时,海外舆论对中国确定的几百项改革任务曾不乏怀疑之声。如今,面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已基本确立的“四梁八柱”和一项项重大成果,他们纷纷作出这样的评价:“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推进改革”。

【字幕】

2014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台370个改革方案。

/ 18

2015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101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台415个改革方案。

2016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97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台419个改革方案。

2017年上半年,中央深改组已审议60多个重点改革文件。

【解说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已成为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它让全体中国人民受益,也为全球治理提供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信心。

【同期】世界经济论坛主席 施瓦布

如今中国拥有强大的声音。为了世界经济可持续的、强劲的、包容性的增长,我们需要进行国际合作,而中国可以承担起引领性的角色。

【解说词】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一个更加坚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正稳健地领导着改革的恢弘进程。

【字幕】北京 2016年7月1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

【同期】总书记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总书记已亲自主持召开了36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共审议、通过重点改革文件340多个。

/ 18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循前人改革之伟业,立足今天,面向未来,始终在路上,永远在路上。

回首全面深化改革大幕开启后的1200多个日日夜夜,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瞬间,正在为梦想中国的改革征程注入无穷动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而今天的长征路,就是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实践。总书记基于对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的深刻洞察,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辩证思维解矛盾,以法治思维图善治,以系统思维聚合力,以底线思维定边界,以创新思维增活力,以开放思维拓视野……这些新的改革思想,夯筑着一个国家治国理政的基石,并正在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这些改革思想,塑造着一个更具实力、引领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也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全新境界。

全面深化改革,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它透过一个个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回应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时代关切,也深刻作答着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走好中国道路,如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课题。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强大动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路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擎改革旗帜,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历史的时空坐标里,谱写着最雄浑壮美、豪迈空前的时代乐章!

/ 18

第二篇:将改革进行到底解说词

第一集 时代之问

【解说词】

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孕育、滋养的国度。

翻读她厚重的历史,似乎每一页,都在求索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的交织辉映中坚韧前行,磅礴不息。有人曾盛赞:凝视中国,如同欣赏一幅精心创作的画卷,无论局部还是整体,总有着升腾不屈的气势。

30多年来,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成长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然而,粗放的发展方式,也伴生着巨大的风险与挑战,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城乡发展失衡;7000万人口渴望脱贫,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的承载已近极限。

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不仅要破解当下难题,更要着眼长远,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努力实现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长治久安。

放眼世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散,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全球治理困局凸显。地区冲突、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甚嚣尘上„„

世界,面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

中国,该如何走向未来?中国,怎么办?

这,是历史之问,是人民之问,也是——时代之问!【字幕】北京 人民大会堂 【解说词】

中国的伟大变革,总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波澜壮阔的画卷。而历史,透过一个个重要时刻,为其标注下鲜明的印记。【字幕】北京 2012年11月15日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 【解说词】

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的第二天,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再次锁定全世界的目光。【同期】总书记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解说词】

这,是新一届中央最高领导层的首次公开集体亮相。这,是一份满载承诺的政治宣言。殷殷话语背后,一个惊艳世界的“中国故事”,正悄然萌动,徐徐开启„„ 【字幕】北京 国家博物馆 【解说词】

2012年11月29日上午,几辆中巴车缓缓驶入巍峨矗立的国家博物馆。总书记率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首次正式提出了中国梦。【同期】总书记

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解说词】

饱含深情的梦想诠释,点燃了中华儿女的澎湃激情,汇聚起万众同心的磅礴力量。有海外媒体称,习近平定义的中国梦,重新唤醒一个国家的梦想能力,让整个民族找到了未来感。【字幕】深圳 莲花山公园 【解说词】

2012年12月8日,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20多天的习近平,在温暖的深圳,开启了他履新后的第一次国内调研。【同期】总书记

邓小平同志不愧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现在我们也看到了,党中央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解说词】

75岁的陈开枝,1992年曾以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的身份陪同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整整20年后,他再次见证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

【同期】陈开枝

一上来先跟群众握手,握完手来这里站好,过去给小平同志敬献花篮。敬完花篮以后,就在这里看深圳的变化发展,也跟我们做了交谈,也了解了当年小平南巡的基本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就沿着这里走过去,种一棵树,也是小平同志当年种的高山榕。【解说词】

时隔20年,历史经典瞬间的重现,看似巧合,却意味深长。

离开深圳,总书记又赶赴珠海、佛山和广州。这,也正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时所走过的路线。

调研路上,总书记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从广东返回北京20天后,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的主题,就聚焦“改革”。

总书记在这次学习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的改革,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在中国“往哪儿改”的问题上,不能有丝毫含糊。

【字幕】北京 2012年12月31日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同期】总书记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解说词】

这是一位大国领袖远见卓识的清醒判断,更是关乎国家命运的伟大抉择。影响历史的重大思考与行动,往往源于经年累月沉淀的精华。

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就曾提出,要“做改革的拥护者,做改革的实践者,做改革的清醒者,做改革的保护者”。这是一位扎根基层泥土的县委书记对于改革的深刻感悟。

这之后,他在厦门这一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经受历练;在宁德开创党政干部“四下基层”新模式;在福州倡导服务型、高效能政府;主政福建,他成功推动“晋江模式”和“闽台合作”。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于《之江新语》一书中写到,改革开放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前进的改革创新之路,就是一段“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的历程。

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以“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八个大字拓展“城市精神”,让上海奋力站在改革潮头。

而就任总书记后,他将地方治理的成功经验,丰富升华为国家治理战略,与13亿中国人民一起,回应着世界和时代的深切询问。2013年4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正式成立,总书记亲任组长。【同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郑新立

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很踊跃,提出了上万条的改革建议。那么重点集中在什么地方呢?既要体现全面深化这样一个精神,又不是面面俱到。最后总书记出了个高招,集中解决制度性的问题,集中解决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问题,集中解决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解说词】

文件起草期间,许多人提出,新一轮改革涉及的部门和领域更多、推进难度更大、触及利益更深,必须有一个更高层级、更强有力的领导“中枢”来加强顶层设计。

大家的提议,与总书记的构想不谋而合。他最终拍板决定,将建立更高层级的领导机制,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监督落实。

【字幕】湖北 武汉新港 【解说词】

2013年7月,总书记冒雨在湖北武汉考察,并就改革相关情况进行深度调研。

就是在这间会议室里,习近平与湖北省领导干部座谈时,首次提出了改革的五大关系,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他说,“改革的几个关系,在湖北讲,实际也是对全国讲”。【同期】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 王满传

总书记讲要处理好这五大关系,讲的是要认识和把握改革的规律,这既是改革的认识论,也是改革的方法论。我觉得它反映了总书记在全面系统总结我们国家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系统、深邃的战略思考。

【解说词】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注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和深刻变革。

每一步,都需精心布局、运筹帷幄。每一步,都需谋定后动、蹄疾步稳。每一步,都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为了走好这坚实的一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奔波调研的足迹,生动地镌刻于中华大地的山水之间,体察世情民意、触问基层所需。人们透过这一幕幕,读解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锐意改革、带领国家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与奋斗情怀。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正式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立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字幕】北京 2014年9月5日 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

【同期】总书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它什么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

【解说词】

由前后两句话组成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首次围绕改革设立的宏大目标。这一次全会作出的决定,共启动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涉及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均前所未有。而《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同)明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是中国共产党改革理论的又一重大突破。

【同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 朱民

我们当时看到这个概念,我就是很振奋的。因为在我们的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一直是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的问题。特别是过去20年全球化以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和范围越来越广,中国走市场化道路的改革发展,也是变成必然的趋势。所以在这个关键的时点,来定义市场化起到更关键的资源配置作用,我觉得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决策。

【解说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再出发”的一次总宣示、总部署、总动员。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正用深入思考和丰富实践,作答着新一轮改革“全面”和“深化”这四个字的深刻内涵。

总书记曾这样阐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

强调“全面”,就是强调必须构建起丰富全面的改革目标体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统领下,中央明确了各领域的分目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特征凸显。

强调“全面”,就是强调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的重要性。各领域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它领域,同时也需要其它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唯有强有力的顶层设计,才能开辟改革新局面。

强调“全面”,就是强调要构建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全面,体现在各领域改革的联动和集成里,体现在改革的总体效应、总体效果里。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

总书记曾做过这样的比喻: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一比喻,生动诠释了全面深化改革其“深化”二字的含义。

强调“深化”,就是强调改革不能浮于表面,必须向纵深推进。必须在以往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再上层楼、再进一步、再深一层。

强调“深化”,就是强调要具备攻坚克难的坚定意志。改革越入纵深,各种矛盾问题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强调“深化”,就是强调改革者要敢于触碰深层利益,敢于改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动一些人的奶酪。改革者要敢闯敢试,能尽责,敢担当。

【同期】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郑永年

改革先易后难,先吃肉后啃骨头。还有就是说你改革,早期改革的话我觉得比较容易一点,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很穷,中国人所说的穷则思变,因为很穷,大家互相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但是改革到后面的话,我觉得不是处于饥饿状态了,很多人已经吃饱了,甚至有的人吃胖了,他不想动了,那你怎么办呢?我们就通俗地说,有既得利益产生了。早期既得利益少,后来既得利益庞大了,那你要克服既得利益,怎么办呢?

【解说词】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改革面对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由习近平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任副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挂帅,再次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

【同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张卓元

中央成立这个小组,我们大家都觉得是非常有针对性,而且都寄很大的希望。因为我们改革越是进入深水区,到攻坚克难的阶段了,没有自上而下的推动,越来越难。

【解说词】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深改领导小组成立为标志,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恢弘巨幕,壮丽开启!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以问题为导向,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持久战。

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能否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全面深化改革三年多来,坚持“问题导向”是其鲜明特征。坚持问题导向,要善于抓主要矛盾,让全面深化改革既形成统筹推进之势,又展现重点突破之力。在一些重大改革领域,中央既作出整体推进的部署,又选准重点,鲜明提出改革的先手棋是什么、当头炮打哪里。在一些复杂的改革难题面前,中央引导大家去准确判断问题的主与次、轻与重、急与缓,用符合实际情况、符合改革内在规律的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统筹推进、重点突破,极大地提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针对性、突破性和有效性,增加了改革的深度、锐度和整体力度。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注重法治引领、强化制度创新的根本性变革。

总书记多次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这一论断,鲜明定义了“改革”与“法治”的辩证关系,即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立法要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同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许安标

在改革进程中来完善法治,我们改革实践中有些制度、有些实践探索、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上升到法律层面,那么就是完善法治。同时改革也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这样就增强我们改革的这种权威性。【解说词】

全面深化改革三年多来,制度设计、制度安排、制度完善、制度保障、制度衔接,始终是总书记论及改革时的“高频词”。而一大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制度改革,正在为我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基础。

以制度创新来推动改革,更能越过事物的表象,击中改革的要害,抓住改革的根本;更能使改革态势跃出局部,延展到全局;更能使改革力度穿透表面,抵达矛盾汇聚的深处和利益交错的枢纽。

以制度创新来推动改革,更能体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在改革的破与立之间,在此项改革与彼项改革之间,在改革与法治之间,构建起稳定的连接体系。

在法治引领下的制度创新,极大地提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含量,让改革中的“破”更有分量,让改革中的“立”更加稳固。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既注重顶层设计也注重基层探索,既抓方案出台也抓效果落地,彰显着睿智严谨的改革理念与务实担当。

总书记曾反复强调,“无论改革推进到什么阶段,人民首创精神都不能忽视”。

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二者有机结合。

俗话说,撼山易、治水难。曾经,“九龙治水、各管一段”。为破解分割管理这一老大难问题,近年来,我国多省市试点推行“河长制”,将河流水域由“河长们”分段管护、包片负责,河流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总结基层探索的成功经验,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河长”,从此遍及全国。【同期】经济学家 刘世锦

现在我们强调是要顶层设计,同时要有基层的实验,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作为顶层设计,我的理解就是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就是指方向,第二就是要划底线。方向搞清楚了、底线划清楚了,剩下就是到底一种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是管用的,是符合实际的。这个还是要让我们各级地方政府、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人民群众大胆地去试。【解说词】

全面深化改革改到深处,没有轻松愉快,没有现成答案,没有后退余地,没有徘徊理由。

如今,“改革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要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总书记的许多改革“金句”,人们早已耳熟能详。

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懒改、慢改、假改和不会改的现象,总书记多次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要尽责担当,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做改革实干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亲自抓、带头干,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也不断围绕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开展改革督察,抓好改革试点等工作作出部署。

“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美国诗人穆尔的这句话,常被总书记提及和引用。三年多来,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坚定不移抓改革举措的落准、落细、落实,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征。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宏大布局。“获得感”一词,诠释着改革永恒不变的价值底色。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这一论断,格外醒目。

许多国外媒体和政要也撰文写道:强调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服务人民,这是习近平一以贯之的民本情怀。

【字幕】美国 2015年9月22日 西雅图市欢迎宴会上的演讲 【同期】总书记

上世纪60年代末,我才十几岁,就从北京到中国陕西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子,我到那儿去当了农民,在那里度过了七年的时光。那时候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洞里,睡的是土炕,乡亲们的生活十分的困苦,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

【字幕】陕西延安 梁家河村 【解说词】

七年的农村生活、七年的甘苦与共。那段与黄土高原的纯朴乡亲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艰辛岁月,让习近平和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使他更深切了解到什么是中国的农村、什么是百姓的喜怒哀乐、什么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他对人民的深情和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担当,已深深融入他的执政理念和人生追求中。

2017年新年前夕,人们透过电视屏幕,再一次感受到国家最高领袖那份深沉而温暖的牵挂。【字幕】北京 2017年新年贺词 【同期】总书记

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解说词】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透过这殷殷话语循此回望,从习近平就任总书记仅一个月,就冒雪赶赴河北阜平“看真贫、扶真贫”,到给独龙族乡亲复信嘱托“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从在湖南苗寨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到遍及大江南北的坚实足迹,带领几千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的庄严承诺,正被中国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赋予着最丰厚的内涵。【同期】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村民 彭水生

你是我们的好领导,那么远到我们这个穷山沟里来,这是我们全山沟的福气,是我们中国人的福气。你呀,不错嘞!好书记呀,我们代表这些群众大家一起都欢迎你。现在中央的政策好,对我们老百姓关心都很好!

【解说词】

焕发改革热情、投身改革实践、分享改革成果,人民始终是改革的主体。全面深化改革因为紧紧扣住人民所愿,紧紧依靠人民智慧,而充满生机活力。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觉醒。

正是这一伟大觉醒,孕育了她在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个伟大创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十八大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集结号;从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到五中全会以新发展理念布局“十三五”,再到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一幕幕宏大布局渐次展开。

今天的神州大地,正发生着数不清的改变。亿万中华儿女的力量汇聚,延展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为璀璨的特殊单元,笃定决绝,豪迈而清晰。

总书记曾经这样阐述:如果把全面深化改革比作建造大厦的话,头三年是夯基垒台、选材备料、立柱架梁的三年,这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达到了,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就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放眼今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的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人民民主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中华民族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关照百姓冷暖,提高、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紧紧围绕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浓墨重彩,舒展画卷。健全产权保护制度,回应了亿万公众“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期待;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促进了人口均衡发展;户籍制度改革,让更多人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努力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起了向“以药养医”的总攻;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龙头,教育改革力促均衡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时,海外舆论对中国确定的几百项改革任务曾不乏怀疑之声。如今,面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已基本确立的“四梁八柱”和一项项重大成果,他们纷纷作出这样的评价:“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推进改革”。【字幕】

2014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台370个改革方案。2015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101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台415个改革方案。2016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97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台419个改革方案。2017年上半年,中央深改组已审议60多个重点改革文件。【解说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已成为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它让全体中国人民受益,也为全球治理提供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信心。【同期】世界经济论坛主席 施瓦布

如今中国拥有强大的声音。为了世界经济可持续的、强劲的、包容性的增长,我们需要进行国际合作,而中国可以承担起引领性的角色。【解说词】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一个更加坚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正稳健地领导着改革的恢弘进程。

【字幕】北京 2016年7月1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 【同期】总书记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解说词】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总书记已亲自主持召开了36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共审议、通过重点改革文件340多个。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循前人改革之伟业,立足今天,面向未来,始终在路上,永远在路上。

回首全面深化改革大幕开启后的1200多个日日夜夜,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瞬间,正在为梦想中国的改革征程注入无穷动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而今天的长征路,就是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实践。总书记基于对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的深刻洞察,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辩证思维解矛盾,以法治思维图善治,以系统思维聚合力,以底线思维定边界,以创新思维增活力,以开放思维拓视野„„这些新的改革思想,夯筑着一个国家治国理政的基石,并正在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这些改革思想,塑造着一个更具实力、引领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也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全新境界。

全面深化改革,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它透过一个个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回应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时代关切,也深刻作答着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走好中国道路,如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课题。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强大动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路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擎改革旗帜,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历史的时空坐标里,谱写着最雄浑壮美、豪迈空前的时代乐章!

第二集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解说词】

当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临时,处于严重衰退中的世界经济,正奋力寻找着摆脱困局的出路。

中国,此时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造就这一奇迹的经济发展方式,却遇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投资、出口的拉动力越来越小,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越来越高,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紧。

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滚滚向前、洪流不息,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就是不断改革——用改革激发活力,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与发展中受益。今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更高质量的发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要用更坚定更深入的改革来破解。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一场新的更为深刻的经济体制改革。

【字幕】2016年12月 北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同期】总书记

老路既行不通又走不远,必须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激发经济潜力,引领经济发展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解说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开启了一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向更高形态发展的结构之变。【解说词】

2008年,一场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中国虽然短期内稳住了增长,但是,从2011年起,带动中国经济三十年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增速同时下降,经济增速持续下行。

此时,中国人的海外消费却在上升。近年来,从奢侈品到普通生活用品,每年中国人有上万亿元人民币花在国外。而此时的中国企业呢?大量产品卖不出去,日子越过越难。钢铁、煤炭、水泥等多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利润减少。

习惯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略有减速,就让很多人觉得不适应。减速是短期变化还是长期趋势?

难题与希望并存,低迷与活跃并存,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经济结构要调整,但新的结构是什么?内生动力从哪儿来? 【同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杨伟民

社会各界、市场、各级地方政府,甚至包括在部门当中,都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在2013年的时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在部署第二年经济工作当中,就用了“新常态”这样一个提法。【解说词】

“新常态”,在2013年的现代汉语词典里,还找不到这个词。若干年后,当人们回望历史,一定会更清晰地理解,这是总书记给中国经济的未来确立的全新历史坐标。中国经济需要清醒的瞭望者给出方向。

2014年一季度,中国经济7.4%的季度增速创下24年来的最低点。这再次引发是否要加大经济刺激力度的讨论。【字幕】2014年5月 总书记在河南考察 【解说词】

5月,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指出,解决中国经济的问题要有历史耐心。在此次考察的新闻报道中,“新常态”一词,在公众视野里第一次出现。

【字幕】2014年7月29日 北京 党外人士座谈会 【解说词】

两个多月后,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提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字幕】2014年11月9日 北京 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

【解说词】

2014年11月,在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他首次对“新常态”一词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期】习近平主席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解说词】

速度、结构、动力,六个字,三个关键词,勾勒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内涵。这是总书记深刻洞悉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判断。

【字幕】2014年12月 北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同期】总书记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解说词】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改革家总是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以简洁凝练而又内涵丰富的语言,揭示事物本质。

总书记用“新常态”来定义当下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这当中透射出的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战略定力,扫清了人们思维上的迷雾,对中国经济“怎么看”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了鲜明回答。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带来的是党中央经济工作思路的重大调整。

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总书记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总书记继“经济发展新常态”之后作出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它回应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应该“干什么”。

【同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杨伟民

在这个过程当中,总书记亲力亲为,连续开了三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来研究。第一次是确定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次是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单项方案的工作思路,接下来第三次的财经小组会是研究具体的工作方案。就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最后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解说词】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中央继而开出了一剂标本兼治的药方。

去产能,让绝对过剩的产能退烧去热;去杠杆,消除瘀堵虚肿,让资金血脉畅行; 去库存,消除困扰发展的炎症病痛;降成本,减税降费,为企业休养生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补短板,提升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培育发展新产业,让经济社会发展强身健体。

2016年,化解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压减粗钢产能超过6500万吨。中国经济,以壮士断腕的决绝,向旧的发展方式告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诸多任务,都因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的形成,而呈现纲举目张之势。

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进一步拓展到农业、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等多个领域。【字幕】广东 佛山

【解说词】

佛山,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便是改革前沿之地,也是最早尝到改革开放甜头的地方。如今,这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地级市,经济总量接近一万亿元,同时也体会着结构转变的紧迫压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重塑这里的实体经济。

这是佛山的一家陶瓷工厂。每天,这条生产线能生产出一万平方米的大理石瓷砖,销往世界各地。【同期】佛山众陶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蔡初阳

去年中国陶瓷出口下降了33.75%,每公斤瓷的销售单价下降了28%。这个改变也使得中国不少陶瓷企业进入了一个非常艰难的生存之战。

【解说词】

佛山陶瓷曾一度占据全国60%以上的市场。而今,高耗能高污染低价格、以量取胜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

【同期】广东省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顾问 白梅

现在关键是要做品质,要把整个的质量提升上去。

【解说词】

在政府的引导下,佛山14家企业联合成立了一家产业平台,集合业内顶级专家,为陶瓷生产制定了108个原料标准和36个检测标准,更精细、更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覆盖生产全过程。连沙子、石头这些最普通的原料,都要纳入统一管控。标准推行几个月,产品优等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

眼下,佛山众多制造业企业都在对沿用多年的生产线进行调整。更精细的流程管控、更先进的智能装备,让产品供给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不仅是佛山,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的中国制造,正在这场从“有”到“优”的供给侧大变革中,书写着转型升级的故事。

结构之变,是追求质量效益之变,更是经济发展方式之变。

结构之变,是全面之变,更是深层之变。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层次着力点,就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结构之变的关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字幕】

十五大 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十六大 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七大 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大 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解说词】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总书记带着大家回望历史。他指出,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可以看出,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中央认为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出新的表述,条件已经成熟,应该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

把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旗帜鲜明地提出来,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

【字幕】广州

【解说词】

这幅8米多长的“万里长征图”,是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将一项社会建设工程从立项到通过政府审批的108个公章、799个审批工作日,微缩在一起画出的。这是一张精确写实的画,描述出在原有的行政审批体制下,待批项目辗转于部门之间的“万里长征”。

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努力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改革的难度,当然不小。

几年来,这张“万里长征图”一直在不断缩短。2015年7月,曹志伟建议进一步大幅削减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期待着画出个3.0版本。

【同期】广东省广州市政协委员 曹志伟

以前我们做“万里长征图”,每一个事项提问题,叫做“针针见血”,3.0的改革必须是什么?“刀刀见肉”。

【解说词】

曹志伟以政协委员的身份,上交了削减行政审批环节的提案。他建议削减的审批事项有76个,回复显现变化的是23个,真正裁减的是5个。

【同期】广东省广州市政协委员 曹志伟

每一项都博弈,因为什么?每砍掉一项审批,你就拿掉了一些人的饭碗。

【解说词】

“万里长征图”变短了。它还可以变得更短。

它是一面镜子,映衬出改革的艰难,也记录着改革的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18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283项。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削减比例累计接近90%。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的87%,改为后置审批或取消。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得到了有效落实。

现在,每一天,在中国,就有15000多家企业破土而出。

【同期】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 王战

你有100家企业破产了,有500家企业诞生了,这本身就是一个我们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

【解说词】

市场活力的迸发,源于政府在改革中归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财税、价格、金融、信用体系等基础性、关键性的改革不断实现突破。2014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给出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价格改革,全社会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调节的比重提升到97%左右,我国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已基本建立。

在金融领域,利率管制已基本放开,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提高;民营银行设立进入常态化审批;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不断深化。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推出,金融安全网进一步健全。

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建设正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正为中国经济的结构之变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力用到深处,必定落在寻找新动力、挖掘新动能上。

由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加速更换动力的顶层设计。在总书记的系统部署和强力推动下,中国正在大踏步跨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

2013年9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第一次走出中南海,搬到了中关村。

【字幕】2013年9月30日 北京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

【同期】科技部部长 万钢

给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总书记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他认为,其实中国丧失了多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才使得我们落后。所以当前我们必须要抓住现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机遇稍纵即逝。

【解说词】

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以创新之力撬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始终是总书记关注的焦点。

2015年3月,他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5年11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新”作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6年5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布。

【字幕】2014年11月9日 北京 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

【同期】习近平主席

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解说词】

改革,改出更鲜明的国家力量。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建立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打破条块分割,整合资金支持;制定国家实验室发展规划、运行规则和管理办法,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改革,正在改出国家创新力的根基,正在改出更鲜活的经济新动能。不竭动力,正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河。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就是释放创新人才的最大潜力,实施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热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的走向有了新变化。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开辟事业,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海归潮。

【字幕】2016年5月30日 北京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说词】

2016年5月30日,科技界最高规格的三大会议同步召开,这在新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同期】科技部部长 万钢

那天总书记作完报告以后,我去送他的时候,多叮嘱了我一句话,万钢同志你观察到没有,和科技人员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掌声,是从后面往前边来的,楼上往楼下传的。我也观察到,后面坐的是年轻的科技人员,要从掌声中感受到科技人员的期盼。【解说词】

这掌声是共鸣,是回应,更是礼赞。

中国,幅员辽阔。促进城乡间、区域间的均衡协调发展,是结构之变的一道必答题。

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首次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新的三大战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任务成为重中之重。怎么疏解?需要新思路,需要大气魄。

【同期】《新闻联播》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解说词】

2017年4月1日,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引来举国上下的高度关注。

【同期】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 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 徐匡迪

十八大以后,总书记就提出,可以考虑在河北比较适合的地方,规划建设一个适当规模的新城,来集中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字幕】2017年2月23日 总书记在河北考察 【解说词】

经过多轮科学、严密的论证,有着充裕发展空间的雄安,被选定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将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一起,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字幕】2017年2月23日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

【同期】总书记

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

【解说词】

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雄安。中国经济版图上正在谱写新的壮丽诗篇。

中国农村改革的核心始终是土地问题。波澜壮阔的改革,发端于土地,收获于土地,也不断在土地上捕捉着深入推进制度变革的新契机。

【字幕】2013年7月 总书记在武汉考察

【解说词】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抓住“土地”这个农村改革的核心问题,做出了一篇以“三权分置”为龙头的,有内容、有气势的改革文章,为进一步破解“三农”领域诸多难题,为大幕徐徐拉开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起了壮阔的历史舞台。

【字幕】安徽 天长

【解说词】

天长农民徐长林,2013年把15亩地流转给了当地的种田大户,外出打工去了。合同签的是12年,但仅仅一年后,徐长林又把地要了回来。

【同期】安徽省天长市大通镇齐庙村 徐长林

睡不着觉,就想来想去,地要是真没了我怎么办?咱老百姓靠地吃饭对吧,一旦我打工不能打了怎么办,那没办法了。我就想了这么个歪点子,给它要回来。

【说词】

把地转出去的不踏实,把地转到手里来的也不踏实。种田大户张治岑,从镇里农民手中流转了500多亩土地,但后来有村民反悔。一气之下,张治岑解除了合同。

【同期】安徽省天长市市长 朱大纲

土地的权属不清晰,承包户有顾虑,经营主体更有顾虑。

【解说词】

2014年9月29日,在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总书记用“三权分置”的思路,给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定了调。

“三权分置”,就是将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拆分开,承包权归承包户,而经营权流转给愿意种地的经营主体。

【同期】农业部部长 韩长赋

总书记他讲,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历史耐心。因为农村的土地承包关系是农村的最基本的经济制度,也反映了农民的最根本的利益。三权分置,是继家庭承包经营之后重大的制度创新,可以说这是一个充满政治智慧的制度性安排。

【解说词】

2016年8月30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两个月后,文件正式发布。

改革方向如此笃定,种田人的心,也定了。

天长农民徐长林又找到原来的种田大户,把土地再次流转给了他。种田大户张治岑又流转来了450亩土地,扩大了经营范围。他的家庭农场,2017年预计纯收入能到35万多元。

如今,全国有7000万户农民流转了土地,占全部农户的30%,土地流转面积占到总的承包面积的35%,农业经营规模化程度明显提高。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这是孟子在2300多年前写下的、对人性朴素而深刻的认识。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总书记引用了这句话,再次强调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

健全产权保护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又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

2016年,曾常年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的民间投资,一度跌落到2%左右。为什么?

企业家信心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同期】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 庄聪生

我们在调研的过程当中,企业家也跟我们反映了一种情况,说什么呢,叫“小富即安、大富不安”。如果他们的产权得不到保护,那么他们做到一定规模就不想再做了,钱挣得越多心越慌。

【解说词】

2016年8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11月,这个文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明确提出依法保护产权。

这项改革,回应了上上下下的普遍关切,更向社会释放出一个明确而积极的信号。

【同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连维良

这个文件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最为关心的法人财产权、自然人财产权、知识产权保护这样一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解说词】

在中央关于产权保护的意见公布之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很快出台了配套的具体意见,并抓紧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

2017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民法总则》审议通过,明确提出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

【同期】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 庄聪生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这个都要平等地保护。过去相对来说,对民营企业的保护要弱于国有企业,所以这一次强调都要一样,机会平等、权利平等、规则平等。

【解说词】

平等,不是空头支票。

石油、电力、铁路等多个行业开始向民间资本打开大门。2016年12月,首条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速铁路在浙江台州开工建设。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篇章,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国企改革,不是要把国企改散了、改垮了、改没了,而是体现“两个毫不动摇”,优化国有企业布局,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携手共同发展。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44万亿元,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字幕】2015年7月 总书记在吉林考察

【解说词】

在考察吉林时,总书记特地来到两家国有企业。他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字幕】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

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解说词】

这为国企改革确立了价值判断,成为深入推进国

企改革的定盘星。

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此为统领,国企分类、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加强党的领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多个配套文件出台,共同形成了国企改革的设计图、施工图。国企改革“1+N”体系就此搭建完成。

2017年,混合所有制改革被列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

【字幕】上海

【解说词】

初春之夜,上海郊区的这个宾馆里,许多人无法入眠。他们是国企东航物流公司6000多名员工的代表,讨论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改制和人员的重新安排。

体制机制的束缚,曾是这家企业最大的困扰。工资薪酬不能随业绩增长而提高,企业留不住人,公司管理层无法自主经营决策。

这次,100%国资的东航物流公司,将面向社会出让45%的股权,以引进新的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者。同时,员工持股10%。

【同期】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 马须伦

混改以后我们吸收民营资本进来,真正建立市场化的内部机制,使企业进一步增强活力。【解说词】

国企改革挺进深处,提升效率。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央企已从115家减少到102家。10家中央企业完成重组,优化了核心竞争力,提高了国有资本效率。10家企业开展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收放之间,国有资本、国有经济在优化中壮大,公有制基础更加牢靠。

改革的内在哲学,就是“变与不变”。

不能变的,是“两个毫不动摇”。能变的,是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体制机制。

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将世界经济又推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字幕】瑞士 达沃斯

【解说词】

2017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首次迎来了中国国家元首。在这里,他向世界提出了中国主张。

【字幕】2017年1月 世界经济论坛

【同期】习近平主席

我们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我们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领导者应有的担当,更是各国人民对我们的期待。

【解说词】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形成了崭新的开放格局,在自身的深刻变革中,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有影响力的思考者、更有作用力的推动者。解决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站在这个高度上布局谋篇。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方式,正从最初的“三来一补”向“优进优出”转变;产业体系正从国际分工协作的局部,跃升至与整个全球价值链深度铆合的全流程再造;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不断壮大,开启全球布局,我国已从资本净流入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为发端,至全国11个自贸试验区,一批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正在试验、复制、推广。

【字幕】北京 雁栖湖

【解说词】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字幕】2017年5月 北京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同期】习近平主席

我宣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开幕。

【解说词】

30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和多位国际组织的负责人齐聚北京。

【同期】联合国秘书长 古特雷斯

这不只是发展物质的项目,还能凝聚民心。这不仅是为了发展,还有和平。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伟大价值所在。【解说词】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落实,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以及中国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是“丝路精神”与经济全球化理念的有机结合;是开创包容性全球化道路的一种有益尝试。

【同期】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斯蒂格利茨

从来没有这么大的国家,进行市场化经济改革,所以中国必须创造自己的改革方式。虽然今后改革还有很多路要走,但在我看来,中国做出的这些抉择令人钦佩。

【解说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回答了对中国经济“怎么看”的问题。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则为“干什么”勾勒了前行路径。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为“怎么干”提供了思想方法。

这一系列重要思想,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光芒,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在这段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上,中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的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在这段新征程上,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含金量不断提高。

在这段新征程上,中国经济的结构之困正在被一点点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实现领跑,满足新需求、吸纳就业更多的服务业不断壮大。

在这段新征程上,中国经济的新动能蓬勃而出,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超过56%,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深空深海探测,上天入海,一大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接连取得突破。

在这段新征程上,物价连续四年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3%以下,百姓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每年1300多万人找到新的工作。

改革开放的新征程,正向着未来延续。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在以巨大的勇气和决心,带领中国人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扣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奋力突破结构之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常青基业。

第三集 人民民主新境界

【解说词】

二十八年前,一篇名为《历史的终结》的文章在西方世界引起广泛关注。文章中,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写道:自由民主制已经成为“人类政府的最后形式”,历史将终结在这里。

似乎在印证这个论断,20世纪末,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陆续发生剧变。

人们的目光投向中国。这个走了一条与西方政治制度不同道路的国家,会是下一个被终结者吗? 这同样是令中国的执政者时刻警醒的问题。

立足于悠久文明根基之上,立足于现实基本国情之上,立足于几十年风雨艰辛探索之上,来自中国的回答,坚定而自信。【字幕】2016年7月1日 北京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 【同期】总书记

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解说词】

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都深深扎根于、并将继续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

现实是最好的土壤。全面深化改革,带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脚下的大地再出发,沿着中国道路,去讲述一个伟大、生动的中国故事。

【解说词】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千锤百炼,方能成钢。

面对复杂纷纭的国内外形势,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不断强调这个被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的重大判断。96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13亿多人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发展极不平衡。

带领这样一个大国跨过关键的历史关口,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犹如在浩瀚大海中劈浪前行,掌舵人至关重要。既能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又能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资源、提高国家效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同期】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系高级研究员 马丁·雅克

共产党从各种传统社会中汲取经验并将之进行深入的现代化改革,因此使之可以被广泛接受。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政党。我认为其它政体,比如西方,他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要向中国学习什么治国经验。

【解说词】

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到中国梦的引领,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中国的未来绘就了发展之路。

【同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郑新立

只有发挥党的领导的坚强作用,把我们党治理好、建设好,所有这些改革才能够推动,我们改革发展才能够健康地向前发展。【解说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党的领导,特别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从根本上保证了深化政治领域改革的正确方向。始终坚持把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断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相继成立,加强党中央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重要工作的直接领导力度和统筹协调能力,提高了决策和执行机制的权威性和效能。

从2015年起,每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这已成为实现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安排。

此后,中央相继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等,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等,为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制度保障。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当代中国最广泛、最深刻社会变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如果说,坚持党的领导,让中国这艘巨轮在驶向复兴彼岸之时有了坚定而正确的掌舵人,那么人民当家作主,就是巨轮航行的力量之源。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提出的总目标。

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与时俱进,就是时代给出的一个新命题,也是党对于群众现实需求的回应。【同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 沈春耀

在新的情况下,老百姓民主、法治、维权、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力水平都提高了。那你这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立法工作、监督工作、代表工作,就要适应这个新的情况的变化。

【解说词】

从2013年起,历时两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的7个调研组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情况展开全面调研。

调研中发现,代表选举工作不规范、人大会议质量不高、代表联系群众的形式和渠道不便利、代表身份失真等,在基层时有发生。

县乡两级人大是基层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占我国五级人大代表总数的95%。而县乡人大又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度。

2015年6月,中共中央首次以文件的形式转发了《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

在这份文件中,就提出了“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探索建立代表履职激励机制”等具体措施。这为各地积极开展县乡人大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江苏睢宁县,每个人大代表手里,都有这样一本“民情日记”。人大代表周莲萍的日记本里,就记满了她走访选区选民了解到的民情民意。

【同期】村民

现在大沟里没有水,湖里面都没法抽,所以造成水稻推迟,到现在没有栽下去。这事儿得抓紧解决,实实在在这是困难。

【解说词】

每周一次的走访,周莲萍记录下的,是来自群众最真实的心声。而这背后是一整套的机制,保障问题落到实处:代表们根据“民情日记”提出的意见建议,通过人大提交给相关政府部门,人大要跟踪督办反馈结果;对于那些久拖不办、推诿扯皮的,人大还会进行问责。这让周莲萍的履职积极性更高了。

【同期】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人大代表 周莲萍

每当我们选区的选民,他们反映的一些问题,或者一些意见以及建议,通过我的努力,得到了有效解决以后,我就心里面特别有一种成就感,觉得非常踏实。

【解说词】

现在,“民情日记”已经成为人大代表履职常态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县人大常委会每个月、每个季度都要检查“民情日记”的记录情况;到了年底,代表们要回到选区向选民们述职,日记本就是一个重要的考核依据。

如今,全国的县乡人大建设正呈现出崭新局面:一线基层代表比例大幅提升;遍布于乡镇和街道的“代表之家”成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纽带;很多地方为代表建起了“履职档案”,来督促代表积极履职。人大代表为人民代言的作用不断强化。

对“一府两院”依法实施监督,是宪法赋予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也是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专题询问就是一个重要的监督渠道。改革,让这个监督渠道得到有力加强。

【同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冯淑萍

有部分审计了,有一部分没有审计,汇总起来的东西,我们有理由就怀疑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解说词】

就像一场考试,“考官”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应考的是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人。

【同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姒健敏

我想问的问题是,我们目前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与习总书记提出的“最严谨的标准”还有哪些差距?

【解说词】

一年多场次的专题询问,围绕百姓生活、经济社会热点,提问尖锐,直指关键。会后,针对询问的问题,应询的国务院部门必须形成落实整改意见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

2014年,党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完善专题询问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每年安排国务院领导同志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专项工作报告,到会听取审议意见、回答询问。专题询问更加规范化、机制化和常态化。

如今,从中央到地方,专题询问已经成为人大盘活监督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问出了人大担当,答明了政府责任。

在创新与实践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与时俱进。加强全口径预决算审查和监督,进一步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人民通过人大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化保障更加完善。

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升华。

【字幕】2014年9月21日 北京 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

【同期】总书记

古今中外的实践都表明,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依法选举、让人民的代表来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选举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让人民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

【解说词】

选举之外,以“协商”的方式来调和社会矛盾、求同存异、扩大共识,成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首次出现在党的代表大会文件中,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写下浓重一笔。

【同期】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房宁

把这样一个探索取得的这样一个重要的认识和经验,也就是发展中国民主的基本路径和策略,由党的代表大会文件的形式给它确定下来,也就是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现阶段我们要以发展协商民主作为民主的重点。

【解说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将“协商民主”写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之中。

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七种协商民主渠道,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系统谋划了协商民主的发展路径。

“每有大事,必相咨访”,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2015年,党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把“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确定为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并对政党协商的内容、形式和保障机制作出了规定。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得以强化。

作为协商民主的专门协商机构,政协协商在改革中被注入更多时代新意。

这是全国政协的第63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从2013年10月22日起,每隔一周的周四,这样的会议都会准时举行。这一天的主题,是优化电子商务监管。

【同期】参会代表

建议国家进一步发挥我们在平台经济上已经取得的先发优势,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更多的创业者、小微企业,依托平台发展。

【解说词】

2013年,作为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推进“协商民主”的一项制度建设和创新,双周座谈会在中断了近半个世纪后得以恢复。重启后的双周座谈会,名称中多了“协商”二字。

两字之差,含义不同。

【同期】全国政协办公厅研究室主任 舒启明

它不是简单的一个名称变化。在继承已有工作形式的基础上,把党中央关于协商民主的要求,这些元素给它嵌入进去,这样就成了一种重要的协商平台。最终把改革的成果,及时用制度的形式给它固定下来。

【解说词】

全面深化改革起于顶层设计,达于广袤乡野。生长于城乡社区的基层协商,为发展基层民主探索着新路径。

在广东增城,下围村的治理纷扰多年。财务管理混乱,村务由少数干部说了算。上访大村、问题大村,是它贴了十几年的标签,也让它错过了一轮又一轮的发展机遇,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一落千丈。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群众的实际困难、矛盾纠纷,多数要在这个基本单元里解决。

2015年中央出台《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对于协商的主体、形式和程序等都作出了具体规范,这让基层协商有了具体的“操作指南”。用群众习惯的方式来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城乡社区协商正逐步上升为城乡社区的基本工作制度。

下围村也由此找到了历史痼疾的解困之路。

在区、镇党委的支持下,一套精心制定的议事制度在下围村诞生。村中事务,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来商议。

【同期】下围村村委会主任 郭庆东

所有(参加会议的)人员他都有发言的权利,每个人最少有8分钟的发言时间给你,充分表达你的个人的意见。

【解说词】

每一次的表决议题和内容,都会提前通过村里的政务微信平台直接推送给每一个村民。整个议事过程,同样通过微信平台实时直播。即便在外地打工经商的村民,依然可以随时了解本村民主议事的动态。

民主商议、一事一议,协商带来了发展效率,下围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几年间大幅提升,上访大村和问题大村转变为村民自治的模范村。

协商,让一个村落实现了由“乱”到“治”的华丽转身。

在推进多种协商渠道协商力度的同时,全面深化改革还注重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意见征集和反馈机制等,让民意在政府决策之中显现更多权重。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

【同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李扬

我们党绝对注重所有的事情,都必须事前、事中、事后得到社会广泛的讨论,这样的话能够集思广益,使决策更加切合实际,同时也使得政策能够很好地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以来,智库建设进一步地体制化和机制化,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智库的发展成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

【解说词】

2014年,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一年后,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启动,25家国家高端智库成为首批试点单位,为治国理政凝聚最广泛的力量。

深化群团改革被认为是政治领域又一项旨在固本谋远的重要改革。

【字幕】2015年7月6日 北京 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

【解说词】

2015年7月,中共中央专门为群团工作召开会议,这在党史上还是第一次。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明确指出了群团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

【同期】总书记

群团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实质是脱离群众。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群团组织履行职责,降低了群团组织对群众的动员力、号召力、影响力,导致群团组织在群众心目中分量下降,制约党的群团工作健康发展,必须下决心进行纠正。必须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推动。

【解说词】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然而现实中,无论是领导体制、还是工作方法,都逐渐与党政机关趋同,也和要联系的群众渐行渐远。

群团改革正是要让它们接通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这根“地线”。2015年11月,在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上,全国总工会、上海市和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通过审议。

全国总工会的改革也就此开启。第一刀,就开向了自己。机构精简25%,精简下来的编制补充到任务繁重、力量薄弱的县级工会。全国工会经费全年收入的95%要留在地方和基层工会。

在领导机构中,职工代表的比例提高了。许多一线技工、劳模、农民工中的优秀代表走上工会领导岗位,他们也接通了工会和一线职工的联系。

现在,工会组织的服务实效明显提升。去年一年,全国总工会直接指导地方工会办结职工法律援助案件近1600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1亿元,为820万困难户筹集送温暖资金36.9亿元,新增加农民工会员1500万人,帮助追回被拖欠工资近230亿元。

在群团改革试点的地区和组织,改革,正在让群团平台焕发出新的生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强化。

在党的领导下,群团改革试点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打开了新的思路。

当中国这艘巨轮向着复兴彼岸航行时,要靠依法治国来护航。

2014年10月底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

开幕当天,美国《国际纽约时报》这样评价:“中国向着现代法治体系迈进的种种变革并不是‘做样子’,而是反映了中共领导层认识到推进法治的重要性。每一次改革都为实现改变和开展新的改革提供了机会。”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选择。

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保证。

党要把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成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实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

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

在杭州,开放近半年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迎来了又一批宣誓人。

【同期】宣誓人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解说词】 手按宪法,当铿锵有力的誓词说出来的那一刻,宪法精神已然铭刻于心。

从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刚刚建立的宪法宣誓制度,在维护宪法权威的同时,其象征意义更加深远,意在突出依法治国的路径选择,重在凸显崇尚法治的价值追求。

当我们站在新一轮改革的起点上,如何处理改革和立法的复杂关系,尤显重要。

【字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上海,外滩向东,蜿蜒的浦东海岸线。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片热土。这个占地120平方公里的区域,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同期】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李适时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先立后破,在法治的轨道上来推进改革。这个道理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节约改革的成本,同时也能够分担改革的风险。

【解说词】

2013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行政审批。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而随后确立的天津、广东、福建三地自贸试验区,也都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

在2014年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要求。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立法主动适应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品格。

而中国立法改革的大幕就此拉开。

【同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信春鹰

通过改革我们会为法治的完善和发展带来很多新的内容,那么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法治的保障,使改革更有权威,更有力量,更能够引领这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解说词】

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最后一天,大会高票表决通过了对立法法的修改。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法步伐不断加快。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通过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100件。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愿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

日益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正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

【字幕】 2015年2月2日 北京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研讨班

【同期】总书记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我们说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

【解说词】

2016年岁末,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对一批行政垄断案件的处理结果。15个省市部门,因为涉嫌违规招标、强制定价等问题被公告处理。垄断背后,是一些超越了法律界限的“红头文件”在“撑腰”。

在法律框架下深化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向就是依法划定权力行使范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禁止地方制发带有立法性质的文件。

在中国,政府对于权力的自我革命,不断升级。

2015年底,《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出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首次就法治政府建设发文。在这张法治政府建设的总蓝图上,进一步明确通过大力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等来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让权力更为有法可依。

而政务公开,也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

【同期】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 马怀德

这是很大的一个挑战。就是社会公众这种民主法治意识的这种提升,实际上是倒逼了政府的依法行政,使得政府更加注重要规范自己的行为。

【解说词】

2016年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上,总书记强调,“政务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制度。要以制度安排把政务公开贯穿政务运行全过程,权力运行到哪里,公开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就在这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

今天,政务公开让公众更大程度参与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

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阳光下运行,政府要学会在法治的轨道上规范自己的行为。然而这只是改革的起点。政府的权力如何才能真正用好、让百姓有获得感?

在浙江省,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开始启动。它要打通的,就是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试点,衢州市行政中心先行破题。公积金贷款是行政中心里一项最复杂的业务。过去,群众要跑七个部门开证明,往返十次,才能完成贷款审批。现在,改革给所有部门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一个窗口,一次办结。

【同期】浙江省衢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 田俊

现在就是提出这个目标,已经向社会承诺了。那么你要怎么跑?所以就是倒逼了部门,你必须要梳理自己的流程,你必须要去进行自己的事项这一块的标准化管理。

【解说词】

窗口背后,压力开始层层传导。所有的办事流程都公开,37个部门,涉及833个事项。为了减时间、减环节,政府向自己开刀。

【同期】浙江省衢州市公积金中心副主任 刘建平

我们首先革自己的命,把所有的事项权限全部下沉到一线去,把它的任务分解下去。

【解说词】

权力最大程度下放到了窗口,要想真正“最多跑一次”,原本各自为政的数据信息必须打破壁垒,实现互联互通。而这并非易事。

【同期】浙江省衢州市公积金中心审批处处长 吴海鹰

它原来的信息资源是它独立拥有的一个资源,那现在它把这个资源开放给你们,相对来说就可能会影响到它有一些的权力。但是这个观念慢慢在变的。这个其实也是我们政府的一个思想的开拓。

【解说词】

在后台的核心地带,没有部门界限,所有数据共享,所有审批并联进行。

【同期】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鞠建林

这样一个改革的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化学反应。背后的故事一定是政府自身改革。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以老百姓、以企业办事便利为目标。

【解说词】

现在,进入这个大厅的所有业务,都能够实现“最多跑一次”。在这里积累的改革经验,已经开始向全省复制推行。

在依法准确办事的基础上提高效率,用群众获得感丈量政府改革成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一个科学高效、权力运行规范、责任主体明确的法治政府正在形成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让当今中国的政治体制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历史新阶段。

改革,将保证一个发展中大国的长治久兴。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

今天,我们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复杂的现实,中国道路也仍然处于成长、成熟和改革的过程中。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沿着民主法治的道路,坚定地进行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党的领导下,一幅用民主与法治勾勒的治理图景,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引领我们坚定不移地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

第四集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解说词】

公平正义,是雕刻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价值坐标。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传承的精神基因,是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一贯主张。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在一个现代文明国家里,司法就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老百姓的心里,法就是天。

如果这道防线失守,受伤的将不只是公正。

曾经,在一些司法案件中,钱与法的交易,权与法的寻租,使个别司法裁判异化为正义污点。

公平正义如同空气与水。它不能缺席、不应迟到。

【字幕】2015年3月24日 北京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

【同期】总书记

这些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也会严重影响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严重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解说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蹄疾步稳。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司法改革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面对亿万双期盼公正的眼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正行进在改革路上,也行进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

【解说词】

2014年2月,早春的北京迎来了又一个吐绿的时节,万物复苏中萌发出的每一棵新芽,都会给人带来一丝小小的欣喜。

就在这个早春二月,新一轮司法改革按下了启动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保证公正司法、加强政法队伍、维护人民权益、提高司法公信,4个有力的动词,托起了改革的核心目标。改革的鼓声敲响。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新一轮司法改革的统筹部署被提高到了中央层级。

【同期】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姜伟

对这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部署,顶层设计。一些重大的司法改革举措都是由总书记为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来审定。从这一轮司法改革的领导层级、推进力度、配套举措、科技含量来看,十八大以来的司法改革不同以往。

【字幕】2014年12月15日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同期】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原常务副院长 赵建平

我代表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向你们表示真诚的道歉,对不起。

【解说词】

2014年12月,内蒙古呼格吉勒图强奸杀人案再审宣判,沉冤18年的呼格吉勒图被宣判无罪,公检法27名办案人员被追责。

然而,这份追责名单上的人员,没有一个被追究法律责任。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是行政化的,办案子的法官、检察官对案件没有决定权,而是要报上级领导层层审批、集体决定。

【同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卫东

所以发生错案的话不知道是谁的责任。而且法官遇到疑难案件,为了推卸责任,他也不作出决定,他把案件往上交。

【同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李少平

这就导致责任不清。假如这个案子出问题了,那么是由审理者负责呢,还是由审批者负责呢?

【字幕】2015年3月24日 北京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

【解说词】

2015年3月24日下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给出了推进司法改革的关键一招——“要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

司法责任制,短短5个字,直指要害。针对“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顽疾,司法责任制改革对症下药,明确要求法官、检察官要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

落实司法责任制,就是要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同期】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张文显

“司法”最大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就是亲历性。所以司法责任制,说到底,它最大的(改变)就是去行政化,让法官、检察官真正成为司法工作的主体。

【解说词】

司法责任制落实后,办案法官、检察官将独立判案,独立签发法律文书。也就是说,法官自己办理的案件,怎么判,自己就能说了算。谁办案、谁有权;谁用权、谁负责。案子判得对不对,是否公正,考验的就是法官个人或合议庭本身。

放权不等于放任。那么,谁能够经受这样的考验,担当这样的责任呢?

【同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李少平

这个责任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担当的,它是要有政治上的要求,要有品格上的要求,要有职业上的要求。

【同期】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 胡仕浩

就是我们对法官要实行员额制的管理,要把我们现有的一些不适合独立承担审判责任的法官,让他从事审判辅助事务或者其它的工作。

【字幕】广东 汕头

【同期】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林立

曾曼,你现在是副科级吗?副科级,到了正科级了?

【解说词】

林立和他的三位同事曾经都是汕头中院的法官,但一场员额制改革,改变了他们的职业发展道路。如今,只有林立一个人进入了员额,其他人已经不具有法官的身份。

员额制改革,就是要分类定岗,择优入额。按照中央制定的改革方案,入额法官、检察官不能超过中央政法专项编制的39%。这也意味着一大批法官、检察官在改革后不能入额,必须调整到其它岗位。

一句话——减人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实现法官、检察官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

汕头中院的员额竞争非常激烈,每四个法官中,只有一个能入额。员额考试过后,40岁的黄晓忠名落孙山,他选择去执行局成为了一名执行员。32岁的曾曼由于年龄原因,审判经验不足,没有资格参加入额考试,她选择做一名法官助理。曾经穿着法袍坐在审判台上,而如今却坐在台下的助理席位上,曾曼用了很长时间,才慢慢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

【同期】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曾曼

可能我比较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我就是想(以后)做一名法官。我觉得其实不是说员额制之后没有机会了。而是说你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一点。你这个时间段用来积累。只要你能够积累,其实对以后是会有更好的帮助的。

【字幕】2014年1月7日 北京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

【解说词】

2014年1月,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上,用五个“过硬”概括了司法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

员额制就是要选出符合这五个“过硬”的司法人员。只有有了过硬的队伍,司法责任制才能落地生根。

员额制改革完成后,林立成为了这支队伍中的一员,责任也落在了他的身上。如今,林立自己独立签发法律文书,不需要再报庭长、院长审批。这样一个签字看上去简单,但落笔之后的责任和压力是他人体会不到的。

【同期】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林立

落实司法责任制之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权力大了,责任也大了。作为员额法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强了。

【同期】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 顾永忠

这件事情做错了、做坏了,你要承担责任,这就是最大的制约。因为他自发地要对自己约束了。因为他知道,我办错了,后面要承担后果的。

【解说词】

总书记之所以把司法责任制称作“牛鼻子”,是因为它牵一发而动全身。司法责任制落实后,有些地方的司法机关发现,以前困扰多年的难题,随着司法责任制的推进也迎来了排难解困的机遇。

【字幕】吉林 长春

【同期】公主岭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孙权

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危险驾驶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解说词】

以公诉人的身份站在法庭之上,对于检察官孙权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出庭支持公诉是他干了十多年的老本行,陌生是因为他曾离开检察官一线工作已经三年。

【同期】公主岭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孙权

回到这个业务部门吧,多多少少有点兴奋,这个工作我自己熟悉。

【解说词】

几年前,孙权从一名检察官被提拔成办公室主任,从而离开了办案一线。在吉林检察系统,曾经“官多兵少”。孙权所在的公主岭市检察院在改革前共有78人在职,其中,真正在一线直接办案的只有18人。

【同期】吉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杨克勤

机构多了,领导就要多。领导多了以后就在忙开会,忙指导,忙协调,忙应酬。做了很多无效的劳动,真正在一线办案的人相对不足。

【解说词】

司法责任制改革的推进,给内设机构改革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办案不需要再进行层层审批,很多机构自然没有了存在的必要。2015年5月,吉林省检察院从以前的34个牌子变成了现在的10个。

改革改掉了冗余的机构,清扫着人浮于事的作风。

哪里有病灶,哪里就是改革下刀子的切口。人情案、金钱案、关系案,这曾是司法机关内部的顽疾,破坏公平正义的“杀手”。总书记明确提出,“对司法腐败,要零容忍,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字幕】2014年1月7日 北京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

【同期】总书记

实际上那些错误执行者,他也是有一本账的,这个账是记在那儿的。一旦他出事了,这个账全给你拉出来了。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小心今后拉清单,这都得应验的。不要干这种事情。头上三尺有神明,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解说词】

2015年2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这是防止以权力干预司法的“高压线”,也是保障法官、检察官独立运行司法权力的“防火墙”。

【同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李少平 当你给他讲清楚,我们是有规定的,中央是有规定的,那么如果你要打这个招呼,我们是要记录在案的。起码我接触的这个层次,没有任何一个要坚持、要继续给你打这个招呼的。

【解说词】

有责先有权,用权必担责。

司法责任制落实后,权力到位,责任到人,牵住“牛鼻子”的目的是以责任倒逼公正、保障公平。2016年,全国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创纪录地达到了89.2%。

案子判出公道,正义自在人心。

【同期】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 马怀德

这些改革包括我们说综合性的改革,它的价值取向或者追求,就是要确保司法的公正,确保法院审理案件、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质量,让老百姓能够通过司法责任制的改革,感受到每个案件的公平和正义。

【解说词】

为了使司法摆脱地方行政权力的干扰,新一轮司法改革还推动了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确保基层法院、检察院超然立身于地方利益之外。

而同步推行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又解决了法官、检察官的晋升和待遇问题,保证了最优秀的办案人员能够安心留在办案一线,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驾护航。

滚石上山、立柱架梁。

以员额制为抓手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这四项基础性、制度性改革措施,在司法责任制这块基石之上,为法治中国夯筑起了更加符合司法规律的体制框架。

【字幕】云南 勐腊

【解说词】

30年前,我国的西南边陲小镇,15岁的少年卢荣新,在自己的卧室门上写下了几个字——“吉祥红(鸿)运”。然而,40岁那年,命运却把他拖入了深渊。

【同期】卢荣新

三天三夜都不停地在审讯,手上这样铐的。要喝水我求他们求多了,他们就(拿)那个矿泉水打开,随便滴两三滴给你。实在是熬不住了,所以就承认了。

【解说词】

2012年9月,卢荣新被关进看守所,被迫承认自己是一起强奸杀人案的凶手。之后,等待他的判决结果是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判决书上写明:根据卢荣新的有罪供述和DNA鉴定等物证,足以认定卢荣新就是凶手。

一般来说,DNA鉴定就是铁证。卢荣新要想洗清罪名,难如登天。2014年6月,拿到判决书后,卢荣新提出上诉,但内心充满绝望。

当时的他并不知道,几千里之外的北京,总书记直接领导推动的一场深刻变革,将会改写他的命运。

【字幕】2014年1月7日 北京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

【同期】总书记

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

【解说词】

2014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说明,明确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同期】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 卞建林

实际上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前,呈现出了一种侦查为中心的样态。就是“公安做饭,检察院端饭,法院吃饭”。这个饭端上来以后,夹生了,糊了,你不吃不行。

【解说词】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出之后,法院对侦查机关提供的证据不能直接采信,而是要把证据拿到法庭上通过质证的方式,来确定它的合法性与客观性。程序上不合法或来源不明的证据,一律被列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

【同期】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 王敏远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就是要求庭审实质化。你当时到底怎么做的鉴定,你这个凶器到底是哪儿得来的?如果得来的途径不对,那么你就不能作为证据。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得的言词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解说词】

2016年6月27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这标志着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可以说,这场变革推动的速度,就是和生命赛跑的速度。幸运的是,已经关押在看守所四年之久的卢荣新赶上了这一场变革。

2016年,卢荣新的一纸上诉状摆到了云南高院法官汤宁的面前。

汤宁发现,卢荣新案存在诸多疑点。作为一起强奸杀人案,警方在被害人身上没有提取到卢荣新的任何生物痕迹,认定卢荣新有罪的主要证据是遗留在现场的一把锄头。这把锄头被认定是凶手掩埋尸体的工具,有鉴定书证明在这把锄头上检验出了卢荣新的DNA。

这份给卢荣新定罪的最为关键的证据,放到法律的准绳下,却经不起推敲。

【同期】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 汤宁

这把锄头是在案发现场的小河中提取到的。它(DNA)是一个水溶性的物质。在这种情况下能提取到DNA,就很让人感到有一些疑惑。

【解说词】

鉴定书上提供的锄头擦拭物基因图谱,与卢荣新的基因图谱几乎是严丝合缝。鉴定专家认为,在河水浸泡过的锄头上不可能提取到这样清晰的DNA图谱。

法官汤宁要求对锄头重新进行鉴定。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的结果是,这把锄头上没有卢荣新的DNA。

那么当时的DNA鉴定结果是怎样得出的呢?

【同期】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 汤宁

我们从卷宗中发现,对于这个DNA的鉴定检材的提取,有最少三种以上不同的说法。最终是哪一种说法呢,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解说词】

由于警方一直没有给出合理解释,卢荣新案中的DNA证据,最终作为非法证据被排除。

随后,卢荣新案的定罪证据只剩下了口供。八份口供中,只有一份是有罪供述。然而,这份口供对应的同步录音录像,却只有画面,没有声音。这样的证据,按照规定,也作为非法证据被排除。

【同期】审判长

原判认定卢荣新故意杀人强奸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认定卢荣新有罪,依法予以改判。

【解说词】 对于45岁的卢荣新来说,这一次蒙受冤屈让他失去了四年自由。“以审判为中心”,让他最终找回了清白,重归无罪之身。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司法系统依法纠正重大冤假错案34件,涉及54名当事人。

而司法改革环环相扣,在不断向纵深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不仅对审判环节提出了要求,更促进了公安执法的规范化。今天,公安机关取证过程必须规范,这样才能在庭审时经得起检验。

【字幕】浙江 乐清

【解说词】

2014年7月,浙江乐清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诈骗案件过程中,被告人尹贵当庭翻供,声称自己身上有伤,是受到了刑讯逼供才作出了有罪供述。

对此,主审法官要求办案民警陈晓庆出庭作证,说明情况。

【同期】浙江省乐清市民警 陈晓庆

刚开始有一点蒙了,不知所措。侦查破案过程当中,是我们去讯问犯罪嫌疑人。在庭上的话,是我们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反而要被犯罪嫌疑人进行询问。

【解说词】

根据法院审理需要,侦查人员出庭证明结果真实性与过程合法性,这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期】浙江省乐清市民警 陈晓庆

犯罪嫌疑人身上的伤,是在逃跑过程中被草丛划伤的。

【解说词】

抓捕录像表明,尹贵身上的伤,是在逃跑过程中,抗拒抓捕导致。法庭对尹贵所称遭到刑讯逼供的辩解不予采信。

【同期】浙江省乐清市民警 陈晓庆

幸亏还有一个资料。如果没有这个资料,我们没法子作出一个正面的解释。

【解说词】

这件事让陈晓庆和同事们认识到执法记录仪的重要性,执法记录仪,对他们的执法行为,既是约束,又是保护。2016年6月,公安部出台《公安机关现场执法视音频记录工作规定》,明确了公安民警6类执法现场应全程记录音视频,全国一线民警普遍配备了执法记录仪。

埋藏在这些记录仪摄像头背后的,就是两个字——公开。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司法公开成为了诉讼制度改革中又一个重大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司法系统大力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截止到今年2月,中国裁判文书网访问量突破62亿人次,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网。

以公开促公正,有力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围绕“审判”这个中心,锚定诉讼制度的短板,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诉调对接,一系列改革措施从顶层陆续推向了基层。

法庭,作为最后一道防线上的最后一个关口,正在改革的“破”与“立”中,成为守护公正的一扇铁壁。

【字幕】2015年3月24日 北京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

【解说词】

2015年3月25日,人们在电视上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学习中提出,“司法体制改革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司法体制改革成效如何,说一千道一万,要由人民来评判”。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司法改革“为谁改”和“往哪儿改”,给出的定盘星。

【字幕】2006年 浙江

【解说词】

早在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提出建设法治浙江,他把法治浙江的核心价值追求定位为四个字——“法治为民”,老百姓关心什么,法治就要在哪里落脚。

从法治浙江到法治中国,公正司法、造福人民这一价值定位从未改变,一脉相承。

司法便民利民改革,与司法责任制改革、诉讼制度改革一起,构成了新一轮司法改革的“三驾马车”。便民利民,就要毫不含糊、实实在在地对准百姓心中的难点和痛点去改。

立案难,这曾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头号难题”。因为难立案,很多老百姓遇到了矛盾纠纷,最先想到的不是找法,而是上访。

2015年,全国法院同时展开立案登记制改革。改革的要求很重要,也很简单——“有案必立、有诉必理”。2015年5月4日,这是立案登记制实行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律师吕中旭拖着一个拉杆箱来到北京朝阳法院立案大厅。箱子里装的是积压了几年都立不上的案子,一共有208件。

法院当场全部立案受理。

【同期】北京汇都律师事务所律师 吕中旭

来的时候也没想着说能把200多个案件都能立了,预期没那么大,想着二三十个可以立上也可以。

【解说词】

目前,北京朝阳法院平均每天立案500多起,平均用时十分钟。

【同期】立案群众

很方便这个。进去以后拿号,拿完号以后排队,然后查完资料就可以立案了。

【同期】立案群众

以前立案特别难,但是现在立案很容易。有案就立,有案就审,真是挺好的,我觉得挺正义的。

【解说词】

如今,在上海浦东法院,通过二维码就能自助立案。在福建、浙江,为方便群众打官司,全省范围内都实现了异地立案服务。

执行难,也是困扰百姓的司法“老大难”。因为执行问题,有些老百姓甚至把法院的裁判文书称为“盖着官印的白条”。而就在去年,一项政策的出台,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49岁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建筑承包人老秦,承包了王某的建筑工程。没想到工程结算的时候,王某却开始打起了太极。到2008年,老秦一纸诉状将王某告上法庭,官司胜诉了,王某却拒不执行,老秦只能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同期】申请执行人 老秦

在官司没有结束之前,外边到处都欠着账,每年到春节要账的,干啥的,打电话赖家里坐着不走了。甚至还有更强硬点,还有野蛮点的。这日子确实不好过。

【解说词】

2016年,老秦在病床上接到法官的电话。难得一见的“老赖”代理人,竟然主动上门要求还款。

这让老秦又惊又喜。

这一年的6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惩治“老赖”的37项措施一出台,就被评价为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范围最广、惩戒最严的整治“老赖”措施。

这些措施成为了执行法官的杀手锏。法官将“老赖”王某列入了失信黑名单,限制其一切高消费活动。王某当时正在南极旅游,因为无法购买返程机票,被困在了南极。

这一次,“老赖”希望解决问题的心情,比申请人老秦还要急迫。经过协商,双方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老秦终于拿到了十年前应得的177万工程款。

【同期】申请执行人 老秦

从第一次起诉到现在,到执行结束8年多了。8年,你想,人一辈子工作时间,满打满算,不超过40年。人生的1/5就没了。

【解说词】

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累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589万例。一大批“老赖”被限制乘飞机、坐高铁、住星级酒店、担任公职等。迫于压力,“老赖”们纷纷主动履行义务,执行难得到了有效缓解。

【字幕】贵州 锦屏

【解说词】

清水江是贵州省境内第二大江流,江水原本和它的名字一样清澈透明。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化工企业违法排放污水、废渣,清水江局部水域遭到污染。

眼看着江水一天天浑浊,住在江边的老百姓却束手无策。2015年,几位检察官的到来,给事态的发展带来了转机。

2015年7月1日开始推进的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改革让检察院多了一个新身份:公益诉讼人。有了这个新身份,检察机关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可以提起公益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

【同期】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厅长 郑新俭

通过提起诉讼的这样一个督促,有效地使行政机关能够意识到自己要依法行政,要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要承担起这个责任。

【解说词】

2015年,贵州锦屏检察院在完成调查取证后,向锦屏县环保局发出了督查整改的检察建议。但两次检察建议发出后,县环保局仍未履行职责。于是,检察院一纸诉状将环保局告上了法庭。

【同期】福泉市人民法院法官

被告锦屏县环保局怠于履行行政职权的行为违法。

【解说词】

法院判决后,锦屏县环保局立即开展了整治行动,同时也对全县达不到环保要求、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全部进行停产整顿或取缔。

【同期】村民

水比较清澈,鱼比较多了。

【同期】村民

这条清水江已经变清了,我们就安心了,群众的生活,其它都安心了。

【同期】人民陪审员 马仲兰

原告的父母没有生活来源,这个有没有相应的证据?

【解说词】

66岁的马仲兰担任陪审员工作已经多年。退休之前,马仲兰是一名出版社的编辑,她在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生活经验,曾经给法官办案带来了很大帮助。

人民群众是司法改革的受益者,人民群众也是司法改革的参与者。

为了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先后推出了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和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通过改革选任办法和扩大陪审案件、监督案件的范围,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201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审议通过,它标志着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开篇。从《民法通则》到《民法总则》,这一字之变,承载的是几代人的夙愿。全面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每一项合法权益,这是依法治国的时代强音庄严发出的百姓权利宣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追风踏浪,如今已经船到江心。不是小修小补,不怕伤筋动骨。这是一场广度、深度、难度远超以往的司法改革。

改革的成效要交给人民评判。司法改革三年来,“两高”工作报告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赞成率不断攀升,2017年同时获得了91.83%的赞成率,双双创下了历史新高。这折射着民意的表决器,给出的是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感受。

为什么这场波澜壮阔的司法体制改革能够取得历史足以铭记、老百姓十分有感的成效?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司法规律,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正是这“四个坚持”,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人民心田,让老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

【字幕】2017年5月3日 北京 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

【解说词】

今天的梦想,就是明天的未来。2017年5月3日,总书记来到了中国政法大学。在五四青年节前夕,选择与政法大学的师生面对面交流,意味深长。

【同期】总书记

希望你们能够珍惜现在的学习时间,开足马力,好好学习,我对你们充满了期待。

【解说词】

在与中国政法大学师生和法学专家代表座谈时,总书记用三个“事关”论述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时代使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信仰法治、坚守法治,这是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开启了中国法治的新时代与新高度。司法体制改革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与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唤和声共振,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同步向前。

让法之所向,成为民之所盼。

在当下的中国,司法改革的每一个步伐,正如雕刻师手中的刻刀,将“公平正义”的信仰,深深地雕刻进时光的年轮,雕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第五集 延续中华文脉

破晓的晨曦,惊醒了杭州西湖一夜的安宁。

浙江美术馆,有如一颗智慧的明珠,镶嵌在西子湖畔。

从有巢氏仿鸟筑巢、构木为屋到具有中国气度、中国风格的浙江美术馆,中华文明的每一次驻足,总能惊艳四方。

从选址西子湖畔,到确立建筑风格,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浙江美术馆修建完成。

[同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江

他说既然建在西湖边,就应该是中国的样式。那天我正好穿了一件对襟的中国式的衣服,他说,就像许江穿的这件衣服一样,一眼看上去是中国的。

[解说词]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中华文明是迄今为止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就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在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四个自信”的提出,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他鲜明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复兴之魂,深植其中。

[解说词]

流淌过五千年历史长河,进入新千年的第二个十年,中华文明屹立世界潮头,担负起凝聚民族复兴之魂的历史重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高度,回应时代关切,擎起改革这一最鲜明的旗帜,为中华文化前行指明方向。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要求和布置的任务。

他指出,在继续大胆推进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同时,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2014年早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这是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第一个专项小组改革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思路、主要任务和政策保障,细化为104个重要改革举措及工作项目,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了路线图、明确了时间表、布置了任务书。

全领域、深层次的文化体制改革,用制度创新之力,不断巩固着13亿人的文化自信。

撸起袖子加油干。

[同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 黄坤明

总书记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论述,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我想,他展现出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沉的民族情怀和历史担当。正是在这样的新思想新理念的指导之下,中央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顶层设计,集中体现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之中。

整个方案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点:一是突出方向引领。不管怎么改,方向不能变,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确保“两个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在互联网时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加强谋篇布局,通盘考虑,而且突出重点。

这样,我们的文化建设在改革方向和工作的布局上,就搭建起了新的“四梁八柱”。

[解说词]

曲阜,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2013年11月底,刚刚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总书记来到山东。考察期间,他专程到曲阜进行调研。

在孔子研究院的展示厅里,他看到桌上摆放的《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拿起来翻阅,并同随行的同志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一年后,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

[字幕]2013年8月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

[同期]总书记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须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解说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不断增强。《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颁布,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动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创新中国成立以来之先河。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让薪火难续的地方戏看到了振兴契机。《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一批传统文化表达形式的生动探索,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都焕发出新的面貌。

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同时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在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中,总书记始终强调精神力量的重要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正是走在中国道路上的13亿人民共同拥有的复兴之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总书记始终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来看待。他提出,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

他强调,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自2013年12月《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印发以来,中央统一部署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入法入规。在2017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重要立法宗旨之一,并贯穿通篇。

[字幕]广西 南宁

[解说词]

在广西南宁,有一位看管车棚的陈阿姨。社区的孩子下午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到陈阿姨这里取回家门钥匙。许多家长下班晚,为了让孩子早回家,他们习惯将钥匙交到陈阿姨手里保管。

十多年来,人们亲切地叫她“钥匙阿姨”。

[同期]“钥匙阿姨” 陈秀珍

大家那么相信我,我心里面很高兴,我觉得也很值得。

[解说词] 一把钥匙,打开一扇信任之门,传递着珍贵的邻里之情。

76岁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61团退休职工魏德友,在5公里长的中哈边境线义务巡守了52年,成为祖国“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江西南昌小伙许诺,在路上遇到突发事故起火的汽车,挺身而出,和其他路人一起,成功救出4名乘客,见义勇为,令人称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努力,正以多姿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

一份对中华传统文化优秀价值观的概括,找到了中华民族在精神价值追求上的最大公约数。

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这是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他还用这16个字告诉全社会,英雄,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2015年12月14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意见》。2017年,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我军新设立“八一勋章”,授予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建立卓越功勋的军队人员。

这是对楷模的学习,是对功勋的尊重,更是对英雄的敬仰。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也需要强大的思想理论支撑。

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之后,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思想理论支撑。

伟大的时代,需要强大的理论,也需要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

[字幕]2016年11月 北京 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同期]总书记

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我相信,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文学家、艺术家不仅有这样的雄心,而且有这样的能力,一定能够创造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国家、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

[解说词]

2014年10月15日,秋高气爽,72位文艺领域的代表人物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参加一次不寻常、非惯例的会议。

这次文艺工作座谈会,与延安文艺座谈会相隔72年,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召开的文艺工作者的盛会。总书记在会上语重心长地提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而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同期]文化部部长 雒树刚

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发表以来,文艺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心态方面,文艺工作者更加潜心于创作,静下心来搞创作,深入生活搞创作,而且是围绕着精品;从生态方面讲,文艺界现在可以说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崇德尚艺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解说词]

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对文艺工作者来说,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更好地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2015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完善全国性文艺评奖的标准和审批,压缩奖项的数量,提升奖项的质量,引导和激励健康创作风气,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

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投身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他们坚守中华文化底色、聚焦中国精神,创作生产了包括新版歌剧《白毛女》《焦裕禄》《哈尼交响》《谷文昌》《鹤魂》《平凡的世界》等在内的一大批具有时代气息的文艺作品。

坚持精品创作。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排练大厅,“戏比天大”四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

[同期]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 任鸣

在你的创作当中,能够反映出来民族的命运、民族的精神面貌、民族的精神气质。要与祖国、与人民、与时代同在。

[解说词]

与祖国、与人民、与时代同在。总书记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

2015年9月,中央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这是文化体制改革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将文化改革进一步推向纵深。

[同期]中宣部副部长 孙志军

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改革发展中“两效统一”的问题,强调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指导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国有文化企业“两效统一”的根本原则和管理要求,确立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制度保障,突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例外”的特殊要求,明确了文化企业务必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做市场的奴隶,不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解说词]

体制是保障,改革出活力。

中国出版业、影视业、演艺业以及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视频快速发展,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活跃了文化市场。

在2017年乍暖还寒的2月,中国现代出版业的起点——商务印书馆迎来了创办120周年纪念日。“文化担当,社会效益”,不仅是这家百年老字号的立身之本,更是中国出版业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商务印书馆所在的中国出版集团,已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文化企业30强”和“全球出版业50强”。

中国电影人的最新实践同样告诉我们,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相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

2014年,中央《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下发。2016年《电影产业促进法》出台,进一步激发了创作和投资热情。截至2017年3月底,我国银幕总数达到44489块,已超过整个北美地区的银幕总数。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已相继上市,市场反响热烈。

[同期]中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喇培康

通过改革,电影主管部门简政放权,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电影主体,就是我们制片单位、电影公司,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创作生产环境。应该说最近这五年是整个中国电影100多年来最辉煌的五年。这五年也是我们中国电影人非常骄傲的五年。

[解说词]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正如总书记所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

2014年12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随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把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开启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时代。

[字幕]浙江 温州

[解说词]

在城市的夜色里,阅读的光芒,是那么灵动。

每天这个时候,21岁的徐望轩都会去往一个地方,即使下着小雨。从2014年开始,温州市民有了这个新鲜去处——“城市书房”,人们可以选择任何时候来到这里,取一本书,享受一段读书的宁静。

温州市图书馆将法人治理结构引入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管理,成立了由各界代表组成的“图书馆理事会”,将全自助、不打烊的图书馆开进了社区。

倡导全民阅读,便利的公共阅读服务在全国各地蔚然成风。在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拓展阅读空间,成为城市文化新时尚。内蒙古实施“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惠及十余万农牧民。“天津文化惠民卡”创新思路,直接补贴消费者,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徽“农民文化乐园”根据群众意愿,政府统一采购文艺演出送到村。

一批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改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积极推进的文化精准扶贫,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分享着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

进入新千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在互联网时代,整个舆论生态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凝神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需要一个风清气正的舆论场。2017年5月,经中央批准印发《关于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的意见》,对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作出全面系统部署,网络内容建设全面展开。6月,《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

网络时代要依法治网,一些网络造谣者、色情提供者和不良网络大V被依法惩治。人民群众对此普遍表示支持和赞赏。

[同期]中央网信办副主任 任贤良

走好网上的群众路线,要画好网上网下的同心圆。应当说,总书记这一系列的明确指示,为我们走出一条中国治网之道指明了方向。

[解说词]

建立健全有利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成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任务。

总书记对新闻媒体寄予厚望,也反复提出明确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先后到解放军报社、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要新闻媒体做调研。

2016年2月19日,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会上,他用48个字,概括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他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在党的历史上,这是首次针对新闻舆论工作者召开的座谈会,为新形势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明确要求、提出遵循。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大战略部署。

2014年8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部署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随后,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央和地方各主要媒体抓住历史机遇,跟上时代潮流,坚定有力地投身于这场重大而深刻的媒体变革。一批新型主流媒体正在兴起,为壮大主流舆论赢得了战略主动。中国媒体融合的脚步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2017年2月19日,总书记发表“2·19”讲话一周年这一天,央视新闻移动网正式上线。这之前,中央电视台的“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落地,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推出,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登场。

一年来,媒体融合成果精彩不断。央视新闻移动网微视频《初心》,讲述了总书记一路走来坚守不变的初心,生动刻画了总书记浓郁的为民情怀和非凡的远见卓识,一经推出就引发“现象级”传播,十天内网络总阅读量达到12.36亿,创全网时政微视频传播新纪录。微视频《一带一路高峰时刻》,通过宏大精美的画面和特技剪辑手法,展示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大国领袖风采。

[同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现场习近平主席会见各国领导人

上午好,非常高兴,你好,精神很好。

感谢您的邀请。

早上好,今天早上到的啊,从莫斯科过来吧。

是的。

[解说词]

《大道之行》,则对三年多来习近平主席关于“一带一路”讲话的原声进行剪辑,直观呈现“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向全球讲述中国方案。

[同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 聂辰席

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重要思想,为我们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一体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主流媒体加快从“相加”向“相融”阶段转变,基本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并正在着力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目标迈进,有力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解说词]

2014年3月27日,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到访联合国专门机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这里发表演讲,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

[字幕]2014年3月 巴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同期]习近平主席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解说词]

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中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拓展渠道平台,创新方法手段,增强中华文化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竞争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传统故事,时代创新。

中国文化,世界表达。

这是中央民族乐团排演的《又见国乐》。一把古琴,一支笛子,高山流水之间,伯牙子期的千古佳话重现;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在两支琵琶的琴弦拨动间,跃然于舞台之上。

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又见国乐》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同期]中央民族乐团团长 席强

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让中国文化成为外国人也能够听得懂的世界语言,这需要我们大胆探索。这些年,中国民乐也多次随总书记出访国外,在观众的掌声中,中国艺术家、中国民乐人找到了文化自信。

[解说词]

带着自信,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示了独特的魅力。

曹文轩、刘慈欣等一批作家,闪耀在国际大奖舞台的聚光灯下。《媳妇的美好时代》《超级工程》等一批体现现代中国都市生活、建设成就的作品,渐渐在对外传播中崭露头角。《我们诞生在中国》《长城》等一批合拍电影,借水行船,带着中国形象、中国文化,迈向国际市场。从2014年APEC峰会到2016年G20峰会,再到刚刚过去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一次次主场外交重大活动中,中华文化的魅力,感染着整个世界。

[同期]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文艺演出总导演 张艺谋

所有的这种文艺创作,其实都是在弘扬和发扬传统文化。我们真的是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对世界讲出中国故事,对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在你的作品中,你肯定要反映中国的情怀,中国人的想法,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国人的价值观,其实也就是在反映中国文化。

[解说词]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是沟通心灵最好的桥梁。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就要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总是身体力行,在国内外各种场合,带头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被誉为是“国际社会读懂中国的一把钥匙”,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持续热销。目前全球发行已超过625万册,除中文版外,还被译成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多个语种版本。

总书记高屋建瓴,促进当代国人把更多的文化自信、更生动的中国故事带到全世界面前,带入到世界文化的百花园中。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总书记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对文化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体制改革攻坚克难、全面发力,一批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点改革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文化活力迸发,文化魅力生长。

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浸润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总是在重大历史关头,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这是一幕“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的大戏。

这是一部充满文化自信的大作。

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

一个有深厚文化自信的民族,才有长久屹立的精神支撑,才能拥有复兴之魂。

第六集 守住绿水青山

【解说词】

几千年前,中国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出了灿烂的农耕文明。诗人用风雅颂、赋比兴来赞誉,一唱千年。

同样在这片土地上,今天的中国人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现代化的工业文明,而且奇迹般的只用了几十年,便让世界瞩目,令世人惊叹。

但是,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已变得如此珍贵。

这生命之河,将流向何处?

如何为这片土地提供永续之脉?

【解说词】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一场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深刻变革,就此开启。在这一《决定》中,全面、清晰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改革方向、重点任务。

这是继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一起,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中国,世界上人与自然关系最紧张的国家之一,世界上近1/5的人口生活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均资源拥有量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翻开历史画卷,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等诸多古老文明,大多发源于水量丰沛、森林茂密、田野肥沃的地区。而生态状况的急转直下,也让巴比伦、玛雅等一度兴盛的文明,由盛转衰,甚至毁灭。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蜿蜒流淌,灌溉着黄土高原。然而,人类过度的开发消耗,也让这块曾经生长过茂林巨树的土地,遍布光山秃岭。

【同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环资所所长 高世楫

如果我们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期间,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那么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没有了依托。【解说词】

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真的就如哈姆雷特式的两难选择,只能二选其一吗?

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一重要论断。

担任党的总书记之后,习近平多次讲到,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

掷地有声的话语,体现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更担起了一份特殊的历史重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位置。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频次之密、推进力度之大、取得成效之多,前所未有。

2013年9月7日,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

正在这里访问的习近平主席,面对上千名师生,用直白的话语,剖析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

【同期】习近平主席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解说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断,贯穿在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中。它打破了简单地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维束缚,生动地讲述了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

远见卓识源于亲身实践,高瞻远瞩基于深入调研。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的深刻认识,源自于习近平长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这是一张拍摄于上个世纪80年代福建省长汀县的照片。由于过度砍伐,这个曾经繁华富庶之地,变成了“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的贫困地区。

这一切,让当时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忧心忡忡。为了治理长汀的水土流失,习近平五下长汀,走山村,访农户,摸实情,谋对策,长汀人大规模治山治水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然而水土流失让土壤贫瘠,氮磷钾几乎为零,夏天地表温度高得惊人。

【同期】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事业局局长 林豫峰

第三篇:将改革进行到底解说词(1-5)

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解说词(十集全)

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解说词(第一集):时代之问 【解说词】

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孕育、滋养的国度。

翻读她厚重的历史,似乎每一页,都在求索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的交织辉映中坚韧前行,磅礴不息。

有人曾盛赞:凝视中国,如同欣赏一幅精心创作的画卷,无论局部还是整体,总有着升腾不屈的气势。

30多年来,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成长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然而,粗放的发展方式,也伴生着巨大的风险与挑战,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城乡发展失衡;7000万人口渴望脱贫,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的承载已近极限。

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不仅要破解当下难题,更要着眼长远,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努力实现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长治久安。

放眼世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散,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全球治理困局凸显。地区冲突、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甚嚣尘上……

世界,面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

中国,该如何走向未来?中国,怎么办?

这,是历史之问,是人民之问,也是——时代之问!

【字幕】北京人民大会堂

【解说词】

中国的伟大变革,总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波澜壮阔的画卷。而历史,透过一个个重要时刻,为其标注下鲜明的印记。

【字幕】北京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

【解说词】

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的第二天,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再次锁定全世界的目光。

【同期】总书记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解说词】

这,是新一届中央最高领导层的首次公开集体亮相。这,是一份满载承诺的政治宣言。殷殷话语背后,一个惊艳世界的“中国故事”,正悄然萌动,徐徐开启……

【字幕】北京国家博物馆

【解说词】

2012年11月29日上午,几辆中巴车缓缓驶入巍峨矗立的国家博物馆。总书记率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首次正式提出了中国梦。

【同期】总书记

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

【解说词】

饱含深情的梦想诠释,点燃了中华儿女的澎湃激情,汇聚起万众同心的磅礴力量。有海外媒体称,习近平定义的中国梦,重新唤醒一个国家的梦想能力,让整个民族找到了未来感。

【字幕】深圳莲花山公园

【解说词】

2012年12月8日,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20多天的习近平,在温暖的深圳,开启了他履新后的第一次国内调研。

【同期】总书记

邓小平同志不愧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现在我们也看到了,党中央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

【解说词】

75岁的陈开枝,1992年曾以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的身份陪同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整整20年后,他再次见证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

【同期】陈开枝

一上来先跟群众握手,握完手来这里站好,过去给小平同志敬献花篮。敬完花篮以后,就在这里看深圳的变化发展,也跟我们做了交谈,也了解了当年小平南巡的基本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就沿着这里走过去,种一棵树,也是小平同志当年种的高山榕。

【解说词】

时隔20年,历史经典瞬间的重现,看似巧合,却意味深长。

离开深圳,总书记又赶赴珠海、佛山和广州。这,也正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时所走过的路线。

调研路上,总书记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从广东返回北京20天后,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的主题,就聚焦“改革”。

总书记在这次学习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的改革,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在中国“往哪儿改”的问题上,不能有丝毫含糊。

【字幕】北京2012年12月31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

【同期】总书记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解说词】

这是一位大国领袖远见卓识的清醒判断,更是关乎国家命运的伟大抉择。

影响历史的重大思考与行动,往往源于经年累月沉淀的精华。

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就曾提出,要“做改革的拥护者,做改革的实践者,做改革的清醒者,做改革的保护者”。这是一位扎根基层泥土的县委书记对于改革的深刻感悟。

这之后,他在厦门这一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经受历练;在宁德开创党政干部“四下基层”新模式;在福州倡导服务型、高效能政府;主政福建,他成功推动“晋江模式”和“闽台合作”。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于《之江新语》一书中写到,改革开放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前进的改革创新之路,就是一段“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的历程。

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以“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八个大字拓展“城市精神”,让上海奋力站在改革潮头。

而就任总书记后,他将地方治理的成功经验,丰富升华为国家治理战略,与13亿中国人民一起,回应着世界和时代的深切询问。

2013年4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正式成立,总书记亲任组长。

【同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

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很踊跃,提出了上万条的改革建议。那么重点集中在什么地方呢?既要体现全面深化这样一个精神,又不是面面俱到。最后总书记出了个高招,集中解决制度性的问题,集中解决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问题,集中解决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

【解说词】

文件起草期间,许多人提出,新一轮改革涉及的部门和领域更多、推进难度更大、触及利益更深,必须有一个更高层级、更强有力的领导“中枢”来加强顶层设计。

大家的提议,与总书记的构想不谋而合。他最终拍板决定,将建立更高层级的领导机制,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监督落实。

【字幕】湖北武汉新港

【解说词】

2013年7月,总书记冒雨在湖北武汉考察,并就改革相关情况进行深度调研。

就是在这间会议室里,习近平与湖北省领导干部座谈时,首次提出了改革的五大关系,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他说,“改革的几个关系,在湖北讲,实际也是对全国讲”。

【同期】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王满传

总书记讲要处理好这五大关系,讲的是要认识和把握改革的规律,这既是改革的认识论,也是改革的方法论。我觉得它反映了总书记在全面系统总结我们国家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系统、深邃的战略思考。

【解说词】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注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和深刻变革。

每一步,都需精心布局、运筹帷幄。每一步,都需谋定后动、蹄疾步稳。每一步,都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为了走好这坚实的一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奔波调研的足迹,生动地镌刻于中华大地的山水之间,体察世情民意、触问基层所需。人们透过这一幕幕,读解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锐意改革、带领国家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与奋斗情怀。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正式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立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字幕】北京2014年9月5日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

【同期】总书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它什么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

【解说词】

由前后两句话组成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首次围绕改革设立的宏大目标。这一次全会作出的决定,共启动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涉及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均前所未有。而《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同)明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是中国共产党改革理论的又一重大突破。

【同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

我们当时看到这个概念,我就是很振奋的。因为在我们的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一直是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的问题。特别是过去20年全球化以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和范围越来越广,中国走市场化道路的改革发展,也是变成必然的趋势。所以在这个关键的时点,来定义市场化起到更关键的资源配置作用,我觉得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决策。

【解说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再出发”的一次总宣示、总部署、总动员。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正用深入思考和丰富实践,作答着新一轮改革“全面”和“深化”这四个字的深刻内涵。

总书记曾这样阐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

强调“全面”,就是强调必须构建起丰富全面的改革目标体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统领下,中央明确了各领域的分目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特征凸显。

强调“全面”,就是强调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的重要性。各领域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它领域,同时也需要其它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唯有强有力的顶层设计,才能开辟改革新局面。

强调“全面”,就是强调要构建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全面,体现在各领域改革的联动和集成里,体现在改革的总体效应、总体效果里。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

总书记曾做过这样的比喻: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一比喻,生动诠释了全面深化改革其“深化”二字的含义。

强调“深化”,就是强调改革不能浮于表面,必须向纵深推进。必须在以往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再上层楼、再进一步、再深一层。

强调“深化”,就是强调要具备攻坚克难的坚定意志。改革越入纵深,各种矛盾问题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强调“深化”,就是强调改革者要敢于触碰深层利益,敢于改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动一些人的奶酪。改革者要敢闯敢试,能尽责,敢担当。

【同期】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改革先易后难,先吃肉后啃骨头。还有就是说你改革,早期改革的话我觉得比较容易一点,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很穷,中国人所说的穷则思变,因为很穷,大家互相发挥 自己的能动性。但是改革到后面的话,我觉得不是处于饥饿状态了,很多人已经吃饱了,甚至有的人吃胖了,他不想动了,那你怎么办呢?我们就通俗地说,有既得利益产生了。早期既得利益少,后来既得利益庞大了,那你要克服既得利益,怎么办呢?

【解说词】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改革面对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由习近平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任副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挂帅,再次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

【同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

中央成立这个小组,我们大家都觉得是非常有针对性,而且都寄很大的希望。因为我们改革越是进入深水区,到攻坚克难的阶段了,没有自上而下的推动,越来越难。

【解说词】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深改领导小组成立为标志,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恢弘巨幕,壮丽开启!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以问题为导向,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持久战。

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能否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全面深化改革三年多来,坚持“问题导向”是其鲜明特征。坚持问题导向,要善于抓主要矛盾,让全面深化改革既形成统筹推进之势,又展现重点突破之力。在一些重大改革领域,中央既作出整体推进的部署,又选准重点,鲜明提出改革的先手棋是什么、当头炮打哪里。在一些复杂的改革难题面前,中央引导大家去准确判断问题的主与次、轻与重、急与缓,用符合实际情况、符合改革内在规律的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统筹推进、重点突破,极大地提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针对性、突破性和有效性,增加了改革的深度、锐度和整体力度。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注重法治引领、强化制度创新的根本性变革。

总书记多次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这一论断,鲜明定义了“改革”与“法治”的辩证关系,即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立法要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

【同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

在改革进程中来完善法治,我们改革实践中有些制度、有些实践探索、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上升到法律层面,那么就是完善法治。同时改革也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这样就增强我们改革的这种权威性。

【解说词】

全面深化改革三年多来,制度设计、制度安排、制度完善、制度保障、制度衔接,始终是总书记论及改革时的“高频词”。而一大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制度改革,正在为我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基础。

以制度创新来推动改革,更能越过事物的表象,击中改革的要害,抓住改革的根本;更能使改革态势跃出局部,延展到全局;更能使改革力度穿透表面,抵达矛盾汇聚的深处和利益交错的枢纽。

以制度创新来推动改革,更能体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在改革的破与立之间,在此项改革与彼项改革之间,在改革与法治之间,构建起稳定的连接体系。

在法治引领下的制度创新,极大地提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含量,让改革中的“破”更有分量,让改革中的“立”更加稳固。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既注重顶层设计也注重基层探索,既抓方案出台也抓效果落地,彰显着睿智严谨的改革理念与务实担当。

总书记曾反复强调,“无论改革推进到什么阶段,人民首创精神都不能忽视”。

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二者有机结合。

俗话说,撼山易、治水难。曾经,“九龙治水、各管一段”。为破解分割管理这一老大难问题,近年来,我国多省市试点推行“河长制”,将河流水域由“河长们”分段管护、包片负责,河流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总结基层探索的成功经验,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河长”,从此遍及全国。

【同期】经济学家刘世锦

现在我们强调是要顶层设计,同时要有基层的实验,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作为顶层设计,我的理解就是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就是指方向,第二就是要划底线。方向搞清楚了、底线划清楚了,剩下就是到底一种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是管用的,是符合实际的。这个还是要让我们各级地方政府、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人民群众大胆地去试。

【解说词】

全面深化改革改到深处,没有轻松愉快,没有现成答案,没有后退余地,没有徘徊理由。

如今,“改革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要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总书记的许多改革“金句”,人们早已耳熟能详。

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懒改、慢改、假改和不会改的现象,总书记多次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要尽责担当,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做改革实干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亲自抓、带头干,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也不断围绕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开展改革督察,抓好改革试点等工作作出部署。

“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美国诗人穆尔的这句话,常被总书记提及和引用。三年多来,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坚定不移抓改革举措的落准、落细、落实,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征。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宏大布局。“获得感”一词,诠释着改革永恒不变的价值底色。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这一论断,格外醒目。

许多国外媒体和政要也撰文写道:强调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服务人民,这是习近平一以贯之的民本情怀。

【字幕】美国2015年9月22日西雅图市欢迎宴会上的演讲

【同期】总书记

上世纪60年代末,我才十几岁,就从北京到中国陕西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子,我到那儿去当了农民,在那里度过了七年的时光。那时候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洞里,睡的是土炕,乡亲们的生活十分的困苦,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

【字幕】陕西延安梁家河村

【解说词】

七年的农村生活、七年的甘苦与共。那段与黄土高原的纯朴乡亲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艰辛岁月,让习近平和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使他更深切了解到什么是中国的农村、什么是百姓的喜怒哀乐、什么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他对人民的深情和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担当,已深深融入他的执政理念和人生追求中。

2017年新年前夕,人们透过电视屏幕,再一次感受到国家最高领袖那份深沉而温暖的牵挂。

【字幕】北京2017年新年贺词

【同期】总书记

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

【解说词】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透过这殷殷话语循此回望,从习近平就任总书记仅一个月,就冒雪赶赴河北阜平“看真贫、扶真贫”,到给独龙族乡亲复信嘱托“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从在湖南苗寨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到遍及大江南北的坚实足迹,带领几千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的庄严承诺,正被中国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赋予着最丰厚的内涵。

【同期】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村民彭水生

你是我们的好领导,那么远到我们这个穷山沟里来,这是我们全山沟的福气,是我们中国人的福气。你呀,不错嘞!好书记呀,我们代表这些群众大家一起都欢迎你。现在中央的政策好,对我们老百姓关心都很好!

【解说词】

焕发改革热情、投身改革实践、分享改革成果,人民始终是改革的主体。

全面深化改革因为紧紧扣住人民所愿,紧紧依靠人民智慧,而充满生机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觉醒。

正是这一伟大觉醒,孕育了她在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个伟大创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十八大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集结号;从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到五中全会以新发展理念布局“十三五”,再到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一幕幕宏大布局渐次展开。

今天的神州大地,正发生着数不清的改变。亿万中华儿女的力量汇聚,延展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为璀璨的特殊单元,笃定决绝,豪迈而清晰。

总书记曾经这样阐述:如果把全面深化改革比作建造大厦的话,头三年是夯基垒台、选材备料、立柱架梁的三年,这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达到了,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就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放眼今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的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人民民主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中华民族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关照百姓冷暖,提高、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紧紧围绕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浓墨重彩,舒展画卷。健全产权保护制度,回应了亿万公众“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期待;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促进了人口均衡发展;户籍制度改革,让更多人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努力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起了向“以药养医”的总攻;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龙头,教育改革力促均衡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时,海外舆论对中国确定的几百项改革任务曾不乏怀疑之声。如今,面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已基本确立的“四梁八柱”和一项项重大成果,他们纷纷作出这样的评价:“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推进改革”。

【字幕】

2014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台370个改革方案。

2015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101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台415个改革方案。

2016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97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台419个改革方案。

2017年上半年,中央深改组已审议60多个重点改革文件。

【解说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已成为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它让全体中国人民受益,也为全球治理提供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信心。

【同期】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

如今中国拥有强大的声音。为了世界经济可持续的、强劲的、包容性的增长,我们需要进行国际合作,而中国可以承担起引领性的角色。

【解说词】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一个更加坚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正稳健地领导着改革的恢弘进程。

【字幕】北京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

【同期】总书记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解说词】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总书记已亲自主持召开了36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共审议、通过重点改革文件340多个。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循前人改革之伟业,立足今天,面向未来,始终在路上,永远在路上。

回首全面深化改革大幕开启后的1200多个日日夜夜,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瞬间,正在为梦想中国的改革征程注入无穷动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而今天的长征路,就是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实践。总书记基于对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的深刻洞察,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辩证思维解矛盾,以法治思维图善治,以系统思维聚合力,以底线思维定边界,以创新思维增活力,以开放思维拓视野……这些新的改革思想,夯筑着一个国家治国理政的基石,并正在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这些改革思想,塑造着一个更具实力、引领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也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全新境界。

全面深化改革,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它透过一个个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回应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时代关切,也深刻作答着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走好中国道路,如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课题。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强大动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路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擎改革旗帜,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历史的时空坐标里,谱写着最雄浑壮美、豪迈空前的时代乐章!

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解说词(第二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解说词】

当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临时,处于严重衰退中的世界经济,正奋力寻找着摆脱困局的出路。

中国,此时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造就这一奇迹的经济发展方式,却遇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投资、出口的拉动力越来越小,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越来越高,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紧。

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滚滚向前、洪流不息,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就是不断改革——用改革激发活力,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与发展中受益。今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更高质量的发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要用更坚定更深入的改革来破解。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这是一场新的更为深刻的经济体制改革。

【字幕】2016年12月北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同期】总书记

老路既行不通又走不远,必须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激发经济潜力,引领经济发展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解说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开启了一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向更高形态发展的结构之变。

【解说词】

2008年,一场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中国虽然短期内稳住了增长,但是,从2011年起,带动中国经济三十年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增速同时下降,经济增速持续下行。

此时,中国人的海外消费却在上升。近年来,从奢侈品到普通生活用品,每年中国人有上万亿元人民币花在国外。而此时的中国企业呢?大量产品卖不出去,日子越过越难。钢铁、煤炭、水泥等多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利润减少。

习惯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略有减速,就让很多人觉得不适应。减速是短期变化还是长期趋势?

难题与希望并存,低迷与活跃并存,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经济结构要调整,但新的结构是什么?内生动力从哪儿来?

【同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社会各界、市场、各级地方政府,甚至包括在部门当中,都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在2013年的时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在部署第二年经济工作当中,就用了“新常态”这样一个提法。

【解说词】

“新常态”,在2013年的现代汉语词典里,还找不到这个词。若干年后,当人们回望历史,一定会更清晰地理解,这是总书记给中国经济的未来确立的全新历史坐标。

中国经济需要清醒的瞭望者给出方向。

2014年一季度,中国经济7.4%的季度增速创下24年来的最低点。这再次引发是否要加大经济刺激力度的讨论。

【字幕】2014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

【解说词】

5月,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指出,解决中国经济的问题要有历史耐心。在此次考察的新闻报道中,“新常态”一词,在公众视野里第一次出现。

【字幕】2014年7月29日北京党外人士座谈会

【解说词】

两个多月后,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提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字幕】2014年11月9日北京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

【解说词】

2014年11月,在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他首次对“新常态”一词进行了系统阐述。

【同期】习近平主席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解说词】

速度、结构、动力,六个字,三个关键词,勾勒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内涵。这是总书记深刻洞悉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判断。

【字幕】2014年12月北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同期】总书记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解说词】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改革家总是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以简洁凝练而又内涵丰富的语言,揭示事物本质。

总书记用“新常态”来定义当下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这当中透射出的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战略定力,扫清了人们思维上的迷雾,对中国经济“怎么看”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了鲜明回答。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带来的是党中央经济工作思路的重大调整。

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总书记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总书记继“经济发展新常态”之后作出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它回应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应该“干什么”。

【同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在这个过程当中,总书记亲力亲为,连续开了三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来研究。第一次是确定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次是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单项方案的工作思路,接下来第三次的财经小组会是研究具体的工作方案。就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最后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

【解说词】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中央继而开出了一剂标本兼治的药方。

去产能,让绝对过剩的产能退烧去热;去杠杆,消除瘀堵虚肿,让资金血脉畅行;去库存,消除困扰发展的炎症病痛;降成本,减税降费,为企业休养生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补短板,提升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培育发展新产业,让经济社会发展强身健体。

2016年,化解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压减粗钢产能超过6500万吨。中国经济,以壮士断腕的决绝,向旧的发展方式告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诸多任务,都因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的形成,而呈现纲举目张之势。

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进一步拓展到农业、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等多个领域。

【字幕】广东佛山

【解说词】

佛山,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便是改革前沿之地,也是最早尝到改革开放甜头的地方。如今,这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地级市,经济总量接近一万亿元,同时也体会着结构转变的紧迫压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重塑这里的实体经济。

这是佛山的一家陶瓷工厂。每天,这条生产线能生产出一万平方米的大理石瓷砖,销往世界各地。

【同期】佛山众陶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初阳

去年中国陶瓷出口下降了33.75%,每公斤瓷的销售单价下降了28%。这个改变也使得中国不少陶瓷企业进入了一个非常艰难的生存之战。

【解说词】

佛山陶瓷曾一度占据全国60%以上的市场。而今,高耗能高污染低价格、以量取胜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

【同期】广东省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顾问白梅

现在关键是要做品质,要把整个的质量提升上去。

【解说词】

在政府的引导下,佛山14家企业联合成立了一家产业平台,集合业内顶级专家,为陶瓷生产制定了108个原料标准和36个检测标准,更精细、更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覆盖生产全过程。连沙子、石头这些最普通的原料,都要纳入统一管控。标准推行几个月,产品优等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

眼下,佛山众多制造业企业都在对沿用多年的生产线进行调整。更精细的流程管控、更先进的智能装备,让产品供给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不仅是佛山,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的中国制造,正在这场从“有”到“优”的供给侧大变革中,书写着转型升级的故事。

结构之变,是追求质量效益之变,更是经济发展方式之变。

结构之变,是全面之变,更是深层之变。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层次着力点,就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结构之变的关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字幕】

十五大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十六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七大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大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解说词】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总书记带着大家回望历史。他指出,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可以看出,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中央认为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出新的表述,条件已经成熟,应该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

把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旗帜鲜明地提出来,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

【字幕】广州

【解说词】

这幅8米多长的“万里长征图”,是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将一项社会建设工程从立项到通过政府审批的108个公章、799个审批工作日,微缩在一起画出的。这是一张精确写实的画,描述出在原有的行政审批体制下,待批项目辗转于部门之间的“万里长征”。

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努力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改革的难度,当然不小。

几年来,这张“万里长征图”一直在不断缩短。2015年7月,曹志伟建议进一步大幅削减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期待着画出个3.0版本。

【同期】广东省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

以前我们做“万里长征图”,每一个事项提问题,叫做“针针见血”,3.0的改革必须是什么?“刀刀见肉”。

【解说词】

曹志伟以政协委员的身份,上交了削减行政审批环节的提案。他建议削减的审批事项有76个,回复显现变化的是23个,真正裁减的是5个。

【同期】广东省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

每一项都博弈,因为什么?每砍掉一项审批,你就拿掉了一些人的饭碗。

【解说词】

“万里长征图”变短了。它还可以变得更短。

它是一面镜子,映衬出改革的艰难,也记录着改革的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18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283项。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削减比例累计接近90%。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的87%,改为后置审批或取消。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得到了有效落实。

现在,每一天,在中国,就有15000多家企业破土而出。

【同期】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

你有100家企业破产了,有500家企业诞生了,这本身就是一个我们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

【解说词】

市场活力的迸发,源于政府在改革中归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财税、价格、金融、信用体系等基础性、关键性的改革不断实现突破。

2014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给出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价格改革,全社会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调节的比重提升到97%左右,我国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已基本建立。

在金融领域,利率管制已基本放开,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提高;民营银行设立进入常态化审批;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不断深化。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推出,金融安全网进一步健全。

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建设正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正为中国经济的结构之变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力用到深处,必定落在寻找新动力、挖掘新动能上。

由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加速更换动力的顶层设计。在总书记的系统部署和强力推动下,中国正在大踏步跨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

2013年9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第一次走出中南海,搬到了中关村。

【字幕】2013年9月30日北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

【同期】科技部部长万钢

给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总书记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他认为,其实中国丧失了多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才使得我们落后。所以当前我们必须要抓住现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机遇稍纵即逝。

【解说词】

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以创新之力撬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始终是总书记关注的焦点。

2015年3月,他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5年11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新”作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6年5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布。

【字幕】2014年11月9日北京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

【同期】习近平主席

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解说词】

改革,改出更鲜明的国家力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建立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打破条块分割,整合资金支持;制定国家实验室发展规划、运行规则和管理办法,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改革,正在改出国家创新力的根基,正在改出更鲜活的经济新动能。不竭动力,正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河。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就是释放创新人才的最大潜力,实施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热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的走向有了新变化。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开辟事业,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海归潮。

【字幕】2016年5月30日北京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说词】

2016年5月30日,科技界最高规格的三大会议同步召开,这在新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同期】科技部部长万钢

那天总书记作完报告以后,我去送他的时候,多叮嘱了我一句话,万钢同志你观察到没有,和科技人员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掌声,是从后面往前边来的,楼上往楼下传的。我也观察到,后面坐的是年轻的科技人员,要从掌声中感受到科技人员的期盼。

【解说词】

这掌声是共鸣,是回应,更是礼赞。

中国,幅员辽阔。促进城乡间、区域间的均衡协调发展,是结构之变的一道必答题。

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首次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新的三大战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任务成为重中之重。怎么疏解?需要新思路,需要大气魄。

【同期】《新闻联播》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解说词】

2017年4月1日,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引来举国上下的高度关注。

【同期】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

十八大以后,总书记就提出,可以考虑在河北比较适合的地方,规划建设一个适当规模的新城,来集中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字幕】2017年2月23日总书记在河北考察

【解说词】

经过多轮科学、严密的论证,有着充裕发展空间的雄安,被选定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将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一起,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字幕】2017年2月23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

【同期】总书记

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

【解说词】

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雄安。中国经济版图上正在谱写新的壮丽诗篇。

中国农村改革的核心始终是土地问题。波澜壮阔的改革,发端于土地,收获于土地,也不断在土地上捕捉着深入推进制度变革的新契机。

【字幕】2013年7月总书记在武汉考察

【解说词】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抓住“土地”这个农村改革的核心问题,做出了一篇以“三权分置”为龙头的,有内容、有气势的改革文章,为进一步破解“三农”领域诸多难题,为大幕徐徐拉开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起了壮阔的历史舞台。

【字幕】安徽天长

【解说词】

天长农民徐长林,2013年把15亩地流转给了当地的种田大户,外出打工去了。合同签的是12年,但仅仅一年后,徐长林又把地要了回来。

【同期】安徽省天长市大通镇齐庙村徐长林

睡不着觉,就想来想去,地要是真没了我怎么办?咱老百姓靠地吃饭对吧,一旦我打工不能打了怎么办,那没办法了。我就想了这么个歪点子,给它要回来。

【解说词】

把地转出去的不踏实,把地转到手里来的也不踏实。种田大户张治岑,从镇里农民手中流转了500多亩土地,但后来有村民反悔。一气之下,张治岑解除了合同。

【同期】安徽省天长市市长朱大纲

就是土地的权属不清晰,承包户有顾虑,经营主体更有顾虑。

【解说词】

2014年9月29日,在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总书记用“三权分置”的思路,给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定了调。

“三权分置”,就是将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拆分开,承包权归承包户,而经营权流转给愿意种地的经营主体。

【同期】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总书记他讲,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历史耐心。因为农村的土地承包关系是农村的最基本的经济制度,也反映了农民的最根本的利益。三权分置,是继家庭承包经营之后重大的制度创新,可以说这是一个充满政治智慧的制度性安排。

【解说词】

2016年8月30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两个月后,文件正式发布。

改革方向如此笃定,种田人的心,也定了。

天长农民徐长林又找到原来的种田大户,把土地再次流转给了他。种田大户张治岑又流转来了450亩土地,扩大了经营范围。他的家庭农场,2017年预计纯收入能到35万多元。

如今,全国有7000万户农民流转了土地,占全部农户的30%,土地流转面积占到总的承包面积的35%,农业经营规模化程度明显提高。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这是孟子在2300多年前写下的、对人性朴素而深刻的认识。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总书记引用了这句话,再次强调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

健全产权保护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又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

2016年,曾常年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的民间投资,一度跌落到2%左右。为什么?

企业家信心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同期】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庄聪生

我们在调研的过程当中,企业家也跟我们反映了一种情况,说什么呢,叫“小富即安、大富不安”。如果他们的产权得不到保护,那么他们做到一定规模就不想再做了,钱挣得越多心越慌。

【解说词】

2016年8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11月,这个文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明确提出依法保护产权。

这项改革,回应了上上下下的普遍关切,更向社会释放出一个明确而积极的信号。

【同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

这个文件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最为关心的法人财产权、自然人财产权、知识产权保护这样一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解说词】

在中央关于产权保护的意见公布之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很快出台了配套的具体意见,并抓紧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

2017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民法总则》审议通过,明确提出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

【同期】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庄聪生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这个都要平等地保护。过去相对来说,对民营企业的保护要弱于国有企业,所以这一次强调都要一样,机会平等、权利平等、规则平等。

【解说词】

平等,不是空头支票。

石油、电力、铁路等多个行业开始向民间资本打开大门。2016年12月,首条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速铁路在浙江台州开工建设。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篇章,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国企改革,不是要把国企改散了、改垮了、改没了,而是体现“两个毫不动摇”,优化国有企业布局,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携手共同发展。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44万亿元,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字幕】2015年7月总书记在吉林考察

【解说词】

在考察吉林时,总书记特地来到两家国有企业。他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字幕】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

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解说词】

这为国企改革确立了价值判断,成为深入推进国企改革的定盘星。

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此为统领,国企分类、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加强党的领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多个配套文件出台,共同形成了国企改革的设计图、施工图。国企改革“1+N”体系就此搭建完成。

2017年,混合所有制改革被列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

【字幕】上海

【解说词】

初春之夜,上海郊区的这个宾馆里,许多人无法入眠。他们是国企东航物流公司6000多名员工的代表,讨论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改制和人员的重新安排。

体制机制的束缚,曾是这家企业最大的困扰。工资薪酬不能随业绩增长而提高,企业留不住人,公司管理层无法自主经营决策。

这次,100%国资的东航物流公司,将面向社会出让45%的股权,以引进新的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者。同时,员工持股10%。

【同期】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马须伦

混改以后我们吸收民营资本进来,真正建立市场化的内部机制,使企业进一步增强活力。

【解说词】

国企改革挺进深处,提升效率。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央企已从115家减少到102家。10家中央企业完成重组,优化了核心竞争力,提高了国有资本效率。10家企业开展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收放之间,国有资本、国有经济在优化中壮大,公有制基础更加牢靠。

改革的内在哲学,就是“变与不变”。

不能变的,是“两个毫不动摇”。能变的,是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体制机制。

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将世界经济又推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字幕】瑞士达沃斯

【解说词】

2017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首次迎来了中国国家元首。在这里,他向世界提出了中国主张。

【字幕】2017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

【同期】习近平主席

我们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我们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领导者应有的担当,更是各国人民对我们的期待。

【解说词】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形成了崭新的开放格局,在自身的深刻变革中,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有影响力的思考者、更有作用力的推动者。解决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站在这个高度上布局谋篇。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方式,正从最初的“三来一补”向“优进优出”转变;产业体系正从国际分工协作的局部,跃升至与整个全球价值链深度铆合的全流程再造;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不断壮大,开启全球布局,我国已从资本净流入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为发端,至全国11个自贸试验区,一批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正在试验、复制、推广。

【字幕】北京雁栖湖

【解说词】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字幕】2017年5月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同期】习近平主席

我宣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开幕。

【解说词】

30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和多位国际组织的负责人齐聚北京。

【同期】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这不只是发展物质的项目,还能凝聚民心。这不仅是为了发展,还有和平。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伟大价值所在。

【解说词】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落实,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以及中国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是“丝路精神”与经济全球化理念的有机结合;是开创包容性全球化道路的一种有益尝试。

【同期】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

从来没有这么大的国家,进行市场化经济改革,所以中国必须创造自己的改革方式。虽然今后改革还有很多路要走,但在我看来,中国做出的这些抉择令人钦佩。

【解说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回答了对中国经济“怎么看”的问题。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则为“干什么”勾勒了前行路径。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为“怎么干”提供了思想方法。

这一系列重要思想,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光芒,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在这段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上,中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的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在这段新征程上,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含金量不断提高。

在这段新征程上,中国经济的结构之困正在被一点点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实现领跑,满足新需求、吸纳就业更多的服务业不断壮大。

在这段新征程上,中国经济的新动能蓬勃而出,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超过56%,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深空深海探测,上天入海,一大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接连取得突破。

在这段新征程上,物价连续四年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3%以下,百姓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每年1300多万人找到新的工作。

改革开放的新征程,正向着未来延续。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在以巨大的勇气和决心,带领中国人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扣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奋力突破结构之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常青基业。

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解说词(第三集):人民民主新境界

【解说词】

二十八年前,一篇名为《历史的终结》的文章在西方世界引起广泛关注。文章中,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写道:自由民主制已经成为“人类政府的最后形式”,历史将终结在这里。

似乎在印证这个论断,20世纪末,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陆续发生剧变。

人们的目光投向中国。这个走了一条与西方政治制度不同道路的国家,会是下一个被终结者吗?

这同样是令中国的执政者时刻警醒的问题。

立足于悠久文明根基之上,立足于现实基本国情之上,立足于几十年风雨艰辛探索之上,来自中国的回答,坚定而自信。

【字幕】2016年7月1日北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

【同期】总书记

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解说词】

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都深深扎根于、并将继续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

现实是最好的土壤。全面深化改革,带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脚下的大地再出发,沿着中国道路,去讲述一个伟大、生动的中国故事。

【解说词】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千锤百炼,方能成钢。

面对复杂纷纭的国内外形势,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不断强调这个被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的重大判断。

96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13亿多人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发展极不平衡。

带领这样一个大国跨过关键的历史关口,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犹如在浩瀚大海中劈浪前行,掌舵人至关重要。

既能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又能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资源、提高国家效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同期】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系高级研究员 马丁·雅克

共产党从各种传统社会中汲取经验并将之进行深入的现代化改革,因此使之可以被广泛接受。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政党。我认为其它政体,比如西方,他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要向中国学习什么治国经验。

【解说词】

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到中国梦的引领,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中国的未来绘就了发展之路。

【同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

只有发挥党的领导的坚强作用,把我们党治理好、建设好,所有这些改革才能够推动,我们改革发展才能够健康地向前发展。

【解说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党的领导,特别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从根本上保证了深化政治领域改革的正确方向。始终坚持把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断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相继成立,加强党中央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重要工作的直接领导力度和统筹协调能力,提高了决策和执行机制的权威性和效能。

从2015年起,每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这已成为实现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安排。

此后,中央相继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等,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等,为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制度保障。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当代中国最广泛、最深刻社会变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如果说,坚持党的领导,让中国这艘巨轮在驶向复兴彼岸之时有了坚定而正确的掌舵人,那么人民当家作主,就是巨轮航行的力量之源。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 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提出的总目标。

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与时俱进,就是时代给出的一个新命题,也是党对于群众现实需求的回应。

【同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沈春耀

在新的情况下,老百姓民主、法治、维权、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力水平都提高了。那你这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立法工作、监督工作、代表工作,就要适应这个新的情况的变化。

【解说词】

从2013年起,历时两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的7个调研组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情况展开全面调研。

调研中发现,代表选举工作不规范、人大会议质量不高、代表联系群众的形式和渠道不便利、代表身份失真等,在基层时有发生。

县乡两级人大是基层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占我国五级人大代表总数的95%。而县乡人大又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度。

2015年6月,中共中央首次以文件的形式转发了《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

在这份文件中,就提出了“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探索建立代表履职激励机制”等具体措施。这为各地积极开展县乡人大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江苏睢宁县,每个人大代表手里,都有这样一本“民情日记”。人大代表周莲萍的日记本里,就记满了她走访选区选民了解到的民情民意。

【同期】村民

现在大沟里没有水,湖里面都没法抽,所以造成水稻推迟,到现在没有栽下去。这事儿得抓紧解决,实实在在这是困难。

【解说词】

每周一次的走访,周莲萍记录下的,是来自群众最真实的心声。而这背后是一整套的机制,保障问题落到实处:代表们根据“民情日记”提出的意见建议,通过人大提交给相关政府部门,人大要跟踪督办反馈结果;对于那些久拖不办、推诿扯皮的,人大还会进行问责。这让周莲萍的履职积极性更高了。

【同期】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人大代表周莲萍

每当我们选区的选民,他们反映的一些问题,或者一些意见以及建议,通过我的努力,得到了有效解决以后,我就心里面特别有一种成就感,觉得非常踏实。

【解说词】

现在,“民情日记”已经成为人大代表履职常态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县人大常委会每个月、每个季度都要检查“民情日记”的记录情况;到了年底,代表们要回到选区向选民们述职,日记本就是一个重要的考核依据。

如今,全国的县乡人大建设正呈现出崭新局面:一线基层代表比例大幅提升;遍布于乡镇和街道的“代表之家”成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纽带;很多地方为代表建起了“履职档案”,来督促代表积极履职。人大代表为人民代言的作用不断强化。

对“一府两院”依法实施监督,是宪法赋予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也是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专题询问就是一个重要的监督渠道。改革,让这个监督渠道得到有力加强。

【同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冯淑萍

有部分审计了,有一部分没有审计,汇总起来的东西,我们有理由就怀疑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解说词】

就像一场考试,“考官”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应考的是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人。

【同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姒健敏

我想问的问题是,我们目前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与习总书记提出的“最严谨的标准”还有哪些差距?

【解说词】

一年多场次的专题询问,围绕百姓生活、经济社会热点,提问尖锐,直指关键。会后,针对询问的问题,应询的国务院部门必须形成落实整改意见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

2014年,党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完善专题询问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每年安排国务院领导同志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专项工作报告,到会听取审议意见、回答询问。专题询问更加规范化、机制化和常态化。

如今,从中央到地方,专题询问已经成为人大盘活监督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问出了人大担当,答明了政府责任。

在创新与实践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与时俱进。

加强全口径预决算审查和监督,进一步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人民通过人大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化保障更加完善。

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升华。

【字幕】2014年9月21日北京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

【同期】总书记

古今中外的实践都表明,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依法选举、让人民的代表来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选举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让人民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

【解说词】

选举之外,以“协商”的方式来调和社会矛盾、求同存异、扩大共识,成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首次出现在党的代表大会文件中,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写下浓重一笔。

【同期】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

把这样一个探索取得的这样一个重要的认识和经验,也就是发展中国民主的基本路径和策略,由党的代表大会文件的形式给它确定下来,也就是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现阶段我们要以发展协商民主作为民主的重点。

【解说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将“协商民主”写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之中。

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七种协商民主渠道,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系统谋划了协商民主的发展路径。

“每有大事,必相咨访”,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2015年,党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把“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确定为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并对政党协商的内容、形式和保障机制作出了规定。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得以强化。

作为协商民主的专门协商机构,政协协商在改革中被注入更多时代新意。

这是全国政协的第63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从2013年10月22日起,每隔一周的周四,这样的会议都会准时举行。这一天的主题,是优化电子商务监管。

【同期】参会代表

建议国家进一步发挥我们在平台经济上已经取得的先发优势,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更多的创业者、小微企业,依托平台发展。

【解说词】

2013年,作为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推进“协商民主”的一项制度建设和创新,双周座谈会在中断了近半个世纪后得以恢复。重启后的双周座谈会,名称中多了“协商”二字。

两字之差,含义不同。

【同期】全国政协办公厅研究室主任舒启明

它不是简单的一个名称变化。在继承已有工作形式的基础上,把党中央关于协商民主的要求,这些元素给它嵌入进去,这样就成了一种重要的协商平台。最终把改革的成果,及时用制度的形式给它固定下来。

【解说词】

全面深化改革起于顶层设计,达于广袤乡野。生长于城乡社区的基层协商,为发展基层民主探索着新路径。

在广东增城,下围村的治理纷扰多年。财务管理混乱,村务由少数干部说了算。上访大村、问题大村,是它贴了十几年的标签,也让它错过了一轮又一轮的发展机遇,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一落千丈。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群众的实际困难、矛盾纠纷,多数要在这个基本单元里解决。

2015年中央出台《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对于协商的主体、形式和程序等都作出了具体规范,这让基层协商有了具体的“操作指南”。用群众习惯的方式来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城乡社区协商正逐步上升为城乡社区的基本工作制度。

下围村也由此找到了历史痼疾的解困之路。

在区、镇党委的支持下,一套精心制定的议事制度在下围村诞生。村中事务,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来商议。

【同期】下围村村委会主任郭庆东

所有(参加会议的)人员他都有发言的权利,每个人最少有8分钟的发言时间给你,充分表达你的个人的意见。

【解说词】

每一次的表决议题和内容,都会提前通过村里的政务微信平台直接推送给每一个村民。整个议事过程,同样通过微信平台实时直播。即便在外地打工经商的村民,依然可以随时了解本村民主议事的动态。

民主商议、一事一议,协商带来了发展效率,下围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几年间大幅提升,上访大村和问题大村转变为村民自治的模范村。

协商,让一个村落实现了由“乱”到“治”的华丽转身。

在推进多种协商渠道协商力度的同时,全面深化改革还注重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意见征集和反馈机制等,让民意在政府决策之中显现更多权重。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

【同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

我们党绝对注重所有的事情,都必须事前、事中、事后得到社会广泛的讨论,这样的话能够集思广益,使决策更加切合实际,同时也使得政策能够很好地落实。全面深化 改革以来,智库建设进一步地体制化和机制化,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智库的发展成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

【解说词】

2014年,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一年后,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启动,25家国家高端智库成为首批试点单位,为治国理政凝聚最广泛的力量。

深化群团改革被认为是政治领域又一项旨在固本谋远的重要改革。

【字幕】2015年7月6日北京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

【解说词】

2015年7月,中共中央专门为群团工作召开会议,这在党史上还是第一次。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明确指出了群团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

【同期】总书记

群团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实质是脱离群众。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群团组织履行职责,降低了群团组织对群众的动员力、号召力、影响力,导致群团组织在群众心目中分量下降,制约党的群团工作健康发展,必须下决心进行纠正。必须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推动。

【解说词】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然而现实中,无论是领导体制、还是工作方法,都逐渐与党政机关趋同,也和要联系的群众渐行渐远。

群团改革正是要让它们接通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这根“地线”。

2015年11月,在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上,全国总工会、上海市和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通过审议。

全国总工会的改革也就此开启。第一刀,就开向了自己。机构精简25%,精简下来的编制补充到任务繁重、力量薄弱的县级工会。全国工会经费全年收入的95%要留在地方和基层工会。

在领导机构中,职工代表的比例提高了。许多一线技工、劳模、农民工中的优秀代表走上工会领导岗位,他们也接通了工会和一线职工的联系。

现在,工会组织的服务实效明显提升。去年一年,全国总工会直接指导地方工会办结职工法律援助案件近1600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1亿元,为820万困难户筹集送温暖资金36.9亿元,新增加农民工会员1500万人,帮助追回被拖欠工资近230亿元。

在群团改革试点的地区和组织,改革,正在让群团平台焕发出新的生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强化。

在党的领导下,群团改革试点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打开了新的思路。

当中国这艘巨轮向着复兴彼岸航行时,要靠依法治国来护航。

2014年10月底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

开幕当天,美国《国际纽约时报》这样评价:“中国向着现代法治体系迈进的种种变革并不是„做样子‟,而是反映了中共领导层认识到推进法治的重要性。每一次改革都为实现改变和开展新的改革提供了机会。”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选择。

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保证。

党要把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成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实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

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

在杭州,开放近半年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迎来了又一批宣誓人。

【同期】宣誓人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解说词】

手按宪法,当铿锵有力的誓词说出来的那一刻,宪法精神已然铭刻于心。

从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刚刚建立的宪法宣誓制度,在维护宪法权威的同时,其象征意义更加深远,意在突出依法治国的路径选择,重在凸显崇尚法治的价值追求。

当我们站在新一轮改革的起点上,如何处理改革和立法的复杂关系,尤显重要。

【字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上海,外滩向东,蜿蜒的浦东海岸线。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片热土。这个占地120平方公里的区域,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同期】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适时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先立后破,在法治的轨道上来推进改革。这个道理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节约改革的成本,同时也能够分担改革的风险。

【解说词】

2013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行政审批。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而随后确立的天津、广东、福建三地自贸试验区,也都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

在2014年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要求。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立法主动适应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品格。

而中国立法改革的大幕就此拉开。

【同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信春鹰

通过改革我们会为法治的完善和发展带来很多新的内容,那么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法治的保障,使改革更有权威,更有力量,更能够引领这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解说词】

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最后一天,大会高票表决通过了对立法法的修改。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法步伐不断加快。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通过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100件。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愿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

日益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正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

【字幕】 2015年2月2日北京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研讨班

【同期】总书记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我们说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

【解说词】

2016年岁末,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对一批行政垄断案件的处理结果。15个省市部门,因为涉嫌违规招标、强制定价等问题被公告处理。垄断背后,是一些超越了法律界限的“红头文件”在“撑腰”。

在法律框架下深化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向就是依法划定权力行使范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禁止地方制发带有立法性质的文件。

在中国,政府对于权力的自我革命,不断升级。

2015年底,《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出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首次就法治政府建设发文。在这张法治政府建设的总蓝图上,进一步明确通过大力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等来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让权力更为有法可依。

而政务公开,也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

【同期】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

这是很大的一个挑战。就是社会公众这种民主法治意识的这种提升,实际上是倒逼了政府的依法行政,使得政府更加注重要规范自己的行为。

【解说词】

2016年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上,总书记强调,“政务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制度。要以制度安排把政务公开贯穿政务运行全过程,权力运行到哪里,公开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就在这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

今天,政务公开让公众更大程度参与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

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阳光下运行,政府要学会在法治的轨道上规范自己的行为。然而这只是改革的起点。政府的权力如何才能真正用好、让百姓有获得感?

在浙江省,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开始启动。它要打通的,就是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试点,衢州市行政中心先行破题。

公积金贷款是行政中心里一项最复杂的业务。过去,群众要跑七个部门开证明,往返十次,才能完成贷款审批。现在,改革给所有部门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一个窗口,一次办结。

【同期】浙江省衢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田俊

现在就是提出这个目标,已经向社会承诺了。那么你要怎么跑?所以就是倒逼了部门,你必须要梳理自己的流程,你必须要去进行自己的事项这一块的标准化管理。

【解说词】

窗口背后,压力开始层层传导。所有的办事流程都公开,37个部门,涉及833个事项。为了减时间、减环节,政府向自己开刀。

【同期】浙江省衢州市公积金中心副主任刘建平

我们首先革自己的命,把所有的事项权限全部下沉到一线去,把它的任务分解下去。

【解说词】

权力最大程度下放到了窗口,要想真正“最多跑一次”,原本各自为政的数据信息必须打破壁垒,实现互联互通。而这并非易事。

【同期】浙江省衢州市公积金中心审批处处长吴海鹰

它原来的信息资源是它独立拥有的一个资源,那现在它把这个资源开放给你们,相对来说就可能会影响到它有一些的权力。但是这个观念慢慢在变的。这个其实也是我们政府的一个思想的开拓。

【解说词】

在后台的核心地带,没有部门界限,所有数据共享,所有审批并联进行。

【同期】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鞠建林

这样一个改革的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化学反应。背后的故事一定是政府自身改革。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以老百姓、以企业办事便利为目标。

【解说词】

现在,进入这个大厅的所有业务,都能够实现“最多跑一次”。在这里积累的改革经验,已经开始向全省复制推行。

在依法准确办事的基础上提高效率,用群众获得感丈量政府改革成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一个科学高效、权力运行规范、责任主体明确的法治政府正在形成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让当今中国的政治体制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历史新阶段。

改革,将保证一个发展中大国的长治久兴。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

今天,我们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复杂的现实,中国道路也仍然处于成长、成熟和改革的过程中。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沿着民主法治的道路,坚定地进行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党的领导下,一幅用民主与法治勾勒的治理图景,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引领我们坚定不移地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

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解说词(第四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解说词】

公平正义,是雕刻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价值坐标。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传承的精神基因,是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一贯主张。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在一个现代文明国家里,司法就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老百姓的心里,法就是天。

如果这道防线失守,受伤的将不只是公正。

曾经,在一些司法案件中,钱与法的交易,权与法的寻租,使个别司法裁判异化为正义污点。

公平正义如同空气与水。它不能缺席、不应迟到。

【字幕】2015年3月24日北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

【同期】总书记

这些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也会严重影响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严重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解说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蹄疾步稳。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司法改革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面对亿万双期盼公正的眼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正行进在改革路上,也行进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

【解说词】

2014年2月,早春的北京迎来了又一个吐绿的时节,万物复苏中萌发出的每一棵新芽,都会给人带来一丝小小的欣喜。

就在这个早春二月,新一轮司法改革按下了启动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保证公正司法、加强政法队伍、维护人民权益、提高司法公信,4个有力的动词,托起了改革的核心目标。

改革的鼓声敲响。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新一轮司法改革的统筹部署被提高到了中央层级。

【同期】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姜伟

对这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部署,顶层设计。一些重大的司法改革举措都是由总书记为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来审定。从这一轮司法改革的领导层级、推进力度、配套举措、科技含量来看,十八大以来的司法改革不同以往。

【字幕】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呼和浩特

【同期】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原常务副院长赵建平

我代表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向你们表示真诚的道歉,对不起。

【解说词】

2014年12月,内蒙古呼格吉勒图强奸杀人案再审宣判,沉冤18年的呼格吉勒图被宣判无罪,公检法27名办案人员被追责。

然而,这份追责名单上的人员,没有一个被追究法律责任。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是行政化的,办案子的法官、检察官对案件没有决定权,而是要报上级领导层层审批、集体决定。

【同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

所以发生错案的话不知道是谁的责任。而且法官遇到疑难案件,为了推卸责任,他也不作出决定,他把案件往上交。

【同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

这就导致责任不清。假如这个案子出问题了,那么是由审理者负责呢,还是由审批者负责呢?

【字幕】2015年3月24日北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

【解说词】

2015年3月24日下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给出了推进司法改革的关键一招——“要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

司法责任制,短短5个字,直指要害。针对“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顽疾,司法责任制改革对症下药,明确要求法官、检察官要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

落实司法责任制,就是要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同期】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张文显

“司法”最大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就是亲历性。所以司法责任制,说到底,它最大的(改变)就是去行政化,让法官、检察官真正成为司法工作的主体。

【解说词】

司法责任制落实后,办案法官、检察官将独立判案,独立签发法律文书。也就是说,法官自己办理的案件,怎么判,自己就能说了算。谁办案、谁有权;谁用权、谁负责。案子判得对不对,是否公正,考验的就是法官个人或合议庭本身。

放权不等于放任。那么,谁能够经受这样的考验,担当这样的责任呢?

【同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

这个责任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担当的,它是要有政治上的要求,要有品格上的要求,要有职业上的要求。

【同期】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胡仕浩

就是我们对法官要实行员额制的管理,要把我们现有的一些不适合独立承担审判责任的法官,让他从事审判辅助事务或者其它的工作。

【字幕】广东汕头

【同期】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林立

曾曼,你现在是副科级吗?副科级,到了正科级了?

【解说词】

林立和他的三位同事曾经都是汕头中院的法官,但一场员额制改革,改变了他们的职业发展道路。如今,只有林立一个人进入了员额,其他人已经不具有法官的身份。

员额制改革,就是要分类定岗,择优入额。按照中央制定的改革方案,入额法官、检察官不能超过中央政法专项编制的39%。这也意味着一大批法官、检察官在改革后不能入额,必须调整到其它岗位。

一句话——减人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实现法官、检察官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

汕头中院的员额竞争非常激烈,每四个法官中,只有一个能入额。

员额考试过后,40岁的黄晓忠名落孙山,他选择去执行局成为了一名执行员。32岁的曾曼由于年龄原因,审判经验不足,没有资格参加入额考试,她选择做一名法官助理。曾经穿着法袍坐在审判台上,而如今却坐在台下的助理席位上,曾曼用了很长时间,才慢慢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

【同期】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曾曼

可能我比较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我就是想(以后)做一名法官。我觉得其实不是说员额制之后没有机会了。而是说你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一点。你这个时间段用来积累。只要你能够积累,其实对以后是会有更好的帮助的。

【字幕】2014年1月7日北京中央政法工作会议

【解说词】

2014年1月,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上,用五个“过硬”概括了司法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

员额制就是要选出符合这五个“过硬”的司法人员。只有有了过硬的队伍,司法责任制才能落地生根。

员额制改革完成后,林立成为了这支队伍中的一员,责任也落在了他的身上。如今,林立自己独立签发法律文书,不需要再报庭长、院长审批。这样一个签字看上去简单,但落笔之后的责任和压力是他人体会不到的。

【同期】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林立

落实司法责任制之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权力大了,责任也大了。作为员额法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强了。

【同期】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顾永忠

这件事情做错了、做坏了,你要承担责任,这就是最大的制约。因为他自发地要对自己约束了。因为他知道,我办错了,后面要承担后果的。

【解说词】

总书记之所以把司法责任制称作“牛鼻子”,是因为它牵一发而动全身。司法责任制落实后,有些地方的司法机关发现,以前困扰多年的难题,随着司法责任制的推进也迎来了排难解困的机遇。

【字幕】吉林长春

【同期】公主岭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孙权

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危险驾驶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解说词】

以公诉人的身份站在法庭之上,对于检察官孙权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出庭支持公诉是他干了十多年的老本行,陌生是因为他曾离开检察官一线工作已经三年。

【同期】公主岭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孙权

回到这个业务部门吧,多多少少有点兴奋,这个工作我自己熟悉。

【解说词】

几年前,孙权从一名检察官被提拔成办公室主任,从而离开了办案一线。在吉林检察系统,曾经“官多兵少”。孙权所在的公主岭市检察院在改革前共有78人在职,其中,真正在一线直接办案的只有18人。

【同期】吉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克勤

机构多了,领导就要多。领导多了以后就在忙开会,忙指导,忙协调,忙应酬。做了很多无效的劳动,真正在一线办案的人相对不足。

【解说词】

司法责任制改革的推进,给内设机构改革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办案不需要再进行层层审批,很多机构自然没有了存在的必要。2015年5月,吉林省检察院从以前的34个牌子变成了现在的10个。

改革改掉了冗余的机构,清扫着人浮于事的作风。

哪里有病灶,哪里就是改革下刀子的切口。人情案、金钱案、关系案,这曾是司法机关内部的顽疾,破坏公平正义的“杀手”。总书记明确提出,“对司法腐败,要零容忍,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字幕】2014年1月7日北京中央政法工作会议

【同期】总书记

实际上那些错误执行者,他也是有一本账的,这个账是记在那儿的。一旦他出事了,这个账全给你拉出来了。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小心今后拉清单,这都得应验的。不要干这种事情。头上三尺有神明,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解说词】

2015年2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这是防止以权力干预司法的“高压线”,也是保障法官、检察官独立运行司法权力的“防火墙”。

【同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

当你给他讲清楚,我们是有规定的,中央是有规定的,那么如果你要打这个招呼,我们是要记录在案的。起码我接触的这个层次,没有任何一个要坚持、要继续给你打这个招呼的。

【解说词】

有责先有权,用权必担责。

司法责任制落实后,权力到位,责任到人,牵住“牛鼻子”的目的是以责任倒逼公正、保障公平。2016年,全国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创纪录地达到了89.2%。

案子判出公道,正义自在人心。

【同期】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

这些改革包括我们说综合性的改革,它的价值取向或者追求,就是要确保司法的公正,确保法院审理案件、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质量,让老百姓能够通过司法责任制的改革,感受到每个案件的公平和正义。

【解说词】

为了使司法摆脱地方行政权力的干扰,新一轮司法改革还推动了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确保基层法院、检察院超然立身于地方利益之外。

而同步推行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又解决了法官、检察官的晋升和待遇问题,保证了最优秀的办案人员能够安心留在办案一线,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驾护航。

滚石上山、立柱架梁。

以员额制为抓手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这四项基础性、制度性改革措施,在司法责任制这块基石之上,为法治中国夯筑起了更加符合司法规律的体制框架。

【字幕】云南勐腊

【解说词】

30年前,我国的西南边陲小镇,15岁的少年卢荣新,在自己的卧室门上写下了几个字——“吉祥红(鸿)运”。然而,40岁那年,命运却把他拖入了深渊。

【同期】卢荣新

三天三夜都不停地在审讯,手上这样铐的。要喝水我求他们求多了,他们就(拿)那个矿泉水打开,随便滴两三滴给你。实在是熬不住了,所以就承认了。

【解说词】

2012年9月,卢荣新被关进看守所,被迫承认自己是一起强奸杀人案的凶手。之后,等待他的判决结果是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判决书上写明:根据卢荣新的有罪供述和DNA鉴定等物证,足以认定卢荣新就是凶手。

一般来说,DNA鉴定就是铁证。卢荣新要想洗清罪名,难如登天。2014年6月,拿到判决书后,卢荣新提出上诉,但内心充满绝望。

当时的他并不知道,几千里之外的北京,总书记直接领导推动的一场深刻变革,将会改写他的命运。

【字幕】2014年1月7日北京中央政法工作会议

【同期】总书记

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

【解说词】

2014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说明,明确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同期】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卞建林

实际上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前,呈现出了一种侦查为中心的样态。就是“公安做饭,检察院端饭,法院吃饭”。这个饭端上来以后,夹生了,糊了,你不吃不行。

【解说词】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出之后,法院对侦查机关提供的证据不能直接采信,而是要把证据拿到法庭上通过质证的方式,来确定它的合法性与客观性。程序上不合法或来源不明的证据,一律被列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

【同期】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王敏远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就是要求庭审实质化。你当时到底怎么做的鉴定,你这个凶器到底是哪儿得来的?如果得来的途径不对,那么你就不能作为证据。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得的言词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解说词】

2016年6月27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这标志着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可以说,这场变革推动的速度,就是和生命赛跑的速度。幸运的是,已经关押在看守所四年之久的卢荣新赶上了这一场变革。

2016年,卢荣新的一纸上诉状摆到了云南高院法官汤宁的面前。

汤宁发现,卢荣新案存在诸多疑点。作为一起强奸杀人案,警方在被害人身上没有提取到卢荣新的任何生物痕迹,认定卢荣新有罪的主要证据是遗留在现场的一把锄头。这把锄头被认定是凶手掩埋尸体的工具,有鉴定书证明在这把锄头上检验出了卢荣新的DNA。

这份给卢荣新定罪的最为关键的证据,放到法律的准绳下,却经不起推敲。

【同期】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汤宁

这把锄头是在案发现场的小河中提取到的。它(DNA)是一个水溶性的物质。在这种情况下能提取到DNA,就很让人感到有一些疑惑。

【解说词】

鉴定书上提供的锄头擦拭物基因图谱,与卢荣新的基因图谱几乎是严丝合缝。鉴定专家认为,在河水浸泡过的锄头上不可能提取到这样清晰的DNA图谱。

法官汤宁要求对锄头重新进行鉴定。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的结果是,这把锄头上没有卢荣新的DNA。

那么当时的DNA鉴定结果是怎样得出的呢?

【同期】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汤宁

我们从卷宗中发现,对于这个DNA的鉴定检材的提取,有最少三种以上不同的说法。最终是哪一种说法呢,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解说词】

由于警方一直没有给出合理解释,卢荣新案中的DNA证据,最终作为非法证据被排除。

随后,卢荣新案的定罪证据只剩下了口供。八份口供中,只有一份是有罪供述。然而,这份口供对应的同步录音录像,却只有画面,没有声音。这样的证据,按照规定,也作为非法证据被排除。

【同期】审判长

原判认定卢荣新故意杀人强奸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认定卢荣新有罪,依法予以改判。

【解说词】

对于45岁的卢荣新来说,这一次蒙受冤屈让他失去了四年自由。“以审判为中心”,让他最终找回了清白,重归无罪之身。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司法系统依法纠正重大冤假错案34件,涉及54名当事人。

而司法改革环环相扣,在不断向纵深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不仅对审判环节提出了要求,更促进了公安执法的规范化。今天,公安机关取证过程必须规范,这样才能在庭审时经得起检验。

【字幕】浙江乐清

【解说词】

2014年7月,浙江乐清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诈骗案件过程中,被告人尹贵当庭翻供,声称自己身上有伤,是受到了刑讯逼供才作出了有罪供述。

对此,主审法官要求办案民警陈晓庆出庭作证,说明情况。

【同期】浙江省乐清市民警陈晓庆

刚开始有一点蒙了,不知所措。侦查破案过程当中,是我们去讯问犯罪嫌疑人。在庭上的话,是我们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反而要被犯罪嫌疑人进行询问。

【解说词】

根据法院审理需要,侦查人员出庭证明结果真实性与过程合法性,这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期】浙江省乐清市民警陈晓庆

犯罪嫌疑人身上的伤,是在逃跑过程中被草丛划伤的。

【解说词】

抓捕录像表明,尹贵身上的伤,是在逃跑过程中,抗拒抓捕导致。法庭对尹贵所称遭到刑讯逼供的辩解不予采信。

【同期】浙江省乐清市民警陈晓庆

幸亏还有一个资料。如果没有这个资料,我们没法子作出一个正面的解释。

【解说词】

这件事让陈晓庆和同事们认识到执法记录仪的重要性,执法记录仪,对他们的执法行为,既是约束,又是保护。

2016年6月,公安部出台《公安机关现场执法视音频记录工作规定》,明确了公安民警6类执法现场应全程记录音视频,全国一线民警普遍配备了执法记录仪。

埋藏在这些记录仪摄像头背后的,就是两个字——公开。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司法公开成为了诉讼制度改革中又一个重大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司法系统大力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截止到今年2月,中国裁判文书网访问量突破62亿人次,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网。

以公开促公正,有力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围绕“审判”这个中心,锚定诉讼制度的短板,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诉调对接,一系列改革措施从顶层陆续推向了基层。

法庭,作为最后一道防线上的最后一个关口,正在改革的“破”与“立”中,成为守护公正的一扇铁壁。

【字幕】2015年3月24日北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

【解说词】

2015年3月25日,人们在电视上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学习中提出,“司法体制改革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司法体制改革成效如何,说一千道一万,要由人民来评判”。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司法改革“为谁改”和“往哪儿改”,给出的定盘星。

【字幕】2006年浙江

【解说词】

早在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提出建设法治浙江,他把法治浙江的核心价值追求定位为四个字——“法治为民”,老百姓关心什么,法治就要在哪里落脚。

从法治浙江到法治中国,公正司法、造福人民这一价值定位从未改变,一脉相承。

司法便民利民改革,与司法责任制改革、诉讼制度改革一起,构成了新一轮司法改革的“三驾马车”。便民利民,就要毫不含糊、实实在在地对准百姓心中的难点和痛点去改。

立案难,这曾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头号难题”。因为难立案,很多老百姓遇到了矛盾纠纷,最先想到的不是找法,而是上访。

2015年,全国法院同时展开立案登记制改革。改革的要求很重要,也很简单——“有案必立、有诉必理”。

2015年5月4日,这是立案登记制实行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律师吕中旭拖着一个拉杆箱来到北京朝阳法院立案大厅。箱子里装的是积压了几年都立不上的案子,一共有208件。

法院当场全部立案受理。

【同期】北京汇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吕中旭

来的时候也没想着说能把200多个案件都能立了,预期没那么大,想着二三十个可以立上也可以。

【解说词】

目前,北京朝阳法院平均每天立案500多起,平均用时十分钟。

【同期】立案群众

很方便这个。进去以后拿号,拿完号以后排队,然后查完资料就可以立案了。

【同期】立案群众

以前立案特别难,但是现在立案很容易。有案就立,有案就审,真是挺好的,我觉得挺正义的。

【解说词】

如今,在上海浦东法院,通过二维码就能自助立案。在福建、浙江,为方便群众打官司,全省范围内都实现了异地立案服务。

执行难,也是困扰百姓的司法“老大难”。因为执行问题,有些老百姓甚至把法院的裁判文书称为“盖着官印的白条”。而就在去年,一项政策的出台,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49岁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建筑承包人老秦,承包了王某的建筑工程。没想到工程结算的时候,王某却开始打起了太极。到2008年,老秦一纸诉状将王某告上法庭,官司胜诉了,王某却拒不执行,老秦只能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同期】申请执行人老秦

在官司没有结束之前,外边到处都欠着账,每年到春节要账的,干啥的,打电话赖家里坐着不走了。甚至还有更强硬点,还有野蛮点的。这日子确实不好过。

【解说词】

2016年,老秦在病床上接到法官的电话。难得一见的“老赖”代理人,竟然主动上门要求还款。

这让老秦又惊又喜。

这一年的6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惩治“老赖”的37项措施一出台,就被评价为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范围最广、惩戒最严的整治“老赖”措施。

这些措施成为了执行法官的杀手锏。法官将“老赖”王某列入了失信黑名单,限制其一切高消费活动。王某当时正在南极旅游,因为无法购买返程机票,被困在了南极。

这一次,“老赖”希望解决问题的心情,比申请人老秦还要急迫。经过协商,双方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老秦终于拿到了十年前应得的177万工程款。

【同期】申请执行人老秦

从第一次起诉到现在,到执行结束8年多了。8年,你想,人一辈子工作时间,满打满算,不超过40年。人生的1/5就没了。

【解说词】

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累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589万例。一大批“老赖”被限制乘飞机、坐高铁、住星级酒店、担任公职等。迫于压力,“老赖”们纷纷主动履行义务,执行难得到了有效缓解。

【字幕】贵州锦屏

【解说词】

清水江是贵州省境内第二大江流,江水原本和它的名字一样清澈透明。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化工企业违法排放污水、废渣,清水江局部水域遭到污染。

眼看着江水一天天浑浊,住在江边的老百姓却束手无策。2015年,几位检察官的到来,给事态的发展带来了转机。

2015年7月1日开始推进的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改革让检察院多了一个新身份:公益诉讼人。有了这个新身份,检察机关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可以提起公益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

【同期】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厅长郑新俭

通过提起诉讼的这样一个督促,有效地使行政机关能够意识到自己要依法行政,要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要承担起这个责任。

【解说词】

2015年,贵州锦屏检察院在完成调查取证后,向锦屏县环保局发出了督查整改的检察建议。但两次检察建议发出后,县环保局仍未履行职责。于是,检察院一纸诉状将环保局告上了法庭。

【同期】福泉市人民法院法官

被告锦屏县环保局怠于履行行政职权的行为违法。

【解说词】

法院判决后,锦屏县环保局立即开展了整治行动,同时也对全县达不到环保要求、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全部进行停产整顿或取缔。

【同期】村民

水比较清澈,鱼比较多了。

【同期】村民

这条清水江已经变清了,我们就安心了,群众的生活,其它都安心了。

【同期】人民陪审员马仲兰

原告的父母没有生活来源,这个有没有相应的证据?

【解说词】

66岁的马仲兰担任陪审员工作已经多年。退休之前,马仲兰是一名出版社的编辑,她在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生活经验,曾经给法官办案带来了很大帮助。

人民群众是司法改革的受益者,人民群众也是司法改革的参与者。

为了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先后推出了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和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通过改革选任办法和扩大陪审案件、监督案件的范围,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201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审议通过,它标志着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开篇。从《民法通则》到《民法总则》,这一字之变,承载的是几代人的夙愿。全面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每一项合法权益,这是依法治国的时代强音庄严发出的百姓权利宣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追风踏浪,如今已经船到江心。不是小修小补,不怕伤筋动骨。这是一场广度、深度、难度远超以往的司法改革。

改革的成效要交给人民评判。司法改革三年来,“两高”工作报告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赞成率不断攀升,2017年同时获得了91.83%的赞成率,双双创下了历史新高。这折射着民意的表决器,给出的是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感受。

为什么这场波澜壮阔的司法体制改革能够取得历史足以铭记、老百姓十分有感的成效?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司法规律,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正是这“四个坚持”,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人民心田,让老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

【字幕】2017年5月3日北京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

【解说词】

今天的梦想,就是明天的未来。2017年5月3日,总书记来到了中国政法大学。在五四青年节前夕,选择与政法大学的师生面对面交流,意味深长。

【同期】总书记

希望你们能够珍惜现在的学习时间,开足马力,好好学习,我对你们充满了期待。

【解说词】

在与中国政法大学师生和法学专家代表座谈时,总书记用三个“事关”论述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时代使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信仰法治、坚守法治,这是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开启了中国法治的新时代与新高度。司法体制改革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与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唤和声共振,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同步向前。

让法之所向,成为民之所盼。

在当下的中国,司法改革的每一个步伐,正如雕刻师手中的刻刀,将“公平正义”的信仰,深深地雕刻进时光的年轮,雕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解说词(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 【解说词】

破晓的晨曦,惊醒了杭州西湖一夜的安宁。

浙江美术馆,有如一颗智慧的明珠,镶嵌在西子湖畔。

从有巢氏仿鸟筑巢、构木为屋到具有中国气度、中国风格的浙江美术馆,中华文明的每一次驻足,总能惊艳四方。

从选址西子湖畔,到确立建筑风格,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浙江美术馆修建完成。

【同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

他说既然建在西湖边,就应该是中国的样式。那天我正好穿了一件对襟的中国式的衣服,他说,就像许江穿的这件衣服一样,一眼看上去是中国的。

【解说词】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中华文明是迄今为止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就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在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四个自信”的提出,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他鲜明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复兴之魂,深植其中。

【解说词】

流淌过五千年历史长河,进入新千年的第二个十年,中华文明屹立世界潮头,担负起凝聚民族复兴之魂的历史重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高度,回应时代关切,擎起改革这一最鲜明的旗帜,为中华文化前行指明方向。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要求和布置的任务。

他指出,在继续大胆推进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同时,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2014年早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这是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第一个专项小组改革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思路、主要任务和政策保障,细化为104个重要改革举措及工作项目,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了路线图、明确了时间表、布置了任务书。

全领域、深层次的文化体制改革,用制度创新之力,不断巩固着13亿人的文化自信。

撸起袖子加油干。

【同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黄坤明

总书记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论述,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我想,他展现出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沉的民族情怀和历史担当。正是在这样的新思想新理念的指导之下,中央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顶层设计,集中体现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之中。

整个方案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点:一是突出方向引领。不管怎么改,方向不能变,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确保“两个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在互联网时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加强谋篇布局,通盘考虑,而且突出重点。

这样,我们的文化建设在改革方向和工作的布局上,就搭建起了新的“四梁八柱”。

【解说词】

曲阜,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2013年11月底,刚刚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总书记来到山东。考察期间,他专程到曲阜进行调研。

在孔子研究院的展示厅里,他看到桌上摆放的《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拿起来翻阅,并同随行的同志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一年后,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

【字幕】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

【同期】总书记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须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解说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不断增强。《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颁布,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动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创新中国成立以来之先河。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让薪火难续的地方戏看到了振兴契机。《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一批传统文化表达形式的生动探索,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都焕发出新的面貌。

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同时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在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中,总书记始终强调精神力量的重要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正是走在中国道路上的13亿人民共同拥有的复兴之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总书记始终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来看待。他提出,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

他强调,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自2013年12月《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印发以来,中央统一部署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入法入规。在2017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重要立法宗旨之一,并贯穿通篇。

【字幕】广西南宁

【解说词】

在广西南宁,有一位看管车棚的陈阿姨。社区的孩子下午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到陈阿姨这里取回家门钥匙。许多家长下班晚,为了让孩子早回家,他们习惯将钥匙交到陈阿姨手里保管。

十多年来,人们亲切地叫她“钥匙阿姨”。

【同期】“钥匙阿姨”陈秀珍

大家那么相信我,我心里面很高兴,我觉得也很值得。

【解说词】

一把钥匙,打开一扇信任之门,传递着珍贵的邻里之情。

76岁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61团退休职工魏德友,在5公里长的中哈边境线义务巡守了52年,成为祖国“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江西南昌小伙许诺,在路上遇到突发事故起火的汽车,挺身而出,和其他路人一起,成功救出4名乘客,见义勇为,令人称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努力,正以多姿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

一份对中华传统文化优秀价值观的概括,找到了中华民族在精神价值追求上的最大公约数。

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这是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他还用这16个字告诉全社会,英雄,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2015年12月14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意见》。2017年,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我军新设立“八一勋章”,授予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建立卓越功勋的军队人员。

这是对楷模的学习,是对功勋的尊重,更是对英雄的敬仰。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也需要强大的思想理论支撑。

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之后,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思想理论支撑。

伟大的时代,需要强大的理论,也需要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

【字幕】2016年11月北京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同期】总书记

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我相信,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文学家、艺术家不仅有这样的雄心,而且有这样的能力,一定能够创造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国家、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

【解说词】

2014年10月15日,秋高气爽,72位文艺领域的代表人物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参加一次不寻常、非惯例的会议。

这次文艺工作座谈会,与延安文艺座谈会相隔72年,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召开的文艺工作者的盛会。

总书记在会上语重心长地提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而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同期】文化部部长雒树刚

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发表以来,文艺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心态方面,文艺工作者更加潜心于创作,静下心来搞创作,深入生活搞创作,而且是围绕着精品;从生态方面讲,文艺界现在可以说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崇德尚艺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解说词】

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对文艺工作者来说,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更好地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2015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完善全国性文艺评奖的标准和审批,压缩奖项的数量,提升奖项的质量,引导和激励健康创作风气,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

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投身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他们坚守中华文化底色、聚焦中国精神,创作生产了包括新版歌剧《白毛女》《焦裕禄》《哈尼交响》《谷文昌》《鹤魂》《平凡的世界》等在内的一大批具有时代气息的文艺作品。

坚持精品创作。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排练大厅,“戏比天大”四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

【同期】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任鸣

在你的创作当中,能够反映出来民族的命运、民族的精神面貌、民族的精神气质。要与祖国、与人民、与时代同在。

【解说词】

与祖国、与人民、与时代同在。总书记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

2015年9月,中央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这是文化体制改革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将文化改革进一步推向纵深。

【同期】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

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改革发展中“两效统一”的问题,强调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指导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国有文化企业“两效统一”的根本原则和管理要求,确立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制度保障,突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例外”的特殊要求,明确了文化企业务必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做市场的奴隶,不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解说词】

体制是保障,改革出活力。

中国出版业、影视业、演艺业以及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视频快速发展,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活跃了文化市场。

在2017年乍暖还寒的2月,中国现代出版业的起点——商务印书馆迎来了创办120周年纪念日。“文化担当,社会效益”,不仅是这家百年老字号的立身之本,更是中国出版业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商务印书馆所在的中国出版集团,已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文化企业30强”和“全球出版业50强”。

中国电影人的最新实践同样告诉我们,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相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

2014年,中央《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下发。2016年《电影产业促进法》出台,进一步激发了创作和投资热情。截至2017年3月底,我国银幕总数

达到44489块,已超过整个北美地区的银幕总数。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已相继上市,市场反响热烈。

【同期】中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喇培康

通过改革,电影主管部门简政放权,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电影主体,就是我们制片单位、电影公司,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创作生产环境。应该说最近这五年是整个中国电影100多年来最辉煌的五年。这五年也是我们中国电影人非常骄傲的五年。

【解说词】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正如总书记所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

2014年12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随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把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开启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时代。

【字幕】浙江温州

【解说词】

在城市的夜色里,阅读的光芒,是那么灵动。

每天这个时候,21岁的徐望轩都会去往一个地方,即使下着小雨。从2014年开始,温州市民有了这个新鲜去处——“城市书房”,人们可以选择任何时候来到这里,取一本书,享受一段读书的宁静。

温州市图书馆将法人治理结构引入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管理,成立了由各界代表组成的“图书馆理事会”,将全自助、不打烊的图书馆开进了社区。

倡导全民阅读,便利的公共阅读服务在全国各地蔚然成风。在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拓展阅读空间,成为城市文化新时尚。内蒙古实施“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惠及十余万农牧民。“天津文化惠民卡”创新思路,直接补贴消费者,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徽“农民文化乐园”根据群众意愿,政府统一采购文艺演出送到村。

一批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改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积极推进的文化精准扶贫,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分享着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

进入新千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在互联网时代,整个舆论生态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凝神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需要一个风清气正的舆论场。2017年5月,经中央批准印发《关于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的意见》,对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作出全面系统部署,网络内容建设全面展开。6月,《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

网络时代要依法治网,一些网络造谣者、色情提供者和不良网络大V被依法惩治。人民群众对此普遍表示支持和赞赏。

【同期】中央网信办副主任任贤良

走好网上的群众路线,要画好网上网下的同心圆。应当说,总书记这一系列的明确指示,为我们走出一条中国治网之道指明了方向。

【解说词】

建立健全有利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成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任务。

总书记对新闻媒体寄予厚望,也反复提出明确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先后到解放军报社、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要新闻媒体做调研。

2016年2月19日,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会上,他用48个字,概括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他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在党的历史上,这是首次针对新闻舆论工作者召开的座谈会,为新形势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明确要求、提出遵循。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大战略部署。

2014年8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部署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随后,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央和地方各主要媒体抓住历史机遇,跟上时代潮流,坚定有力地投身于这场重大而深刻的媒体变革。一批新型主流媒体正在兴起,为壮大主流舆论赢得了战略主动。中国媒体融合的脚步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2017年2月19日,总书记发表“2·19”讲话一周年这一天,央视新闻移动网正式上线。这之前,中央电视台的“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落地,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推出,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登场。

一年来,媒体融合成果精彩不断。央视新闻移动网微视频《初心》,讲述了总书记一路走来坚守不变的初心,生动刻画了总书记浓郁的为民情怀和非凡的远见卓识,一经推出就引发“现象级”传播,十天内网络总阅读量达到12.36亿,创全网时政微视频传播新纪录。微视频《一带一路高峰时刻》,通过宏大精美的画面和特技剪辑手法,展示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大国领袖风采。

【同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现场习近平主席会见各国领导人

上午好,非常高兴,你好,精神很好。

感谢您的邀请。

早上好,今天早上到的啊,从莫斯科过来吧。

是的。

【解说词】

《大道之行》,则对三年多来习近平主席关于“一带一路”讲话的原声进行剪辑,直观呈现“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向全球讲述中国方案。

【同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聂辰席

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重要思想,为我们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一体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主流媒体加快从“相加”向“相融”阶段转变,基本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并正在着力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目标迈进,有力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解说词】

2014年3月27日,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到访联合国专门机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这里发表演讲,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

【字幕】2014年3月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同期】习近平主席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解说词】

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中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拓展渠道平台,创新方法手段,增强中华文化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竞争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传统故事,时代创新。

中国文化,世界表达。

这是中央民族乐团排演的《又见国乐》。一把古琴,一支笛子,高山流水之间,伯牙子期的千古佳话重现;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在两支琵琶的琴弦拨动间,跃然于舞台之上。

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又见国乐》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同期】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

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让中国文化成为外国人也能够听得懂的世界语言,这需要我们大胆探索。这些年,中国民乐也多次随总书记出访国外,在观众的掌声中,中国艺术家、中国民乐人找到了文化自信。

【解说词】

带着自信,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示了独特的魅力。

曹文轩、刘慈欣等一批作家,闪耀在国际大奖舞台的聚光灯下。《媳妇的美好时代》《超级工程》等一批体现现代中国都市生活、建设成就的作品,渐渐在对外传播中崭露头角。《我们诞生在中国》《长城》等一批合拍电影,借水行船,带着中国形象、中国文化,迈向国际市场。从2014年APEC峰会到2016年G20峰会,再到刚刚过去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一次次主场外交重大活动中,中华文化的魅力,感染着整个世界。

【同期】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文艺演出总导演张艺谋

所有的这种文艺创作,其实都是在弘扬和发扬传统文化。我们真的是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对世界讲出中国故事,对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在你的作品中,你肯定要反映中国的情怀,中国人的想法,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国人的价值观,其实也就是在反映中国文化。

【解说词】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是沟通心灵最好的桥梁。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就要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总是身体力行,在国内外各种场合,带头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被誉为是“国际社会读懂中国的一把钥匙”,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持续热销。目前全球发行已超过625万册,除中文版外,还被译成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多个语种版本。

总书记高屋建瓴,促进当代国人把更多的文化自信、更生动的中国故事带到全世界面前,带入到世界文化的百花园中。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总书记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对文化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体制改革攻坚克难、全面发力,一批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点改革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文化活力迸发,文化魅力生长。

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浸润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总是在重大历史关头,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这是一幕“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的大戏。

这是一部充满文化自信的大作。

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

一个有深厚文化自信的民族,才有长久屹立的精神支撑,才能拥有复兴之魂。

第四篇:《将改革进行到底》解说词完整文字版

《将改革进行到底》解说词完整文字版

《将改革进行到底》解说词完整文字版

编者按

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由中央组织拍摄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已于7月17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该片紧紧围绕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非凡历程,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全景式、权威性的梳理总结,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深度,又讲述了人民群众身边生动的改革故事。该片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中央电视台从年初起调集精兵强将,组成数百人规模的制作团队,历时半年,打造精品。其中,中国改革报社副社长、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担任全片的总撰稿。中央各部门、全国各省区市对该片的制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现转发《将改革进行到底》解说词全文,以飨读者。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

【解说词】

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孕育、滋养的国度。

翻读她厚重的历史,似乎每一页,都在求索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的交织辉映中坚韧前行,磅礴不息。

有人曾盛赞:凝视中国,如同欣赏一幅精心创作的画卷,无论局部还是整体,总有着升腾不屈的气势。

30多年来,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成长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然而,粗放的发展方式,也伴生着巨大的风险与挑战,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城乡发展失衡;7000万人口渴望脱贫,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的承载已近极限。

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不仅要破解当下难题,更要着眼长远,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努力实现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长治久安。

放眼世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散,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全球治理困局凸显。地区冲突、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甚嚣尘上……

世界,面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

中国,该如何走向未来?中国,怎么办?

这,是历史之问,是人民之问,也是——时代之问!

【推出片名:将改革进行到底 第一集 时代之问】

【字幕】北京 人民大会堂

【解说词】

中国的伟大变革,总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波澜壮阔的画卷。而历史,透过一个个重要时刻,为其标注下鲜明的印记。

【字幕】北京 2012年11月15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

【解说词】

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的第二天,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再次锁定全世界的目光。

【同期】总书记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解说词】

这,是新一届中央最高领导层的首次公开集体亮相。这,是一份满载承诺的政治宣言。殷殷话语背后,一个惊艳世界的“中国故事”,正悄然萌动,徐徐开启……

【字幕】北京 国家博物馆

【解说词】

2012年11月29日上午,几辆中巴车缓缓驶入巍峨矗立的国家博物馆。总书记率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首次正式提出了“中国梦”。

【同期】总书记

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

【解说词】

饱含深情的梦想诠释,点燃了中华儿女的澎湃激情,汇聚起万众同心的磅礴力量。有海外媒体称,习近平定义的“中国梦”,重新唤醒一个国家的梦想能力,让整个民族找到了未来感。

【字幕】深圳 莲花山公园

【解说词】

2012年12月8日,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二十多天的习近平,在温暖的深圳,开启了他履新后的第一次国内调研。

【同期】总书记

邓小平同志不愧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现在我们也看到了,党中央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

【解说词】

75岁的陈开枝,1992年曾以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的身份陪同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整整20年后,他再次见证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

【同期】陈开枝

一上来先跟群众握手,握完手来这里站好,过去给小平同志敬献花篮。敬完花篮以后,就在这里看深圳的变化发展,也跟我们做了交谈,也了解了当年小平南巡的基本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就沿着这里走过去,种一棵树,也是小平同志当年种的高山榕。

【解说词】

时隔20年,历史经典瞬间的重现,看似巧合,却意味深长。

离开深圳,总书记又赶赴珠海、佛山和广州。这,也正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时所走过的路线。

调研路上,总书记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从广东返回北京20天后,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的主题,就聚焦“改革”。

总书记在这次学习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的改革,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在中国“往哪儿改”的问题上,不能有丝毫含糊。

【字幕】北京 2012年12月31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

【同期】总书记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解说词】

这是一位大国领袖远见卓识的清醒判断,更是关乎国家命运的伟大抉择。

影响历史的重大思考与行动,往往源于经年累月沉淀的精华。

【解说词】

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就曾提出,要“做改革的拥护者,做改革的实践者,做改革的清醒者,做改革的保护者”。这是一位扎根基层泥土的县委书记对于改革的深刻感悟。

第五篇:固守一份执着,将课改进行到演讲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弥漫着丰收气息的金秋十月,我们相聚于此共话课改。当课改的春风刚刚吹进我们学校,我们双语实验小学就被中心校定为镇首批课改实验校,中心校领导高瞻远瞩,高度重视推进课程改革,对我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和校长变压力为动力,开始思考我们的课改之路。从此,“山西太谷张四保”这几个享誉全国的响当当的字眼就正式走进了我们的学校,并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打上了深深的印记。今天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固守一份执着 将课改进行到底》。

一、理念的提升

面对一项新的改革,教师中不愿参与者有之、消极等待者有之,抱着应付差事、走走过场的亦有之,这些现象都是人之常情。在课改实验初期,我们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克服畏难情绪,激发课改热情,是我们拉开课改序幕要迈过的第一道门槛。为此,我们做到逢会必讲课改,逢人必谈课改,采取会议渗透、宣讲;分学科组召开座谈会,学校领导深入学科组与教师交流,召开课改动员大会等多管齐下的办法蓄势、造势,引领教师明确“五点认识”:

一是认识到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已经刻不容缓;

二是认识到本次课改实验,即学习山西太谷张四保二十四字教学法和四种课型是目前我们所找到的落实课改理念的最为有效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展示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实现学生被动学习向积极主动勤奋学习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三是认识到本次课改是我们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在教学模式上力度最大的一次,我们已无退路;

四是认识到唯有加强学习,才能搞好课改实验。课改教师既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又要加强课改理论学习,更要加强实践操作方法的学习,不学习课改就会流于形式,就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五是认识到课改实验是对我们的挑战,是对我们全体教师责任感、使命感、敬业精神、教研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检验。

二、我们的做法

1、发挥榜样引领效应。我校的做法是:骨干教师带动,强势学科先行。语文有高艳、常俊娟老师,数学有康云荣、王优优老师,英语有王国平、李平老师,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进来。

2、建章立制和课改实践并行。学校先建章立制,出台小组建设和评价方案,执行过程中有偏差,学校不做限制,让老师先按自己的理解走自己的路,殊途同归,目的是一样的:让学生动起来,会想、会做、会说。中心校郭校长有句话我印象深刻:“课改是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课改是实实在在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学会知识。”值得我们深思。

3、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也是课改。实施课改以来,我校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也作为课改的一项内容来抓,每周培养学生一个习惯,从下课后将凳子放在课桌下、做好课前准备、上课发言的礼貌用语入手,到班级口号、班歌等文化建设,关注细节,成就学生。大家可能听过一句话叫习惯21天,意思是培养一个习惯至少得重复21天,那一周又怎能培养一个习惯?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学校教育是持续性的,是常态化的,我们的每周一习惯是每周重点强化某一个,任何一个都是不间断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

4、充分使用班班通。现在我校所有教师都会使用班班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觉享受,调动起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扩大了课堂信息量,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5、学校统一配制日评价和周小结展示板面,并购买小红旗、小贴花等辅助评价,另要求班主任做好周小结。但是目前我校的班级捆绑式评价只是停留在分数的累积上,物质奖励兑现不够扎实,缺少阶梯式的金字塔式的精神评价导引,师生易评价疲劳。另外小组建设不很科学,大多还是只考虑到学生的成绩。这是我们学校层面下一阶段需要重点思考解决的问题。

6、开展周观摩课活动。每周每科一名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时听评课,我和校长都参与听课,听评课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我校教师的研讨热情很高,助推了我校的课改工作。

三、我们的思考

有这样一句话,我印象深刻:“课改应该去墙外采花,回校园酿蜜,让课堂飘香。”今年4月,我和学校其他三位教师有幸随园区领导远赴山西太谷实地考察学习,近距离实地接触了太古的课改,收获颇丰,在那里的所见所闻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

1、太谷实验小学的第二课堂丰富多彩,学校就是一座美丽的艺术殿堂。在那样的学校工作、学习,怎能不幸福快乐?由此想到我们的学校,我们也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特长,开发我们的校本课程,以兴趣小组助推学校课改。

2、班级文化独具特色。每一个教室外面的墙壁上都有制作精美的版面,有学生习惯养成的警示语,有体现本班特色的班级口号。有班主任寄语、治班理念、班级目标和书写着全班同学名单的全家福。具有浓厚的现代化气息的班级文化,无不折射出班级管理的严谨有序。他们的学生具有各方面良好的习惯,环境育人的作用不可估量。反思我们的学校,这方面是有欠缺的,我们的校园文化气息不够浓厚,尤其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太匮乏,我们为学生营造的文化氛围还远远不够。

3、从太古实小的老师那里了解到,他们学校从课改以来就是跟班制度,从一年级一直送到六年级。一年级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思考习惯、回答问题的习惯,每位老师都是在为自已打基础,老师又怎敢懈怠?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声嘶力竭,学生启而不发,究其原因,我们教师真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啊!我们不注重从低年级对学生的习惯培养,久而久之,在无形之中就为自已筑起了一道屏障,任凭自已付出多大的努力,也很难看到学生的提高和进步,于是乎,我们埋怨学生基础差,责怪他们不努力。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4、他们的教师沙龙-----《让“小组活动”落地生根》让人震撼。现在太谷的教育已成为通向全国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没想到他们的教研风气还是那么的浓厚。他们不满足于现状,力求精益求精,太古的教育怎能不成功?

今天,太古的教育走向了全国,而我们正处于课改的摸索阶段,如果我们不加大步子,恐怕若干年后我们现在学的这一套又落后了。研讨什么,怎样研讨,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在研讨交流中又生发出了新的问题,就让老师们带着新问题去教学实践中尝试摸索,这个新问题就成为下一次教师沙龙的主题。我们的课堂是学生思维的互联网,在这里,会有无数灵光闪现,会有无数思想火花的碰撞,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最有效的信息,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再凝聚集体的智慧,利用团体的力量,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我想这才是教学研讨的核心,这样的教研才能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助推力。

四、我们的打算

1、继续学习名校经验的精髓,想学,还要会学。暑假里,我们又近距离接触了张四保,聆听了他对课改理念的解读。他的平易近人,他对当前教育的独到见解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学期开始,我校组织教师再学张四保的《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学习、实践、研讨、提升,这本书会成为我们课改路上的引路人,是我们走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

2、学校进一步完善对各班、各任课教师的课改评价机制。学校对小组建设、小组评价、课堂教学、教学研讨等有关课改的要素完善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学校做好监督落实、评价奖励,以确保课改热情不减。

3、将观摩课、过关课作为常规教学来抓。以导学案为重要抓手,以张四保的二十四字教学法及引领的四种课型为课改导向,做好听、评课研讨交流工作,以研讨促课改。

4、开发由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有本班特色的班级文化,以兴趣小组提升学校魅力,吸引学生,以活动促习惯的养成,以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影响学生。

5、下一步要把累计分数的小组评价逐渐提升为阶梯式的金字塔式的精神评价,学校做好坚强后盾,永葆师生的评价热情。

6、平时注重收集、整理课改的相关资料,不断研讨,不断反思,努力做到常改常新。

带着几分忐忑站在课改的起跑线上,我们相信,只要循着张四保的课改理念作不懈的努力,我校课改的明天就会更加辉煌!同时我们深知,课改不是简单的移植,它需要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摸索尝试,一路走来,有喜有忧、有香有色,这个实践的过程会提升我们每一个教师的业务水平,课改的路上风光无限,带着那份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我们会努力将课改进行到底!

下载《将改革进行到底》10集解说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将改革进行到底》10集解说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解说词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解说词 1.时代之问 (第一集)解说词 …………………………………………2 2.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二集)解说词……………………………16 3.人......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解说词 时代之问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解说词 时代之问 【解说词】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孕育、滋养的国度。 翻读她厚重的历史,似乎每一页,都在求索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的交织辉映中坚韧前......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八集《强军之路(下)》解说词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八集《强军之路(下)》解说词 【字幕】根据习近平主席的命令,从2016年1月16日零时起,解放军七大军区停止行使指挥权。 【解说词】 沈阳、北京、兰州、济南......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时代之问解说词

    《将改革进行到底》 第一集 时代之问 解说词 【解说词】 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孕育、滋养的国度。 翻读她厚重的历史,似乎每一页,都在求索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的交织辉映中坚韧前......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说词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说词 公平正义,是雕刻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价值坐标。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传承的精......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三集《人民民主新境界》解说词

    人民民主新境界——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解说词(第三集) 【解说词】 二十八年前,一篇名为《历史的终结》的文章在西方世界引起广泛关注。文章中,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

    《将改革进行到底》--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解说词

    【解说词】 当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临时,处于严重衰退中的世界经济,正奋力寻找着摆脱困局的出路。 中国,此时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造就这一奇迹的经济发展方式,却......

    将改革进行到底

    《时代之问》——观后感 《将改革进行到底》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带领13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