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近8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5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23:1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省近8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省近8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第一篇:河南省近8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河南省近8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 1、2007年试卷特点

(1)通过增加历史图片量,考查学生从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选择题有6道题中都引入图片(第2题、7题、10题、12题、17题、20题),其中第2、10、17题引入的是单幅图,第7、12、20题引入的是双幅图。

(2)非选择题考查学生从具体的文字叙述中提取历史事件的能力。例如:22题材料题中给出四则材料让学生从这些文学叙述中提取历史事件,并从中筛选出哪些事件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23题通过三小道文字叙述题,让学生从中提取它们所反映的的重大历史事件:俄国的十月革命,八一南昌起义,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3)非选择题考查学生从表格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例如:25题给出美国的发展壮大简表让学生从中提取信息并让学换角度思维设计表格美国发展壮大的过程,这又考查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26题给出欧美与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对比年代尺表格,让学生从中提取信息并进一步自已动手完成表格 2、2008年试卷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重要人物的重大贡献。例如:试题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建国后工人阶级的代表铁人王进喜;有功勋卓著、品德高尚、用巨大的人格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周恩来总理;还有美国人民心目中的改革英雄罗斯福。(2)贴近现实,不避热点。08年发生在国内的热点一是改革开放30周年,二是百年奥运会,还有一个就是周恩来庭辰110周年,还有另外一个当前社会重大问题即抗震救灾这一热点问题。这四大热点问题,在中考试卷中涉及到了三大热点问题。如第23题涉及改革开放30周年;选择题第8题,非选择题第21题涉及到奥运会。第22题要学生写出周恩来的主要功绩。

(3)突出专题性。例如:第24题以一系列国际会议为线索,考查国际会议对世界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第25题把中外思想家的重要理论及产生作用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考察。

(4)以知识为依托,联系河南文化,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第21题把奥运火炬与河南历史文化元素融为一体

(5)引入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例如:第23题,让学生动手设计会标,这是07年中考历史题中学生动手设计年代尺的一个延续,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考查的一大突破。

(6)识图量增强,体现图片上的历史。全卷共有16幅图片,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有增强。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直观性强。3、2009年试卷分析

(1)立足基础,重视主干,问题设问新颖,有时代感。如选择题第3题,虽然是对近代西方侵华史的考察,以图示的方式表达,形式新颖,直观简洁的表达了中招所要考察的内容,材料题23、26题是对建国60周年成就和经济全球化等重点基础知识的考察,但用了图表形式,让学生耳目一新。

(2)坚持注重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理念。例如:材料题第23题对建国60周年的感悟。

(3)关注热点。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主线,也是09年中招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选择题14题对《权利法案》材料题第23、25题对建国60周年和巴黎公社、巴黎和会、中美关系的考察,都是这方面的体现。

(4)重视对历史知识的总体把握,加强对专题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考查方向不变。如选择题15、16对20世纪50年代—90年代苏联和东欧巨变的认识,对三次科技革命的整体认识等。4、2010年试卷分析

(1)地方特色与时代特征鲜明。河南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第1题和殷商文化中心安阳、21题与大运河的中心在洛阳。10年是鸦片战争170周年。第2题考查鸦片战争背景,第8题考查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2)关注民生,学以致用。如21题从现实水利工程联系到历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但对当时政权产生不同影响的例子,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民生,用意深刻。

(3)注重学习能力的考查。如22题利用学生熟悉的大事年表筛选信息找出有因果关系的事例、归纳历史发展线索。25题考查考生大跨度整合专题知识进行分析探究的能力。

(4)注重主干知识和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的考查。如近代化的探索、新中国的内政外交、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纵向发展等都是主干知识。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不能直接查阅资料找出答案,需要进一步思考才能作答,只顾死记硬背不注重改进学习方法会感觉无从下手。试题通篇能感受到昂扬进取的积极态度,如关注民生、借鉴别国发展经验、探索创新等理念跃然纸上。5、2011年试卷分析(1)着眼基础。11年中考试卷承袭了“紧扣课标,立足基础”的命题原则,中外历史知识考查比例分配合理,既覆盖全面又突出重点。试题中侧重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容及其影响:如第21题“指南针与新航路开辟的内在联系”、第23题“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都直接考查历史基础知识。

(2)注重能力。试卷坚持了能力考核为主的命题导向,突出了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历史基本技能实际运用。尤其是在非选择题中突出考查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分析、归纳和整合的能力,如第22题第1问“中华民族工业发展具有什么特点?”就注重体现考查学生的历史读图分析能力;第23题的第2问“结合材料,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面临的共同时代任务是什么?”就突出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概括能力。(3)紧扣热点。试题关注时政焦点和“周年”纪念等热点问题,体现历史试卷的现实性。如第23题是综合考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两个热点,将社会热点、现实问题与学科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体现了历史学科贴近社会、关注现实的新课改理念。

试题通过设置合理的情景,鼓励学生多角度回答问题。如非选择题第23题第3问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毛泽东思想都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立意命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力和以史为鉴的运用能力。

试卷还注重乡土历史的考查,充分挖掘反映河南省区域特色和宝贵精神遗产的命题素材。如选择题第1题将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河南省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巧妙地结合起来,这种运用时政焦点、社会热点为主要情境的命题手法,不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还要关注省情等身边大事,使得整个试卷凸显出浓厚的时代信息和乡土气息。

二、2012年中考备考策略 首先、了解开卷考试的特点

1.历史开卷考试坚持一个标准。在教学中坚持从课程标准出发,避免人为地加深知识点的难度。不管是中考还其他考试,减轻难度是历史考试的总体趋势。

2.把握四个意识,即基础意识、专题意识、人文意识和创新意识。所谓“基础意识”就是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课标中属于理解层次的知识。“专题意识”就是充分重视专题教学,把握专题的特点和综合性,通过理顺专题达到理解历史全貌的目的。“人文意识”就是注重历史知识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创新意识”就是学生能创造性的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注意学生的质疑能力。

3.抓住一个变化。开卷考试必然会减少客观性试题数量,加大主观题的考查力度。教师要加强训练主观题(与热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解答能力和方法。另外,历史小(论)文章也将出现在传统的问答题范围内,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训练。

4.避免一个误区。有些教师认为,开卷考试没有什么意义了,反正学生查资料都可以找到。于是教师不再重视课堂教学,有的忽视教材主题活动的教学。虽然历史开卷考试答案简单了,但是,高超新颖的设问同样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因此,历史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课标中要求的主题活动等

其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开放性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开放性是应对开卷考试的前提,在新课程背景下,命题人必然要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角度倾斜。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能力培养,突出创新理念,着重于对学生理解、迁移、运用能力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新教材要求采用新的讲课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些都比较好的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在平时就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教学,才能让学生适应开放式的开卷考试的要求。

3、要研究开卷命题的开放性。开卷考试命题也是有根有据的,这一个根是课程标准,这一个据就是与课标相关联的,如教材、材料、社会热点问题。开放性的试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结合学生思考问题,试题的答案要求多层次、多角度,平时练习的时候,不能太死板。

4、要善于开发课堂资源。开卷考试注重对学生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要具有开放性教学理念,不拘泥于单一的教材,要善于挖掘课堂资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要挖掘课程资源,善于发现有用的材料,关注社会的焦点。见到好材料、好文章注意积累,开卷考试的命题与时事有关,与社会热点问题有关,所以平时积累的这些材料,都便于教学,便于把握住命题的脉搏,来应对考试。

5、注意学法与教法的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学会阅读教材。即使是开卷考试,学生主要的参考书还是教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材很重要。首先读目录,包括单元题、课题、每课的小标题,这不仅有利于理解历史过程、历史主题和历史线索,而且有利于快速查找知识。同时,阅读教材时,善于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即哪些是背景,背景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时间、人物、经过、结果和意义,意义又是分哪几层叙述的,其中哪些是性质,哪些是国内影响,哪些是国际影响,等等。一般来说,每课内容讲一个历史事件,可用上述“概括法”阅读,如果是两个事件,就要注意进行比较。

同时,阅读教材要多注意教材中的细节知识,包括小字内容、课下注解、自由阅读卡、课中文献资料等等这些材料有助于理解正文内容、理解历史过程。

(2)学会构建知识。学生要想在历史考试中游刃有余,就必须学会构建知识网。如我们学习八年级上级历史,学生应该从宏观上把握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大事:八年级下册历史,学生应该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现代史的重大历史事件先后顺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土地革命、抗美援朝、一五计划、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APCE会议等。

开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理解知识、整合知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与复习中,要善于活化教材知识,从不同角度整合教材知识。例如,对每课所讲述历史事件,可以从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整合;也可以从时政热点出发,整合知识,如从“十一五规划”看中国和苏联历史上的计划经济发展。对于中日关系,我们可以对其从古到今的关系系统总结,可以从从唐朝鉴真东渡、日本大化改新——近代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1972年中日建交——当前日本国内的右翼思潮。如2006年十大新闻中一项是青藏公路通车,我们由此从古到今引出唐朝、元朝、清朝、以及现今政府是如何处理与西藏的关系的。如今年中招试题26题,就是以时间为线将中国与欧美的不同情进行对比。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时间为经纵向联系、以地点为纬横向联系,构建立体的多面的知识网络。(3)学会拓宽知识面。活动课的开设,不仅在于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还应该促进学生拓宽知识面。一些试题的创意,就是从活动课中激发出来的,例如2007年河南省中招试题,25(2),26(3),设计表格与认识年代尺都是由七年级上册的活动课引出的。

另外,多注意各学科交叉知识,比如政治课学习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可以联系运用到解释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用地理知识理解巴尔干半岛为什么会成为火药桶、长征的艰险等;用语文的修辞手法,对历史事件或概念换种表述方式,提高思维灵活性。如07年中招历史题选择题8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地理方位知识,知道位于郑州西北的城市应是四个选项中哪一城市。

(4)学会一定的应试技巧。让学生控制好时间、通观全卷、审清题意、先易后难、把会做的做完后再翻书。答题观点明确,层次分明;要认真审题,抓住题干里的中心词,弄清试题的意思,防止片面性,其次,认清干肢关系,抓住题干对题肢的要求,避免所答非所问的错误;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抓住关键内容,分析解答,另外,对于一些开放性性的试题,思想要解放,思路要开阔,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开放性的试题,答案也具有开放性,因此,不要让学生留空白,只要答的合理,就能得分。

当然,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开卷考试需要多做题,练好题。练习要及时、有针对性。习题要突出对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迁移能力、表述能力、质疑能力等能力的训练,提高审题能力,积累应试经验。

2013年考点分布、试卷结构、考试方法具体分析 第1题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 识图 第2题 考点:左宗棠收复新疆、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史 综合 第3题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中国近代史 材料 第4题 考点: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中国近代史 识图综合

第5题 考点:西安事变 中国近代史 材料 第6题 考点:红军长征 中国近代史 材料 第7题 考点:辽沈战役 中国近代史 材料

第8题 考点: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中国近代史 识图、综合

第9题 考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现代史 材料 第10题 考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国现代史 综合 第11题 考点:863计划 中国现代史 材料

第12题 考点: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 中国近代史 综合 第13题 考点:权利法案 世界近代史 材料 第14题 考点:评价拿破仑 世界近代史 材料 第15题 考点:工业革命 世界近代史 材料

第16题 考点: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世界近代史 材料 第17题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的道路探索 世界现代史 材料 第18题 考点:法西斯的暴行 世界现代史 识图、综合 第19题 考点:巴以冲突 世界现代史 材料 第20题 考点:环境问题 世界现代史 材料 第21题 考点:佛教、龙门石窟 中国古代史(佛教的传入、龙门石窟)世界古代史(佛教)识图、综合 第22题 考点:戊戌变法 中国近代史 材料

第23题 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的建立 中国现代史 材料

第24题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近代史 材料

第25题 考点:独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罗斯福新政 世界近代史 材料

2014年河南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4年河南中考历史试卷,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紧扣《考试纲要》,凸显“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征。试卷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难度较去年稍大,关注时局,试题灵活新颖,体现了历史开卷考试的特点。通观全卷,在充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于综合、分析等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注重知识的迁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热点问题进行探究和把握;注重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具体来说,2014年安河南中考历史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2014年河南中考历史试卷试题特点

1、试题有所创新。

首先,形式新。其中第24题小短文在考查形式上与以往稍有变化,要求将五个关键词连接起来,说出他们的内在联系,这种形式在中考试题中尚属首次。

其次,情景新。无论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问题入题情境设置独特,材料丰富新颖。老知识,新考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如21题、24题。材料的来源多样,图文并茂。试题开放性更强。

2、难度系数较去年有所增加。

2014年历史试题与2013年相比,难度有所增加。2013年,我县中考历史平均得分36.21分,难度系数是0.72。2014年,我县中考历史平均得分29.10分,难度系数是0.58。历史试题难度增加,死记硬背难拿高分。少数题目难度较大。如选择第13、16、18、20小题,学生做得不好,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看似有话可说,比较容易得分,但失分也容易,因为这类试题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历史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大量的材料阅读,给考生增加了难度,同时也体现出命题很明显的侧重能力考查的目的性。

3、聚焦热点,贴近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注重开放性。

史为今用是近年历史命题的主线,也是今年中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凸显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如第9小题“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60周年、第25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5周年,这应该都是备考中的热点问题。同时,还考查了传统长效热点。如第25题,历史学习现实生活相联系;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都紧紧扣住了时代的脉搏。

4、关注河南地方历史,培养乡土感情。

河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每年都有相关的题目出现,比如,今年的非选择题第21题对佛教有关遗迹进行考察。重视学科知识的渗透,关注家乡,关注经济、外交、文化发展。

5、紧扣课标,不拘泥于教材版本。

例如选择第16小题,伏尔泰的名言、选择第18小题,新经济时代、非选择题第24小题,空想社会主义我们所用的华师大版本都没有这些内容。

6、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能力的考查。

突出主线设计和专题设计,综合性强。如第6、7、12、13小题,这类题目往往时空跨度都很大,古今中外纵横开阖、前后联系,具有“大、纵、深”的特点,学生做题时不仅需要深入分析,还要善于类比,善于将古今中外进行串联,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与发散思维。

7、重视经济史发展,关注民生。例如第22题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第23题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总之,全卷难易程度基本适中,较去年稍稍偏难,知识覆盖面大,涉及多种史观。既涉及了近代化探索、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思想解放等经济史观、革命史观、思想史观、社会史观,又不避热点,关注周年性大事。如甲午中日战争、五四运动、改革开放、世界大战等。尤其是主观题,对材料解析、整理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在组织答案时不是从书本中某一方面直接可以找到答案,而是需要对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迁移,才能组织较为完整的答案。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或考前突击,想轻松获取高分比较困难。整套卷子对于成绩中下的同学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生答题情况

1、选择题:

本题包括1—20题,20分,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判断历史是非的能力,是考查能力要求最全面的一种题型。

从总体来看,本次考试选择题难度适中,其中,失分率最高的是第13小题、第16小题、第18小题和第20小题。在解答这些问题时,(1)严重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2)学生未能掌握考试的技巧,不能抓住关键字来审题,导致出错;(3)很多学生看不懂题干的意思,得分率最低,这证明光靠死记硬背和单一的学习历史事件,而不注重对事件的理解和联系是不可取的。在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事件之间联系的认识,加强事件与事件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比较。也应加强历史和地理的有机结合。

2、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主要是材料分析题:

本类型题是考查学生对所给的材料是否理解与认识,从而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概括性的点题,得出观点。从考试实际情况看,第21题第1问答得不好,图片分类较好,但原因不太明了。第3问与河南历史有关,特别是洛阳历史有关,学生答题较好。第22题考察的是洋务运动的作用,学生回答较好。第23题看似简单,学生回答不够准确。第24题,空想社会主义课本上没有出现,学生回答不全,很少有得全分。第25题,考察的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学生做得较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1)错字连篇(2)审题不清,不理解题意,答非所问:

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上所述,学生失分原因主要有;

1、审题不清,基础不够扎实,不重视开卷考试科目。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对概念认识模糊不清,以至于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不高。例如第9小题,学生不知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

2、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有的考生的卷面比较潦草,阅卷老师都很难辨认,影响了自己的得分。试卷当中的错别字典型的有:例如把“和平”写成“合平”;一国两制的“制”写成“治”;因此我们平时教学中、批改作业中、阅卷中发现有同学写错别字应当当众纠正,这样会减少常见错别字。

3、缺乏解答开放性试题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不太会把问题简单化,不会把问题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提问

4、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欠缺。主要体现在活动探究题。

5、答案笼统,不够精准,没有条理性,答题不规范。

今后教学需改进之处:注重历史知识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求学生记忆,适时进行抽查或检测,提升学生身体能力,减少错别字;提高学生信心,平时形成认真的习惯,如规定时间记内容,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书写规范;转变思想,中考开卷,平时闭卷,历史也要背也要记;抓基础,高要求等。

四、以后教学中改进措施

上述问题是我在本次考试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这是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努力才能够解决的。基于以上各点,我分析解决方法如下:

1、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讲课时一定不要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消化理解所学新知。在教学过程中要反复提问学生,加强作业的管理,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紧迫感。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这点要我和学生共同努力。在上习题课时,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克服学生课前不做题,上课等标准答案的不良习惯,提问时要先让学生说明自己的答题思路,说明自己是怎样分析解决的。通过这样不断反复的练习,平时没练过的题型,考试时也不会手足无措。

3、促进学生总结问题能力的提升。此习惯的培养适合在单元整合中进行。在单元整合中,教师可以减少自己的总结量,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和总结,这样不仅提升能力,而且印象深刻,不易忘记。

4、引导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发学生深思,这对于回答理论联系实际问题有很大帮助。

在今后教学中,要注重历史知识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求学生记忆,适时进行抽查或检测,提升学生身体能力,减少错别字;提高学生信心,平时形成认真的习惯,如规定时间记内容,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书写规范;转变思想,中考开卷,平时闭卷,历史也要背也要记;抓基础,高要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

第二篇: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 1、2007年试卷特点

(1)通过增加历史图片量,考查学生从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选择题有6道题中都引入图片(第2题、7题、10题、12题、17题、20题),其中第2、10、17题引入的是单幅图,第7、12、20题引入的是双幅图。

(2)非选择题考查学生从具体的文字叙述中提取历史事件的能力。例如:22题材料题中给出四则材料让学生从这些文学叙述中提取历史事件,并从中筛选出哪些事件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23题通过三小道文字叙述题,让学生从中提取它们所反映的的重大历史事件:俄国的十月革命,八一南昌起义,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3)非选择题考查学生从表格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例如:25题给出美国的发展壮大简表让学生从中提取信息并让学换角度思维设计表格美国发展壮大的过程,这又考查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26题给出欧美与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对比年代尺表格,让学生从中提取信息并进一步自已动手完成表格 2、2008年试卷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重要人物的重大贡献。例如:试题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建国后工人阶级的代表铁人王进喜;有功勋卓著、品德高尚、用巨大的人格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周恩来总理;还有美国人民心目中的改革英雄罗斯福。

(2)贴近现实,不避热点。08年发生在国内的热点一是改革开放30周年,二是百年奥运会,还有一个就是周恩来庭辰110周年,还有另外一个当前社会重大问题即抗震救灾这一热点问题。这四大热点问题,在中考试卷中涉及到了三大热点问题。如第23题涉及改革开放30周年;选择题第8题,非选择题第21题涉及到奥运会。第22题要学生写出周恩来的主要功绩。

(3)突出专题性。例如:第24题以一系列国际会议为线索,考查国际会议对世界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第25题把中外思想家的重要理论及产生作用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考察。

(4)以知识为依托,联系河南文化,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第21题把奥运火炬与河南历史文化元素融为一体

(5)引入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例如:第23题,让学生动手设计会标,这是07年中考历史题中学生动手设计年代尺的一个延续,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考查的一大突破。

(6)识图量增强,体现图片上的历史。全卷共有16幅图片,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有增强。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直观性强。3、2009年试卷分析

(1)立足基础,重视主干,问题设问新颖,有时代感。如选择题第3题,虽然是对近代西方侵华史的考察,以图示的方式表达,形式新颖,直观简洁的表达了中招所要考察的内容,材料题23、26题是对建国60周年成就和经济全球化等重点基础知识的考察,但用了图表形式,让学生耳目一新。

(2)坚持注重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理念。例如:材料题第23题对建国60周年的感悟。

(3)关注热点。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主线,也是09年中招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选择题14题对《权利法案》材料题第23、25题对建国60周年和巴黎公社、巴黎和会、中美关系的考察,都是这方面的体现。

(4)重视对历史知识的总体把握,加强对专题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考查方向不变。如选择题15、16对20世纪50年代—90年代苏联和东欧巨变的认识,对三次科技革命的整体认识等。

4、2010年试卷分析

(1)地方特色与时代特征鲜明。河南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第1题和殷商文化中心安阳、21题与大运河的中心在洛阳。10年是鸦片战争170周年。第2题考查鸦片战争背景,第8题考查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2)关注民生,学以致用。如21题从现实水利工程联系到历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但对当时政权产生不同影响的例子,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民生,用意深刻。

(3)注重学习能力的考查。如22题利用学生熟悉的大事年表筛选信息找出有因果关系的事例、归纳历史发展线索。25题考查考生大跨度整合专题知识进行分析探究的能力。(4)注重主干知识和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的考查。如近代化的探索、新中国的内政外交、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纵向发展等都是主干知识。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不能直接查阅资料找出答案,需要进一步思考才能作答,只顾死记硬背不注重改进学习方法会感觉无从下手。试题通篇能感受到昂扬进取的积极态度,如关注民生、借鉴别国发展经验、探索创新等理念跃然纸上。5、2011年试卷分析

(1)着眼基础。11年中考试卷承袭了“紧扣课标,立足基础”的命题原则,中外历史知识考查比例分配合理,既覆盖全面又突出重点。试题中侧重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容及其影响:如第21题“指南针与新航路开辟的内在联系”、第23题“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都直接考查历史基础知识。

(2)注重能力。试卷坚持了能力考核为主的命题导向,突出了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历史基本技能实际运用。尤其是在非选择题中突出考查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分析、归纳和整合的能力,如第22题第1问“中华民族工业发展具有什么特点?”就注重体现考查学生的历史读图分析能力;第23题的第2问“结合材料,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面临的共同时代任务是什么?”就突出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概括能力。

(3)紧扣热点。试题关注时政焦点和“周年”纪念等热点问题,体现历史试卷的现实性。如第23题是综合考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两个热点,将社会热点、现实问题与学科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体现了历史学科贴近社会、关注现实的新课改理念。

试题通过设置合理的情景,鼓励学生多角度回答问题。如非选择题第23题第3问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毛泽东思想都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立意命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力和以史为鉴的运用能力。

试卷还注重乡土历史的考查,充分挖掘反映河南省区域特色和宝贵精神遗产的命题素材。如选择题第1题将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河南省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巧妙地结合起来,这种运用时政焦点、社会热点为主要情境的命题手法,不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还要关注省情等身边大事,使得整个试卷凸显出浓厚的时代信息和乡土气息。

二、2012年中考备考策略 首先、了解开卷考试的特点

1.历史开卷考试坚持一个标准。在教学中坚持从课程标准出发,避免人为地加深知识点的难度。不管是中考还其他考试,减轻难度是历史考试的总体趋势。

2.把握四个意识,即基础意识、专题意识、人文意识和创新意识。所谓“基础意识”就是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课标中属于理解层次的知识。“专题意识”就是充分重视专题教学,把握专题的特点和综合性,通过理顺专题达到理解历史全貌的目的。“人文意识”就是注重历史知识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创新意识”就是学生能创造性的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注意学生的质疑能力。

3.抓住一个变化。开卷考试必然会减少客观性试题数量,加大主观题的考查力度。教师要加强训练主观题(与热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解答能力和方法。另外,历史小(论)文章也将出现在传统的问答题范围内,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训练。

4.避免一个误区。有些教师认为,开卷考试没有什么意义了,反正学生查资料都可以找到。于是教师不再重视课堂教学,有的忽视教材主题活动的教学。虽然历史开卷考试答案简单了,但是,高超新颖的设问同样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因此,历史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课标中要求的主题活动等

其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开放性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开放性是应对开卷考试的前提,在新课程背景下,命题人必然要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角度倾斜。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能力培养,突出创新理念,着重于对学生理解、迁移、运用能力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新教材要求采用新的讲课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些都比较好的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在平时就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教学,才能让学生适应开放式的开卷考试的要求。

3、要研究开卷命题的开放性。开卷考试命题也是有根有据的,这一个根是课程标准,这一个据就是与课标相关联的,如教材、材料、社会热点问题。开放性的试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结合学生思考问题,试题的答案要求多层次、多角度,平时练习的时候,不能太死板。

4、要善于开发课堂资源。开卷考试注重对学生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要具有开放性教学理念,不拘泥于单一的教材,要善于挖掘课堂资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要挖掘课程资源,善于发现有用的材料,关注社会的焦点。见到好材料、好文章注意积累,开卷考试的命题与时事有关,与社会热点问题有关,所以平时积累的这些材料,都便于教学,便于把握住命题的脉搏,来应对考试。

5、注意学法与教法的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学会阅读教材。即使是开卷考试,学生主要的参考书还是教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材很重要。首先读目录,包括单元题、课题、每课的小标题,这不仅有利于理解历史过程、历史主题和历史线索,而且有利于快速查找知识。同时,阅读教材时,善于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即哪些是背景,背景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时间、人物、经过、结果和意义,意义又是分哪几层叙述的,其中哪些是性质,哪些是国内影响,哪些是国际影响,等等。一般来说,每课内容讲一个历史事件,可用上述“概括法”阅读,如果是两个事件,就要注意进行比较。同时,阅读教材要多注意教材中的细节知识,包括小字内容、课下注解、自由阅读卡、课中文献资料等等这些材料有助于理解正文内容、理解历史过程。

(2)学会构建知识。学生要想在历史考试中游刃有余,就必须学会构建知识网。如我们学习八年级上级历史,学生应该从宏观上把握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大事:八年级下册历史,学生应该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现代史的重大历史事件先后顺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土地革命、抗美援朝、一五计划、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APCE会议等。

开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理解知识、整合知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与复习中,要善于活化教材知识,从不同角度整合教材知识。例如,对每课所讲述历史事件,可以从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整合;也可以从时政热点出发,整合知识,如从“十一五规划”看中国和苏联历史上的计划经济发展。对于中日关系,我们可以对其从古到今的关系系统总结,可以从从唐朝鉴真东渡、日本大化改新——近代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1972年中日建交——当前日本国内的右翼思潮。如2006年十大新闻中一项是青藏公路通车,我们由此从古到今引出唐朝、元朝、清朝、以及现今政府是如何处理与西藏的关系的。如今年中招试题26题,就是以时间为线将中国与欧美的不同情进行对比。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时间为经纵向联系、以地点为纬横向联系,构建立体的多面的知识网络。(3)学会拓宽知识面。活动课的开设,不仅在于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还应该促进学生拓宽知识面。一些试题的创意,就是从活动课中激发出来的,例如2007年河南省中招试题,25(2),26(3),设计表格与认识年代尺都是由七年级上册的活动课引出的。

另外,多注意各学科交叉知识,比如政治课学习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可以联系运用到解释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用地理知识理解巴尔干半岛为什么会成为火药桶、长征的艰险等;用语文的修辞手法,对历史事件或概念换种表述方式,提高思维灵活性。如07年中招历史题选择题8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地理方位知识,知道位于郑州西北的城市应是四个选项中哪一城市。

(4)学会一定的应试技巧。让学生控制好时间、通观全卷、审清题意、先易后难、把会做的做完后再翻书。答题观点明确,层次分明;要认真审题,抓住题干里的中心词,弄清试题的意思,防止片面性,其次,认清干肢关系,抓住题干对题肢的要求,避免所答非所问的错误;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抓住关键内容,分析解答,另外,对于一些开放性性的试题,思想要解放,思路要开阔,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开放性的试题,答案也具有开放性,因此,不要让学生留空白,只要答的合理,就能得分。

当然,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开卷考试需要多做题,练好题。练习要及时、有针对性。习题要突出对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迁移能力、表述能力、质疑能力等能力的训练,提高审题能力,积累应试经验。

第三篇:2015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5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今年历史考试卷,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紧扣《考试纲要》,凸显“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征。试卷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难度适中,关注时局,试题灵活新颖。

一、题型

今年中考试题型和往年一样,仍是五大题,即从单选题、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探究题;

二、试题特点

试题紧扣考纲,注重课本知识的迁移,以历史资料为载体,设计新的历史情境,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渗透学生对知识的判断。如选择题第5题,穿越时空,来到宋朝,不可能经历的事情,给了宋朝的赵州桥、唐朝的金刚经,、宋朝的《清明上河图》以及元朝的《窦娥冤》。继续延续历史试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特点。今年中考题有历史人物图片,有建筑,有条形图等,充分体现历史资料的丰富性。试题知识点分布合理,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史论结合,注重能力考查。引用大量史料,如第28题材料

一、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材料

二、总书记说“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材料是教材中没有的,突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历史基本技能实际运用,关注时事。从试题内容的难易程度看,难易适中。选择题、组合列举题和辨析改错题所考查的内容基本属于识记层次和在此基础上的简单运用层次;材料解析和活动与探究,所考查的内容属于理解层次,有一定的难度。考查的内容既有对知识点的考查,也注意到了线和面的结合,点多面广,而且重点突出。除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更注意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描述能力,彰显了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如选择题的第4小题和材料解析题第24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文字材料,识图解表的能力和利用这些直观形象的材料学习历史知识的技能。至于理解层次的材料题和探究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最具开放性和灵活性,最能展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现人文精神。今年中考的试题依然延续的一个特点是,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热点问题。当今政治格局、经济趋势、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丝绸之路经济带,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等。

今后教学需改进之处:注重历史知识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求学生记忆,适时进行抽查或检测,提升学生能力,减少错别字;提高学生信心,平时形成认真的习惯,如规定时间记内容,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书写规范;抓基础,高要求等。

刘晓伟

2015年10月15

第四篇:近年中考作文分析

近年中考作文分析 作文题型一直以五种形式呈现: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和选题作文。长沙市以前两种为主。

一、2010—2013年中考作文全景扫描

(一)中考作文命题形式稳中有变,仍然以全命题作文为主体,半命题作文越来越受命题者亲睐。

1、2012年

作文

(一):伸出我的手

作文

(二):在世界中的感悟

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许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所在的相关地名;不得抄袭,要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抒发真情实感。

点评:命题作文“伸出我的手”不是索取,而应该是给予。第二个审题的要素是注意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我”,也就是说做出给予、付出的人应该是“我”。另一个关键词是“手”,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扣题,付出、给予应该与“手”有关,或者是能够以“手”来付出的。即使不然,也应该具有“手”的象征意义,比如“路见不平,伸手相助”,或者“路遇危难,伸手相助”。

半命题“在世界中感悟”有两个关键的内容必须先加以把握,一是这个题目的核心内容是“感悟”;二是这个题目的隐含信息是有所感悟的主体是“我”。我们可以把它写成读后感,那它就是“在《×××》世界中的感悟”,空白处填写名著或者作者的名字皆可;我们也可以写成对人品的感悟,那空白处就可以填写关于人的品格的词语;我们还可以写成对人生的感悟,对某一种事物的感悟等等。其实放到更加宽广的范围去理解,这个题目中的空白处无所不能填。

2、2011年

作文

(一):给自己一个拥抱

作文

(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也可以说是自己的一张名片,例如,豪迈奔放是苏轼的名片,婉约清丽是李清照的名片,坚贞不屈是文天祥的名片„„那么,什么是你自己的名片呐?请以“____是我的一张名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点评:第一个题目“拥抱”本意是“为表示亲爱而相拥”。因此,我们可以将此处的“拥抱”设想为心灵的需求,表达自己对真情的渴望和期盼。真情类的作文尤其要注意细节描写,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另外,文中不能只有空洞的呼唤和抒情,一定要有一件具体生动的事,使得文章真实感人。其实,作文之时,可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以 1

此来表达渴望拥抱时的心理感受,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

第二个题目是半命题作文。“我”的这张名片,可选的范围比较广泛,如表情、精神、品质、外貌特征、个性等,都可选。为了写好这篇半命题作文,我们3、2010年

作文

(一):送他人一朵花

作文

(二):你的_______,让我记住了你

点评:命题作文“送他人一朵花”很容易想到那句“送人玫瑰,收留余香”。此题运用比喻的修辞,设题新颖形象,所以首先得选择好要写的具体“花”,这花,可以是人生美好的情感,也可以是崭新思想的启迪。写这个文题,要注意设计一个具体的情境,这个“他人”,可以指某一个人,进而抒发某种情感,表达某种感想,也可以指一类人,进而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半命题作文“你的,让我记住了你” 这个题目落点较小,注重生活细节,文题中的第二人称代词“你”,让学生倍感亲切,生活化浓厚,易于抒情。可以采用记叙文、小说、散文、书信、日记、故事、童话等文体形式,做此类文题首先要调动自己生活积淀,找准那个“你”,然后选准要描绘的重点,补充完整题目。

4、2013年

作文(一)我不相信眼泪

作文(二)从另一个角度去_______(观察 感悟 思考)

【要求】(1)若选题目二,须先从“观察”“感悟”“思考”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点评:作文题目和往年一样紧扣高考,由学生二选一写作。全命题作文《我不相信眼泪》,半命题作文《从另一个角度去______(观察 感悟 思考)》。一个培养学生的情感,一个注重学生的思维锻炼,角度有差异,但都能唤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有话可说,写出新意。

一般来说,眼泪是挫折、困难的代言词,因此作文题《我不相信眼泪》意在培养学生形成坚强的品格,让学生从战胜挫折、困难的角度,紧扣自己的生活实例。“学生一般都会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都有话可写。”谢利纯说。

每个人看待事情时都有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立场去思考,因而半命题作文《从另一个角度去______(观察 感悟 思考)》更多的是引导学生遇事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大胆地尝试采用各种创新体裁,如采用童话、寓言、小说等文学体裁构思。

(二)命题者全面关注考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经历、生活感悟、人生体验、习惯养成等多方面的生活积累,贴近考生实际,让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鼓励考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以“青春成长”为解读话题,引导考生展现自我、审视自我。

这类作文题常以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呈现,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展示青春风采。二是感悟成长启示。

2.以“感动感恩”为写作内容,引导考生体察冷暖、感悟真情。

学会感动,学会感恩,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培养的情感。如果仔细观察和用心体悟身边的人或事,就有说不完的话,写不尽的事,素材如长江之水,滚滚而来。

3.以“洞察身边”为取材范畴,引导考生关注社会、辩证思考。

4.以“情趣体悟”为感情基调,引导考生袒露内心、品味生活。

如2012年湖南长沙的作文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自己的世界,比如,爱音乐的,有自己的音乐世界;爱篮球的,有自己的篮球世界:爱网络的,有自己的网络世界……如果仔细思考这些世界背后的价值与意义,你也许会对它有更深的感悟与体会。请以“在世界中的感悟”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中考作文评价包含着五个方面的要素,即立意、内容、结构、语言、书写,并按这五个方面所呈现的不同层次来附分。了解这五个方面的要求有助于我们平时的训练和备考。

要想获得高分作文,我们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的要素:

①内容充实,切合题意②主题鲜明,思想健康

③结构严谨,条理清楚④语言流畅,有感染力

⑤书写工整,文面美观⑥形式创新,文采飞扬

(二)2014年中考作文备考策略

那么,中考中,我们如何让作文得高分呢? 我们要从两个角度来做准备:

1.从评价要素的角度做训练准备。

2.从题型磨合的角度做训练准备。

我们的中考作文训练大多采用了整体训练的模式,即四个层次。一是全程训练,即从审题、构思、立意、选材、表达等角度逐一进行训练。二是局部训练,即从文章的开头、结尾、细节刻画开展训练。三是创新训练,加强对构思立意的“精”、“深”、“活”、“新”等方面的训练,力求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四是速度训练,从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布局、快速行文等方面养成“快”

3的习惯。在这四个层次的训练中,穿插“青春”、“成长”、“感恩”等各类主题的训练。经过这一轮训练之后,学生对作文的整个过程有了比较清晰地了解,作文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接下来,就应该进行题型磨合训练。

下面简单谈谈两类题型的应对技巧。

(1)全命题作文,要注意四点:

①审好题。题目中的修饰语是文章表意的重心,我们要把握好;题目中的限制语确定了文章的取材范畴,我们要思谋清楚;如果文章的题目过于简单和抽象,我们要用添加前后缀的方式丰富题目,找到写作的重点和素材;如果文章的题目是一些带有比喻或者象征意义的题目,我们则可以挖掘出本体和喻体、象征体之间的关系,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②定好体。一般是写记叙文。

③取好材。有两点要求:一是材料要新,要选择比较新颖的素材来写,与时俱进,尽量摒弃那些陈旧的素材,不要一写到妈妈,自己就生病,被送医院。二是角度要巧。即使是常见的素材,我们也要别出心裁发挥想象和联想,向深层次挖掘,展现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

④用好语。要做到流畅、准确、形象、生动,富有神韵。

(2)半命题作文,要注意两点:

①紧扣题眼,重视隐含信息。而半命题作文,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审题时,我们要认真研究文题中的引言和要求,紧扣题眼,吃透已经出示的半命题词语的含义,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在提示语中寻找适合的立意角度。

②立足擅长,添加别致内容。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关键。补题的过程意味着对写作内容、写作角度的选择。补题时,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补出自己熟悉的、感悟最深的、最容易写出新意的题目,这样,才能扬已所长,掌握主动。

第五篇:2014 中考思想品德历史试卷分析

临夏县2014年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1.试题构成:2014年中考思想品德、历史综合试卷思想品德部分总分为80分。其中第1-16题为选择题,分值为31分,17-20题为非选择题、分值为48分。

2.试题内容分布及分值:时事政治所占分值为8分,七年级内容所占分值为8分,八年级内容所占分值为18分,九年级内容分值为48分。

二、试题难易度

2014年中考试卷思想品德部分试题难易度适中,选择题均为对学生基本知识的考查,非选择题开放性较强,材料问题的立意多元化,试题要求多角度思考,答题具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三、试卷特点分析

思想品德中考试卷坚持了“依据课标、紧扣教材、贴近生活、考查能力、控制难度”的中考命题原则,贯彻了“能力立意”的要求、“出活题、考能力”特点鲜明,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课程的特点。

1.练习时政热点,彰显时代特色

紧密结合时政热点,紧扣教学重点,“迎着热点上”,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学科特色。如选择题中的时事政治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挂牌”,从“玉兔号” 的登月到“抗日战争纪念日” 的确立,将我国过去一年里发生的政治,经济,航天科技等重大事件作为考试内容。选择题第5题 我省岷县地震灾害,选择题第9-10题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徒袭击事件,选择题第7题 小女孩姚启凤 的“芭蕾之路” 选择题第15题 漫画“破四风”选择题第16题 “考研奶奶”的半生求学梦,非选择题第19题2013年我国频发的雾霾天气事件等都采录了我国社会生活中最新的典型事件和人物,突出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弘扬民族精神,承担社会责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见义勇为,孝亲敬长,维护公平、正义,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高奏社会主义主旋律。

2.坚持“能力立意”,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今年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的又一大特点。“出活题,考能力”特点明显,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是从一个具体实际问题切入。大至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国策,小到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如选择题第7、9、10、14、15、16题;非选择题第18、19题,从扬正气、惩邪恶、树理想、担责任等角度,运用基本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树立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是也使学生加深了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战略等观点的理解。

3.材料丰富,设问灵活

今年中考思想品德试卷材料丰富,形式多样,试题形式灵活新颖,注重情景式命题,图文并茂,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题立意深刻,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教育性增加了信息量,提高了身体要求,拓宽了解题的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4.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试卷中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识记、理解、立用”要求,注重考查学生对教材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及使用基本知识解答实际问题。如17题从“2013年8月29日甘南州60年大庆”这一热点材料考查学生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18题2013年敦煌第六届国际丝绸之路旅游节主要,考查学生对“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等知识掌握和运用;而19题的2小题则更是要求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和答题基本技能的掌握。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答题得失分情况:2014年中考试卷思想品德部分,从学生答题情况看选择题部分学生得分率较高,32分的选择题大部分学生在26-32分以上。其中第1、2、4、3、5、10、14小题失分较多。尤其是时事政治第1题师傅学生最多,主观题部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包括如何第17题第2小题“如何维护民族团结”,第18题第1小题“什么是对外开放”,“为什么要对外开放”,第19题第1小题“环境问题”主要是求学生对课本知识有所掌握。主观题19,20题均为开放性试题答案灵活学生普遍失分较少,有一部风学生拿到了满分,这在往年试卷中不多见,当然主观题部分学生得分两极分化也很明显,有近20%的学生 得分在20分以下。

2.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弱,不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概念混淆,考试时单靠抄书,文不对题。

(2)审题能力弱,审不清题意,缺乏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语言基本功差。错别字大量出现,语言表达不通。

(4)有些考生明显没有经过系统训练,专业术语无法正确运用,对热点关注不够。

(5)由于第一次实行网上阅卷,部分考生字迹模糊潦草,影响阅卷老师的合理判分。

四、对今后教学的几点思考

(1)转变教学观念,注重能力的培养

根据中考试卷的特点,按新课改的要求,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2)突出主干知识的学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教师是教学主导者,应努力采用较好的方法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思想品德课中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是学生应掌握的,因而要中士基础知识的梳理、归类和系统化。根据识记、理解、运用的要求进行多层次一理解掌握。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主干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3)关心时政,关注社会热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思想品德中考命题以人类面临的重大自然和社会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平时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当前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教师也应及时收集重大时政时间,并进行整理,有机地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以向学生传递。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临夏县2014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1)试题构成:2014年中考思想品德、历史综合试卷历史部分总分为70分。其中第1-14题为选择题,分值为28分;15题为读图题,分值为10分;16和17题为材料解析题,分值为20分;18题为简答题,分值为12分。

(2)试卷中中国古代史为16分,其中选择题为8分;中国近代史为17分,其中选择题为6分;中国现代史为10分,其中选择题为2分;世界是部分为27分,其中选择题为10分。

二、试卷特点和答题情况

历史中考试卷坚持了“依据课标、紧扣教材、贴近生活、考查能力、控制难度”的中考命题原则,贯彻了“能力立意”的要求、“出活题、考能力”特点鲜明,体现了历史学科课程的特点。

(1)选择题

选择题部分分别囊括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史部分的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又考到了今年中国与欧盟的时事政治问题。其中第10题考到了文艺复兴运动,由于这个题是以材料的形式出现,所以大多数学生回答的时候出现了错误。另外第14题为中国与欧盟的旗帜图,学生对于欧盟的旗帜不认识,所以出现的错误也比较多。除了第10题和第14题外,其他的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回答的较好,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20分左右。

(2)读图题

试卷第15题为读图题,这个题考的内容全部是世界史部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全部为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颁布的文件,是中考的热点问题。由于这个题非常简单,所以大多数学生的得分都在6分以上.(3)材料解析题 试卷第16题和17题为材料解析题。其中第16题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考到了中国的“救国梦”,这个题由于是材料题,大多数学生体现出来的问题是读不懂材料和问题,故回答起来相对比较费劲;第17题与时俱进,考到了国内外历史上著名的三次改革。这三次改革分别是商鞅变法、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和罗斯福新政,学生对这三次改革都比较熟悉,但是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却马马虎虎、丢三落四,故这个题失分也较多。纵观16和17题,学生得分基本都在10分上下浮动,主要失分的原因就是学生不会读材料和不会分析问题。

(4)简答题

试卷第18题为简答题,这个题紧扣时事热点问题,以近来中日关系紧张为切入点出题,并且让学生回答“日本政府怎么做才能改善中日关系?”,这个在以前的中考试卷中是没有出现过的,充分体现了“活学活用”。由于这个题是今年的一个热点问题,所以学生的答题还不错,大多数学生得分都在7分以上。

三、几点看法和建议

(1)试卷对于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史所占比例分配不太合理。这套试卷中国古代史占有将近24%,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部分各占38%,这样的比例没有突出九年级所学的世界史的重要性。

(2)试卷非选择题出题过于死板,答案太死,这样的试题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会导致学生只是死记硬背,而不能达到“活学”和“学活”的目的。

四、对今后教学的几点思考(1)转变教学观念,注重能力的培养

根据中考试卷的特点,按新课改的要求,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突出主干知识的学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教师是教学主导者,应努力采用较好的方法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思想品德课中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是学生应掌握的,因而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梳理、归类和系统化。根据识记、理解、运用的要求进行多层次一理解掌握。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主干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3)关心时政,关注社会热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历史中考命题以人类面临的重大自然和社会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平时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当前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教师也应及时收集重大时政时间,并进行整理,有机地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以向学生传递。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下载河南省近8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省近8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近三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08——2010年三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张雁一、试卷结构 近三年的历史中考无论是形式,还是分值和题型都没有变化,只是考试范围部分有变化,2010年考的《中国现代史》部分的第六课......

    2012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2年中考历史试卷简析 纵观2012年中考历史试卷不难看出,今年的试卷延续了近几年中考历史的出卷思路。其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如;中国古代史......

    2013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3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成效中学历史组唐敏今年历史考试卷,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紧扣《考试纲要》,凸显“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征。试卷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难度适中,关注......

    2011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范文大全)

    河南省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积累与运用 这一部分总共有七个小题,总分27分。 第1小题考查语音,要找出“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分值为2分。被考查的字中有多音字,......

    2012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2年河北中考文综历史部分试卷分析 一、整体评价: 2012年河北中考文综历史试卷的难易适中,较之2011年难度有所下降,试题遵循了《历史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的要求。 在总......

    太原市2009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太原市2009年初中学业考试历史答卷非选择题部分 学生致错案例及致错原因分析 二、列举题(本大题含1小题,共8分) 16.依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内容 致错案例: (1)把唐太宗李世民写成......

    2009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五篇)

    2009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泰州市海军中学 董莹 2009年中考试卷应该说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标中历史学科对学生的考查要求。浏览整份试卷,我......

    2011年中考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2011年中考历史试卷质量分析一年一度的中考已于6月16日结束,中考阅卷工作也于今日告一段落。今天上午在阅卷工作完成之后,合肥市历史教研员周瑞霞老师在百忙之中组织了一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