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统计图的选择说课稿
统计图的选择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计图的选择。下面我就本节内容的教材地位、学生情况、教学方法和教学情境进行说明。A、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中学数学七年级(上)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中的第五节:“统计图的选择”。合理的选择统计图是为了使收集的数据清晰、明了展示出来,进而让人们直接了解情况、发现规律进而作出决策,是统计学的基础。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随处可见统计图,经常要用到统计图。可见本节课的重要性。我们在前面已学过了三种统计图,简单了解了他们,但对什么情况下用哪种统计图就不是很清楚,另外,统计图上展示出的数据背后有何意义更不了解,学统计图不光只是为了会画图,主要的是要会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因此结合教学大纲,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如下: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2.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二)能力训练要求
1.训练学生作图的技能.通过数据处理,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3.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联,要学有用的数学.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教学难点: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2.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B、学生分析:
学生在小学学过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前一节又刚学了扇形统计图,对各统计图的作用有了初步了解,并会从中获取简单的信息。但是,因学生刚接触数据的处理内容,加上年龄特征等因素,对数据收集根本不全面,对数据的处理方式不清楚,更重要的是对数据反映的信息把握不准确等情况时有发现。C、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引导——发现法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复习已知的三个不同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结合幻灯片上展示的人口统计图,分析问题、交流思想、让学生从中发现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制作适当的统计图展示数据,获取信息,作出决策.2、说学法
1、课前准备上:(1),从报刊、杂志及电视收集一些统计图,2)、预习新课。
2、课堂上:1)了解各统计图的特点,合理选择统计图,2)要会从图中获取信息,并尝试对数据反映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体验统计图在生活中的意义。
3、课后:要发挥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作用,对自己身边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如我们班同学的零花钱花费,班上同学的课余时间安排等。
3、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生动,使课堂容量相对增加,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
E、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和激起学生的兴趣,我选择了学生日常所接触的报刊、杂志及电视中见到的一些统计图引入课题;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用学生感兴趣的人口问题统计图,引导学生由三种也学的统计图去探索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探索各种统计图的特点;结合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数据背后的信息,针对这些信息让学生去考虑对策。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最后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的反思。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综合思维能力。
第二篇:统计图的选择说课稿
尊敬的给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奥运会》统计图的选择,本节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下数学第七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之后进行教学的,为本节课归纳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起到了铺垫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当中的应用价值。
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目标要遵循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因此,我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制定如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读懂扇形、条形、折线统计图,从中获取有用信息。
2、让学生经历探究三种统计图特点的过程,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教学重点:读懂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统计图。(这是作者的编写意图和写作特点决定的。)教学难点:用语言描述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这是因为以前教材中都是看统计图,而本节课是根据信息特点选择统计图。)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统计知识和意识,在生活中见过各种统计图,但对于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没有进行过具体的归纳总结,因此,在教学本节内容时对根据数据特点选择统计图有一定困难。
课标中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我结合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如下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观察比较法,合作交流法,分析法。
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结合本节教学特点,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2012年伦敦奥运会马上要召开了,想预测一下中国运动员将会获得多少金牌多少奖牌吗?想知道在前几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的表现吗?由此引出本节教学内容,板书课题。(这样的设计一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是将统计知识和方法的学习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统计表及根据数据特点制成的三种统计图进行观察分析。
2、课件出示本节的三个自学问题:
A 哪幅图能明显看出我国在这几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变化情况? B哪幅图能更明显的看出这几届奥运会上我国获得金牌的总数?
C哪幅图能看出我国在29届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分布情况?(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逐步把各种统计图的特点显现出来,突出本节课重点。)
3、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小结,由于学生对用语言描述特点有一定困难,因此,最后我用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板书。(这样的设计进一步明确了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再次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我设计了两个基本练习题,一个动手实践题,(根据课前的预测制一个能反映我国在今年的奥运会上获得奖牌分布情况的统计图。)(前者是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后者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内化本节课的重点。)
三、课堂总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这样的设计使本课的重点再次凸显。
本节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板书课题,然后板书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总的来说我这节课突出了一下几点:
1、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2、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用结合。
第三篇:统计图的选择说课稿.docx
《统计图的选择》说课稿
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第3节《统计图的选择》。下面从四个方面来对这节课内容进行一个简短的汇报。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3节的内容,这一章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部分的第一章,也是基础章节。它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体会适当选择统计图表对描述实际问题的作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在小学阶段学习过有关统计图表的知识,对三种统计图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知,会画三种统计图,但是对于究竟如何选取适当的统计图去说明一些具体实际问题还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对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有一定的认识。
3.教材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研读和学生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的要求,特将本节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一)重点:
1.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二)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二、教材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要学有用的数学。
三、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主要复习一下三种统计图,为接下来介绍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及根据实际问题选取适当的统计图做好知识准备。
(二)问题探究
选取课本上“媒体报道奥运会时用的统计图”的3个调查项目,进而设计3个探究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每一种统计图的进一步认识,至此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每一种统计图的特点。
(三)实践练兵
这一环节通过2个实际问题的设计,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适当选取统计图有助于帮助人们去更快速、更准确地获取信息。
(四)课堂小结
总结这一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总结,看看这节课自己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达到教学效果。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见解,不足之处还望批评和指正。
第四篇: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
条形统计图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P55-P56条形统计图。
2、学材分析:
在第八册教材中,已经教学过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学生已经知道一些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习过一些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以及一些简单的制作方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教学编制复式统计表、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认识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学过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受到国情教育。
本单元先说明统计数据经过分类整理以后,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以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通过让学生看表(或看图)回答问题,加强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知道制作统计图的方法,还说明了制作各种统计图的步骤。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这个单元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表所提供的信息和方法是本节课学习的直接基础,同时,这节课中对统计图制作方法的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面折线统计图的学习。
本节课的教材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编写思路,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并能预测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动手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主动探索、互动合作的学习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与用途;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制作简单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简单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加以交流,在学习中受到国情、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3)、鼓励学生自主实践探究和合作活动,发展自主和创新能力。
4、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和读图练习。
5、教学难点:(1)、根据作业本的大小确定所画条形统计图的位置和大小。(2)、恰当确定纵轴上的单位刻度的大小。
二、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尝试教学法教学,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理性)——尝试动手制作(感性)——掌握规律(理性)——运用规律(实践)的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与学习的全过程,采用观察、动手制作等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与自学能力,能根据有关信息加以分析并作出判断和预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总体设想
整个教学过程首先通过创设情景,新旧知识的比较,引入新授,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相关的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感知条形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这两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为下面的教学环节打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依照图例,根据提示步骤尝试制作,让学生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并通过师生的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强调突出重点、难点。从而进一步再次尝试并设计制作,这一次要求学生在相互协作与老师引导的基础上,能够突破难点。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有了理性知识与感性体验,这时通过师生交流总结出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到此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便结束。接下去的环节是实践应用、巩固拓展深化,在这个环节中的相关的内容都是学生经历过的发生在身边的与生活密切联系数学事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数据,并运用到课堂中,这样让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注重在具体情景中对可能性的体验,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四、教学理念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五、教学过程透析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1、多媒体播放08奥运申请成功时刻的录像
【这一环节是通过播放录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感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当时的情景,感受奥运申请成功后的骄傲自豪感。】
2、出示我国往届奥运金牌数的比较调查统计,看看能发现一些什么信息?【让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和描述数据,为引入新课做好准备。】
3、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与前一统计表相对应的条形统计图。(2)比较统计表与统计图的优缺点,并做出选择。(3)提示课题。
【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引入新授,对条形统计图相关的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从直观感性上感知条形统计图。】
(二)观察探究、积极思考、尝试制作
1、谈话引入:大家知道了条形统计图,你还想学习它哪些方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研究的问题,教师尽可能不直接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也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效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前提。而通过对学生问题的了解,特别是对基于学生经验的真实问题的了解,可以使教师把握正确的探究方向。从学生产生的问题出发组织教学活动,可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需要不断发展的一部分,如果再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问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这些问题所需要的条件,选出一到两个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现有条件进行研究的问题,学生当然很有兴趣,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就变得比较强烈,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过程之中去,学生就会很轻松的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
2、出示2004年雅典奥运会获奖牌总数前5名的国家和地区的统计图。观察条形统计图,你能看懂什么?
3、要把这么漂亮的统计图画出来,你觉得该怎么画?(先观察再同桌合作交流)
【由教师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幕前”到“幕后”,做一个导演。主要是安排好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由“旁听者”转变成实际参与者。】
4、师课件展示制图过程。
5、现场调查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制成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的内容制作成条形统计图,小组合作完成。【 现代教学观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探索。在实际参与中,获得亲身体验和直
接经验。学生由此获得的知识,不再是静止的、被动的,而是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三)实践应用
1、让学生把课前收集到的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资料,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2、展示各小组的统计图,学生读图、获取相关信息,并作出评价。【进一步再次尝试并设计制作,这一次要求学生在相互协作与老师引导的基础上,能够突破难点。】
(四)拓展开放,课件演示几种表现形式不同的条形统计图,拓展学生的视野,并说说认识、体会或建议。
【这个环节中的相关的内容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与生活密切联系数学事例,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注重在具体情景中对可能性的体验,从而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五、开放小结
1、引:课要结束了,老师想问你们对自己这堂课学习满意吗?
2、调查统计,课外完成制作统计图。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第五篇: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第一篇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这节课的课题是简单的数据分析,是一节新授课,本课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小节在学生认识了一格代表2个单位、5个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两个例题继续介绍一些常见的条形统计图:一种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对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数据的表示方式,以及条形统计图的作用,都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下一阶段学习折线统计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重点和难点
前几册教材的要求相同,我们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制作条形统计图,只要学生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就可以了,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知识发展水平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及重点:(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会看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3)正确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一节课,只有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二、说教法
本课时我将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本节课的内容简单,发挥优生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阵地。
(一)、教学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出示情境图,下面记录了某班一次自然测验成绩:
(1)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教师根据学生的统计填入数据:
(2)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
(3)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教师带领学生画出条形统计图。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师: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成绩的分布情况。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
(2)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各成绩分布区间段的人数,纵轴变成成绩分布区间。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例题1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3)师肯定学生的设计,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4)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统计图。
(5)分析例1的数据,解决问题: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根据完成的统计图,分析下一步的进货计划,并说明理由)
总结:统计图不仅可以让我们快速的分析数据,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1.看例题2,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1)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统计表。问: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发现矛盾,教师引入新课)
问: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拿出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学生分组合作画完。
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进行比较,发现问题(①统计数据的绝对值比较大。②不同数据样本之间差距又比较小。)让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
2.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学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2)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3)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4)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5)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6)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3.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1)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2)问:刚刚在比较时,你是怎么看出他们在正常值以上还是在正常值以下的。
(3)引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再直观地比较。)
(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第二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简单的数据分析》这个内容的学习安排了2个例题,分2个课时进行教学,我上的是第1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和会用统计表和纵向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
(二)学情分析
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这是本节课的基础和起点。这节课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有些学生在课前已经试着进行了分析,有一定基础,但有一些学生动手能力较弱,推理能力不强,对学生这部分内容会产生一定的困难。主要的难点是在“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断上。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搜集到的数据绘制统计图;并且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经历简单的数据分析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好品质。
(四)教学理念与方法。
1.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
2.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创设情境,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再出现横向条形统计图,并比较两种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然后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发现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
3.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在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不同统计图的优点,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并能联系实际说说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4.适当把握教学要求,不拔高要求。和前几册教材的要求相同,我们注意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制作条形统计图,只要学生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就可以了。
本节课结合学生的认知背景与生活经验,选择学生熟悉的素材,让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全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把现代教育思想融于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接受知识,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愉悦。在探索新知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