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一般消毒隔离措施
l、工作人员衣帽整齐,进入无菌物品存放间应更换拖鞋: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周围环境无污染源。
2、供应室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清楚;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
3、各室桌面、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每月大扫除一次,保持各室的清洁整齐。
4、凡回收的弯盘、镊子、引流瓶、导尿管等均再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刷洗、擦干、再灭菌。
5、供应室对各科带有标记的特殊感染(如绿脓杆菌、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病人用过的物品均采用双蒸高压灭菌法。
6、供应室无菌送货车与回收车分开,并有明显标记,用后消毒液擦拭。
7、各种包布一用一洗一更换,保证无缺损。
(二)压力灭菌锅效果的监测
1、每日晨对所用灭菌锅作B—D试验,B—D包内指示卡和包外指示带均匀一致变色合格,被视为灭菌锅运转正常。
2、所有灭菌锅每月进行生物监测一次。
3、消毒员随时检查灭菌锅的压力、温度、运转情况,每锅有记录,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4、高压灭菌与环氧乙烷灭菌物品分开放置,避免混淆。
(二)一次性使用注射器的管理
1、每批号注射器抽样5%进行细菌培养、热原和微粒检测,符合国家标准方能发货。
2、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专室、专柜放置,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5cm。
(四)无菌物品存放间的管理
1、无菌物品存放间地面、桌面、柜内每日用消毒液擦拭。
2、无菌物品存放网每日紫外线照射l小时,每月空气培养一次,记录完整。
3、无菌物品存放间护士严格核查灭菌日期、灭菌效果(观察每一无菌包上的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是否正常),并按时间顺序发放物品。
第二篇:内窥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内窥镜室制度
内窥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窥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设诊查区、洗涤消毒区、清洁区。
二、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三、内窥镜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内窥镜的清洁、消毒或灭菌、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记录和保存、个人防护措施等。
四、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如脑室镜、胸腔镜、腹腔镜、关节镜等必须灭菌。消化道内窥镜、呼吸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消毒;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五、进行内窥镜诊治前需对病人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过筛检查,有条件的医院应进行抗一HIV等过筛检查。
六、HbsAg阳性者,己知特殊感染患者或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窥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七、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的血液、粘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内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间应沥干水份后再进行消毒。
八、内窥镜的消毒须使用高效的消毒剂,如2%戌二醛消毒浸泡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蒸馏水充分冲洗。内窥镜、活检钳的灭菌用环氧乙烷或2%戌二醛浸泡10小时。
九、HBsAg阳性病人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消毒,再常规清洗消毒。
十、肿瘤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常规清洗、消毒,再用毛刷刷洗,酒精消毒。
十一、消毒后的内窥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无菌柜内。
十二、操作和清洗内窥镜时应穿防渗透工作外衣,戴橡胶手套,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防护镜和面罩,工作人员应接种乙肝疫苗。
十三、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医院内窥镜室制度
清洗消毒制度
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实施标准预防。
2、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必须独立设置,并保证通风良好。
3、进行内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HbsAg、抗-HCV、抗-HIV筛查,并有记录。凡检测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4、内镜及附件数量应当和接诊病人数量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达到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5、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应当分开,不得混用。
6、内镜凡能拆卸的部分顺拆卸,内镜及附件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具体方法见流程图)。清洁纱布一位一用一废弃,清洁刷一用一消毒,多酶洗液一用一更换。
7、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8、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9、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附件及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等必须灭菌。
10、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须进行高水平消毒。
11、采用戊二醛消毒的内镜及附件须做到:
(1)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消毒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浸泡消毒不少于20分钟。
(2)结核杆菌、其它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消毒不少于45分钟。
(3)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须对当日拟使用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 0分钟,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浸泡消毒时间延长至30分钟。(4)灭菌时必须浸泡10小时。
12、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专用洁净柜内,储存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等必须置于无菌物品柜内存放。
13、弯盘、敷料缸应采用压力蒸气灭菌,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无腐蚀 2
医院内窥镜室制度
性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14.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效浓度,记录著深存,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定期做好内镜及附件、器械、消毒剂的生物学监测。
15、每日诊疗工作结束,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刷洗干净后备用。
16、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对诊疗室、清洗消毒室的室内空气、地面、台面等进行消毒处理。每周进行一次彻底昀清洁、消毒。清洗消毒登记内容齐全(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剂姓名、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
胃镜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I、分室明确,布局人物流向要合理。
2、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3、活检钳要一人一用一灭菌。
4、一次性活检钳严禁重复使用。
5、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及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6、内窥镜可选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或灭菌,并每日监测其浓度。
7、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灭菌高效、中效等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其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配制时的有效浓度等。
8、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医院内窥镜室制度
内镜治疗器械清洗、消毒制度
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一)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毫升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二)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三)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四)清洗纱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用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无腐蚀性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镜体应悬挂,弯盘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储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壁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具体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二、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经充分剩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mg/L过氧乙酸擦拭。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医院内窥镜室制度
每次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如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三)结核杆菌、其它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
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必须液泡10小时。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支气管镜等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
软式内镜消毒后,应当按照以下方法、步骤进行冲洗和干燥:
一、内镜从消毒槽取出前,清洗消毒人员应当更换手套,用注射器向备管腔注入空气,以去除消毒液。
二、将内镜置人冲洗槽,流动水下用纱布清洗内镜的外表面,反复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
三、用纱布擦干内镜外表面,将各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净。取下清洗时的各种专用管道和按钮,换上诊疗用的各种附件,方可用于下一病人的诊疗。
四、支气管镜经上述操作后,还需用75%的乙醇或者洁净压缩空气等方法进行干燥。
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内镜,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永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内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环氧乙烷、2%碱性戊二醛浸泡l0小时灭菌。
二、弯盘、敷料缸等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可采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消毒,如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无腐蚀性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镜体应悬挂,弯曲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储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壁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具体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mg 5
医院内窥镜室制度
/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二、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mg/L过氧乙酸擦拭。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每回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如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七、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的血液、粘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内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沥干水份后再进行消毒。
八、内窥镜的消毒须使用高效的消毒剂,如2%戌二醛消毒浸泡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蒸馏水充分冲洗。内窥镜、活检钳的灭菌用环氧乙烷或2%戍二醛浸泡10小时。
九、HBsAg阳性病人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消毒,再常规清洗消毒。
十、肿瘤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常规清洗、消毒,再用毛刷刷洗,酒精消毒。
十一、消毒后的内窥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无菌柜内。
十二、操作和清洗内窥镜时应穿防渗透工作外衣,戴橡胶手套,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防护镜和面罩,工作人员应接种乙肝疫苗。
十三、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内镜治疗器械清洗、消毒制度
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IO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一)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擦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毫升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医院内窥镜室制度
(二)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人口阀用清 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一)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一)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船说明书。
(二)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三)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分钟。
(四)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l条内镜后更换。
(一)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
(二)用50毫升的注射器向各管道冲气,排出管道内的水分,以免稀释消毒剂。
软式内镜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用75%乙醇擦拭消毒。
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浸泡时间为:(一)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钟;
(二)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必须浸泡10小时。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支气管镜等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软式内镜消毒后,应当按照以下方法、步骤进行冲洗和干燥:
一、内镜从消毒槽取出前,清洗消毒人员应当更换手套,用注射器向各管腔注入空气,以去除消毒液。
二、将内镜置入冲洗槽,流动水下用纱布清洗内镜的外面,反复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
三、用纱布擦干内镜外表面,将各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净。取下清洗时的各种专用管道和按钮,换上诊疗用的各种附件,方可用于下一病人的诊疗。
四、支气管镜经上述操作后,还需用75%的乙醇或者洁净压缩空气等方法进行干 7
医院内窥镜室制度
燥。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内镜,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内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蓝、造影导管、异物钳等内镜附件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首选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环氧乙烷、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
二、弯盘、敷料缸等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可采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消毒,如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消毒剂或者2000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无腐蚀性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接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镜体应悬挂,弯曲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储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壁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具体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二、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mg/L过氧乙酸擦拭。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三、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如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内窥镜室工作制度
1、凡是做内窥镜检查的病人,应由临床医生逐项填写申请单。
2、预约时,要向病人详细交待检查日期和注意事项,并要求病人携带已有的病案材料以便检查时参考。
3、工作人员进入检查室必须更换衣、帽,带口罩、手套。
4、检查必须向受检病人说明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解决病人的顾虑,以取得配 8
医院内窥镜室制度
合。
7、严格按技术操作常规进行检查,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8、爱护仪器,每次用完内窥镜后,必须按规定消毒,擦洗干净。对HBsAg阳性者,应使用专镜检查及进行特殊的消毒处理。加强内窥镜的保养,并有专人负责。
9、镜检后要及时做好记录,填好病理申请单,送至病理科。将全部检查资料归档,妥善保管。
功能检查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
2、制订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组织全科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培养、提高本科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组织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的意见。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和科研工作。
4、组织本科人员协助设备科进行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加强设备的保养维修,提高设备使用率和诊疗检查准确率。贵重设备应建章建卡和制订操作规程。
5、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
功能检查科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医(技)师的指导下进行下工作。
2、完成每日分配的常规操作,准确书写诊断报告,遇疑难问题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
3、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修配、保养和管理。交班时应交接各种器设备的完好情况并进行登记,以明确责任。遇有损坏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及时处理。
4、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进修实习医师进行正规操作。
5、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防止差错事故
功能检查科主治医师职责
医院内窥镜室制度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技)师指导下,负责本室一定范围内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2、对病人的诊治检查全面负责,搞好对下级医师和进修人员的基本训练,审签下级医师的报告。
3、检查并带头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4、承担本专业的日常行政、业务管理工作。负责仪器、设备的安装、修理、检查、保养和管理。
5、制定技术革新和科研计划,积极参加科研工作,指导进修实习人员操作。
功能检查科医士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医(技)师指导下,担负所分配的各项技术工作。
2、做好各项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和检查后的事后工作。进行本专业一般设备仪器的操作。
3、配合技师进行本室机器保养、修理和清拭工作。
4、负责物品及仪器所需附件的请领、保管,做好登记及统计工作。
5、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防止差错事故。
第三篇:营养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营养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上班应穿戴好工作衣帽,保持个人清洁卫生,洗手剪指甲。
2、工作人员应经岗前培训进行有关食品卫生,消毒隔离卫生知识和岗位职责培训,经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工作。
3、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从业前的体格检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每年检查一次。对有传染病、化脓性皮肤病和肝炎病毒携带者应调离工作岗位。
二、环境管理
1、营养室内布局合理,厨房与辅助用房应区分开,厨房内布局应做到生进熟出一条龙。
2、厨房内应有防蝇,防尘、防鼠设备,洗肉、洗菜的池应分开,各有专用水池。
3、建立健全营养室工作制度,食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三、食品卫生管理
1、保持食品的清洁,防止食品在加工、运输、分发过程中被污染。
2、食品应按未处理品、半成品、成品分别放置,生、熟食品分开。冷藏室和常温室应有防毒、防鼠、防蝇、放虫和控制温度、湿度的设施,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和空气流畅,严禁污染、变质食品入库。
3、凡烹调用的操作面、切菜板、菜刀等,应分蔬菜用、水产类用、肉食类用三种,并做到生、熟分开,冰箱应定时清洗保持清洁。共用食具用后必须消毒。
4、食品制作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卫生制度,如经过烹调和熟食品不得存放时间过长,对剩余饭菜,特别是肉类、鱼类再食用前必须经过检查,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
四、消毒隔离制度
1、室内通风保持清洁、防交叉感染。每周大扫除一次,消灭蟑螂、苍蝇、老鼠等传播媒介物,以防交叉感染。
2、厨房的门、窗、桌、餐具、地面每日擦拭或清洗,餐具用后尽可能放入柜、橱内,拖布分室放置。
3、配餐室内的桌面,每次配餐前后用清水擦拭,抹布每次用后消毒。
4、送病区的食具用后应先煮沸消毒再刷洗,最后经蒸气消毒15分钟备用,消毒后的洁净餐具存放于清洁柜内,不可与脏餐具混放一起。洗碗用的布料每次用后与餐具一起消毒。
5、送饭车在每次开饭前后用清水刷洗干净,每周用洗涤剂彻底刷洗一次
6、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并记录。
第四篇: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区域划分合理,内设清洁区和污染区,各区域有标识。
二、设有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设施,使用一次性液体皂,干手设施符合《手卫生规范》要求。
三、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药前应洗手配戴口罩。
四、无菌物品柜每日清洁,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和类别依次放入柜内,摆放有序,每日检查灭菌物品的有效期,过期物品不得使用应重新灭菌(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除外)。
五、一次性物品去除中包装分类摆放,不能有过期及包装袋有破损的物品。
六、灭菌物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七、换药车上物品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房的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用后推回换药室应进行清洁与消毒。
八、无菌干燥使用的镊子罐4小时更换一次,镊子罐上要标明启封时间,使用中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使用中的碘酒、酒精应密封保存、容器每周更换2次灭菌;使用安尔碘开瓶后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期限7天;500ml酒精、碘酒、碘伏开启频率较多的,使用期限建议不超过两周;500ml生理盐水开启后使用期限24小时。
九、用无抗菌能力包装的无菌物品,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如:常用的无菌敷料罐、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纱布、棉球等)应每天更换并灭菌。
十、使用中的消毒剂应符合各类要求标准,使用中的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监测有效浓度有监测记录。
十一、换药室每天常规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遇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消毒。
十二、各区域有专用洁具,有标记,做到洁污分开。
十三、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做到医疗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建立医疗废弃物回收交接记录本,资料保存3年备查。
十四、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十五、每日清换药室桌面、地面,地面湿式清扫,保持空气清洁。每月做治疗室空气培养一次,细菌菌落<500cfu/cm2,如细菌培养超标,应及时采取清洁消毒措施并复检培养。
第五篇:CT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CT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员要求
1.在接触患者前后,应彻底洗手。
2.工作期间,无法至洗手台洗手时,可用快速洗手消毒液搓揉消毒双手或使用一次性PC手套。
3.非本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得任意进入检查室。
4.工作人员若患有传染性疾病时,应报告医务科,根据情况暂离工作岗位。
二、环境
1.拖地和清洗地面前,需先将垃圾扫除,避免尘埃飞扬。2.为避免尘埃飞扬,应以湿拖把及吸尘器为主,尽量避免使用扫把扫地。
3.一般地面只须以清水拖把擦拭,如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应用500mg/L含氯消佳净拖地。
4.桌面和检查台面须每日以500mg/L含氯消佳净擦拭。
三、用物
1.机器外层应每天清洁,如接触传染病患者后,接触部分亦应以500mg/L含氯消佳净擦拭。
2.用后即丢之用品不可重复使用,并应依“医院废弃物处理规定”执行。一般可燃性废弃物及感染性废弃物采用黄色塑料袋盛放。3.执行治疗检查需接触患者粘膜组织或穿入皮肤时,都应使用无菌物品。
4.所有必须无菌操作的物品,需先经消毒或灭菌。
5.需每日检查无菌物品的有效期及无菌溶液的外观,若已受污染时,则因重新灭菌或丢弃。6.空针及针头的处理
用后的针头、空针应视为具传染性物品,不可故意折毁或弯曲,并应分开丢弃于利器盒放内,放入黄色垃圾袋内,由专人收走作适当处理。
7、公用鞋每周清洁消毒二次。
四、诊疗作业
1、检查时做到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用品。
2、传染病人检查后按常规进行消毒。
3、介入操作时室间管理要求同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