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讲清楚”与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时间:2019-05-14 00:2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个讲清楚”与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培育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个讲清楚”与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第一篇:“四个讲清楚”与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四个讲清楚”与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摘 要】“四个讲清楚”是一个有机整体,分别论述了世界和中国、历史和文化、民族与信仰、国情与道路等四个方面内容。“四个讲清楚”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供了方向和道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需要对世界文化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知,加强中华文化教育以提高文化自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强文化自觉,领会“三个独特”以进一步坚定“三个自信”。

【关键词】“四个讲清楚” 大学生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C-0034-03

2013年8月,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讲清楚”: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四个讲清楚”是一个有机整体,分别论述了世界和中国、历史和文化、民族与信仰、国情与道路等四个方面内容。“四个讲清楚”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法宝。坚持和践行“四个讲清楚”,有助于国人认识世界文化,洋为中用;传承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了解中国国情,坚定道路自信;整体提升国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保障。

“四个讲清楚”为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培育提供了方法道路和内容构架,对如何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对世界文化、中华文化的认知、态度及其行动如何,直接影响自身的发展和前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以“四个讲清楚”为指导,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世界文化、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现实国情的教育,有助于他们把握世界文化大势,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中华文化的内容及精髓,立足国情,包容并蓄,推陈出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一、了解世界文化,提高文化认知

确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而文化基础需要对世界文化有一个基本理解。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伴随经济全球化浪潮,有关文明、文化、民族、族群等的讨论日益成为全球各地最突出的共同话题,人们置身于一个多元文化的场域。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人价值观的震荡乃至颠覆,多元选择模糊了人们价值判断的视线。如何应对这个问题?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文化自觉”包括对自身文化和他人文化的反思,是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前提。可见,从费孝通先生最早提出这一概念当时的语境看,主要是针对改革开放环境中人们对外域文化的不正确态度(俯视或仰视)而发出的呼号。对他人文化的认知,成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命题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培育与形成将是一个空洞的、没有意义的话题。

相对而言,大学生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但他们社会阅历少,反思性不足,对异域文化缺乏比较、鉴别能力,容易被西方文化销蚀。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世界文化语境里,一些政体、国家会对他国进行文化侵略、文化攻击,很多社会热点、社会思潮(如自由主义思潮、民族分裂主义思潮等)被人为刻意放大、扭曲,会给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对世界文化的正确认知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课题。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国际高等教育大会。会议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明确重申了高等教育的使命和职责,并特别提出,高等教育要“帮助大学生在文化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环境中理解、体现、保护、增强、促进和传播民族文化和地区文化以及国际文化和历史文化”。世界一体化形势、大学自身使命担当、个体成长成才,都需要大学生不仅对世界文化有基本的认知,而且做世界文明沟通与创新的积极参与者。

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文明的多样性,不仅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会存在。每一种文化都以其独特和鲜明的自性而丰富着整个文化生态圈,使之呈现出复杂多样的面貌。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以自身方式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文化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教育者要主动给大学生介绍世界文化概况,引导大学生借鉴其“合理内核”,帮助大学生对世界文化进行分析、比较、鉴别,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辩证取舍能力。以科技闻名世界的斯坦福大学要求本科生在头两年不分专业、不论兴趣,都必须选修一门名为“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课程。该门课程就是从对全球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研习入手的。对世界文化的基本认知,是培养世界眼光、主动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培育开放包容的文化心胸、加快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

二、加强中华文化教育,提高文化自尊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的坚船利炮让中华民族遭遇三千年来未曾有之大变局。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中国人开始进行救亡图存的抗争。中国人民在对外反抗西方列强侵略、对内反抗封建主义压迫的同时,对自己几千年悠久的文化进行了由浅入深、由物质到精神的深刻反思。但是,由于改变现实的心理过于迫切,加之救亡行动屡次受挫,成效不大,许多中国近现代早期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人物都把落后与耻辱归绺于中华文化劣质性,认为中华文化里没有西方近代先进的器物制度层面“用”的东西,中华文化瑰宝被埋没、否定,甚至主张全盘西化。正是这种引导作用,把中华民族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带到不自信的顶点。“落后挨打的耻辱,救亡图强的压力,迫使几代中国知识精英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其激进思路从技(器物与技术)不如人到制(政治制度)不如人,深入到教(文化与价值体系)不如人,极言之,‘百事不如人’(胡适语)。中国人对于自身的历史、社会与文化,丧失了完整的认知,也一步步丧失自我表达的能力,难以恰当而有力地述说自己的存在与需要”。

在基础教育中,学校往往忽视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对中华文化缺乏必要的认识,也缺乏应有的自尊感和自豪感。当前,中国的青年普遍存在着文化底蕴不足和历史文化视野狭窄的问题,对本民族文化缺少文化自豪感,盲目追捧西方文化,如追美影、韩剧、日漫、欧尚,没有站在世界文明史的高度来看待中国和世界,存在严重的误读。正如学者余英时对他们的评价:浮慕西化而不深知西方文化的底蕴,憎恶传统而不解中国传统为何物。如此现状亟须我们给学生补上中华文化教育一课。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总汇,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例如,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它们共同构成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中,书法、绘画、唐诗、宋词无疑是突出的代表。仅以汉字为例,汉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它的象形之美、结构之美、意蕴之美、音韵之美,独步世界,举世无双。就拿“人”字来说,虽然不过那么两画,却让历代书法大师们写得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意蕴无穷。中华文化不仅仅创造中华大地美丽家园,而且还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体现中华民族的风貌特质,是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和价值体系,浸润着每个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液与灵魂。

中华文化宝库是我们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支柱。培育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必须加强中华文化教育。学习教育活动要立足大学生人文素质较低、盲目追捧洋文化的实际,既补上中华文化的启蒙教育功课,培育他们对中华文化的亲切感和感受力,又注重提升,以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力、理论认识和探究能力。通过开设中华文化大讲坛,开展知识竞赛、朗读经典、服饰展示、参观考察等学习教育活动,让大学生知道我们民族从哪里来,根在哪里,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尊感和自豪感。

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了辉煌的物质成果、政治智慧和社会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撑,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必须加以传承。对此,梁漱溟曾深刻指出,一民族真生命之所寄,寄于其根本精神,抛开了自家根本精神,便断送了自己的前途,自己的新生命,全在循固有精神而求进,而向上,不能离开向外以求,不能退坠降格以求,只有发挥自己特长,站在自家原来立脚地上以奋斗,离开不得这里一步。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和提高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所谓自觉,不仅表现在认知上主动,而且还表现在行动上自为。对中华传统文化应该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回到过去、守旧复古,而是要立足新的实践,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文化自觉。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坚持知行合一、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首先,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多管齐下,加强教育。在国家层面的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鼓励各地各类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各学校要深入开展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其次,要吸取中华文化精髓,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道德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立德为人教育。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彰显的忧患意识,塑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塑造大学生正确的诚信意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塑造大学生正确的利益意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精神,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修齐治平”精神,塑造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人格。唯其如此,才能让大学生领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将其奉为自身言行举止的准则,完善人格,外化为以报效祖国振兴民族的行动力量。再次,文化自觉内在地要求返本开新、综合创新、推陈出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软实力。文化自觉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情感认同层面上,更重要的是以开放的心态、宽广的胸怀,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中主动、自觉地借鉴和吸引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趋势进行一种重新定位与创新,努力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对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明确规定,要求大学生成为具有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大学生要肩负起把中华文化的普遍价值与时代精神和中国情结结合起来,在走向世界,进行不同文明交流和互鉴中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的重任。中华民族的崛起,软肋在这里,光明也在这里。对于大学生来说,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四、领会“三个独特”,坚定“三个自信”

“三个独特”,即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它是对中国国情的基本概括和精华浓缩。只有真正地领会“三个独特”,才能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我国,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核心和本质要求就是“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个自信”的核心概念。

开展好国情教育,加深大学生对“三个独特”的理解与领会。国情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的基础性环节,也是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主体内容,是大学生必修课程之一。所谓国情,大体可分为历史国情与现实国情、人文国情与自然国情、整体国情与局部国情、静态国情与动态国情,等等。它囊括国家各方面情况。近现代以来,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国情教育。一些国家在国情教育方面做法相当成功,值得效法。加拿大2013年推出《飞越加拿大》的国情教育片。该片只有短短的10分钟,向人们展现了加拿大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从安省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到中部丰收的大草原;从落基山脉的雪山,到西海岸温哥华岛的滩;从夏日的冲浪、远足,到冬天的滑雪、冰球……如此的国情教育片,为什么既叫好又叫座呢?原因是有关当局在片子加入高新科技元素和娱乐成分,将一部简单的国情教育片打造成为一个全新的4D模拟飞行娱乐项目。我们应该借鉴他山之石,充分利用和挖掘相关素材及资源,注入高科技等现代因素,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国情教育,让国情成为国人学习生活工作的自觉出发点,成为大学生人生中震撼的体验,成为他们成长成才的心灵鸡汤。

第二篇: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提高文化自觉,关键是要全面认识文化发展对于国家、民族及青海的重大意义。

文化自信是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文化自信来源历史深处。泱泱大汉、煌煌盛唐,当这些盛世湮灭于历史的长河时,留给人们的是深深扎根在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所以,当人们谈到兵马俑,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不被人熟知的缶,都满怀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反映了人类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只有掌握了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历史大势。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是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实力的有力支撑。

综合国力的竞争,深层次是文化的竞争。只有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面对我国文化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党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对现实挑战的深刻洞察。

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导。只有引领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潮流,才能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物质基础日益坚实的关键时刻,作出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部署,这是对未来趋势的科学判断。

做到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作为社会经济重要支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觉地提高文化对历史进步,社会前行,人民幸福的时代担当和重要职责。做到文化自信,就是要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自信。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防止的一些倾向。

这就是说,我们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要抱正确的态度。如果对外来文化一律兼容并包、全盘西化,或抵制拒绝引入,对传统文化逆向解构、颠覆、拆缷、那就叫文化的不自觉、不自信。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我们要放眼世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既要充分认识和坚守自己的文化,又要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对传统文化首要的是学习和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怎样去爱国、怎样去爱家乡、怎样去爱他人。其次是对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毛泽东同志说:“文学艺术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另外,要给文化创新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要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即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联合在一起的,是充分理解了自己的文化后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信仰,如同一个人的自信心深入骨髓。

自鸦片战争后,外来文化借助武力强势进入中国,既带给中华民族深重的精神苦痛,也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生机。在痛苦的民族屈辱和全新的文化学习机会相互缠绕和复杂矛盾的交织之间,中华民族获得了巨大的新的发展动力和文化“扩容”机遇。中国文化也在近代以来的巨大的外力推动中,又一次来到了历史转型的路口。特别是在经历了争取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艰苦奋争取得胜利后,中国的当代文化更是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在今天迅速推进的全球化进程中,给我们带来的更大的激励和发展推动力。

第三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几点体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全会《决定》),作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吹响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进军号角。深入学习全会《决定》,再次研读《红旗文稿》2010年第15—17期刊发的云杉文章《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以下简称《文化“三自”》),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如何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简单地说就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一、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到当代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移动传播,人类一直保持着对文明进步的向往和追求。完全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就是人类文化进步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每一步前进都以相应的文化觉醒为前提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艰辛探索和建设实践中,每一次跨越式前进也都源自于深刻的理论觉醒和高度的文化自觉。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文化自觉的不断提升,对我们来说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正如《文化“三自”》指出的: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这种文化自觉的进一步提升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二是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是那样永恒。社会发展进步到现阶段,文化对人类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说说唱唱、敲敲打打、写写画画,却看不见文化对人的感化陶冶、激励鼓舞、团结凝聚之重要意义,是肤浅的;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形而上、虚而玄、泛而空,却认不清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航、引领、推动之重要作用,是片面的;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经济的附属、产业的点缀、甚至是财政的包袱,却看不到文化能够自主发展、形成产业、创造财富之重要地位,则是短视的。我们应当认识到:文化不仅具备震撼心灵、满足需求之精神力量,而且具备引领社会健康发展、激发民族创造活力之物质力量;一个国家的兴盛强大离不开文化,一个民族的传承延续离不开文化,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化。还应当认识到: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世界,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企图用西方思想文化“一统天下”的背景下,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和十三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如果不能坚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当代先进文化,不能形成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基础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成为一句空话。这样的认识,对每个人都应当是一种“自意识”而不是“被认同”,并且是对文化本真意义和内在涵义的深刻认识、深度认同,这才是我们所讲的高度文化自觉。

第二,要牢固树立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文化自觉不只是内在意识上的自觉醒悟,还应当是实际行动上的责任担当。因为,文化是在长期的延绵不断的建设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无论是整个人类的文化,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一个点滴积累、长期积淀的过程。所以,我们对文化的责任担当理所当然要包括对文化建设的参与,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对文化进步的引领。如果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看作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楼大厦,那么它必然是一砖一瓦、一层一级建造起来的。文化大厦建造的主体,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伟大人民。文化大厦建造的过程,是一代人一代人地永续传承、接力推进。因此,每一个人都应当成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化的建设者、创造者、传承者。其中那些思想觉悟深、创新能力强、文化造诣高的人,就成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化代表人物和文化大师、文化大家。诚然,文化发展的历程,又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向前的过程,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有曲折、有断层甚至有毁灭的可能。文化发展进程中的这种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文化进步推动者责任担当的艰巨和使命履行的艰难。在中国历史上,中华文化走过了五千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有多少人奉献了青春激情,有多少人饱受了屈辱艰辛,有多少人甚至牺牲了宝贵生命。在当代中国,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和繁荣兴盛的历史重任,已经庄严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肩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思想文化的新解放新创造,为中国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存境遇,也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文化面貌,重塑了中国人在世界上的文化形象。中国共产党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担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疑要表现为更高层面的文化自觉。这种责任担当,应该是一种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担当,是一种永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担当,是一种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责任担当,是一种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条件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责任担当。

二、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

如果说文化自觉是一种意识、责任,那么文化自信就是一种信念、信心。对文化的认识、态度是否正确、科学,不仅关系着文化的现实发展状态,而且决定着文化的未来发展走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开放包容、继承创新,既不搞全盘西化,也不搞文化复古,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容而坚定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但在当前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深刻纠结、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强烈碰撞的背景下,各种形态的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远远超过以往,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加理性、科学的态度认清文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正确看待过去的文化和现在的文化,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文化,树立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三自”》指出: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保持这样的文化自信,要求我们理性审视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积极借鉴和包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

第一,要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应有的礼敬和自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对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和内在价值有科学的判断,简单明了地讲就是三句话:一是看得起,二是不自大,三是善梳理。对待自己的文化,那种蔑视传统的看法,那种数典忘祖的做法,实在是要不得的。特别是一个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在文化上尤其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忘了自己的本。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现在讲中国传统文化,一些人只讲孔孟,或者大多讲到两汉唐宋明清文化,而对近现代历史文化、对红色革命文化,却视而不见或少有提及。其实,十九世纪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浴血奋战的革命斗争中、在艰苦创业的建设实践中、在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锻造了独特的文化精神,创作了不朽的文化精品,同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宝贵财富,同样不能忘记也不应忘记。那种消解红色经典、颠覆英雄人物、亵渎革命传统的现象,其实是一种反文化行为;那种看不上当代中国制度文化、看不见中国非凡发展成就、看不到中国文化空前繁荣,其实是一种没有文化自信的表现。当然,看得起自己的文化,又不能自高自大、更不能固步自封,必须进行理性的审视和科学的分析。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重要的是在认真梳理的基础之上,摒弃糟粕、保留要义、革故鼎新,不断开掘出文化新义、创造出文化新品。

第二,要有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对外来文化采取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是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的另层表达。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衰,固然是其内在本质和生命力决定的,但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有兼收并蓄的传统,这实质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气度。当然中华文化历史长河确有过封闭保守的年代,也有过闭关锁国的教训,但开放包容始终是主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对外来文化的学习了解、包容吸纳达到了一个新阶段,远胜于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傲慢甚至敌视态度。在这个世界日益成为地球村的新时代,中华文化包容外来文化的气度和胸怀不会收缩、只会更大。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开放包容,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坚持文化开放,又不能丢掉自己的根本;文化的包容借鉴,还必须是吸纳基础之上的创新再造。曾经有一种倾向,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似乎主要是对西方文化或者欧美文化。其实,人类文明多种多样,世界文化多姿多彩。除西方文化、欧美文化外,诸如曾是古代文明发祥地的中东文化、南亚文化,创造过玛雅文明的拉美文化,还有被古人类学家称为人类起源地的非洲文化,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对外来文化关注的视野越广阔,对中华文化补充的养分就越丰厚。全会《决定》强调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就是一种坚定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种长远的文化发展战略。在推进文化开放过程中,应当始终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立场,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要求,吸纳世界各国文明之优长,采撷异域民族文化之精华。在此基础之上,经过转化再造、创新创造,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具备中华文化特有的品格和气质,这才是在文化开放中发展中华文化的根本之道。

三、文化自强本质上是对文化强国的向往追求,实现文化自强需要我们有对文化道路、文化方向、文化灵魂的正确把握,对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培养的协同推进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目的是要实现文化自强。《文化“三自”》对“文化自强”的阐述深刻而又透彻:文化自强的“自”,就是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强的“强”,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吸引力影响力、强大活力创造力、强大实力竞争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长期以来都称我国是文明古国、文化大国,《文化“三自”》率先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现的是一种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性的远见卓识。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把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定位于“文化强国”,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是第一次。这是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基础就是我们党拥有的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也是全体人民共同期盼的文化自强的合理表达。如何实现这样的文化自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对文化道路、文化方向、文化灵魂有正确的把握,对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有全面协调的整体推进。

第一,要有对文化道路、文化方向、文化灵魂的正确把握。路径关系全局,方向决定成败。选择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就能培育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这一文化发展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逐步开辟的,也是对五千多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继承与弘扬。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一条不断孕育先进思想文化的正确道路,是一条实现文化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沿着这样一条道路建设发展的文化,必然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是反映先进生产力要求、代表历史前进方向、体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文化,符合当今时代潮流、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文化,具有强大凝聚力、创造力、生命力的文化。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道路和方向,关键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灵魂和精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应有之义。实现文化自强、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方面。实践证明,文化之于民众的凝聚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渗透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文化之于国家的软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力。只有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我们的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巩固团结奋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文化凝聚力,形成展示当代中国形象的文化软实力。

第二,要有对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培养的协同推进。文化建设,内容为王。促进文化繁荣兴盛,文化创造是第一要务。这里讲的文化创造,既包括文学艺术创作,还包括新闻写作、图书出版、理论创新与阐释等多个方面。我国当下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其数量和规模可谓历史空前,关键是如何提高质量和水平。应当看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开放的时代,新的社会实践为文化创造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新思想、新题材、新土壤。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应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秉持正确的文化理想和价值追求,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基础上,潜心创作、细心推敲、精心打磨,以更多高质量的、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来讴歌伟大时代、来激励广大人民。新形势下,文化的影响力既取决于其内容的独特魅力,也取决于其是否具有高效的传播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搭建更广阔的传播平台,建立更通畅的传播渠道,采用更丰富的传播手段,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对受众的影响更深刻更有效。这当中,还有一个借助科技和市场提升文化传播力的问题。要大力倡导利用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增强文化传播的效果,大力推动利用市场机制和产品营销进一步提高文化传播的效率。文化创造也好、文化传播也好,都必须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为基础。无论实现文化自强,还是建设文化强国,都离不开文化事业的强盛,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强壮。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优先安排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文化项目,深入实施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实行大战略引领、大项目带动,以大企业为骨干,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石、人才是保障。各领域文化拔尖人才,是文化建设的领军人物,是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的文化代言人。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培养一大批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培养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一大批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推动文化创造、文化传播,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培养,还有一个体制机制、动力源泉的问题。好的体制机制来自改革,文化发展动力源于改革。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改革给文化发展带来好的体制环境,是改革给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活力,这已经得到宣传文化界和社会各方面的普遍认同。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克难、深入推进的新阶段。要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总思路,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破解改革中遇到的关键难题,着力破除文化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包括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文化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使文化建设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总之,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全党全社会都应当在全会《决定》精神指引下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文化自强。我们有理由相信也应该相信,中华文化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必须牢记也应该牢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任重道远,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坚持不懈地开拓前进、砥砺前行。

第四篇:浅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浅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点滴体会

金 良 铸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其中之一。

什么是文化自觉与自信。“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晚年一个重要的思想贡献。其核心有两点:一是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二是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决议》中说,“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理解,所谓的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所谓的文化自信,主要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我们要有什么样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做到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作为社会经济重要支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觉地提高文化对历史进步,社会前行,人民幸福的时代担当和重要职责。做到文化自信,就是要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自信。对党领导的、人民创造的文化充分自信。同时要对我们坚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多样性、对与时惧进的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建设的一元化指导作用要充分自信。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防止的一些倾向。《决定》强调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强调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强调文化要与时俱进。这就是说,我们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要抱正确的态度。如果对外来文化一律兼容并包、全盘西化,或抵制拒绝引入,对传统文化逆向解构、颠覆、拆缷、那就叫文化的不自觉、不自信。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我们要放眼世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既要充分认识和坚守自己的文化,又要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对传统文化首要的是学习和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怎样去爱国、怎样去爱家乡、怎样去爱他人。其次是对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毛泽东同志说:“文学艺术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另外,要给文化创新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要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即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决定》有五个闪光的关键词:文化强国、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软实力、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五个关键词折射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就是通过研究文化体制和文化建设问题,用改革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形成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

第五篇:文化自觉自信范文

文化自觉自信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国家、政党在文化上的觉醒,主要包括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以及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与尊崇,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条件。没有文化自觉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自信就难有文化自强,没有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就不可能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探索文化建设新路子,总结文化建设新经验,形成文化建设新思想,开辟文化建设新道路。从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分展现了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文化上的自觉与自信。

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对文化的认识没有止境,对文化责任的担当没有止境。不断增强文化自觉自信,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求我们继续深入研究探索,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下载“四个讲清楚”与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培育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个讲清楚”与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培育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如何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大学生如何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

    文化自觉与艺术自信

    文化自觉与艺术自信饶曙光20世纪80年代以来,《周恩来》、《周恩来外交风云》、《周恩来万隆之行》等影片无疑是中国电影史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与此同时,周恩来的艺术形象......

    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时间:2011年09月16日 13时07分 来源:文艺报 作者:董学文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定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浅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大全]

    浅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一、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优秀范文5篇]

    1、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2、文化自信则是人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在此基础......

    文化自觉才能文化自信还是文化自信才能文化自觉

    尊敬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文化自信才能文化自觉。 我方认为文化自信的确需要有一定基础,但这个基础不是文化自觉,而是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社会群体/对......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档(共5篇)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王胜俊 ------------------- - 法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文......

    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精选5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能站在这里做一个演讲,我感觉到非常荣幸。首先,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我叫***,来自***学院***专业。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让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