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政策观后感
形势与政策观后感
昨晚观看了中国周边安全问题后我局的一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们寻求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然而不幸的是,近年来我国的周边环境逐渐恶化,领土、海洋争端不断凸显,周边国家政局动荡,恐怖势力蔓延,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加紧重视我们周边的安全形势,保障国家的安全。
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最为关键的是中国与这些国家都存在着领土和领海的争端。比较重要的有:与日本的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争端,以及东海石油问题;南海问题;与印度的领土争议;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威胁。可以说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
一、日本
中国与日本的争端主要是东海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东海划界之争。中日在东海划界问题上分歧很大,日本主张所谓的中间线原则,并且以钓鱼岛作为基点单方面在中间划了一条所谓的中间线,并开始对这条线采取实际控制;中国一直坚持自然延伸原则,主张在东海大陆架一直延伸到冲绳海槽中心线。2.东海海底油气资源。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处东海海域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周边发现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太平洋上油气最丰美的区域之一。关于东海海底油气资源的划分:日本主张按照“中间线”原则划分;中国表示不存在什么“中间线原则”,东海海底石油资源的划分,要依据联合国海洋法所规定的大陆架原则来进行。3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归属问题。钓鱼岛列岛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而日本却宣称钓鱼岛是其领土,并在上面修建灯塔等永久设施。
二、南海问题
南海总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散布有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其中的南沙群岛由于其显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了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的强烈兴趣,进而挑起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并发展成一个涉及多个国家且有国际势力插手的复杂问题。东南亚国家之所以如此热衷侵占南海是因为南海有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并且南海海域作为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通道,其经济和军事价值不断凸显。
近年来,东盟各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政策相继发生了转变,形成“联合制华”的战略态势。东盟内部多次就南海问题进行了磋商,达成了通过“集体性政治谈判解决南沙争端”的共识,并多次策划将南海问题提交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竭力促成南海问题国际化。并且,美国、印度、日本、俄罗斯等大国出于各自不同的战略目的,积极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插手南海地区事务,使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三、印度
中印之间主要是边境划界问题:印度与我国存在着领土争端,并坚持不合理的领土要求。两国边界全长1700公里,双方争议地区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不仅如此,近几年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幌子,渐渐实现军事安全战略从北方陆地向南方印度洋的倾斜,其触角已延伸到靠近南中国海的马六甲海峡附近。最近几年印度不断扩充其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核试验、与俄罗斯共用中亚军事基地、大规模购买先进武器,对我国虎视眈眈。
四、其他
其他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因素有:韩国与中国的海上争端,我国西部地区的恐怖势力,美国在中亚地区的驻军,泰国、缅甸等国的国内震荡,俄罗斯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等等。
面对如此严峻的周边安全形势,我们应该坚决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坚决打击妄想占领中国领土的国家。在“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基础上与周边国家展开战略对话,和平解决争端。比如在东海及南海问题上,我们可以在坚持主权的基础上,尝试与这些国家共同开发海上资源。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因此,我们更应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打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外部环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第二篇:2017周边安全形势与政策
2017周边安全形势与政策
中国周边外交理念、组织形式应发生变化。中国在构造周边战略时,必须以周边省份和周边国家的一体化为平台,内外联动,稳定周边形势。以下是小编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周边安全的形势与政策之论文范文。
美国借道双边同盟重返亚洲,在地区安全秩序上试图构造“雁型安全模式”。美国重返亚洲加大了周边国家对我国的离心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有所减弱,使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增加了复杂的不利因素。
说起“雁型模式”,人们都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一种说法:东亚经济发展犹如一队大雁在飞翔,其中日本是领头雁,“亚洲四小龙”紧随其后,再后是其他国家……
而目前在亚洲正形成一个新的“雁型模式”,即以美国为领头雁的“雁型安全模式”。这个“雁阵”中的第二梯队是美日、美韩同盟;借势朝鲜半岛的争端,美日韩又在进一步磋商建立三边军事同盟。第三梯队是美国与澳大利亚、泰国和菲律宾等盟国的关系。第四梯队是美国与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的关系。美国特别强调东盟作为地区多边主义支点的重要性,同时承诺将提高印度的国际地位,尤其是承诺赋予印度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
在美国试图塑造的这种亚洲地区安全秩序的第二梯队中,美日同盟被置于首要位置,是美国与亚太地区接触的“基石”。2010年是美日同盟建立50周年,美国高调要求日本复兴军事同盟关系,尽管日本民主党的鸠山政权初期不打算应承,但随着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的发生,日本迅速改变了政策,强化了同盟关系。美韩同盟也因“天安” 号事件和朝鲜炮击延坪岛事件而进一步强化。7月21日,美韩举行了两国历史上首次“2+2”会议,决定深化和扩大同盟合作。
此后,美日韩逐步走向三边同盟。在12月初举行的美日韩三边外长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声称,美国与日本、韩国的条约同盟是数十年来亚洲和平与稳定的基石,而日本与韩国的伙伴关系又有助于这种稳定与合作的三角关系。三国外长会议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关系。
第三梯队是美国与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的密切合作。美国启动了与泰国的《创造性合作伙伴协议》,与菲律宾签署了《千年挑战和约》,以加快菲经济发展,减少贫困。美国和菲律宾计划于2011年1月首次举行两国间的“2+2”战略对话。美国和澳大利亚于2010年11月8日举行“2+2”会议,双方表示要强化军事与防务合作关系,两国官员同意设立一个工作组,探索加强双方军事合作的方案,其中可能包括美国军队使用澳大利亚的港口、机场和军事基地等。
第四梯队是美国与越南、印度尼西亚以及印度的关系。2010年7月,希拉里依次访问了阿富汗、巴基斯坦、韩国和越南。越南总理在2010年10月底的东亚峰会上表示,金兰湾将再次开放,与外国海军共享。尽管越南方面表示越南不会成为美国的军事盟友,不依靠美国实现其安全方面的目的,但鉴于越南在东盟的地位,此举将给东盟造成重大影响。11月初奥巴马接连访问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尽管目前美印贸易只相当于中美贸易的1/9,但美国认为印度是一个像中国那样在未来可以取得经济业绩的巨人,某种程度上也具有对抗中国地位的战略意图。而印度尼西亚则是该地区最大的穆斯林国家,也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出生地。
第四梯队呈现出网络化发展趋势,是美国塑造亚洲地区秩序的最广阔依托。印度学者曾提出了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观点,即中国寻求一个多极世界、单极亚洲的格局,而美国需要的是一个单极世界、多极亚洲。也就是说,中美双方对亚洲地区秩序的理解存在显著的差异。美国一贯以塑造地区秩序来彰显实力,现在被塑造的对象轮到亚洲了。9月,希拉里在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到与“地区”相关的词语的次数多达24次,表现出对亚太地区的高度重视。
奥巴马政府强调亚太地区的新局面,要求搭建新的机构性架构,以最有效地实现合作前景、建立互信并减少竞争摩擦。2010年1月12日,希拉里在夏威夷专门就亚洲的地区性架构发表讲话,阐明指导美国与该地区进行积极接触和发挥领导作用的五项原则。尽管希拉里强调美国在亚太各种机构中的参与和领导作用可以让各方受益,但实际上最终美国获得的利益实现了最大化。
美国非常重视东盟的作用。希拉里于10月28日在出访亚太地区之前在夏威夷发表的政策讲话中,提到美国把东盟视为东亚地区正在形成的地区性结构的支点,是“诸多政治、经济和战略问题上不可或缺的机构”。美国2009年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为加入东亚峰会铺平了道路。2010年,希拉里参加了在河内举行的东亚峰会,美国也表示2011年东亚峰会在印尼召开时,奥巴马总统会重返印尼。日本媒体称,这标志着亚洲迎来以中美日为核心的新一轮博弈。
除此之外,奥巴马政府致力于扩大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早在2005年,新西兰、智利、新加坡和文莱即签署《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2010年美国积极申请加入该协定,同时申请加入的还有澳大利亚、越南和秘鲁。美国向TPP的迈进,可能有助于重新确立美国在未来地区经济一体化讨论中的领导地位。马来西亚学者认为,未来该地区的经济前景可能由三个不同区域强国主导的彼此重叠的模式构成:美国将主导TPP八国(P8),中国寻求全东亚自由贸易区(EAFTA),日本则将寻求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CEPEA)。美国试图拾起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遗产,在泛太平洋地区构建自由贸易区,在某种程度上,这分离了目前正在谈判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势力,并且还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
在美国看来,一个没有美国参与的东亚新秩序是不能容许的,美国介入亚洲的目的是维持和增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力。有分析人士认为,无论是东亚峰会的扩容,东盟10+8防长会议机制的建立,还是TPP进程的强势推进,都潜藏着亚太地区国家对中国崛起的不适应和对中国崛起方式的深度疑虑。
朝鲜半岛:“软肋”面临的威胁
中国周边安全的最大软肋是东北亚,朝鲜半岛形势是风向标。2010年是近10年来朝鲜半岛局势最危急的一年,在同一年发生两起严重的军事安全事件,这在朝鲜停战后57年来不曾有过。美国和日本趁机迅速介入,在朝鲜半岛西部和东部海域进行规模空前的军事演习,美日韩三边军事同盟雏形初现。这给中国带来了安全威胁,使朝鲜半岛出现了停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以朝鲜半岛为中心的东北亚地区是中国安全的致命弱点。历史上,1895年的甲午战争、1905年的日俄战争以及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等都在这个地区。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以及60年代中国与苏联的珍宝岛冲突都对中国安全造成极为严重的威胁,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2010年是近10年来朝鲜半岛局势最危急的一年。在同一年发生两起严重的军事安全事件,这在1953年7月朝鲜停战后57年来不曾有过。不仅世人关注的“六方会谈”迟迟未能重启,因韩国“天安”号沉没等突发事件引起的一系列联动效应,更使朝鲜半岛局势急转之下,进入新一轮动荡期。
“天安”号事件后,美国和韩国转而推行对朝强硬路线,试图以强大的武力来震慑朝鲜。而朝鲜对外政策也趋于强硬。延坪岛炮击事件后,美国与韩国在西海(即我黄海)举行历史上双方最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标志着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进一步升级。
不过,朝鲜半岛形势虽然危急,但仍在可控范围之内。临近年底,朝鲜的政策出现了缓和迹象。朝鲜向国际社会宣布,朝鲜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以便于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
在现阶段乃至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在朝鲜和韩国、美国、日本阵营之间,由于缺乏基本的战略互信,突发事件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地区性的危机,且危机还可能持续升级。在现阶段,各方缺乏进行多边安全对话的基础和意愿,更遑论建立一种各方认可的多边安全合作的制度安排。总体上看,目前对抗和冲突的逻辑支配半岛事态的发展。
朝鲜半岛事态发展为美国积极介入创造了机会,美韩、美日的联合军演意味着一个兼具攻防能力的美日韩小型多边安全机制雏形隐现,这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新的威胁。由此可见,朝鲜半岛的军事对峙行为和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挤压,已经使中国面临严重的双重挑战。亚洲国家彼此间的窝里斗,是美国在此地坐收渔翁之利的最大“助缘”。
美国和韩国对中国在“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事件后的反应不满,指责中国不主持公道,一味偏袒朝鲜。中美关系和中韩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损害。特别是韩国国内对中国的不满情绪迅速上升,而且仍在持续。
延坪岛炮击事件后,中方关于迅速开始六方紧急磋商的提议再次遭到美韩日三国的拒绝。中国的朝鲜半岛外交遇到了复杂的难局。
尽管如此,中国仍然是促使朝鲜半岛形势“转危为机”不可或缺的斡旋者。因为只要敌对各方均缺乏发动全面战争的意愿或能力,它们最终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回到谈判桌前解决问题。而这离不开中国的帮助。因此,在各方可能“擦枪走火”的情况下,中国所要做的是静观局势变化,以静制动,而不是轻易作出情绪化的反应。
海上风浪:海洋安全环境恶化
海上安全成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紧张的重要来源,中国的海洋战略已成为国际社会判断中国是否和平崛起的重要指标。中国的深海战略已经触及美国的亚太乃至全球利益,周边国家借美国重返亚太之势在海洋问题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抗衡中国的潜力大大增强。因此,中国的海洋安全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深海战略面临的海上压力将常态化。
2010年,围绕南海争端主要有两件大事:其一,一些国家利用所谓“南海是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下文简称“核心利益说”)指责中国“日趋明显的扩张性军事行动和强硬外交政策”。其二,美国适时利用南海事务,多次坚称自身在南海的航行自由权,与中国就此数次展开激烈的交锋,并支持东南亚一些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
2010年4月,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一篇题为《中国军队寻求扩张海军力量》一文,7月该文被日本共同社引述,引起中国和国际媒体的广泛报道。文中声称,中国政府于2010年3月首次向访华的美国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和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声称,南海是关系到中国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不允许任何人干预南中国海事务。而在这之前,中国只将台湾问题、西藏和新疆问题等定位为“核心利益”。
“核心利益说”一经出台,便被国际社会不加分辨地全盘引用,成为佐证中国外交转向扩张的重要论据。而这一说法并没有官方来源,没有得到官方确认。学界和各种智囊机构的态度也较为谨慎并提出质疑,有军方学者撰文表示,“南海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提法仅见于中国个别学者的言论,并非高层领导的正式表述,更未写入国家战略性报告或者法律性文件。
长期以来,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这并不代表放弃主权要求。只是中国在美国高调介入亚洲事务时彰显主权,会成为将东南亚国家及背后支持的西方国家团结在一起、对中国实施遏制的一个契机。
国际社会对“核心利益说”的强烈反应,表现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中国崛起的严重忧虑。国外把“核心利益说”解读为崛起后的中国在划分东亚的势力范围,中国今后的外交政策会日益咄咄逼人。国外还普遍将“核心利益说”与钓鱼岛“撞船事件”相提并论,据此判定中国将采取日趋强硬的外交政策,中国崛起会对世界秩序产生重大的不确定性。
中日之间围绕钓鱼岛的争端,一直以来就是中日之间的领海领土主权之争,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的爆发,一方面反映出中国外交的新举措,以及中国突破美国海军的传统势力范围之后对旧地区秩序造成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周边国家对中国海军远洋能力的疑虑。
“撞船事件”后中国的反应速度与力度,让日本外交界感到中国的反应“超出了迄今为止的底线”,与以往发生冲突时中国尽量防止事态发展成全面冲突不同,此次日本人认为中国的反应似乎已顶掉了“安全阀”。甚至有日本学者呼吁,为阻止中国一意孤行,各国将从经济、资源和安全保障领域构筑对华包围圈,日美两国应肩负起主导构筑对华包围圈的重任。
“撞船事件”发生后中国的对日措施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一些国外媒体和学者、官员将中国的反应“升级化”看待,将中国描绘为“粗暴大国”,甚至给中国的反应与举措戴上“中国威胁论”的帽子。
与中国存在南沙群岛主权纠纷的东南亚国家对中国“撞船事件”后的“强硬态度”也表示了担忧。日本学者紧紧抓住这种“担忧”将南海问题与钓鱼岛问题“扯”在一起。日本学者夸张地断定,“当前的中国外交似乎是以鸦片战争以来的屈辱历史为鉴,将列强的侵略手法运用至侵犯越南和菲律宾领土以及日本的领海上”。毋庸置疑,日本学者的这种 “逻辑论证”旨在离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蛊惑东南亚地区人民对中国的信任和友好,实现日本联合东南亚“共同对付”中国的企图。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一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们寻求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然而不幸的是,近年来我国的周边环境逐渐恶化,领土、海洋争端不断凸显,周边国家政局动荡,恐怖势力蔓延,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加紧重视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最为关键的是中国与这些国家都存在着领土和领海的争端。比较重要的有:与日本的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争端,以及东海石油问题;南海问题;与印度的领土争议;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威胁。可以说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
一、日本
中国与日本的争端主要是东海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东海划界之争。中日在东海划界问题上分歧很大,日本主张所谓的中间线原则,并且以钓鱼岛作为基点单方面在中间划了一条所谓的中间线,并开始对这条线采取实际控制;中国一直坚持自然延伸原则,主张在东海大陆架一直延伸到冲绳海槽中心线。2.东海海底油气资源。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处东海海域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周边发现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太平洋上油气最丰美的区域之一。关于东海海底油气资源的划分:日本主张按照“中间线”原则划分;中国表示不存在什么“中间线原则”,东海海底石油资源的划分,要依据联合国海洋法所规定的大陆架原则来进行。3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归属问题。钓鱼岛列岛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而日本却宣称钓鱼岛是其领土,并在上面修建灯塔等永久设施。
二、南海问题
南海总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散布有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其中的南沙群岛由于其显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了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的强烈兴趣,进而挑起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并发展成一个涉及多个国家且有国际势力插手的复杂问题。东南亚国家之所以如此热衷侵占南海是因为南海有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并且南海海域作为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通道,其经济和军事价值不断凸显。
近年来,东盟各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政策相继发生了转变,形成“联合制华”的战略态势。东盟内部多次就南海问题进行了磋商,达成了通过“集体性政治谈判解决南沙争端”的共识,并多次策划将南海问题提交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竭力促成南海问题国际化。并且,美国、印度、日本、俄罗斯等大国出于各自不同的战略目的,积极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插手南海地区事务,使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三、印度
中印之间主要是边境划界问题:印度与我国存在着领土争端,并坚持不合理的领土要求。两国边界全长1700公里,双方争议地区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不仅如此,近几年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幌子,渐渐实现军事安全战略从北方陆地向南方印度洋的倾斜,其触角已延伸到靠近南中国海的马六甲海峡附近。最近几年印度不断扩充其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核试验、与俄罗斯共用中亚军事基地、大规模购买先进武器,对我国虎视眈眈。
四、其他
其他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因素有:韩国与中国的海上争端,我国西部地区的恐怖势力,美国在中亚地区的驻军,泰国、缅甸等国的国内震荡,俄罗斯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等等。
面对如此严峻的周边安全形势,我们应该坚决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在“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基础上与周边国家展开战略对话,和平解决争端。比如在东海及南海问题上,我们可以在坚持主权的基础上,尝试与这些国家共同开发海上资源。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因此,我们更应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打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外部环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2011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第四篇: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形式与政策论文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论文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提出了“安邻、睦邻、富邻”的指导思想,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大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旨在为我国创造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环境。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了,我国在这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增强了与其它国家的经济合作,但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印度大力扩军,妄图称霸南非,美国在新加坡部署近海舰,越南就南海问题进行抗议,2012年中菲黄岩岛对峙„„此类国家安全问题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所以掌握中国周边局势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预测其发展趋势,不仅对我国处理好周边关系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国宏观外交和社会发展也会产生重要作用。
在评估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时,不能只是看到表象,我们要认真的去分析。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很迅速,就想当然的认为这是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有很好的外交关系的结果。其实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观点,像近期的湄公河事件、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钓鱼岛事件等等,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其它各国对我国的敌对态度。
2011年12月,中国社科院召开了一个专题研讨中国周边局势的会议,会后发布了《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报告》,报告指出,“与2010年相比较,本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从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国家周边环境总体相对稳定,但不稳定因素增多。
(一)中国国家周边环境总体相对稳定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国力增强,中国维护国家安全与周边稳定的能力增强了;第二,周边国家对我国友好合作任然是主流,地区和平发展的基本态势并没有改变;第三,周边国家比较认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二)不稳定因素增多
21世纪以来我国周边发生了很多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事件,国家安全环境恶化比较严重:
1、海上问题矛盾激化
从上个世纪开始,我国与周边国家就出现了海上纠纷。进入21世纪以后,纠纷加剧,矛盾不断升级。尤其是最近两年来,矛盾已经突破双边关系的范畴,成为公开的、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东海,有中韩渔业资源之争、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和东海资源之争;在南海,中国 几乎与所有的东盟国家都有领土争端。对此我国在抗议的同时做了两件比较有分量的事一是瓦良格号航母试水;一是9月6日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政府白皮书。瓦良格号航母的试水是向外国彰显我国实力的一个表现,即我国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首次界定了中国核心利益,包括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国家安全,而我国也只是在台湾问题和西藏问题上谈到过核心利益。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中国对南海和东海问题的态度,即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而国际社会则对此进行了片面的解读,导致周边国家对我国的崛起表现出忧虑,使得我国与周边海洋国家的争端不断加剧。
2、半岛局势僵局难破,未来走向不明
2010年,“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的先后发生,使朝鲜半岛局势出现了1953年朝鲜停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将朝鲜半岛推向了战争的边缘。朝核问题阴云不散 朝鲜仍然坚持核试验,六方会谈终止。2011年12月17日,金正日去世,年轻的金正恩接班,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变得更大。
对此,中国政府游说于涉事诸国之间,并提议迅速开始六方紧急磋商,但遭到美、韩,日三国的拒绝。中国在东北亚面临着安全威胁与外交压力的双重挑战。
3、日本“远交近攻”,加强美日同盟,中国成其主要防范对象
日本国土面积小,采用远交近攻战略,中国首当其冲。中日关系在一直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小泉任期内,由于其一意孤行地参拜靖国神社等不负责任的做法遭到中国等的强烈反对以及日本“入常”的失败,日本“归罪”于中国,中日之间出现冰冻关系。后虽经安倍的“破冰之旅”和温总的“融冰之旅”,但“政冷经热”成为中日关系的一大特点。
4、战略忧虑刺激军备竞赛
近来我国发展迅速,国力日益增强,国家的正常发展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恐慌,在军事上美国在中国周边国家加紧驻军,在经济上美国对中国实行各种制裁,口口声声说跟中国无关,但是个明事理的人都看得出它的意图:全面围堵中国,对中国实行战略大包围,从而遏制中国的发展。其它国家也是加紧扩充军备,整个世界开始了一场军备竞赛,对此我国应保持警惕。
5、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恐怖主义挥之不去。
缅甸之变不仅导致难民潮,而且影响到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缅甸叫停密松水电站,实际上变成了政治问题;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存在领土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长期发生交火,印巴关系将长期成为地区稳定的不确定因素;美军从阿富汗撤军会增加中国反恐和打击分裂主义的压力;湄公河事件凸显航道安全问题;还有诸如此类的很多问题都会对中国 周半安全形势产生很大的影响。
针对种种问题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对策
问题摆在那里,我们不能乱了阵脚,应该淡定从容,韬光养晦,做好自己的事。解决问题,关键在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是应对外部挑战的最根本的法宝。
1、不回避、不着急。周边问题是中国崛起的必经阶段,必须要过这一关,躲不过去的,不能回避。现在问题来了,或者挑战来了,就得去坦然面对,去有效应对,否则永远不会真正的崛起。
2、要有发展战略,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政策要做调整。2010年,我国提出了要“塑造周边”,但是要怎么塑造,我们自己先得有个计划,得先有个模子。连模子都没有怎么塑造?这方面我们得学学美国!
3、“韬光养晦”与“敢做敢为”并重。做任何事情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在整个过程中,“韬光养晦”一定要坚持,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有所作为”、要有威严的一面,就是不能只做“老好人”或是“和事佬”,要能让一些国家觉得中国难以挑战、难以侵犯、难以“忽悠”。
4、要讲“巧实力”,对周边国家区分对待。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一
形势与政策: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一
【教学目的】了解国家边境基本常识和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明确我国周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全球视野和我国国家战略角度理性分析周边安全局势。【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影视欣赏法 【教学时数】第一学时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从全球大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讨论“现在的我们安全吗?”
提示分析:老的安全威胁不断,新的安全威胁又上升。如洗钱、非法移民、难民、诈骗银行、种族冲突、海盗、粮食和能源短缺、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转基因食品、毒品走私、金融危机、电脑病毒、债务危机等问题。贫富差距加大。1950年世界上的贫富比例是35:1;现在是300:1。美国2个富人加上印度的一个富人有1000多亿美元,(2009年《福布斯》统计,美国比尔-盖茨,微软有530亿美圆,世界第2名;美国华伦—巴菲特470亿美圆,世界第3名;印度拉什米—米塔尔钢铁287亿美圆,世界第5名)相当于49个国家的GDP。非洲难民有400万;世界一半人口每天不足2美元生活费。三分之一的人口不到一美元生活费。艾滋病,自然灾害严重,危害人类,气候变暖,温室效应,雪山融化,导致无名细菌繁衍。冰山火山喷发——2010年3月22日沉静200年后今年爆发,灰尘1万多米。玉树地震、西部干旱、湖南水灾。
流行的禽流感、猪流感、羊流感、马流感等。美国科学家预测2012年地球要遭遇最强的超级太阳风暴。届时全球电力系统将瘫痪,地球将重回黑暗时代。
◆
一、中国边境
领土包括陆地和水域及其底土和上空。国家领土分为领陆、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和领空3个部分,上及高空,下及底土。领水附随于领陆。领空和底土又附随于领陆和领水。因此领陆是最重要的部分,是领土的主要成分,领陆如发生变动,附随于领陆的领水、领空和底土亦随同变动。
除上述四个组成部分之外,有些海域,例如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尽管在严格意义上不被视为国家领土的一部分,但沿海国可以对其及其资源行使主权权利,从而构成国家管辖范围的海域。
(一)中国的陆上边界
中国的陆上边界总长2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和邻国最多的国家,也是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
我国同14个国家接壤,包括: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案例:中印边界争端
整个中印边界全长1700余公里(因未实际勘测,此数据只是大概数据,也有资料说近20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控制在中国手中。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在东段,双方争议面积约90000平方公里,即网上常说的藏南地区,现全部控制在印度手里。在整个中印边境争端中,东西两段是争议重点,1962年的边境冲突也是在这两段打的。
东线争端及麦克马洪线的由来
中印边境东段争端,是传统习惯线与麦克马洪线之争。传统习惯线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以此线作为边界,约9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属于中国;而麦克马洪线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将藏南土地划归印度。
1914年,在中英藏三方参加的解决西藏问题的“(印度)西姆拉会议”上,英方代表亨利•麦克马洪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炮制了一条新的印藏边界线,将中国藏南约 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英属印度。麦克马洪又利诱西藏噶夏的代表,背着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划界换文。当时对西藏拥有主权的中国政府并不知道此事,**喇嘛和噶夏政权也未给其参加西姆拉会议的代表有划界的授权,后来了解了情况的噶夏政权对麦克马洪画的线不予承认。历届中国中央政府对麦克马洪线也未予承认。所以,这是一条非法的边境线。
西线争端及约翰逊线的由来
西线边境争端主要是新疆阿克赛钦地区归属之争。阿克赛钦是一块被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及阿里高原环绕的盆地,自古以来就是从新疆到达西藏的重要通道,一直属于中国,直到五十年代印度人抗议中国通过阿克赛钦修建新藏公路以前,中国政府并不知道印度对这里有领土要求。
印度的依据是所谓约翰逊线。19世纪60年代,英国测绘军官约翰逊曾到新疆作探险旅行,此人把阿克赛钦视为无主地,因此将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进英印的属地,将中印分界线画在了昆仑山一侧。对于这条约翰逊线,英国政府并未知会清朝政府,历代中国政府包括新中国并不知道此事,更谈不上承认了。
(二)中国的海上边界
中国的海上边界有1.8万公里,同6个国家隔海相望。这6个国家是: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案例:解决边界问题的两次高潮
历史上中国与周边国家多数是有边无界。古代中国的历代帝王都尊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传统理念,中国与周边国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边界问题。随着西方国家主权概念的引入和西方殖民者的侵入,主权边界问题日益突出,清王朝才开始意识到要保疆卫国。
在西方殖民者侵略下,中国被迫签署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大片领土。第一次高潮
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与周边的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和朝鲜等国纷纷签署边界条约和协议,划定了双方的边界,掀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波边界划分高潮。但中国与苏联、越南和印度的边界问题无法解决。
第二次高潮
苏联解体后,中国迎来了边界划分的第二个高潮。与北方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分别签署了边界协议,划定了边界。中俄边界谈判也开始不断推进。2008年10月,中俄举行了黑瞎子岛的界桩揭幕仪式,至此,中俄从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算起,历时300多年,终于解决了边界纷争。在与原苏联解体后独立的各国划定边界同时,在南边,中越两国启动了边界谈判。经过十多年的艰苦谈判,2008年的最后一天,中越同时宣布完成陆地边界勘界立碑工作,彻底解决了两国陆上边界和北部湾海上划界。
新中国成立60年时间,经过漫长的谈判,除印度外,与周边所有邻国都解决了陆上边界问题。
形势与政策: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教学目的】了解国家边境基本常识和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明确我国周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全球视野和我国国家战略角度理性分析周边安全局势。【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影视欣赏法 【教学时数】第二学时 【教学过程】
◆
二、中国周边基本形势
(一)东北亚局势
东北亚,是指亚洲的东北部地区,按地理位置的分布,包括俄罗斯联邦的东部地区(萨哈林岛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日本国,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蒙古国。
问题聚焦:日俄四岛之争 ●简介
所谓北方四岛,主要是指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与日本北海道间的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四个岛屿。北方四岛在地理上属于千岛群岛,因此,俄罗斯也称其为南千岛群岛。
●来龙去脉
俄日北方四岛争端起源于近代。良好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引得日本和俄罗斯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纠缠不休。据日本史料记载,北方四岛是日本古老居民阿伊努族的生活地之一,1644年,一幅日本绘制的地图就包含了北方四岛。俄罗斯则宣称,俄探险家也于1691年登上了千岛群岛,并给这些岛屿起名为“库里尔群岛”。其后,数名探险家在这里登陆。到1779年,沙俄政府正式把千岛群岛中尚未有明确领土归属的所有岛屿划归己有。1794年,俄政府将38个流放犯和20名猎手送到千岛群岛之得抚岛定居,正式建立移民点。日本德川幕府不甘示弱,随后命令有官方背景的富商屋嘉兵卫到择捉岛开辟17处渔场,派幕府官吏常驻该岛,建立行政组织。
自1801年起,德川幕府驻兵100名于择捉岛,并立下“天长地久大日本属岛”的标志。1805~1813年间,俄国在北海道和如今的“北方四岛”(主要是指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与日本北海道间的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四个岛屿)上同日本人进行了8年鏖战,被日本人称为“北寇八年”。日俄的激烈争夺直到1855年才握手而和,双方签署了《日俄和亲通好条约》(又称《下田条约》),约定整个千岛群岛以得抚岛为界,以南归日本,以北归俄罗斯。这是两国最早的划界条约之一。《日俄和亲通好条约》签署时,关于库页岛主权定义模糊,为两国共管,并没有明确边界,为此不断发生移民摩擦。1874年,日本派遣全权大使榎本武扬赴圣彼得堡与俄罗斯交涉,并于1875年签署《圣彼得堡条约》,规定日本获得堪察加半岛以南的整个千岛群岛的主权、鄂霍次克海的捕鱼权和其周边俄罗斯港口10年的免费使用权,条件为整个库页岛的主权归俄国。至此,北方四岛完全归属日本。然而,在日俄之后的交往过程中,关于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和齿舞群岛的归属权,两国又签订了数项条约,但都未能解决归属问题。20世纪初日俄战争中日本获胜,通过《朴茨茅斯条约》,它再次得到了库页岛一半的主权。
●现状
2006年8月16日俄国巡逻艇向接近争议地区的日本渔船鸣枪示警,打中一个渔民的头部致死,成了这一争议地区的第一个牺牲者,日本舆论群情激奋。2009年7月3日,日本参议院一致通过“促进北方领土问题解决特别法”(北特法)修正案,明确记载“北方领土为我国固有领土”。这是日本首度在法案中将北方领土明定为“固有领土”,明确赋予日本拥有北方四岛主权的法源依据。
择捉、国后两岛是千岛群岛最南面的两个岛,齿舞和色丹两岛则是北海道的附属岛屿。四岛位于日本北海道东北,总面积为4996平方千米。不仅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而且拥有丰富的资源,大陆架煤气资源储量约16亿吨,黄金储量约1867吨,银9284吨,铁2.73亿吨,硫1.17亿吨。此外,择捉岛还盛产比黄金还贵重的铼,储量高达36吨。齿舞和色丹岛虽小,但附近大陆架盛产海产品,年产量约80万吨。据统计,四岛及大陆架总资源价值达458亿美元。因此,历来深受日、俄两国的重视。
●相关新闻
2010年11月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当天上午登上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的国后岛。这是俄罗斯国家元首首次视察俄日之间存在争议的岛屿。报道说,梅德韦杰夫在国后岛视察了当地的地热发电站。他随后还视察了当地的几处建筑工地,并与岛上民众会面。
梅德韦杰夫2010年10月31日结束在越南首都河内的俄罗斯和东盟领导人会议日程。返程中,他于2010年11月1日早间抵达俄萨哈林州首府南萨哈林斯克,之后从那里飞抵国后岛。
另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首相菅直人当天发表讲话,称俄总统此行“非常令人遗憾”,日本外务大臣前原诚司对梅德韦杰夫登上日俄争议岛屿表示抗议。
南千岛群岛位于堪察加半岛和北海道之间,包括大小30多个岛屿,群岛南部的齿舞、色丹、国后和择捉四岛是日本所称的北方四岛。二战结束后,这些岛屿先在苏联、后在俄罗斯联邦的管辖之下。长期以来,日俄在四岛归属问题上互不让步。日本政府一直坚持解决北方四岛归属问题是缔结日俄和平条约的前提条件。
俄副防长视察日俄争议岛屿
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布尔加科夫率领的俄军事代表团2011年1月20日视察了日俄争议岛屿。日本新任官房长官枝野幸男2011年1月21日表示,对布尔加科夫的此次活动深表遗憾。有日本媒体分析称,布尔加科夫此行强调了俄罗斯在军事意义上也十分重视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的姿态。布尔加科夫2011年1月20日在择捉岛视察了俄罗斯的空军基地及炮兵部队等驻留军事单位。他稍后还将对国后岛进行视察。俄罗斯媒体称,他对南千岛群岛的视察将持续到23日。枝野幸男21日除了对布尔加科夫此行表示遗憾外,还呼吁日俄两国能够就此问题尽快举行新的磋商,和平解决问题。
去年11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作为俄罗斯最高首脑首次访问国后岛,日本外相前原诚司称俄总统此举伤害了日本民众的感情,并召见俄罗斯驻日大使表示了抗议。梅德韦杰夫在去年年底的电视直播节目上说,俄罗斯打算与日本展开合作,但重申“南千岛群岛是俄罗斯联邦的领土”。
有消息称,负责基础设施修建工作及教育行政工作的俄部长级官员等也计划访问南千岛群岛。日方分析担心,俄罗斯试图通过不断派遣政府官员前往争议岛屿,强调“南千岛群岛属于俄罗斯”的立场,从而达到进一步开发该地区的目的。
日本首相菅直人2011年1月20日发表日本政府对外政策讲话时也谈及了日俄争议岛屿问题。他说,“解决领土问题从长远来看符合俄罗斯国家利益,我们希望俄罗斯政府能够明白这一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苏联占领了国后、择捉、齿舞、色丹这四个岛屿。日俄间曾就四岛的归属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俄总统誓保俄日争议岛屿
法新社莫斯科2011年2月9日电,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9日下令在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部署更多武器,并称俄罗斯需要在其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扩大军力。俄罗斯各通讯社援引梅德韦杰夫的话说:“在那里增加部署的武器必须充足、现代化,以确保这些岛屿的安全,它们是俄联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在会见俄罗斯国防部长和地区发展部长时说:“我们要竭尽所能加强我们在千岛群岛的军力,这是我们的战略要地。”
日本首相菅直人称梅德韦杰夫前不久视察南千岛群岛是“不可原谅的粗暴行径”,梅德韦杰夫的上述表态说明莫斯科在与日本领土争端中的语气变得急剧尖锐起来。
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9日说,俄罗斯将在与日本存在争议的南千岛群岛(日方称北方四岛)部署更多先进武器。
必须部署先进武器
梅德韦杰夫2011年2月9日在一场会议上说,俄罗斯必须在南千岛群岛部署“必要的、足够的、先进的武器”,“为俄罗斯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安全保障”。俄罗斯国防部长和地区发展部长参加了会议。
千岛群岛位于堪察加半岛与北海道之间,群岛南部齿舞、色丹、国后和择捉四岛被日本称为北方四岛。长期以来,俄日两国在四岛归属问题上互不让步。俄方多名高级官员近来登上争议岛屿视察,引发日本方面不满。
尽可能加强军事存在
梅德韦杰夫当天在会议上说:“我们将尽可能加强在南千岛群岛的军事存在,同时发展与邻国的伙伴关系。”会议期间,俄国防部长阿纳托利·谢尔久科夫告诉梅德韦杰夫:“我们清楚将在那里部署何种武器,以及该采取何种措施重建军事设施。”
俄塔社援引一名俄罗斯国防部官员的话报道,俄罗斯、法国合作建造的4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将部分部署在这片区域。
日密切关注俄方军事行动
一名日本政府不愿公开姓名的官员告诉共同社记者,梅德韦杰夫这番表态反映了俄罗斯政府在双方领土争议中的强硬态度。“他们只是阐明不会归还„北方领土‟的立场。”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10日平淡回应俄方言论,称日本方面“密切监控”俄方在这一争议地区的军事行动。枝野说,日本将保留自身对这片区域的主权诉求,希望依据现有多项协议,与俄罗斯方面达成和平条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些岛屿先在苏联、后在俄罗斯联邦管辖之下。过去数十年,日本政府一直坚持,解决北方四岛归属问题是缔结日俄和平条约的前提条件。
形势与政策: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教学目的】了解国家边境基本常识和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明确我国周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全球视野和我国国家战略角度理性分析周边安全局势。【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影视欣赏法 【教学时数】第三学时 【教学过程】
(二)东亚局势
东亚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主要包括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5个国家。地形地势为西高东低。有典型的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渔业资源丰富,多天然良港,利于渔业和对外经济的发展。水力资源丰富。东亚大陆边缘,地质条件复杂,多山,且多火山、地震。夏秋季节常受台风侵袭。东部临海,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和半岛。地形多平原、丘陵。西部远离海洋,地形多高原、山地。大河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主要有长江、黄河、鸭绿江、图们江等。自然资源丰富,以有色金属为最多。
问题聚焦:朝韩问题 ●新闻回放
2010年11月23日下午,朝韩两国在边界处互相炮击,造成十数人死伤,数十栋建筑起火,令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韩国国防部新闻办公室声称,韩国西部延坪岛海域当天遭受来自朝鲜方面的炮击,韩国军队进行了回击。朝鲜方面则称,是韩国首先向朝鲜领海进行炮击,朝鲜军队才进行回击。12月20日下午,韩国军方在延坪岛海上进行了大约一个半小时的实弹射击演习。为警惕来自朝鲜方面的报复,韩国海陆空三军严阵以待。不过朝方并没有任何动作,因为朝鲜认为韩方的演习“不值得回应”。这些冲突让我们不得不感到忧心:是否朝韩战争真的要爆发了。
朝韩本是同种同根,是朝鲜民族大家庭的同胞骨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当时世界局势的影响,朝韩被迫分裂成两个制度完全不同的国家,也导致了今天朝鲜半岛上的两个国家经济、政治、军事的巨大差异,同时造成了今天这种紧张的的局面。
●局势演变
2010年的朝鲜半岛局势,可谓是一波三折,牵动着整个东亚地区安全局势。
年初,朝韩关系在期待中开局。韩国总统李明博在新年演说中表示,今年要为南北关系创造新的转机。朝鲜主要报纸也在元旦社论中表示,希望改善朝韩关系,开辟祖国统一前进道路。
朝韩关系骤冷。2010年 3月26日晚,韩国海军“天安号”警戒舰在西海爆炸后沉没,46名水兵丧生。韩国随即把矛头指向朝鲜。朝鲜中央通讯社4月17日发表军事评论员文章,对韩国军方和右翼保守势力在“天安号”真相尚未调查清楚之前,就把事件与朝鲜联系起来表示强烈不满和愤怒。朝韩关系骤然紧张。5月20日,韩国政府组织的军民联合调查团公布调查结果,称“天安号”系朝方小型潜艇发射鱼雷击沉。朝鲜方面对此坚决否认,要求派遣检查团前往韩国核实物证,这一要求被韩国拒绝。
“天安号”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并不完全认可韩国的调查结果,尤其是联合国安理会不予认同,韩方颇为受挫。韩国随后加强军事演习,尤其同美国开展一系列针对性联合军演,造成朝韩关系的严重紧张。
自7月下旬开始,韩国和美国不顾朝鲜多次警告,几乎每月举行一场大型联合军演。韩美、美日连续大规模联合军演,加剧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紧张局势。
朝韩局势升级。11月23日上午,作为“护国军演”一部分,韩军向有争议的“北方界线”海域发射数十发炮弹。朝方先前书面要求停止训练无果,当天下午向延坪岛方向发射140多发炮弹,70多发落在延坪岛上。韩军随即回击80余发炮弹。炮击事件造成延坪岛上两名韩国海军陆战队员和两名平民死亡,18人受伤。
11月23日,“天安号”事件发生8个月后,朝韩相互炮击,形成朝鲜战争停战以来最为严重的军事对抗,造成韩方人员伤亡,双方关系再度严重恶化。朝方认为,延坪岛是韩国在朝鲜水域中突进的岛屿,但其周围部分水域仍属朝鲜,1953年“联合国军”将此地区单方面划归韩国非法无效。韩国认为,朝鲜于1992年就曾接受上述划归,双方已无争议。《韩国时报》题为《战争还是和平》的文章痛陈,“过去60年间法律意义上的战争状态不能用另一场战争来结束”,民众无法承受让半个多世纪意识形态的分歧取代几千年民族认同,进而毁了自己的民族。
韩国11月24日宣布,无限期推迟南北红十字会谈,停止一切对朝人道主义援助项目并切断陆路交通。韩国国防部长官金泰荣在朝野压力下引咎辞职。
韩国强化军事应对,美军“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开入黄海,参加美韩大规模联合军演;韩军单独展开大范围海上实弹射击训练,朝鲜半岛局势高度紧张„„
韩美黄海军演结束两天后,日本与美国启动“利剑2010”联合实兵演习,规模号称历年来最大,“乔治·华盛顿”号再度参演。演习模拟“夺岛”,区域覆盖日本周边海域„„
朝鲜政府机关报《民主朝鲜》2011年3月26日就“天安”号事件一周年发表评论说,“天安”号事件是韩国在美国操纵下捏造的“特大阴谋”,韩国正借此疯狂掀起反朝对峙战争行动。
●解决朝鲜半岛危机,关键看美国。
去年以来,半岛形势持续紧张、逐步升级,这与美国“重返东亚”的大背景不无关系。很显然,在朝鲜半岛最近几次冲突及中日撞船事件过后,美国真的顺利地“回来”了。在半岛危局中,美国一方面通过军演强化与韩日的关系,并警告朝鲜;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国提要求来让外界给予中国更大的压力。美国试图保持朝鲜半岛一定的紧绷,又控制其冲突程度——以重新展现其在东亚的影响力。当前朝鲜半岛的任何动静,都将可能成为点燃地区军事紧张的导火索。
形势与政策: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教学目的】了解国家边境基本常识和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明确我国周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全球视野和我国国家战略角度理性分析周边安全局势。【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影视欣赏法 【教学时数】第四学时 【教学过程】
(三)东南亚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该地区共有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2002年5月20日,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面积约4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6亿。
问题聚焦:南沙群岛
南海自然海区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属于我国司法管辖的海域就是所谓“九段线”或者U型线内的海域,面积约为200万平方公里,这是在1945年由当时的中国政府划定的,各国没有反对。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又重申了这一点,仍然没有任何国家反对。直到上世纪60年代,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开始向南海伸手,各国进入“九段线”内面积总计约154万平方公里,其中越南声称拥有117万平方公里,菲律宾是62万,马来西亚是17万,文莱是5万,印度尼西亚是3.5万,无争议面积只有44万平方公里。南海诸岛的岛、礁、沙洲、沙滩总计256个,被实际瓜分和控制的岛礁达50个之多。在已占领岛礁中,越南占了58%,马来西亚占了10%,菲律宾占了16%,而中国只占了16%,这种状况已经形成了,要改变现状非常困难。
最近几年,我国在南海的海洋资源受到很大的损害,南海周边各国还频繁对中国渔民下手,我国渔民不断受到他们的武装船只骚扰。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对我国正常捕鱼的船只抓扣、关押、罚款甚至射杀,有的国家在抓扣过程中对我国渔船开炮开枪,有时甚至向我国渔船投放燃烧弹,严重干扰了我国渔民在传统作业区进行作业。
从2003年到2008年,仅仅海南籍的渔船在南海生产被周边各国抓扣的总共75起,被抓扣渔船75艘、人员738名,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500万元。菲律宾一次就要罚款10000美元。2000年以来,据不完全的统计,海南、福建、广东和广西四省区约有530艘渔船被南海相关国家扣留,涉及渔民近6000名,经济损失惨重。
抓扣中国渔民的背后动机是“主权”,除了印尼之外,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都成立了专门的海洋维权机构,甚至直接动用军队控制周边海域。他们对中国渔民抓了又放,放了又抓,实际体现了对这片海域的控制权和司法管辖权,也是他们一种所谓的主权宣示手段,这是他们侵占中国南海权益的一张王牌。近年来,南海周边国家不仅实际控制了南海,而且还实行法理吞并,包括向联合国提交划界线,注重国内法的建设,在实际控制的背景下,他们手上的筹码越来越多了。
2009年以后,南海争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南海周边诸国纷纷增强军备。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纷纷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南海划界方案,各国对南海岛礁海域的争端逐渐明晰和公开化,国际法斗争与军事准备斗争“双管齐下”的特点日益突出。
2009年,南海周边国家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一改全面撒网的战略,开始将军购重点瞄向高性能的常规潜艇、远程战斗机、先进水面舰艇等重型装备,用于维护各自国家的海洋权益。2009年1月,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与越南国防部签署了出售12架苏-30MK2战机,总额达5亿美元。凭借南海油气田带来的滚滚财富,越南的军力建设再次进入高潮。与此同时,越南在南海的军事战略及战场建设也在悄悄进行着调整。俄罗斯“海军造船厂”2009年4月24日宣布,将为越南建造6艘价值18亿美元的“基洛”级柴电潜艇。
为什么越南这样一个不太富裕的国家,一年就能拿出23亿美元用于军事装备呢?我们再看另外一组数字,2008年越南在南海石油的收入是70亿美元,占其当年外汇收入的40%。
马来西亚的动作也比较引人注目。2009年1月27日,法国向马来西亚交付了第一艘“鲉鱼”级潜艇,并计划于2009年底交付第二艘。马来西亚从德国购买了4艘排水量为1650吨的护卫舰,负责在南海海域执行巡逻任务。另外,马来西亚于2009年底前从俄罗斯接收最后一批苏-30MKM战机,之前已经购买了12架,全部装备了最新式雷达,使得该战机具备南海局部海域的空战优势。
这些国家纷纷斥巨资购买装备,就是为了维护他们已经拥有的海洋权益,这些国家不仅在外交上跟我国存在争端,军事上也具有一定的作战能力。近年来美国在南海活动频频,美国海军无暇号利用音波探测器来侦测及追踪我国海军舰船、潜艇等目标,这种做法也给其他国家一个信号:美国来了,有我在这里监督和执法,你们小国不要害怕,可以放开手干自己想干的事儿啦。
2010年7月23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越南河内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上公开宣称:“南海问题是美国要优先解决的外交事务,南海航行自由事关美国国家利益,美国主张建立南海问题的多边机制。”大家知道,从2009年1月份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到2009年9月份,中美关系基本上是比较平稳的,高开高走,而2009年10月份美国对中国打出了经济制裁、对台军售、会见**喇嘛、谷歌事件、人民币汇率等一系列组合拳。希拉里的这番话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对亚洲政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就是除了直接打拳,还调动其他国家各个方面的因素对中国进行骚扰,让中国应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