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教授追悼词
1楼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追悼会,极其沉痛地悼念兰秀良同志。兰秀良同志于2008年4月18日19时30分不幸因公殉职,时年54岁。兰秀良同志正当人生事业的黄金时节,这位当代的哲人和思想者却永远地停止了思想。他的英年早逝,是吉林师范大学极其重大的损失。
吉林师范大学为失去兰秀良这样一位优秀学者、专家,扼腕痛惜;兰氏家庭,为失去兰秀良这样一位挚爱亲人,无限悲痛;学生弟子,为失去兰秀良这样一位良师,伤痛不已;社会各界,为失去兰秀良这样一位好朋友,深切哀悼。
兰秀良同志,1954年5月9日出生,吉林省东辽县人。现任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1972年5月到1975年1月在四平师范学院政史系读书,1975年1月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被评为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年被评为吉林省首届高等学校名师,四平市、区两级人大代表。从1972年入学至今,兰秀良同志在吉林师范大学学习、工作、生活了36年。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他所挚爱的吉林师范大学。他是吉林师范大学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兰秀良同志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充满激情,豁达率真。作为一位哲人和思想者,他始终以积极进取的人生理想,关注人的世俗生存问题。他认为哲学的最高使命是让人幸福,让人快乐。哲学给人以智慧,使我们更深地理解生活,更好地应对生活,从而活得更加从容和练达。即使生活是一场悲剧,人也要乐观应对,努力实现对生活悲剧的超越。执着的生活态度辅以潇洒和超然,凡事想得开,看得透,拿得起,放得下,他把这作为人生的高妙境界。在一个功利化和世俗化的时代,他始终保持一颗童心。他阳光灿烂,总是令人如沐春风。他以他特立独行、卓而不群的人格魅力,诠释着对生活本质的洞悉和了然,为每一个人提供了一个现实的人生范本。
兰秀良同志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教学名师。他以深入的理论思考,独特的思想个性,真实的生命情感,在三尺讲台上演绎精彩人生,彰显名师风范。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为本科生,研究生先后主讲哲学、现代西方哲学、伦理学、伦理思想史、社会伦理学、文化学、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等多门专业课程。在3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赢得了师生的普遍赞誉,曾多次被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省社科大讲堂、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讲学。他从日常琐事中渗透出的大雅若俗的哲理和从哲理的思索中演绎的贴近生活的信念,他经典学术的通俗化表达,他独到的学术观点和无穷的讲演魅力,他那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境界,都足以让我们赞叹不已。他热爱学生,学习上指导,生活上关心,就业上帮助,是良师,更是益友,是学生公认的人生导师,享有崇高的威望。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他桃李满天下,弟子遍神州,他以长期教学实践活动中锤炼出来的无穷精神魅力深深地感染着无数莘莘学子。
兰秀良同志思想前瞻,底蕴厚重,目光敏锐,胸怀宽阔,始终站在学科的最前沿。早在80年代,就成为全国伦理学界的知名学者,省伦理学学科带头人。他以超乎寻常的实力,1985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成为当时吉林省高校最年轻的副教授。多篇论文被《哲学研究》、《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其主编的学术专著《守望良知》、《改革时代的伦理思考》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近年来,面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价值失衡、道德失范等问题,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学者,他在《光明日报》上先后发表了《闲话“善恶有报”》、《说师德》、《关怀弱者》、《恻隐之心,人应有之》、《社会伦理学构想》等高质量的相关学术论文,产生较大反响,成为本领域里有着充分话语权的著名专家。他先后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三项,获地厅级以上奖励三项。去世前,正主持伦理学专业博士点申报工作。2001年8月,兰秀良同志开始担任政法学院院长。他顺应时势要求,勇于担当重任,成功实现了由专家学者向管理者的转型。7年来,他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业绩。政法学院班子和谐,师生心齐气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声誉越来越好。7年来他不负组织厚望,牢记领导重托,殚精竭虑,恪尽职守,政法学院实现了快速和谐发展,兰秀良同志也成为一名领导放心、同行认可、员工满意的高等教育管理专家。兰秀良同志在政法学院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特殊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位社会活动家,兰秀良同志在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的同时,身在校园,心系天下。他有着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对完美的追求并没有使他与现实格格不入,而是总能从现实中引申出自己兼济苍生社稷的理想,努力打通理想与现实的通道,自觉担当起“天下兴亡”的责任。他把一个学者的社会责任和知识分子的良知完美结合,传承人文,守望正义,引领世人同行。无论是履行人大代表职责,表达民生诉求,还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他都乐此不疲,毫不懈怠,有着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他追求科学民主,致力公平正义,是人类良心的守望者;他与人为善,平易近人,穷可交,富可为,是有着广泛人脉的平民学者;他慷慨耿直,乐于助人,是有着强烈爱心和侠义精神的志愿者;他道法自然,逍遥自在,是向往乘物以游心自由境界的思想者。这些可贵的品格,正是一个和谐社会的深情期待。
兰秀良同志幼年时家境贫寒,刻苦学习,穷而不坠青云之志。他事父母至孝,对兄弟呵护有加,对妻儿情深意长。作为家庭中的长者,他有着对含饴弄孙天伦之乐的深深期待,在他去世的当天,他怀抱孙女的殷殷之情,成为诠释人世间亲情的永恒经典。
兰秀良同志和我们永别了。我们要学习他学高为师、身正示范的名师风范;学习他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学习他豪爽仗义、乐于助人的济世情怀。他的思想、英名和风范将永载吉林师范大学的史册!
兰秀良同志永垂不朽!”
第二篇:追悼词
同志们,朋友们:
平湖含怨,百鸟啼哀,草木拭泪,夔龙伤怀。向培英老夫人——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 年 7月15日9时许与世长辞,享年80岁。向老夫人溘然离世,子女遭遇失恃之惨,亲友蒙受永诀之悲,也让我们大家的生活空间痛失一份温暖与慈祥。现在,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向老夫人,追忆生平事迹,缅怀高风亮节,寄托深切的哀思,表达崇高的敬意。向老夫人1933年农历2月 24日出生于本县归州镇百果园村萧家垭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身处困苦的环境,她不能识文断字,但是,她经历了逆境的磨练,接受了家规的训导,明处事为人之理,习茶饭针黹之巧,为推磨舂米之务,受稼穑饲养之劳,成就了淳朴的情感、敦厚的性格、坚韧的意志和耕耘持家的能力。当嫁之年,她与本乡干部熊作虞先生喜结连理。在半个世纪的婚姻生活中,他们夫妻恩爱,互敬如宾,相濡以沫,携手并进,分担寒潮、雷霆和风雨,共享阳光、云霞和虹霓,经营了真挚的爱情,创造了和谐的家园,赡养了父母双亲,哺育了儿女后辈。老夫人大半生在农村从事劳动,1997年,迁至县城居住,直至寿终内寝。
向老夫人的生命自然平凡,因为她一辈子耕耘劳作,相夫教子,活在平凡的空间,做着琐碎的事情,而正是这平凡与琐碎,更能彰显一个普通劳动妇女朴实勤劳的本色和贤淑高尚的品质。向老夫人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勤劳俭朴的一生。向老夫人在农村长大,在农民的家庭里长大,继承和保持了中国农民奋斗的秉性、勤劳的习惯和俭朴的作风。老夫人年幼的时候就担当起一份支撑家庭的责任,她扫地抹灰,洗衣做饭,养鸡喂猪,为父母减轻生产生活的重负。年岁稍长,她便走向广种薄收的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饱尝了山区农民劳动的艰辛。成家以后,丈夫在机关工作,老夫人在家独自支撑门户,她带孩子,忙家务,耕地锄草,收获播种,夙兴夜寐,沐雨栉风,吃尽了席不暇暖独桨划船的苦涩。老夫人不仅热爱劳动,也崇尚节俭,一辈子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年轻的时候,她所穿的衣裳总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即使物质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之后,她仍然衣不求华贵,食不求精美,也从不浪费铺张,暴殄天物,自始至终坚守着中国农民最原始的美德。
向老夫人的一生是乐观坚强、百折不挠的一生。老夫人年幼的时候生活在一个物质极端匮乏的家庭,衣不中身,食不果腹,但她总是像顽强的小草,把目光投向蔚蓝的天空,在生活的夹缝里顽强生长。她童音未解就握上锄把,在贫瘠的土地上寻找生命的根据,萧家垭的山前岭后,险壑峭壁,到处都有他瘦小的足迹和咸涩的汗滴。早年的萧家垭是大山深处的穷乡僻壤,自然灾害和人为之祸,使居民的生活艰难竭蹶。尤其是在三年自然灾害之中,白日没有鸡啄米,夜晚没有鼠耗粮,老夫人在这种恶劣环境和艰难岁月中饱受煎熬。但是他总是坚信自己,放眼未来,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和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和毅力。集体劳动的间隙,天光灰暗的晨暮,她采野菜,挖山货,跋前踬后,劳碌奔波,用微薄的收获维持着一个大家庭的生计。大山农民的人生旅途,总在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老夫人一生遭遇许多磨难和坎坷,但她一贯藐视困难,战胜困难,为家庭的逐步发展和兴旺鞠躬尽瘁。
向老夫人的一生是胸怀宽广、慷慨奉献的一生。在夫人的意念里,作为家庭主妇,奉献是她的立人之本,也是她人生中最神圣的使命。老夫人是一位孝顺的女媳,在生活极其艰苦的年代,她把粮食让给父婆,把野菜留给自己;把温暖让给公婆,把寒冷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公婆,把困难留给自己。老夫人是个普通的农民,乌鸦反哺的古训她说不出多少,感天动地的典故她记不得多少,但是,她用她最朴实的行动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儿女们做出了最真实最生动的表率。夫人也是最优秀的妻子和母亲。身为人妻,老夫人知道,“贤惠”二字最为可贵。丈夫奔波在外,身心疲惫,每当丈夫回到家中,老夫人总是让丈夫感受到家的温暖,周详照顾,举案齐眉。为了不妨害丈夫的工作热情,老夫人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背负多大的压力,蒙受多大的委屈,在丈夫面前总是不动声色,守口如瓶。她爱着丈夫,尊重丈夫,理解丈夫,无怨无悔地支持丈夫从事公务。为了让丈夫无后顾之忧,她用她辛勤的劳动撑起一个人口众多的家庭,用她柔韧的肩膀扛起山一般的重负。夫人一生养育了熊海、熊仁凤、熊俊、熊琼、熊晓琴等五个儿女。她把所有的儿女都当作掌上明珠,当作不可重复的孤本。在儿女成长的过程中,他用真挚的情怀关心儿女,用朴实的语言教育儿女,用严谨的家风规范儿女,用美好的德行影响儿女,用毕生的力量支持儿女。有夫人的精心培育和鼎力支持,儿女们知书明理,健康成长,成为自食其力的公民,成为祖国的建设者,成为优秀的丈夫、妻子和称职的父亲、母亲。儿女们登高眺远,母亲是他们的第一级台阶;儿女们艰苦奋斗,母亲是他们永不衰竭的动力。
向老夫人的一生是忠厚淳朴、正直善良的一生。老夫人是一位忠厚的公民。她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崇尚公德,严守法纪;她光明磊落,正直无私,诚恳待人,乐善好施。老夫人性情直率,与人相处,讲究友谊和诚信,一贯尊重他人,乐于助人,构建了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受到乡亲和朋友的衷心赞美。
向老夫人就是这样,一辈子勤劳俭朴,一辈子乐观坚强,一辈子无私奉献,一辈子正直善良。虽然她生活在最平凡的空间,头顶没有耀眼的光环,甚至连名字也鲜为人知,但是,她以沉稳的脚步走完人生道路,走出一段健康充实的生命历程;她用一颗诚挚的爱心拓展了生命的宽度,强化了生命的亮度。
向老夫人一生艰苦奋斗,辛勤付出,她的奋斗和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夫人的儿女们络绎问世,平安成长,男婚女嫁,安家立业。独子熊海大学毕业,投身秭归教育,成为宜昌名师,颇多建树,名噪桑梓。儿媳刘红梅美丽温柔,为熊氏家族平添风景。夫人的女婿刘志学、屈定礼、卢耀清和聂家勇,皆为勤谨丈夫,可靠良人,夫人的四位女儿都成为幸福家庭的贤妻良母。更有孙辈熊棋、刘永进、刘永晶、刘小萍、屈鹏、卢希、聂一洲等,聪慧伶俐,知书识礼。老夫人晚年尽享天伦之乐。老夫人的人生是充实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是功德圆满的人生。
黄金虽贵,难买健康二字,扁鹊纵高,不治大限之人。向老夫人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爱她敬她的子孙,离开了她无比眷恋的世界,但她留给我们和后世子孙的精神遗产弥足珍贵。我们悼念向老夫人,就是要铭记向老夫人,铭记她正直善良的人品、坚忍不拔的意志,铭记她勤劳务实的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悼念向老夫人,就是要以向老夫人的精神为人格的坐标,勉励自己在各自的人生舞台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勤奋的人,一个坚强的人,一个大写的人,把我们的路走稳走正,把我们所从事的光辉事业进行到底!向老夫人安息!
第三篇:追悼词
吕吉贤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上的追悼词
(3月8日上午)
各位领导,各位尊长,各位来宾,各位亲友: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在此深切悼念吕吉贤同志。
吕吉贤同志,于2015年3月4日凌晨2点30分与世长辞,享年56岁。
吕吉贤同志生于1959年7月,宁海县王爱吕家村人。197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3月参加工作。
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在旅顺市三七0九二部队当兵。
1984年8月至1992年5月在王爱乡人民政府工作。1992年6月至1997年7月在岔路镇人民政府工作。1997年8月到桑洲镇人民政府工作,先后任农经员、农经站站长等职务。
吕吉贤同志为人忠厚,襟怀坦荡,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他生活节俭,艰苦朴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他对子女从严管教,严格要求,子女个个遵纪守法,好学上进,事业有成。吕吉贤同志的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虽然他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种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仍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为他的家庭失去这样的好丈夫、这样的好父亲而惋惜。我们单位,为失去他这样的好同志而痛惜。吕吉贤同志的去世,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心中的悲痛,要以更加高昂的热情加倍工作,再创佳绩,以慰吕吉贤同志的在天之灵。
吕吉贤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兢兢业业为民服务的一生。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向吕吉贤同志致以深切的哀悼,向吕吉贤同志的亲属及至亲好友致以亲切的慰问!
吕吉贤同志安息吧!
第四篇:追悼词
沉痛悼念谢万选同志
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父老乡亲:
在这个天人同悲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一起来到这里送别我们的一位挚友、一位教育界的精英谢万选同志。
此时此刻,亲人掩面,朋友伤怀,同事哽咽。在此,请允许我代表红光小学的全体师生及横水镇全体教育界的同仁向谢万选同志的亲属致以亲切的慰问!
往事依稀,泪眼朦胧。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他的思念。谢万选同志生于1939年3月15日,毕业后先在常袋乡从事党的医学事业,后弃医从教,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于教育事业。1999年3月谢万选同志光荣退休,退休后他还不间断的从事家乡人民的福利事业,后来身患恶疾,医治无效,于2016年12月7日凌晨与世长辞。
在他一生的教育生涯中,工作上:他执教严谨,工作勤恳,任劳任怨,大公无私。生活中:他不存欺心,平易近人,谦虚谨慎,和蔼可亲。对学生:他充满爱心,教书育人,爱生如子,德艺双馨。他酷爱书法,练就一手好字,特别是他的毛笔书法,厚实凝重,流畅自如,如行云如流水,独成一体。并且他平时还义务为家乡父老乡亲书写实用对联,有求必应,深得家乡人民爱戴。
树欲宁兮,风不止,子欲养兮,亲不待。长生百年岂足,哀哉天降不幸,竟然撒手长去,留下满目凄清,谢万选同志走了,带着对美好人生的无限眷恋,永远地走了。从此,横水镇教育界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好教师。
医可治病,遂修医学几春秋,给一方百姓治病除疾,赢得美誉传四方;教可治愚,弃医从教三十载,为家乡父老无私奉献,终育桃李满天下。谢老师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淡泊名利的一生,是以德育人的一生。他以德立身,坚持原则,明是非,知荣辱,定方向,修言行,堪称育人楷模。
高风传乡里,亮节启后人。谢万选同志音容虽逝,但德泽永存!在此我代表各位教育同仁,代表各位父老乡亲再次向你致敬!
横水镇中心校 2016.12
第五篇:追悼词
追悼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在这个翠柏凝春、天人同悲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一齐来到这里,与我们全家一起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追思过去,悼念我们操劳一生的母亲。
我的母亲闫桂芳1935年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于2017年4月9日逝世,享年82岁。母亲离我们远去了,几天来,儿孙们泪水早已枯竭,悲痛难以言表。在送别母亲蓬山西去的时刻,我们兄妹五人再一次饱含深情,缅怀我们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教子齐家语不闻,寸草何曾报母恩。望云路断亲何在,空余血泪洒新坟。
树欲宁兮,风不止,子欲养兮,亲不待。长生百年岂足,哀哉天降不幸,竟撒手长去,留下满目凄清,母亲走了,带着对美好人生的无限眷恋,永远地走了。从此,儿子失去了一个慈爱的母亲,孙子失去了一个和蔼的奶奶,她音容虽逝,但德泽永存。
妈妈治家从严,教子有方。她虽然子女众多,在她的精心培育和严格训教之下,都能够自觉行正道,操正业,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子女都能文明经商,童叟无欺,发家致富,勤俭治家。
亲爱的妈妈,您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您的音容笑貌将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一个的心中,您的谆谆教诲将始终萦绕在我们每一个晚辈的耳边,您留下的良好家风和优良品德,不仅是李氏家族的骄傲与延续,更将成为李氏家族永不磨灭的宝贵财富。
妈妈,天堂路远,愿您一路平安,我们永远缅怀你!
最后,我再次对各位的到来表示万分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