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复习资料(课本概括)

时间:2019-05-14 00:4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代史复习资料(课本概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代史复习资料(课本概括)》。

第一篇:近代史复习资料(课本概括)

近代史

综述

一、鸦片战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 1、1840年6月,英国侵华舰队封锁了珠江海口和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2、鸦片战争以清政府失败告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导致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活动。

根本原因:英殖民主义为了开辟殖民地市场,掠夺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工业原料。导火线:虎门销烟。

4、影响: a.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开始。b.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c.战后的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2)第二次鸦片战争 1、1856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法国以“马神甫”事件也趁机发动侵华战争,于是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条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在《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影响:

a、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侵华的工具。b.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性冲击。c.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d.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e.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对满清王朝刺激较大,开始痛定思痛,进行“洋务运动”。

二、南京条约

1、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 条约。

2、内容:

a.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b.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c.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d.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e.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f.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g.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

三、天津条约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俄、美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中俄天津条约主要内容:

a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等七处口岸通商.b.俄国得在中国各通 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并派兵船在这些口岸停泊; c俄国东正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 d中俄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

e日后中国若给予其他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四、北京条约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主要内容:

a.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b.增开天津为商埠;

c.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d.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e.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五、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等,并一步步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化了。

虽然近代中国在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的地位,但是仍然维持 2 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所以是半殖民地的中国。

六、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有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

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和政治,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中国人名的社会基础和统治基础。

3、中国自然经济和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弱小。

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6、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

八、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好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九、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十、近代中国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第一章

一、马关条约

1、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1895年4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2、主要是: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中国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岛及所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轮船在上述各地搭客载货;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3、这个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使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合法化,并使日本国力大增。

二、辛丑条约

1、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定的一个和平协定。被认为是中国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一。

2、内容是:

a.赔款。(本息共计9.8亿两)b.划定使馆区。(北京东交民巷)c.拆炮台、驻军队。

d.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e.设立外务部。()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f.对德、日“谢罪”。g.设立外务部

三、辛丑政变 1、1861年11月,在外国公使驻京前后,中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即“北京政变”(又称“辛酉政变”),肃顺等顾命八大臣被清除,恭亲王奕和慈禧太后掌控政权。

2、奕等人因为由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与列强进行交涉并签订《北京条约》而受到外国侵略者的赏识,从此清政府在更大程度上成为外国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四、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五、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 4 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

六、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目的是: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七、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八、义和团运动P35

1、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

2、时代背景: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水深火热;性质:农民起义主力军;口号:扶清灭洋;矛头指向:西方列强。清政府态度:开始是纵容,后镇压 结果:失败

3、影响:

a.义和团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b.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4失败原因

a.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

b.由于认识不到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义和团曾经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

c.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中还存在着迷信,落后的倾向。

九、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

2、经济技术的落后

十、甲午中日战争 1、1894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非正义战争,以清政府战败结果,清政府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2、失败原因:

a.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b.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c.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 d.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e.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是战争失败的政治原因 f.军队素质低下不堪一击是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 g.封建政权买办化导致妥协投降是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十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从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中,认识到必须冲破闭关自守的牢笼,改变盲目排外的态度,向西方国家学习,以实现富国强兵。

他受林则徐之托,编成《海国图志》。在《海国图志 序言》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知识,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十二、民族意识觉醒的作品 郑观应——盛世危言 严复——天演论

a.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民族危机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b.天演论对中国人无疑是振聋发聩的警世钟。

第二章

一、太平天国运动 1、1851年洪秀全帅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想金田村发送起义,建好太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

a.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b.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分配。

c.它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d.它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

e.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因此,天朝田亩制度中平分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天国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现。

3、资政新篇 1、1859年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提出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

2、它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思想文化上建议设立新闻官,破除陈规陋习,提倡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外交上,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但严禁鸦片输入。

3、《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系统的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它虽然得到天王的赞赏,但因缺少施行的多种其他条件而未实行。

4、在太平天国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太平天国内部潜在的矛盾和弱点也日益明显的暴露出来。领导集团内部追求享乐主义,互相斗争,与189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天京事变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分水岭。

5、太平天国的意义

a.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b.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它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d.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g.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6、失败原因和教训

a.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生产者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天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b.它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c.它未能正确的对待儒学。

d.领袖们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二、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2、指导思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事业:

a.兴办近代企业——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

b.建立新式海陆军

c.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4、历史作用

a.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来某些促进作用。b.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c.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钓重义轻利等观念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5、失败原因

a.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b.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c.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三、戊戌维新 1、1898年,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持续103天,2、9月21日发动政变。慈禧太后以“训政”的名义重新“垂帘听政”,囚禁了光绪皇帝,并下令搜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国外,谭嗣同等六君子遇害。维新运动宣告失败。

2、历史意思

a.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b.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c.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3、原因

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4、维新派的局限性 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惧怕人民群众

5、教训

维新运动的失败,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的根本行不通的。

第三章

一、同盟会 1、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被公举为 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主持日常工作。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以《民报》为机关报。

2、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3、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社会革命

三、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

a、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b、清末新政及其破产,使得清朝统治陷于孤立

c使得清政府统治力量大大衰弱,为辛亥革命提供了契机

d、清末新政中的办新学、鼓励出国留学等造就了一批新式知识分子,为辛亥革命提供了中坚力量

e、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为辛亥革命提供了领导力量和舆论支持 f、各地武装起义和革命党人的暗杀,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同时给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势力造成了极大的震慑 g、保路运动使得革命时机的提前成熟

3、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它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使民主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它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积极的变化。失败原因

根本上,是因为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 9 是行不通的。

主观方面,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懦弱性和妥协性: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分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4、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四、武昌首义

保路运动特别是四川全省人民的武装大暴动,促成了革命时机的成熟。于是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决定在武昌联合发动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新军工程八营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了武昌,取得首义的胜利。武昌首义和各省响应,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清王朝统治的缺口。

第四章

一、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就文化的斗争。2、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

3、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4、历史意义

a、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b、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c、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5、局限性

a.倡导者批判空穴,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按时,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b.他们把改造国民性臵于优先的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的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 的革命实践,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c.那是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片面的看待问题。

二、新青年 1、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举起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2、1916年9月,它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陈独秀到北京大学担任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之也迁移到北京,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也参加编辑,3、《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的刊物改为同人刊物,更增加了《新青年》的影响和号召力,发行量达1万5、6千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后来,它成为中共党组织的机关刊物,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三、十月革命 1、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它昭示人们,资本主义制度不是永恒的,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一旦觉醒和组织起来,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创造出新的社会制度。

2、意义

a.给予中国人一个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只因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b、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c.由俄国公认、农民和史宾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革命主义。四、五四运动 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几回,随后举行示威,随后,工人声援学生,自动罢工。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2、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3、发生的历史条件:

a.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b.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c.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4、直接导火线

巴黎和会长中国外交的失败。

5、特点

a.表现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五章 一、八七会议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2、会议提出“整顿改变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到新的道路”的任务。

3、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二、南昌起义1、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三、遵义会议 1、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

2、它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经过激流的争论,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3、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4、意义

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六章

九一八事变 1、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小柳条湖的一小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军。当即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2、接着在南满铁路沿线的日本军队向沈阳等地发起进攻。

卢沟桥事变 1、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

2、当夜,驻丰台日军的一个中队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的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

3、日本全面进攻由此开始。三、一二九运动 1、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镇压。

2、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四、八一宣言 1、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全国各党派,各界同胞捐弃前嫌,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五、西安事变 1、1936年12月12日凌晨,爱国将领梁学良和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六、抗日战争

1、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2、意义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b.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c.中国人民抗日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胜利原因

a.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c.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4、基本经验

a.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c.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d.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

e.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近代史复习资料

国民素质提高缓慢的原因

国民素质指的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个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每个人不能独立存在于社会,必须与人接触,与人相处,从这个意思上说国民素质是由个人素质联合形成的。我国长期在封建主义思想熏陶下传统文化、专制主义等陈旧、错误的观念,根深蒂固,犹如一副沉重的枷锁,严重阻碍着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的进程。我们的国民素质有着许多长处,但也有着种种缺陷。比如缺乏民主法治精神、文化科学素养差、创新精神不足、公德意识薄弱、敬业精神失落,等等。国民素质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中国要强大,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重视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提高国民素质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劳动者的素质怎样,不仅对生产力各因素的有机结合和协调运动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生产力效率的发挥具有关键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

第三篇:近代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B中国疆域广阔,人口众多

C帝国主义国家社会内部的矛盾D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 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北京条约》C中俄《北京条约》D中日《马关条约》

3、太贫天国起义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最主要是因为()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空前B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C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D制订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4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目的是在中国建立()

A民族宫和制度B君主立宪制度C封建君主制D开明君主专制 5最早向中国介绍西方进化论的是()A梁启超B严复C康有为D谭嗣同 6、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A《中华民国宪法》B《天坛宪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 7袁世凯暗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后,孙中山先生发动了()A护法运动B护国运动C中华革命党起义D“二次革命”

8、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反对就文学提倡新文学B民主与法制C科学与民主D反对就到的提倡新道德

9、南昌起义对中国革命的进程影响最大的的是()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府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D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地区进军 10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A毛泽东B周恩来C瞿秋白D李大钊

11、指挥红军,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的是()A周恩来、朱德B毛泽东C博古、李德D王明

12、中华民族去的抗日战争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

1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万余人

A 130 B 118 C 154 D 807 14、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

中国目前几位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15“三民主义”中的“民主主义”是指()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D平均地权

16中华民族去的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中国军民付出了()万人的民族牺牲 A 1500 B 2500 C 3500 D 4500 17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抗日)的开始是()

A卢沟桥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一二九运动 18在新中国外交时尚,用“小球推动大球”是指()A用乒乓球推动了我国排球的发展 B用乒乓球推动了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C用“乒乓外交”打开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D用“乒乓外交”打开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19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八大D二十大

20(),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A1970年10月 B1971年10月 C1972年10月 D1973年10月 21对洋务运动的争取以表述是()A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 B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知识和技术的人才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冲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

2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人物是什么()

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C促进民族觉醒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3维新派与革命派论战的主要内容有()

A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 C要不要实行共和D要不要社会革命 24洋务事业主要有()

A兴办近代企业B建立新式海陆军C创办新式学堂D派遣留学生 25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

A以人为本B全面发展C协调发展D可持续发展 二判断辨析题

1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屡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2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三 简答题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原因 2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3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 四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发表《北京学生届宣言》大声疾呼“背公理而逞强权,非正义。非公理,亡青岛,是亡山东,山东亡,是中国亡,我同胞处此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帝国主义者强暴凌辱我们压迫我们,奴隶我们,牛马我们,而不做玩死一呼之呼救吗。在此国家存亡,土地割裂,民族危机严重时刻,广大民众应该下最大的决心。做最后之愤救者,不然就是世纪之贱种。我同有不忍于牛马之痛苦,拯救中华,今日最最重要的是要开国民大会,通电全国,演讲宣传,”宣言最后警告所有卖国贼和内奸:如果你们甘心卖国,肆意通奸。则最后以手枪炸弹对付之。

材料二:“五四”精神的本质是爱国主义,是一种为了民族振兴而不断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一种为国家兴旺而不断追求科学、追求民主的精神,是一种为祖国繁荣而勇于创新、知难而进的精神。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彻底告别积贫积弱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进。几面“五四”运动,就应该有“五四”青年那样的长远目光和理想,为不断追求科学、追求民主的“五四”精神赋予新的内涵,更好的服务祖国。唯有这样,“五四”精神才会永不衰竭。材料三:2009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同广大师生共迎五

四青年节。胡锦涛讲话时强调,当代青年对五四最好的纪念、对五四先驱最好的告慰,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的担负起历史重任,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让伟大的五四精神在振兴中华新的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胡锦涛指出,在开创祖国未来的征程上,青年学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希望全国广大青年学生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1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

2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五论述题

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极其失败的教训

答案

一选择题

1、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B中国疆域广阔,人口众多

C帝国主义国家社会内部的矛盾D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 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北京条约》C中俄《北京条约》D中日《马关条约》

3、太贫天国起义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最主要是因为()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空前B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C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D制订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4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目的是在中国建立()

A民族宫和制度B君主立宪制度C封建君主制D开明君主专制 5最早向中国介绍西方进化论的是()A梁启超B严复C康有为D谭嗣同 6、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A《中华民国宪法》B《天坛宪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 7袁世凯暗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后,孙中山先生发动了()A护法运动B护国运动C中华革命党起义D“二次革命”

8、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反对就文学提倡新文学B民主与法制C科学与民主D反对就到的提倡新道德

9、南昌起义对中国革命的进程影响最大的的是()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府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D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地区进军 10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A毛泽东B周恩来C瞿秋白D李大钊

11、指挥红军,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的是()A周恩来、朱德B毛泽东C博古、李德D王明

12、中华民族去的抗日战争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

1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万余人 A 130 B 118 C 154 D 807 14、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

中国目前几位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15“三民主义”中的“民主主义”是指()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D平均地权

16中华民族去的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中国军民付出了()万人的民族牺牲 A 1500 B 2500 C 3500 D 4500 17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抗日)的开始是()

A卢沟桥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一二九运动 18在新中国外交时尚,用“小球推动大球”是指()A用乒乓球推动了我国排球的发展 B用乒乓球推动了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C用“乒乓外交”打开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D用“乒乓外交”打开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19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八大D二十大

20(),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A1970年10月 B1971年10月 C1972年10月 D1973年10月 21对洋务运动的争取以表述是()A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 B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知识和技术的人才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冲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

2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人物是什么()

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C促进民族觉醒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3维新派与革命派论战的主要内容有()

A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 C要不要实行共和D要不要社会革命 24洋务事业主要有()

A兴办近代企业B建立新式海陆军C创办新式学堂D派遣留学生 25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

A以人为本B全面发展C协调发展D可持续发展 二判断辨析题

1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屡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2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三 简答题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原因 2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3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 四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发表《北京学生届宣言》大声疾呼“背公理而逞强权,非正义。非公理,亡青岛,是亡山东,山东亡,是中国亡,我同胞处此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帝国主义者强暴凌辱我们压迫我们,奴隶我们,牛马我们,而不做玩死一呼之呼救吗。在此国家存亡,土地割裂,民族危机严重时刻,广大民众应该下最大的决心。做最后之愤救者,不然就是世纪之贱种。我同有不忍于牛马之痛苦,拯救中华,今日最最重要的是要开国民大会,通电全国,演讲宣传,”宣言最后警告所有卖国贼和内奸:如果你们甘心卖国,肆意通奸。则最后以手枪炸弹对付之。

材料二:“五四”精神的本质是爱国主义,是一种为了民族振兴而不断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一种为国家兴旺而不断追求科学、追求民主的精神,是一种为祖国繁荣而勇于创新、知难而进的精神。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彻底告别积贫积弱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进。几面“五四”运动,就应该有“五四”青年那样的长远目光和理想,为不断追求科学、追求民主的“五四”精神赋予新的内涵,更好的服务祖国。唯有这样,“五四”精神才会永不衰竭。材料三:2009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同广大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胡锦涛讲话时强调,当代青年对五四最好的纪念、对五四先驱最好的告慰,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的担负起历史重任,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让伟大的五四精神在振兴中华新的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胡锦涛指出,在开创祖国未来的征程上,青年学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希望全国广大青年学生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1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

2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五论述题

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极其失败的教训

第四篇:近代史复习资料

历史研究总愿意将历史断代来研究,这样一来各自专业领域内皆硕果累累。谈到中国近代史,蒋廷黻是不能不提到的一个人,不仅是因为他非凡的人生,更因为他对中国近代史、外交史的贡献,他所著的《中国近代史》被奉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之作。蒋先生其实早已看的明白:日本、俄罗斯、土耳其无一不是通过改革而国力强大,不至受到外国凌辱。而中国于人于地,均不在他国之下,“我民族何以遇着空前的难关呢?”“我们是落伍了!”因此“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中国人能近代化吗?”数言之间,总论已为全书、为中国近代史定下了基调,中国近代史根本只是无数尝试近代化的先知与更多被触动的既得利益者之间的战争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而又悲壮的历史,是一段尘封逝去但永远不应被淡忘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我中华民族饱受了列强的侵略与凌辱,其伤痛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他们无视我中华民族的主权与尊严,肆意践踏我们的领土,而且还以非正当的理由掠夺我们的领土,开放我们的城市为通商口岸。更令人愤慨的是还要求我们给予他们巨额的赔款,这无疑是给我们这个本已因战争而伤痕累累的民族雪上加霜。一方面,这使得我们看清了帝国主义那狰狞的面目;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看到了我们与西方近代化国家之间的差距。

《中国近代史》写于1938年春夏之交,1938年是个值得注意的时间,据蒋廷黻写此书时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有10个月左右,国家民族处于危机关头,蒋此时闲赋于汉口,应友人陈之迈之邀,利用两个月时间写成《中国近代史》,在社会上受到普遍认同,起到了“经世致用”的作用,鼓舞抗日士兵。

谈到《中国近代史》的谋篇布局,其实大家都不陌生,因为我们从初中开始学习的近现代史课本就一直以背景叙述、探求解决方案为框架,一直到大学学习几乎所有近现代史课本无不以这种框架为例,但是追根溯源,这个源头就在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资参酌的分析框架。今天很多同学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读起《中国近代史》可能没有太大的感触,可是在那个时代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它的出世仿佛是学者探求近代史之路上的明灯,启发了很多人。陈寅恪先生谓之“同情并了解”历史,就是要融入当时当地历史情景,不能以今日之情来断历史之景。“今天的研究者,属‘后事诸葛亮’,已经看清了各方手中底牌,很难体会到当年决策者下决心之难”[1]。

谈到《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全书即从鸦片战争写到抗战前夕的百年史事,我以为蒋善于将历史人物比较对照,如林则徐与琦善、曾国藩与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与孙中山,这种比较研究法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蒋将此法用的恰到好处,以人物带出史事,不拘于事件过程和细节铺陈,把握了历史整体演变趋势,深入浅出,给人以启示。“时势造英雄。”在这段屈辱的历史里,自然涌现出了一大批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仁人志士。从林则徐、魏源到李鸿章、左宗棠再到康有为、梁启超再到孙中山等等,这些爱国志士为探索国家出路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令人钦佩,我们也不得不为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他们从学习西方的武器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一步一步,其间虽然也有一些失败的尝试,但这些尝试都是为了最后的成功作铺垫的。先前我对这些爱国志士的了解也是比较大众化、单一化的,对他们的理解也仅局限与所学的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在读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后,我对他们又有了新的、更加深入的认识。比如说林则徐。之前我对他的了解就是他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领导了著名的“虎门销烟”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禁烟英雄。他在广东主持禁烟运动期间搜集了大量有关西方的资料,还设立了译馆来翻译这些资料和一些西方著作,并将这些资料委托给魏源,使得他编写出了《海国图志》这本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部著作。这些说明了林则徐对国家的贡献之大。但蒋廷黻的这部著作中却说林则徐虽然当时有了向西方学习的这种觉悟,但是由于他害怕清议的指责,便不敢公开提倡。还说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还说他无疑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这使得我对林则徐又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这也许正是在说明“人无完人”吧!这也使我看到了蒋廷黻思维的独创性以及他敢于发表自己言论的大无畏的气度。

中国最后所探寻出来的道路自然是与时俱进的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革命道路。从这条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与艰辛中,我更加理解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在接受了风雨的洗礼之后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在拥有现代文明的今天,我们要牢记那段饱受风雨的历史,以史为鉴,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民族竞争力,要让世界认识到我们已经从睡梦中醒来了,我们已经不是那个忍气吞声的民族了。我们已经是一个昂首挺胸的民族,我们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只要有人在,有爱国之心,方向终究能得以修正。只要依然有人高喊着,中国不能亡,中国必将继续前进。

合上《中国近代史》,历史巨轮仍在呼啸,中国的今天,明日前进之方向,正由我辈续写。今天的探索终将换取未来的希望。

第五篇:近代史复习资料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

(6)中国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化。

2.1840-1919年的反外来侵略斗争均告失败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这是根本原因。清政府统治在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制度未变,更腐败。后还与侵略者勾结起来,把广大中国人民视为最主要的敌人。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常常因此导致失败。(2)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有一个重要原因。西方工业革命后经济技术和军事装备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小,工业技术落后,必然被动挨打。经济技术落后必然影响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不如人。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二者的关系。

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历史事件

1、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

3、《资政新篇》: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为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4、太平天国农民运动1864年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换言之,缺乏先进的阶级的领导。

5、“百日维新”: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为开始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

6、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同时有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的形式和性质:形式:官办、官督商办(采用最多的形式)、官商合办。性质: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7、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8、“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等在京赶考的举人向皇帝上书,要求拒绝与日本议和并变法。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及其实质: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5.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深重的情况下,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西方列强通过扶植洋务派,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也是原因之一。

6.试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7.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1)主要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具体原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借孔子之名 “托古改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且害怕人民群众。

(3)经验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8.试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国难当头、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掀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最早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冲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鼓吹民权,提倡设议院,主张用君主立宪制来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尽管维新运动未能成功,但在(新的角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形成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并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陋习,主张“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

9、历史事件

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2、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3、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在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4、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5、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6、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发点。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0.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王朝,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在理论上解决了革命目的问题。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11.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失败的原因和经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12.历史事件

1、东北易帜:张学良1928年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时代结束,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统治.2、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3、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的发言。

4、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5、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不同的两个特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秋收起义。特点:首次使用工农革命军旗帜和名号;首次吸收数量众多的工农参加。

6、大革命失败后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7、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方面:土地革命为内容、武装斗争为形式、根据地建设为依托。

8、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原则性改正: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年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三次“左”倾错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盲动主义错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10、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两次失败与两次崛起:从大革命的失败到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红军长征的胜利。此后,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期。

1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在东北沈阳制造借口而发动。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

12、伪满洲国:1932年在长春建立,溥仪为形式的首脑,实权控在日本手中。东北实际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3、一二九运动的宗旨性口号: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4、瓦窑堡会议:1935年,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15、《论持久战》所预测的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16、延安整风运动的指导文献和阶段:1941年,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1942年,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展开。

17、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13.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内容:1940年前后,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

(1)分析了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和特征:指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中国革命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五四运动以后已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2)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上,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14.历史事件

1、三种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2、解放战争时期关于土地问题的两个重要文献:·《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

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土地改革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明了土地改革总路线,即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政协《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布前的临时宪法。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5、“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6、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种过渡性组织形式: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性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土地及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15.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1950年召开。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同时强调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

(2)七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最重要的会议。为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规定了明确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

16.历史事件

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内容:阐述了经济政治十方面关系,指出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成为同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反右派斗争:1957年,整风运动中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攻,中央决定开展反右派斗争。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开始将主要矛盾判断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偏离党的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

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二个历史决议: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5、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1月1日发表,建议两岸结束军事对峙状态。

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主要任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7、基层民主自治体系: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

17.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和意义

1992年,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

(1)内容: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提出 “三个有利于”标准,即判断一切工作和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强调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至少需要100年。

(2)意义:小平南方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8.改革开放30年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深刻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1)(找到了一条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大幅度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举起了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3)(坚持了一条路线)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4)(得出了一句结论)实践证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

启示:(1)(底子薄)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少,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2)(新问题)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着新的考验和诸多新的问题。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

压力加大等。这些问题,在中共领导下,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是可以在前进中解决的,也只有在前进中才能解决。

下载近代史复习资料(课本概括)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代史复习资料(课本概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近代史复习资料

    1.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如何认识这种影响? 答: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

    近代史复习资料

    上篇着重阐明的几个问题: 1、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探索、选择 农民阶级进行了一系列斗争起义,主要有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反对封建势力反侵略,天......

    近代史复习资料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单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最主要是因为( )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

    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1.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 答:最重要的原因(即根本原因)是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因素。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同法......

    近代史复习资料

    近代史复习资料 开篇的话 1、 中国近代史的主流和本质是? 主流和本质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近代史复习资料

    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战争后,中国的社会......

    近代史复习资料

    1901年的《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综述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社会性质:从封建社会逐步演......

    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复习要点:记住,一定要对应题目来看内容,想到内容能记得题目,看到题目能想到内容。加油!好好复习!考个好成绩!1、近代中国新产生的两个阶级:工人阶级(被压迫)......